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2024-06-14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精选12篇)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1篇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移动云服务,PaaS,SaaS,Iaas

云计算是继PC、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以云计算为重要支撑的云服务正为用户带来更加简单方便的信息应用方式。移动互联网终端种类和数量的加速增长,伴随而来的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云服务需求日益凸显,而移动运营商无线宽带覆盖和网络接入能力的提升,使移动云服务的实现成为了可能。

1 云计算和云服务的概念

所谓“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网络存储及大型数据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和商业实现,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计算分布在互联网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数据中心的运行与互联网相似,用户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1]。它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类似于电力系统和供水系统建设与运营模式的全新IT系统,实现对信息服务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用户按需使用、按量付费。

云服务是指采用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云端)为用户提供的不必下载、不必安装、上网即用、操作方便、功能丰富、价格低廉的互联网服务[2]。在云计算时代,在云端有专业人员对数据、平台、软件进行维护,而用户只需在浏览器中键入应用的网址,登录后即可在浏览器中做以前在个人电脑上所能做的一切事情。

2 云服务的特点

第一、可靠和安全的云端数据存储;第二、开放的云端软件开发和大量软件服务;第三、云端与终端设备的自动同步,不必下载软件,软件可以动态升级;第四、无所不在、无限强大的云计算,基于云端的大规模服务器集群物理位置与用户无关,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登录即用,十分方便;服务器集群相互协作,计算能力将远超过任何个人计算机;第五、终端硬件配置需求降低。只要终端能通过浏览器软件打开云端网站,就可使用云端提供的服务。

3 云服务的分类

云服务从服务类型的角度可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软件即服务(Saa S),包括与应用相关的所有基础设施的提供及软件服务,用户通过基于Web的前端与此服务进行交互;;二是软件平台即服务(Paa S),包括Saa S服务、软件API、开发环境和应用工具等,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接受其中的各类服务;三是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包括存储空间服务、网络设施服务、带宽服务和将各种资源虚拟化网络化的服务。但是,云服务模式间的界限正日趋模糊,因为云服务提供商都试图在模式分类的上下两个方向进行扩展,以期提供一站式IT服务。

云服务初期主要应用对象还是传统互联网终端。2011年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云手机和云操作系统的不断问世,云服务的服务对象从传统互联网终端逐渐转向移动互联网终端。因此笔者把云服务从其应用终端的角度分为两类,一是针对传统互联网终端的传统云服务;二是针对移动互联网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的移动云服务。

4 移动云服务特点

移动云服务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将服务从云端推送到终端的一种云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是将移动通信设备和传统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的互联网络。2010年第4季度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2.88亿人,预计2012年将突破6亿,超过互联网用户数。由此可见,移动云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因移动终端与传统互联网终端的差异性,使得移动云服务具备了一些新特点:

1)永远在线的便捷服务。移动云服务终端设备一般较为轻便,具有高便携性,其以远高于传统互联网终端的使用时间与用户体感直接接触。这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云服务可以实现24小时的贴身服务,并且移动云服务的获取远比传统云服务方便。

2)隐私性。移动云服务中终端用户的隐私性要求远高于传统云服务用户,其决定了移动互联网数据共享时既要保障认证客户的有效性,也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这是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公开透明开放的特点。

3)能实现传统云服务在移动互联网的扩展应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移动终端可以访问传统互联网信息,这就决定了传统云服务可扩展到移动云服务中。

5 国内外主要移动云服务模式

移动云服务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庞大的潜在客户群,预计移动云计算到2013年将形成9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相信任何IT相关厂商都不愿意袖手旁观。在抢滩移动云服务市场的大潮中,传统互联网企业、终端厂商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包括网络运营商都纷纷研发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移动云服务模式。笔者将对国内外主要的几个移动云服务提供商的服务模式进行分析,初步研究出移动云服务模式。

1)作为移动云服务市场的中坚力量,传统终端设备生产商提供的云服务模式往往是Paa S+Iaas和自制云终端设备相结合的模式。

苹果icloud云服务和ios终端。2011年6月6日苹果推出免费的在线存储云服务i Cloud。其服务优势在于,一方面可以让文件保存在云计算中心,另一方面又具备各类苹果设备自动同步功能,无需用户下载到本地设备。当用户对使用苹果i OS系统的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用户的文档、购买的音乐、应用程序、照相簿和系统设置等都会被系统自动进行云端备份,再自动推送到用户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台式机等所有苹果设备上。此移动云服务只能在苹果公司的产品上使用,将用户封闭在苹果终端所构建的系统之中。

华为cloud+云服务和vision手机。2011年8月3日,华为发布全新品牌理念“自在分享”,并推出华为cloud+云服务和首款云手机vision。华为cloud+云服务特色在于利用华为出身传统电信设备商,在端(终端)、管(网络)、云(应用)三个层面都有自己的布局,具有强大的服务推送能力,进行端云深度结合,实现向计算/管理云的延伸。华为终端的“icloud+”平台拥有远程管理、无线推送、存储备份的领先功能,可以让用户在远程对手机实现“定位”、“锁定”、“短信转移”、“数据管理”等操作;将各种数据和应用通过无线的方式推送到各种终端设备和客户端软件上;同时还免费为用户提供160GB网盘。华为vision手机走内容运营的路线,其搭载的智汇云应用商店与业界其他应用商店的差异化在于重质而非重数量。吸引的开发者大多为有实力的精品厂商,并由他们提供精选过的领先应用。

2)作为引领移动云服务发展的互联网企业最贴近用户,对用户的移动云服务需求有直观的了解,他们提供的移动云服务主要采用Paas+Saa S模式和定制云终端配合的模式。

谷歌安卓云服务。谷歌公司一直是云服务的领军者。谷歌2008年开始研制的安卓操作系统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智能移动终端平台,其内嵌的谷歌移动服务GMS(Google Mobile Service)是Android操作系统的灵魂,只在让用户利用移动终端使用谷歌搜索、谷歌地图、Gmail、You Tube、Android Market等谷歌服务产品。用户可以即时访问他们的收件箱、Picasa相册和Gmail联系人,只需在别的安卓系统设备上添加Google帐户;可是第三方应用设置、本地存储文件和像Wi-Fi密码这样的受保护项目,依然不能通过云访问。

阿里云OS。2011年7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云公司推出os操作系统及首款搭载该系统的天语云智能手机,把国内智能手机直接推动至“云应用”时代。阿里云OS系统区别于现有移动OS实现应用是通过接入第三方开发的本地应用程序,其支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应用软件,一方面为用户提供类似本地应用的互联网体验,而无需用户在移动终端下载或安装任何应用程序,另一方面采用互联网的Web开发模式可降低开发的复杂程度。天语云智能手机包括一整套的手机端数据备份和多种基于Web APP的信息服务以及淘宝、支付宝等阿里巴巴核心应用,提供了阿里Saa S服务。但在现行的移动网络收费模式下,移动云服务带来了较大的数据流量损耗成为一大问题。

3)作为传统互联网中发挥重要角色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在移动云服务领域的主要发展模式是和云终端厂商联盟提供Saa S的模式。微软即将发布的Windows Phone 7操作系统将支持各类云服务,微软与诺基亚的联盟将为其移动云服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金山快盘和小米手机将联手为用户提供免费的MIUI手机金山云服务,初步目标使实现云存储;网秦推出以移动信息安全为核心的云服务平台“网秦空间”,免费向网秦用户开放。

4)作为移动互联网构建者的电信网络运营商,利用自身巨大的基础设施网络优势形成电信“云”,重心于数字信息服务,采用Saa S的服务模式。中国移动提出做“移动信息专家”和中国电信提出做“综合信息服务商”,其实都是把信息和知识云服务系统平台作为一种运营商数据增值服务来提供,平台构建为多住户系统,支持众多的企业客户及个人客户使用系统平台进行存储、分类、管理和分享各类信息和知识,以此为基础来对其企业客户和普通市民提供私有的和公有的服务。

移动云服务将改变人类社会信息应用的方式,但仍存在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亟待解决。信息的安全性和隐密性如何保障,移动云服务在现有移动网络计费模式下高额流量费对用户接受移动云服务的阻碍如何克服等。这些问题一旦得以解决,移动云服务将更加快速深入人类生活。

参考文献

[1]林小勇.云服务下信息用户隐私权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0(7):99-101.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2篇

讯:近几年,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社会问题的逐步关注,“绿色”已经成为通讯领域企业日益关注的话题。中国领先的云通讯服务提供商讯众通信,通过节约、减能的“云通讯”软件式服务解决方案,为国内企业带来领先的绿色通讯技术。

“云通讯”是北京讯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为客户争取“小投入,大回报”的打包通讯服务解决方案,支持企业选用托管型绿色呼叫中心产品,不仅能够节约企业硬件成本、电能成本、场地成本、维护成本等消耗,还能够更加灵活地开展企业通讯服务和客户服务工作。

讯众通信“云通讯”打包通讯服务可提供:400号码、WEB平台管理系统、托管型呼叫中心、在线客服、营销外呼、IVR验证、超级总机等多种可选、可搭配的产品套餐组合,即根据企业的特色需求为企业提供适合的打包解决方案,并能满足企业数据对接、二次开发、系统升级等个性需求。

讯众通信(http://)CEO朴圣根表示,环境问题的争论并没有让通讯行业置身事外,这是我们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我们高兴地看到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提供商在发展新的技术、部署方式和工作流程,已经开启了对“绿色”通讯的重视。

行业媒体也对讯众通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通讯服务理念表示支持,这种较传统通讯服务更加灵活、方便、低耗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3篇

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服务主要针对大型企业原有自建的数据中心发展遇到的基础设施、电力扩张困难等问题,为其搭建企业侧自建的数据中心与托管到公有云的混合资源模式,方便企业资源的无缝和即时弹性延展。天翼混合云服务综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服务的优势,在将客户私有云有效连接至中国电信云数据中心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专门针对混合云应用场景的相应云服务。

基于双方的合作,中国电信云公司将面向国内用户提供包括基础架构即服务、容灾服务在内的先进混合云服务,帮助企业用户能够快速、安全、平滑的将自身固有的IT环境扩展至中国电信混合云的模式,并能够统一、高效的进行管理。该混合云不仅支持用户部署新的云应用,同时以安全、可靠、兼容的方式,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和敏捷性。IT部门只需使用其已经熟悉信赖的平台,即可以完全统一的方式查看、管理并运营这种结合两种云优点的混合云环境。

项目运营初期,中国电信云公司将重点关注中大型企业和政府市场,特别是金融、能源、交通、保险、医疗和教育等行业市场。同时,中国电信云公司还将和VMware共同推动混合云服务的不断创新发展。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4篇

“云”是一种使人们在任何地点通过互联网从远程服务器获取计算服务的设施,云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聚集,可为一项工作分派多个服务器从而迅速壮大。在不需要时,它可以收缩或消失。云招商和云服务就是通过“产业招商地图”搭建“地图式”的低成本云服务平台,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和企业都能享受到“零成本”、“零距离”、“零时差”、“零国界”的贴心服务。

云招商和云服务是战略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围绕“资本、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等云要素,分析云流程,组建云网络,搭建云平台,设立云基金,培育云精英,建立云基地。

一是组聚云网络

追溯美国世界地位的渊源、审视美国世界角色的发展过程、剖析美国扮演世界角色的路径,我们发现了几个关键要素:美国制造、世界工场、国际公司、世界货币、国际贸易组织。也正是在这些要素的影响下,各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日益相互依存、深刻互动,欧美30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设立投资代表处,紧密联系我们的政府、大学、企业等各类机构,编织他们的招商网络,挖我们的“技术、资本和人才”,他们是我国人才和资本外流的加速器!是传统制造业回流欧美的加速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调整转移的大背景和宝贵机遇,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求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必须提供系统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服务,如《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的作者索尔·辛格所言:中国的创新不应该孤军奋战,应该通过共建研发中心等模式与创新型国家深度合作,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实现这一要求,必须聚合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金融资本机构、贸易机构等各类机构,从散状的“政府云、企业云、大学云、科研云、中介云、金融云、贸易云”,组聚成“官、产、学、研、介、资、贸”的国际云服务网络。在当前,各地政府的“私有云”、“地区云”提供的云服务已经很有基础,当务之急是做大做强辐射全球的国家级的“公共云”,目前我们的“国家云网络”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搭建云平台

围绕国家和地方的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若干“跨区域、跨国界”的“双跨型”产业云平台,提供“双向孵化”的平台服务功能。“双跨”的基础是“产业双跨”,要实现平衡增长,必须要解决好“产业跨度”,“产业跨度”突出表现在从跨国贸易到跨国生产,再到跨国研发的产业国际转移与合作路径中。作为产业承载体的经济园区,其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向遵循“品牌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园区→品牌城市→跨区域→跨国界”的发展路径。园区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载体,世界上发展好的城市,大都通过园区模式进行体制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最终提升城市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以国家高新区和开发区为主体的100多个园区,更是用不到2%的土地,创造了超过10%的GDP,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城市化的主力军,特别是过去10年,中国的园区表现出鲜明的两大特征:一是以园区为主体兼并周边乡镇行政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城区,二是品牌产业、特色产业成为园区乃至城市发展的增长极和发动机。在未来10-20年,中国的园区发展必然会遵从“跨区域、跨国界”的“双跨”新路径,唯有“双跨”才有国际竞争力,唯有“双跨”才有不竭生命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特别要着重以园区为试点,在“跨国生产和跨国创新”过程中找出缩小“区域产业跨度”和“国家产业跨度”的可行路径,以开发区和高新区为载体,建成“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平台”,实施“平台跨海”战略,根据世界各地产业特点,联合国际行业协会或依托当地产业组织,在有关国家的重点区域建立“双向孵化”平台,比如从传统华人聚居的“China Town唐人街”过渡到高端华人和企业聚居的“China Park唐人园”。苏州工业园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的合作项目,是“双跨园区”一个里程碑式的典型案例。陈德铭部长指出搞工业园区和开发区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的很好路径。各国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模式,每个国家应根据自己的国情,本着对民众和国家负责的原则开创自己的发展模式。

三是设立云基金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的海外研发与国际市场需要,以政府基金为引导,联合国际著名基金公司,共同设立新技术与新资本相结合的“云基金”,既可以投到本区域支持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要求,也可以投向国外重点区域支持海外重点“海归团队”和引领技术的研发与归国产业化需要。陈德铭部长说过:从贸易大国走向投资大国,从商品输出走向资本输出,是对外经济转型升级的普遍经验和客观规律。新一轮的招商引资不再是拼土地和税收政策,也不能仅靠政府的补贴或者返税奖励等措施,美国硅谷的经验已经并继续告诉我们,谁能将新资本的平台与新技术的平台在“双跨”模式下实现完美对接,谁就能成为下一个“硅谷”。

四是培养云精英

去年中央提出了“引资”与“引智”结合, 今年的商务工作会议上陈德铭部长提出“构建新型外资促进机制,开展产业招商、招商引智,支持中西部地区建设专业化招商队伍”。从“海归”到“海待”,从“海欧”到“云精英”,从中央的千人计划到地方的万人计划,全国各地都在“筑巢引凤”,好比盖起了好房子,既要有好的销售人员,还要有好的物业人员,我们现在紧缺的不仅是产业领军人才,好的“产业销售”人才、“园区销售”人才、“城市销售”人才也非常缺乏,好的“产业物业”、“园区物业”、“城市物业”人才更是缺乏,这也正是各地“筑巢”越来越高级,但是领军人才却极度缺乏的根本原因。当前中国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的队伍也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40岁以下的懂外语却不懂产业、不懂项目,40岁以上的懂产业、懂项目却不懂外语。而欧美主要国家和城市驻中国的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代表处的人却大多是具有跨国公司经历的高端华人精英,这个现象警示我们: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五是建立云基地

2010年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这是对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的最新政策导向和国家战略,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在平台战略、基金战略、精英战略的支撑下,逐步建立“技术至高点、产业引领型”的云基地,使“跨区域、跨国界”的“双跨型园区”成为创新利用外资的实践基地、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引资引智的示范基地、抢占世界高技术的前沿阵地。

金融云平台-金融云服务是什么? 第5篇

金融云平台-金融云服务是什么?

什么是金融云

11月27日,阿里云宣布将整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各方面资源推出阿里金融云服务。该服务在阿里云内部被称为“聚宝盆”项目。金融云服务旨在为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IT资源和互联网运维服务。

应用领域

阿里云金融服务将联合其他金融产品解决方案,为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IT资源和互联网运维服务,同时还将为这些机构提供支付宝的标准接口和沙箱环境,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好的开展互联网业务。

中国国内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将自己的系统放在了阿里云的平台上,这次金融云的推出意味着阿里云开始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

发展意义

中国有大量城镇银行在IT和互联网方面较为薄弱,因此在网上支付以及和支付宝对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在接入阿里金融云服务后,银行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在线支付和网上银行。

覆盖范围

据银监会统计,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超过家。这些银行在三四线城市有大量用户,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帮助这些银行实现网上支付功能,也有助于电子商务的下沉,获取更多电商用户。

截至20已经有渤海银行、东海银行、天津农商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银行通过聚宝盆实现了网上交易支付的功能。

社会评价

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的趋势,很多金融机构也开始意识到要利用互联网来更好的开展服务,但是基于传统架构的直销和清算系统很容易遇到瓶颈。云计算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可以随时扩容以应对互联网流量的变化。

余额宝背后的基金公司天弘基金联合阿里云将核心系统放在了云上。根据阿里巴巴透露的数据,在将系统迁移到云计算平台后,余额宝3亿笔交易的清算可以在140分钟内完成。双十一当天,余额宝赎回61亿元,支付1679万笔,但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技术问题。

志存高远 做中国自己的特色云服务 第6篇

同年在中国,云的概念还未出现。在那个时代,新业态接连起跑,探路者却经常找不到方向。在这样混沌的市场业态下,华云数据CEO许广彬认定“云”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果断开启国内首个云计算运营支撑系统的研发,成为中国第一批接触“云”的人。

A轮获涌金集团数千万人民币投资,B轮获SIG、英特尔5000万美元融资的华云数据显然已经离“做中国最大的云计算供应商”的目标更近一些,而许广彬结合其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从业经验和对市场变革的敏锐感知,已经带领华云数据在云计算生态圈的建设中开启新的征程。

从站长到IDC领域的领头羊,再到中国第一批云计算领域的探路者,许广彬和他的团队在互联网大潮中急流勇进,从跌跌撞撞走入稳健成长。

“违规”逼迫转型

“感知”定位云计算

事情发生在2007年。

那一年,经历粗放式发展的IDC市场迎来政府对IDC行业最严厉的监管。8月23日,因为涉嫌违规,紫田网络500台服务器被断网导致数千网站不能访问,仅仅相隔5天,蓝芒科技(蓝芒团队是华云数据前身)网络平台的服务器提供商被关闭,涉及蓝芒1650台服务器,导致数百万网站不能访问。

这一事件让许广彬尝到“受制于人”的滋味,回忆起那时的经历,许广彬感慨道:“传统IDC对于信息安全和信息过滤有很多弊端,而基于云端则有很多手段和技术能够把有害信息和不合法信息过滤和屏蔽掉,技术的进步让我们痛下决心去转型。”

可是怎么转?转到哪里?

契机出现在2008年。

5月,世纪互联斥资6000万元收购蓝芒科技100%旗下IDC业务及资产,许广彬加入世纪互联开始云计算技术研发和推广。

2010年华云数据成立。

根据Gartner报告显示,从2004年到2012年,国内IDC市场的年均增速达40%左右。市场的快速增长让很多人看到商机,IDC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包括很多来自其他行业的企业。随着云计算概念在各个领域落地,IDC行业顺势向云化迈进。

此外,电信运营商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让很多依靠承包带宽存活的中小IDC相继出局,IDC市场出现洗牌迹象。

相比国外,中国虽然是计算机大国,但计算能力不足和计算、存储资源浪费的现象并存,无一不在昭示产业变革的必然。

对市场变革的敏锐感知,让许广彬坚决转型云计算,“IDC代理商实际上生活在运营商和客户的夹缝中,利润很低。转云之后利润随之放大。”

怎么转?探路阶段一切靠自己!

过程中的艰辛不足为外人道。许广彬和他的团队顶着“三个月转云”的压力和时间赛跑,最终华云数据1.0正式上线。

回忆起从IDC到云计算的转换过程,许广彬感慨,那个时代传统 IDC企业面临着利润下降和技术提升的双重压力,行业面临着并购整合的局面,掌舵者必须要有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的眼光才能带领大家顺利转型。而这正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纵观行业发展,许广彬认为“未来IDC将呈现规模化、绿色化和云化的发展道路。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会持续高速增长,同时会要求更加节能高效。更重要的是,未来IDC必须能够服务于客户不同的IT定制需求,无论是传统方式、私有云、公有云还是混合云”。

“事故”开启分布式存储

“需求”促使技术突破

2012年,华云数据深圳机房磁盘阵列柜的5块硬盘同时发生故障,虽然最终有惊无险,全部数据得以恢复,但损失依然不小。

这一事件让华云数据从硬件备份转向虚拟云存储和分布式存储,解决存储方式固定的弊端和数据存储安全的难点,分布式存储还带来性能的提升,分布和调优收获安全和速度的双赢。

今天我们可以轻松地描绘整个过程,而其对数据存储技术研究和产业产生的影响却是非专业人员难以想象的。

为满足用户的一个需求,华云数据网络延时技术实现突破。

2014年,一个电商客户要求将它连接到苏宁各个实体门店的网络延时缩短到10毫秒以内,这在当时几乎很难实现。本着对用户的需求绝不说“不”的态度,华云数据承接了这一业务。虽然这套系统接入了很多区域,对网络覆盖能力要求近乎苛刻,但最终华云数据实现了客户的要求。后来,通过市场部门调研发现,有这样需求的不只一家公司,从而开启整个电商和O2O行业网络延时技术的新市场。

目前华云数据的新系统在实验环境下已经完成,实测IOPS已经达10万以上。

不管是电商行业的网络延时需求还是其他行业的平台对接,一个个在实战中的突破,让华云数据敢于跨进云计算领域的“无人区”。

围绕“云化”进行开发,通过异构调度系统连接各个小主机商,华云数据形成庞大的服务器集群,在短短4年时间从一个10人级别的公司发展到当下数百人规模。回顾华云数据的发展,技术积累无疑是其最大的收获,也是其市场征战中最坚实的保障。

然而,仅仅有好的技术还不够,成功的企业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服务”关注中小企业

“标准”铺路未来产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兴起,IDC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而云时代的到来,给IDC带来更多的机遇。由于大型IDC在各方面的优势凸显,中小型IDC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那种从运营商承包带宽就能开张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眼下。由此,市场逐渐从平淡期过渡到转型整合期。

nlc202309040935

成立的4年中,华云数据的市场策略不断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

一方面,华云数据在渠道代理商策略上选择开放合作的道路,在2012年确立渠道代理商战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技术研发、完善服务之中,并且能够为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传统IDC企业一直在承受客户流失。“还不如主动一点直接云化,”许广彬说,华云数据可以帮助IDC完成资源云化,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传统IDC大幅提高利润率、扩大原有规模,客户在技术提升的同时还将自有品牌推向市场,而我们则丰富了机房资源。”

许广彬表示 “中国有两三千家IDC厂商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IDC厂商使用华云数据的技术来提升核心价值,华云数据则通过这些客户将自身的技术传播出去,实现双赢的局面。

另一方面,华云数据关注那些不被重视的“中小微”企业,为个人创业者服务。华云数据的云应用平台很“傻瓜”,“那些两三个人去开发一个移动APP的小企业,没有再多的精力维护和运营,华云数据就帮这些小微企业来做。”许广彬说。无差别的服务给华云数据带来更多的小微客户,目前在华云数据平台上的中小企业已达到14万个。

对一个企业家来说,最难能可贵的就是持之以恒的决心和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态度。许广彬认为,2000年他机缘巧合地进入IDC领域并一口气做了下去,至今已10几年时间。既然做了,既要做一些与别人不一样的并且有益社会的事情。

技术和策略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但混乱的市场难以给行业良性发展的空间。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呈现出同质化竞争趋势,而服务水平良莠不齐,行业亟待统一的服务标准。

在此背景下,华云数据率先提出业界首个云服务标准,对云主机开通、重启、重装系统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该标准包括5分钟响应、5分钟判断并锁定问题、5分钟之内开通云主机、5分钟之内完成系统重装、5分钟之内完成开关机重新启动等。

“以系统重装为例,如果用户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他的硬件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而5分钟实现开机、重启是华云数据基于对自身资源能力的判断,创新性提出一套解决机制,优化了开通服务器的算法,大大加快了云服务响应速度,并不会增加额外成本。”许广彬表示。

云服务标准代表华云数据向客户做出的服务承诺。云服务标准的提出者、华云数据研发中心副总裁张银滨表示,华云数据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行业同质化竞争局面,让大家把注意力从关注价格战转到提升服务上来。

励志发展建特色云服务

合作共赢建云生态圈

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格局也已经形成。在百度、阿里、腾讯三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跑马圈地的同时,以华云数据为代表的独立云计算厂商也崭露头角,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新生力量。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浪潮集团考察时,向企业相关负责人详细了解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后当场承诺,今后出访不仅会推销中国高铁、中国核电,也会向全球市场推荐中国的“云计算”。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式”云计算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企业在发展云计算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方向,华云数据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许广彬表示,“市场决定交付,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从开始生产软件去出售,到现在叠加的服务都源自客户的需求和服务的需要。”

中国的特色是大包大揽,许广彬说:“在国外,云供应商只是提供一个平台(或类似的软件),用户要自主接入和过渡。在中国由于企业本身的IT水平有限,需要我们给与全套的技术和服务,这是我们有别于国外云技术和服务的地方,也是适合我们客户的有自己特色的云服务。”

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快速发展的市场,云服务的重要性大于技术本身,运营的意义大于开发。“我们可以开发一个很优秀的软件,放到这个平台上去用,但是如果运营不好,比如说接入不好或跟政府的协调不好,可能在运营的时候技术再先进也用不起来。”华云数据副总裁于立娟曾这样表示。

随着云计算在国内的不断深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将不断涌现;生态圈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上重构,而新进入者将利用重构的机会来拉近追赶距离。

“华云数据在修一条云计算的高速公路,下一步将为云计算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这个平台上会接入各方的信息化平台,让客户能够把心思放在主营业务上。”许广彬强调。

在华云数据数据的云服务布局上,坚持走合作伙伴路线成为其云战略推进至关重要的一步,而其针对ISV合作伙伴与IDC合作伙伴推出的“双生态圈”策略,也成为其凸显云服务竞争优势的一大特色。

云平台如火如荼的同时,传统的互联网及IDC领域,一场“云化”圈地运动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

针对互联网及IDC领域,坚持走渠道合作伙伴路线,积极打造“IDC生态圈”,致力与拥有强势资源的IDC伙伴进行重点合作,是华云数据所采取的一项重要策略。

许广彬认为,未来的两年内中小IDC企业都会转向云。

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许广彬信心满满:2014用户达到20万,2015年预计达到50万,而2016年将启动上市计。

他坦言,“中国的云计算发展非常快,其实大家技术都差不多,拼的是谁最懂用户,懂得以怎样的产品形态给客户,为客户带来真实的价值。以开放的心态,选择符合行业发展潮流的开放技术,搭建开放平台,筑巢引凤,共同为中国云计算服务产业贡献力量,是华云数据责无旁贷的责任和选择。”

在新兴的产业发展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许广彬和华云数据数据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抓住市场变革的契机,在坚持本心中迎头赶上,企业才能在历史大潮中乘风破浪。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7篇

该观点代表了当前ICT业界人士普遍认同的观点, 即云计算涵盖着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SaaS (软件即服务) 、Paa S (平台即服务) 三种形式。

记者近日从埃森哲发布的全球云计算调查中得知, 目前, 云计算在中国已经有了初步使用, 但在相对滞后。另外, 记者也发现, 在中国的企业尤其是ICT企业, 正在加大推行云服务的力度。

云服务使用相对滞后

埃森哲高性能研究员Allan Alter指出, 在中国, 受访企业中88%的人表示正在或准备使用云计算技术, 但相对其他国家尚显滞后。

调查表明, 云计算在中国未来二年之内, 可能会有快速增长。和全球其他的国家比较起来, 中国在采用云计算的使用速度方面还是滞后于其他国家, 中国关于云计算的支出正在上升, 近期有望达到整个IT支出的6.6%。

另外, 根据对中国企业的云计算使用调查, 埃森哲发现中国企业主要将云计算作为数据交换、内部数据管理, 以及与其他企业进行数据交换的工具和手段。

当前中国的被调查者们, 对云计算的态度分为四种, 一为较早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二是持观望态度者, 三是因云计算节约成本而使用者, 以及第四种即尚对云计算持保留态度者。其中, 探索和先行者们是推动云计算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能够看到云计算在数据处理、数据交换以及节约IT成本的巨大潜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云计算的创新和业务流程也产生了影响和改变, 并能看到云计算更深远的发展前景。

埃森哲的建议是, 首先提高企业IT部门领导对云计算知识的深入了解, “以便游说业务部门的领导人员使用云计算新的技术”。其次是中国的一些企业对公有云持有保留意见, 因此可以先易后难, 将私有云作为现实突破口。其三, 宽带速度要提高, 目前国内云计算所依赖的宽带速度仅相当于日本和韩国的几分之一。其四, 云计算的参与者和使用者均需提高信心, 并增强云计算的安全性, 以提高市场对云计算的信心, 消除消费者对云计算的顾虑。

电信行业加强云服务研究

云计算加速了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的融合, 除了技术和运营方式融合引发了创新模式的转变, 电信业务网的全IP化和宽带化的发展, 也促使电信和互联网络相互之间的渗透趋势越来越明显。作为云计算应用的巨大市场, 当前电信行业设备商的重点工作之一, 就是在解决IT建设成本的同时, 进一步研究提高云服务的质量。

正如中兴通讯首席架构师罗圣美所言, 借鉴互联网云计算发展思路, 将电信网络的很多资源, 包括存储、计算和软件服务, 以云计算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应用, 正成为电信发展的新动向。从目前来看, 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高对用户的服务质量方面, 云计算有很明显的吸引力。

罗圣美认为, 云计算在电信业务运营模式上引起的转变, 不仅是指未来设备商销售和服务模式的变化, 还可能要增加一些新的模式, 即把服务卖给用户, 而不是按照设备一次性销售, 还可以将各个客户的资源、运营经验集中在一起, 提供优化服务。

据悉, 中兴通讯推出了整合电信和互联网能力的平台—“彩云”, 将各个独立的系统融合成一个平台, 该平台可以直接对外提供服务, 并可为第三方业务提供标准的接口。其中, “彩云”平台的SaaS功能, 主要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 “彩云”平台可以直接应用部署于业务商店和呼叫中心等部门, 以增强其业务性能, 降低业务成本。

体验式营销当道

SaaS因具备低成本、使用灵活而优先得到大多数用户的认知和认可。在探索SaaS的商业模式过程中, 多种形式和手段都将影响到SaaS能否顺利发展, 而用户“试用”和商家推出的“体验式营销”互动, 已经成为企业推行SaaS的主要方式。

以在线office为例, 这是一种较早被普通用户所接触到的云计算服务应用, 目前已经出现至少有六七年的历史。尽管谷歌、微软都在不断推出相关的产品, 但这并不能充分影响到其他公司对在线office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推广。而且, 在云时代, 尽管国内的SaaS模式通常都推行试用策略, 但用户友好度不够。北京百会数字星空的刘建华说, SaaS被企业所接受和认可的惟一生路, 就是应该让最终企业感受到接受云服务的价值。百会提出了“无限试用”的概念, 即不限用户数、不限功能、不限固定期限。自推行该策略以来, 有很多用户开始因为可以“无限试用”, 愿意参加到云服务的试用过程。

有业界人士认为, “无限试用”的云计算服务或许将给传统软件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任何一个新行业都有其成长的过程, 至少, 在未来的三到五年, 国内SaaS产业还将处在比较辛苦的经营时期。

EMC全球高级副总裁范承工对此认为, 云计算商业模式的关键是在能够充分体现云服务的价值, 这与计算机研发时之初, 有人认为全球只需要五台计算机的道理一样, 当需求被开发出来, 就有人愿意为此买单。

LINK 云服务的生态循环论

Avaya视频云服务首次亮相中国 第8篇

“一平台两服务”的云战略

当前, Avaya正在转型为一家软件和服务公司。在今年10月, Avaya宣布在上海成立新的法律实体正式投入运营, 以更好地服务本土客户和合作伙伴, 其中在战略规划方面, 云视频服务在中国的推出则是重要一笔。

Avaya大中华区副总裁熊谢刚表示, Avaya中国的云战略将实现三步走:从“轻”平台 (搭建通讯云) , 到“重应用” (打造应用云生态) , 最终实现“智”互动 (数据云运营) 。他表示, 结合中国市场, 具体将施行“1平台+2服务”的云举措, 包括打造提供全通信能力的Paa S开发平台、全终端能力视频Saa S服务平台、面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轻量化和智能化的客户服务平台, 面向大型行业客户提供私有云平台能力和服务。

“对于国内市场, 通信已融入企业产品层面, 但企业的通信产品化能力较弱, 所以我们期望打造一个有很好接口和开放模式的通信平台。两项服务中的视频云服务, 是希望简化视频、会议及应用场景的需要;另一项主要面向客户中心, 随着技术进步, 我们稍后会推出客户云。”熊谢刚向记者表示。

即开即用的云服务

对于这次发布的Avaya智慧视频云服务, Avaya和中国地区的分销合作伙伴神州数码联手提供“按使用量付款”的模式。客户无需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事先的投入, 而是根据需求购买服务即可。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客户更为快速和灵活地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盈利能力。

并且, Avaya智慧视频云服务可以为客户带来出色的性能与使用体验, 包括操作简便的会议界面, 客户可快速部署即时会议和预约会议, 并通过邮件形式发送到各个参与者。客户还可以通过微信预约和管理会议;通过SVC、H.265、双流回看等方式高清接入, 视频质量出色;参与者可以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通过高清硬件设备、PC (支持Windows和Mac操作系统) 、移动端设备 (支持i OS和Android操作系统) 以及语音电话 (固话以及移动电话) 接入;实现多层保护, 传输层采用AES、DES等信令, 接入层采用H.460、STUN等协议, 在客户的应用层采用会议锁定、会议密码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安全性。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9篇

一、云计算的特征

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 , 是一种通过Internet以服务的方式提供动态可伸缩的虚拟化的资源的计算模式。企业能够利用云计算整合其现有的数据中心, 实现对已有IT资源的充分利用, 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加强经营决策的实时性。各类面向行业的云服务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 使企业加快研发进程, 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云计算不仅具有集群和网格计算的特性, 而且拥有资源配置动态化、需求服务自助化、资源的池化和透明化等特征。

云计算技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动态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 当增加一个需求时, 可通过增加可用的资源进行匹配, 实现资源的快速弹性提供;如果用户不再使用这部分资源时, 可释放这些资源。基于这种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可以快速部署资源和获得服务。同时, 它可以提供自助化的资源服务, 降低了客户对于IT专业知识的依赖。

云系统为客户提供一定的应用服务目录, 客户可采用自助方式选择满足自身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同时减少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对云服务的提供者而言, 各种底层资源 (计算、储存、网络、资源逻辑等) 间可能存在的某种异构性被屏蔽, 边界被打破, 所有的资源可以被统一管理和调度, 成为所谓的“资源池”, 从而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对用户而言, 这些资源是透明的, 用户无须了解内部结构, 只关心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即可。而且, 云计算技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 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可以帮助用户放心的与指定的人分享数据

二、基于云计算的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

云计算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 已经从前几年的概念和理论, 更多的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利器, 备受各个行业关注。本文结合云计算与移动服务支撑工作的现状, 提出了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框架。

2.1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的云计算模型

该模型共包括服务层、管理层、虚拟化层和资源层等四部门。最上层是服务层, 提供账户管理、应用目录、个性定制系和业务提醒等功能。管理层主要提供安全管理、资源管理、容灾管理、监控管理等功能。虚拟化层主要是提供硬件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最底层是资源层, 由BSS系统、专家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网络建设和规划系统、营帐系统、网管系统等组成。

2.2该体系框架的优势

(1) 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当前移动服务支撑工作中, 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用户反馈情况的不同, 分别操作营帐系统、BSS系统、网络优化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网络规划和建设平台等多个系统和不同厂家的设备, 提取分析不同的海量数据。这些平台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结构和版本千差万别, 给使用者带来诸多不便。使用云计算, 可以得到诸多服务的协同支持。尽管不同平台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结构版本不同, 工作人员也不需要了解数据的采集过程和处理方法, 只需了解结果。这种情况下, 移动服务支撑工作直接跳过了数据预处理过程, 采集的数据不再需要海量计算, 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2) 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服务支撑体系主要是基于整合现有资源, 硬件成本几乎忽略不计, 也不需要另外配备维护人员, 只需负担较低的系统维护费用, 定期对交换机、服务器等进行软硬件维护和升级, 投入的人力、物力处于较低水平。但对提高移动服务支撑工作效率, 改善用户感受和降低用户挽留成本, 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该体系还可以为市场营销部门预留接口, 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 为市场营销人员提供精准支撑。

结束语:本文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服务支撑框架。该框架可以很好地解决移动服务支撑中存在的问题, 简化工作流程, 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益成熟, 云计算模型在移动服务支撑工作中的应用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摘要:为了有效整合现有移动通信运营商内部信息数据和资源, 提升移动通信行业服务支撑工作效率, 本文构建基于云计算的运营商服务支撑体系框架, 从资源层、虚拟化层、管理层和服务层等四个方面为资源的共享和高质量的服务提供支持。该体系框架可以有效地整合运营商内部资源, 提高服务支撑能力和投诉处理效率。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通信,服务支撑体系,服务支撑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卫, 李济汉, 张云勇, 等.电信运营商云业务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互联网天地, 2013, 3:006.

[2]李卫, 李济汉, 张云勇, 等.电信运营商云计算体系架构思考[J].电信科学, 2013, 29 (3) :123-127.

[3]吴文豪.云计算在电信运营商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2 (2) :67-67.

[4]孟占永, 任江伟, 韩跃龙.云计算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12) :124-124.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10篇

1.1 云计算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云计算的研究在近几年成为热点, 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 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服务。关于云计算的研究, 从国外来看, 主要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在宣传推广和使用, 如Amazon、Google、IBM等, 这些公司都有比较成熟的相应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国内已有少数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产品, 如八百客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客户关系系统, 阿里软件建设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中国移动也正在进行试验性的云计算研究。

1.2 我国医疗信息化现状

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欠缺, 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更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 即独立建设系统, 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 若采用自主的集中式系统建设, 各级卫生机构又面临着IT预算少、一次性投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

例如, 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城市的某个区有60余万户籍人口, 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社区卫生系统没有一个专职IT人员, 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一个简陋机房。过去全区卫生系统每年的IT投资不足百万元, 信息系统建成几年后, 由于缺乏维护, 大多处于瘫痪状态, IT系统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有限。由于新医改的推行需要配套的信息系统, 卫生局管理层及基层业务人员产生了大量而急迫的IT需求。目前他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没有专业人员来规划IT系统, 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IT系统, 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运行IT系统。

1.3 云计算应用于医疗信息化的意义

为此, 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 云计算给社区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多好的应用契机。云计算能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 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 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各种虚拟化服务, 可以很好地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基础网络已十分发达, 社区医疗机构在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充足资金的情况下, 可考虑放弃自建系统, 而转向购买成熟的信息服务。如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都愿意转向购买服务, 这样就可以产生规模效应, 汇集零散的资金, 建设对所有社区医疗机构都有吸引力的信息服务系统, 从而使社区医疗机构能够使用更高质量、更可靠、更成熟的应用。

在云服务平台下, 用户从自建信息系统走向购买相对标准的信息服务。基于云计算的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 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 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 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给广大前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 并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

2 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服务结合的意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 目前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医疗错误的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收到患者呼叫和信息, 实现“随身医疗服务”为应用重点, 国际上舆论甚至将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上升到带来“新的医疗革命”的高度来评价。

移动通信用户有广大的覆盖面, 因此通过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和预约门诊等高效服务, 可以减少病患排队、报销的疾苦, 节约社会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分流各类患者, 普通患者将被科学地分流到社区医院得到就近便利的服务, 而大型综合性医院更专注于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的治疗;同时也避免了像SARS或H1N1等流行病在患者初诊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人流密集的大医院时产生的广泛传染, 更有利于统筹监测和防控, 而压力相对减轻的大医院也得以通过云平台上的远程诊断帮助社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

3G移动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 借助3G移动技术, 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访问社区医疗平台。例如Google支持下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iod, 就可以借助于3G网络连接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 提供移动社区医疗和移动药店等服务, 也能够以流媒体等介质来播放远程医疗中的视频资源等。由此可见, 移动技术和云计算的无间隙链接是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构建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

3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

结合以上两种技术, 设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 以云服务平台作为支撑环境, 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的要求, 以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创造了新的医疗商业模式, 搭建了一个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云平台, 为医疗机构、居民等相关人员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 使医疗机构、居民在使用医疗信息系统时就如同居民在家使用水电一样简单便捷。系统应用如图1所示。

系统提供的功能如下:

(1) 移动医疗定位服务。当居民出现病痛时, 可以通过手机将病痛情况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上, 平台通过定位患者所在位置, 得出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情况, 并将该医院的门诊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2) 移动药店定位服务。当居民需要购买药品时, 可以通过手机将请求提交至云服务平台上, 平台通过定位居民所在位置, 得出距离居民最近的药店情况, 并将药店的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3)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 对周边医院的医生预约信息进行查询, 查询到要预约的专家号后,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 系统会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短信到用户手机上, 完成整个预约提交过程。

(4) 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 了解就医患者情况, 通过电子病历共享、远程医疗等云上的手段, 快速、准确地为病人诊断病情。医疗机构只需轻轻一点, 相关的病人档案、药品资源库就展现出来, 完成电子病历。利用先进科技, 支持临床监控和诊断, 方便临床记录, 辅助医疗培训, 并为所有的医疗从业者提供持续可及的医疗资讯。同时, 各社区医疗信息化的需求十分类似, 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把易于标准化的共性部分用云服务的模式进行建设, 考虑一个开放共享的架构, 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 对各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开放, 提供服务接入, 而各区域只对自己特有的部分进行补充建设。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只需设置统一的标准, 只需要往云平台上传输档案数据和读取档案数据即可。而传输和读取的终端是手机。剩下的数据交换、存储、查找、共享等服务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来完成, 而随时可以向云平台里添加新的用户。

4 系统架构

其中, 基础设施虚拟化和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实现方法如下:

(1) 基础设施虚拟化。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核心是服务器虚拟化, 可采用Xen VMM技术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Xen VMM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Open Source项目, 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虚拟机器。采用Xen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可以使得基础设施变成一个资源池, 简化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扩展。

(2) 应用程序虚拟化。首先要对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 对主要的实体增加医疗机构的属性, 使得医疗信息系统可以为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共享使用。通过SOA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SOA与SaaS被称作挛生姐妹, SOA与SaaS是现代软件服务领域的二架马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 其核心是共享。SOA是实现SaaS平台的最理想的软件架构。SOA架构的核心就是模块化, 模块之间松散耦合, 资源共享。采用开源SOA项目Mule ESB (Enterprise Service Bus) 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 Mule ESB是MuleSource推出的产品。

5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 也就是实现软件即服务 (Saas) 。建设统一部署、资源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需要对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首先, 要让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支持多机构共享模式, 这个改造会涉及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与实现。其次, 建设云服务平台门户, 门户为个人和医疗机构提供基于Internet和3G移动通信技术的访问模式。再者, 为云服务平台设计计费模块, 实现按使用付费的商业模式。将医疗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为云服务平台是实现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2) 实现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 同时为多个医疗机构服务, 保存多个医疗机构的数据信息。一旦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 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因此, 提升云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要在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保持业务连续性, 这也是本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6 结束语

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点极为明显, 对于医疗信息化来说, 使用云计算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势, 它能实行方便而快捷的医疗服务, 及时提供病人的各种数字医疗信息,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改善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因此, 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化问题势在必行。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面向居民、医疗机构等提出了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 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 可以有效解决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摘要:为了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 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设计解决方案, 能解决现有问题, 为居民或家庭创造一个简单直观、操作方便、功能健全的个性化社区医疗服务平台。通过建立移动医疗云服务平台, 各个社区医疗机构和部门能够减少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复投入, 降低开发成本。

关键词:云计算,社区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平台,3G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Cloud computing[EB/OL].http:∥www.chinacloud.cn/show.aspx?id=65&c id=17, 2009-01-19.

[2]李树波.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 2010 (12) .

[3]TAKEHARU SONODA.Evolution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o-lutions FUJITSU Sci[J].TECH.J, 2011 (1) .

[4]Cloud Computing and health information leah C.osterhaus[EB/OL].http://ir.uiowa.edu/bsides/19, 2010.11.

[5]张工.浅谈云计算及对医院信息化的影响[J].医疗装备, 2010 (12) .

[6]胡新平, 张志美, 董建成.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医疗信息化[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 .

[7]NEIL BUSIS.Mobile phones to improve the practice of neurology[J].Neurologic Clinics, 2010 (4) .

[8]HAK JONG LEEA.Ubiquitous healthcare service using zigbee andmobile phone for elderly pati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09 (3) .

[9]KEVIN PATRICK.Health and the mobile phone[J].American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8 (8) .

从“云存储”到“云服务” 第11篇

现今的云服务网络和存储市场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野蛮生长”。创新的技术和看到商机的生意人一拥而入,不停地界定和修改着这项技术的定义,寻找着新的市场机遇,同时寻找着可以提供服务最大用户数量的服务器资源。总之,所有人都在寻找着云服务的最佳解决方案。

现在的大型机构都在焦急地希望推动云存储向更大的存储空间和多样化的服务功能发展。不幸的是我们看到了这两边的矛盾,一个是希望推广尽可能多样化的存储服务,另一个是又渴望保证数据安全。不过尽管如此,在法律和网络技术方面貌似还是已经看到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在推动改变,这对未来云存储的发展极其有利。

在围绕着“云”这个概念产生的一系列技术进步中,有很多用户需求都是模糊混乱的,需要仔细分类、理解,才能建立一套清晰的“云需求”的知识结构,方便找到适合自己的云服务,在现在纷繁的云服务市场中,这正是最让人头疼的地方。

“云计算”这个词,实际上是直接从网络拓扑技术(也就是由许多电脑互相连接形成网状结构)的图解中得来,最早的时候,为了方便起见,网络工程师们用一团“云彩”的符号来代表无所不在的无线网络。从概念上来讲,它的意思就是基于局域网或公共互联网的可以达到“任何数据到任何数据”(“any-to-any”)的连接技术。

“云存储”与“云服务”

云计算是统称,包含“云存储”和近年逐渐流行的“云服务”。打个比方来说,“云服务”之于“云存储”,就像任何安装在PC上的软件之于存储在这台PC上的数据。从本质上来讲,云存储无非就是一个个记录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字节,本身并不会有任何意义。这就像是你存储在PC上的数据一样,除了能够通过密码和用户名,链接、访问这些数据之外,并没有任何更神奇的功能。

而云服务就不同了,它可以把存在云上的数据活学活用,充分挖掘数据的价值,可以说是“云”的灵魂,可以彻底改变这项技术的架构。云服务提供的是附加价值,例如可以自动分析用户行为,在你购买数据时,只有使用了才会收费、自动分析预测你需要买的东西,以及更灵活的付费方式等等。总之,它就是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操作和管理模式处理存在云存储中的数据。另外,云还可以提供有特殊功能的软件,而且可以支持多用户联合操作,例如建立用户组的某个机构或制作团队。

一个用户可能需要把属于他个人的数据先存储到“云存储”服务器上,之后这些存储服务都会提供基础的错误数据核查、备份保护,以及异地读取操作的安全密码保护,还有就是基于授权模式的用户间分享、转播等功能。

例如Dropbox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商业文件在线分享网站,Carbonite是一个备份存储解决方案,它们是两个非常好的云存储供应商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基础的云服务原理。他们的服务价格都不贵,而且操作非常便捷,并且已经拥有了几百万的用户。他们全都是基于公众网络的云服务,并且都允许用户按照授权级别设立用户账户和密码,并安全地分享数据文档。

而另一方面,云服务同样还可以提供更高级的附加功能,例如文件传输管理(CDN)、视频转码甚至“云剪辑”协作功能。

“数据即服务”

(DaaS,Data Storage as a Service)

现今云存储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按需分配”的存储容量,它可以把所有云存储空间分配成小单元,然后用户可以按照需要逐步增加自己的存储空间。众所周知,所有提供云存储的公司的总存储空间都是不对外公布的,用户只能看到自己公开透明的个人存储空间大小,这是因为其实所有用户都是共用同一个海量的存储服务器空间的(例如你的个人存储空间是2G,并不意味着目前你就占据了2G空间,而是使用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你实际存储了多少数据)。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潜在用户按照当前需求共用总存储空间,会比每个用户单独购买相对应的数据硬盘和网络设备要便宜得多。这种近来流行的存储共享模式就使得虚拟化存储成为可能。

与之类似的,云存储已经由简单的数据存储发展成可定制的数据服务模式。当简单的存储服务发展为基于网络的云服务时,那么云服务供应商在掌握了大量存储信息时,就可以做科学的分析和数据分类整理,并可按照客户要求提供不同层面的数据服务,这项服务称为“数据即服务”(DaaS,Data Storage as a Service)。

DaaS数据服务的特点主要就是可以支撑由各个应用系统生成的大规模的数据来源,基于这种海量的数据,相辅助地对数据源进行的(即时)分析和挖掘,提取有用的信息就成为可能。

另外,因为有了海量数据的交换和融合,这就方便了大规模数据的迁移自动化、分布式高效存储管理和数据归档,这也可以更好地解决数据安全性和对安全需求的矛盾,可以即保护私有数据,但也允许多方进行数据交换,使得服务商之间的数据迁移和交换的服务标准化。

“元数据”

“云”的行业标准,一开始建立的目的就是满足全世界巨大用户数量的功能性服务而设立的,它必须能够允许海量用户的同时访问。在当今众多云架构的模型中,每一个用户都会作为一个“数据节点”。更准确地说,这个“数据节点”的意思就是,在云服务器上,每一个用户都拥有一个“功能控制界面”,因为每一个用户都是通过这个界面管理自己储存在云上的数据的,这样用户就是在动态控制着云上的数据,这样整个云中的数据也就是随时都在变化着的。

为了达到这一功能,“云”的技术标准必须能够允许来自全球的访问者做同时的访问、调整和处理数据。“元数据”(Metadata)的概念就变得极为重要,这个词是一个技术术语,意思是“包含了其他数据信息的数据”,举个例子来说,在云服务器中,要想快速找到一个需要的数据,不仅要知道这条数据的确切位置,还要知道它和其他数据间的关系,这样每一条数据所包含的“元数据”信息就可以帮助快速链接、定位这条数据。对于云时代的运算来说,“元数据”的概念就变得极为重要,它允许不同用户同时访问同一条数据,而不会造成相互影响。这就是“云标准”能够如此高效管理不同数据的原因。

中国移动公众服务云 第12篇

“祥云工程”作为北京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工程, 将以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新契机, 全面优化和提升北京信息技术产业, 使北京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云计算中心。

行动计划将五大领域列为发展重点。分别是, 为云计算的发展提供产业基础支撑, 形成十余家掌握云计算的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群体的云计算适用芯片和软件平台;促进现有的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等转型的云计算服务产品;继续保持本市在云计算服务时代企业后台软件系统主力供应商地位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构建本市云计算网络产品体系, 创建十余个新的优势品牌的云计算网络产品;积极发展下一代移动通信终端、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平板电脑、电子书、感知终端等的云计算终端产品。

北京市将以“祥云工程”的实施为推进平台, 在电子政务、重点行业应用、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等主要应用方向上实施一批不同层次和功能的云计算重大工程, 并在中关村核心区规划建设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 聚集一批云计算科研机构和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

上一篇: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一篇:毛笔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