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创造奇迹范文

2024-06-27

信任创造奇迹范文(精选6篇)

信任创造奇迹 第1篇

母亲经常对他说:“这么美的世界, 有梦想怎么能不去追逐, 等你老了, 生命到头了, 再后悔已没有任何意义了。”就是这句话, 让几度徘徊、气馁、退缩的儿子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向前, 他甚至牺牲了一切休息时间, 全身心投入到他的剧本创作中。

28岁生日那天, 他起得特别早。回来的时候他手里多了一张地图, 那上面有好莱坞500家电影公司的详细地址。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详细划定了路线和名单顺序

一切准备就绪后, 他带着这些年省吃俭用存下的钱, 出发了, 尽管他身上的这些钱, 加起来还不足以买一件像样的西服。

他带着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一一拜访, 为了赶时间, 他甚至都没有时间去吃中餐, 一家完了马上又去另一家。就是这样的坚持不懈, 第一遍下采, 500家公司却没有一家愿意聘用相貌平平且咬字不清的他。

面对早已预料的结果, 他没有灰心, 从最后一家电影公司出来, 他又走到了第一家电影公司的门口, 又是新一轮的拜访与自我推荐。虽然, 很多老总很佩服他的毅力和胆识, 但两周下来, 仍然没有电影公司愿意接受他——个自己想当主角的普通人。

他仍然没有放弃, 在第三轮的拜访中, 他脸上的表情仍是不卑不亢, 他没有因为自己重复登门而感到羞愧。

他此时只有一个信念, 那就是以自己的努力去敲开命运的大门,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 也决不放弃。

然而, 第三轮拜访依然无果而终。他问母亲, 我需要继续吗?我不甘心失败。母亲坚定的回答, 再次鼓舞了他。他再次从最后一家跑到了第一家电影公司的门口, 终于在拜访到第350家时, 老总破天荒地答应让他留下他的剧本。

几天后。他被邀请到电影公司详谈, 之后, 一部以他为男主人公的电影正式开拍。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洛奇》, 而这个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史泰龙。

信任创造奇迹 第2篇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

数学组:陈志军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认识到了一位拥有着无比热情和无限智慧的美国教师雷夫。在这本书里能发现我在日常教学中的不足及他在同样的情境中看事情的透彻与处理手法的大气。每每看到都不禁让我由衷的佩服,不得不说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

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书上的一句话: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了什么,反而是因为它缺乏了某样东西——这里没有害怕。反思现在的教育现状,为了课堂纪律,为了考试成绩,不仅学生怕连老师都在害怕,大多数课堂都染上了“恐惧”的气氛。学生守纪是因为害怕受惩罚,考不好是怕老师批评、家长责骂、同学嘲笑。在家里也是如此,家长们挖空心思,对孩子又打又骂,逼迫孩子学习,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学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战战兢兢生活”的情况,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然而老师又怎么样呢,老师也在害怕——害怕自己不被学生喜欢,害怕上课没人听讲,害怕自己管不住学生,害怕被同行嘲笑。在雷夫老师的教室里,没有“害怕”这两个字,他用信任取代恐惧,用信任建立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使教室的一切变得不一样,使学生热爱学习,为他人着想,最终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其中重中之重就是师生之间的信任。那么如何能做到呢?

第一点 言必信,行必果

雷夫老师在开学的第一天就让学生玩“信任”游戏(一个学生往后仰,其他的学生在后面接着),浅显易懂的游戏对我就有很大的促动,只要有一次放手,别人就不会信任你。在班级管理中,我本来比较健忘又被那样或这样的事烦着,往往早上对学生说口头承诺忘得一干二净,等到了学生跟我说时才记起来。现在想想就有点后怕,确实连老师都承诺了不做到,何况是要求学生答应了的事就要做到。建立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不断感受的。就像雷夫老师所说的:“我们不需要对孩子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他们把信任放在我们肩上。” “孩子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学生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们所认识的

人之中最和气待人、最认真勤勉的一个。”这提醒我们“身教重于言教”,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关键是没有真正的做到。父母和老师要勇于负责,不要老是开一些口头支票去愚弄孩子,他们很聪明,一定会识破。

第二点平等对待

书中有这么一个例子: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所以老师就决定下午全班都不准打棒球。孩子们默默接受了处罚,但私底下却恨死了。大家心想:肯尼抢了银行,为什么蹲监狱的是我?看到这个例子我很感触,这样的事情我就曾经做过。那是我在上体育课前先把早上的数学作业收上来。看到有个别学生作业没有交,就跟他们说如果中午作业没交齐,这节体育课就不上了,最后还是因为有一个学生没有交而取消了整个班的体育课。其实这个班经常有学生作业不交,当时也是很火,根本没有想太多。现在反过来想想,当时这么做确实不应该,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之一,就因为一个孩子而剥夺了所有孩子的权利,学生失望而且很委屈。学生一节课都在抱怨那个没交作业的孩子,我想学生不仅在抱怨她还在抱怨我夺走了他们的体育课。虽然用“铁腕”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其实我却失去了人心。学生并不怕教师对他的处罚,只是不喜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第三点 设身处地

雷夫老师曾对孩子们忠告说 “你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能从对方的角度来看待事物„„除非你能进入他的身体,用他的身体行走。”这何尝不是对我们的忠告呢?当我们理直气壮地批评学生,数落他们的不是时,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过吗?当我们碰到学生对哪些讲了再讲的题目还不会做时,脱口而出的那句:“这道题目我讲了多少遍了,你还不会,上课有没有在听啊。”我们有没有想过以他的水平是不是没有听懂。当我们在为后进生的成绩给自己班拖后腿而哀叹时,又没有想过他跟他自己比是否有进步。毕竟只要尽力,考试不是那么重要,就算考坏,明天的太阳还是照样升起。考不好只代表一件事:你还没有弄懂题目,老师只有再为他讲解一次。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会更理解孩子,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会做出更适合他们的决策。

第四点 把握机会

一天到中,教师可能有很多个建立信任的机会,比如当学生忘了带作业时,你是选择信任还是惩罚。就在几分钟的时间里,教师从可能依规定惩罚的恶人,变成受他信赖的师长和朋友。这就是一个建立信任的大好时机。而班上的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每个举动之后,也会把老师当作一个讲道理的人看待。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其实奇迹是可以发生的,只要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做孩子可以信赖的依靠,讲求纪律、公平并且成为孩子的榜样。所以当读过这本书后,我想让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成为一个让学生信任的老师,尽量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让他们成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

凝聚力量创造奇迹 第3篇

一年一度的艺术节, 是甘肃省兰州市第三十四中学较为盛大的节日, 它不但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抒写青春风采的平台, 而且通过这个平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使学生体会到团队的乐趣和协作的力量。因此, 作为班主任的我, 对于这种活动大力支持, 早早地安排了艺术节的相关事宜, 并且部署了艺术节上本班代表节目的编排工作, 由文艺委员和班长全权负责, 文艺委员满口答应。在本周班会结束后, 我找文艺委员了解节目的编排情况, 文艺委员很委屈地说:“很多同学觉得在班级表演还可以, 但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演嫌丢人, 所以不愿意参加, 早散了, 我也没办法!”听完后我很吃惊, 当时信誓旦旦, 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现在离艺术节仅剩十天左右的时间, 却出现这样的局面。第二天晨会, 我采取了补救措施, 强调了艺术节对班级的影响以及对班级建设的重要性, 发动学生积极参加, 但学生还是不以为然。当时的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太自私, 没有一点集体荣誉感。冷静后, 我梳理了整个过程中的细节, 反省了自己工作的不足之处, 我也逐步意识到中学阶段的正好是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冲突甚至磨难的时期。我们的学生在活跃的背后存在着不成熟的自信和自私以及缺乏对困难的挑战精神, 这样的学生一旦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打击, 就很容易变得自暴自弃, 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信心。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开展一次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主题晨会。

晨会上, 我们讨论“自私是什么?”有学生说, 自私是没有进取心, 把学习当成个人的事, 想学就学, 不想学就放弃, 殊不知学习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前途, 更关系着集体的荣誉;也有学生说, 自私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敌人, 自私的人有一颗自私的心, 极端自私的心, 最终会成为集体的负担、家庭的累赘。当学生讨论到我预期需要达到的效果时, 我在屏幕上展示了两句话:“我们宁愿自己多受一些委屈, 也不愿意祖国受一点点委屈!”“我们这些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华人华侨都真心希望祖国强大!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抓紧每一分钟时间, 做好自己的事情, 中国只要强大了, 没有人敢欺负咱们!”有学生听出这些激动人心的话是2008年4月19日, 在巴黎共和国广场举行的主题为“支持北京奥运反对媒体不公”的游行示威集会上, 留法学生李洹演讲的《不能让祖国受委屈》。我让学生念了这篇讲稿的一些片段, 这篇引起了全世界的感动的讲稿同样也打动了我的学生们, 有些学生陷入了沉思。之后我什么也没再说, 但我相信, 从这篇演讲中, 他们已经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把自己的命运与集体的命运、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 也会对今天意义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更深的理解, 他们也会“不让祖国受委屈”, 也“不让班级受委屈”。

晨会后, 班长领着文艺委员、生活委员找了我, 他们一致要求重新编排能反映本班精神面貌的新节目, 他们表示, 要抓住这次机会, 编出好节目, 给全班同学一份满意的艺术节答卷。学生的话语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他们在短期内的成长。在之后的节目编排过程中, 班上的学生也都踊跃参加, 再也没有出现不愿意参加班级节目的学生, 学生也逐步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乐趣和班级凝聚力的巨大力量。

我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但一想到李洹演讲的《不能让祖国受委屈》就会有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他们也能做到“不让祖国受委屈”, 也“不让集体受委屈”。

参考文献

[1]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议论文:相信奇迹才能创造奇迹 第4篇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太史公如是说。诚如材料中信条所言:要承认奇迹。弹丸小国哥斯达黎加虽然最终没有突出重围,但他已取得奇迹。就像古人永远不能想到21世纪所取得的一切成果,但正因为人类相信奇迹,今天的成就便成了一种奇迹。

信仰奇迹才能创造奇迹。尽管现在只是沧海一粟,但最终会见到繁花开尽。盖茨比相信了奇迹,于是他创造了奇迹。

盖茨比从出生起,便相信自己命里会有非凡的人生。当他第一次离开西部,登上游轮,踏上未来之旅时,他坚信自己会创造一段奇迹,即使后来他为了心中所爱放弃了自由的灵魂,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但是,他任然拥有最了不起的人生。因为在那个浮华的爵士时代,只有他是以梦为马,一路披荆斩棘的人。他是真正的勇士,如天上的北斗星,始终照亮在黑暗中前进的人们。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满奇迹的诗集,是人们看到了希望。

奇迹是存在的,不管它是以什么形式告终,但它都成为了盖茨比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因为奇迹中融合了他的努力,智慧和泪水。

简爱相信了奇迹,于是她收获了幸福人生。

简爱出身贫寒,从小在孤儿院长大,成年后也只能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当她遇见心中所爱时,她逃避过,彷徨过。也许当时的她世人瞧不起,被认为配不上富有的男主人公。但是,她心中仍然渴望得到那份爱情。于是,她愿意冲破世人阻挠,去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当她知道男主人公有妻子时,她绝望地离开。知道真相后,她希望奇迹发生。最终,失明的丈夫回到了她的身边。

奇迹,在简爱的身上发生了。但是她注入了勇气,善良一自信于其中,最终收获了金秋,人性的光辉至今照亮在世人的心房。

人只有信仰奇迹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通过不懈追求完成你不可能完成的“奇迹”。也正是因为奇迹,人类才能不断进步,日新月异。所以,当人们到太空去旅游时,去外星居住与外星人交谈时,人能够自行飞行时,到那个时候,你千万不要诧异,因为这正是奇迹的结果啊!

魔方创造的商业奇迹 第5篇

这个故事无疑是虚构的, 却呈现出魔方的两个鲜明特点:变化多端、魔力非凡。当时德国的一则魔方广告语为:“别碰它, 它不会放开你。”这个警告式的宣传语极具预言意味:任何人接触到魔方, 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迷恋上它。自魔方发明以来, 至少有3亿5千万个正版魔方被售出, 同时还有无数仿制品在各个角落快速流传。如果把这些魔方一个挨一个地叠在一块, 足可以从南极排到北极。

数学家的玩具

魔方起源于1974年的春天。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应用工艺美术学院, 讲师厄尔诺·鲁比克正在给室内设计系上三维设计课。这堂课, 学生需要了解大立方体可分成8个小立方体, 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硬纸做出模型是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把大立方体的6个面刷上不同的颜色, 以便观察8个小立方体和大立方体的关系。学生们鼓捣着各自手中的立方体, 随机转动, 让大立方体产生变化, 这引发了鲁比克的突发奇想:这该是个多么有趣的玩具啊!

用了6周时间, 鲁比克就设计出了玩具的基本结构。大立方体由26个小立方体构成, 其中所有的小立方体不再是零散的独立存在, 鲁比克用弹簧和螺丝把它们巧妙地连接起来, 同时还得保证它们是可以转动的——每个同排的立方体都可以一起转动, 最终可以保证每个立方体都可以以某种方式转动。

鲁比克发明的这个魔方是现在最为常见的三阶魔方 (3×3×3) 。第一个魔方的原型是木头做的削角魔方。而后完成的魔方, 就非常接近后来常见的魔方了, 由26个小立方体构成, 材料是硬塑料, 并且六个面有着不同的颜色。

接下来, 如何让所有小立方体回到初始的位置, 即让大立方体每个面的颜色复原, 成了鲁比克的唯一任务。1个月后, 鲁比克全凭大脑的运转, 找到了还原的方法 (魔方公式的出现, 是后来的事情了) 。鲁比克把这个新玩具叫做“魔法方块”。3年后, 在1977年12月31日, 魔法方块拿到了匈牙利专利。可在当时, 这个难度太大的玩具并不被看好。最初它的风行, 始于数学界。1978年, 在赫尔辛基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 这种立方体玩具受到了数学家们的关注。世界顶级群论专家约翰·康威 (前文提到的传言中研究生的导师) 和几个有门路的知名数学家, 都带了一些魔方参会。这个充分体现了“空间转换”神奇的玩具, 瞬间抓住了数学家们的好奇心。康威当时就可以在4分钟内还原魔法方块。数学家们的好奇心与热情被激发出来, 几十个魔法方块很快被抢空, 没有拿到的人们都在打听可以去哪里搞到。就连数学杂志, 都在登载文章介绍与魔方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家们的魔方狂热, 很快使魔法方块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魔方公式也开始被创造出来。

数学家大卫·辛格马斯特创造出一套用字母来描述魔方的面、块及转动方式的符号, 这套方式成为国际通用的符号, 为玩家交流解法提供了标准、便捷的描述基础, 以避免因为配色不同而导致的沟通不畅。1979年2月, 他首次出版了《“魔法方块”手册》, 书中包括与魔方有关的整套符号, 并提供了解开魔方的方法。

数学家们的共鸣, 为魔方的流行打下了必要的基础。至少人们发现, 魔方还是可解的。只是如此深奥的玩具, 能否被“无知”的普通人接受是当时玩具生产厂商的疑虑:谁会愿意买一个昂贵、又沉又丑又难玩的玩具来获得挫败感?

后来的事实证明——成本可以降低, 材料可以更换, 外观可以改进, 而难度所带来的挫败感, 远远比不上解开魔方带来的成就感。Ideal玩具公司决定于1979年底开始销售魔方。自此, 魔方狂热很快席卷全球。

世界的狂热

由于发现任何刚接触到魔方的人, 都会全身心投入, 废寝忘食地琢磨, 人们担心魔方 (Magic Cube) 会对人施了某种魔法——Magic, 会引发关于恶灵的不好联想。为了避免此类谣言的影响, 在推广魔方之前, 人们决定重新为魔方命名。

一度, 人们想过用戈耳狄之结来为其命名, 以体现魔方的难度。传说在小亚细亚中西部一个古国弗里吉亚, 国王戈耳狄俄斯在一辆牛车的车辕和车轭上打了一个绳结, 并把牛车放在宙斯神庙中。他声称, 谁能解开这个绳结, 谁就能成为亚细亚之王。几个世纪过去, 一直无人可解。最终, 它被亚历山大大帝挥剑砍断。戈耳狄之结的结尾并不完美——它不是被解开的, 而是被用暴力破坏了。于是, 这个名字没被采用。

最终推出时, 魔方被命名为鲁比克方块, 简单、直接、押韵, 且朗朗上口。此前, 还没有任何玩具是以发明人的名字命名的。1981年, “鲁比克方块”被收录到《大英百科全书》, 1982年, 该词进入《牛津英语字典》, 被认可为官方叫法。

1980年5月, 鲁比克方块开始在全球发售, 零售价格为6至7英镑。没人能想到这个价格不菲的小玩具, 在刚上市的短短几周内, 就风靡了世界, 在当年秋天就售出了超过2000万个。在1981年, 出现了魔方“饥荒”, 魔方在二手市场被卖到了15英镑。尽管盗版魔方当时就开始大量涌现, 魔方仍然供不应求。人人都希望有自己的魔方。到1981年年底, 共有1亿个正版魔方被售出。据传, 鲁比克当年就成为匈牙利首富。

在当时, 不管是什么职业、任何年龄的人们一接触到魔方, 就立刻痴迷, 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开始时, 故事还以无害的痴迷为主, 例如闷在家中玩魔方, 忘记上课、上班时间;在餐馆、火车等公共场所, 跟着玩魔方者一起走动, 忘记自己本来的目的地;橄榄球赛场上缺席的球员, 被发现在更衣室里玩魔方;有人半夜偷溜进仇人的家里, 把对方的魔方贴纸撕下来再乱贴一气, 让他复原魔方的可能性为零。

魔方解法的相关期刊与书籍也在这时大热。1979年, 仅有《数学通报》《科学美国人》等期刊从科学的角度重点介绍了魔方, 当时只有10多本关于魔方的书籍。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 《魔方研究》《嗜魔瘾君子》等魔方专业刊物创刊, 而以魔方为主题的书籍数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仅1980年和1981年两年, 就共有200多本面世, 并且魔方类书籍一经推出, 就会立刻登上销量排行榜的前位。其中, 13岁的英国男孩帕特里克·博塞特根据自己玩魔方的经验, 写出了畅销书《你也能复原魔方》。该书被称为史上卖得最快的书, 至少卖出了150万本, 在当年占据了多个地区畅销书排行版的榜首位置。在这类书籍的影响和鼓励下, 人们有了复原魔方的信心:邻居家的小男孩都可以, 为什么我不可以?

逐渐, 魔方瘾君子们的事故开始升级:高中学生因为在路上玩魔方, 时常撞到一起;丈夫痴迷魔方, 而冷落妻子, 导致家庭不和甚至破裂;人们长时间转动魔方, 致使拇指肌腱和手腕产生损伤, 导致“魔方指”和“鲁比克腕”的病症, 严重者甚至需要进行手术。

魔方如瘟疫般的流行方式, 加上意志薄弱玩家的精神崩溃, 都让魔方看起来像是一种恶性传染病。一些地方开始视魔方为毒品, 有的学校规定禁止学生玩魔方。人们开始恐惧于魔方对生活的影响。

1982年年底, 在“魔方瘟疫”统治世界两年后, “抵制魔方”的情绪滋生并蔓延, 其速度, 绝不亚于魔方的流行。愤怒的妻子、气恼的老板、怨声载道的同事和发现自己永远不可能解开魔方的失败者们终于统一了战线, 把魔方视为危险品。人们把从魔方中解脱出的行为称为“改邪归正”。

嘲弄魔方的书籍开始取代歌颂魔方的刊物而迅速占领市场。魔方俱乐部也纷纷关闭, 仅剩一个留存。到了1983年年底, 整个世界对魔方的癫狂状态基本结束。尽管之后魔方又再度风行, 但再也没有回到鲁比克方块推出的最初两年整个世界对魔方的痴迷状态。魔方不再是社会危险品, 而定位于一个永不过时的经典玩具。

早在1981年, 各地就开始有自发的魔方比赛, 在当年秋天, 魔方迷们专门成立8个魔方俱乐部用来交流。Ideal公司决定组织世界锦标赛, 于1982年5月, 在布达佩斯举行了第一届世界魔方锦标赛。来自19个国家的选手参加了比赛, 获胜者是美国人, 解开三阶魔方用时22.95秒。20年后的2003年, 多伦多举办了第二届世界魔方锦标赛。目前官方比赛中, 年龄最小的纪录保持者为4岁6个月10天的中国小女孩谢恩希;最年长的纪录保持者也是中国人——88岁的李新贤, 而还原魔方用时最长的世界纪录保持者, 是美国人格雷厄姆·帕克, 他从第一次接触魔方直到解开魔方, 共花费26年时间。

究竟为什么魔方具有如此的魅力?也许, 正是魔方发明者的那句话:生活本身就是解谜。

美国老师创造的奇迹 第6篇

和然然在美国生活学习了三个月, 女儿每天都很开心, 她依旧是结结巴巴, 可是同学们却很有耐心, 从不打断, 等她说完了, 才说话。我在一旁看到这一切, 激动得快要流下眼泪。

记得第一次带女儿到这所小学校, 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士, 名叫乔伊娜, 大约30岁, 一头长发, 爱笑, 满是青春的气息。乔伊娜见了然然, 问了她一些问题。然然很紧张, 竟然一句话都没说出, 我在一旁看着, 很是揪心, 没想到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乔伊娜走到了然然的身边, 用手轻轻地抚摸孩子的头发, 嘴里连连赞赏道:“多可爱的女孩, 然然, 我太喜欢你了。”女儿想要说些什么, 可还是没有说出来。乔伊娜继续说:“然然, 不用急, 我知道你也喜欢老师, 你想说什么, 就说吧。”乔伊娜用充满鼓励的眼睛看着然然。

“我, 我, 我也喜欢老师, 老师真漂亮。”然然开口说话, 依旧结巴着, 但是做父亲的我眼角已经湿润了。乔伊娜将然然抱在怀里, 将脸和然然的脸来一个紧密的接触, 然后和气地说:“谢谢你, 然然。”

然而, 转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天, 然然哭着跑回家, 问她发生了什么事, 她也不说。晚上, 我正忧愁这事时, 有人敲门, 来者是乔伊娜, 身后还跟着一个怯怯的男孩。

原来这个男孩当众模仿然然的口吃, 并和同学们一起哈哈大笑。然然气得背起书包, 下午连课都没有上, 就跑回了家里。乔老师知道这件事情的原委后, 马上带着这个小男孩来家里道歉。

乔伊娜手拉着然然的手说:“然然, 好孩子, 老师做得不好, 让你受委屈了, 你能原谅老师吗?”然然受宠若惊, 盯着乔伊娜说:“乔老师, 你没有错, 是我太不争气了, 老是说不好话, 也不怪同学们。”那个男孩在一旁连忙说:“然然, 对不起, 是我不好, 我不该笑话你的, 你能原谅我吗?”

上一篇: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下一篇:柴油发电机冒黑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