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混合感染论文

2024-09-21

细菌混合感染论文(精选7篇)

细菌混合感染论文 第1篇

1 临床症状

病犬体温39.5 ℃, 行动缓慢、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被毛稀少、浮肿且身体发出恶臭味, 唇部、腹部、四肢有红肿脓胞, 四脚趾间隙红肿、破溃流有暗红色脓血流出。

2 诊 断

刮取健康与患部交界处的皮肤至稍出血, 然后将刮下的皮屑物放于黑色纸上, 用白炽照射, 在镜下进行确诊, 镜检发现有螨虫虫体。在皮肤红肿有脓胞处, 经表面消毒后取脓样物进行细菌培养, 发现有葡萄球菌、化脓性杆菌等。综合诊断为皮肤螨病混合细菌感染。

3 治 疗

(1) 注射药物, 用害获灭 (伊维菌素注射夜) 1mL皮下注射, 间隔7 d注射1次, 连续4次。

(2) 内服药物, 用4g兰环清 (黄芪多糖) 拌水饲喂, 结合补充6 g复合维生素及矿物质混饮用, 连用1个月。

(3) 患部清创, 用100mL甲硝唑注射液、3 g盐酸林可霉素、0.5 g硫酸庆大霉素、15 mg地塞米松磷酸钠混合后, 涂搽患处2次/d, 连用3 d。

(4) 药浴, 每次药浴用5支10mL除癞灵 (马拉硫磷溶液) 加水25 kg, 药液温度维持在36~38 ℃。浸浴2~5 min, 药浴前让犬饮足水, 以免误饮中毒, 药浴时尽量避开五官等。药浴在注射药物后第3 d进行, 1次/周, 连续4次。

4 效 果

用药5 d后, 啃咬现象减少, 患处结痂, 食欲增加, 体温38.9 ℃;用药10 d后, 啃咬现象消失, 没有新的感染, 食欲正常, 没有恶臭味发出;用药15 d后, 被毛开始长出, 病情基本好转;1个月后回访, 主述该犬身体情况较好。

5 防控措施与体会

(1) 犬的螨虫感染、脓皮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皮肤病, 因其病程时间长, 治疗难度大, 采用综合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2) 平时应对犬定期驱虫, 勤梳毛。

(3) 保持饲养卫生, 保证犬能获取均衡的营养, 特别是自己制作的犬食, 食物不宜过咸, 食盐量一定要控制好, 动物内脏投喂要适量, 以1周喂2~3次为宜。

(4) 保持环境卫生, 勤洗勤晒, 最好用犬专用洗剂, 不要使用人用沐浴露, 因为犬皮肤酸碱值与人不同, 用人用沐浴露会破坏犬皮肤的酸碱度, 降低皮肤的免疫力, 极容易感染疾病。

(5) 给予适量运动, 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有利于防止疾病的发生。

(6) 犬的螨虫感染在夏季发病率较高, 夏季尽量不要到草地遛犬, 草地上的寄生虫较多, 比较容易感染寄生虫病。

(7) 犬只感染了体外寄生虫病时, 最好将其体毛剪短以便治疗。

细菌混合感染论文 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患者88例, 其中已婚61例, 未婚有性生活史23例, 年龄19~51岁, 平均年龄 (29.1±1.4) 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结果为BV与VVC混合性阴道感染, 且在治疗前均未服用其他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 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根据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 每天3次, 每次200mg, 连续用药7d, 每晚加用1枚酸咪康唑 (达克宁) 栓, 3d为1疗程。研究组:给予硝呋太尔口服片, 每天3次, 每次200mg, 连续用药7d;于此同时, 每晚加用1枚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 6d为1疗程。

1.3 评价方法

疗效标准划分为以下4个等级: (1) 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且实验室检查病原体为阴性; (2) 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 且实验室检查病原体为阴性; (7) 有效:症状、体征有所减轻, 且实验室检查病原体为阳性或部分为阴性; (4) 无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实验室检查病原体仍为阳性。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

1.4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 计数单位以χ2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14%,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2% (3/44) , 1例患者出现轻微阴道干涩, 2例患者出现轻微阴道灼痛感, 均自然消失, 不影响继续治疗。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2% (12/44) , 6例出现恶心现象, 3例呕吐, 2例阴道干涩, 1例引导灼痛。不良反应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混合性阴道感染 (polyinfecting vaginitis) 为同时存在的至少两种病原体分别或协同地造成阴道异常的局部环境, 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3]。常见的混合性阴道感染有:BV+TV、BV+VVC、BV+TV+VVC等。混合性阴道感染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占较大比重.并且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混合性阴道感染是成年妇女和少女进行妇科就诊的第3位。女性生殖道可受到多种病原体感染, 如细菌、真菌、滴虫、病毒、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硝呋太尔为硝基呋喃类衍生物, 具有广谱抗微生物作用, 主要应用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阴道炎、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阴道混合感染。硝呋太尔对滴虫、细菌、白念珠菌等均具有活性。制霉素为抗真菌药, 对念珠菌属具较强活性。硝呋太尔制霉素在体外具有抗真菌、抗滴虫、抗细菌的广谱活性。两种成分之间无负性相互作用, 在治疗混合性阴道感染 (念珠菌、滴虫及细菌) , 无法和不能及时明确诊断病原体, 防止出现真菌二重感染及其他药物治疗后的复发时, 可提供更安全的作用[4]。硝呋太尔口服吸收, 分布于血、尿及生殖器组织中;代谢产物仍有抗菌活性.但对滴虫感染效果不够理想;代谢物自尿中排出。

对于妇科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护理的重要性。 (1) 心理护理:患有妇科疾病的女性多数会有心情烦躁、抑郁的表现, 此时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使患者提高治疗信心, 能够主动配合治疗。 (2) 做好用药指导:服用药物一定要谨遵医嘱, 阴道栓要放至阴道深部, 第2天早晨要对阴道进行冲洗, 且治疗期间禁止饮用酒精类饮料;为加强治疗效果防止复发, 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同时男方也应该进行治疗, 服用哨呋太尔片;如果因长期药物使用而导致有过敏反应则要立即停止用药或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本实验显示, 通过采用硝呋太尔口服片加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进行治疗, 总有效率高达95.14%, 明显高于甲硝唑加用酸咪康唑栓的治疗效果, 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由此可见, 硝呋太尔口服片加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外阴阴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 疗效明显,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硝呋太尔口服片联合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外阴阴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细菌真菌混合感染患者88例, 对照组:采用甲硝唑加用酸咪康唑栓进行治疗。研究组:给予硝呋太尔口服片加用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进行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 治疗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82%,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14%, 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讨论硝呋太尔口服片联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疗效明确,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硝呋太尔口服片,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

参考文献

[1]何丽英, 王红.硝呋太尔治疗外阴阴道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 2011, 18 (4) :38.

[2]吴美君, 卢慧玲, 李琴芳, 等.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联合硝呋太尔片治疗外阴阴道混合性感染86例[J].中国药业, 2010, 19 (11) :70-71.

[3]莫春艳, 郝桂莲.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栓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合并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27) :134-135.

HPV感染者阴道细菌感染特征分析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0月门诊140例疑似HPV感染患者和300例健康检查的妇女进行研究, 患者已婚或有性生活, 且月经规律, 排除妊娠、哺乳期及绝经妇女。实验组患者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 (33.4±4.2) 岁;对照组年龄23~53岁, 平均年龄 (33.3±4.1) 岁。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

叮嘱患者标本采集前24 h禁止盆浴、性交、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等。采取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从患者阴道深部或者阴道后部、宫颈管口等处收取标本, 植被生成盐水涂片后观察白带。

1.3 检查方法

使用生理盐水悬滴检查滴虫, 涂制作成薄片, 以95.0%乙醇固定, 经过巴氏染色或者革兰染色, 进行肿瘤细胞筛查或者病原微生物检查。记录白带的颜色、气味等, 将白带涂片革兰染色后油镜检查, 根据白带高倍镜检查所含的白细胞以及上皮细胞的多少划分清洁度。

1.4 联合测定技术

使用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试剂盒, 由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对确诊样品进行重新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介绍的操作流程进行检测。借鉴印染工业的传媒和缓染技术及感光化学中使用的信号放大技术, 已研制成调节重氮反应Po-Color、Trinder反应与靛青反应信号技术, 综合应用酶法分析、生物传感器等生物检测技术、干化学技术、多层胶片技术 (自主知识产权) 等IVD产品技术。诊断标准为:过氧化氢+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醛酸酶/凝固酶阳性患者则确诊为需氧菌阴道炎。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通过SPSS 14.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 不同患者间计数资料资料以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300例疑似HPV感染患者采取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 敏感率为99.33%, 特异性为99.00%。两组患者PH值、清洁度以及菌群比较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进行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 见表附表。

3 讨论

宫颈癌是全世界仅次于乳腺癌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 据有关报道显示, 2006年全球有约49万例新诊断的宫颈癌病例, 超过27万例患者死于该病, 其中有83.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6]。HPV感染后, 患者的防御病毒感染的免疫系统遭到影响,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免疫反映均会改变。HPV是一种非溶性的病毒。HPV的基因表达不但对病毒随着宿主上皮细胞分化复制有利, 还能参加逃避宿主免疫监视的机制。病毒逃避免疫机制的方式就是在感染初期, HPV始终存在于上皮细胞中并且保持少量的复制, 编码少量分泌性蛋白, 并尽可能延迟在分化上皮中的表达, 在复制和装配的过程中没有细胞溶解及细胞病理性死亡, 因为此时机体检测不到病毒和病毒蛋白, 限制了系统抗原提呈, 无法发出危险信号, 警示免疫系统, 从而逃避免疫的监视。HPV通过自身隐藏、特异性地干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并达到持续、进一步感染宿主的目的。目前, 虽然有大量研究[7,8]表明HPV感染和相关肿瘤可引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但尚不十分清楚究竟这些免疫反应是疾病的后果抑或者是消除病变的关键过程。大部分免疫健全的人可有效地清除HPV感染, 而持续感染有可能演变为宫颈癌的可能。此外, 生殖道微生物感染造成生殖道黏膜损伤, 增加了病毒侵袭的机会是HPV病毒致癌的一种协同因素[9]。在研究BV和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相关性的同时, 阴道其他微生物感染和HPV患者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协同性不应被忽视[10]。本研究发现对患者采取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联合测定, 敏感率为99.33%, 特异性为99.00%。两组患者PH值、清洁度、菌群比较 (P<0.05)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有HPV感染的患者, 应注意预防及纠正阴道菌群紊乱, 以避免或者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者宫颈癌。

综上, 需氧菌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五项检测联合白带常规检查, 可查出HPV感染者所有阴道细菌感染、准确评价阴道微生态, 准确评价HPV感染者AV (需氧菌阴道炎) 、BV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菌群变化的特点, 探明HPV感染后, 阴道菌群变化的特点与HPV持续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关系;为HPV感染者, 预防和纠正阴道菌群的紊乱, 避免或减缓其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于妍妍, 金哲, 刘艳霞, 等.宫颈高危HPV感染与阴道内环境相关因素分析[J].疑难病杂志, 2011, 10 (9) :673-675.

[2]于德亮, 田立慧, 王彦锦, 等.1202例健康体检妇女HPV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20) :3085-3087.

[3]柯然利, 华英英.细菌性阴道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8) :2475-2476.

[4]柳双燕, 李瑞珍, 张礼婕, 等.深圳女性生殖道HR-HPV感染与常见阴道病原体感染的关系[J].吉林医学, 2011, 32 (14) :2787-2789.

[5]赵敏, 景芳芳.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阴道灌洗液中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表达[J].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 (12) :1540-1542.

[6]张晓华, 高静, 张惠珍, 等.妇女孕期下生殖道微生态失衡及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4, 7 (3) :465-468, 469.

[7]刘红琼, 母苓.阴道镜拟诊外阴HPV感染504例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 2014, 11 (14) :201-201.

[8]杨瑾, 陈洪波, 李柱南, 等.下生殖道感染与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及转归的相关性[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4, 49 (3) :222-223.

[9]覃烨, 王红丽, 任彤, 等.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4) :811-813.

细菌混合感染论文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10月80例细菌感染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炎症反应综合征,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中2项以上者,(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min;(3)呼吸频率>20次/min或过度通气,PaCO2<32 mm Hg;(4)WBC>12×109或<4×109或幼粒细胞>10%。(2)血、脑脊液、尿、粪、痰、脓液、骨髓、胸腹水、泌尿生殖系统标本、创伤感染等标本致病菌培养至少要有一类是阳性。(3)排除循环系统、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类、真性RBC增高症、肺心病、充血性心衰、先心病、高山病、烧伤、脱水、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贫血、白血病、尿毒症、肝硬化腹水等引起血液流变(血黏度)改变的疾病[2]。采集培养标本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尽可能寒战或发热前,并同时根据临床表现、症状综合判断确诊。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6岁;包括菌血症23例,颅脑感染7例,泌尿生殖系感染11例,急性肠炎6例,肺部感染19例,骨髓感染2例,胸腹感染积液9例,创伤感染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只用相应敏感抗生素。治疗组抗感染治疗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加用银杏达莫3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或口服复方丹参片3片,3次/d。

1.3 细菌培养方法

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细菌培养。血细菌培养采静脉血5 ml无菌注入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有商品化供应)并摇匀,放入BACTEC9050培养仪,其他种类标本接种相应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培养,阳性用Siemens 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鉴定检测。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

1.5 疗效标准

根据卫生部药政司颁发的“抗生素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临床疗效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3,4]。痊愈:症状体征、生化检查、病原学检查全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但4项中有1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治疗后病情有好转,但未达显效标准;无效:治疗72 h后病情无进步或加重。痊愈与显效记为有效,并据此计算有效率。细菌学疗效按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菌群交替4级评定,并计算细菌清除率。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完全消失;部分清除:原有2种以上病原菌有1种消失;未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仍存在;菌群交替:治疗结束后第1天标本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并出现相应感染症状和体征[5,6]。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致病菌培养和鉴定有14种,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97.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3 讨论

细菌感染患者已有报导证实血循环呈高黏滞状态,在血循环中引起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可致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加剧。血液多为黏浓凝聚状态,究其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细菌感染炎症使免疫球蛋白大量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可被免疫球蛋白遮蔽,红细胞之间紧密性增强,从而导致全血黏度、血浆比细胞黏度和血细胞压积增高[7,8]。细菌感染出现低氧血症及氧自由基增多,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黏度增加,细菌毒素作用凝血因子XII被激活,凝血因子a通过激活因子XI促进凝血酶生成,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释放出纤维蛋白肽后形成蛋白单体,后者再聚合成原纤维蛋白原,机体纤维蛋白原大量增加。红细胞聚集受氧自由基,活性中性粒细胞和相关炎症等外部因素影响,变形能力则受内部因素影响。治疗组抗感染并辅助降粘而增强抗感染治疗效果,银杏达莫注射液可调节血管舒缩功能[9],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特意性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携氧能力,从而降低全血黏度,有效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丹参是活血化瘀中药,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血黏度,有利于抗感染。传统临床治疗细菌感染炎症抗感染治疗一般应用抗生素,不考虑其他辅助治疗,而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菌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呈高黏滞状态特点,因此本研究抗感染同时辅助降黏加入改善血液流变的药,配合抗感染和改善微循环治疗。消炎的治疗中,同时考虑应用改善血液流变性的药物,使患者的血液高黏滞状态得到有效的缓解,减少炎症反应,巩固疗效。降低血黏度和增强血液流动性,有利于为加强和恢复器官生理功能,有利于抗菌药物作用发挥[10]。有望加深对细菌感染炎症的发病原因的认识和提出新的治疗和预防措施[11]。通过对此80例细菌感染患者致病菌培养和鉴定,细菌学疗效判断及临床疗效观察比较,细菌感染炎症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有较好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比较抗感染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方法:挑选80例细菌感染患者,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细菌学疗效和临床疗效。结果:第3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2.5%,细菌清除率为85.0%和72.5%,第5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7.5%,细菌清除率为97.5%和9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细菌感染患者抗感染同时辅助降低血黏度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

肝硬化细菌感染研究进展 第5篇

肝硬化是常见的终末期肝病, 极易合并各种感染而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 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皮肤黏膜多见[1]。据报道, 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22.5%~29.6%, 但各家报道公认医院感染是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3,4]。感染的病原学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 包括革兰阴性 (G-) 菌和革兰阳性 (G+) 菌感染, 各病原菌的致病能力、入侵途径和易感部位有所不同。了解常见致病菌及其特点, 有助于临床医师预见病情, 合理用药, 早期诊治。现就常见的病原菌及其特点综述如下。

1 G-菌感染

常见的G-菌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既往研究证实, 肝硬化患者小肠、结肠菌群中G-菌数量显著增多[5], 这些致病菌中既有毒性强的细菌, 也有毒性较弱的细菌作为机会致病菌引起感染。

1.1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肝硬化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6], 根据菌体抗原的不同, 可将大肠杆菌分为150型, 其中有16个血清型有致病性。大肠杆菌主要来自于肠道, 有报道肝硬化感染检出的病原菌中大肠杆菌所占比例可达33.8%~47.0%[7,8], 成为感染的第1危险因素。传统认为, 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 侧枝循环开放及门体分流, 肠道细菌移位形成菌血症, 带菌淋巴液漏入腹腔;同时由于肠黏膜水肿, 蠕动减慢, 大肠杆菌过度生长, 加之肠黏膜通透性增加, 加大了细菌移位的可能性, 大肠杆菌不仅可通过淋巴途径进入腹腔, 也可经由通透性增加的肠壁转移入腹腔, 在腹水中繁殖引起自发性腹膜炎。近年有学者提出肝硬化患者肠功能改变之前血液和腹水中已经能检测到大肠杆菌 DNA, 提示细菌移位先于细菌感染[9]。Bert等[10]研究了110名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或菌血症患者所感染的大肠杆菌, 从中分离并鉴定出11种致病基因克隆, 发现大肠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毒性有所差别, 但致病性与病死率和致病基因的克隆类型无关。此外, Bert还研究了9年中76例大肠杆菌腹膜炎患者, 分离出36种致病基因, 认为B2群大肠杆菌感染的患者分离出致病基因的比例更高, 但是这些致病基因导致的后果并无统计学差异, 大肠杆菌腹膜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对药物的反应性, 也就是说感染的宿主因素比细菌因素更为重要, 这一观点和Bert的前述研究一致[11]。而另一些学者认为, 宿主因素和细菌因素同等重要, Wang等[12]在评价肠道外大肠杆菌感染时认为, 大肠杆菌 B2群感染是最重要的也是毒性最大的细菌种群, 尤其是在无症状性菌尿、尿路感染、急性胃肠炎和自发性腹膜炎时, 而大肠杆菌 A群在无症状性菌尿和胆道感染时常见, 因此笔者认为机体不同部位的大肠杆菌感染, 宿主因素和细菌因素所起的作用不同[12]。

1.2 肺炎克雷伯杆菌

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也较常见, 国内外报道[13,14]均认为是肝硬化感染第2位检出菌。正常时肺炎克雷伯杆菌可寄生于上呼吸道和肠道,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应用免疫抑制剂或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时便经呼吸道进入肺, 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15]。Liao等[16]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认为肺炎克雷伯杆菌血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和预后有关, 若血培养7h内培养结果为阳性, 则患者的病死率增高, 故而可将其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此外, 有研究显示, 男性肝硬化患者似乎更容易发生肺炎克雷伯杆菌皮肤和软组织复杂感染, 笔者亦认同肺炎克雷伯杆菌菌血症是预后不良的指征之一[17]。肺炎克雷伯杆菌也可引起罕见的感染, Shih曾报道1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脑膜炎, 认为对肝硬化患者, 尤其是合并肝性脑病的患者应严密观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8]。此外, 也有该病原菌引起肝硬化患者坏死性筋膜炎和感染性关节炎的报道[19]。

1.3 气单胞菌

目前, G-发酵菌气单胞菌感染呈现增多趋势, 成为肝硬化患者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的重要原因。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 不仅致病性强的嗜睡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可致病, 致病性较弱的豚鼠气单胞菌也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败血症, 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力降低且该类细菌对上皮细胞有黏附性和侵袭性, 可产生溶血素、肠毒素、红细胞毒素经肠道侵入血液引起败血症或侵入腹腔引起腹膜炎[20]。

1.4 沙门菌属

肝硬化患者沙门菌属感染较少见, 文献多为病例报道, 可引起罕见的菌血症、自发性腹膜炎、肠炎及骨骼、关节或皮肤感染[21,22,23]。

1.5 其他G-菌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也可见报道, 常见于呼吸道感染, 尤其是慢性呼吸道感染[24]。此外, 其他类型的G-菌感染也偶见报道。

2 G+菌感染

肝硬化患者也可见G+菌感染, 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感染部位可位于消化系统、皮肤黏膜、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

2.1 链球菌

由于机体免疫力低, 正常寄生于鼻腔中的肺炎链球菌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肺炎或支气管炎甚至败血症, 因此肝硬化患者有接种肺炎链球菌多价疫苗的指征。患者也可因低蛋白血症而合并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若肝硬化患者出现血性腹水但无腹痛及发热, 应考虑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嗜热链球菌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 对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有重要作用, 肝硬化患者由于肠蠕动减弱、肠道淤血、嗜热链球菌可减少而引起其他条件致病菌增殖。Huang等[25]对B组链球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 94例B组链球菌感染患者中有16%的患者患有肝硬化, 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菌血症和软组织感染, 总体病死率为20.2%, 此外, B组链球菌感染也可导致化脓性关节炎[26]、细菌性脑膜炎[27]等。

2.2 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是肝硬化感染重要的病原体, 其发生率有增多趋势。一些前瞻性研究和队列研究显示肝硬化合并金葡菌感染时存活率低[28,29], Kang等[30]通过统计298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也赞成这个观点。菌血症和腹膜炎是肝硬化住院患者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常见类型[31], 也可发生呼吸道感染[29]。肝硬化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包炎的发生率较低, 但也可见病例报道[32], 若一旦发生则病死率更高。

3 讨 论

肝硬化合并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在于原发疾病, 即门静脉高压、门体分流和肠道屏障作用减弱引起肠道细菌移位;肝功能异常使抗体、补体合成减少, 活性下降, 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中性粒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活力下降, 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使感染的风险增加;肠道淤血使肠道细菌过度繁殖等。此外, 细菌本身特性的改变, 如具有更强的侵袭力或 (和) 逃脱机体免疫清除的能力也是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

奶牛细菌性感染与繁殖疾病用药 第6篇

1.1水样糊状腹泻

氟苯尼考注射液 (10~20 mg/kg体重) , 1次/d, 头孢噻呋 (2 mg/kg体重) ,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1.2副结核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 (10 mg/kg体重) , 分点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盐酸多西环素 (混饲100mg/kg饲料) 。

1.3醋酮病

(1) 停喂或减少富含脂肪的精料, 增加碳水化合物的优质干草料。

(2) 静脉注射葡萄糖50% (500~1 000 mL) +维生素B1, 饮水添加丙酸钠110~200 g/d。

(3) 地塞米松磷酸钠10~30 mg, 肌肉注射。

(4) 5%碳酸氢钠500 mL, 静脉注射。水合氯醛内服15~25 g/d。

1.4胃肠炎 (结肠炎)

(1) 内服抗菌消炎药物―磺胺+TMP或恩诺沙星。

(2) 补液、解毒、强心 (5%葡萄糖、5%碳酸氢钠、安钠咖) 。

(3) 收敛止泻:次碳酸铋15 g内服。

1.5坏死性恶臭下痢 (犊牛)

肌肉注射氟苯尼考 (20~30 mg/kg体重) , 1次/d。

1.6血便下痢

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或恩诺沙星2.5 mg/kg体重。输液强心, 病情严重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1.7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

氟喹诺酮类药物口服。

1.8奶牛寄生虫病腹泻、血便下痢

(1) 犊牛球虫病:磺胺二甲嘧啶50 mg/kg体重, 内服。

(2) 线虫:牛肺丝虫、前后盘吸虫、莫尼氏绦虫, 肝片吸虫。 (1) 伊维菌素0.2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2) 定期驱虫。丙硫咪唑10 mg/kg体重;吡喹酮10~20 mg/kg体重, 内服。

2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2.1牛出败

(1) 氨苄青霉素、恩诺沙星、青霉素、氟苯尼考, 肌肉注射。

(2) 氨茶碱, 肌肉注射。

(3) 病情严重时, 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

(4) 解热镇痛, 可用安乃近。

2.2地方流行性肺炎 (溶血性曼氏杆菌病、犊牛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支气管肺炎)

酒石酸乙酰异戊酰泰乐菌素、替米考星、复方磺胺、恩诺沙星、甲磺酸达氟沙星内服或肌肉注射。

2.3牛支原体肺炎 (以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为特征)

恩诺沙星、甲磺酸达氟沙星、替米考星、泰乐菌素, 肌肉注射, 注意强心补液。

2.4高热稽留病

(1) 巴氏杆菌-败血症及急性肺炎型链球菌感染。大剂量青霉素G钠 (4×104 IU/kg) , 静脉注射;头孢噻呋2.5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2) 急性大肠杆菌-败血症。氟苯尼考20mg/kg体重, 肌肉注射, 头孢噻呋5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1次/d。阿米卡星10 mg/kg体重, 肌肉注射, 2次/d。

(3) 产褥热。 (1) 大剂量青霉素+链霉素。林可霉素+大观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 (2) 地塞米松磷酸钠, 肌肉注射; (3) 肌肉注射垂体后叶激素, 子宫投放抗生素 (多西环素100 mg) ; (4) 强心输液 (葡萄糖+生理盐水+安钠咖) ; (5) 口服补液盐。氯化钠3.5 g, 碳酸氢钠2.5 g, 氯化钾1.5 g, 白糖20 g;溶于1 L水饮用。

3繁殖障碍感染性疾病

3.1牛生殖道弯曲菌病

子宫内投放药物。先用0.1%的高锰酸钾冲洗子宫, 生理盐水冲洗后投放土霉素或多西环素100mg。

3.2牛地方流行性流产

(1) 肌肉注射长效土霉素10~20 mg/kg体重, 1次/d。

(2) 盐酸多西环素拌料 (5 mg/kg) 。3.3子宫内膜炎

(1) 预防。奶牛分娩后36~48 h内, 肌注PGF2a 10 mg, 用药目的是为了在子宫颈闭合之前将子宫内容物通过子宫肌肉的收缩运动排出子宫因为在生理条件下, 子宫颈在分娩完毕后第3天完全闭合, 因此前列腺素的给药时间应安排在分娩后36~48 h。

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给母牛产仔后注射前列腺素可缩短母牛断奶到发情的时间间隔, 提高犊牛的存活率、减少日后的死胎和流产, 预防或治疗子宫积脓和子宫炎症。

(2) 治疗。母牛在生产后36 h内注射PGF2a10 mg。然后投回力清胶囊2~3粒, 可有效地防止病毒、细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引起的子宫内膜炎, 子宫恶露, 不发情, 不孕, 返情繁殖障碍等疾患。

3.4乳房炎

(1) 挤奶后乳头药浴:0.1%碘伏, 挤奶后1 min, 药浴30 s。

(2) 干奶期注射恩诺沙星或头孢噻呋+地塞米松6 mg。

3.5产后瘫痪

(1) 25%葡萄糖500 mL, 20%葡萄糖酸钙300~400 mL, 20%磷酸二氢钠500 mL, 缓慢静脉输注, 2次/d, 直到站立为止。

(2) 静脉输液5%碳酸氢钠500 mL, 1次/d, 连用3 d。

(3) 皮下1次注射20%苯甲酸钠咖啡因10~20mL。

(4) 配合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D。3.6持久黄体

(1) PGF2a 5 mg, 肌肉注射, 1次/d, 连续2 d。

(2) 孕马血清30 mL,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2 d。

(3) 己烯雌酚10~20 mg, 肌肉注射, 1次/d, 连用3 d。

3.7卵巢囊肿

(1)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 000 IU, 静脉注射, 或10 000 IU肌肉注射。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00μg, 肌肉注射加用PGF2a或类似物进行治疗。

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2例患者男68例, 女74例, 年龄3~78 (13.2±35.8) 岁。对患者进行检查, 均确诊为细菌感染。其中肺炎42例, 大部分是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少数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脑膜炎双球菌引起感染造成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23例;重症感染的患者12例;其余为各类感染的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抽取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经过确诊之后, 分别对其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大叶性肺炎、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患者使用青霉素类的药物, 以便能够及时控制病情, 一般通过静脉滴注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给药: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 但不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 以便同试验组形成对比, 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每天症状进行记录, 并对引起感染的菌种进行检查, 观察在治疗后患者的症状是否有所改变, 感染的情况是否好转, 每周3次连续检查2周。

1.4 疗效评价标准

(1)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主观症状基本消失, 无不适感, 经过检查无感染情况; (2) 有效:当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主观症状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善, 但是仍未完全治愈, 还存在感染; (3) 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的主观症状基本无改善, 感染情况甚至有加重的倾向。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7.4%和100.0%, 高于对照组的36.4%和70.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与住院时间

2组患者基均未对药物产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因未使用抗生素, 病情未得到良好的控制, 平均住院时间 (28.5±8.9) d, 长于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 (25.3±3.8) 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抗生素从被研制出来后, 就体现了其在临床上的重要作用。随着抗生素的使用, 其高效的抗感染效果便体现出来。由于抗生素抗感染作用较强, 在临床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但这也主要体现在抗细菌感染疾病方面。因近年来医疗制度不够严谨, 以及医务工作者为了节省力气, 对抗生素使用过度, 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而现在大多患者疾病的发生都是的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也导致了抗生素中抗菌药的滥用。抗生素的的使用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医师在给患者开药时, 通常情况下都会开具抗生素, 即使患者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的疗效快, 并且种类繁多, 是一种非常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医疗制度的不完善, 抗生素类的药物不仅医师会给患者开具, 而且无医师的处方也可以买到, 基本上每户人家都会备这一两种常见的抗生素类药物, 以致出现了抗生素的滥用[1]。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应用, 对于疾病的治疗是非常大的隐患。在治疗过程中不能一味求快就滥用药物, 对于急性的病症在病情缓解之后要根据病情及时停药, 如果药物未起到预期效果, 就要反思是否需要换药或者进行联合用药。

抗生素在临床应用广泛, 为了能减轻人们过度使用抗生素, 疾病产生时能够有效的治疗, 需要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 还要对抗生素的种类药效有明确的认识。抗生素本身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不仅是抗菌药还有抗真菌药、抗病毒药, 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到的是抗菌药。抗菌药由杀菌药和抑菌药这两大类构成。在临床治疗时, 要对感染的菌种做出准确判断, 才能更好的选择抗生素的种类, 不仅保证了治疗的效果, 还能有效的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患者如果出现感冒、发热病症不能随便使用抗生素, 因为这种病原体大部分与病毒有关, 即使使用抗生素也不一定能够缓解病情。尤其发热时更不能乱用抗生素, 必须是在明确病因时方可使用。在治疗脚气病时不能选用抗菌药, 而是要选用有镇对性的抗真菌药物。药物的用法用量也需要进行斟酌, 一定要清楚患者是否对将要服用的抗生素是有过敏现象。长期滥用抗生素会让人体产生一定的抗药性, 在治疗时影响病情的治愈, 因此平时使用抗生素一定要慎重, 谨遵医嘱, 不能随便服用抗生素。对于药物的选择还要注意, 不一定新药、贵药就一定是好药, 还要综合病症对症下药, 不能盲目。药物本身就是带有毒性的, 有的高效的抗生素在使用是更因该注意, 以免给患造成不可逆伤害, 像耳毒性、尿毒性药物, 对患者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 使用不慎将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压力。在临床中如术后, 或者重症感染的时候更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以免造成患者因药物使用造成身体的损害。抗生素在使用的时候尤其要注意, 如果是因细菌感染而发热, 在退热后必须及时停药;对于老年人应用抗生素要选用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的抗生素, 还要相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以免出现对患者造成负面影响的后果;因婴幼儿身体机能还不够完善, 要注意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否则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在对于抗生素的使用, 要注意用法用量, 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使用方法, 才能将抗生素更好的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在制药方面还要注意, 尽可能的提高药物的敏感性, 能够使患者受到更好的治疗。对于病情的诊断必须要准确, 从而才能更好的让患者接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我国对于处方药, 并无严格的规定, 平常人在无处方的情况下也能够买到一般的抗生素, 这也是抗生素滥用的一个因素, 这是我国在医疗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再者临床医师为了较快的解决患者病情, 在可以不用抗生素的情况下还让患者使用抗生素, 从而使抗生素的使用变得不再管用, 只能寻求更高级别的药物, 不仅对患者病情有影响[2], 还会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压力。因为滥用抗生素会对临床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不仅会产生耐药性, 还会产生毒性,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 要考虑到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出调整, 不能一味的依赖抗生素。为了能够让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要对对抗生素的使用作出严格的规定, 不能让患者长期使用抗生素, 也不能在一次治疗中给患者服用过多种类的抗生素。还需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素质, 全面的了解各种抗生素的适应症, 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联合用药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避免不良反应, 能够有针对性的用药。在医疗制度上也要进行严格规范, 增加对抗生素的管理, 对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要严格区分加大管理制度。处方药必需要有医师的处方, 并且对于药物的选择也不能一味的选择新药, 价格昂贵的, 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减少盲目用药的几率, 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从而使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能够发挥其最好的效果。

本研究通过对抗生素的使用进行研究探讨, 发现使用抗生素是一种有效治疗疾病的方法, 在临床上应用广范, 但是不能滥用。不仅要注意抗生素的用法用量, 对于不同的人群也要注意, 更要提高医师的整体素质, 从而保障患者的权益。滥用抗生素还会导致体内菌群失调, 给人们带来疾病, 还会使机体产生抗药性, 在治疗的时候影响病情的治愈。在医疗制度上也要严格规范, 不能让人们随意买到抗生素。总而言之抗生素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 但是要注意用法用量, 严格按照医疗嘱咐, 合理用药。

摘要:目的 观察探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总结临床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医院就诊患者142例, 采用数字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试验组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一般的疗法, 不对其使用抗生素, 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的患者疗效显著, 无不良反应, 住院时间短, 2组患者的疗效、住院时间等情况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能够让患者更好的康复, 对于疾病的治疗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抗生素,合理使用,注意事项,药物用量

参考文献

[1] 郭凌云, 姜宝.护士在安全使用抗生素中的作用[J].全科护理, 2009, 7 (5) :1389-1390.

上一篇:六个特征下一篇:现代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