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2024-05-26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精选12篇)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第1篇

1 对局地气候及地震的影响

区域内大中型水库及灌溉工程修建后将会对局部小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其主要表现为对降雨、气温、风等的影响, 水库的建设将会形成广阔的水域而蒸发量会随之增大, 即进入空气的水汽增多, 因而会增大区域内降水量, 同时由于水库内大量水体的聚集将会对周围地壳结构的地应力发生变化, 在此变化的影响下将容易引发地震, 而高坝水库的修建将会导致强烈的水库地震发生, 并且水库内蓄水后水位升高将会导致库边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因而宜导致塌方及山体滑坡现象[1]。

2 对水文的影响

大中型水库修建后不仅存储了汛期的洪水并且将非汛期的基流给截留了, 可导致下游河道水流大幅下降甚至断流而导致其周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入海口水位下降导致河口淤积或海水倒灌及河流自净能力下降等, 因而将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流量因而将会对周围环境带来影响, 同时水库渗漏也将导致其周围水文状况发生变化。

3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是利弊参半的, 区域内通过筑堤建库、疏通水道等可保护农田免受洪水等淹没及冲刷等灾害, 并可通过对天然径流与地表径流间的相互调节来改善土壤内水分及土壤内的营养成分, 但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可将下游平原内的淤泥质肥源面积减少及土壤肥力降低, 同时由于输水渠两岸土地由于渠内水的渗漏将导致两岸地下水位升高而导致地面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和沼泽化现象。

4 对河流等水体的影响

大多水利工程都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 随着其修建将会破坏河流长期演化而成的生态环境, 导致河流局部形态单一化和非连续化而改变了其多样性的特点;水利工程的修建也会导致河流的自然形态, 导致局部河流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 进而将会导致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 由于河流的水文、泥沙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原动力, 水库建成后内部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 当水体受太阳辐射时由于水面的反射率小于路面的反射率, 因而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 水库内将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 而水温的变化则将会对内部鱼类的繁殖产生影响, 同时还将会对内部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修建将会导致局部水流降低, 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速率及污染物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 并会增强水体的沉降作用, 因而水体内重金属沉降加速增大污染[2]。

5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大量的农田、草地等植被, 继而影响了陆生生物的栖息、繁殖地, 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水、污水排放到河道内也将改变河道的理化性质, 恶化了河道岸边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 严重将会导致生物迁移或死亡因而使区域内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水利工程运行期内页将破坏大量的植被, 导致区域内大量植被丧失生存环境, 造成物种群居减少及区域内植物与动物间结构发生变化, 运行后也将会导致该区域内湿度增大, 即将原本栖息于该区域湿度的生物的生活环境给予破坏, 大大影响了动物的生活习性, 严重的将被迫向其他地区迁移[3]。

6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必将对工程用地及施工后淹没区内居民进行迁移安置、对原来附近的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及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 因而会给该区域造成很大损失;同时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附近耕地盐碱化甚至成为沼泽地, 并会影响该区域内气候发生变化导致区域内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疾病传播而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等。

7 对水资源承载力影响

任何水利工程的建设都会影响所处河流的水资源承载力, 因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首先考虑水资源配置, 水资源配置应同其他资源配置一样不能无偿调用任意一个流域的水资源, 因为调水越多则将助长水资源配置不公并助长水资源浪费, 而应该以市场机制来调节水资源配置, 即既应考虑现状因素又要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和节水行为因素等方面制约来对该流域水量进行制约。

8 生态环境承载力影响

建设水利工程即为了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其首先应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才能维持其生态系统健康, 其生态需水量包括维持河流基本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由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动态平衡的输沙排盐需水量、维持湖泊洼地水体功能而消耗蒸发的环形需水量, 而在以往的规划和按照流域梯级开发模式来追求100%的开发率而会对生态环境承载力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而应考虑到库区的环境承载力,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当的目标进行开发。

9 结语

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势必要打破原来的生态平衡, 因此在其修建过程中应对打破做具体分析, 应将恶性的动态式生态平衡打破实现其从恶改良, 并且为了适应人类发展需要也应打破一些良性生态平衡, 让其想着更为良性的方向发展, 而要实现该目的则应充分重视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问题, 将其作为新生的环境组成与其他环境组成协调的和谐的整体环境。

参考文献

[1]毛文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8.

[2]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论文 第2篇

(一)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对所在地气候的影响

在我国,许多地区的气候都是比较稳定的,稳定的气候对农业等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在一些地区建设,一些地区的气候被改变。例如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所在地的空气湿度,进一步使当地的降水量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可能影响当地农作物的种植,造成一些生态物种的灭绝。

1.2水利工程对水体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中一个最大的影响主体就是水体。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后当地的水体分布发生了改变,这对当地的水体有着很大的影响。第一,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了地下水体的流动。在一个地区地下水的流动有着自己稳定的流动方向和流速,当一些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对当地地下水造成了来自水利工程中水体压力的影响,将会改变地下水体原有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这对当地的饮用水的取用是不利的,可能造成一些地区因此而缺水。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在一个地区地下水和河流水有着稳定的补给方式,这能对洪涝灾害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些像水库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将改变原来地下和河水的补给关系,这将导致一些地区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河流周边农业的发展。

1.3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水利工程的建设最直接的影响是改变当地的水生生物生存环境。在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改变了河流的流向、一些大型水库的修建改变了原来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并引入了一定的外来物种。这些都将对当地的水生生物造成严重的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将导致一些原有的水生生物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而灭绝,而一些适应性较强的水生生物物种存活下来并大量繁殖。这种改变就导致当地稳定的食物链产生破坏,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影响。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当地水资源的分布,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大量繁殖。一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阻碍了生物的迁徙路线,造成一些陆生生物的直接灭绝。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导致生物间稳定的生态关系被破坏。

二、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为了解决水利工程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国家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是一种在原有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之上,采用新的建设方法达到对生态环的保护。生态水利工程符合我国生态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和谐。我国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是在原有技术基础之上,采用更多的环保生态型技术和方案达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在生态水利建设当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加强对水利工程所在地的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原则。在我国几乎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态环境特点,在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特点采用不同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更合理的对河流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第二,加强对整个水体系统的保护。一个地区的水体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整体,所以在水体保护当中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而达到对水体的整体保护。第三,要加强对水利工程周边生物物种的保护。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要根据生物多样性原则,采用更为合理的方法对生物物种达到更好的保护,在各项工程开始建设之前要对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作用和价值

3.1加强生态工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对河床岸坡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点是生态和谐,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采用更加生态的技术手段,对河床的岸坡进行更加合理的保护。同时生态水利工程采用更加先进的材料对河床进行加固,从而避免由河床岸坡的局部透水造成河流堤岸的溃堤。所以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可以对河流坡岸有更好的保护。

3.2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当中,水利工程的建设者对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整体全面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进行有效的技术改进。这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利工程建设中可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收。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3.3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节约土地资源

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在建设之前对水利工程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有效的评估,所以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率。而且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目的。

四、结束语

水利工程对我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我国河流周围的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改变了部分地区的气候、对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要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达到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和谐,达到我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二)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1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结合实际的水利需要,对原有的天然河流结构和水文特征作出改变,进行施工的过程。在天然河流的基础上,建设水利工程,会对水文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河流上建立堤坝,导致了上游水流速度的缓慢,减弱了水体的自动净化能力;增大水库的容量,会对水温结构造成影响,水体密度、微生物、溶解氧和水生生物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增加了下游河道的污染范围,致使鱼类的生存和繁殖条件发生变化;在水库中蓄入水之后,会导致水库周围地区的地下水位异常上升,改变土壤的环境等。

1.2土地利用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施工,不仅会对水文环境造成影响,对土地资源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工程本身会占用一定的土地,而且在施工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废渣和临时的水利设施,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这些现象,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如果对土地的开挖和堆弃不能进行及时处理,就会较大程度地搅动山坡和表土,也会破坏周围的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发生河道堵塞的现象。

1.3生活垃圾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在施工期间,会产生一些废弃的砂石料等固体材料,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土石、石灰、粉粒、水泥和粉煤灰等一些建筑材料产生的悬浮物,会受到地表水的冲刷而流失,沉积在土地中或者流入河道,污染土地和河水。

1.4生态平衡的破坏

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另一种生态环境污染,就是破坏了生态平衡。主要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破坏水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现象,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了生态中的食物链,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瘟疫等灾害。

二、避免影响的措施

2.1强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以强化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对河流的结构和水文特征进行改变的时候,需要保证河流自身的需水量,这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在进行水利建设施工的时候,需要进行移民和耕地补偿。但是近些年来,移民和耕地补偿的费用越来越高,所以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结合水库的环境承载力,选择合适的开发目标进行。例如,在较窄的河谷内,上游河道的坡度较大,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以修建高坝大库,降低中下游的淹没损失。

2.2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

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可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明确施工现场污染物扩散和环境污染处理的责任,制定妥善的解决方案,限制污染的标准,严格执行。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应该建立环保监测组织,对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水质、噪声和土地进行测定,实现不同施工阶段的监测结果对比。在施工的后期工作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植被景观,避免用地范围内的耕地碾压,及时恢复耕田和植被等,全面地实现工程的绿化规划,才能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2.3加大管理力度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力度,按照我国相关的环保、水利、土地和林业等法律法规,进行相互的协调和发展,密切的联系,共同合作地完成生态环境保护。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毁林占地、噪音污染、水质污染、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的实时监督和检查,严厉的处罚超出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影响环境保护的行为,及时地对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制度或者行为进行调整和改进,制定有效的措施,合理地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结语

大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第3篇

关注大型工程包括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包括大型工程中的技术问题、体制问题、观念问题,这是很好的切入点。如果公民、社会、政府都能够认真、清醒地关心这一问题,考虑和反思这一问题,并且做每个人力所能及的工作,应该说对我们国家真正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举一个例子,水环境的影响。按照国际上最近几年对于水资源利用的研究来说,能够保证河流生态最低的需求,我们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般有一个比例是不超过30%~50%。现在的大型工程取水比例,是高达83%~92%。西线工程取水比例65%~69%。现在南水北调的中线,在张家口这个地方,计划如果调90亿方水,在汉江的取水比例占25%,实现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目标120亿立方,取水比例就要占30%,目前张家口水库还小于20%、25%的情况下,那么汉江下游已经出现了严重水环境的恶化、水质的恶化。这还是取水比例不到25%的后果。可想而知,我们的西线工程、大西线工程一旦按照现在的状况实施,那至少对于水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2000年重新做三峡工程整个库区的地质评价和评估以来,国家已经投资了200亿进行治理。随着每一期蓄水高度增加,这个工程要加紧进行,现在已经开始第三期治理。目前情况看这肯定是长期过程,无论从国家投资和造成影响看都是非常巨大的。

对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样是重大。大型工程涉及到大量的移民,从现有体制下看,我们规定的移民政策都是由政府单方面制定的。目前大型工程造成的移民,它的赔偿偏低,而且很多移民由于土地丧失,丧失了生活基本来源,造成了事实上的贫困化,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而且和当时许多大型工程提出来的扶贫目标是南辕北辙的。

所以我们也提出怎么样避免大型工程环境风险的建议。

一、从综合效益和可持续角度把握宏观决策。比如说南水北调工程,大家提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充分理由是北方缺水。但是用什么样综合效益最大化、代价最小的方法解决缺水问题?因为大型工程,特别是跨区域的调水工程,有着某些地方政府和某些集团的利益,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有一些强势集团在利益驱动下,或者政府官员为当地的GDP和财政需求,把上大型工程当作一个首选目标,并不是从真正的科学决策角度来解决缺水问题。

二、尊重利益相关民众的自主发展和选择权利。对大型工程所产生社会影响和问题,是需要现实的去解决。

三、要放弃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初级观念。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4篇

1 水利工程特点

1.1 影响范围大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着范围较广的特点。通常水利工程都是由水工建筑物所组成的, 这些建筑在空间上所占的范围就较大, 再加上施工中的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 使得其影响范围能达到数十平方公里。不仅会对水质造成影响, 同时还会对周边的森林和土地等方面造成影响, 在社会影响方面也将形成负面性。

1.2 建设周期长

水利工程与其他的工程建设有着一定的不同, 建设普通的工程项目少则数月多则3~5 年就能完成, 但大型水利工程规模本身就比较大, 在加上施工的难度和技术等方面限制, 往往工期要更长[1]。施工周期长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同时也会直接的影响到当地经济发展。此外, 在长时间的水利工程建设中, 空气、水质等方面也会出现一定的生态污染, 但由于长时间有施工队伍驻扎, 因此会在小范围内形成一定的经济流动。

1.3 生态系统变化

水利工程建设中需要进行大坝的建设工作, 而大坝的修建则会对上下游的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导致生态系统出现问题和变化。在进行工程建设之前, 上游基本处于陆生生态环境, 而下游则以水生生态环境为主。但大坝修建完成之后, 一旦开始蓄水, 就会导致上游的陆地部分被淹没, 而下游也有可能出现干涸的情况, 导致生态系统产生明显的变化。

2 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解决旱涝问题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来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并不是十分均匀, 很多地方仍然存在着缺水的现象, 而其他地区也存在着洪涝问题。洪涝和旱灾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 因此积极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对解决旱涝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水利工程是促使生态环境稳定, 解决旱涝问题的重要措施[2]。例如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有效的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对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1.2 优化水文环境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的水质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土地沙化现象明显。而要想改变这种现状, 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则能起到重要帮助。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蓄水和排水的方式来加大水的流动速度, 以便于对泥沙起到冲洗排泄的作用, 保证河道的流通性。

2.1.3 调整局部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逐渐减少, 而人口数量却不断上升, 当前的土地情况很难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需要积极的改变土地环境, 才能更好的促使人们进行生产和生活。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 一方面能解决当地的洪涝和旱灾问题, 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提升空气的湿度, 这对植被的生长和空气质量改善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2.2 消极影响

2.2.1 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水体。一方面水利工程会对水体的流动造成影响, 每个地区的地下水流动都有着其自身的规律, 但水利工程建设后则会产生一定的水体压力, 导致低下水体的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另一方面, 水利工程会岁水的补给方式产生影响, 使得水体补给关系发生变化, 导致周边出现洪涝等现象, 甚至对周边的农业生产造成影响。

2.2.2 对气候的影响

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候都是比较稳定的。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之后, 会使得当地的气候产生变化。例如水库的修建, 导致当地的空气湿度产生了变化, 从而控制了降水量这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3]。甚至这种变化会直接的影响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2.2.3 对生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很多地区修建水库, 会引入一些外来的生物, 这些生物的生存势必会给当地原有的生物群造成影响。同时, 水利工程也会对当地的水资源分布情况造成影响, 使得一些陆生生物大量繁殖, 最终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导致生态关系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3 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因此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考虑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尽量的将不良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提升环境保护意识, 使水利工程的积极影响得到良好发挥。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5 (03) :55-56.

[2]张高丽: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当代县域经济, 2015 (12) :84-88.

[3]李猛.齐齐哈尔市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15 (12) :62-65.

[4]蔺秋生, 黄莉.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及其工程补偿措施浅析[J].水利电力科技, 2007 (3) .

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第5篇

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 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 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三峡库区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库区雾层多,光照少。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

(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

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建库前,库区河道夏季水位最高,冬季水位最低;建库以后,改变了库区的水位变化特征,夏季最低(水库蓄洪时除外,汛末及枯水季初期水位最高。三峡水库蓄水后,被淹没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被水浸析溶出。引起了水库水质的下降。建坝后,水流速度下降,富氧能力减弱,从而降低了对BOD5的接纳能力。同时它对水温也有一定的影响。三峡建库前后长江水位变化对四湖地区地下水位,对土壤潜育化、沼泽化都产生了影响。

二、对鱼类及水生动物的影响

长江上游的鱼类区系有独特的演化史,上游存在着大量的特有鱼种,是长期适应于当地环境而形成的鱼种。三峡工程的建设,将使约40种鱼类受到不利影响。如白暨豚、江豚、中华鲟、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等。三峡工程的建成不仅对库区上游的鱼类有影响,对其他中下游的鱼类也有严重的影响。

三、对陆生动植物的影响 三峡库区因淹没土地、移民开发和工程施工对库区植物种及珍惜特有种类造成一定影响。根据环评阶段统计,建库对植物种类的影响涉及120科358属550 种。从物种的绝对数量来看,以禾本科、菊科、大戟科和蔷薇科所受影响最大。无患子科的两个属几乎全部被淹;金缕梅科的中华蚊母树、黄扬科的细叶黄杨等等也将受到影响。还有几个特有种,如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和川明参等受到影响。库区陆生动物极为丰富,在三峡水库建库后,淹没了大片生境,水面扩大,导致某些不易迁徙的种类个体减少,与水有关的种群数量增加,直接对库区陆生脊椎动物产生一定影响;移民搬迁、土地开垦也造成动物栖息环境的破坏。

四、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环评阶段预测,三峡水库对库区及邻近气候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和雾的水平影响范围一般不超过10km,表现最明显的是在水库附近。各气候要素建库前后均有一定变化,但增减幅度不大。

五、对农业生态与环境的影

三峡库区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山多地少。建库后库区温度、湿度、土壤结构形状的变化,将使农业生态与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给农业种植结构、动植物种群、类型、结构均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和影响。局地的变化,对农业环境有利有弊。冬季温度升高,降水稍有增加,使初霜期推迟,终霜期提前,对喜温的经济作物如柑橘、油桐、龙眼荔枝等有利。

六、对河口地区生态及环境的影响

长江口及近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渔场。建坝后,将改变河口径流在年内的分配,影响到该水域的渔业资源,由于不同种类的鱼类生活习性不同,对一些鱼类有利而对另一些鱼类不利。中华绒螯蟹产卵场有移动,蟹苗可能减产;对银鱼等可能有利。10月蓄水使渔场内移,改变洄游路线,对捕捞有利。

七、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三峡建库后可能诱发构造性和非构造性地震。其中危害最大的是构造性诱发地震。三峡地区是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地区,特别是由于大量城镇搬迁房屋和道路的修建,往往出现选址不当,带来安全隐患。结语:每一个公共政策的决策都是从当时的理论出发而作出的,但实际的效果却不是当时可以准确预计的,实际的好和坏也许是对这个决策的对与错的一个评定。三峡工程的兴建到现在已经过了十几年了,从现在的情况看,三峡工程的兴建不良的地方相对来说还是算少的,而它的益处也渐渐显现出来。从实际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当初的这个决策是合理科学的。希望在将来,这个结论仍然不倒,三峡工程带给我们的将是越来越多的益处,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总之益处是防洪、发电和改善航运,改善环境、南水北调、养殖,弊处是破坏文物古迹,影响生态环境,移民安置问题。参考文献:

1、徐本贵;;人与环境效应——黔西北地区人与环境问题初探[J];贵州环保科技;1982年02期

2、叶渊明;;三峡工程几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简介[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记者陈伟;建设世界级生态环境经济区[N];中国环境报;2000年

4、洪慧敏海枚;三峡文物大抢救[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郭明田;生态环境建设监理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黄真理吴炳方敖良贵;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北京出版社; 2006年

7、周厚贵;王端明;李海波;李强;张国才;;三峡工程左导墙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改进与实施[A];2001 全国碾压混凝土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百度文库等 武汉大学

通识课课程论文

水力发电工程管理概论

论文题目: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教师:周伟教授 程勇刚副教授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第6篇

【摘 要】 河流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文明发展和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工程技术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类对于河流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更是越来越普遍,但是水利工程在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利益的同时,也给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本文就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分析,从而在更好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同时,更好的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自古以来人类修建水利工程归根结底只有两个用途,一个是用于蓄水,例如我国的长江三峡,另一个是用于跨流域调水,例如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无论是哪一种用途其实质都是未解决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当前面临的关于水资源的各种问题,但是也因为水利工程的大肆修建,对于生态环境也带来了无可避免的负面影响,下面我们就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具体论述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1]

1.1积极影响

1.1.1解决洪水灾害,挽救生态危机。水利工程的修建最普遍的就是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在调水地区多发生洪水灾害,而这种工程则很好的解决了该地区易遭洪水威胁的灾害问题,能够有效地挽救地区性的生态危机。例如我国多年来的南水北调工程,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南方经常发生的洪涝灾害,而且有效地治愈了北方的干旱灾难,从而缓解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

1.1.2增加空气湿度,促进植物生长。这一积极影响主要归功于水利工程的蓄水作用,这种工程注重修建大型或者多种用于蓄水的水库,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沙石流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还可以明显增加水库中空气的湿度,优化空气质量,还能够为周围生长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保证植被的正常生长,从而进一步优化环境。例如在前苏联的中亚和哈萨克的沙漠,就因为修建水库掉入了大量的水,使沙漠中许多地区出现了多出绿洲。

1.1.3优化水质、减少水污染和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蓄水池的修建有规律的进行蓄水和防水,能够给水源一定的调节时间进行自我调节,处理水中的各种污染,同时也能够为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处理争取时间,有效地防止了下游河道的泥沙淤积。

1.2消极影响

1.2.1诱发地震。水利工程的修建,尤其是蓄水池的建造,在不断进行蓄水的时候,总是造成重力分布的极度不均匀,致使水库下面的地壳结构的地应力不断发生变化,这就为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1.2.2造成土地盐碱、沼泽化,高坡滑坡和泥石流。水利工程必须要建造的用于输水的渠道会形成渗漏的现象,这就导致底下的水位不断增高,使土地不断盐碱化,水分不断增加最终形成沼泽;如果水利工程建在山地等地理位置上,因为含水量过高就很容易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2]

1.2.3严重影响调水地区生态。为建设水利工程总是会对调水地区的原始面貌做相关的调整,例如减少淡水的量、砍伐修建渠道上的森林等,这往往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态环境。[3]

1.2.4造成水系生物的骤减,甚至灭绝。水利工程的兴建,本质上就是在改变原有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原有水系内的生物,更甚者珍奇动物的生活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无法保持,同样带来瘟疫等灾难,最终到导致原有生物数量骤减甚至灭绝。

1.2.5对生物、水文、水温等其他不利影响。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原有的水文条件,从而使地下水质和水温也跟着改变,这就造成居民的迁徙、集中现象的出现,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耕地也就相应的逐渐减少。

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相关对策

水利工程的修建出发点本来就是改善不良的生态环境,为人类以及相关动植物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方便,但是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消极的影响,所以为了使其能够坚持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对策:

2.1施工前的规划设计

2.1.1地质勘测。对于不同的地区能否修建和修建什么规模的水利工程都是有不同的规定的,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要把当地的水文资料和地质条件的勘测充分分析,然后根据这一依据来完成水利工程修建的可行性和规模的大小,以保证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的能力,

2.1.2工程构造设计。除了地质的勘测,在施工之前进行工程构造的具体设计,这其中包括对于原水系中动物的生活环境的保持和周围动植物的生存条件的保证,具体了解其生活习性,有效减少水库范围内被淹没的范围。

2.2施工阶段的任务

2.2.1环保措施制定并确立。上面我们提到过对于修建水利工程要切实观察和总结当地的地质和构造设计,所以在施工中我们也要继续坚持,具体的方式就是将所有有关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该负的责任都要实名化,将其归结于合同书中,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有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依。

2.2.2环境勘测。所谓环境的勘测,其实就是在施工前要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然后对施工前地区的水质、大气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然后通过与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的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并改善施工中不合理或者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施工手段或者方法。

2.2.3卫生防疫、免疫。除了对环境的勘测之外,在施工阶段还需要对于施工地区的卫生条件进行相关的监测,同环境的勘测相同,都是首先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但是不同的是这一机构建立是在施工人员进入工地之后,这样能够避免因为施工众多的人员聚集在一起,而造成流行病的传播以及扩散,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同时,也有效地顾及了工程所处的生态环境。[4]

2.3施工后期任务。至于施工后要做的就是,将在施工中破坏掉的植被等景观进行及时的恢复,同时还要进一步进行施工区域的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原有的生态平衡。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广泛的内容,如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同时还要顾及人群自身的发展,使动植物的种群数量具有最佳并且能够长期稳定的比例。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建立总是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凡事都是有利也有弊的,水利工程在造福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永远有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坚持上面提到的各种对策并切实实施下去,争取让水利工程长期、有效并且稳定的向健康的法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林中生;;水利水电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初探[J];能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2]李蓉;郑垂勇;马骏;赵敏;;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水利经济;2009年02期.

[3]曾旭;陈芳清;许文年;王建柱;夏振尧;;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的生态恢复--以向家坝水电工程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4] 李飞燕,涂兴怀,刘永豪.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J]. 水利电力科技, 2009,(01).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第7篇

生态环境问题是制约国内水利工程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想科学合理的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必须要认清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么的问题, 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 分清主次, 抓住关键,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妥善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 确保国内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普遍意义的角度来讲,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气候、淤积泥沙、地质、鱼类及生物物种、人体健康、水文、生物及文物等几方面, 本文将对此展开论述。

2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2.1 对气候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地区气候环境受大气环流影响较为明显。而在大型水利建成之后, 原本的陆地变成水体或者是湿地, 局部地表空气开始受到影响, 进而导致地方小气候受到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降水、气温等等的影响。

第一, 对降水量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建成, 形成大面积的蓄水环境。在强烈日光照射条件下, 局部水蒸发量增加, 降水量也会有所增加;水库的建成, 在水库地温效应的影响下, 库区周边的降水分布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有研究证实, 在库区及周边区域降水会有所减少, 而一定距离的外围降水则会增多。一般来说, 地势高的迎风面降水会增加, 背风面降水会减少;降雨时间分布有所改变, 就南方而言, 气温要高于水温, 大气对流较弱, 降水相应减少。就北方而言, 气温低于水温, 大气对流较强, 降雨量也会增加。

第二, 对气温的影响。大型水利工程建成之后, 库区下垫面变为水面, 外界交换发生根本性地变化, 可导致气温略有回升。

2.2 淤积泥沙的问题

大型水利工程可造成大规模的泥沙淤积, 以三门峡为例, 工程在1960年建成蓄水, 1年半之后, 潼关-三门峡段有大约15亿吨的淤泥堆积于此, 致使此河段水位抬升。之后几年, 此问题日趋严重淤积带逐渐延伸到渭河口, 形成了拦门沙, 造成此地农田盐碱化问题严重。

2.3 对地质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落成后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质灾害。比如:可诱发地震, 一方面超重水体压制地壳, 另一方面水压渗透断层, 无形中增加了断层间的润滑程度;可引起坍塌, 水利工程落成, 水位上升可降低岸破土体地的抗剪程度, 导致塌方、滑坡等问题出现;可污染周边水质, 如果建成水库为污水库或者是尾矿水库, 可由于渗漏问题造成周边水质受到影响。

2.4 对鱼类及生物物种的影响

大型水利工程修建对鱼类及生物物种的影响要分类而论。就鱼类而言, 目前社会上普遍关心的是大坝建成对洄游鱼类的影响, 主要是切断了其洄游的通道。还有就是下泄的多为清水,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游鱼类水体诱饵的含量;水库深层下泄水温较低, 会影响到下游鱼群的生长和繁殖;大坝泄洪, 高速水流可影响水体中氮氧饱和度, 导致气泡病的产生。就生物物种而言, 对于陆地生物, 大型水利的落成可对此地陆地生物造成直接性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同时, 引起的间接性变化像是土壤沼泽化、盐碱化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本地动植物的生长。对于水体生物, 主要集中于藻类。原有土地中的可溶盐可无形中增加水体中氮磷的含量, 造成水体营养富集化程度加剧。

2.5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很多疾病的肆虐与本地水环境的变化有着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关系。比如说, 新安江水库建成之后, 原本的陆地变成湿度, 导致蚊虫肆虐, 本地区曾流行过严重的疟疾病。

2.6 对水文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流量过程, 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水库不仅存蓄了汛期洪水, 而且还截流了非汛期的基流, 往往会使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 并引起周围地下水位下降, 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天然湖泊或池塘断绝水的来源而干涸;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 造成海水倒灌;因河流流量减少, 使得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以发电为主的水库, 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 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 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 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当水库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以至断流时, 势必造成水质的恶化。

2.7 对生物及文物的影响

我国是历史文明古国, 文物古迹极多。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和景观带来影响, 这一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水库蓄水淹没原始森林, 涵洞引水使河床干涸, 大规模工程建设对地表植被的破坏, 新建城镇和道路系统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分割与侵占, 都会造成原始生态系统的改变, 威胁多样生物的生存, 加剧了物种的灭绝。如贡嘎山南坡水坝的修建, 将造成牛羚、马鹿等珍稀动物的高山湖滨栖息活动地的丧失以及大面积珍稀树种原始林的淹毁。

摘要:大型水利工程的落成一方面给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们安居乐业的生态环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更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价值所在为人类谋福祉, 关键在于认清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会产生怎么的问题, 然后根据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解决, 分清主次, 抓住关键, 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妥善处理可能遇到的问题, 确保国内水利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影响分析,生态

参考文献

[1]孙超.浅析开都孔雀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科技资讯, 2008, (22) :249-250.

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探讨 第8篇

1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1.1.1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的环保意识不强,没有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导致水利工程建设给居民的周围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施工弃渣,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将施工弃渣合理堆积,而是乱堆乱倒;(2)施工放炮,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为了赶工期,可能会在居民区点用过大药量,炮声震动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3)施工单位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直接倾倒在工地周围,而且在施工机修场地及存放机械设备的地方存在很多生产污油;(4)工地周围的卫生情况杂乱不堪,施工公司周围的塑料带、废纸等在树丛中乱飞乱挂,纸屑、塑料及灰渣、废物等随处乱扔,甚至很多施工人员经常在施工工地附近随地大小便,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和谐的生活环境。

1.1.2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工地的气候是受大气候的控制,但是很多水利工程建设往往在山区,为此经常会出现一种现象,在秋冬交替阶段,山坡一侧是草木干枯,而另一侧则是郁郁葱葱,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山坡有一侧的阳光充足而不受风的影响,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条件影响所致。所以在其他季节,由于所处的地势不同,施工工地经常会出现温差现象,这种现象一般在水电工地较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运作、焊接、烘烤及焊接等施工活动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在施工工地产生“热岛效应”,进而造成局部的气温升高。另外,施工单位对施工工地周围植被的破坏及施工烟尘等也会给当地的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施工工地使用冰楼制冷,若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可能会破坏臭氧层,进而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1.1.3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可以分为大坝施工区、库区及坝下游区三部分,水利工程建设对大坝施工区的影响是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主要影响了水文、水质、水温、水生生物、社会经济及河势等,这类影响的性质既有利也有弊,对环境的影响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范围会因为区域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很多时候甚至会延伸到河口地区;对库区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文情势的变化、安置移民及水库淹没,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水质、生物、地质、土壤、水文及社会经济等。

1.2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2.1在河流上修建水利工程,可以开发利用水资源,调节水量,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满足人们对灌溉、发电、航运、养殖及旅游等各方面的需求。

1.2.2通过水利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河流的各方面功能,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譬如在水库周边开发娱乐区,给人们提供各种娱乐休闲场所,水库在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还可以获得额外收益,一方面满足了周围工农业用电和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促进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2.3水利工程建设为很多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在施工阶段被淹没的生物可能在水中生存,并在新的生态环境下衍生出新的生物,在旱季,水库可以给周围工农业生产供水,保障工农业生产正常运作的同时,还为周围的生物生存提供了较好的生活环境。虽然水利工程建设会给当地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水利工程建成之后所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之前造成的损坏成本。

2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2.1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环保意识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该把环保意识贯穿在施工的全过程,保证施工的各个环节与生态系统保护、环境建设相协调,对于出现的环境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2建立有效的赔偿监督制度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不能只顾及地区利益,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探索并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2.3应该制定一套环境影响评估体系

对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制定预防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对于涉及公众利益的规划,应该举行相关的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征求相关专家和公众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意见,尽量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结语

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弊共存,为此兴建水利工程时,要注意尽量保证水利工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功能,确保施工环境的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郭庆宏,李欣,董秀强.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科技资讯. 2010(22).

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9篇

1 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 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 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 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 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 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 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 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 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 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 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 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 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 一方面, 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 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 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 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 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会形成广阔的水域, 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 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 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 雾天增多, 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1.1 水资源承载力问题。

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 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 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 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 否则, 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 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 也不是计划经济下的“一平二调”, 要按照市场机制来进行, 不能无偿调用一个流域的水资源。如果大家头脑里都没有经济的概念, 调水越多, 越助长资源配置不公, 也会助长资源浪费。而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 一个最根本的前提是要明确水权。现在, 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还没有起步。许多人总是对我国流域要不要搞初始水权的分配有犹豫。现在不能犹豫了, 要抓紧开展工作。明确初始水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 有现状因素, 有经济发展战略的要求, 有节水行为的影响, 更有这个流域最大可用水量的制约。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时, 要把节水考虑进去。

1.2 生态环境承载力问题。

水资源治理开发不能破坏生态, 因此,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 首先是要维持河流自身的生态需水量, 这是生态系统健康的基本条件。生态需水量包括河流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即维持河流系统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最少水量;包括河流输沙排盐需水量, 即维持河流形态和盐分的动态平衡, 在一定输沙、排盐要求下所需的水量;还包括湖泊洼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即维持湖泊洼地水体功能而消耗于蒸发的水量。生态需水与河流流量变化高度相关, 美国在估计每一个水资源分区内水生生物用水量时, 以分区河流出流点的月流量作为判断, 提出评判标准在水能资源开发上, 过去的规划, 按照流域梯级开放模式, 往往追求100%的开发率。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补偿费用会越来越高, 考虑到库区的环境承载力, 在规划时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开发目标。

1.3 公平约束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五个统筹”, 都要求我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以地区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原则。我们不能以牺牲一个地区的利益, 来获取其他地区的利益;我们也不能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 来获取其他人的利益。在过去几十年中, 我国水库移民安置经历了安置型和开发型两个阶段, 尽管人均移民经费提高很多, 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处理好。最近有专家建议研究“投资型”移民安置方式。即库区移民以其享有的居住权和土地使用权等作为资本入股, 在电站经营中享有一定的股权, 参与水电开发建设, 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 移民能长期共享水电开发的效益。移民区地方政府和移民代表作为股东参与工程建设的决策管理。这一建议值得研究探索。

1.4 技术约束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术约束不是指传统的水工技术, 对传统的水工技术, 应当说, 我们已经在世界上领先了, 但是, 基于生态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学有机结合的水工技术在长江流域才刚刚起步。从维持长江健康生态角度来看, 我们的水工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因此, 在规划河流形态、设计河流断面时, 应遵循河流自然演变的规律, 科学确定水流主槽、滩地、护岸的功能, 包括防洪、生态、亲水性、文化、体育、娱乐等。在护岸工程设计时, 增加亲水空间和生态系统保护空间, 建设亲水河岸。在堤防、护岸工程的材料选择上, 应尽量少用硬质材料, 多用自然材料, 同时注重开发应用生态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对鱼类的生长与繁殖, 规划设计在这方面相应的研究工作还应加强。

2 关于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的探讨

2.1 存在的主要难题

2.1.1 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如水库诱发强烈地震、大面积库岸崩塌、濒危珍稀动植物灭种等。

2.1.2 以避免、减轻的环境影响:

这类影响一般可以通过精心设计和施工, 加强管理等多种手段可以避免、减轻、或通过自然因素自身的调整又可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

2.1.3 介于两者之间的环境影响:

主要是过大的淹没损失而引起的社会问题和造成生态环境大面积恶化, 修库地下水位抬高造成的大面积的土地盐碱化, 如果治理不好则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大的。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建设中, 我们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 我们应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 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 同时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以及为鸟类和水禽提供栖息地和避难所。在工程的建设阶段, 应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时, 要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的环保材料。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 应建立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 及时进行环境跟踪评价, 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 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把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水平。

2.2 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 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很大的影响, 尤其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而且依靠当地自身的能力很难使生态得到平衡、经济得到发展。因此, 在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方面, 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 坚持“谁损害, 谁补偿”的原则, 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 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 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 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还原生态以价值, 不仅是缓解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 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10篇

新中国建立至今, 为了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 国家先后组织建设了大量利民型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随这这些工程的完工,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多种功能水利工程体系, 这些水利工程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作用。但是, 这些水利工程在给国人带来福祉的同时, 也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合理的分析出水利工程对工程兴建地的自然环境的各种负面影响, 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课题, 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2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 对降雨量的影响

增加降水量: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一般的大型水利工程都会伴随这出现一些大型蓄水水坝, 根据物理学原理, 在自然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水的面积增加必然会引起当地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同理也就会影响到工程兴建地的降雨受到一定的影响;

降雨范围改变:引起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库低温效应的影响。一般呈现的变化为水库范围内的降雨量有明显减少, 相反的, 在外围一定距离内的区域降雨则明显增加;在地势高的地区呈现出的是迎风面降雨增加, 背风面降雨减少;

2.2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自然水文情势的形成是经过成千上万年的水流自然形成的, 但是由于水利工程的兴建, 很多自然水文情势受到了极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的影响有利有弊。一般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中的大型蓄水库蓄水后, 都将原来的河流强行变成了人工湖泊, 这一方面增加了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加快了自然界中水成分的循环速度;另外, 由于蓄水降低了自然河流的水流速度, 河流中的水通过地下岩层渗入地下水的量必然会有所增加, 这就肯定会引起地下水水位的上升。蓄水能力大的水库, 水位幅度必然大。与自然形成的水流相比, 水库的水流速度变化也明显更大。

2.3 对水温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所有的水库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水温的变化, 这个是一个完全不可能回避的情况。水库由于功能需要而形成的特殊水温结构导致入流和出流之间会出现明显的温差, 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水温变化。在建有大型蓄水水库的河流一般呈现出的特征, 水流流速由上游到坝址处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 由于水流速度的变化, 水体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

2.4 对泥沙的影响

不论什么水利工程项目, 只要它开始动工建设, 就必然会改变工程选址处河道泥沙的传统沉降模式。水库建成后, 直接导致河流上游流速减小, 由上游水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在水库的底部, 长期的沙土淤积必然会导致水库容量的不断减小, 使水库的运行效益收到影响, 这也是最让水利工作者们头疼的一个大问题。

大型水坝的兴建一定会截断原有的自然水道, 由于水流速度减小, 必然会影响到河底泥沙的运动, 这些都直接导致了整条河流水文情况的整体改变, 这是拦河建坝最大的问题, 处理起来一定要特别慎重。

2.5 对土壤的影响

一般的大型水坝都会长时间的大量蓄水, 这将会直接引起河流沿岸土壤中水分的含量的极具上升, 随着水含量的超标, 地下水会逐渐的浸没原有耕地或自然操场, 导致土地荒废, 逐渐形成沼泽地带或盐碱地带。工程兴建初期, 地下水浸没土地下层, 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失衡, 严重影响土壤肥力, 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如果地下水位上涨导致土壤过分湿润, 就很容易导致植物根系呼吸困难, 这样这片土地将不能种植作物, 人们也会放弃打理这些土地, 随着荒废的持续, 这些地区将会逐渐沼泽化;由水库的蓄水会通过渗入效应进入地下水, 再经过毛细管作用升至地表, 在通过正常日照的蒸发, 会使这些水中盐分逐渐集中到土壤表层, 使土地逐渐盐碱化。

2.6 对环境地质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 重大水利大坝的修建, 理论上可能会触发工程当地的多种地质灾害, 如地震、滑坡、塌岸、水库渗漏等等。水库诱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型水库的巨大蓄水量大大增加的水压, 在这种强力水压力下, 岩石裂隙逐渐光滑, 导致岩层原有的平衡性遭到了根本的破坏, 使岩层稳定性降低。

2.7 对河道的影响

治理河道从古至今都是我国国家水利建设的重要课题, 河道是天然形成的生态环境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代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对天然河道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 具体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般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河道顺治作业的目的为了增加流速, 但是人工形成的笔直的河道必然要破坏原有的自然河道, 同时由于整个河流的水文受到影响, 直接导致河流中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自然状态下生长的水生植物和动物物种逐渐减少, 又由于河水成分的逐渐单一化, 使得河水失去了原有的净污能力, 河水污染逐渐严重, 这些都会导致沿河地区的自然生态退化;

(2) 水利工程项目中的河口整治工程会造成河岸线和河床等部分的大范围高程度结构变化, 这些都可能会影响到这一地区的潮位, 进而改变整个河流的排涝总量, 于此同时, 人工改直河床的工程项目会改变河床原有的历史演变过程, 强行改变河道形态, 引发河道冲刷, 导致河道水位下降。

3 结语

在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 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国际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 自然资源开发严重过度, 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 应当受到我国水利专家们的直接关注。从根本上说,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 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论目的如何, 任何的水利工程的根本性质都应该是一个生态工程, 要做到改变自然而不破坏生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正确的认识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原则性问题。

参考文献

[1]汪恕诚.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要协调发展[N].经济日报, 2005, 08, 02 (02) .

[2]张伟, 龚爱民.浅谈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J].水利科技译文集, 2005 (03) :7-13.

[3]雷晓琴.水工程水环境安全问题浅析[J].人民长江, 2005 (04) :58-59.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TV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2.039

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人类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和自然界之间关系的重新界定。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对自然界的索取逐渐的扩大,导致了很多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并且人类向自然界不断的排放污染物造成了生态平衡破坏、社会环境恶化等现象,这些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兴建,有利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尽管能为人类社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自然界的水体、气候、地质等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高社会经济的同时仅避免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这将成为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1 水利工程建设对气候的影响

三峡大坝是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国际上许多研究机构都曾研究其对地区降水的影响,并采用了卫星数据和数字模拟测试仪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三峡大坝的建设造成的用地变化,导致了三峡大坝和秦岭之间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而三峡大坝附近的降水比从前减少。目前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工程很多,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会导致区域附近的气候环境变化较大。特别是水库容量在10 亿立方米以上,水域面积超过100公里的大型水库对地域气候的影响非常严重。水利工程建设主要影响气温和降雨两个方面。

1.1 对局部气温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当水库表面与空间的接触由原来的陆面变成水面,会造成其与空气间的能量交换方式以及交换强度产生变化,从而造成气温不断变化。由于大水库的存在,在冬季区域平均气温可比陆地高1.8℃~2.9℃,而在夏季大水库一般是发挥着降温作用,尤其是在干旱地区降温效果非常明显,平均可下降1.0℃~4.0℃。在高原地区大水库则会有增温效应,但是增温效果较小。在春秋两季,大水库可增加平均气温0.8℃~1.9℃,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差平均减小2℃左右,年气温差减小1.5℃~2.0℃,而在干旱地区比较突出,可减小5℃左右,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后大水库对周围气温影响是非常突出的。

1.2 对局部降雨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对降水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由于水面蒸发较强,空气湿度较大,会促进降水的增加;二是气流进入水域及周围后,由于风速较大,流线辐散,进一步形成下沉运动,进而使得降水减少;三是在夏季,水上温度比陆地上低,大气层结构与陆地上相比较稳定,对流程度减少,这也会导致降水减少。在气候湿润和比较湿润地区,由于水汽相对充足,决定降水的主要因素是对流的运动或空气上升的强弱程度,因此,在暖季后两个方面起主要的作用,水域及其周围区域的降水有显著下降。而在冬季,由于水域使降水增加的影响比后两者显著,导致湿润和比较湿润地区的降水将会有一定的上升。具统计分析,小浪底水库蓄水后,研究了库区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水域区周围55公里的范围内,平均降雨量上升了16.9%,并且水域和周边的温度均呈上升趋势。

2 对水文情势和水温的影响

2.1 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水利工程特别是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其水文循环和地貌情势,这会对整个水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水库蓄水后,之前的河流改为湖泊,水位上涨并且水面面积变大,这促进了水面的蒸发量,进而引起水分循环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地下岩层具有一定的渗水性,促使地下水水位升高。水库水位的变化规律与天然情况下水位的变化差异较大。对于大水库,其水位变化相对较大,而径流式水库的水位变化相对较小,不会产生明显的季节性影响。除此之外,拦河坝的建立使水文情势产生突变,严重影响原河流区域的生态过程和功能。水文情势的主要变化涵盖有:水域流量的稳定化和流速频率的变化;季节性高峰水域流量的下降,流速变缓;水位落差变化趋于平缓,以及水量的蒸发和渗漏都会改变水分循环等。

2.2 对水温的影响

对水温的影响主要是指水库的特殊水温结构使得入流和出流形成温差的现象。水利工程产生的水温变化是水库建设中无法消除的因素。由于水库流速从上游逐渐到坝址处会不断降低,水体性质也逐渐产生改变,并且长期停留在水库内的水与大气之间的热对流的变化,会影响水温和流态产生严重变化。

3 结语

要充分认识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潜在的影响,特别是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过程中都要符合生态环境的要求,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降低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基础上,真正造福人类。

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浅析 第1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

1 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与环境护密切相关,随着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严重。

1.1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水利工程一般都设计在峡谷和山区地带,没有交通条件,材料无法运输,所以要要开工必须先修路。道路建设和水库主体工程施工导致施工迹地表面裸露,降低工程区域的植被覆盖率。使进场道路沿线及主体施工区植被类型的结构和分布将发生变化。由于植被的破坏,使区域环境的稳定性下降,会增加水土流失。石料场、弃渣场占用的大都是灌木林、裸岩、荒坡,避开了对林地的占用,减少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若区域内有珍稀濒危保护、特有植物和古树名木会在施工时早到破坏,储水后会被淹没,或是被迫转移。

1.2 对移民的影响

对于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需要淹没大量的区域,在河道流域地带都居住这大量的人民,随着工程的修建必然是的水带面积增加,所以在施工的期中必须让有危险的居民进行迁移,对于小型的工程也许并不是问题,但是像三峡大坝这类的淹没25个县市区,竟导致大规模移民迁移问题。包括包括工矿企业的搬迁与建设,厂房拆除选址、建设,经济平稳的运转,社会的重新稳定有序等等。移民新建房屋也将会占用部分土地,所有这一切都会对生态环境以及陆生植物产生一定的影响。移民还将可能引发流行性疾病、瘟疫的复发,对生物的生活和种链带来一定的破坏。所以对于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必须要考虑合理的移民问题。

1.3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道路施工将对陆生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相对较小。主体工程施工对生物影响相对更加突出,随着工程的施工,施工机械、施工人员的进场,石料场、土料场开采和其它施工场地的布置均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对该区域的野生动物将产生不利影响;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扑食和经常活动区间被破坏和淹没,使生物个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间的联系被人为阻隔减弱。有些被迫迁移,有的因此消失。

1.4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污废水的排放必然会增加水体的营养负荷,对水质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下游沿河流域的浮游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优势种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受到影响。施工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对河流的水质的影响,因此适于较清洁水体的水生昆虫如蜉蝣目幼虫种类和生物量会减少,而较耐污染的类群如摇蚊等幼虫种类和生物量会增加,导致周围生物种群发生更替。

2 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运行以后,有些是立刻就可以看到的,但是很多都是潜在的长期的长期的积累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对气候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气候的影响一般是指大型的水利工程,工程越大,影响程度越大,对绝大多数工程来讲不存在这方面的因素,当然对于密度较大水利工程,它们的协同作用相当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影响,比如三峡大坝、长江流域的密集型筑坝拦水。从地理学来讲,气候的变化是受大气环流来制约的。大型水库修建以后,原先大量的土地植被背淹没,水汽蒸发、及对地表周围温差变化都受到了不同的影响。下游区由于水资源的流动规律发生了变化,周围环境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大型水库建成后,库区水域的温度较之前的规律变化有所改变。湿度会有所下降。

2.2 对陆生植物的影响

水库建成后,水库蓄水造成的淹没,对物种而言,分布于淹没线高程以下的植物个体将消失。若是建在林带丰富的地区,许多珍贵的植物都会被水吞掉。对高程线以上的植物也会因为水源及土壤的水分,大气湿度,气候温度等的变化而产生变化。这些影响均为不可逆的影响。沿河谷地带生长的一些植物资源量将受到损失,因此,工程淹没将降低自然植被第一净生产力。

2.3 对陆生动物的影响

水库大量蓄水后,现有的生境将被淹没,将使得绝大多数动物的栖息地缩小;库区形成后,两侧动物的通道被阻隔、切断,不利于动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下泻水量的减少,使减水段河源自上游的营养物质大大减少,进而影响河流生产力,从而对湿地动物造成不利的间接影响;淹没造成鼠类和毒蛇密度的增加,可能增加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播源和对人类威胁。

2.4 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建成以后,水库水温、流量、流速和水位等均较建库前发生较大变化,部分水域几乎成为静止的水体,被打破的原有水系内的生物生活环境,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对洞游性鱼类将产生直接影响,可能导致濒危珍惜动植物灭种;区内水温结构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水质分层,对下游沿河流域的农作物和鱼类产卵产生危害,间接的影响生物连的变化。

3 对区域综合影响分析

3.1 对土质的影响

水库淹没和工程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对土地资源及农业生产产生一定影响。水库调蓄,对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构造等产生影响,可能会触发地震、库岸滑塌、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随着库水位的上升,两岸地下水位也相应上升,因而出现浸没、湿陷、塌井、沼泽化、盐渍化等;同时也造成库水向库外渗漏,使库外某些地区的水文地质状况发生改变。

3.2 对水位地质的影响

水库修建后大量的蓄水,改变了下游水域的流量和底下水的分布,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非汛期的时候会使地下水位下降。对一些植被较差的地区,水库的兴建对上下游的用水会因为汛期的不同有时发生供需矛盾。兴建水利工程通常都要河床开挖、放炮削坡等,这些行为都会不同程度的破坏原自然山体的稳定平衡,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山体滑坡倒塌,大型水库的水压可能影响水下和周边的岩体结构,甚至引发地震。

3.3 对水文的影响

水利工程修建后将改变了下游河道的水流流量,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在汛期的时候存蓄了汛期洪水,缓解了下游压力,但是在非汛期却是截流,造成下游河道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断流,有时候会引起周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下降;入海口因河水流量减少引起河口淤积,造成海水倒灌;若是水利水电蓄水多在电力系统中担任峰荷,下泄流量的日变化幅度较大,致使下游河道水位变化较大,对航运、灌溉引水位和养鱼等均有较大影响等等。

4 总结

上一篇:圆弧插补指令下一篇:设计命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