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教学范文

2024-06-04

核心概念教学范文(精选12篇)

核心概念教学 第1篇

一、核心概念教学的重要作用

1.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框架

与事实性知识相比,核心概念能够更好地建构学生的概念框架,而这样的概念框架至少有两方面的好处。 其一,有利于概念长时间保存在学生的记忆里,并且方便学生建立新知识和已有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为建立新的概念框架奠定基础;其二,事实性知识能够更加有条理地填充到概念框架中,使得一些零散孤立的知识系统化,方便学生今后调用已学到的知识。反过来事实性知识又会赋予概念框架更多的实际意义。

2.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研究表明,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将来从事与科学有关的职业,多数学生走出校门后不会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而不仅仅是少数科学家。科学概念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并且科学素养强调将科学概念运用于生活实际。生物学核心概念能够帮助学生解释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现象和事件,并且帮助学生在相关的事件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核心概念教学的具体步骤

1.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筛选

根据课标、教材、学生实际情况,筛选出课时或单元教学的核心概念。为了有效筛选出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标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熟悉教材,并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程度。

2.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体系的构建

围绕核心概念,找出支持核心概念教学的一般概念,并理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核心概念、一般概念共同构成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通过画概念图的方式来建构此体系,做到在教学之前,对该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体系了然于心。

3.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与教学目标之间差距的分析,明确教学的重难点,以及突破点,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奠定基础。在这里,必须对学生的前概念给予充分的重视,这是我们的教学基点所在。

4.创设有效情境,导入教学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导课方式应当形式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所要讲授的生物学核心概念相关。

5.围绕核心概念,利用多种方式综合教学

采用实验、社会调查、角色扮演、模型制作、游戏以及教学媒体等非探究式教学法,或以探究式教学,来形成核心概念。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重视学生的前概念,以修正、提高的思想来落实概念教学。对于学生存在的错误的前概念,应当通过修正,使之发展为科学概念;对于学生认识深度不足的前概念,应当通过提高,使之深化为课标规定的相应深度的概念。教学中,应当结合概念自身特征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精选一两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把握:概念,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概念的例证,特别要注意例证中正例和反例的区分。

6.归纳总结

通过对相似、相关、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来予以区分、强化,例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等。通过构建概念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以生物学核心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概念之间的比较, 以及概念图的构建,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比如,可以先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班级交流,最后教师给予反馈,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梳理。

7.实际运用

根据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掌握,解决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学习的实际价值的体现。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也可以由教师呈现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回答。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生物教育专家提倡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科的核心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观和生物科学素养。本文对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作用及步骤作了些分析探讨。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教学设计 第2篇

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教学设计由如下栏目组成:

(1)内容和内容解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5)教学过程设计;(6)目标检测设计。各条目的具体含义如下。

1.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对当前“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简要说明;

(2)内容解析:重点是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概念的核心之所在,并要对概念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要作出明确表述。在此基础上阐明教学重点。

这里要在整体框架结构的指导下,围绕当前内容,从数学上进行微观分析。2.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用“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相应的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等表述目标;

(2)目标解析:对“了解”“理解”“掌握”以及“经历”“体验”“探究”的含义进行解析,一般的,核心概念的教学目标都应进行适当分解。

要强调把能力、态度等“隐性目标”融合到知识、技能等“显性目标”中,以避免空洞阐述“隐性目标”,使目标对教学具有有效的定向作用。

3.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设计者应当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数学内在的逻辑关系以及思维发展理论,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预测,并对出现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具体的,可以从认知分析入手,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思想方法和思维发展基础),对照教学目标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通过已有基础和目标之间的差异比较,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障碍。本栏目的内容应当做到言之有物,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进行说明。例如,在“向量的坐标表示”中,可以包含如下诊断:“学生在理解始点不在坐标原点的向量的坐标表示时会出现障碍,其原因是„„”。另外,不同的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问题,这也是在分析过程中要加以注意的。

4.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根据需要设置)

为了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问题诊断分析和学习行为分析,分析应当采取哪些教学支持条件,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发现数学规律。当前,可以适当地侧重于信息技术的使用,以构建有利于学生建立概念的“多元联系表示”的教学情境。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定要建立在前面诸项分析的基础上,做到前后呼应。

要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这一线索的构建可以从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发生发展过程(基于内容解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两个方面的融合来完成。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应当以学习行为分析为依据,即要对学生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思维过程的描述。可以利用问题诊断分析中得出的结论,基于自己以往教学中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状况,通过分析学生学习本内容的思维活动过程,给出本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应该怎样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其中,应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建构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注意适切性,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领悟思想方法有真正的启发作用,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在每一个问题后,要写出问题设计意图(基于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分析等)、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这里,要特别注意对如何渗透、概括和应用数学思想方法作出明确表述。

教学过程应当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设计,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6.目标检测设计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需要以一定的习题、练习进行检测。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都要写明设计目的,以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

模块引领,教学生物学科核心概念 第3篇

一、谚语,简明易懂

高中生物学有许多基本概念,学生在实际高中生物学习的过程中,若是单纯地靠死记硬背来记忆生物概念的话,学习的积极性会降低,记忆起来也会非常吃力。如何将多变又多样的生物知识简单易懂地融入到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呢?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谚语导入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生物概念息息相关的谚语,在有效导入生物概念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

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变异》这部分内容时,没有直接为学生引入相关概念,而是在课堂开始之前用谚语引入,使得本课知识点与生活中的谚语相结合,促进学生更加简单明了地理解课文中的概念。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没有直接通过一问一答的简单方式,去提问学生什么谚语体现生物课程中的什么内容,而是在课前就要求学生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收集一些与生物相关的谚语,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与大家共同研究其中蕴含的生物概念。有的学生收集到的谚语为“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体现的是生物概念中的遗传变异现象;有的学生也收集到了与“遗传变异”相关的谚语,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结合学生自己收集的这些谚语,我为学生讲解了遗传变异的相关概念。

通过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与教材中生物概念相关的谚语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探索生物知识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知识的能力,长此以往,将有效打破传统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在实际教学课堂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类比,一石多鸟

类比法是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将难以理解、难以区分的生物概念形象类比为学生生活中耳熟能详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对生物概念进行类比记忆,不仅能够有效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记忆的过程中结合类比记忆,取得一石多鸟的效果。

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这部分内容时,将这节课中涉及到的生物概念进行了形象的类比,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关生物概念。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DNA重组技术中切割DNA的工具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切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分子的工具是DNA的连接酶,而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的载体为质粒。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快理解了教学内容,但是完成课后作业时,很多学生就弄不清楚了。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相关记忆,让学生快速记住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质粒的用途,明确区分这些生物概念,将这些概念进行了类比分析。将“DNA重组技术”比作一场“医学手术”,其中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相当于“分子的手术刀”,它的作用是将原有的DNA根据需要剪切开;“DNA连接酶”相当于“分子的缝合针”,其作用为将切下来的片段与原有的DNA“缝合”在一起;“质粒”则相当于“分子的运输车”,将外源基因快速准确地送到受体细胞之中。将这些生物概念进行形象类比后,学生就不会再记混了。

通过将相似的知识点形象类比为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一些常识,让学生根据常识进行形象类比记忆,在有效记忆生物概念的同时,区分这些生物概念,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不会混淆类似知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运用形象类比法,引导学生养成形象类比的思维模式,保证后续学习的有效开展。

三、设疑,激活联想

设疑法也是实际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中生物教师使用设疑法开展教学,有效改变了以往直接讲解课文的教学习惯,而是通过设置与课程相关的疑问,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联想,在此基础上,主动探索相关知识,为自己答疑。高中生物教师通过设置疑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相关知识,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模块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

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物质的鉴定》这部分的内容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还原糖的检测方法”“脂肪检测时的现象”等知识点,而是先通过几个疑问来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根据疑问进行联想。在课程开始时,我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下问题:“苹果中含量较多的物质是什么?”“花生中含有脂肪吗?”“如何有效检测苹果和花生中含有什么物质?”拿到问题后,学生快速地开始思考,并根据课本内容进行了联想:“苹果尝起来甜甜的,是不是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呢?”根据这些疑问,学生快速地投入到了物质的鉴定实验当中,将还原糖的检测溶液斐林试剂与苹果样液放入到同一个试管当中,再进行水浴加热后发现试管中的颜色发生了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于是得出,苹果中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学生也用类似的方法检测了花生中的物质,完成了设疑——联想——探索——答疑这一过程。

通过在课程开始之前为学生设置一些与生物课程教学有关的疑问,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联想。并在联想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探究相关生物知识,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展开联想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相关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后续课程的开展。

四、对比,触及本质

高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有效记忆相关生物概念,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生物知识呢?在实际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可以采用对比记忆的方法,对生物教材中同一章同一类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进而帮助学生触及生物概念本质。

比如,我在讲解人教版高中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概念时,没有直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生物概念,而是通过对比的手法让学生记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氧呼吸”的发生部位是细胞质和线粒体,而“无氧呼吸”的发生部位只有细胞质;“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多,“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就二者的生成物而言,“有氧呼吸”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生成物是酒精和乳酸。

通过使用对比法对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对比,让学生对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一步触及生物概念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五、构图,系统梳理

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出现课程中某一章的相关知识又多又杂的情况,学生系统记忆就比较困难,在最终系统性复习时也会因漏掉某个知识点而遗失一些分数。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引入构图法,引导学生将章节内容的相关知识点,通过方框和圆形的图案进行列表展示,提高学生自身构图能力的同时,又使他们系统地记忆了相关知识。

比如,我在讲解完人教版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这一部分的内容后,学生纷纷表示相关知识点记忆时容易相互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系统地梳理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我鼓励学生将学习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以概念图的方式呈现在笔记本上,有利于后续的记忆。如染色体变异可以分为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两种类型,在此基础上,再将这两种类型的变异产生的方式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帮助自身记忆。

通过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使用构图法呈现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己总结生物相关知识的能力,还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学科的核心概念教学刍议 第4篇

一理解占首位——先理解后解题

在细胞分裂中, 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 都有很多的曲线图。在这部分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对这些曲线图理解不到位, 总是在分裂时期上或曲线转折点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在教学中我也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想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些曲线图。在今年高三复习班的教学中, 我忽然想到一个巧妙的设计, 不再让学生画曲线图, 而是先让学生去理解细胞分裂中一些物质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在什么时期变化,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绘图。我先引导学生完成这样一个表格:

学生完成上述表格后, 自己在坐标图上绘出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不同物质的变化曲线图。让学生先理解变化的原因, 再自己动手来绘图, 这时核心概念就深刻地留在了学生的头脑中。改进后的教学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在此之后的考试中, 这些曲线图问题学生都处理得非常好, 以前每次考试遇到这些曲线图学生都要求讲解, 但现在几乎没有学生要求讲这一类习题了。

二易混题型——进行比较总结其核心解法

如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中, 有两个名词:自交和自由交配, 学生对这两个问题极易混淆。其实, 这里就两类问题:是所有个体全部自交还是自由交配, 是淘汰掉某些个体再自交还是再自由交配。这里, 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习题将这些知识内容都包含在内, 通过课堂讲解, 让学生掌握该类习题的核心解法, 这样, 学生遇到该类问题时就迎刃而解了。

例题:已知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纯种的灰身和黑身蝇杂交, F1全为灰身。F1自交产生F2, 试问: (1) 取F2中的雌雄果蝇自由交配,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 (2) 取F2的雌雄果蝇自交,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 (3) 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 让其自由交配,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 (4) 将F2的灰身果蝇取出, 让其自交, 后代中灰身和黑身果蝇的比例为 () 。

A.5∶1 B.8∶1 C.5∶3 D.3∶1

解析:由题意可得出, 灰身为显性 (B) , 黑身为隐性 (b) , F1为Bb, F2为1BB 2Bb 1bb, 再借助哈代温伯格定律来解题 (上节课已经学习过, 这里不再介绍) 。 (1) 因为是自由交配满足哈代温伯格定律, 故用基因频率来解题。b=bb+1/2Bb=1/2, 所以黑身bb= (1/2) 2=1/4, 灰身=3/4, 故本题选D。 (2) 因为是自交, 直接写自交过程即可。1/4bb1/4bb, 1/2Bbbb=1/2×1/4=1/8, 黑身=1/4+1/8=3/8, 灰身=5/8, 故本题选C。

总之, 核心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注重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 树立“授之以渔”的理念, 使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 并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艺术, 教无定法。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 要不断创新, 才能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 真正实现核心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晓颖.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初探——浅谈教学中核心概念的处理策略[J].教师, 2013 (3)

核心概念教学 第5篇

在《遗传与进化》模块中与基因为核心的相关知识如下:

1、与DNA的关系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上有多个基因。DNA分子中没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不能称为基因。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基因分布。

3、基因与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每个基因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4 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也就是说基因就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是控制生物体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着特定的生物体性状。

6、基因表达与细胞分化的关系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结构、形态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通过细胞内一定基因在一定的时期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的。因此,基因调控是细胞分化的核心问题。

7、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生物的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的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物个体的各种性状(或表现型)得以逐渐表现。个体发育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是通过细胞分化过程实现的,此基因表达与生物体的个体发育的关系也是相当密切的。

8、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通过基因表达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上来,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似的性状。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控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一是间接控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或激素)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

9、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碱基、氨基酸的数目关系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称为一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mRNA是以DNA(基因)一条链为模板转录生成的。所以,DNA分子碱基数:RNA分子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10、减数分裂与孟德尔定律间的关系

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染色体上的基因亦随之进行规律变化的结果。

在减数第-次分裂前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对应片段的部分发生的交叉互换,结果会使每条染色体上都会有对方的染色体片段,这是基因互换的基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当同源染色体被纺锤体牵引移向两极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这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基础。

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这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11基因与生物变异的关系

核心概念教学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概念教学;高效课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近十年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但由于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无法消除,这就使得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学生、家长都难免产生种种急功近利的认识和行为。例如,不愿在概念教学上多花时间,而是以“直接告知定义,提出几项注意”的方式进行;对于生物学核心概念的运用也是以“题海战术”来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导致概念内涵难于理解,概念外延不能正确把握,学生缺乏扎实的生物学根基,后续学习效果难以让人满意。因此,要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高效、长效教学,就必须从核心概念教学做起。

一、生物学核心概念的内涵及种类

关于生物学核心概念,北师大刘恩山教授认为:“核心概念是基于整个课程标准某个主题的知识框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强调概念之间的关联与概念体系的结构。”例如,光合作用就是高中生物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概念高度精准地对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代谢过程进行了概括。通过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探究和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及创新运用能力,切实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生物学核心概念非常丰富,从宏观上可分为构成型、组成型、过程型以及结果型4类。构成型概念用来概括生物体的构成层次特点及构成单位的特征。例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及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组成型概念是构成型概念的具体化描述,即从生物体的位置、结构、功能等多个层面进行细化描述。过程型概念则偏重于对生物体的整体生理过程的表述,包括起始与结果这两个状态。结果型的概念主要强调某一过程或诱因所产生的结果。生物学的4类概念划分是相对的,很多概念常交错结合在一起形成相互关联的概念体系。所以,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强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

二、高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现状的分析

1.传统概念教学的长处

虽然传统教学有种种弊端,但其对基本概念教学的重视值得借鉴。传统教学常常紧扣文本,从三个方面对生物基本概念进行讲解与分析:分析生物概念的内涵,即对生物概念的内容及其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强调生物概念的外延,即突出生物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联系相关概念,区别相近概念。这样的概念教学显得较为严谨扎实,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大量的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并对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

2.现代概念教学的不足

虽然现代教学有种种长处,但其对概念教学的忽视值得反思。很多教师仅强调生物概念的知识本位,而忽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具体体现在:重结果,轻过程。在引入概念时,没能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概念,造成学生对概念的死记硬背,没有对概念的实质进行彻底的理解,没有形成自己的感悟。重解题,轻概念。题海战术成为学习生物概念的捷径,很多教师不愿意在核心概念教学上多化时间,认为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就能很自然地对概念进行理解和掌握。重眼前,轻长远。师生、家长都达成共识,高考是最大的眼前利益,所以考什么就学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生物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时间只占20%,80%的时间都花在习题训练上。

三、加强核心概念教学,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1.注重概念的情境导入,为高效课堂营造氛围

生物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之一就是注重设计相关概念的导入情境,为后续学习内容做一铺垫。

通过概念导入时,不能只给出定义,让学生自己去背诵、记忆,而是要精心设计导入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生物概念有一个准确的、深刻的认识。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导入概念教学。高中生不管是生活经验还是知识储备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事物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认识。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可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来设计概念导入情。例如,在学习碳水化合物的概念时,学生基本都知道,但又都难以表述,并将其与糖类划等号。这时教师可先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定义,接着让学生列出他们在化学中所学的各种物质以及相应的俗称,然后进行连线,在此基础上,将碳水化合物与糖类写出,并画上等号,此时学生就会明白碳水化合物仅是一种俗称。在这一过程中调动了化学学科的知识,不仅让学生感觉到生物与化学的联系,还能对碳水化合物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

利用生物实验来引入概念教学。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所以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实验教学。例如,在学习酶的概念时,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无机催化剂的作用较熟悉,这就可让学生通过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实验结果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及其高效性特点。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理解酶的概念,落实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重视生物学实验的理念,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重视概念的自主建构,为高效课堂夯实基础

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概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要突破这一难点,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来实现。这就要留下充足的空间和时间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充分体验概念形成的过程。例如,对于“种群”这个概念,就需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正例可以是:一块草地上所有的蚱蜢,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等。而反例可以是:太湖中所有的鱼,惠山上所有的松树等。还可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建构正确的“种群”概念:种群是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有了这一基础,学生应能与后续学习的“群落”“生态系统”等概念相区分。

注重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对概念的本质特征有个明确的认识。例如,上述“种群”的概念,如果只是举“一个池塘中所有青鱼,一片稻田中所有黑斑蛙”這样的例子,学生容易误认为种群就是一群相同的生物生活在一起。因此,还要再加上“一片森林中两群狼、世界上所有的人、太平洋里所有小黄鱼也是种群”等例子,以帮助学生排除无关特征的干扰。

同时,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还要加强比较,通过比较既能加强学生对概念的鉴别,又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建立辩证思维的学习态度。正例间的比较能让学生归纳发现共同的本质特征,而正、反例间的比较则能让学生加深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例如,森林、草原、农田、海洋、湖泊等生态系统,各有各的独特特征,但同为生态系统,它们又有共同的特点: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3.关注概念的有效迁移,让高效课堂结出硕果

虽然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抽象概念的巩固记忆和迁移运用仍非易事。因此,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让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从而提高生物知识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光合作用”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将绿叶比作“工厂”,叶片的表皮细胞相当于“围墙”,其上的气孔比作“大门”,保卫细胞比作“门卫”,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作“车间”,其内的酶相当于“工人”,太阳能相当于“动力”,二氧化碳和水相当于“原料”,葡萄糖和氧气相当于“产品”。此类例子很多,只要教师认真构思,因势利导,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迁移运用,学生就能有效建构核心概念。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核心概念教学,这对于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三维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打造高效生物课堂,必须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参考文献:

[1]樊庆义.核心概念教学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之一[J].山东教育,

2010,(08).

[2]杨文军.高中生物概念的有效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3).

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策略 第7篇

一、对比策略

为什么要采用对比策略?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初中生物学中有一些概念的语言表述和内涵都很相似, 容易使人混淆, 学生学习的时候比较困难, 而对比策略能够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有关概念的本质属性。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与过程是怎样的呢?这就需要理解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原理的差异, 因为这些对形成核心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原理、过程是比较抽象的, 而初一学生的思维是以感性思维为主, 理解抽象的东西有一定难度。怎么办?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表格, 让学生运用对比方法, 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原料等进行比对, 使各方面的情况一目了然。如下表:

学生观察表后就会发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在各个方面的不同, 容易理解, 认识深刻。

二、概念图策略

形象、直观、简练是概念图最突出的特点, 它既能把概念间的内在关系展示出来, 又可以高度概括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必须围绕核心概念, 并运用概念图策略为学生了解知识结构提供帮助, 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对概念图的组织和整合的过程, 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整合, 将知识概念化和系统化, 对学生把概念建构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具有很大帮助。此外, 运用概念策略的作用还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如把某个主题的概念置于圆圈 (或者方框) 中作为节点, 然后将表示相关概念的节点用连线连接起来, 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也就明确了, 从而得出一个明晰的网络结构图, 这个图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学科知识的一系列概念含义及其关系。概念图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它既能对概念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现, 又能培养学生组织、建构知识的能力。

使用概念图策略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概念图策略虽然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的优势很明显, 但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教学策略。概念图策略有自己的强调点, 那就是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果归纳、整理学习过的知识和对知识框架进行建构, 在复习课中最能显现使用效果, 而对于实验操作、探究过程来说效果则一般。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概念图策略最终的培养目标。较低年级的学生, 其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整理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受到其思维特点及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 因此概念图教学策略只有在高年级教学中运用才容易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要想使知识概念化、系统化, 就必须运用概念图策略, 为学生更有效地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提供有力帮助, 且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最终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三、以学生为中心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策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创设情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心中产生悬念, 将他们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激发起来, 使教师得心应手地掌握课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来创设情境, 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并调动起他们的探究欲望, 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自学。尊重学生不仅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还能为他们提供自学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应保证把充足的时间和实践机会给学生。学生提出问题后, 教师应该多提供解决方法, 即授之以渔, 而且对他们自己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给予鼓励和支持。此外, 教师还应当将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还给他们, 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来。

3.让情感交流成为师生之间互动的主要方式, 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的桥梁。学生如果能够积极地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那他们的自信心就会得到增强, 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充分调动起来, 最终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当然, 师生间的沟通也不能局限在课上, 课下也应该找到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此外, 教师还应该给学生间讨论交流的机会, 并注意面向个别学生。对于一些上课走神、精力不专一的情况, 教师要适时提醒, 使学生易于接受, 发自内心的愿意改正。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第8篇

一、明确核心概念的内涵

在初中生物学的知识中, 存在着几十条核心概念。例如: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生态循环系统、细胞结构等等。这些核心概念经常散落在各个知识点中, 有时还会交织在一起。学生在书本上看到的知识点可能是几个核心概念的综合, 例如:七年级生物的一章中讲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这里既涉及到了遗传的概念, 又以细胞结构的知识作为背景。

鉴于核心概念的分散性和关联性, 学生很难从细小又复杂的知识点中分辨出核心概念。这就需要老师发挥一下引导作用, 老师可以用以下知识点举例说明一下核心概念的特征:

讲到细胞结构的时候, 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这一概念就是我们所讲的核心概念。首先它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大量的动物、植物的细胞, 然后生物学家们进行分析得出这样一个基本的认知。也就是说, 生物学上的核心概念不是现象, 不是事实, 它必须是一个归纳推理得出来的结论。

其次, 我们在学习遗传的时候, 讲到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在讲动物的呼吸作用的时候, 讲到细胞如何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讲过细胞的分裂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都需要我们事先掌握细胞的结构。如果我们不知道细胞具有细胞核这一结构, 我们怎么知道遗传的信息库在哪里呢?

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核心概念, 明白核心概念作为生物学的基础, 在不同的知识点中都具备普遍的应用性。从而认识到核心概念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掌握了核心概念, 不仅有利于学好不同的知识点, 还有利于高中乃至未来的生物学学习。

二、注重核心概念的讲解

由于生物学概念上专有学术名词多, 又是对事实的抽象总结, 所以很多概念在理解和记忆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 教师要利用多种办法进行核心概念的讲解, 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例如:

“人的呼吸系统”这一概念的学习, 在核心概念中学生需要掌握人的呼吸系统的构成, 以及它的作用。笔者的很多学生经常把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知识点相互混淆, 在纠正学生错误的过程中笔者也总结了一些经验。笔者建议, 先带领学生认识一些人体内部的器官。

教师除了可以带一些模型到教室给学生观看外, 还可以采用一个人体内部透视的示例图或者视频让学生认识口腔、食道、胃、呼吸道、肺、心脏等人体的构成器官。

等学生对人体内部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之后, 教师可以继续利用视频演示人体吸入氧气后, 哪些器官发挥了作用, 随后人体产生了哪些反应。这样一来, 抽象的知识就化为了直观的图像, 学生就能够清晰地区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不同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对核心概念的掌握也比较彻底。

此外, 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例如:“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中, 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做一些观察实验来了解植物吸水和吸收无机盐的过程。课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植物才能茂盛地生长。如果很长时间忘记浇水, 许多植物会枯死。而农民伯伯需要为农作物施肥, 不少肥料袋子上会写明“氮肥”、“磷肥”等等。这些生活现象都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植物的生长和水以及无机盐的关系。

三、经常进行核心概念的回顾

核心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它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发挥的串联和聚合作用。也就是说, 根据核心概念在不同知识点中的应用性, 可以利用核心概念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进行掌握。因此, 教师要格外注意对核心概念进行经常性地回顾, 帮助学生打牢核心概念的知识基础。例如:

在学习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 教师可以在讲课时这样引入对核心概念的复习:

教师:有哪位同学告诉我, 在学习这一课的内容时想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

学生: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师:很好。那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大概内容?

学生:植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同时释放出氧气。

教师:那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在哪里呢?

学生:叶绿体。

教师:大家都回答得十分正确, 对我们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回顾, 实际上学生既温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又回忆了细胞结构的知识点, 一下子复习了两个核心概念。也就是说, 对核心概念的回顾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 关键的是在日常的课堂讲解中渗透进去。使学生看到相关的知识就能够迅速地反映出它涉及到了哪些核心概念知识, 然后自己去主动回忆复习。这样一来, 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 对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体系性也就把握得更加透彻。

核心概念的教学关系到学生生物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以, 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这一教学工作。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核心概念意识, 掌握核心概念, 为进一步的生物学习和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青青.重要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价值[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年第2期

[2]姚素杰.初中生物课的概念教学[J].学周刊, 2013年第30期

核心概念教学 第9篇

一、生物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

生物核心概念, 也被称为 重要概念 或者关键 性概念, 是生物学科中的一些重要的定义、原理、结论等知识的统称。虽然核心概念看似一种广泛性定义, 但是其内涵却非常复杂和丰富, 很多核心概念都是囊括了很多生物知识。例如“光合作用”就是核心概念, 其详细地解释了植物的能效转化关系, 体现了核心概念的作用。学生通过核心概念的学习, 可以掌握一套较好的学习生物的方法, 可以加深对生物学现象和理论的理解能力, 从而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之间的关联, 进而提高生物学习水平。

二、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现状

1.核心概念教学手段过于单调

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有很大不同, 其讲解方式也有所区别, 这就要求教师要区分核心概念与一般概念的关系。但是, 在很多初中生物教学中, 对于核心概 念的教学却过于单调和粗糙, 尤其在教学手段方面欠缺较大。有的教师比较忽略核心概念的讲解, 只是粗糙地将概念简要剖析, 之后让学生死记硬背, 并没有传授给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方法, 也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将核心概念与一般知识相结合, 从而造成学生概念虽然记得牢, 但是对核心概念的应用以及知识结构的延伸完全没有掌握, 进而忽略了核心概念教学的作用, 无法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2.核心概念教学延伸度和实效性不够

随着生物教学体制的改革, 对于核心概念的教学也进行了革新。传统的 核心概念 体系, 虽然看似 比较枯燥, 但是其内涵非常丰富, 概况知识也非常全面, 教师经常通过相关的背诵、测试等方法来巩固学生的核心概念知识, 虽然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比较牢固, 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却比较守旧;而对于新改革的核心概念体系, 其沿用了过去很多有用的核心概念, 又加入一些新的核心概念, 使得知识体系更为全面, 学生了解的内容也较多, 其教学方式也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 但是这种新的核心概念体系却缺乏一些知识延伸方面的教学, 还缺少一些实效性的理解教学, 使得学生生物学习水平提升较慢。

三、提升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1.丰富核心概念教学内涵, 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提升

核心概念教学是学生生物学习的关键, 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提高的主要手段。教师应该重视核心概念的讲解, 即要将每一个核心概念进行充分、透彻的剖析和解释, 从而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的真正内涵, 教会学生利用核心概念来联系其他知识, 从而懂得利用核心概念来解决问题, 在自己的脑海里形成稳定的生物知识结构, 使得核心概念成为生物知识相互关联的纽带, 将死记硬背性的学习变为灵活理解性的学习, 从而保证学生既掌握更多的核心概念, 又提高了思维理解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获得提升。

2.整合新旧核心概念教学方式,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生物核心概念的改革是推陈出新, 更是为以后的改革提供证据和经验。对于传统的核心概念, 我们不能全部摒弃, 应该抽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概念, 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核心概念, 进而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得到稳固和提升;而对于新改革的核心概念, 教师也不能完全地尊崇, 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将核心概念与学生水平相结合, 利用核心概念来带动学生的生物知识形成构架, 以及促进学生将其与其他生物知识进行延伸和融合。通过核心概念教学, 使学生不断地提升对核心概念的掌握水平和 理解能力, 从而有助 于学生成 绩的提升。

综上所述,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 教师应该 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只有通过核心概念教学, 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生物学领域, 才能让学生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形成稳定的生物学知识架构。学生的能力是与核心概念教学分不开的, 而实施核心概念教学, 更是有助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启发和发展, 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成绩。生物核心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必 须掌握的 知识, 只有真正 掌握核心 概念, 才能真正实现生物学习水平提升, 促进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茜.初中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核心概念教学 第10篇

一、核心概念的有效提出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首先提出核心概念, 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的重点, 再来逐渐展开对于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很多教师在概念教学时会忽略这一点, 或者在这个阶段比较随意, 这其实是一个需要改善的教学问题。如果是普通概念, 尤其是那些学生容易理解的概念, 没有这个阶段可能影响不大。但是, 对于那些学生并不容易理解, 知识含量较为丰富的核心概念的教学而言, 提出概念则是很有必要的教学环节。有的核心概念和很多其他的知识点相牵连, 提出概念这个环节就是为了初步梳理学生的思路, 让学生明确哪一个是课堂上需要展开探究的概念, 让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这个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在教学设计中插入提出概念的环节, 这样才可以给后续概念的深入分析提供铺垫。

本文将以《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这一节内容中“细胞呼吸”这个概念的教学为例, 具体探究核心概念的有效展开模式。首先, 教师需要提出本次课程的核心概念, 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就确定好核心概念, 然后围绕其选择备课内容, 就会选择出生物学概念, 理解有效的学科信息。本章的核心概念为“细胞所需能量中ATP主要来自于细胞呼吸”, 本节的核心概念为“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进而选择出本节有效信息为———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当我们筛选出有效信息时, 本节课的主导知识就顺其自然地展现出来, 在教学中就会有的放矢。从这个范例中我们感受到, 核心概念教学中提出概念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 这不仅是突出教学重点的方式, 这也是梳理教学思路, 让学生对于概念学习涉及的内容形成一个初步认知的过程。

二、核心概念的归纳整理

对于核心概念的归纳整理, 这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与认识概念, 慢慢实现对于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的教学环节。核心概念一般来说并不容易理解, 充分认识这个概念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作为依托。教师在教学核心概念时不能操之过急, 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理解能力,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设计后续的教学展开模式, 有效地让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教师可以通过对核心概念相关的一些知识的归纳整理来逐渐引出核心概念, 可以利用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来构建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体系, 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进而消除核心概念的理解障碍。

通过细致地梳理事实性知识概念图或者思维导图, 能够使零散的知识结构化、条理化, 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及时发现知识的关联性, 能够理清知识间的关系。既可以使众多的事实性知识形散而神聚, 又可以使整节课的教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本节教学可以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蒸馒头和酿酒入手, 切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这个主题, 引导学生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就是一个在零散知识归纳整理的基础上探讨核心概念的教学过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常识出发,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这个概念, 这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核心概念。

三、核心概念教学的聚焦

完成概念的归纳整理后, 教学的主体与核心便是对于核心概念教学的聚焦。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 学生对核心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生基本也能够领会到这个概念讨论的知识范畴。这时教师可以从概念的实质出发, 通过严密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引导学生探究概念的实质, 直至学生有效地吸收这部分知识点。在概念教学的聚焦中, 为了降低学生知识理解上可能存在的障碍, 教师不妨利用一些实例作为知识点分析的依托, 结合具体的例证来领会理论知识, 降低知识理解难度。

核心概念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核心概念 教学设计 细胞的增殖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115

在高中生物必修教材中,《细胞的增殖》这一节简述了细胞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单元,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总体过程;解释了生命的成长之谜,是其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所必备的阶段,作为教学内容,显得非常抽象,因为并不能有肉眼可见的实际性。针对其特殊性和一定难度,本文立足凸显核心概念对此课进行了相关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前的基础准备

1.学生的知识储备分析

学生在上一章学习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但关于本章的细胞生长等问题并不了解,因为其内容与上一章交集不多,再回顾一下一般高中生的积累,只能追溯到初中时期的最基础的生物知识,彼时的课本说明了诸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概念,但更深入的分析就没有了,包括细胞增殖过程的详细情况。

2.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就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周期性作简要阐述;观察了解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明确有丝分裂于生物遗传方面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对图像的感知和总结能力;学习用曲线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教学重难点:重点为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周期性和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而难点主要集中于后者,各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相对纷繁复杂,DNA含量的变化也同理。

二、具体的教学设计流程

1.正课内容开始前的导引

教师:播放《卵变成蚕》并提出问题:是细胞数量的增加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加导致了卵变成蚕?

学生:仔细观看视频,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作为导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

2.探究问题:细胞是否可以无限长大

教师:细胞的体积可以无限增大吗?

学生:认真思考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经实验和思辨得到的结论更有说服力,且可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主要概念的教学

(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教师:先要求学生对其内容进行阅读,然后讲解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为分裂,并依次介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三种分裂方式。

学生:仔细阅读并听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大致了解细胞分裂方式的概念。

(2)细胞周期

教师:向学生教授细胞周期分为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阶段,并说明两个阶段的任务。

学生:观察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表格,仔细思考并找到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表格实例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增强自身的直观感受。

(3)有丝分裂

教师:先提出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的核心词汇,譬如染色体、赤道板、细胞板、姐妹染色单体等。然后播放有丝分裂过程的视频。

学生:阅读教材后,首先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有丝分裂的讨论,并上台展示有丝分裂过程的顺序排列,仔细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本环节尤其注意了核心概念的讲解和梳理,将其分别转接到单个的具体词汇予以突破,并通过视频让学生加深对核心概念的识记和了解。

(4)无丝分裂

教师:对“没有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这个无丝分裂的特点予以说明,播放有关蛙红细胞分裂的过程。

学生:仔细听教师讲解和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无丝分裂有形象生动的认识。

(5)有丝分裂的意义

教师:对有丝分裂的意义进行课堂讲解。

学生:认真听讲,仔细思考。

4.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对以上概念的讲解作大致的回顾,要求学生绘制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并布置习题练习。

学生:进行思考、总结、绘图和习题训练。

以上方式尚未经大量教学实践调整巩固,尚有不足之处,但突出核心概念的教学设计是势在必行的,本文所举例证也不失为有一定启发性的探索。

核心概念教学 第12篇

一、什么是核心概念

1. 概念和核心概念。

概念是共同具有某些特性或属性的事件、物体或现象的抽象概括,是一种由相近、相似的事件、想法、物体或人所组成的集合。生物学概念就是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生物学现象、本质特征或共同属性的反映,如“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这个概念,反映的就是所有酶在来源、生理功能和化学本质上的共同特征。

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基本理解和解释。生物学核心概念即那些能够展现当代生物学科图景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是生物学知识领域的中心,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且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2. 核心概念的表述方式。

大部分人认为核心概念就是学科知识中的某个词或短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实际上,这样的一个短语仅是一个相应的学科专业术语,并不等同于核心概念,或者可以认为这只是一个标记核心概念的符号。核心概念的表述,常采用“××是××××”、“××××称作××”、“××××叫做××”或“××是指××××”等形式[5]。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对有关核心的概念分别表述如下:“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二、核心概念在中学生物学教材研发中的地位

依据《标准》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现行高中生物学教材有五个版本,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五个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相关的核心概念来编写的,除了小部分概念的词语存在差异外,大部分核心概念的内涵是完全相同的。如“细胞的生命历程”部分内容各版本教材的章标题虽然有“细胞的生命历程”(人教版)、“细胞的生命周期”(中图版)、“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浙科版)等不同的表述,但其内容都是围绕“细胞周期”(为表述简洁,此处及以下用相应专业术语代表核心概念的具体内容)、“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的癌变”、“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等核心概念来组织编写。这说明不同版本教材的编者们都充分意识到了核心概念的重要性,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学生物学教材就是由一系列的核心概念所构成的知识体系,其设计的框架也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此外,各版本教材都用不同事例阐述了许多核心概念的发现、证实、发展、更新和变化的过程,让学生沿着先辈科学家们的足迹去体会科学探索的历程,有助于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核心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1. 据核心概念确立教学目标。

教材的每一单元、每一节的知识体系都是围绕相关的核心概念而建构的,核心概念指引了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核心概念来确立教学目标。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人教版)一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本章的核心概念“细胞代谢”,然后引出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通过科学家们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来揭示“酶的本质”,最后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酶的特性”。根据这些核心概念我们可以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方面: (1) 能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理解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 (1) 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 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同时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3)能力方面: (1) 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 在实验设计、资料分析、探究等问题讨论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获取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思考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必要时还需对核心概念进行细化处理。

2. 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

确立了教学目标后,教学活动也必须围绕核心概念来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核心概念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如《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一节中,“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本节的一个重要核心概念,为了让学生正确地建构出该概念,可以采用分析、探讨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教材中的资料“当烟草植株受到蛾幼虫攻击后,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以挥发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进行分析,探讨这种化学物质在协调烟草、蛾及其天敌之间关系的作用,进而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学生比较自然能得出“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这一概念。再如对于“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教学活动,可以先提供如表所示科学家们为探索光合作用过程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见右表)

然后,让学生通过分析资料,沿着先辈科学家们的足迹体会科学探索的历程,对于“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核心概念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生物事实抽提出生物学本质的东西,以此建立科学、正确的生物学概念,进而在头脑中建构出合理的概念体系,对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框架、理解生物学的重要观点以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3.

[2]刘恩山, 张颖之.课堂教学中的生物学概念及其表述方式[J].生物学通报, 2010, 45, (7) :40~42.

[3]樊庆义.核心概念教学是构建生物高效课堂的策略之一[J].山东教育中学刊, 2010, (3) :34~35.

[4]张颖之, 刘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J].教育学报, 2010, 6, (1) :57~61.

[5]李高峰, 张迎春.我国五个版本高中生物学教材《稳态与环境》的核心概念的差异比较[J].生物学教学, 2009, 34, (6) :12~15.

上一篇:方法时机下一篇:朋友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