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2024-06-24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精选12篇)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1篇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艺术形式,具有与传统艺术不同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特性。因此,本文总结了目前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和表现特性,进而为更好地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提供参考。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一)语言数字化

数字媒体艺术主要是与计算机相结合从而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对于计算机技术而言,其存储、运算等都是通过“0”或者“1”这种二进制数字进行的。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具有语言数字化的特点。诸如,任何的艺术形式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都能将艺术的声音、语言、存储等转换为计算机内部的数字形式,从而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语言具有数字化的特点。

(二)表现形式多样化

虽然数字媒体艺术在计算机内部是以“0”或者“1”这种数字表现的,但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确实非常多样化。例如,对于一些普通的艺术来讲,其就具有声音、视频、灯光、电等多种表现形式合成的外在效果,从而能够为观众带来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进一步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三)制作高效化

对于传统的艺术来讲,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成品都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需要经过漫长的制作过程。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完善,使得艺术具有制作高效化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将艺术的表现形式以虚拟的方式进行模拟,从而能够让人们看到最终的效果,然后再根据需求进行修改,所以修改的次数会大大降低。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数字媒体艺术,在制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高效化的修改和制作,从而大大缩短艺术从构思到完成的时间,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

(四)使得艺术更加大众化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艺术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同时也使得艺术更加大众化。一方面,传统的艺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专业的艺术制作人员进行制作,但是在数字媒体艺术时代,普通人也可以成为艺术的制作者,使得艺术制作更加大众化;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艺术的形式,从而能够使得艺术符合不同人的欣赏需求,能够让艺术更好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五)多媒体特质

和以前单纯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相比,数字媒体艺术与众多学科、众多领域相互协作,不仅其艺术的外在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体现出的新美学特征以及人们对艺术本质的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人们对艺术的美学观念有了更加宽泛的理解,同时也使艺术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数字媒体艺术自身所具备的天然的多媒体性,使它在构建自身新美学的过程中必然会和人文以及自然科学领域产生广泛的联系,从而产生一系列衍生的文化理念。例如,数字媒体艺术在和网络技术结合,在高新技术支持下形成的动画、图像等艺术形式。其带给人们的美感以及艺术享受,也不再限于单纯的听觉或者视觉效果,而是具有一种综合的、动态的、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一)虚拟性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其表现形式除了真实存在的事物之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的表现形式。例如,在一些动画片中,很多小动物会模拟人类说话,会唱歌和跳舞等,这些都是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虚拟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无法做到这些拟人的表现,而在数字媒体艺术的世界中,这些想象都可以利用虚拟的表现特性将其转变为现实。

(二)交互性

在传统艺术中,观众仅仅作为被动欣赏艺术的主体,没有更好地与艺术产生交互。但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可以给传统的艺术增加交互性的表现特性。例如,网络游戏就是通过人们的操作,使得英雄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让观众成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丰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

(三)奇观性

为了更好地增加艺术的奇观性,数字媒体艺术采用了很多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制作出一些非常奇特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例如,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副巨大的梦幻画卷徐徐展开,另外,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可以同时有4个李宇春的影像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都是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奇观性为人们呈现的视觉盛宴。

(四)融合性

目前,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使得艺术具有融合性。例如,在艺术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的文化元素融合;可以将传统的艺术制作技术与现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制作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艺术具有融合性,同一件艺术作品可以符合不同观众的审美要求。

(五)可变性

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制作的作品,不再是静态的艺术作品,还具有可变性。例如,人们可以非常方便地将艺术中的“0”变成“1”,从而使得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同时,数字媒体技术还可以根据人们的审美特性进行相应的改变,具有普适性。

四、结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进而根据其内涵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和表现特性,从而能够更好地对数字媒体艺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相信,随着数字媒体艺术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好地促进对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进程。

摘要:与传统的艺术种类不同,数字媒体艺术与现代普遍应用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有着非常深刻的内在联系。所以,数字媒体艺术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简要论述目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及表现特性,以期更好地促进数字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媒体艺术,艺术特点,艺术表现

参考文献

[1]刘家铭,吴志广.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的表现特性研究[J].艺术科技,2015(12):054.

[2]王光凯,俞先志,易秋晨.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性研究[J].青春岁月,2015(6):200.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2篇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主要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两者发展现状以及两者融合的必然趋势加以阐述,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价值。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1】

摘 要:数字媒体产业是数字信息时代的核心产业之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随着数字媒体产业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

关键词:数字媒体 发展趋势 融合 人才培养

21世纪是数字信息的时代,数字媒体产业也被认为是数字信息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阳光产业,国家政府也对这一新兴的融科技、文化、艺术为一体的产业给予大力扶持。

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着许多与数字媒体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国内各大高校都纷纷结合各自的优势背景和特色,开设和创办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和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这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之下应运而生。

1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跨学科新专业。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掌握信息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主要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工科性质的技术,而将艺术修养,人文知识素养置于附属、辅助位置,从而导致学生综合知识素养的缺失,缺乏创意与内涵。

另外,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学生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养也不如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那样严谨,造成学生文化艺术不如文科或艺术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术也比不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往往难以顺利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艺术媒介的变化和基于数字手段的内容整合,使得以数字科技、艺术设计和新媒体研究相统一的新型教育模式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

所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集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技术应用基础和艺术理论基础,掌握数字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影视艺术、网络多媒体艺术领域中进行创作实践的应用性人才。

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要求具备数字技术应用的能力,包括相关的数字艺术设计软件的应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

同时也比较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和艺术修养的陶冶。

但是,有艺术专长的学生对于相关技术的学习难以精进,对相关技术软件的使用也局限于表面,因此即使有好的创意在运用数字技术表现时会受到一定的束缚,作品的展现形式不能完全符合于本人的创意和思想。

3 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

3.1 科技、艺术与文化

在古代,技术与艺术都指的是在劳动生产中的技能,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科技与艺术才逐渐分化。

但随着数字高科技时代的到来,科技与艺术又有了共同生长的土壤,依托于现代数字科技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媒体技术更是与新兴数字艺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同时,数字艺术只有依赖于先进的数字技术才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其艺术创作形式和风格才会趋于更加成熟与完美。

不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是人类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写照。

因此,我认为科技与艺术的灵魂都根植于人类社会所积累的宝贵财富―文化之中。

最高的科技,一定需要人文思想作为基本指针,才会避免人类全面彻底物化的危机或毁灭的末路。

因此,在数字高科技摇篮中诞生的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文化的熏陶,加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3.2 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字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还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数字产业需求的是具有过硬的计算机技术,同时又具备一定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长远来看有利于培养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此外,人们对数字媒体产品也越来越挑剔,数字媒体作品的创意层次和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在考验着作品设计与创作人才。

一件作品好不好,关键看创意好不好,创意在于赋予作品什么样的灵魂与思想,只有灵魂思想饱满充实的作品才会被人们所认可,而一件作品的灵魂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精粹的体现。

既然现代的数字艺术根植于文化而又借助于数字技术得到展现,那么在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逐渐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加之于文化的滋养,以赋予其鲜活的思想与灵魂又未尝不可呢。

俗话说,过去的奢侈品是今天的必需品,那么今天的奢侈品也将成为明天的必需品。

在计算机发展之初,只有专业人士才能较好的掌握使用,但在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了。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媒体技艺在作品创作,娱乐视听等各方面的发展将会越来越普遍化,运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人将不再局限于艺术家,任何一个行业的人都有可能,所以说跨学科跨领域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那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在于更加有利于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许多杰出的艺术家,科学家等都是跨领域跨学科的人才,比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就拥有经济政治学的背景。

总之,我认为从长远来看,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吸收和借鉴双方各自的优势和特色,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逐渐融合的过程。

4 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在学生培养方面存在一种文化涵养缺失问题。

艺术创作的内容来自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财富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

缺失了文化的底蕴,即使再精湛的艺术,运用再好的技术,创作出的也不过是缺少灵魂的作品。

因此,在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中应重视文化修养。

另外,数字媒体技艺是在交叉学科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基础上的再次交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学生的知识分离化现象。

在教学指导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因材施教,避免陷入培养“被复合型”人才的误区。

最后,由于缺少实践,许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欠缺,在就业时往往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因此数字媒体技艺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实践,可以创建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工作室,以及数字人才培养创新工作室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将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未来激烈的数字信息市场的竞争中,二者通过互相吸收借鉴,取长补短以完善自身价值的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在将来,数字媒体技术不再只是由理工科学生或科学家才能运用的计算机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也不再是由艺术家或是对艺术感兴趣的科学家进行创作,而是将出现二者兼具的人才,即数字媒体技艺人才。

笔者认为这样的融合才真正有利于数字媒体信息的长远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3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表现元素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65-1

一、数字媒体艺术

对于当今时代的艺术领域而言,数字媒体艺术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社会的发展。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字通讯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电视、电影也逐渐向数字媒体方向靠拢。数字媒体艺术也是一门利用计算机技术以声音和画面进行情感传播的动态艺术,因此,它的艺术审美主体所承载的内容也就决定了其表现的元素内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给时代带来了崭新的发展前景,其传播性能高、表现形式广和多样化的艺术特点也使得其成为了网络媒体艺术发展的中坚力量。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艺术的创作形式已经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艺术通常利用自身固有的艺术特征表现艺术风格,其表现形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则很好地弥补了艺术领域的这一缺失。与传统的传播艺术相比,数字媒体艺术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其通过计算机网络运行并对媒体信息进行双向传播,具有明显的数字化特征,这些都是传统媒体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数字媒体艺术是传统媒体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结合体,同时也是一种超越传统媒体艺术的创新形式。其媒体艺术形式主要包括数字电视图像艺术、多媒体设计艺术、数字游戏动画艺术和数字网络电影技术等。数字媒体艺术不仅是媒体艺术的一种,同时还是计算机网络数字平台中的多种媒体样式。它不仅能够将数字工具和技术语言结合运用于各种网络数字传播媒体之中,在传播过程中还能够无限复制信息数量并采用多种技术进行传播,数字媒体艺术开拓了媒体艺术的新兴领域,其发展已经不仅存在于互联网,在日后也必将成为世界信息产业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和运行的不竭动力。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

(一)动感元素

数字动感的使用涉及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其不仅能够还原出动态的媒体艺术,同时还能够创造出动态媒体艺术。目前的数字动感主要运用于电脑动画,如使用虚拟摄像机将计算机数据的变化和光、声、影的传播技术结合创作出无限的动态媒体艺术。虚拟摄影机在电脑中能够摆脱现实事物的限制,用人类所不能达到的目视角度进行全角度拍摄,使媒体影像达到前所未有的灵活程度,这种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不仅赋予了媒体画面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也使其能够紧跟时代步伐且变得更加鲜活。

(二)音效元素

在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元素中除了视觉的表现外,数字音效的使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声音作为媒体艺术的传播形式,和画面具有同样的感染效果,数字媒体艺术在媒体艺术传播中就充分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功能,使可视影片的时空变得更加具体生动,也使其展现变得更加形象化。

除此之外,声音还可以用来展现和表达人们内心的思想感情,使影片在传播过程中令人物感情更加细腻丰富,形象更加饱满立体。因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中关于数字音效的表现元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数字音效取代传统声音传播的时代已经出现。

(三)特技元素

特技指的是电影中特殊镜头的拍摄技巧,在传统的电影拍摄中,所有的高难度动作或者难以实现的背景都是由特技演员和道具制作而成的,这种传统的特效制作和拍摄方法不仅耗费时间和人力,而且难以达到理想的放映效果。而数字特效则能够将各种数字艺术的表现元素结合在一起运用,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影片的图形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并在计算机中利用维度动画的特效软件制造出人物、动物以及拍摄背景的特效。因此,数字特效的出现不仅开拓了影片特技制作的新领域,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为精彩的情感享受。

(四)色彩元素

色彩不单单是一种使视觉产生感应的事物,同时也是艺术美感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告形式的多样化,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如今的数字媒体艺术处理中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重视色彩的使用,如对于广告的拍摄和电脑游戏的画面制作,数字色彩就通常会利用计算机软件创造出整体形象,再采用色彩学原理对其进行色彩的分析和加工,以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这种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表现元素使用,无疑能够使数字媒体艺术具有更高层次的艺术美感。

三、结语

数字媒体艺术因其数字技术的无限复制性而在艺术传播中占有极大的优势。其出现也为艺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作为一个年轻化和多样化的新型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除了要充分发挥其表现元素的最大化作用,还应当全面汲取传统媒体艺术的精华部分,打破常规的束缚,使自身的表现元素得到更多运用,从而全面提升艺术表现能力,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丰富人类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袁亮,黄利.浅谈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J].电影评介,2009,(01).

[2]武斌.数字媒体艺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1,(02).

[3]陈沿儒.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4]王晓芬,陆凯,苑鹏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新理念[J].电影评介,2009,(07).

[5]程晓婷.山西平阳木版年画的地域性特征[J].装饰,2011,(08).

作者简介: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4篇

从传统的平面绘画到今天的3D动画数字技术, 大量的数字化技术开发和运用给艺术的传播和外在表现形式注入了新的血液, 数字电影、移动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新新兴媒体已经不可避免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艺术与羌族民间故事

“第四媒体”通常指互联网, 是1998年5月,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上提出的新的媒体传播概念。它具有数字化、多媒体、实时性和交互性传递新闻信息的独特优势。基于互联网传输平台“第四媒体”具备强大的文字和声像信息传输量、超强的信息传播面。同时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还能获取强大的经济效益回报。

1、羌族民间故事的传播现状与分类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至今仍无文字, 只有语言, 因此羌族的文化、历史的传承缺失了一个重要媒介。他们将自己对人生、对宇宙的哲学思考, 通过“释比”以口头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内容极其丰富多彩但保存形式单一。并且这种文化的保存形式在现代社会文明的巨大冲击之下, 面临着严重的“断层”危险。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整个社会的文化传播方式也以一种加速度在向图像化方面发展, 我们对羌族文化和艺术的表现形式认知需求要求我们必然对这种新媒体下的知识阅读的潮流作出回应。

羌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 特别是以神话故事为背景的民间文学极为丰富。如《开天辟地》、《山沟和平坝的形成》、《造人类》、《花精女整县太爷》、《斗安珠和木姐珠》、等。

二、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下羌族民间故事视觉表现趋势

进入21世纪, 视觉传达的内涵更加丰富, 以不局限于平面设计范畴了, 涉及了空间展示等三维领域。主要包括的专业分支有:广告 (媒体和图形表达) 、产品包装、标志 (LOGO) 以及延伸的整套形象设计 (称之为VI) 、导向系统以及你所有能看到的平面类产品都与视觉传达相关。它将用户所想要表达的意图用图形化艺术的传达给大众。

随着内涵的丰富, 视觉传达设计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局限于传统媒体, 并且逐渐向新媒体渗透。新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媒体所呈现的艺术形式, 它是数字化、全媒体、立体化的艺术形式, 包含文字、图片, 视频与视觉标志等可视化的信息。可以说, 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数字新媒体下羌族民间故事的直观表现

新媒体之所以在21世纪如此盛行, 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它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创作虚拟现实化。这在传统媒体很难实现, 因为传统媒体要求语言要非常严谨、谨慎。而新媒体则不同, 它处于宽松的环境下, 可以使用直观的视觉体验、简练语言、表情与符号来传递信息。给予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

新媒体艺术的这种直观性对视觉传达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 视觉传达向符号化、形象化发展。作为羌族民间故事, 发生的年代与环境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描述, 进行主观的想象。如:描写羌族迁徙过程的《羌戈大战》, 相较于传统的文字内容则可以利用数字化、虚拟化的方式, 以文字、符号、图片与视频等新媒体语言为载体, 使传达的信息更加形象化、立体化, 使受众在虚拟的世界里也体验到羌族人迁徙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险阻, 从视觉、听觉、包括触觉上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数字新媒体下羌族民间故事视觉表现方式观念与思维的转变

新媒体艺术是一种新兴的艺术, 它是新技术、新思想的产物。在它的影响下, 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 它以数字化的观念, 以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信息传递。

我们了解解读羌族民间故事的平台, 不再会是面对图书馆、博物馆、文献资料与壁画雕塑。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再向新媒体转变, 因此我们的羌族民间故事要传递下去, 就要找到符合我们现代人流行的信息获取途径。建立如:电子书城、互联网站等。

3、数字新媒体下羌族民间故事视觉表现方式综合性与平民化

新媒体艺术是新世纪的产物, 网络、手机等以数字为信息传播内容的媒介催生了一批新的艺术形式。如在传统的视觉中广告制作需要大量资金和高端的拍摄设备、后期编辑合成设备等。但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 便携式的高清数字摄像机、操作简单的非线形编辑合成软件, 我们甚至不再需要一个专业的创作团队, 只要我们把所有的数据输入电脑编辑合成就可以独立完成广告的制作。

手机、平板电脑这些集摄影、音乐、摄像等许多功能于一身的数码产品, 使我们的艺术创作更加便捷, 更加平民化。

三、视觉衍生产品辐射下羌族民间故事的经济效益;

新媒体艺术的传播交流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差异, 它已经开始走向了更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在信息技术主导的世界中, 各种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都在被新媒体艺术加以应用, 从而使新兴的艺术形式有了比以往更丰富的被人感知和接受的途径。

羌族民间故事视觉表现形式:

1、新媒体艺术在目前来说主要指动画制作数字化, 即指的

是计算机技术对包括前期创作、实际拍摄乃至后期制作在内的完整的工艺过程的全面介入。网络动画是新媒体艺术对动画传播形式创新的代表。它是动画艺术结合网络媒体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模式。它具有创新性, 突破性, 多样性和活跃性;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 也为作品追求互动提供了条件;同时拥有着商业价值。

2、绘本故事书。

绘本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 是视觉艺术表现的一种直观形式, 它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绘本主要表现的内容是图画, 是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和年龄的视觉表现形式。在羌族地区由于文字的缺失, 羌族儿童主要接受的是汉族的文化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羌族正在被其他民族同化。因此, 羌族的文化“断层”现象是日趋明显的, 以羌族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绘本故事, 能够较好的传承和保护羌族文化。

3、羌族神话故事的网络游戏开发与主题网站推广。

4、故事绘本主要角色的旅游纪念品实物开发。

5、服装品牌建立与推广。

通过上述形式, 可以将传统的二维媒体、口头文化, 拓展第四媒体的平台上, 把民间故事这一平面化的内容, 用立体的、多方位的视觉形式展现在受众面前扩大羌族文化的影响范围。

作为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 二维的平面的媒体传播方式已经不足以在新时代高科技的运转下, 难以长时间的传承和发扬。并且随着民族融合的推进, 羌族在语言、服饰、建筑、习俗等特有文化上已经逐步被汉族同化, 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正在逐步消失。

因此, 在这一前提下构建羌族民间故事的立体化表现, 以新媒体为表现, 以数字技术为手段, 以其衍生产品为经济效益, 发掘——拓展——表现羌族的民间故事, 打造一条羌族特色旅游产品的链条:影视动画——绘本故事——网络游戏推广——旅游纪念品的生成——品牌建立, 形成独具羌族特色又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特色文化展示, 对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摘要:21世纪,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创意产业”概念的提出,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最为典型的产业形态的数字创意产业得到了国家的重视。依靠以往媒介传播的媒体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 数字媒体成了艺术传播媒介的生力军。目前新媒体艺术主要指动画制作数字化。近年来, 数字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在动画这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领域中, 数字化技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至今仍无文字, 只有语言, 因此羌族的文化传承缺失了一个重要媒介。特别是在现代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现代人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淡漠, 对羌族文化的保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关键词:数字化新媒体,羌族民间故事,视觉表现

参考文献

[1]吕湘毅.《新媒体艺术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艺术研究

[2]沈浩马莹莹.《新媒体艺术对动画发展的影响》.[J].电影评价

[3]嵇杰.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科技创业家科技

[4]焦凤.《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与羌族传统建筑资源保护》.[J].黑龙江民族丛刊

数字媒体艺术求职简历 第5篇

应聘职位: 经理助理,游戏制作、美工,动画制作师(实习)

基本信息

姓 名: 应届毕业生求职网

性 别: 女

出生日期: 1990年10月

婚姻状况: 未婚

现所在地: 四川

户 籍: 河北

工作经验: 应届毕业生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学校: 四川师范大学

毕业时间: .6

所学专业: 艺术类 -> 数字媒体艺术

教育经历

- 四川师范大学 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 本科

实践经验/社团活动在读学生5月 在四川师范大学天朗气清工作室参与游戏制作 担任游戏人物制作职务。

主修课程与科目

游戏人物制作,游戏运营,flash动画制作,影视特效等

获得奖励

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学校精神文明奖;小睦爱生活摄影比赛三等奖;

兴趣爱好

游戏,听音乐,画画,英语,滑旱冰。

技能专长:本文信息来源于wWW.yjSJl.ORg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请注明。

专业职称: 员级

语言能力: 普通话:良好 英语:国家四级

驾驶情况: C照

专业技能描述: 计算机软件技能有flash短片制作,曾自己独立完成2分钟长的动画短片,并获得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英语听力水平良好,可以进行简单的英语沟通,无障碍。

求职意向

寻求职位: 经理助理,游戏制作、美工,动画制作师(动漫/卡通设计,多媒体/动画/3D设计,影视/视频设计)

希望地区: 四川成都武侯区,四川成都锦江区,四川成都青羊区

待遇要求: 1000--1499元(人民币)/月(要求提供住宿)

到岗时间: 随时到岗

自我评价

浅析公共艺术创作中的数字技术表现 第6篇

摘 要: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相对于其他经典艺术形式来说属于年轻的艺术形式,而计算机数字化图像表现也是一种新兴技术,当公共艺术遇到数字化表现技术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使公共艺术产生了很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公共艺术;数字化;多媒体;表现

公共领域是近年来来英语学术界常用的概念之一。这种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而公共艺术指的正是这种公共开放空间中的艺术创作与相应的环境设计。

公共艺术的概念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包含的内容也不断地扩展,不仅限于比较传统的户外城市雕塑、壁画、装置艺术、建筑构筑物体、城市公共设施等,还包括影像表现、表演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和高科技表现艺术等新兴技术表现手段。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有以下几种: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编码),通称为逻辑媒体;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但通常数字媒体指感觉媒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由此衍生的数字技术不可避免地介入了我们的生活,如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工作等方面。数字媒体具有传播者多样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交互化、受传者个性化、传播效果智能化等特点。而公共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公共性和互动性,它是城市空间和人类生活中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活力的媒介,而公共艺术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是必然的趋势。

公共艺术通过数字化媒体技术进行设计成为新的设计表现手法,这被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或CG(Computer Graphics)技术,而在这之前传统的设计技术就是通过手绘草图或多种颜色的手绘来呈现设计思路,或通过制作一定比例的模型小稿的手段来更加直观地呈现设计的轮廓。虽然这种方法更加直观,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如表现一些特殊材料方面,呈現特殊的结构造型和质感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制作模型小稿的过程中也需要原材料、制作场地、制作工具,相关制作技术人员和相关制作技术等一系列条件的支持。

目前比较主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就是利用软件进行三维空间设计,具体就是通过虚拟三维空间建立具体模型,通过渲染输出图片或视频来呈现。一般制作流程为:建模——材质——灯光——渲染——后期处理。

建模就是对设计对象进行具体化分析处理,通过线面体来描述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和相互之间的构成关系,包括每个细节,完全按照作者的设计构想来制作。

材质,简单说就是物体看起来是什么质地。材质可以看成是材料和质感的结合。包括表面的颜色、纹理、光滑度、透明度、反射率、折射率、发光度等。常用的材质有钢材、木材、石材合成材料等,有一些材质为了使之表现得更加真实,还需要用贴图的方式来呈现。在呈现公共艺术作品时,完整还原出作品本身的材质、质感非常重要,材质和形态是公共艺术作品表现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

灯光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真实的光照效果来使作品显得更加真实,真实的光照直接影响到材质的表现效果,还可以模拟不同光照下作品的效果,如清晨、傍晚、夜晚、射灯、雨天等不同条件表现出的效果。

渲染,英文为Render,也把它称为着色,就是在三维表现软件中把作品的所有形态、材质、纹理、反射、折射、阴影、在光照下的效果等统一进行着色后合成并输出成图像文件的过程。

后期,对渲染输出的图像文件进行处理,如加特效、调整色调、裁剪调整大小等,使艺术作品呈现出最佳的表现效果。

主流的设计软件有:Auto CAD、3D max、MAMA、C4D、SketchUp、zbrush等,后期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图像处理)、After Effects(视频特效)、Premiere Pro(视频剪辑)等。

数字化设计的特点:

第一,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设计时,能够更加具体化设计者想表达的内容。如通过草图的方式捕捉设计者的设计灵感,但是草图能表现的只是设计者的感觉或是灵感,需要设计者继续深化,要更加充满逻辑性地来对作品进行具体化设计,这需要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如某些节点如何衔接、结构的具体构成关系等,这些会不会影响到最终的视觉效果都要利用软件来进行科学的计算。草图或手绘效果图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第二,能够准确表现设计对象的结构与材质。三维设计软件能够自定义尺寸单位,通过输入具体尺寸来建立或修改模型,这能够避免设计过程中的视觉误差和情感误差。在材质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几乎可以虚拟表现现实中所有的材质、质感。通过调节材质使作品达到最真实的效果,还原设计者的想法,这是传统手绘效果图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三,设计表现受场地、材料、工具等影响较小。它通过建立数字模型的手段来表现,不需要占用实际空间,减少了制作环节,由于不需要制作实体模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这也减少了制作模型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不影响设计表现效果。

第四,对公共空间环境的表现。公共艺术的特性就是公共性、与环境的互动性,它是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定位、对空间的认同,公共艺术也是人们对空间环境的审美需求。因此空间环境对公共艺术来说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虚拟空间环境,包括景观、绿植、水体、地形地貌、天气、光照等,使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最接近真实地呈现出来。

第五,数字技术的互动性。数字技术不是机械地按照人的设想来呈现效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它可以产生意外的美,如给予一个虚拟物体一定的规则和参数值,它可以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有一定的韵律或秩序,这种新的构成是刻意设计很难做到的或很难想到的效果图。这种因意外形成的构成是一种新概念的设计——计算机参数化的设计。通过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实现人与计算机的互动,从计算机变换中获得灵感,从而完善设计或产生新的设计灵感。

第六,表现“四维空间”。这里的“四维空间”指除了长宽高之外不同时间段的表现,通过CG视频的形式,模拟人在真实公共空间中以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作品或与作品进行互动,从而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七,评估方案可行性。通过建立准确的数字模型,从而科学地衡量体积、重量、结构、预算、材料强度、风雪荷载等的可行性,以科学数据为基础,不再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进行空想。

数字化表现技术对于传统表现形式,优点显而易见,在未来必然成为大趋势,但它并不会完全替代传统表现手法,手绘草图的魅力是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在构思阶段数字化表现技术也不如手绘那样易于把握灵感,对其推敲和分析也不会如手绘那样容易,因此它们的关系会是相辅相成。

公共艺术的数字化表现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体现,而且与艺术结合形成了数字化艺术,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这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期待。

参考文献:

[1] 王晓峰,齐伟民.城市环境艺术概论[M].吉林美术出版社.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7篇

皮影是民间的一种民俗艺术,也是我国最早原始的动画,它利用光影原理的投射,使影子在幕布上表演同时配以音乐和唱念来表演剧情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根据历史记载显示:起初的影偶不是皮制而是使用“素纸雕镞”,所以历史上则称为“影戏”。[1]皮影戏演出的人物,材质多样,有的用纸镂空刻出,有的用动物的皮革制作,比如:牛皮、驴皮、羊皮,每一种皮革都要经过泡制、打磨,再根据剧本的人物角色用颜料来绘制,最后熨平、雕刻、装订等工序来制作完成。

二、皮影艺术的价值与贡献

皮影是民间的手工艺人手工制作与设计,其形象特征也是来源于民族文化,融入戏剧、脸谱、剪纸等民间艺术的精髓,采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加上栩栩如生的雕刻,五颜六色的色彩搭配,使之生动风趣。所以,皮影的制作为今后结合数字媒体美术设计提供了素材,用数字媒体新形式来表达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部分。在抗日战争期间,皮影艺人配合当时的战争局势,起到了宣传革命的轻骑兵。皮影演绎艺人白天表演影戏,暗地潜伏展开抗日活动,随后也成立了“长城影社”在各地演出抗日题材的影戏,为战争做出了贡献。

三、数字媒体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就本质而言,都是由“0与1”这种二进制数码构成,而通过数字化处理,又可以把声音、图像、电影、动画等不同的媒体信息“翻译”成为统一的语言,即数字语言[2]。“对于皮影艺术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无论其原始文化体现出的艺术和技术领域的工艺是多么精湛,‘传承——创新——传播’这条艺术进化之路是皮影艺术传承的必然选择[3]。”科技的发展,从都市年轻人的智能手机、3D电影、QQ、微信、微博等等都是通过数字媒体的方式呈现到大家身边,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扫描和摄影技术,各种滤镜和图像处理能把照片美化,分层技术使三维动画在描绘景色上成为了现实,这些科技都促进了数字媒体的发展。

四、皮影在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

1、三维数字皮影动画片《桃花源记》

在我国,属于朝阳专业之一的数字动画,正在数字媒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媒的皮影动画更是代替了以前皮影靠人工手动劳作,其视觉效果也是无法比拟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使得我国传统的皮影表演别具一格。

皮影艺术中人物、服饰、场景器物的色彩表现特点

在《桃花源记》三维动画中皮影造型夸张、古朴,简括的线条勾勒出人物头部的神态,柳叶眉樱桃口,身材纤细,体态均称,已简洁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面前。在制作途中,皮影服饰的色彩与头饰的色彩多参照戏剧舞台的效果,它的每一个色调的处理手段都是其特殊的意义。比如面部表情,红脸表示精忠,黑脸表示刚正不阿,黄脸表示狡猾,白脸表示奸诈等等。在服饰上也颇有考究,老生、老旦衣着多配以“福禄双全”“吉祥如意”等纹案;文生则配以“琴棋书画”等纹案。

色彩是最能给人以直观的感受了,颜色的不同象征的意义也不同。比如红色象征着喜庆、热闹、愉悦,黑色给人以忧郁、暗淡之意。根据色彩的意境与内涵又来表达色彩的意象性。在《桃花源记》动画中,人物的衣着风格、内容等都留有传统风格的烙印,用色鲜亮,蕴含世外桃源之处,人民百姓衣食无忧、生活美好、人丁兴旺之意。

2、皮影造型元素在数字媒体艺术中技术化的运用

皮影艺术结合虚拟现实的技术特征,加上视听说效果,有计算机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这种三维的动画效果就是用三维的软件将皮影的动画生成,在后期的建模与渲染,在虚拟的环境中生成[4]。在这种环境下配以音乐和周围的环境等效果来渲染,是皮影艺术更加震撼。

3、皮影造型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1)皮影纹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皮影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把它巧妙的融入到现代的包装中,使包装简洁不失特色。比如:皮影的雕花镂空形式,花纹、云纹、回纹等运用到代表中国传统美食的包装中,表达美好吉祥的寓意。

2)皮影纹样在广告招贴中的应用

招贴广告通常作为一种载体起到宣传的文化载体。皮影艺术的造型是有侧重点、有所取舍的来突出其艺术特点,在“似与不似”之间去体会皮影的意境之美[5]。现代的设计师,更加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元素,把它与现代信息的结合,运用到设计中,来展现新的精神面貌。

五、总结

皮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保留了最浓郁的文化特色,现在它与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它的精髓得以传承与发扬,对数字媒体艺术发展也有着深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皮影的造型、色彩、纹样等元素进行梳理,分析了皮影在数字媒体发展中的现状以及在三维动画、平面招贴、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在本土的古文《桃花源记》结合数字媒体的三维效果,用新媒体的形式展现在大家眼前,不得不说是种科技的进步。同时在加强皮影艺术的保护推动皮影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要:我国传统的皮影艺术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集影像和戏曲于身的独特民间艺术形式,它的制作方式、表演技巧以口传身授的形式在民间流传。随着现代先进型的娱乐形式不断出现,皮影艺术而不再循规守旧,而是结合技术和表现手段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以一种新的视角重新体现在人们的视界中,也是目前艺术设计领域中最具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部分。

关键词:皮影艺术,数字传媒,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冯爽.皮影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2]李跃忠,康保成.中国影戏与民俗[M].大象出版社,2010.

[3]王海宁.中国皮影艺术传媒化生存现状研[D].石家庄:河北大学,2013.

[4]杨秀娟.浅析皮影艺术对现代动画的价值[J].学术理论与探索,2011,6:41-43.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8篇

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传媒技术为基础, 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艺术, 它的核心包括数字电视、数字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 它的手法外延涉及就更广了, 包括互动装置, 多媒体、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它的形式或者创作过程或者实践过程必须部分或全面使用数字科技手段。

“数字艺术”被称为“诗与数学的统一”, 而“数字艺术”与“科技属性”的关系也恰如统一的联合体, 它们是共同发展的, 相互影响的, “数字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科技属性”在“数字艺术”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本文将就数字艺术表现对象的科技属性方面针对“数字艺术”的科技属性进行阐述。

数字艺术表现对象也有着越来越明显的科技倾向, 即是数字艺术家的创作对象有着科学化、技术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数字艺术的表现对象以及创作有着严谨的科技原理以及科技依托, 甚至有些数字艺术表现的就是科技或者科学数据本身。而这些科技属性有着两个趋势, 一是对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的探索, 二是对我们本身内在世界的研究, 下面针对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针对外在世界科学属性的数字艺术

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科学研究以及探索, 激发了数字艺术家的灵感, 拓宽了他们创作的领域, 使得他们可以针对以往观察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以及再创作,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分析, 并且最终在科技的帮助下进行数字艺术的创作。这又分为宏观的以及微观的两个方面:

1、宏观世界的数字艺术创作

在以往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 我们很难去对宇宙进行观察, 更不可能进行分析以及形态的抽象以及提取, 而现在借助科技的发展, 我们可以对其进行艺术创作。

加州理工学院 (Caltech) 的罗伯特·赫特 (Robert Hurt) 和蒂姆·派尔 (Tim Pyle) 正在以科学数据为蓝本进行数字艺术创作。他们的工作是利用一些行业标准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和After Effects, 将斯皮策太空望远镜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记录下来的复杂科学数据转化为一目了然的可视化图形。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沿着轨道旋转时, 收集了来自广阔太空的各种光线, 这些光线对于肉眼来说是不可见的, 但红外设备可以观测到, 观测结果形成数据被传回地球。普通的成像设备可以俘获一些可视化数据, 再通过专业软件可以将其拼接成合成图片, 但斯皮策望远镜最引人关注的发现通常是来自宇宙深处, 因为太过遥远或昏暗导致一般的成像仪器无法进行图像采集。在这种情况下, 斯皮策望远镜传回来的都是光谱数据;以数字和线状图表标示远离可见光谱的光线波长, 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光谱学家才能看懂这些数据, 并发掘出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故事。赫特博士是斯皮策科学中心 (Spitzer Science Center) 的可视化科学家, 他和动画设计师兼图形艺术家蒂姆·派尔一起, 将潮水般的数字和心电图一般的线状图标转化为图像和动画, 进行数字艺术创作。

2、微观世界的数字艺术创作

对于外在世界的科学研究以及探索不仅仅是宏观的, 也可以是微观的事物, 比如花朵、昆虫、细胞等等, 借助科技手段, 可以帮助我们观察那些肉眼察觉不到的事物, 或者给我们完全不同视角的视觉体验。由此, 我们可以进行颠覆性的艺术创作。

日本数码插画家村山诚绘制一幅植物学插画常常要耗时数月。然而, 他的绘图成品看起来却活像是一朵盛开在外太空的花朵。首先, 他会用解剖刀将绘制对象从花蕊到花瓣分解开, 然后, 他会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对花朵的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素描和拍照。最后, 他通过3ds Max和Photoshop软件将其组合在一起。这样得出来的画面看起来就像是X光片和解剖照片。

村山诚认为“植物和机械的细节绘图具有摄人心魄的魅力, 机械有着有生命的一面, 同样的, 植物也有着精密的一面。”在他的某些作品当中, 绘图的标签和测量比例显示着其与传统植物学绘图共通的一面, 而在其他的一些作品当中, 植物的那神秘的组织框架和精巧的对称性则不言自明。

这些都是借助于科技手段完成的数字艺术创作, 而且数字艺术本身有着浓厚的科技感。

二、针对内在世界的科学属性的数字艺术

我们对于外在世界的探索以及研究越来越深入、广阔、细致, 藉由科技的发展针对我们自身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 因此数字艺术创作者也开始关注我们自身的一些科学属性, 来进行数字艺术的创作。

我们自身对于事物所做出的反映通过科技的帮助得到量化, 并由数字艺术创作家进行抽象提取, 进而使之视觉化, 这就是针对我们内在世界的科学属性的数字艺术设计。

字母、单词、数字、声音、触碰、痛苦和味道对于人的大脑的刺激以脑电波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进行科学分析后进行一定的转化, 从而使其可以被直观的观看。比如David Hockney和Wassily Kandinsky的作品《蓝》, 就是藉由旧金山脑成像中心的对于Kandinsky在一次欣赏瓦格纳的作品后的脑电波的波动所产生的影像进行创作, 以在他脑中号角激发的视觉印象和音乐激发颜色, 创作出来的作品。

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 大多都是在科学分析人脑对于外界刺激的反应所产生的波动, 通过科学仪器使其视觉化, 由数字艺术家进行再加工、抽象、艺术化来完成的数字艺术作品。

总而言之, 数字艺术必然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延续和发展下去。科技对数字艺术设计的影响, 会越来越深远, 数字艺术不可能摆脱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而是必须依赖科技所提供的动力, 在科技的基础上发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在技术与艺术的更高的融合中, 提升数字艺术的审美维度, 进一步发展数字艺术。

摘要:“数字艺术”被称为“诗与数学的统一”, 而“数字艺术”与“科技属性”的关系也恰如统一的联合体, 它们是共同发展的, 相互影响的, “数字艺术”与科技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科技属性”在“数字艺术”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数字艺术,科技,统一

参考文献

[1]黄鸣奋.数码艺术50年:理念、技术与创新[J].文艺理论研究, 2004 (06) .

[2]陈豪.艺术理性回归:与科技重新融合生成数字艺术[J].社会科学论坛, 2009 (16) .

[3]李于昆.数字艺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与创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6 (4) .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9篇

一、数字影像息与多媒体技术是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保护的有效方式

借助数字化影像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是对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一种较新型的保护方法,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能够得以最为真实的形式保存下来。我们现在的保护还紧紧停留在拍照、采访、记录、物品收藏等简单的工作层面上。现代化数字信息技术, 可以把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档案资料如:文字资料、照片、影像、艺术图片等, 编辑转化为数字化格式, 保存于计算机硬盘、光盘等物质介质中。随着数字影像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保护与其展现, 将不会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 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再现真实的历史地理信息, 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大众展示。数字影像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能更好的整理、收集、记录民族民间可视的艺术表现形式的信息, 可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展示要求与真实效果, 更为安全和长久的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

二、数字化影像保护的展示平台可以使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再现风采

构建具有资料性的符号库和素材数据库以及图象检索等技术的开发能够提高研究者和保护者查询相关数据的效率, 能够拓展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保护思路、促进创新思维, 从而整体提升对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保护和研究的水平。并在此基础上, 采集现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实物图像, 再应用photoshop或3dmax等软件进行相应的电脑制作与处理, 对这些艺术遗存的实物图像进行信息保存或再现。多媒体虚拟场景建模技术就是一种三维动画展示技术, 很多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很难通过文字语言的形式将其完整地记录下来, 利用建摸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等软件技术产生一套数字化的技术程序, 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例如, 数字化展示就是一种适合于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大众传播的数字化展示平台, 它与普通陈列展示不同, 不仅仅是静态藏品的展示, 更可以将一些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制作过程的历史流变, 存在的状态, 制作工艺等成千上万种文化艺术的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编程后存入数据库网路。在虚拟的数字化中展示出来。再结合虚拟场景建摸, 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将其制作或建造的过程进行数字化编程, 通过三维动画对其制作进行展示, 这样人们就可以通过影像欣赏到制作的全过程。这必将使大众更直观地了解我们中华民族各种优秀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三、应用数字化影像保护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技术优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我们的民族民间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需要得到更多关注。至今对历史文化资源当中艺术遗存的观注还是极为不足, 不少研究领域还是空白, 一些重要艺术遗存至今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效保护, 甚至封于馆藏或散存于民间而不被人知。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开始, 在文物领域, 敦煌、故宫等文博单位进行了数字化图像技术的应用研究, 已积累了许多经验。应用数字化影像保护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具有以下的技术优势:二维数字化图像技术如数字摄影、实景虚拟发展比较成熟, 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 能够保存满足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需要的数字信息, 可以普遍推广和应用。三维测量测绘对有规律的几何实体能够充分发挥功能, 在硬件、软件保障的前提下, 有选择性地使用在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领域, 可以发挥其便捷、成本较低的优点。数字影像技术再现性好;处理精度高;灵活性高。数字影像处理不会因图像的存储、传输或复制等一系列变换操作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退化。只要图像在数字化时准确地表现了原稿, 则数字图像处理过程始终能保持图像的再现。三维扫描 (贴膜) 技术, 尤其三维有色扫描技术可以获得以往无法获得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外形数据和色彩数据, 应是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图像资料保存最好的选择。

信息技术的发展, 可以采集制作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各种数据资料, 将这些各有所长的资料有机组合。通过互联网或数据光盘将数据上传到系统的高级端口。将这些基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合之后, 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我们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网络传播, 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实现我们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信息化共享。通过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来促进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异地交流和广泛传播, 让更多的人对我们的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增加了解, 增强艺术兴趣。通过网络交流, 还可以提高对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学术研究水平, 促进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保护。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保护, 已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并开始了一些采集、保护工作, 但还普遍缺少数字信息化、多媒体展示等现代化研究内容和保护手段。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数字化影像保护工作的意义不只是对于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保护、传承, 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传播和信息共享。能让更多的人增加了解, 增强兴趣, 激发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发展的活力。让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得以更完美地展现于世人。

摘要:当前中国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抢救和保护非常重要, 运用文字、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进行全面、真实和系统的记录, 建立影像档案和影像数据库是较为理想的保护措施。本文从数字影像息与多媒体技术是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保护的有效方式;数字化影像保护的展示平台可以使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再现风采;应用数字化影像保护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的技术优势等方面论述了利用数字影像信息化手段进行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遗存保护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关键词:传统视觉艺术,表现形式,数字化,影像

参考文献

[1]王超.信息技术在古村落保护研究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7年

数字媒体艺术表现论文 第10篇

一、三维动画艺术概述

三维动画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项新兴影视艺术, 是设计师完全利用计算机进行动画的设计、创作与制作, 动画画面的立体场景真实感很强, 给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设计师通过三维动画软件建立虚拟的三维世界, 按照物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建立一个立体模型, 对物体施以色彩、肌理、材质和光照, 模型按照设计师的要求运动, 模拟摄像机全方位运动拍摄, 电脑生成动态画面。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相比, 它多一个第三维的深度空间, 并且360度全方位模拟拍摄, 不受场景限制, 立体透视效果非常强。三维动画艺术承载了很多的艺术审美内容, 也涉及到很多模拟设计制作, 如场景、构图、角色、色彩、灯光以及摄影机及其角度等等。三维动画艺术是一种涵盖仿真学及图像学等多种学科的艺术, 是设计艺术和现代动画技术的有效结合, 为动画设计师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 模拟真实物体具有精确性、真实性和无限的可操作性, 三维动画可以用于影视广告中的爆炸、烟雾以及撞车、变形、虚幻场景等特效特技制作, 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随着计算机三维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三维动画带给人们的视觉效果将更直观、更真实、更精彩。

二、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

1. 镜头表现。

三维动画是通过设计师架设的虚拟摄影机模拟真实摄影机的各种拍摄手法, 使动画能够涵盖电影中的所有动作及语言。由于摄影机是虚拟的, 镜头有较高的自由度, 可以前后左右自由拍摄, 既可以仰拍、俯拍, 也可以拍远、拍近, 电影中难以实现的动作语言在动画中却能一一实现。

2. 光影表现。

在动画片中光影变化可以烘托人物内心情感及场景环境气氛, 传统的二维动画, 背景是手绘, 表现光影变化不但工作量巨大, 而且也很难充分展示角色与场景的表现。在三维动画中, 计算机可以根据角色与场景的实际需要调节虚拟灯光, 模拟出各式灯光阴影, 达到动画师想要的光影效果。

3. 特效表现。

在动画制作中, 运用特效可以使动画更加生动逼真、惊险刺激。传统的二维动画主要使用色彩、图形等写意形式来描写刻画自然环境, 难以有效体现情境的真实性。在三维动画中, 设计师对场景内的模型或者粒子作出有效的规定, 模型或者粒子随心所欲, 从而模拟出设计师想要的特效效果。如爆炸、水流、烟雾等特殊效果, 利用三维动画技术都能得到很好地表现。

4. 空间表现。

二维动画是把背景和角色分开叠放, 二者之间不能实现互动, 如果画面动作稍微复杂一些, 制作难度就要增加很大, 制作成本也相应增加。三维动画利用三维技术建立虚拟的空间构架, 任何复杂角色及其动作方式都可以在场景中得以体现, 并且角色与场景还可以实现随意互动, 模拟的动画画面非常逼真相像, 空间感十足。

三、三维动画的美学分析

1. 三维动画的技术美。

三维动画的制作是建立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基础之上的, 全三维数码动画艺术是依赖计算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是技术美学的最高范畴。三维动画作品在形态、造型、质感、光效等方面无不体现出高科技带来的技术美, 给人们带来视觉上新冲击、感官上的新体验。在形态方面, 动画片《棋局》中的老人身体上的皱纹与关节, 惟妙惟肖;动画片《超人特攻队》中的人体灵活多变, 动作优美流畅。在质感方面, 动画片《怪物公司》中人物的毛发根根如丝, 柔美真实。在效果方面, 动画片《红色的梦》中那夜晚的雨滴, 动画片《小雪人大行动》中那飘动的雪粒, 烘托气氛, 效果极佳。在光效方面, 动画片《棋局》中的光影婆娑, 画面效果细腻逼真。这些逼真的视觉效果背后都有计算机技术在支撑, 受众不禁感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无限魅力。

2. 三维动画的动感美。

三维动画是建立在虚拟空间中的运动艺术, 无论是造型还是动作都可以用变换和夸张的手法来体现力量和速度, 以变化动态艺术来烘托气氛、表现动感美。三维动画中在对场景和人物造型时, 可以在形、色、质等细节进行有意的放大或缩小, 给受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获得新颖别致的审美感受。画面中的运动, 不是真实物体的运动, 而是对真实运动效果的一种模拟, 也可以是设计师对运动的想象和创造, 是设计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产物, 是对造型和运动的不受现实条件限制的夸张性演绎, 这种运动是其它艺术所不能表现的, 这些运动也就充分体现了三维动画片具有丰富表现力和吸引力的美学特征。

3. 三维动画意境美。

三维动画艺术就是以虚拟性的动态影像和夸张性的叙事场景将人们带入一种奇特的审美情景之中, 让人们产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精神意象。全电脑三维动画的创作手法,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可以自由发挥设计师的审美想象力, 营造历史的、自然的、或魔域的“幻觉”场景, 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虚无缥缈的光影景象, 也可以是现实中虽有但不能全方位感受的视觉景象, 增强受众对动画的好奇心与欣赏欲望, 迅速融入到动画影片的艺术氛围情境之中, 受众可以复苏历史记忆, 重温童年时光, 畅想未来梦想, 洞察现代文明, 思考现实人生, 感受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产生悠远的审美意境。

总之, 我国的三维动画以其真实化、多样化的表现风格已被广大受众所喜爱, 动画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 我国的三维动画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还有一段差距, 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 而且要在艺术上不断学习, 要展现三维艺术的个性特征, 创作出“技艺”高超的民族品牌。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动画片中应用三维动画技术, 使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三维动画片也应运而生, 给人们带来惊人的视觉震撼和非凡的艺术享受。本文简要陈述三维动画艺术, 重点对三维动画的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进行阐述, 以期人们对三维动画艺术有个更加深入地认识。

关键词:数字时代,三维动画,艺术表现,美学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宁、黄心渊.三维动画技术对动画片艺术表现力的影响[J].电影文学, 2010 (8) .

[2]张国龙.关于数字时代动画艺术表现力的研究[J].岁月 (下半月) , 2011 (10) .

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浅析 第11篇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多学科、多知识层面的融合才可以取长补短。而现今,在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性质,使之在传统艺术语境下的各种理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言说能力;另一方面,以技术分析代替审美感知的“技术八股”,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在艺术表现的领域呈现“失语”。因此,了解数字化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创作的技巧,具备艺术创作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把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完美奇妙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

一、数字影视艺术的呈现

计算机可以通过改变动态影像的时空关系,将传统电影的剪辑手法发展成为数字影像的非线型编辑,而剪辑的时空逻辑基础其实就是将主观时间体现物理化。通过改变时间的速度,使均匀时间变为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有钟表时间过度到主观的时间感,这些剪辑手法使“度日如年”、“光阴似箭”、“白驹过隙”等主观体验获得了表达。而闪回、重复等打破物理时间顺序的手法使回忆、预感、轮回感、旧事常新症、似曾相识症等心理状态获得了直观的视觉形式。相比传统的“录像艺术”美学,数字媒体艺术使“时基媒体”艺术的表现更丰富、更深入。在美国电影《骇客帝国2:矩阵革命》中有一个打斗场面,一个人跳起在空中踢出脚后落地的动作,在传统剪辑中无非把速度放慢,或从几个角度同时拍摄后重复地剪接在一起,强调的仍是同时性。在这部电影中,当人跳起在空中时忽然定格停住,然后人体和房间都旋转了360℃——相当于摄像机绕着演员转了一圈,这段时间流逝了数秒——然后恢复正常运动速度,演员飞脚踢出、落地。这一镜头中,场的时间理解介入并中止了正常的时间流程。这样一种时间逻辑已经不只是一种由主观心理体验改造的时间感,而是不断综合加入空间理解的时间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时间逻辑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登上人类生活的舞台,而计算机数字非线性编辑正是改变时间属性的关键技术。

二、数字合成艺术的呈现

数字媒体艺术和当代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想最明显的相关之处包括“大众艺术性”、“艺术作品可复制性”、“艺术可解构观念”和“非理性构成艺术”。 [2](p32)所有通过计算机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管表象上是如何地繁华与绚丽,实质上都只是0与1数字信息的诠释与解读。这种数值化的再现,有两大特征:一是所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影音视讯,都可以用数学来计算与解析;二是所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对象,都可以利用逻辑系统的演算来做处理与修改。这种数字集成的特性在创作上赋予了艺术家无边的自由。例如,数字合成艺术主要依赖于Adobe公司提供的Photoshop软件作为数字平面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Photoshop已以它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如通道、蒙板、图层、滤镜等突破了媒材的限制,为视觉表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Photoshop在绘图功能上,与其他绘图软件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其独特之处在于提供了高效的图像合成功能。借助它,创意可以天马行空。特别是通过对于图像之间的共生、双关、同构、无理、混维、正负形等创意手法的运用,Photoshop营造了一个非理性的数字艺术世界。Photoshop艺术的创意思想可以界定为“利用拼贴和同构等手法,将元素组合在一个相互异质的空间中,并使编织进作品中的符号和图像,在互文中自动产生意义” 。此类作品所含有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是:通过对图像解构、扭曲、重组或融合,来产生一种充满荒诞、无理、黑色幽默和诙谐搞笑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氛围。美国数字艺术家Luis Araujo的最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过渡》,这些作品具备强烈的荒诞、无理、虚幻但充满情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反映现代人在科技和环境的生存压力下寻找自我、探索生命意义的追求。这类作品也反映了数字媒体艺术在解构传统摄影艺术和绘画艺术方面的强大的处理手段。

中国台湾旅美数字艺术家李小镜(Daniel Lee)可以说是“数字杂交合成”的高手。李小镜通过计算机图像三维成像技术,即通过三维图像数字渐变(Morph)软件和数字合成技术,将不相关的生物和人进行“数字杂交”,这些由计算机通过“点对点”变形而生成的中间过渡“角色”浑然天成,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使得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这些计算机合成图像,不像传统宗教艺术的“狮身人面像”或“人头马”那样带有强烈的符号和图腾的特征,而是通过摄影和数字合成技术,使这些“数字杂交”的图像惟妙惟肖,使人恍惚进入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李小镜在他的作品时,曾经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看法:“在我的作品内的每一个物体,桌子、椅子、人物等,都是分开来拍摄的。分别将它们输入计算机之后,逐一做修改而最后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在精神性上,反而跟绘画比较接近而摄影比较远。对我来说,每一个物象都是画家笔下的一个笔触,我将他们个别处理,并与整体结合,以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通过李小镜的艺术作品可以体会到数字平面艺术设计作品,以高超的特技向人们展示了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合成图像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其2001年创作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化》,该作品通过数字图像艺术合成,并结合计算机,表现出了在3D仿真与运算上的超凡能力,将鱼到人的进化过程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了。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

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意味着创作者、观众、或玩家都可以参加到这种有趣的游戏中来,大家共同打造完成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这里最经典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就是“互动艺术”和“遗传艺术”的出现。“互动艺术”就像是一个电动拼贴艺术家,它可以通过观众利用新媒体艺术模块化的特质来取材并实时、即兴地创作网络或现场艺术作品,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在互联网络上,我们将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而且,这不尽然是坏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这种新方式不同于读一页书,也比到卢浮宫实地游览更容易做到。互联网络将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全球最大的美术馆,同时也是直接把艺术作品传播给人们的最佳工具。[3](p41)

尼葛洛庞帝随后谈到了网络艺术可修改性的意义:“当数字化艺术家提供了改编作品的手段时,他们同时也开创了数字化艺术发展的大好契机。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就好象把艺术大师斯泰肯的照片都印到明信片上,或是把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所有作品都变成装饰艺术一样,关键是,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幻狂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

计算机提供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特别是因特网和宽带媒体的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桥梁。计算机的创作平台实质上就是其模块化的架构。以网络为例,一个应用HTML写成的网页是由许多不同的组件组成的。一张看似完整的网页,实际上是一个个独立的图文件、字文件、音效文件、动画文件、程序文件等所组成的,一张张的网页组成了一个网站,一个个的网站就联结成了漫无边际的网络。换句话说,网络架构下的每一个组件,是从网站、网页到更基础的图档与字档,都各司其职但却独立存在。这种模块化的结构不但增加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灵活度,而且在更新、修改或变动时更提供了效率与实时性。只要将一个共享的图文件、文字文件或音效文件做替换或更动,所有用到此一组件的网页都会同时地改头换面。可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和“大众娱乐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0与1数字信息的数值化特征,使得其作品总是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即存在着进一步修改、撤销、更新、解构和反编译的技术可行性。这样,一些数字艺术作品就可以采取一种“接龙”式的创作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风行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就有一部分采取了这种创作方式,使其创作处在一种:未完成的状态中,以备进行更新。

结语

历史上似乎很少有类似的文化现象,能够如此迅速地引起学术界这样急切的关注,特别是当代艺术理论与评论界,相关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所有关注艺术发展历史进程的艺术实践者和理论工作者,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新兴的数字媒体艺术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4](p4)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正以逐渐加强的方式要求人们培养新的文化和图像的判断力和美学标准,要求人们能从各种根本不同但却同时拥有“艺术”称谓的事物开始,从消除那些根深蒂固地迷信无限进步观、迷信艺术创新必然传承艺术史经典的思维模式开始,重新思考当今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对社会历史和人类文化价值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确切地说,正是在这种新视野里,数字媒体艺术正在一步步地与我们传统的艺术文化——作为一种知识类型和真理类型艺术的分离中建立起自己的新语境。

[1]廖忠祥.数字艺术论(上)[M].北京: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2]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3]王利敏,吴学夫.数字化与现代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

数字媒体艺术审美 第1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特征,网络媒体,审美趣味

一、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 作为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 正受到广泛的关注, 但是对这一类型却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目前普遍认为, 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利用现代媒体中的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设备和远程通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材料, 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观念, 追求互动接受的艺术特点, 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称。它的交流和传播具有与以往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新方式, 注重在线交流、在场交流和远程参与, 网络、卫星、远程通信技术, 以及数字技术为数字媒体艺术摆脱单一的展示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到目前为止, 被归纳为数字媒体的艺术形式有:数码图像、电脑动画和全息照相作品、指读光碟艺术、包括电脑游戏在内的虚拟现实环境、网络艺术、包括超级文本、遥控机器人技术、电脑音乐和声波艺术、和戏剧、舞蹈和装置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台的混合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对技术的积极应用中产生的新艺术类型, 包括网络在内的新媒体技术为艺术带来新的活力, 构成新媒体艺术与以往艺术不同的展示方式, 这同时引发了新的审美特征。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

1. 艺术和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以数字多媒体技术为支撑, 从传统艺术的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化、综合化方向转变, 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 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空间, 媒体语言得到了极大丰富。在创作、承载与传播等艺术行为方式上全面出新, 进而在艺术审美的感觉、体验和思维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变革。它不仅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感受, 还导致了观众不同于以前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审美意识以及时空观念等。数字媒体艺术借助数字技术和电脑强大的图像制作功能, 为我们创作出奇幻美妙的超现实主义情景, 令我们的真实感宛如梦境般不可确定。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也随之产生。

2. 艺术接受的交互性

数字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对象的方方面面, 数字化、压缩和宽带包交换电信网络推动了一个交互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使用者对于媒体内容拥有更大的选择和控制权, 与科技的发展紧密联系的数字媒体艺术由数字媒体技术的交互性带来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特点, 交互性即交流和互动, 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大多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电子感应、互动器件输出, 使观众与计算机图形生成软件进行互动, 并及时输出互动过程, 通过观众的参与来发展作品的个性。交互性是数字媒体艺术与以往艺术形态最显著的差别, 也是数字媒体艺术追求的目标, 交互性不仅在艺术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与科技的发展也相得益彰, 甚至一些交互性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的应用科技的方式和科技研究的新方向。就其中的机界面装置艺术而言, 交互性以更丰富的方式发展着。数字虚拟技术、语音和视频交互技术、感应反馈技术等为交互性的多样尝试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 在人机界面装置艺术中, 包括姿势、触摸、凝视、面部表情、复杂动作、呼吸、语音信息等为人机界面的多种交互方式。

3. 艺术交互的现场感

数字媒体艺术交互性的特点带来现场感。现场就是不能用语言和图像去还原的经验, 现场感包含了作品和存在环境与空间所共同生成的艺术接受者的行为和感观等体验, 可以说, 现场感就是对艺术作品此时此地的身体经验。在数字媒体艺术中艺术家致力于打破屏幕的界限。用计算机生成一个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等的感觉世界, 将观众置身于图像的虚幻空间中, 力图通过虚拟现实的图像和仿真技术, 吸引观者的眼睛和其他感官, 为观者提供一种可能存在的最真实的印象, 而这些印象又都源自于虚幻世界。数字媒体艺术中的虚拟现实系统利用幻觉信息, 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多种感官, 使观众有一种临场感, 仿佛亲身走进艺术家所营造的艺术氛围之中, 感悟艺术的灵魂, 进而得到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全方位的沉浸式的审美感受。

4. 艺术作品的游戏性

数字媒体艺术以拼贴和戏仿的方式来消解经典艺术的形式规则和范式, 以碎片化、平面化、非整一的形式来标新立异, 追求一种嬉戏和调侃性的话语, 像网民进行网络艺术的创作, 在相当意义上说为了娱乐自己, 然后才去娱乐别人。因此, 网络艺术在美学精神上消解了来自伦理、理性和道德世界的重压, 更大地趋向游戏性, 网络艺术中的网络游戏和FLASH更是以游戏性为目标。

网络游戏以其表现手段的丰富多彩、超乎现实又逼近现实、现代化的科技含量, 已经成为最富魔力的娱乐形式。目前, 网络游戏朝着和人机界面装置艺术的目标发展, 致力于发展人机交流的多种方式, 取消人和计算机的隔膜。Flash也是游戏性比较突出的网络艺术类型。目前, Flash作品分为MV、网站界面、网络广告等, 其中具有艺术性的是动画短片、游戏和交互动画, 它们强调题材的创意、动画的处理和画面的设计, 以一种生动的方法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而且这类应用者更少商业性的束缚, 只为兴趣所致, 做自己喜欢的好玩的作品。

三、数字媒体艺术对当代审美情趣的影响

1. 审美主体的扩大和审美情趣的分裂

随着科技的进步,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 其审美的受众范围逐渐扩大, 当更多的艺术形式为大众服务的时候, 当审美的主体成为全阶层的时候, 根据就低原则.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审美情趣的分裂。数字媒体艺术的出现扩大了艺术的范围。从传统艺术到数字媒体艺术, 从最初的、狭窄的特定艺术种类, 扩张到人类所有的精神领域和意识领域, 甚至是单纯的欲望领域, 审美随之表现出泛化的态势。以往经典美学否认和排斥的物质功利性和生理快感, 在当代审美语境和审美经验中一跃成为美的代育者。当代审美的外延得到了明显的扩大与延伸, 传统的审美立场与审美经验也不断得以调整和扩充。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使人们的精神更加自由, 使高雅的、专门化的艺术美学日常化与普及化, 以适应由数字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现代文化生活泛化后的新变化。

2、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除了审美主体的扩大和审美情趣的分裂之外。审美情趣的多元化和个性化也是现代传媒带来的重大影响。以往传媒不够发达的时期。或者是传媒方式被上层所掌控的时期。大众要么只能接触到限制的艺术形式, 要么盲从上流社会的审美追求, 自主选择性很小。但是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 大众可以有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 适合自己的审美对象。这就导致了审美情趣多元化, 个性化。

只有一个统一的审美标准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审美更多地体现为个人行为。一个事物你可以选择不接受, 认为它不美。但是你不能否认它在别人眼中是美的, 不能影响别人的个性化审美。现在是一个各抒己见、强调个性, 各种观念并存的时代, 各种观念都汇聚在一起, 共同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和生活。

3. 审美趣味的当代剧变

艺术是社会化的审美形态。数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艺术审美方式, 数字媒体艺术的审美理念也从超功利化和精神升华的传统模式里走出来, 转而满足人们日常的欲望释放和快感追逐, 轻飘的形而下的享受和身体感官的娱悦成为其突出的审美趣味。艺术家为观众营造一个宣泄情感或者实现梦幻的虚拟空间, 强调当下的快感体验和欲望释放。数字媒体艺术不像传统艺术一样迷恋观念和思想, 而是致力于制造一种身体幻像, 因为它要承载的内涵是一个可虚幻地满足欲求的东西, 而人的身体既是欲望对象也是情绪渲泄的代言者。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审美习惯消失了, 观众所拥有的感受远远多于其所指涉的含义, 拥有的影像远远多于其可以阐释的价值。

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 从而孕育了数字媒体艺术这种新的视觉艺术样式的形成, 其在视觉表现方式上也将更加生动和更具有参与性。

在虚拟作品的刨造过程中, 艺术家运用的材料从以往熟悉的媒材转化到一个陌生新异的视觉理念上来, 并运用声、光、色、人体等媒介来重新构置自己的创作, 以期营造最为“真实”的虚拟世界。数字虚拟艺术的审美意义在于:首先, 它将众多媒体的艺术元素有机整合, 产生每一独立媒体所不能单独具有的新的意义。其次, 它将不同媒体及其造型和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 产生更为强大的综合艺术功能。再次, 它改变了艺术存在的环境模式, 并将导致观众审美意识的深刻变革。

小结

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 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相比更倾向于观众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性交流。其消除了传统审美的心理距离, 将有距离的静观审美转化为无距离的审美沉浸。这种与身体密切相关的沉浸体验也正是艺术家所强调的观众的存在。在这类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 观众不再是被动的观看者, 而能够利用各种感官控制和参与作品, 由传统的欣赏者和观看者变为参与者和体验者。数字技术建构的虚拟现实在某种程度上比现实还要生动, 在虚拟的空间里, 在层出不穷的互动之下, 观众的自我认同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数字媒体艺术是当代艺术的新主流之一, 占据各种艺术展览的重要地位, 在数字媒体艺术以探寻技术如何更好的为人服务为目标的时候, 它以不同于传统艺术的交互性和游戏性等艺术特征, 使艺术走向了新时代。如果说, 现代和后现代的艺术己与我们存在距离, 那么, 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奥利弗·格劳.虚拟艺术[M].陈玲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张朝晖, 徐翎.新媒体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3]童芳.新媒体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商务公司下一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