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高效饲养管理

2024-05-10

蛋鸡高效饲养管理(精选7篇)

蛋鸡高效饲养管理 第1篇

1 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阶段生长迅速, 是内脏器官发育的时期, 对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养环境要求较高, 育雏阶段的成败, 直接影响到鸡今后全程的生产性能。育雏期一般是指雏鸡从出壳到6周末这一段时间, 由于育雏阶段密集疫苗接种、断喙等的应激较多, 所以, 为了使鸡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 实际饲养中常常延长到第8周末视为育雏结束。

1.1 鸡雏的选择

选择好的品种和健康的雏鸡, 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前提, 养殖户在购买雏鸡时, 首先要选择适合本地区气候环境的优良品种, 同时, 所选择的雏鸡必须来自于防疫严格、种鸡质量高、抗体水平均衡、出雏率高的种鸡场, 健康的雏鸡活泼好动、眼睛有神、体重符合品种要求、鸡群大小均匀、腹部收缩良好、脐环闭合完全、无血迹且肛门干净, 只有把握好这几项, 才能确保雏鸡质量优良。

1.2 进雏前的准备

准备足够的饮水、喂料器具, 药品、饲料, 在进雏前3d, 将鸡舍升温, 看是否能够达到育雏标准, 同时将育雏器具, 放入育雏舍中, 先使用酚类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 然后按照每立方米24m L甲醛、12g高锰酸钾的用量进行熏蒸消毒, 密闭门窗24h, 在进雏鸡的前1d打开门窗进行通风, 放出甲醛气味。注意, 熏蒸时, 育雏舍内的温度要达到25℃以上, 湿度达到70%。

1.3 育雏期温度、湿度

进鸡雏前2d对育雏舍进行预温, 舍内温度要达到32~33℃, 育雏期间要求做到“看鸡施温”, 根据鸡雏的表现调整温度, 雏鸡挤堆, 表明温度低, 雏鸡远离热源, 说明温度偏高。

雏鸡在10日龄前, 饮水量以及采食量都少, 鸡舍内温度高, 相对湿度要控制在60%~70%, 以后随着日龄的增加, 雏鸡的饮水量、采食量逐渐增加, 湿度要逐步降低。

雏鸡3日龄后, 在温暖无风的天气, 每日进行间歇通风, 确保育雏舍内的空气新鲜。

1.4 密度

密度不合理, 将会影响雏鸡的正常发育, 所以要密度合理, 为雏鸡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5 光照

1~2日龄给予24h光照, 让雏鸡熟悉环境和联系采食和饮水, 3日龄以后每周减少1h, 直到自然光照。

1.6 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 应立即给予清洁的饮水, 最好使用温开水, 同时水中加入葡萄糖、维生素和预防的药物, 以使雏鸡体力尽快恢复, 同时预防沙门氏菌等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1.7 开食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 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当有50%左右雏鸡开始有觅食行为时, 可以开食, 开食时间控制在24h之内。雏鸡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健全, 雏鸡的饲喂要求“少量多次”的原则, 第一周8次/d, 第二周6次/d为宜。

1.8 断啄

断啄可以防止啄癖的发生, 并且可以节约饲料, 雏鸡断啄一般在7~10日龄较为合适, 断喙时的鸡群要健康, 断喙过程要求快速、准确。

1.9 雏鸡饲养的重点

(1) 前1周的温度:由于雏鸡刚刚孵化出, 自身的温度调节系统发育还不健全, 体内还有部分没有吸收的卵黄, 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剩余卵黄的吸收和器官的正常发育。

(2) 5周龄体重:5周龄体重关系到今后全程的生产性能, 在饲养过程中尽可能使体重达到品种要求。

2 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经过育雏阶段, 机体的器官基本上发育正常, 转入育成阶段, 育成阶段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进行, 即:育成前期和育成后期, 育成前期以体成熟为主, 育成后期以性成熟为主。

2.1光照

在进入育成期后, 鸡的生殖系统开始发育, 为了保证鸡全程的生产性能, 在体成熟之前控制鸡的性成熟时间, 所以在育成鸡阶段, 不可以增加光照时间。封闭鸡舍每日保持8~10h光照, 为使鸡维持正常的体重增长, 可以在夜间开灯0.5h, 让鸡补充采食。在育成后期, 当有5%的鸡开始产蛋时, 逐渐增加光照, 每周增加0.5h, 直到达到每日16h光照。

产蛋鸡光照有连续光照和阶段式光照, 在开放式鸡舍, 只能采用连续式光照制度。

2.2 饲料

育成期为控制鸡的体重, 饲料的营养水平要降低, 在育成后期, 当鸡开始有产蛋时, 要立即更换产蛋饲料。

3 产蛋期饲养管理

3.1 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管理

3.1.1蛋鸡在进入育成后期, 体重基本达到产蛋标准, 应及时转到产蛋鸡舍, 为即将到来的产蛋期做准备, 转群应在18周龄之前完成;

3.1.2 当鸡开始有产蛋时, 及时更换产蛋高峰饲料, 这个换料时机很重要;

3.1.3 在换料的同时增加光照时间, 如果大部分鸡体重没有达标, 可以延后一段时间增加光照;

3.1.4 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 保持鸡舍内的通风和温度;

3.1.5 在转群前, 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 同时加强消毒工作;

3.1.6 观察鸡群, 随时了解鸡的健康及产蛋情况。

3.2 产蛋后期饲养管理

3.2.1 饲料应按照季节的变化, 调整饲料的营养水平;

3.2.2 增加饲料中钙和维生素D3的含量;

3.2.3 在产蛋后期, 为防止脂肪沉积, 可以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

3.2.4 保持充足的光照;

3.2.5 为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提高养殖效益, 及时对低产鸡和停产鸡进行淘汰, 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 疾病预防

4.1 合理选择场址, 减少疾病传播

农村养殖一般不注意场址的选择, 鸡舍分布密集, 隔墙相望, 没有专门的粪便处理场所, 针对性这种情况, 鸡舍最好建在地势高燥、通风良好的地方, 养殖户之间要隔离, 设有专门的粪便排道。

4.2 消毒

良好的消毒制度是养好鸡的重要因素, 故养殖户要做到:鸡舍在进鸡前, 对鸡舍、用具要进行彻底的消毒, 可以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4m L、高锰酸钾12g的比例, 封闭熏蒸24h, 带鸡消毒2次/周, 可以用双链季铵盐类、酚类等消毒药物, 而且要更换使用, 防止产生抗药性。另外在鸡舍门口设消毒池, 养殖人员进出一定要踏过消毒池。

4.3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方法以及免疫注意事项

4.3.1 免疫程序

合理的免疫程序是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而制定的, 合理确定鸡群接种疫苗的种类、接种方法、时间、次数、剂量等, 以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4.3.2 免疫方法以及免疫注意事项

疫苗的免疫方法基本上有滴鼻、点眼、饮水、肌注、刺种等, 根据不同的疫苗, 选择最佳的免疫方法。鸡群有疾病时不能进行免疫, 每一次免疫对鸡群来说都是一次较大的应激, 在鸡群健康的情况下以及在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免疫, 可以获得最佳的免疫效果。鸡免疫后在一段时期内体质较弱, 故要补给多种维生素, 提高抗病力, 特别是维生素C的补给。

5 死鸡的处理

对死亡的鸡不能食用和流入市场, 查清病因后要焚烧后深埋, 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如果怀疑是国家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要及时上报, 防止疫情扩散。

6 总结

蛋鸡的高效饲养管理新技术 第2篇

1.1育雏温度

育雏舍的起始温度必须保证在34-35℃。调节湿度, 除了地面洒水增湿消毒, 最好用炉火煮水, 水中加入适量消毒剂, 用蒸气散发增湿消毒。

1.2营养供给

传统的饲养供给育雏日粮浓度为:能量11.7-11.9MJ/kg, 蛋白质18%;高效型饲养供给育雏日粮浓度为:能量12.1-12.5MJ/kg, 蛋白质21%左右, 可以直接使用肉仔鸡0-21日配合饲料。实践证明, 高浓度日粮育雏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 效果理想。0-3周饲料浓度为蛋白质21%左右, 4周及以后供给饲料浓度为能量保持不变, 蛋白质下降为19%左右。

高效型饲养管理在育雏期的核心内容是:充分利用雏鸡5周龄前生长快的特点, 供给高浓度饲料, 满足雏鸡的生长需要, 最大限度地使其5周前的体型得到充分发育。

1.3第5周体重及均匀度要求

雏鸡5周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很强的正相关, 即5周龄体重越大, 各生产性能指标越高, 存活率越高。均匀度是培育达标后备鸡群的关键指标, 通过均匀度的正确评价, 可以预测鸡群开产的整齐性、产蛋率递增速度、产蛋高峰值和产蛋高峰期维持时间长短。鸡群的评定标准为:均匀度达80%-85%为合格鸡群, 均匀度达85%-90%为良好鸡群, 均匀度达90%以上为优秀鸡群。

1.4育雏的光照管理

在常规情况下, 育雏期光照的使用原则是递减而后恒定:1-3日照时24小时, 照度4W/m2, 4日至黑夜结束。每夜缩短照时0.5小时, 照度3W/m2;5周自然光照10小时, 6周自然光照9小时, 7-9周自然光照8小时。

1.5体重与胫长双重标准的意义

体重与体型呈正相关。这样, 体重和胫长就成了雏鸡体型的双重标准, 共同代表育雏成绩。若胫长长体重轻, 或者是胫长短体重大, 这些档次的鸡都是低产鸡;只有胫长和体重都达标的鸡才是高产鸡。所以, 要培育高产后备母鸡, 在育雏期就必须着手抓雏鸡的体型培育, 即抓好雏鸡的体重与胫长达标这两项工作。

2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2.1育成期的体成熟

体重超标, 适当调低饲料中的能量;体重不达标, 适当调高饲料中的能量。通常调高饲料中的能量是用添加油脂的方法进行的。调控体重, 还可用饲料量加减的方法。在育成后期, 18周龄的体重较为重要。18周龄的体重与其最终生产蛋量、蛋重呈强正相关。18周龄和5周龄相呼应, 是鸡一生中的两个关键时期。因此, 开产日龄提前, 在育成后期目标管理上, 群体均匀度应始终如一保持在90%以上, 否则鸡群开产不整齐, 以后产蛋量不理想。

2.2育成期的性成熟

育成期的性成熟与饲料中的蛋白质和光照有关。为了控制性成熟, 保持后备母鸡体发育和性发育的一致性, 从育雏后期至育成后期最好使用恒定光照8小时, 最高不能高于10小时。只有这样, 在育成后期、预产期才能产生光照刺激较为强烈的有效反应, 否则光照刺激效果不佳。

2.3育成后期调控鸡群体成熟和性成熟

雏鸡12周龄之后称为育成后期。12周龄之后是鸡只为开产作体质准备的重要时期。开放式鸡舍在育成后期只使用自然光照, 不管是逆季鸡还是顺季鸡, 其自然光照都高于8小时, 因而必然加快性发育。为了配合这一性发育趋势, 育成后期的营养供应仍保持前期料不变, 即饲料能量11.7MJ/kg、蛋白质15%-16%, 取消传统饲养育成后期供给低营养饲料的做法。这样, 高浓度饲料必将促进体发育、体增重和体成熟, 高浓度饲料和自然光照必然促进性发育和性成熟。因势利导并进行因素调控, 使育成后期成为鸡群实现“二早” (早开产、早进入产蛋高峰期) 的关键时期。育成期尤其是育成后期, 阴天、下雨都必须开灯补光, 否则将会影响性发育, 将直接影响今后鸡群的产蛋量。

3产蛋期的饲养管理

3.1供给预产料

传统饲养以19、20、21三周为预产期。高效型饲养管理以育成后期体重达到开产体重开始到产蛋率5%为预产期。预产期供给的预产料是1/2育成后期高浓度饲料 (蛋白质15%-16%) +1/2产蛋高峰期料 (蛋白质17%-18%) 的混合料。高效型饲养的预产料营养明显高于传统饲养的预产料营养。高营养预产料无疑能够保证开产营养要求和有利于维持高产持久。

3.2供给产蛋高峰料

鸡群开产达5%, 即更换产蛋高峰料。产蛋高峰料的浓度为:能量11.91MJ/kg, 粗蛋白17%-18%。此时, 饲料中钙、磷含量摆到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为了满足产蛋高峰的需要, 饲料中钙含量要求达到3%-4%, 有效磷达到0.4%-0.45%。但根据鸡产蛋的生理特点, 蛋壳的钙化时间主要在夜间, 因此建议饲料中钙含量适当留有余地, 每天下午3:00-4:00再一次性补给块状贝壳, 这样做有利于钙的直接吸收利用, 可提高蛋壳品质, 且由于饲料中钙含量低而饲料适口性好。

3.3产蛋期的光照管理

(1) 预产期光照

照时12小时, 照度3W/m2;从产蛋率5%开始, 每周增加光照时间0.5小时, 直至达到产蛋高峰, 最后照时恒定16小时, 照度3W/m2;高峰产蛋结束并开始滑坡, 当产蛋率滑至70%时, 照时16.5小时, 照度3W/m2;当产蛋率滑至50%时, 照时17小时, 照度3W/m2;17小时光照维持到鸡群淘汰。

(2) 产蛋期舍温

山区蛋鸡高效规模养殖技术 第3篇

1“五化”技术

1.1 养殖设施标准化

根据国家和贵州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方案要求, 选址上符合《畜牧法》相关要求, 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区域内土地使用规划, 距交通干线和居民区500m以上, 同时避风向阳、地势高燥、交通方便、给排水方便、远离噪音, 饮用水应无污染, 达到人饮用水标准 (GB 5749-1985) ;场区内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分开, 各功能区界限分明。

鸡舍全封闭式, 建设选择东西走向排列、人字型屋顶结构, 屋顶为彩钢瓦、内置三合板、中间用泡沫材料隔热保暖;地面和墙体用水泥粉刷, 做到光滑平整, 便于清洗消毒, 鸡舍内配置专用笼具及食槽、饮水、光照、通风降温、清粪设备, 同时配置与鸡场相配套的消毒设施、无害化处理设施;鸡场入口设有消毒池, 宽与门相适应, 生产区入口设更衣室、消毒室, 鸡舍入口设消毒池、垫;舍外设雨污分流沟。

1.2 饲养品种良种化

良种是高产稳产鸡群培育的基础。选购雏鸡时, 一定要从持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或孵化场购进雏鸡, 决不能从疫区引种;引进的雏鸡, 必须是品种纯、体质健壮、个体紧凑、整齐度良好的品种;选品种要适应当地饲养条件、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1.3 饲养管理规范化

1.3.1 合理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与雏鸡的正常发育、鸡群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雏鸡的适宜饲养密度:平养1~3周龄30~20只/m2, 4~7周龄15~10只/m2;笼养为1~3周龄60~50只/m2, 4~7周龄50~30只/m2。50日龄放入大笼 (规格0.6×2m, 分4隔) , 每隔放4只每个大笼饲养16只至淘汰。同时做到强弱分群饲养。

1.3.2 适宜温度

育雏时, 雏鸡分散均匀, 食欲、饮水正常, 则说明温度适宜, 若雏鸡张口呼吸, 饮水增多, 食欲下降, 则说明温度偏高;若雏鸡拥挤压堆, 精神沉郁, 发出尖叫声, 则温度偏低。适宜温度为1~3日龄为34~35℃, 4~7日龄为32~33℃, 7日龄后, 每周降2~3℃, 直至常温。雏鸡向育成鸡的过渡, 应逐步脱温, 视天气情况给温。最适宜鸡产蛋的舍温为13~23℃, 冬季舍内室温不低于10℃, 夏季室温不高于30℃, 以利产蛋率的相对稳定。

1.3.3 适宜湿度

育雏室及鸡舍内湿度大小会影响雏鸡及鸡群体热的散发, 湿度控制的原则是前期不能过低, 后期应避免过高。10日龄前, 室内相对湿度宜保持在60~65%;10日龄后保持在55~60%。

1.3.4 注意通风

舍内通风与否, 以人进入鸡舍无闷气、无刺激眼鼻的臭气为标准。若舍内有闷气和刺激眼鼻的臭气, 要及时有效通风, 排除尘埃和有害气体, 保持空气新鲜, 降低鸡的体表温度等。通风以鸡群的表现及舍内温度的高低决定通风的次数与时间长短。

1.3.5 加强光照

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 学会饮水采食, 一般3日龄之内的光照为23~24h, 可用较强的灯光。3日龄之后逐渐减少光照时间, 至育成期达8~9h并保持恒定, 光照强度一般以15m2地面用25W灯泡、离地2m为宜, 在过强的光照下, 鸡会烦躁不安、活动量大, 易出现互啄的恶癖。产蛋鸡的光照应采用渐增法与恒定光照相结合的原则, 光照强度为3~4W/m2, 光照时间从18周龄开始, 每周递增1h, 直至每天16h。光照时间与强度不得变更。

1.3.6 断喙与修喙

7~8日龄进行断喙, 5~6周龄可以进行修喙。在断喙前1d和后1d饮水 (或饲料) 中可加入VK3, 以减少应激。

1.3.7 适时分群与转群

分群时间应根据密度、舍温等情况而定。一般是在4周龄时进行第一次分群。根据强弱、大小分群, 将原饲养面积扩大1倍;50日龄转入大笼;转群秋冬、春季最好在清晨进行, 夏季最好在晚上进行。转群前、后3d, 饲料中维生素增加1~2倍, 转群前6h停料。晚上转群时多增加2~3h光照, 让鸡熟悉环境, 并有足够时间采食和饮水。转群两舍间的温差要小。结合转群根据个体大小、体质强弱保持鸡群一致性进行分群。

1.3.8 及时清扫, 保持卫生

粪便要及时清理, 并冲洗打扫, 雏鸡粪便每3~5d清理1次, 后备鸡和产蛋鸡每天清理1次;做到勤洗饮水器和其它用具, 及时更换潮湿的垫料。

1.4 饲养技术科学化

1.4.1 科学配制和选择饲料

配制饲料要根据蛋鸡的生长、生产性能和季节等科学配制日粮。要做到饲料原料新鲜, 豆类制品要高温处理去毒;气温高时应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 降低能量;天冷时要增加能量饲料;产蛋初期蛋白质水平应稍高于饲养标准;产蛋高峰日粮蛋白水平应达到19%。饲料加工成0.4~0.5mm的颗粒料, 利于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减少浪费。在选购成品饲料时, 应尽可能长期选用生产能力高、企业规模大、产品质量稳定的品牌产品。

1.4.2 及时饮水

24h开始饮水, 在雏鸡初次饮水中加入葡萄糖、抗生素、电解质多种维生素等, 能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饮水要充足清洁, 水温与室温相同, 1周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 各期 (育雏、育成、产蛋期) 保障每天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在炎热的天气, 尽可能提供凉水;寒冷冬季应供给不低于20℃的温水。

1.4.3 科学饲喂

雏鸡在进入育雏舍后先饮水, 隔3~4h就可以开食。开食宜采用全价雏鸡开食料。饲喂次数在第1周每天6次, 以后每周可减少1次, 直到每天3次为止;雏鸡向育成鸡过渡 (过渡期为4~6d) 时, 逐渐换料, 在育雏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 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育成期控制喂料量, 一般喂料量是自由采食量的90%;进入产蛋前、中期, 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应在17~19%, 并要补充VA、VD、VE;产蛋后期, 应维持2~3周, 之后可将日粮中的蛋白质降到14~16%, 或适当限制饲喂 (限制量为原日粮的6~l0%) , 最后几周在注意降低营养的同时, 要增加钙的摄入, 以保证蛋壳的质量。

1.4.4 及时淘汰低产鸡

结合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鸡, 群鸡在开产300d后重点淘汰低产鸡;开产500d后, 当产蛋率下降到50%以下时, 应更新整个鸡群。平均淘汰日龄为518d。

1.5 疫病防治制度化

1.5.1 制定好消毒制度

鸡舍周围环境每2周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消毒1次, 每3d用浓戊二醛1:5000倍消毒液进行1次带鸡喷雾消毒。进鸡前舍内用二氯异氰脲酸钠粉等多方位喷洒消毒, 空置15d左右;同时进鸡前3~4d将饮食具一并用甲醛10~20g/m3密闭熏蒸24~48h以上, 开窗通风。

1.5.2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进行制定, 做到因病设防。铜仁市蛋鸡免疫程序为:1日龄马立克氏病疫苗注射;5日龄新支肾 (VH+H120+28/86) 疫苗点眼;10日龄鸡痘弱毒冻干苗翼下刺种;15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滴鼻或饮水;23日龄新城疫+传支+法氏囊三联苗颈部皮下注射;30日龄禽流感疫苗 (H5N1+H9) 皮下注射;40日龄传鼻+霉形体肌注;50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多价灭活苗点眼/饮水;60日龄禽流感疫苗 (H5N1+H9) 肌注;70日龄脑炎 (EA) 饮水;80日龄新城疫C30冻干苗饮水;90日龄传鼻+霉形体肌注;100日龄鸡痘弱毒冻干苗、禽流感疫苗 (H5N1+H10) 翼下刺种;115日龄新城疫+传支+减蛋综合症+脑脊髓炎四联灭活苗翅皮下注射;210日龄新城疫+传支饮水, 每2~3个月免疫1次, 保证蛋鸡新城疫和传支的抗体水平。

1.5.3 制定好管理制度

严禁车辆进入生产区, 饲料车等必须进入的车辆, 轮胎应在消毒水中开过;注意观察鸡群并做好生产记录。详细记录鸡群是否健康, 以及采食量、产蛋量、死亡和淘汰等, 密切注意鸡群状况, 发现病鸡应迅速诊断治疗。

2 小结

2.1 提高了生产水平

根据试验测定, 通过运用本技术, 石阡县蛋鸡规模养殖场:雏鸡存活率达97.4%, 比原来提高4.2个百分点;育成和产蛋鸡死亡淘汰率为2.4%, 比原来下降1.2个百分点;鸡群最高产蛋率达96.8%, 比原来提高3.46个百分点;只均产蛋326枚, 增加28枚, 生产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2.2 集成了蛋鸡“五化”养殖技术

小别墅鸡舍生态高效放养蛋鸡 第4篇

一、养殖场址选择

一般选择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或平缓, 水、电、路三通, 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具有喀斯特地貌的荒山荒坡或林下。

二、小别墅鸡舍制作

6平方米规格的小别墅鸡舍, 从功能上划分为休息区和活动区。休息区可以饮水、补料、栖息、产蛋、防风寒;活动区有沙浴池、运动场, 并且有直接通往室外的步梯。休息区是一个周边有围帘的小区域, 面积2平方米。活动区分两块, 分别是1平方米的沙浴池和3平方米的网床, 是鸡在舍内活动和沙浴的场所。该小别墅鸡舍是贵州柳江畜禽有限公司经过3年探索发明的养殖设备, 拥有5项专利和1项成果。如为减轻人工劳动强度, 发明了自动喂料箱, 投料一次, 鸡可以吃5~7天, 鸡边吃边漏, 保证新鲜, 不用天天喂料, 更不用一天喂几次。

三、养殖品种

选择优质品种蛋鸡, 既可以选择国产稀有型绿壳商品蛋鸡品种, 也可以选择大众化粉壳商品蛋鸡品种。只要饲养管理得当, 均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饲养管理

1. 各饲养阶段的管理

(1) 育雏阶段。优质商品蛋鸡0~42日龄为育雏阶段, 其衡量指标为成活率, 一般成活率98%为较好成绩。育雏工作前期重点主要是保温, 后期主要是通风。0~3日龄, 育雏室环境温度37℃为宜;4~7日龄, 35℃;此后每周下降2~3℃至常温, 鸡群既不扎堆, 又不张口呼吸为温度合适。此阶段营养为育雏饲料, 防疫频率较高。 (2) 育成阶段。优质商品蛋鸡43~140日龄均可视为育成阶段, 其衡量指标为整齐度。大、中、小鸡分群饲养, 达到基本整齐。此阶段用育成饲料, 重点是鸡的骨架发育。 (3) 预产阶段。鸡群下第一枚蛋后至产蛋率5%为预产阶段, 此阶段使用育成料和产蛋料各半饲养, 重点在见蛋前准备好产蛋窝。好产蛋窝为暗箱, 分有小隔间, 一般按照3~5只鸡设计一个小隔间, 底层为鸡笼底网, 倾斜15°, 产蛋后蛋可以自动滚出, 便于搜集鸡蛋;也可以在鸡舍内搭建长30厘米、宽25厘米、深30厘米的简易产蛋窝, 以每3~5只鸡搭建一个产蛋窝为宜, 在窝里放置适宜干燥的稻草或野干草, 以减少鸡蛋破损。 (4) 产蛋阶段。优质蛋鸡141日龄进入产蛋阶段, 其衡量指标主要是产蛋率和死淘率, 关键是营养跟上, 光照合理。补饲的配合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能量、钙质、磷等营养成分。光照恒定在16小时, 饲养人员应稳定, 避免对鸡产生应激而影响产蛋。 (5) 补饲用配合饲料简易参考配方 (表1) 。 (6) 光照程序 (表2) 。 (7) 免疫程序 (表3) 。接种疫苗时必须按要求规范操作, 保质保量, 不得漏免错免, 做好免疫记录;免疫后跟踪免疫效果, 最好免疫前后及时进行抗体检测来检验免疫效果;活苗免疫前后两天停止消毒;接种疫苗必须留下疫苗瓶签及包装, 以查询。 (8) 放牧、补饲及鸡舍产蛋鸡管理的关键点。放牧应选择在地面干燥、预报无雨的下午, 小别墅鸡舍周边种植牧草 (最好是苜蓿与黑麦草混播) , 每亩地养殖量不高于50只 (以35只为宜, 标准是20~50只) , 晚上补饲。绿壳蛋鸡属于土鸡品种, 就巢性较强, 发现后应及时放入铁制产蛋鸡笼中, 下蛋后再放回小别墅鸡舍。其他外国培育的粉壳蛋鸡一般无就巢性, 但是叨肛现象严重, 应在产蛋前给每只蛋鸡戴上特制眼镜, 可大大避免叨肛死淘现象。

2. 季节管理

贵州省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适合养殖蛋鸡。小别墅鸡舍季节管理要点是冬天“穿裙子”, 夏天住“别墅”;即冬天在小别墅鸡舍周边围上卷帘, 以避风防寒, 夏天去掉卷帘, 以通风透气。冬天为防止自动饮水器或者饮水器中饮用水结冰, 应勤观察, 可以人工加热水融冰, 有条件的也可以通电融冰, 但通电融冰一定要有专业人士来专业处理才能确保安全。

五、鸡蛋的收集、分级与储存管理及销售

夏季蛋鸡饲养管理 第5篇

1. 提高饲料中能量物质的含量

夏季气候炎热, 易导致蛋鸡热应激。用脂肪来代替碳水化合物 (玉米) , 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延长饲料在消化道内停留时间, 从而提高蛋鸡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率。热应激时脂肪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以2%~3%为宜, 相应的玉米用量减少4%~6%。脂肪易氧化变质, 所以日粮中添加脂肪的同时应添加抗氧化剂, 如乙氧喹类。

2. 减少蛋白质总量

在热应激时传统方式往往是通过提高饲料中粗蛋白原料的含量, 弥补产蛋鸡蛋白质摄入不足, 但是蛋白质代谢产生热量远高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增加了机体内的代谢产热积累, 所以在调整饲料配方时不应该提高蛋白质原料的含量, 而要适当减少。建议减少日粮中杂粕等蛋白质利用率较低原料的用量, 适当减少鱼粉等动物蛋白饲料的用量, 增加豆粕等蛋白含量高、利用率高的原料, 但不应增加总体蛋白质用量。

为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保证营养需要, 要根据日粮氨基酸的情况添加必需氨基酸。有研究发现蛋氨酸、赖氨酸可以缓解热应激, 它们是两种必须添加的基础氨基酸, 一般在原有日粮基础上增添10%~15%, 使其添加量达到每只鸡每天蛋氨酸360毫克、赖氨酸720毫克, 并注意保持氨基酸平衡。

3. 矿物质调整

热应激能够影响蛋壳质量 (蛋壳变薄、变脆) , 所以应根据采食量下降的幅度来调整夏季日粮配方中钙磷的比例。如果其他季节的钙、有效磷水平分别为3.5%、0.3 6%, 则钙、有效磷水平应调整为3.8%、0.39%以上, 原则上钙的调整水平不要超过4%, 有效磷调整水平不要超过0.42%, 因为过高水平的钙会造成肠道环境中高渗透压环境, 导致腹泄。还应注意钙源的供应粒度, 最好2/3为粒状 (小指甲盖分四半) , 磷源最好也采用颗粒磷源。

另外, 在热应激条件下, 矿物质在粪尿中的排泄量会增加。热应激会影响锰、硫、硒、钴等离子吸收, 对它们的需要量增加, 所以应按照日粮摄入量的减少幅度相应地提高在饲料中的含量。

4. 维生素调整

热应激对维生素E、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吸收影响较大, 夏季添加量应调整为正常量的2~3倍。维生素C因与蛋壳形成有重要关系, 应至少添加200克/吨, 少了没有效果。

5. 调节电解质平衡

一般氯化钾的添加浓度为0.15%~0.3%。同时在饲料中添加0.3%~0.5%小苏打, 能减少次品蛋1%~2%, 提高产蛋率2%~3%, 使蛋壳厚度增加, 提高日粮中蛋白质利用率, 但是要适当降低盐用量。

6. 加喂抗应激药物

在饲料中添加0.004%杆菌肽锌或0.1%丁酸二酯等化合物、0.3%的柠檬酸, 均可以缓解热应激, 提高产蛋率和饲料报酬, 使鸡增加采食量和提高产蛋率;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1%延胡索酸等, 能有效缓解热应激反应, 使蛋鸡采食量增加, 产蛋率提高。

二、往料槽中喷水, 增加鸡群采食量

往料槽中喷水对饲料起到潮拌作用, 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 喷水能够降低饲料温度, 增强饲料适口性。

1. 制定喷水计划

在炎热的夏季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喷水计划, 并应用营养药物和抗菌类药物相结合的方式添加。如每10天喷水1次, 每次2~3天;每20天添加1次抗菌类药物, 每次3~4天。在喷水计划中要将对饲料和料槽的微生物监测计划列入其中, 以便能够及时的掌握饲料和料槽中的微生物含量, 控制饲料卫生。喷水时间应在每天11:00~11:30, 此时温度逐渐升高, 喷水可以缓解高温带来的应激。

2. 喷水前准备

喷水前与驻场兽医沟通, 水里要添加一些营养药物及抗菌素预防肠炎发生, 例如多维0.1%、维生素C0.03%, 并提高鸡群的适口性。在兽医指导下选择水溶性好的药物进行喷水。喷水之前计算用水量, 按照每10米长的料槽用0.5公斤水计算;根据用水量多少, 确定用药量。药物要分开称量, 并保证称量的准确性。

3. 喷水方法

调节好泵的压力。用手去感觉喷出水的压力, 尽可能将泵的压力调到最小, 使喷枪喷出的水呈雾状, 喷出水的面积要小于或等于料槽底部的面积, 以免造成药液浪费。喷水开始将喷枪枪头向后, 与料槽距离为10厘米, 枪体与料槽呈45°角, 人体斜对料槽。喷洒要均匀, 走路速度要快而稳, 并时刻观察喷在料上的水量, 只需在料的表层喷洒一层即可, 不能喷洒太多, 水多会使湿料糊鸡嘴;同时, 水量过大、时间过长会造成饲料发霉变质, 给鸡群带来不良的影响。

喷水之前, 要根据料槽中的剩料多少确定有无必要再进行一次喂料, 若料槽中的剩余料多时, 在喷水之前进行一次匀料, 保证每个笼前的料是均匀的;若料槽中的料不足时, 喷水之前进行一次喂料, 保证每只鸡都能吃到充足的饲料, 起到真正增加采食的作用。因为添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水会加快细菌、微生物滋生, 所以禁止将水喷洒在地上、笼上或墙上, 确保正确操作, 不造成浪费。喷洒完毕后, 时刻观察鸡群的采食情况, 在下一次喂料前检查所剩料的情况, 有无湿料;若有则及时清除, 以免出现堆料现象, 造成饲料浪费。喷水后增加匀料的次数, 以免在喷水后使料槽底部饲料发霉;将粘在料槽边缘部分的料渣儿和鸡毛等杂物用干毛巾擦掉, 以免给细菌创造滋生的环境。

喷水要不定期进行, 以免鸡群产生依赖, 导致在正常喂料时不能起到刺激采食的作用, 反而起到负面影响。

三、改善饲喂方法

改变饲喂时间, 利用早晨、傍晚气温较低时多添料, 此时温度比较适合蛋鸡, 采食量容易提高, 也比较容易形成采食习惯。改变适口性差的原料饲喂时间, 将贝壳粉或石粉在傍晚时加喂, 这样可以提高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而且傍晚是蛋鸡对钙需求最高的时候。改变饲料形态, 可以把粉料变为颗粒饲料, 加强饲喂以刺激采食。用湿拌料促进采食。夜间开灯1小时增加饮水等。在饲料中添加香味剂、甜味剂、酸化剂、油脂等物质, 提高蛋鸡采食欲望。

四、保证充足的饮水

夏季一定要保证全天自由饮水, 而且保证新鲜凉爽。在炎热的夏季缺水时间过长, 影响鸡生长及生产性能发挥。为保证每只鸡饮到足够的新鲜凉水, 应放置足够的饮水器具, 而且要高度合适, 布局均匀, 水温以10℃左右为宜, 同时要注意保证饮水器具清洁卫生, 最好每天刷洗消毒1次, 防止高温出现水污染现象。在保证充足饮水的同时, 还应保持舍内地面的清洁, 防止洒水、漏水造成舍内湿度过大。

五、加强环境管理

可在距离鸡舍周围2~3米处, 种植生长快速的林木, 在树生长过程中必须修剪, 让树冠高出房檐约1米, 以避免阳光直射舍内。还可以种植藤属攀缘植物, 如爬山虎、牵牛花等, 以达到遮阴, 吸收阳光, 增加产氧量, 改善小气候的目的。鸡舍顶部和墙壁应采用不吸热的白色材料或涂料, 以反射部分阳光, 减少热量吸收。

利用风冷效应和水帘直接降温, 改善鸡舍内环境。关闭鸡舍内所有进风小窗, 根据温度控制风机运行个数, 完全启动纵向通风系统, 靠风速来降低鸡群体感温度。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 启动水帘系统, 同时关闭其他进风口, 保证过帘风速达到1.8~2米/秒 (注意:风速不能过高, 否则会引起腹泻等条件性疾病) , 当舍内温度降至26℃以下时, 适当关闭部分湿帘, 温度升高到32℃以上时再打开, 如此循环。

夏季蛋鸡饲养管理 第6篇

一、加强通风,降低舍温

鸡没有汗腺,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很差。当舍温超过25℃时,可在进风口设置水帘,使热空气经过冷却后再进入鸡舍。当舍温超过30℃时,可用高低雾量旋转嘴喷雾器进行喷雾降温,每2~3小时喷1次,可有效降低鸡舍内温度。另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对鸡舍进行降温,如安置风机、在鸡舍顶上安装遮阳网、在鸡舍周边种植树木等。

二、保证饮水,降低密度

夏季气温高,鸡的呼吸加快,体内水分蒸发量大,其饮水量明显增加,因此,要设置足够的水槽,确保鸡群充足饮水。同时要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可在饮水中增加电解多维的含量(在13:00-18:00饮给),以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由于气温高,鸡只呼吸频率加快,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浓度加大,因而必须降低饲养密度,合理分配饲养空间,并经常打开门窗换气,有条件的可安装排风扇,以利内外空气流通。

三、调整饲喂时间,改善日粮结构

每天应在早晚凉爽时多给料,勤给料,刺激鸡的食欲,让其多采食,但要注意避免料槽积存湿料,同时适当添加青饲料含量。青饲料含水量多,不仅能够满足鸡只的水分需求,而且能够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刺激鸡群食欲。夏季高温会造成鸡群采食减少,摄入营养不足,应采取措施刺激其多采食,还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以弥补营养不足。

1.提高日粮能量。可以在日粮中增加2%左右的植物油脂。

2.提高蛋白质或氨基酸水平。夏季,蛋鸡采食量普遍降低10%~15%,日粮蛋白质摄入也随之减少,导致蛋重降低、产蛋减少,所以要及时补充蛋白质,保持日粮平衡。适当增加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蛋氨酸和赖氨酸。

3.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可以使用强效速补磷酸氢钙、优质骨粉或钙粒等。

四、加强消毒工作,防止中暑

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且夏季蚊蝇多,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因此,在搞好鸡舍、运动场卫生的同时,还要清除鸡舍周围的杂草、填平污水沟,鸡舍内要钉纱窗,并定期喷药灭蚊、蝇。鸡舍及周围环境要进行定期消毒,尤其是定期带鸡消毒,既可杀灭病原微生物,又可降低舍内温度。

夏季鸡群容易中暑,如发现蛋鸡食欲下降、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张口急促呼吸、痉挛、触诊高热灼手等中暑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保证清洁饮水,并在水中加入补液盐等。同时,为防止因鸡群中暑造成抵抗力下降而引发疫病,可在鸡群饮水中加入含有黄芪、甘草、柴胡等成分的中成药,提高鸡群免疫力。

五、加强卫生管理,预防酸中毒

酸中毒是夏季蛋鸡养殖中的一种常发疾病,轻则造成少量死亡,重则可以导致全群覆没。夏季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剩食过夜或饲料受潮、受热极易腐败变酸,被鸡采食后会刺激嗉囊壁,引起炎症。若剩食在腐败过程中产酸过多,就会通过鸡的嗉囊壁和肠壁进入血液,导致鸡酸中毒。因此,夏季养鸡一定要严防酸中毒。

1.症状。鸡发生酸中毒后一般鸡冠发紫,离群呆立,翅膀下垂,羽毛蓬松,食量大减,甚至拒食。用手压病鸡嗉囊,有的空虚,有的充满液体。将病鸡倒提,会从口中淌出泡沫状酸臭液体,病情严重的鸡还会发生昏迷或死亡。

2.预防。应以少喂勤添、不留剩料过夜为原则,食具经常刷洗和定期消毒,保持鸡群活动场所清洁、无污染。每次配制或购进的饲料不宜太多,存放饲料的库房应保持干燥、通风、凉爽,避免饲料霉变。习惯拌湿料饲喂的养殖户应酌情改喂干料,将清水放置在食槽边,让鸡自由饮用。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第7篇

1.1 鸡舍

鸡舍可以建成坐北朝南、三面围墙的敞棚状, 前高后低。鸡舍的跨度不宜太深, 得使阳光照射到舍内;长度可以根据容纳鸡的数量来确定, 需要隔成隔间。顶架需制成钢管结构, 支撑上覆物防止风吹, 顶上要铺设覆盖物, 以固定顶棚, 起到保暖隔热、冬暖夏凉的作用。

1.2 清洁消毒

淘汰鸡后或上笼前对蛋鸡舍进行全面清洁消毒。清理、打扫、清洗禽舍, 墙壁、地面、设备用具消毒等。

2 转群上笼

2.1 入笼日龄

如果上笼过晚, 会推迟开产时间, 影响产蛋率。为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适应时间, 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需在16~17周龄前上笼。

2.2 选留淘汰

母鸡产蛋约一年后, 就要考虑全群淘汰, 若选留高产母鸡第二年再产蛋, 必须经过严格筛选。一是鸡的外貌特征至关重要, 高产母鸡外貌特征为身体健康, 发育正常, 活泼好动, 觅食能力强, 冠和肉垂颜色鲜红, 腹部大而柔软, 耻骨开张而直, 换羽开始晚。二是入笼时要按品种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质量适宜的优质鸡, 剔除无饲养价值的残鸡。

2.3 分类入笼

上笼时, 需要把大小不同的鸡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子里。如过小鸡适当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或增加喂料量, 装在温度较高、阳光充足的南侧中层笼内, 促进其生长发育;过大鸡进行限制饲养。为避免先入笼的欺负后入笼的鸡, 每个笼格内要一次入够。

3 免疫

免疫接种在蛋鸡的养殖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养殖户往往对免疫接种比较重视, 对抗体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这就要求基层工作者要积极宣传、加以引导, 确保免疫效果。

4 驱虫

开产前做好驱虫工作。

5 光照要求

光线对鸡的影响有质和量之分, 是鸡生长和产蛋不可缺少的因素。鸡的性成熟时间、产蛋性能、蛋壳质量等都与光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自然光照不足, 需人工补充光照。

6 饲养要求

开产初期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和产蛋率的上升, 应增加采食量, 保证每天每只鸡摄取足够的粗蛋白质, 同时其他营养成分也要均衡摄入。开产初期和高峰期既要保证鸡群有旺盛的食欲, 又要避免饲料浪费, 无需限制食量, 但给料量要适当。还要保证充足饮水, 如果饮水不足会严重影响产蛋率。

7 优良鸡种的特征

一是具有较高的产蛋性能, 产蛋率大约得达到80%;二是鸡体体质健壮, 适应性和抗病性较高;三是蛋壳质量好, 大小适中, 颜色均一, 破蛋率低。

8 蛋鸡的营养供给

蛋鸡生长需要多种营养物质, 如能量、粗蛋白、维生素、矿物质等, 每种物质都对鸡的生长发育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量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蛋白质是鸡体的重要营养物质, 如果缺少蛋白质, 会直接影响鸡的生产和生长, 甚至会引起死亡;矿物质对鸡的生长发育、繁殖系统及生理功能等具有重要作用;蛋鸡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 但生物作用很大, 主要起到调控鸡体物质代谢, 维持鸡体健康和各种生产活动的作用, 缺乏时会出现代谢紊乱, 危害鸡体健康和正常生产;水在鸡体内的含量达到50%~60%, 主要分布于体液、淋巴液、肌肉等组织中, 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溶剂, 鸡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因此必需供给干净充足的饮水。

9 常用饲料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蛋鸡高效饲养管理】相关文章:

蛋鸡高效养殖措施08-11

蛋鸡优质高效养殖技术07-22

蛋鸡管理07-02

饲养蛋鸡08-23

蛋鸡高产管理08-06

蛋鸡的饲养管理06-02

蛋鸡的光照管理07-10

蛋鸡的饲养与管理06-15

提高蛋鸡饲养效益论文06-17

蛋鸡产蛋期的光照管理07-21

上一篇:见水时间下一篇:电信企业财务管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