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游”背景

2024-06-27

“大旅游”背景(精选12篇)

“大旅游”背景 第1篇

(一) 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范围较小

经济驱动型旅游城市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 缺乏稀缺性强或具有世界级震撼力的资源群体。再加上开发过程中, 追风式的发展, 导致景点建设和旅游管理上特色不突出, 大量产品雷同, 导致资源破坏、特色丧失, 吸引力辐射范围有限。

(二) 没有注意可持续旅游吸引力的培育

经济驱动型旅游城市的旅游开发主体除了政府, 很大部分来自于社会逐利资本, 因此开发时的短期行为十分明显。无序开发、过度开发、破坏性开发和建设的行为司空见惯, 使得旅游景区甚至城市失去可持续发展动力。

(三) 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不完善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旅游产业体系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各部门、各单位之间协调管理的难度较大。旅游景点吸引力不足和各产业部门管理之间的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旅游业难以融入城市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之中, 当然难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 旅游大环境构建的难度较大

旅游持续发展离不开大环境, 经济驱动型城市旅游发展更多考虑的是经济利益, 很少顾及到社会、文化利益, 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当地社区、居民的感受, 当地居民缺乏认同感, 就很难构建旅游大环境, 维持城市的持久吸引力。

二、“大旅游”观——经济驱动型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大旅游”观念, 是对过去就旅游谈旅游观念的突破与延伸, 是一种跳出旅游看旅游的观念, “大旅游”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多向互动的具有综合效益的整体系统, 它包括旅游资源、旅游空间、旅游产业、旅游市场等要素, 具有新的价值导向, 追求的旅游发展带来的整体效益。

第一, “大旅游”主张用“旅游吸引物”来理解旅游资源。“大旅游”理念中的所谓旅游资源涵盖范围则要宽广得多。它既可以是具体的、可见的事物, 也可能是抽象的、不可见的意向。“旅游吸引物”有效拓展了旅游资源概念的外延, 不再拘泥于传统性资源, 给旅游资源相对贫乏的经济驱动型城市带来了希望, 资源创新将是促使其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之一。

第二, “大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业发展所能带来的整体效益。不仅仅追求旅游业带来的直观经济效益, 还着重于旅游业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城市整体形象、培育良好文化分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等。

第三, “大旅游”观念更多关注市场的需求。大旅游观念认为除了满足现有旅游者的需要, 另外, 还要争取开拓其它不同类型的客源市场, 扩大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范围。各类市场的消费需求将是经济驱动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强势动力。

三、经济驱动型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因素的具体分析与培育

(一) 经济基础动力因素

良好的经济基础, 是经济驱动型城市发展旅游的主动因素。经济涉及到了游客在城市旅游中需要的一切服务。对大部分旅游者而言, 活跃的都市经济、现代化的建筑是吸引其前往经济驱动型城市的首要因素。雄厚的经济基础也为城市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大环境的营造提供了基础条件。因此, 经济驱动型城市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持久优势, 才能形成持续的旅游吸引力。

(二) 资源创新动力因素

经济驱动型城市发展旅游, 最大的缺陷就是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比较稀缺, 尤其是高质量的旅游资源。因此必须实现资源的创新优势:

1. 物质性旅游吸引。

挖掘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吸引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旅游者;建设展览、会议、购物、娱乐等场所, 吸引商务、高端会议旅游者;加强对休闲度假、康体娱乐、美食购物、康复疗养等多种功能服务设施的完善, 吸引各类型旅游者, 最大限度增强旅游吸引力。

2. 非物质性旅游吸引。

活跃的经济可吸引客商前来进行考察、商务等活动;文化特征决定了旅游特色, 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可形成直接旅游吸引;鲜明的旅游形象、城市形象、区域形象, 可形成品牌吸引;各种节庆、会展文化活动的举办也可构成独特的吸引力。

(三) 城市大环境营造因素

1. 城市硬环境的培育。

良好的硬环境是经济驱动型城市是吸引外来旅游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应进一步加强旅游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培育, 提升文化氛围, 在城市各项建设中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求, 把旅游开发融入城市整体建设之中, 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硬件建设一体化。

2. 城市软环境的建设。

软环境是促进一个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促进旅游发展, 软环境建设应致力于提升城市文化, 培育一个社会安定、经济规范、市民文明的城市大氛围, 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

(四) 旅游需求动力因素

1. 内生性市场。

除了外来旅游者, 城市居民也对旅游有着原生性的需求。城市空间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城区空间和城郊空间, 这两个空间的居民形成了相互交叉的旅游流, 这就形成了城市旅游庞大的内生性市场。

2. 城市性市场。

城市旅游市场的需求大部分来自于城市外部。其中, 来自于其他城市居民的需求占很大比例, 如观光旅游、商务往来、探亲访友等, 因此, 城市性的交换也成为了经济驱动型城市旅游市场的一部分。

3. 二元性市场。

由于中国城乡两分的二元格局, 城市和农村在生活、景观、历史、风俗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 加之, 城市在传统消费体系中所处的中心位置, 这一切都使得农村成为城市旅游的一个重要客源地。

4. 入境旅游市场。

入境旅游市场是经济驱动型城市旅游业一个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发达的城市, 商业也相对发达, 存在着较多的商机, 因此很大可能能吸引大批外来游客前来考察、投资。

摘要:“大旅游”时代来临, 经济发展水平在旅游发展布局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 经济驱动型城市迎来了发展的另一个机遇。本文根据经济驱动型城市发展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分析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动力因素的基础上, 提出了其旅游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旅游”,经济驱动型城市,动力因素

参考文献

[1]董锁成.大旅游战略下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大旅游”背景 第2篇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绿维创景认为,全域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将对未来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保护、规划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对“全域旅游”战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就此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各种探索。

作为当前及未来最大的旅游热点之一,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搞好乡村旅游的规划,对于成功落实全域旅游战略有着极为突出的作用。本期微信将从“战略地位、重点区域、核心理念、规划任务、主题构建、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和政府工程”八个方面,来简要提出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的创新要领。

一、战略地位

在“全域旅游”的架构下,乡村旅游的战略地位如何?绿维创景泛旅游分院罗红宝院长认为,全域旅游中的“全域”,主要包含 “城市区域”、“乡村区域”及“城乡连接区域”三部分,其中,“乡村区域”又是全域的“根本基础、核心构成与重点片区”。可以认为,如果乡村旅游做不好,那么全域旅游也将无法实现真正的落实。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因为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体现在下述两方面:

一方面,在中产阶级壮大、城乡交通升级、假日供给增加、出行服务升级、政策资本推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乡村旅游已经从简单的农家乐发展成为一种追求乡村生活方式的潮流势,在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大产业(乡村旅游(农家乐)-乡村观光-乡村休闲-乡村度假-乡村生活)。

•30余年发展历程 •200万家发展主体

•12亿人次接待量 •占到旅游接待总人次30% •3200亿元营业收入 •带动3300万人就业

另一方面,由于契合城市人群逃离都市、回归自然、追忆乡愁、休闲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引发了“新上山下乡”热潮并将进一步扩大,最终创造乡村经济发展源动力(如下图所示)并有效解决政府及百姓最为关注的扶贫攻坚问题。

二、重点区域

站在全域旅游的视角,乡村旅游规划的重点区域应如何把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呢?罗院长认为,全域旅游架构下乡村旅游发展与规划的重点区域既不是城市中心区,也不是工业开发区,还不是成熟型景区,而应当是:

•城郊地带 •景区外围

•乡村山区 •沿路区域 •滨水片区

因此,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时,我们需要很精准地把上述地区作为重点,才能抓住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

三、核心理念

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罗院长认为主要包括下述四大理念:

•乡村全域游理念——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多规合一;系统推进旅游与精准扶贫、环境治理、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及生态修复的深度融合。

•乡村旅游+理念——主要是“产业融合、业态创新和互联网+”。产业融合:旅游和其他产业的融合,形成一种泛旅游产业的架构;

业态创新:以“旅游+其他业态与产品”的方式,形成乡村旅游业态创新; 互联网+:运用“乡村旅游”+“互联网”的概念,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乡村电商、乡村旅游“智慧”服务。

•供给侧改革理念——主要是产品系统升级、公共工程完善和体制机制创新。产品系统升级:通过对照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系统升级; 公共工程:该部分是政府工作过程中的短板,我们在做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要注意抓住该短板,形成公共工程的专项规划。

体制机制创新:在做乡村旅游规划开发工作中,需要与林业、农业、水产等各政府部门进行沟通,所以在体制机制上要不断创新,以求突破限制。

•科学发展观理念——是指突出六个相结合:谋划策划与规划计划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创新引领与落地运营相结合、环境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政府带动与民众响应相结合。

四、规划任务

传统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仅仅是围绕着“发展规划”两字在做规划,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任务应该是按照“1+3”的模式来进行,才能够实现既有顶层设计又有落地抓手的系统规划:

•1=基于全域旅游建设的乡村旅游顶层设计

•3=重点镇/村/带策划与设计+乡村旅游公共工程规划+乡村旅游近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

五、主题构建

从各地全域旅游发展经验来看,乡村旅游构成了全域旅游的主要基础,但是其主题定位却是不同于全域旅游的,它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要点:

•把握市场需求:休闲、养生、度假是潮流

目前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已经不再是农家乐、乡村观光游这么简单的需求,而是越来越倾向于乡村休闲、养生、度假,甚至是乡村旅居生活。所以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应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住时代潮流,这样才能打造出受市场欢迎的旅游产品。

•发挥比较优势:生态、民俗

乡村旅游不同于城市旅游的显著特点则是乡村有着自身特有的民俗风情、生态自然,所以在打造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突出地域特色:区别于其他乡村

挖掘不同乡村的不同地域特色,目的在于避免简单地复制、模仿和照搬,造成千村一面的后果。

六、空间布局

下面我们以“十堰市乡村旅游规划项目”为例,简单谈一谈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模式。我们将十堰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提炼为“一核两带三区多廊道”:

(1)一核: 离城市最近,开发的条件最完善 环城乡村游憩带

(2)两带:沿主要有风景基础的道路 北部汉江流域乡村旅游发展带 南部竹房城镇乡村旅游发展带

(3)三区:当地已形成武当山景区、丹江口景区和神农架景区 环武当山乡村旅游片区 环丹江口乡村旅游片区

环神农架乡村旅游片区

(4)多廊道:沿风景优美、独具特色的多条次干道,打造景观道。209国道乡村休闲旅游风景道/武神公路乡村生态旅游风景道 大川乡村旅游风景道 西沟乡村旅游风景道 堵河乡村水韵旅游风景道 236省道乡村休闲旅游风景道 229省道乡村休闲旅游风景道 小结:

通过十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可从以下三方面去梳理:

•核心:环城游憩带

•重点:沿主路、顺大水、亲山地、临城镇、环核心景区 •支撑:乡村风景道群、重点旅游村、重点景区或乡村度假项目

七、产品体系

日益壮大的乡村旅游产业规模需要自身不断的调整内部结构,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罗院长认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应采用以下方法论来进行设计:

•核心:环城游憩带、乡村风景道集群、示范发展带(区)

•重点:特色旅游村镇集群、乡村休闲度假体系(以营地、民宿、温泉、运动等作为核心构成)

•基础:城镇旅游综合服务体系、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体系

•延伸:特色乡村旅游节庆、乡村旅游商品(工艺品、农产品、深加工)

八、政府工程

罗院长认为,政府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力量,应当抓住下述核心工程与支撑工程: •核心工程:示范样板区域打造工程、乡村旅游公共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工程、资源导入与投资引导工程。

•支撑工程:人才引进与农民培训工程、区域协作工程、营销推广工程。

“大旅游”背景 第3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智慧旅游,即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现代技术,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和发布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帮助相关人员及时安排和调整工作与旅游计划,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手段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促进我国旅游资源的充分贡献与高效利用。从而达到对各类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背景下,要想实现现代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相关行业人员有必要加大对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的创新力度,充分利用时代特征以及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引导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变革,从而使智慧旅游成长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 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其时代特征

关于智慧旅游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和统一的定义,一些专家、学者纷纷根据自己对智慧旅游的理解给出了一些定义,综合这些看法就是人们将智慧旅游业称为智能旅游,它主要是旅行社利用移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便携的终端上网设备,主动感知旅游相关信息,并及时安排和调整旅游计划的一种服务模式。它是以在线服务为基础的,对搜集到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理来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智慧旅游存在于现代的信息化社会当中,这就意味着它是以网络为基础,符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的行为方式,智慧旅游的建设包括旅游管理、旅游服务和旅游营销三个层面,其中旅游营销作为支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旅游企业的重视,需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计划和营销模式,创新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在智慧旅游时代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旅游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游客的数量也日益增多,旅游信息开始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络平台进行传播,而且信息的内容和数量也日益丰富,包括旅游路线、交通、住宿、购物、自然社会、民俗风情等,符合信息化社会环境下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要求。作为旅游企业来说,只有在信息时代下充分了解游客的需求,利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进行旅游市场营销模式的优化,明确营销战略规划,最大限度的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创新营销策略

2.1 科学地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就需要旅行社能够科学的构建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将虚拟平台与实体营销进行融合,根据客户的需求优化旅游营销服务模式。首先,需要旅行社加大对智慧旅游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利用智慧营销系统构建旅游虚拟网络服务平台,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自身的优势,加大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增加客户群数量。其次,在进行智慧旅游营销体系建设之前,旅行社要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明确营销对象,根据业务实际最大限度的扩大客户群范围,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制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类型人员的旅游需求。比如可以由传统的团队游模式向现代化的自驾游模式转变,也可以由传统的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还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科学的营销组合策略。这样的智慧旅游营销模式符合现代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消费观念,能够很好地迎合游客的口味和需求,有助于旅游企业智慧营销目标的实现。

2.2 科学地选择营销消费群体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旅行社在制定智慧旅游营销策略时要进行市场细分,科学的选择营销消费群体。智慧旅游时代,智慧旅游营销面向的客户群体必须是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大多都是中青年用户,他们可以利用智能旅游服务终端搜集旅游相关的信息,自主地做出旅游决策和旅游计划,这时旅行社只需了解游客的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订制个性化的智慧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另外这部分客户群很可能会为老年的长辈定制旅游加护,因此,旅游企业在制度智慧旅游营销策略时不能盲目的排除老年人旅游群体,而要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从而满足游客多元化的信息和服务需求。

2.3 加大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

在智慧旅游的大背景下,旅游行业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传统的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了。旅游企业有必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力度,优化智慧旅游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传统的旅游资源往往是简单的景区景点,而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需要旅游企业在充分了解游客多方面的需求之后对于旅游景点、购、食、住、行、娱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智能化的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智慧旅游体系当中,旅行社可以使用终端为游客提供订酒店、订机票、路线查询、购物指南、餐饮娱乐等信息,帮助游客自主安排旅游计划,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在智慧旅游的背景下进行市场营销,不仅要实现旅游产业资源的整合,还要实现旅游企业和游客双方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从而促进旅游行业的整体繁荣发展。

2.4 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

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面对人们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旅游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策略制定时要注重其服务功能的优化,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智慧旅游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加大对游客信息的搜集和整合力度,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旅游企业的营销部门还可以利用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方便游客制定旅游计划。还可以针对特定景点制作本企业的二维码、网络媒体以及旅游宣传手册等,提高游客的关注度,从而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1]高昂之.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创新——以杭州余杭区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2):108-109.

[2]张孟文.智慧旅游时代旅游企业精准营销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9):144-146.

谈智慧旅游背景下如何提升旅游体验 第4篇

智慧旅游是在信息时代以及散客化发展趋势下产生的,当前社会追求的是精神文明建设,大环境下都在倡导人文社会,注重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旅游过程中游客需要的是精神全方面需求,智慧旅游需要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智慧旅游主要包括旅游景区、所在城市、酒店、交通、餐饮、等多方面建设,相比于传统旅游方式智慧旅游最大的特征就是提升了游客的真实体验,让游客真正在精神层面上得到升华。

一、智慧旅游及旅游体验

智慧旅游主要是信息时代的人文背景下提出的,当前在我国对智慧旅游的定义尚未统一,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点,但基本方向都是将其定义为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传统旅游的基础上为游客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在智慧旅游进行过程中需要网络技术、移动通信设备等信息时代基本技术的支持,通过这些有效方式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并将旅游服务和旅游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巩固的旅游业基础,为旅游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旅游体验主要指游客在旅游中获得的精神及身体上的感觉,其核心内容包括自身的情感体验、知识体验、实践体验等,受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游客会在一次旅游后无意识的对给次旅游作出评价,当体验良好时游客会觉得该次旅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大力发展政府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旅游需要公共旅游服务体系的支持,因此需要政府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根据有课的需求提供搞笑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支持。旅游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建立在盈利的基础上,其核心功能就是在基础服务商提升有课的满意度。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是游客,针对游客的需求,政府出台各种科学的服务体制,并对当前各种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此外政府需要完成一些旅游企业不愿意完成的基础设施,并出台旅游管理体制,规范旅游管理。例如在进行旅游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当地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对外共享,并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基础服务,通过具有特色的旅游服务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并提前让游客知晓当地的旅游状况及服务体系。为保证互联网旅游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需要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此外可以在网站建立有效的旅游路线供游客参考,避免游客将大多时间浪费在寻找路线及旅游服务上,由此提升游客的体验。此外政府部门需要为整个旅游体系建立完善的动力系统,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到当地旅游中,并由当地旅游业从信息网络上获得关于游客的相关信息,并了解关于整个旅游市场的相关信息,便于旅游业及时作出调整,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通过政府建立完善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还从根本上提升了旅游服务水平,为游客享受较高旅游体验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旅游网站的智能化建立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旅游方面也是如此。通过网络人们能够及时了解相关旅游信息并通过网络完成旅游相关的辅助行为。在旅游之前人们需要通过网络详细了解信息,于是如何在网站建立这些信息就成为旅游业的重中之重。良好的网络信息能够有效推销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通过完善旅游服务的信息并在网络上通过虚拟技术体现出来,让游客在能够与想了解并订购。近些年电子商务技术在实体物品的买卖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必须与时俱进,参与到电子商务营销中来。另外旅游业可以将旅游信息、旅游服务以及其他行业结合起来,例如将旅游业和交通业连接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让人们以最便捷经济的方式到达旅游地点,并获得衣食住行等方面高质量的服务,让游客的旅游计划完美实施,降低旅游过程中的变数。

四、建立完善的旅游监管机制与反馈平台

旅游展开过程中,游客实际上扮演的是消费者角色,消费者的体验与其利益是否得到维护息息相关,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必须保持全程舒适的心情才能够享受到极致的旅游体验,当游客的根本利益得到侵犯时需要游客其权益得到保障,因此必须对旅游过程中的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并让游客的投诉方式更加便捷。政府可以在景区建立有效的监管平台,并在中心位置建立服务平台,便于游客及时反映情况。另外可以在网上建立服务平台,游客通过网上渠道就能够反映自己权益是否被侵犯。除建立完善的游客权益保障体系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反馈平台,游客是旅游服务的直接体验者,因此游客对旅游服务的评价是最为客观的,旅游业可以在旅游地点以及网络上建立反馈机制,让游客对本次旅游做出评价并给出意见,针对游客提出的问题旅游业酌情解决,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

五、结束语

“大旅游”背景 第5篇

[摘要]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发展迅猛,行业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正成为我国重要的朝阳产业。但随着我国旅游从少数人群逐渐走向普通大众,从精英化逐渐走向普及化,我国旅游业发展也开始进入到全域旅游发展时期,无论是在国内旅游市场,还是国际旅游市场的游客数量开始井喷式增长,给原有的景区景点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各种不文明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屡禁不绝,游客攀枝折花、乱丢垃圾、乱刻乱画、破坏景区设施等诸多不文明旅游现象大量存在,本文基于我国全域旅游背景下,对我国景区景点不文明旅游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试图找到破解不文明旅游现状的有力之策,探索一条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全域旅游;文明旅游;旅游宣传教育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5918.2017.14.044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14-0117-04

[本刊网址] http://www.hbxb.net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全域旅游的时代开始到来,使游客出游变得更容易,变得更方便。国家适时提出了“全域旅游”的理念,符合我国旅游的发展,也是我国旅游发展的新趋势,而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对某个旅游地区的口碑开始显得重要起来,有一个良好的口碑,就需要坚持走文明旅游发展的道路,让旅游不仅成为旅游者的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更要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国家软实力的参照点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不断的通过各种媒体曝光出来,例如游客攀枝折花、骑在雕塑上拍照、在禁止拍照的地方大肆拍照、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景区垃圾成堆、少数游客翻越护栏逃避门票等等。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每到长假过后各大景区环卫工需要连续加班加点打扫景区各种垃圾,工人忙于维修各种被游客破坏了的旅游设施设备,景区景点颇为恼火和无奈。

一、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游客井喷式增长不文明旅游现象大量存在,文明旅游常被忽视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013年国家《旅游法》的及时出台、同年国家法定假日高速公路免费等一系列的关乎老百姓旅游的政策出台,使得一到节假日,各大旅游景点游客人满为患,但是“亿万公民的休闲需求在这几个时间节点集中释放,旅游景区、交通、食宿等旅游公共产品与服务的有序供给愈发紧张,引致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近几年来,我国的景区数量和游客量猛增,仅5A级景区已经达到247家(截止2017年3月),去年我国入境游客量已经过亿1.38人次,入境游客量已经过1.22亿人次,特别是国内游客量高达44.4亿人次。然而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和众多不文明旅游现象十分不匹配,特别是一到小长假过后,打开电脑和电视,我们发现各大媒体经常报道的重点就是,不文明旅游现象,小到随地扔垃圾、吐痰,大到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涂鸦成风,比如2013年中国南京一男孩跟随父母到埃及旅游,在著名古迹神庙上刻下自己名字事件一时间引起全国轰?樱?甚至有国外媒体也都开始关注事件的发展。各地也有媒体报道很多山岳类景区垃圾清运工,经常利用绳索在悬崖峭壁上,冒着生命危险捡拾游客乱扔的垃圾。而早在2006年8月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就联合发布了我国公民不文明旅游的18种表现和20条建议,使更多人开始关注到文明旅游这个词。

现在的许多景区景点大多都是打造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方便了游客,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增强,全家出游、周末自驾游、特别是少数驴友徒步游逐渐成为时尚旅游方式。另外因国家增加了国家法定假日,高速公路在法定假日免费的政策的影响下,同时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开始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一到节假日各大景区游客人山人海,甚至有网友抱怨旅游拍照找不到照单人照的时机。我国大多数景区游客承载量较小,造成景区压力很大,一方面景区希望更多游客到景区景点旅游,提高知名度,更是提高旅游收入;然而另一方面景区在遇到游客“井喷”时,设施设备又不够用,管理不善导致美誉度下滑,此种现象甚至出现在很多知名景区中,最后导致游客量又因此减少。

笔者调研团队考察的湖北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就是一家以土家族文化为依托的国家4A级综合旅游景区,该景区在近几年发展中非常迅速,核心景区有购物大街、小吃街、儿童乐园、休闲草坪、女儿村花海、动物园等主要游览点。该景区对不文明旅游想了很多有力对策,但依然有一些不文明旅游现象存在,不文明旅游现象出现最多的就是小吃街,游客乱扔食品包装袋、一次性的碗筷等,虽然景区设置的“垃圾人桶”、“景区是我家,卫生靠大家”等宣传标语,但还是有游客视若不见。同时在热门景点女儿村花海购票处,游客插队现象也有时有发生,购票处同样有“请排队购票”宣传牌被少数游客忽略。

(二)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方式单一,大多流于形式

旅游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速,同时也比较脆弱。小到一个景点,大到一个景区,如果管理混乱,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将会严重影响其知名度、美誉度,尤其是目前我国旅游发展正处在的提档升级的关键期显得特别重要,各方对不文明旅游深恶痛绝,无论是旅游者还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其他旅游从业者都希望旅游业发展健康、稳定、可持续。实际上从上世纪初,我国就出台过各种文明旅游规定,但通过对一些旅游区的实际调研发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还是远远不够。

通过实践调研我们发现,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工作在各地旅游景区有大量开展,但依然不够,笔者所组织的调研团队在开展湖北恩施土家女儿城景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的实践中,志愿者经常遇到尴尬和无奈,比如在发放宣传单的时候,很多游客不屑一顾,甚至少数游客以为是公司推销广告,甚至有游客破口大骂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志愿者。在很多“文明旅游做文明公民”、“景区文明靠大家”等一些宣传牌下就有很多垃圾,与漂亮的风景极其不配,显得大煞风景。少数游客不愿意要宣传单,即使是再三说明,也只是随便一看便将宣传单丢弃,好一点的游客将宣传单丢到垃圾桶,也有极少数游客将宣传单都在地上,相反造成了景区新的垃圾。在调研队采访该景区负责文明旅游宣传的负责人时,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景区有时也感到无能为力。

(三)对不文明旅游处罚的法律法规制度缺乏,旅游目的地形象受损。

我国虽然在2013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了《旅游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但各旅游地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细节问题还未落实做细,出现不文明旅游后,更多的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划了”。对不文明现象的处罚还未形成常态化管理。另外从国际旅游角度讲,我国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文明旅游和旅游文明,不仅可以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还可以提升一国的国际形象。

二、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一)文明旅游宣传教育不够,立体式、全方位文明旅游宣传缺乏

根据我们的调研发现,基本上景区都有关于文明旅游的宣传的标语,但形式陈旧、语言不接地气,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特别是我国现在处在一个旅游快速发展期,缺乏全方位、立体式的强有力宣传,不仅景区内不要宣传,政府、企业、社会都有义务参与到到文明旅游宣传的队伍中来。

(二)游客文明意识不强,部分游客不知如何正确旅游

景区游客承载力一般指一定时期内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致破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总量,也称游客容量。我们在开发旅游资源的时候,很多地区没有考虑所在景区的生态容量,所以经常出现“国家法定假日”游客膨胀,多数关注的是接纳了多少游客,赢得了多少收入,较少关注对生态的破坏程度。当然也有部分景区制定出来“劝返游客”制度,即当景区容量达到最高值的时候就要“限客”,类似于很多免费博物馆“免费不免票”,虽然是免门票景点,但是也要有序开展、游客也必须注意自己旅游中的言行。

(三)各地重硬件配置、轻软件管理现象存在,给不文明旅游提供了生存空间。

很多地方政府官员为了实现短期的经济行为,不得不采用急功近利的开发手段,立竿见影。“一些旅行社在组团出游时,对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民族禁忌以及有关规定和条文不宣传、不解释。”不文明旅游的现象经常发生。而一个地方的发展更是一个长期的常态的可持续的。可喜的是我国很多地方以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另外,国家层面的《旅游法》2013年10月颁布实施了,但针对条文中的细化细节问题,还需要各相关部门落实。

三、解决全域旅游背景下文明旅游宣传教育问题的对策

“‘文明’是从‘野蛮’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走向‘进步’的表现”而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搞好文明旅游势在必行。特别是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关键期,搞好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工作意义更加重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始步人快车道,国家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出“处处是景点、全域是景区、人人是导游、人人树形象”的目标,各地旅游活动蓬勃开展,很多地区的旅游业开始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因此,全社会都有义务维护我国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2015年4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42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文明旅游工作的指?б饧?》,文件中明确指出,文明旅游重在宣传教育。明确指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旅游行业健康发展。

要树立好旅游地区良好口碑,维护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各种不文明旅游行为,特别是性质恶劣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必须有效遏制住。要组织建设好全域旅游区的文明旅游宣传教育工作,使其健康可持续发展,要让传统单一式文明旅游宣传方式逐步转变为“造血式”宣传,治标也治本,更需要方方面面旅游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努力。

(一)积极引导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教育。

1.企业、政府、社会积极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文明旅游宣传教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旅游行业的企业首先要担当起首要宣传责任,可以说游客就是旅游企业的生命线,没有优质的旅游环境就很难吸引更多的游客,不文明旅游使旅游地区美誉度降低,游客量下降,同时知名度也就会受损,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必须要求旅游从业人员人人参与到文明旅游宣传中来,形成自己懂、会管理、常提醒的工作方式。同时政府部门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为监管部门要及时督查,对不合格景区要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可喜的是国家旅游局已开始打破原有景区“SA”、“4A”终身制,对文明旅游宣传缺乏导致的管理}昆乱的众多A级提出警告,甚至摘牌的处罚。政府及时的督查有效震慑了其它旅游地区。著名景区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就多次组织景区工作人员撰写幽默文明旅游宣传标语,比如“烟雾还是吸大自然的更好――景区禁止吸烟”、“留下你的回忆,带走你的垃圾!”等等,获得了游客的支持和点赞。另外社会也应鼓励和发展文明旅游宣传志愿者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当然越来越多的团体和公益组织加入到了文明旅游宣传的队伍中来了,比如各地旅游协会开展的“文明旅游背包客”就逐渐的有了一些影响力,开展了系列宣传引导、游客疏导、停车指引、文明劝导等活动,为文明旅游宣传教育身体力行。

2.创新体制机制,奖罚并重,积极引导游客文明旅游意识。

长期以来,文明旅游没有引起游客的足够重视。认为文明旅游可有可无。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少数游客认为文明旅游是景区一方的的事情和游客无关,而大多数游客认为景区文明旅游氛围很重要,当然文明旅游也不能一蹴而就,其实景区也可以借鉴著名旅游目的地国――新加坡的经验,在旅游产业发展初期采用高昂的罚款来处理不文明旅游的现象,使不敢不文明氛围营造出来,再逐步将不敢不文明发展到不能不文明直至不想不文明的阶段,在我国旅游发展初期就下大力气抓好文明宣传,时间一长游客将文明旅游养成习惯,充分发挥游客主观能动性,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说景区必须一开始就重视文明旅游的奖罚,有的游客认为我老老实实的排队购票,而少数不文明的游客插队获得利益,给认真遵守纪律的游客当头一击。可喜的是很多景区开始设置奖罚制度,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比如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开展“垃圾换门票”活动,游客进入景区每人发一个垃圾袋,一方面倡导游客将垃圾放人其中,同时规定,只要在景区内捡拾垃圾一公斤以上的游客可以用垃圾换取景区实景表演门票(售价178元),这种方式也得到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争相报道。

3.将文明旅游规范纳入旅游合同,扩大宣传渠道。

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吸引国家龙头企业参与开发,积极引导发展一批较大的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企业。加强宣传引导,增强相关人员的文明旅游意识。旅行社组团之前。将文明旅游写入旅游合同,规定相应处罚。同时各地旅游地区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号、企业微博、官方网站、旅游企业APP等,利用漫画、幽默短片宣传,增加宣传的趣味性,多渠道、多形式、多载体“地毯式”宣传。利用新媒体,制作大量的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文明旅游公益广告,提升游客文明旅游素质。将公民文明旅游公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号召广大游客做文明游客。

(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监管,树立规则意识。

1.完善景区设施设备、建立健全有实效的法律法规制度。

2017年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一起老虎吃人事件,除了动物园管理疏忽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游客自己没有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有时候“堵不如疏”,游客往往都有巨大的好奇心,越强调不要乱写乱画游客越是想写,越危险的事情很多游客越想起尝试,越危险的地方越是游客拍照游玩的地方,也许是“无限风光在险峰”。这种情况下设置科学合理的设施设备比强硬的规定显得似乎更为重要,比如为解决游客在景区特别是文物古迹上乱写乱画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修建涂鸦墙,专门让游客在上面“留名”。还可以建设人性化且安全的观景台,解决游客为了看风景而不顾危险翻越栏杆的现象,让游客真正“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一方面,长期以来很多游客有“游客是上帝”、“花钱买享受”等思想,到任何地方旅游都是把自己放在享受“上帝”的位置,草坪乱踩、垃圾到处扔等现象到处存在。旅游景区往往也是为了吸引游客,没有及时制止。另外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少数游客反映景区垃圾桶设置要合理,有的地方很多垃圾桶,有的地方又没有垃圾桶,因此在景区设置设备的时候必须科学合理。

另一方面,健全相关的地区生态保护制度,制度是监管督查的依据,更是处理不文明现象的保证,多部门联合监督。为了发展旅游而破坏环境,做涸泽而渔的事情绝对不能干,不按制度约束自我的企业,这个时候需要强有力的制度制约,旅游、工商、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规范其操作,保证制度的严肃性。

2.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发挥监管职责,建立旅游“黑名单”、“红名单”。

对于极少数游客恶意破坏旅游设施、破坏重要文物古迹等现象,要坚决的遏制住。可以尝试“机动车驾驶证”扣分模式,对于一次性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扣完分数的游客,进入“黑名单”严厉处罚,建立全国景区联网文明旅游诚信系统,共享联网信息。可喜的是一些景区已启动该项数据库的创建。

总之,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不断更新文明旅游发展理念,推动我国各旅游地区文明旅游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实现国家旅游发展不仅上台阶更要上水平,不仅量上上台阶,更重的的是旅游发展质量有保证上水平,使旅游发展与文明旅游同步发展,物质和精神两手都要不懈抓,倡导建立游客与景区景点和谐共存的理念,也为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营造更优环境,为我国国际形象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大旅游”背景 第6篇

关键词:智慧旅游;概念;发展策略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近年来旅游观念深入人心,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变化发展。而在智慧城市的影响下,衍生了智慧旅游。实际上从城市的角度来看,智慧旅游从属于智慧城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智慧旅游是一项注重公共管理服务的工程,所以将其纳入智慧城市的建设下,有利于明确建设主体,集约资源。但是旅游消费者和城市生活居民都具有其自身的需求性和差异性,所以应该加强重视,保障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和产品。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关于智慧旅游的概念,不同的学者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智慧旅游是一种服务,也有人认为是一种管理手段,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新的旅游产业形态。其实可以说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城市,即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思维,要求城市的运营者和管理者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系统,并非是简单地相加。而由此看来,智慧旅游应该就是指智慧城市建设框架内的旅游活动和管理。

(二)智慧旅游的特征

和传统旅游相比,智慧旅游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其中最主要的三个特点分别是,以游客为中心、旅游信息服务自动化和旅游信息服务智能化。游客最关心的问题过于繁杂,在智慧旅游信息系统中,信息主要以游客为中心,将相关信息全面呈现给游客,以便于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且在智慧旅游的信息系统中,可以根据游客的身份信息等自动编排相关信息。而为了给大多数游客提供更加专业的旅游信息,必须积极提高旅游信息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得游客在进行活动选择时,能够全面接收到信息系统提供的参考意见。

二、长春市发展智慧旅游的策略

(一)建设健全的智慧旅游基础

现阶段,在我国的大多数智慧旅游建设中依旧存在认识不清、技术力量薄弱等不良现象,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智慧旅游建设基础的薄弱。为此,长春市智慧旅游行业应该尝试在智慧城市的框架下,根据长春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投资,建设与实际相符合的智慧旅游系统。在此基础上,长春当地旅游行业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与信息技术科研机构的全面合作,鼓励旅游科研机构和管理部门等全面开展智慧旅游技术工作,为智慧旅游提供新颖的、先进的技术基础。

(二)对智慧旅游进行统筹规划

旅游业本身涉猎的范围特别广泛,旅游活动更是涉及到各个产业部门,再加上我国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都要求智慧旅游的建设要以智慧城市的框架为前提,进行统筹规划。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在进行规划时,要将基础设施建设做到一步到位,实现与其他产业的信息资源共享,促进旅游产业的全面融合与发展,延伸不同种类的旅游生态和旅游产业,带动长春当地的经济发展,乃至周边县市的协同发展。同时长春市政府要加大对当地旅游建设的信息投入,使各部门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引领下,各司其职,对智慧旅游建设实行职能分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以此保证智慧旅游实现最终目标。

(三)切实满足消费者全面需求

智慧旅游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主要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所以智慧旅游建设必须要做到全面以消费者为核心。为此,长春市旅游行业应根据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不断地进行创新建设,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智慧旅游产品。此外,长春市还要在智慧旅游的建设过程中,注重旅游的消费和形成,并且以此建设智慧旅游的终端系统和虚拟旅游服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将一切与旅游活动相关的部门企业都纳入到建设范围中去。同时注重和其他部门的全面配合,建立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旅游服务项目,给游客带来完美的体验和享受。

(四)建设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就长春市而言,关于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包括三大方面,加快智慧旅游的标准化建设,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智慧旅游涉猎各个方面,这就需要当地相关部门建立一套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在不断的改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此外由于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在各方面还没有充足的经验借鉴。为此,长春市应该尝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最后就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商业模式的革新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为智慧旅游创造更好的技术环境和发展氛围。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的智慧旅游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长春市许多旅游企业为了保持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依靠现代科技的力量,渐渐提升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水平。而当地政府为了支持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长春市经济效益,更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量相关的旅游产业,实现信息化综合发展,从而全面推进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云,黎巎,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05).

“大旅游”背景 第7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

2009年12月31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南从此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焦点, 掀起了区域旅游全面开发的热潮。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 海南乡村旅游该如何定位和发展, 成为当前业界关注的一大热点。

乡村旅游作为现代乡村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旅游模式, 目前在各地方兴未艾。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 回归大自然已经成为人们的向往。特别是对于久居喧嚣都市的人们来说, 利用周末闲暇, 到城郊乡村野外体验农事、休闲度假, 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有着特色热带海岛农业旅游资源的海南来说, 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

(一)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内涵

乡村旅游是指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 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 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 拓展开发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 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 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 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二) 乡村旅游的类型

1、观光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赏型乡村旅游, 如参观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乡村民居建筑, 或观赏民俗表演等。

2、品尝型乡村旅游。

即将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 让游客品尝乡村特色美食, 或到菜园、果园采摘新鲜蔬菜和水果, 品尝绿色食品。

3、体验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让游客深入田间和农户, 体验农村生活, 从中获得乐趣, 并兼顾农业生产与教育功能, 通过实践使游客学到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

4、度假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利用优美的乡村环境, 开展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旅游活动。

5、文化型乡村旅游。

主要是以乡村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及传统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6、综合型乡村旅游。

即综合上述各种类型于一体, 兼顾观光、度假、体验和文化功能, 即通常所说的休闲农场。过去的乡村旅游项目不少是在原来的果园、花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而现在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都朝着综合型、多功能方向发展, 不仅有生态、生产、生活功能, 还具有销售、文化、娱乐、交流功能。这样可避开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使乡村旅游景点一年四季均能接待游客。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的更新、乡土文化的保护、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活力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2000年9月, 海南正式启动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 10年多来, 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从无到有, 从点到面, 从数量积累到质量提升, 已经初具规模。这些生态文明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都有了很大变化, 成为海南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必备条件。而海南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热带农业大省, 有着很多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一) 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

1、热带特色。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 有着丰富的热带农业旅游资源, 包括各类热带作物、热带雨林、热带水果、热带花卉、热带蔬菜、热带渔业资源, 对于地处高纬地区的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特别是在冬季, 温暖的气候、宜人的环境, 吸引了大批游客来海南避寒度假, 形成传统的旅游旺季。

2、海岛特色。

海南作为我国第二大海岛, 孤悬于南海, 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独特的岛屿地理环境, 孕育了独特的滨海乡村和渔岛乡村风貌。这里有传统的“三S” (阳光、沙滩、海水) 景观, 还有清新的空气、碧蓝的天空以及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是开展休闲度假、海底探奇、海岛探险的理想胜地。

3、民族特色。

海南乡村民俗风情独特, 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目前全省有30多个民族, 各民族的特色民居、民族歌舞、民族服饰、风味饮食、民族器乐、民族节庆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黎苗风情是海南最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如黎族传统的竹竿舞、黎锦、鼻箫和船型屋, 都极具特色。此外, 儋州调声、临高哩哩美、民间艺术八音、苗族刺绣等也都是海南民族文化的奇葩。

(二) 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 生态环境优越, 被称为生态岛、健康岛、长寿岛。1999年海南省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第一个生态示范省, 2010年底海南森林覆盖率达60.2%,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绿岛”。特别是中西部山区有丰富的热带雨林资源, 空气负离子含量高, 有天然氧吧之称。海南岛是世界上少数未被污染的净土之一, 岛上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生物种类丰富多彩, 生态环境指数达92.66, 居全国第一。

2、资源优势。

海南很多乡村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到处充满了阳光、海水、沙滩、椰树和清新的空气, 是极为理想的度假休闲胜地。全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具体可概括为以下10类:海岸带;海洋与海洋生物;岛屿;山岳、热带原始森林;珍禽异兽;河流、瀑布、水库;火山、岩洞、温泉;历史文化、古迹名胜;地方民俗、民族风情;热带作物及田园风光等。

3、气候优势。

海南岛纬度与夏威夷、巴厘岛、普吉岛等世界著名旅游胜地相近, 属低纬度热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这里气候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气候凉爽宜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热带风情, 加上长夏无冬的气候, 四季如春的氛围, 赋予了海南独特的气候优势, 使海南成为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特别是冬季到海南泡温泉、打高尔夫、避寒度假、康体疗养, 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

4、政策优势。

海南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享有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如对26国游客免签证、离境游客购物退税、离岛国内游客购物免税、航权开放等, 极大地促进了海南旅游的发展。特别是2009年底,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成为海南旅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为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三、海南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海南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优越, 但目前海南乡村旅游开发却还不尽如人意, 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在海南省全部旅游收入中占的比重还比较低, 还没有形成全国知名的农业旅游品牌和精品。具体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广大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较为落后

海南由于目前经济还不发达, 还无法拿出大量资金用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大部分乡村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环卫、医疗、安全设施等还不够完善, 配套住宿、餐饮、娱乐和购物设施也不健全, 制约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 观念落后, 服务水平低

在海南很多乡村地区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还不高, 信息相对闭塞, 对乡村旅游的认识不足, 人们的旅游服务观念和服务意识落后, 服务水平低, 难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加上乡村居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散漫、自由、不受约束的习惯, 与国际化旅游接待服务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反差。

(三) 盲目开发, 重复建设

海南乡村旅游的发展, 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村民的积极参与, 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论证, 造成很多乡村景区盲目开发, 重复建设和项目雷同, 导致市场的恶性竞争, 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

(四) 缺乏创新, 产品单一

随着游客消费心理的成熟, 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 人们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体验性、娱乐性和趣味性, 更加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但目前海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还是偏向于传统的观光、餐饮、休闲活动, 乡村旅游开发深度不够, 产品相对单一, 缺乏创新和特色。

(五) 宣传不足, 知名度不高

海南生态环境优美, 有很多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 但是由于宣传促销不足, 很多资源还深藏闺中, 不为人知, 在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品牌还不多, 与国际旅游岛的建设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此外, 海南乡村旅游还面临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还不高、乡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等诸多问题, 急需改善。

四、海南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

(一) 规划先行, 有序开发

海南有特色的乡村很多, 但不能一哄而上, 全面开花, 应做到规划先行, 合理有序开发。在进行乡村旅游规划时, 要综合考虑经济规划、农业规划、文化规划、生态规划等多种因素。在空间布局上, 乡村旅游规划要充分考虑海南地理格局东西差异、南北差别, 根据各地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特色, 划分不同的片区。每个片区突出一个主题, 实现合理地域分工, 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下, 还要合理设计旅游线路, 把海南最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主要乡村旅游景点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 发挥特色和优势, 做强热带农业旅游

海南有着丰富的特色热带农业资源, 如冬季蔬菜、热带水果、名贵花卉、热带作物、中草药材、热带养殖等, 都属于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海南正在建设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 在发展乡村旅游时, 要突出这些特色和优势农业资源, 建设一批特色热带农业园区, 大力开展观赏、采摘、品尝、体验、科普旅游。同时, 要坚持市场导向, 紧紧抓住比较优势,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提高科技含量, 加快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种植, 做精做强特色农业旅游, 塑造海南农业旅游品牌。

(三) 完善基础和服务设施, 规范旅游服务

当前海南正在进行全省生态文明村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 但距离乡村旅游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今后要在各主要乡村旅游区完善交通、水电、通讯、环卫设施建设, 并配套建设一定数量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 要和城市区别开来, 尽量避免乡村设施和景观城市化, 要突出乡村文化特色, 使设施景观化, 展示现代乡村的良好风貌。如住宿设施建设, 可采用田园式乡村别墅、家庭旅馆形式, 建筑的外观、材料和颜色要和周围环境协调。在完善设施的同时, 还要加强培训, 积极引进培养人才, 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 并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 规范乡村旅游服务。

(四) 准确定位市场, 加强宣传促销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居民, 差异性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城市居民对乡村旅游感兴趣的主要方面。因此, 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时,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准确定位海南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 了解细分目标市场的特征和需求, 并且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开发旅游产品, 设计旅游线路。同时, 还要主动走出去, 加强宣传促销, 积极宣传海南优美的乡村景观和特色文化, 展现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国际旅游岛的良好风貌。

(五) 适度开发资源, 加强文化和环境保护

良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资本, 优美的生态环境和多元性文化是增强旅游吸引力的保障。海南在发展乡村旅游时, 一定要注意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维护生态平衡, 保护多元性的乡村文化。对于资源条件优越, 经济基础较好的乡村优先开发;对于资源条件一般, 经济基础薄弱的乡村要适度开发;对于一些具有重要环境保护意义或生态脆弱的地区, 则暂缓开发, 以实现海南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六) 深挖文化内涵, 突出本土元素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有着丰富的乡村文化旅游资源, 如黎苗风情、特色民居、骑楼文化、乡土音乐、民族舞蹈、织锦刺绣、地方饮食等, 这些乡土文化是海南特色的象征。因此, 在开乡村旅游产品时, 要深挖其文化内涵, 凸显海南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体现海南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切忌为了迎合部分游客的不合理需求, 开发一些低档次、媚俗化旅游项目和产品, 应该走精品路线, 打造海南旅游文化品牌。

(七) 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 打造国际化乡村

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逐渐深入, 进入海南的国外游客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旅游需求和国内游客明显不同, 往往对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感兴趣, 而这些资源大都分布在广大乡村地区。因此, 海南在开发乡村旅游时, 要针对国外游客的需求, 设计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 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需求。同时, 还要完善相关旅游基础和服务设施, 加强外语培训, 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氛围, 打造国际化乡村。

五、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现代城市工业污染的加重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如今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成为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首选活动之一。海南岛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吸引了来自岛内外乃至国外的大批游客, 乡村旅游发展日新月异,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目前海南乡村旅游仍然存在设施落后、盲目开发、缺乏创新、宣传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 海南广大乡村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 融入国际旅游岛建设之中, 充分发挥海南乡村旅游的特色和优势, 打造国际化乡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凭借优越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东风, 海南乡村旅游一定会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其未来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何景明, 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5) .

“大旅游”背景 第8篇

1、体育旅游项目在海南的开发现状

海南地处亚热带, 四面环海, 年均气温23.8℃, 拥有独特的岛屿文化和区位资源优势, 具备开发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的前提条件, 且蕴含着极大的潜力。目前海南已经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形成了一定规模。

潜水、游艇、摩托艇等属于海上项目。海南海水透明度高, 水下景观优美, 是唯一的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 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早已开发潜水项目的西岛、蜈支洲等地区, 每年销售额均在一亿元以上。同时, 海南的游艇项目发展也毫不逊色, 2010年在海口湾举行海口游艇经济主题论坛, 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游艇俱乐部和游艇制造商参加, 共展出国内外50艘游艇和帆船, 为海南游艇业谱写了一页华丽的历史。高尔夫是海南的有一大体育旅游项目, 目前, 海南已投入使用的高尔夫球场就有23个, 其中15家完全符合国际标准, 高尔夫的创收在整个海南的经济发展中不容小觑。

海南自身优越的条件促进了体育旅游的发展, 同时, 不断开发的体育赛事推动了体育旅游的进步。截止到现在, 海南已经成功举办了高尔夫球巡回赛、环岛国际自行车赛、国际铁人三项挑战赛等大型赛事。除此之外, 海南还拥有国家冬训基地, 其中还有几个基地是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挂牌的。不论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 还是依靠其条件开发出的新项目, 都是体育旅游业的温床, 为体育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

2、休闲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岛中的地位

具有“天涯海角”之称的海南岛, 位于我国最南端, 是南海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建设国际旅游岛项目是海南重大发展的一次机遇, 海南应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优势, 开发出具有国际性的体育旅游项目, 以此提升海南体育旅游的品质及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战略目标。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业, 带动其经济增长, 由此, 休闲体育旅游在国际旅游岛中的地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1) 休闲体育旅游对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巨大。首先, 休闲体育旅游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种类, 对传统旅游是一个补充。传统旅游可称为观光旅游, 只要风景和建筑物不变, 多数情况下人们只会光顾一次, 而休闲体育旅游是将体育与休闲相结合, 巧妙的将健康、运动等成分加入到旅游中, 丰富了旅游生活, 人们在享受美景的同时, 进行体育锻炼, 实现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的双层享受;其次, 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 增长了本地经济效益。外地游客在旅游当中的比例比重直接影响本地经济效益。建设海南体育旅游项目, 仅吸引国内游客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开发出被国际大众所认可的旅游产品, 才能不断吸引国际游客的到访, 从而实现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最后, 体育旅游有效的提高当地旅游知名度。举办大型赛事活动来吸引游客是一个有效提高知名度的方法, 此举不仅可以加大旅游人次, 还对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至关重要。海南至今也举办了一些体育赛事, 其中也包括一些国际性的赛事, 只要不断完善, 增强体育赛事开发力度, 就可以逐步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

(2) 休闲体育旅游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 受世界体育旅游广泛流行影响, 旅游经济收入也逐年递增。在美国, 每年至少有15%至20%的外国体育迷来旅游, 体育旅游在美国年产值达到1850亿美元;西班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多达5700亿, 其中体育旅游人数占65%;在德国, 仅中国游客年均达46万人次。国外如此, 国内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 仅1997年黑龙江滑雪期就接待了十万名滑雪旅游者, 2001年五一期间, 北京的郊区旅游达100万人次, 其中80%是体育旅游。另外, 体育赛事对体育旅游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数据显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游客人数达47万, 英国运动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格拉顿估计, 仅赛后收益至少60亿美元。因此, 休闲体育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有理由相信, 未来的海南旅游业中休闲体育旅游将成为支柱产业。

3、海南体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3.1、利用现有旅游基础和资源, 适度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海南开发体育休闲旅游首先应建立体育旅游协调与公关机构, 做到与海内外体育组织和旅游机构建立频繁的联系, 加大对海南体育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 同时发挥公关作用, 将有影响的国内外赛事争取到海南举办。继续组织承办冬训, 大力开发海南的潜水休闲体育项目, 可建立水上运动学员, 争取培养国际认证的潜水教练与潜水运动员。

3.2、发挥政府力量, 鼓励社会投资

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 积极鼓励发挥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开发体育旅游。积极策划、开拓健康的体育旅游市场。

3.3、开发海南岛特色的体育项目

在发挥海南独有优势、做好传统旅游项目的同时, 适当开发战争模拟、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新型体育项目。

3.4、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海南旅游整体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能力逐渐增强, 传统旅游的坐车、购物、观景、吃饭睡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更向往健康、文明、快乐并且高档次的体育文化娱乐, 因此, 开发海南旅游时, 更应将重心转移到海南体育健身旅游的开发上。

3.5、加强海洋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开发海洋体育旅游业除了要求从业者具备旅游管理知识外, 还必须懂得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 而海南地理位置相对孤立, 使各方面发展相对落后, 造成缺乏旅游与体育专业相结合的人才。因此, 需要储备与培养相关人才, 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一方面, 制定相关政策, 提高工作待遇与条件, 做到吸引人才与留住人才。另一方面, 加大对海洋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 积极开展培训, 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灌输国际先进的海洋体育旅游理念, 对从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 上岗前进行考察, 打造一支符合国际标准的高素质海洋体育旅游人才队伍。

3.6、建立完善的海洋体育旅游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应在完善海洋体育旅游市场中起主导作用, 通过制定规划、法规等途径加强对其监督管理力度, 从而保证海洋体育旅游市场健康长久持续的发展, 实现在开发过程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结语

海南要建设出国际化旅游岛, 就需要将开发的旅游产品与国际接轨, 并散发出独有魅力, 吸引国内外游客。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海南旅游业及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具有稳固的市场地位, 我们必须借助海南本土有利资源, 切合实际的开发休闲体育旅游项目, 完善休闲体育旅游发展中的问题, 提高海南旅游档次。

参考文献

[1]胡晓明.生态体育[N].羊城晚报, 2005, 09 (8) .

“大旅游”背景 第9篇

1.1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南历史悠久, 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十万年以前。伏羲女娲就在中原一带奠定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基础。这才有了现在的中华儿女, 才有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河南省地下文物、馆藏文物、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拥有各类文物藏品约130万件, 占全国总数的八分之一。全国八大古都中, 河南占其四 (洛阳、开封、安阳、郑州) 。洛阳龙门、安阳殷墟和登封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享誉国内外。以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唐宋文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 以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子、杜甫、韩愈、岳飞、朱载为代表的名人文化, 以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博大精深。以嵩山、南太行、伏牛山为代表的山水景观, 以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和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人文景观, 以汴绣、钧瓷、汝瓷、南阳玉雕、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代表的民间工艺, 以宝丰民间演艺、濮阳和周口杂技、豫西社火、豫南民间歌舞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异彩纷呈。

1.2 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 河南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9年, 全省GDP突破20002.62亿元, 同比增长9.93%, 经济社会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持续提高, 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文化消费比重不断提高, 消费重心开始向精神产品消费领域转移。这也使得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1.3 畅通便利的交通优势

河南位居中华之中原, 四方交通的要道, 旅游通达性极佳。河南省高速公路的通车总里程在2011年初已达到4860公里, 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78万公里, 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1.79万公里, 三项指标均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加上众多通过我省的干线国道, 道路交通的畅通便利优势无可比拟。

1.4 “旅游立省”决策的提出

河南旅游自改革开发以来, 经过30年的发展, 现在每年接待游客的数量、旅游收入都位居中部地区首位, 进入了全国旅游大省的行列。旅游业发展快速, 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和太行精品旅游已成规模, 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加快推进, 全省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 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8年11月, 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旅游立省”这一宏伟设想。

2河南现有的文化旅游品牌

2.1 古都文化旅游产品

古都文化旅游中安阳、洛阳、开封、郑州四大古都名扬天下,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 殷墟甲骨文世人皆知, 小浪底、南水北调穿黄工程世人震撼, 已有盛世雄风游、文明足迹游、黄河风情游3个文化旅游产品。

2.2 嵩山禅武文化旅游产品

嵩山少林功夫享誉海外, 三大运动、五代同堂地质构造世界闻名, 佛儒道三教荟萃, 已有少林功夫游、禅宗祖庭游、中岳嵩山游3个文化旅游产品。

2.3 南太行山水文化旅游产品

林州、卫辉、焦作三大峡谷群雄浑壮美, 太行精神振人魂魄, 现有太行峡谷风光游、太行精神游、太行历史文化游3个文化旅游产品。

2.4 伏牛山休闲度假文化旅游产品

伏牛山区内的恐龙蛋化石群、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为代表的地质遗迹记载了地球沧桑演变, 鲁山大佛举世瞩目, 山、水、林组合完美, 已有地质科考游、休闲度假游、礼佛拜圣游3个文化旅游产品。

2.5 现代歌舞、演艺文化旅游产品

大型歌舞剧《大宋·东京梦华》、《河洛风》、《炎黄盛世》、《风中少林》、《禅宗少林o音乐大典》、《少林武魂》和《太极魂, 山水情焦作之夜》的精彩亮相, 使传统文化景观和现代歌舞艺术完美融合, 多场演出均赢得各地观众地好评。

2.6 节庆、会展类文化旅游产品

黄帝祭祖大典、中郑州少林武术节、国际太极文化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展、殷商文化节、大坯山庙会、平顶山马街书会、木兰文化节、世界华商文化节、信阳茶文化节等节庆活动, 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东西部合作贸易洽谈会、中国食品博览会、全国商品交易会等会展活动, 这么多的节庆、会展类文化旅游产品早已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河南难以形成精品文化旅游的问题

3.1 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缺乏创意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正在经历从资源导向到市场导向的转型, 现在又被纳入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发展关键阶段, 资源已不再是文化旅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需要用创新的思路和有创意的理念指导产业开发方向, 挖掘、整合和激活河南旅游资源的“文化之魂”, 而不是通过复古和再造来实现对本地人文历史的重新认知和认同。有不少从业者对文化旅游产业化的理解, 依然停留在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浅层开发上。

3.2文化旅游商品形式单一, 市场不规范, 影响了市场形象

在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中, “购”则明显成为了河南省旅游业的弱项。在我国, 旅游商品的销售收入能占旅游总收入的22%, 海南、云南等省份已在40%以上, 我省这个数字是10%, 外来游客普遍感到来河南值得购买的旅游商品太少, 唯一能叫响名字的只有“好想你”枣业。文化旅游商品形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地方一些旅游部门只看重门票收入, 对旅游商品重视不够;旅游商品生产产业化运作不力, 深加工不足, 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难以协调;在旅游城市著名景区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旅游商品购物专卖店, 旅游商品市场不规范, 旅客难以买到满意的旅游商品, 严重影响了旅游商品市场形象。上述诸多原因导致河南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数量少、品种单一, 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特色不鲜明, 缺乏知名品牌, 这与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极不适应, 不但影响我省旅游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制约着旅游业对相关产业带动经济、社会效应的有效发挥。

3.3欠缺宣传与包装, 国际市场对河南文化旅游产品认知度低

目前我省的文化旅游主题杂乱, 影响力弱, 认知度低, 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促销联盟。在与京津冀地区、华东旅游区、西南旅游区的对外宣传竞争中, 我们总显得略逊一筹, 致使国际市场对我省文化旅游产品认知度低, 很多外国游客只知“少林寺”、“甲骨文”, 却不知郑州、安阳, 更不知河南。“旅游立省”已提出两年, 我省现今急缺一批在国际上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旅游精品品牌。

3.4 缺少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实现“旅游立省”, 核心是发展, 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我省有大量的优质文化旅游资源, 如今即使有一些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较好地开发, 但由于缺少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仍然无法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的经济效益。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和其他的旅游资源开发略有不同, 它需要一批既懂文化更懂市场, 并具有高超经营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河南的文化产业界和旅游产业界, 正是缺乏这一类高素质管理人才。

4政府主导, 实行精品制胜战略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需要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部门的协调与统一, 也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可通过政府主导, 将来自政府、企业、民众、景区、中介机构及旅游学院和科研机构等方面的人员、代表, 尤其是该领域内具有足够高地位与荣誉的权威人物组织在一起, 进行调研与讨论等活动, 最终各方达成一致意见, 形成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思想与新战略。河南的文化旅游必须借助河南的历史文化底蕴优势, 通过凝聚河南文化, 实行精品制胜战略, 增强河南文化旅游的竞争力, 同时也提升河南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手段:

4.1 建设文化实体景观

观光游在目前仍占主导地位, 实体景观仍是必不可少的吸引要素。所以, 很有必要使抽象的河南文化以实体形式展现, 使旅游者“有景可看”。中原古文化、宗教文化、根文化和民俗文化都可以在省内选择适当场所实现抽象向实体的转化。随着开发程度的加深、档次的提高, 其吸引力必将增强。

4.2 重视文化节事活动

河南各地具有传统特色的文化节事活动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效果, 但和全国知名的节事活动相比, 比如青岛的国际啤酒节、哈尔滨的冰灯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 则还有待重视和加强。同时文化节事活动更应该注重增加参与性体验的游客感知, 从近年来旅游热点城市和风景区来看, 除了其本身拥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和特色外, 色彩纷繁、变换无穷的节事活动也是最重要的吸引力之一。

4.3 推动文化关联产业发展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 不仅要注重旅游产业本身, 更应积极推动文化关联产业。如, 特色饮食业:河南各地的特色餐饮文化的引入;看的产业:文化展览馆、历史博物馆、“拳文化”、“根文化”;购的产业:河南各地丰盛的特产, 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的商业化;还有“娱”、“听”等其他文化意蕴极浓的产业均可发展, 使游客在我省能“看的美”、“吃的香”、“带得多”、“住的久”、“不愿走”。

4.4 重视宣传, 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品牌

旅游精品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品牌是产业成熟的重要标志。我省虽然文化、自然景区 (点) 众多, 也有几个国际级、世界级的旅游精品, 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 国际认知度和同级的旅游品牌如北京故宫、西安兵马俑、云南丽江、广西桂林、四川九寨沟等景区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我省的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开封大宋文化旅游区、殷墟等目前已经具有较好的发展, 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我们重点要做的是加大宣传力度, 重视联合宣传效应;同时按照国际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更新, 积极推动这些景区转型升级, 形成产业集群, 努力使之成为世界瞩目的旅游目的地, 成为我省享誉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产品。

4.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旅游综合人才队伍

在旅游人才培养上, 应采取加强文化旅游人才基地建设和加强现有文化旅游人员培训并重的方针, 一方面加大文化旅游教育的投入,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开放型的办学模式, 加强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对现有文化旅游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强化培训, 提高其文化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以适应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最终能建立一个涵盖旅游文化、旅游规划与管理、导游服务、园林、文物修缮、宣传策划、饭店管理、医疗保健、旅游商品开发等高素质的文化旅游综合管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韩朝胜.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9) .

[2]李庚香.“旅游立省”战略与河南文化旅游产业[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10, 26 (1) .

“大旅游”背景 第10篇

1 智慧旅游与旅游体验概述

1.1 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一词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这两个概念,目前国内外对智慧旅游的定义尚未统一,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智慧旅游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向其提供更高层次的旅游服务,而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将旅游体验、旅游产业发展、旅游行政管理等方面相结合,从而为旅游者提供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为旅游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收效。

我国智慧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2011年国家旅游局提出争取用10年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智慧旅游,并于2012年和2013年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共33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确定2014年为“智慧旅游年”,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我国旅游业向全面信息化方向发展。

1.2 旅游体验概述

旅游体验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及身体上的感受,其核心内容包括世俗体验、审美体验和超验体验[1]。旅游者通过旅游活动获得身体心理上的愉悦和享受,同时,会在旅游活动结束后将实际旅游体验和预期质量进行对比,从而对旅游活动作出评价,当实际体验超出预期时会产生正面影响,吸引旅游者再次购买该旅游产品,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

2 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进旅游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2013年12月,陕西首个旅游电商平台骏图网开始运营,全省3500多家旅游企业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76家A级景区,49%已经开通在线预订系统;63家高星级旅游饭店,84%提供在线客房预订,57%开通认证微博并定期推送相关资讯[2]。陕西旅游局官方微博粉丝近150万,荣获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十大旅游机构微博”称号,陕西旅游局官方微信影响力位列“全国旅游政务微信”第四位[2]。陕西省12个市区全部开通旅游官方微博、微信平台。

陕西省通过建设智慧旅游云生态圈,大力发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智慧旅游服务,不仅能提升整个区域旅游经济,更有助于全面实现旅游服务、管理、营销和体验的智能化,更好的提升旅游体验。

2.2 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2.2.1 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薄弱

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调查数据,截至2015年12月,陕西省互联网普及率为50.0%,低于全国50.3%的平均水平,全国排名第15位;陕西省网站总数48896个,占全国网站总数的1.2%,在全国排名第16位[3]。由此表明,陕西省互联网发展及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这成为影响智慧旅游能否让旅游者实现智能化体验的直接因素。

2.2.2 旅游组织信息化建设意识欠缺

陕西省大部分旅游企业以及很多政府旅游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观念较保守,往往处于被动开展的状态,不愿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进行旅游网站建设。所建网站大多仅限于信息展示,缺乏网上支付、虚拟体验等功能,在线交易大多还采用“线上交易,线下支付”的模式,极大的削弱了旅游者的感知体验。

2.2.3 精于业务的综合型人才匮乏

智慧旅游以服务旅游者为核心,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从旅游者角度去思考问题,考虑如何能够让旅游者更好更智能地去感知提供的旅游服务。因此,智慧旅游从业人员应既熟悉网络信息技术,又精通旅游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而这类复合型人才的欠缺也成为制约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的因素。

3 陕西省借助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途径分析

3.1 通过整合大数据分析旅游者需求特征

智慧旅游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旅游产品,而这就要求对旅游者需求特征进行分析。随着旅游者经验不断丰富,旅游需求逐渐趋向于多样化、个性化、注重自助旅游和旅游体验。旅游者已经由盲目旅游向体验旅游转变,对旅游地和旅游类型的选择更加具有目的性,更加倾向于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旅游类型和旅游过程[4]。因此,在进行智慧旅游建设时,要依托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整合大数据,为旅游者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咨询、旅游攻略和旅游景点介绍。旅游者通过手机APP,可以方便的获得陕西省内景点查询、酒店、交通和景点门票预订、地图导航、人工智能景点讲解等服务,还可以及时记录与分享自己的旅游体验,提供信息反馈。智慧旅游使旅游者在游前、游中、游后便捷、高效地享受高品质的全程服务,从而提升旅游体验。

3.2 加强政府引导,建立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智慧旅游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通讯企业等多个直接或间接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企业和部门。同时,开展智慧旅游也是建设智慧城市的一部分,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规范智慧旅游的发展,提升其发展速度。政府应建立陕西省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该体系以提升旅游者满意度为核心,以旅游信息服务为主体,满足旅游者在陕西旅游过程中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的信息需求。信息表现形式除传统的图片、文字外,可采用视频、音频、虚拟旅游、互动社区、微博等现代化手段,突出即时互动特征。同时,为保证网络旅游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

3.3 建设智能化的旅游网站,探索旅游营销新模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越来越成为旅游者获取旅游信息的重要途径,开展智慧旅游需建设智能化的旅游网站,使旅游网站从最初的仅提供旅游资讯演变为旅游目的地营销及形象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陕西省旅游局已经上线了全新的陕西旅游资讯网,陕西省内主要景区、酒店和旅行社都已建立网站,但综观这些网站,官方色彩较浓,具有一定的信息展示及咨询功能,却不能满足旅游者虚拟体验、网上预定、在线支付等需求。以陕西旅游资讯网为例,对陕西省著名景点的介绍内容和手段过于单一,缺乏大量高清图片、视频、虚拟体验等展示手段,游记、攻略内容单一且陈旧,更新缓慢,没有关于门票预订等功能,旅游者上网体验欠佳。在旅游电商方面,陕西省虽已上线首个旅游电商平台骏图网,但相比携程、途牛、去哪儿等知名电商平台,业务量和知名度都有待提高。上述电商平台之所以深受旅游者欢迎,是因为其整合了旅游要素资源,提供相对个性化的服务,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站直接完成旅游行程的规划和预订,线上服务已经渗透到旅游者旅游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因此,在旅游营销方面,陕西省应该突破传统思维束缚,以提升旅游体验为目的,通过智能化的旅游网站,向旅游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包括景点介绍、旅游路线、当地餐饮、购物、住宿、旅游攻略等,实现对陕西省旅游供应链的整合,在电脑、手机上满足旅游者碎片化的需求,从而实现对陕西旅游的宣传促销。旅游营销模式创新是智慧旅游有别于传统旅游的一个亮点,通过创新营销模式,使旅游信息更加畅通、预定渠道加快拓宽、交易支付趋于便捷,这必将促进陕西省智慧旅游的新发展,提升旅游体验。

3.4 设立智慧旅游体验中心

尽管智慧旅游己经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受到年龄层次、文化层次及硬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智能技术的推广存在一定的限制,如中老年人群,他们对智慧旅游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相对较低,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掌握。智慧旅游体验中心是使智慧旅游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的一个媒介,也是一种旅游营销新模式,一方面可以普及智慧旅游相关知识,增加应用人群,另一方面也可以塑造和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

3.5 建立旅游监管机制与反馈平台

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旅游者权益可能会受到侵害,需要建立完善的旅游监管机制和投诉平台,便于旅游者及时反映情况。随着二维码在景区、旅游商店、酒店业、餐饮业等的普及,政府应加强对二维码的监管,防止出现二维码滥用和信息不实等情况。同时,需建立科学的反馈平台,旅游者可以通过照片、游记、视频、漫画、攻略等形式,将其对景点、交通、餐饮、酒店服务等反馈信息发表到微博、论坛、博客、贴吧等平台上,一方面促进旅游者之间的交流,为其他旅游者提供旅行参考,另一方面也促使旅游企业加强管理,改进服务质量。

4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智慧旅游不仅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陕西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处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首要位置,应从旅游者实际需求出发,以旅游信息服务为主线,着力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社交化、散客化的旅游新需求,通过推进智慧旅游发展,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从而实现陕西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摘要:在旅游信息化和散客化的发展趋势下,智慧旅游应运而生,它更注重为旅游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体验需求。在阐述智慧旅游和旅游体验概念的基础上,分析陕西省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陕西省基于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的途径,以期能促进该省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体验,陕西省

参考文献

[1]管倩.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体验途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27-28.

[2]吴际,杨旭景.陕西开启智慧旅游时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8-21.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6-1-2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P020160122444930951954.pdf.

“大旅游”背景 第11篇

摘要: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旅游发展已经进入智慧旅游发展阶段,秦皇岛市在智慧旅游发展背景下,进行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尝试和探索,但与高速发展的旅游业相比,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就如何构建秦皇岛市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提出方案,从而使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智慧旅游 ; 秦皇岛市 ; 旅游信息服务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179-002

一、问题提出背景

2010年12月,秦皇岛市根据国家旅游局关于《“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启示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相关会议精神,认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很有必要搭建起一个秦皇岛市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加快全市旅游信息建设步伐,改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全市旅游业从传统经营向数字化经营的过渡和转型,有效发挥媒体在旅游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配置市场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制定了《秦皇岛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秦皇岛市旅游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秦皇岛市旅游网站信息服务平台战略合作协议》等文件,明确了 “旅游服务手段要信息化,要加强旅游网站、旅游数据库建设,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打造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争取在五年内(2010年-2015年)实现“数字旅游”工程。

二、秦皇岛市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秦皇岛市旅游信息化速度的不断加快,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从互联网上查询旅游信息,面对游客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外一方面,以政务行政管理的网络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对旅游部门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打造集旅游政务系统、旅游者服务系统、旅游企业服务系统、旅游监测预警系统、旅游安全保障系统于一体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1.提高旅游行政管理水平与决策能力的需要

旅游管理部门通过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进行旅游信息整合和联网,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改变其原先的粗放式管理方法。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对工商、交通、质检、卫生、公安等部门信息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助联动,结合旅游信息统计数据形成旅游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保障旅游者安全。

2.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013年,秦皇岛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595.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6.3亿元,分别增长10.9%和19.6%。面对快速增长发展势头,如何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旅游者个性化、多样的需求,成为了旅游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而互联网发展为旅游信息提供了可能,旅游者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丰富的旅游信息。

3.有效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需求

智慧旅游提出来以后,秦皇岛市进立了游客咨询服务中心、12301呼叫中心体系、旅游目的地资讯网站、游客集散中心体系等建设和探索,但这些体系在信息整合利用方面尚存在诸多弊端。而通过智慧化的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可以有效的整合旅游信息资源,通过顾客手中的移动终端设备,可以很好地把信息传送给游客,也方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获取个性化的动态信息服务。从而优化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

4.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需要

2010年12月在《秦皇岛市“十二五”旅游规划》中提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培育现代产业”。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建立,可以实现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旅游车船公司、酒店、景区等原有的服务和管理流程以游客需求为核心,实现部门间的优化合作,同时也可以大大降低其生产和管理成本。信息技术本身作为生产力要素,具有广泛的渗透性和增值性,同时对构成生产力的其他要素效能的发挥又起到“催化剂”和“助推器”的作用。

三、秦皇岛市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

秦皇岛市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关键核心是通过云计算,宽带网络和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地理信息及遥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多元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和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搭建一个技术服务平台,又称云平台。这个云平台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使旅游智能化成为可能。云平台通过物联网信息服务终端,直接链接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子系统,并通过IT设备和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云应用组成,对所有数据进行集中、交换、存储、处理和挖掘,从而为旅游管理部门、相关部门、咨询机构、旅游企业、旅游者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游客定位、智能导航、电子门票、电子地图、电子导游、智能导购、电子支付、互动社交、智能卡、信息发布、数据统计、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监测预警 等其它服务。(如下图所示)。

为了能够保障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实施和运营,需要建立三大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运营体系。三大体系是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1.安全保障体系。安全保障体系是旅游信息化系统构建的第一要务。应从管理、运营技术、系统维护等方面全方位加强系统运营的安全等级。采取“全面防御、主动防范”的安全保护策略,建立运营环境安全、网络通信安全、终端接入安全多重防御体系,建立安全的通信网络、安全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实现对系统建设的层层防控。

2.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是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实现相互融通、统一操作、规范管理的技术支撑,是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建设规划、运营管理、系统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标准化规范体系包括信息技术标准、业务操作标准、技术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认证标准等。

3.运营管理体系 旅游信息系统构建的核心问题不是简单地上一个信息化IT项目,更不是选择一个管理软件的问题。而是如何构筑全方位运行管理体系,并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该管理体系的运转,实现系统运营平台的变革。如果在旅游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过程中片面重视技术问题,而忽视管理体系,就会导致系统建设项目成功率不高。旅游信息系统的“公共服务性”决定了系统建设过程中采用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运作的战略发展管理模式,积极发挥政府统筹、领导和协调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工作顺利开展。

随着旅游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智慧化旅游时代的到来,建立一个能够共享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已经成为旅游城市信息化建设的第一要务。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是秦皇岛市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秦皇岛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1]李云鹏, 沈话玉. 智慧旅游[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3(01):59

[2]唐晓云. 信息技术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探讨[J]商业时代(产业观察),2010(25):122-123

“大旅游”背景 第12篇

2015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指出“到2020年, 全国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 (无线局域网) 、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这是推进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 改进旅游信息服务水平, 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增强旅游的便捷性,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随着散客旅游时代的到来, 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们的出行需求和出行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因此, 构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推进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 对散客旅游者识别与查寻旅游信息, 提升旅游目的地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北川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 其旅游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灾后重建完成后, 北川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信息化水平较地震之前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2013年6月北川羌城旅游区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来, 到北川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据统计, 2014年到北川旅游的人数达350.3万人次。其中, 自助游、自驾游的散客旅游者超过50%。北川散客旅游市场的迅猛发展, 对北川旅游信息化建设和旅游信息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因此, 本文从散客旅游者的角度, 在深入调查北川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北川旅游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提升北川旅游信息服务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2 散客旅游和旅游信息服务

2.1 散客旅游

散客旅游又称自助或半自助旅游, 它是由游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零星现付各项旅游费用的一种旅游形式[1]。具有数量大, 又非常分散;需求多样化, 但选择随机性较强等特点。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文化素质的提升, 交通越来越便利, 散客旅游已逐渐超越团队旅游, 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主体[2], 是未来旅游市场发展的主流[3]。据统计, 欧美等主要旅游接待国家和地区, 散客市场份额已达70%~80%, 有的甚至高达90%。

对于散客旅游者来说, 由于对旅游目的地周围环境很陌生, 对旅游目的地信息获取与互动的需求更加强烈[4]。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能够为其提供全程、随身、便捷的个性化旅游信息服务。

2.2 旅游信息服务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 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 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 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5], 是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 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的实践已经证明, 在开发旅游产业潜力、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作用非常显著, 已经发展成为旅游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性设施之一[6]。

研究表明, 旅游信息服务、散客出游服务是散客旅游者需求最大的两类旅游服务要素[7], 这其中信息服务又是散客旅游者出行的首要需求[8]。而旅游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其旅游信息服务水平。

3 北川散客旅游信息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3.1 提供旅游信息服务的网站多, 但便捷性不够

区别于“保姆”式的跟团旅游, 散客旅游者需要自行规划旅游线路、预订旅游产品、筛选旅游服务[2]。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散客旅游者开始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习惯了在出行前、旅途中利用互联网查询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信息。因此, 对散客旅游者来说, 各旅游城市的旅游官方网站所提供的旅游信息就成为他们决策出行的重要参考。

据调查, 目前北川主要通过“北川羌城旅游区官方网站”、“北川羌城旅游区电子商务平台”和“大爱北川”微信平台为旅游者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信息。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网站的便捷性不够。笔者通过调查和搜索引擎搜索发现, 目前北川分别建立了“北川羌城旅游区官方网站”和“北川羌城旅游区电子商务平台”两个网站, 将旅游官方网站本身应该具备的信息供给功能、商务功能和营销功能分别在不同的网站展示, 这样不便于散客旅游者快速找到想要查询的、到北川“吃、住、行、游、购、娱”的全面的旅游信息;二是没有建立专门的旅游微信平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 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据腾讯发布的2015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显示, 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 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 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此外, 各品牌的微信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 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一些商家通过申请公众微信服务号, 实现展示商家微官网、微社区、微会员、微推送、微支付、微活动、微报名、微分享、微名片等。但据调查, 目前北川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旅游微信平台, 而是通过县委宣传部建的微信平台——“大爱北川”和绵阳市旅游局的微信平台, 对外宣传北川旅游、发布旅游活动信息的。这就很难直接向旅游者发布即时的旅游动态信息, 难以实现与游客之间的交流、互动。

3.2 旅游信息服务的形式多样, 但随身性不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普遍使用, 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随之改变。手机不仅仅是与他人保持通话联络的工具, 还是散客旅游者享受随身信息服务的重要工具, 比如:定位导航, 票务预订, 选择旅游线路, 查询旅游目的地天气情况、交通状况、旅游活动等动态信息, 分享旅途经历等等。这就要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能够为其提供便捷、流畅的无线上网服务和随身、动态的旅游信息服务。

据调查, 目前北川所有的景区、景点都实现了Wi-Fi覆盖,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景区的Wi-Fi信号有待改进。比如, 老县城地震遗址。笔者经过实地调查发现, 在刚进入地震遗址的地方, 就无法搜索到老县城地震遗址的Wi-Fi信号, 只有到了北川大酒店遗址附近才有老县城地震遗址的Wi-Fi信号。同样, 在地震遗址后大门的附近, 也搜索不到老县城地震遗址的Wi-Fi信号;二是旅游信息服务形式过于传统。为了给游客出行提供方便, 北川在游客中心和各个景区、景点的旅游服务中心设立了咨询服务点, 为游客提供旅游手册、旅游地图, 介绍旅游线路等信息服务。但一些外地散客旅游者由于对北川不熟悉, 他们有时候找不到游客中心, 也找不到这些咨询点, 于是就享受不到这些旅游信息服务。

3.3 停车难问题有所改善, 但智能化水平不高

随着散客旅游时代的到来和自驾游游客日益增多, 很多景区景点停车难、难停车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节假日旅游高峰期, 这一问题更加突显。

近年来, 北川针对旅游高峰期游客停车难的问题, 对境内大部分景区景点的停车场进行了扩建, 甚至增加, 使游客停车难的问题有所缓解。但由于没有景区内车位空置信息提示, 景区停车都是靠停车场内管理人员的指引或驾驶员盲目寻找。这种情况在旅游淡季还好, 由于车位多, 游客很容易就找到了车位;但一到旅游旺季, 由于车辆猛增, 景区又没有提供具体的车位空置信息, 一些驾驶员就只能盲目寻找, 有时候绕很久也找不到一个停车位, 于是马路边、空地上到处都停满了车, 常常造车交通拥堵。

4 提升北川旅游信息服务水平的建议

4.1 整合旅游网站, 提高信息供给质量

一是将“北川羌城旅游区官方网站”和“北川羌城旅游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整合。将“北川羌城旅游区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门票预订”、“酒店预订”、“餐饮预订”和“旅游商品”等商务、营销功能整合到“北川羌城旅游区官方网站”, 使散客旅游者在一个网站上就能享受“一站式”的旅游信息服务;二是按照旅游目的地网站成熟度评价的6项基本指标——可达性、体验性、有效性、互动性、商务性、营销力[9], 进一步提升“北川羌城旅游区官方网站”的质量。建议在北川旅游官网上增加“游客论坛”版块, 鼓励游客在第一时间将自己在北川旅行的经历、心情、图片, 以游记、博客的形式在论坛上发表, 不但可以实现游客之间互动性, 也可以为其他游客出行提供参考。

4.2 建立微信平台, 转变信息服务形式

一是建立专门的旅游微信平台, 并在北川旅游官网、北川各景区景点门口以及重点区域公布, 使更多旅游者享受到随身、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二是通过微信平台, 向散客旅游者发布北川各景点、酒店、餐馆的特色、价格等具体信息,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天价龙虾”“天价草药”等问题。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 向散客旅游者发布车站的具体位置, 旅游活动时间安排以及北川各景区最近的天气情况、交通状况等详细的、动态的旅游信息;三是通过微信平台, 即时分享其他游客在北川旅游过程中拍摄的图片和视频, 撰写的游记、博文等, 为初来咋到的旅游者购买旅游服务、规划旅游线路提供参考。

4.3 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

一是解决部分景区Wi-Fi信号问题。与电信部门联系, 进一步改进境内景区、酒店无线上网设施设备, 解决部分景区、景点和酒店Wi-Fi信号覆盖不全、信号不稳定的问题, 使游客享受到免费、流畅的无线上网服务, 随时查询旅游信息, 即时分享旅游经历;二是利用北川建设智慧景区的契机, 引进智能车位引导系统、自驾游服务系统和智能导航系统, 将位置服务、景区内交通状况、停车场及车位情况等加入旅游信息服务中, 进一步提高北川旅游公共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宋银萍.散客旅游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西安市为例[J].人民论坛, 2012 (10) .

[2]周倩.基于旅游消费市场的智慧旅游本质探析[J].消费经济, 2014 (10) .

[3]汪峰.网络技术:散客旅游市场发展的推进器[J].旅游学刊, 2007 (5) .

[4]李爽, 李建中.城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厦门市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0 (7) .

[5]李艳芳, 王进常.河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8 (1) .

[6]吴思.信息通信技术 (ICT) 与旅游产业的潜力和竞争力研究现状[J].旅游学刊, 2007 (6) .

[7]徐菊凤.北京城市散客旅游服务管理模式问题诊断与对策思考[J].商业时代, 2011 (16) .

[8]郑瑞.试论我国统一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J].旅游学刊, 2008 (8) .

上一篇:新产品介绍及下一篇:语文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