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科范文

2024-05-14

二级学科范文(精选4篇)

二级学科 第1篇

1 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内涵

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相互支撑发展的这种态势导致了新兴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的诞生。它是将传统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交叉融合, 以化学工程为基础和手段, 面向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制备及应用的一个新兴学科。它既是化学工程学科内涵的拓展和应用领域的外延, 也是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科发展的必然规律。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对材料生产与加工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 其目的在于在材料高性能化的同时, 最大限度地降低材料生产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 实现材料制备的高质量、低成本、环境友好和可循环再生利用;二是利用新材料, 如新型催化材料、分离材料等发展新型高效的化工技术与理论, 形成新的流程工艺和集成技术。

2 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发展现状

近十年来,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作为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增长点, 发展迅速。目前, 国内外一些大学的化工学院或材料学院均出现了材料化工的研究领域, 有的大学 (如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甚至出现了专门的“材料化工”系等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材料化工的交叉研究已经展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

2005年7月, 南京工业大学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成立“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5月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材料化学工程大会, 大会总结了国内外材料化学工程的研究进展, 明确了我国材料化学工程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2007年10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于化学工程和材料学科的交叉融合, 国内多所重点院校开始在“化学工程与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置“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2002年, 南京工业大学首先在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随后, 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始设立“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据初步调研, 已经有11所重点大学设立材料化学工程, 如表1所示。该学科的设置, 有力地促进了“化学工程与技术”与“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有利于材料化工领域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建设。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该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 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2) 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开发材料制备技术。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结如下: (1) 基于新材料的化工单元技术及其理论, 利用新材料的特性或功能, 建立新型高效、低耗、环保的分离与反应工程技术与装置。围绕材料微观结构中的传递行为与反应过程, 发展新理论体系。 (2) 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研发材料制备技术, 将化学工程理论与方法引入材料加工过程中, 通过宏观过程参数的调控实现对材料微结构的调控, 为新材料的制备、加工和过程放大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保障。

基于上述的分析, 现行的二级学科“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现状总结如下。

1)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

目前, 部分地方高校在“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目标定位存在不考虑人才培养的类型、层次、社会需求, 采取仿照部属重点高校、省属老牌高校的精英教育模式去培养“材料化工”学术硕士人才, 但由于地方高校在基础设施、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学术研究、技术创新方面等都难以与部属重点高校和省属老牌高校相比, 在沿用学术型、研究型和综合性高校的培养模式后, 造成创新型、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匮乏。

2)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大多数高校在设置“材料化工”学术硕士专业时, 主要设置了学位基础、学位必修课, 要么过多的强调了材料科学与工程, 要么重在化学工程与技术, 忽略了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性。在设置学位方向课程时, 往往会根据教师的科研方向来设置课程, 这种模式虽然可以发挥教师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特色, 但特色不明显;由于教师科研方向的特殊性, 并不一定与地方产业有机结合, 导致了研究生学习的专业知识不满足产业的需求, 专业优势和专业特色缺乏。

3)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师资队伍对地方产业的了解缺乏。

现在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引进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博士, 这部分年轻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教师培养、培训和考核体系, 从校门到校门, 对区域经济社会现状不了解, 没有从事专业实践的工作经历。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仅单纯看科研项目和论文, 并不重视教学成果。因此, 这样的师资队伍建设很难保证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 也缺乏与地方产业结合的特色。

4)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强化科研培养而轻视教学管理。

大部分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重在培养其科研能力, 显然, 这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这种对理论课的忽视极易造成学生基础薄弱, 无法以理论来支撑科研的深入开展。另外, 现行的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中科研的比重远远大于了理论教学, 加之就业单位对科研成果的看重, 势必导致在研究生的教学管理体制方面的劣势, 加之学生的基础要么是化学工程与技术, 要么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那么这种体系下的培养模式对培养创新型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有较严重的影响, 必须探索一条既增强“材料”“化工”相互渗透的研究生理论学历, 又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管理模式。

3 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建设对策

3.1 重新定位“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培养目标的定位

“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培养定位以工程为主, 理工结合, 既要考虑到与化学、化工、材料学的学科交叉以及与生物、环境等学科的渗透, 又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产业发展的需求, 培养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地方产业要求的素质高、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工程和工艺结合、理工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3.2 构建“材料化工”学术硕士学位课程体系

在“材料化工”学术硕士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强化两个方面, 一是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 二是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开发材料制备技术, 因此, 设立与之相适应的学位基础课和学位必修课程体系, 而学位选修课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 突出特色。在理论课程的教学中, 逐步借鉴或采用国际一流大学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3 打造“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点的师资队伍

引进具有企业背景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国外学习进修经历的教师, 发挥他们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外人才培养经历。聘请相关企业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给学生讲授理论联系实际内容较多的工程设计类课程, 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外, 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国外进修,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国外学习经历。

3.4 建立“材料化工”学术硕士的教学管理体制

一是围绕研究生课题的研究方向, 理论教学不再单独突出“化学工程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 而是强化交叉性和相互渗透性, 再结合科学研究, 既满足了“材料”“化工”交叉与渗透的理论教学的要求, 又可让理论来支撑科研的深入开展;二是科学研究中强化理论基础, 构建解决科学问题的理论体系。研究生采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开发材料制备技术, 同时也运用在开发新材料为基础的化工单元技术与理论解决相应的科学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这种体制强化了“材料”“化工”交叉与渗透性的理论教学, 同时也促进了科学研究, 建立了既增强研究生理论学历, 又培养了学生科研能力的教学管理模式。

4 结论

目前, 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太明确, 理论课程缺乏特色, 师资队伍对产业了解不够, 还存在重科学研究轻理论教学等问题。基于上述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强化“材料”“化工”交叉性与渗透性, 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贯彻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特色鲜明、求实创新、交叉与融合、集成与带动的发展原则, 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 构建并形成特色的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体系, 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更是促进研究生教育有序发展的前提。

摘要:化学工程与材料学科相互支撑发展的这种态势导致了新兴交叉学科——“材料化学工程”的诞生。本文剖析了“材料化学工程”二级学科的内涵, 总结了现行的二级学科“材料化学工程”学术硕士培养现状, 指出了该学科现存的问题, 并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师资队伍打造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关键词:二级学科,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建设,改革

参考文献

[1]徐南平, 时钧.我国材料化学工程研究进展.化工学报, 2003, 54 (4) :423-426.

[2]朱育丹, 陆小华, 郭晓静, 吕玲红.材料化学工程科学内涵及方法初探:从介观尺度界面流体行为出发认知材料.化工学报, 2013, 64 (1) :148-154.

[3]胡海岩.建立学科创新机制促进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 (2) :1-3.

[4]甄良康君英爽.建构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3 (1) :14-18.

经济学二级学科 第2篇

理论经济学,顾名思义比较侧重于经济理论问题的研究,其中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值得推荐。

西方经济学

热门分析:很多学科都是在西方经济学基础之上生长、繁衍、裂变而来,学习西方经济学能整体把握经济学知识的框架结构。该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西方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独立承担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教学科研工作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经济计量学、发展经济学、比较经济制度、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如果有志在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工作,这一专业能够提供很好的学术背景。如果想到经济领域的部门从事工作,这个专业没有完全对口的部门,但是该学科的基础性可灵活就业,如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经济咨询单位和商业贸易部门。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

政治经济学

热门分析: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西方掀起了一股重读马克思、研读《资本论》的热潮。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发展观的背景下,我国政治经济学颇具中国特色。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推动“中国模式”的发展都预示这个学科在中国的美好前景。在经济科学中,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规律的科学,为其他各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才培养:旨在培养理论经济学专业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理论经济学教学人员、政府部门从事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级管理人员。可分为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劳动理论与收入分配、政府规制与公共选择、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国际经济合作与政策等研究方向。

就业方向:和西方经济学就业方向比较类似,比较常见的是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考公务员也十分合适,进银行或国际企业做实务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

理论经济学中其他几个学科在性质上同上述两个学科比较类似,只是研究的理论内容更细致,抽象性更强。如世界经济,经济思想史,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这些专业中,除世界经济外,大多属于冷门专业,报考人数少,一些院校基本只招收个别研究生,有时还需通过调剂完成招生名额。由于录取名额太少,一些如中国人民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类重点学校会由于报考扎堆而录取线异常高。以上各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大型国有公司、外企公司及出国深造等,也有部分毕业生也进入新闻、出版等部门。

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是极其热门的学科,财政学、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统计学也广受关注。

金融学

金融学目前是非常热门的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现代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整个金融经济的运动法律。该专业几乎每个方向都很热门,但特点各异,具体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货币银行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跟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

热门分析:如今,许多银行都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原本就倍受关注的银行业持续加温,成为热门的报考专业方向。

人才培养:货币银行学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也是理想的就业方向。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

2.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

热门分析: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0.30亿美元,全年增加4178亿美元,增长27.34%.许多新兴的名词如外汇储备增速、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国有银行股改、股票印花

花税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经济理论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经济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金融投融资等业务技能,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工作的应用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该方向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与其他各个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涉外部门、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3.投资学。

热门分析:中国股市经历牛市后,人们对投资学的兴趣也随之高涨,其实投资不仅仅是证券投资,范围极其广泛。无论是英特尔斥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厂,肯德基、麦当劳风靡全球,还是“股神”巴菲特买卖股票都是投资。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也都离不开投资。近年来家庭理财及投资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具有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线的操作员,因为没有任何单位会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进入管理层,即使是基层管理岗位。

推荐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保险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保险法学与保险数学,保险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运行规律,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的关系等全方位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保监会对于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南模式”、“武汉模式”和“南开模式”,其对应的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

热门分析: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有利于保险业市场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再次,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险业市场扩大规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保监会《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讨论稿)》预计,未来5年我国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进年许多险种受到关注:银行保险、航意险、交强险、健康险、体育保险、房贷险、农业保险、高管责任险。

人才培养:保险学专业主要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的需求而开设的,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习金融、会计、投资等经济课程,构架一个宽泛的经济知识背景。有的学校还补充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诸如保险营销、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与国际商法等。

就业方向:许多人误以为保险专业的就业去向就是卖保险,实际上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

中一部分工作,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毕业生主要到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社会保险部门及保险监管机构从事保险实务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外,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也需要该方向的毕业生。比较热门的职业有保险代理人、保险核保、保险理赔、保险精算师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5.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于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配、运营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等方面,也涉及到现代公司制度中一些诸如委托-代理结构的金融安排等深层次的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在掌握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后,可为企业进行金融市场的融资、投资与风险管理服务。具备创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后,可努力成为现代公司金融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各类公司从事融资、投资工作,也可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这里值得提一提的是金融工程专业。在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类别里,金融学和金融工程是两个不同的专业。但是有些院校由于专业设置之初并不齐全,金融工程下属于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小方向,如山东财政学院。金融工程学与金融学研究的内容大体是一致的,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因此各自的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金融工程更大意义上是金融创新的产物,更重视数理技术,而金融学则注重经济知识。国内金融工程学是最近兴起的,实力强劲的院校是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强校。此外,报考金融工程学对数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理科生报考更为适合。

国际贸易学

运用国际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实务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一门学科。

热门分析:从改革开放到WTO,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外国人进行对外贸易的机会越来越多。

人才培养:主要培养既能进行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又能从事对外贸易实际业务,具备独立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分析、决策和业务活动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方向有国际贸易理论、政策与实务,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理论与实务,国际经贸法律与政策,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等。

就业方向: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地区,对贸易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毕业生可在对外贸易及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教学、科研部门工作,也可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和其他涉外经贸部门工作。只要你具备这个行业的标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英语6级以上,沟通能力较好)工作都相对容易找,新生入行时相对有难度。主要就业去向是政府相关部门、银行、外贸公司、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期货公司、三资企业等。近年来,不少毕业生进入国内的涉外企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

推荐院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财政学

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以及国内外财政和公共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热门分析:近年来,财政部门很受社会关注,先是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再是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此后还有四川等地灾区救灾资金筹措、分配、监管,这些都需要财政部门完成。事实上,一直以来财政部门被成为“账房先生”而广受人们关注。

人才培养:培养适合在财政、税务和政府其他经济部门、大型中外企业、社会中介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实际业务以及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研究方向有财政理论与制度研究、公共财政管理研究、区域地方财政与地方财政研究。

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最近不少财政学专业毕业生都选择报考财税机关的公务员,进入海关、投资银行等。

推荐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产业经济学

也叫产业组织学,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应用经济理论,也是当今经济学的三大前沿学科之一。

热门分析:第三产业、三大产业、市场研究等成为非常热门的词汇,一般有理想的大公司都设置专门部门了解市场,而这只是产业经济学的部分内容。

人才培养: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联系理论以及各产业部门经济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服务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需要的产业分析及政策。研究方向有产业结构、组织与政策研究、产业投融资研究、现代工业经济与公司制度研究。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去向分布在政府经济主管部门、集团公司、咨询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暨南大学

数量经济学

在经济理论的分析基础上,借助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研究经济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经济学科。

热门分析:20世纪以来,数学的方法和计量方法逐步渗透到经济学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实际工作中,经济学多是通过数学模型来验证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经济计量方法、投入产出法、最优规划法、经济系统分析法、费用效益分析法、经济过程模拟法等也逐渐被人们知晓。

人才培养:培养对金融与财务等现实经济问题能够基本运 用专用软件或计算机程序建立经济模型,并进行分析与预测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主要方向有计量经济理论与应用研究、金融数量分析。

就业方向:不少该专业的毕业生进入教育、科研和管理部门,银行、保险、投资、市场调研、咨询以及各大公司都需要这类人才。

推荐院校:清华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侨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吉林大学

统计学

涉及经济领域的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

热门分析:经济中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数据表现出来的,大到国家的经济决策,小到公司的成本核算,无不需要大量的统计分析工作。

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独立从事实际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风险管理和精算方面的高级人才。对数学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就业方向:可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也可进入经济管理部门,其他如银行、金融、保险、投资、证券、市场调研、咨询以及各大公司也可在考虑范围内。此外,统计学研究生考精算师、CPA比较有优势。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

除以上介绍的,还有一些二级学科报考人数较少:

国民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经济体系、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计划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管理、投资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辽宁大学的这个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

区域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一定自然区域或行政区域中变化或运动规律的学科,是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劳动经济学:包括就业、人口经济、人力资本理论等。主要研究劳动经济理论、劳动力市场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职位分析、招募与甄选、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福利管理等。由于涉及到人力资源的问题,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国防经济:重点研究新型国防科技工业的管理制度重建、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军工产业和经营规制放松及其国防安全、国际军火贸易,国民经济动员、军费经济等。国防经济与军事相关,开设院校不多。

二级学科 第3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学科整合,二级学科,课程体系

学科建设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 我国学科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 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落后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实践, 落后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以至于学者们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急需解决学科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

一、国外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主要特征

西方政府管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 此时公共管理仅处于学科前时期, 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于政治学之中, 并没有独立出来[1]。1887年, 伍德罗·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 (The Study of Administration) 标志着以行政学 (Public Administration) 为名称的公共管理学正式诞生。在百余年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中,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公共管理学科关注的焦点有所变化, 但核心争议话题始终是政治与行政的关系问题, 公共管理学科领域曾出现过三次范式转换, 即从公共行政学到新公共行政学, 然后到政策分析, 最后到新公共管理, 每种研究范式都有自己的背景、内容、基本特征及优势[2]。以公共事务管理为中心的“新公共管理思潮”把当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分析、政治学、行政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政府管理的研究中, 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进而对当代公共管理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1924年美国希拉丘斯大学首开麦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起, 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在欧洲、北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已有超过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尤其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设立公共管理学科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 公共管理学科已逐渐成长为一门对各国公共部门管理具有指导作用的新兴学科。

欧美国家办学的根本经验在于:公共管理的转变与国家行政改革过程紧密相联, 公共管理教育发展与公共管理社会需求相一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公共管理学科呈现出以下特征: (1) 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目的是将管理从混乱和狭隘经验主义的现状中解救出来, 使之建立在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之上; (2) 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 注重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 强调公共服务的实践性; (3) 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教育目标都注重社会实践。

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现状

我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较晚, 直到1986年, 其前身———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和教育才得以恢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立了管理学门类, 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商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5个一级学科;其中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行政管理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土地资源管理学5个二级学科;1999年5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设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

(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简称MPA) 。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设立, 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迄今全国建立公共管理学院的高校已有百所, 13所高校具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数十所高校具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83所院校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MPA培养单位。随着MPA毕业生增多, 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也正在从大学溢出, 逐步获得全社会, 尤其是政府部门的认同, 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日益把公共管理作为干部培训的主要课程。

公共管理学科引入我国的历史虽然不长, 但发展的态势却异乎寻常, 俨然成为管理学门类中的“显学”[3]。目前, 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内在观念建制和外在社会建制都还处于探索之中学科建设中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学科边界模糊, 学科体系单一, 研究方法陈旧, 知识创新不足, 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发展[4];学科范式尚未形成, 不同学科之间、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中外公共管理理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共存, 以及公共管

*本文系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背景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 (项目编号:G0818) 的研究

成果理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5]。总之, 公共管理研究的“问题域”边界不甚清晰、问题细化分层不甚明确、研究呈现多元化状态, 学科发展正面临着学科队伍、学科方向、项目设立、学科基地建设、学术成果产出、学科环境营造、二级学科划分、学科建制、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困惑。

三、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现存问题

(一) 缺乏科学规划, 学科结构不完整

学科组织形式可分为树状型、网络型、行列式型、星团状型和原子团簇型5种, 理想的公共管理学科结构应该是树状结构, 即:以一级学科为主干, 延伸出若干二级学科, 再由二级学科生成多个研究方向, 其特点是发展方向的单向性与学科关系的平行性。

学科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体系有自身发展的逻辑轨迹, 其发展受到内在逻辑的制约。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划分是建立在公共管理知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基础上的, 学科的边界理论很清晰, 但是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结构还没有完全理顺, 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1) 二级学科设置缺位。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应该包括公共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国民经济管理、财政税收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管理、城市与规划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外交政策与管理、科技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国防与国家安全管理以及电子政务管理等十几个专业方向, 现在仅覆盖了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土地资源4个而舍弃了其他领域, 相对于公共管理学科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而言, 这样的学科分类还很不健全。 (2) 二级学科设置越位。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畴突破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领域。从纵向的层次而言, 学科的划分应该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 形成树状分支结构, 但“行政管理学”研究内容却相当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的定位, 与其他二级学科在研究对象上存在总、分关系。从横向关系上,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 应该类似于5条平行线, 其他4个二级学科边界非常清晰, 存在并列关系, 但行政管理学与所有二级学科存在研究上的各种交叉。特别是从课程结构来看, 目前国内行政管理学教育的学科依托依次为政法、管理、经济, 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其他二级学科很少关联。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的越位与缺位现象同时存在。学科性质和学科边界的模糊不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因此公共管理学科体系的构建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就是二级学科的设置问题。

(二)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设置缺乏公共知识平台

公共管理学科基本特征体现为:跨学科与专门化的统一、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公共性与管理性的统一。作为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研究对象和范畴既要有区别于其他一级学科的相对独立性, 又要有实现研究领域内二级学科分工的内在联系性。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统领5个二级学科, 作为每一个二级学科的逻辑范畴和知识体系应该为“一级学科”理论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实际上, 行政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公共卫生管理学、社会保障学、土地资源管理学原来分属于不同的一级学科, 相互间在研究对象、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概念范畴等方面区别非常明显, 现归属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后, 因为没有建立起公共知识平台, 学科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和共通之处, 导致学科特色不突出。目前, 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处于袋状结构[6], 没有形成核心理论基础, 主要靠公共管理这一外壳维系, 学科整合的任务尤为繁重。

(三) 教研机构建制混乱, 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影响

据学者周志忍2004年对全国63所高校公共管理院系建制的一项调查统计表明[7]: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建立起以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为依托、囊括所有5个二级学科在内的教学机构建制。公共管理学科教研机构建制现存问题体现为: (1) 各校公共管理院系设置中很大程度上受该校性质和校内原有机构建制的影响与约束, 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2) 各校公共管理类院系的发育基础很不一致, 明显存在几个主导学科取向, 依次为管理、政法、人文、文法、经济等。 (3) 公共管理院系的机构建制与学科结构很不一致, 除行政管理学之外, 其他4个二级学科的教研机构分别隶属于相关院系, 与公共管理院系极少发生联系。 (4) 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大规模分散于公共管理教研建制之外, 完全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单元的学科组织结构体系, 给公共管理学科的统筹规划、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从而影响公共管理学科的长远发展。

不同办学层次的高校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设置受到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师资以及学术素质等方面影响, 呈现出以下弊端: (1) 部分高校脱离本院校传统学科基础优势, 在教学计划上以“拼盘式”的相关课程为主, 课程体系脉络雷同性强[8], 公共管理学科学术著作数量惊人[9], 但在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上鲜有突破和创新, 高水平、针对性强的教材还相当缺乏。 (2)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教师以前大多是从事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导致办学资源紧张、办学竞争更加激烈。 (3) 培养方式落后,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资源匮乏, 培养方案中没能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的特点。 (4) 公共管理知识教育与生产实践脱节, 偏重于理论教育, 优秀的案例研究和教学极为欠缺, 培养出的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能力不突出、就业渠道拥堵。

四、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建设对策

(一)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重构

对于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设置, 学者们提出了诸多建议,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 (1) 突破一级学科边界向外扩展:在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 设公共政策、政府管理、非政府部门管理三个基本的二级学科, 而把一些具体领域的管理, 如教育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管理等, 作为相应的学科研究方向来考虑[1]。 (2) 现有二级学科合并:将目前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5个二级专业分为两类, 保留“行政管理”专业, 其他4个并为一个, 如设立“部门公共管理”专业, 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主体学科、办学实力和师资情况, 自由设立“部门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攻研究方向[10]。 (3) 增设二级学科:将公共管理划分为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和公共管理具体职能两大部分, 设置10个二级学科, 即行政管理、非营利组织、公共政策、公共财政、公共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管理、公共卫生与医疗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资源管理, 并在此基础上设置三级学科的研究方向[11]。

笔者认为, 公共管理学科作为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条件下的产物, 其研究对象、范围、主题、方法和理论形态必然随着国家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及现实公共管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和方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设定应具有开放性与兼容性, 在公共管理学科核心知识和理论的统领下, 可按照“同素异构”的原则, 进行学科组织结构的创新、融合与重构。

(二) 构建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公共研究平台

在新“公共管理”学科的大框架下, “公共行政”、“公共事务管理”、“公共政策”日益成为当代公共管理学科的三大领域, 它们之间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共同发展, 已成为公共管理学科的三大理论基石[12], 其中“公共行政”是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和主干部分。

在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的现有二级学科中, 可以将行政管理学的某些内容和范畴建设成为其他二级学科的共同知识基础, 建造统一的研究平台。如:在行政管理学为公共知识平台内设“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公共组织管理”4门核心课程, 其中“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为现有二级学科搭建统一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从而克服目前5个二级学科随意拼凑的问题;“公共政策”、“公共经济学”及“公共组织管理”为现有二级专业提供解决问题的工具, 以此体现出学科间内在逻辑联系和理论共通性。

以行政管理学为公共知识平台的构建可以将现有二级学科凝聚在公共管理核心知识周围, 服务于核心理念研究, 汇聚学科优势, 从而深化公共管理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拓展学科研究范畴, 扩大学术影响, 促进学科长足发展。

(三) 构建学科社会建制, 形成学术共同体

公共管理学科虽然存在内在的逻辑和规律, 但由于公共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各院校办学的背景差别也很大, 任何一所高校想覆盖全部研究领域都十分困难, 在学术共同体中保持多样性和竞争性, 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所在。公共管理学科可以通过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形式, 打造一个学术共同体, 形成研究合力,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专业教育和机构建制方面的交流和融合。

在尊重学科规范的前提下应当鼓励各种不同办学模式的选择和竞争, 各高校应根据自己学科优势, 应按“一级学科打基础, 二级学科搞建设, 三级学科抓特色”的办学思路, 从学科特色、学科方向、学科梯队、学科基地、重点学科、项目建设以及学科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探求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的建设模式, 形成各自的人才培养特色。

(四) 专业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有机契合

公共管理专业内部方向的多元化和学生就业的广泛性, 要求公共管理学科在专业体系的构造上将理论研究与公共管理实践结合起来, 价值设定与经验验证结合起来, 经验试验与模式归纳结合起来, 创造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知识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

借鉴国外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到: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保证专业教师能够同时胜任教学、科研及担任公共部门咨询三方面任务。 (2) 教学体系创新, 重视多学科的渗透, 强调方法论的学习, 重视经济学定量方法的运用。 (3) 教学方法创新, 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方法, 强化学生参与公共政策讨论、政策执行和政策评估的过程教学, 提高其社会公共问题诊断、预防和治理能力。 (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建设, 完善实验室管理建立管理案例中心库, 促进教材、讲义编写, 实现图书文献等基础设施重新配置和资源共享。 (5) 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 利用师资、实验设备等方面的联合优势, 采取课题合作、联合培养、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五、结论

目前, 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科发展面临着的内、外环境的变迁, 界定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边界、理顺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二级学科关系、整合学科建制、有序配置研究资源, 对改变公共管理教育现存种种弊端、促进学科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喻燕, 华中科技大学土地管理系博士研究生、讲师, 湖北武汉430074;卢新海, 华中科技大学土地管理学系教授, 湖北武汉430074)

参考文献

[1]薛澜, 彭宗超.公共管理与中国发展——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管理世界, 2002 (02) .

[2]赵怡.完善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6 (03) .

[3]丁云龙.一个学科、两种传统和三个方法论层面[J].公共管理学报, 2006 (02) .

[4]陈振明.公共管理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 (下) [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06 (03) .

[5]韩福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全国首届公共管理院长论坛”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12) .

[6]王乐夫.试论公共管理的内涵演变与公共管理学的纵向学科体系[J].管理世界, 2005 (06) .

[7]周志忍.论公共管理的学科整合:问题、挑战与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4) .

[8]杨来胜, 周敏, 周长洪.公共管理核心课程设置依据及其优化取向[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2) .

[9]朱立言.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动力与源泉[J].公共管理学报, 2006 (02) .

[10]童星.公共管理学科分类与学科管理[J].公共管理学报, 2006 (02) .

[11]董克用.关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 2005 (11) .

二级学科 第4篇

模块一 教师的实践反思 模块二 学科知识与技能

(二)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变法顺应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2.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政治 D.汉族文化 3.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4.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派进行改革 B.废藩置县,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近代统一国家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改革派掌握政权,进行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 5.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这体现出张之洞主张

A.全面向西方学习以应付清政府面临的危机 B.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和纲常名教 C.加强个人修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D.倡导西学,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6.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哪一事件是符合宪法要求的的 A.总统直接派出军队攻打伊拉克 B.总统要求最高法院的法官判处萨达母死刑 C.总统任命阿诺为阿肯色州议员 D.国会通过的决议不受总统干涉

7.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在下列内容中最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是 A.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 B.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

C.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 D.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等的权利

8.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 动作用。从孔子到孟子.荀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9.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 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1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 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最能反映这一遗嘱的思想是

A.兴中会誓词 B.同盟会纲领 C.三大政策 D.三民主义

(二)多选题(共5题)1.杰斐逊曾经这样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的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文中所反映的观点是

A.人民主权说 B.三权分立 C.法治原则 D.天赋人权 2.康熙帝统一台湾后,“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为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众,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这说明 A.台湾府的设置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B.大陆移民是清朝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C.清朝时台湾主要出产粮食和食糖 D.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

3.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A.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B.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C.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D.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4.华盛顿领导独立.主持制宪.首任总统,三进三退,这说明了华盛顿 A.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 B.不恋官位.不贪权势 C.坚持民主,反对专制 D.迫于压力的无奈之举 5.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措施中,有利于政令传达的是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书同文” D.“车同轨”

二、是非题(共5题)

1.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文明开化”政策核心为: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2.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3.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邦联制,总统制共和制。4.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所以内阁是对国王负责而不是对议会负责。5.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三、填空题(共5题)

1.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隐匿田亩、逃避赋税之人最激烈反对的是。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3.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 是 派。

4.亚里士多德的“中道”理论中,鼓励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以 为准绳。5.《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 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四、简答题(共3题)

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是什么?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同一年他还签署了什么文件?解决了什么问题?上述两个文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列举三位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概括其主要学说。

五、论述题(共2题)

1.美国人民称颂华盛顿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也是第一人”。请结合有过史实评述华盛顿一生的主要功绩。

2.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土地政策?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政策?

模块三 学科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在教学设计中主要解决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设计中,起明显方向的作用。主要是指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措施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2.与传统备课写教案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强调 A.教学效果的有效 B.教学理论的科学 C.教学情境的策划 D.教学内容的合理 3.在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选择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媒体 C.教学内容 D.教学目标 4.构成教学内容的三个要素是①课程标准②教材③教学实际④教学手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实际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在教师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就是指教学设计的

A.指导性 B.统整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6.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则是对这诸多要素的系统安排与组合。这就是指导教学设计的

A.指导性 B.统整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7.教学结构设计的唯一宗旨是

A.丰富课堂教学结构 B.实现师生教学方式的变革 C.激发学生兴趣 D.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8.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能够做到发现错误及时修改,从而使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这是指教学设计的

A.指导性 B.易控性 C.操作性 D.预演性 9.教学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

A.文本作业法 B.测验法 C.搜集资料 D.实地参观考察 10.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讲解接受模式 B.自学辅导模式 C.问题教学模式 D.探究发现模式

(二)多选题(共5题)

1.从教学设计的形态描述来界定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种

A.“计划”说 B.“方法”说 C.“技术”说 D.“方案”

2.从教学设计的功能来界定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种

A.“计划”说 B.“方法”说 C.“技术”说 D.“操作程序”说 3.以下属于教学设计的依据的是

A.现代教学理论 B.教学实际需要 C.学生的特点 D.教师的教学经验 4.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设计 C.教学措施设计 D.教学评价设计

5.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围绕三个维度来设计,即 A.知识与能力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二、是非题(共5题)

1.知识结构是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认为教材中实际存在着两种知识,即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而知识结构属于显性知识范围。2.教师在进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掌握这类知识上,注重学生对其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3.教学设计中媒体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文字、语言、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和幻灯、录象、电视、电脑、互联网等各种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万能的。4.讲解接受模式代表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开放教学模式代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

5.教学设计实际是一种教学构想,是教师为学生规划的学习过程,在课堂中允许老师根据教学实际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标作适当的调整。

三、填空题(共5题)

1.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今天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独立完成任务;二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明天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不能自行完成任务,需要教师的帮助。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叫“ ”,是教学的最佳期。

2.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按照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计。具体设计时既可以按三个维度分别设计,也可以将三个维度融合一体。

3.教学目标设计中必须将教学对象、、学习条件三个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便是一条完整的教学目标。

4.探究——发现式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即从已知的事实或现象中推导出未知,从中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其教学程序一般为:提供实例—— ——得出结论——指导总结——练习巩固。

5.教学结构设计要以 为唯一宗旨。

四、简答题(共3题)1.什么是教学设计?

2.现代教学设计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有什么不同? 3.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五、论述题(共2题)

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自选岳麓教材必修内容部分的某个教学环节,进行设计。

模块四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模块五 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二 三维目标

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近年来,我国把素质教育改革推入一个新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是 A.课堂教学改革 B.教学方法改革 C.教学内容改革 D.课程改革

2.我们把储存在记忆中的某些观念,可以用完整的句子来加以回忆或表述的知识称之为 A.符号 B.事实 C.概念 D.规则

3.在新课标进入实施阶段后,三维目标的确立成为教学的重头戏,而三众多的目标中,居主导地位的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与态度 D价值观

4.“过程与方法”强调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发现真理,掌握规律应遵循 A.感知——应用——概括 B.应用——感知——概括 C.感知——概括——应用 D.概括——应用——感知 5.历史学科的意义就在于——以史鉴今。其本质属性应该是 A.人文的 B.客观的 C.真实的 D.阶级的

6.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人与事互动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以特定方式对人和事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是 A.情感 B.态度 C.方法 D.价值观 7.下列对三维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教学中要落实的三个教学目标 B.是教学中要落实的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C.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 D.它们是均等存在的 8.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对传统双基教学的态度应是 A.不在是教学的重点 B.仍然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唯一的目标 C.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的任务 D.它与其他两维目标是不相关的 9..下列对于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B.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C.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10.在新课标进入实施阶段后,课堂教学改革理所当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头戏。面在课堂改革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 A.如何确立教学三维目标 B.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C.如何完成目标的生成 D.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多选题(共5题)

1.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包括: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为生活服务 2.在现代教育心理学里,广义的知识包括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策略性知识 D.经验性知识 3.下列对于三维目标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B.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C.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D.三维目标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4.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是狭义的。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这里的知识包括 A..符号 B.事实 C.概念.D.规则

5.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此它们之间

A.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切目标的载体

B.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的途径性及措施性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实现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过程和方法的动力型目标。

D.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二、是非题(共5题)

1.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

2.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由情感、行为(态度)和认知(价值观)三个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3.在现代教育心理学里,广义的知识包括了陈述性知识、经验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在教学目标中不是均等存在的。

5.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传统“双基”教学的一种削弱。

三、填空题(共5题)

1.是以培养人为目的,以传承人类优秀文明、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为使命的社会活动。2.近年来,我国把素质教育改革推入一个新的阶段,实施了。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3.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 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4.三维目标的核心是。每门课程的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任何学科的教学都要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5.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是。

四、简答题(共3题)

1.试述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2.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双基教学?

3.教学中,如何处理三个维度间的关系,使之有效统一。

五、论述题(共2题)

1.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说明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须实施有效教学? 2.新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的双基教学?

模块六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一 ——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探究是学生的天性,其过程的首要条件就是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必须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 B.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C.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D.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也要接受教师的控制

2.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包括①知识观的转变②学生观的转变③教学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3.教师的教学观是教师的“教学哲学”,指导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还

A.决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 B.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方式 C.决定教师的教学权威 D.衡量课堂教学秩序的好坏

4.探究学习的内涵包括:①探究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②科学探究是解决自然领域或科学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追求知识的确凿性,需用证据来证明③科学探究要有一定的活动程序。虽然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途径、手段各有不同,但大体上会经过以下类似的阶段: 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④科学探究要采用一系列的方法,即科学方法或科学过程技能或探究技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有两个责任:一是学习分配的材料;二是 A.确保所有成员学会所分配的材料 B.力争积极主动地抢答问题 C.要一切听从教师的指挥 D.还是应该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6.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小组构建积极互赖的方式有多种,比较常用的几种方法有: ①积极的目标互赖②积极的奖励互赖③积极的角色互赖④积极的资料互赖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7.在小组自评时应讨论的内容不包括

A.总结有益的经验,让小组成员都学习B.分析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原因 C.明确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D.为小组成员提供有关小组合作的反馈

8.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①更注重支持而非批判②更注意理解而非控制③更注重真诚而非扮演角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9.自主学习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①主动性②相对独立性③反思性④自我建构性⑤创新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主学习有利于人的主体性发展 B.自主学习对非智力因素不具有积极影响 C.自主学习有利于人的潜能的发展 D.自主学习是人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多选题(共5题)

1.探究学习中的教师角色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以知识和发展并重的学生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应

A.首先是一位顾问 B.是组织者和引领着 C.是参与者 D.是评判者 2.在探究学习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包括

A.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 B.学生角色的转变——探究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C.学生做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和能力,所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迸,大疑则大进”,说的就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性。D.教师观念的转变

3.全员互动,顾名思义,即是指教学各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合作,包括 A.教师与教师的参与和互动 B.学生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C.学校与社会的参与和互动 D.教师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4.为了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小组成员共同活动的情况,检讨小组运行情况和功能发挥程度,这就是“小组自评”。这种自评的意义表现在 A.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 B.促进合作者技能的发展

C.为小组成员提供有关小组合作的反馈 D.提供给小组促进成功的方法

5.自主学习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学生要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

B.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借助媒体自学相结合 C.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管理者、受益者 D.强烈的学业自信心

二、是非题(共5题)

1.探究学习中教师观念转变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知识观的转变。知识观就是如何看待知识的问题,是对知识本质和特征的基本看法与观点。教师的知识观影响着教师对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等的认识,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探究学习中教师必须是引领者,组织者,但不必必须具备充足的教学理念和学科素养的积累。3.全员互动型合作学习代表了当今合作学习领域里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是一种较为完善、较为高效的合作学习取向,它代表着目前为止最高层次上的合作学习。

4.小组自评能为小组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反馈,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性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关键要素。5.既然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必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梳理,随时排除各种干扰,提高学习效率。

三、填空题(共5题)

1.探究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是学习活动的,是 和。2.探究是一种 的活动,也是一种。

3.合作学习包括以下六大要素:、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社交技能和。

4.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员分别承担着互补的、有内在关联的角色。根据约翰逊教授的建议,在小组活动中,不同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总结人、、精确性裁判、记录员、和。

5.北师大的肖川教授则把自主学习概括为“,”十二个字。

四、简答题(共3题)

1.教师在实施探究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2.什么叫合作学习?它具备哪些要素?主要类型包括那些? 3.自主学习者应具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共2题)

1.你认为历史学科应如何开展探究学习?

2.请写一篇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应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求至少体现其中的两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

模块七

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课例研究

样题答案提示

模块一 教师的实践反思

模块二 学科知识与技能

(二)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B 2.D 3.B 4.D 5.B 6.A 7.B 8.C 9.C 10.C

(二)多选题(共5题)

1.A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5. C D

二、是非题(共5题)

1.√ 2.√ 3.χ 4.χ 5.χ

三、填空题(共5题)1.方田均税法

2.西欧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维新 4.理性

5.启发式教学

四、简答题(共3题)

1.背景:冗官、冗兵、冗费)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措施:士:改革科举制度 反对“恩荫”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林肯。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北方在战争中失利,为了扭转战局,颁布此文件。还颁布《宅地法》,满足了普通民众获得土地的愿望。两文件公布后,林肯政府赢得了北部资产阶级和西部小农的广泛支持,也激发起黑人参战的积极性。胜利的天平逐渐向北方倾斜。

3.伏尔泰的开明君主制主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五、论述题(共2题)

1.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再次连任,不当终身总统,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无愧于“美国国父”称号。

2.抗日战争期间,为团结一切力量支持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1945年冬至1946年春,解放区开展大规模的减租减息运动。因为在1946年5月,中共中央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发表《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又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模块三 学科教学设计

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A 2.C 3.C 4.A 5.D 6.B 7.D 8.B 9.B 10.C

(二)多选题(共5题)

1.A D 2.AB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二、是非题(共5题)

1.√ 2.√ 3.χ 4.χ 5.√

三、填空题(共5题)1.最新发展区域

2.“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学习行为 4.自主探究

5.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1()

四、简答题(共3题)

1.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2.在传统的备课写教案中,教师多凭借个人经验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教学设计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系统化。与传统的备课写教案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3.(1)指导性。(2)统整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

五、论述题(共2题)

1. 第一教学目标设计;第二教学内容设计;

第三教学措施设计;第四教学评价设计 2. 答案略

模块四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模块五 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二 三维目标

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D 2.B 3.B 4.C 5.A 6.B 7.B 8.C 9.D 10.A

(二)多选题(共5题)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D

二、是非题(共5题)

1.√ 2.√ 3.χ 4.√ 5.χ

三、填空题(共5题)1.教育 2.课程改革

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人的发展

5.关注人

四、简答题(共3题)1.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①三维目标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②三维目标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③三维目标不是均等存在的

2.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双基教学

第一,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而不能仅以学科需要和发展来定位。这种双基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体现时代发展的变化。

第二,双基只是三维目标中的一个维度,只有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的结合,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3.教学中,如何处理三个维度间的关系,使之有效统一 ①正确处理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②“过程与方法”是三维教学目标的逻辑主线 ③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④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⑤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⑥实施有效教学]

五、论述题(共2题)

1.结合本学科实际情况,说明在落实三维目标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须实施有效教学? 第一,要牢固确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节课制订切合实际的课程目标,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第二,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突出学科特色,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

第三,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

第四,要在最近发展区上做文章、下功夫,要特别注重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五,要把生成和预设和谐统一起来,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从而不仅提升知识教学的效率也提升能力培养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克服无效和低效教学的五条基本措施,也是落实三维目标的基本途径。

2.新形势下,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的双基教学?

既不能象传统课堂那样只抓“双基”,但也绝不能放弃“双基”。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的任务,是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也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维度不可缺少的“物质”载体。

(2)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实际上对双基的发展和完善。强调三维目标,就是让“双基”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建立以人为本的“双基”。此时的“双基”应该是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紧密联系的知识与技能,是其他二维的重要载体。

(3)我们要强调的是:第一,双基的内涵要以终身学习和发展为取向。第二.双基要与其他两个维度有机的结合,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和功能。

模块六 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一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一、选择题(共15题)

(一)单选题(共10题)

1.D 2.A 3.B 4.B 5.A 6.C 7.D 8.C 9.A 10.B

(二)多选题(共5题)

1.A B C D 2.A B C D 3.A B C D 4.A B C D 5.A B C

二、是非题(共5题)

1.√ 2.χ 3.√ 4.√ 5.χ

三、填空题(共5题)

1.主体 承担者 发现者 研究者 2.解决问题 思维方式

3.检查者 联络员 观察员

4.学科本位 模块 专题 重基础 多样化 有层次 全面而有个性 5.自我导向 自我激励 自我监控

四、简答题(共3题)

1.教师在实施探究学习的具体实践中,应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精心设计研究计划,包括制定明确的探究目标,选择或补充恰当的教学材料和选择正确的评价方案。

第二,选择和组织恰当的教学材料。教师在造择和组织教学材料时,要注意所选材料的适用性、趣味性和可探究性。

第三,做好组织实施。探究学习对教师组织实施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探究过程中有许多传统课堂上所无法预料的新情况出现,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和处理。

最后,教师要指导好整个教学过程。探究学习既耍保证学生学到足够的科学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探究技能。

2.什么叫合作学习?它具备哪些要素?主要类型包括那些?

①含 义: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

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②六大要素:异质分组、积极互赖、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小组自评。③主要类型:师师互动型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型合作学习;

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全员互动型合作学习。

3.自主学习者应具有哪些特征?

①对自己的学习有准备,能自己设置具有挑战性的可能性的可达到的短期目标。②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采用必要的步骤,制定向着目标前进的计划。

③能够自我调节学习的进程,其设置的目标是与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背景相适宜的。

④能够进行自我反馈和自我判断,自己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相应作出调整以达到学习目标。

⑤能够集中注意和保持明确的目的,能够自我激励,并调中与现有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有达到目标的决心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

⑥在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能善于运用各种资源,或通过寻求外部支持来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但在此过程中,自主的学习者并非完全依赖外部支持,而是认为自己对解决问题负有责任。

五、论述题(共2题)1.答案略。2.答案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二级学科】相关文章:

二级电站06-10

二级医院06-29

二级保健07-03

二级院校07-20

二级市场08-24

二级过程控制05-10

城市二级医院05-28

企业二级成本08-07

国债二级市场08-25

英语二级作文07-31

上一篇:热机械疲劳下一篇:专项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