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2024-06-06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精选12篇)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改革,服装制版师,教学方法创新

服装结构制图, 在服装整个生产过程来看, 是一个中间环节, 介于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之间。既要以制图的方式传达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构想, 又要为下一步的服装工艺制作奠定基础, 方便裁剪。所以, 这对于一个制版师来说, 要求是比较高的。我们传统的教学中, 结构制图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教师按照服装款式, 从简单到复杂, 进行讲解, 基本上不涉及设计的内容和工艺制作内容。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 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注重具体服装款式的结构制图, 让学生掌握制图的方法和步骤, 依葫芦画瓢, 按照教师的公式和尺寸照本宣科, 忽视了在实际工作中服装制图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就算是有的教师改变了教学方法, 提倡灵活打版, 原型打版的方法, 但是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 学生毕业后也不能胜任服装制版师的工作。面对这种困境, 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一、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应该注重立体与平面相结合

人体是一个立体的曲面, 我们的服装为了适合人体的体型, 也需要进行版型设计, 做出立体的形态。而面料却是一个平面。如何让一个平面的面料, 适合立体的人体, 这就是服装制版师的工作重点和难点。通常, 学校的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和经验, 示范某个款式某个版型的制作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的尺寸和公式依葫芦画瓢进行模仿和学习。久而久之, 学生就以为打版是需要公式和尺寸的, 并且这些尺寸是不能随意更改的, 按照这些尺寸制作的版型, 就是成功的, 不需要进行假缝修正, 就直接可以用面料进行裁剪。但是, 在实际的版师工作中, 根据设计师的款式图和效果图制作样板, 只是其中一部分的工作, 而更重要的工作是将样板进行裁剪制作, 制成样衣看效果。一件成品服装的制成, 几乎不可能一次做版就可以成功的, 总会在细节以及造型等方面进行局部的修改和改进。有的需要进行两三次的反复修正和缝制, 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个假缝环节和制作样衣的环节, 却是在我们学校教学中容易忽视的, 这就对学生基础训练不到位。

二、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审美和服装素养

一个优秀的版型师, 需要灵气、天分、悟性。除了娴熟而过硬的制版技术, 版型师还需要配合良好的审美素养才能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版型。在有了一定的服装结构制图基础后, 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审美的训练和指导。可能很多教师会存在疑问, 我们明明有开设服装设计课程, 已经对学生进行设计训练。这里要强调的是, 针对版型的审美训练, 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 懂得欣赏服装版型的美感, 将经典的服装版型与时下流行的造型相结合。举个简单的例子, 现在普遍流行的女式牛仔裤, 通常是小脚裤, 顾名思义, 裤脚尺寸大大缩小, 甚至于脚口尺寸刚好贴合人体脚踝, 需要借助面料的弹力才能穿脱。而我们的日常教学的大纲和教材, 由于客观因素, 不能进行时刻更新, 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解牛仔裤版型的时候, 除了要讲解清楚经典牛仔裤的版型外, 还要适当引导, 让学生关注流行趋势, 并将这种趋势与自己的制图相结合, 懂得如何进行调整变化, 活学活用,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三、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应该引入信息化手段, 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社会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 国家也在职业教育领域强调信息化对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促进作用。新形势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 许多服装制图课程教学方法守旧, 教师一言堂, 学生不爱听, 时间一久就会使学生厌学, 教师厌教。另外,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进行现场示范, 只能容纳十几个学生进行观看, 全班四十几个学生需要教师分组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 往往要讲几遍, 才能使所有学生都看明白。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太低, 教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讲解上, 也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因此, 借助信息化手段, 对传统的“教师讲授, 学生被动听讲”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可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可将图形、数据、文字、视频和影像等不同媒体合而为一, 为学生提供一种多样化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平台, 同时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化教学其本质特点是工学一体化,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教学内容是工作任务, 学生所学即工作过程, 而教师的主要工作则是指导, 过程控制, 评价与小结。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 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所教、所学、所用, 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 真正展示了实际工作的场景, 方便了学生的操作和训练,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学生的引导, 正确对待服装制版师的工作

中国的服装产业正处在变化与变革之中, 最显著的变化是以品牌优势建立消费向心力, 以人才优势建立资源支撑力, 以可持续发展优势建立未来竞争力。服装品牌的迅速发展, 对服装制版师这一技术岗位需求量增多。而经过专业培训、有工作经验和专业职称, 特别是具有制版经验的服装制版师可谓是供不应求。在职的打板师一般都是缝纫工出身, 不少是先做三年缝纫工, 再跟着制版师傅做一年徒弟, 专业理论不强, 学历水平不高, 个别人只参加过几个月的职业培训。而另外一方面, 通过二十多年的努力, 高等院校该专业不断扩大, 教育教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可是, 很多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 却放弃了服装制版师的工作, 有的甚至改行。面对这种情况, 总结起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生不能胜任服装制版师的工作;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怕吃苦, 没有耐心。

服装制版师被视作“把设计理念转化为可操作实现的承上启下的灵魂人物”。那么, 服装制版师究竟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素质呢?

第一, 熟悉各类服装面料特性。首先是有面辅材料的质地性能差别。服装制板时要掌握面辅料的性能, 以便在制板时做出相应的适当调节, 如按其自然回缩率、升温缩率、缩水率等具体性能和数值, 在制板时进行调节, 以确保成品规格的要求。其次, 要了解服装面料的表面差别和面料的经纱和纬纱的概念, 面料正反面及不同的织纹特征。这对服装制板有很大的影响, 如印花织物中的花纹图案、面料的倒顺光、倒顺条格等。

第二, 服装制版师还必须要了解服装工艺。制板与缝制工艺之间是必须要密切配合的, 比如制作一件西装, 其内部构造的不同, 衣服的面和衬及其他辅料的结构关系就会大相径庭, 无论是挂全里或半里, 还是不挂里子, 其用衬及制作工艺都要改变, 在制板时就要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变。

第三, 服装制版师应该掌握人体造型、结构特点, 要熟悉行进中人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尺寸规律。了解人体各部位体表形态及人体静态时一般特征、人体骨骼结构和人体肌肉组织的结构、人体生长发育的比例变化规律、人体运动规律及动态时的一般特征、人身体变化的前后平衡规律、人体外形的男女性别差异和人体外形变异的特殊体型等专业知识。

第四, 要有不怕吃苦, 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决心。目前, 制版师的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枯燥, 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少。同时, 一个优秀的服装制版师, 必须经过企业的艰苦磨砺才能培养出来, 仅仅依靠在学校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于向往大千世界的学生来说, 枯燥乏味的制版工作, 让人望而却步。所以,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服装制版师, 就必须拥有强烈的事业心, 对服装制版工作投入, 善于不断学习, 努力提高工作技能。同时, 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能领会服装设计师的基本设计意图, 学会与服装设计师沟通, 正确表达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想法。

浅谈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有效性黄薇 第2篇

内容提要:现今中职服装专业教育中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欠缺,使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较弱,不能满足服装企业对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

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实现模块式教学,加强服装结构制图的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加大教学方法变革的力度,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的形成,提高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服装结构制图 现实性 反思 有效性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我发觉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一直有个困扰我的问题。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也没有兴趣;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进度缓慢。如何才能让服装结构制图让学生学得容易,教师授课授得轻松。

随着服装专业学生的就业实习,企业反馈的信息除了学生能普遍适应各岗位的工作,但是实际操作能力不够,也希望我们学校能够输送一批熟悉制图打板的制版员。

由于服装专业的课程多样化,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的2年间不仅要学习服装制图,缝制工艺,还要学习服装设计基础、时装画、服饰色彩、服装材料等课程。由于专业的通才培养,相对减弱了服装专业化的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服装产业也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初的模仿加工到现在的自主经营品牌独立设计产品,也势必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其中对初、中、高级服装制版师的需求尤为明显。

服装结构制图在服装设计和服装缝制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好的服装设计没有扎实的结构制图功底也无法完美的体现它的设计意图。而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服装结构制图是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衔接着服装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服装领域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一门课程。但现在中职服装专业教学中教学方法还相对单一落后,学生学习服装制图的兴趣也不浓厚,学生在结构制图、制版放样等方面还欠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如何加大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改革,加强服装结构制图知识、技能的引领,缩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距离,真正促进学生实践技能、专业素质的形成,提高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专业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二、对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反思

(一)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专业课教学方法落后

一直以来,我在专业课教学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模式单一。一般是先灌输知识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在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时,我先讲理论,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学生跟着我依步骤绘制,结果一堂课下来,我才画了一小半,教学效果不理想。以男衬衫的结构制图为例,我画完步骤,要耗费3,4节课的时间,而学生能不能掌握还要靠反复训练。因为我在黑板上绘制的是按原图1:1来绘制,学生却是按1:4在作业本上绘制,当中公式的换算,数字的比例换算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让学生理解起来更费力。有的学生反映,上课的时候她们不仅要跟着我一步一步画,还要花时间去换算比例尺度,本来已经听了晕乎乎的脑袋就更晕了。而且有时候看不清我黑板上的演示,那些线条也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跟着画上,没有理解它位置存在的意义。所以我在黑板上一遍遍的演示,而学生仍然似懂非懂。我教授起来异常吃力,学生听起来更是难懂。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我常常因为教学进度的缓慢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差而大发脾气。

(二)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不浓厚 服装专业学生普遍对服装设计课程和实训操作课程感兴趣,而对重理论知识的服装结构制图则兴趣缺缺。服装制图是成衣的二维表现。学生对三位立体的成衣缝制理解较好,但是在二维纸面上绘制却理解较难,只是为了制图而制图,而没有仔细去思考制图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在服装制图课程中学习起来较艰涩,更别说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了。

(三)缺乏对服装行业的了解 学生在学校里学的专业知识是以单件服装制作为主的。学生从制图到缝制所有工序均独立完成。而现在服装企业都是生产流水线,实行批量生产。从原料的投产到成品的检验整个操作过程都是流水线生产过程。服装产品的流水线生产作业过程可以分为生产准备、裁剪工程、缝制工程、整理工程、质量管理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又分为若干个工序,每一个操作工人只承担产品生产中的1~2道工序。这些学生都没有实际操作过,对服装相关领域也了解甚少,比如投产前的前期市场考察,后期的产品发布,市场销售等都存在知识盲区。这样使得学生进入企业以后适应能力差,从事相关工作部门单一,而不能发挥出自身专业价值。

(四)服装制图教学中欠缺的环节

由于本人也没有在服装企业相关岗位实际锻炼的经验,服装有的知识的也只能“纸上谈兵”。这也是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存在的弊端。作为专业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教师本身就存在这样的局限,在教学中也难免会存在授课方法上的不足和教学内容上的疏忽。

在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工艺之间还存在着制版放样、裁剪工序、整烫工序。由于教学与企业之间和行业分析联系不紧密,在专业教学中对制图以后的制版放样,裁剪整烫工序讲解不够透彻,学生操作训练的时间也不够。

三、提高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利用好校本教材,实现模块式教学

1、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现代化

服装行业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特别是服装款式和设计元素更新淘汰较快,而教材部分内容却显得陈旧,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需求和审美观念。服装教材编写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衔接性,理论知识复杂而单调,专业术语学生觉得陌生和难理解,也造成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现在中职教科书并没有统一的征订教材。大多教材结构制图和缝制工艺都是分开编写,就存在每本教材专业术语和绘制方法不尽相同,服装制图和缝制工艺的样板款式也不相符合的弊端,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

服装结构制图教材更多考虑的是科学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在知识理论讲授方面显得严谨和枯燥。学生在学习服装专业之前也没有接触过服装结构制图方面的常识,缺乏感性思维的理解,学起来往往觉得理论深奥,不能把服装制图和服装成品联系在一起。因此,编写适合服装专业教学特点的校本教材,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让教材更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和时代联系更紧密。

校本教材的编写,可以把枯燥冗长的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增加一些学生容易吸收,感兴趣的知识。对教材中相对过时陈旧的服装款式进行删减,添加最新款式与工艺的典型款式,在保留原教材中几个基本款式的基础上,也对基本款式进行大胆的扩充,以科学、时尚、创新的内容去更新教材、改革教学。比如女西裤的教材,原来的款式多是在侧逢缝合门襟,臀围和前档的加放量较大,穿着起来显得比较臃肿。在教材修改中可以增加一些时尚元素,把门襟开在中线位置,适量缩减臀围加放量。还可以补充目前流行的低腰裤结构设计等。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细节部位进行变化补充,使教学内容既有定性的原理和不变的规律,又有人体艺术上的观赏性、实用、个性和时尚。

2、实现模块式教学

一般服装专业各科之间是分开教学的。服装设计就只是进行设计,最终绘制出服装效果图;服装材料讲授材料的性质和材料的运用;缝纫实训课更注重对缝纫机操作的熟练程度。教学环节的相对独立让学生对服装行业的理解没有形成系统连贯的认知,也缺乏服装行业对他们的吸引力。

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可以把专业学科联系起来,实现模块教学。让学生自行设计生产,自己设计服装款式,自己选料、制图、裁剪、缝制,熨烫完成一件成衣制作,而不是把设计效果图画的美轮美奂,设计思路异想天开那样简单。最终把学生设计的理念要通过结构制图体现出来,裁剪以后制成成品,这个工作量是复杂和费时的。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组合,分组进行操作。大家共同讨论设计理念和款式,定下来以后根据程序分工,各司其职,最后完成一件或一个系列的成品服装。模块教学可以改变学生对服装专业知识的脱节,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运用中更熟练的掌握技能操作。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如让兴趣来“教授”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在服装专业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是实训操作课,那就让他

们做,尽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动手的能力。

教学中可以模仿企业生产流水线,把学生分成几个生产小组,让学生分别承担其中的一,二道工序,看那组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订单数量。学生有了竞争对象,有了时间的紧迫感,模拟企业生产业调动了他们学习专业的积极性。

或者和其他科目任课教师联合,组织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大赛,给出设计主题,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发挥。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缝制,自己穿着展示,展示自己的服装和设计的理念。老师和学生评委评比出最佳作品,学校做收藏整理。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服装结构制图不再是枯燥深奥的理论知识,而成为他们体现服装设计效果的桥梁。没有扎实的制图基础,缝制出来的服装就不能体现设计效果的美感,学生就会在其制图中反复修改达到他们设计效果,无形中也加深了对结构制图的理解。不仅如此,在协调合作过程中还让学生体会到服装专业的趣味性,锻炼和巩固了专业知识,还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三)加强教学方法的变革

要突破传统的服装专业教学模式,必须在服装专业的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作为教的方面来说,要积极主动到引进新技术,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从学的方面来说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1、改变教学方法的顺序

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成衣制造的骨架,是为服装设计最终形成服装的依据,是把二维平面的线条最终实现为三维立体的具象事物。传统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先让学生“弄懂为什么”,再让学生去学会理论,最后才去实践。由于服装结构制图理论的枯燥,学生感性思维的缺乏,学生很难接受为什么这些线条要这么画,那些部位为什么得出那样的公式。我尝试改变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学会”,再让他们“弄懂”。

比如在教授女西裤的制图时,我先按制图要求的号型制作一条西裤,然后在课堂上当众分解西裤,让学生明白每片裤片组合的依据。学生看见了裤子制作的裁片,有了直观的感受,再来理解裤片的形成就容易得许多。黑板上的线条也就不再那么深奥陌生了。

2、实现教学方法现代化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及网络技术,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直观性。如:利用多媒体对服装设计大师作品分析讲评;进行服装色彩教学的配色练习;利用服装CAD系统进行服装设计和结构制图教学示范、演示;应用Internet,收集信息、浏览服装展示和发布;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远程教学,加强学校间的联系与合作,使学生享受其他学校丰富的课件资源。学生在经过多媒体与网络条件下的学习,不仅能开拓思维,而且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以往的服装专业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进行服装设计的

大量训练,信息技术的融入则改变了这种情况。学生可通过大量的模拟训练,提高了服装设计能力、服装排版等高于服装缝制技术的能力。

在传统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由于黑板光线原因,学生座位的安排,课与课之间衔接的不紧密,学生对服装制图知识接受缓慢。特别是讲解排料和材料门幅换算时候,教师讲解起来费气又费时,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也不感兴趣。如果是实训课上讲解排料,学生由于视线和观看的角度不同,也不能全部看见教师的操作。如果有了多媒体教学,那这些客观因素都会简单的解决。

服装结构制图教材中,针对每一个制图都有相应的制图要领说明,而这些制图要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假如我们借助AutoCAD的动态演示功能,就可以使原本抽象的服装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例如,教男衬衫的排料方法时,可通过动态的演示男衬衫的排料方法,使同学们掌握排料的一些基本方法及有关技巧。另外,通过演示其它错误的排料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掌握正确的排料方法,不仅可以节约面料,还可以节省开支。

四、结语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创新探索 第3篇

关键词:结构制图;多媒体应用;教学法;探索

在服装制图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制图方法与过程,更重要的是制图的依据、原理及服装款式之间关联变化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服装制图的兴趣、洞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大凡服装行业的同仁都有这样的同感:不管是法国巴黎的时装节,还是国内的服装汇展,总是琳琅满目,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服装的品种多、变化快,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种、规模小的生产模式,并向劳动密集型的方向发展。这样迫切要求新一代的服装人要有过硬的本领,这对我们的服装职业教育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要求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素质高,应变能力强的服装实用人才。这里我就服装专业的制图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种做法——“读、议、归”三段教学法。

所谓“读”就是阅读课文内容,在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阅读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启发学生阅读,然后借助多媒体作对应的解析,并做下一部分阅读的启发。启发可以对阅读内容做引导启示,或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启发——阅读——解析——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经过几个回合,便把新课内容阅读完毕,达到对新知识的认知和初步理解。

如在女夏衣的结构制图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女夏衣的样品,让学生感知其外形,并提出一些局部问题:领型怎样?袖型怎样?袖口又是怎样?腋下部位还有一条结构线,又是怎样形成的?同时播放对应的视频,使学生了解了女夏衣的款式形状后,带着问题阅读女夏衣的外形结构内容,读完后进行解析。然后,启发阅读制图公式部分内容,接着解析,分析它们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制图公式形成的原理,得到比较准确的制图计算公式结,再次启发阅读结构图内容,读后综合解析,这样三个回合把新课内容阅读完毕。整个阅读过程很融洽轻松,学生的阅读热情较高,效果也很好。在提问检查时,学生回答的正确率均在85%以上,大大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习兴趣和好学动力。在多媒体方面,利用准备好的素材,把对应的内容、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渗透到到整个阅读过程。

新课内容阅读完毕后,师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议论,即谓之“议”。通过“议”能多角度、全方位地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讨论时,要针对问题,畅所欲言,无所不谈。不但解决了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把作者的思想动机,制图、制作原理和方法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剖析。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和主张,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直接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作对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加以总结和综合。

如议论到前胸宽的制图公式B/6+1.5时。我们作这样的讨论:就是把胸围分成六份,即前片两份,后片两份,还有袖窿两份,同时用样品和纸样模板比试给学生看,这样与实际相符,前胸宽自然是B/6加上一个调整数字了,直观易懂,很好记。同时大家都能举一反三,得出制图中的后背宽也是B/6加上一个调整数字。这样就能把制图中的公式与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相对应,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探索奥秘的能力。就不会离开人体,而空谈服装,能把服装在人体架构上不断延伸和发展,很明显直观,一议则明,一明则通,达到充分理解,灵活运用的目的。

通过议论,归纳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并加以总结、综合,再进行制图的巩固练习,使新课的内容有所归宿,最后在学生的大脑中落户,这就是“归”。在“归”的过程中,突出新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并与整体有机结合。如在新课女夏衣的制图时,把公式的5分法、6分法和10分法进行归纳、综合。5分法是开领的计算方法,10分法的一半,归10分法中进行对照记忆。6分法式对胸围数的分配方法,这样作对照归纳,突出开领弧线和袖窿狐线的画法,并与各部件的结构相互衔接过度,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女夏衣结构。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结构制图的巩固练习,把书本的内容变为自己的知识。

学生经历了以上的学习过程,基本形成女夏衣结构图的蓝本,然后在电脑上,用服装CAD软件环境进行绘图,结合现代工具和先进技术,做好充分的训练,这样突破传统的服装制图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大胆的改革。从教的方面来说,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进新思想、新技术,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并将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服装制图教学。从学的方面来说,教师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能够实现服装制图课堂教学中诸多媒体的有机组合,充分地显示出教师对服装制图教学的主体设计作用,将教师的教学设计空间引向无限,为服装制图教学方法创新提供了条件,使学生学习更加系统化、直观化与感性化;发散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层出不穷的服装世界。

通过“阅读”“议论”“归纳练习”三段教学,把“读、议、归”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育改革实践中进行创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制图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感到专业知识是围绕基础知识为中心,每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都是在基础知识上延伸扩展。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将得到全面发展;既能使每次教学都鲜明、突出,又能与原有的知识相互联系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能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时装设计和时装结构制图,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是服装专业的主课之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采取以上方法进行教学,深受学生和同行的欢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与广大同仁一道继续探讨和交流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理论及教法,为职业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刍议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 第4篇

首先, 传统服装制图教学, 大多重理论轻实践, 按照陈旧的理论经验进行枯燥的理论讲述, 将原本生动的课程边的呆板而单调, 使学生熟背大量理论知识却在实际操作中无从下手。其次, 服装制图教学本是一种实践课程, 而传统教学在大量讲述理论知识时候, 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其三, 传统服装制图与现代服装市场相脱节, 缺乏扩散性的创造性设计教学内容, 使学生无法适应现代市场需求, 也不能充分发挥创造性, 不能自觉适应市场, 缺少创新型的服装设计类产品。

2 新形势下, 整合教学内容和教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服装制图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将教学与实际相联系是其基本特点, 也是服装制图教学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

首先, 改进现有的服装制图课程内容。以前的服装多以实用为主, 而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开始追求美观、新奇、独特等。服装制图由传统的按部就班, 改为激发学生创造性为主, 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制图, 更重要的能够设计、创造性地做好服装制图。

其次, 改进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 多是按照基础理论知识, 再到实际制图过程。这样, 虽然使得整个知识结构成为一个体系, 却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将本来很直观的课程变得枯燥空洞。而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实际动手能力强, 学习习惯和理论学习能力存在诸多问题, 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差, 见到冗长的理论, 只能让这些爱动手的学生晕晕欲睡。

3 分段式教学方法, 改灌输为引导

(1) 导入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某一门课程, 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先对其产生浓厚的、持久的兴趣, 在适当地进行指导和启发, 则就能让学生很快登堂入门。利用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我们就能吸引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兴趣。在课程开始阶段, 可以先不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 否则就是流于形式和普通化, 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而是在讲解之前, 找出一些时尚服装图片, 让学生先学会欣赏时装, 激发学生自己制作的兴趣和自我渴求。

(2) 教授阶段。当学生有了迫切要求自己也能理解制图知识的渴望, 并希望自己也能制作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讲解。这个时候, 一定要把握好课程进度和教案的趣味性, 千万不可因为长篇大论的理论知识淡漠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应当以精简且通俗的语言, 配以更加精彩的图片, 让学生在理解中不断攀爬知识高峰。同时, 舒缓结合, 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使其有压力但积极性不被打击。

(3) 模拟练习阶段。当理论知识讲授到一定阶段后, 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一下, 将理论适时融入实践。同时,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吸收程度, 及时补充重复学生还没有完全明白的课程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及时地不断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要在实践中, 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其在未讲解之前, 自己动脑创作, 既让学生保持了学习兴趣, 又能激发其制作设计潜能。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 查找不足, 不断努力进步。

(4) 探索创新阶段。一段课程结束后, 学生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服装结构制图基础, 让其不断重复复习、不断练习, 熟练掌握已学知识和技能。同时, 温故而知新, 也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自己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自学, 甚至允许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评论、质疑, 不断创新、不断探索。

4 进现代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1)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改进,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 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有了新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给学生展现五彩缤纷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内容,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多媒体而改进的教学方式主要是: (1) 借用屏幕, 将理论和款式图、成品样衣一同展现在同一个平面上, 将直观形象图和抽象的理论结合, 使学生对服装结构制图的系统理论知识容易理解。 (2) 运用短视频、录像等, 播放知名服装设计师的演讲、制作过程, 让学生首先对服装结构制图实际操作和今后的工作有初步的了解, 使之能够及早为自己的服装设计、制作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增强其学习的理性。 (3) 通过幻灯片或图片, 展示国际上知名设计图或特色成品衣, 并让学生从开始就树立起挑战现有服装界知名服装设计师的雄心壮志, 并使其对优秀作品有较为直观的印象。此外, 多媒体还能根据学生接受程度, 适当重播、缓播或快播教案内容, 突出重点和难点。

(2) 多样的课内外实践活动, 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一门实用课程, 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达到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制图。其实现方式主要有: (1) 课堂内制图。教师可将不同类型的样衣展示在课堂上, 由学生现场画制出来, 在有限的时间, 考察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 (2) 课堂外, 以活动方式激励学生自觉参与制图。通过与学校相关组织沟通合作, 举办各种类型的服装结构制图比赛活动, 让学生在比赛乐趣中积极动脑动手。 (3) 交流式制图。邀请其他院校服装专业同学互相交流, 合作制图。也可邀请知名服装制图师、企业样板师, 观摩他们的先进制图方式, 在他们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

(3) 校企结合, 让学生及早融入社会市场大熔炉。作为一门实用课程, 学生学成后直接目的就是进入社会相关企业,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当前, 很多学校的设备相对落后, 与市场相脱节, 使学生多学与企业所需相差甚远, 这就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 影响了这门实用课程的实用性。虽然有些学校采购了一些先进的设备, 努力将教学贴近社会, 但学校毕竟与企业有所差别,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也与到企业的实际操作截然不同。因此, 实行校企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到企业去锻炼, 使学生学习和丰富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和工作氛围, 培养学生在社会上接人待物的做人能力, 既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又能增强其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 及早与市场衔接, 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未来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郭祖红.浅谈如何提高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质量[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09 (7) .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5篇

一、基型法的概念行业内把基法又称为总样法,是一种以衣片整体形态为服装基型总样进行服装裁剪出样的方法。按服装品种分为衬衫基型,西服基型,大衣基型等。作为基型的样板一般取于某一品种中造型最简单或相近款式的样板,如普通西裤是裤装的基型,单排扣平驳头西服是西服的基型等等。 张文斌先生对服装平面制图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尺寸依据是成品规格或松身胸围的直接构成法,包括D式法、基本矩形法、全胸围法等,另一类为尺寸来源是人体实量尺寸的间接构成法,包括短寸法和原型法等。依照这一观点,基型法也是直接构成法的一种。 本人根据这一分类,将基型定义为:以成品规格或松身胸围为尺寸来源的基本框架或基础纸样均为基型,如裤基型可以是完整的西裤制图,也可以是中裆线以上部分结构,也可以是横裆线以上部分结构。因此,基型是衣型:或是衣的概念形式,或是衣的具体形式。 基型法制图就是采用基型样板在该样板上根据具体造型需要运用补充、剪切、折叠、拉展等手段进行变化,做成所需款式结构制图的方法。 根据这一概念,国内主要基型制图法有马林基型法、路红基型法、梅式原型法,魏雪晶中国女装原型、蒋锡根母型法、吴经熊优选基型法、戴永甫D式法,欧阳心力比例基型法等等,国外有美国玛斯特基型,日本森郁子原型,英国威尼弗雷德基样等,教育部规划的全国统一教材《服装结构制图》就是———蒋锡根的母型裁剪法为基础编写的。 

二、基型的操作运用优势基型与原型一样,运用纸型剪叠、比例分配、比值等等的构成方法,在基本框架或基础纸样上出型,因此具有相当的简便性与灵活性。 1、直接运用基型变化,一次到位,较快的创造式样,在方法上具有简便性,在形式上具有雷同性。 2、基型的数据主要依据国家号型标准,只要确定服装号型范围及档差数,即可进行推板,并具有准确规范的特点。 3、基型框架体系给服装结构设计带来了灵活机动性,如上衣各款式基本框架与公式变化不大,而在肩斜、袖窿、前后差等细节做微调,以形成基型系列,命名数据既便于记忆,又具有灵活调控的特点。 4、作为一种中国普运用的裁剪法,基型法具备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技术基础,易统一为设计结构理论以供分析研究之用,从而成为中国独特的裁剪体系。 

三、基型法的学习要点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6篇

【关键词】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 问题 有效性

服装结构制图是当前中职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专业学生今后就业层次的高低和专业发展前景都与学生的服装结构制图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当前我国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很多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出现了严重的滞后,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当前学生所学知识和教学设备都与社会同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服装结构制图的内涵和重要性分析

服装结构制图是中职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属于服装工艺学的范畴,主要内容是针对服装结构的内涵和其中各元素相关关系、功能与装饰设计、构成规律与分解情况方法研究的探讨[1]。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缝纫设备的操作能力,以便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够快速适应服装企业一线流水操作工作,而服装结构制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其实,服装结构制图是适应现代化服装工程的重点系统学科,因其不但将服装造型立体的形态进行了分解,完善了服装造型在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改正了很多不合理的结构关系,同时还在整体上对服装的面料、工艺、色彩等进行了融合与协调,真正实现了缝制加工和规格结构的协调,有助于指导当前企业在服装生产工作上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由此可见,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课程。服装专业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二、当前我国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发展需要

不可否认,当前所有行业中更新换代最为迅速的是服装行业,服装技术、款式和材料的使用更新极快。然而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服装专业教材更新缓慢,有的甚至三五年才得到一次更新,根本无法与服装行业发展速度相适应。特别是服装专业教材中的款式与技术内容严重滞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也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二)课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思想落伍

很多服装专业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还有不少教师存在教条主义的思想。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完全依照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没有与當前最前沿的服装专业发展情况结合起来,与服装专业发展潮流脱轨;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并不重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也不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具象化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不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然而当前很多中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任教的,缺乏在相关服装设计企业的锻炼,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更无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实践知识传授,直接影响了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有效性,更使得学生缺乏实践经验。

三、如何增强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课堂有效性

(一)整合教材内容,梳理教学结构,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偏向理论化,尤其是前几个章节的专业制图理论介绍占了相当大的篇幅。对于学习能力不强、文化基础不牢固的中职学生而言,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3]。因此,教师需要学会运用多媒体技术来传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为学生展示技能操作示范视频,引导学生观看、思考与动手操作,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对服装结构制图的认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尽可能地突破教材的局限,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加自身的实践经验,以服装行业的最新标准要求自己。教师要在教学允许的条件下投入到生产实践中去,近距离靠近用工企业,参与多种产业操作,持续创新更新,不断研究改革,保证学生的学习有充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空间和时间,从而使传统的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转变成为企业生产实践服务的模式[4]。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企业化生产方式带入教学中,并加强对服装结构制图理论知识的整合,将整个知识系统科学地分为若干模块,遵循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规律,先从简单的基础知识教起,如制图原理等内容,再慢慢过渡到动手制版的训练。在由理论转化到实践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纠正,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全面且深刻地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知识内容,逐渐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强化基础知识,结合实践操作,深入实施教学

在服装制版的过程中,中职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服装的基本款式,并借助理论知识和实际款式的变化规律来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比如在学习有关西裤的结构制图时,知识结构与学习规律的分层就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首先,学生要对男西裤的制图方法及相应原理进行全面的掌握,整体熟知男西裤的构造特征。其次,要在男西裤制图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思路适当改变构造,从而创造出新款式。具体到课堂上,教师就需要通过改变不同的部件、外形和长度来为学生展示各种新款式的由来和变化,保证所有学生都能更深入有效地掌握服装结构的基础原理,学会创新。

(三)紧密结合人体、面料与工艺,强化实践细节教学

掌握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服装款式创新。任何一名优秀的制版师都要了解和准确掌握各种款式的标准。在当前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准确看图制版,还要对服装款式进行深入分析,与学生共同整合服装的造型和风格,完成制版操作。比如在教授女两用衫的结构图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会学生怎样查看款式图,针对女两用衫的款式特征进行研究,并将成衣的效果图画出来;其次,借助对称的方式绘制样板,保证样板的绘制成品能够与最初设计的目标相适应,并能完整地体现出来,确保较高的精度;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训练,找出学生作业中的缺陷,对症下药,予以解决。总之,教师要紧密结合人体、面料与工艺,强化实践细节教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课堂教学的高效,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服装专业实践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服装结构制图课程作为服装专业的重要课程,其教学有效性必须得到专业教师的重视。教师必须不断对教学展开研究,加强课堂教学与社会服装系统工程的衔接,保障专业教学与社会服装潮流相适应,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增强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海霞.浅析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2012(09):54.

[2]赵磊.中职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教育,2010(06):72.

[3]曹罗飞.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26):188.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7篇

关键词:《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CAD》,课程整合,项目教学

在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时代背景下, 随着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由低端走向高端。对于中等职业教育而言, 这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为了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为了解决家长和学生普遍关心的就业问题, 我们就得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实践证明, 以知识为导向的传统教学模式, 已很难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可喜的是, 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出现, 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项目教学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 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 强调实用技能, 强调知识创新, 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一、职校服装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 相当多的职校开设的《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CAD》课程是由不同专业的教师讲授的, 普遍存在把这两门本有关联的课程割裂开来的现象。从新课改的眼光来看, 这样的安排既增加了学习课时, 教学效果又差, 结果导致教师说苦学生说累。因此, 实现课程的整合, 打破课程教学的系统性、专业性, 强调实用性、够用的原则, 就成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的有力手段。我认为, 在整合后的《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CAD》课程教学实践中, 教学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立体造型与平面结构转换能力为主, 这两种能力一直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 如果我们能将服装CAD融入课堂教学, 利用服装CAD便捷制图工具来完成《服装结构制图》的项目化教学任务, 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动手能力, 从而掌握扎实的服装结构制图原理、方法和熟练的服装CAD制图技巧。

二、课程项目化整合教学的好处

《服装结构制图及服装CAD》项目化整合教学, 是课程教学的再设计。我们通过将《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CAD》这两门学科有效整合, 相互渗透, 可抓住课程教学的根本任务, 有效训练学生的款式图解析能力和结构图绘制能力, 并融入现代教育技术, 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全过程。整合起来的课程分三个模块:制图基础模块、制图原理模块、款式图样模块。第一个模块属基础理论部分, 第二个模块属原理变化部分, 第三个模块属实践应用部分。具体操作方法:采用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部品制图作为项目教程, 运用服装CAD软件工具, 讲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并进行有效整合。大致来说, 经整合的课程教学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1. 便于学生款式图识读与解析能力的形成。

“学习障碍”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如在《胸省移位》教学中, 教师靠说、靠比划、靠挂图、靠模型、靠想象等陈旧的手段讨论胸省移位, 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利用服装CAD软件工具就能从容不迫地进行各胸省移位, 可视性强, 能有效地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设计能力, 大大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

2.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整合后的《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CAD》课程, 以学生为中心, 以项目为中心, 以实践为中心, 能摒弃面窄、精确度低、可视化差等教学中暴露出来的弱点, 降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的难度, 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和效果。

3. 通过践行项目教学的新课改理念, 实现学习过程的优化。

服装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相应的技能, 而且要让他们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迁移。经整合的《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CAD》课程, 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新课改理念, 以某一任务为课题, 根据任务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遵循自主、自由、互动的原则, 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既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优化他们主动吸收、自行研究的学习过程, 使他们真正做到好学、学好。

4. 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有效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将手工草图和CAD制图结合起来后, 学生制图时就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图形作参照, 对款式图进行双重分解训练。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会自觉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 想方设法地去解决碰到的难题, 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和制图能力。

5. 缩短目标达成的过程, 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利用服装CAD实施服装结构制图项目化教学, 可以让学生将立体造型与平面结构对照设计, 反复训练, 这么做既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分析能力, 又可使他们准确地解读服装的款式特征, 快捷地完成平面结构图的绘制和部品变化的设计, 从而实现师生“教”与“学”的双赢。

三、课程项目化整合教学特点分析

1. 在服装CAD环境下进行服装结构制图, 使教师进行图例示范讲解时更轻松、快捷、直观、形象, 可明显提高教学效益。

2. 设定具体项目后, 学生在了解、分析、动手的过程中, 通过自学、合作式学习, 更能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原理, 掌握具体的服装CAD应用技巧, 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

3. 本课程教学能顺利实现三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经验为中心。教学不再强调以知识为重点, 而是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为重点, 力图在“做”上有所突破。

四、课程项目化整合教学结论

实践证明, 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CAD项目化整合教学针对性强, 符合中职课程教学的特色要求, 切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 以工作能力为核心, 以基于工作过程为引导,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具有较强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石伟平, 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2]邓文达.实施模块化教学, 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新型课程体系[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8篇

为改变这种状况, 我校在服装教学中引入了“项目教学法”, 取得了较好成效。就是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强调实用能力, 强调知识创新, 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充分展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下面以我校《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为例谈谈项目教学法的运用。

一、项目的确定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项目的选择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 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所以项目的确定多采用由易到难, 按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在《服装结构制图》的项目教学中, 可以通过模拟企业技术科室的操作流程, 以生产某款服装作为具体目标, 教学中可以整合工艺制作、材料销售等进行大项目操作, 包括款式设定、面料选择、缩率计算、样板制作样衣制作、排料、成本计算等, 力求所确定的项目既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对具体的项目突出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要求。

二、制订项目计划

项目教学注重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制订项目计划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教师将项目的名称、教育目标向学生明确, 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 制订自己的项目计划。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 不能追求千篇一律, 要倡导“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只要在计划的可行性、完整性等方面进行把关, 可以适当地把自己的见解告诉学生, 帮助提高计划的价值。计划拟定后, 教师还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计划介绍给同学, 以征求同学的意见, 吸取同学好的建议。

三、具体项目的操作

具体项目的操作这是项目教学的关键。学生将在这个环节根据自己的项目计划, 努力去实现自己的计划目标, 很多能力将得到锻炼培养。这个环节对教师的要求则更高, 教师必须理论、实训教学皆通, 对市场也要比较熟悉。例如有的学生在服装造型变化上有独特的见解, 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如何制图, 如何打板;如果学生的服装工艺技巧达不到变化的需要, 教师就要在工艺上给学生示范指导;有的设计方案不尽合理, 在实施时遇到了困难, 教师就得指导学生边实施边调整方案。总之, 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按照既定的计划和方案, 克服困难, 精心实施。一旦学生遇到困难, 教师也不能代替学生, 教师的作用只能是引导、启发、示范。只有这样, 学生才可能真正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就以《女半身裙结构》为例, 谈谈具体项目的操作。

1. 教师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

告知学生学习本单元必须完成一款女半身裙的样板生产过程。完成该项目任务, 包括款式设定、面料选择、缩率的计算、女裙的结构制图、放码相关知识、排料相关知识、成本计算等方法。

2. 教授相应的知识

完成该项目必须具备的知识点有:裙子面料的相关知识、女裙的结构制图、缩率的计算方法、排料的相关知识、放码的相关知识、成本计算的方法。教师应将这些知识教给学生, 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完成女裙结构制图的目的, 引导学生不断摸索, 不断探究, 掌握整个女裙打板的技术流程。

3. 告知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师在传授完必要理论知识后, 还可以提示学生在完成该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可预先提示:根据学生以往的知识是否可以解决, 是否可以利用其他渠道如互联网、图书馆寻找到解决方法, 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等。

4. 学生分组协作完成任务

接下来就要让学生自己去完成项目。一般来说, 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适宜学生独立操作, 而进行一些大型项目时可以让学生分组协作完成,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在问题中进步。教师的功能不是讲课, 而是指导学生如何完成项目, 当学生完成项目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及时出现, 帮助学生, 启发学生去克服困难, 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直到学生最终完成女半身裙的结构。

四、对项目完成情况的检查评定

这个环节往往容易被忽视, 教学目标有没有实现必须要通过必要的检查评估方可得知。而且这里的检查评估必须要教师、学生双向展开。我们在服装结构制图项目教学时, 常用的检查评估办法有:教师与学生面批, 教师与学生、与作品面对面, 共同发现优点和不足, 共同打分, 共同商讨进一步提高、改进的办法;所有作品一起公开展示, 同学之间自我评估, 评出优秀作品, 指出存在问题;学生各自向老师、同学讲解思路, 展示作品, 汇报计划实施后的体会;请其他班级的科任老师来讲评打分, 肯定成绩, 发现需改进的问题。总之, 一定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 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 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改进提高。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9篇

1 现状分析

首先是教材问题。就目前而言, 还没有一套真正适合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教材, 现在采用的教材大都是普通院校和中专学校的教材, 这些教材相关课目的知识点无照应, 知识老化偏重理论。要么培养目标不对号, 要么教学对象不对号, 教学周期和行业要求不一致, 学生学起来费劲, 老师讲起来费神。

其次, 在教学安排上不合理。目前沿用的教材, 教学内容多, 消耗的教学时间太长, 在教学模式上还是采用先课堂理论教学然后再实习教学, 有条件的学校能在校内实习, 还可弥补原来教学的不足, 这就很难保证有好的教学效果。就服装专业来讲, 大都是把服装制图、缝制工艺分开来进行教学, 先理论后实习。这样做的弊端是:a.理论课和实习课相隔的时间太长, 对原来学的知识有遗忘;b.教学中会出现多次重复, 降低了教学的效果, 浪费了教学成本, 拖延了教学时间;c.由于把几门课程进行独立教学, 就会出现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时数比例不当, 理论教学的知识点不能紧扣实习教学, 显得盲目和随意。

2 采取措施及对策

针对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 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 我们采取如下的解决方法:

2.1 科学整合教材

教材是教学之本,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就目前的现状, 职业院校必须担负起教材建设的重任, 教材改革应该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a.根据国家对职业院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作为教材改革的尺度和指南。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指出的:“对于不能进入高等教育行列进行学习的城乡学生和其他群众, 应通过大办各类职业技术学校, 广泛吸收他们学习和掌握一门或几门生产技术与管理、服务方面的技能”, 对职业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来改革教材,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克服盲目性;b.本着厚基础、重技能、求实用的思路, 对原来用的《服装结构制图》、《服装缝制工艺》、《服装生产与管理》三本教材进行了优化整合;c.改革的教材具有这样的几个特色:对原教材中的知识点, 做到去虚留实, 互相渗透, 有机结合;基础理论明了扼要, 对操作技能有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2.2 合理安排课程

课程是学校教学科目和进程的总称, 主要包括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五个层面。要想把服装专业的课程安排好, 首先应该对服装生产环节有基本了解, 服装生产一般都要经过裁剪、缝纫、整烫三个大的环节。每个环节又有不同的制作工序, 如服装裁剪来说, 它就有五道工序:测体-制图-排料-剪裁-验片。服装缝制和整烫少说也有七、八个工序。如果按照原来的教学安排, 起码要排四个课目, 在教学过程中, 它们各自相对独立, 互不联系, 在课时安排上也都是根据自己的内容多少来安排的, 互不照应, 各自为战, 很不合理。在实际中缝制课则需大量的时间, 但服装制图课却占了超出服装缝制课三分之一的时间, 授课内容也显空、杂、重。空就是结合实际不紧;杂就是不系统;重就重复, 服装制图讲过的许多东西, 在讲服装缝制中都有可能重复。针对以上弊端采用四个办法解决:

2.2.1 根据不同的年级, 选择针对性强 (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 行业对用人的要求) 的模块教材进行教学。

2.2.2 课时比例分配合理, 即授服装制图知识时课时比例减少,

授服装缝制时课时比例多一些, 突出专业课的主导地位。

2.2.3 授课形式是“一竿子插到底”, 即制什么图打什么版缝什么衣烫什么料,

一般是先做部件后做成衣, 先易后难, 先小后大, 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2.2.4 教学方法是:讲、示、做、练、纠。讲就是老师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

但要精讲;示就是教师亲自动手示范、上机演示;做就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一遍, 不懂不会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帮助;练就是上车反复实际操作, 强化训练;纠就是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做好巡回指导工作。

2.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把学生培养成“乐之者”, 把学习视为生活中的乐趣与享受, 其效果将是事半功倍, 而我们教师授课的艺术, 也在于向学生传授本领的同时, 努力地激发、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2.3.1 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学生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 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 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击。为此, 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 想方设法的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感觉。例如, 把班级进行分组, 让他们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巧、设计、裁剪、缝制出各类作品 (衣、帽、饰品、玩具等) , 然后把它们张贴在系里的艺术长廊上进行展出, 通过展出, 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也可以激发一些设计灵感, 还可以促使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 从而强化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如培养服装模特队, 让他们把自己做好的衣服穿在身上表演, 在获得学校师生好评的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成功感, 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2.3.2 设计式作业训练。

设计式作业训练, 一方面可以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 另一方面这类作业不会是现成的东西, 必须要通过其它的途径, 借助一些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才能把设计者的意图表达出来。这对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起到促进作用。例如, 在期末考试时, 老师给学生的题目是:男生做一条牛仔裤, 女生做一条运动裙。给的材料是五颜六色, 形状不一, 巴掌大的边角废料, 在老师的启发下, 他们首先根据图样上的款式, 把不同形状, 不同颜色的布料, 象拼图片一样的排料、剪裁、缝制出图案不一, 别具一格的牛仔裤和运动裙。他们的“百纳衣”也进行橱窗展示, 当学校领导看到时, 也会直伸大姆指, 夸他们“有创意、有新意, 做的好”。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思想上也得到了“变废为宝”的教育,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3 成效与展望

通过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缝制工艺的有机结合, 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 课程安排不合理, 课程内容衔接不协调的弊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从而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服装结构制图的理论知识, 又圆满地完成服装缝制工艺的实习任务,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通过一体化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育方法比较, 发现和证实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有难度和缺陷, 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服装缝制工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服装结构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10篇

技工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为社会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 壮大生产一线工人队伍, 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通过技工教育, 学习技能, 形成职业能力, 得到生存及发展的基本需求, 完善自己且实现人生价值。

服装结构制图是技工院校服装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是从服装设计到服装制作之间的重要环节,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它为设计师的艺术构想提供了技术保障, 也是服装制作的根本依据。因此, 学好服装结构制图是服装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包含美学和数学的课程, 在制图过程中, 需要通过计算得到适合人体穿着的服装尺寸, 需要用美感绘制出优美的服装曲线, 使人穿着后体形更为完美, 达到修饰人体缺陷, 强调人体美态的作用, 因此学习服装结构制图需要一定的美术和数学基础。但是, 技工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弱, 对于学习的关注度较低, 缺乏学习主动性, 难以较长时间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根据这些特点, 如果继续采用旧的教育模式, 那么学生更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 甚至以厌学的态度应付学业。因此, 教师要联系实际, 创新教学思路, 结合主题教学法,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二、服装结构制图于主题教学法基础上与其他课程的结合应用

(一) 现今普遍使用的服装结构制图教学法

在服装行业中, 纸样制作是多年来沿袭师徒继承、经验积累的方式进行服装生产的重要手段。纸样设计师只需凭个人经验及对服装造型的感觉, 就能绘制出服装纸样, 但这都是经验的传授, 对于现代服装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自动化、多样化的需求是极其不适应的。

服装结构制图是一门研究纸样制作的专业实践课程,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纸样制作, 了解服装的平面结构及生产裁片。院校教学主要学习绘制报考技能证常考的款式, 如女西服、女西裤款式, 这些款式是锻炼基本功最好的款式, 但学生做多了这些款式, 会感到枯燥无味, 也会缺少对服装设计的创新性。学生正处于积极向上、激情洋溢的年龄段, 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枯燥的课程内容会消磨学生的创造力和激情, 使本来就缺乏学习热情的学生产生对学习更多的反感心理。因此, 需要设计系统性、规律性, 同时富有创新性的教学法。

(二)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的, 以研究且解决实际问题为课程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原理与方法的教授,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 重新整理所学基本知识, 为自己建立知识框架, 设计全新的探索过程, 获得自由且完整的自我思考体验。主题教学法是动态的, 教师会设计一条主线为教学基本模式, 学生将跟着主线不断展开思路, 因此这种课程的组织和教学是能动的, 这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尤其适合服装专业。

本文所述的教学法是以主题教学法为基础, 服装结构制图、服装设计基础与服装缝纫基础三门课程结合应用的服装专业教学法。根据主题教学法, 设计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如图2-1所示。

确立主题。教师首先确立一个能反映学习进程中本质问题的主线, 本文将主线确立为毕业设计,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经历、喜好确立毕业设计主题。

构想阶段。学生针对主题风格, 寻找灵感来源。从艺术文化、人文历史、生活环境、材料工艺等方面不加限制地进行自主探索研究。

设计阶段。学生根据前阶段的构想, 使用各种艺术表达形式, 技术方法进行创意设计, 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工艺制作阶段。学生根据设计方案, 使用各种工艺技术与方法把作品呈现。

展示交流。学生需把整个创作过程和最终结果展示出来, 并通过自我阐释把作品内涵与公众交流。

三、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程

(一)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应用前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学习

采用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前, 需要先把服装结构制图的基础学习任务完成, 才能进入主题教学法课程。如果没有前期的基础学习, 或者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 后期的主题教学课程将无法进行。

服装结构制图一共需要学习三个学期, 从入学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习, 需要进行以下五项教学: (1) “原型板”的教学; (2) 省道转移法的教学; (3) 固定款式的教学; (4) 款式变化的教学; (5) 立裁的课后兴趣班学习。这五项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实行“理论—实操—理论—实操”的循环教学方法。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服装专业时, 都会有一种迫不及待制作服装的想法, 因此要利用这种对专业的新鲜感和热情, 让学生尽快制作出服装。通过以上的学习, 学生能掌握好结构制图的基础知识, 按照老师设定的款式要求制作出服装, 最后通过讲授一些款式变化, 让学生消化基础款式的知识点, 为后期的主题教学课程提供工艺制作的技术支持。

(二)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中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程

基础学习后, 学生就能自行制作一些基本款式, 以及一些由基本款式演变而成的款式。但对于款式变化较大的, 还需要加强训练。在第四学期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中, 对知识进行全方位的巩固, 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我思考能力。

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 按照所提出的服装专业的主题教学法基本模式再进行细化 (如图3-1所示) 。工艺制作阶段在整个课程的安排中占了最大的比例, 其中打板或立裁是设计和制作的中间环节。学生的设计各有不同, 结构制图课需改为以指引为主, 针对不同的设计, 在教师的指引下, 自己思考, 探索研究, 利用打板或立裁手法, 反复尝试, 制作出作品。

(三)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中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的教学要点

1. 团队教学, 学生以组为形式。

由于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是由三门课程结合而成的 (如图3-2所示) , 共同确立教学主线, 指定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必须是针对前期课程所拟定的, 让学生能更好理解并运用前期课程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进展情况, 分阶段地逐步进行指引。由于结构制图课程为中间环节课程, 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指导时需熟悉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以及工艺水平。学生以组为形式, 一人或两人为一组, 自行确立主题, 教师指导每组的作品, 这样作品量不大, 能有效保证作品的质量。

2. 注重纸样研究过程, 对纸样进行反复调整修正。

如图3-3所示, 纸样制作和立裁手法需结合使用, 并且做出样品后需要反复调整纸样, 做出样品后需要与设计图进行对比。若与设计不符, 需要再次调整纸样, 直到与设计图相符合, 并且穿着后形态美观, 结构线条优美。

3. 注意基本款式变化为其他款式的指引。

基本型是在主题教学法课程之前就需要学习的, 在进入主题教学法后, 由于所有款式都是学生自行设计的, 会出现设计失误, 即设计的服装是无法制作出来的, 也会出现设计后不知如何打板的情况, 因此, 需要因款式变化而进行相对应的指引。

4. 分阶段性进度检查。

由于主题教学法是一种动态教学法, 中技学生的学习习惯为被动学习, 因此需要分阶段的进行检查, 以便督促学生能按时完成。同时, 分阶段性的进度检查能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及时指引。

四、结语

本文所述的是具有服装专业特色的主题教学法中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此课程在服装装专业主题教学法基础上, 有效结合理论与实操, 强化知识点。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训, 能让学生发现打板基础技能的重要性, 通过训练强化这些知识点, 达到熟练运用专业技能的目的。

摘要:本文以主题教学法为基础, 讲述了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在服装专业主题教学法中的重要作用, 并阐述了此课程在主题教学法前的基础学习、在主题教学法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点, 即促使服装主题教学法中的服装结构制图课程结合理论与实操, 有效地强化基础知识点。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 目标教学法 一体化 目标教学 运用

目标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目标,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一体化目标教学法则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对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教学采取设定一个总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整个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两门(或两门以上)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之间的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服装专业开设的《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课是该专业的两门主干课程。《制图》课旨在解决服装的结构和裁剪方面的问题,它是完成设计与成品的中间环节;《工艺》课旨在解决服装的制作与工艺方面的问题,它是完成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两门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制图方法是否科学,数据使用是否精准到位,都要依靠最后制作完成的样衣来进行检验。因此,两者在教学上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但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这两门课程的教学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进度不一致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就采取了一体化目标教学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过程,其具体的操作如下(我们以女衬衫款式变化一课为例):

一、情景创设导入教学目标

布鲁姆说:有效地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因此,在授课之前我们必须针对这两门课统筹地设定一个总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符合以下几个原则:

(一)目标设定的指向性原则。即该目标必须能满足规定课堂教学活动的运动方向的要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二)目标设定的整合性原则。即该目标必须能保证所有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和功能都能服务和服从于它。

(三)目标设定的可测性原则。即该目标必须能对学生“行为结果”具备可测量性,使最终的教学效果具有可评价性。

(四)目标设定的激发性原则。即该目标必须能符合制图课与工艺课的以实践技能为终极目标的教学要求,必须具备一定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图课和工艺课都是为体现最初的服装设计意图的实物效果而服务的,因此在这两门课的教学上一定要始终围绕最终的服装成品效果而进行,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我们需紧扣以上设定原则,直接选用服装实物作为两课的总体教学目标。其具体的做法是:教师事先准备若干件当下流行的且款式与授课要求相符的女衬衫,将其拍摄制作成多媒体图片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以引起学生对本次授课内容的兴趣。然后请几位学生模特上来遂一演示这些服装,通过直观地展示这些衬衫的美来激发学生对掌握这些衬衫的制作技能的欲望(完成情景导课环节)。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几款女衬衫的外观特征,并通过全班讨论最终挑选出一款大家都比较喜爱的款式作为本次制图与工艺课的总体实物目标,从而完成这两课的总的教学目标的设定环节。

二、展示实物分析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第一环节设定完成总目标后,接下去的工作就是目标分析,即将选定的目标进行具体的分析,如有必要的话可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分目标,分目标也可进一步细分成若干个子目标,制作成一张目标分解评价表。比如这款成品女衬衫我们可将其分解成成品规格目标,结构设计目标,工艺流程目标,工艺质量目标等几个分目标,而每个分目标又可再细分成几个子目标。(详见下图:女衬衫目标分解评价表)

三、分步进行实施教学目标

设定好了具体的分目标与子目标后紧接着就是实施目标,实施目标需要分步骤进行,具体操作如下:

(一)首先将所有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是A组和B组。然后请两组学生对刚刚选定的目标女衬衫的各部位进行成品尺寸测量并且作好记录,尤其注意子目标中的规格测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测量数据进行归纳、总结,最终设计出该款女衬衫各部位的制图规格。(此步骤实现第一个分目标)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目标衬衫的衣领、前后衣片、袖片等进行结构层面的分析。还是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出它的制图结构,并请学生据此结构运用以前所学的绘图方法,各自绘制出本款目标女衬衫的平面款式图。

(三)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参考的制图规格并绘制目标衬衫的平面款式图。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总结、归纳的制图规格和平面图与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的进行比较,并最终确定自己的制图规格,同时修正平面款式图。

(四)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本款式变化女衬衫(即目标女衬衫)与前面所学之女衬衫基本款制图的不同之处,并在黑板上一一列出这些不同点,接着在黑板上进行示范制图(重点强调不同点的制图)。之后A组学生根据教师绘制的款式图及制图规格绘制完整的结构制图(1:5小图),并按比例放出各部位缝份。B组学生则根据自己归纳制定的制图规格绘制结构图,并放出各部位缝份。(以上步骤实现第二个分目标)

(五)引导学生根据衬衫实物及刚刚绘制的结构制图进一步绘制出目标衬衫的排料图(1:5),并各自计算出它的实际用料数量,同时按该用料数来准备制作该款女衬衫的面辅料。

(六)引导学生根据实物分析目标衬衫的缝制工艺,并写出其具体的工艺流程图及目标衬衫的工艺质量标准。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参考流程图及工艺质量标准。(以上步骤实现第三个分目标)

(七)学生绘制出该目标衬衫的1:1大图,放出缝份,并据此图裁出各部位裁片。之后A组学生根据教师所授的工艺流程步骤及工艺质量标准一步步完成目标衬衫的缝制工作;B组学生则根据自己设计的工艺流程步骤及质量标准缝制完成目标衬衫。(以上步骤实现第四个分目标)

四、作品对比检测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步骤完成目标女衬衫的缝制工作,然后教师将所有学生缝制的成品衬衫收上来,还是按刚才的分组方法分A、B两组进行展示。

(一)先将学生的作品和目标衬衫进行实物对比。教师引导学生从成品规格、结构设计、工艺流程、工艺质量、成品外观、用料数量等方面对照目标衬衫进行分析,遂一对照目标分解评价表中的各个分目标及子目标,找出其间差异并请学生各自在表格中作好记录。

(二)将A组和B组的作品进行横向比较(A组完全按照教师的传授进行操作,B组完全按照学生自己的分析归纳结果进行操作),同样也是对照目标分解评价表进行遂一比较,比较它们之间的结构设计、规格设计、工艺设计及最后的总体外观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作相应记录。

最后根据以上记录结果,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对比结果,分析A组和B组的合格率,然后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对以上结果进行总结,得出该款目标衬衫的最佳制图方法、最合理制图规格和最佳缝制工艺流程及工艺方法。最终让学生自行明白自己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知识、技能方面的疏漏之处,引导自己总结梳理出正确的知识点及技能操作要领,从而完成本课一体化目标教学法的整个授课过程。

一体化目标教学法在很多联系密切的课程之间进行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它能使整个授课总体目标明确,横向联系加强,教学效果提升,能有效防止各课之间的教学脱节现象,加强它们之间的教学渗透性,因此在服装制图和工艺课之间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还是比较可取的。

参考文献:

[1]曹义才.目标导向教学法基本操作模式简介[J].福建省长乐二中学报,2008,6(1).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 第12篇

《服装结构制图》课程是当前中职服装专业设计类课程的主要教材之一, 也是衔接《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等重要课程的桥梁, 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服装结构制图》的教学有着与实际应用教学形成良好衔接的重要价值。教师要从积极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出发, 帮助学生巩固理论基础知识, 应用于实践操作, 才能培养专业人才。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服装结构制图和实际应用衔接的教学问题进行探讨。

1. 实践画图, 加强实际应用衔接

服装行业在社会的变化速度非常迅速, 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 而当前的中职课堂服装结构制图教材内容上过于陈旧, 教师的教学手段相对落后, 使用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课堂上的结构制图训练过少, 学生制板思维不够活跃, 且结合市场分析的应变能力较差, 无法跟上服装专业设计的步伐, 与社会和产业存在脱离的问题[2]。因此, 教师必须注重实践中的画图部分,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衔接, 这是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也在于对服装结构制图课程学习中画图教学重要性的遵循, 有助于培养并展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体到服装结构制图的课堂教学上, 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画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比如利用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 以具象和生动的形式为学生展现服装造型和实际效果, 高效地实现服装结构制图课堂教学。此外, 教师还要注重多媒体在学生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如课后的造型设计任务, 通过计算机绘制具有创意的造型图等。其次, 教师要积极采用鼓励方式督促学生掌握技能, 激励学生积极发挥想象力与创新力, 投入于自身服装作品的创作设计中, 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作品的点评, 也要尽可能不当面直接批评, 在符合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接受学生个性化的想法设计, 并将学生的设计图以一比一的比例实物放大, 通过积极促进实践的方式让学生首次在自己作品转变为图片时明确自身的不足与设计优势, 从而回顾理论学习, 改进设计错误的地方, 也可以将上下装等基础的款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变化, 积极借鉴教师的引导与意见, 实现自身作品的改进。最后, 进入到实践画图环节,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合作意识, 强化教学效果。比如在对女性大衣进行设计时,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任务, 对学生分组并要求学生进行组内讨论, 将讨论结果整合后完成大衣前后衣片1:5、1:1比例的结构制图, 从完工的制图中逐渐结合团队智慧进行完善与改进, 在增强团结合作能力的同时, 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结构制图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真正提升自身的参与性以及实际的构图创造能力。

2. 服种模拟, 构建实际应用课堂

不可否认, 在当前的中职服装结构制图教材中, 由于教材的编制与更新存在了一定的缺陷, 针对一些较为抽象的制图原理还难以获取实质性教学进展, 因此教师要从一边教学, 一边完善教材内容入手, 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及更直接的理论应用衔接方法[3]。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 很多教师只是简单讲述几款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结构制图, 这对学生学习全面性有负面影响, 也不符合课程培养的目标, 学生要根据服装款式变化以及时尚潮流发展进行结构设计, 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服装结构的变化原理。比如, 衣身省道的转移与变换, 或是不同服装款式的领、袖成型原理等,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将简单的语言表述延伸至多角度多方法的阐述, 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和实物展示, 服种模拟, 在授课过程中直接采用纸的变化让学生尝试领型演示, 学生可以只需要理解一个知识点, 并在尝试模拟与动手实践过程中将各个知识点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再比如, 处理好服装结构与实际的应用, 教师在将单品基本款讲解透彻以后, 还要添加更多与市场融合的流行款式内容, 以各种结构图形式为教材丰富信息, 吸引学生注意力。比如针对一款基本款式的服装结构, 要求学生在原来款式上改变为另一款式, 如领型、袖型、等部位, 让学生以个体或团队合作参与的形式进行研讨、比赛, 或独立制图, 或分工合作, 循序渐进, 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收集有关服装结构制图方面的书籍和资料, 吸收各个渠道的专业知识, 穿针引线, 吸取行业各个人才在技术制图上的精华, 开拓眼界, 整合资源, 提高自身能力[4]。

进入到服种模拟的环节,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自主设计产生的效果, 教师也不能盲目进行竞赛式的教学, 可以先开展模拟教学, 要求学生模拟设计不同服装种类并制出不同比例的样板, 并将其设计经验与想法应用并延续至今后的职业课堂上。首先,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专业性地设计单元化内容, 比如有关服装款式图绘制的教学, 重点教学内容在于服装款式局部表现、黄金分割技法等, 这些都要求学生将集体学习内容进行整合, 经过理论分析与合作讨论深度分析, 而完全掌握基础以后, 教师还要针对具体的服装种类结构制图布置相应项目进行训练, 如裙装的基本结构A字裙、直筒裙等, 这些基本结构都能进行延伸, 如连腰直筒裙、无腰分割裙、休闲A字裙、等, 所以教师必须要从整体知识的大局中进行完善的构想与设计, 并根据专业内容进行分类, 布置任务,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次, 教师要为学生设计项目任务, 比如模拟当前社会服装市场的运作, 以实习者的身份启动服装企业运作, 并与实训系统的要求相对应, 组建模拟服装的虚拟化企业, 学生与教师在其中扮演双重身份, 一重身份作为模拟的设计人员与管理人员, 另一重身份是教学与学习者。教师对此进行任务的布置, 完成项目, 真正将设计图转变为产品推向市场, 进行一整套完整的模拟流程, 实现真正的有效衔接。

3. 校企联合, 办学就业双向衔接

进入到校企联合的阶段, 是进入学生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关键阶段, 也是实现中职服装专业结构制图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的重要过程[5]。学校方面, 教师要做好全方位的沟通, 既保障学生真正得到企业提供的支持, 又尽可能保障学生为今后的就业适应专业训练场所与强度。首先, 教师要积极开展并合理安排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活动, 帮助从思想上和意识上学生转变身份, 以真正员工的意识进入到服装设计与制版的工作岗位上, 并在培训与实践过程中向企业内部专业人士学习, 逐渐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养与能力。其次, 在进行校企联合的过程中学校要积极采取双导师的指导模式, 比如通过校方指派专业能力强的理论型导师和企业型导师进行联合监督与指导,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 并根据企业具体的生产和制图模式传授更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技能, 强化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 学校还要注重校企联合的融合程度, 比如建立相应的工作室, 承接创意性、发展性项目, 针对学生出色的作品进行推介, 在为学生争取更广泛应用机会的基础上, 也能宣传学校的教育效果。

在校企联合过程中,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反馈, 比如当前针对中职教育提出的“2+1”教学思路, 学生在最后阶段强化实践的时间段可分为教学实习、顶岗实习两次实践实习。在结构上, 需要遵循知识基础顺序掌握的规律,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让学生在教学实习阶段注重检验自身的学校专业理论学习以支撑校外实践, 如果在校企联合中的社会实践效果不理想, 那么要及时求助于教师的引导, 从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着手, 回到学校针对遇到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思考与解决, 随后再次回到实践岗位即顶岗实习, 努力实现知识的延伸拓展与应用, 实现实际应用与理论学习的无缝接轨, 真正展现“学习——应用——再学习——再实践”校企联合模式的合理性, 将企业实际生产和教学融为一个有机整体, 避免出现浪费教学时间的情况, 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社会性质的企业在生产设计和运作过程中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培养的需求, 从而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在后续的学习与努力中, 全面转变学习态度, 提高专业知识, 牢固掌握一技之长, 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天照.浅谈服装结构制图与实际应用的衔接[J].热点聚焦, 2014, 11 (12) :170.

[2]邓金莲.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探索和实践[J].科教文化, 2011, 9 (15) :223.

[3]熊晓光.中高职服装设计课程的教育衔接[J].科教文化, 2010, 7 (13) :114.

[4]曹罗飞.服装结构制图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12 (03) :188.

上一篇:班主任的激励教育下一篇:用爱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