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

2024-07-16

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精选12篇)

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 第1篇

关键词:幼儿,幼师,家长

实践证明, 父母是孩子的导师。因为只有家长才会有足够的耐心教导自己的“心肝宝贝”, 如:家长会用足够的耐心教导幼儿吃饭、数数字等这些最为基本的常识, 但是部分家长却对幼儿过于宠溺, 导致幼儿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行为习惯。因此, 教师需要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 从家庭及校园两方面解决这一实质性问题, 从而使得幼儿家长信任幼儿园教师的教导。

一、以礼待人, 改变现今社会中家长对幼师的看法

无论是古时候还是现今社会中, 微笑都是流行于世界的、无形的语言。所以幼师首先应做到的就是以礼相待, 微笑对人, 改变幼师在学生眼中的形象。此外, 幼师还要定期举办家长会, 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优秀的一面, 进一步使得家长对其极为信任。

二、将心比心, 换位思考

现代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大部分家长都把孩子视为心肝宝贝, 并且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遭受任何的委屈与伤害。因此, 幼儿园的教师需要换位思考问题, 并逐渐地与幼儿的家长达成共识。例如, 某幼儿园主张民主, 并要求教师保证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环境。比如说, 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受伤并不放在眼中, 甚至有些教师还主张棍棒教育, 致使很多家长对此尤为不满, 甚至有些孩子的家长会向上级教育部门投诉, 但是这些教师却对此并不以为然。如果幼师总是从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理解家长对幼儿的感情就会得到家长的认可。

总而言之, 幼儿园的教学中, 家长与幼师都处于平行的位置, 对幼儿的教育都非常重要。所以幼师在现代社会中需要以礼待人接物, 并学会换位而充分考虑家长的内心想法, 并用微笑构建心连心的桥梁, 逐步拉近幼师与孩子家长之间的距离, 倾听家长的心声。

参考文献

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 第2篇

幼儿园家长助教心得感想范文篇一

1月15日有幸受邀参加了新区幼儿园小六班的家长助教活动,想到初次跟这么多小朋友们互动,还真一点头绪都没有。说到“互动”,那就得使小朋友们对活动感兴趣,那什么活动能激起小朋友的兴趣呢?我想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小朋友都非常熟悉的,那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会争先恐后地表现出自己对该事物的了解从而获得成就感;二是对小朋友来说比较新奇的,那就容易吸引小朋友们的注意力。

在经过一番网络搜索之后,发现央视儿童栏目“智慧树”中的“我爱变魔术”环节比较容易唤起小朋友的兴致从而使大家一起参与进来。所以,我也就依葫芦画瓢,现学现卖。在短短二十来分钟的时间里,大部分小朋友们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有的小朋友甚至还发现了我表演过程中的破绽,哈哈!惭愧惭愧!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培养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不知道小朋友回家后有没有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呢?“乌拉乌拉Q~”

最后,感谢幼儿园领导和老师能给我们家长这样与孩子互动的机会,同时感谢老师和小朋友们的支持和配合,希望我们的孩子在老师与家长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

幼儿园家长助教心得感想范文篇二

很有幸在12月9日这天参加了女儿学校的家长助教活动。其实在刚开始施老师希望我参加时,我心里还是挺犹豫的,虽然说以前也站过讲台,但是对于小班刚踏入学校的孩子,心里还是不怎么有底。考虑了一下后,为了给孩子做一个勇敢的榜样,也就答应了。

短短的一节课下来,觉得小三班的孩子棒极了,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这个活动,而且都是争先恐后的。小小的孩子,我觉得他们纪律性都挺强的,这个和老师平时的教育是肯定分不开的。在此,也对老师说声,你们辛苦了。

一直以来,在教育孩子这个方面,家长和老师相比,家长总是显的很被动。很多家长以为,孩子上学了,教育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老师身上。其实家庭和幼儿园在孩子的教育上担任着同样的责任,家长应该是老师的合作伙伴,应该能配合参加学校的活动。因为在家长的心里,孩子毕竟是孩子,不可能随着你孩子的心情和想法来,总想着孩子能听从自己的摆布,服从自己的命令,那样就是一个乖宝宝。可是对于幼儿园来说,他们的目的和家长一样,但是他们采取的教育方式和家长很有很大的差异,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老师对于孩子的心理和情绪比家长了解的多。

参加助教活动,能够促进家园的紧密联系,家长也可以通过此类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和生活的基本情况,能看到孩子在家里看不到的一面,从而认识,也许自己目前的教育方式某些方面并不适合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活动对于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比较大的帮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株株需要爱的幼苗,为了这一株株幼苗的健康成长,各位家长,让我们和学校一起努力吧。

幼儿园家长助教心得感想范文篇三

为了更好的拉近幼儿园与家长的距离,有效地利用家长资源,同时开阔幼儿的眼界,扩宽幼儿的思维,使家长成为幼儿园的协作者、支持者、教育者,实现家庭与幼儿园更为平等更为广泛的教育互动,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我班又一次进行了 “家长助教” 活动,这次我们邀请了潘丰朗小朋友的妈妈作为本次助教家长,在整个活动中潘丰朗的妈妈能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设计了一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活动课程《种子的旅行》,对幼儿进行教育活动,在家长的充分准备下,活动有序完成了。活动中孩子们不但丰富了对稀有植物的了解,而且了解到了大自然中种子的各种传播方式,开阔了视野,深得小朋友们的喜欢。

家长刚接到这个任务时还有点紧张,怕自己上不好,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指导、协助、鼓励着,家长也能提前一个多星期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并不时地与我们老师联系询问如何给幼儿园孩子上课的一些小常识,不断地修改授课内容,看着家长的认真劲,真让我们感动。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也让家长真实的了解到了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可谓一举两得。

幼儿园家长助教心得感想范文篇四

如今的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从事各行各业的家长是一个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之外一支特殊的教师队伍。为了进一步做好家园工作,不断扩展幼儿园家园工作新思路。我园已开展了一系列家长助教活动,成为了幼儿园的一道风景。

本学期我们小二班也开展了一次家长助教活动。本次活动是有我们宇祺妈妈精心准备的 “创意手工”。活动前,我和宇祺妈妈进行沟通,说我们需要一次家长助教活动,宇祺妈妈二话没说就马上答应了,还说可以体验一下我们幼儿教师,真是让我感动。本来是让宇祺妈妈教孩子们折玫瑰花(教室里的玫瑰花是我们的宇祺妈妈折的),可是宇祺妈妈回家后仔细想想,这个对于我们小班来说太难了,于是她在网上找了一种既简单又美观的折花方法,第二天就带来幼儿园和我们商量,我们觉得这个折花的方法较好,于是就决定用这种方法来教孩子。晚上她又回家认真地“备课”和“试教”(在家先教宇祺这种折花的方法,看看孩子是不是感兴趣)。第三天宇祺妈妈就在我们班开展了她的“创意手工”,在活动中,孩子们不断地笑着拍起小手,不断地说着“阿姨真厉害!阿姨的手真灵巧!”,看来他们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这里要谢谢宇祺妈妈精心为我们的孩子准备这样的活动!

家长走进课堂,拉近了老师,孩子,家长心灵的距离。我们真切的体会到: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家长助教”是一种非常好的家园共育方式,家长有热情而且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他们是我们老师的合作伙伴,也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这个丰富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和幼儿园的学习经验。如果说孩子是一只小鸟,而家园教育的合力,则如同鸟儿飞翔时必不可少的一对翅膀,同上下,同方向,才能使鸟儿飞的更高,更远。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走进我们的班级,为我们的孩子带来更多的精彩!

幼儿园家长助教心得感想范文篇五

2013年10月12日,黄老师邀请我到幼儿园当助教,体验幼儿园的生活。

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可以跟很多可爱的小朋友一起度过美妙的时光。紧张的是怕课上不好让小朋友们失望。思来想去,觉得唱歌跳舞讲故事还是老师们在行,我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点心课吧!

我带好各种各样的材料以及蛋糕机走进教室,小朋友们井然有序的自己去搬凳子按号码坐好.我先做了自我介绍,给小朋友们点名,大家都很配合。接着我们做了“小白上楼梯”和“五只小猴荡秋千”的手指游戏来锻炼孩子们手指的灵活性。然后,我们的点心课就开始了!小朋友们对生活物品还是很认识的面粉,白糖,鸡蛋,牛奶他们都能一一数来。当我把和好的面糊倒进蛋糕机里,在等待五分钟时间里,佳成和熊亭雅上台表演了节目《小老鼠》 我给他们奖励了小星星。我和小朋友都很开心!

蛋糕做好了以后,小朋友们没有上来争抢,而是安静的坐在椅子上面等候,我按座位顺序给小朋友分蛋糕,他们已经学会了排队,礼貌待人,从长远看这是在培养小朋友们自理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的一个良好方面。这次助教活动让我感受到,幼教工作重要又辛苦,老师不仅要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照顾得当,还要对每个孩子做到细微观察,了解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习惯。所以,我们作为家长来幼儿园参加助教,不但能够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游戏,活动的特点,还可以让孩子接触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最后,希望所以的孩子们都能平平安安,健康成长!向所有的老师说声:你们辛苦了!


猜你感兴趣:

1.幼教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2.幼儿园管理学习心得

3.在幼儿园实习心得

4.学前教育实习心得

5.幼儿园安全管理心得体会

幼儿园教师如何与祖辈家长沟通 第3篇

关键词:祖辈;家长;幼儿园;配合;沟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11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父母们有限的精力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没有时间照顾年幼的孩子,祖辈们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教养的任务。可千万别小看了这群祖辈家长,与他们的沟通可比与年轻的爸爸妈妈沟通难多了。有些祖辈家长自以为自己是过来人,育儿经验丰富,老师对他们讲的话根本不听。但是为了能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提高保教质量,我们必须得到这些爷爷奶奶们的配合、支持与理解,因为他们肩负着幼儿园与孩子、幼儿园与年轻的爸爸妈妈之间传递信息的桥梁作用。因此,与他们搞好关系,沟通好,也是今天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一件大事。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一、努力使祖辈家长对幼儿园更加信任

早晨来园后,年轻的家长因要工作,将孩子送入老师手中后,便匆匆离开了。而那些已退休在家,无所事事的祖辈家长却不放心,他们或对老师千嘱咐万叮咛:“老师,要给我家孩子多喝水”、“老师,我家孩子不会穿脱衣服,麻烦老师热了帮着把衣服脱了,冷了马上穿上”、“老师,我家孩子不会拉裤子,等会上完厕所后麻烦你帮着穿一下”、“老师,别忘了提醒我家孩子小便”等等。或是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看着晨间活动,看着做操,久久不肯离去,显示出很大的不放心。针对这样的祖辈家长,我们作为老师,首先要不怕麻烦,可以利用每天放学接孩子的时间,把孩子在园的饮食起居等情况向他们做一个细致的汇报,如孩子在园是否大便,有没有不舒服,吃饭情况如何,喝了几次水等等,祖辈家长就会觉得我们老师的工作做得很细致,甚至于超过了他们自己;还可以邀请他们在幼儿园观看孩子丰富多彩的晨间游戏活动,让他们亲自看到孩子愉快参与游戏活动的情景。这样他们就会对幼儿园、对老师信任,放心的将孩子交给我们。

二、主动与祖辈家长打招呼、拉家常,缩短与他们的距离

这些祖辈家长小时候因家庭条件有限,读书较少,使得他们一般文化素质低,缺乏修养,一旦孩子在幼儿园擦破点皮、跌个疱什么的,不问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甚至还带有脏话,真让幼儿园老师头疼。但是头疼也没有办法,作为一个老师,就要学会做家长工作。

凭着工作几年的经验,我觉得,如果你平时家长工作做好了,一旦有些什么事,家长也会理解你的。因此,平时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我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英英外婆,今天英英身体好些了吗?”、“呀,丽丽,今天你的头发梳得真漂亮,是奶奶帮你梳得吗?你奶奶的手真巧!”“佳佳,你今天穿的新衣服真漂亮啊,爷爷奶奶给买的吧”……慢慢的,祖辈家长都跟我熟悉了,也会经常和我主动说说心理话,诉诉心中的苦经,渐渐地缩短了距离。偶尔小孩子有磕磕碰碰的事发生,我主动致歉时,他们反而都会说:“老师,没事的,这么多孩子,你们哪能照顾周全呀。再说,小孩子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不要太放在心上。”正是因为老师在平时与他们的拉家常中体会了他们的苦衷,得到了他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了我们老师的工作,让他们也体会了我们老师的难处,才能使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三、心胸开阔,做到老师不计老人过

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我们幼儿园老师更要有宽广的胸怀,做到“老师不计老人过”。对于一些专横、霸道的祖辈们表现出的一些过激行为、言语,不能记在心里,不要与他们计较一些小事,事后还是以一颗平常心与他们沟通,笑脸以对,他们也会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慢慢地改变对老师的看法。如我园在手足口病流传期间,为了减少传染源,要求家长在大门口接送孩子,各班老师分时间段将孩子领至大门口,这样家长觉得不如进园领着孩子就走方便。有一位老爷爷平时比较难沟通,站在幼儿园门口大骂老师,说什么老师乱搞花样,烦死了等等,引来了很多围观的家长跟着敷衍。这时,我们幼儿园老师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给他讲明当时全国手足口病的形势、对孩子的危害及预防方法,使这位爷爷和其他家长明确幼儿园这样做的由来以及给老师增加的工作量,以后每天接送碰到这位爷爷时,我们老师就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主动跟他打招呼。正是由于老师的大度,这位霸道的爷爷从此不再霸道了,相反,以后幼儿园有什么事总是积极地配合,成了一名优秀的祖辈家长。

四、虚心请教,挖掘祖辈家长的生活经验

现在的幼儿园老师都是年轻人,对于幼儿园自然角中的花卉、小动物不会照顾,没几天就把小金鱼什么的养死了,种植园地里换季节时也不知种什么东西。每当碰到这方面的困难时,我们总是虚心向祖辈家长们请教,因为他们都有种田的经验,有些老人退休在家没事,就用种花、养小动物来消遣时光,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弥补教师在这方面知识的不足。这下,这些祖辈家长来劲了,有的搬来了菊花、吊兰,有的拿来了玉树、金鱼,有的送来了植物的种子,还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老师们讲述饲养及管理的方法,有的甚至还亲自动手,在自然角、种植园地中干起来了。有了这些祖辈家长的参与和指导,现在我园种植园地中的植物郁郁葱葱,自然角中的小动物生命力旺盛,每天都会吸引小朋友来观看。

如今祖辈家长接送孩子已成为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与祖辈家长的沟通也是每个幼儿园老师都必须面对的一项工作。希望老师们能以心换心,走进老人的心理,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相信这些祖辈家长将会对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许多的有利之處。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第4篇

1 不要以告状的方式与家长进行谈话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 幼儿教师在与家长进行谈话沟通的过程中, 说话的态度要和蔼可亲, 表现出一种真诚的态度, 另外, 说话的语气要减慢, 让家长能够听得明白。就算是孩子在幼儿园犯了错误, 例如和其他的小朋友打架了, 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时候, 也不要直截了当地说, 以免让家长产生一种觉得老师是不喜欢自己的孩子, 甚至是认为讨厌自己的孩子, 觉得孩子在幼儿园的班级里不受欢迎, 因而产生了抵制情绪。所以, 教师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 在家长面前首先要展示孩子的天性, 展示孩子的表现欲很强, 不管在何时, 在小朋友们面前愿意树立威信, 但是因为孩子小, 不懂得把握方法, 孩子觉得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就是树立威信。所以, 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他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为了维护孩子和家长的自尊, 教师要遵循“一表扬二建议三希望”的原则。

2 根据不同的家长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通过有关资料表明, 孩子在上幼儿园接送的过程中, 老人接送孩子占一半。不管是他们的年龄, 还是接受的文化都与幼儿教师有着很大的差距。所以, 教师在与其进行谈话的过程中要有耐心, 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和他们进行交谈, 这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同时, 对于男性家长来讲, 他们很希望孩子出现问题时, 教师能够给予更好的解决。所以, 在与男性家长交谈的过程中, 可以直接给予他们明确的建议和可行性的方法。对于女性家长来讲, 由于幼儿教师是女教师, 女性家长更容易与教师进行交谈。所以, 可以耐心地对女性家长进行交谈。另外, 还要根据孩子的个人状况, 选择不同的沟通技巧。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体状况、发展水平等。孩子的个人状况不同, 家长的关注点也不同, 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因此, 教师平时要善于对他们进行认真观察, 观察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同时, 也能观察出每个孩子身上显现出的家教风格。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 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看法。

3 因事而异的沟通策略

3.1 以交流孩子情况为主的沟通技巧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 教师最好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要借助具体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现。这样会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状况, 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笼统地“很好, 很聪明”, 会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在应付自己, 认为孩子是被忽视的。在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缺点时, 教师更要注意措辞, 避免用一些过激的词语伤害到家长的自尊, 因此, 教师要多使用就事论事的评价方式以及发展性的评价。

3.2 以布置配合工作为主的沟通技巧

教师要明确交代任务, 语言要言简意赅, 任务要具体, 这是因为:第一, 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工作不是十分了解。第二, 每次教师与家长见面的时间有限。同时, 要尽量让家长理解工作的目的, 使家长心里清楚, 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3.3 家长因误解情绪过激时的沟通技巧

在幼儿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让家长产生误解, 使得家长情绪过激。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一定要理智,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要急于辩解, 耐心等家长说完, 然后再一一向家长解释, 尽量避免与家长抬杠。教师不分场合与家长争执, 只会让家长认为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或者对自己有偏见, 或者认为教师是不负责任的, 这样更不易于沟通。教师要从家长疼爱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理, 并从关爱孩子的角度谈论问题, 这样更易于家长接受。

4 结语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幼儿园是对孩子实行最基础教育的地方。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身上担负着重大的教育责任。尤其是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时候非常重要。如果幼儿教师不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在与家长进行谈话的过程中, 很容易让家长产生误解, 并且不够信任教师, 有的甚至会出现转园的现象。所以, 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 针对不同的家长来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才能取得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 才能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幼儿教师看管。幼儿教师如果重视与家长进行沟通交谈的说话技巧, 一定会使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而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更好地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飞, 杨坤.教师和家长沟通的策略[J].中国教师, 2006, (8) :133.

[2]周红.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2) :26-28.

[3]史大胜.教师与家长言语沟通的策略[J].幼儿教育, 2005, (6) :83-84.

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技巧 第5篇

在彼此观点存在分歧的时候,你也许曾试图通过说服来解决问题,结果却往往发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实,导致说服不能生效的原因并不是我们没把道理讲清楚,而是由于劝说者与被劝说者固执地踞守在各自的立场之上,不替对方着想。如果换个位置,被劝说者也许就不会“拒绝”劝说者,劝说和沟通就会容易多了。

2.通过赞扬调动热情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渴望的“评价”,希望别人能够了解,并给予赞美,所以适时地给予同伴鼓励与赞扬往往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趋于亲密。在职场中,上级对下属的赞扬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属由于非能力因素借口公务繁忙拒绝接受某项工作任务之时,作为领导的你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和热情去从事该项工作,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很忙,抽不开身,但这件事情只有你去解决才行,我对其他人做没有把握,思前想后,觉得你才是最佳人选。”这样一来,就使对方无法拒绝,巧妙地使对方的“不”变成“是”,这个说服的技巧主要在于对对方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适度的赞扬,以使对方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减轻挫败时的心理困扰,使其在较为愉快的情绪中接受你的劝说。

3.以真心打动别人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进行说服的时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对方情感的征服。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跨越这样一座桥,才能攻破对方的心理壁垒。因此,劝说别人时,你应该做到排心置腹,动之以情,讲明利害关系,使对方觉得你们是在公正地交换各自的看法,而不是抱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更没有丝毫不良的企图。你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为他的切身利益着想。

4.忍一时风平浪静

当别人与自己的意见或看法相左时,千万不要不顾一切地据理力争,因为这样做往往会同时激起对方的逆反情绪,使争论逐渐偏离谈话的初衷,而转向对个人的攻击。因此,在出现类似的情况时,高明的方法应该是克己忍让,以柔克刚,用事实来“表白”自己。一旦你采用了这样的做法,必然也会平息对方可能出现的暴躁情绪,在无形中达到了规劝与说服的目的。这种忍让的气度和“四两拨千斤”的说服技巧常常能赢得别人的好感与尊敬。

5.共同意识的作用

家长品幼儿园膳食的做法与实效 第6篇

一、品的对象:自愿报名,随机抽取

尽管是家长品幼儿园膳食,但是为了提升家长品的主动性、积极性,幼儿园将家长品幼儿园膳食邀请信息,通过家校发给家长,让有意愿品尝的家长先在各班班主任处登记,幼儿园则在“这些”家长中随机抽取,作为品的对象,并记录每次品的情况。

二、品的数量:适当限定,保持常态

每次家长来园品膳食,其人数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了适当规定。一方面,有利于负责每日定菜的老师,根据具体人数订购菜的数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食堂工作人员的每日工作量相对固定,促使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品的地点:选定场地,促进评价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就餐时能像往常一样规范、有序,尽量不让家长影响到孩子就餐,我们将家长安排在离各班教室较远的食堂教工餐厅,一方面,保证孩子的一日生活安排最大限度地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家长聚在一起品尝,没有其他人员的介入,有利于其讨论、交流,从而提高评价的合理性。

四、品的工具:备用餐具,确保安全

幼儿入园都经过健康体检,我们的教职工也都是经过健康体检的,但是,来园品尝的家长,我们不能够保证其每人都是健康的,尽管餐具每天都在消毒。对此,我们专门准备了为家长品尝用的餐具(餐桶、餐盘、筷子等),品尝后由食堂人员清洗、消毒,但与幼儿、教职工的餐具必须分池清洗,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师幼安全。

五、品的内容:推出三品,提高实效

与“品”对应的往往就是菜的口味。我们邀请家长品膳食,其涉及面更广,除了“口味”,还有“质量”、“组合”。

1.品口味。

虽说“众口难调”,学校的炊事员难做,因为人多。但是我想,同一个区域的人,其口味应该大致相同。对此,我们在“口味”一栏,拟定了三项评价指标:“可口”、“尚可”、“一般”,供品尝家长,针对品尝实况,在其对应栏打“√”评价。

2.品质量。

“口味”的好坏,一方面体现了食堂人员的基本功,一定程度也能浮现其操作时的态度。另一方面,也能显现菜的原形:新鲜与否,质量如何。因此,我们在“质量”一栏,拟定了三项评价指标:“好”、“较好”、“一般”,供品尝家长根据品尝情况,结合经验,在其对应栏打“√”表示。

3.品组合。

菜的色、香、味,很多时候与其组合有关:如萝卜、炒萝卜与萝卜烧肉的味道就完全不同,这就是菜的搭配问题。要使组合优化,一方面需要食堂主任在定菜的时候,事先酝酿好——什么菜与什么菜搭配,怎么烧。另一方面,食堂人员在具体操作时,要在了解、知晓搭配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加工,尽可能发挥菜的优化组合效果。在这,我们在“组合”一栏,拟定了三项评价指标:“优”、“良”、“一般”,供品尝家长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在根据品尝所得,在其对应栏打“√”评价。幼儿园中餐品尝情况记录表见附件一。

六、品的实效

(一)加强监督

让家长品幼儿园膳食,一方面为了广泛吸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促使其幼儿园食堂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则为了加强监督,让家长趁此对幼儿园膳食进行全面监督,根据幼儿园公示的以及通过家校通发送的“每周菜谱”、“每日采购”等进行对照,促使幼儿园食堂更透明。

(二)提升质量

1.验收更严。

幼儿园为了让品尝的家长给其满意的评价,首先会严把进菜关。一方面,验收菜的“质”,是否新鲜等,另一方面,验收菜的“量”是否足,促使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验收这一程序。

2.组合更优。

为了让品尝的菜“色、香、味”俱全,食堂主任定菜的时候,则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菜的组合问题。食堂人员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会多一点心思,在刀工上下工夫,尽可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切的小一点、细一些,促使各菜组合优化。

3.口味更佳。

因为有了之前两项的铺垫,往往能达成其第三项“口味”之佳。之中,也体现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以及操作时端正的态度,如注意烧的时间,尽量根据不同的菜把持时间度,确保菜熟的同时,保持最佳的一个“色”,从而促进整个菜的口味。

(三)增强体质

在幼儿园食堂主任、食堂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广泛采纳家长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促使菜的搭配丰富、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孩子的“胃”,使孩子食欲大增,开心就餐的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增强了孩子的体质。

(四)推进满意度

幼儿园工作是保教的结合体。在保的一个重要环节“午餐”方面,我们推出“家长品幼儿园膳食”,并努力达成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幼儿园认真思考与“品”相关的每个细节,在这基础上加以具体落实,在工作中不断跟进、调整,有效提升了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关注度、满意度。

让家长品幼儿园膳食,一方面为了广泛吸取家长的意见、建议,促使其幼儿园食堂工作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则为了加强监督,让家长趁此对幼儿园膳食进行全面监督,根据幼儿园公示的以及通过家校通发送的“每周菜谱”、“每日采购”等进行对照,促使幼儿园食堂更透明。

(二)提升质量

1.验收更严。

幼儿园为了让品尝的家长给其满意的评价,首先会严把进菜关。一方面,验收菜的“质”,是否新鲜等,另一方面,验收菜的“量”是否足,促使幼儿园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验收这一程序。

2.组合更优。

为了让品尝的菜“色、香、味”俱全,食堂主任定菜的时候,则会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菜的组合问题。食堂人员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也会多一点心思,在刀工上下工夫,尽可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切的小一点、细一些,促使各菜组合优化。

3.口味更佳。

因为有了之前两项的铺垫,往往能达成其第三项“口味”之佳。之中,也体现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以及操作时端正的态度,如注意烧的时间,尽量根据不同的菜把持时间度,确保菜熟的同时,保持最佳的一个“色”,从而促进整个菜的口味。

(三)增强体质

在幼儿园食堂主任、食堂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广泛采纳家长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促使菜的搭配丰富、形式多样,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孩子的“胃”,使孩子食欲大增,开心就餐的同时,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增强了孩子的体质。

(四)推进满意度

幼儿园工作是保教的结合体。在保的一个重要环节“午餐”方面,我们推出“家长品幼儿园膳食”,并努力达成每一个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幼儿园认真思考与“品”相关的每个细节,在这基础上加以具体落实,在工作中不断跟进、调整,有效提升了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关注度、满意度。

幼儿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艺术 第7篇

一、要尊重家长,与家长平等交流

教师与家长能否顺利沟通并能够使沟通取得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教师与家长是否处于平等地位,取决于教师是否尊重家长、尊重家长的观点或看法。因此,教师要学会尊重家长,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家长的人格与观点,耐心、虚心、 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长才能与教师保持协同一致。

二、肯定家长的教育,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

对于每位家长来说,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教师一点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而这种高兴的心情会转移到对待孩子的态度上。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又促进了孩子继续努力。同时由于这种肯定优点的交流方式能够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的、 自信的、愉快的心情,因此他们会主动向教师提及孩子目前仍存在的一些不足,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将会得到进一步延伸,这样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切实解决一些问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对每位家长都一视同仁

孩子是有差别的,家长同样也是有差别的,而家长之间的差异相对孩子之间差异而言则更为明显,并且这种差异几乎是客观存在的,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对于教师而言,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家长,他们都是教师的交流对象,教师都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感觉到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

四、在与家长交流中,教师要注意使用巧妙的语言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幼儿的缺点, 这时教师就要注意使用巧妙的语言。首先,要肯定幼儿的优点,然后再点出不足,这样家长才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 可以和家长先交流教育幼儿的技巧、典型事例,然后再慢慢谈及具体的教育方法。

五、让家长了解教师的辛苦付出

家长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教师也是爱每一位幼儿的,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但却不一定被家长所了解。这种辛苦却未必能被家长理解,因为无论是接孩子,还是送孩子,家长都难以看到教师辛勤付出的一面。因此,在家园交流中,教师应让家长清楚教师跟家长一样是爱孩子的,这种关爱面广量多。让家长理解这一点,有利于融洽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增强家长对教师的信任,使家长对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感到放心,有利于家园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家园沟通

1. 通过校讯通或者留言板进行家园沟通。虽然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它缓解了家园之间同步活动的时间紧的矛盾;2.建立《家长园地》,家长们利用到幼儿园接送幼儿的机会可以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了解到科学的保教理念、先进的幼教信息、班级近期的中心工作等;3.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来园活动等。其中,最受家长欢迎的是家长来园活动,因为这能让家长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孩子在园的生活。

总之,要搞好家园沟通,关键在于教师与家长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亲密感情。而这种关系与感情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行为。当家长感受到教师关心自己的孩子,教师工作尽心尽责时,自然地会产生信任感,并由衷地尊重教师;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自己,理解和尊重自己时, 就会消除心理上的距离,乐于与教师接近,愿意与教师沟通,并和教师相互配合教育孩子。

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居住在温州半年及以上的2~3岁幼儿家长, 家长要求能够看懂汉字和中文交流。考虑本研究为抽样调查, 样本大小采用N=100×Q/P[2], 其中P代表预期居家意外伤害发病率, 为0.20, 而Q等于1-P, 为0.80, N为400。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从温州市主城区-鹿城区的所有城中和城郊社区中分别随机抽取2个城中社区和1个城郊社区, 选取3个社区所有招有2~3岁的幼儿园, 除了两所由于院长不同意未参与外, 所有13所幼儿园共28个幼儿班级被选取为调查单位。有491位幼儿班家长符合标准接受问卷调查, 最终收回366份, 有效率为74.5%。

1.2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由以下3部分组成: (1) 一般情况包括小孩、家长和家庭的一般情况; (2) 居家意外伤害调查表。居家意外伤害要满足以下条件:调查前6个月内在家里发生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10) 的损伤类型;接受过紧急处理或医护人员照顾或至少休息半天; (3) 幼儿家长对家庭意外伤害的状态认识工具 (TMSATPDI) 用于评价家长对其小孩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3]。它包含24道题目, 要求家长从一张模拟居家环境图片中指出对他们自己小孩造成意外伤害的家庭内危险物品, 选择危险后果和小孩看到危险物品会做什么动作导致后果发生。克朗巴赫系数为0.88和两周后重复测定相同率有79%。调查前培训6位研究助手。研究组成员在幼儿园小小班放学后发放问卷给家长:首先向他们解释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向同意接受调查的家长详细说明问卷填写要领。问卷和书面知情同意书和填写说明单一起放在一个信封。要求家长2天内填写, 用双面胶封上信封, 后交回班级。研究组向规定时间内交回问卷者发放乌龟玩具作为答谢。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伤害人数、伤害发生率 (%) 、伤害人次数、伤害人次率 (%) 、多发性伤害人数、多发性伤害发生率、两组意外伤害类型分布以及两组家长对伤害的认知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资料由专人负责录入,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a水平定在0.05。

2 结果

2.1 伤害发生情况的比较

两组流动幼儿的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3, *P>0.05) ;两组伤害人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χ2=0.40, ▲P>0.05) ;流动幼儿的多发性居家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 (χ2=7.03, △P<0.05) 。见表1。

注:χ2=0.003, *:P>0.05;χ2=0.40, ▲:P>0.05;χ2=7.03, △:P<0.05

2.2 伤害类型分布的比较

计结果还表明流动幼儿家庭撞伤发生率低于当地幼儿发生率 (χ2=4.29, P=0.04) , 但是就家庭烧烫伤发生率而言流动幼儿的则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 (χ2=7.45, P=0.006) 。见表2。

注:*为连续校正的卡方结果;△为Fisher精确检验法的结果

2.3 受伤后处理情况的比较

大多数温州幼儿发生居家意外伤害后有接受过现场急救, 统计数字表明60.3%的受伤流动幼儿和80.2%的受伤当地幼儿有过现场处理, 但是流动幼儿选择此类方式明显少于本地幼儿 (χ2=6.83, P=0.01) 。除此之外, 也有一部分伤害幼儿被送至医务所或医院接受医疗护理, 包括46.6%的受伤流动幼儿和39.5%的当地幼儿, 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家长居家意外伤害的认知比较

结果表明流动幼儿家长的居家意外伤害认知得分均数, 稍低于当地幼儿家长的认知得分, 统计学无差异。见表4。

注:△为Fisher精确检验法的结果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温州当地幼儿的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流动幼儿的没有差别, 但是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39.3%, 针对温州地区较高的家庭伤害发生率, 无论当地2~3岁的幼儿还是流动幼儿都应做好居家伤害预防工作。虽然伤害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但是流动幼儿的多发性伤害发生率明显比当地幼儿要高, 有关研究认为伤害多发者与其家庭物理环境和社会综合因素有关[4], 本调查显示, 流动幼儿比当地幼儿生活在更多伤害物品的家庭中。这说明流动幼儿接触到引起意外伤害的各种物品机率比当地幼儿得要高, 居家物理环境的不安全容易引发流动幼儿的多发性伤害率高。就社会综合因素方面, 本研究发现流动幼儿家庭在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方面明显不及当地幼儿。调查发现, 虽然两组幼儿发生家庭意外伤害后主要的治疗方式均为现场急救, 但是统计数字表明流动幼儿接受现场急救占所有此组受伤总人数的比例仅为60.3%, 明显低于当地幼儿的比例 (80.2%) , 出现这种结果的可能解释是现场急救的施救者文化程度的差异导致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的不同。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温州当地幼儿的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与流动幼儿的没有差别, 但是幼儿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普遍较高;流动幼儿的多发性伤害发生率明显比当地幼儿要高;伤害类型方面, 两种幼儿的居家意外伤害类型前3位分布相同, 分别为:摔伤、撞伤及刀割伤。还有流动幼儿家庭烧烫伤大大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 但是撞伤发生率却低于当地幼儿发生率。流动幼儿接受现场急救占所有此组受伤总人数的比例明显低于当地幼儿的比例。

综上所述, 建议社区医务人员针对无论当地2~3岁的幼儿还是流动幼儿都应做好居家伤害预防工作。有必要针对流动幼儿家庭开展伤害急救的健康讲座, 让更多的流动家长掌握现场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

摘要:温州流动幼儿半年内居家意外伤害发生率与当地幼儿无差别;流动幼儿伤害人次率略高于当地幼儿, 而且流动幼儿的多发性居家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伤害类型方面, 流动幼儿的撞伤发生率低于当地幼儿发生率, 而烧烫伤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当地幼儿的发生率。此外, 流动幼儿与当地幼儿家长居家意外伤害的认知分数分别为15.39±4.2分和15.56±4.2分。流动幼儿的多发性居家伤害、家庭烧烫伤发生率明显比当地幼儿要高, 但是撞伤发生率和接受现场急救比却明显低于当地幼儿。建议对流动幼儿家庭要做好多发性居家意外伤害的预防, 烧烫伤相关物品的评估及控制和开展伤害急救讲座。

关键词:流动儿童,当地儿童,居家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Alptekina F, Uskunb E, Kisioglub AN, et al.Unintentional non-fatal home-related injuries in Central Anatolia, Turkey:Frequencies,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J].Injury, 2008, 39:535-546.

[2]梁万年.医学科研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81.

[3]庞书勤.幼儿家长对家庭意外伤害状态认识的测量工具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6) :505-508.

浅谈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第9篇

1 理解沟通定义, 合理有效进行

沟通是意义的传递与理解。如果信息或想法没有被传递到, 则意味着沟通没有发生。完美的沟通, 如果其存在的话, 应是经过传递之后被接受者感知到的信息与发送者发出的信息完全一致。当然值得注意的是, 我们不能把良好的沟通与意见一致混为一谈。因为人们常常把良好的沟通错误地解释为双方达成协议, 而不是准确理解信息的意义。

2 发挥语言魅力, 巧妙运用表扬

林肯曾经说过:“每一个人都喜欢表扬。”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 都喜欢听表扬的话, 家长尤其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 因为每个家长都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未实现的理想的继续, 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出色的、最优秀的都是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都希望通过孩子的出色表现来增加父母的荣耀。所以, 家长在心底里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也就有了俗话中的“癞痢头的儿子自家的好”。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投其所好”。

在与家长交谈中, 教师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巧妙地使用语言, 讲究说话的艺术会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首先, 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 然后点出不足, 这样家长就会感到教师是了解和重视自己的孩子的, 都期盼孩子健康的成长, 家长就会愿意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 而不会对教师不服气, 不信任。其次, 要避实就虚, 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主题, 侍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小雨的妈妈得知小雨在幼儿园里“闯祸”了, 忐忑不安地等待教师的批评, 而教师先不渲染小雨“错误”, 而是谈一些其它的话题, 让小雨妈减少了心理顾虑, 然后再与其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 寻求解决的办法。再次, 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幼儿毕竟是幼儿, 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 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 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 即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 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 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保持沟通平等, 争取家长支持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加”。这也就说明尊重家长, 理解家长, 这是保证与家长顺利交谈的必要条件。家长出于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 将孩子托付给我们, 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教师应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来对待家长, 将家长视为朋友, 这样家长乐意与老师交谈, 那么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就会比较融洽。

任何教师, 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修养, 都不可能把复杂的教育工作做得十全十美、不出差错。而且随着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家长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的许多见解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加之“旁观者清”, 有时家长比教师更容易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 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 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 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 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 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 维护教师的威信。比如有一次我在跟薇薇的爸爸谈话时, 我就是一个认真的倾听者,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爸爸是一家石材厂的老总, 十分健谈, 我们首先是聊孩子的情况, 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他的事业, 他把他的发家史以及他是如何管理他的员工等事情一股脑儿地说出来了, 尽管我对于石材的事情一无所知, 但我还是非常耐心地听他讲述着每一件事, 并时不时地点头、微笑。作为一个管理者, 他又抱着一种很负责的态度, 跟我探讨如何更加合理地管理小一班, 我听了后受益匪浅。其实, 有许多家长素质都是很高的, 他们见多识广,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而耐心地倾听也会让家长觉得你很尊重他, 自然而然他以后也会尊重你。

4 丰富沟通方式, 达到多效沟通

除了接送时交流、家访、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等常用的交流形式外, 教师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家长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途径与家长交流, 例如:

对于由祖辈接送的幼儿, 便条是一种有效的交流手段。它的内容自然真诚而有意义, 虽然只有教师的寥寥数语, 却可以把孩子的情况传达给家长。如XX小朋友今天很能干, 能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 而且吃饭吃得很好等都可以成为便条的内容。这样的好处在于有些祖辈相对年龄较大, 有的不识字, 有时表达不清楚, 这样可以避免交流内容的不正确性和不及时。

组织家长开放活动, 如运动会、亲子游戏、生日会等。在活动中, 一方面让家长通过参观、观摩, 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 亲眼目睹孩子在集体中的各种行为表现, 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另一方面也促进家园之间的配合、协作, 彼此学习到一些好的教育方法。

当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 对于家长, 我们还可以通过信箱、班级QQ群、校信通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好处是不受时间约束, 可以在下班时间交流, 交流的时间空间比较大。

常言道:“快乐与别人共享, 快乐可以增加一倍;痛苦与别人分担, 痛苦可以减少一半”。其实说的就是交流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像一车两轮, 在发展方向上同步, 在发展目标上同步, 在教育原则上同步, 在不同的场所, 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 共同承担起培养合格的社会人的重任。教师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 提高家园合作, 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与家长沟通的艺术[E B/O L].2005, 12.

[2]浅谈家园合作的技巧[EB/OL].家园共育网.

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 第10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 抽取岳阳市城区所属幼儿园3所, 每所随机抽取大、中、小班各1个, 共9个班级, 对9个班级儿童的父母共计496名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8份, 收回有效问卷228份, 有效应答率为91.93%。

1.2 方法

根据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模型并参考有关文献自拟调查问卷, 对城区学龄前儿童家长的伤害认知状况进行评价。 家庭资料包括家庭一般状况 (家长文化程度、年龄、职业和家庭月人均收入、单亲双亲家庭、是否独生子女) 、儿童抚养状况 (儿童年龄、健康状况、主要由谁带、儿童过去1 a受伤情况) 、家庭环境 (家庭人口结构、家庭领导者性别、父母关系、管教子女方式) 。记分方法为回答正确得10分, 回答不正确或不清楚得0分, 其中有3个问题回答中性答案记5分, 最后各原始分标化为百分制。

调查表在下午家长接孩子时由调查员向各位家长讲明调查目的和要求后, 由其将调查表带回家填写, 第2天儿童入园时交回。调查员收回问卷时检查资料的完整性, 如有漏项, 提醒家长及时补齐。

1.3 资料处理

资料量化后录入计算机,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

2 结果

2.1 知识与态度得分情况

由表1可见, 儿童家长伤害知识得分为72.35, 不同家长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人口数、亲子关系、管教方式、是否独生子女、儿童年龄的家长知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 ;由表2可见, 伤害态度得分为68.63, 不同家长学历、不同儿童年龄、不同人均月收入、有无受伤史儿童家长的伤害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将家长伤害知识、态度得分作为因变量, 家庭一般状况、儿童抚养状况、家庭环境等因素作为自变量, 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在α入=0.10, α出=0.15水平上最终有8个变量进入知识多因素模型, 6个变量进入态度多因素模型。见表3, 4。

注:R=0.512, R2=0.269。

注:R=0.475, R2=0.225。

3 讨论

3.1 家长伤害知识

研究结果显示, 家长文化程度越低, 伤害知识得分越低;家庭人均收入500元及以下的家长知识得分低于人均收入较高者。提示文化程度偏低制约了儿童家长对伤害知识的获取, 失业和贫困使得家长获得知识的机会和途径较少, 最终导致家长伤害方面的知识贫乏。有研究显示, 贫困、低文化程度和失业均是伤害的显著的危险因素[6]。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致命和非致命性损伤比例都很高[7,8]。而且儿童年龄越小, 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越显著[9]。预防幼儿伤害的关键是使家长认识到幼儿身边的危险因素, 并且通过安全行动及时消除这些危险因素[10,11,12]。合适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家长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和采取适当的安全行动[13]。

郭书芹等[5]研究发现,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与儿童伤害相关行为有关。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引起儿童注意力不集中, 易发生伤害相关行为;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细心, 提高家长获得相关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研究结果也显示, 亲子关系愉快、以耐心说服为主要教育方式的家长平均知识得分较高。提示在对家庭的评估和对家长的教育过程, 应该注意家庭氛围、教育方式, 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生长环境。此外, 家庭人口数在6名及以上家长知识得分较低。这可能是因为家庭人口多, 互相之间的信息交流增多, 相互影响也较大。由于大家缺乏系统专门的健康教育, 因此容易造成家庭成员间不正确信息的传播。开展健康教育, 受教育的对象虽然是个人, 但影响范围却是整个家庭甚至更广;相反, 一旦家庭成员中有错误信息不能被及时纠正, 其负面影响也同样会更大。

3.2 家长伤害态度

研究显示, 家长对儿童伤害的态度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有关, 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对儿童伤害更关注。这可能与低收入、低文化家庭中物质条件较差, 危险因素较多, 以至引起家长的担心也较多有关;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 家长认为已经给孩子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反而使得警惕性放松。研究还显示,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 家长对儿童伤害的重视程度反而降低, 侥幸心理加重。这可能与家长认为一方面儿童活动范围加大不容易监护;另一方面儿童活动能力加强, 有一定的判断反应能力不需要监护有关。但有数据显示, 儿童伤害的发生率并没有因为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以15~19岁伤害的死亡率最高, 1~4岁次之[14];而对于非致命性伤害, 从2岁到青春期, 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14~17岁的青少年发生率和严重性达到最高[15,16]。随着年龄的增大, 暴露于危险的情况增加, 危险行为也增加。因此, 在健康教育过程中要预防家长态度的这种变化趋势, 进行重点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幼儿园儿童家长伤害认知与态度的影响因素, 为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法, 抽取岳阳市城区3所幼儿园儿童的家长228名, 应用问卷法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家长学历、家庭人数、父母关系、管教方式、子女数、人均月收入是家长伤害知识和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高低直接影响家长对伤害的认知情况, 同时也直接影响家长对该问题的态度。

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艺术 第11篇

一、统一教育理念,同步同向教育

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希望孩子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呵护。每个家长由于在性格、文化层次、职业以及其他方面的差异,其教育理念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同时,有些家长也在教育认识方面存在误区,所以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往往五花八门。比如有的家长提醒老师午睡时一定将孩子的棉袄脱掉,有的家长则叮嘱老师千万不能给孩子脱棉袄;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关注的是孩子学了什么,认为玩和游戏都是浪费时间;倘若孩子在园磕着碰着了,有些家长当面就给老师难堪,说话难听。许多教师抱怨现在不光孩子难带,家长也越来越难伺候了,无法与家长正常交流和沟通。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首先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我园在新生入园前会对家长进行两次免费培训,就《我们的幼儿园》《入园前家长该做什么》等对家长宣传,让家长了解我园的办园理念和培养目标,让他们明白培训是为了帮助家长纠正家庭教育中有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从而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健康成长。

二、平等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沟通需要一定的智慧。孩子入园以后,教师就要天天和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打交道了。忽视一个家长,就意味着放弃一个孩子。所有家长的愿望其实是一致的——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作为教师,与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时必须讲究策略、一视同仁。

1.沟通的桥梁

与家长沟通首先要有途径。我园每年8月为家访月;孩子每月有《幼儿成长纪念册》;我园每月对家长有一次免费讲座;每月有一份“文幼园报”免费发给家长;另外早晚接送、电话、校信通、幼儿园网站、班级家长园地、班级博客等,都是与家长沟通的途径。老师针对不同的家长、不同的问题要采取适当的途径进行沟通,并保证沟通的通畅。

2.沟通的态度

我在与家长沟通时时刻掌握八字方针——积极主动,热情诚恳。

3.沟通的话题

孩子是永远不变的话题,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纽带。其实教师对孩子一句关心的话,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微笑对于家长来说可能都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了解家长的想法,揣摩家长的心理。不同幼儿的家长所关注的问题也会有所不同。如小班家长关注孩子的基本生活和情绪,而大班家长则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知识掌握等。

4.沟通的准备

要想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教师就要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在与每一位家长沟通前要明确沟通的目的,掌握好沟通的时间和方法,选择明确沟通的对象,然后用对方乐于接受的方式交流观点和看法,寻求共识,消除隔阂。

5.沟通的语言艺术

教师作为家园之间沟通的主导方,其态度和方法会直接影响沟通的效果。教师在谈话中应该语态真诚、语调亲切、语句清楚,使家长一听就明白,能从谈话中受到启发。比如家长经常跟老师说让孩子多喝水,老师可以有多种回答:“天气这么热,是应该多喝水。”“好的,我会提醒他。”这就拉近了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再比如使用得体的称呼:“佳佳爸爸,您好!”让人听了有一种舒心的感觉,自然就赢得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要耐心倾听、积极回应。如有一次中4班10个家长反映问题,主要是班上有一个能力强的孩子经常当值日生,什么事都是小排头,其他家长觉得不公平,说到情绪激动时居然要求把这个孩子调班。耐心听家长说完以后,我回答:一是老师经常用他确实欠妥当,应当给每一个孩子锻炼的机会;二是如果把这个孩子调班,那是非常不公平的,孩子又没有犯错。听完我的解释,家长们想一想是这个理,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因此,一定要耐心听家长把事情讲完,而不是打断他的话,急于解决问题。遇到火气特别大的家长,教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可以请家长坐下来,倒杯水慢慢说。通过谈话,让家长了解他掌握的情况可能是片面的,老师的工作还是不错的。在交流中,教师应当从为了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家长,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应尽量避免“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的说法。谈话要使双方的注意力集中在怎样解决问题上,而不要去针对谁,以防产生误解或隔阂,影响问题的解决。

家长与幼儿园幼儿教育 第12篇

一、研究成果

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几种分类, 本研究主要是依据我国学者关颖的分类方式进行具体阐述。

1. 溺爱型, 制约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家长把孩子摆在高于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 一切服从、服务于幼儿, 不恰当地满足幼儿生活上的要求和欲望, 事事代劳。孩子往往娇生惯养, 虚荣心强, 使幼儿形成很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盲目的优越感, 会阻碍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当孩子长大后面对社会竞争时, 将无力承受任何心理上的挫折而缺乏自信心。

2. 干涉型, 幼儿缺乏自信。

家长无法容忍孩子有差错, 经常采用不合适的方式来强制执行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使幼儿经常处于被动、压抑状态, 缺乏自制力, 进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性格:一种表现为顺从、缺乏自信心、孤独;另一种逆反心强、冷酷和有暴力行为。加上长期生活在缺乏情感温暖、理解、爱护、接纳关爱的环境中, 幼儿往往产生自卑心, 缺乏安全感、能力感, 继而产生无助感、自卑感、软弱感与无能感。

3. 放任型, 幼儿自信不足。

家长对幼儿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 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 忽视孩子内心世界的需要。家长对幼儿表现出的积极行为不能给予及时的强化和评价, 孩子觉得会大煞风景, 甚至对不良行为不加干涉或过于迁就。由于缺乏关心和教育, 幼儿认为自己在家长眼里、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 而失去归属感。这样的孩子表现出内向、对人冷淡、缺乏自信心等不良个性特点。

4. 过于保护型, 幼儿易产生自卑心理。

家长把孩子囿于自己控制之下, 其结果是阻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和独特个性的养成, 导致孩子养成不良习惯, 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 最终会使孩子适应性差, 进而较少地获得成功体验, 自信心水平逐渐减低。著名心理学家A·阿德勒曾指出:成人的过于保护是造成幼儿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

5. 否定型, 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家长管教过于严厉, 对孩子的否定多于肯定和鼓励, 中国的很多家长都会拿自己家孩子的劣势或不足与别人家同龄孩子的优点相比较。然而, 长期否定会使孩子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受到伤害, 自我接纳程度低, 有自卑心理,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甚至甘于落后, 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失望。

6. 民主型是发展幼儿自信心的温床。

首先, 家长把孩子看做是一个独立的人, 尊重孩子, 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 知道并允许孩子享有自己的权利。其次, 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估计, 并对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最后, 对方法把握有度。孩子往往意志坚强、积极向上, 对自己充满信心, 能和他人很好地相处。实践表明, 这样的家庭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增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得出, 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不同, 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当然需指出的是,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上的差异, 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二、相应的策略

1. 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满足幼儿尊重的需要并产生归属感, 发挥家长的榜样和期待作用。

第一, 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自信心。家长要始终保持相信幼儿的心态, 并放手让幼儿自己观察、操作、体验、自我服务。家长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尽量放大幼儿的优点, 持之以恒地做到及时地适度强化。第二, 满足幼儿尊重的需要并使其产生归属感。马斯洛认为, 自信心是在自尊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并指出尊重需要缺乏满足会导致沮丧和自卑感。对此, 在家庭生活中要充分尊重幼儿, 如让幼儿享有一定的决策和服务的权利, 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满足其尊重的需要, 并产生归属感。第三, 发挥家长的榜样和期待作用。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获得间接经验, 这些间接经验对其自信影响很大。另外, 家长对个体的期望和态度会影响其自信心, 家长要保持适度的期望, 使个体经过一定努力能达到。

2. 在操作活动中锻炼幼儿的能力, 获得成功体验, 增强自我效能感。

自信是个体在不断的社会实践中、于长期生活体验意义整合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幼儿成功体验的获得是发展其自信心的重要途径[4]。因此, 家长要尽可能促使幼儿涉足各种领域, 寻找他的强项和成功点。这些局部的成功积累越多, 幼儿的自信在心灵中占的比重就越大。幼儿成功体验的获得和幼儿自身能力水平密切相关, 幼儿能力是影响幼儿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内部因素。

第一, 从游戏活动入手, 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己, 获得成功体验, 从而树立自信心。鼓励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游戏, 使其在同伴的交往中发现自己的长处, 并产生集体归属感, 完善其自信心。第二, 从日常生活入手, 多鼓励、多赏识, 锻炼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 进而使幼儿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增强自信心。第三, 从幼儿需要入手, 留给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家长要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及个别差异性, 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机会, 并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 取得成功。

3. 培养幼儿自我认知与评价能力, 增强幼儿的耐挫力并教给补偿的办法。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具有他律性, 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眼睛认识自己, 依靠自己心中权威人物的评价来评价自己, 且年龄越小的儿童受成人评价的影响越大。家长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和能力, 确立适当的评价标准, 对幼儿进行公正、客观和发展性的评价, 让幼儿切实了解自己的能力。引导幼儿正确归因, 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以得出, 对个体正确归因的引导也是培养自信的重要方面。此外, 个体活动的结果直接影响自信的建立和发展。应引导幼儿发现个体的优势与特长, 不断强化成功体验, 逐步培养和稳固个体自信心, 从而增强耐挫力。家长还应鼓励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挑战新事物, 并引导幼儿战胜挫折。

自信是个体形成健全人格的前提和基础, 是成功人生的必要条件。后天的教育培养对自信的形成与稳固至关重要。但需要注意的是,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增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合力, 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养训练, 以切实提高个体自信水平、促其自信发展。

摘要:自信心的树立是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期是幼儿自信心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 但目前幼儿在多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 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家长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影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家长教养方式,幼儿教育,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车丽萍.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2.

[2]程志宏.关于幼儿自信心现状及培养策略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3]刘海虎.上海市家庭心理研究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三代同堂家庭利于培养幼儿自信心.C51幼儿教育, 1991, (11) , 12.

上一篇: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下一篇:禅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