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2024-07-26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精选12篇)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第1篇

一、任务型阅读试题的形式特点

任务型阅读试题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所需阅读的文章一篇。二是根据该文章所设计的图表。阅读的文章一般是300-500个单词, 大多是议论文或说明文。题材广泛, 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图表是文章的结构图, 它反映文章本身的逻辑思路, 也是反映命题人的设题思路。

任务型阅读与以往阅读理解相比较, 二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就是二者都考察阅读理解能力, 需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归纳、概括以及推测来完成试题。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阅读理解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而且只有四或五个题, 考生只需要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作出选择即可, 而任务型阅读有十个空, 考生需要根据相应的信息写出单词, 是对读写能力的综合, 考察面明显宽泛。

二、任务型阅读试题对考生的要求

1. 阅读理解能力。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领略大意。对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把握, 弄清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文章局部的透彻理解, 提取有用信息。

2. 对图表的识读能力。

考生要迅速把握图表的结构分布层次, 命题人的出题角度, 哪个空是考察细节, 哪个空考察结论, 哪个空考察标题。

3. 分析、概括、推断能力。

图表试题中有的可以直接从原文中提取到, 有的则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再加工处理, 得到原文相一致的文外词汇。

4. 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词汇储备, 而且能够认识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 根据句子结构和成分来判断所填词的词性。当然, 考生也应该具有构词法的知识。例如, 词性转换,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 名词的复数形式等。此外, 还有提炼出文章主旨或者重要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在语篇结构解读基础上的信息转换能力。

三、任务性阅读试题做题步骤

第一步, 浏览图表。划分板块, 标题块、结论块、主题块、细节块。标题块和结论块里的空放在最后做, 然后按主题块次序先做细节空, 再做主题空。

第二步, 快速略读全文, 把主题块和相应的段落对应起来。

第三步, 图表中领任务, 第一主题块对应的细节中的空, 带上任务精读相应的段落的细节, 提取信息, 填空完成试题。然后完成主题块, 最后完成标题块。

四、命题目的设置类型及答题策略

(以2010年英语高考试卷江苏卷为例)

1. 信息捕捉题 (文中原词)

要求学生能快速在文章中查找相关细节, 锁定信息来源, 并用文章中的词来填空。例如:◇Little magnets were tied to the pigeons′heads to (76) their magnetic sense。原信息One interesting experiment was to attach little magnets to the birds′heads to block their magnetic sense。◇The pigeons′magnetic sense seemed to be affected on (77) days.原信息But on cloudy days, the pigeons with magnets could not find their way.It was as if the magnets had blocked their magnetic sense.

2. 同义转换

灵活考查学生在知识重组基础上, 运用多中表达方式表意的能力, 突显遣词造句能力的考查。比如, 用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词完成句子的能力。同时, 在限定一空一词的要求下, 更需要考生有逆向思维的能力。这种类型的题目一般不能直接在文章中找到题目给出的句子, 需要考生在捕捉到相关信息之后, 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例如: (2010年江苏高考题) ◇Ourearth is a big magnet and a little freely (71) magnetic needle lines itself with the earth magnet to point north and south.原信息Our earth itself is a big magnet (磁体) .So a little magnetic needle that swings freely lines itself with the big earth magnet to point north and south.Swings在原文中做定语从句的谓语转换到空中成现在分词做定语。

3. 信息综合题 (综合概括题)

要求考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或行 (栏) 的标题, 考查学生概括与推断的能力, 归纳、抽象并提炼出文章主旨或者重要信息的能力, 也就是在语篇结构解读基础上的信息转换能力, 例如75空。

考生根据右边栏中的三个并列信息得出这都是“试验”75, experiments/tests/study/research。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第2篇

直接信息题多从文章的某个具体事实或细节出发来设计题目。其题目设计的方式一般有:

1、以who, what, when, where 等疑问词开头提问短文的具体内容。

2、以true or false 形式,让考生判断文章某一事实或细节。

3、以According to the text, From the text 开头,考查某一细节。

4、句意转换理解。

5、就文中具体内容进行简单计算,排序,识图等。

解题方法:这类题目的信息一般在文章中可以直接找到,大家只要抓准文中与题目有关的信息词、句,稍加分析,便可得出正确答案。

1、句意理解题

它不仅考查读者对句子的表层理解,有时还需要读者结合上下文和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常识来判断或推测句子的深层含义.

1)表层理解:根据题干,缩小需要理解的相关段落范围,锁定句子中的关键词,明确句子中的语法关系

2)深层理解:结合语境,抓住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利用背景知识,结合作者的语气,综合分析.

2、计算,识图题

1).弄清楚文字,材料,图表和图形.

2).整体把握,分析文字和图表或图表之间的联系

3).利用史地和数学知识等计算

解题注意项:

1).抓住解题的关键句,理清含义.

2).利用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并列等关系的连词,准确把握句子间的关系

3).辨清文章结构:全文是总分总结构,还是总分结构,分总结构,文章各段之间有何联系?所举例子是正面例证还是反面例证?

4).特别注意一般信息和最终信息之间的区别,本质和现象的区别,避免以偏概全.

5).排除文章中已明确表述,无需再度推断的事实,以及与文章明显不符合的选项.

二、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着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即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判断。此类题目难度大,设计面广,如人物的性格、心理、故事的结局、寓意、文章的出处、体裁,作者的倾向、态度等。其题目设计的方式一般有:

We can infer(推断)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 .

The story suggests(暗示)that _______ .

We can conclude(得出结论)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 .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ight happened later ?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a ________ .

The writer of the passage considers it _______ .

要求: 从文章的某一细节或者某些段落推断出文章没有直接表述的内容,即那些不言自明的情节和结论.

实质: 根据已知的事实,来获取未知的信息.分析,研究文章是根本.

命题形式:直接型和间接型

直接型:

题目中出现infer , suggest, imply, conclude等字样,明确指出需推断的内容.

间接型:

题目中没有出现”需推理”字样,但是只有推断文章的某一部分内容的言外之意才能得出答案.

态度观点题

解答思路:

1).抓住文章和选项中反映态度,语气的关键词,特别醒目的形容词和副词,分清是褒还是贬

2).把握文章的中心和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

出题角度:

a.主题观点态度:考查对整篇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作者态度的把握.

b.细节观点态度:分析和领会作者对某些描绘的意图

提问方式:

a. What is the writer/author`s attitude/view towards…?

b.The writer/author believes (implies,suggests) that ______.

c.The writer/author seems to agree(think) that…

d.The writer/author tries to tell us _____.

e.The writer/author`s tone would be best described as _____.

应对方法:

1.仔细审题,准确理解各选项的含义,找到文章中有关的句段,切忌脱离原文,只凭自已的主观臆断、想象。

2.抓住关键词句,辨清相关内容的语法及逻辑关系(因果,对比等等)。

3.排除文章中表述明确而不需推理的事实和与文章明显无关的选项,可以结合常识判断,但决不能以自已的常识代替逻辑推理。

三、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型主要测试读者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也就是读者从阅读的材料中概括和归纳出文章最核心的内容.

提问的内容可能是全文的大意,也可能是某段的段落大意。针对主旨问题的提问一般比较笼统,不涉及具体内容,所以有时不易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

为了要准确而又迅速地找到短文的中心句(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我们首先要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结构。

1、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出现在篇首。

2、表达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出现在篇末。

3、含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出现在文章中间。

4、文章中没有哪一句明确表达主旨大意时,主旨大意已隐含在全文中。针对短文中心思想或主旨大意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The best title for this article is ______ .

2. The passage is about ______ .

3.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

5.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

答题注意点:

1).研究文章的题目和副标题

2).浏览全文的各个段落,了解每个段落的大意

3).逐段阅读文章,集中理解关键词,抓住每段的主题句,对阐述主题的例子可跳过

4).抓住每一个段落的大意后,综合概括全文的中心.一般来说,全文的中心就是在每个段落都进行了描写或论述的内容.

5).阅读该小题的所有选项,对比分析其异同,并尝试用所选选项带文章中印证各段内容是否支持这一主题.

四、猜测词义题

1).利用上下文. 上下文即语境.或者上句或者下句,或者对陌生词的对比和解释.只要仔细寻找,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就会找到理解的关键线索,然后根据逻辑推理得出词义.如该词的同义词,反义词或近义词往往会在上下文出现

2).利用构词法.英语中许多名词是利用派生,合成,转化等方法形成的,因此要积累常见的词根和词缀等知识.

3).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社会经验进行推断

此类题的常见题型:

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closet in meaning to “…”?

b.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 mean most probably?

详解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三大常考题型 第3篇

1. 直接信息题

对此类型题,考生首先应找出问题题干中的关键词(一般为名词、动词等实词),然后以这个关键词为定位信息,运用略读及查阅等技巧迅速回原文定位,再仔细阅读定位内容,认真比对所给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区别,确定正确答案。以2013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A篇第56题为例来说明。

Why did Delta give the author's family credits?

A. Their flight had been delayed.

B. They had early bookings.

C. They took a later flight.

D. Their flight had been cancelled.

【解析】首先,确定题干关键词为Delta和credits。然后利用关键词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一段的这句话:The flight was overbooked, and Delta, the airline, offered us $400 per person in credits to give up our seats and leave the next day. 由该句可知,作者预订的Delta航空公司航班被超额预订,航空公司让他们坐第二天的航班,同时给予补偿,因此正确答案为C。

2. 间接信息题

做这类型题时,考生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综合梳理,然后再做进一步的推理或鉴别。这是介于直接信息题和推理判断题之间的一种题型,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以2013年山东卷阅读理解A篇第57题为例来说明。

What did Jimmy see on the way to the interview?

A. A friend's car had a flat tyre.

B. A wild man was pushing a car.

C. A terrible car accident happened. D. An old man's car broke down.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Jimmy和interview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二段:While waiting for a bus to the office where he was supposed to be interviewed, he saw an elderly man wildly kicking the tyre of his car. Obviously there was something wrong with the car. 由此可推知,Jimmy看到一位老人的车坏了。选项A“一个朋友的车轮胎瘪了”中的“朋友”与文章内容不符;选项B“一个疯狂的男人在推車”与文中“一个上了年纪的人在使劲踢汽车的轮胎”不符;选项C“发生了一场可怕的事故”在文中未提及。故正确答案为D。

3. 判断正误题

判断正误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中事实的判断能力,以及确认文章涉及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和对文章细节理解的能力。这就需要考生依据文中的信息,对所列出的选项做出准确判断。这种题目的提问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类。一类是“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right/mentioned?”,也就是“3正1误”,通常可以使用排除法,挑出其中与文章不符的一项即可。另一类是“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right?”,也就是“3误1正”,需要比对原文,把每个选项带回原文验证真伪,从而找出最符合原文的那项。以2013年福建卷阅读理解A篇第58题为例来说明。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writer's family moved several times.

B. The writer never stopped looking for her ring.

C. The writer's ring was cleaned up by the new house owner.

D. The writer lost her ring in the morning when she took it off.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3误1正”判断正误题。先来判断A项。根据文章第四段“Years passed, and a couple of moves later ...”可知作者一家搬了好几次家,因此选项A正确。其他几个选项回原文中经过验证都不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就是A。如果在考试中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直接确定某个选项为正确选项,为节省时间其他选项可先不做验证,等全部做完后再复查验证。推理判断题相比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文章的字面意思,通过语篇逻辑关系,研究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理解文章的寓意等能力。做这类题时,考生应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从文章本身所提供的信息出发,运用逻辑思维,同时借助一定的常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这类题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② 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suggest? ③ What attitude does the author of the text have towards ...? ④ 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xt? 下面我们结合真题来分类讲解。

1. 抓住特定信息进行推断

有些推理判断题可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原文中找到相关的信息或关键句,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即可推断出其隐含的深层含义。以2013年湖南卷阅读理解B篇第63题为例来说明。

Upon arriving at the classroom, the author was cheered up by _____.

A. a warm welcomeB. the sight of poke greens

C. Dorothy's latest projectsD. a big dinner made for her

【解析】根据题干,我们可以定位到文章第三段的第二句:Upon arriving at Dorothy's classroom, I was greeted with smiling faces and treated like a queen. 由这句话可知作者一到Dorothy的教室,就受到了女王般的待遇,即受到了热烈欢迎,故正确答案为A。

2. 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推断

文章是作者用来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因此,很多文章,尤其是记叙文和议论文,其语境都有一定的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的特定心理和情绪状态或作者的观点态度。利用好语境褒贬性有助于我们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所以,在解这类题时,大家要认真阅读原文并找出反映语境褒贬性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以更好地了解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而正确地进行逻辑推断。以2013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C篇第67题为例来说明。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 58% of readers?

A. Favorable.B. Uncaring.

C. Doubtful. D. Friendly.

【解析】利用题干中的“58% of readers”可以定位到原文最后一段:I'll come clean: I do this and am astonished that 58 percent said they had never done so. 由此句可知,作者坦承自己这样做,并吃惊于58%的人说从来没这样做过。其中的astonished很明显带有贬义色彩,由此可推断出作者对这些人的说法存疑,故正确答案为C。

3. 根据文章体裁和内容推断文章出处

判断文章出处的题目应从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来加以推断。一般来说,报纸上的新闻前面会出现日期、地点或通讯社名称等;广告类文章因其体裁特殊,容易辨认;产品说明类文章如器皿、设备的使用说明会有产品名称或操作方式,而药品的服用说明会告知服用时间、次数、药量等。以2013年安徽卷阅读理解A篇第59题为例来说明。

The text probably comes from _____.

A. a guide bookB. a popular magazine

C. a book review D. an official document

【解析】本题要求判断文章的出处。根据“The Healthy Habits Survey (调查) shows that only about one third of American seniors have correct habits. Here are some findings and expert advice.”可知,本文主要是面向公众的科学知识普及,应该来自于媒体,故正确答案为B。主旨大意题主旨大意题主要考查考生快速阅读并领悟文章大意和归纳、概括文章标题的能力,一般针对某一段落或整个语篇的标题或大意设题。这类题常见的设题方式有:①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last paragraph? ②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下面我們结合真题来分类讲解。

1. 大意类

大意类题目的考查包括对文章主旨大意的考查和对段落主旨大意的考查。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段落是发展一个主题的一群句子,围绕着中心思想展开,而段落的中心思想是为文章整体的中心思想服务的。寻找具体段落的中心思想的方法为:通过分析篇章结构,找出每小段的主题句,通过主题句找出文章的主题。找准文章的主题句是确定文章主旨大意的关键。以2013年安徽卷阅读理解B篇第63题为例来说明。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why paving roads reduces our water

B. how much we depend on water to live

C. why droughts occur more in dry climates

D. how human activity affects our water supply

【解析】原文是议论文。文章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在首段就提到:Using too much water or throwing rubbish into our rivers are clear ways that humans can put our water supply in danger, but we also affect our water supply in less obvious ways. 该句清楚地说明文章讨论的是人类对于水供应的显性和隐性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为D。

2. 标题类

标题类题目的选择首先可以按照主旨大意题的确定方式,先弄清文章的主旨大意,再定标题。一个好的标题应符合“三性”,即概括性、针对性和醒目性。把握了文章标题的这三个特点,大家在选择标题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以2013年天津卷阅读理解C篇第50题为例来说明。

What c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Charm of the Detour

B. The Road to Bravery

C. Creativity out of Necessity

D. Road Trip and Country Life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第4篇

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杜甫也有感而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这些话都深刻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辩证关系。

在语言教学中, 阅读是输入, 写作是输出。读与写的能力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高考英语阅读与写作都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包括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近年来, 国内各地高考英语陆续推出了读写任务、阅读表达、任务型阅读和任务型读写等一系列的阅读—写作题型。考生必须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快速阅读英语材料, 对材料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 再对阅读理解的信息进行二次筛选、提取与加工, 用以完成阅读后的写作任务。考生完成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的答题过程, 也就是考生阅读文章所载内容、提取书面表达信息的语言认知过程。

二、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型结构的特点

2011年全国高考共有19套英语试卷:全国卷I、全国卷II、全国新课标卷和16个高考自主命题省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陕西) 的试卷。其中, 高考自主命题的广东卷、山东卷、天津卷、江西卷、江苏卷、安徽卷、上海卷、湖南卷和福建卷都设置了阅读—写作题型。这些阅读—写作题型结构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读写任务

2007年, 广东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之后的首次高考, 读写任务就是当年推出的高考英语阅读—写作新题型。2007—2011年广东高考英语的写作题均设置了两节:第一节是赋分15分的基础写作, 第二节是赋分25分的读写任务。

广东高考英语读写任务题型特色鲜明, 好评如潮, 其命题理念引领着高考英语试题改革的走向。一是题型变中求新, 拓展了语言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二是通过话题来确定读写任务的阅读选材和写作立意, 注重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 体现了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知识和能力,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三是在试卷中还特地向考生亮出了16字评分标准:概括准确, 语言规范, 内容合适, 篇章连贯;四是提示语清晰、明确;五是词数要求得当;六是赋分科学、合理。

考生在解答读写任务题时, 首先要认真阅读所给短文, 再按写作要求写一篇150个词左右的英语短文。其中, 先以大概30个单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根据短文的内容和题目要求, 就短文主题相关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约120个单词撰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其写作要求是:作文中可以使用亲身经历或虚构的故事, 也可以参照阅读材料的内容, 但不得直接引用原文中的句子。

2. 阅读表达

山东卷、天津卷和江西卷都是在高中课程改革之后的首次高考就采用了英语阅读表达题, 而且都把这道题目放在第Ⅱ卷的写作部分, 答题方式为填空, 均有规定词数的限制要求。三个省市的阅读表达题在测试目标的设定、测试内容的选择和题型结构的设计等方面各具地方特色。

2007年, 山东卷不失时机地选用了阅读表达新题型, 考点角度灵活, 测试层次多, 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思维、表达和应用的空间。该题型问世后, 得到了广泛的称道。2011年山东卷的阅读表达题有了些许变化:放弃了早几年的翻译题, 增加了一个新的简答题目。2011年的赋分情况是:总分l5分, 各小题根据难易程度而分值不等, 其中第76题2分, 第77、78、80题每题3分, 第79题4分。题目的要求是: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请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

2009年, 天津卷适时推出了阅读表达题。该题设5小题, 每小题2分。要求考生阅读所给短文, 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用英语回答问题。

2011年, 江西卷用阅读表达题替换了对话填空题。该题设5小题, 每小题2分。题目要求是: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然后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请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

3. 任务型阅读 (读写)

2008年江苏卷首次采用任务型阅读题型, 2009年安徽卷随即跟进, 也选用了与江苏卷类似的任务型读写题型。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题型和安徽卷的任务型读写题型都是高中课程改革后首次高考的产物。

江苏卷的任务型阅读题型和安徽卷的任务型读写题型的赋分和设题数都一样, 答题要求也相同:阅读短文后填空, 每空限填一个单词。有意思的是:江苏卷把这个题型安排在阅读理解部分, 安徽卷则把这个题型安排在写作部分。

2011年, 江苏卷阅读理解Section D为任务型阅读, 设10小题, 每小题1分, 其答题提示语是:阅读下列短文, 并根据所读内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个最恰当的单词。安徽卷写作部分第一节就是任务型读写, 共10小题, 赋分10分, 其要求是:阅读下面短文, 根据所读内容在表格中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单词。

4. 采用英文答题提示语的阅读—写作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教育综合试点地区, 上海早在2000年就独领风骚, 在全国首先推出了极具上海特色的高考英语试卷:全卷采用英文答题提示语。

2010年是湖南省高中课改后实施的首轮高考。当年, 湖南卷向上海看齐, 成为全国第二家全卷采用英文答题提示语的省份。社会方方面面特别关注湖南模式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型的改革与创新。

上海卷阅读—写作题赋分8分, 湖南卷阅读—写作题赋分20分, 它们的基本考查形式没有太大的区别, 答题要求都是:阅读所给文章, 然后回答问题和填空。其中, 上海卷将这个题型归入阅读理解;湖南卷则把这个题型放在写作部分。

2011年上海卷阅读理解Section D部分设4个小题, 赋分8分, 其中两小题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题阅读填空。英语答题提示语是: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the fewest possible words.湖南卷PartⅣWriting设Section A和Section B两部分。其中Section A为10个小题, 每题1分, 英文答题提示语是: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from the passage.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Section B设4个小题, 赋分10分, 英文答题提示语是: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Answer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5. 短文填词

2009年, 福建卷也踩着高中课程改革之后首轮高考的时间节点, 新增了短文填词新题型。该题型共10小题, 每小题1分, 要求考生在阅读短文后, 或根据汉语提示、或根据首字母提示、或根据语境提示在每个空格内填入一个适当的英语单词。重点考查考生在整体语篇理解的基础上, 综合运用英语语法、词汇以及正确拼写单词的能力。

三、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型设题理念的特点

高考是终结性评价考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强调:“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考英语的阅读—写作题型时代感强, 设题理念渗透了高中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拓宽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高考英语命题思路, 丰富和改进了高考英语题型结构。其设题理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知识与能力立意的设题理念

近年来, 高考英语命题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统一, 强调能力与知识相结合。高考将检验考生知识的储备、再现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尤其侧重考查考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突出了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相统一的设题理念, 测试内容涵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既考查了考生用知识去分析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阅读能力, 又考查了考生用知识去处理信息和表达信息的写作能力, 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考查考生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方面作出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 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 知识的积累又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阅读—写作题作为一种主观题, 知识与能力立意的测试目标明晰, 实用性强, 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还有利于他们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但有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英语语感和清晰的语言认知, 还有利于他们形成科学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2. 任务型的设题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指出, 应通过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这既是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 也是高考英语语言测试的依据。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任务型的设题理念就是要通过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阅读与写作都是通过文字传递信息的一种交际活动。根据认知理论, 阅读与写作相互关联。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之一, 也是阅读的成果之一。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短文后去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这种题型能更好地引导考生在语言的认知过程中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 进一步优化考生对阅读理解文字材料所表达的信息进行预期及解码的思维过程, 提升了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的假设、预测、检验等任务型活动的参与程度, 产生了积极、良好的考试效应。

任务型的设题理念将成为命制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原则。

3. 先读后写的设题理念

语言习得主要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阅读是学生获得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最重要的渠道, 而写作则是阅读的产物。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 丰富语言知识,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为写作积累材料和经验。考生要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首先应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考生解答阅读—写作题, 不仅是一个语言输入的过程, 更是一个语言输出的过程。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型结构建立在语篇的基础上, 把英语阅读的理解技能与英语写作的表达技能合二为一, 体现了先读后写的语言认知规律和设题理念,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 有助于引导学生掌握分析、类比、归纳等写作技能与写作技巧。

四、高考英语阅读—写作题型的启示

1. 要进一步完善阅读—写作题型的命题质量

考试设计是为了某种用途而开发一套考试的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产品就是试题结构和考试样题。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每一次考试改革, 最受关注的总是题型改革。[1]

阅读—写作题型摆脱了传统阅读与写作题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窠臼, 杜绝了考生凭肢体语言和猜题蒙分的念想, 其表面效度、共时效度和区分度都比较高, 体现了“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的命题思路, 具有很好的发展性和可持续性, 是今后全国高考英语命题的发展趋势之一。

但阅读—写作题型也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一是可以考虑把任务读写、阅读表达、任务型阅读、任务型读写等阅读—写作题型统一划入写作范畴, 选用任务型读写的名称;二是在命制阅读—写作题型时, 能更多地考虑阅读理解与写作表达之间的关联度和粘连性;三是适当提高阅读—写作题的赋分权重。

2. 要进一步优化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外语教学与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语言测试对教学既有导向作用, 也有反拨作用。美国语言测试专家Hughes强调指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2]亓鲁霞也非常认同美国教育测量专家Popham的观点:以考试促进课程改革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3]

作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果, 阅读—写作题型突出了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充分体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评价理念, 对深化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阅读与写作都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行为, 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影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效果的变量很多, 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阅读—写作题型已经间接或直接地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施加了积极的影响。

阅读—写作题型既可以用于作终结性评价的英语高考, 也可广泛用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中, 广大英语教师应高度重视阅读—写作题型的借鉴和运用, 改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方法, 处理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进一步优化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阅读往往比写作更受重视。广大英语教师还要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关于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要求, 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借鉴、模仿、操练、强化、巩固等潜移默化的阅读环节, 掌握词汇、语法、固定句式、固定搭配、习惯用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构建稳固、丰富的英语写作语料库, 提高英语写作技巧与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除了本文介绍的几种阅读—写作题型外, 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交替地使用文章概述、改写、续写、缩写、扩写、仿写、读后感等多种阅读—写作题型。

五、结语

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的教学质量, 既是一个实际已探索多年的课题, 也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创新的课题。高考作为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 对师生的教与学都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节、激励作用。我们要与时俱进, 进一步遵循语言认知规律, 强化阅读—写作题型测试目标的设定, 提升测试的信度与效度, 体现现代外语教学与测试发展的要求以及高考英语学科命题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曾用强.英语语言测试基础[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33.

[2]HUGHES 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43.

高考语文三大阅读题型解题技巧 第5篇

一、关于人物: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性格(品行)﹢身份(职业、评价)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

a社会环境描写:①交代时代背景。②交代社会习俗。③交代思想观念。④交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⑤揭示小说的主旨。

公式:这是描写,交代了,揭示了。

b景物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及感受。④渲染气氛。

公式:这是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心情,

为下文作铺垫。

三、关于情节:

1、概括故事情节。

人干事。

人在时地干事。

2、如何做填空题。

a、由已知推未知。故事情节,指的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要看清楚题目要求填的是什么。

b、读懂所给的示例,格式、语气要一致。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

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高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高考小说阅读考点题型及分析 第6篇

一、环境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总和,抓住这一点很易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常见的命题方式:1、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简要分析某段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什么样的心情;3、小说几次写到“某某景物”,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1、自然环境,要善于从时间、地点、行动、季节、气候和景物等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揣摩出对主题的烘托作用。

2、社会环境要善于从人与人的关系、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社会环境中体悟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时代根源。

3、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一些套话):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某种气氛;⑤推动情节发展。

二、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常式题型

(1)全篇情节分为哪几部分,试简要概括。如安徽卷《茶垢》第8题:“这篇小小说的情节可分为哪几个部分?请简要归纳。”

解题思路:

①抓住小说里的人、事、物及其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理清情节发展线索,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把握故事内容。

(2)分析小说的部分内容在全文所起的作用。如08年浙江卷《乌米》:“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作用?”

解题思路:

情节是为刻画人物性格、推进小说矛盾冲突、表现小说主题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把这三点交织起来考虑,才能更好的把握情节。

情节的作用一般为四点:首先是在结构上的作用:一就开头部分来说有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二就全文来说前后照应,使结构紧密、完整的作用;三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引起读者思考和回味的作用;四是线索作用。其次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再次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人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题型:①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②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人物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意义)。

解题思路: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特别是那些“以小见大”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三,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四,要抓住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注意分析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四、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

常见的命题方式: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2、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怎样的主题?3、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一个那样的主题,你怎么看?4、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5、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解题思路: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情节与环境追问人物性格命运形成的原因。

五、品味语言特色

1、解答这类题的方法:①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②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2、语言描写的作用:有表现力、感染力,凸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①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②作品和作者的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六、鉴赏写作技巧

几种常见的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出人意料的结尾、模式大致相同的结构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第7篇

1.选材:短文一般为280-300词左右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其中正文词数240左右,选项词数60左右。短文篇章结构常归纳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般不在首段首句设空。七选五文章选材多用说明文,没出现过记叙文。新课标全国卷从2008年开始以说明文考查七选五阅读,且多为指导类说明文,至今没有一篇记叙文,也没有议论文。

2.结构:这类文章大部分都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与逻辑,多呈现大标题加小标题的结构模式。与阅读理解题不同,七选五阅读有时会给出文章的标题,使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掌握文章的主旨(2011,2012,2014卷Ⅱ,2015卷Ⅰ)。除了文章的大标题,大部分真题的文章中都有小标题将文章分为几个意义功能平行的部分(2008,2010,2011,2012,2014卷Ⅰ&Ⅱ)。也有少部分文章没有以小标题来划分结构(2009,2013,2015卷Ⅰ&Ⅱ)。虽然没有小标题,这类文章的结构也十分的清晰,每个段落的段首都有主题句,也可看作是隐藏的小标题。

3.设空:设空分为标题空(带小标题的文章特有),段首空,段中空和段尾空。因为这三处的句子功能和特征比较显著,不易产生歧义。选项一般为完整的句子,但若是标题空,或主题句,可为句子,也可为单词或短语。设空时,两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每段只设一空,较长的段落可设两空。

(1)小标题空的选项一般较短,跟文中其他几小标题长度相当结构相同,多为祈使句或名词短语。一般为下一自然段的主旨大意。做这样的题首先通过其他小标题的结构缩小选项范围,再根据段落大意来确定选项。

(2)段首空跟小标题空的功能相似。放在段首的句子一般是整个段落的主题句,并且还要具备承上启下的作用,特别是跟空后一句话一定要有一些逻辑上的联系。这点跟小标题有所不同,小标题是独立存在的,不需要考虑前后句的逻辑链接。做这样的题要总结段落大意,同时观察与段落第二句话是否衔接的上。

(3)段中空一般考查细节。放在段中的句子一般不具备主题句概括的特征,而是比较具体,尤其跟前后句的逻辑联系非常紧密,常出现代词、连词、副词或词组等明显的指示词,指向前文或后文句子中的某些细节信息或具体词语。做这样的题要在选项中关注代词、连词、副词或词组,再在空前后寻找逻辑的连接。

(4)段尾空有几种可能性。第一是段落主题句,总结段落大意,得出结论;第二是承上启下,主要来引出下一段的内容,所以不能只看空前,还要关注空后下一段的第一句话;第三种情况既不是主题句也不属于承上启下,仅仅只是根据空前具体的某个例子中的细节和逻辑补充的一句话,只和空前句关系紧密,跟下段没有太明显的关系,也不能起到总结本段大意的作用。

二、“TCL”解题原则

TCL,即Theme、Clue、Logic的缩写,是笔者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的一套高效的七选五解题法。“Theme”即“主题”,指的是要抓住文章的主旨,包括文章的大标题(title)和每个段落的小标题(subheadings),它们是体现整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关键,所有的选项都应该与文章主题联系紧密,而每个自然段设的空也一定是指向本段小标题,所以做题的第一步一定是浏览大小标题,排除无关选项。“Clue”即“线索”,指的是体现句与句之间衔接的信号,包括代词(it,them,their,this)和词汇复现(Word Repetition),词汇复现又包括相同词汇和同义词汇,这些都是句子衔接的基本方式,通过寻找空前后的句子与选项句子之间存在的这些联系线索,便能准确定位最佳选项。“Logic”即“逻辑”,指的是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包括转折、递进、并列、因果等,主要体现在连词(so,because,but,although,etc.)、副词(however,also,instead,therefore,etc.)和表逻辑链接的短语(as a result,for example,in addition,in a word,etc.)中。“Logic”和“Clue”必须结合起来才能快速准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的选项,而学生往往会忽略逻辑,只根据相同词汇就草率地做出选择,掉进陷阱。Theme、Clue和Logic三个原则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起来反复斟酌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三、“TCL”原则下的解题步骤

1.看标题、副标题预测文章大意和结构。尤其是每一段设空与本段小标题之间的意义从属关系要重点关注,可以先把跟本段小标题相关的选项写在标题下作为备选。

2.灵活掌握答题顺序,选择容易的先做,缩小选项范围。比如小标题空和首段段尾空相对比较容易,可以先选。

3.仔细阅读五个空各自的前后句寻找并划出关键词,包括代词、同义词、副词或逻辑短语,对比选项中的关键词,在步骤一中根据主题和小标题选出的备选项中找出与之联系最为紧密的选项。

4.一旦确定一个选项,就要在该选项上做出标记(例如可以删掉),以避免干扰和分散注意力。

5.代入所有答案重读文章,重点核查逻辑关系。

江苏高考任务型阅读题型解题技巧 第8篇

关键词:任务型阅读,类型设计,考试说明

任务型阅读是08年江苏高考的新增题型。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中, 对任务型阅读, 有着明确的表述和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读, 用恰当的词语补全文章提纲、概括关键内容或作要词词语转换。该项要求也是建立在阅读基本要求的基础之上的, 即学生需要理解语篇主旨大意, 文中具体信息, 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文脉逻辑关系, 理解作者的观点, 意图和态度。任务型阅读既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篇章布局的理解和掌握, 又考察学生对细节信息的筛选。

从具体的空格设计来看, 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常见的题型有以下四大种类型:

一、使用原文中词汇。学生需要阅读文章, 利用好设题句的关键词, 从文中找到设题处考察的具体细节信息。

2013年江苏卷第80题:

原文:When conscientiousness takes the form of living up to expectations, it can creativity.可以清楚地找到原文的词汇。

在使用原文词汇填空时, 要注意设考词汇在文中空间的转移。例如:

2008年江苏卷第72题

原文:What comes first is to keep an open mind, because everyone's ideas deserve consideration and each group member can make his or her own contribution.

原文并没有直接出现Keep an open mind to everyone's ideas.而是在从句中用解释原因的方式提到了每个人ideas的重要性。

二、词形变化。

在任务型阅读中, 词形变化是设题的又一种常见的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掌握能力和应用能力。它往往结合一些语法知识和其他词汇的用法搭配来设置题目。例如:

2012年江苏卷76题:

原文: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people work with a mind-set (思维模式) , performance on nearly every level—productivity, creativity, involvement—improves.

文中positive是形容词, 但是置于76空, 放在了动词think的后面, 因此要改为副词positively。

三、转换词汇。

学生需要在阅读的基础上, 结合设题句中的上下文情景, 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提炼信息然后转换成题目中需要的词汇。我们可以发现有三种转换词汇的题型。

1. 根据文中的关键词句, 理解含义, 转换成一个目标词汇。例如:

2010年江苏卷第72题

原文:Our earth itself is a big magnet (磁体) .So a little magnetic needle that swings freely lines itself with the big earth magnet to point north and south.When peopleabout a thousand years ago and, it allowed sailors to navigate (航海) on ocean voyages, even under cloudy skies.

从原文信息来看, compass的发明, 是base on人们对于地球磁场的认识基础上的。

2. 单词转换成短语。

即考察学生对于词组基本功的掌握。学生需要搜索与单词相近的短语, 同时也是对短语积累的考察。例如:

2013江苏高考第71题

原文:71.being punctual, careful in doing work, and scrupulous (一丝不苟的) in attending to responsibilities—ar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organizational citizen.

Self-discipline转换成短语即为be with themselves.

3.近义短语之间的转换

2013江苏高考第72题

原文:They follow the rules, and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people they work with.

help out与be helpful to others为近义短语, 故填helpful.

四、总结概括段落主旨或提炼文章标题。

这种类型题目的设置, 旨在考察学生对文章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例如:

2010年江苏卷第78题

第78题右侧表格中列出两点。一是提到了发现某些细菌能产生磁场;二是还有一些动物在大脑附近有产生磁场的微粒出现。正是这两个现象的发现 (discovery) , 才为解释方向的“第六感”提供了证据。

以上是我们在训练任务型阅读时常见的各种设题类型。熟悉题型, 是学生解决好这个题目的必要条件。当然我们在完成任务型阅读时, 还有许多细节上需要注意的地方。根据今年高考阅卷工作的经历和平时教学中阅卷的经历来看, 学生常有以下容易出现的错误。

第一, 单词大小写的错误。第二, 时态。第三, 名词的单复数。第四, 动词的形式变化。第五, 单词拼写。

在对任务型试题类型分析之后, 我们便能发现词汇学习和语篇输入才是我们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中最需要注重和积累的东西。有了词汇做基础, 它是解决所有题型的先决条件。词汇的积累又会进一步提高语篇学习的能力, 促进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从文中捕捉信息、转换信息及综合归纳的能力。二者合一, 才是解决任务型阅读, 乃至其他考题的关键所在。而学生的需要最终又会促使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加强词汇和语篇的教学的意识和教学改革的创新精神, 从而使得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得以深入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鲁子问, 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沈正南, 黄晓勇.英语高考任务型阅读试题解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第9篇

一、高考书面表达题所要考察的能力及题型特点

书面表达题的题型是根据全国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的, 大纲规定高中阶段完成后学生应该“能在日常生活中, 写简单的书信、便条和通知等;能根据提示, 在30分钟内写80-100个词的短文。正确使用书写格式、行文及常用语等, 意思表达清楚, 无严重语言错误。”因此, 从近些年的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来看, 命题主要考查学生三个层面的能力:

1.规范书写能力, 包括文本格式、单词拼写、标点符号使用等。

2.词句运用能力, 包括选词 (词的贴切和多样化) 、句子基本结构把握 (主谓一致) 、时态把握 (时态一致性和时态变化) , 复杂句式把握等。

3.成篇逻辑和功能实现的能力, 要求有一定的篇章架构和逻辑顺序, 实现题目要求的书面交际功能。

可见, 英语书面表达不同于语文作文 (因此我们也称为书面表达而不是作文) , 它检测的重点是考生能否用所学知识进行既定意义的表达, 考察的主要是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而不鼓励学生作太多发挥, 对学生表达时的思维创造性没有太多要求, 因而大多采用控制性或指导性写作的方式 (王云华, 2009) 。

然而, 控制性或指导性写作的方式在提供很多写作内容提示的同时, 也给了写作者很多限定。实际上, 这无形中也考察了学生的这一方面的能力。

4.观察和理解题目要求, 善于运用所给条件的能力。

2001年以来,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均为应用文。题材基本上都跟学生生活有关, 如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交际交往等。命题形式多样化, 材料呈现方式有汉语提纲、图画图表、英语提示等, 提供的情景包括活动目的、参加人物、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 写作形式通常有陈述、陈述+议论等。

以2012年海南高考英语书面表达题为例, 是书信类应用文, 通过提纲要点的方式提供了限制性提示条件。题目具体要求是:假设你是李华, 从互联网上得知一个国际中学生组织将在新加坡 (Singapore) 举办夏令营, 请写一封电子邮件申请参加。内容主要包括:1.自我介绍 (包括英语能力) ;2.参加意图 (介绍中国、了解其他国家) ;3.希望获准。要求词数100左右,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邮件开头和结尾已经给出。

从题目的要求可以看出:1.命题材料和学生生活结合得比较紧密, 情景真实可信, 考生有亲切感, 有内容可写。2.提示内容给了考生适当的限制, 如对象是中学生国际组织、形式是一封邮件、内容要有自我介绍、要写一些参加的意图、要表达参加的意愿等, 但同时又留下了一定的发挥空间, 如自我介绍和参加意图可以适当发挥,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考生不会无话可说, 也不会写得漫无边际, 各层次考生均能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展示其语言运用能力, 命题是非常科学的。

二、高考英语书面表达例文分析

2012年海南高考英语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中对最高档 (21-25分) 作文的要求具体是: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 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 即覆盖所有信息点;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 使全文结构紧凑。“完成任务”指的是要按规定表达, 不要遗漏;“达到目的”指的是语篇功能的实现, 所写的话要围绕“我希望参加夏令营”来说。

我们可以从上文所提到的书面表达命题所考察的各个层面能力来进行解题分析。规范书写能力和词汇语法运用能力属于语言基本功, 对任何书面表达题目都一样, 这里可以不专门提。成篇逻辑和功能实现的能力值得斟酌, 例如, 不少考生在写自我介绍的时候过于随意, 不太结合写作的功能。有的写“我是学校篮球队员”、“我是家里的独生子”, 有的写“我爱好集邮”、“我平时喜欢跟我弟弟玩”等等, 在没有其他句子将这些与参加夏令营的愿望之间搭起什么逻辑关联的情况下, 这些句子让人读起来有冗余信息的感觉。所说的话与写作目的之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 对“我要参加夏令营”这一功能主题没有什么帮助。语篇功能不突出, 尽管语句都正确, 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另外, 上文所提到的第四点, 即观察和理解题意、利用条件的能力也非常关键。有的考生虽然词句用得很漂亮, 但遗漏了要点, 如没有自我介绍、没有表达参加夏令营的愿望等, 这是“没有完成任务”, 根据评分标准是要严重扣分的。还有, 题目明明括号提示了自我介绍时“包括英语能力”, 有的考生偏偏不提自己的英语能力而说别的;题目明明括号提示了参加意图为“介绍中国、了解其他国家”, 有的考生也不提这一点。这些属于没有充分利用好所给的提示条件, 也是很遗憾的。正确的审题是既要用好用足所给的提示条件, 又要善于发现题目所鼓励我们发挥的地方, 例如这里的自我介绍、参加意图等。

例文分析:

I’m Li Hua, a student from China.I’m writing to apply to join the summer camp to be held in Singapore.I’m a high school student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I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 and do well in English writing.I’d like to involve myself acting in this activity, hoping to introduce my motherland to the students from other countries and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I really hope I can be admitted.Thank you!

Regard

Li Hua

从语言基本功上看, 本文长短句并用, 语言结构顺畅圆润, 好词 (apply to, involve, be admitted) 的使用, 将作者的意思表达得完整而准确, 好句 (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短语) 的运用也较为到位, 为文章增色不少, 充分表现了考生的语言基本功。

从内容上看, 本文覆盖了所有内容要点, 即个人相关情况介绍、参加活动的意图、希望获准意愿表述, 以及一个非常礼貌的合适的结尾 (thank you!) , 可以说较好地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写作主题功能突出, 即希望参加活动的意愿表达得当, 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这位考生是怎样“用足用好所给的提示条件并善于发挥”的呢?我们可以看出在自我介绍这一点上, 句子 (I’m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communication.I can speak English fluently and do well in English writing.) 发挥得恰好, 写得很具体。在参加意图方面用的复杂句 (I’d like to involve myself acting in this activity, hoping to introduce my motherland to the students from othe countries and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语言驾驭能力, 即我们所要考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虽稍微冒了一点险, 句子表达得不够地道, 但这属于评分标准中所提到的“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 是可以原谅的。

当然, 这篇作文还是有可以提高的地方, 比如句子 (I’m Li Hua, a student from China.) 可以写得更具体更个性化一点, (I’m a high school student…) 可以归到第一句, 以避免读者感觉信息零碎:一个身份介绍分成了两块。另外, 整篇字数不够, 应该在“我是如何得知夏令营消息的?我如果获准参加我会怎么表现?”这些方面稍加表述。

二、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备考要略

1. 平时要多在生活中使用英语书面表达。

如写个留言、出个班级通知、活动安排等, 可以尝试用上英语版本, 培养学生外语应用意识。

2. 考试时要注意审题, 读懂题目所给信息, 领会命题中的限制和发挥空间。

限制实际上也是给予提示和帮助, 提示信息要用足;开放性发挥是个性表现获取高分的地方, 发挥要充分、得当。

3. 注重语言基本功。

浅析英语阅读理解题型教学策略 第10篇

总的来说, 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词汇量有限, 构词法知识匮乏;

(2) 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与技巧;

(3) 课外知识面狭窄, 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单薄;

(4) 语言基本功欠佳, 对长难句把握不好;

(5) 缺少阅读兴趣。

我们的学生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影响, 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使阅读成为消极的应付和被动阅读, 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使用正确恰当的阅读策略,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理解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一, 从词汇入手, 注重对词汇和语法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词汇是英语阅读的基础, 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记忆和扩大词汇量。 (1) 联想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个词联想到与它相关的词, 比如, 当我们见到“physicallabor”时, 可联想到脑力劳动, “mental labor”。 (2) 归纳法:可把那些形相近, 意相远的词联系到一起, 如, plan, plant, plane, plain等。另外, 记忆单词时, 要根据语境、语义来记忆。

第二, 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区分精读和泛读。

在阅读中, 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工具书和猜词、精读、略读等阅读理解技能。精读要做到四步。第一步是在不查单词的基础上读文章做理解题。第二步是查阅读和记住不会的或好的词、词组、短语、句子。第三步是注意一下相关的知识。第四步是读完文章后能用中文讲明白文章的大意, 或者是每一段的主要大意。

对于泛读, 其目的就是明白文章的基本意思即可, 尽量不要查生词, 不分析文章的结构, 甚至一些句子可一扫而过, 阅读时, 注意力集中在文章的内容上。通过泛读, 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使其大量地接受信息, 扩大知识量积累以及与新单词的见面次数, 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学生概括能力及理解能力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阅读教学不能过分地依赖词汇和语法讲解, 而更应推进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每堂课给学生几分钟时间限时阅读。同时,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要选择难度适中、贴近生活、题材多样、知识趣味结合较好的文章。

高考英语题型分类破解(1) 第11篇

这五种方法,前四种较为常用,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第五种——还原法最为重要。它能帮助应试者把题干还原为自己熟悉的结构,从而起到降低题目难度,甚至是直接得出答案的作用。常见的还原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

单项选择

现在的高考英语单项选择题已经由传统的单纯考查语法知识逐渐向考查英语应用能力的方向发展,不仅考查语言知识的记忆与简单再现,更重要的是考查在不同水平与层次上语言知识的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解答这类题型时,要掌握一些解题方法、猜题技巧。单项选择题一般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解答:

·题眼法·“题眼”是指题干中的关键词或关键符号,它具有提示信息的作用。一旦抓住了它,也就抓住了做出判断的依据。

·归类法·根据句意,将选项按照褒贬、肯定否定、词性等分组,缩小选择范围,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推理法·根据前后文,进行逻辑推理,在四个选项都可填入的情况下,要认真阅读全句,仔细体会其语境,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这种方法常和归类法结合使用。

·代入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题,一时不知道选哪一个。这时可以将选项一一代入题干,看看补全后的题干句意是否通顺。最后,选取最符合题干语境的那项。

·还原法·当题干包含有倒装句、强调句或疑问句式时,可以将题干还原为陈述句后再来解题,这样比较容易辨清句子结构,降低选择的难度。

1、将疑问句、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等非陈述语序的句子还原为陈述句

【例题】It was only 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______. (2004上海春)

A. was the mountain climber rescued

B. that the mountain climber was rescued

C. when the mountain climber was rescued

D. then the mountain climber was rescued

解析:B。本题是一个强调句,被强调部分为介词短语only 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参考四个选项中涉及到的the mountain climber、rescue,题干还原成陈述句为:The mountain climber was rescued only 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根据强调句中that后面的部分用陈述句语序,选B。

【例题】Whom do you want to have _______ the car?

A. fix B. to fix C. fixing D. fixed

解析:题干是个疑问句,还原为陈述句为:You want to have whom____ the car.

此时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句中考查的是have sb. do sth. 这个短语,选A。

【例题】 To all of you _____ the honor for the success.

A. belongs toB. belong to

C. belongsD. belong

解析:介词短语置于句首且后面紧跟谓语动词,则该句很可能就是倒装句。试还原为陈述句:The honor for the success ________(belong) to all of you.可知空格处应为belongs,选C。

2、去掉从句、插入语等非句子主干成分

命题者有意地在一个句子中间插入一个从句或插入语,使得句子的主谓分隔,考生不易抓住句子主干。此类题,可先将题干中的从句或插入语去掉,还原出句子的主干,降低句子难度,再进行解题。

【例题】Nobody believed his reason for being absent from the class _______ he had to meet his uncle at the airport. (2006重庆)

A. whyB. thatC. where D. because

解析:乍一看,感觉这个题目是一个很复杂的从句,理解上很困难,其实,把干扰信息去掉后,这个句子就是:Nobody believed his reason _____ he had to meet his uncle. He had to meet his uncle其实就是reason的一个同位语从句,所以,答案就很容易选择出来,是B。

3、改被动为主动

【例题】Time should be made good use of _____our lessons well.

A. learningB. learned

C. to learn D. learns

解析:将题干还原为主动句后为:We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ime _____ our lessons well. 很明显,发现介词of有其相应的宾语time,空格处应该用不定式作目的状语,选C。

4、将省略句补充完整或还原句中的代词

省略句使考生不易看清句子的结构,对此,我们可先恢复被省略的成分,使句子结构完整;而代词的使用有时也会使一些句子不易理解,此时,可先将代词还原为其具体指代的内容。

【例题】The managers discussed the plan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 _______ the next year. (2002全国)

A. carry outB. carrying out

C. carried outD. to carry out

解析:题干中包含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引导词that的先行词是the plan,同时在从句中充当see的宾语。从句还原后为:They would like to see the plan(that) _____ the next year. Carry out 同plan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用carried out,选C。

以上就是运用还原法的单项选择主要题型。在高考中,利用还原法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大一部分的题目。但仍有一些陷阱题不易解决,命题人常利用同学们的定向思维和汉语思维来设置干扰项,一起来看看下面两道真题:

【例题】 Isn't it time you got down to _______ the papers? (2006重庆)

A. markB. be marked

C. being markedD. marking

解析:误选A。许多同学一看到to,马上想到:不定式符号to后面应接动词原形,选A。一下子就掉到出题人设下的陷阱里了。To作为不定式符号时,后面确实应接动词原形,但在这道题中的to却是固定用法get down to doing sth.(开始认真对待某事)中的介词,后面要接名词或动名词短语,所以答案应该是D。大家在做题时,遇到像to这样既能作不定式又能作介词的词时,一定要多分析,切忌不仔细看题干就作答。

【例题】We want to rent a bus which can _______ 40 people for our trip to Beijing. (2006天津)

A. loadB. holdC. fillD. support

解析:误选A、C。汉语中,我们经常说,一辆车“装”多少人,所以,很多同学会选择A、C。而事实上,A项load一般是用来表示装货物的,不能用来装人;而C项fill多是表示“装满”,而且一般多用来指“用液体装满容器;填表格”等。所以这两项均不能用。前三项中只有hold可以表示“容纳(人)”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只能选B。像这样利用各选项的近义进行干扰的设题方法,也是高考英语单选题中常见的一种陷阱。对付这类陷阱其实很简单,从背单词开始,就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间的辨析,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和记忆单词。

此外,还有几条规律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1) 高考中的单选常以考查动词为主,而对动词的考查中,又以考查短语动词的辨析为主要内容。

2) 一道题有两个空格的,可先确认把握较大的那个空格的答案,这样就能依据这个已经确认的答案排除掉一、两个选项。

3) 解题时,不要单一地局限于某项语法,多从交际的角度,即上下文的情景考虑问题。有些题目考的就是日常场景中的习惯用法。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高考中被学生认为最难的一个题型,也是失分最多的。该题型以考查词语间的辨析为主,一般不会考查语法。解答这类题型时,除了要在平常打好词汇的基础,考试技巧也是相当重要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完形填空题的解题技巧。

1、根据上下文已有信息逐一排除干扰项

【例题】 At meal times it is a good idea to give a child a small portion and let him come back for a second helping rather than give him as ______ as he is likely to eat all at once.

A. muchB. littleC. fewD. many

解析:本题中,上文中已经出现“一次给小孩一点食物”之意,还出现一个表示转折的“rather than”,前后意见相反,因此空格处肯定不能选择表示“少量”的那项,故可排除B、C。再结合文章,空格处词修饰的是所吃食物的量,不可数,排除D。答案为A。

【点拨】使用排除法时应逐项排除,这样能加大成功率。排除法还适用于其他选择类题型,是非常好的解题方法。

2、利用同一性解题

完形填空是一篇文章,其同一性必然非常突出,也就是说其遣词造句都是指向同一话题、说明同一主题的。而这个同一性,具体又是通过同一词汇的重复出现和同一话题相关词语或者同义词语的同时出现来体现的。因此,做题时快速抓住文章主旨,抓住关键词,尽快理出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的同现、复现关系,然后可以利用这些关系快速有效地猜出答案。

【例题】 Unlike marriage or the ties that bind parents and children, it is not defined or regulated by ________.

A. ruleB. disciplineC. lawD. regulation

解析:根据上下文与背景知识,与婚姻、父母与子女关系有关的,同属一个词汇链的同现词应该为“法律”,而不是“规矩”、“纪律”或“规章”、“条例”,所以选C。

【例题】He spoke perfect Korean — I was really amazed. He seemed like a good friend to me, until I saw him again in New York speaking ____ English instead of perfect Korean.

A. artificialB. informal

C. perfectD. practical

解析:本题其他三选项都也可以修饰语言,但上下文重复出现perfect一词作修饰语。且上下文之间未出现转折等表示相反意思的词语。利用词汇的复现技巧,可以快速猜到答案为C。

【点拨】完形填空所选文章中原词复现现象(即同一个词的反复出现)较为明显,一般说来,出现在选项中的上下文已经出现的词汇一般就是答案。另外,完形填空的同一性还经常通过同根词的复现来体现。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也可以利用同根词来解题。

3、利用完形填空文章的连贯性解题

完形填空所选文章必然有突出的连贯性。这个连贯性一般由表示逻辑关系的过渡词来体现,大家有时可以不用深究某段文字的意思,而只根据自己对过渡词的了解来大胆猜测答案。

【例题】This is why the number of signals that an animal can make is very limited: the great tit is a case in point; it has about twenty different calls, whereas in human language the number of possible utterances is _________.

A. boundlessB. changeable

C. limitlessD. ceaseless

解析:该句由whereas担任过渡词,而whereas前后连接的一般是意义上形成对比的两个分句。例题中whereas的前一分句出现关键词limited,因此可猜测出后一分句的空缺词为limitless,选C。

【点拨】高考完形填空选择的文章一般都来源于英文原版文章,逻辑性都很强,具体体现在文中,就是会出现一些表示上下文逻辑的连接词,抓住这些词对解题很有帮助。

完形填空题给出的选项中会出现许多近义词、同义词等,有时即使运用以上几种方法都可能最终有两个选项无法区分。此时,还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大胆运用构词法来猜测。建议大家平常留意一下构词法和一些词根词缀的常用含义,在关键时刻还能派得上用场。

习语加油站

On the Nose恰巧,正好

人类的鼻子总是出现在各种生动的习语中,比如汉语里的“碰了一鼻子灰”。英语中也有on the nose的说法,表示“准确,恰好,正好”。一些词源学家将这一词组的起源追溯到无线电广播刚发明的时候,当时人们使用笨重的大收音机来收听广播。他们认为,无线电节目演播室里的技术人员通常会将一根手指放在自己鼻子的一侧,示意广播员节目正按计划正常进行,一切都“恰到好处”。

例句:A: What time is it, honey? (甜心! 现在几点啦?)

B: It's six pm on the nose.(晚上六点整。)

高考新题型下的英语听说教学初探 第12篇

一、模仿性训练, 培养听说基本功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 需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 没有听和读的输入, 就没有说和写的输出, 听是说的基础, 说是听的提高, 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听的能力。英语教学中, 在学习一定的语音和语言知识后, 开展模仿性训练, 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模仿性训练是指在教学中训练学生通过听来模仿声音, 识别语言特征。学生跟着录音练习, 反复跟读, 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掌握正确的意群语段、句子和自然节奏, 辨别同音词、连读、弱读和同化音等。在初始阶段, 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 我对材料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处理, 使用拉长句子、语段之间停顿的方法来放慢速度, 使学生容易模仿, 并让学生反复模仿, 但要保持语段内、句内的正常速度。进行听音活动时, 我提醒学生结合拼写建立音形关系, 配合朗读, 以听带读, 养成良好的听音、读音习惯。在课堂中, 我常利用教材和各种练习的听力材料来开展听、读训练, 逐步培养学生的听和说两方面的能力。例如, 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三Unit 2 Workbook的Listening练习是一段关于食物的对话, 这个话题大家既熟悉又容易引起兴趣, 而且对话体裁也很适合用作口语练习, 我就采用它作为学生跟读的一段材料, 通过这样对学生进行听、读训练, 学生在听力和口头表达方面的表现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理解性训练, 培养有效的听说习惯

对听说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 是使用听、说作为语言交际基本功能的前提, 提高学生对听说内容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关键, 因此在听说教学中, 我着重对学生进行听力理解性训练, 培养学生的有效听说习惯。针对这一类型的训练, 我充分利用以前所用的听力材料配合课后习题来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第一, 听前预测;我要求学生在此阶段要善于抓住时间空隙, 阅读题目相关信息, 以便预测谈话或短文的内容, 这样在听音时才能做到有目的地听、有选择地记。第二, 听中预测并记录;在听录音过程中, 引导学生学会听主题句、信号词和重点词, 抓住主题句和信号词能清楚了解内容的主题和讲话者的思路及态度, 有助于理解整个语篇。同时要求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迅速记录重点词来辅助记忆, 对出现的日期、数字、人名、地名, 涉及到的事物、行为等作适当笔记, 这样可以训练学生边听边记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听音习惯。第三, 听后理解;利用后面听到的信息补充前面信息中有疑问或漏听的信息, 并对听前、听中的预测加以推理、分析和修正, 提高理解的准确度。第四, 巩固深化;通过让学生进一步回答、讨论深沉次的问题 (如关于判断说话人意图、说话人对某个问题的态度等) , 来使学生对听过的内容形成更系统、更完整的概念, 适当在听的基础上把听、说、写三项技能结合起来, 形成有效的听说习惯。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二Unit 3 Workbook的Listening练习是很好的训练理解性的材料, 在做该练习前, 我指导学生通过浏览练习一:选择排序题和练习二:根据录音把表格信息补充完整的内容进行听前预测, 然后在第一次听音的过程中按练习二的表格提示记录重点词, 听后思考理解完成练习一的选择排序, 接着听第二次录音后完成练习二并核对答案, 最后通过回答后面Talking部分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这个理解性训练, 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复述性训练, 培养听后复述的能力

在听说训练中, 很多学生往往停留在声音的捕捉上, 缺乏重新组织语言材料的能力。而这也正是新高考题型听说考试中重点考核的内容之一。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该方面能力, 模仿性和理解性训练取得一定成效后应马上开展复述性训练。首先, 训练的关键在于选好材料, 选取切合学生实际水平且故事性强的材料更有利于学生在复述方面的练习。其次, 练习的方法应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 按听—跟读—记下关键词、短语、中心句—复述关键句—组织材料内容并重现的顺序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 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中达到最终能把材料内容复述出来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成功的经验帮助他们排除了对英语听说的心理障碍, 激发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最后, 尽量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活跃性。我会把听读、复述和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如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五Unit 5 Workbook的Listening练习:听录音前, 我先请部分同学把他们对录音内容所作的预测告诉大家;听完第一遍录音后, 我会请学生把记下的关键词与中心句写在黑板上和同学们分享, 分析预测的准确性并提取重点内容和信息;听第二遍录音后, 再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caller’s daughter?

(2) What’s the name of the caller?

(3) How does Sarah Grant sound?

(4) What’s her phone number?

(5) What’s her address?

接着再放一次录音, 以句子为单位让学生轮流跟读或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对话内容, 重现对话中接线员和Mrs. Grant的角色;最后让学生以接线员和Mrs.Grant的身份两人一组进行对话和角色表演。通过听读、复述、表演的训练, 锻炼了学生捕捉听说材料重点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复述的水平就自然大大提高了。

总之, 学生听说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不仅需要加强听说训练, 还要进行听说技巧指导, 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努力创设教学情景, 让学生去听去说, 设法使学生摆脱能读不能听, 能写不能说的困局, 有效应对高考英语听说的新题型。

摘要:听和说, 是语言交际的最基本形式, 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基本。为了有效地应对高考英语听说考试, 突破“哑巴英语”的困局, 从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加强听说训练、对学生进行听说技巧指导、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等方面进行探索, 形成高考新题型下英语听说教学的科学方法, 提高听说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听说教学,听说能力,系统训练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2]黄丽华.与“哑巴英语”说再见.中学英语教与学, 2006, (12) .

[3]邓仕林.利用网络资源, 优化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 (8) .

上一篇:安全接头下一篇:10kV电力工程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