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电气范文

2024-09-18

工厂电气范文(精选12篇)

工厂电气 第1篇

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发展中大国, 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能源的消耗正在加剧,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 能源的需求日趋紧张。我国的能源总利用率仅为33%,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约10个百分点。其中在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等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更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约40%, 节能空间及潜力很大。解决能源危机已迫在眉睫。工业企业是我国电能消耗的大户,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工业企业的用电量约占整个国家的60%~70%左右。电能作为广泛使用的二次能源更是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降低损耗, 如何高效利用能源已成为工厂电气工程的重点。如何节约和使用宝贵的电能, 已成为电气设计工作者和工业企业管理者的共同任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事关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国家安全、人民群众的福祉和根本利益。

2 电气节能技术措施

2.1 降低供配电线路和线损

影响线损多少的因素有多方面, 如供配电电压等级、传输距离、装机容量、线缆阻抗、工作温度等。电能在通过缆线进行传输时, 势必产生损耗。线损是衡量供配电线路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

2.1.1 合理设定供电中心

电能经变压器降压后线损加大, 应当尽量缩短低压供电线路长度, 减小受电端压降。同时用负荷功率矩法确定出工业企业负荷中心, 从面将厂区总降、配电站、电力室等供电中心设定在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处, 并应减少配电级数, 缩短供电距离, 节省电缆材料, 减小线路损耗。

2.1.2 合理确定供配电电压等级

用单位的供电电压, 应根据其计量容量、供电距离、用电设备特性、供电回路数量、远景规划及当地公共电网的现状和发展规划等技术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在电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提高引入电源的电压等级, 是降低线损率的有效措施。

2.1.3 合理选择导线

按经济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一般按年综合运行费用最小原则确定单位面积经济电流密度。由于一般工程的干线、支线等线路总长度动辙数万米, 线路上的总有功损耗相当可观, 所以, 减少线路上的损耗必须引起设计足够重视。由于线路损耗△P∝R, 而R=p.L/S, 则线路损耗△P与其电导率p、长度L成正比, 与其截面S成反比。为此,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选用电导率p较小的材质做导线。铜芯最佳, 但又要贯彻节约用铜的原则。因此, 在负荷较大的一类、二类建筑中采用铜导线, 在三类或负荷量较小的建筑中可采用铝芯导线。

2) 减小导线长度L。主要措施有:变配电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 以缩短线路供电距离, 减少线路损失。不应产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电能”的现象, 尽可能减少回头输送电能的支线;线路尽可能走直线, 少走弯路, 以减少导线长度;其次, 低压线路应不走或少走回头线, 以减少来回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3) 增大线缆截面S。

(1) 对于比较长的线路, 在满足载流量、动热稳定、保护配合、电压损失等条件下, 可根据情况再加大一级线缆截面。一般来说, 当线缆截面小于70mm2, 线路长度超过100m时, 增加一级线缆截面可达到经济合理的节能效果。

(2) 合理调剂季节性负荷、充分利用供电线路。如将空调风机、风机盘管与一般照明、电开水等计费相同的负荷, 集中在一起, 采用同一干线供电, 既可便于用一个火警命令切除非消防用电, 又可在春、秋两季空调不用时, 以同样大的干线截面传输较小的负荷电流, 从而减小了线路损耗。在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中, 积极采取上述各项技术措施, 就可有效减少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达到线路节能的目的。

2.2 合理的选择变压器

变压器节能的实质就是:降低其有功功率损耗、提高其运行效率。

变压器是输变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 它主要用于输送电能, 同时也消耗部分电能。变压器损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其中, 空载损耗也一般指的是铁损, 它由铁芯的涡流损耗及漏磁损耗组成, 其值与硅钢片的性能及铁芯制造工艺有关, 而与负荷大小无关, 是基本不变的部分。因此, 变压器应选用SL7、SLZ7、S9、SC9等节能型变压器, 它们都是选用高导磁的优质冷轧晶粒取向硅钢片和先进工艺制造的新系列节能变压器。由于“取向”处理, 使硅钢片的磁场方向接近一致, 以减少铁芯的涡流损耗;45°全斜接缝结构, 使接缝密合性好, 可减少漏磁损耗。与老产品比, SL7、SLZ7无励磁调压变压器的空载损失和短路损失, 10k V系列分别降低41.5%和13.93%;35k V系列分别降低38.33%和16.22%。S9、SC9系列与SL7、SLZ7系列比, 其空载和短路损耗又分别降低5.9%和23.33%, 平均每千伏安较SL7、SLZ7系列年节电9k Wh。目前又出现了S11系列变压器, 与目前常用的S9型变压器相比S11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下降30%, 空载励磁电流下降70%, 噪声下降10db。

对于变压器的负载损耗仅仅是从变压器节能的单一角度出发, 当负载率β=50%时, 变压器的能耗最小。因为负载率β=50%时仅减少了变压器的线损, 并没有减少变压器的铁损, 因此节能效果有限;且在此低负载率下, 由于需加大变压器容量而多付的变压器价格, 或变压器增大而使出线开关、母联开关容量增大引起的设备购置费, 再计及设备运行、折旧、维护等费用, 累积起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投资。由此可见, 取变压器负载率为50%是得不偿失的。

综合考虑以上各种费用因素, 且使变压器在使用期内预留适当的容量, 笔者认为, 变压器的负载率β应选择在75%~85%为宜。这样既经济合理, 又物尽其用。

2.3 提高电能质量, 抑制电网谐波。

随着工业企业越来越多的使用变频调速设备、直流设备及其它非线性负荷, 越来越多的谐波电流被注入电网。高次谐波的产生, 增加了电能损耗, 加大了线损, 降低了系统功率因数。对电力系统有很大的危害, 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严重时会造成继电保护误动, 烧毁微机保护线路、数字电路、微机装置。为减少谐波的产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非线性特性的电气设备, 选用具有自消谐波能力的电气设备。对于大容量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将冲击性负荷与对电压波动、闪变敏感的负荷由不同的变压器供电, 当难于做到由不同变压器供电时, 宜由变电所低压柜处采用专用回路供电。当冲击性负荷与其他负荷共用回路且容量较小时, 宜采用加大导线截面或其他降低共用线路阻抗的措施。针对影响较大的某些次谐波、设置L-C无源滤波器。当谐波含量稳定时, 采用无源滤波器既合理又经济。对于谐波含量变化幅度很大, 且变化频繁的大容量冲击性负荷。应采用由微机控制的大功率有源滤波器。它对电网谐波实时检测, 由微机进行快速傅立叶分析 (FFT) , 并依数据处理结果发出相应指令, 控制电压型或电流型逆变器实现有源滤波。无源滤波和有源滤波相结合的方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 由动态无源滤波器与有源电力滤波器两部分并联接入电网, 共同承担补偿谐波的任务。动太无源滤波器包括多组单调谐支路及高通支路, 无源滤波器主要吸收特征低频次的负载谐波电流, 因此, 绝大部分负载谐波电流可以滤除;有源电力滤波器只需补偿高次谐波, 因此不需很大容量, 可达到满意的谐波补偿和滤波效果且节省投资, 达到经济技术合理。当配电系统设有无源滤波器时, 相应回路中性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等。电网谐波的抑制因对电网实测分析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以起到改善电能质量, 提高电能利用率的作用。

2.4 提高功率因数, 进行无功补偿

在系统有功功率P一定的情况下, cosφ越高 (即减少系统无功功率Q) , 功率损耗ΔP将越小, 所以, 提高系统功率因素、减少无功功率在线路上传输, 可减少线路损耗, 达到节能的目的。

当自然功率因素达不到当地供电局规定的电网高峰负荷时功率因素时, 应采用电容器人工补偿的方法, 以满足规定的功率因素要求。实践表明, 每千乏补偿电容每年可节电150~200k Wh, 是一项值得推广的节电技术。特别是对于下列运行条件的电动机要首先应用:

(1) 远离电源的水源泵站电动机;

(2) 距离供电点200m以上的连续运行电动机;

(3) 轻载或空载运行时间较长的电动机;

(4) YZR、YZ系列电动机;

(5) 高负载率变压器供电的电动机。

企业在进行无功补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高、低压电容器补偿相结合, 即变压器和高压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由高压电容器来补偿, 其余的无功功率则需按经济合理的原则对高、低压电容器容量进行分配;

——固定与自动补偿相结合, 即最小运行方式下的无功功率采用固定补偿, 经常变动的负荷采用自动补偿。

——分散与集中补偿相结合, 对无功容量较大、负荷较平稳、距供电点较远的用电设备, 采用单独就地补偿;对用电设备集中的地方采用成组补偿, 其他的无功功率则在变电所内集中补偿;

有必要指出的是, 就地安装无功补偿装置, 可有效减少线路上的无功负荷传输, 其节能效果比集中安装、异地补偿要好。

还有一点, 对于电梯、自动扶梯、自动步行道等不平稳的断续负载, 不应在电动机端加装补偿电容器。因为负荷变动时, 电机端电压也变化, 使补偿电容器没有放完电又充电, 这时电容器会产生无功浪涌电流, 使电机易产生过电压而损坏。

另外, 如星三角起动的异步电动机也不能在电动机端加装补偿电容器, 因为它起动过程中有开路、闭路瞬时转换, 使电容器在放电瞬间又充电, 也会使电机过电压而损坏。

企业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时应做到正确选用变流装置, 对直流设备的供电和励磁, 应采用硅整流或晶闸管整流装置, 取代变流机组、汞弧整流器等直流电源设备。限制电动机和电焊机的空载运转。使用中对空载率大于50%的电动机和电焊机, 可安装空载断电装置;对大、中型连续运行的胶带运输系统, 可采用空载自停控制装置;对大型非连续运转的异步笼型风机、泵类电动机, 宜采用电动调节风量、流量的自动控制方式, 以节省电能。条件允许时, 采用功率因数较高的等容量同步电动机代替异步电动机, 在经济合算的前提下, 也可采用异步电机同步化运行。荧光灯选用高次谐波系数低于15%的电子镇流器;气体放电灯的电感镇流器, 单灯安装电容器就地补偿等, 都可使自然功率因数提高到0.85~0.95。

2.5 大功率电机的节能

现代工业企业电耗中电机所占的比例巨大, 如何提高电动机的效率和功率因素, 是减少电动机的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选用高效率电动机成为企业的共识, 与普通电动机相比, 高效电动机的效率要高3%~6%, 平均功率因数高7~9%, 总损耗减少20%~30%, 因而具有较好的节电效果。所以在设计和技术改造中, 应选用Y、YZ、YZR等新系列高效率电动机, 以节省电能。

另一方面要看到, 高效电机价格比普通电机要高20%~30%, 故采用时要考虑资金回收期, 即能在短期内靠节电费用收回多付的设备费用。一般符合下列条件时可选用高效电机:

(1) 负载率在0.6以上;

(2) 每年连续运行时间在3000h以上;

(3) 电机运行时无频繁启、制动 (最好是轻载启动, 如风机、水泵类负载) ;

(4) 单机容量较大。

对于负载变化大, 频繁启、制的电机提畅使用变频技术。电机变频调速技术, 具有效率高、调速范围大、软起动、减少对设备和电网的冲击等优点, 是当前我国节约电能的措施之一。采用变频调速装置, 使电机在负载下降时, 自动调节转速, 从而与负载的变化相适应, 即提高了电机在轻载时的效率, 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 用普通晶闸管、GTR、GTO、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组成的静止变频器对异步电动机进行调速已广泛应用。企业应根据变频的种类和需调速的电机设备, 选用适合的变频调速装置。

为避免大容量电机启动电流过大, 对电网冲击的影响, 比变频器价格便宜的另一种节能措施是采用软起动器。软起动器设备是按起动时间逐步调节可控硅的导通角, 以控制电压的变化。由于电压可连续调节, 因此起动平稳, 起动完毕, 则全压投入运行。软起动器也可采用测速反馈、电压负反馈或电流正反馈, 利用反馈信息控制可控硅导通角, 以达到转速随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软起动器通常用在电机容量较大、又需要频繁起动的水泵设备中, 以及附近用电设备对电压的稳定要求较高的场合。因为它从起动到运行, 其电流变化不超过三倍, 可保证电网电压的波动在所要求的范围内。但由于它是采用可控硅调压, 正弦波未导通部分的电能全部消耗在可控硅上, 不会返回电网。因此, 它要求散热条件较好、通风措施完善。

2.6 照明节能

因建筑照明量大而面广, 故照明节能的潜力很大。在满足照度、色温、显色指数等相关技术参数要求的前提下, 照明节能设计应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2.6.1 选用高效光源

按工作场所的条件, 选用不同种类的高效光源, 可降低电能消耗, 节约能源。

2.6.2 选用高效灯具

除装饰需要外, 应优先选用直射光通比例高、控光性能合理;反射或透射系数高、配光特性稳定的高效灯具。

2.6.3 选用合理的照明方案

采用光通利用系数较高的布灯方案, 优先采用分区一般照明方式。

在有集中空调且照明容量大的场所, 采用照明灯具与空调回风口结合的形式。

在需要有高照度或有改善光色要求的场所, 采用两种以上光源组成的混光照明。

室内表面采用高反射率的浅色饰面材料, 以更加有效地利用光能。

2.6.4 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是全数字、模块化、分布式总线型控制系统, 将控制功能分散给各功能模块, 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通信, 可靠、灵活。系统可根据区域功能、不同时段、自然光照自动控制照明, 最大限度的提供高能效。同时具有不同功能区光照的自动管理功能, 延长光源寿命, 不仅节能, 而且大大减少更换灯具的工作量, 有效地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运行费用。照明设施控制系统, 将普通照明人为的开与关转换成了智能化管理, 减少运行维护费用, 并带来极大的投资回报。因此, 采用现代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以成为现代化企业采用的主流技术。

3 电气节能中的管理措施

对于企业来说, 供配电系统的经济运行是降低系统损耗和节能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理的运行管理和方式使电网的损耗降为最低。

(1) 配电系统负荷应做到总体和分组的逐级平衡。

(2) 合理利用峰谷电力资源:一般, 为了降低电能损耗, 电力部门会实行峰谷分段电价, 一般峰时电价是谷时电价的3倍, 国此企业应合理安排用电时间, 将企业生产尽量安排在谷时, 既节省了成本, 又节约了电能。

(3) 减少空载损耗, 即对暂不用供电回路, 应及时断开电源线路, 以减少线路上的空载运行损耗。

(4) 实行经济调度, 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 使变压器的负荷最佳。在实行经济高度时, 由于各电力室的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在设计时已基本确定, 因此其调度的重点应是一些非连续运行的用电设备、辅助流程的用电设备以及照明、空调等。

(5) 对有条件的企业, 可采用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以实现全集成能源管理。该系统可方便对水泥厂各个配电站的定值进行修改, 并可大大加强电机的保护功能。

所以企业要在管理中贯彻节能原则, 进行全厂的电能平衡测试, 提高电能利用率, 减少生产线的开停次数, 减少空负荷的运行时间, 提高有效作业率, 加强日常的维护和检修, 以达到降低电耗的目的。

4 结束语

工厂节能发展空间巨大, 所以应该在多了解选用节能新设备的原理、性能、效果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中相关可行技术措施, 从技术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后再进行选择, 以真正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工厂企业作为电力消耗主力军, 如果能够从以上几个方面做好电气节能措施, 对于工厂企业本身以及社会的节能降耗都有非凡的意义。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工业企业节能工作的重要内容电气节能的技术措施, 在兼顾到可靠性、经济性的同时从供配电系统、用电设备两个方面介绍了节能技术措施。

关键词:节能,线损,变压器,功率因数,谐波,滤波

参考文献

[1]戴瑜兴, 黄铁兵, 梁志超.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工厂操作规程 电气部分 第2篇

1.1电工基础知识

(1)变电工应具备一定的电工基础知识,熟知变电所运行规程及设备完好的标准。

(2)变电工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持证上岗。

(3)变电工必须掌握供电系统运行情况和各馈出开关的负荷性质,容量和运行方式。

(4)变电工应熟知变配电设备特性,技术参数,结构和工作原理,并掌握操作方法。

(5)变电工必须掌握触电急救方法,并具有电气设备防火知识。

(6)运行操作必须执行两票制和工作许可制。

(7)变电工班前不准喝酒,班中不准脱岗,串岗,离岗,睡岗和做与专职工作无关的事情。

1.2 交接班工作

(1)变电工上岗后按照交接班制度运行接班,并做好记录;

(2)交接班内容应包括如下内容:

前一个班发生停、送电开关;

尚未结束的仍有人从事电气作业的开关和电气联系人;

因故障停止运行不准送电的开关;

调度指令和领导指示;

前一个班中的异常情况和事故情况;

应急灯、常用工具和其他内容。

1.3 巡视

(1)接班后变电工进入工作岗位运行工作,按照巡视时间进行巡视。

(2)巡回检查时间一般每2小时一次。

(3)巡回检查高压设备时要保持安全距离。

(4)巡回检查内容应包括高压开关、隔离开关、母线、断容器所变及二次

仪表继电保护装置和妨碍其它其他变电所内附属设备。

(5)雾天应检查瓷瓶母线等有无放电现象,雷雨天气过后;应检查避雷器的动作情况。

1.4 操作

(1)倒闸操作:

a.倒闸操作必须根据调度和负责人的命令执行,受命人复调无误后运行,倒闸操作时操作人要填写操作票,每张操作票只准填写一个操作任务。

b.停电拉闸操作按照电路器(开关)→隔离开关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合闸顺序与此相反;待分﹑合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是否正常位置;检查负荷分配情况;检查电压,验明线路是否带电。

c.操作票应填写下列内容:

应分﹑合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

应切换的保护回路;

应装拆的接地线或接地开关。

d.操作票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票面应清楚整洁,不得任意涂改。e.倒闸保护必须有两人执行,一个操作一个监护,操作人和监护人按操作票,顺序先在模拟图版上模拟操作,无误后经工作许可人或值班长审核签字后再执行。f.操作时必须进行监护复诵制按操作顺序操作每操作完一项,在操作票上作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后进行复检,无误后向调度汇报。

g.操作发生疑问时,必须立即停止操作并向调度或值班负责人报告弄清楚后再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操作票。

h.用绝缘棒分合开关或经传动机构分合开关时均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两天在外操作高压设备时,绝缘棒应有防雨罩;雷雨天气禁止倒闸操作。i.装卸高压熔断器时应带护目镜或绝缘手套必要时可用绝缘夹钳,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

j.电气设备停电后,即使是故障停电,在未拉开有关隔离开关(刀闸)和作好安全措施之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栅栏,以防突然来电。

k.发生人身触电及设备事故时,可不经许可即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但事后立即向调度和有关领导汇报。

l.操作票应先编号,按照编号顺序使用,作废的操作票要盖“作废印章”已操作的操作票盖“已执行”印章,操作票保存三个月。

(2)维护人员从事电气作业或处理事故时,变电工应做如下工作:

a.停电:将检修设备的高低压侧全部断开,具有明显的断开点,开关的把手必须锁住。

b.验电:必须将负荷电压等级的验电笔再有电的设备上验电后再对检修设备的两侧分别验电。

c.放电:验明检修的设备确无电压后,装设接地线.先接接地端,后将地线的另一端对检修停电的设备进行放电,直至防尽电荷为止。

d.设备接地开关:操作接地刀闸,使开关负荷侧可靠接地。

装拆地线或地刀均应使用绝缘棒或戴绝缘手套;

接地线和地刀接触必须良好;

接地线禁止在三相上缠绕;

悬挂表示牌和装设遮拦;

在合闸即可将电送到工作地点的开关操作手把上必须悬挂“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必要时加锁;

部分停电时安全距离不小于规定距离的停电设备必须装置监视遮拦,并挂“止步,高压危险”的标示牌;

严禁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移动或拆除遮拦,接地线和标示牌。

1.5其他操作

(1)变压器送电前应检查以下内容:

a.断路器操作及跳闸机构应处于完好状态;

b.隔离开关及母线应无异常;

c.变压器瓷瓶应无裂纹,接地系统应完好,端子接线应紧固,油色,油标正

常。

(2)变压器受电顺序:

a.合上变压器高压侧的隔离开关―断路器,观察变压器空载运行状态;b.合上变压器低压侧的隔离开关―断路器。

(3)变压器停电顺序:

a.拉开馈出线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b.拉开变压器低压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c.拉开变压器高压侧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4)切换电源的倒回路操作顺序:

a.备用电源开关操作顺序及跳闸机构应处于完好状态;

b.合上备用电源的隔离开关―短路器;

c.拉开原受入电源的断路器―隔离开关。

(5)倒变操作

a.备用变压器完好;

b.备用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及跳闸机构应完好;

c.合上备用变压器高压侧隔离开关―断路器;

d.合上备用变压器低压侧隔离开关―断路器;

e.观察新投入运行变压器与正在运行变压器的负荷分配情况,新投入运行的变压器有电流指示,且与正在运行的变压器的运行电流基本一致;

f.拉开运行变压器低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

g.拉开运行变压器高压侧断路器―隔离开关;

h.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先排除故障源后,再进行倒变操作。

1.6其他注意事项

(1)变电所有检修任务或改变运行方式时,当班变电工必须记录好。

(2)变电所有操作任务时,当班变电工必须操作完毕,方可交接班,并向接班变电工交待清楚操作内容。

(3)变电所事故处理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当班变电工必须待事故处理完毕,方准交接班,离开现场。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程入门教学探索 第3篇

一、利用开堂课,阐述专业发展前景,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制性的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理论内容枯燥,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常常提不起兴趣;对于技能的训练,部分学生由于害怕而不敢轻易动手,从而对技能训练操作失去兴趣。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作为刚学这门课的学生,很难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在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对课程有一个总体思路,从而建立目标和专业兴趣。作为专业课老师的我们应怎样在开堂课中树立目标,培养兴趣呢?首先老师应该认清本门课程是同学们必考专业技术等级证之一“维修电工”,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阶段目标就是通过鉴定获得中、初级等级证书,引起学生的重视;其次就本课的就业前景,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讲一讲具体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等,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专业理想,增加学生新鲜感的同时,也达到提高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利用模块化教学方式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

从课本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在刚开始学的过程中,第一章讲的是我们常用的低压器件,如:刀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等,基本没有实训内容,除了认识元器件还是认识元器件,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说,还可能使学生在每天反复记各种符号中失去对本门课学习的动力,目标变得单一。

为了进一步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体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在教学初期我就是按几大基本控制线路为主体,每个基本线路就是一个模块。按照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制订教学计划,每一模块注重理论与技能互相结合,相互渗透。教师要对每一个课题教学做到心中有数,教学安排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讓学生掌握每一个模块知识点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维护的方法。介绍完一个就安排一次技能训练,让学生动手装一遍,做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以第一个模块为例,第一个模块内容为“点动单方向旋转控制线路”,学习内容所涉及低压电器件的符号、基本原理和安装的注意事项,接线示意图和原理图区别及线路工作原理学习与线路组装调试。这样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学生学了低压电器立即可看到用处,可以相互印证。如记不住符号和原理可以在线路分析中强化记忆,学好电器元件的基本原理、符号又可以分析线路的工作原理,两者相辅相成,加强记忆,效率较高。理论学完后,马上进入实践,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马上体现理论的用处,促进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让学生更加明确每节理论和实践课的目的。

三、合理利用课后评价体系,以鼓励为主,促进入门教学阶段学生成就感的建立

学生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每节课都有较强的目的性,那么如何有效地把学习的目的转化为成就,取决于课后评价体系。以第一模块为例,学生完成线路安装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根据线路原理用万用表检测,检测完后再接上电动机,并在老师严格的监督下进行通电操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能弥补以前学习中的不足,也能在体验中一步一步建立成就感。在学生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应给此次实践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而且应对学生首次实践就成功给予肯定,在评价中最后认定实践成绩,在认定成绩中应以鼓励为主,进一步在学生心中树立成就感。对于在首次实践中失败的同学,应给予耐心的帮助和讲解,让这部分同学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最终走向成功,减少学生心中的挫败感。

当然所谓教无定法,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没有一套固定的教法。我们应始终站在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个立足点上,因地制宜地制订出确实符合每个班级情况的入门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职业高级

试论工厂电气节能设计 第4篇

1 减少变压器的有功功率电能损耗

变压器的有功电能损耗如下所示:△WT=△PO T+△PKβ2r

式中:

△WT—变压器有功电能损耗 (KW)

△PO—变压器空载有功损耗 (KW)

△PK—变压器负载有功损耗 (KW)

β—变压器的负载率

T—全年投入运行小时数, r—最大负荷年损耗小时数

△PO部分为空载损耗又称铁损, 它是由铁芯的涡流损耗及漏磁损耗组成, 是固定不变的部分, 大小随矽钢片的性能及铁芯制造工艺而定。所以, 变压器应选用节能型的, 如S9、S10等油浸变压器, 它们都是采用优质冷轧取向矽钢片, 由于“取向”处理, 使矽钢片的磁畴方向接近一致, 以减少铁芯的涡流损耗。

△PK是负载有功损耗, 即变压器的线损, 决定于变压器绕组的电阻及流过绕组电流的大小, 即与负载率β的平方成正比。因此, 应选用阻值较小的绕组, 可采用铜芯变压器。变压器的负载率应在75%~85%为宜。这样也可以做到物尽其用, 因为变压器绝缘的使用年限满负荷计为20年, 20年后可能有更好的变压器问世, 这样就可以有机会更换新的设备, 才能使工厂总趋技术领先地位。

下面以我公司原有变压器与新设节能变压器比较一下节能效果:T—全年投入运行小时数, 365天可取8760小时, r—最大负荷年损耗小时数, 按2000小时计算。β—变压器的负载率。按β=80%计算。原有车间变压器原为SJ—1000KVA有功电能损耗为:△WT=△POT+△PKβ2 r (4.9×8760+15×0.82×2000=42924KW.h+19200KW.h=62124KW.h) 。新设计节能变压器S10M—100KVA有功电能损耗为:WT=△POT+△PKβ2 r (1.26×8760+9.6×0.82×2000=11040KW.h+12288 KW.h=23328KW.h) 。可见每年的有功电能损耗节省 (62124KW.h-23328KW.h=38796KW.h) 。

2 减少线路上的损耗

由于线路上存在电阻, 有电流流过时, 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其公式△P=3I2R×10-3 (KW)

式中:

I—相电流 (A)

R—线路电阻 (Ω)

例如, 车间设备容量为1 1 0 K W, COSФ=0.85, 供电距离L=120m。采用VV-3×95+1×50的电缆, 其有功损耗量, 可由以下步骤求得:

I=110×0.577/0.38×0.85=197A

芯线温度70℃的95mm2铜芯线每公里电阻R=0.214, 则R=0.12×0.214=0.026 (Ω)

△P=3×1972×0.026×10-3=3.0KW

从以上可看到, 线路上的功率损耗相当于每6m的线路上安一个150W的灯泡。要减少线路损耗, 只有减少线路电阻。线路电阻R=P×L/s, 即线路电阻与电导P成正比, 与线路截面S成反比, 与线路长度L成正比, 因此减少线路的损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 应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做导线, 铜芯最佳。

第二, 减少导线长度。首先, 线路尽可能走直线, 少走弯路, 以减少导线长度;其次, 低压线路应不走或少走回头线, 以减少来回线路上的电能损失;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 以减少供电距离, 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一般不宜超过200m。

第三, 增大导线截面。首先, 对于比较长的线路, 除满足载流量、热稳定、保护的配合及电压损失所选定的截面, 再加大一级导线截面。

3 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

配变低压无功补偿能有效降低配电变电及输配电网的损耗。以1000KVA变压器为例, 通过简单计算, 说明无功补偿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设补偿前变压器满载运行, 视在功率S1=1000KVA, 功率因数COSФ1=0.76 (tgФ1=0.855) T年实际工作小时数 (一班制可取2300小时)

1) 若将COSФ2提高到 (tgФ2=0.484) , 计算需要的补偿电容器容量;

2) 补偿前需要支付的年费用;

3) 补偿装置单位投资为50元/kvar (用国产元件) , 补偿装置本身损耗为3%, 投资回收率为1 0%/年, 计算补偿后的年效益。

3.1 根据已知条件, 可计算补偿电容器容量

P1=S C O SФ1=1 0 0 0 K V A×0.76=760KW, Q1=P1tanФ1=760KW×0.855=650kvar, 求需要的补偿安装电容器容量Qc=P1 (tanФ1-tanФ2) =760KW (0.855-0.484) =282Kvar≈300Kvar (可安装10个30Kvar电容器) 补偿后的电网无功Q2=6 5 0 K v a r-Qc=6 5 0 K v a r-300Kvar=350Kvar。

3.2 补偿前需要支付的年费用

基本电费Fj 1:假定按最大负荷收取, 设每KVA收取的费用为216元/年, 故有Fj1=216元, 年×1000KVA=21.6万元。

电量电费FD1:设每KWh为0.5元, 故有FD1=0.5×760×2300=87.4万元

补偿前年费用:FZ1=Fj1+FD1=21.6+87.4=109万元

3.3 补偿后需要支付的年费用和年效益补偿后的视在功率S2= (P12+Q22) 1

/2= (7602+3502) 1/2=837KVA

基本电费:Fj 2=2 1 6元/年×837KVA=18万元

电量电费:FD2=0.5× (760+0.03×300) ×2300=88万元

补偿装置折旧费:Ff=50X 300×10%=0.15万元

补偿后年费用:FZ2=Fj2+FD2+Ff=18+88+0.15=106万元

安装无功补偿可获得的年效益:△F=FZ1-FZ2=109-106=3万元

上面仅仅是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数角度计算的效益;如累计降低输配电网损耗、功率因数凋整电费, 以及节约建设投资、改善电压质量等方面因素, 其经济效益更加可观。

4 结论

综上所述, 工业电气的节能潜力很大, 应在设计中精心考虑。但是在选用节能的新设备上, 应具体了解其原理、性能、效果, 从技术、经济上进行比较后, 再选定节能设备, 以达到真正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凯.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建筑节能.2009, (2) .

[2]马晓斌.纯碱厂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纯碱工业.2008, (5) .

[3]刘双红.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广东建材.2007, (8) .

[4]李蔚.电气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6, (4) .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习题及解答 第5篇

1-8 某机床上一台型号为Y132-S-4交流电动机,Pe=5.5kW,Ue=380V,Ie=11.6A,KI=Iq/Ie=7。试为其起、停控制线路选择电源开关、熔断器、热继电器、按钮、接触器等电器元件的型号和规格。

解:

① 查P20表1-5CJ20系列交流接触器主要技术数据:选CJ20-25型接触器一个;

② 选LA25型或LAY3系列常开按钮和常闭按钮各一只;

③ 计算IFU=(1.5~2.5)Ie=2 Ie=2×11.6=23.2A

选IFU=25A的熔丝,熔断器的额定电压为500V的熔断器。

如查P14表1-4NT型熔断器主要技术参数:选NT-25型高分断能力熔断器,额定电流为25A,额定分断能力为500V 120kVA。

或者选RL6-

25、RL7-25型螺旋式熔断器;

④ 根据Ie=11.6A,查P28表1-9T系列热继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选择T16型热继电器,电压600V,三相,额定电流16A,热元件12~17.6A,整定值为12A。

或者选JR20-12型热继电器;

⑤ 机床上通常转换开关:HZ10-15或HZ15-15型,三极。

1-9 电动机启动电流远大于热继电器整定电流,起动时热继电器会不会动作?为什么?如何防止可能发生的误动作?

答:不会动作。因为热继电器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虽然起动电流很大,但是持续时间很短,所产生的热量来不及积累,达不到使双金属片充分弯曲的程度,因而触头系统不会动作。但是如果起动时间过长或者整定不正确,会造成误动作,可以通过降低起动电流、正确调整整定值、或者暂时短接热元件等方法解决。

1-10 既然在电动机控制主电路中装有熔断器,为什么还要装热继电器? 答:熔断器主要起短路和严重过载保护,热继电器主要起过载保护。电动机的过载电流一般远小于过电流和短路电流。当电动机出现过载时,由于熔断器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会熔断,而这时电动机的温升可能早已超过其允许的温升,如果未安装热继电器,就有可能使电机绝缘因为过热而损坏。因此必须要另外单独安装热继电器作为过载保护。

1-11 能否用过电流继电器取代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为什么?

答:不能用过电流继电器取代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

工厂电气 第6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实训教学;维修电工;取证

中图分类号:H191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它以各类电动机传动装置与系统为控制对象,在各行业的许多部门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实现工业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面对工作中待解决的电气控制问题无从下手。因此,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突出实践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结合取证式教学,并把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以适应工作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1、加强实践课教学

在电气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强调理论,忽视应用,会造成学生听过、看过、学过,却不会用、不会做、没有动手能力、不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在教学中把理论知识放到实践课上进行讲解。以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以项目教学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针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内容,在课程设计的思路上,按照"以项目为载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思路,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掌握基本知识,强化技能培养为重点,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实施中,把课堂教学转向工作情境,课堂由教师为主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在数学中围绕电气控制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领域,遵循由浅人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台的原则,精心设计了多个学习项目,分别为典型低压电器的识别、拆装、检修及调试,异步电动机控制系統的安装、调试及故障处理,典型机床线路的调试及故障处理,形成了由基础训练到能力训练的课程模块。项目又细分为多个训练任务,每个任务都由"任务目标、基础知识、任务实施、技能训练、知识拓展、思考练习"6部分组成。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要完成的实训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照着案例做,每个实训的子任务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问内完成,教师巡视并作个别指导。规定的时间到达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演示讲解,学生再进行操作,如此反复,按计划完成每一个项目。"以项目为载体、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得到及时解答,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比拼,把学习过程作为衡量自己能力和展示才华的一次机会,并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严格要求、设立评分标准、提高工艺操作水平

在课程教学中,考虑到在实际的实操作中,电路线路比较复杂、各种各样的电器元件多、工艺要求多、标准高。针对这一现象,设立了比较严格的评分标准,内容着重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着重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着重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以"电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连接为例,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教师先向学生讲解电路的工作原理,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电路原理图画出接线图。先要求其连接主电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正确连接,连接时对其工艺操作要严格要求,比如,导线的走向要横平竖直,走线要整齐等,为了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在评分标准中加入了接线工艺的分值。之后再要求连接控制电路。连接好主电路、控制电路后,要求学生通电检查,这时,可能存在通电不成功的现象,这正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好机会,鼓励学生认真分析故障,对照接线图,逐个元件进行检查,努力找出故障点,并采用万用表的电阻档进行故障排除,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进行查找。同时也让多个学生对共同出现的故障现象一起分析,直至找出故障点,再加以排除,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自豪感,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正确对待下一个实训,不少学生切实感觉到:细节决定成败。对于出现的典型故障,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找出原因,避免下次再犯,这样对整个线路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好处。其次,还进行第二次连接,教师要求学生对全部线路进行再次连接,并规定好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训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在实训结束后,对实训结果进行严格的评分,有时实训过程中出现的普遍不良工艺操作现象,教师采用集中全体学生一起讲明,分析原因,再加以改正。

4、结合"双证书"制教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强化应用、突出技能为特色,推行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培养制度"的办学主导思想,使得"双证书"教育制度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定位基准。所以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要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按照考证的要点实施教学环节,在课程与教学内容中融入国家职业标准的内容,并明确将这部分内容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块。在理论教学中涵盖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应知"内容,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包含了职业资格的"应会"部分的要求,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可以立即参加职业技能的鉴定,确保了较高的通过率。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让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操作及应用技能,从而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5、 结束语

针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实际情况,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是非常有效的。解决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彻底转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以往有了极大的提高,因此,优化实验项目,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姬鹏飞、张红涛.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改革探讨.科技信息2013.16

工厂电气技术中如何应用节能技术 第7篇

1 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过程分析

在当前我国工厂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人们为了使得工程电气技术的节能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保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就将相关的节能技术和节能理念应用到其中。其中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发展过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工厂生产当中, 电能的供应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大多数工厂在正常运作的时候, 对电能的需求量比较大, 这就使得产品的生产成本变高, 加大了工程生产的成本消耗。因此, 我们就需要采用相应的节能减排技术, 来对其进行处理。这样不仅有着良好的环境保护作用, 还有利于对工厂生产成本的控制管理, 使其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提高。

2 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2.1 工厂节能设备的选用。

目前, 在工厂生产中, 我们所采用的节能设备有很多, 这些设备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都有着良好的节能效果, 从而使得电力资源的生产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保障了工厂生产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在工厂产品生产的过程中, 常见的节能设备主要有节能灯、变频器等设备。

2.1.1 节能灯的选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们为了使得节能灯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也将许多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其中, 从而对其性能进行相应的优化, 这就使得节能灯的种类在不断的增多。而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 我们常见的节能灯主要有高压钠灯和荧光灯这两种。其中高压钠灯在使用的过程中, 由于有着较强的压强, 因此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有着能耗少、使用寿命长等方面的特点。而且这种节能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所发出的光纤也具有一定的透雾能力, 这就使得有利于人们的使用。而荧光灯在使用时, 也具有良好的发光效率和节能效果, 和普通的灯相比, 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 也拥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当前, 我们在工厂生产照明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 一般都会根据工厂生产的需要, 来对其进行选择, 以确保工厂生产的经济效益。

2.1.2 变频器的选用。

变频器是一类可实现对交流电动机控制的设备, 其交流电动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电机电源的工作频率来实现的, 所应用的技术主要是微电子技术和变频技术。现在工厂生产产品过程中应用的大动力供电设备是导致电能浪费的主要原因, 工厂中存在大量的大动力设备浪费了大量的电能。选择适合的变频器可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自动调节, 从而有效降低发动力设备的能耗。

2.1.3 工业汽轮机代替电动机拖动转动没备。

背压式汽轮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类原动机, 其做功主要通过压力蒸汽冲动汽轮机叶片的运动来实现。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工业汽轮机可以完成各种转动设备的工作, 不仅如此, 还可以通过带动发电机的工作发电。做功后汽轮机会产生大量水汽, 所排出的汽还可以满足用户的生活需求。这一设备的发现及应用不仅能有效减少电机的能耗, 同时又可完成蒸汽的多梯级利用。

2.2 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

对供配电系统进行节能设计优化也是很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使得工厂生产设备的正常运作, 还进一步的保障了其生产设备的工作性能, 从而使得产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因此我们就将节能型供配电系统应用到其中。

2.2.1 合理的供电电压。

选择合理的供电电压是实现合理用电的重要途径。在选择供电电压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包括设备的电容量、供电距离, 当地的电网安全以及质量情况等, 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用户的用电性质等。另外, 如果大多数用户所有设备的电压值均为6k V, 而且设备容量相对较大, 则在技术经济适合的情况下可选用6k V的供电电压。

2.2.2 无功补偿装置。

功率因数对于工厂的运营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较高的功率因数可以保障用电设备用量以及线路输电能力得到有效利用。因此, 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工厂供电的功率因数, 以充分利用各类配电设备、变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的电容量, 有效提高其电力输送功能, 减少设备应用过程中电能以及功率的损耗量, 从而实现对电力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增加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2.2.3 节能型变压器。

变压器在输变电行业中变压器是电能消耗的主要方式。通过对相关调查结果以及所得数据的分析, 我们发现, 目前国内拥有的变压器的电能消耗量约占整个电力系统发电总量的十分之一左右, 这是导致电力资源浪费的又一主要途径。因此, 必须要加强节能变压器的研发以及推广使用工作。

2.3 加强工厂电力计量管理。

企业要加强化对电力计量的管理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1) 制定电力计量的长效机制, 要在相似的规模下通过电能计量来指导机制的制定。例如, 比较车间或者办公室等的用电量时要对相同类型以及规模的车间以及办公室进行比较。通过所得电量的应用情况来分析其内部设备的应用情况, 并据此制定相应措施, 降低电能的损耗, 实现企业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 加强工厂电力计量等各方面的管理力度, 这一措施可以减少甚至杜绝伪计量等问题的发生, 给企业的健康经营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通过动态管理的实施, 实现对重要电能计量装置运行状况的掌控, 通过对在用计量装置测试数据的定期检查以及分析, 提高计量装置运行的准确性, 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将节能技术应用到工程电气技术当中, 不仅可以使得产品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还增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过, 从现阶段工程电气节能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 其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这就使得我国工业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为此我们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 来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从而使其节能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人们为了对周围的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量, 我们就要将一些节能技术应用到其中。而在工业电气技术运用时, 为了使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也将相应的节能技术应用到其中。首先对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发展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 讨论了节能技术在工程电气技术中的实际应用, 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厂电气技术,节能技术,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王浩远.浅谈工厂电气技术中如何应用节能技术[J].电源技术应用, 2012 (11) .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堂有效教学探究 第8篇

怎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带着问题去学习前辈的经验及学习书本的理论, 在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思考》书中得到一个有效的定义:“教学效率=教学产出的效果/教学投入×100%。教学效益: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的价值的实现”。因此, 对《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来讲, 又应该如何开展?

1 前置任务—自主学习

我国学者庞伟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的学习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因此, 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的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 都是自主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 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的有效的学习, 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 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 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要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要更快的了解到学习的内容, 基本上每节课上课前将课堂的内容通过任务是形式下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通过上网或查资料等形式收集相关的信息。例如:学习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给学习前置的任务如下: (1) 寻找生活中运用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原理的设备。 (2) 实现三相交流异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需要哪些电器元件和工具。 (3) 了解各个电器元件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作用、结构及原理。 (4) 分析、设计具有过载、短路、失压保护点动与连动控制电路。在完成前置任务的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知识的答案, 充分发挥自己自学的能力, 同时对寻找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筛选, 形成知识点系统的概括;所以说前置任务的布置是十分重要, 既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又能和教学内容相结合, 能将学生引导到知识内容中去。

2 创设情境—激发动力

俗语云:“无病不用求医服药, 不饿不去觅食充饥”。要想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不产生厌恶, 要想让学生专心的倾听老师演讲, 必须让学生对你讲解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才能让学生产生如此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动力呢?问题答案其中之一就是——创设学习内容的情景。

创设情景是《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课题教学整体结构中的重要一环, 创设学习内容的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如讲解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时, 引入以下情景:在工厂中, 如何使用起重设备安全有效的吊起重物。通过情景导入让抽象理论变成形象具体的生活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学习内容一步一步的深入,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 学生学习产生疲劳, 学习热情一步步降低, 这时结合学习内容及学生课堂的表现需要再次创设情景。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故障分析学习中, 情景创设如下:近几年你们很多师兄去工厂应聘电气设备维修工作, 坚持下来的已经混得不错, 刚进去的时候没什么经验, 月薪两千左右, 几年后月薪去到五、六千了, 如果设备维护得好工作还是挺轻松的, 你们对这份工作感兴趣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工厂里简单电路故障分析, 老师又把“钱”放进你口袋了, 看你要不要。以上情景是创设缓和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给学生大脑提供放松的空间, 同时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要及时联系实际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动力, 从而让学习从心底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3 小组讨论—分享成果

生本教育认为:讨论是学习常规, 合作是讨论的关键。郭思乐教授所描述那样:“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 几乎天天有合作, 堂堂有讨论, 人人有讨论, 只要是学习的需要, 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要有讨论必须先进行小组的合作, 当合作上升到一定阶段从而产生有效的讨论, 讨论是让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去的一种良好的方式, 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讨论的升华就是分享讨论的成果, 进行共同学习。

小组讨论时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的, 它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也促进了学生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真正符合教育全方面的发展需要。要进行有效的讨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 对所学的知识要提出做好功课, 如对知识点提出问题, 形成疑问。第二, 联系实际归纳好问题, 生成普篇性, 学生熟悉的疑问。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教师前置任务条件下, 学生通过课本、上图书馆、网上查阅相应的资料等生产自己的见解。在此前提下, 教师要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 让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并要求学生在黑板在展示成果。如三相交流电动机点动与连续运转控制电路中: (1) 列举出使用电器那些元件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作用、结构及原理。 (2) 讲解、分析具有过载、短路、失压保护点动与连动控制电路的原理及控制过程。无论展现的成果是否正确, 这些都是学生有心血换来的劳动结晶, 学生一定会好好珍惜自己的劳动结晶, 从而有效的提供学习效率。

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老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 把学生的学转化为学生的主体活动, 让学生在讨论的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形成有效的教学氛围, 影响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参与一起学习。在讨论的学习过程中, 有效进行学生的帮扶活动, 弥补老师“一对一班”缺陷。同时也弥补了老师与个别学生讲解过程中无法让学生弄懂知识点, 原因在于老师与学生年龄、文化差异所形成语言代沟。增加多元化课堂教学讨论活动, 分享教学成果, 还可以开展了PK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同学们讨论更加激烈, 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生态。

4 指导点拨—修成正果

“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无论在我们采取哪种模式的教学,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一定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所有的问题, 在讨论、合作当中肯定会产生疑惑, 所以老师要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咨询者, 从而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更加有效。如果老师不及时给指导, 学生的讨论就会遭遇瓶颈而难以拓展下去, 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让课堂无法开展下去。如在小组交流讨论中, 教师不仅要及时了解到每个小组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疑惑, 还要及时点拨出解决疑惑的方向;通过时刻关注学生完成的任务的情况和及时为学生解答疑惑, 让学生对知识内容多角度提出问题和观点, 开阔学生学习思路, 有效掌握知识。

及时的指导、点拨引领电气课堂教学, 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积极地去发现问题,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指导点拨的教学模式充分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中, 能够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 便可以有效解决课堂的重点、难点, 最后高效掌握知识, 对这节学习内容修成正果。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连动控制电路中, 该电路点动功能的难点:复合按钮特点:“先断后闭”—按钮无论在闭合或断开必须遵守原来闭合的触点先断开, 原来断开的触点后闭合的先后顺序, 如果不弄清楚该特别是无法实现点动的功能。如何才能克服以上难点?如果老师不及时指导、点拨, 学生将在这个学习环节上一筹莫展, 深入的思考即将浪费大量的时间, 从而影响学习的进度, 最后难修成正果。

5 回顾总结—提高效益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总结的生活, 是不值得过的生活”。人生当中也就是一门大课堂, 没有有效的回顾总结, 人生的课堂也是失败的。有效的回顾总结是有效的教学保证,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关键。课堂的有效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通过有效的反思、回顾、总结来实现的。教师通过同对所学知识点的回顾, 理清知识点思路, 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及时发现和总结自己的不足, 并有针对性去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而落实教学的目标, 提高教学的效益。

回顾总结是中职生必须具备一直学习能力。这中能力的实质就是全面而准确地理解知识局部乃至整体内容的要点。回顾总结,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系统梳理, 有利于学生在实际中的综合应用。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教学课程中, 由于理工科目实践性比较强, 上课时教师不仅仅要实操演示给学生看, 还要给学生上台演示的机会。这样一来上课质量还是比较好, 但是效果还不是让人特别满意。我发现我虽然演示了, 也给了时间学生去操作, 但是因为操作的内容比较多, 学生记住后面的忘记了前面的。了解到了这一层, 我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总结调整。首先把知识点分割成几个模块, 然后我边讲边演示, 接下来让学生去操作, 学生操作完再进行回顾总结, 让学生吃透。如此往复, 到全部知识点学完后, 继续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一周的回顾总结。按照这个办法, 学生的掌握情况大大提高了, 课堂的效益有很收获。

总而言之, 从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让教学立足于学生的本性, 让学生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教学中, 让学生回归课堂, 担当课堂主体,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 老师是学生心中的灯塔, 为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指定方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 从而学习效率从量到质过程中达到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郭思乐.大夏书系·天纵之教——生本教育随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李乃夫.工厂电气控制设备[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韩立福.有效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论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第9篇

关键词: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

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不仅需要电力技术人员在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做到认真落实每一个环节, 并且有关领导人员也要致力于提高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保证电力设备的高效运行, 达到电力资源的最大输出, 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 为社会电力系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 概述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

电气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大体上而言指的是针对于电气设备的一种维护工作。由于工厂的电气设备使用频率高, 质量要求也较为严格。因此, 在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经常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 通常是对不符合工作标准的部分进行改造, 以保证一定的工作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随着近年来工厂中经常由于因为电气设备安装过程的不规范而出现电气事故, 我国政府对于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也颇为重视, 并制定了一定的技术标准, 规定工厂的电气设备在安装完成后, 必须对其的运行进行测试, 避免给后期电气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2 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随着电力技术人员的不断探索, 我国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过程已经形成一定的体系, 以下是对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具体内容的详细阐述。

(1) 电气检验。这里所说的电气检验主要是针对与工厂的所有的电气设备进行检验。电力检验人员在有关的电气检验方案的指导下, 对工厂的一次设备进行检验。在某些要求严格的工厂中, 一般还需要对工厂的二次设备进行检验。以最大限度的符合电气设备的工作要求。

(2) 通电检查。第一次通电检查是将所有的电气设备置于空载的情况下进行通电检查。第二次通电检查是将所有的电气设备置于过载的情况下进行检查。检查过后, 还需要工作人员对检查中电气设备所存在的一些故障和问题进行维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电气设备无论是在正常的工作状态, 还是在过度工作的状态, 都能达到很好的工作效率。

(3) 审核试验。这一步对于工厂电气设备的高效运行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这一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有相关的电气测试人员对于维护工作的各个详细过程进行审核, 确保不发生一些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如果有条件的话, 电力技术人员还可以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 对电气设备的安装图纸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在工厂电力设备的维护工作中, 首先工厂需要对相关的电力维护人员进行一定的电力知识培训, 确保每个电力维护人员都能单独进行发生触电事故的救护工作。其次, 为了保证整个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在工厂中, 在整个维护过程中, 周围不能出现危险化学品和危险的气体, 以免发生爆炸的危险, 造成人身伤亡。另外, 为了进一步保证电力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应当在维护过程前, 对电力维护人员的防护设备进行检测, 看其是否符合绝缘的标准或者是是否出现漏电的现象。

4 工厂的电气设备在维护与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已经形成自己的标准和体系, 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1)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在我国, 许多的工厂的工作人员仅仅是将电气设备的安装工作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工作却缺乏一定的重视度。究其原因是当下我国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没有做好配合, 从而导致无法形成一个鲜明有效的监督体系。大大降低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 同时电力工作人员忽视对电气设备的维护, 还会极大可能引发一些电气事故, 给工厂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害。

(2)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缺乏一定的衔接度。在当前我国部分工厂将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分离开来, 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 提高工作的效率。

5 加强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的方法

针对工厂的电气设备在维护与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现就如何提高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的效果提出探讨。

基于以上所输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过程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的问题。工厂应该从加强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工作的结合力度。在进行维护与管理工作前, 工厂应对安装与维护工作各自所需要的人员人数进行统一的人力资源分配, 剩余的人员则做好安装与维护工作的技术监督。在工作过程中, 安装人员可以对维护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技术指导, 同时维护人员又可以反过来为安装人员的安装方案提出更新。在保证技术交流的基础上落实好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6 结语

综上所述, 切实落实工厂的电气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的每个重要步骤, 不但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厂的输电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宇.S公司油压机电气系统维护管理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何峰.探讨工厂电气维护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制作, 2014 (21) :237.

[3]郭光友.工厂的电气设备维护管理运行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4 (11) :91+93.

[4]陈金亮.浅谈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 (8) :74.

[5]胡志霞.工厂维护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4.12.

工学结合下,工厂对电气人才的培养 第10篇

工学结合是一种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优势, 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企业中付诸实践, 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技术掌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 通过企业和学校的有机结合, 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国家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过:“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战线要提高认识, 积极探索, 大胆实践, 逐步将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到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路子上来, 与产业部门和企业一道, 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把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在新的形势下, 工学结合模式是加快企业技能含量的根本保证, 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强烈需求, 是关系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 努力把工厂电气员工培养成多技能的人才。然而, 在工学结合下, 对于电气人才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培养电气人才存在的问题

工学结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具体实践中,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 对于电气人才的培养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企业在工学结合中缺乏积极性

企业是工学结合的主要载体, 但企业对学校培养的学生有很多不满, 以至于对学生漠不关心, 显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企业表现的非常淡漠。企业关注的是经济效益, 加之工学结合下校企双方没有约束性的规定, 导致工学结合性差的企业经济效益下降, 从而造成企业的积极性下降。

2、学校在工学结合下缺乏责任心

一些学校只是把工学结合当做毕业生就业的一条出路, 没有把他当做人才培养的方法。而且一些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是公共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和选修课, 课程研发也主要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别, 脱离了企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要求, 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要求有很大距离, 和工学结合的模式不相符, 造成了学校教育成了“闭门造车”。

3、政府在工学结合中缺乏制度性的约束

政府在工学结合中扮演者很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工学结合中政府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缺乏制度性的规定, 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工学结合的制度法规, 对于如何实行工学结合没有知识性的文件, 学校和企业很难建立一种有效地合作机制, 学校没有专门的制度规范, 企业也没有任何制度负担, 造成工学结合只是一种形式, 不能真正将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

三、工学结合, 培养电气人才的措施

针对目前工学结合中出现的问题, 要培养出色的电气人才, 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实行企业、学校、政府三方面相结合模式, 努力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1、加强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培训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 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因此, 很有必要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实践中去,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才能知道自己掌握了那些知识, 忽略了那些知识, 那些只是掌握的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

2、构建学习化的工作环境

工作离不开学习, 而且因为学生刚刚离开学校, 还不能很快的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转变, 所以,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 工厂要把工学结合作为企业立足的支撑点, 坚持在工作中学习, 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融会到工作任务中去。要加强工作的管理力度, 实现学生到员工, 学校到社会, 学习到工作的转变, 尽快实现工学结合所要求的目标。

3、营造工学结合的学习环境

政府在工学结合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明确培养高技能人才是直接关系到企业利益的大事。要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 把工学结合真正纳入到企业运作当中去, 明确企业要对职工负责, 要对企业本身负责, 只有这样, 工学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培养专业人才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 各个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对电气人才进行各方面的培训, 真正把工学结合纳入企业运作的轨道, 真正培养出建设、服务和生产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和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 《中国高教研究》, 2009 (10) :69。

[2]徐滤非、胡学芝、吴鸿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8年01期。

[3]胡敏强、程明、李扬:《新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知识体系框架》,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3, (02) 。

工厂电气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拖动 教学方法与效果 兴趣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是电工专业基础与工艺实习为两条主线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涉及许多相关的知识,如电工学、电机学、机械传动等,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讲授,也不能只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这样学生永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此,理论与技能两者必须很好的结合,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并以技能来验证理论。结合学生实际基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这门课第一部分主要讲述的是各种电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外、还讲述使用注意事项及维护方法,第二部分讲述电动机的各种基本控制线路、第三部分讲述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及在生产中的运用最后一部分讲述晶闸管-电动机自动调速线路以及可编程控制器。

中职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不同,同时考虑到教学时间及其委培单位的侧重点,对部分内容进行删减。在制定计划时,对本书中相关章节进行删减。如晶闸管-电动机自动调速线路以及可编程控制器这些内容可删减,难度较大,而这些内容删减去也并不影响知识的连贯性。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不一,在制定计划时对教学顺序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低压元器件是基础,内容多而枯燥,教学时间长,可通过实物进行讲解,以结构、作用、工作原理、电器符号、型号、选用为主,结合实物元件把各部分剖析给学生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时。

按照模块化教学的方法制定教学教学计划。每一模块注重理论与技能互相结合,相互渗透。教师要对每一个课题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在课时的安排中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工厂电器控制设备应用于企业里的种种设备,但也无外乎是各类电机的启动、制动、反转、调速等。而这些电气控制线路都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组成的,如点动控制、自锁控制、正反转控制、顺序控制、多地控制、星角降压启动控制、双速控制等线路。因此,我们将该门课主要教学目标放在掌握这些基本控制线路的结构、工作原理上。

通过各种渠道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认识事物和探求知识的心理倾向,是求知的先导。”良好的兴趣和情感能使人点燃智慧的火花,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强制性的学习是不可能持续的,兴趣的培养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艺术。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理论内容枯燥,有一定学习难度,因此,学生对于理论学习提不起兴趣,;对于技能的训练,部分学生由于害怕电而不敢轻易动手,从而对技能训练操作失去兴趣;部分掌握较好学生,在基本控制线路反复训练过程中,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久而久之,也就影响技能训练的效果。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门课程学习中显得至关重要。

(1)通过实例激发兴趣,应明确告诉学生本门课程是维修电工考级的主要内容。掌握很好的毕业学生的工作状况及其待遇会很好,社会上对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维修电工的需求也有很大的时常。结合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具体例子,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了足够的认识,对该门技能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产生学习的欲望。

(2)多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进行教学,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如在介绍低压电器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其彩色图片不仅可以清楚看到各电器的内部结构,也让学生在脑海中对电器有了一个形象的图形,同时,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实物进行边拆边讲,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介绍基本控制线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线路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效果,既可帮助学生理解线路原理,又将枯燥的线路分析变得有趣,学生也乐学。

(3)多在操作完以后现场打成绩。青年好胜心强,渴望成功,利用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个人之间、小组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形成一个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这一活动,也促进了理论课的学习,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了实习效果。

在技能课教学中,将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并且将单纯操作实物与图上对应部分结合;再将学生分组好差结合。

(1)实习与讲授相结合。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及故障排除的实习中,学生对线路的构成及功能原理一般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实际上控制电路的主要电器是各类接触器,继电器、开关等,了解这些电器的结构,掌握各部分的功能是学生正确使用和操作的前提。因此,在详细介绍这些原件的结构基础上,我们先初步介绍线路的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对照原理图进行初步连接,在操作的过程中,再来思考遇到的问题,教师发现问题后再讲解,再分析,这比单纯的讲完理论再动手操作,要节省时间,效果也更佳。这种“看看讲讲,讲讲练练,边看边讲,边讲边练”,“大课堂”与“小课堂”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准确,记忆扎实,技能操作规范,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有了保证。

(2)单纯操作与纸上练习相结合。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兵”法。所谓“纸上练兵”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消化和理解,逐步熟悉其原理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对技能操作方面落后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在纸上反复练习,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3)学生分组好差结合,“传帮带”解决学生技能水平差异问题。 人的身心发展在一定阶段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但同时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这一个体差异决定了学生个体掌握知识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快慢程度的差异。在维修电工技能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结对的形式,让技能好的同学帮助落后的同学,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也解决了教师一个人辅导忙不过来的现象。同时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体讲评示范,也可进行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学生个体的错误操作,做到总分结合,及时查漏补缺,使学生整体技能得以提高和完善。

总之,提高电拖课教学效果的各种方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不断的进行摸索,试验,反馈,调整,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随着电拖知识的不断更新,各种教学媒体的日趋丰富,教学设备的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初级专业技能人才。

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与管理的研究 第12篇

关键词:工厂电气设备,经济效益,日常维护,使用寿命,维护管理

电气设备在工厂的正常生产与运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电气设备的使用能够有效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但电气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接触不良、电气设备过热以及三相不平衡等很容易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故障, 因此工厂需要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 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 增强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建立合理的设备维护程序, 保障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 促进工厂的发展进步。

一、工厂电气设备问题产生原因

工业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将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将会给工厂的正常生产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工业电气设备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接触不良、三相不平衡以及电气设备过热等。

(一) 电气设备三相不平衡

电气设备通常使用的是三相式电机, 在三相平衡的情况下, 电流和绕匝电阻产生的热量都是相同的, 如果三相不平衡的话, 任何一相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绕匝电阻热量的产生, 有可能导致电气设备瞬间烧毁。因此, 一旦发现电机出现异常应及时进行检查, 比如电机有噪音或异常震动, 应及时找出故障发生的原因, 并对其进行维修。

(二) 电气设备接触不良

接触不良是工业设备比较常见的问题, 导致电气设备接触不良的原因主要有4个, 一是接触不良的问题可能在安装时就已经存在, 比如螺丝没拧紧。二是电气设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 电气接头发生了松动、腐蚀、氧化等都会导致设备接触不良。三是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了冲击, 也会导致接触不良。四是大电流锡焊电气元件由于长期处于热胀冷缩的状态, 如果出现接触不良容易导致电气设备烧毁。

(三) 电气设备过热

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 都会产生热量, 如果电气设备的热量过高会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所以在使用电气设备时要将电气设备的产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机器受损。

二、工厂电气设备维护方法

(一) 电气设备的检查

工厂电气设备的检查方式有常规巡视检查和周期性检查, 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粗略巡视和查看来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 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这种检查方式比较适用于安装较为分散的电气设备。在检查的过程中, 技术人员应注意对各个生产工艺部分的设备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并给点检人员提供准确的损坏位置及损坏影响等信息, 为设备点检打下坚实基础。所谓点检, 就是通过综合考虑设备的质量要求、使用期限、运行环境以及维护情况等, 对电气设备的某一特定位置进行检查和维护, 从而到达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理隐患的目的, 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 电气设备的维护

工厂电气设备的维护非常重要, 会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工厂电气设备维护主要包括电气检验、通电检查以及审核试验等内容, 电气检验主要是对一次设备进行检验, 部分要求较为严格的工厂还会对工厂的二次设备进行检验, 如图1所示。

在对电气设备进行维护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先进行询问, 后实施操作。在工厂电气设备出现故障时, 电气维护人员不能盲目地进行维护, 应先向相关人员了解故障发生前设备的运行情况, 故障的具体表现以及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等。如果电气设备的设计结构比较复杂或者电气设备技术性较强时, 应先查看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结构特点以及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了解维修方法后方可进行拆卸和维修。

(2) 先维护硬件, 后维护电路。电气设备在进行维护时, 首先应对硬件部位进行维护, 确定硬件部位不存在故障后才可对线路以及电路等进行检测和维护。使用相关仪器对电路进行检测, 如果电路接触不存在故障, 还应对各个电路与硬件之间的运作关系逐一进行检查, 准确找到故障所在位置。

(3) 先处理外部, 后处理内部。工厂电气设备在进行维护时, 应先对设备的外部情况进行检查, 比如表面是否有破损、断裂以及缺损等情况, 了解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有效使用期限、故障维修历史等情况, 了解了电气设备的外部情况后方可进行内部检测。拆卸电气设备前, 应先对附近部位进行故障排除, 确定故障是发生在内部后方可进行拆卸, 防止随意拆卸给设备带来二次损坏。

三、工厂电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理念落后

工厂管理理念较为落后在我国是比较普遍的, 领导对机电设备维护和管理的意识不强, 导致领导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不够重视, 部分企业为了发展需要, 在生产的过程中, 只重视产量和效益, 忽视对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 忽视电气设备维护部门的设置, 导致部分工厂在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时不知道如何及时进行处理, 加大了故障造成的损失。

(二) 电气设备落后

就目前情况来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设备的电气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仍然有部分工厂的电气设备较为落后, 而且这些设备使用时间较长, 加之维护较少或维修不当, 这些电气设备都存在一定问题, 使得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一旦出现故障, 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三) 检查力度不够

电气设备在管理的过程中, 还存在检查力度不到位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电气化发展速度非常快, 但是专业的电气设备维护人员相对较为匮乏, 导致很多工厂电气设备维修人员不足, 尤其是电气化系统较为庞大的企业, 由于维护人员不足很难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 只能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检修, 导致企业很难全面地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 及时排除故障。

四、加强工厂电气设备管理的对策

(一) 加强人员的教育培训

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业务操作水平会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 所以应对在岗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通过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的培训, 提高在岗人员的业务水平, 使技术人员能够对故障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处理, 规范技术人员的业务操作, 从而延长工厂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 工厂应重视对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以及检查人员的技术培训。

(二) 落实责任制度

电气设备管理应将设备的检查、操作以及维护等进行明确分工, 使每个人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 对出现故障的设备进行分析, 了解故障出现的原因, 如果是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维护不当导致电气设备出现故障, 应对具体负责人进行适当地惩处, 使技术人员的业务操作更为规范。另外, 为了提高电气设备维护和管理的质量, 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和合理的奖惩制度, 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 建立合理的设备维护程序

电气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或者地形、温度和湿度等都会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 所以应对电气设备的维修和养护工作进行程序化管理, 提高电气设备管理效率。工厂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交接班制度, 科学地分配人力和物力, 安排人员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 防止工作人员出现过度疲劳或不良情绪等情况, 保障电气设备运作的效率。另外, 工厂还应设置数据记录制度, 及时记录电气设备维修的情况, 包括维修时间、维修次数以及维修进度等, 以便其他维修人员了解设备的维修情况, 提高维修的质量和效果。

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如果电气设备维护和管理得当, 能够有效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 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工厂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 采用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 提高技术人员工作的主动性, 建立合理的设备维护程序, 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禇忠祥, 赵玉平.基于现代新技术在工厂系统化管理模式下的电气设备“状态维修”应用方面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 (1) :183.

[2]张力方.探析工厂电气设备故障及其维护[J].科技传播, 2014, 2 (8) :152-153.

上一篇:开发信息集锦下一篇:空间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