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评价

2024-06-01

小学数学中的评价(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中的评价 第1篇

探索一:需要教师评价,更需要生生评价

案例一: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在教35×5×2怎样算比较简便时,首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生1:我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算法为35×5×2=175×2=350。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种算法怎么样?

生2:生1的算法不简便,因为第一步35×5口算不方便,第二步175×2口算也不方便。

生1又举起了手,并且满眼都是要求再说一说的期盼。教师又一次让生1说说自己的想法。

生1:我的第一种算法确实不简便,我又想起另一种算法:先把5和2相乘得10,再把10与35相乘得350。算法为:35×(5×2)=35×10=350。

师:谁来评一评这种算法?

生3:这种算法简便,因为第一步5乘2得10口算方便,第二步35乘10得350口算也方便。

师:同学们真聪明,尤其是生1的思维很灵活,他能在发现第一种方法不简便的情况下,很快想出了第二种方法,给大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算法,建议大家以后做这一类题时采用他的简便算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中,教师是权威的评价主体,学生则是无奈的评价客体,这样的评价机制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反思、评判、分析能力的有效发展。鉴于这样的思考,应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从外部转向内在,从形式转向实质,从被动转向主动,并通过“自评互评”实现教学的发展,开拓彼此思维的广阔性。

探索二:需要认知评价,更需要情感评价

案例二:“圆柱体积计算”教学。

(出示例题,学生尝试计算体积。)

教师指名(后进生,两两合作)板演,板演的同学动作很慢,但态度极其认真,其中一组学生在互相帮助。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完,但板演的同学还没完成。

师:我们大家一起欣赏××同学做的题,一笔一画都在尽力写好,就连这个句号都写得很认真,真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生:不,有不足之处,答案的单位名称写错了,应该是立方厘米,他写成平方厘米了。

师:(边说边修改)如果这样订正一下,就锦上添花了。

师:做正确的同学为自己鼓掌!

课堂学习中不管哪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知识体系,缺少“知识”这个载体,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无从谈起。因此,课堂评价中要做到“知识评价不放松”。但是,课堂除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价值、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中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首先是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进行评价。案例二中教师评价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更多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努力程度。

探索三:需要及时评价,更需要延时评价

案例三:“商不变性质”的教学。

让学生判断24÷8=(24+24)÷(8+8)是否正确。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正方:我们认为它是错的,因为它的被除数与除数是同时增加,不是扩大或缩小的。

反方1:我们通过计算发现左右相等,是正确的。

正方:例如60÷20=3,(60+20)÷(20+20)=2,它的商就变了。

反方1:这两题不一样,你方举例说的这道题是“被除数和除数加上同一个数”,而这题“被除数和除数加上一个和自己一样大的数”。

反方2:我们看出来了,24+24=24×2,8+8=8×2,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2倍,商不变。

师:看来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仔细辨认,弄清它的真实面目。

一堂课中对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并非一律都得及时评价,有时过早的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颖、别出心裁、有创造性的见解,常常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延时评价”的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和谐自由的气氛中驰骋联想,畅所欲言地抒发见解,无拘无束地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的创造性见解。案例三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的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提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学生在延时评价所留下的宽泛过程中进行智慧的碰撞、观点的交锋和心灵的沟通,课堂成了内涵喷薄的个性舞台和情愫飞扬的人文天地。

探索四:需要评价的引导、激励功能,更需要诊断功能

案例四:教学“平均数应用题”。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华城小学五(1)班有22名男生,平均身高134.8厘米;有22名女生,平均身高135.2厘米。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学生尝试练习,然后集体交流。

生1:我是这样计算的(134.8×22+135.2×22)÷(22+22),算出的结果是135厘米。

生2:老师,我发现了更简单的求平均身高的方法。用男生平均身高和女生平均身高的和除以2。即(134.8+135.2)÷2,算出结果也是135厘米。

师:(怔了一下)你真会开动脑筋,想出了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方法,哪位同学对他的这一方法有什么想法,小组交流一下好吗?

小组进行交流。

生3:我们小组认为生2的方法是正确的,因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一样……

还没等生3说完,有学生插嘴:如果男生和女生人数不一样呢?

师:是啊,如果男女生人数不同会怎样呢?

生4:我们组刚才举了男女生人数不一样的例子,发现用生1的方法和生2的方法求出的平均数不一样。

生5:我们通过举例,也赞同生4所在组的观点。

……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请大家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生2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 第2篇

小学数学考试评价方法的初探中刘老师运用了:(1)试题评价(2)作业分析(3)综合能力测试(4)成长记录袋(5)二次评价(6)课堂观察(7)合作学习评价;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用到以下评价方法:

激励评价法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例如教学“629÷63”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试算,然后汇报交流,大部分学生汇报用竖式算的一般方法。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不是用竖式算,是这样想的,把629看成630,先算630÷63=10,因为629比630少1,要再算10-1=9 ,63-1=62。”我及时表扬他:“你真聪明,这样思考比用竖式算更简便。”同时鼓励全班学生要积极动脑筋,以便找到更好的方法。使学生希望得到尊重和平等对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增强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参与评价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因此我很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如教学“确定位置”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说说自己在班里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自己的前后、左右的位置上分别是哪个同学,由其他同学判断正误。学生很喜欢这种民主的评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取长补短,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评价。

非言语评价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学生主体;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53-02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分数为中心,以至于教育界流行着这样的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老师的命根”。事实上,在新课改深入的当前,这样的想法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完全得到改观,原因是我们教育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制度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和完善。如何创造性地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评价理念,来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构想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评价一节课上的好不好?首先要看“学生的主体参与度,师生的互动学习度”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应该从三个目标设计评价:教学的设计、学生的主动参与、参与学习的效果。因而目标应该定为:我们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是否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情感、态度、效果等方面,来作出一些定量和定性的标准。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过程,可以从五个环节来进行构想:

1、首先,开展教研组教师互评。评价的目的要发现评价对象的优点与不足,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先要通过教研课的展示,由教研组成员通过评价标准来衡量课堂教学,肯定上的好的方面,分析不足之处;科组长综合反馈,做出第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2、其次,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价。执教的老师针对自己课堂教学,参照评价标准,寻找不足的地方,探讨寻求改进。在进行他人评价前,先行自我评价:教学的设计方面;教学策略的合理性方面;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教师给自己作出一个评价。

4、最后的环节是,将教学管理人员,同行教师,本人以及学生的评价结果按一定的比例反馈给被评价教师一个评价结果。这种评价体系,通过把定量与定性评价,教师自身、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能起到了较好的导向、激励和调控的功能。

二、丰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如何进一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帮助学生清楚的认识自己,建立起学习时的自信心?除了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细致的观察启发,发现学生不同的个性和思维以外,利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档案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在学习档案中,能否设计这样一种形式的学习评价卡,让不同的个体参与到学习主体的过程中呢?在实践中我们尝试运用“数学学习成长百花园”和 “数学学习空间站”学习评价卡。低年级使用的评价卡名称为“数学学习的成长百花园”,中高年级评价卡的名称命名为“数学学习空间站”。里面设计了比较有趣的记录项目和内容。可以把数学的趣味性和学习的情感激励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时感到,数学并不是都那么枯燥无味的,激发学生产生更多学习时的乐趣,引导他们爱数学,用数学的良好情感。

小学数学中的评价 第4篇

发展性评价的表述与理念虽表述不同, 但是其实质内涵都有相通之处. 英国开放大学的纳托儿教授等人认为发展性教育评价实质上就是要倡导“评价的以人为本, 以发展为本, 注重专业的发展与个性的成长, 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信任, 评价应该是开放式的”. 刘志军则认为发展性评价“应该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进行的评价, 是评价对象的过去、现在, 并面向对象发展的未来”. 在将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价值导向来进行讨论的时候, 我们可以发现, 发展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展性评价尤其注重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是将可持续发展情况作为发展性评价的最终目的. 即评价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学生某一个学段学习情况的静态评价, 而是将评价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当中. 三是发展性评价要在实施过程中树立明确的目标.四是要在承认学生发展之间差异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以上发展性评价的价值取向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提供了理念指导和操作提示.

一、把握发展性评价的本质

在使用发展性评价之前有必要对发展性评价的实质做充分了解. 实质上, 发展性评价有着三大本质特征:即发展性评价的学习功能、个性化差异和学生主动参与.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这三大特点要充分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 例如在进行习题练习的过程中, 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练习过后将答案报给学生进行核对, 对于答案的由来以及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未做分析. 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发挥了评价功能的一部分, 而对于更深层次的功能发挥却并未得到挖掘. 教师应将评价的学习性功能充分挖掘, 使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 个性化差异则是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在知识、能力和情感表达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师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尊重差异, 并利用差异形成评价的“梯度”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生主动参与则要求教师在实施评价时既要以评价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也要使评价过程融入学生的元素. 例如在进行某一应用题的计算时,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途径,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 在课堂上进行开放式评价, 由学生对不同的解答方法进行评鉴, 指出某种方法的优点、缺点、巧妙之处、错误之处等.

二、处理好传统观念与发展性评价的冲突

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仍然存在, 在实施发展性评价时, 教师应该处理好传统观念与发展性评价观念之间的冲突, 既要赢得学生和家长的理解, 又要注重方法的实施. 例如, 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评价环境;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表示宽容和理解, 保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尊, 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成功的深度体验;同时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 鼓励学生以长补短, 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难题,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和总结, 提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提升能力.

三、协调好评价作业设计与教师专业的差距

在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过程中, 作业的设计质量往往决定了一种评价方式的合理之处. 发展性评价往往将“评价任务单”作为评价实施的主要工具, 这种方法要注重学生学习质量的鉴别, 同时也要将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融入其中. 作业内容的选择、作业评价的目标、作业的评价方法以及参与评价的主体的多元化等要求命题者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 在详细掌握所要考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之外, 还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深入的理解. 所以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决定了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效果. 如果教师能够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理论知识, 并对该学段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发展情况做较为全面的了解, 那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就能够融入更加科学的思想与内容,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业应有的评价功能.

四、协调好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与教师工作的可行性

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往往是结合在一起协调实施的. 但是这就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工作要求与工作量. 尤其是质性评价的实施,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可能并不清楚. 量化评价往往依靠试卷、作业的分数进行统计, 而质性评价则需要教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判断和分析, 此外, 还要将教师的理解转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反馈给每一名学生及其家长. 在考虑到教师工作可行性的条件下, 教师可以以课题组或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团队评价, 为本班、本年级或本校学生制定较为详实的评价细则, 并为教师提供评价尤其是质性评价的相关培训, 让发展性评价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的每个细节之中.

发展性评价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 这需要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 发展性评价定会引起更多的重视, 也定会在课堂上成为主流的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炳意.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3.

[2]于芹.论小学数学发展性评价[J].教书育人, 2008 (S3) :8.

小学数学中的评价 第5篇

在新课程理念中,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构成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瞬时的、即兴的、时的、即地的一种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及时肯定学生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能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内在的智力潜力。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评价重诊断性,强终结性,轻激励性,淡过程性。下面我从评价的功能,应注意的问题,评价的语言三个方面谈一谈。

(一)激励评价的功能

一、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机

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使人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达到目标,获得某种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完成。但是人的一种需求满足了,又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不断激发它呢?于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

1、尝试激励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机制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2、竞争激励法。“比一比,看哪一个同学最守纪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行、行、你真行,有谁比他还要行!棒、棒、你真棒,有谁比他还要棒!”、“别大意,别人正准备超过你们呢!”通过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3、目标激励法。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臵可达到的目标,让目标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经过一定的思考后能够实现目标,这也具有明显的激烈作用。因为目标是刺激人们引起需要的一种诱因,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使人产生争取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促使人们不断去努力,通过努力以实现目标,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4、榜样激励法。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以小见大。

5、正强化激励法。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地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大家鼓励鼓励他,给点儿掌声!”、“你的进步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呀!”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上述提到的多种激励性方法,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二、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学生被动的参与,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反而会强化学生的消极性、被动性和依赖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只有主动参与,才是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的根本途径。如何使学生主动而不被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我们知道,学生正在成长之中,他们仅仅是一个潜在的发展主体,不会自发地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要使学生有潜在的发展主体变成现实的发展主体,就必须介入教育的力量,给予适当而又必要的外在激励,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现实的发展主体,并获得主动的发展。激励性语言背后隐藏的是一种教育策略激励性策略,即运用激励性的方法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他们的主体价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自身潜能,以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要将激励性的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课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检查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评价中又注意引导学生评估优点,往好处看,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另外,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激励性的语言,积极主动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就是教师要主动走到每个学生身边,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主体。学生一旦感到自己被老师关注和认可,就会出现主动乐学的情景,这种情景下进行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通过运用激励性策略,对学生参与行为充满期望,多肯定,多鼓励,坚持肯定性评价,从而产生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入最佳发展境界。

三、能够形成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师生关系是这样一幅情景:教师有绝对权威,教师意志决定一切,教学中存在强制、训斥、威胁和鄙视的现象,师生关系疏远、紧张,缺乏心灵的沟通,本来应该充满愉快和成功体验的教学活动却是单调的、枯燥乏味的,甚至会厌倦的。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采用激励性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教学中不良师生关系的一次积极和彻底的纠正。

四、营造出和谐的育人环境

俗话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给学生创设发挥“为师”潜能的环境,使他们由一贯当学生的角色转化为教师的角色,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创设出“人人为生,个个为师”的氛围。如“谁来帮帮他?”、“把你的好方法告诉大家,让大家都来学习”。二是创造性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创设出轻松愉快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积极地思考,激活了他们创造性的思维,也激活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

(二)应注意的问题:

一、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断进步。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针对学习习惯的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因此,应该特别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促其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即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即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作出评价。课堂即时评价是一种瞬时评价,教师本人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自信,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总之,在实施激励性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三、延缓评价,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每当一种新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四、即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结合

一、多一些方法和方式

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要让评价发挥出它的多重功能,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

“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但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会使学生分不出是与非,长此下去会养成学生自高自大,惟我独尊的思想。因此,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委婉的指出:“你的想法似乎有些不妥,再想想你会说得更棒!”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时,应引导一下:“想一想还需要补充吗?你的回答有一点不完美。”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让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

学生有时解不出题并不是他的学习态度差,我们教师应对他的学习做出合适的评价,而且应该是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建议性的批评不但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个小错误,尊重与批评并重,教育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多一些灵活和机智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学习材料的呈现、问题情景的预设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但这是静态、外在的。只有教师用专业智慧的评价,才能使学生真正背起数学思维的行囊,行走在数学活动的旅途中,引导学生渐入思维的佳境。

1、捕捉瞬时——妙“引”

在灵活多变的课堂中,教师评价时要善于捕捉瞬时,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进行更深的思考、更多的发现。

2、延缓等待——巧“引”

在课堂中,当遇到学生错误的回答或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要学会延缓等待,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语言,巧妙地给学生的思维腾出“驰骋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适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这样,提供了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亮出了自我,从而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当答案遭到众人一致反对时,教师选择的不是一票否决,而是接纳和引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白、辩解的机会,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寻因、纠错的台阶。延缓的即时评价使这位遭遇挫折的学生重拾可贵的信心,并通过体讨论迸发出创新的火花,真正满足了学生把自己当作“发现者”和“探索者”的心理需要。

3、释放空间——善“引”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而课堂即时评价正是促进师生、生生的共同交流、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释放师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空间,开放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

案例三:二年级《搭配》

师:你用2、3、6组成了哪几个两位数? 生1:23、36、62、26 生2:23、63、32、63、36、生3:23、32、36、63、62、26 生4:23、26、32、36、62、63(师板书四种答案)

师:谁的办法最好?你能给他们提提建议吗? 生5:第3种,因为她把个位和十位换了位置。

生7:我和XXX是一样的,都是从小到大写的,这样不容易漏掉。生8:如果XXX(生1)和XX(生2)用从大到小的方法些,就不会写错了。

这些来自于同伴丰富的评价,不仅帮助学生指出了错误,梳理了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倾听意识,促进了学生数学语言的发展。每一个学生作为生命个体都需要有与别人交流的意识,评价空间的释放,让学生彼此都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三、多一些欣赏和鼓励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道:“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评价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而自然地流露,用教师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只有当教师把学生都视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对每一位学生真诚评价,才能使所有孩子都能在课堂倾吐心灵的声音、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教师的评价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鼓励优秀,激励后进,指出不足,让评价用到实处,恰到好处。

(三)优化评价语言。

幽默作为一种课堂教学语言不仅仅博人一笑,产生愉悦感,而且还能于笑声中给人以聪明的启迪,产生意味深长的美感效应。因此,富有激励性的、风趣幽默的语言也是评价的首选。通过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置身于课堂,学生听到的最多的评价便是教师的“你真棒!好极了!”即使学生做对了一道很简单的计算题,教师也不失时机地夸奖“你真棒!”这样泛泛的称赞和过多过滥的表扬是否也会让学生感到教师赞扬的贬值呢?要看到的是:有的学生因为自己已经被老师称为“棒极了”,所以课堂上就左顾右盼,不再认真聆听了。

首先,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富有针对性。教师要有很强的听辨能力,并能根据学生的参与性学习表现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如:“你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了。”„„这样的评价,比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

其次,评价语言要尽量幽默生动、机智巧妙。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必将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孩子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这样的老师能给学生以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有学生讲话时,可说“今天孩子们真安静啊!看哪,第一小组保持得最久。”若在大热天,发现有学生打瞌睡,则可以问他:“你梦见孙悟空了吧,可别忘了请他把今天的气温变低点哦!”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马上就活跃了,学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老师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学生又不会反感,可谓两全其美。

最后,评价语言要尊重学生。《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独特体验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如:“你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我们共同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我佩服你!你有已见、有思想,有个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见,但我佩服你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教师必须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特别是当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教材、与教师的理解有偏颇时,我们如果能用宽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护孩子稚嫩纯真的心,那我们的评价语言才会宽容、亲切、真诚,才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与赏识,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

课堂教激励性评价语

课堂常规评价激励语:

听:

1、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

2、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3、××同学听得最认真,第一个举起了小手,请你回答!

4、你听得真认真,这可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呀!

5、你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说:

6、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你能把语速放慢一点,其它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7、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

8、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

9、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

10、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11、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

想:

12、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们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

13、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做:

14、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

15、第×组的××同学可真棒!为自己这组争得一颗闪亮的星星呢!

16、你看,很多小朋友把心里那个胆小鬼打倒,举起手来了!

1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1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

19、你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

20、看××同学认真的样子,老师就知道她是勤奋好学的孩子!

21、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

22、不知是什么力量使你改变这么大,从上课爱吵爱闹到学会静静思考,学会暗暗努力,真为你高兴!

23、尊重(欣赏)别人,你会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欣赏)!

24、要学会欣赏别人,对于“×××”同学的回答,我们该怎么表示?

25、你的进步使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有耐心、真有毅力、真是好样的)课堂过程评价激励语:

27、啊!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都可以成我的老师了!

28、连这些都知道,真不愧是班级小博士!

29、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30、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31、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2、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33、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34、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35、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36、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37、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38、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39、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40、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41、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42、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43、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44、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45、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46、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47、××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48、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49、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50、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即时评价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即时评价 对策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学发生重要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评价和关注,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适当正确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其调控和反馈的作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很大。

一、即时评价的内涵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指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方法、言语表达、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进行即兴的语言点评。它是课堂交流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的生成动力。它有助于融合动态的课堂教学,而非独立于课堂教学之外的环节。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不仅能够增进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即时评价不仅是一种比较灵动的评价方式,同时还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很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比较单调,忽视科学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使用最多的口头禅就是“好”“很好”“不错”等语言,这些评价学生听多了,就不能起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因为这种评价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难以使学生取得真正的进步。数学是一门科学,讲究的是科学性和准确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语言叙述时,应该尽量精确和全面。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评价总是会用日常的语言来取代数学语言,给学生带来误解,影响教学。

(二)缺乏情感交流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知识和技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学本身应该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的过程。然而,在一些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只是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很少顾及,这会造成评价上的片面性。尽管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比较重视课堂上的评价,但更多的还是注重评价形式,即便进行即时评价,也是比较死板和严肃。

(三)缺乏公平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往往不能正确地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评价公平是教学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存在着个体差异性。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的即时评价语言会带有主观上的偏见,偏袒学习好的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会比较满意,语气温和;而后进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总是不耐烦,语气也生硬。这样的不公平评价会使得学习好的学生成绩更好,而学习不好的学生成绩更差。

(四)教师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领导者的地位,掌控整个课堂。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影响下,教师的思维转变得比较慢,即时评价的方法和途径比较单一。一般来说,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总是会立即做出表扬或者批评,这样就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顾及到集体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削弱了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即时评价效果的措施

(一)实现即时评价的全面性,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和激励,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尤其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其他人的鼓励。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不管是哪一方面的进步都要通过评价加以肯定,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达到互相促进、共同的提高的目的。

(二)丰富即时评价的形式,把握评价的尺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中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和评价方式。恰当的肢体语言可以带动课堂的气氛,使数学课堂教学不时地达到高潮。会让学生的内心得到更多的满足,使得评价效果更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时,应适时加入恰当的体态语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尽量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评价意识,并且传授评价方法,使学生的评价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丰富评价用语,注重情感的投入

针对即时评价用语比较单调的情况,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用幽默的语言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用生动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使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当然,这种素材的积累,还要依赖教师的学习,最终使得即时评价成为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力量。当这种丰富的语言加上教师真情时,即时评价就能真正地具有多样性和生动性,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向红.基于新课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2]杨凤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2(8).

[3]赵彩文.浅谈即时评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2).

[4]马雪飞.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误区与对策[J].新课程学习,2012(5).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自我评价 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

随着教育对人的全面个性化发展和主体性问题的关注,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成为一切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更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 在传统学生评价实践中, 学生只有被动接受评价的任务, 对评价结果只能也只能是全盘接受, 毫无自主权可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明显, 学生兼评价主体和客体而存在, 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自身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唤起主体意识, 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自我评价是学生通过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而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自我发展动力机制, 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 是学生发展提高的根本动力。在学生评价中, 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刻不容缓, 我们要让学生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主动地学习, 重视自己行为的转变和学习活动、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 慢慢让学生在这种主体意识的支配下使自我评价变成自身的一种行为习惯。

二、激发进取意识, 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当中, 学生由于受思维水平或心理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最初进行自评的时候难以看到自己解题过程中的“盲点”。这时, 学生可以从伙伴对自己的评价中, 通过多渠道获得的信息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防止因为经常被否定而产生消极情绪, 或因为经常被表扬而导致盲目自大。在实施评价时, 教师一定要适时调控, 不但要使个体欣赏到自己的优点, 更要让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 促其认清努力的方向。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时, 我让学生尝试计算38x300, 学生A是这样进行计算的:先用38乘以3得到积114, 然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最终得到38×300=11400。然后我们让其他伙伴讨论评价, 同学B这样评价道:“他的计算方法简便, 肯动脑子。”同学C也称赞他书写工整, 我更肯定了他的算法, 称他是班里的“数学王子”。从此, 这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但有些同学可能对别人提出的意见还有点不服气, 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以坦诚的心态虚心听取同伴的意见和建议。高质量地开展一次学生评价, 不仅是对一段教学活动的总结, 更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生长点、导向和动力站。

三、通过相互评价取长补短

随着教学中平等互助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建立, 课堂变得异彩纷呈。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思维的撞击, 产生了新的火花, 有了新的收获, 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说出优点和不足, 互相取长补短, 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会更全面深刻。如我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 通过找20以内各个自然数的因数, 让学生思考:3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学生A:“个位上是3的数就是3的倍数。”学生B:“个位上是3.6.9的数就是3的倍数。”学生C:“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然后, 组织他们相互评价。学生A:“24的个位上是4, 但它是3的倍数, 所以我不同意B的说法。”学生C:“我认为A说的也是错的, 因为15是3的倍数, 个位上不是3。”学生B:“我想了想, 我和A说的都不正确, C说的对。”这样的交流互动、相互评价使得每个个体的思维在相互的评价中得以撞击, 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必须承认, 假如没有这种相互的“催化剂”, 教师如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将很难引导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决定和实现自己的发展需求。

四、关注自我评价的过程彰显个性

新课程教学评价既重结果, 更重过程。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缘之水。学生在自我评价时也应具备这样的导向, 因为过程本身就具备价值。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经历“外部因素刺激——调控——内化”这样一个过程, 而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无论是教师评价, 还是伙伴评价或是伙伴间的相互评价, 最后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认同、内化, 才能实现飞跃, 最终才能起到提高自己的作用, 且这个过程是动态的、积极的和面向未来的评价。如此看来, 只有关注过程, 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表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 体现出来的多是个性的东西, 是个体的多元化的思维。布鲁纳说:“评价最好是种智慧。”那我们就让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变成一种智慧, 让学生在充分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 满怀热情地行进在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 形成一种动态持续的过程,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彰显个性。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8篇

一、教师明确评价的目的

如前所述,实施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关注到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去反思自己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在处理不同问题时的优势及不足,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这与传统的评价是为了确定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程度这一目的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在实施评价活动之前,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自己实施评价活动的主要目的.如果教师评价的目的主要集中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学生在获得数学素养的过程中所发生变化的轨迹如何,那么,表现性评价这种方式可能是比较有效的.

二、教师明确评价的指标

很多年以来,不论是教师还是测验开发者都被这样一个箴言所引导:“不能被测验的就不值得教.”结果,造成了过度强调教授那些能轻易测验的技能和知识的现象.而表现性评价主张“不值得学习的就不值得评价”.因为评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究竟评价学生哪些方面(即制定评价项),从而促进学生在这些方面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必须明确评价项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也只有在明确了这一点后,才能确保教师在任务及评价标准的设计时不发生偏差.

三、表现性评价的任务设计

由于表现性评价活动是围绕着某个任务来展开的,因此,任务的设计就成为了设计评价活动的关键问题之一.在设计任务之时,教师首先就得根据自己评价的意图,去设计合适的任务类型.

笔者认为,有效的数学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其二,学生能够较为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其三,学生能够凭借所学过的知识,发现身边所蕴含的数学问题.因此,要考查学生数学学习的情况,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通过让学生进行解释,试图来了解他们所建构的数学知识,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来考查他们运用数学的能力,通过让学生对某个情境进行思考,从而来考查他们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出发,表现性任务一般可分为解释性任务、设计性任务和问题解决性任务.下面谈谈前两个任务.

1.解释性任务

所谓解释性任务,就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或者数学思想方法来对于某个现象、问题进行说明.正如Herman(1992)所说的:“对于内容理解的评价不仅应该包括对于基础的事实知识的评价,同时还应该包括深层次的理解上的评价.”而使用解释性任务,就是为了通过学生对某个现象的说明、解释,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是否已经建构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例如,右图是一个画好的统计图,请你观察这个图,回答以下的问题:

你认为这个图可能用来表示什么?

按你的想法给这个图起名.

写下根据这个统计图你所想到的任何事情,并说明理由.

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时,学生仅仅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画法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对整个统计图的结构进行把握,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生活中的某个情境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他们还必须根据所呈现的信息,确定合适的刻度范围,并且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合理的解释或说明.因此说,这样的任务,可以反映出学生对统计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也能体现出学生是否具有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性任务

所谓设计性任务,就是让学生利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设计一个作品或者活动的方案.它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例如,新学期开始,每名同学都能领到新的英语磁带,但你是否想过,一盘普通的录音磁带有多长呢?请你先设计一下一个测量磁带长度的方案,并说明之所以这样设计的理由.

再如,小明家买了一条贵妇犬,想亲手为小狗做一个狗窝.他在家里找到了一块长150 cm,宽300 cm的夹板,但是,他不知道该如何设计一个狗窝.你能帮他这个忙吗?请画一张比例图来显示你是如何从这张夹板上裁剪狗窝的.并且,请附上你的这张图的比例尺.再画一张完成了的狗窝的示意图,并且标上这幅草图的比例尺.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设计性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学生在完成设计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猜测、制订的初始计划等等内容可能无法完整地保留下来.因此,在实施这类活动之前,教师应尽量做好充分的准备,借助一些辅助的设备来记录学生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或者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不成熟的初始想法保留,从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然了,教师还可以在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活动体验的过程中引发学生来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说明自己产生这一设计的想法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1期.

[2]张向众,李永珺.真实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整合[J].外国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

[3]王燕春,张咏梅.表现性评定的利弊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3期.

小学数学评价探索 第9篇

一、关注平时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 有学习前的预习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 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 应有家庭评价和其他活动的评价, 要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 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 发现存在的问题, 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 使全体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过程化要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 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二、突出以学生的角度评价课堂教学, 突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师如何教, 评价时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教学环节是否齐全, 板书是否工整、规范, 课堂语言是否规范等, 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因素。实际的课堂上, 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 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 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关注学生的情绪, 关注学生的参与, 关注学生的合作, 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课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 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缺乏学生的参与, 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在课堂中, 我会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 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例如, 单元质量检测后, 听听学生对这次检测结果自我评价如何, 让学生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当授完新课小结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收获了什么”。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既对整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习, 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另外,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使其学会互相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课堂上的自评、互评, 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最近我初步修改了一个以前一直忽略的问题, 就是我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 往往会让优等生和后进生搭档。我发现这样对于后进生的发展并没有好处, 当他们还在思考的时候, 优等生已经把想法和答案说出来了, 所以我觉得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让后进生和中等生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

四、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也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 应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民主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1. 学生自评。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同时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评作用, 比如, 在集体订正课堂练习后, 我会说:“请做对的在自己的作业旁边画个笑脸;做错的先改正, 改正后再画个笑脸。”学生通过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 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

2. 同伴互评。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小组合作中, 让学生参与评价同伴,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中, 我经常给学生创造同伴互评的机会, 比如, “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老师觉得他表达得非常清楚, 你觉得呢?”……同时, 通过教师正确引导, 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同伴发言、虚心听取同伴意见, 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3. 家长参评。

由于家长和孩子间的特殊关系, 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孩子在家, 家长对其关注度是持久而且唯一的。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适时地给予孩子适当的评价, 充分发挥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4. 教师综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甚至是权威的。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比如, 对那些积极发言却老是答得不着边际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 不能一味地否定, 这样很容易挫败他们积极性;也不能盲目地表扬, 这样会误导他们, 可以肯定他的其他方面, 再客观地提出意见。比如这么说:“你的想象力很丰富, 但是和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没有关系, 再换个方式思考一下。”“老师特别喜欢你高高举起的小手, 但是你的想法在这里行不通, 再仔细想想, 老师相信你会想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五、利用延时评价, 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正常情况下, 人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 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如果教师能审时度势, 合理推迟评价, 就能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 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后, 教师再评价, 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 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

总之, 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 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 不应拘泥于一种, 应因人而异, 因发生的情况而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 巧妙应对。将平时的课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 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构想》.中国教育曙光网.

[2].《多元教学评价的发展与趋势》.多元智能网.

[3].《数学课堂教学初探》.《小学数学教学》.

“写数学日记”的小学数学评价课 第10篇

1.理论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 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写数学日记”体验学习方式, 不仅考虑了数学自身的特点, 并遵循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数学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目标功能。

认知目标:通过写日记的形式, 回忆、反思所学知识,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思考, 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并使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记录自己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状况、效果、困惑、感悟及反思等, 有助于培养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日记的方式, 学生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 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遇到的困难或感兴趣之处。还可以在教师的评语中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进一步肯定自己或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

3.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以上的数学教学。

二、操作程序

1. 课前收集信息, 发现知识。

收集信息资料, 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 也是丰富课程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更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在“数字与编码”活动课前, 先布置实践性作业, 让学生收集你所知道的邮政编码, 并记录在实践性作业记录卡中。上课时老师问学生你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呢?由于收集资料让他们发现了很多知识, 学生汇报时就情绪高涨, 内容丰富。生1:我知道学校的邮政编码是315300, 我家的邮政编码是315321。生2:我知道邮政编码都是由数字组成的。生3:邮政编码都有6位数字。生4:不同的地区所表示的邮政编码都不一样。这样, 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发现数学, 并与同伴分享发现知识的快乐, 他们自然就想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

2. 课上探索体验, 发现问题。

课堂上, 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提供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真正走进数学。如在教“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 教师搭造一个让学生对比“正方体模型与图形”的实践体验平台, 学生对比后提出“正方体的侧面图怎么会是斜的?”于是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纸片, 让学生自由地去拼贴正方体图形。这样让学生在做中领悟、发现知识, 自然就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想写的欲望就一触即发。

3. 课后留心观察, 运用知识。

课后让学生留心观察,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使学生乐于用数学的语言来进行交流与表达。如学了“统计”一单元, 让学生回家去收集资料, 整理出有价值的数据, 并把它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有的同学调查了自己厂里的生产情况, 制成了条形统计图;有的同学上网查找到欧盟各国加入情况, 制成了折线统计图;还有的同学上街调查过路人对慈溪环保的看法, 制成了扇形统计图, 结果显示有75%的市民对本市环保不满意, 提出“环保”问题要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从数学日记中不难看出他们从这次统计中收益匪浅, 不但获得了很多信息, 而且提高了实践能力。这种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现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印象深刻, 它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空间, 更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表达数学、乐于与人交流的兴趣。

三、“数学日记”交流课一般过程

1.小组交流:把自己写的数学日记在组内交流, 互相评论, 组长记录, 选出发言代表。

2.班内交流:由各组代表读自己的日记, 讲自己的体会, 组长谈组内对这个日记的评价, 学生与教师即兴发言评价。

3.准备心得:听各组代表发言后, 对自己最有帮助的问题写几点体会。

4.即兴发言:讲自己记日记的故事, 或三言两语谈体会。

5.教师评语:给一些数学日记点评。

四、实现条件

1. 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随时随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写出学数学、用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经过与感受。同时要作适当的写法指导, 使学生有样可依。

2. 对学生的要求。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第11篇

现代心理学表明,当人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推动个体做出积极努力,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发展。即时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对学生做出的相应认可。这种认可可以引导教学活动的方向,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信心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学生取得新的进步,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一、即时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误区

数学是一门理性十足的学科,数学语言本身的准确、概括、凝练制约着数学教学过程中即时评价的风格。这也更要求数学教师更加注重即时评价的“数学味”。那么,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即时评价真的有“数学味”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存在哪些即时评价的使用误区呢?

(一)形式化的评价语言

在许多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教师在学生解决问题后,习惯性给予“好!”“真棒!”“真聪明!”等简单赞扬的话语。这些评价趋于形式,“好”这个词俨然成了教师评价的“口头禅”,学生也对此类评价产生免疫,习以为常。类似的即时评价语言存在以下问题:

1.未达到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或素养的目的。课堂中教师容易将即时评价的目的简单归结为对学生所解决问题正误的判断和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激励。然而评价的实施应该不在于满足学生一时的虚荣,引发短暂的愉悦,而在于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2.未关注过程,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因为想法的不同而争论起来,最后结果是教师评价某某正确,教师平息了争论,皆大欢喜。但是,我们争论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一个皆大欢喜?争论本是件好事,这说明学生对问题有了思考,有了想法,“别人的答案有没有道理”或“你是怎么想的”这样的评价才是可取的,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从而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评价视角单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容易将评价重点着眼于学生所学知识本身,忽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等方面的评价。因此需要丰富评价视角,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二)单一化的评价手段

小学数学课堂上出现的即时评价误区不仅在于教师的语言,而且表现在教师的评价手段上。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即时评价手段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1.评价手段单一。数学课堂中即时评价似乎倾向于教师评价一种方式。现代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2.无声评价缺失。无声评价不是用嘴巴说出来,而是巧妙地用肢体语言来评价学生,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教师的一个大拇指,做小动作时教师的一个眼神都是无声评价。不仅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促进整堂课的发展。

二、即时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更好发挥

(一)改变教师即时评价的语言

1.激励引导,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句话:评价不应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教师的评价应该在赏识鼓励的同时对学生的思考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对学生的思维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张齐华老师在“圆的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在印证“在一个圆里,每一条直径都是一样长的”時评价学生:“非常好的发现,很善于联想。”一句话简单评价出学生的“好”在哪里。张老师并没有止步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又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引导:“就这个发现,你还有什么补充意见?有什么新的想法?”通过评价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并在学习态度、思维方法等诸多方面受到熏陶。

这样的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造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完善思路的过程也体现出数学严密的逻辑性。

2.关注过程,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关注过程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更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钱金铎老师在“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一节中,让学生猜想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学生回答平方分米,钱老师并没有接着介绍平方分米,而是用了一个疑问的评价“为什么?”学生回答:“因为长度单位里比厘米大一点的是分米,我想面积单位里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应该是平方分米。”这时钱老师又毫不吝啬地评价:“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新知识时能联想到已经学过的知识。”然后公布正确答案:“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确是平方分米。”实质上,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呈现的是一种散乱的活跃状态,因而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甚至带有一些“猜”的成分。钱老师关注学生思维过程,将散乱的活跃转化成积极地思维流动,这对于学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

3.多元评价,丰富评价视角。在素质教育下,即时评价关注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过程和方法,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该丰富评价视角,适时抓住契机,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数学教学往往显得比较枯燥,因此,采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就成了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根本任务。提高数学课堂即时评价的质量,成了克服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增加趣味性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1.坚持多元化评价手段。数学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现代评价方式一定要取代单一化的传统评价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出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2.不忘无声评价。也许课堂上有时不适合自我评价或者同学互评,这时仍然需要教师出马。教师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3.巧用有形评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不同的有形奖励也是评价的一种方式。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调动起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评价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在评价中和谐发展,快乐成长。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让课堂评价的魅力充分展示出来,也让师生在评价中共同演绎课堂的精彩。

小学数学中的评价 第12篇

一、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评价

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对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具有很好的作用,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 随时运用观察的方法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 比如听课时投入状态, 合作交流时的认真状态, 回答思考时的思维状态, 都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和引导方面的教学能力。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的差异性, 还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课堂观察时, 教师还应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映行为 (包括上课走神等等) , 情绪变化的状态进行分析, 以此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观察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 在促进其发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课堂学习行为评价研究中我们发现课堂学习行为观察可以为教师全面评价学生、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提供信息, 更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反馈让教师进一步调整教育教学行为, 让家长和学生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 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性功能。

二、课堂即时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是教学活动中, 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即时评价。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中, 注重的是“以知识为本”, 重心是评价教师的教 (教的设计、教的过程、教的效果) , 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业成绩, 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评估, 忽视了主体 (学生) 在课堂教学这一过程中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即对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必备的基本数学素质的发展的评价, 在形式上、方法上偏离“以人为本”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 评价主体单一。 (2) 评价功能单一。 (3) 评价途径单一。 (4) 评价内容单一。 (5) 评价方式单一。有效的课堂其实是在一个个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中展开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 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解放思想, 发表他们的评价意见。而我们只需做的是在中间的总结、矫正、促进和催发作用。要充分认识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 要善于利用评价激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高效的思考。比如说, 我在上《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中, 在认识过长方体特征后准备了一个课堂实践, 从16根小棒中选出12根小棒搭制成一个长方体。具体如下表:

结果在我准备的四种袋子中, 许多同学展示出来都是1号袋搭制成功, 其他都说不可以。教师:“不少同学搭制的长方体长宽高长度分明, 的确不错, 了不起!”进而, 教师说:“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 经理要你设计一个只有长宽相等的长方体, 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查, 你能用这些袋中的小棒搭成吗?好好研究一下1号袋和3号袋。” (引发学生继续评价)

评析:巡视课堂, 学生都在讨论长方体的特征, 对1号袋和3号袋进行搭制。但在评价前, 学生多以1号袋, 颜色相同的小棒为一组棱搭制为主。展示作品大都正确无误, 但教师用“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 经理要你设计一个只有长宽相等的长方体, 作为对你设计能力的考查, 你能用这些袋中的小棒搭成吗?好好研究一下1号袋和3号袋”对评价进行指引。

在现在的教材中, 设计了许多自主性很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解答, 我们在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提出的问题时, 不能简单以“他提的问题对不对”, 应该对思维有深度的提问予以充分的肯定。用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进行高效的思考, 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数学素质。在数学的学习和思考过程中, 才能逐渐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化”思维意识, 有了“数学化”的观察、更好地提高了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素质, 包括数学问题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评价反思能力、数学心理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

评价“不在于证明, 而在于改进”, 正因为如此, 当我们在实施教学环节的每一处时都应该充分发挥评价的魅力, 在欣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 都应该充满着关爱、包容和鼓励。当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 我们的价值才会得到最大的体现。

摘要:小学生数学素质评价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小学生在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及对数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素材, 并根据这些素材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作出判断、论证的过程, 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生素质,评价,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乐天春.推进新课程改革, 关键在教师——农村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 2003, (S1) :140-141.

上一篇:石油企业安全管理研究下一篇: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