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德育教育

2024-09-15

中学教学德育教育(精选12篇)

中学教学德育教育 第1篇

1 中学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

中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较为丰富的教育因子与广泛的思想性,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蕴藏着品质意志、思想道德等众多教学因素。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优势在于能够寓教育于各个体育活动当中,相较于其他各个学科来说,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与积极性则更为浓厚[2]。一方面,中学体育本身具有双重性质,相较于其他各个学科来说,自身又较为特殊,不仅包含体育技能教育的室外课程,同时也包含体育理论教育的室内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依照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的具体表现来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案,而通过针对性的德育渗透,德育教育自然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体育这门课程是整个学习生涯中开设年限最长的科目,同时也是众多科目当中唯一从幼儿园持续到大学的必修科目。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必须要参与体育学习,而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能够保障学生接受系统的德育教育。

2 中学体育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与建议

2.1 体育课堂常规内容德育渗透

2.1.1 规范课堂常规

在开学的初期,制定该学期体育教学的内容、要求、任务以及考核标准与项目,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常规要求及相应的制度等。中学体育的常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各种常规。而将种种常规内容与安全教育、纪律组织、思想品德以及文明礼貌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形成对应的制度体系。例如,在进行各种比赛的教学活动中,赛前与赛后的握手就属于不可或缺的基本礼仪,教师让学生在每次比赛中坚持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品德必然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2.1.2 加强常规细节

各种琐碎的细节中,处处彰显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课前场地整理,领取器材,活动完整理器材等细节行为则正是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安全教育等良好道德品质的良好机会。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在学生入学的时候就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这些细节工作的教育,教师应当耐心、细致的向学生讲解校园各类体育器材、运动场所的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比如在体育器材收还、整理这个细节中,教师可以借此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借别人的东西必须要加倍爱惜,用完以后必须要整理后再进行归还[3]。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有效保护学校的各种体育器材,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让学生逐渐养成爱护公物、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2.2 教师言行德育渗透

身教重于言传,广大中学体育教师应当注重自身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充分掌握时机,正确应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与生动的教育语言,将自身的优良品质、美好思想以及高尚情操传递给学生。首先,通过教师自身的仪表着装来影响学生,使得学生意识到仪表着装对自身形象的重要性。学生能够透过教师的形象来感受教师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信心以及教师自身的气质,而这些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体育这个科目的热衷程度。作为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具有其他教师的严肃、庄重,同时又必须具备体育这个科目的朝气、健康。其次,通过教师的语言艺术来影响学生,让学生的言谈举止都能够更为文明、规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应当尽量简练、文明,幽默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但必须要避免低级庸俗的情况。再者,通过教师队伍之间的友爱、和谐氛围来影响学生。学生能够从教师队伍中感受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氛围,耳濡目染下,学生自然也就能够养成相应的良好品质。最后,通过教师所表达出来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来影响学生。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与教学过程中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与尊重,不仅是教师自身高尚思想品德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德育手段,其对于学生灵魂的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能够时刻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使得学生内心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而这些积极的情绪最终会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真正培养学生对事、对人的正确观念。

2.3 第二课堂德育渗透

中学体育的第二课堂实质上指的是学校安排组织的各类型的活动,利用这些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学校所组织的体育第二课堂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能够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与体育兴趣。而体育教师则可以安排学生自发地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社团,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现自身特长的平台,并且能够在社团的统一组织与管理当中,学生能够进一步领会团队协作精神的深层意义。此外,各个中学还应当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组织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体育录像,使得学生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各种魅力,以此来感受体育的真谛与人生的价值。比如,学校可以播放世界杯、奥运会、巅峰时刻等著名的比赛录像,尤其是一些我国代表队参与的比赛,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与民族主义情操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4 教学评价德育渗透

让学生逐渐养成终身体育意识是中学体育教学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这对于提升华夏民族的身体素养至关重要。而要想获得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至关重要。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并非简单的针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评价,同时还必须要针对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的互相帮助情况、团队协作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进步情况以及学习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要融入到评价的内容当中[4]。

2.5 情感交流德育渗透

体育与健康教学是教师引和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过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善用表扬和批评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自身的迫切要求。比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有部分学生对于各项体育运动产生极为浓烈的兴趣,自身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自愿参与到各项集体活动中来,并且也能够主动配合体育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与此同时,自然也会有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畏惧的心理,不愿意或者不敢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针对该种情况,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尊重,加强交流沟通,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通过积极的鼓励,主动的引导,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自身的畏惧心理,最终融入到集体当中,更为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5]。

3 结语

德育实质上是一种塑造人的教育方式,与其他教育方式不同,德育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形式。这就需要广大中学体育教师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教材,充分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对应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挖掘亮点,将德育渗透进中学体育教学的各个流程中,使得中学生能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

参考文献

[1]王龙飞.体育物质文化视角下天津市中学体育隐蔽课程调查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2]李巡照.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6):148.

[3]孙衍彬.阳光体育背景下学校体育组织气氛形成的动力机制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4]谢璐璐,邱佳佳.中学德育管理现状调查报告——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31-34.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 第2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三年的电大学习就要结束了,令我最难忘的是实习,在这个阶段我学会了很多,使自己更充实,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一、实习目的实习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培养、训练我们掌握语文教学中的分析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熟悉教学过程,掌握基本的教学方式方法。应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增强感性认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我们走上讲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

我在初级中学实习,实习内容包括语文教育教学工作

三、实习过程和体会

随着时间的流逝,实习也结束了。实习生活让我恋恋不舍,实习过后我更加确定了自己当老师的意愿。

教学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课,听课是实习生上课前的必经阶段,也是学习、提高的方法之一。听课前我先了解该课内容,做到心中有底,并且自己心中对于该课有个大概的教学计划,做到有备而听。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授课风格,我认真听每一位老师的授课经过,积极捕捉他们的亮点。听他们的教学方法,讲课思路,学习他们如何组织课堂,驾驭课堂,把握课堂时间能力等等。通过不断听课,我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很大的提高,进步很快。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开始,要想上好一节课首先就要备好课。备课可以理解成“为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完美及科学实施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事先准备”。备课是上课的基础,上课是备课的设计的真实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课之前,首先要充分备课,熟悉教案,能脱案讲课。备课包括五个方面: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有效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因此,备课并不单纯地备教材,其它方面也要充分准备,对每一个问题的设置,每一步思路的安排,都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只有做到思路清晰,课堂组织才会有条不紊。

讲课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步,当所有准备工作做完了,就开始讲课了。要想讲好一节课,除了要把所要教授的内容教给学生之外,还要学会怎么去驾驭整个课堂,把握课堂气氛。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动力。说实话第一次走上讲台时,我很紧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通过这些日子以来的学习与实践,我已经能组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课下我认真总结老师及学生给我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的扩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的提到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中学语文德育教学探讨 第3篇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德育教学

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文章探讨了表率和榜样的力量,开辟多种活动渠道等方法来渗透德育教学。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传道就是启迪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文明。”“解惑”就是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语文德育就是要把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体现当今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因素,根据语文教学活动的特点,恰到好处地揭示出来,以熏陶和感染学生,使学生个体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品德的一种育人活动。其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识乃至实践这种意识。中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来共同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

一,表率和榜样的力量

首先,教师的榜样。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形成的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总是在寻找一些可供自己借鉴、吸收的东西。在社会、家庭、学校的影响中,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语文老师的言行举止、仪表风度往往引起中学生的强烈兴趣,给他们以深刻的印象,以至多年不忘。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可利用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用自身的内在素质潜在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促进德育的渗透。中学语文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正确疏导,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励其他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教师要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授课方式所形成的沉闷气氛,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师生是平等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学生的潜能、智力、品德才会得到充分发展。

其次,学生的榜样。如在一个班级内培养几名语文成绩优秀、思想品德好的学生,并经常在不同的场合对他(她)们好的行为及品质加以褒扬,从而在班级内形成竞争向上的氛围,激励其他学生的健康成长。但应注意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热忱的同时,对一般的学生或者差的学生也需要充满热忱;也不应是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做一些过分或不切实际的褒扬。

再次,运用语文教材或其它语文作品中的榜样人物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一般说来,凡是对社会和人类的进步有贡献的人物,都可以视为榜样人物。如:弃医从文,为民呼告,直击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最脆弱神经的鲁迅:以天下为己任,有高尚爱国热情的毛泽东等一代领导人;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战国纵横家;有《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一连串鲜活的人物;“孟母三迁”、“老骥伏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杜鹃啼血”等历史典故。这些形象和人物时刻鞭策着学生正在成长,渐趋成熟的心。教师要在教学中将这些榜样人物揭示出来,用他们的人格力量来感召学生,使其得到适合自身情况的道德涵养。

二、深化教材,品美文,受美育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德育主要载体的语文课必须注入新鲜血液,站在人类的高度关怀人生。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正在逐步形成的阶段,中学阶段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语文教师能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文教育,那么对于学生将起到很好的诱导作用。语文课文都有它原来的主题,但今天看它还应赋予其新的思想。我们读山水游记及山水诗时也不要只停留在“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的浅层次上,而应赋予其更为深厚的思想意蕴,即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力。在情感教育上,不仅要引导学生崇尚美好的情感,也要让他们了解人类更隐秘、更偏执的情感,比如教《孔雀东南飞》时,分析焦母形象时不可仅仅囿于传统说法即焦母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而要从人性的弱点这一角度去看,去发现焦母身上那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恋子情结。焦母年轻守寡,长期与儿子相依为命,对儿子的爱有其自私、偏狭的一面,于是处处刁难、虐待儿媳,最后酿成悲剧。这种人性的异化告诉我们,焦母又何尝不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呢?如果从这一视角看,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

三、开辟多种活动渠道

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不满足现状,有深刻的思想和胸襟;才能與课文的思想、情操沟通和共振;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从而还原和传递好课文的情感。在具体的过程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材中的美文的思想情感,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通过人物形象和典型事件的分析,引导学生去比较,去体会,去探索,从中汲取健康的精神营养,丰富自己的人生观、社会观,以达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选玲.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05(10).

[2]杨叔子.人文教育:立人之本,立国之本[J].中学语文教与学.2000,(4).

[3]龚树宏.情感是语文教学之“气”[J].语文教学之友.1997,(6).

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4篇

一、挖掘教材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高中阶段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 它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而高中生物科目刚好在这时候开设, 这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提供了最佳时机, 在传授生物学知识的同时, 向学生渗透唯物辩证法观点, 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在生物学中, 每个章节中都包含有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相结合的理论知识, 从教材中体现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世界的物质性观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等;其余还有如: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生命特征间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的观点、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通过对这些基本观点的剖析, 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加强教学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环境教育

利用教材中我国生物资源的多样性、生物科学的成就等内容, 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我国野生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危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内容, 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教育, 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生态伦理学等内容, 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人与生物的关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完善人格塑造

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现行教育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深层次上应该理解为身心、学业、人格的和谐发展。但是, 学生直接感受到的方方面面, 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之弊政, 教育者“身教”与“言教”的相悖, 进而形成受教育者的道德感知冲突。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越降越低, 渐渐形成信仰模糊、缺乏远大志向的人格。

中学教学教育工作计划 第5篇

我校现有学生639人,共18个教学班。教职工在编86人,临时工10人。班级学生数符合管理规范的要求。教师配备基本齐全,部分小科借用小学教师,如体育、美术。

我校制度较为完善,教干工作力度大,教师工作热情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渐上升。我校多年来与同等中学相比,成绩较好。目前硬件方面较差的是电脑,配置很低,其次是学校平房太多,本来不大的校园空间更显狭小。但我校的三区分开,教学区校园环境宜人,荣获市园林学校称号,被评为省绿色学校。

总目标

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规范创新,强师优质,提升内涵,和谐发展,争取佳绩,着力营造教育公平氛围,大力进行校园优化美化工作。

1、确保在校生巩固率99%。

2、确保在校生学习期间安全率100%。

3、增加电教器材、实验器材和药品、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

4、用好四配套工程的设备,深入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

5、努力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创建学习型教师群体,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吃透吃准教材,争取完成三个以上县级课题,深入校本研究,立足本校,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升教学品位。

6、努力使初三年级毕业生上线率达90%以上。普、职高总数达95%以上,比例在3:7左右。

7、积极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净化校园,美化校园,调整校园布局,深化绿化建设,给学生以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8、加强现有基础设置的加固工作,力争学校建筑抗震达标。

1、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2、坚决贯彻执行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切实实行民主集中

3、制,群策群力办好教育。

4、继续推行多劳多得制度,完善落实各种制度。

5、继续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师德教育,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杜绝乱收费、乱罚款,贯彻一费制,完善控流机制,严格控制流生。

6、遇突发事件,要以大局为重,建立层层汇报制度,杜绝个人擅自颁布政策及超越校委会研究之外的事情,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7、坚持校长负责制。各科室、教学人员对校长负责。

8、制定学校议事制度,实行民主集中管理。

9、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教干与班主任值班到位,人人负责,后勤人员应做好保障工作,树立“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的服务观念,把“三个代表”贯彻始终。

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优质高效,狠抓教学六认真管理,教导处要制定近、中、远目标规划,切实推行新课改,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实施现代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2、查实教学六认真,每月一普查,双周一抽查,查有记录,有指导意见,对不合格的教师,要限定整改时间。

3、加大教研力度,强化各教研组的建设,制定教科研奖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者给予重大奖励。各项活动正常并有记录。

4、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我校以实现“两字两化”全优为目标,即钢笔字、粉笔字,教学手段现代化、教育观念更新化,所有教师必须达标。

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各科室、班主任必须与校长签定各类责任状,并按章执行。

2、月工作安排

月 份

工 作 内 容

负 责 科 室

一月份

1、庆祝元旦

2、学洋思,推进新课改

3、加强安全与卫生工作

4、数学、英语研讨课

5、安全工作自查

团总支、政教处、工会

教导处

政教处

教务处

教科室

政教处

二月份

1、制定绩效考核方案

2、假期工作安排

3、各处室上缴资料、总结

4、期终考试

5、各处室做好考核工作

6、对教师进行考核、汇总

7、公物清查

8、帐目结算

9、欢度春节

10做好开学相关工作

校长室

校长室

会计室

教导处

各处室

校长室

总务处

会计室

各处室

三月份

1、结算学费

2、课改、教学新模式的推进

3、教育教学论文的征集、语文、理化公开课

4、各兴趣小组的成立并正常活动

5、各处室上缴计划

6、安全工作自查调整校园布局

7、公益劳动、植树节

8、法制安全教育大会

9、初三工作会议

10、安全工作自查

会计室

教务处

教科室

教务处

各科室

总务处

政教处、团总支

政教处

教务处

政教处

四月份

1、祭扫烈士墓

2、迎接上级各项检查

3、英语、政治、历史公开课

4、安全工作自查

5、组织期中考试,做好期中考评

团总支

各科室

教科室

政教处

教务处

五月份

1、纪念“五.一”五.四“系列活动

2、安全资料收集工作。

3、语文、地生、音美公开课

4、安全工作自查

5、公务维护

团总支、政教处

政教处

教科室

政教处

总务处

六月份

1、对各处室工作进行评估

2、检查兴趣小组活动情况

3、数学、体育、电脑公开课

4、组织期终考试

5、安全工作自查

校长室

教导处

教科室

教务处

政教处

七月份

1、安排好暑假工作

2、期末考核

3、制定下学期发展规划

4、公物清查

5、帐目结算

6、安全工作自查

校长室

各处室、校长室

校长室

总务处

会计室、校长室

政教处

八月份

制定初一招生相关事宜

安排好初一招生的相关工作

安全工作自查

校长室

校长室

政教处

九月份

1、做好开学的相关工作

2、各处室上缴计划

3、学费的结算

4、讨论制定绩效工资制度及分配方案

5、兴趣小组的成立并活动

6、组建运动队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为此,我们应该在重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使德育工作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同步协调发展。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以师之品,言传身教

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古语“言教莫如身教”,讲的就是这一道理。教师每天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和举止“曝光”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广泛的和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完善自身的人格体系,让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坚韧勤劳等美德自然流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露在举手投足之间,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进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无言的人格示范往往能远远超越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含的道德修养会悄悄地渗透到灵魂深处,慢慢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励他们去求真、求善、求美,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教育性

语文教材选取的作品大多是名篇佳作,文学性与思想性俱佳,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课文中充满了情感,包含着对人民的爱、对祖国的爱、对大自然的爱、对艺术的爱、对劳动的爱,这是人的高级情感,也就是说,课文中的情是引导“学做人”的必要铺垫。然而,思想不是靠讲解传递的,它是在感觉中、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切入点,巧作引导,设法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美好情感世界中,让他们在其中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周总理——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寓德于写,在作文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作文与做人密不可分,“吾手写吾心”,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积极乐、与时俱进的思想,对他们的一生发展都有很大帮助。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思想修养、审美情趣、意志品质的引导,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发现生活的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感受生活,要求他们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鼓励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生活,有了感受,学生才有素材和情感上的积累。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教育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让他们用心去关注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通过写作,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作文教学命题时,应注意要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唤醒其心理感受,写出发自肺腑的好文章。这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和潜在意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作文要注意从小处着眼,从身边的人和事着笔,不胡编乱造,勇敢地讲真话、诉真情,歌颂美德,揭露丑恶。作文切忌空洞,老师要指导学生少写大题材,多动用小角度进行真挚的细节描写。作文批改时要将德育内容巧妙地穿插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以鼓励为主。

四、开展语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课堂应注重“活动教学”,语文活动是一个由认知到实践,从实践中学会做人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也就随之而提高。从语文活动的目的任务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本身就融入了思想品德内容,学生思想品德素养的提高可以在健康有益的语文活动中得以实现。在教学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手抄报,演课本剧等。语文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了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论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创新 第7篇

一、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 任何时代, 任何社会都是如此[2]。教书育人, 以德为本, 教育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任, 然而, 目前我国中学教育却把智放在首位, 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

1. 应试教育对德育教育形成很大的冲击

我国中学教育中一直存在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的现象, 升学率成了衡量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 分数高低也成了衡量学生好差的尺度。因此尽管现在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 教师也改进了教学方法, 但在顽固的应试教育模式下, 德育教育常常流于形式, 应付检查、灌输的成分多, 难以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 难以达到好的成效。

2. 家庭教育弊端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有爷爷奶奶们的庇护、爸爸妈妈们的宠爱, 加上物质条件的优越, 忽视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使他们养成任性、懒惰、固执的性格, 自私、冷漠成了他们情感的主导, 极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一些学生意志脆弱, 心理承受能力差, 经不起挫折和打击;对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不能妥善处理和解决, 陷于忧愁苦闷之中不能自拔, 又不懂得寻求帮助, 一味逃避现实, 甚至过分偏激, 走向极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将无法真正得到实行, 对德育教育的冲击将无法避免。

3、网络普及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新课题

当今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的进程, 使得知识传播渠道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青少年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发生了质的变化, 特别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吸取知识提供了更为宽广的空间。但网络也给学校的德育教育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为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网络上的黄色信息,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也给德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3]。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德育教育内容非常广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有所侧重, 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践, 重点开展博爱、遵纪守法、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文明礼仪、诚信等德育教育。

1. 博爱教育

中学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博爱教育。博爱是人一生健康成长的基础。语文教学利用优美的祖国语言, 饱含激情的一篇篇文章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亲人、爱别人、爱自己。只有懂得了博爱, 懂得了尊重与自重, 才能懂得奉献, 才能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才能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2. 遵纪守法教育

教学中要加强遵纪守法教育。中学阶段是人成长中最为活跃的时期, 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时期,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语文教材中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本身就是遵纪守法的典范。法纪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 提高法律意识, 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从而受益终身。

3. 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习惯是中学教育的任务之一。改革开放的今天,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 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习惯却差了, 劳动时能躲就躲, 什么事情都由父母代劳, 既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也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通过对《敬业与乐业》的学习, 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劳动、对待劳动者。

4. 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对一个人来说, 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礼仪要从小学起, 贯穿于人的整个成长。语文教学中的礼貌用语是礼仪教育的基础, 语言美, 行为心灵才美, 开展语言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中学教育之必需。

5. 诚信教育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人们的诚信在消退, 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弄虚作假, 欺上瞒下, 考试作弊, 抄袭作业之风盛行。通过《世说新语二则》的学习,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的观念, 养成诚信学习、诚信做人的良好习惯, 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诚信美德、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三、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成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 就是不露声色地将德育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像“着物物不知的春风、润物细无声的春雨”,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4]

1. 授课中融合德育教育

语文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 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 具有强烈的思想和艺术感染力。

(1) 课文导语中融合德育教育。导语是创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 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巧妙地设置导语, 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更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如, 在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设计这样的导语:我们生活的大自然, 美几乎无处不在, 不同的季节展现出不同的美, 有关春天美的文章我们读了很多, 今天我们来领略冬天大雪纷飞那种极致的美。这种导入能唤醒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探索, 引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2) 时代背景中融合德育教育。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 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重现当时的时代背景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如, 在讲解李煜的《虞美人》时, 教师把南唐末年的纷争用形象的视频真实地展现出来, 然后突出李煜的亡国国君的忧愁, 教育学生珍惜当前的和平和幸福, 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 人物形象分析中融合德育教育。中学语文课文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代父从军、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有救死扶伤、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白求恩, 还有“文人中最有骨气”、忧国忧民的朱自清等等, 这些英雄的气概可歌可泣、荡人心魄。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分析, 再现人物形象的崇高品质, 使学生感受这些人物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在写作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

“文如其人, 言为心声”,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力的体现, 是学生思想表现的外在形式。写作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 无论是命题的选择, 还是文章的立意, 直至教师的批改, 都应体现德育教育的深度。首先, 在命题上, 应注重题目的思想性和真实性, 让学生有话可说、说有意义的话, 然后说真话、抒真情, 培养学生真实、诚实的品质;其次, 在指导写作立意时注意让学生深入生活, 观察生活, 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再次, 批改时, 教师可以通过批语这一渠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在日常的周记、随笔、微博等课外练习中融合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除了课堂以外, 重要的学习场所在课堂外。我们常常要求学生完成周记、随笔、甚至是微博, 在这些课外练习中, 学生可以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 挥洒自己的才情, 教师通过这些形式,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与生活零距离地接触, 启发学生的心智, 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其正确对待生活的方方面面, 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课文的朗读中融合德育教育

新课标中学语文教材文体多样, 有感人肺腑的记叙文, 有诗意盎然的散文, 有激情奔腾的诗歌, 有引人入胜的小说, 还有催人泪下的剧作等。朗读是激发学生情感进而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的向导。让学生朗读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 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字的音韵美, 加深对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品味, 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 教学《背影》, 通过有感情的范读和学生的反复朗读, 体会浓浓的父子亲情;再如, 教学诗歌《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时,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 让学生感悟诗歌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

5. 在多彩生活的情境中融合德育教育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学要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就应该根植于丰富的社会生活, 从鲜活的生活中提取德育教育的题材, 弘扬时代精神, 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精神传统, 吸纳一切进步文化的营养, 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

6. 教师以广博的知识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作品《师说》中指出:“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感也”[5]。“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广博坚实的知识, 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更会深深地感染学生, 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榜样的熏陶感染, 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

摘要:中学语文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本文在深入分析当前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 结合语文教学实践, 提出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并进一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路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吕春久;《新课改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 《德育新探》 (48) 2009年第1期。

[2]廖忠慧:《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管见》, 《文学教育》 (126—127) 2009.09。

[3]徐学莲:《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池州学院学报》 (148—149) 2008年8月。

[4]孟祥梅、路平:《审情度势润物无声》, 《新课题研究》 (170—171) 2010年6月。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8篇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要求中学基础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以更好地适应科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

中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 使全体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全面发展, 使他们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其中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内容, 贯穿在各科的教育教学中, 而物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非常有必要, 应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认真严谨, 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在工作中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以及不畏困难, 勇于进取的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现结合本人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经验, 总结如下, 供商榷: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物理研究的对象大到宇宙天体, 小到微观粒子, 从力、热、光、电到原子物理, 从实物到场, 都有其运动的形式和规律。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实验的操作都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要求教师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 阐述物理观点、物理规律, 将教材中的科学知识与思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问题。如能量守恒、转换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之一, 再如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关于轻重物体谁先落地的争论, 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 并不依赖于主观臆断, 而是基于事物的本质规律。只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二、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介绍物理发展史时, 告诉学生我国古代已有的计时方法, 声学原理的天坛建筑, 光学知识的小孔成像, 航海中用的指南针……让学生对作出贡献的古代科学家心存仰慕, 对我国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倍感自豪。当今的科技成果也层出不穷:运载火箭、卫星发射、核能的应用、超导的研究、神五、神六的成功发射, 都是在一代代科技人的努力下取得的辉煌成果, 有的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如航天技术、超导研究, 激起学生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加深热爱伟大祖国的崇高情感, 同时也要告诉他们我国科技的现状是个别技术位居领先地位, 而整体实力与世界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有的差距还很大, 总体发展很不平衡,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激励学生来刻苦学习, 树立建设伟大祖国的雄心壮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 为中华之振兴而奋发向上的决心。

三、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 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这是我们物理教师的职责和义务。通过物理实验, 介绍科学家发现定理和定律的过程, 体会科学家实事求是, 勇于探索, 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英国科学家焦耳用了三年的时间作了400多次实验, 证明了能量守恒定律, 法拉第用了10余年的时间进行几千次的实验,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这些充分说明了科学家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执着和坚持, 不畏艰辛, 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实验, 亲身体验探索研究物理原理的过程, 体会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心路历程, 如重温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三个实验: (1) 导体切割磁感线; (2) 条形磁铁在闭合线圈中的运动; (3) 螺线管通电前后的现象;体会磁生电的过程。在采集实验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认真、详实、严谨、忠于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用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水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等。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与课本的物理知识相联系, 用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如“拔河比赛中的物理知识”、“生活中的摩擦力”、“建筑工程中塔吊的平衡知识”、“感应开关中的物理知识”、“刀具中的力学知识”的课题研究, 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活学活用, 培养兴趣, 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不畏艰辛, 勇于进取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

高中物理较初中物理在难度和知识层面上有很大的提高, 要学好物理,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一开始, 学生立刻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种种努力也未见成效, 作为教师, 应就此现象进行引导、分析, 帮助学生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愈挫愈奋, 永不言败, 努力适应高中的学习, 告诉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 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知难而进的态度, 坚韧不拔的毅力, 树立勇于吃苦, 乐于吃苦, 乐观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实验小组进行小制作, 小发明, 在培养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同时,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团队意识, 懂得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大家共同努力, 离不开集体的智慧, 离不开团队的合作。健康的心态, 良好的心理品质, 为将来走向社会, 迎接更为严峻的考验做好准备。

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9篇

一、体育教学的集体性可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在中学体育日常教学中, 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介绍我省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河北籍选手郭晶晶、庞伟等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迹, 对学生进行热爱河北、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体育教学中有很多集体项目, 如要获得成功必须要队员之间的整体协调配合、统一行动 (如足球、排球、接力等集体项目) 。一场比赛或以班为单位团体赛如果队员没有集体主义观念, 就很难贯彻执行教练员的战术意图, 就很难战胜对手, 取得胜利。

个人技术再高, 如果离开了同伴的配合和集体的协同作战, 也很难取胜, 而集体协作和统一行动又以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为基础, 而这种情感基础是共同的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的精神升华, 是集体主义的情感基础。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注意这方面集体主义荣誉品德教育培养, 那么就有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

二、严格有序的体育教学, 可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和训练中, 都严格要求学生按规则做事情, 严格按照竞赛规则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 个人的意志要求应服从集体的需要, 只有在服从集体遵守制定的相关体育规章制度的前提下, 个人的行为才能得到认可和发展, 学生通过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从而加强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组织上体育课时, 开始和结束部分都要集合、整队和报告人数, 训练时要按规定的顺序和程序进行。在组织教学比赛时, 学生严格遵守规则、规程, 教师认真严格执行规则, 严格执罚, 就能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将会被受到一定处罚, 会失去一次得分机会或被罚出场, 从而失去取胜的机会。正是被这些要求和规则的约束下, 才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必须符合规则和规范, 进而升华被认识到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职责, 一个没有组织纪律性的人将会受到社会的排斥和谴责。

三、体育的对抗性可以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竞技比赛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 它要求运动员要以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各种困难, 为达到自己的目标, 表现出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体育竞赛中的中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强的精神;定向越野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排除危险的勇气;拳击和武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机智、沉着、自控能力;双杠、跳马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教学比赛、技评达标测验和单元技术考评时, 学生的失败是难免的, 教师可以从中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失败, 承受失败压力超越自己, 又能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心态的能力, 重新认识自我价值, 养成良好的豁达、开朗、永不服输个性心理素质。

四、体育教学比赛有助于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市级和校级的体育竞赛中, 运动员表现出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观众、尊重教练、团结同伴等良好行为, 会受到观众、教练员, 甚至对手的赞赏和尊重。反之, 动作粗野、故意违犯规则、不尊重裁判员、对手和观众, 表现出个人主义精神, 则会由于违犯体育道德精神而受到应有的制裁和处罚, 引起公众舆论的谴责。如在健康良好的环境下成长学生, 碰到困难时都会努力控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尽力表现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精神面貌, 因此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打下良好基础和条件。

五、体育教学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中, 有些体育项目如艺术体操、健美操、拉丁舞等可以把健美的体态、动作与悦耳的音乐、优美的造型结合在一起, 往往使体育项目富有美的魅力, 也使体育运动既有健身的价值, 又有审美价值, 这对在学校体育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陶冶学生的情操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中学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 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发挥程度与教师有密切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只有通过一定的途径才能发挥出来。

1、深入发掘, 突出教材思想性

教材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在改版, 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思想性, 但作为解惑授业的教师, 要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作用。只有在深刻理解并熟悉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 才可以做到。如在中长跑的教学中, 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 但是并不等于学习了中长跑就学会了这些顽强刻苦的意志, 而是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提示、诱导、教育要求下, 学生的思想才能受到感染, 从而才能达到教育目的。

2、不断创新, 讲究实效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育基础知识、技术、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意志, 并发展其个性。体育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选择什么样的方法, 必然反映着教学的出发点和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因此,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从多方面考虑。体育教师要有意识的给学生“加担子”, 提高学生短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能力,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学生满怀热情和激情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熟悉学生, 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中, 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体质, 思想认识也不同, 接受教育程度也不一样, 因而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素质条件得到他可能得到的最佳发挥, 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 教师只有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特点, 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才能调动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广大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抓住热点的话题, 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 剖析心理, 正确引导帮助。对体育基础素质较差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给予帮助并正确分析, 找出原因, , 帮助解决总结经验, 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使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增强自信。

4、以身立教, 身体力行

体育教师既要掌握深厚的体育理论知识, 又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敬业精神, 还有崇高的道德追求。只有“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才能很好的完成各项教学工作。端正教风, 爱护关心学生, 严于律已, 处处事事都成为学生的楷模, 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的体育道德作风, 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树立直接的榜样, 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檀佳定.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 2003.

[2]杨波, 马海涛.论体育院校体操普修课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0) .

生命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 第10篇

一、中学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生命教育勃兴于西方学界, 20世纪70年代后传入中国。在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民间组织的重视和推动下, 各种有关促进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主题活动蓬勃兴起。其中, 辽宁省教育主管部门于2004年12月全面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系统工程, 规定生命教育从此成为该省中小学教学的必修课程。上海市教委和科教党委于2005年6月联合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试图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开展生命教育。[1]但总体而言, 在具体实践层面上, 与理论研究的如火如荼形成较大反差的是, 生命教育并未在操作上取得应有的突破。笔者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上的反差。

1. 社会整体文化氛围漠视生命

近年来, 中小学生受媒体、网络游戏和影视文化的影响非常大。在那些网络自杀游戏及暴力影视中, 青少年的生命是可以随便被侵犯的。而媒体对自杀事件的渲染式、煽情式的报道, 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起到了误导作用, 集中体现在媒体报道自杀新闻事件时, 很少提到怎样科学地获得救助信息、有哪些救援机构及怎样应对自己的心理危机等正面和科学的救助方法。可以说, 整个社会大环境对生命的漠视是导致中小学生不珍爱生命的重要根源。卫生部在2006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 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 15岁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 自杀列死因首位。这为加强生命教育敲响了警钟。[2]基于上述背景, 我国中小学急需开展生命教育, 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生命, 培养其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

2. 功利化的教育理念

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中学教育逐渐成为一种工具。在这种教育理念下, 教师是作为工具和手段出现的, 教育活动服从于高考和就业等实用的目标。长期以来,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以分数为重、升学为主, 考试成为教师的法宝, 分数成了学生的命根。以至于为了获得高分, 学生一头埋在书本里, 两耳不闻窗外事。在此背景下, 课程内容设置瞄准就业市场需要, 课程安排首先要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数量与时段, 其他课程要么被简化、要么被安排在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时段甚至是自习时间。[3]可以说, 工具化的教育理念是桎梏我国生命教育实践的主要障碍。

3. 作为教育主体的化学教师素质欠缺

生命教育让青少年学会尊重、敬畏生命, 懂得尊严和爱, 一定要融汇在日常生活实践的点滴之中。这就需要执行生命教育的主体必须具备生命情怀, 并且用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去提升、感化和引导学生。如果教师自身都不具备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意义的体悟并发挥生命价值的功能。从目前状况看, 生命教育主体在自身素质方面存在欠缺, 如部分教师功利心较强、责任心缺失、不关心学生、不安心教育、自身价值观不明确等。不能简单地将教师素质的欠缺归咎于个人, 这既有教育者本身的问题, 但更是由特定发展阶段和体制机制造成的。[3]

二、在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1. 超越传统化学教学知识本位

一般而言, 知识和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中心, 或者说, 知识的价值是首位的, 情商、能力、生活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化学教育的问题正是在于过分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 教师仅为传授知识的“教”而工作, 学生在确切的意义上仅为掌握知识的“学”而活。这种教学法忽视了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潜在性, 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在场”及其整体发展的关怀。我们认为, 生命化教育并不忽视知识传授, 它只是力图使逻辑化、体系化的知识与新的生命主体创思、立命 (确立生命的新向) 的生长点相契接, 由生命化既有的知识而拓辟出另一种格局的生命的深度。[4]

2. 在化学生活化教学中引领学生珍视生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 可以利用与化学课堂知识密切相关的自然和社会生活实践中的事件、现象进行生命教育。如, “雷雨可以发庄稼”“瑞雪兆丰年”等自然现象都是利用物质的化学反应, 为生命本身的存在提供物质保障。还应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命伤害事件, 如冬天使用煤气热水器造成的死亡事件、新装修房子的中毒事件、误食工业用盐的中毒事件等, 这对保护生命是非常必要的。再如, 香烟对人有很大的危害, 教师可以当场检验吸烟的后果, 揭示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 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 帮助学生抵制烟草的诱惑,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3. 提升教育主体素质, 开展相关培训

教师的生命情怀对生命教育实践有重大的影响, 所以如果要高质量地践行生命教育, 就必须提升中学化学教师的生命质量, 实现教师“作为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6]笔者认为, 除了借助一些学术团体和基金会举办的生命教育培训和研修班外, 教育系统主管部门也应该多出台一些政策, 建立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基地, 要求各学校选派一定数额的化学教师接受训练。培训的目标是要使化学教师具备下列素质: (1) 爱。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它不仅是一种能力和一种品质, 而且更是一种生命力。 (2) 洞察与反思。即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要能够敏感地洞察自己以及学生的生命状态, 有效地捕捉教育机会。 (3) 赋予教育生活以生命活力。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对话。教师应活化教材。 (4) 自我成长。教师不仅应具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而且还应具有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发展的自我成长机制的能力。[7]

总而言之, 生命教育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相关的人员培训和教学条件都还很不到位, 加之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功利化倾向, 导致生命教育目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生命价值将逐渐回归, 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会随之不断上升, 直至其成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逻辑出发点。坚信生命教育的价值, 推进生命教育事业, 提升生命教育的层次。[3]作为化学教师, 应该努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 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美云.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 2006 (4) .

[2]张瑞平.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J].教育探索, 2012 (6) .

[3]朱晓明.略论当前生命教育推广之困境[J].内蒙古社会科学 (汉文版) , 2012 (5) .

[4]王愫懿.生命化教育理念对化学教育的启示[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 (12) .

[5]房宏.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11 (11) .

[6]钱理群.民间教育实验的意义与力量[Z].张文质等.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序)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怎样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5-0167-01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课堂中抓好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同时,要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准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要想正学生,首先正其身。教师要以身作则,作好表率,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来渲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自觉遵守一些常规,当学生做出一些违规行为时,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才具有说服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的接近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给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

我们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这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主要从以下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学习态度与行为。

1.体育课上主动参与动作的学习,能够坚持完成任务,观看电视、现场体育比赛和表演。2.体育课上遵守课堂纪律,有事请假,遵循运动规则。3.穿戴适宜运动的服装,不带有害于身体的硬性物品,说出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办法。

(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1.努力向家人和同学展示自我,积极创新。2、能够用正确的身体姿势进行学习、运动和生活,体验活动的心理感受和同伴在活动中的情绪表现。3、能够独自活动并参与集体活动并完成任务,不妨碍他人活动,要按顺序进行练习,能够说出集体活动的感受。我们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当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时,教师就要及时的进行评价,让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品质。

三、巧抓时机,作好即时性教育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随时都有机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每一堂课并不是都能顺利地进行,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抓好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时性教育)。如:我在上高二年级一节前滚翻时,我布置好教学任务,让学生分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同学总是有意无意地往垫子上扔杂草,我马上把这两名同学叫到一边,用和蔼的语气对这两名同学说:“老师为什么把你们叫出来?”这两名同学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下了头。我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在做动作时,别的同学往里扔东西,你们愿意吗?老师对你们今天所做的事情就谈到这里,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看你们的表现好不好。”从这件事情以后,这两名同学表现的很积极,并且能够主动的帮助同学。在一次快速跑的练习时,一组学生练习完毕后,从跑道中间走回,这样在第二组练习时很可能出现危险因素,我马上终止练习,集合学生让学生讨论这样会出现什么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学生马上回答出:会出现危险因素,我们一组练习后要从跑道两边走回。我们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巧抓时机,要对学生的教育起到良好的作用。我们要注意个别对待和集体教育相结合,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四、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游戏和比赛,即增强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我们组织游戏《奔向奥运》,通过游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机智、勇敢进取的精神;游戏《保护大自然》教育学生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与植物;游戏《打保龄球》教育学生废物利用……。通过比赛教育学生公平竞争,团结协作、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五、处理方式

在日常教学时,一些犯错误的同学通常被教师一顿训斥,这样不但对学生的心理有负面效应而且学生的接受效果也不是很好,我们应该耐心对待,帮助学生找到原因,并要良好地处理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心理上接受,并能够解决,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教师应帮助学生解决。要注意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能进行个别教育的一定要进行个别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给学生一定空间,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要注意教育效果。

在丰富多采的体育教学中,我们在一线工作的体育教师要把握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时机运用恰当,运用灵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行而向自己提出要求和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只有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教育才能在学生的成长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 第12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中学生,体育教学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是我们国家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教育内容, 学生在开设专门的德育教育课程之外, 还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并且把学生的德育水平用定性的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品学兼优。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每一级政府都在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国务院曾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 把德育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等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德育教育是我们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中心, 所以作为体育教师来讲, 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环节中不单纯注意学生体质的培养, 更应该注意学生德育素质的全面培养, 只有我们认认真真的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德育教育, 我们才能全面履行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措施

(1) 作为体育教师,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变化, 作为体育教师, 体育课程本来就是培养学生体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实践活动, 老师在实践教学中, 通过体育游戏、新动作的讲授等环节, 可以不断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要求学生不怕吃苦耐劳, 团结奋进, 时时刻刻让学生了解和知道只有大家有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相互之间多理解、多谅解、多帮助, 我们的团队才能不断的进步, 才能不断的有收获, 优秀的学生来帮助稍差的同学, 帮助他们来提高自己的体育水平, 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很多专家学者都在阐述体育实践环节是学习成绩较差学生增强自信心的一剂良药, 也是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相互交流的接入口, 体育比赛是体现班集体团结和凝聚力的重要检验过程。

(2) 作为体育老师, 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课堂教育方式, 比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体育赛事的经典短片和咱们国家体育走向世界的重要见证及参赛的爱国意义, 用爱国渲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喜好体育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当然在生活中, 我们讲最实际的说法当然是要求学生是有很高的班集体荣誉感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教师在课堂中除了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动作、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 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正面教育方式要求学生明白知识能武装一个人的大脑, 而只有道德才能健全一个人的灵魂, 老师和学生可以经常通过相互提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来及时的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就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改正意见。我们要求学生时刻铭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班集体的荣誉关系着每一个人的荣誉, 同时班集体的荣誉也来源于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争取, 所以大家要时时刻刻来维护他。

(3) 在上课的过程中,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种学习环境的营造不是说单纯的课堂的安静, 其还包含身边事件的发生, 网络正面新闻的报道、国家对于对社会良好社会道德的表彰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这就要求老师要时刻掌握一些最近的内容, 能在第一时间把正面的东西传播给学生, 当然社会的发展负面的东西是不会缺失的, 作为老师, 我们在体育实践教学中, 我们不能完全的回避负面的东西, 我们要学会给学生就负面的东西进行分析和探讨, 让学生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能辩的社会的真善美。

三、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作为专业体育教师而言,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技能知识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方法, 现在国家在大力倡导终身体育思想的教育理念, 学生在离开学校之后, 能继续坚持体育锻炼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尽一切可能性的帮助学生来建立和健全这些观念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老师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 更需要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 我们知道中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 我们老在讲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水平, 这就要求老师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 载知识之本, 寓道德之舍也。”用简洁通俗的言语表达了体育与品德教育以及智育教育的相互关系, 那么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就应该坚持不渝的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 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 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作为体育教师, 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及良好行为的培养,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能动的道德主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 因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如果一开始就出现厌学或者掌握和理解不到位的话那很容易对体育的重要性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一旦这种观念形成,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让学生喜欢上体育,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爱好和身体条件, 在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前提的情况下,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教学, 这样一方面在学习喜欢的前提条件下, 能全面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并且一般学生喜欢的项目都会尽全力, 所以这就很容易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国内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才用学生选项课的方式来进行体育教学, 这就从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另外一方面也促使了体育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教育, 这样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清华.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07) :164

上一篇:马克思的企业治理理论下一篇:红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