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实作品范文

2024-07-13

电视纪实作品范文(精选12篇)

电视纪实作品 第1篇

1 电视纪实作品现状

电视纪实作品是评价电视台整体水平的重要依据,一部好的电视纪实作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并需要长时间的拍摄和熟练的技能,以确保完成后的电视作品更够给观众带来强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也正是因为如此,国际的电视奖项中都要设置关于电视纪实作品的奖项。国外有一档名为《鳄鱼拍档》的节目,制作人员需要在热带雨林中进行拍摄,并要在拍摄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先进拍摄设备和技术进行拍摄。艰苦的环境,一年的耗时,再加上大量设备资金的投入,才使观众最终看到的画面极具美感和冲击力,实现了震撼人心的审美效果。而我国山东电视台拍摄的《泰山》,也是经过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才拍摄完毕,最后仅仅几十分钟的成品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是观众难以想象的,但是它所创造的恢弘的审美效果最终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电视制作水平。

现阶段我国的电视纪实作品主题,主要是关于弱势群体及边远地区的生活。这些形式的纪录片偏重对自然形态和生活形态的“猎奇”,而不是有深度地、充分地理解文化。内容上缺乏创新并十分浅显,忽视了拍摄艺术的审美选择,无法吸引更多的观众,使我国电视纪实作品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进步。

2 电视纪实作品审美选择的要点

2.1 声画同步

电视纪实作品在拍摄过程中,会同时将大量的声音记录下来,以便将作品要表现的真实的生活状态展现给观众。所以在电视纪实作品创作时,要保证实现语言与摄像之间的和谐统一。在拍摄过程中,摄像会需要将景物中的自然与艺术之美很好地协调统一,在拍摄的事物中寻找不同美的形象,并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这些美的内涵充分表现出来。

在节目的编辑中,要以拍摄的画面为依据,根据画面创作解说词,使人们能够在视觉上看到真实的事物状态,在听觉上对画面中所包含的内涵进行辅助性的了解,从而更进一步领悟到电视纪实作品想要表达的意义。

2.2 丰富的想象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进行电视纪实作品创作时,一旦缺乏想象力,就会使摄像无法达到预期的表现力。电视纪实作品的画面由多种因素组成,最终形成极具视听效应的完整的电影造型。例如《望长城》中,在描述“十三边”村时,为了展现边寨寂静深远的画面,摄影师将夜空中的小屋、孤单的灯火和隐隐带着回声的读书声记录下来,创造了一幅视听效应与主题十分相符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实现了观众思维的延伸,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达到了预期的拍摄效果。

2.3 善于利用光线

光线是摄像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画面造型的基础。摄影师可以利用光线创作出各种重要的造型,并通过光线来表达作品中的情感。在电视纪实作品的创作中,现场情况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摄影师应该善于利用各种不同的光线,营造出不同的气氛情景,充分展现主题,塑造出符合主题要求的艺术效果,营造出作品特有的基调。

2.4 合理运用长镜头

长镜头具有增强画面真实性的作用,长镜头所展现的时间能够保证事物流程的完整性。在电视纪实作品中运用长镜头,可以使主体意识淡化,将所要记录的画面更加生动、真实地记录下来,能够令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真实的参与感是其他手法不能够充分展现出来的。

电视纪实作品的作用就是向观众呈现出真实的画面,给观众带来真实的感受,而长镜头的合理利用,可以充分体现出审美中的真实美,保证作品与生活的一致性。

2.5 避免过分强调风光

风光片在电视作品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电视纪实作品中过分的强调风光,就会使纪实作品失去了自身原有的特点。风光化剪辑是电视节目追求艺术性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对提高电视节目收视率有显著效果,但是在电视纪实作品中过分注重风光,则会淡化纪实性,降低电视作品的质量。电视纪实作品重点强调的是真实性,将审美中的真实美展现给人们,因此,在电视纪实作品摄像中,要更注重真实的生活形态和事物的画面。

3 结论

艺术源于生活,电视纪实作品的目的正是要将生活中的艺术,真实、生动地展现给人们。

摘要:电视一直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娱乐工具,是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观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对电视作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国电视纪实作品在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要想创作出更高质量的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极其重要。本文就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审美选择

参考文献

电视作品分析 第2篇

1、陈鲁豫在《凤凰早班车》中开创了说新闻 主持风格。

2、三档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新闻调查》,《新闻直播间》。

3、《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

4、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大案、要案、奇案、公案——拍案”是 窦文涛 主持的节目《文涛拍案》 中的宣传标语。

5、春晚已走过30年。

6、列举几个春晚的节目 《宇宙牌香烟》、《冬天里的一把火》、《卖拐》、《卖车》、《不差钱》、《千手观音》、《让爱住我家》、《难忘今宵》

7、《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人窦文涛。

8、《幸福魔方》的升级版是《情有可缘》。

9、列举湖南卫视比较有代表性的娱乐节目 《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挑战麦克风》、《智勇大冲关》、《天生一对》、《舞动奇迹》

10、什么什么的韩国节目是《 情书 》。

二、名词解释。

1、《梦想成真》是江苏卫视2012年全力打造的一档帮助普通人实现心愿和梦想的励志情感类节目,2012年2月2日首期节目开播,由李响、李艾主持,意在绽放梦想,助力心愿。节目流程:“每档节目以2到3个故事组成,外拍与演播厅相结合,主持人会全程参与外拍,并且引入明星给当事人制造重重惊喜。” 在《梦想成真》舞台上,观众既能看到普通人的小小梦想华丽绽放,又能领略精彩的草根梦想才艺秀。《梦想成真》主张公益、帮百姓圆梦的内核让节目在众多梦想类节目中突出重围。

2、《焦点访谈》是央视创办于1994年4月1日,属于新闻评论类、舆论监督节目。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节目形态上,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栏目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主持人有侯丰、敬一丹、李小萌、张泉灵、张羽等。在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播出。

3、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节目形态。

4、《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也是央视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从1996年5月17日节目开播开始,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记者:柴静、古兵、孙宝印、杨春。制片人:张洁

5、《经济半小时》是中央电视台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经济栏目,于1989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栏目的独特品质----“观经济大势、知民生冷暖”,使得栏目已经拥有了以经济界中高层管理决策人士与技术服务阶层为主体的稳定的收视群体。主持人:谢颖颖、王小丫、赵赫、马洪涛、李雨霏、芮成钢。

6、《文涛拍案》:是凤凰卫视的一档时事电视评书节目,2004年开播,2011年12月26日停播,历时8年(2005年曾中断)。在这个“另类法制节目”中,主持人窦文涛以迥然同形象出现,号称“大案、要案、奇案、公案一一拍案”,性情毕现,有理有节,仗义直言,击浊扬清。节目中运用各种影视手段起承转合,丰富情境,强化感染力,被称为“新派电视评书体”。

7、《我爱记歌词》:浙江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宗旨是打造全国K歌联盟,于每周六晚21:21播出,华少和伊一担任节目主持。节目选取中国各个年代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歌曲,通过设计唱歌游戏,让参赛者现场回忆歌词,并大声唱出,唱对歌词最多的参赛者,就是当场比赛的冠军。节目中不比歌喉,不比音准,不比舞台表现,只要唱对歌词,就有机会成为爱心大使,所得到的获奖金额将以慈善金的形式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调动了全民的娱乐积极性。

8、《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2012年改称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由孟非主持,在每周六、周日晚21点20分播出。新节目的互动形式将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节目中设有点评老师乐嘉和黄菡。

三、简答

1、《艺术人生》的艺术风格:

a、在选题上,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通过明星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吸引观众。b、节目内容的选择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为标准。

C、创作人员始终保持创作上的真诚。

D、集各种节目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

E、主持人的个人风格。(真实化、人性化、名人化)

2、《中国财经报道》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内容定位的单纯化,重点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2)、透析复杂的经济现象,全力打造权威财经栏目。

(3)、深入洞察研究,高端的前瞻预见。

(4)、独立思考的品格,客观公正的立场。

3、《中国财经报道》的大众化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众化的形象解读:

a,选题上注重“以百姓的眼光看经济,以经济的眼光看社会”

b,人(主持人)成为联结财经和群众之间的纽带

c,夹叙夹议的报道方式,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段。

4、《一站到底》有什么特点:集益智、娱乐、刺激为一体

A, 主持人是李好、晓敏夫妻搭档 他们将组成国内首个主持夫妻档

B, 打破了《开心辞典》那种平民与主持人对抗的模式,而是采用了攻擂的形式让平民与平民进行激烈对抗。

C、可以由守擂者根据自己喜怒爱好,分析判断,自己选择挑战者进行PK;

D,挑战者将通过20秒的限时答题与守擂者PK,任何一方失败的话,脚下的机关就将开启,选手将直接掉下脚下的陷阱,接受惩罚!失败者离开时垂直落体运动,失败者的表情、掉下的姿势是一大看点,刺激性、娱乐性

E,题目知识面广,深度题目不多

F,挑战者之间的唇枪舌战、心理战,又一大看点。

G、,最终赢家奖品丰厚,可以赢得10个家电;

5、专题类节目的特点:

A,纪实性: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某一事件进行集中深入地报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B,参与性:专题节目在叙说真人真事的时候,还要表现出创作者的参与性,多以创作者的主题思想为依据;

C,艺术性: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等艺术处理,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6、调解类节目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强烈的故事性,更直接的宣泄功能,更世俗的平民倾向,这是人际沟通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选题上注重“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房产纠纷,婚姻状况,婆媳关系,邻里之间,亲情友情爱情。。

四、作品分析(结合一期节目自己分析)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全力打造的一档全新智慧型文化栏目,节目于2012年4月14日首期常态化播出,每周六22:28于CCTV-1首播,周日13:13重播。节目中,崔永元身兼数职,不仅担任节目主持人,还是节目剧本的主创之一,甚至还要亲自上阵扮演不同角色。该节目以“乐而不俗”为节目宗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参演明星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没有剧本,没有台词,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主持人崔永元的幽默诙谐再加上他对文化高品位的坚守可以将《谢天谢地,你来啦》的节目宗旨发挥到极致。

《谢天谢地你来啦》(原名《正大综艺·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一套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据悉,该节目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引入本土,被公认为是一档“高智商”节目。它的推出是央视对于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一次全新阐释和创新引领。节目每期邀请5位明星作为嘉宾,明星们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都会通过一扇门进入到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未知的特定主题场景,场景的人物角色见到参与嘉宾的第一句话就是:“谢天谢地,你终于来啦!”迅速将参与嘉宾、观众带入到设置的场景当中。在扮演某个特定角色的过程中,明星面对各种未知挑战表现出的机智反应将给本节目带来不间断的笑点。最后由点评嘉宾进行点评,点评嘉宾主要有王雪纯、李立群、老梁等人。

例如第20120512期演员金玉婷在表演《泰坦尼克号》时表现就相当突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当Jack问及他们的誓言她从容地说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衣衫,然而我注定用它寻找幸福。”以及“一句我们国家最流行的话:此时无声胜有声。”),金玉婷在表演时很好地把自己融入情景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搞笑功力,创新并让人出乎意料地给观众呈现出一场娱乐版“泰坦尼克号”,从而引得广泛好评。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境,扮演着陌生的角色,明星们是措手不及,还是泰然处之?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明星们面对各种未知挑战表现出的急智反应将给本节目带来不间断的看点。戏剧化的冲突,带来的不仅仅是搞笑、幽默,更是一场真人秀节目的“高智商”测试,对嘉宾现场反应,即兴表演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真人秀”已然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法宝。此次入主这样一档新鲜娱乐节目,一直以谈话节目见长的崔永元表示,接下节目之初以为是一档文艺节目,没想到成了一档娱乐节目。即使是娱乐节目,也不愿意看到一直反对的低俗。宁可观众不笑,也不要低俗。希望节目在后续录制中,继续避免低品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他相信即使是娱乐节目,也能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有意义的笑声。

《谢天谢地,你来啦》在节目定位上强调两个方面:一为“智慧”,强调嘉宾的随即应变能力和即场发挥能力。二为“文化”,注重节目的文化型而非娱乐性。文化内涵上,《谢天谢地,你来啦》从节目播出以来一直致力于树立娱乐节目的文化标杆,强调节目的文化引领和价值主导作用,在节目创作上主张实现从“娱乐”到“文艺”再到“文化”的三级跳。

2、《一站到底》

于2012年3月2日推出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社会标签的参与者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PK。2012年2月,江苏卫视宣布该档节目将由李好和妻子郭晓敏搭档主持,成为国内首个夫妻同台主持的节目。这档节目将打破以往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每档节目中将会有各种年龄层次,不同身份,各异性格的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参加,以PK的方式获得别人手中的奖品,一旦失败,就将掉下擂台,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中最大悬念。[1] 《一站到底》的问答题目讲求的是娱乐性。

12岁女孩邓自宇,该节目首期挑战成功者,节目中淡定机智、气场很足,最终战胜自称智商180的门萨俱乐部徐琦,赢得所有大奖。

《美食当道》电视节目策划书

第一部分:现实环境

一、背景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样基本的要求,开始重视对于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追求。对于吃,不只吃味道,还要吃环境、吃服务、吃文化,吃健康。

二、企划动机——《美食当道》这档美食资讯节目,为商家和食客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优秀的商家可以尽情展示自身特色美食功夫。而美食爱好者们则可以通过节目的推介,节省时间、精力,接触到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各种美食。大可以凭此慕名而来、亦可尽兴而去。

第二部分: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美食当道》

二、节目类别——观众参与度高的一档本地美食资讯节目

三、节目主旨——让爱美食的人走进节目 让看节目的人走近美食

四、节目目标

重点打造一档精品的美食资讯节目,不仅仅做美食,还囊括了相关的综合资讯。力图达到“美食主动靠过来,观众自然看进去”的效果,打造口碑,铸就精品。

五、节目定位

这是一档集美食推介节目与菜肴烹饪节目于一身,力图更好的开发本地特色美食资源的服务资讯类美食节目,兼顾一定的娱乐性质。采用立体全面的推介方式,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优质精选的美食信息,商家现场展示、与美食爱好者们现场沟通交流。

六、节目形态——服务资讯类电视节目

七、节目特色

《美食当道》不仅仅是向观众推荐优质美食的服务资讯节目,其相关介绍细腻丰富,另外还邀请了相关食肆的厨师进行现场烹饪展示。现场观众均可以参与其中,互动、品尝。场外观众也可以通过短信和网络参与节目,发表意见与建议。

八、节目特点

1.指导性——节目组搜索并筛选了本地大量的美食信息,将其中最优质的挑选出来呈现给观众。这些食肆的信息丰富翔实,极其具有指导意义。

2.互动性——节目设置中不仅有介绍商家和美食的VCR短片,也邀请了厨师现场烹饪,更有观众互动参与,品尝与鉴赏。

3.娱乐性——有精心制作的短片,大厨现场的烹饪表演,观众的互动游戏,场外参与,节目更富参与互动性。

九、节目风格

节目轻松、知性,提倡健康自然的乐活理念,不仅仅是推介美食、食肆,也将一种新的观念、想法带给

观众。节目强调美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事物,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认识态度,乃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自由的交流。

十、诉求对象(目标观众)

这档《美食当道》美食节目中提供的,一般都是相对偏于中高端,或是比较有历史文化蕴涵的食肆,通常不会包括街边的大排档等类似对象。所以,针对的目标受众也是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受过一定教育,有相当收入的职业人士。他们讲究品味与格调,对细节与品质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讲求食物的味道,还对饮食的环境、包装、服务都有所要求。

十一、叙事方式

不同于谈话节目,虽然《美食当道》节目的单元是一定的,但是叙事方式会比较多样化。由于节目的目标主在于推介,其次是交流,同时力图兼顾娱乐性,因而叙事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上随着每期节目所介绍的食肆各有特色,大相径庭,相应的节目叙事方式也就必须随之变化,不拘泥于形式以求更好的表现每家食肆的特质。

十二、主持人串联风格

这档《美食当道》力图营造的是轻松愉快、健康自然的乐活氛围,因而并不希望主持人过于严肃破坏了现场氛围、打击嘉宾与观众的情绪;但也不希望主持人过于放松甚至太过“亲切”以至于给节目带来一种市井风气。如地方台一档美食节目《美食成都》:主持人是当地知名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因其语言风趣、插科打诨,可谓亲切感十足,快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但是这样的风格并不适合《美食当道》,《美食当道》需要主持人温和亲切,自然优雅、措辞简练,重在分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持人需要通过简单的话语向观众传达一种交流的态度,从而通过他们的引导加大观众的接受程度。

十三、单集节目构成节目不会明确剥离细分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节目成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片头、音乐

2.主持人开场白、简单迅速引入当期《美食当道》推介的美食、食肆

3.展示相关内容短片,包括相关美食的优势、特色、背景知识介绍

4.参映食肆的厨师现场烹饪表演,进行展示

5..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协助或模仿厨师;场外观众通过短信或网络平台参与节目

6.特邀嘉宾与观众试吃品尝,现场点评美食,分享心得体验、传播美食感受。

7.结束、片尾

十四、节目长度

每集90分钟,分为上下集播放(不计入中间插播广告的时间)。

十五、播出时段

鉴于《美食当道》节目的特性,偏向休闲、放松,但是又相对知性,因而策划每集节目在周末双休日

晚20:30——22:00首播,并于次日早晨7:00——8:30重播。

十六、播出次数——2次

十七、节目集数——8集左右

十八、节目优势分析

派生剧:电视作品的第二春 第3篇

A spin-off in television is a new series which contains characters, or sometimes just thematic elements, from an old series. They are particularly common in situation comedies. The trick to creating a successful spin-off is to keep enough of what made the first show a success to make the fans want to watch it, while changing enough to make it new and interesting. Hopefully, this will also attract viewers who may not have liked the parent series.

电视中的派生剧是一种包含有旧作系列中的角色,或者在有时候只包含一些主题元素的新系列剧。它们在情景喜剧中尤为普遍。创造一部成功的派生剧的诀窍是要充分保留原剧的成功因素来吸引剧迷们去收看,同时进行充分的调整,使其变得新颖有趣。而这也有望吸引到那些可能并不喜欢原作系列的观众。

Spin-offs are usually brought about when the original show is getting a bit tired, so the producers attempt to get good ratings by making the most distinctive characters the stars of their own show, or simply changing the setting of the show. Often, the two go together - e.g. in Frasier, a secondary character from Cheers becomes the lead, and the series is set in Seattle rather than Boston.

当原剧有点儿让人生厌的时候,制片人就会试图通过让那些最出位的角色在自己节目中成为明星或仅仅改变剧情背景的方式来取得良好的收视率,派生剧往往就是在此时产生的。而通常,都是双管齐下的——例如,《干杯》中的二号人物在《欢乐一家亲》中成为了主角,而这部连续剧的背景也由波士顿换成了西雅图。

Occasionally a spin-off run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original continues, in which case the spin-off characters sometimes make guest appearances in the parent show. Spin-offs also occur in films, though they are rather rare compared to TV spin-offs. The recent film Elektra was a spin-off from the Daredevil movie, for example

有时候,派生剧会在原作持续放映的同时进行播出,在这种情况下,派生剧中的角色有时就会在原剧中做客串演出。派生剧在电影中也有,不过与电视派生剧相比数量很少。例如,新近的电影《艾丽卡》就是《夜魔侠》的派生作品。

Some spin-offs go on to be equally or even more successful than the series that spawned them, though most are not so lucky. Here is a look at a few of TV's more successful spin-offs.

有些派生剧后来会跟作为其创作基础的系列一样的成功,甚至是更加成功,不过大多数并没有如此幸运。还是来看看几部更为成功的电视派生剧吧。

Frasier (1993-2004) 《欢乐一家亲》(1993 ~ 2004)

Frasier was a critically acclaimed American TV situation comedy. A spin-off of the highly successful and long-running sitcom Cheers, which was set in a bar in Boston, it starred Kelsey Grammer, reprising his character of Dr. Frasier Crane.

《欢乐一家亲》是一部受到评论家好评的美国电视情景喜剧。它是极为成功且经久不衰的情景喜剧《干杯》(背景设定在波士顿的一家酒吧中)的派生作品,由凯尔西·格拉默担任主角来再塑其所扮演的弗莱泽·克雷恩医生的角色。

Dr. Frasier Crane is a psychiatrist who hosts a radio talk show in Seattle on 780AM. His friend and producer is single mother Roz Doyle, and his colleague, the sports show host Bob "Bulldog" Briscoe is always on hand to annoy Frasier and hit on Roz. Frasier lives with his father, retired cop Martin Crane who was shot in the hip when he walked in on a robbery in progress and because of that now walks with a cane. Martin is looked after by his Mancunian health care worker, Daphne Moon, who is the love interest of Frasier's brother Niles Crane, a fellow psychiatrist who is even more stuffy and pompous than Frasier.

弗莱泽·克雷恩医生是一名精神科医师,在西雅图的中波780千赫上主持着一个电台脱口秀。他的朋友兼制作人是身为单身母亲的罗斯·道尔,而他的同事,体育节目主持人“牛头犬”鲍伯·布里斯科,总是准备惹怒弗莱泽、向罗斯调情。弗莱泽与父亲马丁·克雷恩同住,后者是名退休的警官,在其偶遇的一次抢劫案中被击中了臀部,因此,现在拄起了拐杖。照顾马丁的是来自曼彻斯特的健康护理——达芙妮·穆恩,此人是弗莱泽之弟奈尔斯·克雷恩的爱慕对象,而奈尔斯也是一名精神科医师,比弗莱泽更乏味和自负。

Frasier was voted by sitcom writers, producers and actors as the greatest sitcom of all time in 2006, in a poll conducted by the UK TV station Channel 4.

2006年,在英国电视台4频道所做的民测中,《欢乐一家亲》被情景喜剧界的编剧、制片人和演员选为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情景喜剧。

Angel (1999-2004)《天使》(1999 ~ 2004)

Angel was the highly successful spin-off from the hit American television series Buffy the Vampire Slayer. Angel had a darker tone than Buffy, and it at times performed better in the U.S. Nielsen Ratings than its parent series. The series was created by Buffy creator Joss Whed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David Greenwalt, and first aired in October of 1999. Like Buffy, it was produced by Whedon's production company, Mutant Enemy.

《天使》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派生作品,脱胎自美国热门电视连续剧《捉鬼者巴菲》。与《捉鬼者巴菲》相比,《天使》拥有一个更为阴郁的气氛,而且其在美国尼尔森收视率上的表现会不时地好于《捉鬼者巴菲》。这部连续剧是由《捉鬼者巴菲》的创作者乔斯·韦登与大卫·格林华特联手进行创作的,于1999年10月进行了首播。和《捉鬼者巴菲》一样,该剧也是由韦登的制片公司“突变之敌”来制作的。

The series detailed the ongoing trials of the vampire Angel, who had his human soul restored to him as a punishment after more than a century of murder and torture of innocents, leaving him tormented by guilt and remorse. During the first four seasons of the show, he works as a private detective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where he and a variety of associates work to "help the helpless" and to restore the faith and "save the souls" of those who have lost their way. Typically, this involves doing battle with evil demons as well as tangling with demonically-allied humans and Angel's own violent nature.

这部连续剧详细描述了吸血鬼“天使”正在经受的考验,他的人类灵魂被复归本体以此作为对其一个多世纪以来谋杀和折磨无辜者的惩罚,从而使他受到了内疚和自责的折磨。在该剧的前四季中,他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以私人侦探为职,在那儿他与形形色色的伙伴展开工作,来“帮助无助群体”并为那些迷途之人重建信念、“拯救灵魂”。而这通常都会包含与邪魔鬼怪进行战斗,以及与那些和恶魔结盟的人还有“天使”自身的凶残本性做斗争的内容。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1987-1994)

《星舰迷航:下一代》(1987 ~ 1994)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is a science fiction television, series set in the Star Trek universe created by Gene Roddenberry. The first live-action television continuation of the 1966-1969 series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 is set nearly a century later and features a new starship and a new crew.

《星舰迷航:下一代》是一部科幻电视连续剧,以吉恩·罗顿巴里创作的《星舰迷航》的世界观为背景。作为继1966至1969年的《星舰迷航》系列之后首部由真人出演的作品,《星舰迷航:下一代》将背景设置在了近一个世纪之后,并出现了新的星际飞船和新的机组成员。

The series follows the adventures of the crew of the USS Enterprise, a starship designed for both exploration and diplomacy but capable of battle when necessary. Its captain is the seasoned and charismatic Jean-Luc Picard, who is more intellectual and philosophical than many typical protagonists in popular science fiction.

这部连续剧以联邦星舰“企业号”(一艘同时用于探索和外交目的,但也有能力在必要时进行作战的星际飞船)的机组成员的冒险经历为内容。船长是经验丰富且魅力非凡的吉恩-卢卡·皮卡德,与很多通俗科幻小说中的主人公相比,此人更有头脑、更为高深。

As in the case of the original Star Trek, the crew of the Enterprise meets many technologically powerful races. Many episodes also involve temporal loops, character dramas, natural disasters, and other plotlines without alien encounters. This crew favors peaceful negotiation more than the original series crew did. The Prime Directive is involved more frequently and is followed more closely; it states that the Federation must not interfe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s that are not capable of interstellar travel. This often creates moral conflict within characters, as they are sometimes bound to ignore races in need of help.

细数电视纪实作品如何走向真与美 第4篇

简单地说就是将镜头前的客观现实转化为影像, 并使观众相信影像复原的是客观现实中发生过的真人真事。更简单地说, 即采用电视媒介手段进行纪实。而由此引出的电视纪实作品, 即运用自然朴实的方法, 真实地报道社会生活和人文现象, 记录具有原生形态的生活内容。

我想, 一部优秀的纪实作品必须具备这两个方面的纪实。

一、声-画手段

声-画是所有影视作品构成的基础元素, 而对于纪实作品, 声-画手段的运用与其他影视作品有较大的差别。

1、声

1) 同期声

同期声是指与画面同步记录下的所有环境音响和人物说话。它常常能给人一种立体的完整的感觉, 观众能从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生动的画面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2) 音乐

就纪实作品本身的纪实风格来看, 笔者个人认为用有源音乐更能体现其对现实生活纪录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但就这部作品的内容来看, 挖掘出合适的有源音乐似乎并不容易。而且, 就像在上面所说的, “纪实作品也不仅仅是现代生活的翻版, 它必须是在对被摄对象作投入感情与思考评价的观察前提下, 能动的选择并记录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就不必排斥无源音乐的使用了。

3) 静音

声音处处有, 善于选择才能形成独特的美感。而有时候恰到好处的“无声”效果, 即静音, 能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这种手段更给纪实色彩增加了一层美感。

4) 解说

过去的纪实作品很多都是以解说为主、贯穿全片的。而且使用的语言或空泛或说教味或带有极强的主观性, 削弱了纪实性, 观众也会感到不亲切, 甚至感到厌恶, 怀疑其真实性。这往往会得不偿失。解说不应该成为“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的鸡肋, 并不是所有纪实作品都需要解说。解说可以出现在文献片、科教片中, 可以消除一些文化程度上的差异, 易于普通观众接受。

2、画

1) 长镜头和蒙太奇的影像思维

纪实色彩浓重的作品通常会大量使用长镜头。长镜头即在一段时间内, 不关机的连续摄录一段较长内容的镜头。它常常能在同一画面内保持时间空间的统一连续性, 给人亲切真实的感觉。它有一种“原生态”的美, 较少的融入记录者的主观干预, 只诉说展示而不去解释。观众通常能在长镜头中逐渐积累起自己的情感。

当然, 作为一部电视纪实作品, 其叙事段落的构成、语句的衔接构成离不开蒙太奇的运用。蒙太奇的产生过程, 正好渗透出电视纪实的核心本质。可以说, 蒙太奇的手法也是电视纪实作品的基础。

2) 画面选择

(1) 细节

在纪录片中, 情节是靠细节来支撑的, 没有细节就难以构成情节。还有一些情况, 没有完整的情节, 仅仅靠细节的有内在逻辑的叠加, 也能营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任何一部纪录片来说都是这样的, 要想栩栩如生的反映生活, 深刻的刻画人物, 就要抓住日常生活中最真实的细节, 它是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 表现纪实美的一个重要手段。

(2) 叙述技巧

无论是纪实作品还是虚构作品, 具体内容的选择绝对是影响全片质量, 影响整个创作者思想和主题表达的, 这就靠叙述的技巧了。

纪实作品中, 记录者只能通过客观的画面语言来表现自己主观的思想情感, 而不能大声地说出自己的声音。因此, 在叙述过程中, 视角的选择技巧至关重要。这种叙述技巧突出的是一种思想主题的纪实而非仅仅是画面的纪实, 达到了纪实手段的一种高境界。

(3) 虚化镜头

尽管“虚”和“实”是一对反义词, 但虚化镜头并不影响纪实风格的体现, 相反, 它还能时常还原出镜头中的纪实感觉来, 做到一个很好的还原。

(4) 景深镜头

在景深镜头中, 景深之外的物体常常是模糊的, 只有景深范围内的被摄对象才是清晰的。它往往就是为了突出那些景深范围以内的对象。

3) 字幕

字幕 (这里所说的字幕不是作品内部的同步以及信息提示性字幕) 通常是记录者后期通过个人处理加上去的, 难免会掺杂个人主观情感, 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作品的纪实表现力。这种字幕通常用于表现社会内涵引发人们思考的纪实作品中, 是对主题的一个补充升华。

人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知世界, 而声-画手段的完美融合将更真实的还原现实世界。

二、采访

采访可以说是纪录片里运用很多的一种方式, 它的传播效果优于解说词, 因为它更客观。《电视纪实论》中把它归结为电视纪实中的一种现场的声音介入方式。记录者提问, 出现画外音, 以声音的方式存在于纪实画面中。通过人物回答采访者问题的语言以及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将其潜在思想因素通过碰撞激发出来。这是电视纪实的一个重要手段, 能更好地获得预期的效果。

纪实作品不只记录事件原始画面本身, 还能记录人物的思想, 记录一种情感及生活内涵等, 但相对于客观正在发生的事实的记录, 后两种很难用画面语言来表达, 而采访可以弥补这种缺陷。

电视纪实永远都在寻求复原‘前纪录’的现实时空的原貌, 但同时又在追求记录者自身个体的解读逻辑。个人认为, 电视纪实作品不是不能出现记录者的个人主观意念, 这是一种理解的误区, 而是要通过客观画面的表达来让事实说话, 让画面语言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感情和思想, 尽可能多的让观众参与思考的过程。电视纪实作品也是记录者用自己的方式描述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电视的纪实手段就要承担起这种任务——让作品承载起这个主题。如何完美的运用电视纪实手段直接决定着记录者想表述的思想、想突出的主题能否很好的传达。这对于每一个电视纪实作品都是共通的。

摘要:巴赞纪实美学的其中一个特征为:纪实的根本出发点是尊重事物的原貌, 尊重事物所在的实际时间和空间, 并相信事物表象本身的完整性、独特性和含糊性就是美的源泉。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必然会给观众提供一个“眺望真实的窗口”【1】。本文从微观具体的纪实方法入手, 浅析电视纪实的手段。

关键词:纪录片,声画手段,长镜头,采访

参考文献

电视纪实片《创新辉映党旗红》 第5篇

片名: 创新辉映党旗红

——中共襄阳市委组织部工作创新纪实】

中国魅力城市襄阳,被誉为‚荆楚发祥地,三国文化乡‛,浓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襄阳人文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辉,处处是景,点点珠玑,美不胜收。

山水的美丽辉映着时代的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50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主要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取得如此丰硕的发展成果,靠的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顽强拼搏,靠的是襄阳市委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襄阳新跨越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在城市的每一点变化中,都留下了组工人辛勤付出的汗水,镌刻着组工人开拓创新的足迹。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创新、人才工作创新、干部综合考核机制创新、自身建设创新……一个个精彩的亮点印证着襄阳组织工作的辉煌!【片头:配音加字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动力。组织工作创新,使党徽更艳、党旗更红。

【片名: 创新辉映党旗红——“三三制”】

2010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襄阳视察期间对襄阳推行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1月30日又作出重要批示:‚湖北襄樊市推行‘三三制’新模式,走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路子。日前我赴鄂调研时专门听取了有关汇报,认为应继续积极探索。请学习实践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湖北省委组织部进一步了解总结有关经验,视其成熟后加以推广借鉴。‛

解说: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即:推行农村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三位一体‛;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开展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的‚三联共建‛。

解说:‚三三制‛的形成,源于2008年底,襄阳市委在谷城的堰河村、樊城的施营社区、保康的尧治河、襄州的四新村调研中发现了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凡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种党务、行政、经济‚三位一体‛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优势尽显。在经过充分论证后,襄阳市委正式下发了《关于推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促进农村科学发展的意见》,这是襄阳市委关于推行‚三三制‛模式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

解说:实现‚三位一体‛,选对领头人是关键。在堰河村,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级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是农村基层发展的‚三驾马车‛,按照党政一体、村企一体、交叉任职的原则,逐步建立村党委、村委会和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三大组织‛融为一体,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桥头堡‛。

【同期声:堰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堰河生态旅游合作社董事长 闵洪彦:现在的村干部如果没有驾驭市场,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就没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解说:如果说推行‚三三制‛新模式,在组织体系上实行‚三位一体‛,有利于突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凝聚发展合力。那么,在运行机制上推行‚三会治事‛,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统一,则是还权于党员、还权于群众的重要体现。

在保康县堰垭村,大到电站选址、公路线走向、小到更换一台办公设备,每一件村务都有专门的会议纪录,每一个村民代表的意见都得到了充分表达。每一个签名都是村民意志的象征,每一个决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都是对农村党、政、经‚三位一体‛和‚三会治事‛新模式的最好验证。

【同期声:村民 楚方亲】 这样的事情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策,老百姓都支持。

解说:过去,大坪村是保康县黄堡镇有名的贫困村,群众致富无门路,集体发展无项目。在‚三联共建‛活动中,市委组织部多次与襄阳广汇食品有限公司洽谈,联手引进了樱桃谷鸭养殖加工项目,全村养殖规模达到180万只,村民每年从养鸭项目上直接收入150万元。与此同时,城市的资本、技术、项目通过各种方式注入农村经济组织,犹如不尽的源头活水,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三三制‛新模式给城乡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三位一体‛的架构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工作效率;‚三会治事‛成为了建设新农村的助推器,‚三联共建‛已经转化为繁荣农村经济的催化剂。

‚三三制‛推行以来,襄阳全市实行‚三位一体‛的建制村已有909个;全市农村经济组织达到2491个;集体经济纯收入超 3 过5万的村达到1295个,村集体经济纯收入总量达到7.9亿元。城乡互联共建中结对子的单位已有2436个;兴办项目1902个;向帮扶对象注入资金6926.75万元;‚城乡互联共建‛引导了城市机关、企业各种资源向农村倾斜汇集,资本、技术、项目通过各种方式注入农村经济组织,犹如不尽的源头活水,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

2010年9月25日,来自中央组织部、全国党建研究会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模式的现实意义、发展方向和推广价值,各抒己见,献言献策,‚三三制‛得到了党建理论专家的一致好评。

【同期声】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蔡乐苏:‚三三制‛模式是襄阳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探索和创造的一种杰作。

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胡志强:让‚三三制‛在荆楚大地,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片头:配音加字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动力。组织工作创新,使党徽更艳、党旗更红。

片名: 创新辉映党旗红 ——“一报告两评议”】 2010年3月9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了《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这个 4 被称为‚一报告两评议‛的法规文件的出台,与襄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为“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的发源地,2004年以来,我市着力构建常态化的选人用人民主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了县(市)区党委常委会定期向全委(扩大)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和对提拔任用的干部实行民主测评制度,简称“一报告两评议”。

每年,由地方党委书记代表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用工作情况,介绍新提拔干部的履职表现。同时,还要对每项提拔任职事项进行评议,在评议内容上体现全面性。

为拓宽干部选用工作民主监督渠道,我市注重扩大参与评议的范围,并适当吸收对测评对象比较了解的‚两代表一委员‛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以更广泛地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同期声 省党代表、定中门派出所长 杨艳】:我参加了两届的一报告两评议活动,听了市里领导写的报告,对这个精神了解的很多,了解到我们现在的一些干部任用制度,作为代表这一块,增加了自己的知情权,同时啊参加了评议活动,表达了自己表达权。

为保证评议结果的真实性,综合评价得分达不到60分或新提任干部被评定为‚不合适‛等次数量超过30%以上的,由市委组织部组织进行专题调查,确实存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市委组织部还根据评议和测评的结果,就领导班子建设和有关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议,经市委审定后通知各地限期整改,并把落实情 况作为下一报告的重点内容,进行跟踪评议,使评议结果落实到实处。

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市建立和推行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增强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使干部选用工作得到了阳光监督,从而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在省委巡视组对我市选人用人工作专项巡视中,干部群众对市委选人用人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6.93%。

我市这一首创做法,受到了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引起了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2008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要制度化。湖北襄樊市的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并接受评议制度请进一步研究‛。【片头:配音加字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动力。组织工作创新,使党徽更艳、党旗更红。

片名: 创新辉映党旗红 ——“隆中人才支持计划”】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当今世界,激烈的经济竞争已经演变成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但是长期以来,襄阳市的人才工作却面临要发展缺人才、有竞争缺优势、有口号缺措施等诸多困境。襄阳迫切需要一个应对激烈人才竞争的良 方;需要一个实现人才强市战略的具体措施;需要不断寻求人才政策的突破、体制机制的创新。

在中央提出实施‚千人计划‛之后,2009年4月6日,襄阳市正式出台了与‚千人计划‛相配套的‚隆中人才支持计划‛,通过明确政策,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在短期内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古隆中是诸葛亮躬耕隐居的地方,隆中对襄阳来说是响亮的品牌、鲜明的旗帜,把‚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叫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使海内外人才感受到襄阳招贤纳士、选贤任能、求贤若渴的氛围、意识和观念。‚隆中人才支持计划‛因此而得名,它与随后湖北省出台的‚百人计划‛及中央的‚千人计划‛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央-省-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体系。

2009年10月,原襄阳市委书记唐良智在赴国外招商引资期间,举行了三场‚隆中人才支持计划‛专场推介会;时任市长李新华在2009年华创会上,也专场推介。2010年‚五一‛前夕,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仲初带领专班赴美国、加拿大,举办人才与项目合作推介会,广纳海内外英才,共襄合作发展。

这位乌克兰籍专家博士名叫邱贝卡罗.米哈伊尔,他是湖北新火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担任‚发动机项目组‛组长,带领5名乌克兰专家和4名中国专家团队,从事新型高效转子发动机的研发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09年被中组部列入中央‚千人计划‛,襄阳同时给予300万人民币的资助。

目前,全市已有来自国内外的29名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申报了29 个创新创业项目,其中8个项目已由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审。

‚隆中人才支持计划‛是襄阳历史上第一份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主要对象的红头文件,是全省出台较早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计划。‚隆中人才支持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较好整合了资源,形成了聚焦扶持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襄阳创新创业的合力。

[采访市委组织干部:我们襄阳地处内陆,经济相对滞后,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明显处于劣势。只有不断实现政策突破、机制创新和环境改善,才能凸现我们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比较优势,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

‚集天下智慧,谋跨越发展‛。在走向和谐襄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新的征程中,襄阳的人才工作正扬帆劲发,引领风骚。

【片头:配音加字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动力。组织工作创新,使党徽更艳、党旗更红。

片名: 创新辉映党旗红 ——“综合考核评价机制”】

实现跨越发展,干部保证是关键。目前,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采访一位组工干部,谈过去考核方式的不足:过去考核工作整体上处于分散作战、各自为政的局面,考核范围只局限于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及其一把手,对象范围过窄,不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基层干部群众也有一定的反响。] 2007年以来,我市结合襄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改进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通过整合考评项目、延伸考评范围、完善考评内容、优化考评方式,实现了综合考核评价工作的全覆盖。

开展综合考评工作以来,襄阳市委组织部主动适应全市发展大局的需要和干部群众的期待,在综合考评对象、范围上作了大幅度的拓展,做到了‚四个延伸‛:即由县(市)区向市直部门延伸,由直属部门向垂直管理部门延伸,由上级机关向下级单位延伸,由领导班子向领导班子成员延伸。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保证考核评价工作没有盲区,有效地调动了各级各类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如果说全程量化跟踪考核、立体互动式社会评价和分类开展民意调查,充分体现考评公正性。那么通过‚四个挂钩‛来强化结果运用,则提高了综合考评的权威性。

‚四个挂钩‛是指与公务员考核挂钩,与干部奖惩挂钩,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挂钩,与干部使用、管理挂钩。一方面,将考评结果直接运用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相关环节,另一方面,坚持把实绩与德才兼备标准结合起来,2009,有两个县级领导班子由于综合考核评定为一般等次,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与该单位一把手进行了警示谈话。

具有自身特色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实现了由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制度向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的转换,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片头:配音加字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动力。组织工作创新,使党徽更艳、党旗更红。

片名: 创新辉映党旗红 ——“三个一”活动】(某期组工讲坛现场)

这是襄阳市委组织部机关第?期‚组工讲坛‛。这一讲坛从2008年起,至今已有21期了。通过研讨、讲座等形式,让机关干部轮流上台发言,锻炼提高组工干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努力使组工干部张口能说、提笔能写、动手能干。

而‚讲‛,只是襄阳市委组织部‚三个一‛活动之一。近年来,襄阳市委组织部着眼于创新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机制,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在全市组织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每月一学、每月一讲、每月一访为主要内容的‚三个一‛活动。

(采访一名活动的组织者,谈开展此项创新活动的背景)

领导干部带头学是‚每月一学‛的亮点之一。襄阳市委组织部始终将建设学习型机关、打造学习型干部作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关键。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仲初同志非常重视中心组学习,每次中心组学习,都亲自确定主题、审定学习计划、主持集中学习,带头谈学习体会、作学习总结,成为理论学习的带头人。在部领导的示范带动下,中心组成员自觉学习思考,踊跃参加讨论,营造了学思结合、工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定期组织集中学、激励干部自觉学,是‚每月一学‛的具体形式,学习内容涵盖党建、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领域。

2010年,襄阳市委组织部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在市县组织部机关、市直部门组织人事干部中开展了组织人事工作‚每月一访‛活动,变‚集中访谈‛为‚定期访谈‛,听基层单位代表‚评头论足‛,请党员干部群众‚把脉问诊‛。去年以来,全市共收集整理了8大类、290项意见建议,对职责范围内的87项积极办理落实,目前已办理83项,提交市委研究56项,向其他归口部门反馈意见建议147项。

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激发了组工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近三年来,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获省级以上表彰近50项,全省组织系统在襄阳召开现场会9次,全市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基本‛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入了全省第一方阵,组工信息工作多年来一直保持全省第一位次。

‚三个一‛活动开展以来,全市组工干部中有了‚三少三多‛的变化,即应酬的少了,读书的多了;开的会少了,调研的多了;坐在机关的少了,下基层的多了。广大组工干部深入到生产生活一线,零 11 距离接触群众,变被动为主动,变管理为服务,变上访为下访,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新形象,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党员、干部、人才的温馨之家。‚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襄阳市委组织部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GDP四年翻一番、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用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开放的视角谋划组织工作,着力推进组织工作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为促进襄阳经济跨越式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

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如何重塑经典 第6篇

内容摘要: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是电视剧再创作的基础,它为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在现在的大部分电视剧作品中,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成为了其拍摄的剧本。同时也为电视剧获取了很大的价值。如何在改编中重塑经典,成为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重塑经典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途径。

关键词:文学作品 改编 电视剧 经典

在现在的大部分电视剧作品中,文学作品已经逐渐成为了其拍摄的剧本。一方面,文学作品以影像的方式在观众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另一方面,文学作品与作为影视作品的电视剧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电视剧要想将文学作品中的塑造的人物形象、传达的内涵、创造的意境等准确到位地传达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既需要表达出原著中的内容,同时还要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因此,电视剧在重塑经典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这是电视剧改编的关键所在。

一、文学作品为电视剧改编提供肥沃的土壤

影视界一直希望有好的剧本,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础,而原创剧本很有限,于是一大批的文学作品便得到了改编,它是电视剧剧本的一大来源。纵观历年来的电视剧,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是电视剧再创作的基础,它为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同时也为电视剧获取了很大的价值,比如近期上映的《狼图腾》就是改编自同名的畅销小说,在上映后赢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又如电视剧《红高粱》就是改编自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堪称是电视剧史上的经典。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能够给电视剧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意,给电视剧市场注入新鲜的活力。一部成功的电视剧首先需要具备的就是一部好的剧本,然后再加上演员的准确表演和制作水准等多方面的因素。没有好的剧本,演员即使演得再好,后期制作和宣传再强大,也不会成为一部经典影视作品。因此,高质量的文学作品为电视剧的改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二、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如何重塑经典

(一)忠于原著

电视剧的改编首先就是必须要以原著为基础,扎根于原著,这样才能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作为经典的文学作品,它本身就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是受到大众认可和欢迎的。因此,电视剧在改编的时候,一定要保留原本作品中的精华,这样才能将原著中所要表达的内涵最大程度地传达出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视剧就是对原著的“忠实”和“绑架”,只是要将原著中主要人物的精神面貌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融入电视剧的审美模式

电视剧与文学作品的审美模式是不同的。在阅读文学作品之时,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随时对观看的进度进行调整;而电视剧则完全相反。因此,电视剧必须做到主线清晰、情节紧凑、语言规范,这样才能有助于观众的理解。比如《平凡的世界》就是一个反例,它就违反了电视剧的审美规律,是对路遥的同名长篇小说中的情节、任务的简单地照搬,无法给观众产生深刻的映象。电视剧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围绕少数的中心人物展开的,虽然我们不可否认配角在电视剧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但是还是要以刻画主要人物为主,千万不能举轻若重,这与电视剧的审美模式是相悖的。因此,电视剧的改编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需要根据电视剧的特点进行经典的重塑和再现。

(三)忠于编剧者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个性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的叙述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其情节吸引着读者。但是我们需要知道,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塑造出的意境之美更是深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它能引起读者美好的想象,带给读者精神上的享受。而电视剧则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和场景去创造出“实境之美”,因此电视剧的改编就是一个“由实至虚”的过程,它需要改编者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其进行重塑,因此这是一个充满着难度的过程。文学作品的经典重塑需要将其中的内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编者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学修养以及审美,将原著中最具代表性的人、事、物梳理出来,然后用适合的镜头语言精确地表达出来。

三、文学作品改编电视剧重塑经典的合理化路径

(一)规定保护作品的精神权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视剧不仅作为一种影视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它具有传达人们精神面貌的特殊功效。因此电视剧对文学作品的精神权利的保护是重塑经典的一方面需求。

(二)要避免粗制滥造。现在的很多电视剧的经费大部分都花在邀请大牌明星主演上,而在其编剧和拍摄上所花的费用却很少。这样的比例是不协调的,因此电视剧的费用要偏向编剧和制作团队以及后期的剪辑,以保证改编电视剧的质量。

(三)根据电视剧的艺术特点,进行视听表达的艺术呈现。文学作品本身是不可以直接拿来作为剧本的,剧本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演员的台词,这些在改编的过程中是需要后期重新安排的。另外,还包括节奏、结构、情调、冲突等都是改编的重要内容,这些都需要剧组的全体人员进行通力地协调合作。

奥运火炬大同传递电视转播纪实 第7篇

1 火炬传递线路状况

火炬传递路线确定在大同市城西约10~15km处, 是大同市著名旅游线路。起跑点设在同煤集团晋华宫矿 (举行点燃火炬起跑仪式) , 终点在云冈石窟第20窟前 (点燃圣火盆和交接仪式) 。路线为东西向, 是沿河公路弯曲通道, 南北为相对高度在100~200m的连绵山地。整个传递线路并不太长, 但由起点向终点行进过程中, 每一段有效视距大多不超过300m, 任何一种方式的地面信号直传必将受到山体的阻挡。即使使用微波传输信号到大同电视台大楼 (高度45m, 原已开通大同 (大同电视台) -太原 (山西电视台) -北京 (中央电视台) 的微波和光纤线路) , 也需要设置3~4个中继转发点, 涉及到选址、测试、设备安装、电源保证以及防风、防雨、防雷措施和设备维护、人员值守等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2 信号传输方式的确定

为了确保火炬传递活动电视转播安全、优质、顺利地进行, 确定了以光缆、卫星、微波三位一体的信号传输方式。

光缆通道由山西网通及大同网通分公司提供晋华宫矿和云冈石窟-大同电视台-山西电视台光缆支持, 由大同电视台提供双备份光端机。卫星转播由山西电视台设置两台卫星转播车, 分别配置在起点和终点。微波传输为晋华宫、云冈石窟光缆到大同电视台, 再经微波送山西电视台。

晋华宫-云冈石窟光缆双向传输。设置通信电话各两部, 随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两点互为回传备份, 可以分别转发整个火炬传递电视信号到大同电视台。

两台微波中继车移动在整个火炬传递线路上, 采取接力方式覆盖公路传递全部过程。在起点和终点找到适合的高点, 安装微波中继信号接收天线, 接受火炬传递移动信号。

起点和终点分别设置电视录像车, 采用6+1讯道拍摄现场活动, 并切换输出火炬传递信号。

3 电视移动直播的技术保障

移动电视直播对大同电视台来说是第一次, 整体转播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既是一个技术学习、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也是考验技术协作能力的过程。为此, 在和山西电视台技术人员的通力合作下, 把基础技术工作落到实处。

(1) 确保电源供电的稳定、可靠、安全;分别在起点和终点安装了60~80k W双回路电源闸箱, 落实应急处理和安全等相关保护措施。

(2) 确保光缆线路安全、畅通:由网通公司安装设备并派专人监管光缆安全。

(3) 确保中继转播信号稳定:落实中继车电瓶充电、维护事项, 并检查在线备份电源。反复上路演练, 调整天线方位及高度, 测量信号。经比较和确认, 晋华宫矿接收天线定点在矿电视台发射铁塔 (约30m) 上。云冈石窟方面接收天线安装在一台消防车的升降云梯 (约30m) 上。

(4) 确保光端机工作稳定、可靠:为此, 新购数字光端机, 主备配置。信号接入采用SDI格式。

(5) 确保无线信号不受干扰:利用场强仪测试7000MHz频率附近杂散电磁波强度, 检测并排除一切电磁干扰。虽然, 一般小的干扰信号, 经过系统识别, 就会被消除, 再生发端波形后转发。但如果干扰信号足以使数字信号产生误码, 便难以修正, 误码就被逐级累加, 造成噪波干扰。实际检测, 未发现较强干扰电磁信号。在试验检测中, 发现中继车对465MHz无线通话产生较强的噪声干扰。因两频率通道相距较远, 且中继车此前使用并未发现同类情况。虽经仔细分析, 难以确定原因。只是两者离开大约20米距离后, 干扰噪波即发生明显衰减, 在实际工作中并无实质性影响。但确切原因仍需进一步探究。

(6) 确保通讯畅通:由网通公司专人安装并维护、监管电话线路, 保证全程通话联络。

(7) 预防突发事件:火炬传递前, 天气预报27日大同有雷阵雨, 4~5级风。为了避免雷阵雨的不确定性和大风对露天设备工作造成影响, 准备了充足的雨具、塑料布等用品。并对线路、设备进行防风加固处理。虽在火炬传递过程中有些零星风雨, 但都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电视转播从上午8点开始, 起跑点15分钟仪式电视信号传到云冈石窟录像车, 切换后分别输送到光端机和卫星车。经与山西电视台、大同电视台播出中心联络并实际收看开路信号, 图像、伴音都比较满意。中央电视台卫星接收信号符合技术标准。

火炬接力传递时间从8∶15持续到9∶30, 传递过程转播信号稳定、清晰。中继车离开公路到达云冈石窟寺院大门前无法继续前进, 信号传输由终点设置的全向无线摄像机接替进行。火炬最后进入云冈石窟寺院, 距离第20窟大约100m。由于院内面积不够大, 火炬手、助跑员、保卫等人员人数较多, 空间显得比较紧张。且穿廊过门迂回弯曲, 给摄像和信号传输造成一些影响。在院内传递虽别有情趣, 但考虑到电视转播的要求, 事先仍有准备不足的地方。终点点燃圣火盆及火炬交接仪式从9∶30到9∶40进行, 由现场多机位拍摄完成。

至此, 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在大同的传递按照原定计划完成, 结束了山西全省奥运火炬传递活动。

4 实践感想

经过火炬传递电视转播的实际经历和考验, 深切感受到, 电视作为现代化大众传播工具, 完善的设备配置是无可替代的基础环境和条件。而实际上, 我们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1) 电视工程技术人员数量少, 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差。尤其是对于数字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大型电视转播, 移动电视转播等, 不仅理论知识不足, 而且少有实践的机会。

(2) 设备配置不足, 标清电视设备配备尚不够完整, 难以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技术系统。对于高清电视设备或系统, 还谈不上具有清晰的认识。在进行大型活动电视转播时, 采用临时拼凑或租、借设备的办法进行。设备不熟悉, 性能不了解, 技术的配套协调工作比较难做。

电视纪实节目的娱乐化剖析 第8篇

如今荧屏上的电视纪实节目也慢慢褪尽了严肃庄重的外衣, 走出淡漠的氛围, 走向热闹的大众。《百家讲坛》风靡一时, 许多学者在节目中挥洒豪情, 吸引了众多学术粉丝, 将束之高阁几千年的文化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 一度引领了“读典”热潮, 而热闹之后却仅是造就了许多学术明星, 文化提高与否好像无人提及, 而这种热闹却实实在在地将电视的娱乐化推进了一大步。在这样的热闹氛围下, 电视纪实节目终于慢慢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从央视十频道的热播, 到上海纪实频道广告收入的逐年递增, 原来曲高和寡的纪实节目终于有了固定的收视人群, 有了敢同其他娱乐节目相比拼的一片场地。

拨开这种热闹的场面, 试问这些纪实节目何以吸引观众呢?娱乐本身无罪, 人类的感情欲望一旦得到满足, 自然紧张的情绪就能够得以释放, 而人体就能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电视节目的画面与声音能够有效刺激观众的眼球与神经, 这些富于刺激性的信息便能够满足观众的感官愉悦。电视纪实节目与其他类别的电视节目比较而言, 有更多的文化性, 所以它本身的内容缺乏一种娱乐性, 严肃的文化内容在热闹的收视群体之中要想获得一席之地, 除非装上惹眼的外壳, 否则永远都会被那些爱热闹的人所唾弃, 于是电视纪实节目只能改换旗帜, 先打扮上娱乐的外表, 这显然是吸收了电视剧的创作手法, 将戏剧性的叙事赤裸裸地摆到最前面。从人类爱听故事的本性来说, 勾起观众的好奇心、满足观众的好奇感, 的确能使纪实片提高收视率, 但是这种疑问手法的设置有时候常常被制作为故弄玄虚, 让观众大骂其卖弄叙事技巧、华而不实, 这样的电视节目简直就是在玩弄观众的好奇心。虽然创作是种艺术加工, 但过于强调技法的叙事只能让观众嘘声一片, 这显然是硬造娱乐性, 而不是利用叙事技法来合理调整故事内容、制造悬念感染娱乐观众。电视纪实节目不能够脱离内容, 为娱乐而娱乐, 电视纪实节目之所以能够区别于其他纯娱乐节目, 就在于它注重人文教化的作用, 以一种高屋建瓴的方式沐浴人心、引领观众的价值观, 虽然这样的作用有标榜之嫌, 但是电视节目作为大众艺术中的一种, 就决定了其必须对观众的身心给予更多的益处。

观众接受娱乐但并不排斥知识, 他们其实更乐于以娱乐化的方式接受严肃的知识, 所以电视纪实节目往往要借鉴的是娱乐化的叙事手段, 改革的是讲述的方式而非内容本身。所谓酒香也要勤吆喝, 正是要让纪实节目以活泼可爱的方式走进大众的视野, 而非简单地哗众取宠。

创新电视节目的传播手法, 是电视纪实节目存活的关键。上海纪实频道的电视纪实节目在近几年的发展之中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广告利润, 而这些广告大多集中在一些高档的消费品方面, 比如汽车、化妆品等, 我们从这些消费品就可以推知观看者大多是有知识有品位的观众, 也即是说文化层次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选择。电视纪实节目吸引更多的是有文化的电视观众, 而娱乐的心态不会在任何人身上缺失, 即使再有文化的观众也需要有娱乐化的刺激, 于是纪实频道节目更多地集中了一些历史评说以及富于逻辑性的分析, 还有对于现在与未来的评论等节目内容。而巧妙的节目形式常常更容易让观众从心理上来接受, 例如“文化中国”的著名主持人今波常常会和节目的嘉宾进行对口相声式的解说主持, 以这种你来我往的口头交战方式讲述中国的文化典故与文化人士, 逐步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所以, 尽管电视荧屏上娱乐因素漫天飞, 实际上也并非娱乐性成为电视节目的一切, 娱乐性可以成为装载文化内容的盒子, 而文化只是借助娱乐的翅膀来飞翔, 对于电视纪实节目来说, 如何将现实事件加工成观众易看、爱看的节目是其成功的关键。娱乐化的大潮是不可遏制的潮流, 电视纪实节目在这种大潮下, 只能主动来改变传播的方式, 而不是放手自己的优势内容甘愿沦为简单的娱乐节目。

注释

论电视文学作品创作的要素 第9篇

首先, 艺术真实。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真实不等于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是把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 以艺术的手法加以提炼、加工和升华, 使之更具普遍性、艺术性和思想性, 也更具艺术感染力和号召力, 让人喜闻乐见, 给人以教育、给人以启迪, 从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但许多文学创作者, 尤其是许多年轻文学爱好者, 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富于激情、富于幻想, 缺乏生活的积淀和理性的思考, 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显得风花雪月、虚无缥缈。为了达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而故弄玄虚, 却忽略了生活的真实性, 让人看后觉得有些“假”、“过”、“空”、“飘”等。譬如:2004年漯河有线电视台创作的电视散文《开往春天的列车》, 作品讲述了一位贫困儿童靠在列车上捡拾矿泉水瓶自食其力供养自己上学的故事。故事本身很感人, 但在创作中个别细节与生活真实有些脱节, 为了表现小女孩的身份, 作者写道:“小女孩拿出一本语文课本, 在我身旁靠着座位认真地读了起来。过了一个多小时, 我才把那瓶水喝完, 当我站起身, 准备把矿泉水瓶扔到车窗外时, 小女孩急忙惊叫一声:叔叔, 别扔……”小女孩的身份表述清楚了, 但作者在表现小女孩等待捡拾一个空瓶子的时间未免有些夸张。试想, 小女孩为了等这一个瓶子, 花费一个多小时, 那她一天能捡到几个瓶子?又怎么供养自己上学呢?因此, 艺术夸张, 要有生活基础, 不能主观臆断、凭空想象。

其次, 要富含哲理。任何一篇作品, 作者在创作时都会有一种创作的欲望和冲动, 想把自己的内心所思所想付诸笔端, 形成文字并公开发表, 与大家分享。而这种创作的原始冲动, 必有一定智慧的火花蕴含在作品之中, 能够让读者从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 继而为之会心一笑, 这样的文章才是好作品, 而好的作品一定富含哲理, 即有一定的思想性。

电视文学作品是在文字作品的基础上, 编导运用电视的创作手法进行再创作, 根据角本选取与之相匹配的群众演员来演, 用摄像机的镜头来表现, 后期制作时用字幕、背景音乐等电视元素来烘托。可以说, 一篇电视文学作品, 在整个选材、导演、拍摄过程中, 编导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作品成功与否, 除了编导驾驭电视手法的熟练程度因素以外,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选材, 即选取的文章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因此, 好的选材是作品成功的一半。有了好的选材, 编导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反之, 不好的选材, 即思想价值不大的作品, 就像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能工巧匠无论如何雕刻, 但它的材质毕竟是一块普通的石头, 远远没有用玉石雕刻出来的艺术作品更有吸引力和收藏价值。

在实际电视文学作品创作当中, 这种现象经常存在, 这也是许多年轻编导的困惑所在:为什么每次我都在导演拍摄、后期编辑制作当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呢?症结就在于重拍摄而轻选题。俗话说, “磨刀不误砍柴功”, 就是说要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磨刀犹如选题, 是准备工作;砍柴犹如导演拍摄和后期制作, 是过程。只有做好了准备工作 (磨刀) , 才能在过程 (砍柴) 当中达到驾轻就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第三, 要有故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在看小说、电影、电视剧时, 都不太喜欢那种平平淡淡的东西, 总是希望能够看到一波三折、引人入胜的作品。根据中国百姓更喜欢富有故事性的收视习惯, 电视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是这样。

随着人们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娱乐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电视作为传媒之一, 已受到了很大冲击。电视娱乐又分电影、电视剧、戏曲、歌曲、记录片、新闻等,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层次人群的需要。而电视文学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 它的受众是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文学艺术细胞、有一定生活物质基础、有一定生活规律的阶层。他们的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相对而言较高。因此, 电视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 更要考虑到受众的收视心理, 在选材当中, 要尽可能地选取那些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心、富有故事性的文章。只有吸引住观众, 才能赢得收视率、赢得观众的认可, 电视文学作品和电视文学栏目才更具有生命力。

譬如:漯河市有线电视台2006年度创作的电视故事《丑娘》, 讲述的是一位年轻女性为了逃避包办婚姻, 与心爱的男人私奔, 寄居在山脚下的一间茅屋内。在女人即将分娩之夜, 茅屋不幸失火, 男人为救女人而被倒塌的横梁砸死。女人得以幸免, 但面部却严重烧伤毁容, 面目丑陋不堪。女儿出生后, 女人无力养活女儿, 也为了不惊吓女儿, 忍痛将女儿送给医院的护士抚养, 而她却靠捡破烂维持生计, 在一旁默默地用一种独特的母爱, 注视着女儿一天天长大。一天深夜, 在女儿即将受害的时候她及时出现, 使女儿免遭蹂躏。在女儿的婚礼上, 丑娘用自己20多年来捡拾破烂、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 为女儿买了一枚祝福的钻戒, 最终母女相认的曲折动人故事。此作品荣获河南省电视文艺“牡丹奖”二等奖, 作品的成功之处很多,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作品富有故事性, 达到了故事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相反, 那些缺乏故事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无论电视元素运用得多么到位, 电视创作手法多么完美, 但空洞无物的内容只能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赏名家电视作品 析解说艺术魅力 第10篇

一、涉猎广泛, 触类旁通

电视艺术作品的解说文稿受其画面和内容情感状态的制约, 在题材的选择和报道的深入程度上要求是很高的, 相应地, 对播音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的要求也就很高。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国宝档案》《舌尖上的中国》等诸多电视艺术作品的欣赏中发现, 它们的成功, 除了感官的画面、贴切的音乐、同期声音效元素外, 还与赵忠祥, 任志宏, 李立宏等大师们的独具魅力的解说艺术是分不开的。我们知道, 解说艺术并非是简单的“见字出声”, 而是播音员通过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表情达意的语言手段对解说词进行的二次创作, 而知识的广博与否则是播音员对作品深层内涵理解程度的表露。中央电视台《国保档案》节目主持人任志宏老师说, “一切丢失思想内涵的语言表达都是难以打动人心的, 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艺术所表现的一切技巧和手段, 需从稿件内容出发, 为稿件内容服务, 思想性是获得丰富的有声语言色彩变幻的基础。语言表达不但要准确, 还要丰富, 由此才能打动自己, 打动观众。”唯有这样, 我们对解说词的理解才会透彻, 分析才会到位, 语言的表达技巧和处理才会游刃有余。反之, 如果播音员知识涉猎不广泛、“语言”功力不到位, 就会出现文章开头所说的基调不统一、音画不和谐等现象的发生。记得在2012年间曾播出的一部历史人文类专题片《药王孙思邈》, 因其片中历史事件的影像多为历史遗迹, 需要解说语言来完成该作品情节和主题的表达, 但由于播音员案头功课备稿不足, 对于专题作品实践不多, 又是新人, 声音气质与专题风格不搭不说, 还读了白字, “拜谒药王”的“谒”读作了“碣”, “羸 (lei) 弱”的“羸”被误读为“赢” (ying) , 不仅影响个人形象, 也使播音员整体形象受到影响。播音员要经常性地走向社会, 体验生活, 培养发现事物内涵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整体掌控意识;从分析甄别事物学起, 培养创造性的思维, 广猎知识, 历练相关知识敏感, 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内涵, 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辨力的人, 在工作实践中以新的角度、新的切入点、新的表达方式, 牵引观众解读对电视作品中较为复杂的图像, 有差异的理解做出正确的引导。

二、备稿充分, 心中有数

解说词是一种用语言来表达电视片内容的文学体裁, 因其只能“依附于画面”而不能“独立存在”的特点, 被排斥于文学作品之外。但它的依附而不能独立存在, 并非是其可以缺失。在感观元素缺失时, 解说语言则成为观众对作品理解上的一种引申。中国好声音李立宏自从给《舌尖上的中国》配音之后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说起李立宏解说的秘诀, 我们从《舌尖上的中国》解说中就可以听出他浑厚的嗓音, 沉重的底气, 浑然一体的智者韵味融入其艺术创造的丰富情感, 富有感染力的解说承载他对情感的体验和内心的感受。对于解说艺术创作主体的播音新人来说, 首先要做好解说词的前期备稿功课, 必要时在原稿做出一些标识, 在语言艺术实践中, 以中速节奏行驶, 使作品的基调、语气, 进出画衔接等环节, 与篇章的感情气势、思想脉络, 依据画面和音乐的需要一气呵成。

三、博采众长, 独具风格

风格是指播音员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以运动的状态贯穿于播音创作的全过程, 又以相对稳定的状态凝结在播音作品中, 其风格的形成是要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和磨砺而逐渐形成的。赵忠祥老师在50年的播音主持工作实践中形成了“沉稳厚重、亲切细腻的播音风格”;任志宏老师只求品位, 不求轰动的全心投入形成了“含蓄质朴、一身正气的人文路线风格”;李立宏老师入木三分、丝丝入扣的角色演绎历练了他浑厚深沉, 智者韵味的风格。如任志宏老师所说, “风格是一个人最独特不可模仿的地方, 每个声音都是你自己的表达、自己的结果, 无法复制模仿。”我们知道, 解说艺术风格的形成除了我们自身主观因素外, 主要是受时代特征、民族风格、政治因素、地域优势、媒体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播音员应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加强与社会的接触, 与受众的交流, 了解和掌握大众的需求, 实践于多个领域的姊妹艺术。地方台播音员要想成为当地独树一帜, 具有鲜明特点风格的解说艺术工作者, 既要了解其城市规划, 当地的自然风情, 历史人文, 还要增强对社会的观察力与思考力, 这样, 我们的解说就会“言之有物”, 语言表达就会有底气。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4.

[2]胡古中.影视解说艺术魅力[J].教育艺术, 1994.

电视纪实作品 第11篇

关键词:电视作品;后期编辑;视觉效果;探讨

编辑技术作为电视作品的重要部分,其在科学技术发展下得到有效的完善。电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要体现出艺术性,应必须做到艺术性的4个原则:视觉性、听觉性、空间性、时间性。电视作品的视觉效果要得到人民的青睐与认可,应将电视作品制作的逼真,能够体现运行中的生活,展现出电视作品的精彩、生动以及真实。本文首先介绍了非线性编辑技术的特征,并阐述了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意义,针对电视作品编辑的基本点深入探讨了把握电视节目视觉效果的各项步骤。

一、非线性编辑技术的特征

非线性编辑技术具有获取与存储的功能,其能够直接获取计算机硬盘中素材,从而实现电视作品的后期编辑。在电视作品的编辑过程中,编辑工作人员可不按照素材的长短或以者素材顺序进行,可随意改变素材的顺序以及缩短素材或增加素材。在传统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母带磨损或素材反复搜索的问题。另外,在作品编辑制作的过程中,会由于设备制作的原则衰减信号的质量,造成素材图像质量较差,增长了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难度。但非线性编辑技术可将素材存储至计算机的硬盘当中,编辑工作人员可随时进行调用,对素材的采集时,通过SDI或分量的采入方式,这样会保持信号的质量。电视作品编辑采用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信号质量,并对这些图像质量进行控制。

二、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意义与作用

电视作品后期的剪辑会对电视的艺术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编辑技术的处理,编辑工作人员能够对电视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整与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作品编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通过现代编辑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视作品的艺术表现能力,同时使电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更加震撼。当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正在快速提高,人们对电视作品的艺术性的要求更高。只有高水平、高质量的电视作品才能得到人民的青睐与认可。

三、电视作品编辑制作的基本点

通常情况下,在编辑后期电视作品的过程中,应正确理解与遵守电视艺术的基本点,首先修正电视作品的视觉、听觉形象,充分结合作品的听觉与视觉的体验,作品在放映给人们观看时,主要是欣赏电视节目的视觉形象,其次是欣赏电视节目的听觉形象,从而可看出电视作品听觉与视觉结合的重要性。另外,在电视作品后期编辑的过程当中,应全面了解电视节目的时间、空间两个特性,紧密结合这两特性能够使电视节目在人们的心中达到共鸣。同时,在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电视节目的生活元素,应在人们群众的生活当中去提取艺术,因此,电视作品的后期编制作应使节目源于生活又优越于生活的基本特性。

四、结合非线性编辑技术与电视节目艺术

在进行电视节目后期编辑制作的过程中,应根据编辑制作处理的步骤进行。

首先,应收集完整的电视作品素材,结合电视节目的各个材料,如视觉材料,使整个电视作品保持完整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电视节目的各个镜头关系,把握好电视节目的和谐性以及衔接性,避免人们在观看时出现朦胧的感觉。在对电视作品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的过程中,编辑工作人员在选择素材时,在各式各样的原始素材中应选择优质的图像素材,并寻找镜头中的拍摄关系。在进行电视节目的拍摄过程当中,应适当改变摄像机镜头的环境,使电视作品能够拍成连续性的片断。而这些连续性的片断可利用非线性编辑设备进行处理,在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时,应结合摄像机的镜头控制技术进行非线性编辑处理。

其次,在电视节目的取景过程当中,应根据拍摄现场的环境以及景色距离的差距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对景色的不同内涵采取不同的加工方式。在电视作品的摄像过程中,现场的景色主要分为远、全、中、近、特写等5个景色类别。远景为视距最远的一种,其主要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与全面性,对内容的摄取较全面以及丰富,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适应的调整镜头的时间,将其拍摄时间拉至最长,从而使镜头能够摄取清晰、优势的图片。另外,在特写的镜头当中,主要是针对人的各个部位进行相应的摄取,如人的头部、手部等,虽然在电视节目中的特写镜头出现的并不多,但特写十分突出与鲜明,能够使人们在观看电视节目时感受到强大的视觉效果。

最后,电视作品的基础编辑制作过程中,可增加相应的非线性编辑处理的特征,确保处理过后的图片能够保持原有的艺术特性,使电视节目能够体现出震撼的视觉效果。但在非线性编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要充分结合电视节目的视觉效果与非线性编辑技术,利用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对电视作品进行二次处理,从而电视作品其后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其一,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的素材应动静结合;其二,剪辑素材时应注重镜头摄影景色的变化,景别变化应循序渐进;其三,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应把握节奏的变化,注重运动并保持和谐;其四,统一色调与影调;其五,注意摄像机镜头的时间长度;其六,应遵守轴线规律。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作品后期编辑制作关系整个电视节目的质量。当前社会正处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阶段,编辑技术在电视作品拼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电视作品的后期编辑制作,能使拍摄过程中的大量镜头得到艺术化的处理,编辑人员利用非线性技术并结合艺术表现形式,将电视节目传播到人们的视眼当中,使人们能够感受电视节目的视觉冲击,从而获取人们对该电视节目的认可与青睐。

参考文献

[1] 陆春艳. 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 西部广播电视, 2015(17):109-109.

[2] 杨茂. 凸显图片的视觉冲击力——浅谈《广安日报》创新图片编辑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地市报人, 2013(11):58-59.

[3] 胡仲成, 张抗. 试论电视编辑的镜头组接原则和技巧[J].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2012(9):257-257.

[4] 金晓凤. 浅谈县级电视台节日后期制作人员的素质[J]. 时代报告:学术版, 2012(10):182-182.

[5] 张美云. 浅谈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J]. 中国外资月刊, 2011(8):278-278.

[6] 陈崇立. 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 中国信息化, 2012.

[7] 邱安平. 数字化时代下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非线性编辑制作分析[J]. 科技传播, 2015(9).

[8] 腾龙视觉设计工作室. LIGHTSCAPE 3.2与PHOTOSHOP CS2室内外效果图渲染与后期处理(附?[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人物形象分析 第12篇

作为一种电视公益广告, 《真诚·沟通》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 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社会责任, 关注社会的效益”, [1]而且由于这一种公益广告以电视这一使用最广的大众媒体作为载体, 也就具有了监视社会环境、传承社会文化、凝聚社会力量等作用。

和其它电视公益广告所不同, 《真诚·沟通》还具有“纪实”的特性, 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美在本质表现为真实美, 灵魂表现为情感美, 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这种“美”的创造是在电视技术的有效使用、光影应用和场面切换和主体与陪衬的使用中得出的。[2]

“作为央视最短的固定栏目, 沟通强调个案选择的普遍社会意义。不猎奇, 不追求极端, 追求情绪的典型性和社会的共鸣性。”[3]在这一观念的指引下, 《真诚·沟通》一直都在全国寻找一些典型人物, 挖掘其身上所具有的价值, 并且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社会上出现了失范现象, 新的社会价值观亟需建立。无疑, 纪实类公益广告的出现对于树立社会真善美的形象和寻求普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而纪实类公益广告的核心是人, 人物的形象和故事决定了广告的主题, 同时人物的选择和形象的塑造也反映出了栏目对于“真诚·沟通”这一主题的立场和倾向。所以对《真诚·沟通》栏目广告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就非常有必要。

笔者通过在互联网上查找, 共找到56个样本, 并从中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了28个样本, 通过填写编码表进行内容分析。数据整理后运用SPSS21.0进行交互分析和相关分析, 并得出相关结论。

一、基本情况

在笔者所抽取的28个样本中, 广告叙述对象为个人的有26个, 群体为2个, 也就是说该栏目广告的叙述对象以个人为主。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 该栏目的26期以个人为叙述对象的节目中, 男性占21期, 女性占5期, 这说明这一栏目所叙述的对象男性占据了绝对的主要地位, 男女性别在这一节目中出现的次数多少反映出了该栏目的一种性别倾向, 即更多以男性话语为主导, 这在下面的研究中也会有所体现。

从职业的角度来讲, 《真诚·沟通》所选纪录对象的职业具有多样性。如表1所示, 该栏目所选择的对象职业广泛, 其中主要以专业技术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和农林牧渔水利业的生产人员为主。这些职业既有农业, 也包括了教师、艺术家等多种职业, 说明栏目在寻找广告人物时注重叙述对象职业的多样性, 从而使得公益广告具备代表性。

二、主题有限导致人物形象单一

对于所抽取的28个样本的主题 (如表2) , 笔者也进行了分类和观察, 发现该栏目在主题的选择上, 一直都坚持在“真诚·沟通”这一主题下进行, 从而探讨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沟通, 还包括人与动物的真诚与沟通等。而且单纯探讨人际间的交往和互动的题材较少, 更多地还和文化教育、道德、环保等相联系。而在所有主题中, 有关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话题占到42.9%, 这说明栏目在选择人物确定主题时, 对于职业发展有着明显的倾向性。

这也是因为当前就业问题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而就业观念对于就业选择等具有重要意义。该栏目通过讲述一个个故事, 将一种“行行出状元”的观念传达, 这也表明作为一档公益广告栏目, 在坚持广告本身的定位同时, 也在积极履行和完成社会义务和责任。

但是, 这导致该栏目公益广告形象出现了单一化的趋势。虽然不同的对象来自不同领域, 背景和故事也有所不同, 但是其叙述模式的相似和主题的重合, 会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通过分析笔者发现, 纪录对象的主要形象 (由高到低) 为专业上有所建树、坚持有毅力和较高的道德情操。

由于《真诚·沟通》的公益广告中职业发展主题占比最多, 笔者分别用“专业上有所建树”和“坚持有毅力”和“职业发展”主题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表4所示:

皮尔森系数分别为0.641和0.417, 说明“专业上有所建树”形象和“坚强、有毅力”的形象和“职业道路”具有相关性。由此可以看出, 在关于职业道路选择主题的广告中, 人物比较容易呈现出专业突出、坚强坚持的形象。这就容易产生固定的形象范式, 产生刻板印象。使得栏目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过于单一化, 在传播效果上有所欠缺。

而且, 公益广告中的纪实人物大多数是以职业主题为主, 就导致了家庭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的纪录数量较少, 但是符合这一主题的题材非常广泛, 待挖掘的空间很多, 所以在主题选择上, 也就是人物选择上, 栏目还可以更加多样化一些。

三、人物形象构建因素分析

(一) 性别人物形象构建

在第一部分中, 笔者已经提到了《真诚·沟通》的公益广告在性别形象上出现了不平衡性, 男性形象在《真诚·沟通》中出现的比例高达近80%, 所以, 在数量上更加倾向于男性形象的树立。

如表5所示, 尽管该栏目在性别选择上, 更加倾向于男性, 男性在职业上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但是女性形象建构中, 也主要是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其中, 3名专业技术人员具体的职业是乡村志愿教师、变脸演员和水墨沙画艺术家。这三个形象都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形象。剩下两个分别是海豚驯兽员和退休后积极到养老院表演节目的女性形象。

和男性相比, 女性在《真诚·沟通》栏目中的形象略显单一, 不足以反映出生活中女性的全貌。作为一档纪实性的公益广告, 在给予社会正能量时, 女性同样可以有许多作为, 带来许多感人而且具有典型性的故事。而且样本中的女性形象都是具有较高技能和素养的, 缺乏对农村女性、女性工人等形象的塑造, 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这些行业的女性其实才是占大多数的, 同时其身上也必定会具备具有普世价值性质的特质。

(二) 地区与人物形象建构

中国区域辽阔, 由于地理位置和政策等因素导致了中国东中西部的差距较大。尽管一直在追求人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但是在广告人物形象构建中, 是否因地区差异而导致形象上存在差异, 也就值得分析。

如表6所示, 栏目在选择人物时, 明显偏向于东部地区, 甚至超过了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量的总和。这说明人物形象的选择上受到了地区因素的影响, 实质上是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栏目在对不同地区的广告人物形象构建的差异, 不仅仅表现在人物所属地区的数量上, 而且还有其职业上。如表7所示:

从表7可以看出, 东部地区的广告人物的主要职业是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 而中西部地区的主要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栏目在制作公益广告时, 具有一些地域差异的色彩, 也将对地区间的刻板印象投射到了对广告人物的选择上来。但是实际上中国的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省份都会有相类似的职业, 也都有出色的从业者, 不可能出现如公益广告中所产生的状况。

对不同地区之间差别看待, 不同的人物形象建构有差别, 反映出了广告制作者对于中国东西部的观念差异。这种观念的产生,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中西部的经济不如东部如此之发达时, 经济基础就决定了不同地区人物形象的不同。

但是公益广告, 尤其是以“真诚”和“沟通”为主题的公益广告, 不应该存在地区之间的偏见, 应该做到地区间的平等和一视同仁。所以在选择广告人物时, 应该忽略地区间的差异, 甚至应该更多走到中西部地区, 去发现和纪录这些地方体现真、善、美的人。

(三) 年龄与人物形象建构

年龄作为一个基本维度, 在分析公益广告时也成为测量指标之一。经过统计, 笔者发现广告的叙述对象主要以中青年为主。如表8所示:

《真诚·沟通》的公益广告人物形象主要是中青年, 这是因为中青年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 题材来源比较广泛, 而且公益广告的受众群中, 中青年也是最为主要的, 所以也就成为公益广告的主要来源。

少年儿童在栏目当中仅仅出现过一次, 是患有孤独症的儿童形象。这就将儿童形象置于了生理弱势的情景中, 这和现实情景是有所区别的, 现实中的儿童的生理弱势不会如此明显, 而且现实中的儿童同样会有值得深入发掘的闪光点, 因此广告中对儿童形象的建构存在着明显的偏差。

作为一档公益广告栏目, 公益广告中缺乏对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关注和形象构建, 也反映出广告对老年群体和青少年群体的忽视。

尽管中年和青年群体是《真诚·沟通》公益广告中的主要描述形象, 但是在不同年龄群体的职业描述上, 同样存在差异。

从表9可以看出, 青年和中年群体在《真诚·沟通》公益广告中的形象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广告中青年形象更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 而中年则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和办事相关人员等。和性别差异或者地区差异相比, 职业上的差异虽然谈不上存在歧视, 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在广告中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物产生一定的范式, 使广告人物形象出现了片面化和单一化。

四、广告人物与其情感诉求分析

不论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 其所传达的思想和观念要想为受众所接受, 就需要采取一定的说服技巧。而《真诚·沟通》中的公益广告大部分采用的是以情动人的方法。

如表10所示, 广告中采用最多的情感诉求方式是积极的情感诉求, 占比近90%, 没有消极的情感诉求方式, 理性的诉求方式也很少。笔者认为, 一方面这是由于所有的公益广告均是以真诚和沟通为主题, 所以积极的情感诉求方式更加符合广告的定位, 另一方面, 我国的公益广告和西欧、美国等地区相比, 公益宣传一直青睐于使用积极的情感诉求。但是笔者认为这和广告的主题是相吻合的, 而且一种温馨、温暖的氛围能够帮助观众更好接受广告中所要传达的正面信息。在社会价值多元化和主流价值观难以传达, 消费主义盛行乃至泛滥的今天, 《真诚·沟通》的公益广告的坚持和坚守, 是值得称赞的。

广告主要采用背景音乐的方式来烘托气氛, 旁边均是纪录对象, 这样使得广告的纪实性得以凸显, 同时更加能够吸引眼球, 具备一定的说服力。和其他公益广告相比就更加真实, 这也是其一直广受好评之处。而这一种方式所产生的诉求, 也必然会以积极的情感诉求为主。

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公益广告中, 开始出现理性诉求的方式, 即通过微小的故事和细节折射出一些人生哲理, 虽然数量还是很少, 但是这说明广告中人物表达的方式开始多元化, 广告制作者们开始注重效果的表达, 以及采用多样的情感诉求方式。

五、结语

作为全国唯一一档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栏目, 《真诚·沟通》中的广告人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的特点, 能够在社会失范现象较多的今天传递出正确的价值观, 但是广告在形象构建上还存在如下问题:主题较为集中导致人物形象单一且呈现出刻板化倾向, 男性形象优于女性形象、东部地区形象优于中西部地区形象、中青年形象较多, 缺乏对青少年儿童和老年群体的关注。广告诉求中主要以积极的情感诉求为主, 同时伴有少量的理性诉求, 从而向受众传递着正能量。

究其原因, 这是因为公益广告的形象结构是和经济结构相关联的, 当前社会中男性的经济地位普遍高于女性,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集中, 中青年为社会主要劳动力, 这充分展现出了广告人物形象的话语权和经济实力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人物的选择和形象的塑造上体现着一种精英意识, 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和性别偏见。

但是作为一档本着“追求情绪的典型性和社会的共鸣性”的节目, 应该将目光放到每一个群体、地区和年龄阶段上, 广泛挖掘他们身上的普世价值和闪光点, 这样才能体现出广告制作者和广告人物的真诚, 才能达成真正有效而广泛的沟通。也才能让纪实类公益广告在中国有所发展, 走得更远。

摘要:《真诚·沟通》是全国唯一一档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栏目, 笔者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真诚.沟通》中的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进行广告人物形象分析, 从性别、地区和年龄维度对人物形象的构建因素进行分析, 发现该类广告主题有限、人物形象单一, 并且存在明显刻板印象, 体现着一种精英意识。

关键词:《真诚·沟通》,公益广告,人物形象,纪实

参考文献

[1]周明, 覃林甫.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发展[J].新闻世界, 2011 (10) :162-163.

[2]尚勤, 徐蕾.纪实类电视公益广告的美学分析——以央视《真诚.沟通》为例[J].声屏世界, 2012 (5) .

上一篇:位置反馈模块下一篇:服务模式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