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职院校

2024-06-09

黑龙江高职院校(精选10篇)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1篇

一、省骨干校项目建设的共同特征

(一) 骨干校建设院校建设思想领先、理念先进

12所省高职骨干校建设单位, 在创建的实践中, 注重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顶层设计, 挖掘办学特色, 凝练办学理念, 分别提出了“文化先行、内涵强校”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德能并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校企共育”的育人理念 (黑龙江农垦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共育生态人才的办学特色”” (黑龙江生态职业技术学院) 等思想领先、理念先进的办学方针。

(二) 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是省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办学体制机制, 各学校积极进行科学设计与实践, 探索“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成立各具特色的职教集团, 统筹全省职业教育资源, 如: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黑龙江商贸旅游职业集团》, 挖掘相应主管部门的政策和管理优势, 行业内人力资源和环境优势, 企业的资产和资金优势, 构筑政行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 增强了办学活力;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合作共赢, 构建“政府引领, 学院与企业双元参与, 按合同或协议执行、实行成本、风险分担、成果、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三)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院校基本育人模式, 各学校主动与大中型企业合作, 根据企业岗位工作标准,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校中厂”、“厂中校”为抓手, 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训企业真实的生产情境, 在机电类、种植类、食品加工类、水利类、环境艺术类、和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广泛开展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如在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 实施工学交替“学院+企业双主体、基于生产过程、四学段”人才培养模式;种子生产与加工专业实施基于作物生产过程的“小学期、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施“知识-技能-岗位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实施“三阶段渐进交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等。建设内容和进度达到建设任务书要求,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四)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省骨干校建设单位参照各个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与岗位技能要求, 和企业技术骨干一起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将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 使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要求相一致, 做到工学结合, 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动态结合。开发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共同制定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学生考核标准, 完成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视频资料、试题库等。并把开发出的相关课程作为企业的培训课程, 与企业共享工学结合课程的建设成果, 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围绕核心课程建设, 开发与之配套的核心课程教材、多媒体课件、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制定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及技能考核试题库;出版体现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

(五) 引进和培育双师人才, 打造双师教学团队

通过培养、聘任、引进等途径,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骨干校建设学校先后制订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打造双师教学队伍, 如出台了《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的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的规定》等制度, 探索建立行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的长效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分期分批的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 培养一批“教得好、做得精、肯钻研、会学习、能指导”的双师素质教师。将工学结合中,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有技术的企业人员聘为兼职专业教师, 确保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以上。实行校企专兼教师“共同培养。互兼互聘、校企轮换””制度。通过实施青年教师公开课、教学能手大赛、技能大赛、课程建设培训等举措, 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六)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优化专业和专业群结构布局

省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紧紧围绕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及本地区的发展战略, 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初步形成了以专业建设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 以区域产业发展推动专业建设使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进入了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发展道路, 形成了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特色专业群, 同时专业群建设注重为黑龙江主导产业及新兴支柱产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使专业布局趋于合理。

二、骨干校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还没有真正实现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利益共同体;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环境不够优化, 缺乏税收优惠、实习耗损补贴、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等有效的激励性政策, 合作办学的协议多, 落到实际的少, 深化校企合作较难;省骨干高职院校地方财政资金的拨付不能到位, 建设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

(二) 骨干校建设行政化

在组织上, 骨干校建设行政化,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既是骨干校建设规划的领导者、制定者、又是评价者。通过行政的手段, 以行政文件的形式统一的申报格式设计, 统一的建设验收指标, 容易造成骨干校建设雷同, 缺乏特色, 功利性太强, 距离办成国际化、高水准的职业院校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 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的认识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年来一直处在变化不定之中, 从“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到后来的“实用型人才”, “高端技能型人才”, 再到现在提出的培养数以亿计的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 把培养目标口号化, 表明从教育行政管理层面上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

(四) 建设骨干校还是建设骨干校专业及专业群项目不清

在省骨干校建设中, 从《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任务书》到整个建设的实际过程是针对骨干院校专业及专业群具体项目的建设。建设的是“骨干院校”, 还是骨干院校的“项目”, 建设目标不清晰。

(五) 专业建设重复, 教学资源建设缺少规划

1.骨干校专业建设重复

如几个学校同时设有食品加工技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等, 形成无序竞争, 造成教学资源紧张与浪费同时并存的局面, 很难把一个专业“做精、做强、做大、做特”, 达不到骨干校的建设目标。

2.教学资源没有实现共享

现在校园信息化建设平台的建设的水平不高, 教学资源少, 不能实现共享。要加大资金投入, 走市场化的道路, 与专业企业合作, 共同开发教学资源, 形成重点专业教学资源库和核心课程资源中心, 对学生和其他高职院校开放, 实现社会共享。

三、骨干校建设的思考

(一) 尊重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加强职业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建设

应在尊重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基本规律的前提下, 开展相关的制度研究, 在国家层面进行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总体设计, 以立法的形式, 形成法律约束, 避免长官意识。

1.制定国家、地方和行业协调统一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对行政主管部门、高等职业学校和企业合作具有约束力;明确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和企业四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使接收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校企合作的企业实行税收减免, 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使学校和企业真正成为利益共享的共同体。

2.发挥政府的主导与指导作用, 建立专门机构, 承担指导、协调工作, 并建立各方认可和参与的协调和实施机制, 落实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

(二) 加快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

国际职业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表明, 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如何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 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 这是今后一个时期, 各个省骨干校建设单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思考和探索。

1.首先应在国家层面制定法律法规制度, 确定学徒制在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方面的合法地位。在法律上, 保障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的在企业学习时的学徒工合法身份以及相应的受教育权、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权益。

2.接收学生学习的企业要依法赋予学生具有“准员工”和“学生”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

3.要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作用, 对招收学徒或实习生的企业的“培训资格”进行管理, 为校企双方的教学提供协调咨询服务, 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学习方式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提供支持。

4.中小企业是提供应用技术型高职学生进行学徒、实习或岗位培训的主要场所。对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制定政策, 使他们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 使他们感到校企合作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并且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确保学生在企业的学徒 (实习) 达到一定实习天数, 使学生即真正掌握必要岗位工作技能, 又满足了合作企业对培训学生投入与产出效益平衡的需求。

(三) 建立专兼结合, 互聘共用的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1.教育行政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制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和准入制度, 应从有一定企业经历年限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中聘任教师, 保证教师队伍的实践水平。各个职业要出台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评聘办法, 严格职业院校教师准入制度;

2.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信息库, 给予兼任教师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由聘任学校颁发聘任证书, 实现区域内专兼职教师资源共享;

3.提高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由政府行政部门制定政策, 在学校内部实行在人员编制、职称职数配置上的动态管理机制, 鼓励热爱教育事业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 使他们能安心、专心从事职业教育工作。

四、结论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省骨干校建设单位要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这次建设高水平骨干校为契机, 认真总结建设经验, 加大在专业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条件建设、相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力度, 创新办学特色, 通过内涵发展、联动发展、创新发展, 以真正实现省级骨干高职院校的创建工作目标, 成为省内一流的优质高职院校。

摘要:黑龙江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黑龙江省构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 12所省级骨干校建设学校着力推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 增强办学活力, 以专业和专业群建设为核心, 强化内涵建设, 提高了专业竞争力,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取得的经验值得借鉴。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俄英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03-02

俄英双语教学是一种以俄语和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就两种外语的语言表达、应用技能等进行熟练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主要致力于为各高职院校培养俄英双语兼通的国际化高端人才,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1 俄语教学改革为俄英双语教学模式

早在20世纪50年代,俄语专业便作为一种新兴外语潮流成为黑龙江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与黑龙江高职院校的其他专业相比,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70年代后,受国内外形势变革的影响,整个社会对俄语教学的认同感骤降,英语专业逐渐取代俄语专业的位置,成为各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得以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中俄之间在经济、贸易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俄语重新作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同英语专业一起成为各高等院校教学的重点,在这个大背景下,俄英双语教学模式产生。

俄英双语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实行俄英双语教学是发展国际化高端人才的要求。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语言在对外贸易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仅仅依靠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黑龙江高职院校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合作办学的同时,应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将俄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培养俄英兼通的双语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其次,实行俄英双语教学是推动国际化发展的要求。英语作为世界强势语言,既是国际通用语,又是传播世界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随着英语在国际交流中应用的广泛,英语流行词汇逐渐融入其他国家的语言中去,俄语亦然。因此,黑龙江高职院校在与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除了应将俄语专业作为重点外,还应不断加大对英语的授课比重。

此外,实行俄英双语教学,能够拓宽俄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20世纪90年代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重获新生,俄语也随之得以重新推广和使用。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对外贸易以及涉外旅游等方面对兼通双语的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中的俄语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黑龙江高职院校在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应将俄语教学与英语教学视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这两种语言,从而培养出更多俄英兼通的双语人才,增强学生在国际语言中的竞争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实行俄英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现有师资力量是俄英双语教学得以顺利实行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俄语专业经过几十年的稳定、持续发展,其专业授课教师的教学素养普遍得以提高,除了具备深厚的俄语教学功底外,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也使他们具备了丰富的英语基础,基本可以满足俄英双语教学的需要。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在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并利用知识迁移的规律,适时地引导学生将现有的英语学习经验应用到俄语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将英语和俄语两种语言的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便培养更多双语兼通的人才。

第二,学生现有的英语基础为俄英双语教学的实行提供了有力条件。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在经济、贸易以及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频繁,俄语进一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俄语的使用价值也日益提高。虽然早期各高职院校招收的多为俄语零起点学生,即初高中学习英语的学生,但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所以与英语零起点的俄语学生相比,在双语学习中还是具有很大的优势的。由于俄语零起点学生本身具有丰富的英语学习经验,因此可以将英语学习经验得心应手地迁移到俄语学习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2 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俄英双语教学模式已然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而实行俄英双语教学对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教材选用以及学生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黑龙江实行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在俄英双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安排不合理 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确保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关键,但许多高职院校由于总的教学课时有限,很难将俄英两种语言的课时保持平衡,且授课内容缺乏系统性。部分高职院校对英语课程设置较少,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如很多学校将俄语作为重点课程,几乎不为学生开设英语课程,使得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尚未做到俄英兼备的教学方法 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同时开设了俄语和英语教学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两种语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对,没有真正做到将俄语与英语有机结合起来教学,因而使得学生很难将两种语言同时进行熟练掌握,也无法促使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缺乏俄英兼通的师资队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在进行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双语型师资队伍对俄英双语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力。然而就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来看,虽然俄语专业教师拥有较高的双语应用能力,但对英语知识仍旧缺乏系统的掌握能力。因此,各高职院校若想实行俄英双语教学模式,建立一支强大的俄英兼备的师资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3 黑龙江高职院校国际交流合作办学中俄英双语教学的解决方案

制订科学合理的授课计划 为保证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黑龙江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实际掌握情况,分别设置授课计划及课时安排,即:对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加大俄语课时量,以便加强学生对俄语专业知识的掌握,在第二学期适当加大英语课时量,以便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俄英双语教学模式中;对俄语基础好而英语零起点的学生,应在为其营造俄语学习氛围的同时,将英语课程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俄英兼备的能力。

合理使用对比教学 由于俄英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以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因此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对比教学方法,将俄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两种语言的异同分析,使俄英双语教学相得益彰。与此同时,采用对比教学法,改进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双语学习的效果,达到俄英双语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加强双语型师资队伍建设 就与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黑龙江高职院校来说,拥有强大的俄英兼通的师资队伍对促进俄英双语教学的高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因此,俄语或英语专业教师可以将现有的语言学习经验迁移到另一种语言的学习中,并不断加强对另一种外语的学习和巩固,培养自己的双语表达和应用能力,为学校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语型师资团队。

综上所述,黑龙江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对国际交流合作办学的研究和探索,旨在通过与俄罗斯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办学关系,提高黑龙江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培养更多的双语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楠楠,李静.国际交流合作办学背景下黑龙江高职院校俄英双语教学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5).

[2]张娜.英俄对比学习对俄语初学者学习效果的研究[J].学理论,2014(9).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3篇

关键词:黑龙江,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对黑龙江省高职高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创业教育是当今世界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职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结合, 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既要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 又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还要强调发展学生个性和创业潜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将成为高职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志之一,代表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2、创业教育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学校作为知识中心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 在知识的创造、传播、转化和应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促进新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时代的来临促成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新的行业、新的企业、新的产品不断涌现, 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创业人才去振兴我省老工业基地, 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这也为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和高职学生科技创业活动的展开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为他们的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3、创业教育是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 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有正确的办学定位和服务定位, 围绕办学目标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 打造教育品牌。开展创业教育, 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冒险精神和创业能力, 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提高省内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当前国内外高职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1、国外创业教育状况。

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在国际上,许多国家直接把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创业人才。无论是模拟公司还是设立创业园区,都注重职业经验的直接获取,让学生边学边用,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创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2、国内开设创业教育状况。

以黑龙江省为例, 据笔者了解, 省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虽然都增加了创业教育方面的内容, 然而多是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或者穿插在就业指导中, 没有专门针对创业教育的课程。学生难以从这些零散的讲座中获得系统的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 至于创业方面的实践教育, 进行得就更少了。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 就业越来越难, 而黑龙江省大多数的高职学生还是等待“填空式”的就业, 很少去考虑自主创业, 也缺乏自主创业的意识和精神, 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围绕培养创业型的人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三、黑龙江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1、进行就业指导的时间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 仍停留在毕业前夕的“临时抱佛脚”状态。往往在最后一个学期, 才匆忙地在课堂上对毕业生进行指导。这种指导, 对提高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调整就业方向及进行创业教育等重要方面, 几乎没有帮助, 且与国家要求的全程化就业指导思路相背离。

2、就业指导的形式及内容单调,实际效果不明显。

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讲解、就业信息发布、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且多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即使有教材,也基本上是“照本宣科”。这种做法已很难适应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根本满足不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

四、对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的思考

1、要引导高职高专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全新的就业观。

一些学生或学生家长抱有陈旧的或不合时宜的就业观念, 从而束缚了学生在许多方面的就业行为。学校应该将高职高专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既看做是学生思政工作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一项教学活动, 应该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 排入教学计划并纳入日常教学工作。

2、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必须按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学科结构、专业结构,能够有效产出各类各层次有用人才。在创业教育阶段开设思维科学、创业指导;科学方法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法律与税收等课程,使创业教育成为所有教育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较高的自我创业能力。

3、教师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创业教育的较强实践性,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

既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但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目前高职院校还十分缺乏,且尚无蓄意引进师资的举措。

4、建立创业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勇敢地“推销”自己。如果说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推销自己就是这一系统工程中最为举足轻重的环节。就业指导机构要在临场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给予具体的帮助,指导大学生如何选择恰当的方式向用人单位主动推销自己。

(2)为毕业生提供各方面就业信息,方便大学生利用信息选择职业。就业信息包括扩展自主择业所需的社会知识背景,各省市就业政策,高校毕业生程序,用人单位状况及用人标准等等。就业指导机构应定期向社会征集用人需求信息,汇总整理后及时提供给毕业生,使其减少择业的盲目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3)抓好校内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利用各种途径,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供需见面会,举办人才市场,向各地各单位的校友发函,与教学协作单位联系等方式介绍毕业生就业。

参考文献

[1]王文.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2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4篇

--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高考贴吧

新浪教育讯黑龙江招生考试信息港对外公布,上外韩国留学预科班,黑龙江2010年本科三批录取院校录取最低分数线(三),以下为信息全文:院校

代码院校名称科类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5篇

摘 要:自2006年中国动漫启动产业化进程以来,中国动漫的商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与日俱增。文章基于调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产品的喜好和对其衍生品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随机选取黑龙江省十所高校的在校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方式,研究分析在校生消费行为,为黑龙江省动漫衍生品的开发提供策略建议,从而为我国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动漫产品;大学生;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5-0119-02

动漫及动漫相关产业是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产业,也是支撑GDP增长的新兴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动漫产业已成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从动漫衍生品市场来看,2013年,其国内市场规模约264亿元,同比增长20%。据统计,2013年,中国动漫行业产值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约21.0%。动漫产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与日俱增,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主要借助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产品消费行为的调查,对动漫产品的市场定位提供一些意见。

1 大学生动漫产品消费行为研究意义

虽然动漫市场目前的呈上升趋势,但是国内动漫市场仍是需求大于供给状态,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动漫产品市场定位仍局限于低龄化群体。苏超(2011)通过对《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研究分析得出,动漫衍生品开发是动漫环节盈利最高的部分,动漫企业若想获得长久发展,必须探索有效的动漫衍生品开发模式。本文认为,对于我国动漫产业的开发需增加市场维度,进行市场细分。本次的调查面向大学生这个市场,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大学生动漫市场的发展潜力,希望能给动漫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2 问卷数据说明

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省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 000份,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60份。为方便计算分析,追加40份调查问卷。对于这次调查,对被调查人的性别进行了区分,男生500人,女生500人,分别占总样本的50%。

本次的调查问卷共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调查、对动漫作品的本身的调查、对动漫衍生品的购买动机、类型和渠道的调查及站在生产者的角度,按照市场的生产、销售和购买环节涉及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层层推进,本次调查全部采用封闭式问题,并分别标注了单选和多选题,有助于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 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整理汇总,可以反映以下的问题:

①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于动漫产品的喜爱程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喜欢动漫的人数占所有样本数量的77.6%。其中男生有476人,占总体的47.6%,女生524人,占总体比例的52.4%。2014年全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超过2 400万,中国大学生所代表的市场潜力不断增长。

②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产品的喜好更偏爱于日本动漫。吸引大学生这一群体对动漫产品偏好的主要因素有:精美的画风、精彩的镜头拉伸切换及动听的音乐背景等,从访谈法和调查问卷中得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对动漫作品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人物形象、情节、画风及背后的意义。至于动漫作品的背后意义也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原因,体现了“内容为王”思想在动漫领域的适用性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注重动漫作品的价值灵魂,运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以时代的创新就能够焕发别样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形成更加良好的市场氛围。

③对于动漫作品的类型,主要有浪漫言情、逻辑推理、幽默搞笑和恐怖。但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会更加偏爱于逻辑推理类和幽默搞笑。一些优秀的动漫产品在兼具逻辑性和内容性的同时又不缺乏幽默搞笑的情节,满足了大学生求知和娱乐的心理,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优秀动漫产品的成功发展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和利用,以自身的民族特色为中心,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和特色,运用适当的画风和优良的音乐为展示方式,形成自己的新特色。

④在动漫的多种展示形式中,动画片还是吸引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观看的主要形式,占总数的83%,但是漫画和电影也是不容忽视的,各占24%和72%。影响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市场需求和资金的缺乏,而是动漫人才的匮乏。我们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广大的市场需求,由于动漫创作型人才的匮乏,而没有吸引众多投资者和消费者。我们应培养和吸引高端的动漫创作型人才,为动漫市场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创作更多更优秀的动漫作品,扩大市场需求,建立产学研模式,完善动漫产业链,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氛围。

⑤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观看动漫作品的主要方式是互联网。其中有92%的在校生使用互联网,3%的在校生通过电视观看,21%的在校生通过阅读漫画的方式欣赏动漫作品。20%的在校生会选择看漫画的形式,虽然购买漫画书或动漫杂志会产生一定的支出,但是一旦将动漫作品变成纸质的媒介就会增加动漫爱好者的收藏心理,强化动漫作品的市场占有率。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动漫的观看方式转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发展动漫产业。

⑥多数大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动漫作品的衍生品表示会购买。动漫产品的衍生品种类繁多,如服饰、文具、动漫形象模型、玩具及一些书籍,动漫作品的衍生品能够产生巨大的市场潜力。动漫模型属与动漫作品最直接的表达,市场对其需求大。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在校生对动漫衍生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动漫形象模型,其次是动漫玩具、书籍小说等。发展动漫产业可根据市场对动漫衍生品的需求程度进行有重点的开发和投资。

4 发展大学生动漫产品消费的对策研究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动漫作品以及动漫衍生品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属于需求弹性较大的产品,其价格影响的需求。本文认为定位于大学生的动漫市场其市场收益重点不应该放在产品本身,而多定位于其广告的收入、动漫衍生品市场和将来长周期的潜在性消费。

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①以动漫形象为中心,提升动漫衍生品的附加值。在动漫产品创作期间注重动漫价值观的体现,能将中国经典瑰宝用以现代的方式解读,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风格。

②做好大学生这一市场定位,明确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和需求。根据目标市场的差异做细分,做正确的动漫衍生品功能定位和开发策略。

③加大新媒体动漫衍生品开发力度。以有线或无线网络为传播工具,制作数字化的动漫作品,与互联网、网络游戏、手游等相结合。

④完善和发展动漫的产业链,加强品牌意识,延伸品牌效应。将动漫衍生品作为产业链发展的主力军,按照大学生的喜好和需求供给。

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监管。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种类,为动漫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政府层面加强对动漫产业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1] 朱蕊,陈小慧.大学生动漫产品消费统计调查研究[J].中国物价,2011,(1).

[2] 金晶,何玲,姚维康.大学生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的研究——基于对浙江省大学生的调查[J].现代商业,2012,(35).

[3] 庞冲,朱明侠.中国动漫电影市场及国内消费环境分析[J].经济师,2014,(7).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6篇

高职院校理事会是以推进全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目标, 以人才培养为依托, 以校企双赢为基本目的, 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单培养、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 由职业学院、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按照平等原则组成的具有联合性、互利性、非营利性行业组织, 不具有法人资格。在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省政府、省教育厅、省工信委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 以诚信为本, 以契约为保证, 以合作项目为依托, 以有限资本为纽带, 以教学、培训、科研为主要内容, 组建的跨行业、多元化的教育理事会。

高职院校理事会的宗旨是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增强办学活力。形成以职业学院为主体、以企事业单位为依托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 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提升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 为全省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高职院校理事会按照“平等、合作、融入、共赢”的工作准则, 坚持会员理事制的管理制度。其目标是通过组建理事会, 加强企业、行业协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 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 有效推进职业院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促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对接”, 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

高职院校理事会的主要任务:一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对接, 沟通职业技术人才供求信息和教育改革信息, 开展联合办学, 共同联手打造技能型人才;二是实现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 探索教学改革, 组织对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改革、教学计划、质量考核标准等有关人才培训的事项进行研讨和交流, 在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三是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验室、实习基地等短缺资源的共享, 为职业学院学生实习、实验及专业课教师培训提供支持, 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四是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相互共享, 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 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工学结合”等方式, 设立“校中厂”、“厂中校”, 举办校企联谊恳谈会, 满足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五是开展与省内外其他兄弟产业 (行业) 理事会 (或职教集团) 的交流活动。

二、以理事会为统领, 有效推进校企合作

黑龙江职业学院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目标, 积极探索“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办学模式, 在学院理事会的统领下, 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了大量工作。如明确学院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研究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和企业培训讲义、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安排教师挂职锻炼和学生实习实训就业、开展职工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教学质量多元评价、实现信息资源集成共享、组织横向课题研究等。

(一) 建设校中厂,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围绕重点建设专业, 完成9个生产性实训基地 (校中厂) 建设。与哈尔滨市锅炉厂、哈尔滨天宇模具有限公司、龙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中铁快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等企业联合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由学院提供场地和部分设施, 企业提供设备、技术、软件。一方面完成企业生产运营任务, 一方面开展学生技能训练、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等教学活动。

(二) 建设厂中校, 建立示范性教学基地

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培训质量, 根据区域内支柱产业发展需要, 学院完成10个示范性教学基地建设 (厂中校) 。与实力雄厚、设施先进、技术领先的龙丹物流、红光锅炉厂、哈尔滨市电机厂等企业联合开展“厂中校”建设。通过“厂中校”, 一方面完成学生实训实习任务, 一方面解决企业员工培训、青年教师培养、毕业生就业等问题, 降低了学院教学成本和企业人力资源成本。

(三) 能工巧匠进校园, 建立企业专家工作站

在建设“校中厂”的同时, 学院选择技术实力雄厚的企业, 如龙运物流园区、哈尔滨市诚信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 合作建成5个企业专家工作站。企业选派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进驻“专家工作站”, 与学院教师合作完成专业建设论证、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教材建设, 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 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指导, 培养青年教师等。

(四) 教学骨干进企业, 建立教师工作站

为了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院选派教师中的教学骨干和技术骨干进驻企业, 建设完成8个教师工作站。进站教师一方面完成学生实习、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一方面与企业人员配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积极参与企业技术革新、科技攻关、员工培训等工作。目前, 学院在凯莱园区信息中心、龙电电气等企业设置的教师工作站充分发挥了教师特长和服务企业作用, 深受企业欢迎。

三、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实践八种合作模式

(一) “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主体、多元合作”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学院是黑龙江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教集团的理事长单位。各成员单位遵循“共建共用、共有共享、共生共荣”的原则, 开展了大量工作。积极论证专业设置, 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共享型实训基地, 协同完成实践教学;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联合进行招生, 设立企业冠名班, 开展订单教育;实施中高职贯通教育, 探索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

(二) “政府牵头、校企联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区域合作委员会模式

学院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地区建立了区域合作委员会, 其中, 哈尔滨市香坊区科技局发挥政府主导优势, 发起成立了哈尔滨发电设备产业蓝领发展战略联盟 (以下简称“蓝领联盟”) , 哈尔滨电气集团、黑龙江职业学院、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等55家相关单位成为首批成员单位。作为“蓝领联盟”主要核心成员, 学院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工学交替合作培养协议, 与中航工业哈尔滨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签订模具班订单培养协议。

(三) “融入园区、共享资源、双元育人、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进园区模式

通过“职业教育进园区”活动, 学院共走访、联系用人单位1540余家, 重新签署校企合作协议142份, 签约合作项目24个, 建立“伟嘉班”、“北良班”、“正大班”等冠名班26个。物流管理专业成绩突出, 有264名学生在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接受“双元制”培养;建立了“空中课堂”, 实现了互动式远程视频教学;引进德国物流技能职业培训推广 (Lo Bi Ex) 项目, 在企业中推广德国行业标准。

(四) “股份制管理、公司化运营, 强师育人服务三位一体”的董事会模式

畜牧兽医专业发挥专业资源优势, 组建哈尔滨强牧动物疾病防治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省龙职宠物服务有限公司, 实行董事会管理模式。两家企业在“股份制管理、公司化运营、董事会决策、总经理负责”的组织框架下, 积极开展对外诊疗服务工作。公司在保证社会服务质量的同时, 须接纳一定数量的学生轮岗实习和青年教师挂职锻炼, 实现了师资培养、学生实习、社会服务三项功能的一体化。

(五) “企业成基地、经理为教师、员工是学生、工作即学习”的教学工厂模式

酒店管理专业把学院培训中心建成“教学工厂”, 实行理事会管理模式。通过业务培训考核, 学生即可成为培训中心正式工作人员, 承担企业正式员工责任, 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 完成企业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 获得相应劳动报酬。培训中心管理人员作为二级学院实践指导教师, 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业务指导,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规定培养内容。

(六) “店面营销、店后生产, 在店顶岗、在厂培养”的前店后厂模式

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 创办了龙飞焊接设备技术服务中心、中铁快运代办处、“啡尝不可”饮品店等“前店后厂”模式的实训基地。龙飞焊接设备技术服务中心由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哈尔滨市龙飞焊接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组建, 学院提供500平方米场地供中心使用, 开展产品销售、设备生产、设备维修、教学实训、产品研发等活动, 联合申报了《一种摩擦焊接外飞边冲除装置》等专利。中铁快运代办处门店是由物流管理专业引进, 中铁快运公司哈尔滨分公司下设的门店网点之一。

(七) “校企共建、产学同步、教学做合一”的校中厂模式

通过“校中厂”, 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同步, 教学、学习、工作合一, 教学过程简明直观,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学习效果明显提升。通过“企业专家工作站”, 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 实现了合作双赢。如天宇模具加工厂较好地兼顾了生产与教学工作, 接纳687人进入加工厂参加实训, 有4名青年教师进厂接受煅炼, 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制作模夹具85套, 年产值达100万元。再如宏宇开关设备分厂, 每年承担哈尔滨宏宇整流开关厂30%的生产任务, 年生产自动化成套设备或辅助设备产值在500万元以上, 接纳学生进行电气产品生产性实训340人次, 与企业专家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7部。

(八) 形成了“企校共建、学训共用、产学研结合”的厂中校模式

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与与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红光锅炉制造教学基地”, 与诚信锅炉辅机制造有限公司共建诚信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中心。校企合作开发3部工学结合教材, 完成84人顶岗实习任务, 为企业培训员工近2000人次, 与企业合作开发了WNS型、LSS型、SZS型、CWNS型燃油燃气系列锅炉共70余个规格, 获得哈尔滨市优秀科技成果奖2项。与企业合作研发“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和“密闭式冷凝水回收技术”各1项, 其中“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已在大庆油田推广, 每年为油田节省天然气3000多万立方米。目前, 红光锅炉集团的总工程师及主要工程技术负责人均是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 部分学生在诚信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中心实习期间便走上工作岗位。

摘要: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通过组建校企合作联盟理事会, 创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实现互利共赢、合作发展。黑龙江职业学院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为目标, 积极探索“适应产业结构、立足区域经济、瞄准岗位需求、强化技能培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建立了校企合作理事会办学体制, 形成了校企合作动力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 创新实践了八种合作模式, 实现了学院内涵建设水平和企业发展活力双提升。

关键词:校企合作,理事会,体制机制,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丽, 罗尧成, 曾忠.行业型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现状与改革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34) .

[2]胡继承.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浅析[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5) .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近几年, 我国高职教育有了蓬勃的发展, 但在这蓬勃的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的不足, 这应引起有关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结合高职目标说教法

(一) 高职教育的目标

高职教育尽管从属于高等教育, 但它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 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 其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与普通本科教育并不一样。高职教育以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技能型、应用型高级职业人才为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培养模式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这决定了高职教学的方法具有很强的实战性、模拟性、操演性和实效性。高职教师只有清醒地明确高职教育特殊的目标定位, 才能据此高屋建瓴地研究和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研究和探索实践、实习、实训教学的方法, 以更好地实现高技能职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 何谓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的一切方式、方法、途径的总和, 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 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途径。从教师这个方面考虑, 改革教学方法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应把实际应用技术和技能训练放在首位。

二、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的常见问题

(一) 照抄本科院校

在我国本科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 而高职教育则处于从属地位, 一直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因此传统的高职教学内容往往是本科教学内容的压缩, 课程设置陈旧, 特别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完善, 学生理论学习明显偏多, 实践环节严重不足, 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局面。其结果是高职生动手能力不强, 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二)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按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学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手段, 教师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教学目的便达到。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与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 将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智能、发展学生人格的手段的现代教学观念大相径庭。与这种陈旧的教学观相对应, 教学方法是重讲授, 重灌输。新中国成立前梅贻琦先生曾这样描述当时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今日之教育, 恐灌输之功十居七八, 而启发之功十不得二三”。由此可见,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积习陈陈相因, 根深蒂固。应该说, 这种陈旧的教学观作为内化了的价值观、心理惯性、思维定式至今仍主导着大多数高职教师的思想。因此, 教学方法改革的最大惰性和障碍, 首先来自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 而教学方法改革深入推进难度最大的就是由传统教学观向现代教学观的转变。

(三) 教学条件受限

教学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环境、物资设备、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网络资源等。实际上教学方法受制于一些客观条件, 依赖于生产力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这一方面, 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具有明显的劣势。

(四) 教材不配套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材大致分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学生的基础自编了一部分教材, 这部分教材虽然比社会上其他版本的教材更适合高职学生, 但还是差强人意。这类教材大多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删繁就简, 理论知识难度虽然降低了, 但由于编者的实践知识有限, 一些新技术、新工艺等不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第二种是选用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这些教材太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 而与实践相结合的操作能力的训练太少甚至没有, 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学生对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接受困难, 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黑龙江职业学院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黑龙江职业学院于2012年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 由黑龙江科技职业学院 (原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并入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更名组建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 主要从事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院办学历史悠久, 始建于1948年, 是省内办学规模最大、专业门类齐全、地理位置优越、师资力量雄厚, 具有显著发展优势的综合性高职院校。2010年9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目前, 学院正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和全国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 努力打造全国高职教育名校和继续教育强校。为此, 学院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 其中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校企合作等方式使学院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尤为显著的成绩。

(一) 提高教师素质

在教学系统的诸多要素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和策划者, 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既是教学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又是教学的评估者和激励者。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其对教学方法的驾驭和运用, 关系到其能否胜任教学方法的改革。无论多么好的教学方法, 必须以教师相应的素质和能力作前提条件, 如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达不到此种教学方法的要求, 盲目地照搬照套, 其结果或使此种教法在运用中走样变形, 或东施效颦, 使此种教法流于形式, 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 必须使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与之相适应。在这方面, 笔者所在院校自2011年初提出了以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培养有特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的“三个一百工程”, 即送100名教师到省内外学习培训, 送100名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聘用100名校外兼职教师。迄今为止共派出17个培训团队、117人次, 分别前往泰国、韩国、德国、美国、新加坡、香港和台湾等6个国家和地区学习。通过境外培训, 教师们具备了国际化视野, 接受了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有力地推动了高职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更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 是解决当前高职教育诸多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点。因此在学院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校企合作作为我们的突破口, 积极与企业合作, 根据企业、行业需要改革教学方法, 这样既提高了学院的教学水平, 同时也实现了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

近几年来, 学院不断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推行职业教育进园区, 探索集团化办学, 牵头成立黑龙江省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畜牧兽医职教集团, 并成为理事长单位。可以说在校企合作这方面, 我们现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学院与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公司、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哈飞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三大动力”等30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中厂”、“厂中校”。为进一步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学院先后有多个特色专业上马了校企合作项目, 如学院的旅游专业与喜达屋酒店及度假酒店集团的合作、会计电算化专业与用友新道公司黑龙江分公司的合作、材料专业与哈尔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合作、制药专业与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的合作等。其中北京的斐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还在学院建立了“数控工艺员培训点”、“机电一体化培训站”、“三维设计培训站”等三个培训站点。

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结合起来, 打破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 打破了教室与实验室、学校与工厂的界限, 形成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无法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相匹配, 为适应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需要, 学院各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 共同探索研究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努力将实现专业能力、实操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方法引入高职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义务也应更积极地参与其中。为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水平, 我们更应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使高职教学方法更加适应当前社会育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世江, 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基本问题及辩证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5) .

[2]杨向华.论高校教学改革中应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11) .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8篇

一、高职院校的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已达1168所, 多数是由中专、短大、成人高校合并或独立升格形成的, 办学规模大幅度提升。由于办学时间短, 管理水平基本上还处在初级阶段, 即使是一些优秀院校也是靠院校长的领导能力在推进发展, 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五个缺乏和五个依靠:一是缺乏有针对性的办学规划, 依靠感觉办学, 而不是靠脑子办学;二是缺乏明确的岗位责任与职能分工, 依靠感觉用人, 而不是靠业绩用人;三是缺乏办学过程的制度化管理, 依靠感觉办学, 而不是靠科学的管理办学;四是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办法, 依靠权威与感情凝聚人, 而不是靠制度和文化凝聚人;五是缺乏体制和制度的突破, 依靠老办法, 老观念管理学校, 无法激活人的积极性。可见, 现在高职院校基本上处于“以校长为驱动力”的机会型发展阶段, 我们必须向“以制度和文化为驱动力”的战略型发展阶段努力。

因此, 必须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机制, 破除制约发展的陈旧观念, 突破体制束缚, 优化运行机制, 在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建设上有所创新, 在资金管理、绩效管理、教学管理上有所突破。培育制度文化, 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建立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院级管理服务团队和德艺双馨的教学团队。实现学院发展愿景与教职工个人奋斗目标的和谐统一。

二、提高管理水平的主要措施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管理实践中主要措施共六项:一是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二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加强管理服务团队建设;四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五是加强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六是加强制度文化和学院精神建设。在此重点探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用人机制创新

在用人机制上, 打破条框限制, 破解能上能下中“下不来”的三个难题。

1.在干部使用上, “轻化职级、重视建树”, 坚持目标导向, 对政绩平平的中层领导干部实行“降级使用制”、“重大失误免职制”。将有潜能的人安排到重要岗位, 将有业绩的人交流到合适岗位, 将业绩不突出的人分配到次要岗位, 将不能胜任的人分流出领导干部队伍, 解决领导干部受职级限制“下不来”问题。

2.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上, “弱化职称、强化业绩”坚持业绩导向, 在实行评聘分开的基础上, 实行“校内职称制”, 完善低职高聘、高职低聘管理措施。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受职称限制“下不来”问题。

3.在人员聘用管理上, “淡化身份、注重岗位”坚持结果导向, 实行“竞聘上岗、考核评价、反馈提高、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 对解聘人员实行“校内待岗制”, 通过待岗培训、重新竞聘上岗或自谋出路的办法, 解决事业编制人员受身份限制“下不来”问题。

(二) 分配机制创新

在分配机制上, 进一步完善以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 把握三个重点。

1.岗位工资分配向一线教师、关键岗位倾斜。将岗位工资的分配比例由原来的行政后勤人员与专任教师人均之比为1:1.3提高到1:1.5。

2.效益工资分配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 重实绩、重贡献。

3.课时津贴与教学质量相结合, 课时津贴发放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界限, 严格按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发放。

(三) 管理制度创新

在规范经济行为上有所突破, 在绩效管理上有所突破, 在教学管理上有所突破。

1.建立投资问效机制。对学院大额资金的使用和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过程和使用效果进行全程监控、审计、问责和问效。参照企业投资评价体系, 制定学院投资问效实施方案, 规范投资行为, 确保大额资金投入达到预期功效。

2.完善基本建设竣工决算“二审”机制。采取工程监理和会计师事务所双重把关的办法, 对学院基本建设工程造价实现二次审减, 压缩基本建设成本。一是在工程监理方面, 采取工程造价审减额与监理费用挂钩的办法, 使工程监理公司除负责工程质量外还承担审减工程造价的任务, 加大对工程造价的审减力度;二是在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方面,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决算审计, 采取审计费用与审减额挂钩的“累进递增费率”计费办法, 加大对工程决算资金的审减力度。

3.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建立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在全院推行教师绩效考核二级管理, 各系按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在教学质量、教学研究、专业建设、日常教学工作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体系。二是进一步建立行政后勤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以岗位业绩考核为主要内容的实行分级管理的行政后勤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将责任目标细化、量化、硬化, 分解落实到每位领导干部、每个责任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4.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 按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和内涵发展需要, 开展学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和研究, 建立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5.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社会评价教学质量的机制, 实施全员参与, 全过程管理, 全方位监控, 保证监控效果, 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制度是维护学院管理活动有序进行, 有效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关键。因此, 创新机制和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 管理水平基本上还处在初级阶段,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强化管理服务建设和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建设, 以及制度文化建设成为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水平,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加强管理内涵建设, 做高职院校管理的示范[N].中国教育报, 2008-03-14.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9篇

由于羽毛球运动富有极强的可参与性, 而且还具有很好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在现今的体育课素质教育中, 完全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方法和手段, 在我国大部分的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都开展得相当火爆, 甚至许多普通高校都已拥有校羽毛球代表队, 但高职院校羽毛球课还在普及当中。在这样的氛围环境中, 羽毛球运动已成为众多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之一, 也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有效手段。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10所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针对命题的需要, 在黑龙江职业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中查阅大量有关高校、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相关论文与书籍, 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文献资料来源于中国数字期刊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以及大量的网络信息。

(2) 问卷调查法。

抽取了10所代表性较强的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作为主要调查对象。分别抽取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黑龙江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对以上学校的学生以及教师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

(3) 数理统计法。

本文将对问卷分类整理,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描述。运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高职学生羽毛球选课情况

(1) 学生选课动机。

从表1中可知, 有21.54%的学生选修目的是强身健体, 29.23%的学生选修目的是爱好这项运动, 23.46%的学生选修目的是学习技能。这些学生学习目标明确, 具有良好的运动态度, 学习技能欲望强烈, 能够认真对待羽毛球选项课。但也有17.31%的学生选修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分。其中, 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羽毛球认识肤浅, 不能认真对待这门课。

(2) 学生运动经历。

从表2可以看出有11.54%的学生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有23.85%的学生技术较熟练, 有53.46%的学生曾经接触过, 甚至有11.15%的学生从没接触过。这说明学生已掌握的羽毛球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基本技术差异较显著, 教师在教学中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要求, 不利于因材施教。以至于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2、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设施状况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 (图1) , 仅有6.9%的学生对学校的场地设施非常满意, 可见这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场地能为他们提供很好的学习空间;有25.7%的学生对场地设施比较满意;有8.1%的学生对场地设施满意度一般;有52.3%的学生对场地设施不太满意, 认为场地设施的不足影响了教学;有7%的学生对场地设施非常不满, 认为完全影响了羽毛球教学。随着高校的扩召以及羽毛球选项课的普及, 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修这门课, 但这也进一步暴露了高校羽毛球场地偏少的问题。这种状况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导致了羽毛球选项课教学质量不佳等问题。

3.3、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学形式

从表3调查中显示, 有26.92%的学生喜欢自由活动, 26.54%的学生愿意组织进行教学, 32.69%的学生可以两者兼有, 13.85%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羽毛球课中内容单一且竞技性强, 脱离了运动中应该具有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因而导致了部分学生喜欢羽毛球运动却不喜欢上羽毛球选项课的情况, 说明现阶段的教学安排不合理, 学生接受困难。

3.4、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师专业水平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在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教师中, 大部分都是临时培训和自学爱好才从事的羽毛球项目, 他们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技术水平上都明显不足, 在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这反映出现有的高职院校羽毛球授课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够, 简单教学可以, 一旦学生有深层次需求就无法满足,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体现出羽毛球教学与教师技术不匹配。另外, 就是在从事羽毛球专业教学的教师中, 不少还是兼职的, 并未能真正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羽毛球教学及普及上。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高职院校对开设羽毛球选项课重视程度不够, 没有完全意识到开展羽毛球运动的意义。羽毛球课程设置仍需进一步完善, 现有的教学方法挫伤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考核方法单一。羽毛球选项课学生的体育基础参差不齐, 羽毛球专项基础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羽毛球运动场馆不能满足学生需要。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羽毛球选项课师资不足, 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4.2、建议

黑龙江省高职院校要把羽毛球专项基本素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场馆管理, 提高场馆利用率。要进一步更新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上要充分体现趣味性、娱乐性,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 要遵循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要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 突出羽毛球运动的职业特色。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效果。高职院校要提高羽毛球授课教师的专业技能,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力为.体育科研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贺泽江.羽毛球选项课的教学改革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 2004, (3) .

[3]王宏俊.辽宁省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同等学力申请学位论文, 2006, 05.

[4]于鹏.对吉林省高校羽毛球选项课现状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 .

黑龙江高职院校 第10篇

虽然黑龙江高职院校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黑龙江高职院校在构建资源共享教学数据库的时候存在定位不明确、资源库开发程度不高、资源库建设重复等一些问题, 因此本文通过研究黑龙江高职院校资源共享型教学数据库的建设现状对于促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具有长远的现实发展意义。

1 黑龙江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1.1 教学资源库的总体利用率不高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和教师经常使用教学资源库, 而大约二分之一的学生则对教学资源库还不认识。通过调查的结果看黑龙江高职教学资源库的总体利用率还是偏低的, 造成教学资源库利用偏低的原因是:高职院校对教学资源库的宣传力度不够, 人们根本不知道高职院校还有基于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内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平衡性, 资源库内的知识过分倾向于文科知识, 而对于理科知识的资源共享则比较偏少;教师应用教学资源库的意识不高, 他们没有对其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1.2 教学资源库建设重复, 没有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发展的特色

高职资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强调的就是构建适合高职专业发展的特色资源, 而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过教学资源库的学生和教师普遍反映, 教学资源库建设没有独特性, 其建设与其它院校的资源库建设大体相同, 不能满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信息需求。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一是因为高职院校在资源建设渠道来源上过于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增加教学资源库内容的途径主要集中在购买、学校下载等依靠他人的成果来填充本校的教学资源库, 这样的资源来源渠道注定其缺乏适合本校职业发展的内容;二是资源库的建设过于对教学资源数量的考核, 而忽视了教学资源的质量, 造成教学资源库的总体质量不高。

1.3 高职院校对教学资源库的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高职院校对教学资源库的认识在逐渐的提高, 高职院校也增加了对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资金投入, 但是相对于资源库建设的整体要求来说, 高职院校的投入力度显得微不足道, 首先由于物价的上涨, 一些教学资源价格在成倍的增长, 这就无形增加了学校的负担;其次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没有发挥他们的积极创作性, 教师是教学资源库的使用者也是其内容资源的创造者, 如果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 为教学资源库创作优秀的教学资源, 就可以为高职院校的资源库建设节省大量的资金支出。

2 构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意义

2.1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型的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拓展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 除了常规的图书馆资源之外, 还增加了依托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数据库, 通过教学资源库可以将国内甚至国外的先进的教学案例、教学成果以及基础理论知识等收录到资源共享数据库中, 实现了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交流, 而且数字资源库的建设也可以避免因为传统信息资源的缺失而影响高职教育发展的弊端。

2.2 有利于拓宽高职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资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对传统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传统的图书馆主要是依托书本形式, 通过学生与教师到图书馆进行实地的借阅实现图书馆的各项功能, 因此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教学资源共享库的建设, 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实现对图书馆资源的查阅, 避免了到图书馆进行实地的借阅等, 节省了信息需求人的时间, 这样也会无形中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3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库内的资源自主的进行学习, 其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爱好等通过教学资源库学习与自己的专业知识无关, 而自己有关兴趣的内容,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 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 为以后的就业增加砝码;资源数据库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库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 及时发现自己的学习问题, 进而在教师的教学过中进行重点学习。

3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资源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措施

3.1 高职院校管理者要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首先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高职院校的管理加大对其建设的资金投入, 因为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 任何形式的建设都不会形成;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在资源数据库人才队伍建设上投入更多地力量, 人才是促进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措施, 如果高职院校具有完善的数据库, 而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是不能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转的;最后高职院校要积极借助国家的政策, 加大国家资金对高职资源共享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力度。

3.2 拓展和整合教学资源的收集渠道, 并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

资源贡献数据库的建设需要更多地资料, 因此高职院校要改变目前资料单一的来源渠道, 拓展资料来源渠道, 比如鼓励本校教师通过制作的方式积极创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案例、积极与其它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开发适合高职院校专业的教学资料等等。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对具有积极影响的以传统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料进行数字化转换, 形成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扩大教学资源的内容影响性。

3.3 教学资源库建设要重注内容的实用化与特色化的结合发展

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使更多的读者得到更大的利益。如果没有读者的需求, 便失去了建库的意义。所以在数据库选题和开发项目上, 应有自己的重点和特色。高职教学资源数据库, 应体现高职专业的就业性和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刘锐.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2013 (14) .

[2]吴晓玲.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J].当代职业教育探索, 2009 (1) .

[3]张云霞.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定位及建设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3) .

[4]杨莲凤.试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群文天地, 2012 (11) .

上一篇:中国石油润滑油公司下一篇:弹性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