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创业氛围范文

2024-06-03

营造创业氛围范文(精选12篇)

营造创业氛围 第1篇

关键词:创业氛围,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加强创业教育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在高校普遍开展创业教育, 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和研究体系, 与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分不开。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普遍开展以及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和研究体系, 关键是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例如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副校长Elw in V.Sve, 博士亲自兼任该校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的高级顾问。仁斯里尔理工大学现任的校长Shirley Ann Jackson在其提出的《仁斯里尔规划》中, 将创业教育摆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

为了让教师能真正进行创业教育, 校长及各级校领导就必须起带头作用, 为教师创设一个支持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一经形成, 便成为学校成员所共有的和必须遵循的学校普遍文化, 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支持创业教育, 要将创业教育列为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贯穿创业教育理念。同时, 加大对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政策支持、机会给予、资源共享等, 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 把创业教育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

二、成立大学生创业社团, 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多年来, 高校学生社团以活动的广泛性、自主性、个性化色彩及其对大学生团结协作能力锻炼的特点, 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的依托是社团组织, 社团成员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纽带是相同的爱好和兴趣, 乃至共同的理想和抱负, 但社团内部成员的专业不一定相同。因为社团的这个特点, 使得不同专业的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的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影响、互相熏陶, 在一个人身上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渗透。社团活动在内容上的广泛性和成员上的广泛性, 使大学生的交往突破了班级、专业、学院等的局限, 为学生提供了满足交往需要的新途径和新形式, 这就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校内创业教育和服务

通过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可以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和跟踪服务等“一条龙”服务, 搭建毕业生自主创业“绿色通道”。积极开展创业培训服务, 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培训;开展创业信息咨询服务, 通过创业服务网络和创业咨询服务热线,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创业资金、创业导师、创业资源、创业政策等咨询服务;做好创业人才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人才推荐、派遣、交流、素质测评、人事档案代理等服务;加强创业信用服务, 着手建设全国大学生信用服务体系, 为大学生建立信用档案、提供信用记录、开展信用培训;普及创业法律服务, 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方面的法律知识培训和法律援助。

四、建立有效的创业政策及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进行创业

高校作为大学生现阶段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它的态度与大学生的创业实施状况息息相关, 它的政策也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及教师的创业教育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近年, 我们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开始重视并予以政策扶持, 在很多的方面都对大学生开了绿灯。为支持大学生创业, 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2003年7月, 国家工商总局于6月11日下发了《关于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有关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业。之后, 部分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相关新政策来鼓励高校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 并在很多方面对于大学生创业降低了门槛, 以此鼓励那些立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能够放开手脚大胆跨出创业的第一步。

只有政策积极扶持、学校大力支持, 才能优化创业教育的环境, 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进行。从学校的角度出发, 学校应制订相关政策引导并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思考与实践, 如设立创造发明成果奖实行学分制, 允许学生停学、休学办企业。给予校内企业的政策优惠等。其次, 学校应建立大学科技园形成知识、技术、智力、资金的密集使其成为高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和高科技产业的发源地。大学科技园既是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又是创业实践的基地, 是将创业教育转化为创业实践并检验其效果的广阔舞台。

五、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

在舆论引导方面, 要利用舆论宣传引导学生感受创业, 亲近创业, 利用校内外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开展舆论引导, 开展创业文化节等专题校园文化活动, 使创业意识深入人心, 树立谁创业谁光荣的意识, 营造有利的创业教育校园氛围。

因此, 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广泛宣传大学生身边的典型和致富经验, 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增强自主创业意识。在校园文化方面, 应崇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创新, 给大学生大胆创业创造“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校园环境。学校要充分发挥校友和企业家成功创业对在校学生自主创业的影响力, 经常组织优秀校友论坛和企业家报告会, 邀请成功创业的校友和企业家为在校生讲述创业体会, 激发在校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热情。

六、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开展好学校的创业教育, 就非常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在学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中, 大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指导老师等应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 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帮助有创业意向的同学能客观认知自己的能力、兴趣、个性和价值观, 发展完整而适当的职业自我观念, 在对个人和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成功因素, 确定自己的创业发展目标, 并选择相应的教育和培训行动计划, 制定出基本措施, 高效行动, 灵活调整, 有效提升职业发展所需的执行、决策和应变技能, 使自己的事业顺利发展, 并获取最大程度的成功。

七、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 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

在我国, 各高校目前开展创业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 很多大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受益匪浅, 这也成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 与创业课堂教育形成很好的互补。高校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 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 或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 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为学生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季学军.美国高校创业教育历史演进与经验借鉴[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7.

用特色产业园营造创业氛围 第2篇

用特色产业园营造创业氛围

展望,株洲高新区将在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打造特色产业园,让科技创业者和企业发挥出产业的集聚效益,为创业企业提供良好的上、下游配套协作链条,更好更为有效地营造区域性创业氛围,以“小企业,大集群”的方式建设园区.

作 者:杨平作者单位:株洲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刊 名:科技创业英文刊名:PIONEERING WITH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1)分类号:F2关键词:

创业氛围营造关键在“帮” 第3篇

时间:2004年7月16日

地点: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

参与人员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主任 山 洪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企业发展部 麦晴峰

天津中力防雷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 巍

天津华翼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增伟

天津调序脑科学研究所所长 彭宗禹

天津开泰伟业科技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杨和平

《科技创业》杂志记者 范伟军 俞崇武

本刊“营造良好区域创业氛围”系列沙龙在无锡、宁波、南京、温州举办4场后,已引起广泛关注,为此,本刊特将此次“创业沙龙”安排在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并对此进行深入的沟通和探讨。

山 洪:我先来抛砖引玉。从我工作实践和自身反思的角度看,我以为,“创业氛围营造”问题最大的关键在于,我们这些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包括政府部门,甚至是企业本身,要破除一种“官本位”的思想。

百千年来,在我们中国这片土地上,流行着一种不健康的思想观念,就是“官本位”,本该“在其位则谋其政”的公仆,却把自己的仕途升迁作为行事的价值取向,而将“为民做事”抛诸脑后;具体到为企业服务这一块,不做实事、对企业吃拿卡要、忙于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等等,归结下来,还是“官本位”思想在作怪。

我认为,要真正营造一个企业成长所需的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氛围,关键就要破除“官本位”这一最大障碍,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对我们的创业企业和创业者,不是管,而是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对我们这些为企业服务的工作者们的自觉要求,也代表了政府对企业的态度——必须踏踏实实的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孙 巍:山主任一席话,正道出了我们企业在创业中心的切身体会。从我们的切身感受而言,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和以山主任位代表的这一群创业中心工作者,正是打破“官本位”,实实在在为企业服务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在这点上,我们企业是有发言权的——我们是国际创业中心最早入驻的企业之一。当时我们选择国际创业中心,正是经过一系列的比较,感觉国际创业中心确实不错;入驻以后,我们也切实得到并体会到了创业中心对企业的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扶持,不仅是创业中心给予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而且中心的工作者们还以自己实实在在的努力,为我们企业解决了很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们企业在创业初期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资金缺口问题,启动的50万元用没了,产品刚研发出来还没正式销售,企业经营的回钱也没有,一时间举步惟艰。创业中心得知我们的困难后,主动上门为我们提供各种融资信息,为我们牵线搭桥,联系各种融资渠道、担保中介,使我们顺利地融到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解了燃眉之急,也过了第一个难关。现在回头看,创业中心帮助我们融到的这笔资金或许算不上大数目,但是却是雪中送炭的。可以说,正是有了这笔资金,有了创业中心的帮助,我们才避免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局面;也正是平稳渡过了这第一个难关,我们的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走得很好,如今已经在行业领域内做得相当不错。而且,在我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创业中心和创业中心的工作者们一直都给予了方方面面的帮助和扶持。

总的一个感觉是,天津国际创业中心的创业氛围挺好;且不论大环境怎样,这里的微观环境还是不错的。

从大的环境讲,我们国家的宏观创业环境和氛围还是有值得改善的地方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民营企业、创业企业在政策上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相比,还有一些弱势的地方;在整个社会的观念上,民营企业相比外资、国资,也有一种“后娘养的”感觉。尤其是现在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经济指标的驱动下,对外资有一种较强的倾向性。我的感觉是这样不利于良好创业氛围的形成,更不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比如,同样是政策,招商引资的企业享受的各方面优惠可能就要多一些;同样是选择产品,外资企业生产的就要容易中标一些,尽管它们的质量也不一定就有我们自己生产的好。从这个角度讲,在中小企业创业氛围营造的问题上,我们还需要从市场的起点上作一些工作,要加强自主品牌的建设和扶持。市场需要全社会的培育和引导,其中政府更要发挥积极作用。

主持人:孙总所说的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个热门话题:“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心到底该落在何处?是高新技术、产业,还是最简单的一个“化”字?我认为,最最关键的其实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化”字,也就是问题的关键还是要落实到企业。产业化如何化?这不是政府官员们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规划解决得了的,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还得落实到具体的企业上。那么,我们的政府官方该干什么?我想,首先要如山主任所言,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是帮而不是管;其次,要解决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正如孙总所说,我们的政府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一些异化甚至变态的市场观念,培育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良性市场导向,打破外资、国外品牌的认识屏障,以市场理性来为民族企业的成长和民族品牌的树立创造最优的氛围。

谷增伟:我是去年从国外刚刚回来创业的。在选择创业地点的时候,我考察过北京、天津等处的环境,权衡再三,我还是选择了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我的感觉是,这里的人做事比较踏实,是做实事的;而且给予企业的优惠政策也较为宽松,是一个挺不错的创业环境。

对于创业氛围的营造问题,从我的角度看,我想说两个问题:

一个是政府、领导对企业的态度问题。一般来说,对于已经成型的企业、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领导会多重视一些,当然这无可厚非;只是我觉得领导们对正在真正艰苦地走创新创业之路的、尚未做大的中小企业重视稍嫌不太够。我想我们的政府和领导是不是可以考虑将初创企业与较成功的企业放在同一平台上予以关注和帮扶。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留学人员的政策延续性问题。如今社会上出现了“海归”成“海待”的现象,以至于有些人对归国人员政策安排上出现了一些疑义。我认为,所谓的“海待”并不是真正的“海归”,若因此而因噎废食,进而影响到对待归国人员的政策,就很难吸引到那些在海外呆了六七年、手上有自己的一些东西而在国外却没有多少机会做出来的真正的“海归”,我们的政策还是要偏向一些这样的人员归国创业,或者说还要加大力度吸引真正的归国人员。

麦晴峰:刚才两位老总的发言,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换位思考了创业环境营造的问题。我的思考是,创业氛围和环境的营造,从微观上说,离不开对企业帮助和扶持;但从宏观上说,还有一点,就是企业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要让外资企业、留学生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同一个平台上公平、自由地竞争,只有在市场中基于平等平台的自由竞争,才能让我们的自主创新、创业事业真正展翅腾飞。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平台,也就意味着政府必须要加强宏观上的管理,以管理和秩序来营造一个良性的创业环境!

彭宗禹:我对山主任所说的“政府是帮还是管”的问题深表认同。从我的经历和切身体会而言,确如山主任所言,政府要帮,而不是管。

我来创业中心已经3年多,可以说对这方面体会极深。以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看,我觉得,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发展之路,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和扶持,走起来是困难重重的。可以这么说,没有天津国际创业中心,就不会有今天我们这个企业。不管是从环境氛围的营造,还是从扶持帮助的具体实事,创业中心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支持。

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创业中心为了帮助我们这些企业做好人才培训工作,不时地举办一些讲座,对企业人才经营进行指导;在政策落实、融资服务、企业管理、信息沟通等等问题上更是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甚至于创业中心还自己出资帮助企业参加产品博览会,积极帮助企业探索市场之路。创业中心的工作者们对帮助企业的踏实和热忱,更是我们每个入服企业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创业中心的山主任始终是整幢大楼第一个到的人,一早开始就忙前忙后,亲自深入企业了解情况,为企业跑钱、跑政策……对我们企业而言,如果有这样的环境、氛围,还是发展不起来,应该就是企业自身的问题了。

就我自己来说,几年来,但凡企业发展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经过与创业中心协商,我们的要求基本没有被驳回的;创业中心还主动来到我们的企业沟通情况,了解我们走到哪一步,需要什么支持,更可贵的是,当了解到我们需要什么,创业中心就千方百计地帮助我们解决什么。在这里,根本不用担心工商税务等繁琐的事情和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有的只是实实在在和真诚的服务、帮助。

杨和平:我们到创业中心也已经3年多了,正是在这里,我们仅仅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销售额从几十万跃升至去年的2000万元,这跟创业中心的扶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创业初期,我们就通过创业中心的帮助,获得了70多万元的创新基金支持,保证了企业掌握发展所需的时机;随后,企业也得到了创业中心方方面面的支持;而且,创业中心宽松、良好的环境氛围,更为我们脚踏实地地抓住商机、毫不放松地发展提供了最佳的条件。

目前,我们正在筹划买地建厂,积极做大,也为创业中心和区域经济做出自己的贡献。创业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创业中心的帮助和扶持,同时企业做大了,也能回馈中心的支持,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山 洪:这里我想用一组数据来佐证一下创业中心成立6年多来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天津国际创业中心1998年成立至今,累计入孵企业215家,毕业企业64家,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96030万元,上缴税金10329万元,利润总额17128万元,安排就业人数4000余人,孵化面积已达1.7万平米,目前在孵和毕业企业已购和拟购土地近千亩……数据是枯燥的,但也恰恰充分显示了创业中心和经创业中心孵化的企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创业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去年一年,准备入驻的企业就达300多家;今年截至4月份,已有217家企业提出入孵申请。

不过,由于资源有限,创业中心必须坚持精品意识,认真筛选拟入驻企业,保证企业的孵化质量,因此我们的规模并没有形势大好而无限扩张。

我以为,创业中心要充分发挥孵化器能为区域经济提供新鲜活力的优势,就要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在创业期健康发展,为企业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企业实行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每个层面、各种问题,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培育创业文化,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才是我们应该倾力而为、踏踏实实去做的。

营造创业氛围 第4篇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环境现状

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水平不高

我国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起步较晚, 虽然一些研究对创新创业教育关键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总结和反映了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要理论问题, 并为创业教育学的诞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 从总体上看, 目前创业教育还处于萌芽阶段, 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不够。从理论上看, 对于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基本概念、具体内容、特质及功能、创业者的界定与分类、创业者的素质结构、创业教育模式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在实践上,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活动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由于认识上没有共识, 创新创业实践没有正式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因而出现两种教育模式之间关系不协调, 二者之间的关系存在知识互补但机制不互动, 也就是个性培养和共性培养计划各行其是, 互不相容, 经常有冲突。课余教育与课内教育都给学生压担子, 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只好服从课内主渠道计划的安排。所以, 学生个性培养常常受到制约, 有的甚至夭折。例如, 有的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兴趣高, 花费时间多, 实践能力很强, 并为周围同学所公认, 但是很有可能影响主修课业的成绩。这就带来了很多问题, 或者引起课业老师的不满, 或者在许多规章和要求面前不合格, 等等[1,2]。

2.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环境欠佳

我国社会氛围上, 缺乏有利于引导学生创业的社会舆论和政策、资金支持, 更谈不上鼓励更多人走入创业行列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另外, 全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有认识误区和偏见, 认为创业就要从事高新技术、学习专业要对口等, 以为大学生如果开饭馆、卖猪肉、修鞋, 或是办一所幼儿园就算不上创业, 甚至并对此嗤之以鼻。实际上, 中国的服务业每年容纳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并不困难。

3. 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创业阻力较多

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大学生毕业当年的创业率不到1%, 初次创业成功率仅为2.4%, 和很多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 这个数字是非常低的。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诸多压力:一是学生缺乏创业资金。这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最主要困难之一;二是家长不愿意。有些家庭具有支持小孩创业的强劲实力, 但不愿小孩加人到创业队伍去, 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三是老师不会教。许多大学教师自身也没有创业的经历, 也没有接受正规的创新创业培训, 当他们真正面对人生挑战时。实际上会发现自我生存的能力也很差:四是社会不鼓励, 政策不优惠, 环境总体上也不友好。国家在大学生创业上有号召, 但实际上的政策和举措并不十分利于学生创业。此外, 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程度, 总体处于一个较低的木平[3]。

总之, 由于缺乏正规系统创新创业教育、缺少体制机制、政策资金、社会环境等的支持与保障, 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欠佳, 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当前由于大学生自身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激情不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有限。

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氛围的措施

1. 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障、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宽松环境。教育部已成立了高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重点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和服务。各省、市高等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 建立专家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教师专家库”,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专项考核评估体系, 加强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与咨询服务、巡视督导及考核评估工作;各高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 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 负责创新创业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

2. 高校应规范创新创业教育, 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

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 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 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三是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 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 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 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四是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五是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各级各类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课, 举办专题讲座, 开设短期培训班, 宣讲国家鼓励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法规、政策, 转变学生观念, 增强创新创业意识;面向具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 开展创新创业技能培训, 开设SYB (创办你的企业) 培训课, 提高创业技能;面向有创业想法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 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训, 开设创新创业实训指导课, 加强创新创业技能的实践训练。

3.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与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文化领域, 它对大学生具有内化功能。学生社团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引导学生成才就业, 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各高校应利用社团活动, 以科技竞赛为抓手, 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以社会实践为依托, 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以勤工助学为纽带, 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 营造一种弘扬、尊重和重视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引导学生以追求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要有效展开立体全面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和载体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宣传, 分别开展创新学分、开放创新实验室、本科生科研训练培训讲座、计算机技能竞赛、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竞赛培训讲座、实战创业、“挑战杯”专题等主题宣传;定期举办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巡展、创业计划竞赛优秀作品巡展和师生创新成果展;定期举办名师家讲坛、成功企业家座谈会等, 拓展大学生思路, 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

4. 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 组建坚实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一是共青团组织主动与企业联姻, 通过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以校企联合的模式, 创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训练基地, 实行“真项目、真操作、真环境”的见习模式, 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二是共青团组织牵头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会、创新创业协会等组织机构,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战演习场所, 以项目化的运作手段, 保证学生实践训练活动的开展, 促进大学生与创业企业、创业者建立互动关系, 体验创业过程, 开展创业实践, 提升创业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三是通过其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推动学生参与科研, 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 提高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将来的创新创业积累有益经验。

5. 发挥网络优势, 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讯支持

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的态势, 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化资讯服务。依托中国青年就业创业网、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网、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及各省、市就业、创业网站, 发布创业培训课程信息、学员创业项目信息及市场需求信息。在这些网站搭建学员互动交流平台。同时, 加强创业、就业类网站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兼容并蓄机制, 搭建交流平台, 广泛吸引国内外大学的创业培训学员就市场分析、运营状况、产品和服务、市场定价、协议签署、购销渠道、服务流程、财务结算等内容进行交流。

6. 搭建孵化平台, 为学生创业提供基地支持

各高校应依托校内实验室、工作室、学科性公司及校外高新技术企业, 同时积极争取与政府机构、社会企事业单位合作, 共建创业教育依托基地、实践基地、模拟基地和就业基地;创建“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学校”, 指导学生在此架构下根据个人未来发展愿景和志趣爱好, 组建特色社团, 国家、各省、市, 各高校应建设或利用现有大学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 免费为入驻的创新创业学生企业和工作室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家具, 提供政策咨询, 并联系咨询公司或通过专家库为其提供技术与管理的咨询服务。

7.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支持

资金缺乏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问题, 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创新创业资助、大学生创业启航行动等项目基金资助力度, 资助大学生创业项目, 组织学生申报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各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积极联系创业风险投资公司, 帮助学生进行创业融资。同时国家应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实行优惠信贷、税收政策。

8. 营造支持创新创业的社会舆论

各级各部门强化倡导支持创新创业呼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理论大研讨、媒体大造势、网络大讨论、典型大展示、群众大讨论等活动, 宣传创新创业利弊、鼓励的创新创业政策, 树立创新创业先进典型。通过宣传让社会了解创新创业, 熟知创新创业优惠政策, 通过宣传身边的成功的创新创业者, 以现身说法的形式表现创新创业者的激情和拼搏精神, 宣传好的经验做法和举措, 共同营造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大氛围, 扭转社会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误区, 理解、支持、尊重创新创业者。

参考文献

[1]彭云飞, 徐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4, 3 (5) :123-124.

[2]曹胜利, 雷家骕.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2009.

营造创业氛围 第5篇

努力营造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与市场二元调节机制能否实现优势互补。政府是制度政策的供给主体,市场是创业创新的驱动主体,它们都对资源配置产生作用,但资源配置和利益调节的机理、手段和方式不同。只有政府与市场有效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也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甘州区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区域金融中心,在经济技术合作、信息资源共享、科技研发创新等方面具有相对优越的条件。我们将以实施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程为重大机遇,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大力推动“众创”发展,努力营造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为众创注入动力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主体是人民群众、本质是“草根”活动。如何让群众积极参与创业创新实践、共享创业创新成果,关键在于解决好思想观念的问题,就是换角度、换思想、换观念。我们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依靠市场内在动力和群众激情,扫清束缚创新的思想藩篱和观念桎梏,推进发展理念、思路举措和方式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尊重创业创新规律和群众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激活民间创造热情,最大限度释放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能力。积极倡导勇于创新、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树立崇尚创新、创业致富的价值导向,唱响“为创业者加油、为创新者鼓劲、为成功者喝彩”的主旋律。

二是强化政府职能,为众创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众创”发展前提是简政放权,核心是破解体制障碍。我们必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认真做好省市决定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落实和承接工作,坚决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障碍,全面清理、废除和纠正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真正为创业创新者“清障减负”。进一步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创业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选择创业创新的方向和路径,让价格机制和供需关系调节创业创新的规模和形式。抓紧建立“三张清单一张网”,落实责任主体,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努力打造快捷务实的服务平台。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积极推行网上登记、网上公示、三证合一,切实降低创业创新门槛。三是突出平台建设,为众创拓宽发展空间。平台载体是创业创新实现扎根生长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着力打造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强信息整合,及时公布信息,促进创业者和项目单位有效对接;建立创业创新导师队伍,按照市场化方式,为创客提供项目评审、创业辅导、政策咨询;运用政府购买服务、业务奖励等方式,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服务机构建设。着力打造创业创新技术平台,全面落实对各类研发机构的优惠政策,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一批核心技术品牌;引导企业实施科技专项,支持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应用创新成果;深化同科研院校合作交流,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基地,并鼓励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着力打造创业创新区域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示范基地等辐射带动作用,兴办中小企业孵化园、电子商务创业园等科技孵化器、特色产业园,实行市场化运营,培育形成新的商业业态;盘活闲置资源,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主体投身创业创新实践。

四是创新融资方式,为众创破解资金瓶颈。创业创新,最大的障碍是缺少资金支持。我们必须加大与金融机构的对接协调,支持金融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扩大金融信贷规模,优化资金投放结构,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园区、科技型企业、大学生等创业创新主体。探索建立创业创新基金,用足用好用活工业发展基金、农业奖励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用政府的“小投入”吸引社会资本的“大投入”。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平台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战略重组等方式在A股上市,支持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股权交易所挂牌融资,实现财富增值,提升品牌价值。鼓励创业创新主体试水和涉足互联网金融,通过众筹等融资平台进行融资,实现互联网金融和实体经济有效对接。

营造创业氛围 第6篇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营造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137-2

0 引言

2014年,国家总理李克强同志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口号,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总理。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高等学校改革目前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国际领军人才。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该群体已经成为国内主要科研力量,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良好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将有助于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1 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完善。但是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研究生培养体系不健全

由于目前研究生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存在部分导师为了满足自身的工程项目需求,主观上不关心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在缺乏响应知识体系结构的情况下就马上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往往无法达到培养方案规定的培养要求,研究生变相成为了“高级农民工”。加之,高校对研究生课程重视不够,在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方面与学科教育分离,更无从谈及创新创业教育,使得研究生培养无法与国家整体战略方针融合。

1.2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缺乏相应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浪潮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但是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思想的缺乏以及不合理的评价体系造成了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整体发展落后,无法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的优秀研究生。在评价研究生以及各个奖学金评定方面,仅仅依靠发表论文期刊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片面性,造成了诸多高校研究生存在造论文的现象,并没有真正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对研究生创业也缺乏相应的支持。

1.3 缺乏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国诸多高校的研究生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和快的发表论文,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严重脱离实际,造成了研究生整体氛围较好,但是创新创业氛围较低,并且所发表的论文跟风式研究较多,难有创新点。由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后,使得研究生无法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在研究生群体中非常薄弱。

2 加强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必要性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经过近30年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总体来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水平,还要提高创新能力,创业意识。随着国内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2010年,我国在《2010年教育发展纲要》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紧迫性。为了推进各大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2010年,教育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若干指导意见,依托各个高校的科技园、科研平台等,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培训、信息服务、资金、场地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联合科研院所、企事业公司企业等共同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进入21世纪后,国家明确建设创新性国家的目标,依靠科技创新提高整体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需要有大批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与意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研究生群体已经成为了国内科技进步的主力军,高校作为培养研究生的主力场所,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科技进步要求创新创业型研究生人才,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汽车工业和高铁的快速发展和进步,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简单分析工业装备的性能,不仅仅需要能够紧跟国际学科前沿的人才,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能够引领国内国际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引导研究生进入学科前沿,了解最新的科技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国际领军研究生人才。

环境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是否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决定了研究生整体教育的成败。因此高等学校研究生培养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大力推进我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适应我国新形势下对创新创业型研究生人才的需求。

3 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的几条途径

3.1 强化对研究生创新创业价值理念的引导

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教育,还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思想理念的引导,全面提升研究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推进高校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装备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校工学相关学院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经验交流,邀请国内国际在创新创业方面领先科研院所、公司企业联合开展理论研究、交流座谈、调研以及创新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在研究生中普及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新创业经验,加强引导研究生创新创业价值理念,逐步建设符合高校工科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3.2 配套良好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高校工学学科应当积极改革研究生评价体系,把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纳入到国家奖学金评定、大学科技园以及相关科研平台的支持系统,并且广泛争取国内国际相关的公司、企业的合作,联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改革目前的研究生教育以单一科研论文作为评价指标的方式,对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水平做综合评定,成立学校或学院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办公室,对具备较好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开展产学研交流合作,将有潜力的研究生项目与国内一流企事业单位开展联合研究,争取公司企业的经费支持。逐步完善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3.3 注重研究生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

以研究生创新创业赛事为引领,设立校级的科技文化节,提升学校整体的创新创业氛围,通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开办创业沙拉和创业沙龙等活动,搭建研究生之间以及研究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研究生转变传统观念,邀请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校友返校为研究生进行讲座,大力宣传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典型事例和经验。帮助高校工科研究生了解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形势与发展,转变传统的学习和就业观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3.4 改革研究生教育体系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高校工科研究生的日常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传统的基础理论教学方面,增加学科前沿和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对高校教师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在完善课程教学基础上,增加独立有由研究生承担的科研项目,提高研究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一种重视研究生创新创业精神的氛围,引导研究生以追求创新创业为价值取向。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4 小结

创新创业教育是研究生培养的核心,也是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为了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氛围的现状、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研究生创新创业的氛围。通过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真正使得研究生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参 考 文 献

[1] 李海燕.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营造[J].职业教育, 2015:154-155.

[2] 化瑞芳,史培培,宋琛.高等医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营造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5):197.

营造创业氛围 第7篇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 划分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作为美术教师, 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为他们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良好的情绪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方法等不断获取新知识, 创作新作品。那么该如何在美术课上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呢?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谈对此的理解。

一、组织教学语言, 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 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更要充分运用教学语言艺术,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更好地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1. 生动的导入语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使松散状态下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 将学生引向新的教学内容的过程。而一条精心设计的导入语, 不仅能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能发挥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如《大鱼和小鱼》一课, 它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 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在上课前, 我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摇摇头, 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举起小手, 纷纷喊着:“鱼!鱼!”学生情绪高涨, 从而使课堂伊始就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因此, 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看, 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 教师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导入, 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若能灵活运用讲故事、猜谜语、读儿歌等方法, 更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神奇的境地, 进行想象再创作。

2. 灵活的启发语言。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在教学过程中,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的思考,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如在讲授“设计·应用”领域中的二年级下册第三课《彩色字母娃娃》一课时, 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大屏幕上这些漂亮的字体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画笔, 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就你们手里边的这些材料想想看。”学生看着准备好的各种彩色卡纸及剪刀和胶水, 马上就想到除了绘制, 还可以剪贴。于是我又问他们:“如果你准备制作一个美术字, 你会怎么做呢?”学生个个兴趣高昂, 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有的说可以用彩色纸剪出汉字的各个笔画, 然后进行拼贴;有的说可以直接在彩色纸上剪出整个的汉字;还有一个学生说要将一张彩色挂历纸做底色, 用白色或黑色的纸剪出汉字贴在上面……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 运用启发性语言能给人以舒缓的感觉, 没有紧张, 没有急迫,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切入正题, 让课堂的气氛始终是兴奋的、轻松的、愉快的。

3. 恰当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利用评价语言好比“春雨润物”, 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可以使学生重拾自信, 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峰回路转, 高潮迭起, 整节课都充满生机。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作品, 对于好胜和进取心强、容易骄傲自满的学生, 教师在肯定其成绩的同时, 更重要的是加强引导, 培养其耐挫力和自信心;而对想象力丰富、但有点内向或自卑的学生, 教师当及时鼓励并表扬其一点一滴的进步, 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及个性心理的转化;对于学困生, 更应倾全力助其开启艺术之门。

因此,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 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不同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善用课堂评价, 让学生感到心情舒畅、品尝成功, 而没有太大的压迫感, 谁就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他们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 较好地掌握知识, 并享受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

二、丰富教学形式, 营造轻松氛围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如果教师不注意利用其优势因势利导, 就不能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艺术之美, 激起他们强烈的探求欲。因此, 教师首先应根据教材内容, 依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 捕捉其兴趣的激情点, 然后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 创设特定的、与之相应的艺术教学氛围, 以趣激情、以情生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追求艺术的情感, 从而顺利引入教学内容。

1. 游戏教学。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 他们的游戏心理仍然很强, 游戏对于他们的吸引力还很大。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活动的特点, 也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 通过各种游戏, 儿童的内心活动和内心生活变为独立、自主的外部自我表现, 从而获得愉快、自由和满足, 并保持内在与外在的平衡。游戏使儿童的“视”、“听”、“做”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 这样构成既主动又富于创造性的活动过程, 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情感、思维的发展, 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才能和审美观。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表情丰富的脸》, 我在课前请学生先上讲台玩个游戏———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各种情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这样他们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进而大胆地想象表现。

由此可见, 运用游戏进行教学, 不仅能让一些学生克服“羞于启齿”、“消极”、“自卑”等不良心理, 让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去活动, 从而改变自己的性格弱点, 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的同时又学会了知识, 还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培养其创新精神。

2. 鼓励想象。

学生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头脑中总会有一些出乎常规的奇特想法。因此, 教师要寻找大面积地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我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六年级下册第四课《我们来到了25世纪》的教学中, 看到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 但有一个学生却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膨胀, 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不论其逻辑是否有现实基础, 我首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 表扬了他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认为只要学生的作品能够和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达到统一, 即只要能够自圆其说, 我就会很高兴地接受这个结果。

3. 情境表演。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喜欢以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和行为, 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漫画刷牙》一课里, 从踏足教室开始, 我便扮演着幽默滑稽的形象。当学生听见音乐《刷牙歌》时, 我也兴奋地边唱边做刷牙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好笑, 但过一会儿, 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了动作。这样的活动, 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 他们凝神屏气, 睁大好奇的双眼, 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这, 只是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境表演, 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 是因为教师给它赋予了新的含义, 那就是———美感。

三、借助教学资源, 营造轻松氛围

教学资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基本因素, 是指教学系统中支持整个教学过程所达到的一定的教学目的及实现一定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拥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是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但是, 如何在既定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条件下更好地创造资源, 提高教学效果呢?

1. 课件创新。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化静为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 促进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 能够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境, 突破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 借助电教媒体, 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的课堂学习氛围, 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向一个更科学、与时俱进的先进方向发展。

2. 音乐出彩。

动人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 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 给整个教育过程增添色彩, 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如“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二年级下册第四课《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 我分别播放了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梦中的婚礼》, 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起伏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线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在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 从中可见其更好地感受到了线条的动与静。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在教学中将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的真实体现, 通过教学媒体的演示, 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美的氛围中放飞, 创作思路更加宽广, 创作热情更为高涨,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拓展了艺术空间, 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感悟力。

3. 环境烘托。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人规定教师必须要如何做才对, 只要有利于创造好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都可以拿过来。如学习“综合·探索”领域中的三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小舞台》时, 我事先在教室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身临其境, 从而为本节课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创业氛围 第8篇

一、组织教学语言, 营造轻松氛围

1. 生动的导入语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条精心设计的导入语, 不仅能为一节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且发挥着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启迪思维、活跃气氛的积极作用。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大鱼和小鱼》一课, 在上课前, 我让学生猜一个谜语:“摇摇头, 摆摆尾, 一串水泡吐出嘴。水泡水泡水里游, 那是它的小皮球。”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举起小手, 纷纷喊着:“鱼!鱼!”学生情绪高涨, 从而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着轻松愉快的氛围。

2. 灵活的启发语言。

启发性语言能启迪学生思考, 激起他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使学生主体处于积极自觉的学习心理状态, 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彩色字母娃娃》一课时, 我就这样问学生:“你认为大屏幕上这些漂亮的字体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现呢?除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画笔, 还可以运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呢?就你们手里边的这些材料想想看。”学生看着准备好的各种彩色卡纸及剪刀和胶水, 马上就想到除了绘制, 还可以剪贴。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恰当的评价语言。

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灵活地利用评价语言好比“春雨”“润物”, 能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和谐统一。

二、丰富教学形式, 营造轻松氛围

1. 游戏教学。

游戏能使儿童的“视、听、做”及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 有利于促进儿童想象、情感、思维的发展, 并能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才能和审美观。如教学三年级下册《表情丰富的脸》一课, 我在课前请学生先上讲台玩个游戏, 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各种情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语言来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这样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地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从而进行大胆想象表现。同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心情轻松愉快。

2. 鼓励想象。

教学中, 教师要寻找大面积激发学生充分想象和自主创新的时空和方法, 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使学生多一些想象, 多一些创新的主动权。如在六年级下册《我们来到了25世纪》一课的教学中, 多数学生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美丽学校, 但有一个学生把未来的学校建在了月球上。我问他为什么要把学校建到月球上, 他理直气壮地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随着世界人口急剧的增加, 地球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可见, 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 对所学东西的理解就越有创见。

3. 情境表演。

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 学生总是喜欢以老师作为模仿的对象。在五年级上册《漫画刷牙》一课的教学中, 从课堂一开始, 我便扮演着幽默滑稽的形象。学生听着音乐《刷牙歌》时, 我也兴奋地边唱边做刷牙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单纯地觉得好玩好笑, 但过一会儿, 孩子们便不由自主地跟着我做起了动作。这样的活动, 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孩子;而这只是一种惯见的教学方式———情境表演, 却发挥出了奇特的魅力。

三、借助教学资源, 营造轻松氛围

1. 课件创新。

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 化静为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如教学一年级下册《五彩的泡泡》一课时, 我让学生在电脑上做点色游戏, 用点或短小笔触直接将原色、间色并置于画面, 通过视觉产生自然融合效果的方法。把电脑多媒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感受大师康定斯基的作品的艺术魅力,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收到了一般课堂所达不到的效果。

2. 音乐出彩。

动人的音乐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启迪他们的美好思想, 为孩子架起幻想的天梯, 给整个教育过程增添色彩, 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如二年级下册《美妙多变的线条》一课, 我分别播放了两种不同曲风的音乐《命运交响曲》和《梦中的婚礼》, 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变化和旋律的高低起伏来描绘出多姿多彩的线条。在这种环境下, 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就提高了, 在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跳跃的线条、鲜艳的色彩等以前没出现的创作手法, 从而更好地感受到线条的动与静。

3. 环境烘托。

教室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 是教学活动必须凭借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并没有人规定教师必须要如何做才对, 只要有利于创造好的教学环境的方法, 都可以拿过来。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小舞台》一课, 我事先在教室布置了一个简单的舞台布景, 让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身临其境, 为本节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氛围 激发创新 第9篇

教育工作者在解放思想, 大胆革新, 努力培养社会适应性人才的同时, 如何利用课堂的可操作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结合语文教学, 谈一谈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问题上所做的一些尝试。

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上, 陶行知主张“创造”教育, 提出“六大解放”:“一是要解放他的头脑, 使他能想;二是解放双手, 让他能干;三是解放他的嘴, 让他能说……”这些都是我们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中我们应摒弃教师当演员, 学生当听众的讲听法, 采用教师当导演, 学生当演员、当主角的教学方法。正如叶圣陶说的:“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 自己去辨析, 自己去历练, 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

接受一个知识是比较容易的;相对地, 怀疑一个知识, 就要困难一些, 而在怀疑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并提出问题, 则更不容易。在这一过程中, 光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 还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判断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孟子则干脆说:“尽信书, 则不如无书。”上世纪80年代,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生罗伯特在演算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 发现伟大的牛顿先生的答案竟然错了, 叫人难以置信。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 300年来, 在以严格、精密著称的数学界, 历经几十代科学家的反复研究学习, 竟无一人发现这个低级错误!为什么呢?罗伯特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牛顿是不容置疑的。”因此老师不仅要启迪学生, 而且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例如, 在学习《风景谈》中, 当学生们读到“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 排成整齐的方阵……”个别同学对“方阵”一词提出了自己的异议, 于是我让学生们围绕“方阵”展开讨论。经过辩论和查阅资料, 同学们了解到“方阵”是古代军队作战时采用的一种队形, 是把军队在野外开阔地上排列成方形阵式。方阵平面呈现“回”字形状, 这反映了远古观念中的一种政治地理结构, 来源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既然如此, 那么“方阵”一词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创新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敢于怀疑, 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又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 对侯赢“北乡自刎”的原因分析, 学生们对老师归结为“忠君论”有异议, 于是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联系侯赢的身份以及对信陵君的感激之情这一事实, 归结为“人格论”, 理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深入读书人的灵魂深处, 侯赢唯有一死才能“功成名就”——完善知识分子的人格, 留下名垂青史的口啤。也有的同学提出了“宗教论”, “北乡自刎”是用自己的鲜血来祈祷上苍的保佑, 祝福信陵君“马到成功”……学生的种种“奇特怪异”的思维, 正是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敢于质疑探索, 提出新见, 突破旧论的具体体现, 也是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具体体现。

独创性的东西一定是富有个性的, 与众不同。求异是创新的内在要求, 求异就是要打破既有规范、框框的束缚, 打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用自己的方法卖辣椒》讲的就是一个打破习惯性思维而获成功的范例。卖辣椒的人, 恐怕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那就是面对买主问“你的辣椒辣不辣”时不好回答——答辣吧, 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怕辣的, 立马走人;答不辣吧, 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吃辣的, 生意还是做不成。所以大部分人的做法就是把辣椒分成两堆, 吃辣的与不吃辣的各取所需。然而有一个妇女卖辣椒却打破这种常规, 没有把辣椒分成两堆。当买主问辣椒辣不辣时, 她告诉他:“颜色深的辣, 颜色浅的不辣。”巧的是, 那天大部分人都是买不辣的。不一会儿, 颜色浅的辣椒就所剩无几了。于是, 当又一个买主来买辣椒时, 卖辣椒的妇女又告诉买主:“长的辣, 短的不辣。”这一轮的结果是, 长辣椒很快告罄, 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当又一个买主问时, 卖辣椒的妇女则信心十足地回答:“硬皮的辣, 软皮的不辣。”这样卖辣椒的妇女很快就卖完了一三轮车的辣椒。这种“用自己的方法”卖辣椒就是创新。还有一家公司招考公关人员, 有这样一道考题:“为什么有些人喜欢过河拆桥?”大部分考生的试卷中多半抨击过河拆桥的人忘恩负义, 只有一位应考人的答案很有创意:“过河拆桥的原因是, 前面还有河, 需要使用仅有的材料继续造桥。”而这位有创意的考生自然也就是这次考试的胜出者。可见, 有无创新意识也成了大部分企业选择人才的关键。因而,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激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发散性思维。例如, 教授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时, 我们不妨就“作者对路瓦栽夫人抱什么态度”展开讨论, 让学生既认识到路瓦栽夫人可恶的虚荣心, 更要看到路瓦栽夫人身上“诚信”、“勇敢面对现实”等可贵的品质;并要求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给小说续一个结尾。避免学生考虑问题的单一性, 使其思维不至僵化。又如, 对戏剧《雷雨》进行教学设计时, 我们也可以围绕如下问题进行探讨:怎样理解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围绕“这种怀念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如果是真实的, 又怎样理解他认出侍萍后的惊惧心态, 而且责令“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从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去研究事物, 可以有多个评价标准, 多个思维结论, 从而增加了思维的多维性。

因为平时注意把创新思维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鼓励学生带着创新意识参与社会实践。所以, 曾有两位学生走出学校大门在实际工作中, 大胆创新, 对“拉丝”、“断头”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劳动生产率30%, 降低废品率70%, 年可节约原材料四十余万元, 破除了学生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 明白“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人人都可以发明创新, 干什么都会出成绩这个道理。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养成一种敢于同中求异的求新精神,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使他们在现实中磨练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以上语文创新教学训练, 逐步让学生从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上适应当今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发展迅猛、岗位工作变动大、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变革。

摘要:全面提高我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应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思维, 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首先, 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其次, 我们应激励学生多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 以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思维的多维性。逐步让学生从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上适应当今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发展迅猛、岗位工作变动大、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变革。

厦门:营造全民节能氛围 第10篇

厦门市2010年万元G DP能耗为0.569吨标准煤(GDP为2005年不变价),顺利完成了单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2.52%的计划目标。“十一五”期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厦门的单位GDP能耗降低12%、万元GDP能耗由0.65吨标准煤下降到0.57吨标准煤的目标,“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节能量约122万吨标准煤,相当于5亿度电。

“厦门万元GDP能耗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全省的71%。其中比全国省级最先进的北京市的0.582吨标准煤还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处第二(仅高于深圳),处于全国、全省先进水平”。在厦门工业增加值能耗方面,据统计,2010年厦门市为0.41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36%,处于领先水平。

一个完善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厦门市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委、市政府将节能目标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厦门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部署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厦门市人民政府节约能源办公室”(挂靠市经发局),全面协调推进全市节能工作。早在2008年市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厦门市节约能源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节能立法走在全省前列。同时,市政府制定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厦门市“十一五”期间节能12%的指标计划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府节能办关于厦门市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及考核办法部门责任分解表的通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将节能目标纳入政府工作年度报告,每年开展对各区、各部门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考核,建立了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责任,发挥节能政策的指导作用,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

有效促进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必须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这些举措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节能工作平台,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评选建设了4批节能示范工程;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与监督;贯彻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积极开展节能监督检查与节能监察工作;推动节能服务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建设与发展;加大财政投入,重点扶持节能工程建设与节能产品推广应用;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推动能耗测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能源计量工作;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工作;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推进交通节能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大力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

“十二五”期间,厦门市将继续努力推进各项节能工作,分解落实“十二五”节能工作目标,确保完成年度节能目标。

创设环境 营造氛围 第11篇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足球环境,促进幼儿各种能力发展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明显的,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同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更要依靠环境的特殊作用。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由此可见,创设良好的环境,积极营造愉快的足球氛围和环境,是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的重要保证。

我园在开展幼儿足球活动中,十分重视幼儿园的足球大环境创设,从环境上一下子牢牢吸引幼儿的心。在幼儿园的大厅、走廊,悬挂着幼儿亲手制作的小足球、亲手设计小彩旗;幼儿园的墙面砖、窗帘,是小动物踢足球的图案;内园的大型彩绘,是小朋友踢足球的场面;绿草茵茵的小足球场,三少年踢足球的大型雕塑,就连垃圾筒都是足球形状的;在足球宣传橱窗里陆续刊出足球活动宣传栏,有家庭亲子足球游戏指导,优秀足球运动员的成长介绍和足球明星的故事等;各班的“足球角”里,布置着最新的足球照片赛况,幼儿们相互交流足球赛事、足球知识等,在听、看、说、问的过程中,幼儿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得到了培养。幼儿们置身于在足球的世界中,一起动手布置,不仅有亲近感,还使幼儿们的认知、运动、操作、情感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营造积极愉快的心理氛围,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发展受环境的影响,而幼儿受到环境影响则远远超过成人。同时,幼儿情绪好坏影响着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创设幼儿园良好心理氛围,对幼儿身心发展也相当重要。

明星榜引导 在足球活动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个别幼儿因学不会踢球的某一技能而放弃自己的努力;在足球的小比赛中,有的幼儿因输给对手而生气不开心,而有的却因胜利而沾沾自喜……针对这样的现象,老师向幼儿们讲述球王贝利小时候的故事,讲身边的足球明星姚双艳的故事,让幼儿懂得正确面对成绩与挫折,激发他们能正确面对生活的成功与失败。

排行榜激励 在练习的过程中,幼儿们不仅学会了踢球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态度的建立,一种意志品质的形成。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加倍关心和帮助,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示范,鼓励他踢球的积极性,经常用“你真棒!”的话鼓励他,只要有一丁点的进步,教师就及时给予表扬,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各班的“运球排行榜”、“射门排行榜”、“颠球排行榜”,从不同角度记录着、见证着幼儿每天的努力与进步,起到了良好的心理激励作用。

多样化融合 在一日活动中,组织幼儿开展参观小学足球赛、足球新闻播报、班级足球小明星评比、足球创意想象画等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种温馨、轻松、和谐、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不仅使幼儿能轻松习得足球知识,掌握足球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对其今后的学习品质、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创设亲子互动的家庭环境,推动家园协作的教育步伐

首先,我们注意家长对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意义的认识。因为家长对幼儿园足球活动所持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于是,我们召开家长会宣传,设计了幼儿园开展足球活动的家长问卷,主动听取家长对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宣传、研讨,形成了开展足球活动的共识。每年开放“足球游戏节”,让家长看到了足球带给幼儿的成长,也体验了一把足球游戏的快乐。这些家长工作的“先入为主”,使家长朋友能重视幼儿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同时,老师和幼儿的足球热情,也感染了家长朋友参与足球活动的积极性,使家长也不由自主地参加到幼儿园的足球活动中来。其次是调动家长一起参与到足球活动。家长朋友不仅为幼儿购买了一个小足球,还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的班级足球赛和亲子足球游戏中。在家里,大人把双脚分开就是“球门”,幼儿就可以练习“射门”了。“颠球”要数爸爸最行,“横拨球”妈妈也不错,幼儿还撒娇着要当“教练”,教爷爷奶奶参加“接力运球”……家庭中笑声多了,气氛融洽了。家庭足球环境的创设,丰富了家庭生活,融洽了家庭关系,也使得家庭中的健身意识逐渐形成。不少家长反映,幼儿在足球活动中变得开朗了,活跃了,身体更健康了。

四、利用便捷有效的社区资源,推进社区联动的教育合力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我园对面的西张小学是苏州市队县办的足球学校,每天有着精彩的足球训练活动和足球比赛。我园就利用这一社区教育资源:一是“走过去”,每次西张小学有一些重大的足球节活动、足球比赛,我园都会组织幼儿、亲子家庭一起去观看比赛现场,给幼儿一种真实的比赛体验。如在西张小学的“我市三大球联赛开幕式”,我们又组织全体大班一起观看足球操、啦啦操,足球比赛时幼儿自发地为比赛加油、呐喊,感受着足球现场比赛中足球运动员们的顽强、自信、竞争、合作的精神。二是“请进来”,我园把幼儿崇拜的西张小学的“颠球明星”, 一个貌不惊人的二年级小男孩,请到我园每个班级里,现场表演颠球,并传授颠球的技巧。老师们把颠球表演的视频拍下来,给班级幼儿反复观看、揣摩、模仿。还有,我园邀请从我镇走出去的国家队女足姚双艳,抓住她回家休假的时机,来幼儿园传授“头顶球、传球”等足球技巧动作。另外,还招募了社区的“爸爸教练”来幼儿园教幼儿踢足球,吸引了一大批足球小粉丝。这些周边社区资源的利用,有效地推进了社区联动的教育合力。

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我园足球活动环境的创设,不仅使幼儿对足球活动萌发了浓厚的兴趣,学会了踢足球,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还促进了幼儿顽强、自信、竞争、合作等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 第12篇

劳动光荣,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当前强调劳动光荣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必要性。

世间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人类劳动创造的成果, 包括人自身也是在世世代代延续和劳动中发展起来的。纵观我们所享用的一切, 哪一项不是今人和前人创造的果实, 哪一项没有打上人类劳动的印记?离开人类二三百万年劳动的历程, 又哪里会有今天的聪明、智慧、情感和能力, 人类如果停止劳动, 就不能生存, 更不能发展。

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 为中国人开拓了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13亿中国人的生活普遍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一切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也不是任何人恩赐给我们的, 而只能是13亿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 是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今天还比较穷, 比较落后, 人均生产水平国际排名在第100位左右, 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这一切问题归根到底也只有靠13亿人的辛勤劳动才能解决。劳动光荣理所当然应当成为我们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

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劳动的交换以货币为中介, 很容易产生对货币的崇拜, 以为有钱就有一切, 有钱就光荣。经济的发展又使一些人追求享受主义、厌恶和逃避劳动成为可能, 从而妨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甚至带来危机。许多民族历史上都有这样的教训。

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首先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也应当是企业文化的第一要义。

企业是劳动者和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结合的场所。现代生产基本上只有在企业中才能实现。企业是现代生产的基本场所。组织和进行有效的劳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劳动光荣本应当是企业的命脉所系。但是由于相当一段时间中许多企业普遍发展水平较低, 从农村转移的初级劳动力供应充沛, 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劳动作用的忽视。现在是到了根本改变这种状况的时候了。

在新的历史阶段, 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 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然挑战也是机遇。如何把现实的挑战化为现实的机遇, 许多企业正在做各种不同的努力, 包括产品的更新换代, 新技术的采用, 品牌的建设, 成本的降低等等。这一切的核心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有同样的劳动能提供更多的价值, 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利润、员工的福利才能不会是无源之水。做到这一点, 离不开劳动光荣氛围的营造。如果企业对劳动者没有凝聚力, 劳动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励, 劳动的创造力没有发挥的空间, 要提高生产率只能是南辕北辙。

在企业中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 首先是企业作为劳动者集合体整体的光荣, 包括企业对社会的贡献、企业的奋斗史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位置。企业中每一个劳动者都光荣, 每一个劳动岗位都光荣, 每一天每一小时的劳动都光荣,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劳动应当受到尊重, 劳动应当得到合理的报酬。生产线应当有人性化的设计。工余的生活应当丰富活跃。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和谐, 劳动的组织应当合理, 包括尽量避免忙闲不均, 尤其是企业中不应当有闲人。无所事事的冗员的存在是对劳动光荣氛围的破坏。要特别尊重劳动者的创造性, 为创造性的劳动开辟空间。要为劳动者提升自身素质创造条件, 帮助劳动者不断上升。

上一篇:物理课堂的教学艺术下一篇:少先队干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