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观察方法的教学

2024-07-13

素描观察方法的教学(精选12篇)

素描观察方法的教学 第1篇

观察能力是一切视觉艺术设计活动的最基础的条件。当然, 我们所指的观察, 不只是单纯的对大自然的分辨与观看, 是由表及里的对物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还是一种对客观物象的全方面的的透彻的观察与深入的理解;从而对其有一个深刻的感受与体验, 然后将其感受准确的表达出来, 传达出对物象的分析理解与表达, 这样的观察方法, 势必能提高我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

“设计素描画的不是形体, 而是对形体的观察”。在教学中, 我们曾发现, 有部分入校时素描课成绩优异的学生, 在后期的设计课程上缺乏创造力, 而且设计能力也很薄弱。探其原因, 体现在素描课的教学上的是, 这些学生没有能够正确认识观察, 而通常把观察活动与照相机的功能等同起来, 没有真正的洞察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由于笼统的观察方法, 造成了缺少观察能力, 思维单一的习惯。这必然影响到设计素描教学的深入开展。

设计素描要培养视觉要素的基本能力离不开观察。但观察并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怎样观察有一个切入点的问题, 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得出不同的思维结果。整体全面的观察、互相对比的观察、相互联系的观察等都属于最基本的、常规的观察方法, 而一些打破常规的观察方法却能使我们的视觉思维进入到一个更为新奇的、充满创意的境界。因此, 在设计素描教学过程中, 在常规的观察方法基础之上, 加强对学生非常规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关键所在, 值得我们探究。

1. 学会运动观察的方法

现象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 任何现象都必定以本质为依据, 当我们既不认识也不理解事物的本质时, 就谈不上能真正的去理解现象, 相反还会被现象所迷惑, 进而产生某种片面性。对物象本质特征的观察与理解, 不仅是为了表达物象, 更是提高审美能力和丰富艺术表现语言的需要。

在进行传统素描训练时, 观察的视点是固定不变的, 固有的去表现画面, 因而, 学生们在长期的训练中就养成了一种惯性的、被动的状态,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画准、画象的问题, 久而久之却形成了学生思维单一, 缺乏创造性的隐患。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这势必会影响到后期专业课的开展。而运动观察的方法, 则可以使学生们自觉的围绕物体的四周去观察物象, 不仅是为了画准形象, 更是对物体的本质有意识的去理解, 目的在于能够超越物体的现象, 而达到对物体本质的理解, 从而理解物象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结构的有机联系。

运动观察的方法能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方法, 观察依附在对象本身的、不同角度展示面的不同基本元素的组织, 进而对物体的形式作进一步地表达。运动观察的方法变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从中理解体会物象的本质;从中观察发现鲜活生动的形象;从中学会抽象的思考方法;从中发展了想象力并提高了创造力。

2. 培养微观观察的方法

善于观察的人, 会关心周围的事物, 以小见大。在设计素描教学训练中,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被人们视而不见的微小物品或物体的某个局部特写等寻找“微观”形态元素, 用微观特写手法表现对象, 追求肌理脉络和图形质感以及肌理质感的变化。如借助于数码技术、借助放大镜, 借助金属器皿等用特别观察的手法去精细放大物象, 物象将显现出非比寻常的结构比例、肌理图案……这些表象打破了原来的形象, 变得既陌生又新奇, 尤其是物象的某些元素从原有形象中解构出来, 变得突出、鲜活, 形成了新的形象。

通常在微观观察的训练中, 我们一般要求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微小物品或物体的某个局部着手, 在规定的有效时间内, 进行反复的、细致的观察, 既要求对物象的材质特点和纹理理特征要进行精细观察, 还要对其选择特定的角度、特殊的技法和特别的形式来进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 要着重强调局部观察的趣味性以及构成局部特写所需要的敏锐观察力, 使其能够更为精确的提炼, 更为细腻的表达。

微观的观察从事物的细微处入手, 深入到事物的微观形态中, 观察事物细微变化, 发现微观世界中的组合特征, 掌握微观世界的变化规律。这种课题训练可以使学生发现和感受自然万物姿态特异的生态美, 对开拓思维以及精确的观察生动的表现具有积极意义。

3. 把握印象观察的方法

在素描造型训练中, 可看的事物非常多, 如何抓住核心问题, 进行概括理解性的观察是其关键点。因此在训练中, 要去掉那些多余的、不能体现物象本质的元素, 以概括、凝练的方式表现物象的本质。

“简”是相对“繁”而来的, 不是把复杂的问题做简单的处理, 它既要求在观察中做“瘦身”, 更要求在“瘦身”后还要蕴含比“瘦身”前更多的内涵。印象观察能使学生克服对物象表面的被动的抄袭, 增强了视觉感受表现中的主观能动性, 与固有表象拉开了距离, 却又更接近了内在本质的感受。

分析徐悲鸿的素描教学方法论文 第2篇

徐悲鸿(1895-1958)是我国现代受人尊敬的杰出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于1928年至1946年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担任教授、主任,前后在该校工作任教了18年之久,他的大部分教育生涯也是在中大度过。在此期间,他为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倾注了大量心血。

徐悲鸿先生特别强调素描基础的重要性,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的观点,1917就在《中央大学讲座演辞》中有:“素描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如同建造房屋打基础一样,房屋的基础打不好,房屋就砌不成,即使勉强砌成也不牢靠,支撑不久便倒坍。因此,学美术一定要从素描入手,否则是学不成功的,即使学会了画几笔,也非驴非马、面目全非。”十年后,1926在《中华艺术大学讲座演辞》中仍然说:“研究绘画者第一步功夫即为素描,素描是每人基本之学问,并为绘画表现唯一值法门。素描拙劣在于物象都不能认识清楚,以言颜色更不知所措。故素描功夫欠缺者其所谓颜色如何美丽,实是放滥,几与无颜色等同。”这在民国时期的绘画教育上做出了重大的突破。

徐悲鸿的主要教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写实主义”, 坚持以现实主义的原则指导教学。首先,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他认为“心手相应”的熟练技巧是以眼睛的训练即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始的。指出“艺术之出发点,首在精密观察一切物象,求得真正,此其首要也。”他所传授的观察方法是:“你要把看到的东西一丝不差的画出来,要把手和眼睛训练的很准确,要注意所画的东西,多看少画,看准了再下笔,手和眼要协调一致,手要能把眼看到的东西反映到画面上。……至于初学的人为什么要多看少画,因为要首先训练画家的眼睛,要在对象上看到更多的美。”接着就是从石膏造型和人体模特画起,所采用的石膏模型大都是希腊、罗马文艺复兴时期名家经典之作,西方人体五官明显,相比东方的人体头像更便于让学生掌握形体黑白层次和调子的变化。石膏素描教室很大,在工字楼内底层容纳了100多件石膏模型,有些是在西洋艺术史上的着名雕塑,如阿波罗、奴隶、维纳斯坐像、摩西全身坐像等,都是徐悲鸿从国外专船运回的。

写实主义是徐悲鸿根据当时的中国画的弊端而提出的,认为即使是文人画,也要注重形体的准确性,而不能一笔概之。作为中国绘画教育的领航者,徐悲鸿将学生都带领到了世界绘画的高度上,使中国绘画与世界绘画走到一起。素描的的主要作用是锻炼准确的造型能力,这在中国画中也是必需的。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虚的概括的特点。

徐悲鸿不仅在西画课上大力提倡素描的学习,在中国画课中也大力提倡素描,他以木炭素描为造型基础课,素描写生的对象是人;在三年的素描训练之后,进入国画的分科学习阶段,他的国画教法与传统的区别是改画谱素描为素描写生入门,在学生掌握一定写实技能后,再以老师的亲身示范教授国画的笔墨技法。在他的教学中,国画的作画步骤一般是先用木炭条勾好底稿,即准确地刻画好对象的形体,然后用毛笔上墨。上墨的原则是以明暗黑白体现对象的结构和透视,墨本画好后再上色,上色的用笔与画写实油画一样,也以体现对象的立体感为准则。他格外重视素描对国画的作用,此方法作为对中国画改良的一个突破口,进而使后期的中国画改良得以成功。同时徐悲鸿也从中国画的学习中吸取营养,改进在素描上的教学,徐悲鸿也讲究中国传统绘画线条中的圆、重、平、变、留等笔法变化。针对素描人体的写生,他还制定了“新七法”,以“新七法”为具体的教学法则教学生绘画。使素描更有本土性,更便于学生掌握与改进。

徐悲鸿先生的教育活动及思想对现代美术具有重大的影响,使中国美术届得到迅速发展,摆脱了明清颓败的一面。现代美术界所呈现的大好局面,正是得益于徐先生重写实重基础的美术教育思想,他拓展了现代美术的形态。若没有徐悲鸿的写实主义观点手法和艺术教育体现,中国新当代绘画史会被大大改写,而一大批新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画家能否有今日之成就也便值得推敲。

注释:

[1] 杨惠东徐悲鸿写实主义思想探源,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2]卢开祥 求室学画记,徐悲鸿.[M] 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第202页

[3]艾中信 徐悲鸿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10

[4]世纪丰碑—新世纪首届徐悲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10

[5]王泽庆 《徐悲鸿评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5.1

[6]书与画 [J].1994年,第6期

观察法在素描教学中的运用 第3篇

一、变局部观察为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应包括两部分,即观察的角度和观察的结果。

观察的角度指从大处着眼。在素描写生练习中,模特、石膏像或静物等是相对静止不动的,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良好机会。在动笔作画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征。不仅要定点观察,而且应该移动自己的位置,从各个角度全面地观察,尽量使自己明确对象的整体及主要特征。

观察的结果是形成对形象的明确认识,产生艺术表现的构思,设想和追求目标。在作画时始终坚持整体地观察对象,这是素描写生训练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因为在素描写生中没有任何孤立的东西,它是秩序、综合关系所形成的和谐整体。培养整体观察的能力,做到写生时纵观全局,这必须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在作画的时候,如果我们看到什么画什么,不仅会使画面失去绘画中所必须遵守的主次虚实关系,而且会导致顾此失彼,因小失大,造成形体比例上的错误。总而言之,由于我们描绘的对象是一个具有内在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论是结构关系、比例关系、黑白关系、体面关系、面和线关系,都是相对存在,互相制约的,如果画时孤立片面地去对待,最终必定会失去画面的整体统一。

整体的充实,是由局部精致表现来反映的,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为了达到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准备,首先要从确定大关系入手,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作画步骤, 从大至小,由简入繁地逐步深入,同时要注意画面各局部之间的进展,始终保持相应的关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检验和调整。

二、变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为形体、结构的观察

这里并不是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只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他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为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 在素描造型中适当减弱明暗层次的涂抹,以发挥结构形体的作用,抛弃太实太虚的肤浅效果,找到本质的空间形体,使形象结实、肯定,更深刻化。

三、变平面观察为立体观察

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它的高度、宽度和深度组合而成的,即三维空间。许多考生由于缺乏关于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尽管他们有着正常的视觉,但只能画出宽度和高度的二维空间,却不能画出深度,把立体感表现出来。

在学习素描的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用立体观念去对待客观世界的所有物象,并通过多种手法,把它们表现出来。因为,素描虽然也有表现对象质感、体感以及不同色感的任务。为了便于学习,我们可以采取对石膏几何体的写生来理解物体由面所构成的原理,这个原理对于表现其他复杂的形体具有普遍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在空间深度上塑造形体而不是在平面上描绘这一概念,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需要掌握透视知识和注意培养这种观察认识物象的习惯,才能正确把握物体在画面上的恰当位置,做到看得立体,画得立体。

在素描中把握空间形体的最基本的手段,比明暗更重要的是形体在平面上的透视呈现。一切形必须理解为空间中立体的形,而立体的形在平面上的准确呈现,关键在于面和线的透视处理,明暗、虚实、比例都得在透视线形的框架内处理,并互相配合。

形象和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主要不在于用什么方法,而是对对象结构,形体本质的认识。立体观察是三维的,强调转着圈的认识对象,是球体式的观察方法。它要求画家在对象的周围建立起一个立体的视觉空间,把眼睛的审视和理解结合起来。平面观察停留于对对象的表面认识,而立体观察则要求对对象的前前后后全面了解,包括观察对象的骨骼结构和认识形体的横断面等。

四、以共性特点为尺度去观察和认识对象的个性特点

观察和发现形象是个性特点,并给予其强有力的表现,是艺术造型最起码的要求。突出艺术家的个人感受,突出对象的个性特点,才能有生动的艺术创造。

本质包含于现象之中,这与共性寓于个性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物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也常常会在外形上留下痕迹,关键是要判断,有时也需要夸张,习作与创作在运用夸张手法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平时习作中也应有意识培养眼、手、脑并举。

素描实践只讲技术不讲艺术,只能说是训练画匠。造型艺术不讲艺术规律和艺术表现,就无所谓艺术教育,更谈不上艺术创造了。

艺术表现要付诸于形式,成为视觉感受的具体形象。画面构图的主次虚实处理,用笔的抑扬顿挫,和谐的韵律节奏等等构成了形式美。在学习中,各种形式美因素也是从观察、感受物象中升华出来并运用于艺术实践的。

浅谈素描观察方法 第4篇

在素描学习过程中, 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成就艺术的基础, 没有敏锐的观察, 就没有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敏锐的观察方法是在素描训练中逐渐形成的。在素描教学中学习、掌握观察方法需注意以下三点。

一、统摄全局, 重点把握

这是学习素描必须掌握的观察方法。人们常说“放眼看世界”, “统观全局”, 用这些话表达素描的观察方法再也准确不过了。只有互相比较、互相联系地观察描绘的对象, 才能准确地把握对象的形体特征、虚实关系、明暗调子等。观察自己的画面也是同样一个道理, 也要照顾到全局, 视线要在画面和物体之间来回跑动, 这是学习绘画必须养成的习惯。

二、对空间立体的观察方法

立体性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任何一个物体都是由各个不同方向转折的面组成的。一个物体尤其是石膏几何体, 它是由不同面构成的体积。比如一个正方体, 它是由六个正方形按前后、上下、左右不同方向构成的。当很难确认它的线条倾向的时候, 走到它正面的位置, 然后往左边走边看, 再往右转, 就会发现线条的变化规律。在画石膏几何体素描的教学过程中, 只要掌握了这个方法, 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画面中的问题。

在纸上画素描, 就是在平面的纸上创造一个立体空间的过程, 想象把纸面当成一个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用线条、块面和明暗调子塑造立体的形。画任何物体都要把它看成是一个立方体, 然后找出几个不同的面, 找出面与面之间的转折线, 构成物体体积的基础。在画物体时就是这样从大面到小面, 从大的体积到小的体积逐步深入, 直至刻画出具体细致的部分来。这样从体积出发的作画方法, 可以增强学生的立体观念, 增强学生对体或面的认识。有的学生缺乏立体观念, 把任何对象看成平面的形, 只是注重外轮廓的刻画, 描好了外轮廓, 然后在轮廓里照着对象填明暗, 很难表现出对象的立体感觉, 所以要培养学生对空间立体的观察能力。

三、比较和分析的观察方法

首先, 在素描练习中要加深对对象的研究。大部分学生在画素描的时候, 只是盲目地照抄对象, 只知道这儿黑一点, 那儿白一点, 这儿应该画长一点, 那儿画短一点, 这儿画清楚一些, 那儿画模糊一些, 等等, 至于对象上本质的变化他全然不知。这样画出来的画只能是一些黑白调子, 对象表面现象的罗列, 没有表现出对象的体积和结构。所以在画石膏像或人像时, 更应懂得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在画素描的时候, 要深刻地分析、比较和研究对象, 加深对对象的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

其次, 在素描练习中必须注重作画步骤。画素描的步骤要严格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步骤。也就是说, 从整体入手, 先勾画对象的轮廓, 把握对象整体特征;在深入阶段要时刻照顾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要使画面始终保持一个完整的感觉。完整性是一幅作品的生命, 整体性要贯穿作画的始终, 特别是最后调整阶段, 要从整体把握、重点调整, 该加强的地方加强, 该减弱的地方减弱, 这样才能使作品具有完整性。

浅谈高考静物素描教学方法与体会 第5篇

摘 要:在高中阶段静物素描教学中,静物和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在于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教师以结构素描、光影素描及多种对比关系来进行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觉和独特的艺术个性及艺术创造力!

关键词:结构素描 明暗 黑白灰 对比

在学生学习静物素描的开始阶段,从几何形体入手作为素描学习的开始,让学生既感到简单熟悉,又能认识几何形体的体积、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几何体在空间中的透视原理,以及几何形体的普遍意义在其他物体上的反映,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由摹写过渡到造型语言的思考和把握。在静物素描的教学中,我们以线性结构素描开始逐渐过渡到明暗色调素描来进行教学。

一、结构素描

从简单的大家生活中所熟悉的几何体入手逐渐过渡到更广泛的静物写生,用线条的方式观察和分解进行刻画。进而表现客观自然物象的结构特征。对物象内在构造上加以理性分析,以达到对物象的深刻认识;进而从形体结构中感悟结构、空间,提炼线条自身的美感形式。结构素描教学侧重于透视法则的理解、结构的合理分析、画面的有序组织和简单明暗的学习这四方面的把握。

(一)透视法则学与用

其学习要点是使学生从明白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再到成角透视(二点透视)的基本规律;并通过石膏几何体的反复分析理解加以巩固。为了清晰地把握物体的透视,并准确地掌握角度、比例,应把看不见的部分(虚体)也画出来,让学生明白各种图形穿插组合的规律。圆柱体、圆锥体是由长方体“切割”变化而来的绘画过程。

(二)合理的结构分析

结构可以让学生看清物体组合变化的规律和构成形体的各种体块的组合连接关系。物体结构分骨架型、积量型两种类型。素描学习中应引导学生从物体结构方面去认识,在构造上去把握,本质地把握其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掌握素描表现的深刻性。

二、明暗素描

通过光线的作用,观察物体的明暗面,对比物体的光线强弱,理出黑,白灰关系来塑造物体的方法,概括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三大面、五大调,以达到光影真实,达到立体感的视觉效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全因素素描。在色调素描课题训练中,应加强光影与黑白意识,关注明暗色调变化的节奏规律,以及增强立体观念与空间意识。

(一)光影与黑白意识

一切物体能够被看见都缘于光影,光影产生明暗,明暗构成黑白,它是构成完整视觉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光影是我们知觉空间中最重要的标志物;明暗是光线照射下物体形体结构的反映;物体本质结构,决定了物体明暗值的变化,而物体的形状和它本质结构又不随光线的变动而变化。由明暗而产生黑与白,要引导学生关注物体与背景的正负空间,以及物体明暗生成画面的黑白构成关系。其中关于黑白中心的关注、黑白对比与节奏、黑白分割与衔接、黑白灰布局、黑白基调等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明暗色调的虚实变化的节奏变化规律

整体地观察与局部刻画应贯穿于作画的始终。在进行明暗深入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亮部与亮部之间、暗部与暗部之间、中间灰色调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所产生的有节奏感的渐变规律。通俗地讲,物象最亮、最暗之处,只有一处;其它次亮、再次亮……依次递减,从而产生色素调子有秩序的变化规律。

(三)立体塑造与空间意识

体积感与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训练过程的追求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作画前,首先要分析形与体的关系,关注形体结构线、转折点;注意形体的细致入微的起伏变化,外形与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和变化,与形体的起伏变化都有着直接的联系。整体体积的意义就在于把握透视规律,并服从于画面的整体。

三、多种对比关系与表现

具体地说,就是物体本身的材质、造型、色度在具体环境中产生各种对比关系的观察和表现。在多种对比关系练习中,我们抓住从质感表现、对比意识、这二点来展开并实施教学。

(一)质感表现

物体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物理表象,其重要性在于它表面的纹理组织。如玻璃制品、金属器皿、木材、皮毛、粗陶、花卉、丝线、布绵等制品,在视觉和触觉之间形成平滑或粗糙、坚硬或松软、干涩或湿润等各自不同的视觉感受。如何表现作画者的内心感受呢?要观察物体纹理的规则是紊乱的、粗糙的还是细腻的,这是表现的突破口。通过线条有序的排列、或揉擦或涂抹,或点、刮等多种手段去模拟纹理的质感,从而达到视觉的真实感受。

(二)对比意识

线条本身的粗细、长短、曲折、图形的大小、方圆、明暗的黑白、强弱、色彩的冷与暖、红与绿,以及物质材料所形成的坚硬与松软、平滑与粗糙、干涩与湿润,等等,均会产生两极相压的对比。对比形成反差,反差生成视觉刺激。在静物素描教学训练中,运用反差对比,可达到生动、活泼、丰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审美感受。

总之,广大美术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以新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力,搞好课程资源的整合,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科教学的联系,拓展美术教育视野,有效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高中素描静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以上是我在高考美术学校近年对素描教学的一点体会和小结,请各位专家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教学对话编辑部编著《教学对话素描石膏像》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 2009年7月

2.《石膏几何体(素描基础教学规范用书1)》鲁光 主编 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09-3-1出版

试论素描基础教学的造型方法 第6篇

关键词:试论;素描基础教学;造型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8-234-1

素描是艺术的一门基础学科,素描的基础学习和基本掌握对于将来的美术工作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描是美术工作者的基础学习内容和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素描教学的开展必须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热情和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我国的素描基础课程开设过程中,我国最初的美术艺术表现形式都是来源于西方古典艺术的发展和认识,素描教学过程中,注重结构形式的表现,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零基础的学生来说,选择适合的教学造型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调子和结构概念

在素描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两种不同的素描教学造型方法来开展教学工作,那么要想要开展零基础教学工作,就必须要帮助学生弄懂调子和结构这两个概念特点。调子是光在物象上不同作用所形成的不同层次、深浅虚实不同的色调变化特点,调子的存在必须要以物象为基础条件和基本结构,是光在物象上照射所形成的虚实、深浅等不同特点的色调变化结果,通过利用光和物象的不同特点,能够形成物象的立体感、空间感、距离感、质感等,从而使得画面更加地具有艺术特性。

结构是物象的具体的构造形式和构造方式,它一方面指的是物象的外在特征,另一方面指的是物象内在的形体特征,当然物象的内在特征和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才是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了解物体的结构特征,就必须对物体具体内在的结构形式等加以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样才能够正确地理解物象的形体,形成具有灵魂的素描结构。

调子和结构都是开展素描基础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特征,调子和结构有各自存在的价值和作用,相互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特征形式。

二、两种不同的素描教学造型方法

(一)调式素描

调式素描的色彩是比较丰富的,能够很强烈地表现物体的立体空间感和深度,使得所画出的物体非常具有深度和质感。调式素描通过调整光线在物象上照射的角度、距离,从而使得物象在光线照射下的空间位置、角度、光线亮度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通过采用不同视觉和角度来形成具有深浅不一的色调,利用虚实结合的方式使得整个物象的色彩变得丰富,同时使得整个物象的结构更加地明朗和突出。在基础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将调式素描的特征和所表现的物象特征加以准确地描述,才能够吸引学生对于调式素描所呈现出的立体感的认识和兴趣;通过这样的调式素描教学训练,能够使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感悟能力等得到一个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这种调式素描所实现的立体空间感和深度,是结构素描难以实现的。

调式素描的画面更具有丰富的造型因素,比如虚实、体面、远近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训练,学生对于素描的造型方法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有深度的素描概念是模糊的,那么教师就必须要从基础教学开始,通过不断地增强学生对于调式素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认识,在开展实际的画画课程中,能够真正地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于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所描述的调式素描特点,进一步对其造型因素加以准确地分析和把握,从而能够充分且细致地完成素描作业。

调式素描的结构要求较高,那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素描功底,对于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强调物象结构的组合关系,主要是对物象的动态特征、纹理结构等进行详细的刻画,在造型上强调以线或者是面的造型形式来对物象的边缘轮廓进行结构调整,更加注重物象的细节性处理。空间上比较注重物象本身的体积大小,对三维空间很少有一个真实的描绘,结构素描造型方式比较强调主观感受的表现。在物象的表现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感情元素和表现元素加以充分地表现,从而形成了对事物特殊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在素描造型的设计过程中,将自己的想法充分融合,形成了个性化的素描结构特征。

在结构素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基础感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对于学生的表达差异需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有一个良好的表现方式。

三、结语

在素描基础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并且零基础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本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结合,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腊虎.试论素描基础教学的两种造型方法[J].学周刊,2011,(30).

[2]柯培雄.试论素描基础教学与速写训练[J].三明师专学报,2000,(02).

[3]黄建辉.试论素描基础教学中的主体性[J].美术,2006,(10).

作者简介:

浅谈美术素描教学的观察与表现 第7篇

在美术素描教学中, 观察思维的积极性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运用转化为才能。学生在智力和才能发展中, 观察是基础, 思维是核心, 实践是关键。人的智力多之来自观察, 处于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 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 互相对立又互相制约的。如物体大小、远近、光暗、曲直等对立的统一。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认识, 将对象多方面的对比变化统一于画面的整体。眼睛看不到变化手就画不出变化, 眼睛看不出统一, 手就画不出统一, 眼睛看不出本质, 手就画不出本质。因此教学中, 学生学会全面地、整体地、深入地观察物象是很为重要的。

美术教学当中, 有些学生虽也努力练习素描, 放松了对素描思想认识方面, 把素描当作一种手艺来练, 常出现自然主义倾向的认识, 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以罗列现象代替本质的概括。降低了素描练习的要求, 陷入了片面性, 进步慢。在教学练习素描, 我主张观点从写生开始, 写生之间, 注意观察, 理解透视变化规律, 选好作画角度, 确定视平线, 探讨构图, 起轮廓注意透视关系。写生过程始终注意几个关系, 物品形体比例关系, 远近距离关系, 明暗层次关系, 质地对比关系。物品本身的形体特征和透视变化的效果。在教学写生中用素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在不同的对象面前, 在对象的丰富变化面前, 运用和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方法, 使观察力和表现力不断得到提高, 要求全面练习素描, 将慢写与速写结合起来, 写生与默写结合起来, 室内练习与室外练习结合起来,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另个在规律表现方面, 平面上表现立体造型, 以线条和调子表现体积感、质感, 利用素描手段和透视规律表现空间感, 运用人体结构知识和社会知识表现人物的形和神的统一性、准确性、对客观物象的深入观察其中最重要。比如, 对有些学生不重视观察感性经验不足的学生, 教学中应该引导他观察, 分析和比较逐步提高其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观察能力。

写生素描练习, 需要在实践中去体会和运用,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素描写生内容主体的范围大小, 应与画幅的尺寸相适

应, 如画人像, 画石膏像以及画静物, 画得过小则影响构图的饱满, 画面显得空荡, 画得过大, 以至越出画外, 构图则显得迫塞, 布局不完整, 就失去艺术表现完整的基础, 构图不仅是轮廓位置关系的确定, 应包括色彩、色调的浓淡和线条的疏密等变化关系的掌握。探索部位关系、比例关系才画得准确。

二、写生物象的形体结构问题, 轮廓的组成部分是互相转

化的。有不少初学者不理解这一点, 只抓住外轮廓来回勾划, 甚至把勾划轮廓看成只是开始阶段的事情, 以致在素描过程中, 发现了轮廓有问题不去更正。在刻画细节和表现光暗关系上, 成了主次颠倒, 影响素描效果。在教学当中, 必须明确探索轮廓的准确性, 素描写生的始终, 一旦发现问题, 应当立即设法纠正明暗变化的表现和细节的刻划, 围绕着轮廓的明确性、正确性进行教学。

三、写生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全面比较整体的观察方法, 整

体地观察, 静物组合关系、差异和对比, 只有善于观察, 才能善于发现。在素描写生时不可离写生对象太近, 应选择离写生对象约三倍的距离为宜, 画板与眼睛的距离不可太近, 视线应与画板的平面呈垂直关系, 视点中心应与画面的中心一致, 切忌将目光只盯住一些局部细节, 一定要使眼光在画面上看, 对比上下、左右、前后全面照顾, 画后边要照顾前边, 才能克服片面性。观察方法的正确, 通过素描实践来检验, 正确的观察方法的也只有素描实践才能掌握。有些学生的素描缺点, 大都是由于练习写生当中观察方法的问题面产生的, 古人早就指出:“谨悉微毛, 留意于小, 则失其大貌”, 只因过分注意的都是局部的细节, 大貌就丢失了。要注意全面比较它们之间的层次位置, 全面的认识过程, 过程中要注意各种物品的形体和质感的表现, 尤其空间的整体关系, 物品之间空间层次的表达, 质感必须分清主次重点突出, 局部强调注意不破坏整体关系。当画到每一个细部时才能明确这细节在整体关系中的地位。例如:画人物画眼眉时, 强调它的形和色就容易画得过重, 如把眉毛与黑眼球和黑发作比较, 则发现眉毛较之头发和眼球要轻淡许多, 表现面部的高光时, 如几块高光画强度一样, 就产生花乱的感觉效果, 不是艺术不高问题, 而观察认识物象的片面性在写生素描中产生画面的效果。

整体观察法在素描教学中的应用 第8篇

以事物的全貌为观察对象, 这样的观察就叫做整体观察法。 问题:怎样进行全面地观察呢? 明确:全面观察就是对事物全貌、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 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从头至尾, 由此及彼地进行观察。绘画中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 我们需要从整体出发, 逐步逐层地深入到局部, 最终, 局部要回到整体, 局部要服从整体。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呢?

整体入手, 化繁为简。整体的观察方法更有利于提高造型的准确性和效率。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 给学生每人一根长线, 让他们剪成相等的8份, 然后找人回答怎么剪既快又准。正确的剪法是先对折分2份, 再对折分4份, 再8份。如果直接剪8分之1, 就很难剪准确了。同样的道理, 让学生在纸上画一条直线, 再把这个直线8等分, 同样的分法, 先对半分, 再4份, 再8份, 这就涉及一个整体到局部的关系问题, 我们在这样分的过程中始终都是用整体的观察方法。依此类推, 我要求学生临摹一张衬布非常复杂的静物素描, 提示学生把衬布先分成2到3大块, 当然这2到3块是不规则的, 不相等的, 但是可以简单地划分出来。再把其中的一块再分2到3块, 越分越细, 这样层层深入, 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对比联系, 再复杂的衬布学生也不觉得难画了。 最初的分法, 就是越整体越简单越好, 当然, 在具体划分的时候, 不像算术或者几何那样规则, 界限是模糊的, 各人有各人的分法, 有句广告词说得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就是创造!”素描训练中, 我们不管遇到多么复杂的表现对象, 都可以借鉴这样的观察方法。先整体后局部, 每一个局部又可以看成是另一个整体。就不会觉得难以入手或者无从下笔了。

掌控好作画步骤, 抓住大关系, 逐层深入, 时时关注整体。有这样一个很经典的例子, 整体的观察方法, 就像看大雾里走过来的人, 最初我们看到的是个人 (有别于其他物种) , 再近些可以看到是男人女人, 初步判断高矮胖瘦, 再近一些可以看到衣着、眼睛的大小、鼻子的高低、衣服的厚薄……整体的观察方法体现在学生对自己的素描作品始终能够把握住一个整体的效果, 具体到学生的一幅或写生或临摹的习作, 最初的画面只能有一个大致的位置, 先表现各物体或者人物各部分关系的连线, 再表现各部分具体的的轮廓, 再到内部结构, 深入过程中始终保持整体的准确性, 不断调整整体。在这个训练过程中, 严格要求学生按步骤画, 不允许陷入某个局部的塑造。过早进入局部的塑造是学生常犯的错误, 他们往往盯着一个物体或者盯着一个物体的某个部分塑造, 一个东西画完成了再画另一个, 这样不利于把握画面的整体效果, 也不能及时调整错误。常常会辛辛苦苦画半天才发现位置是错误的, 要通通擦掉。最初可以让他们犯一两次这样的错误, 但一定要让他们记住教训, 并强调如果能始终按步骤作画, 始终从整体上把握画面, 就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并且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有很多老师在教学生画速写的时候, 就有这样的经验, 刚开始学人物速写, 大多数学生习惯从局部入手, 一开始就刻画细节, 从上至下, 逐一描绘, 自我感觉良好, 可是, 画完了再看效果, 却非常失望, 型体比例失调, 整体关系支离破碎。整体是观察的关键和基础, 它决定着后面的描绘过程与最终的效果。我们要求学生在心里始终要有整体的意识, 比如眯起眼睛看剪影、看轮廓、看整体的动态。有些老师给学生做这方面的针对性训练, 要求短时间内只画轮廓和动态, 强化整体意识, 效果很好。

整体的观察方法还体现在对具体物体的形体概括上。明确大关系, 忽略掉细节。在算术上我们口算常常有一种凑整数的算法, 又快又准, 比如99乘53, 我们可以先用100乘53再减去53就好。我们把琐碎的复杂的形体概括成简单的几何形体或者几何形体的组合, 在最规则的形体上再找变化。比如我们画一个啤酒瓶, 我们看过的接触到的啤酒瓶多种多样, 先假设瓶身和瓶颈等高, 瓶颈的直径是瓶身直径的一半, 在此基础上观察上下细微的变化, 或者下面略长一些, 有的瓶颈直径更少一些等等, 在规则的基础上再找不规则。再比如面部五官的三庭五眼, 这也只是一个最标准的状况, 而每个具体素描头像作品很难和这一标准一致, 但是这样的一个参照至少给我们提供一个尺度, 在此基础上找细微的差别, 既不会错的太离谱了, 还可以更快地找到所描绘对象的个性特征。五官之间的差别, 其实是极细小的, 有了一个标准, 在标准的基础上适当增减, 眼睛的大小, 鼻子的高低, 嘴唇的厚薄, 这些个性特征, 都可以很快的掌握到位。如果我们是画半身像素描, 从头到手, 初学阶段, 经常有学生遇到画得太大或者太小的问题, 太大的话, 画到后面手画不下了, 画得太小构图不够饱满, 视觉冲击力不够。我们就要求学生在刚开始就定出比例, 以头为单位, 整个画面大致是4个头或者4个半头长。在此基础上再调整各个比例关系。这样就再不会出现画不下的情况。

突出重点, 分清主次, 深入细致。整体观察的方法需要贯穿于作画的整个过程。我们都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我们的学生不是盲人, 但是他们在深入塑造的过程中, 有时往往就像盲人一样, 陷在某个局部里过分深入细致地刻画而忽略掉这个局部在整体中的位置, 与其他部分的关系。深入刻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提醒学生注意各个局部的关系, 整体的效果。我们强调整体并不是要忽略细节, 古人云:“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就犹如皮毛。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 深入刻画细节, 在作画过程中, 让学生时不时的站在远处, 或者眯起眼睛看看画面的整体效果, 及时作出调整。在素描作业的后期阶段, 各部分的塑造基本完成, 细节的描绘生动而真实, 内容丰富而充实,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回到整体, 完善局部与整体的不足。抓住大关系和黑白灰调子, 突出主体的部分, 弱化次要部分, 不需要面面俱到。

整体布局, 巧设比例。这是一个比较高的构图要求, 在学生具备了一定整体观察能力的基础上, 我们要求学生在构图上设置比较美观的比例关系。比如黄金分割率。我们知道黄金分割率约为1:0.618, 我们在构图的时候, 适当运用这个比例, 就会使我们的画面显得舒服、和谐。比如我们画头像, 我们把头部下巴的位置放在分割点上, 把画面的长分为1:0.618;如果是画半侧面, 把耳朵的位置放在分割点上等等。当然, 我们不可能像制图一样去画画, 测出每个点的精确数据, 在构图时有意识的接近这个数据是可以的。比如说1:0.615, 1:0.620, 这些比例同样也很和谐。

培养整体的观察方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在大量的素描习作训练中加以强化, 在训练过程中, 思维的积极参与很重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 让他们有个正确的训练方向, 并且积极体验, 不断感悟, 最终使整体观察方法变成一种观察的习惯。

参考文献

谈素描教学方法的基本策略 第9篇

一、培养学生的造型意识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 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不同的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的原则, 要求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 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观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 所谓“艺术地表现”是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素描教学训练要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 即要达到基础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 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 又要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 表现物象的真实, 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 采用变形的手法, 在打基础的阶段, “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因此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的夸张。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 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 关键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二、把形准、轮廓准确、整体感强作为基础训练的目标

形准、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 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 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病。要求轮廓准确, 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要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 比例准确, 要点鲜明, 形象明了, 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在素描训练过程中, 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 特别是要求学生不要迁就轮廓的错误, 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老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 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 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 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因此,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 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 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的联系。不正确的观察方法, 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了全局, 目的是为了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 并不作全面考虑, 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 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 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 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地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 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 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 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但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 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三、应本着“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由简到繁, 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 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其有关知识和技能, 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 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 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 便于深入理解, 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也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 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 也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 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 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 以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的观察力迟钝以及画面板、腻的缺点。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 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 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 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 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扩眼界, 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 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 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作基础, 单纯地去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 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四、在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 新鲜感强, 观察力也比较敏锐,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 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 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来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则急于求成, 时间一长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 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 不要轻易地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是作业结束时的修饰, 而应认真对待, 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 一定要找出原因, 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 反复分析研究, 反复比较, 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来检查画面效果, 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 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 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 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 主要是想通过反复的校对和比较, 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五、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这里所讲的“表现”是说:在素描训练时, 应当要求学生用对物象深入的形容和新的发现来不断地激起表现的愿望, 激起类似创作的激情。学生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是描摹现象, 而且是艺术地再现。所画的那部分不仅是物象的一部分, 也是构成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要看这部分是否画对了, 而且还要看它是否有表现力。要求表现就是要讲究线条, 讲究黑、白、灰, 讲究概括, 讲究画面的构成和组织, 要力求形神兼备, 要像写文章那样讲究文采, 像戏剧那样讲究韵味。要通过表现使素描基本功成为创作性的艺术活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同一班的学生受教师的影响比较大, 要求他们做到风格多样是不可能的。所以, 教师不要要求学生的风格必须和自己一样, 而应正确地引导、培养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 要跟他们共同探讨适合于他们自身的表现方法以及发展的方向。同时, 也要提醒他们, 在基础未打好时, 就过分地热衷于“个性”会给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偏食的坏习惯, 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高中美术中素描静物的教学方法 第10篇

一、指导学生掌握静物观察方法

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要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开始, 刚涉及美术的学生在观察一个整体事物时,往往忽略整体的重要性,习惯性地观察事物的一小部分,没有从展示静物的结构、比例等多方面着手,使得最后的美术作品缺乏美感。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静物观察法, 引导他们对事物进行正确观察和研究。要想提高自身美术技巧或艺术修养,首先要对事物有正确而系统的观察。静物观察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透视观察,即更深层地观察静物的结构、比例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事物表面。同时,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理解能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如不要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多种且结构复杂的静物,可选取单一、易于观察的物体,教师可初步向学生讲授静物素描的绘画技巧,如对观察静物的整体构造、空间与平面的关系问题等。当学生把握了最基础的静物素描方法后,教师再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学会整体把握画面,突出绘画重点。

二、研究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规律

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是素描的两种很重要的素描技巧。其中结构素描重在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结构, 而明暗素描则重点在于对空间思维和透视观察法的把握。素描是对事物结构的描绘,结构是构成一幅完整素描的必要因素。素描对象有很多种,无论对哪一种事物的描绘,只要掌握其结构,就是掌握了该物体素描精髓。素描不仅体现为整个画面的写实,其中每一条线条,甚至每一个点都是素描不可或缺的要素。为适应高考要求和美术教育目标, 高中美术教学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首先是对静物的描绘,其次是一些几何物体,再次是选取更逼真的石膏图像,最后则是对真人肖像的研究和描绘。教师应采取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到室外写生,或者临摹优秀素描作品。总之,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模式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结构素描和明暗素描的相关规律,养成善于观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全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引导学生对基本构图的把握

构图,顾名思义,指用线条结合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的规律,使所画物体呈现出空间立体感。构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一步,是美术教学的难点之一,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构图方法。变化性和统一性是构图的两个基本要素, 即构图中存在的不同特点之间的对照和不同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构图是教师和学生都不可忽略的美术技巧,不仅因为其在高考中的比例大,更因为构图对学生将来绘画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构图教学,在一开始美术教学中,向学生讲授构图方面的相关知识。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在布局上,学生呈现的往往是呆板、单调的形象,这就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描绘物体之间的主次关系。又如从画面的整体性来看, 学生会只画静物的某一点或者把整个画面集中在一个角落,又或者将静物画得七零八落,毫无紧凑感,教师要在旁边指导学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使绘画作品更具整体感和美感。

四、引导学生对立体空间感的把握

素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空间立体感, 即使描绘对象的形象更立体和饱满。无论是物体的比例问题还是与其他物 体的对比 、关联 ,都要使其 呈现出空 间感 ,突出物体 的局部要素和整体感觉,这就需要学生具备透视观察能力。以苹果的静物素描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苹果,提醒学生绘画时注意描绘出苹果的空间立体感。学生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情境,当阳光照射在苹果上时,苹果呈现的是三个不同光线的表面。首先是直射苹果的一面,即受光面,注意其光照时的不同灰色,如亮灰或者暗灰之间的变化。当然,苹果的顶端是凹下去的, 学生要将其立体变化描绘出来, 因其凹陷 ,所以颜色 应为最深 ,学生可加 重灰色深 度 ;其次是侧 光面 ,在描绘时 ,要仔细观 察物象的 细节方面 ,注意对灰 色深度的把 握 ;再次是背 光面 ,同样注意 其受光影 响 ,用不同深浅的灰色勾勒出空间感。 总之,无论是对一个静物还是一组静物的素 描 ,都要处理 好空间问 题 ,体现出其 立体感 ,让画面更加写实。

总之,素描是绘画最基本的功底,静物素描更是素描的基础训练。静物的选取材料丰富多样,对学生素描能力提高提供了保障。不可否认的是,如今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并没有完全科学化、系统化,学生无法全面掌握美术绘画技巧。事实上,美术教学应是多姿多彩的,每一个美术工作者都应该努力钻研、创造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摘要: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素描已不再作为造型的基础而受到重视,被列为美术专业考试的主要内容。怎样提高学生的素描成绩,是高中美术素描教学的重要环节,素描静物是造型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素描静物的教学质量,才能搞好素描静物教学。

浅议专业素描教学方法的突破和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 素描教学 基础教学 教学方法

一、素描教学是基础教学,应以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

不管什么风格的基础素描,它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只是对素描造型诸要素各有侧重而已。我认为在基础素描教学中应本着现实主义原则,要求用写实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作品应以客观物象为依据,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对物象的认识和感受,艺术地表现一定环境与光影下的具体物象。学生的主观感受应依据客观物象并受制于客观物象,所谓“艺术地表现”指概括、取舍、加强、减弱等艺术处理。

素描教学训练以培养学生对物象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为目的,即要达到基础训练必须具备的各项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应指导学生以客观物象为依据,表现物象的真实,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对物象的真实感受。

我不主张在素描基础练习上采用变形手法,在打基础阶段,“变形”容易养成主观随意的习惯。但并不反对有些素描对物象的结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强调乃至合理夸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主要的,但学生的主观感受在素描作品的表现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观感受是来源于客观物象的,关键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

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整体是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养成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开始就明确描写事物特有的明暗关系、大致结构等大致方向,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不至于完全陷入被动消极的尴尬境地。需要指出的是,重视整体观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轻易忽视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须知,假如缺乏细节,整幅素描作品就会显得极为单调、缺乏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细节的观察与刻画同等重要,既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又要服务于事物的整体创作,应当对这两者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二、在素描训练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所谓科学的观察方法,即遵循客观规律的观察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描写的事物进行正确的、综合的观察,并促使学生以此为基础尝试用分析对比的方式方法对具体要描写的事物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以下,仅以科学观察描写事物的局部与整体为例。有经验的画家在创作之前就对所要描写的事物形成整体而综合的认识与感受,并以此为前提进行下一步的艺术想象、构思与具体创作。反观,美术特长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尚未对描写事物形成整体认识时就已经下手进行描写对象的艺术创作。其后果只能是看一点,画一点,既丧失了创作者应有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又在失去整体认识的同时,无法真正确保素描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独特魅力。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整体是艺术的完整表现形式,创作者在创作之前必须养成整体观察和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开始就明确描写事物特有的明暗关系、大致结构等大致方向,这样才能确保自身在真正的创作过程中不至于完全陷入被动消极的尴尬境地。需要指出的一点是,重视整体观察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轻易忽视描写事物的具体细节。须知,假如缺乏细节,整幅素描作品就会显得极为单调、缺乏应有的生命与活力。细节的观察与刻画同等重要,既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又要服务于事物的整体创作,应当对这两者形成辩证统一的认识。

三、在素描基础教学上应抓住两个主要环节,保证学生不脱离严格训练的轨道

这两个环节是:轮廓准确和注意整体。要求轮廓准确是克服造型似是而非的主要办法,造型似是而非是初学者最普遍的毛玻要求轮廓准确,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上严格的作风和求实的态度。这里所说的轮廓准确并不是说在素描的第一阶段就细抠轮廓。我认为第一阶段打轮廓时能做到构图恰当,比例准确,要点鲜明,形象明了,就应该说是轮廓准确了。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在每一阶段都不断使轮廓更精确,特别要求学生不迁就轮廓的错误,那种明知有错而凑合了事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如果在基础训练中总是犯轮廓不准的毛病,就不能获得物象结构的知识,就会造成不善于敏锐准确地表现物象特征的缺陷。

注意整体是观察物象和处理画面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掌握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作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技法时,更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观察物象的方法,它与学习成绩的优劣和进度的快慢有着直接联系。

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往往是盯住一点而忽略全局,目的是看清楚那个要画的局部,并不做全面考虑,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局部的细枝末节而看不到整体的情节气势。而作画时对物象的观察分析,不仅是为了认识物象,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物象。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完成一份素描作业时,要根据对物象的观察和感受,对习作的整体效果有设想,就像导演拿到剧本就应该在思想中形成这部戏或这部电影的整体“视像”一样。

整体观察是造型艺术的根本法则,它的实质是便于比较。学生能否把所要刻画的物象整个控制在自己的视域之内,在处理局部时能否考虑到整体,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提示和强调的重要方面,要让学生养成自觉地进行整体观察的习惯。

这并不是说只强调整体而忽视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整体和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并不存在纯粹的“整体”,整体的丰富性有赖于对局部的深入刻画。

整体—局部—整体,作为习作的整个进程大致是这样,但在深入描绘各个局部的过程中,自然形成很多小阶段。应当要求学生在习作的每个阶段都要考虑整体,并为掌握整体而调整整个画面,使每个阶段停下笔来都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掌握整体是对局部而言,在一定阶段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刻画物象的整体性特征,有了具体物象的整体性才有提高的基础。

四、本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素描训练

不仅要有长远的总目标,而且要有分段实现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在不断循序渐进和适当重复的过程中,才能牢固掌握造型规律及有关知识和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各种环境下的复杂事物。

为了打好坚实的基础,习作应以长期作业为主,这样便于领会教师的指导,便于深入理解,反复校正和进行探索。教学上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长期作业中。教师要向学生说明长期作业的重要性,对各种不良倾向要及时加以纠正。同时,要布置一些短期作业作为辅助,使写生与构图相结合,记忆、想象和速写相结合,避免学生在长期作业中容易出现观察力迟钝和画面板、腻的缺点。

习作的优劣还取决于观察事物的深度和知识面的广度,取决于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画外功夫”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多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如文学、美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多了解不同素描流派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的主张和特点。这样能够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有助于提高绘画水平。

在基础未打好之时,对于那种专门追求风格、流派的做法,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和纠正。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浑厚的基本功做基础,单纯追求某些风格、流派的做法是有害无益的。因为学生不仅要具备照着物象摹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理解、记忆和想象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具备全面的造型能力。

五、教师应要求学生善始善终

有的学生开始画的时候积极性很高,新鲜感强,观察力比较敏锐,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力多少有些迟钝,不能保持一种清醒和整体的感觉检查画面的表现效果。有些学生急于求成,时间长了就有种画烦了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及时提醒学生,不要轻易把调整修改这一步看做作业结束时的修饰,而应认真对待,感到有不妥当的地方,一定要找出原因,下决心把它修改过来。

调整修改应本着整体的原则,反复分析研究,反复比较,理解形与神的关系。要用第一眼看到物象时那种新鲜强烈的感觉检查画面效果,找出画面与物象之间的差距,检查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组织结构、形体比例是否准确,质量、空间关系是否恰当,主次虚实是否有序。这些因素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反复校对和比较,更深入地研究对象和表现对象。

试论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与方法 第12篇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分析

(一)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

1. 整体专业素质较差,审美能力较差

由于近年来的扩招, 艺术设计专业报考生的专业素质逐年下降, 相当多的考生对素描的基本常识和基本表现能力都尚未掌握。究其原因, 除学习时间太短, 并且学习方法与内容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外, 更多的是由于很多学生的考前专业学习都只专注于教条式的写生、临摹和默写等训练, 完全不注重对设计史、设计审美等多方面素养的提高。

2. 应试教育导致考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很差

综合艺术素质包括文化素养、艺术修养、社会公德意识等多方面。涵盖了对文化、艺术、中外美术史、中外设计史等多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很多不喜欢甚至讨厌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由于扩招,被大量录取,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什么目的和理想,只是迫于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为获取大学文凭而作出选择。

(二)如何对待扩招后的学生素质问题

扩招后的入校学生虽然在综合素质上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身上同时还具备着一些优势。

1. 思维活跃,不受传统框架的束缚

大多数学生,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很开放和活跃,不喜欢按照传统的条条框框来进行生活与学习。虽然这些思维方式还不够成熟,但却充满着活力与浪漫。他们善于接受和接纳新事物,并且热衷于时尚文化。他们喜欢通过电脑、网络掌握和获取大量信息与知识,对新事物、新观念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努力追求个性解放。

2. 社会适应能力较强

由于他们自小生活在一个非常开放的年代里,接受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他们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都与当代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这些优点给他们日后的设计创作带来创新的可能性。

二、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也是与绘画等传统艺术种类联系最紧密的一门学科。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作为造就出色设计师的重要起点,却长期由于各艺术院校在教学概念、教学体系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与不同的实践过程,因此,无法相互吸收、沟通。甚至,还有一些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为省去教学中的麻烦,干脆直接照搬传统绘画专业的素描教学内容。

(一)教学中过分注重技能训练,缺乏对设计意识的培养

很多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还停留在“技能训练”方面,并将之作为教学过程中唯一重要的教学内容。当代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迫切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素描教学应通过对现代与当代的各种艺术成果及多种新媒介材料的了解、学习来培养和提高认识并拓展各种形态元素的能力。为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摆脱对传统课题的依赖及对新艺术观念的排斥,不能以单纯的再现型造型为专业教学目的。

(二)写实性素描教学在本专业中所处的地位

写实性素描教学作为一种描绘客观世界的科学体系,曾对培养和提高我国美术教育人才与实力方面起过重大的作用。但是,它只能作为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借鉴资源之一来对待。因为,单一的训练与培养模式,只会禁锢学生的创造力与审美能力。并且,不应混淆了绘画与带有商业性内涵的设计专业之间的内在界限。[2]

(三)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学习,缺乏思考,懒于体验和感受事物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很多学生的作业,缺少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无法形成真诚而朴实的艺术语言。究其原因,是由于近年来各个艺术院校(系)对考生的文化课分数要求相对较低,所以被录取的学生大多数在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非常贫乏,即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艺术设计抱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综合素质较差,所以面对相对枯燥的素描训练时,很难深入学习体会。

三、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在分析、借鉴国外与国内很多院校编写的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体会,现对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方法和设想。

(一)打破传统课题的设置模式

1、打破传统的课题设置内容

传统的素描教学中, 包含很多课题组合模式, 如:石膏静物组合, 工业设计专业应用的结构素描组合, 陶艺专业的质感差异描摹组合、超写实主义组合等。这些课题本身并无差错, 但如果不能合理选择与搭配, 就无法成为体系, 更不能满足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为了突破这些“坛坛罐罐”的限制, 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康定斯基分解现实形态与造型元素的办法作为起步, 以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科拉菲克的线描分析法、司徒立的正负形研究为过程,以埃舍尔的幻象空间、“包豪斯”的课题内容等多种现代与当代艺术成果作为参考研究内容,改以往动式的抄模学习为主动式的探索学习。

2、采用多种媒介材料

平面设计专业素描的媒介材料应该是不受限制的,不同的媒介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教师应号召学生突破传统表现媒介,将目光转向摄影、数字媒体等当代视觉工具以寻求新颖别致的表现效果,并应把探索新媒介材料的任务列为素描教学内容与创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来,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实践过程,而变成一种激发学生艺术灵感与冲动的创造性活动。

(二)努力学习民族传统视觉元素

平面设计专业素描教学还应将中国传统的视觉元素如书法、水墨、民间艺术等作为学习内容,其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造型符号并能自觉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以求在未来的设计生涯中能形成新的、能够传达中国文化神韵和意境的设计语言。作为一个未来的平面设计师,旺盛的创造力是其设计活动的灵魂。为此,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应协同民间美术、中国画、书法等相关基础课程,共同致力于帮助学生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束缚,构建当代的、民族的审美习惯。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刻意设置一些课题,如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种或某类形态收集整理后进行“切割”,再以局部特写的手法表现被切割对象的一部分,并将这些被切割后的元素再次整合,使学生不但借此了解到原本陌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和形态,并且可以主动去发现和感受这些传统视觉元素特有的造型美与内涵美。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视觉形象研究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只有通过把当代的思维方式和合理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并付诸教学实践。事实上,早在“包豪斯”时代的设计教学体系中就早已将现代艺术的创作规律与思维方式做出过总结,并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在我国,很多学生却缺少一个良好的艺术熏陶环境和氛围。[3]因此,在我们的素描教学过程中,应将鼓励学生认真感悟、表现对象作为激活学生潜在能力的主要办法来实施,引导他们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学生设计艺术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燕欣.理性素描[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 2006.6, 58页.

[2]周至禹.过度-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0.9, 55页;

上一篇:立足课堂进行有效教学下一篇:地表水环境污染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