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课管理范文

2024-07-04

排课管理范文(精选12篇)

排课管理 第1篇

1 排课制定原则

由于教学管理中课表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朝着正常有序的方向发展, 涉及到教师、学生、教学时间、教学地点之间的多种协调联系, 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群体的教学需求, 所以排课必须遵循着一定的原则, 有步骤地进行编排。

1) 全局性原则:课表的制定必须服务于学校的整个教学计划, 教学活动是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 课表首先要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切满足全体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因此, 课表的制定必须服从全局, 让教学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

2) 最优化原则:让最好的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优势, 这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标, 排课原则也需要从这个方面来考虑, 对学校的教师、教室等教学资源充分了解之后, 通过它们的各种组合排列, 寻找出最优化效果,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质量达到最优。

3) 整体有序原则:教学资源分配排列组合之后, 考虑到各个教师主体都有自己的最优排列组合规律, 如何将这些分散的最优方法联系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形成一个统一建议的课表, 这时必须要求教学管理者在课表编排中以整体为基础, 将个体的有序和整体的有序联系起来。

4) 灵活多变的原则:课表的制定编排除了涉及到直接参与教学活动中的老师、学生、教学地点, 还应该考虑到学校的特殊安排以及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特殊要求, 所以课表编排的开放性因素决定了它要遵循灵活多变的原则。

5) 互动性原则:学校管理部门常常会收到教师或者学生对课表制定意见的反馈信息, 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记录和保存, 管理者就可以在下一次的课表制定中参照这些意见建议, 对排课的方法进行不断修正、调整, 形成了管理部门和教学主题的双向互动。

2 排课系统功能设计

网络排课系统是一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管理软件, 重点来解决在学校的统一教学管理之下, 通过对授课教室的分配以及各个院系的教学排课, 来提高课堂教室资源的利用效率, 防止各种排课中教师、班级学生、教室三者间的冲突。它采用客户机和服务器结构的模式, 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 2000作服务器, 前台开发程序为ASP.NET, 整个排课系统功能由以下组成部分 (见图1) :

1) 用户管理:该网络排课系统软件将用户的账号管理分为三类, 第一类用户作为系统账户管理员, 为其他类别的用户创建账号和指定相关的权限操作;第二类用户主要任务是进行教室分配;第三类用户是各院系排课人员的账户。

2) 资源统计管理:主要工作是管理教室资源, 保证每一个院系都能分配到空余的教室, 并且通过网络输出系统记录教室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教学工作量的统计。

3) 课程编排管理:针对每一个院系、年级、专业、班级以及教学任务, 制定出一份可以施行的课表计划, 利用网络服务传输给院系的接收信息部门, 根据实际情况再做修改。

4) 打印输出管理:网络排课系统的输出系统可打印课室分配一览表、课室占有率统计、空余课室一览表等, 同时在院系教学管理中可以输出对每个老师的任务课表以及学生班级课表, 方便以后对教学任务的检查。

5) 网络服务管理:采用浏览服务器模式, 通过互联网站点便可以对课表进行查询, 比如可以选择浏览某个授课老师的课表或者教学楼内的开课信息, 可以迅速找到教学楼内空闲的教室。

3 排课的限制性条件

排课管理之所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必须要同时满足很多限制约束性条件, 其中的受制因素包括专业课程、上课班级、上课时间段、任课老师以及教室这五个方面。操作人员在排课时, 可以事先在网络排课系统软件里设定对专业课程、上课班级、上课时间段、任课老师、教室的约束条件, 然后再来进行排列组合, 大致要找到这五个因素交集的一个合集, 每一个课时的设置都要同时满足不同的限制条件。一般情况下, 排课时所用到的约束条件有以下几种:

1) 每个教师在同一个时间段之内, 不能安排超过一门课的任务;

2) 每个班级在同一个时间段之内, 不能安排超过一门课的任务;

3) 每个教室在同一个时间段之内, 不能安排超过一门课的任务;

4) 同一门课程尽量安排到不同的天数里, 比如今天安排了的一门课程, 在明天就不要安排了, 可以把它放在后天, 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

5) 一个教师的课程一天不要超过4节课, 以保证教师有充足的精力状态;

6) 上午是学习的黄金时段, 所以把相对重要的必修课程安排在上午, 下午学生精神状态容易疲劳, 尽量不要安排过多的课程

其中, 第一、二、三条属于硬性约束条件, 是学校教务部门必须遵循的, 一旦进行改变, 产生的课表也是充满矛盾、无法执行的;第四、五、六条属于软性约束条件, 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作自行安排,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 软性约束条件是否满足不影响课表的正常执行情况。

4 排课管理功能的优势及问题

4.1 排课管理功能的优势

1) 强化教务活动联系:在以往的排课活动中, 其具体步骤是先由学院将开设的课程和任务人数下发给开课院系, 然后教务科根据教学任务进行第一次预排课表, 开课教研室会根据预排课表安排任课老师, 最后反馈给学院调整作最后的确定。这种活动明显割裂了开课院系和任课教师的直接联系, 运用教学排课系统后, 各开课院系就可以直接把教学任务下达给任课老师, 这样管理层部门的排课工作直接联系到具体的任课老师, 可以充分照顾到老师的教学要求, 显得更加合理。

2) 提高排课效率:高职院校扩招之后, 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 教学资源的分配也越来越不平衡, 如果运用以往的排课手段所花费的时间非常漫长, 在教室资源紧张的、教学班次人数较多的情况下, 很容易出现教室冲突、少排或多排课程等问题。在运用教学排课系统之后, 排课的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所有的排课是在电脑系统内完成, 可以省去多次与下属开课教研室进行反复校对的过程, 节约了不少时间, 提高了排课效率。

3) 丰富课表内容:高职培养的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在很多需要实践的学科中, 排课除了编排理论学习课程之外, 还要安排相应的实践课程, 现代的教学排课系统可以很轻松地做到这一点, 课表上能够清晰显示每一门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时间, 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有利于教学监督活动的顺利开展。

4.2 排课管理功能存在的问题

通过运用教学排课子系统, 使得排课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随之提升, 但是在一些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专业课程中, 教学的实践课程需要增加, 因此在排课管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 每个班的教学任务的安排往往是由教研室的一个教学组来完成的, 如果在排课之前录入教学组每位老师的名字, 系统就会显示冲突, 因而会造成无法安排这门课程, 即使在课表排定之后同样不能输入每位教师的名字, 这样一来老师的工作量就不能反映到排课管理系统上, 无法为教学检查提供准确的信息。

2) 高校的实践课程通常是穿插于理论课程当中的, 灵活性很强, 排课管理系统无法针对这种不规律的教学过程作周密的课表计划。

5 结束语

教学管理系统平台的排课管理子系统给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少的便捷, 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教学管理效率, 获得了不少学校的好评, 在今后的教学管理中这种排课子系统仍然值得进一步推广。

摘要:随教育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管理工作成了高职院校的一项系统化工程, 它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位置, 由于它具有功能复杂、涉及面广的特点, 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其中课表的排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将重点分析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中排课管理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管理软件,排课,软件智能

参考文献

[1]陈滨, 刘洋.均匀设计在排课问题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2011, 16 (5) .

[2]李红婵, 户刚, 朱颢东.基于群体优势遗传算法的高校排课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10) .

化院排课与调课管理办法 第2篇

关于印发《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排课与调课、停课管理办法》的通知

院属各部门:

为了加强对教学运行的管理,保障教学运行正常开展,经研究制定《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排课与调课、停课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排课与调课、停课管理办法

2015年 月 日 附件1

河南化工职业学院 排课与调课、停课管理办法

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为科学、合理地组织安排各项教学工作,加强课堂教学环节的管理,维护教学秩序稳定,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一章 教学任务管理

第一条 教学任务是指每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学任务包括理论课程、实验实训课程、实训周课程、顶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

第二条 教学任务编排进程表是教务处协调各系部编排下学期教学课表的日程安排,各系部应根据教学任务编排进程表,合理安排教学任务管理工作。教学任务编排进程表由教务处制定,于每学期第6周公布。

第三条 各系部教研室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按时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青果软件)编制下一学期的实施性开课计划,并填写《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学期实施性开课计划表》(以下简称《开课计划表》),认真核对。若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计划有所修改或调整,需在《开课计划表》说明栏空白处做出修改或调整说明。填完完整的《开课计划表》后附教务网络管理系统中打印的开课计划,经系部主任审核签字 后,报教务处及主管院领导审批。

第四条 通过审批后的《开课计划表》由教务处通过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向各系部正式下达,未通过审批的《开课计划表》将通知系部修改调整后再报送审批。未经审批通过的《开课计划表》不得执行。

教务处根据审批的开课计划编制教学任务合班情况,分配教室资源。各系部根据审批后的开课计划及教学任务合班情况,落实任课教师和相关教学条件,在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完善教学任务书并报教务处审定。各系部应合理安排教师的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前打印“任课教师教学任务书”,并对“任课教师教学任务书”认真核对,确认准确无误后送至有关任课教师,以确保新学期的教学秩序正常。

第五条 根据审定后的教师教学任务,由教务处协调各系部于学期末倒数第4周开始排课,于复习周完成排课并进行微调。最后形成全院总课表,经学院主管领导审定后执行。

第六条 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任课教师应服从系部及教研室安排,对教学场地、时间等有特殊要求的须事先说明。教学任务书确定后,教师不得以任何个人理由要求修改调整。

第七条 教学任务编排过程中或编排结束后,如系部需要调整开课计划或教师任务书的,需提出申请并经过相应审批后才能修改。

第二章 课表编排管理

第八条 课表编排管理是教学运行管理的重要环节。课表编排应严格遵循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合理组织编排,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保障课表编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九条 课表编排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要有利于专业教学目标管理。课表编排必须严格按照审批过的《开课计划表》中规定的课程门数、课程总学时数、周学时数,根据班级个数、任课教师、上课地点等具体情况进行编排。

2.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课表编排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设备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排课时间优先顺序:1.2节→3.4节→5.6节→7.8节→晚上。每个教学班级每天课时以2-6节为宜,最多不宜超过8学时。一周之内同一门课程的上课时间应有合理的间隔,使学生有理解和消化新知识的时间;根据教室(场地)的数量与规格合理安排合班课与分班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原则上不能四节连排(实践课程除外),以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3.教师个人课表的疏密,应着眼全局,考虑教师个人身心健康。教师周8-12学时的教学任务排课不少于3天,周13-18学时不少于4天,周19学时以上的不少于5天。4.同一课程原则上每次以2学时排课为宜。实验课程应根据学科特点可安排3学时或4学时连排。特殊情况课程超过4学时连排的需报教务处审核备案。凡有条件的课程可安排在实验、实训室(含机房)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做、考”合一。

5.在具体排课顺序上,大班额的课程优先于小班额的课程,专业课优先于公共课,需用设备课程先优于不用设备课程,多学时课优先于少学时课,必修课优先于选修课,体育课原则上不安排在1-2节教学。

第十条 教师课表安排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专职教师(含实训教师)每日授课量以2到4学时为宜,最多不超过6学时。教师资源短缺的专业教师安排课程超过6学时需经领导审批。

2.中层干部兼课量平均不超过周8学时。3.行政教师兼课量平均不超过周8学时。

4.专职教师的满工作量为平均每周16学时,教师资源短缺的专业原则上不超过24学时。

第十一条 关于排课时间的规定

1.周一至周五为正常授课时间,周二下午、周五晚上、周六、周日原则上不安排校内教师上课。如确因教学资源紧张等问题,全院需在正常授课时间以外排课的,由教务处报学院领导审批后 执行。

2.各系部或教师因其它原因申请在周六和周日上课的,必须经教务处及主管院长审核并批准后执行。

第十二条 严格执行课表,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1.正式课表于上一学期考试周(新生课表于新生报到后第三周)完成,报学院主管院长审核后由教务处下发至各系部。各系部应及时将课表传达给各主讲教师、学生班级、实验实训室、机房等相关部门及管理人员。

2.课表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审批,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上课时间、地点或更换主讲教师,不得以讨论课、到图书馆查资料、复习课等为名变相停课,不得任意占用学生自习、文体活动等时间。

3.为稳定教学秩序,学期课表自下达之日起,至正式开学第一周内不予调课。开学第二周为全院课表的运行审定时间,各系部及教研室可根据开学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个别课表提出调整方案,报系部主任,教务处处长审批后方能进行调整。

第三章 调、停课管理

第十三条 调课、停课的界定

调课包含短期调课(下简称调课)和长期调课(下简称教学任务变更)。短期调课是指任课教师所担任的某门课程短期内(2周及以内)因故不能按课表授课,而需安排在其它时间或地点补 课的行为。教学任务变更是指系部或任课教师在一段时间内(3周及以上)因故改变上课时间、地点、更换任课教师和班级等涉及课表任何一项信息的确定性变更。停课是指临时因各种原因课程无法按课表上课也不需要或不能补课的。

第十四条 调、停课范围

(一)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需规定办理调课手续。1.因课程内容、教室条件等原因,需要改变授课地点; 2.教师因事、因病而请假的; 3.教师因公出差而请假的; 4.教师经批准参加进修培训活动;

5.教师经批准外出参加各种教学、科研学术交流活动;

(二)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原则上不得调停课。1.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及新生开课第一周及复习周课程; 2.临时提出当天需要调换的课程(突发事件例外); 3.教师兼任外校课程而影响本校授课的;

4.教师未经批准参加一般性竞赛活动、游览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

5.系部或班级安排的会议、活动等与课程冲突的; 6.因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等原因;

7.法定节假日前后的课程,小长假为节前节后1天,十一长假节前节后2天课程。第十五条 调、停课的管理

调课率是衡量教学秩序稳定以及管理水平的指标之一。系部调课率(系内教师调课学时数总和/系部教学学时数总和)是对系部教学秩序考核的重要指标;教师调课率(教师调课学时数/教师教学学时数总和)是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重要指标。调停课管理遵循最大限度减少调课率的原则,严格控制调课次数,以保证教学有序进行。

(一)考勤

教师在调课期间按请假处理,每天每调课2-4学时按请假半天处理,每天每调课6-8学时按请假一天处理。请假天数计入学期量化考核考勤中。

(二)考核

1.任课教师每学期每门课调、停课次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次; 2.教师因私(事假、病假)办理调课的,2次以内每次扣0.5分,3次及以上每学时扣1分;3.教师因公办理调课的,2次以内不扣分,2次以上每学时扣0.5分;4.调课率达10%及以上的,任课教师不得评为优秀等级,调课率达20%及以上的任课教师不得评为良好等级及以上。

5.教师一次性调课2周以上或调课率达10%以上,系部应安排其他教师代课。

(三)调停课手续办理

1.填写《调课申请表》,经所在系教学主任签字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方可。

2.调课(请假)在1天及以内的,报教务处长审批即可;调课(请假)在2-3天的报教务批准后再报主管教学院长审批;调课(请假)在3天及以上的报院长审批。

3.教学任务的变更需经过主管教学院长审批。

4.办理调停课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出差需在调课申请表后附出差审批单;会议需提供有主管院领导批示的会议通知复印件;因病调课需附带医院相关证明或病历复印件。教师有工作岗位变动的由组织人事处提供证明。

5.特殊情况下调课的需经院长批准,行政兼课因公调课的须经部门主管院长批准和主管教学院长批准。

6.调(停)课手续原则上要求由任课教师本人提前二个工作日办理。因突发事件而不能亲自办理手续者,应采取电话先向教师所在系及教务处请假,并提前通知任课所在班级,事后应及时补办调停课手续。补办调停课手续一般在请假结束后的第1天由本人办理完毕。

7.兼课教师需按照人事处的相关规定办理请假手续,并凭人事处批准备案的请假条办理调停课。

(四)调停课通知 任课教师办理调停课手续后,遵循“谁调课、谁办理、谁通知”的原则,按以下要求执行。

1.校内教师提出调课申请的,由本人完成调课手续,并送达相关部门,通知到班级学生,并告知学生调课的原因及补课时间。

2.校外兼课教师或系部提出调课申请的,由教学秘书完成调课手续,并送达相关部门,通知到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并告知学生调课的原因及补课时间。

3.学院重大活动调课的,由教务处将调课通知送达相关系部,由系部通知到学生班级和任课教师,并告知学生调课的原因。

(五)全院性调、停课

全院重大活动,必须占用上课时间的,须由主办部门提出申请,经教务处同意,报主管教学院长批准后,统一由教务处通知调(停)课。法定节、假日的授课安排由教务处根据学院放假安排进行统一调整。

第十六条 补课

1.任课教师办理调课经审批后,应及时进行补课。补课完成须经班级学生代表签字确认,补课回执单交至教务处备案。

2.任课教师因病、因事等原因调课,须在调课结束后二周内补足,计入教师工作量;停课未按时补足课程的,停课课时与未补足课时不计入工作量。因学院统一安排而停课的,学时不计入教师工作量。3.因法定节假日和校历统一规定的活动所造成缺课,不安排补课。

4.除上述原因需单独申请补课的,须填写的《河南化工职业学院教师补课申请表》,报教务处审批后到相关补课班级进行补课,第十七条 补充说明

1.教师未经审批私下调(停)课,即在考勤上按旷工处理,认定为教学事故;

2.教师私下找他人代课,调代课双方均按教学事故处理; 3.教师调课后未及时补办手续或未按规定时间补课,在教学常规中按教学事故处理。

第十八条 附录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管理办法作废

排课管理 第3篇

关键词:排课 二级教学管理 保障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排课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排课主要指编制课表,即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依据,通过生成教学计划,将教学班级、周课时、总课时、开课部门、开课校区等信息配合任课教师、上课教室等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而形成。高校的課表编排不仅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树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质量观,同时还要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及现有教学资源条件而科学合理地安排各类教学活动。[1]课表的编制既要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利用最大化,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工作。

一、高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下排课现状

根据多数高校的管理机构职能划分,教学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与运行,二级教学部门只负责组织本部门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参照以往的一级教学管理模式,例如排课工作,是由教务处全权负责。教务处统一编排课表,可以根据教学资源的整体情况,整合并充分利用,避免资源浪费;根据师生的情况,合理安排师资和上课时间,避免课表过分集中或分散;根据课室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安排上课地点,避免课室冲突,减少教学事故。一级教学管理体制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不断增长,一级教学管理体制下的排课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办学的新形势。

二级排课管理主要是指教务处为第一级,负责制定校历、公共选修课的编排与管理、下达教学任务、分配教学资源、核查全校总课表。二级教学部门主要负责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编排与管理。笔者所在学校自实施二级排课管理,排课流程大致包括教学计划录入、教学任务下达、教学任务落实、人机交互排课几个步骤。整个排课工作均需辅助教务管理系统完成。教学计划由院系教学秘书依照人才培养方案录入、核对;教务处进行终审,确认无误后,对院系下达教学任务。院系教学秘书将下达的教学任务按专业分派各教研室,由教研室完成各课程任课教师和教材的安排。教学秘书录入任课教师和教材信息,即完成教学任务落实;在人机交互排课前,了解每个行政班和任课教师的情况和上课要求,完成课表手排。人机交互排课开始后,各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分配的课室资源,将相关课程安排到指定时间、地点,即完成课表初排。初步排定的课表由教学秘书分发到本部门的各个任课教师、行政班去核对,出现错漏再进一步调整。最终由教务处审核课表,无误后对全校师生发布。

二、排课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二级教学部门要按照教务处对排课的总体要求,稳扎稳打,做好每一步的工作;对教务处而言,虽然权限下放,但仍然不能放松对排课工作全局的把控,对各个环节的监督,以保障排课工作顺利实施。在排课过程中,教务处和二级教学部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校历

校历是教务处负责编制,在每一学年度开始前向全校发布。校历体现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整体教学安排,详细记载了每个学期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放假安排、寒暑假时间,全校所有部门的工作都必须以校历为时间指南。排课工作也必须依照校历时间来完成。

(二)遵循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专业开设和教学运行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才培养和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课表编排必须严格遵循人才培养方案,任何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均不得随意更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数等。对于部分需要调整的课程,至少在排课工作开始前一个月提出执行计划更改申请,经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能实施。这也使得排课的前期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三)准确录入教学计划

每学期排课工作开始时,由教学秘书在教务管理系统中录入排课的基础数据。包括:课程名称、课程代码、课程归属、开课部门、总学时、周学时、理论授课学时、实践授课学时等。这项工作极其繁重且容易出错,但对后期的排课工作尤为重要。随着课程库的逐步完善,有些信息不需要教学秘书录入,可以在导入课程库时补充,但也需要认真核对,一旦出现错漏必定会影响课表的准确性。教务处要负责对全校的教学计划认真审核,确认无误后才下达教学任务。此项工作需要教务处和二级教学部门的紧密配合,方能保证排课质量。

(三)合理落实教学任务

由于排课时间紧迫,在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后,需要各院系及时分发到各专业教研室。各教研室在确保课程基础信息准确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本部门师资、场地以及拆合班情况,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并充分了解本专业学术前沿成果和学生需要,安排适合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教材。在落实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与教师沟通排课时间,手动完成课表的时间编排,为人机交互排课做好准备。

(四)根据需求分配教学场地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学场地非常紧张,为了避免人机交互排课过程中大家蜂拥抢场地的情况,也为了资源利用最大化,同一专业、同一班级、同一老师的课程集中在某个或某几个课室。在人机交互排课开始前,教务处会统计全校用于排课的公共教学场地,依照各院系的行政班数和学生人数按比例进行分配。这样各院系可以根据自己分得的教学场地,按课程需要、学生人数、教室容量来编排课表,使排课结果能够满足各方需求,增强教学效果。

(五)公共课优选安排

排课的先后顺利也是影响排课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设置排课的优先级别是最优化排课的关键。目前笔者所在学校仍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来安排排课的先后次序。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课,打破年级和行政班限制,因此优先编排公共选修课课表;其次编排大学英语和公共体育课表;最后安排针对文理科或某个专业单独设置的思政类、教育类、计算机基础课、就业指导和军事理论课。公共课和部分专业必修课优先安排,避免了一些合班课程时间上的协调,也能够使教学资源达到充分利用,提高了排课效率。

(六)课程初步反馈、冲突检查与调整

在人机交互排课完成后,课表初步反馈给二级教学部门。为了能够及时发现课表编排不符合规范之处,也为了优化课表,使之达到最佳,这一阶段,教务处、二级教学部门、教师、学生人工核查课表,检查冲突情况是很有必要的。在不违反排课相关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对于教师、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予以满足;对排课时间、场地的冲突要积极协调调整。多渠道、多方面、多手段的对课表进行排查,才能保证课表的准确。

三、排课工作面临的困境与优化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频繁异动

笔者所在学校为刚刚转制不久的本科院校,二级教学管理体制施行后,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各专业自主完成。介于师资和经验问题,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不够完善。有些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导致部分专业选修课开不出;有些课程是专门为某一个教师而设,只有这一位老师有资质授课,如果该教师发生工作调动或其它情况,则该课程也无法开出。还有些专业,课程的学期分配不合理,大一两个学期专业基础课偏少,后面学期逐渐增多,导致学生实习学期课程上不完,就必须申请执行计划更改,将课程调至前面学期完成。

人才培养方案的频繁异动,必然会对排课工作造成影响。笔者认为,解决这一困境,一方面需要不断引进师资,保障师资队伍的稳定,加大培养教师力度,使师资在数量及质量上得到稳步提高;另一方面,则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深入进行专业调研和论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了解学生需求,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能够真正体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二)公共课优先安排导致部分专业课没有时间排

鉴于师资和教学资源紧缺,笔者所在学校的公共课(包括公选课)和部分专业课都是优先排课。由于两个校区的作息时间不同,校本部上午可以安排5节、下午4节、晚上3节;新校区上午只有4节、下午4节、晚上3节。如果48学时的课程,上午安排3节的话,新校区上午就无法再安排别的课程了。且由于新校区距离市区较远,晚上上公选课很不方便,所以安排了周四下午和周四晚上为公选课时间。这样新校区可以安排其它专业课的时间段又减少了。综合以上原因,每个学期新校区专业课排课都非常艰难。校本部上课时间段较新校区多,但也存在部分专业课无法排在上午(教师和学生状态较好的时间)的问题。

公共课因为涉及全校的学生,优先安排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建议可以将公选课和部分公共课安排在晚上及周末的时间,周一至周五白天的时间尽可能多的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当然这需要协调教师、学生、场地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排课工作也会提出新的要求,不过值得尝试。

(三)教学场地短缺导致部分课表安排欠合理性

高校不断扩招,给教学资源的配备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很多学校都面临教学场地严重不足的情况。教学场地大致分为:普通课室、多媒体课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实验室等。笔者所在学校由于计算机房和语音室的严重不足,导致部分需要在机房上的专业课程,都只能在多媒体课室由教师单独演示给学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一些人数较多的行政班,由于计算机房或语音室的面积小、电脑台数不足,只能拆班分两个时间段去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教学资源,合理控制招生规模,并根据学生情况,适时改建计算机房、语音室和实验室,保障学生的课程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岩.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平台中的排课模式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薛晓霞.教务管理系统下高校排课工作的原则和优化方法[J].榆林学院学报,2015(5).

基于.net的高校排课管理系统 第4篇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采用的计算机辅助排课系统中, 由于存在较多的冲突课程无法进行排课, 因此需要对较多的冲突课程进行手工排课。本文全面综合地分析教师、教室、课程、班级、时间等因素, 统筹兼顾, 通过计算机编程逐一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教室, 最终完成符合教学规律, 且满足各方面要求的课表。

1 排课问题描述

1.1 术语解释

常规排课:该门课的教师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每周的授课时间相对稳定。

板块课:学校内全部班级在规定的相同时间进行教授同一门课程如公共英语、公共体育等, 在排课时已经为这类课程分配好了时间和地点。

行政班:由同一年级、同一专业、按同一教学计划培养的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的, 便于管理和课外活动的学生集合, 如:电信01班, 计算机应用技术04班。

教学班:在相同时间、相同教室, 学习由相同教师讲授同一课程的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 便于教学和课堂活动的学生集合。一个教学班可以包含一个院系或多个院系的一个或多个行政班。

单双周问题:每周上课时间为奇数时, 在排课时, 出现单双周课时分配不等的情况, 如周学时为3时, 可分配单周4课时, 双周2课时或单周2课时, 双周4课时。

1.2 排课所受的约束

排课工作进行的难度就在于所受到的相对复杂的排课约束。只有系统了解了排课所受的约束, 才能根据这些约束在现有的教学资源情况下, 更高效、更合理地安排上课时间地点。

在排课过程中, 将约束条件分为3类:时间约束、空间约束和特定约束。

时间约束包括以下几条:①同一时间同一学生不能上两门不同的课程;②同一时间同一教师不能讲授两门不同的课程;③同一时间同一教室不能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空间约束包括以下几条: (1) 教室的容量应大于上课班级的学生人数, 保证可容纳上课的人数; (2) 教室功能必须满足课程的要求如:多媒体或者语音, 保证设备上满足上课的需求。

特定约束包括以下几条: (1) 体育课, 公共英语课, 挂牌课需安排在特定的时间, 且同一时间段内之后不能在安排其他课程, 保证课程在同一时间上不可冲突; (2) 同一门课程一天只能上一次, 保证一天内所上课程不可重复; (3) 每周多次教学的课程, 需至少间隔1天, 保证至少2天内不可重复上同一课程。

2系统分析

本系统可以根据使用者输入的排课要求进行自动排课和手工排课两项工作。

2.1排课资料

专业分类:不同院系专业拥有不同的专业代码。

课程分类:按教学特点分为公共基础课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不同课程有不同的课程代码, 并将所有板块课纳为一类存放在同一数据表中。

教室分类:教室按设备不同, 分为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 专业教室又分为机房、实验室等。

2.2系统功能设计

排课预设置:在排课之前, 需预先输入排课的要求。此信息将自动存入数据库以便排课过程中使用。

数据的管理:管理生成排课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数据。

排课管理:完成整个自动排课过程, 并对排课结果可进行手工修改。

课表管理:可通过班级、教室、教师等关键字进行查询课表和打印。

2.3数据库分析

本系统数据库采用Oracle存储数据。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 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Oracle的共享SQL和多线索服务器体系结构减少了资源占用, 在高档平台上可支持成百上千个用户, 它提供的基于角色分工的安全保密管理使得数据库更加安全。

根据排课的实际需要, 本系统在设计时分为了两类表进行存储。一类用来存储基本数据;一类用于存放排课期间产生的临时数据。后者在系统自动排课完毕后会自动清空。下面给出具体的这两类表:

(1) 基本资料表包括以下表格:

教学场地使用表:记录排课完成后, 教室的使用情况;

排课时间限制表:记录对排课有限制的时间;

教学场地信息表:记录全校所有可用于排课的教室的所有信息;

教学任务表:记录所有需排课的行政班的教学任务;

排课冲突表:记录最后自动排课完成后产生的有冲突的课程, 下一步这些课程需进行手工调整;

排课存储表:记录最后的排课结果;

排课时间限制表:记录某一时间不可排课的教室和教师;

板块课时间安排表:记录板块课的所有信息;

排课表:记录需排课的所有内容;

板块课表:记录每个班级的板块课的时间地点。

(2) 临时表包括以下表格:

教学场地使用表_临时表:用于存放排课前一些限制不可用的教室和排课过程中已经排过课程的教室;

当前排课年级表:记录当前需排课的年级班级;

教学班临时表:记录当前某一排课班级需排课的所有课程;

班级排课情况_临时表:记录当前的某一排课班级, 并按单双周分两条进行记录。

3排课的算法思想

首先用户管理员需通过登陆进入系统, 进行教务排课的管理。系统需要验证是否是属于教务处教务科人员, 并允许登陆。进入系统后在排课之前需进行一些设定工作。这些设定工作主要包括:该排课学年、学期的设定;上课时间段的设定, 为每个时间段编排合适的代码;每周可排课时间的设定;不可排课时间的设定;教师不可排课时间的设定;每周学时方案的设定;优先级设定;板块课排课时间设定;板块课程设置。

课表顺序是按每个年级的班级进行, 图1给出了实现自动排课功能的算法流程图。自动排课时先删除教学场地使用表临时表和教学场地使用表中上次排课留下的记录;删除排课存储表和排课冲突表中的原记录;删除班级排课情况临时表、当前排课年级表、教学班临时表。为本次排课做好准备工作:从教学任务表中选取排课学期的教学任务存放到排课表中, 以备排课时读取教学任务时能方便的找到, 然后将排课时间限制表中对教学场地的限制按但双周添加到教学场地使用表和教学场地使用表_临时表中;将教学场地信息表中其他的教室按单双周添加入到教学场地使用表_临时表中。由于每个年级的排课过程相同, 每个年级内部的班级排课过程也相同, 故整体设计成双重循环, 大循环为按年级循环排课, 小循环为按年级内部的班级循环排课。班级内部的课程每次排课均读取其板块课信息, 根据该门课程的排课方案, 来判断每周分为几次授课, 利用循环完成每次排课。每次排课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处理。情况一:当不分单双周情况时, 先查询到一个在单双周都空闲的课时, 再判断从该课时起是否有连续长度的空闲时间, 如有则继续判断此段时间是否被中午或晚上等隔断, 若未被隔断则查询在该时间段空闲的教室, 并做好标记, 以上条件均满足后, 判断该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该时间段是否受限。若受限则将该次排课时间地点进行标记, 即可进入下一次排课。下一次排课时间要后移一天再查询合适的时间和教室;若在以上过程中某一条件不符合则重新进行该次排课, 查询时间后移一个课时。情况二:当分单双周情况时先查询单周, 是否有合适的时间和教室, 具体查询方法同情况一, 若查询失败则查询双周情况。该门课程排课完成后将教学场地使用表、教学场地使用表临时表、班级排课情况临时表中相应的时间进行修改来标示该时间已被使用并将排课存储表中该门课程的排课记录删除。最后将无法排课的课程记录到排课冲突表中, 以排好课的课程时间地点记录到排课存储表中。

4结束语

排课管理系统开发的目标是实现教务排课管理的智能化, 在教室、教师资源固定不变的情况下, 提高排课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提高工作效率, 满足教务管理工作。在该管理系统中通过.net和oracle的有效的结合, 较好地完成了智能化排课, 而且所用时间较短, 有效解决了高校的排课问题。存在的不足在于仍然还会存在排课冲突的情况需要进行手工排课处理。

参考文献

[1]张博锋, 邹国兵, 刘爱萍.网络环境下高校自动排课系统中教师安排算法的设计与分析[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6 (1) .

[2]袁福庆.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3]赵晓庆.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4 (5) .

[4]张岭, 宋坤, 梁冰.Delphi程序开发范例宝典[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排课管理 第5篇

海大教字[2007] 38号

(2007年6月8日)

为维护课程表的严肃性、权威性,规范本科教学管理,稳定本科教学秩序,依据《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学工作章程(试行)》,制定本办法。

一、教务处根据教学计划按学期组织编制本科课程表。

二、本科课程表按照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有利于保证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自主安排课程学习、有利于合理使用教学资源的原则进行编制。

三、编排课程表时,教务处会同各教学单位确定下学期开设课程、制定开课计划。学生按开课计划进行选课,教务处依据选课结果确定并印制课程表。

四、制定学期开课计划以专业教学计划为依据,原则上不得改变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学时、学分和开课学期安排。如确需更改,须由课程设置单位提出申请,报教务处审批,课程调整申请书由教务处和课程设置单位分别存档。

五、各教学单位要确保落实计划开设的课程和授课教师。

六、课程原则上以两个学时为一个授课单元,均匀安排在一个学期内。短学时课程可以集中安排在前半学期或后半学期,但前半学期和后半学期的课程安排总体上要均衡。每学期面向同一专业年级开设的专业课程在每一授课周内予以分散交错安排,面向不同年级的课程或教学要求不同的课程不得合并成一门次课程。

七、课程表一经颁发,须严格执行,如确需调整课程,需在开学后第二周内由课程设置院系提出申请,报教务处审批。

八、课程表中已安排的课程,任课教师因特殊原因不能承担该课程的授课任务,教学单位应负责另聘教师接替,报教务处审批。

九、教师不能按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地点授课,应至少提前一天办理完成调课(或停课)手续。调整后的课程安排,由课程设置单位教学秘书负责通知学生。教师确因紧急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办理调、停课手续,须报请课程设置单位教学秘书及时通知学生并报告教务处,事后补办调、停课手续。

十、因临时性工作或突发性事件需要进行全校性调、停课,须经分管校长批准后,由教务处负责实施。

十一、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排课问题的探究 第6篇

关键词:智能排课遗传算法排课变量

1.引言

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学生人数急速上升,这无疑加大了排课工作的难度,而课表安排又是教务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自动排课系统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动排课系统的应用,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排课情况,进一步优化指导学校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教学质量。

2.背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教学和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是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而课程表的制定则是教学计划实施的一个根本条件,是整个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对教学计划的实施与教学培养计划的落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教学进行科学统一的组织和管理,有助于充分整合及利用各种资源。一张好的课表不仅能给授课教师带来工作上面的便利,而且也能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编制课表目的在于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有计划有秩序地进行,这在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中是一项耗时巨大的工程。而这项排课工作的复杂程度与学校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学校的规模越大,当然排课工作的复杂程度就会越高。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走向大众化,学生人数急速上升,这无疑加大了排课工作的难度,而课表安排是又教务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部分,因此如何设计一个好的排课系统,如何把教务管理人员从复杂的排课工作中抽离出来,是每一位教务工作人员和软件开发者的希望,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因此,自动化排课系统的广泛应用必然成为大势所趋。排课系统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动排课系统的应用,使得管理人员可以及其掌握学生的排课情况,进一步优化指导学校的教学,操作方便、灵活高效。自动化排课系统实现了整个排课流程的自动化,同时还解决了多种角色以及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因此自动化排课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教学质量。

3.遗传算法

1.原理

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s,GA)通过模拟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过程来寻求问题的最优解,它借鉴了生物界的自然选择机制。遗传算法被较多的用于解决排课问题,同时很多学者热衷于对它的改进与优化,从而出现了诸多基于遗传算法的排课算法。

2.遗传算法流程如下:

1)进行染色体编码;

2)随机产生初始种群,数量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定义;

3)计算所有个体进行适应度函数值的计算,若某个个体适应度值已满足最优化的要求,则输出该个体及其优化解,并结束当前计算,否则转到第4)步;

4)依据适应度值的大小,从所有个体中选取出那些适应能力较强的个体成为再生个体;

5)依据预先定义的交叉概率及方法产生出新的个体;

6)依据预先定义的变异概率及方法产生出新的个体;

7)由以上两个步骤中的交叉、变异操作产生新一代种群,并返回到第3)步。

4.排课系统设计

4.1排课管理部分

包括智能排课和排课结果查询两个功能。确定专业和年级后,启动自动排课功能,即可完成自动排课功能。排课结果查询即是对前面已排好的课表,在指定了专业和年级以后进行查询。

4.2数据库设计

排课系统依赖的基本信息包括课程、教室、教师、班级等资源,求解目标即满足要求的课表安排。数据库是上述信息的载体。利用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进行系统的开发,需要首先完成概念结构的设计。概念结构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实体之间的联系。

4.3排课问题变量

1. 时间变量

排课时重点要注意的是时间段的划分,一般高校安排周一至周五

为课程工作日, 一天可以安排8节课(上午4节, 下午4节),上课方式一般为两节连上,一个课次为两个相邻的小节课。所以以一个课次为一个时间段,一天可以划分为4个时间段。按一周五天计算,一周可以划分为20个时间段。但是,并非20个时间段里面每一个时间段都适合排课,并且有的课程对时间可能还会有一定的要求,如:比较重要的课一般放在一二节;体育课尽量不要排在上午的时间;周五下午三四节一般不排课等等。

2. 教师变量

一个教师可能只带一门课,也可能带多门课,但是一个教师在某一个时间段,在某一个教学地点只能上一门课;另外,一个教师可能带一个班级的课程也可能带多个班级的课,如果一个教师在某一时间段内被安排在多个班级上课,同样会造成教学活动的混乱。

3. 课程变量

一门课程可以由一位教师任教也可以由多位教师任教,而且每位教师可能对应了个班级的学生。

4. 班级变量

同一时间段内一个班级只能在一个教室里面上课,并且只能是一门课程。

5. 教室变量

学校里通常有多个教学楼,每个教学楼又会有若干个教室可供选择,在某个时间段内只能有一名教师在此教室授课,可以有多名学生,但是学生的课程必须相同,所选教师必须相同。

4.4排课问题约束

排课问题涉及到两种约束,分别是基本约束和模糊约束。其中,基本约束又称硬约束,是指在排课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而模糊约束又称软约束,是要尽量满足的原则。

nlc202309011113

一个正确的课表要遵循的基本约束条件:

1. 同一时间段内不能给一位教师安排两门不同的课程上课;

2. 同一時间段内一个班级只能安排一门课程;

3. 同一时间段内一个教室只能安排一门课程;

4. 教室的最大容量应不小于上课的学生人数;

除上述的基本约束外,还有一些模糊约束,这些模糊约束可以使课表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模糊约束条件有:

1.根据课程类型以及学生接受程度,来为这类课程安排最合适的时间段;如:专业课、必修课一般安排在早上,而文体类的课程通常安排在下午;

2.理论性课程尽量分散安排,即一门课尽量分散在一周的某几天,并且中间尽量隔开,以便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备课,而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消化已学到的知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最好将理论与实践课穿插安排,可以在学生学习完理论课程后及时通过动手操作加以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3.学生的上课时间不能过分集中,应尽量避免某一天课程安排的很满而另一天却没课的情况;

4.排课时,应尽量把知识性强的和趣味性强的、理论性的和理解性的课程交叉安排;

5.考虑教师的工作负荷,一天内上课一般不超过四节;

6. 同一教师,同一门课程可以尽量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教学场所,不但方便记忆, 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适应;

7.教师或学生接连两门课程地点尽量比较接近;

8.对于教师、学生可能提出的一些特殊要求,根据情况安排,如若合理,尽量满足。

另外,对于其它特殊情况,如分单、双周上的课程,不确定周次的课程等,也需要综合考虑,合理安排。此外对于计算机预排的结果,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人工交互的方式进行修改。

4.5基于遗传算法的智能排课算法

1.连接数据库获得课程信息,班级信息,教室信息,公共课程信息,系别信息;

2.根据多媒体教室资源数据生成空白时间安排表;

3.按照群体中个体数量,随机地将课程序号数据装入到时间安排表中;

4.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向量,即个体染色体适应度函数值;

5.若适应度达到事先设定的进化结束要求(无继续收敛),或进化代数达到最大代数,则跳转到9;

6.根据4所得适应度值,计算交叉、变异和选择概率,根据概率选择优秀的时间安排方案,并淘汰掉适应度值低的方案;

7.应用交叉、变异算子与染色体;

8.继续循环,跳到5;

9.从较优群体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生成最优时间安排表。

5.结束语

本文中的自动排课算法实现了教师、教室、课程、时间等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配置与安排,把教学工作者从繁杂的手工排课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也减少了排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冲突错误,保证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大幅度的提高了教务教学管理水平以及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虽然实现了自动排课功能,而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考虑到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导致的需要手工调节课表安排的情况,所以在今后还需要改善这方面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修磊, 杨社堂. 高校排课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 37(5):75-77.

[2]张海涛, 刘万军. 高校计算机排调课算法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24(1): 110-111.

[3]袁宏武, 薛模根, 姚翎. 基于规则的个性化课表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6,32(4), 194-224.

[4]苏仰娜.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排课系统[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5(1), 75-78.

[5]魏敏.基于遗传算法电大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复旦大学,2011.

课题信息:课题名称:遗传算法在高等学校智能排课问题方面的研究,课题类别: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NGJGH2014083。

浅谈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分系排课 第7篇

一、分系排课的原则

排课工作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项, 它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优劣。排课工作的实质就是学生、教师、教室三者时间上的有机组合问题。课程安排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1) 保证课程的衔接科学、合理、有序, 前后续课程必须按要求排列;

(2) 同一教师在同一学期对同一班级只能带一门课程;

(3) 同一班级课程尽量安排在同一教室 (同一楼层也可) ;

(4) 周学时为4学时或者6学时的课程尽量保证隔天上课;

(5) 难易课程搭配安排, 保证学生有时间复习、预习;

(6) 同一教师一天课程尽量安排就近教室, 解决教师课间时间忙于赶路的问题;

(7) 教室大小与学生人数应以大于20人左右为宜;

以上原则体现出排课工作的复杂性和艺术性, 要排除科学、实用的课表, 必须统筹考虑, 排课前仔细分析各要素, 做到心中有数。

二、分系排课的方法与分工

徐海学院排课现在主要采取了较为高效的计算机排课方式, 这种方式省时、省力、但由于学生人数的增长, 资源利用上的紧缺, 部分课程自身的特殊要求, 有些课程无法得到有效的安排, 故此种方式要配合手工排课。经过几年的实践操作, 我院分系排课日趋成熟, 排课分工主要遵循“基础课统一安排, 专业课由更加熟悉课程设置的系教学秘书安排”, 具体分工如下:

(1) 院级教务部负责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体育、军事理论、概论四门课程的安排;

(2) 外语系负责安排全院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涉及英语的课程;

(3) 计算机系负责全院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中涉及计算机的课程;

(4) 文艺系负责安排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 其余课程由各系按照培养计划以学生为单位自行安排。

徐海学院的二级排课方法与分工, 经过实践的考证, 适合本学院的发展, 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有效地缩短排课的时间, 使最终课表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减少出错率, 更加人性化,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分系排课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二级排课制度实施之后, 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 我院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 遇到以三大问题, 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 教室资源有限, 导致分配紧缺的问题。改革之前, 全院课程均由教务部完成, 减少了使用教室冲突问题, 二级排课之后, 各系同一时间排课, 兼顾教师和教室的协调合作, 考虑各门专业课最优上课时间段, 不可避免导致教室资源相互争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 每个排课单位根据自己学生和课程的总数量, 大致固定一个教室区域, 将教室资源分为若干块, 然后再预留几间教室, 作为备用教室, 一旦有排课单位没有教室的时候可以使用预留教室, 这种方法有效地减少了课程扎堆在某个教室, 教学秘书排课时间大大缩短, 提高了排课的效率。

(2) 部分专业基础课由单个部门排课, 导致学生课表课程不均衡, 拿C语言这门课程举例, 涉及这门课程的专业主要由计算机、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工程等若干个专业, 这门课程统一由计算机系安排教师和教室。

在排课过程中, 计算机系考虑重点, 侧重于教师的时间安排, 尽量合理人性化, 在这个过程中, 不可避免会忽略学生的全部课程安排是否合理。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的解决方式是, 在排课过程中, 排课单位与学生所在系单位及时沟通, 尽量安排合理时间, 使后续的专业课排进去之后, 学生上课每天学时数均衡, 课程难易度搭配得当。

(3) 课表人性化、合理化的问题。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一张课表的好坏, 关系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 对于各部门排好的最终课表, 全部汇总到院教务部, 由院教务部和教学院长共同检查每张课表是否人性化是否科学合理, 包括教师课表和学生课表, 由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 遇到课程安排人性化只能考虑教师和学生一方的时候, 我们尽量先考虑学生, 然后找相关教师共同商讨, 保证教学质量。

高校二级排课工作的顺利实施有利于高校二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高校只有不断完善对二级院系的管理, 才能促进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保证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分系排课方式的充分实施, 保证了高校排课工作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赵辉.充分利用资源科学合理排课[J].读与写杂志, 2007 (7) .

排课管理 第8篇

1信息化条件促使教学管理理念不断更新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对教育领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式方法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掌握科学技术、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使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优化。我校自2006年由全日制高校转为税务系统岗位培训后,排课过程经历了3个阶段,即手工编排、手工和计算机结合、 软件系统编排。手工编排要求排课人员将教师、教室、课程信息等有关信息记录下来,结合具体情况一一核对匹配进行编制;而手工和计算机结合是在原来人工排课的基础上进了一步,设计出简单的Excel小程序,将每个培训班的课表内容自动转到全校培训班的汇总一览表中,便于核查教师、教室的冲突情况;现今使用的人机排课管理系统则改变了传统的排课方式,全方位细致体现了排课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在排课的内容、时间、范围上都给出了很大的操作空间,从传统、小范围的教学管理观念转变为现代信息管理时代的新理念,在转变传统管理观念的同时掌握必要技能,提高了全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这无论是对学校教学质量,还是对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都是一个更高的飞跃。

2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管理效率大幅提高

运用教学管理软件排课后,排课的效率大幅提高。以往运用手工排课,仅仅编排一个培训班的预排课表就要用很长时间,特别是在培训旺季时,培训的班次较多、类型较多、培训科目复杂, 在教师、教室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编排出的课表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条件,虽然经过多次校对,仍然会担心漏排或排重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教室发生冲突等问题的出现,导致教学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任务不断加重。一方面,现在使用的教学管理软件,在管理层面上为教学及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随时了解教学信息的平台,能及时了解教学计划的设置情况、项目运行公告发布内容,能够读取每个培训班的课程设置信息,根据课程和资源的现有情况来编排课表,整个编排过程都在软件系统内完成,不会担心遗漏信息、少排或多排课程的问题,省去了对教学计划内容多次反复校对的过程,既节省了不少时间,又减少了错误率。另一方面,使用教学管理软件后,各教学部的秘书工作效率也有很大提高,各个教学部的秘书在教学管理方面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各个管理部门和教师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她们分担了绝大部分的课表传达和调停课通知协调等各类教学任务。教学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她们能随时掌握课表的动态变化,更清晰地了解各培训班教师授课的状态信息,在课表内容的横向和纵向上能够准确把握,避免了反复查看纸制课表的繁琐劳动,提高了教学部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

3智能排课管理系统使管理科学化

运用教学管理软件,细化了管理过程。排课过程有所变化, 原来排课前要先设计课表格式,填写好日期、时间、标题、人数、 负责人等必要信息,再将培训的课程内容从项目计划中拷出,根据排课的原则、要求和条件将课程内容复制到课表中,经过通知、反馈、修改后正式公布实施。使用排课管理系统后:1不用设计课表的格式,而且各个培训班的相关基本信息都预先输入在系统内,给排课和其他相关人员及部门提供了准确的共享资源; 2解决了课程科目的反复拷贝复制过程,所有培训班的项目策划、课程内容、教师、教室等全部存储在系统内,全面、完整、准确无误,使排课在时间和准确度上得到了很大提高;3排课过程透明化,教学部、教师、全校相关部门和人员,都能通过学校校园网随时了解课表的预排和运行过程、每天授课的状态信息、更改的时间和变化内容;4避免了排课中教师、教室的冲突问题,降低了排课的错误率;5提高了调、停、增课的修改效率。成人培训的课表与全日制有所不同,不是按照学期进行排课,而是根据培训班的时间长短、内容多少来进行编排,时间灵活,内容会根据情况随时调整,所以在课表运行过程中调整、增减相关的工作量很大,牵一发而动全身,过去每次调课都会带来很多相应繁琐的一系列手工操作,现在只要将系统内的课表内容调整,相应的总表、当日课表都会跟着自动改变,省去了许多手工操作的弊端, 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使排课过程更加科学合理;6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后,课表的后续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原来只能提供一张培训课表,要了解一个教师在多个培训班的上课情况,或一门课程在几个培训班进展情况等很难查询,现在使用的课表系统能从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和查询所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完成需要信息的文字打印。

4智能排课管理系统使资源得到合理整合

应用教学管理软件排课后,使全校的教学资源得到整合。过去人工排课时教学场地分散,没有完全集中统一管理,遇到培训人数增多时经常会出现教学场地不够用的情况。随着培训规模的扩大,教学量的增加,教师的资源经常紧缺,而且随着培训人数不断增多,这个问题越来越严峻。使用软件排课后,将全校可利用的教学场地、基本信息情况全部输入系统内,统一调配管理。特别是校内培训选用的外聘教师和全校专兼职教师信息也都存储在系统内,为培训提供了及时、准确和适合的教师和场地需求,大大缓解了教师和教室资源的紧张状况。运用教学管理软件后,排课系统会自动检测教师和教学场地的冲突情况,避免了课表前、中、后期排调课的出错率,使全校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5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目前,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信息社会中,人们应具备一种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和开发信息的能力和修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课堂和教学管理模式所具有的震撼作用,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产生的新型教学和管理模式,能充分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和教师的工作效率。虽然大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和管理的重要性,但从实际应用中对各种新的管理手段和设备的利用程度并不理想,表现为对设备的功能了解不深入、运用不自如,部分教师的信息技能仍停留在基本操作的层面,其信息常识、信息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运用教学管理软件,提高了排课效率,使课表更合理、更优化,进而使教务、教学管理水平有所提升。但是由于我校主要从事税务系统在职干部培训,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税务干部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开发的新课题、新项目使得排课在过程和内容上更具灵活性。虽然在使用教学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与软件开发公司就软件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了个性化修改,但在排课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需进一步完善:1排课系统是教务管理的一个子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目前包括外联的项目计划、项目运行公告、项目策划管理、课表管理、资料管理等,每个环节既是独立的又是相互关联的。如果在教学运行中有需要调整的内容,则必须要逐级进行改动,课表才可以变动,课表没有自主修改权。体现在外聘教师内容临时调整、培训班人数日期突然变动等方面,往往是先执行后调整,影响及时发布调整课程信息的时效性;2课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操作速度快、内容更改频繁时,会出现删除内容重现、修改掉的内容出现多行的现象,如不及时更正,会引起教学秩序混乱;3经常有校园网还没有公布而培训主办方提前需要课表的情况,校外或送教上门培训班的课表,无法在课表系统内编排,系统操作无法考虑的地方最好有人工调整的可能。

培训管理信息化是指培训管理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培训信息重组,调动培训管理人员的信息潜能,更好地组织培训活动,实现培训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更规范、流程更清晰、编排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教务管理排课系统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如果在现有基础上能增加网上用户的访问功能,可在任何地域、任何时间让各种不同身份的需求者都能进行相关信息的访问,开辟教师课时量自动统计功能,完善教务教材管理、成绩考核管理、评估管理等其他子系统,将大量信息统一储存、汇总,能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减少重复劳动,减轻工作强度,会提高培训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税务干部培训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培训管理信息化是培训管理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源重组,调动培训管理人员的信息潜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的手段和方法。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安排是培训教务运行管理的必然趋势,是保证教学秩序顺利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科学的信息化运用不仅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水平,也能反映出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本文从课程安排的实践工作出发,就培训教学课程表的人机排课使用状况和智能排课系统的使用功能现状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总结出新旧排课方式的优劣,提出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和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课程编排的质量和效率。

排课管理 第9篇

关键词:排课管理系统,功能分析,数据分析

1 功能分析

通过功能需求分析, 刻画系统的行为, 并通过系统的软件功能完成用户的任务, 从而满足业务的需要。

1.1 角色分析

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涉及到以下角色: (1) 教务处人员, 是系统的主要参与者, 其职责或功能为基本数据与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等; (2) 院系教务人员, 是系统主要参与者, 其职责或功能为教师任务书编制、人机交互式排课等; (3) 教师的职责或功能为教学任务书核对、课表查询; (4) 学生的职责或功能课表查询。

1.2 系统数据流分析

本文运用结构化方法分析业务功能, 用户比较能理解数据, 结构化方法以数据为中心, 用数据流图 (DFD) 来描述业务功能。 在数据流图中, 矩形框表示角色, 圆边框表示功能, 开口矩形表示为数据表或数据文件, 箭头线是数据线。

数据流图按分层来画, 分别为顶层数据流图、一层数据流图, 一层数据流图对应总体功能结构, 几个圆边框对应功能结构中的几个功能。

1.2.1 顶层数据流图

从业务功能的角度出发, 给出了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 如下图1 所示:

从以上顶层数据流图中可以看出, 系统的参与者主要分为四类:教务处人员、院系教务人员、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务处人员管理基本数据信息以及更新和维护系统, 院系教务人员通过关联信息编制形成教学任务书和排定课表, 教师和学生主要通过该系统进行课表查询。

1.2.2 一层数据流图

为了进一步细化各加工步骤说明, 下面给出了系统的一层数据流图。

在上图2 中, 主要包含三大块功能, 即教务处人员的基本数据信息管理和系统管理、院系教务人员的任务书编制管理和人机交互式排课以及师生的课表查询管理。 教务处人员通过录入教师、学生、教室、教学计划、班级、课程等基本数据信息, 实现对基本数据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为人机交互式排课提供数据信息基础, 并通过系统管理对系统进行更新和维护。院系教务人员通过编制形成任务书和关联基本数据信息, 运用人机交互式排课方法排定课表, 并反馈系统更新和维护信息。 教师和学生通过各自权限查询课表信息。 人机交互式排课是该系统的核心工作, 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它为核心来进行的。

1.3 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通过需求分析中的数据流程图逐层分解, 可得到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的四大模块:基本信息管理、教学任务管理、人机交互式排课和系统管理。 教师、学生、班级、教室、教学计划、课程等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仅提供给教务处人员使用, 教务处人员通过这些模块录入和维护教师、学生、班级、教室、教学计划、课程等信息。 教学任务管理模块仅提供给院系教务人员使用, 院系教务人员通过该模块制定任务书, 并打印任务书分发给教师使用。人机交互式排课模块仅提供给院系教务人员使用, 院系教务人员使用该模块进行人机交互式排课, 并设置参数供教师和学生查询使用。 系统管理模块提供给教务处人员、院系教务人员、教师和学生使用, 院系教务人员通过该模块反馈信息, 教务处人员通过该模块更新、维护和备份系统信息, 教师和学生通过该模块检索查询课表信息。

2 数据分析

2.1 实体关系分析

E-R图 (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 也称实体- 关系图, 提供了表示实体类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由于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的基本信息管理数据流图涉及基本信息, 教学任务管理数据流图涉及任务书信息, 人机交互式排课数据流图涉及课表信息, 系统管理数据流图涉及系统信息, 因此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包括基本信息、任务书信息、课表信息、系统信息和教务处人员、院系教务人员、教师、学生等八个实体。

如上图3, 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E-R图表示:教务处人员与基本信息、系统信息是操作产生的关系, 院系教务人员与任务书信息、系统信息是操作产生的关系, 院系教务人员与课表信息是关联产生的关系, 教师、学生与课表信息是查询产生的关系, 其中, 院系教务人员、教师、学生与课表信息是多对多关系, 教务处人员、院系教务人员与系统信息是多对多关系, 其余都是1 对多关系。

2.2 数据库表

根据E-R图, 给出如下软件系统主要两个数据库表的设计, 分别为教师信息表和课表信息表。其中, 学生、班级、教室、教学计划、课程、任务书等信息表可以类似表示。

(1) 教师信息

保存教师的基本信息。

教工号是表1 教师信息表的主键, 它是标识该表中所有行的一个列或一组列。专业班级是建立和加强表1 教师信息表与表2 课表信息表数据链接的一列, 故专业班级是表1 教师信息表的外键。

(2) 课表信息

保存课表的信息。

专业班级是表2 课表信息表的主键, 它是标识该表中所有行的一个列或一组列。 教工号是建立和加强表2 课表信息表与表1 教师信息表和任务书信息表数据链接的一列, 教室名称是建立和加强表2 课表信息表与教室信息表数据链接的一列, 专业名称是建立和加强表2 课表信息表与班级信息表数据链接的一列, 课程名称是建立和加强表2课表信息表与课程信息表数据链接的一列, 故教工号、教室名称、专业名称和课程名称都是表2 课表信息表的外键。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宁波工程学院教务管理部门以及排课管理系统开发部门等的深入调研, 并结合本人长期以来所从事排课工作的具体实践, 对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功能和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有如下几方面:

1) 对多年来本人所从事的排课管理工作进行了详细而细致的梳理, 把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提炼出来。

2) 根据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的运行实际, 通过刻画顶层和一层数据流图来描述业务功能。

3) 依据功能分析刻画形成E-R图, 并给出主要两个数据库表的设计。

通过对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分析的过程, 深入地分析宁波工程学院排课管理系统的内部运行机理, 对于以后工作中碰到类似系统问题的解决、维护与运用, 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丽丽.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2]张小红.高校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 2012 (7) :45-47.

[3]李正慧.排课系统数据表的设计与功能的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7) :116-119.

[4]俸世洲.独立学院排课系统的数据库与算法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5) :274.

[5]苏贞.清华大学教务管理系统在排课问题中的应用与思考[J].科技视界, 2013 (28) :146-147.

[6]徐亮.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 2013 (7) :24-27.

排课管理 第10篇

1 清华教务管理系统管理流程与功能

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管理信息系统, 是一个集Client/Server和Browser/Web Server技术于一体、涉及教务管理各环节、面向学校各部门以及各层次用户的多模块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它采用了C/S结构和Internet网络技术, 突破了原先教务系统使用地域的局限性, 加强了系统数据共享的能力[1]。

教务系统有三大功能, 分别是: (1) 教务管理, 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注册系统、收费系统、学籍管理、教学计划、成绩管理、毕业审查等系统, 涉及教务管理的各个环节; (2) 排课系统, 根据教学计划和学校教室资源排定每学期课程; (3) 选课系统给学生提供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的选课平台, 并可查询学生个人的选课情况。教务系统的运用实现了教务一级管理、规范化管理、信息共享、提供辅助决策等各项功能, 推动了学校的信息化进程。本文就作者所负责的排课工作开展分析与探讨。

2 清华教务系统中排课问题的工作流程

排课是每个学期都必须面临的一件繁重的日常教务工作, 是为下学期教学工作能顺利组织实施的一个前提条件。排课需要涉及的主要因素有时间、班级、课程、教室、教师等。排课问题是一个有约束的多目标组合优化问题, 主要解决如何把各要素科学、规范、高效地进行优化组合, 以确保课表的科学合理, 维持教学秩序的稳定,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1 排课前数据维护

1) 教室资源维护在教学楼教学信息维护中, 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修改或删除教学楼信息, 并对研究生与成教所用教室在系统中予以屏蔽, 同时对学校统一不排课的时间点 (如周二第四大节) 进行屏蔽, 这样形成当学期可供使用的最新的教室表。

2) 教师信息更新根据当年教师变动情况, 增加、修改和编辑教师信息, 确保教师表与校人事处教师人数、职称相一致。

3) 课程信息维护根据教学计划增加、修改相关课程信息, 维护课程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

4) 时间模式维护时间模式类型就是按周将课划分为几个集合, 每个集合取一个名称, 然后每个集合都对应一类课程的时间排定方式。如定义“基础课”时间类型, 在录入开课任务书时指定时间类型为“基础课”的课程所安排的时间就不会超出“基础课”类型所定义的时间。

2.2 开课任务书录入

首先根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生成各年级当学期的教学执行计划, 然后根据当学期执行计划落实教学任务[2]。学院根据教研室情况落实课程分班、上课教师、是否需要教室等信息。

开课任务书的主体信息包含某一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课序号、授课教师、课程属性、考试类型、上课班级、上课校区、时间类型、上课周学时等信息, 其中专业方向课还需要录入同时课号。开课任务校验并修改完毕后, 对任务书进行优先级批号设置, 为排课做好准备工作。

2.3 系统自动智能排课

排课数据准备完成后, 系统开始排课工作。排课顺序是“排课初始化”→“分批次进系统”→“手工添加未进系统课程”。排课课程调整是在完成了排课以后, 对于排课的结果进行调整, 修改时间、地点或者删除、合并课堂等。

2.4 排课结果冲突检查

对于排课结果进行各种冲突检查, 有“班级冲突检查”、“教师冲突检查”、“教室冲突检查”、“排课学时与计划学时不一致”等等。若发现漏排、漏报的课程, 学生课表周次、学时安排有误, 教室、教师上课时间地点安排冲突等问题, 要及时调整, 确保排课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排除一切冲突可能性, 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2.5 排课结果上传并打印报表

通过网络将排课的结果 (课程安排、课程的时间地点、开课班级等信息) 传送到数据库中, 作为调课数据来源。打印课表 (班级、课程、教室、教师、时间) 、数据备份、数据统计报表 (开课任务统计、教室使用表、教室借用表) 等。

3 排课过程中的特殊问题处理方法

排课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而复杂的工作, 以江苏科技大学而言, 它涉及到四个校区、600多个班级、一千余名教师、两万多名学生, 同时要对三千三百多门课程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 而所使用的教室资源却在学生规模每年都在增加的趋势下越发显得紧张了。

3.1 时间模式选择

江苏科技大学目前是“两地四校区”办学, 其中张家港校区与镇江校区共用数据库, 共享专业课教师。从镇江校区到张家港校区需要2个小时车程, 一天一趟班车, 因此在排课过程中一个教师承担的张家港课程与镇江课程不能排在同一天。为此在时间模式类型里面结合我校情况创建了镇江模式与张家港模式。在学院录入教学任务时, 务必选择对应的时间模式, 例如某教师在张家港校区承担两门课程, 共计48学时,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周一、周二去张家港上课, 则其在镇江校区的课程安排在周三、周四、周五。因此在任务录入时张家港课程选择张家港B12模式, 镇江课程应对应选择镇江C345模式, 确保两地教学秩序的稳定。两地时间模式对应表如下:

3.2 排课结果校验与调整

系统排课结果生成后排课工作还远未结束, 必须针对排课结果进行校验, 除系统自带“班级”、“教师”、“教室”冲突检测外, 针对江苏科技大学多校区办学的特殊情况, 我们还做了许多检测程序, 如“未排与多排课程校验”、“排课校区正确性校验”、“教师跨校区连堂上课校验”等。课表初步排好后, 应该反复校验与核对, 确保没有出现漏拍、课程冲突等现象, 并且需保证所排课程上课地点与班级所在校区一致以及保证教师在同一个半天内不在不同校区上课情况出现。

4 优化排课结果的思考

4.1 指定时间点与设置优先优级别

在当学期所要安排的所有课程中, 《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体育》等课程一般是多个教师在同一时间上课, 上课时间也是排课前固定的, 因此称为通道课。在排课过程中, 让通道课优先排进系统。艺术与设计类课程, 如《广告设计》、《建筑素描》、《建筑色彩》等, 其上课特点不同于一般课程, 需要四节连排, 在排课前需指定时间点也优先排课。对于上课难度大同时也比较重要的课程如《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安排较高优先级, 确保在课表中的占据较佳位置,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3]。

4.2 人工辅助计算机排课

计算机自动化排课并非一蹴而就, 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与不同课程的特点, 对计算机自动编排操作进行积极的人工介入和干预, 灵活调整计算机的程序算法逻辑, 做到人机的最佳结合。并且在计算机自动化编排工作结束后, 还应留出足够进一步手工优化调整的时间, 以弥补计算机自动化编排过程中在局部数据处理上的弱人性化的不足[4]。因此采用人机交互方法编排课表, 既能解决手工排课的繁琐问题, 又能避免计算机排课本身的局限性[5]。

4.3 加强教务人员培训与沟通

教务人员对教务工作的熟悉程度能够影响排课过程中的出错率, 有经验的教务人员能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在排课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信息或者能够在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错误的发生, 因此对教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对排课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意义[6]。同时院校两级管理人员沟通是否顺畅也能够影响排课结果的合理与否。排课过程繁杂, 涉及到的特殊情况众多, 一方面靠教务人员的经验, 另一方面就是靠院校两级管理人员的及时有效沟通, 保持信息的畅通性,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有防止教学事故发生, 保证教学秩序的有效运行。

5 结语

课表的编排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编排的过程中涉及到班级、教师、教室等要素, 是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排课是有效完成教学计划、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维持教学秩序稳定以及提高办学效益的有力保证。本文总结分析了江苏科技大学在排课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并给出了能够优化排课结果、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建议, 对于今后的课表安排、教务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对其他院校排课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综合教务系统的使用对教务管理信息化乃至整个教学过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变革。分析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状况, 总结使用经验, 对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优化排课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江苏科技大学实际情况, 对教务管理中的课程安排问题进行了实践、总结与思考。

关键词:教务管理,排课问题,优化

参考文献

[1]宣华, 王映雪, 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务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2, 12:236-239.

[2]邵长斌, 陈海关, 王丽敏.基于人工辅助计算机排课的优化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183:184.

[3]胡晓晴.高等学校课程编排优化原则与方法[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4, 104:105.

[4]王树利.学分制与信息化形势下高校排课的工作原则和优化方法[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33-34.

[5]徐致静, 智能化教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完善[J].教育界, 2012 (12) .

中小学辅助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学;辅助排课系统;设计与实现

现阶段,在我国的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相关部门为了更好的推動相关教学环节的有序进展,并推动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相关部门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中小学课程的编排。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以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的中小学在实际的课程编排过程中逐渐加强了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使用,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复杂的判断以及多种运算,实现了智能化课表编排系统的构建。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中小学辅助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排课准则及排课算法

1.排课系统的准则。在进行中小学课程课表安排的过程中,为了检验相关的排课系统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是否成功,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加强对于排课结果的管理以及检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确保排课结果符合下述几个方面的准则。

(1)是否满足“约束条件”(“硬条件”)。事实上,是否满足“约束条件”是对排课系统的运行判断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所谓的“约束条件”指的是排课系统在运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条件,事实上,若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违背了“约束条件”,其最终导致的排课结果的错误性,继而导致教学环节出现较多的失误以及冲突。

在这一过程中,“约束条件”的具体内涵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教师不能冲突;二是班级不能冲突。所谓的教师不能冲突指的是通过排课系统排课的过程中,同一名教师不能在同一时间段内任教多个班的课程(合班课除外)。而班级不能冲突,指的则是经过排课系统排课的过程中,同一个班级同一时间段内不能接受多为教师的任课教学。

(2)是否满足“优化条件”(“软条件”)。所谓的“优化条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又被称之为“软条件”。其内涵指的是在进行排课系统进行排课作业的过程中,相关系统在满足“约束条件”基础之上,可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的,弹性较大的条件。

目前,在排课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主要的优化条件约有四大类,分别是:对于同一班级的某门课程,需要确保在一周内上课的时间进行均匀分散的安排。二是语数外等主科的安排时间倾向安排在上午,而其他副科的上课时间则安排在次要时间段。三是需要合理安排任课教师的课程,确保合理分布任课较多的教师的一周工作量。四是要优先处理占用公共资源以及学时较多的课程,诸如微机课、体育课等。

事实上,“优化条件”作为判断排课系统是否成功的标志在于,其能够在满足所有的“约束条件”的同时,还能够实现“软条件”,即“优化条件”。这种状况的出现才能够证明相关的排课软件的成功。

2.优化排课算法的实现。事实上,我国的中小学教务管理部门在进行课程安排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了对于排课系统算法的设计以及实施。目前,由于在相关系统设计构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于。教师、班级、时间、课程、甚至是教室等诸多信息对象的科学、合理的安排,继而导致相关系统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事实上,在构建排课系统算法设计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在于以此为基础推动我国中小学教学资源的合理、高效、科学的安排,继而在此基础上推动校园教学环节的有效进展。基于此,就使得相关算法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时间、教师、教室等做多冲突项目的解决。现阶段,通过对于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方面的了解以及相关排课方法掌握之后,笔者总结出了一套完备的在排课算法。该算法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推动各类冲突的解决,继而实现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关于相关算法的构建方式,笔者进行了相关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1)构造时间模式库。所谓的时间模式指的是以教务人员的经验为基础,构造出了符合各种时数不同的课程的时间组合方式。例如,若某门课程的周学时数为4,那么其时间组合方式为“11”“22”“32”“41”。事实上,这些组合方式分别代表的是该课程在实际的实行过程中的时间分别是:一周上4次,分别为周一的第1节、周二的第2节、周三的第2节和周四的第1节,如表1所示。

(2)建立时间数组。在构建时间数组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加强对于班级教师的空闲时间表的建立。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班级、教师的可排课时间的表示,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为他们建立一维数组。事实上,由于中小学的班级都为固定的,因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教室这一因素排除在外。举例:某位教师的初始可排课时间数组为(1111111 1111111 1111111 1111111 1111111)。在相关的时间数组中共有五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代表五天的工作日,此外,一组数据中的7个字符优分别表示一天中的七个时间单元。笔者将相关的初始值设置为1,表示该教师一周中的每一时间段内的空闲时间。但是一旦某位教师的时间被分配之后,相对应的字符为0。

二、进行冲突检测

事实上,在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相关课程的安排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时间状况的限制,而导致相关的课程冲突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推动相关教学环节的有序开展,需要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对于排课过程中的冲突进行消除和解决。

在这一过程中,相關的冲突检测主要被分为四种:一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是否已经进行了课程安排。二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相关的班级是否已经进行了课程的安排。三是通过排课系统进行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其是否满足相关的约束条件。三是某课程的周课时数在实际的安排过程中是否全部完成。

在自动排课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上述冲突检测方法进监测,并利用不同颜色来表示课程安排是否存在冲突。但是在进行手动排课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只使用第1、4两种冲突检测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对课程的一周课时数是否排满进行相关的了解,其次就是对该课程对应的授课教师是否该时段在别的班级有课进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若弹出相关的警告提示,需要禁止此次的手动排课作业。

三、结语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推动课程教学的有序推进,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于相关课程的合理、高效、科学的安排。基于此,就使得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加强了对于排课系统的构建。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小学学校在进行排课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遵循的排课准则及排课算法,并就相关算法的检测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相关算法、技术的发展以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我国的中小学课程安排一定会朝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继而以此推动相关教学任务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贺荣.中小学辅助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6):62-63.

[2]宋万里.基于S2SH的实训室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3):55-56.

[3]王宁.基于过程管理的高职排课辅助系统研究与实现[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169-173.

[4]薛阳.基于JAVA的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排课辅助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3.

[5]李丽,郭芸俊.实验实践课辅助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5):965-969.

[6]姜谦.中小学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

排课问题的研究与改进 第12篇

这几年, 由于全国范围内各大高校的大规模扩招, 加上象教室的分类、各个专业课程的上课方式、学生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高校课程表的编排工作相对于传统的排课方法有了很大的变化, 而许多高校的排课系统可能还是几年前的系统。系统本身就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了。当然也有许多新做的排课系统, 但这些新系统许多地方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 需要进一步修改, 尤其是在排课的课程冲突问题上, 更是重中之重, 难中之难。

1 问题描述

排课问题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动态组合规划问题, 它要保证各种教学资源不产生冲突, 并且要满足教学资源各方面的约束条件。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教师、教室、时间。排课问题的求解过程就是对任何课程、班级、教师、教室安排出一个相同的空闲时间, 在安排时排课不能发生冲突, 同时遵守一些约束条件。所谓冲突就是将上不同课程的两个或多个班排成了同一时间或同一教室, 或在同一时间为一个教师安排了多门课程等等

一般的排课流程是:首先, 各院系将各自的新学期课程表、任课教师教师情况、班级课程安排情况的数据录入排课系统, 然后, 排课系统根据本学校的教室情况以及各种约束条件进行排课。

通常的必须的约束条件有:

(1) 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

(2) 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

(3) 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

(4) 同一时间安排的课程总数不能大于所能提供的教室总数。

(5) 课程只能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

(6) 某门课程需要特殊教室譬如多媒体、语音室等。

(7) 某门课程只能排在某个时间或在某个时间不能排课。

这是系统必须满足的条件, 此外, 象如下一些约束条件如果能满足的话应该尽量满足, 但是优先级别比上面的约束条件低一级:

(1) 一门课程周学时不是很多时, 在同一天内不得重复。

(2) 体育课应安排在上午3~4节或者下午5~6节。

(3) 工程制图类的课程应安排在同一天。

(4) 体育场馆等公用场所允许同时多个班级上课, 但必须有数量限制。

(5) 必须考虑合班课的情况。

(6) 必须考虑单双周上课的情况。

(7) 某些教师的某些合理的特殊要求, 排课时应尽量满足。这里我提出的一个改进的地方是:

(1) 对教学任务中的课程进行排序。即首先优先安排约束条件高的、约束条件多的课程, 然后将周课时多的优先排序, 最后也可以再按照课程的重要性排序。

(2) 对教室进行排序。首先分类, 象多媒体、语音、普通教室等, 然后按照教室容量的大小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即安排一个课程选教室时优先安排小教室。

(3) 对教师排序。即优先安排约束条件高的、多的, 带课多的教师。

(4) 对班级进行排序, 首先班级人数多的优先排序, 课程多的班级在前面优先排课。

在遵循以上一些约束条件的情况下, 我们的排课问题实质上是按照课程表上的教学任务, 选取排序好的课程任务, 安排教师表中排序好的相应的教师放在空闲的排好序的教室表的教室在某一个时间片给某一个班级上课。

我们可以这么定义课程结构和时间片:课程{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教师, 教学班级, 上课时间片, 上课人数, 教室类别, 周学时, 课程类别}, 而时间片可以这么理解:将每周的上课天数, 每天上课节数规定好, 时间片即为上课的单元, 可以一节一个时间片, 也可以两节组合成一个时间片, 那么, 一周的上课时间就是这样的一个时间片的数组。排课任务也可以理解为教师任教的课程填充到设置好的时间片上。剩下的任务就是排课的具体操作了, 我们需要选取一个算法。

2 算法选择

有关排课的算法有很多种, 比较常用的有遗传算法、贪心算法、回溯算法等。选择一个合适的排课算法不仅可以缩短排课时间还可以增强课表适应度, 使其更人性化, 提高教学效果。

回溯算法也叫试探法, 它是一种系统地搜索问题的解的方法。回溯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从一条路往前走, 能进则进, 不能进则退回来, 换一条路再试。在实现的时候主要通过栈和队列来实现之。用它可以求出问题的所有解或任一解。概括地说, 回溯法是一个既带有系统性又带有跳跃性的搜索法, 在包含问题所有解的一颗状态空间树上, 按照深度优先的策略, 从根出发进行搜索, 搜索每到达状态空间树的一个节点, 总是先判断以该节点为根的子树是否肯定不包含问题的解, 如果肯定不包含, 则跳过对该子树的系统搜索, 一层一层地向它的祖先节点继续搜索, 直到遇到一个还有未被搜索过的子的节点, 才转向该节点的一个未曾搜索过的子节点继续搜索;否则, 进入子树, 继续按深度优先的策略进行搜索。回溯法在用来求问题的所有解时, 要回溯到根, 且根的所有子都已被搜索过才结束;而在用来求问题的任一解时, 只要搜索到问题的一个解就可结束。这点符合我们的要求, 我认为, 只要约束条件设置好, 几个关键的表能够排好序, 时间复杂度就不回太大, 而我们的目标也不一定非得求最优解。

另外, 广度优先回溯算法也是一种现在比较流行的排课算法, 也是回溯算法的一种改进型算法。这种算法比较适应于中小学开课门数比较少的情况下课程表的编排工作。

3 结束语

学校的规模还在继续扩大, 时代也在变化, 排课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约束条件, 而我们的排课技术也将不断成熟, 将来必然会有更多新的、成熟的算法出现, 供我们选择, 而多种算法相结合也许将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摘要:对排课问题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特定的描述, 并提出了改进思路。根据排课问题的特点和需要, 选取回溯书算法作为排课问题实现的最终算法。

关键词:排课,冲突,约束条件,回溯算法

参考文献

[1]刘正新.高职高专院校自动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 2005.

[2]彭秀萍.排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9.

上一篇: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管理下一篇: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