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2024-05-11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精选12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1篇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当前的教育现实是过多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极度忽视教师的个体发展。日益加重的职业压力, 不断加重的职业倦怠和难以逃避的挫败感, 使许多教师陷入心理困境。据有关权威媒体调查结果表明:有88.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4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35.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10.49%的教师存在“心理疾病”。因此,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已非关注不可了, 否则将会直接危害到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教师工作压力大, 造成职业倦怠

具体表现为工作量满负荷, 节奏紧张。教师每天要准备大量的学习材料、教具;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学习进修活动;应对各种“评比”, 8小时内在工作, 8小时外照样在工作。甚至在一些寄宿制学校, 教师的上班时间几乎是24小时, 即使下班回家, 也要“身在曹营心在汉”, 记挂着学校的学生。常听教师们说:“最怕晚上睡觉时听到电话响, 肯定是学生出事了。”许多教师都是疲于应付, 教师说得最多的是“累”“烦”。久而久之, 往往造成教师身心俱疲, 会造成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降低。

(二) 教师工作环境闭塞单纯, 产生挫败感

教师在工作环境中接触的人主要是未成年人, 对社会变化不敏感, 不关注, 适应能力差;接触社会机会少, 较闭塞, 接触范围狭窄、信息少、交流少, 话题大多围绕细小、琐碎的生活小事。因此, 有的教师思想单纯, 遇事处理简单化, 显得生涩幼稚, 这也给教师造成极大地挫败感。

(三) 教育管理人员评价不公正, 挫伤工作积极性

在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 有的单位人为地设置各种条件, 有所指向和侧重, 主观随意, 不够公正;在平时工作中少数管理人员对教师进行武断地批评, 横加指责;绩效工资发放标准不一, 主观随意性太大, 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精神;而且过多的“评选”导致教师之间攀比现象严重, 人际关系紧张, 心理不平衡……以上种种都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使教师感到紧张、劳累, 感到心力交瘁。

(四) 社会贫富差距, 导致心态失衡

由于社会转型期, 贫富差距拉大, 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教师这一职业一直是“清水衙门”, 一无权, 二无钱。饿, 饿不死;富, 不可能。有些教师在与别人比较时, 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平衡。他们不再淡定, 不再把教师这一职业看作“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 不再以“园丁”“蜡烛”自喻。有的教师对待犯错学生不是“和风细雨式”的教育, 往往采而是用“狂风暴雨式”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现在甚至出现个别教师不思教学, 不思进取, 而是整天牢骚满腹, “怪话连篇”, 天天不是在生活中造谣生事, 就是在网上谩骂攻击, 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势。

三、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一) 全社会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

教师的压力远远大于其他任何职业, 所以, 全社会都要支持教师的工作, 理解教师, 尊重教师, 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职能部门应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威望, 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办公条件, 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家长、学生应多一些理解与尊重, 少一些谩骂与攻击。全社会都应为教育提供宽松、良好的环境, 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二) 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1. 强化师德教育。

烫伤幼儿, 学生大腿被拧紫, 强迫孩子吃痰……老师体罚、虐待学生的新闻, 现在屡屡见诸报端。不禁让人问:“现在的教育怎么啦?现在的教师怎么啦?”究其原因, 是教师心态的失衡、扭曲。而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 因此, 学校应强化师德教育, 使每个教师真正做到视校为家, 爱生如子。

2. 适时引进心理健康教育。

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为教师制定心理知识学习计划, 并配备必要的活动场所, 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 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

3.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师工作舒心, 生活称心, 才能创造性的劳动。工作上, 学校领导应深入到教师中间, 关注教师的劳动, 倾听教师的心声, 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生活上, 要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 对教师给予理解和关心, 让教师感觉到温暖时刻包围着自己, 让教师的幸福指数增加。

由此可见, 关注并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应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而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提高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将有利于家庭, 有利于学校, 有利于社会。

摘要:教师心理压力过大, 职业倦怠造成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 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 提高教师工作、学习、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 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 是现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

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第2篇

一、体育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并帮助他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以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运动的练习方法,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培养起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与学生一起分享彼此的情感和想法。

教师要努力从权威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并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他们的同情心、爱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使他们做到诚实、正直,懂得尊重别人,能够承受挫折,学会与他人合作,等等。新课改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自觉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者,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之师,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发挥为人师表的作用,从而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全过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二、体育教师要保持心理平衡

1.多学一些心理学知识。教师面对的是各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异和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在强调个性发展和创新思维的今天,体育教师要成为心理健康的工作者,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理智地看待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而不能动辄呵斥、责备、否定他们。特别是对那些有自卑、急躁、失望、悲观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更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适当、及时的帮助,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实现健康快乐地成长。

2.树立坚定的信念。体育教师要做好体育工作,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学校体育工作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且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作为体育教师,应克服自傲、自满的不良倾向,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信心百倍,干劲十足地面对各种困难、挫折,自信自强,增强心理耐挫力,促使自我心理平衡。

3.加强自我修养。体育教师应多研究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充分调动体育骨干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努力使全体学生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主动性。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努力成为科学型的教师,并保持心情舒畅,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以减轻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

4.有豁达开朗的胸怀。体育教师在工作、学习中,要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括学生、同事、领导等),要正确看待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并学会欣赏他人的闪光点。对于“差异生”,则要学会宽容,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并始终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培养豁达乐观的风度。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体育这方面取得应有的成绩。

三、体育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态变化技巧

1.走动。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合理走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还能够及时了解情况,督促学生掌握练习方法。但走动时也要注意控制好次数及自身的姿势,要把活力展现给学生,并表现得自然、大方。在学生练习的时候,则要把握好时机,给予适时的表扬、鼓励和指点,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2.示范。体育教师在示范时,要做到姿态优美,动作准确、大方,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收到赏心悦目的效果。但同时,还应在示范过程中掌握好分寸,做到难易适度。这样,就能够深深地感染和激励学生。

3.眼神。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用眼神和学生交流,并表达对他们的赞许或批评等。要用眼睛“说”出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4.面部表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避免表情过于严肃,而应该真实地流露出内心的情感。这样,再结合教学内容,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5.幽默效应。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如能适时地运用警句、格言、妙语和急智之言等,就可以简明扼要地表达思想、说明事实,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助于他们理解问题。此外,利用幽默还能有效点评一些不良言行,避免师生之间直接的心理对抗,从而达到使学生在笑声中接受引导,并享受轻松的课堂气氛的目的。

四、体育教师要具有创新能力

1.要善于发现创新的闪光点。体育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奇思异想,并使之付诸实践,这样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充分地展现出自身的优点。

2.要善于帮助学生寻找创新的方法。体育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认识到创新的具体表现,并主动地寻找空白点,不同的项目、动作、个体、甚至老师的缺点等。此外,还能在不同个体和动作练习中找到交叉点,找出难点、重点。从而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3.要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技巧。创新是改变,但决不是进行简单地加、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采用扩缩法、正反法、归纳法、替代法等做好科学、合理的加减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的学科特点,并努力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学会幻想、学会好奇、学会模仿,从而尽情地释放生命中的创造能量。所以教师要精心保护学生的智慧火花,要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少进行严厉的呵斥,这样才能激发其创造的积极性。

5.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树立起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为创造性而教”的思想。对于那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掌握技术较慢的学生,要给予更大的热情,增强他们成功的信心。此外,在教学中切忌过分要求学生服从,而应尊重学生的异议和疑问,并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问、多练。当学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他们就会从中感受到无限的乐趣,从而大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创造力。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建 第3篇

一、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基本策略

1.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理所当然应直指人的心理成长、发展与自我实现。所谓 “以人为本”,就是从积极的人性观出发,把人视为自身心理发展与建设的主人,把人的主体陛发展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一切从人的心理需求出发,一切为了人的心理健全发展,一切服务于人的心理潜能开发,一切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的生命和生活,关怀人的价值和使命,关照人的精神和信仰,将教育和教学定位在“人本心育”、“全人心育”的基础上。

2.形成“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交往牵涉到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伦理、社会关系等方面。相对学生而言,教师在诸多方面都处于一种优势地位,因而容易认为自己比学生优越,对学生耳提面命,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待,更不能向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扉,忽视学生的需要。学生应享有的权利或多或少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使师生变成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并且这种关系可能会“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师生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关系的不平等,使得师生关系失去了对学生人格发展和精神陶冶的作用,学生也无法全面理解课堂教学交往中人际关系的丰富内涵。建立民主平等尊重理解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心理氛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础。教师应理解学生的一些缺点和不足,理解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在批评和教育中应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将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对待。

3.选择“以实为重,突出主題”的教学内容

在内容安排上,教师要以当前中小学生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心理发展问题为根据,在每一年级形成有所侧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在内容选择上坚持以“实”为重,即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注重实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突出以下一些内容:创新心理教育、学习心理教育、人格教育、人际交往教育、考试升学(就业)教育、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情感心理教育、意志(挫折)心理教育、自我心理教育、科技心理教育、经济心理教育、生活心理教育、生命心理教育、网络心理教育等等。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应创造性地设计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健康地成长,发挥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 二、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基本内容

1.提高自身的教育认知水平

教师的认知水平是指教师的认识过程。它主要表现在了解教育对象的能力、信息组织与转换能力、信息传递和接收能力、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对学生的心理特征的了解为基础的。教师只有准确地了解、判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有的放矢地使每个学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然而,调查表明教师的教育认知仍然存在一定的偏颇。教师的这种认识可能导致他们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采取不恰当的措施,因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个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通过观察、调查、活动产品分析、测量等方法,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的、有较高信度的信息,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有效地运用教育机智,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发挥出来,取得较好的成绩。

2.形成稳定的教育心境状态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心理空间”大小的问题,是在脑中为心理活动能提供的空间活动范围的问题。心理空间广阔,表现为心胸宽大,性格开朗,教育目标远大。作为教师的内部心理基础的教育心境是否稳定,是否乐观和积极,将影响教师的整个心理状态,左右其行动,也关系到教育和教学效果。当一个教师的心境不良,如缺乏教育信心,具有教育紧张感,烦躁、忧郁,怕管理学生时,他的情绪、认知,甚至个性都会出现异常的表现。一旦教师陷入不良心境中,不仅对自身而且对教育和教学都影响甚大。如果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教育心境并长期稳定下来,其潜在的心理能量就会在整个心理生活中进发出来,他们会对教育充满信心,以培养孩子作为乐趣,整个教育工作有了朝气,教师的生活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教师有了良好的教育心境,能使教师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一般来讲,教师心境组成的范围越广阔,其性质越稳定、越乐观,促进作用就越大。

3.培养健全的教育意志品质

教师要将学生培养成才,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克服许多困难。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明确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的坚定性,是教师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克服各种困难的保证。一般来说目的愈明确,自觉性也愈高。明确目的的确定,有赖于对事物的深刻认识,而且与一定的信念、世界观、责任感等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果教师对教育事业树立起坚定的信念,那么不论顺境还是逆境,对工作都会充满信心。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兴趣爱好多样、性格迥异的学生,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许多偶发事件,教师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必须进行有效的分析、判断,恰当地处理,使教学与活动顺利地进行。教师决策的果断性和对学生要求的一贯性、坚持性,对培养学生的技能、习惯和各种优良品质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碰到与个人利益或威信相联系的事情时,需要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在矛盾冲突时应用‘冷处理”。教师要形成沉着冷静的自制力。

4.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措施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教育的过程也是心理暗示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不仅有利于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给学生以更多的自我表现、自我实现的机会。教师只要在学生身上倾注心血,学生就会健康、快速地成长。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个学生,像皮格马利翁对待自己的雕塑作品一样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期待自己的学生都能成为强者。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正强化,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师可以说“你真行”、“很好”、“非常精彩”等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正面强化,用动作、手势、眼神的赞许信息,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教学过程应当充满激励,通过强化和心理暗示等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5.学会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

综合国内外研究,较为常用的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方法有,放松训练、时间管理技巧、认知重建策略和反思等。放松训练是降低教师心理压力的最常用的方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也包括通过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神经,使身心得到调节。时间管理技巧可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过度负荷,具体包括对时间进行组织和预算,将目标按优先次序进行区分,限定目标,建立一个现实可行的时间表,每天留出一定的时间给自己等。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对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如学会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知(如“我必须公平地爱每个学生并且使每个学生都成功”),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如“至少部分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具有灵活性的课堂教学目标,并为取得的部分成功表扬自己。反思也是一个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它指通过对教学经验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教学行为,从而促进教师Jb理健康的过程。这种反思不仅仅指简单的反省,还指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永远停留在新手型教师的水平。反思的倾向是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专家型教师的核心。

6.建立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为了减少教师的消极心理,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应有效地建立心理的支持保护系统。它包括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有效的自我保护系统。教师在支持系统中能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这些交流使教师相信自己是被关心的,被爱的,被尊重的,有价值的,归属于一个互惠的、能互相交流的社会网络。心理保护机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其功能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将要或已经陷入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可借助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来减轻或免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常见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合理化(文饰)、仿同、投射、反向作用、躯体化、置换、幻想以及补偿和升华。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使我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能够由此更坚强一些,能够对危机和挫折有所防御,有所淡化,从而得到自我解脱。

试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据某项对高校教师精神状况检测的调查中统计发现:躯体化 (指心理冲突通过躯体反应表现出来) 、强迫症、焦虑和不安是当前高校教师群体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障碍, 而我国普通人群心理障碍发生率在2%左右。15%的常人对个人健康、睡眠和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36%的人在角色转换和社会方面不适应;65.2%的教师觉得精神压力很大;69.7的青少年教师周课时已超过16节 (不包括校外兼课) ;81.7%的教师总感心身劳累不堪, 但总结时又想不出自己干了什么;在英年早逝的教师中78.1%生前留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疾患。

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 社会急剧变迁带给高校教师巨大的压力

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很难体验现代社会的急剧变迁, 强烈的反差带给他们巨大的压力体验。比如,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 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大大提高, 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了, 这使得教师的权威意识日渐失落,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严峻的挑战, 尤其目前高效改革破除了“职务职称终身制”, 收入也拉开了档次, 以往象牙塔式安稳的高校成了一个竞争激烈的场所, 压力也迅速增强。

2. 高校教师职业特殊性

高校教师从事的是极为复杂的脑力劳动, 在日常工作中,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些迅速走向成熟、求知欲旺盛、思想开放、情绪活跃、自尊、敏感、经常体验到各种内心冲突和矛盾的青年大学生, 教师必须和他们发生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 随时对它们理智上、情绪上的各种表现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敏捷的反应。高校教师的工作又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需要对许多寻无定论的问题进行独立探讨, 发现自己的创见。另外, 高校教师大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成就需要, 在教学工作中他们往往不满足于教材对有关问题的介绍和分析, 喜欢以自己的研究成果、独特的见解去补充、修正、扩展教材内容。在科研活动中, 他们对于涉及到自己专业领域的理论和课题, 怀有浓厚的探索兴趣。总之, 高校教师的职业是一个具有创造性、复杂性、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的智能型、精神型职业, 又是一个容易形成职业倦兔的职业。

3.高校教师自身的人格缺陷

高校教师本身就充满焦虑、痛苦的探索、挫折等, 而我国的师范教育注重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个性完善要求甚少,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很少涉及, 更未把个人因素引入教师职业的选聘之中。部分教师的人格特征不适应从事教师职业。如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不强、喜欢独居、过于内向、自我中心、不善与人交往、无计划。据调查13%的教师本人是独生子女, 过去多在父母过多关爱下成长, 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 这导致了他们在教师岗位上不适应困难, 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应当引起学校、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高度重视。除了在宏观社会体制层面上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外, 还必须在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层面综合各种措施提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1.改善社会环境, 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国家制定各项法规和政策, 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 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如政府加大执法力度, 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增加教育投资, 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 减转教师的升学压力和心理负荷, 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 在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政府部门还可以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各种传媒, 宣传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2. 学校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

高校应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 注重感情投资, 营造一种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宽松心理氛围, 使教师置身其间能有一种安全感, 从而心情舒畅的工作。事实表明, 学校领导者的支持和关心能够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减少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

3. 树立崇高的精神境界, 热爱教育事业, 敬业乐业

教师本人应该对教师职业有清楚的认识, 既看到教师工作的艰苦、繁重, 也看到培养造就下一代人才的成就感和快乐。在社会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地位的同时家是必须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 从自身工作中获得更强的满意感。

4.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高校教师为了保持健康的心态, 必须进行自我调适。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情绪调节法。对高校教师而言, 要调节情绪, 使自己处于最佳状态, 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学会控制情绪。即客观分析自己, 正确定位, 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我;其次, 认知重建。认知重建策略包括对自己压力源的认识和态度做出心理调整, 如避免某些自挫性的认知;学会经常进行自我表扬;学会制定现实可行的、灵活的目标并以取得部分成绩激励自己。此外, 还包括公正的自我评价, 只有肯定自己的成绩, 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 并使自己的优点得以发挥, 才能保持正常的心态。

(2) 放松训练法。它既指一种心理治疗技术, 也包括各种身体的锻炼、户外活动、培养业余爱好等舒缓紧张的神经, 使身心得到调节。例如, 参加文体活动;听听音乐;与朋友聚会;参加公益活动等。这些行为能宣泄情绪, 或转移注意力, 或产生积极暗示, 经常应用能缓解压力, 控制情绪。

参考文献

[1]张桂花·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教书育人, 2005, (4) :32-33.

[2]张小萍·试论新时期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2 (2) :44.

[3]张雳·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及改善对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1, 15 (9) :18-19.

[4]邢少颖, 王福兰·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心理问题及调适【J】·中国高教研究, 2002, (6) :70-71.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第5篇

主讲:邓梅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也很珍惜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很荣幸2011年我参加了国培计划“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在此让我有很多感悟,今天谈不上给在座的领导,前辈讲课,我只是愿意把我的感悟和心得与大家沟通、交流和共享。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课件——《美丽心情美丽四季》。(课件展示)导入:

刚刚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季节,相信它们会带给你美丽的心情。我们有的人喜欢春天,它生机盎然,一切展示给我们的都是向上的活力;有的人喜欢夏天,它繁花似锦,生命向我们释放着它的热烈;有的人喜欢秋天,它硕果累累,让人有一种满足感;有的人喜欢冬天,它白雪皑皑,让人心里安静而宁和。而我们做教师的,更多的人四个季节都喜欢,因为我们喜欢大自然,喜欢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博爱。

而我更关心的是你——我的领导、我的同事、我的同组人、我的好朋友们,拥有博爱的你们谁来疼?谁来爱?你们的健康,你们的身心谁来呵护?

在此时此刻我愿意——是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一下关于健康、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健康的话题。

(课件展示)

首先我们来关注健康。

一、健康

拥有健康关不意味着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则意味着失去一切!那么什么是健康呢?

要说清楚这个话题是很难的。况且人类对自身健康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逐步清晰、渐进发展的过程。先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评定身体健康的标准: 1.体重基本稳定,一个月内体重增减不超过4公斤,超过者为不正常。2.体温基本在37度左右,每日的体温变化不超过1度,超过1度为不正常;3.脉博每分钟在75次左右,一般不少于60次,不多于100次;4.正常成年人每分钟呼吸16一20次,呼吸次数与心脉跳动的比例为1:4,每分钟呼吸少于10次或多于24次为不正常;5.每日进食量保持在1-1.5公斤左右,连续一周每日进食超过平常进食量的3倍或少于正常进食量的1/3为不正常;6.一昼夜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连续3天24小时内尿量多于2500毫升,或一天内尿量少于500毫升为不正常;7.成年女性月经周期在28天左右,超前推后15天以上为不正常;8.每日能按时起居,睡眠6-8小时,不足4小时或每日超过15小时为不正常。

将这些与自己一一对号入座,我们发现,我们有些不正常,这恰恰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怎么能全都正常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日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所谓健康,并不仅仅是不患病,还应包括心理健康以及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也就是说,健康是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无论是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相信——健康是争取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是保卫出来的。

二、心理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关系的维持,即不仅是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的获得和确保,还要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服务的能力。

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各国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就来了解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心理健康

什么是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健康就是教师必对自我持肯定的态度,能自我认知,明确认识自己的潜能、长处和缺点,并发展自我;认知系统和环境适应系统能保持正常而有效率;在自我发展上与人际和谐方面均能兼顾;在本能、自我与超越自我之间能平衡发展,且能面对问题,积极调试,而不依赖消极的心理防卫。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教师角色认同。

第二,人际关系和睦。

第三,自我意识良好。

第四,教育工作创新。

第五,情绪体验积极。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无论怎样,这只是一个评定的依据,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怎样的呢?这让我们更为关注!

(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为了研究心理状态对健康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把一枝枝玻璃试管插在有冰水的容器中,然后收集人们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汽水”。结果发现,当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溶于水后是澄清透明的;悲痛时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气时有紫色沉淀。他把人在生气时呼出的“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他分析:生气十分钟会耗费人体大量精力,其程度不亚于参加一次300米赛跑。生气的生理反应十分强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时都复杂,都更具有毒性。因此动不动生气的人很难健康。所以他告诫:人尽量不要生气,母亲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时给孩子喂奶,因为这时母体分泌的乳液是有毒的。

现在,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所有职业中,哪些职业的从业人员最容易生气?

教师肯定是其中之一。

教师历来被誉为“蜡烛”“春蚕”“人梯”„„似乎我们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是只讲奉献不讲收获的圣人,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志士仁人。一个好教师应该病倒在讲台上,躺在医院里还在给学生改作业,是“英年早逝”“华发早生”的„„对教师的这种过高定位和期待是源远流长的社会现象。

2000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县八百多名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测量。测量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1)小学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比国内普通人群更普遍,程度更严重,而且比其他教师群体发生率更高,程度更严重。

(2)小学教师群体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躯体化、强迫症、焦虑、精神症性、抑郁和恐怖。

(3)小学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教师,现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班主任。

心理健康水平严重程度的比较:

群体<教师<小学教师<小学女班主任教师

按照这样的结果来进行排列的话,也就是说:小学女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受到的危害程度最大!

这样,我们就陷入了一种尴尬之中: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种职业是多么阳光啊!理应是蕴含着生命力和创造性的,充满着幸福和欢乐的,可是有一半以上的同行感到不幸福、不快乐!

更有甚者,心理测量的692份有效问卷,十个因子中有五个以上显示阳性症状的教师,轻度的占29.5%,重度占4.5%。五个以上因子显示阳性症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身上存在五方面以上的心理问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他们经年累月地坚守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岗位上,与其说是在工作,不如说是在受煎熬!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和不安。教师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之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每天都要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学生不听话,工作超负荷,待遇不高,家长和领导的期望却越来越高。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化解,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以“零存整取”的形式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以致形成早衰及各种疾病的重要原因!

俄罗斯的兹马列诺夫斯基经过长期研究,给我们列出了一个健康公式:

健康=(情绪稳定+运动适量+饮食合理)÷(懒惰+嗜烟+嗜酒)

分子部分是健康长寿的三要素,其中情绪稳定位居其首;分母部分是健康三杀手,其中懒惰首当其冲。但对我们而言,这个分母几乎不存在,我们教师都不是懒惰的人,我们也很少有人吸烟喝酒,所以我们要想健康,情绪稳定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有句话说:“幸福不幸福全看你情绪稳定不稳定了!”

说到这里,大家似乎都想知道“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或者“我们现在存在着哪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好!现在我们就来诊断一下我们自己:(发自查量表)

(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自查量表。

大家看,这是一张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自查量表,我们可以通过它来诊断一下自己目前的情况,这张表只发给大家,不再收上来,所以大家只要在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上打“√”就可以了,当然不是高分不好,也不是低分就好,只要它是你现在的真实情况,我们就可以进行自查。评分的标准大家填写完后我再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表示你对别人的尊重,在别人不允许的情况下,请你不要看他的表格。谢谢大家!

1、每当考试或被提问时,是否会紧张得出汗?

是□ 否□

2、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手足无措?

是□ 否□

3、看见不熟悉的人是否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

是□ 否□

4、紧张时,头脑是否会不清醒?

是□ 否□

5、心里紧张时是否会出差错?

是□ 否□

6、是否经常把别人交办的事搞错?

是□ 否□

7、是否会无缘无故地挂念不熟悉的人?

是□ 否□

8、没有熟人在身边是否会感到恐惧?

是□ 否□

9、是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

是□ 否□

10、是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

是□ 否□

11、是否被人认为不机灵?

是□ 否□

12、在别人家里吃饭,是否会感到别扭和不愉快?

是□ 否□

13、和别人见面,是否会有孤独感?

是□ 否□

14、是否会因不愉快的事缠身,一直忧忧郁郁解脱不开?是□ 否□

15、是否经常哭泣?

是□ 否□

16、是否因处境地艰难而沮丧气馁?

是□ 否□

17、是否感到厌世?

是□ 否□

18、是否有生不如死之感?

是□ 否□

19、是否总是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家庭中是否有愁眉不展的人?

是□ 否□ 20、遇事是否会无所适从?

是□ 否□

22、别人是否认为你神经质?

是□ 否□

23、是否有神经官能症?

是□ 否□

24、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病患者?

是□ 否□

25、是否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6、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人进过精神病院?

是□ 否□

27、是否神经过敏?

是□ 否□

28、家庭成员中有无神经过敏的人?

是□ 否□

29、感情是否容易冲动?

是□ 否□ 30、一旦受到别人批评,是否就会心慌意乱?

是□ 否□

31、是否被人认为是个好挑剔的人?

是□ 否□

32、是否总是会被人误解?

是□ 否□

33、是否一点也不能宽容别人,甚至连自己的朋友也是这样?是□ 否□

34、是否会一门心思想某件事或做某件事,而不听从别人的劝告?是□ 否□

35、脾气是否会暴躁、焦急?

是□ 否□

36、做任何事是否都是松松垮垮、没有条理?

是□ 否□

37、是否稍被冒犯就会火冒三丈?

是□ 否□

38、是否被人批语就会暴跳如雷?

是□ 否□

39、是否稍不如意就会怒发冲冲?

是□ 否□

40、是否别人请示帮助就会不耐烦?

是□ 否□

41、是否会因一点小事怒发冲冠?

是□ 否□

42、是否会经常发抖?

是□ 否□

43、是否会经常感到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 否□

44、是否会因突然的声响而跳起来,全身发抖?

是□ 否□

45、别人做错了事,自己是否会感到不安?

是□ 否□

46、半夜里是否经常听到声响?

是□ 否□

47、是否经常做噩梦?

是□ 否□

48、是否经常有恐怖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是□ 否□

49、是否经常会感到胆怯和害怕?

是□ 否□ 50、是否经常出冷汗?

是□ 否□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题及记分方法:刚刚我们在符合自己的情况的答案上打“√”,答“是”的记1分,答“否”的不记分。我们来给自己算一算得了多少分?这个分值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判断标准:将全部得分加起来后,如果不超过5分,说明你有所保留;如果超过15分,说明在某些方面可能会有心理问题存在,你的“心理感冒”了,那么你应该注意自我调节了。

心理学家 特罗茜罗尔 在谈到人们陷入“心病牢狱”时说:“正因为它是我们自己构成的,我们就有能力用自己打开枷锁,把自己解救出来!”

(三)我们怎样来帮助自己。

对我们教师而言,正确地处理好与同事、学生、家人的关系,能够面对自己的烦恼与不快乐,就能让自己从容地品味生活里的美好,那就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自己。

1、对同事——学会相融

我们与领导的关系是——乐队与指挥,当我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演奏一曲欢乐颂时,每个人都是快乐的,那种和谐之美来源于心。如果你背离了指挥弄出弦外之音,自己也会觉得别扭。你需要看着指挥的方向,一切行动听指挥就好,其实一切很简单,你只需将自己做为领导的“同事”,从领导的角度和高度出发,以大局为重考虑问题就可以了。

我们与同事的关系是——树木与森林,众所周知,教师的劳动除了具有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等特点以外,还是一种个体性很强的劳动,同样的学科,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出来的课肯定不一样,往往会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同事关系和谐,身边有一些理解和关心自己的、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心里就会多几分安全感,工作就会充满快乐。将自己做同事虚心的“学生”,你只需要细心地听他讲话,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生活在一堆教育家中间,每个平凡的我们都很伟大!

2、对学生——学会悦纳。

所谓“悦”即“喜欢”;“纳”即“接受”“悦纳”就是喜欢和接受。关于悦纳学生我们来看看两个观点。

观点一:相信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世界人口的IQ(智商)分布表明,95%以上的人IQ是正常的。而智商正常是圆满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只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我们面前的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成为好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是如此。心理学上的 罗森塔尔 效应以及一些类似的实验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 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对美国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的发展测验”(实为智力测验)。临走前交给校长一份名单,告诉他名单上的80个人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并嘱咐要对名单保密。8个月后,罗森塔尔重返该校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名单上的人(即实验组)果真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有更大的提高,有一些简直出类拔萃。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测佩服得五体投地,而罗森塔尔笑了笑。原来那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根本不是根据智力测验的结果筛选出来的,而是心理学家信手随机抽取的。当然有部分学生本来智力就不错,但其中部分学生原本智力平平,并无过人之处。为什么他们会获得比别人大得多的进步呢?研究者认为,校长对心理学家的预言深信不疑,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并且不顾心理学家的保密要求,有意无意地将这种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又通过各种态度、表情、行为等体态语言,将这种暗含的期望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其中包括更多的关心、鼓励、提问和辅导。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激励效应,于是更加信赖教师,积极行动起来并给教师以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越是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望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顺眼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这样,教师教得有信心,学生学得有信心,教和学两方面的智力活动都进入最佳状态,这些“未来的花朵”取得进步是理所当然的。

罗森塔尔的实验给我们两个启示:

(1)教师的期望、信心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它可以改善师生关系,激活教育对象的学习动机,造成戏剧性的效果。

(2)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学习暂时后进的学生也是可能教好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做工作。

观点二: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我们说,绝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可是在现实中同事们往往有这样的感叹:“我真想把这个学生送给某个教授,看看他怎么能把他教会的!”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怎么看才有利我们的心理健康呢? 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存在的,但是这种差异除了发展水平(智力高低)的差异之外,还有发展早晚的差异和智力结构的差异。如:有的聪明,有的大器晚成;有的心灵,有的手巧;有的形象思维能力很强,有的抽象思维能力惊人;有的文化课成绩优秀,有的音体美天赋突出。有所特长必有所特短、有所特短必有所特长,特长越长,特短越短,反之也一样。

“平等+个性”将成为新世纪中国教育的一种追求。我们过去强调共性较多,强调个性较少,对个性突出者往往缺乏宽容。其实,对孩子不能简单地用好和差来评价,只是每个孩子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而已。魏书生老先生说得好:“有些事情可以齐步走,但有些事情绝对不可以齐步走。”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爱心去保护孩子的个性,而不要用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孩子的发展。

曾经看过两个名人的故事。

英国历史小说创始人司各特成名后到母校去访问,受到师生隆重的欢迎。临走时他要求见一见全校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经过各班“筛选”,那个全校公认最淘气、最顽皮、成绩最差的学生低着头,站在大文豪面前,羞愧得无地自容。司各特抚摸着孩子的头,感慨万千;“孩子,今天你所处的地位就是30年前我所处的地位。”然后他从口袋里摸出几个金币,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谢谢你这几年来坚守着我的岗位!”

诗人普希金,艺术想象力异常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严惩匮乏,学数学怎么也入不了门,他发现因式分解解来解去最后正负相抵往往等于0,往后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凡遇因式分解统统等于0。一次,普希金外出打猎,路遇暴风雨,跑到一家旅馆去避雨,老板感到万分荣幸,请他签名留念。老板的儿子正在做作业,忙乱中将儿子的数学作业本递给他签名,诗人一看,因式分解,特简单,二话没说在等号后边画了一个0。第二天当教师在这道题后面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时,孩子大惑不解:“这是普希金本人做的题,怎么可能错呢?”事情闹到校长室,校长说:“正如我不懂教育却当学校的名誉校长一样,普希金不懂数学,这个“0”就作为这道题的名誉答案吧!”从此文学史上又多了一段佳话。

其实类似的现象屡见不鲜。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当年考北大,中文考了100分,数学得了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沈从文也差不了多少。毛泽东念书时,语文很好,数学勉强及格,可在长征途中,从来没上过军事院校的他,军事指挥艺术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硬是把个科班出身的蒋介石搞得晕头转向。凡此种种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又深奥的道理,对那些令人头疼的小淘气,千万不要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要用辩证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他们。也许他们今天学不好,明天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飞猛进,后来居上,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那些顽童,也许他们这门功课学不好,但在音体美方面却有着超乎寻常的天赋,或许会成为某一方面的奇才怪才,如那个门门功课挂“红灯”甚至语文也挂红灯,但获新概念作文竞赛全国一等奖、出版了一本本专著的中学生韩寒,还有一些虽读不好书,却能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空冉冉升起的世界冠军得主们。

说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小的测试: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一个妇女已经怀孕了,她之前已经生了8个孩子,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且这个妇女还患有严重的梅毒。请问,你建议他坠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举一名领袖,有三位候选人,下面是候选人的一些事实情况:

候选人A:与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遇到事情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每天睡到中午才起来,大学时吸过鸦片,每晚要喝一夸特的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位被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吸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候选人中选哪一个?

候选人A:.罗斯福。

候选人B:邱吉尔。

候选人C:希特勒。

那么你还会建议问题一的妇女坠胎吗?

你杀了贝多芬,那是贝多芬的母亲。他怀着的婴儿正是贝多芬。

结论: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事物!人的发展和改变无可限量!

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千万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想把陶老先生的话略做改动:“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是不是这样听着更有于利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都能这样想,这不仅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利,更利于我们自身。

让我们确信:每一株花最初都是草。每一棵草最后都会开出花。

3、对自己——学会保护。

最大的杀手是自己——这不是危言耸听。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这不是天方夜谭。

教师的工作没有什么危险性,那么怎么谈得上杀手、医生和保护呢?让我们从应激反应综合症说起。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的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母亲会以比消防员还快的速度飞跑过去接住从楼上掉下来的孩子,就是一种超常的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容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

当你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致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事物,把注意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

注意转移的方式很多,可以看看电影,欣赏一下画报,做自己平时感兴趣的事,或者去郊外走一走等等,但对我们来说,有时候正在课堂上,不合理情绪来了,怎么办?不可能这节课我上了,我到操场透透气吧?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再等一分钟”,有时候再等等,远远比努力往前赶要好得多,因为这样的等等,可以让你在一分钟后变得冷静,本应该发的火不发,本应该生的气不生,学生在你等一分钟后再处理他时,他可就乖多了。所以,必要时给自己点时间,哪怕这一分钟让学生先做一道巩固练习,你先静静地看看窗外,也是一种转移注意力,冷却后再处理,其实已经不用处理了。

第四种方法:合理发泄。

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这就像水库里的水如果太多就有冲跨堤坝的危险,此时为了保证大坝的安全,就要通过泄洪道把多余的水释放出去一样。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以下一些:

(1)找人倾诉。

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合理的一种宣泄的方式,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当有了烦恼和委屈时,如果没有人可以倾诉,常会使人感到憋的难受,如果能把心里的别扭向朋友倾诉一番,即使不能得到他们的指点也能使自己感到轻松了许多。近年来一些心理咨询的热线电话十分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给那些需要倾诉但又找不到合适听众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倾诉对象。

(2)书写日记。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又不打热线电话,也可以选择自我倾诉的方式,即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向自己倾诉,这种方式对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确是一种十分合适的宣泄方法。

(3)自我宣泄。

这是指独自一人时可以采用的宣泄方式,包括一些对社会和他人没有危害的行为,如在没人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声喊叫,甚至可以对一些废弃物、软一点的垫子进行摔打等,都能起到宣泄的作用。

(4)运动调节。

通过参加某些体育运动也可以达到释放消极情绪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比较激烈的、带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像拳击、足球等项目,这种调节作用就更明显。

第五种方法:学会升华。

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时时清除自己一些消极的想法。不断地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动力和前行的方向。

竞争的激烈已让我们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尤其到面临生源越来越少,教师超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承受压力、适时放松自己、化压力为动力,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一杯水,它有多重?20克,还是50克?

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拿一分钟,大家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可能得叫救护车。这就像承担的压力一样,如果一直把它放在身上,到最后,就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受。所以,必须适时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再拿起来,才能拿得更久。而我们也只有这样不断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位置、方向才能不断地升华自己,提高自己,并且让自己觉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4、对家人——学会关爱

我们与家人的关系是——骨与肉,无论我们怎样的忙碌,最终我们会被爱人搂怀里;无论我们怎样的难过,最终逗笑我们的还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对我们而言,爱人和孩子是应该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他们。

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很感动。

老师的孩子真苦

早上做操,同事看见我愣在那里,问我干嘛?我鼻子一酸,眼泪就下来了。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每天早上对于我来说都像打仗那么紧张。因为我要把儿子从睡梦中拽起来,然后送他上学后我才能急急忙忙的赶到自己学校,儿子被我催的没时间吃早饭是常有的事。

今天早上我照常六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洗了头,可能因为这个比平常晚了点,到七点二十了,连忙叫醒儿子。小家伙半睡不醒的闹着小别扭。因为今天学校还有活动,我没有时间和他磨蹭,所以也不去管他的感受,给他洗漱完就出了门。到他学校门口,他突然指着对马路的早餐摊子对我说:“妈妈,我要吃油条。”“不要吃了吧,今天妈妈没有时间了,明天给你买吧?”我一边说一边让他下车,结果他就不乐意了,一下车不进校门就往回走,我赶忙锁车追上他,火就冒出来了。一把拽他进了校门,他还在和我倔,我也没有时间和他解释,又着急又生气,上前就往他脸上打了一巴掌。儿子哭着看着我,我转身就走了。

回到自己学校,冷静下来想想,心里就特别难过。儿子有错吗?即使是有错至于挨打吗?他不过就是要求要吃油条作为早饭啊!想想作为妈妈,我不称职,儿子的日常起居我都没有照顾好,他就想吃一顿早饭这么小的要求,我都不能满足他;而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我更是不称职,我不理会孩子的感受就使用暴力,更不该在那么多家长和小朋友面前伤孩子自尊„„(反思下来我根本就没有做的好的地方!)

作为教师子女,有时候对他们真的是很不公平的。有时明明他的错不是很严重,不至于要挨揍,可就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工作了一天下来,所有的耐心、爱心似乎都在了别的孩子身上用光了,回家自己孩子只要稍微调皮一些,就会斥骂甚至打他。记得以前师范没有毕业的时候,去表姐家,(她也是老师。)总是怪她对侄女那么凶那么严格干吗?现在的我恐怕比我表姐那时候过之而无不及吧?

这是一篇很纯朴的文章,却让我们的心为之震荡,检讨自己吧!对家人好一些,每一天把我们的爱意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在我们身上感觉到温暖!有一句话我喜欢,相信你也会从中品味出它的道理:“家从来都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而是一个讲情讲爱的地方。”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你是绿色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健康的!

如果你是阳光的,你周围的人就是温暖的!

如果你是努力的,你周围的人就是进步的!

如果你是向上的,你周围的人就是可以展望的!

最后,愿我呵护的你,每天都健康快乐!

此时,让我们带着所有的感悟,再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季节,它们是不是如我们从现在开始的每一天一样灿烂?一定是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6篇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自我调控

1、转变观念。教师应努力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以学生为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养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这样,就可以使自己逐渐形成健康心理。

2、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要系统掌握心理学、心理卫生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等知识,主动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何克服狭隘、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态;如何面对工作;如何对待学生;如何面对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如何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如何看待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等。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心理自我调节。

3、悦纳自我。作为教师一定要接受“我是教师”这样一种角色,这样才能在繁重、琐碎的教育教学中得到乐趣。一个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的同时,怎么可能会有一种好的心态呢?如果能冷静地对待自我、悦纳自我,就会“天天有个好心情”,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的教师,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

4、拓宽心胸。有些心胸不宽广、遇事想不开的人经常会受心理疾病困扰。因此,广大教师要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努力加强自身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同时,要学会放弃,因为人生有太多让你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像评先、评优、晋级、提干等,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等待你的将是痛苦。所以,该放下就要放下,退一步海阔天空。

5、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或者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等,让自己的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从而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可能的话,学会一种技艺最好,它会使你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以驱散不健康的情绪,令生活更有意义。

二、外部支持

1、强化师德教育。教师的心态有时反映了教师的师德问题,如对学生的冷漠、报复、体罚等,总想用种种手段刁难学生,在心灵上伤害学生,反映了某些教师心理是不健康的。因此,学校应强化师德教育,使每个教师都能以讲师德为美,真正以热忱对待每个学生,以真情爱护每个学生。

2、加强尊师爱生教育。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教育教师热爱学生、教育学生热爱教师,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密切师生感情。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大有裨益,学生热爱教师,对教师良好心理的形成同样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关心教师生活。学校领导要不断地深入到教师中间,对教师的性格、家庭等了如指掌,当教师遇到困难时,学校要尽最大努力给予帮助,要时刻把教师的冷暖记在心上,对教师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关心,这对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好处的。

4、丰富教师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想方设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组织教师进行文体娱乐活动,使教师的紧张情绪得到宣泄,使教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化解种种不良情绪,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7篇

首先是社会发展转型所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多元文化和多种价值观的相互碰撞和冲击, 信仰的缺失, 道德的滑坡, 功利思想、拜金主义对教育的冲击尤甚, 教师队伍难以独善其身, 难免受影响。二是现行应试教育的升学压力, 特别是中考、高考, 给教师以沉重的身体和心理负荷 (中学情况尤甚) , 家长择校、择班, 教师之间比分数, 校长看升学率等情况非常严重。三是现今的种种社会矛盾对教育的影响。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 对教育多了期望, 少了理解和宽容。社会对教育普遍为不满的情绪, 舆论对教师的评价也日渐苛刻, 尊师重教的风气渐衰。四是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各校普遍编制紧张, 教师大都为满工作量或超工作量, 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不尽科学完善。

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建设师德高尚、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需要我们研究问题的根源, 不回避、不夸大, 正确面对、实事求是。有些根源性问题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根本解决, 但有些问题只要我们重视, 采取积极审慎的态度, 上下形成合力, 制定相应的措施, 并努力贯彻和实施, 情况会得到改观。

总结起来, 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 是园丁,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担负着道德传承的重任, 所以教师自己首先就应是一个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人。现今社会面临种种道德问题, 很多人精神的空虚源于信念的缺失, 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就显得意义重大。特别是年轻教师知识结构新, 思维活跃, 见识广但缺乏深度, 要让他们站在高角度上充分认识教育的奉献性, 树立远大理想, 献身教育事业, 在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推进管理科学化水平, 研究高效的评价考核模式

教育是享受而不是牺牲, 学校是事业场而不是职业场, 理想的校园应当是和谐、宁静并有活力的, 远离喧嚣和浮躁, 能成为教师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 使其心无旁骛地实现着自己的教育理想。

有人说教师是凭良心做事的职业, 讲的是奉献;教育是一门精致的事业, 讲的是持之以恒。教育有自己特殊的规律, 有的时候该适时地做减法, 而不能一味地只进不退。适当地推进各项评比, 通过评先评优、绩效考核调动教师积极性是正确的, 这里需要把握好度, 过犹不及。如果过多地进行各项评比和量化各项指标, 只能干扰正常的教学, 学校毕竟不是工厂生产零件, 教学的效果不是那么简单可以计件。目前就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有很多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工作的教师, 育人成果没法用量化指标衡量, 需要长期才能看出, 而有一些善于投机的教师个人获得很多成绩, 但在培养人上却不一定称职。针对这些现象, 要求我们推进和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 研究高效的评价考核模式, 确实给不争名、不争利用心做事的教师以正确的评价,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三、切实提高教师地位, 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中国的传统历来尊师重教, 在封建社会, 教师一律被冠以“先生”的称号, 以示尊重。再看我们周边的一些国家, 很注重传统, 教师是最受尊重的职业。反观我们国家, 曾几何时, 传统被打破, 教师被请下了“神坛”。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 每个家庭都希望享受优质的教育, 也有权利对教育行为进行监督。但殊不知, 教育应有它的自主性、独立性、权威性甚至是强制性的。我们都能理解法院拥有独立司法审判权, 检察院拥有独立检察权不受各方干扰, 可学校在办学和教育上的自主权利却普遍受到漠视。脱离了这个前提, 那就是每个人都能来干预, 都能来评说和指责一番。通过很多家长与学校、老师纠纷的案例来看, 虽不排除有些是正当合理的, 但也有不少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甚至是无理的指责。某些家长甚至是有些媒体, 从心里对教育不尊重, 对教师地位不认可, 认为吵了闹了不要紧, 而教育的一方也不再具备话语权, 行为不能受到保护, 只能妥协让步。久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有作为不如不作为, 那我们的教育也就不知该何去何从、渐行渐远了。

对于提高教师地位, 不仅是经济上的, 也包括荣誉上、政治上。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就要充分尊重教师的地位, 尊重教师在教育上的权威和话语权, 达到充分理解, 相互信任。而教师也要注意言行, 规范自身, 树立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四、普及心理辅导, 完善导出机制

中国的传统历来讲究隐忍, 有心事不愿与人说, 心理上有问题是被认为没有面子的事情, 与发达国家相比, 心理辅导机制还很不健全。现在生活、学习节奏快, 工作压力大, 需要心理疏导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 各校陆续成立了心理辅导室, 配备了专门的心理教师, 但主要面对学生, 针对教师的少。以往的工作经验是以工会为依托, 关心教师的生活, 对家庭或工作出现纠纷的教师采取劝解调和等方式, 但这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应及时建立健全心理咨询和治疗机制, 并发挥工会的作用, 使心理辅导正常化、规范化、程序化。教师也要更新观念, 重视此类问题。在过程中及早发现, 及时干预和疏导, 有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消弭于无形。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8篇

不仅如此,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 常潜意识地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 教师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 样样都不比别人差, 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 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 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 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而且, 教师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费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 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 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即使加倍地努力工作, 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值。所以, 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 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 就会产生内疚、自责, 甚至感到悲观厌世, 这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就目前来说, 我国教师评价方式还不太完善, 比如不注重过程, 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 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 忽略了其他众多方面的工作, 如教师在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做的努力, 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同时, 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 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的差异。这样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过去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 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 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 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 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 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 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 对教师的心理情绪都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 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 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不当行为, 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 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如何减少教师的心理疾患呢?我想简单从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 从教师自身来解决。其实,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 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 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 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 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 它是人们出色完成工作, 积极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 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 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决策, 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 造成不良影响。

心绪不佳,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 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 越难以实现, 带来的失望也越大, 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 能成为优秀教师、著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 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 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 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我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中的一员。

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 长时间的工作使人身心疲惫, 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 教师必须劳逸结合, 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 释放工作中的不愉快心情。另外, 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强身健体、保持充沛的精力, 抵御身体上的疾病。此外, 与同事融洽相处、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 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其次, 从学校来说要多关心体贴教师。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 要多关心下属, 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关心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 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 去除心中的种种苦闷, 调节自己的心态, 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的心理疾病。

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 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有太大压力, 而又能达到准确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 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 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 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位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 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 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 又要能为每一位教师加油打气。

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室, 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 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这样才能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 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 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最后, 从社会角度来谈。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 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反过来社会又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 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 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 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 和其他人一样, 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 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 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 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 能保障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

摘要: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 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教师的心理健康应该引起重视。面对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 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 教师行业因此而产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更为严重。因此,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正确对待职业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9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心理健康,心理障碍,焦虑,自卑,多疑,抑郁

一、前言

在我们参与的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问卷调查的研究中, 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在当前, 高等院校不断扩招, 职业教育出现滑坡, 学苗素质大幅度下降, 招生越来越困难的特殊形式下,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加强了扶持力度, 但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所面临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压力, 使我们教师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一些问题, 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如:焦虑、自卑、多疑、抑郁。通过调查和研究, 我们对这些心理问题采取一些对策, 使我们的教师都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压力和挑战。

二、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的调查对象是锦州市九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 调查人数为四百人,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 集体座谈和个别访问调查法。本次调查我们总共分为三个步骤进行, 首先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 主要从教师生活方面和心理方面进行研究。其次是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为了避免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做必要的指导。最后根据问卷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三、结果和分析

根据本次抽样调查的分析我们认为, 当前我们中职教师普遍存在的几种心理障碍问题有:焦虑、自卑、多疑, 抑郁等几种情况。如下是我们对这几种心理障碍的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研究焦虑。焦虑是教师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 教师常常因工作任务繁重, 社会期望值太高, 自身条件受限所带来的精神压力而产生焦虑, 或因身体状况欠佳, 体弱多病。子女的就业与再就业很困难, 大龄而未寻到中意的伴侣, 人际关系紧张等事产生焦虑等等。

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 它有利于人们冷静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激发人的斗志, 积极引导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但如果焦虑的时间持续长久, 过度了, 则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往往成为不愉快, 受压抑, 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 这就会阻碍人正常的认识活动的进行, 影响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对消极的焦虑心理要想方设法加以控制减轻各种心理压力, 避免焦虑心理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种心理障碍是自卑。自卑从心理学观点看, 那种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不如他人的惭愧、羞怯、畏缩等消极情感的心理, 就叫做自卑心理。自卑是很多人都有的心理, 只是个人的表现方式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中职教师的自卑心理主要是源于与大专院校和平级别的中学教师的比较, 对别人评价过高, 对自己否定过多, 对困难估计过大, 自卑心理过强的人总是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没有能耐, 缺乏和他人平等的感觉, 不尊重自己, 觉得自己是一个社会的失败者, 从而意志消沉, 无精打采, 无所作为;有时明知自己不能从事某项工作, 却偏偏去干结果把工作搞得更糟从而更加自卑。要想克服自卑心理首先要增强自信心, 消除虚荣心, 以勤补拙, 用顽强的奋斗精神去磨练自己, 表现自己。

第三种心理障碍是多疑。多疑表现为对自己接触的事物常常持过分的怀疑态度。教师是知识分子,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多疑是教师职业中的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怀疑别人不相信自己, 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 怀疑自己上课时把教学内容讲错了, 怀疑领导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等。教师多数都很爱面子, 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首先想着别人怎么评价, 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犹豫不决, 疑心太重。长久下去, 便对什么都怀疑, 有的发展成疑心病神经功能症。消除多疑首先要多参加集体活动, 陶冶情操, 学会看事物光明的一面。

第四种心理障碍是抑郁。抑郁心理状态表现为情绪低沉、心胸狭隘, 把一点小事或得失加以夸大, 表现为郁郁寡欢、愁眉不展, 对一切事物不感兴趣, 食欲不振, 不愿与人交往, 精神萎靡, 倦怠无力, 如果长期发展下去, 会导致抑郁性精神病。教师产生抑郁心理的原因有多种, 不和谐的人际关系, 繁重的工作和超负荷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必要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等。消除抑郁心理首先要端正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正视过去, 把握现在, 憧憬未来, 心情舒畅, 乐观向上。

四、建议和措施

在我们的调查研究过程中, 我们认识到职业学校教师乃至与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程度。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 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较差, 他们在各方面压力面前出现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首先从外部环境入手, 我们的教育领导者和各级主管部门在师德教育活动中, 有必要为我们的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 减少教师心理压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 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教师聘任中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消除教师情感压抑, 关注教师生活, 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为辛勤工作的教师提供实现自我, 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消除教师的失衡心理, 让教师们体验到被尊重、被关爱、工作有价值, 建立起职业自豪感, 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 鼓励教师不断学习, 钻研业务,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机会, 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增加教师交流交往的机会, 促进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还要从教师的自身入手,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掌握自我调节策略, 保持心理平衡, 不逃避心理问题的存在, 解决心理问题的同时促进自身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提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会沟通, 学会角色互换, 加强与同事、学生、家人、朋友的沟通, 让身边的人多了解自己, 支持自己, 理解自己。最后是要加强身体锻炼, 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稳定基础。

谈素质教育与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10篇

教师的心态对课堂氛围有着直接的影响。课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场所, 课堂气氛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活动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活动氛围。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表现, 更需要教师的主观营造。因此, 教师的心态是否良好直接影响着课堂氛围的形成。影响着学生课堂的学习心态, 进而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上课精神萎靡不振, 牢骚满腹, 情绪低落, 课堂教学时打不起精神来, 易发怒, 遇到一点小问题就训斥学生, 使课堂氛围压抑, 造成学生的反感情绪以及烦躁、恐惧等心理, 从而便不会有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这就要求教师真正理解教育, 要在对教育素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 所以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勇于探索、丰富经验, 还要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精神及深厚的修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 精通教育教学的艺术等。

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部分教师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一项调查结果表明:61%的教师存在着心理问题, 其中担任主课的教师占82%。而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心理疲劳, 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 与社会其他许多行业的职员相比, 心理不够平衡, 因而工作中缺少激情和敬业精神。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承载了社会、家庭太多的希望和责任, 这就大大的超过了教师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 教师在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难以得到满足。而教师的职业特点直接导致其社会活动能力低下, 很难得到理想的社会地位。再加上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 设立重点班和实验班, 从而使部分没有教上好班的教师自尊心严重的受到了损伤。目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在运行阶段, 课改对每位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更新观念, 更加努力的学习, 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但我国现状却是社会长期以来对教师的概念的理解就是提高、责任、楷模、奉献, 忽视了对教师的理解与关爱。我国著名教育家厉以宁教授说过:“教师工作繁重, 过于超负荷, 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是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摆脱心理困扰, 树立健康心态,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心理素质

在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必须有高瞻远瞩的超前意识, 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新人。如果教师缺乏超前意识, 只是亦步亦趋的工作, 用传统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教育下一代, 那是很难完成历史赋予的重托。在飞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必须具备超前意识, 努力学习, 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 学习国内外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理论思想。在教育活动中做到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服务于民族的发展;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思想开放, 胸襟开阔, 性格开朗, 处事开明;有坚强的意志和进取精神, 忠于党、忠于人民, 经得起磨难和挫折, 不因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消极悲观, 要以愉快的、乐观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和影响学生, 用自己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没有自卑, 妒忌与焦虑等不良心理疾患, 不偏激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永远做到年轻, 永远乐观, 朝气蓬勃, 胸襟广阔。正如一位专家说的:“以教师的高尚的道德使学生高尚, 以渊博的知识使学生渊博, 以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康的学生心理。”

二、赏识教师, 给教师以心理地位

社会要增强对教师的理解, 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宏观控制, 而学校领导要让教师在被赏识中进行愉悦的工作。另外教师的工作又极其繁重, 因此社会要对教师的待遇、地位等给予认可, 更要在社会中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有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对人肯定的表现, 是帮助人们树立自信心所必须的。教师如果得不到赏识, 抬不起头来走路, 又何以赏识学生呢?正如人们说的, 得到赏识的笑是甜的, 不被赏识的笑是淡的, 受指责和打击的笑是苦的。所以赏识是教师的动力源泉, 只有得到赏识, 教师的意志才会更加坚定, 从而创造优异的成绩, 才能塑造出学生们完美的人格。作为学校的领导, 要想方设法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促进教师“比、学、赶、帮、超”, 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被赏识的环境中工作。

总之, 教师的心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有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理解和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教师的生存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们的教育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素质教育才能稳步健康的发展。

摘要:素质教育的观点认为:一个人的素质是全身心的, 多种因素的整体结构, 这种整体素质的发展和完整, 需要全方位的激励、培养和引导。素质教育的内涵,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高教育质量, 使受教育者得到充分和谐自由的发展, 它的灵魂与核心是大力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适应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院校 专职教师

当今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已是一个影响十分广泛的概念,从中共中央的文件到一年级小学生的课本,都可以见到。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却是众说纷纭,并常常与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混淆,使从业人员与管理人员都无所适从,从而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入手,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并提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角色定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

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高校心理咨询开始的。仅仅20来年的时间,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历了关注问题到关注发展的转变,从“六无”(即无组织、无政策、无经费、无场地、无设施、无待遇)发展到2004年后多数学校能够“六保”(即机构保障、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场地保障、设施保障、待遇保障),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各地发展并不平衡,许多高校教师、管理者、以及人民群众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关注学生的心理障碍上。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界定和宣传是现阶段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回顾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演化,当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源起西方。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是随着心理卫生运动的进展,人们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变化而逐步被提出来的,其产生经历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几个阶段,从本质上反映了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运动从心理救助到心理帮助再到主动的心理帮助进而到现在的心理素质建构的整个发展历程[1]。

首先,心理治疗的起源是19世纪末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或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催眠术的施行。作为一种医学模式,心理治疗与任何医疗方法一样,都旨在解除病人的症状与痛苦,以帮助患者由一个心理异常的人转变为一个心理正常的人为主要任务,其本质内涵是医学性的救助。

其次,心理咨询源于20世纪初的职业指导运动、心理卫生运动和心理测量运动,及至20世纪40年代初,以罗杰斯为代表的非医学的和非心理分析的心理治疗成为现实,心理咨询正式诞生。心理咨询旨在帮助来访者由一个正常人转变为人格健全且能向自我实现不断迈进的人,其本质内涵是教学性的帮助。

第三,心理辅导是心理咨询在学校中逐步发展的结果。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有远见的学校心理学家提出在学校中将被动的咨询过程转变为主动的辅导过程,以谋求与学校教育目标的融合,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术促进学生的成长,其本质内涵是教学性的主动帮助。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辅导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80年代中叶以来,随着素质教育思想在我国的逐步确立,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作为素质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再只是单纯帮助的教学过程,而是教育者主动地、超前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心理品质进行培养,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本质内涵是教育性的心理素质的积极建构。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相应于四种实践模式,涉及到四个层次的活动方式,每种模式或每个层次都面对着不同性质的问题、涉及到不同方式与性质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怎样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目标出发,增强各模式之间的协调,加强各层次之间的沟通,以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并进而形成优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这的确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界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均源自于同一的实践活动,因而它们之间的相似也是显然的:(1)都是从心理上帮助人、教育人的过程;(2)有基本一致的理论方法和技术;(3)在不同层面上处理大致相同的问题;(4)都注重建立助人者与求助者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并将之看作是促进求助者成长的条件。因此,四种模式都可以涵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概念下。

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显得愈加重要。影响当代学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发展的两大教育理念是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和终身学习理念。二者都要求学校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受教育者心理世界的丰富与主体性的养成,以及人格的完善[2]。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从主导方面来看,关注的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展与人格的完善,让受教育者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整个生活与人生都充满意义与愉悦。为实现这一目标,人本主义教育论者把受教育者放在整个学校教育的起点和中心位置上,提倡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研究每个受教育者的独特性。人本主义以人性“善”为出发点.在教学中反对压抑个性发展的强制与灌输,因人“引导”、“协助”、“对话”、“交流”,张扬学生良好的心理个性,发展其主体性,自主完成发展目标。这些主张无不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相吻合。

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是把形成受教育者“继续不断求知学习的能力”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作为对学校教学的一种组织原则,要求所有教学都要建立在对受教育者心理的深入研究、理解的基础上,以更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得到大的发展,这必然涉及到各种学习理论的研究和运用,关注引起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心理准备状态、思维品质、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等问题。对“学习的革命”的期待是终身学习理念的必然指向。以“终身学习”为基点和核心展开的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统整,时刻也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助和维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一教育理念贯彻的应有之义。

2l世纪是人学的世纪,是以脑科学研究与发展为特征的世纪。可以断言,2l世纪必然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发展的时代。2l世纪也是一个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的世纪,好的生活质量当之无愧从“心”开始。面对现实,展望未来,2l世纪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并重的一育,构成全面发展教育的丰富内涵,共同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来看,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信念和态度。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又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育活动构成的教育工作[3]。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该朝着专职、专业、专家的方向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角色使命。受过专业培养与训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里的心理和行为科学家。他们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验,设计、管理或参与心理服务,促进学生的教育发展和精神健康,通过心理科学的运用,建立起学生心理与学校教育需要的评价体系。

2.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辅导员和咨询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专业责任感,积极为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为教师和家长进行心理咨询:因为学生的心理障碍与环境、尤其是与家长和教师密切相关,通过诊断教师及家长在管理和教育上的失误,提高他们教育和管理水平,使之认识并改进自身不适应学生的特点,就会彻底改变教育者与学生交互作用模式,促使大量学生的改变,这样做既经济,又有效。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咨询: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校制定课程计划、教学目标和行为管理目标,并对这些环节的缺陷进行评估与诊断,确立督促和检查的指标,从而使学校教学与行政管理都能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服务。

3.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心理与教育科学的实践者与发展者。从有助于心理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他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了传统教师角色的新型教师,是作为掌握心理测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及其他理论与技术并有效服务于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而出现的,是在学校中运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科学规律,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发展的教师。对不同时期、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并发展出相应的教育策略与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石文山,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几个基本概念的辨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6-17

[2] 刘晓红.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定位[J]教育探索,2005,(4)402-403.

初中思品教师担纲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第12篇

近年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 义务教育的课程目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诸方面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置否的共识。课程目标的转变, 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开展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思品课的开设从根本目的上是要为初中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 较之其他学科, 思想品德课更多地承载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堪称一门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双重任务的人生必修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整个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

就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关系而言, 前者为后者的培养准备了基础。一个学生要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首先必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负责;能够与他人正常交往, 恰当地表露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设身处地从对方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问题。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和心理基础。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下, 思品教师必须自觉担当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 明确教师的职责在于透视学生的内心世界, 走进他们的心灵, 培养他们学会剖析自己内心世界, 分析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或问题, 并能积极做出适当调整的能力, 最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 不但思想内容丰富, 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挖掘课文中的心理素质培养因素, 努力把握住思品教育要求与学生心理需求的结合点, 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实施心理素质培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 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因此, 思品课教学中首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的“愿学”“乐学”上下功夫。譬如情境式教学、智力竞争式活动、图画欣赏等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在这些活动环节上学生兴趣也比较高, 教师都不妨加以尝试和应用。

2. 紧扣思品内容, 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从认知开始的, 只有对一件事情有了正确的认知, 他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才能表现出一定的健康水平。初中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未形成,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教学中, 思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思品教材的优势, 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具体化, 来开启和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的内心有所领悟, 认识有所完善, 从而使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润。

3. 开展活动训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 喜欢在活动中学习, 而不喜欢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通过活动, 学生的情绪情感过程有了体现, 并且有了行为训练过程。通过营建气氛, 给学生某种活动的情境, 让学生去示范去感染, 可以使问题完成起来更加的简单, 而且在有目的有意义的实践中, 更利于学生稳固的个性倾向和心理特征的形成。通过辩论, 学生在交流中对教材观点有了新的认识, 这种认识是在行为活动中形成的, 既提高了辨析能力, 又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其心理素质。

4. 拓展思品教学渠道, 挖掘学生内在的心理潜能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 特别研究那些蕴藏在人性中的无限的潜力, 通过改善环境以利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因此,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辅导为主,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使之人格完善、健康成长。在这方面,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的思品课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 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活动, 尽可能使学生展现出自己所擅长的智能。通过这样的环节, 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从而去积极体验, 充分发挥自己的心理潜能。

上一篇:民用建筑施工问题下一篇:山东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