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信息

2024-07-21

社会化媒体信息(精选11篇)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1篇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模型

在高婷的硕士学位论文[1]中, 将影响旅游决策的影响因子归结为:信息吸引力强度、主观知识、卷入程度和信任四个方面。傅颖在论文[2]中提到了企业品牌本身的知名度对于购买决策是有一定影响的, 本人认为社会化媒体信息中涉及的旅游景点本身的知名度和消费者本身对于其的兴趣或者了解 (契合度) 对用户的旅游决策行为也是有相应的影响的。在程彬的论文[3]中, 作者提出信息的来源也是用户对信息信任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王贵斌在论文[4]中明确提出网络的在线评论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时有明显影响的, 并且总是起到负面的消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社会化媒体中关于旅游目的地的负面事件信息、乘车很不方便、景区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住宿不太物美价廉、饮食条件不好、旅游目的地的治安不太好等。本文中要使用的研究模型具体如下。

1.2 关系假设

根据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目标, 笔者提出了本文的关系假设, 具体如下: (1) H1:社会化媒体信息互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2) H2:社会化媒体信息可靠性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3) H3: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4) H4:社会化媒体信息易获得性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5) H5:社会化媒体信息活跃度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6) H6:社会化媒体信息有用性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7) H7:社会化媒体信息契合度正向影响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 (8) H8:大学生对于社会化媒体信息的卷入程度正向影响其旅游决策行为; (9) H9:社会化媒体负面信息内容对于大学生旅游决策行为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2 数据分析

2.1 信度和效度分析

通过问卷星来进行问卷发放, 然后基于网络使用两种方式来进行问卷链接的发送。对本论文中研究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后, 各个变量的Cronbach Alpha值均是达到0.8之上的, KMO的值是0.785, 说明球面检验是显著的, 因子的载荷都是大于0.5的。

2.2 社会化媒体影响力分析

将社会化媒体进行分类,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类别:虚拟社区, 消费者评论站点, 个人博客和博客聚合, 社会网页站点和媒体分享站点。

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影响力大小的差异。具体的方法是求出不同类型社会化媒体影响力数值的平均值, 对于男大学生, 社会化媒体影响力数值分别为:4.15、3.85、4.57、3.69和4.31, 而对于女大学生而言则为:4.19、4.21、4.79、3.95和4.47。

2.3 社会化媒体信息影响分析

相关分析:

1) 影响因素和男大学生旅游决策相关分析。

对男大学生的样本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可以了解到社会化媒体负面信息内容和男大学生的旅游决策的相关性是非常大的, 负面信息内容要素都会对男大学生的旅游决策有负向的影响, 尤其是旅游目的地与描述不一致对于男大学生的旅游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2) 影响因素和女大学生旅游决策相关分析。

使用上文获得的女大学生的问卷样本进行相关分析研究, 可以了解到社会化媒体负面信息内容与女大学生的旅游决策行为是显著负相关的, 负面信息内容要素都会对女大学生的旅游决策有负向的影响。其中, 旅游目的地与描述不一致、社会负面事件、社会治安条件不好和目的地收费过高对于女大学生的旅游决策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加大。

3 结束语

通过本论文的分析研究, 最终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结论, 可以帮助这些企业有效地通过社会化媒体来做好各种宣传活动:

1) 高度重视社会化媒体在旅游营销当中的价值。

社会化媒体对于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 女大学生更容易收到社会化媒体的影响。企业在进行旅游目的地营销策划时, 应该更加重视个人博客和博客聚合。

2) 重视社会化媒体旅游信息的重要影响因素。

社会化媒体中旅游信息的影响因素都会对大学生的旅游决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负面信息内容要素对于大学生旅游决策产生的影响是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的。因此, 要调查男女大学生用户的比例, 根据用户性别的比例来制定社会化媒体旅游信息的表现模式等等。

3) 充分重视负面的信息内容, 对这类内容进行管理或者处理。

负面信息内容要素的影响是有一定的性别差异的。企业更加应该注意在这类信息比较多的社会化媒体和页面做好广告宣传等, 可以建立相应的舆情监督机制, 对于出现的负面信息内容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 在这些信息出现的页面尽量多投放正面的宣传广告。

摘要:通过对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媒体信息对于大学生旅游决策的分析研究, 以期可以得出影响力大小程度的不同, 以及社会化媒体信息因素对于大学生旅游决策的不同和性别差异, 可以为企业进行网络旅游营销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通过分析研究发现, 在对大学生旅游决策的影响方面, 不同类型的社会化媒体和社会化媒体信息是有一定的不同的, 并且在某些方面是有性别差异性的。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信息,旅游决策,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高婷.网络自媒体对青年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0:31-35.

[2]傅颖.企业微博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子探索——基于深度访谈与实证检验[D].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2:29-32.

[3]王贵斌.网络口碑对游客旅游决策的影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3) :15-23.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2篇

事实上,很多品牌已经开始关注这样的动态,捕捉消费者行为动态,关注消费者口碑,也在积极参与并与之互动。我所接触过的客户或朋友,他们都有这样的意愿,我深深理解他们的需要,但我想社会化营销,他将预示着未来十年营销的革命,这不是通过今天我们实现了什么互动事件,尝试了某种体验营销,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如果我们希望在未来走得更远,社会化营销将是长期、战略性质的发展方向,不是由你独立完成的,这将是一场全新的社会运动。

我们先看个案例:兰蔻玫瑰社区网络营销

兰蔻这个品牌是我非常关注的化妆品品牌,原因是他们对网络营销的关注和投入,以及用心程度。兰蔻大约于初推出玫瑰社区,这也应该是为了实现与消费者交流而架设的平台。欧莱雅集团试水电子商务,兰蔻被推到最前面,也许和玫瑰社区的基础有很大的关联。兰蔻与百度联手打造CBC(Customer to Business to Customer),利用搜索引擎营销推广品牌,直接吸引潜在的消费者进入其B2C网站,进而产生在线的消费行为。搜索兰蔻时,出现的是兰蔻商城与玫瑰社区的营销组合。兰蔻逐步加强对玫瑰社区的功能,还有推广力度,“美容百科”和“美睫圈”,还有最新推出的“最新呈现”,都是今年推出来的互动营销频道,为此也投入了不少的网络营销预算,目的希望把精准的用户吸引到玫瑰社区,贡献内容。

乍看上去,兰蔻品牌所做的事情,采用了热门的社会化元素(博客、圈子、论坛、wiki)组合,这将会是一个另所以品牌都可能为之羡慕的事情,但事实上,经过2年多的发展,玫瑰社区发展并不理想,“美容百科”希望成为一本网络美容辞典,但到目前收录的词条有4000多条,与百度百科中的美容频道相去甚远;“美睫圈”为了推广一款新品,为此投入了不少网络营销资源和预算,但热度过后,频道的生存能力已经没有了,更不会有消费者持续的UGC;博客产品情况也不容乐观;论坛每当有活动的时候,用户蜂拥注册抢小样,活动结束人群全部散去,论坛又回到冷清状态,2年多的发展兰蔻玫瑰社区的alexa排名25万左右,日访问IP,这样的状态很尴尬,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主观原因:

我觉得和执行也有很大关系,从战略上看,兰蔻每一步都没有错,问题就在于这个社区上面。从前4A的网络营销套路是:推出一个新品,搞一个华丽的FLASH网站,做一个互动活动,在百度买相关关键词,记录IP/PV/参与人数等相关数据,等活动差不多的时候,网站也差不多GAME OVER。我觉得玫瑰社区的发展和从前的套路很像,你投入的资源、资金,用心程度也一定不少,但方式有问题,结果必然不佳。

客观原因:

消费者分散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如果你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把她们都聚集起来,这是不可能的。虽然看上去是直接针对了目标群体,但结果是揠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我觉得这是观念的问题,是对社会化媒体及网络用户需求认识不足。

再看另外一则案例:戴尔DELL社会化媒体营销

戴尔电脑近几年屡遭互联网公关危机,但从事件频发到20下半年戴尔基本可以从容应对类似事件,只有短短一两年,觉悟和改变可谓神速。一方面戴尔推出博客营销策略,直接建立与消费者及媒体的对等沟通渠道,以便能够在危机时快速反应。另外戴尔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一般实施阶段分别是监测、出席、对话。戴尔用于和消费者/客户沟通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平台就是企业博客。戴尔中文企业博客在新浪、搜狐也都开设了镜像站点,戴尔在Facebook也赞助开设了一个小组,戴尔美国的数码营销团队成员多数开设了twitter账号,不过,这些措施都是辅助性质的,投入和贡献与企业博客不可相比。戴尔的企业博客营销虽然没有在常规观念上有所超出,但其意识和观念上的重视程度和对社会化媒体的深刻理解,使得同样的执行,最终的结果完全不同。

我觉得这两则案例中最本质的区别是:两家企业对社会化营销的观念和社会化媒体的认识有着很大的不同。

虽然两家企业在完全不同的领域,但是观念决定了未来。社会化网络的进步使得网民的创造力大大增强,去中心化的网络中,你没有办法把所有的人都抓在手里,传统的网络营销策略已经不再适用于新一代的互联网,你需要做的是经营互联网,经营你的网络品牌。

是建立社会化媒体还是经营社会化媒体?

这是我本文的副标题,是建立还是经营?这的确是一个心态问题,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封闭还是开放。我所说的并不是建立企业网站或博客,而是指重视到社会化力量的企业,是否要把自己建立成为媒体?兰蔻是类似这样的,而戴尔选择的是开放,他希望通过更多的社会化媒体,让戴尔能够保持良好的口碑,并随时准备应对网络公关危机。这两家企业所希望实现的目的一定都是:建立与消费者对等的沟通;关注并反馈消费者口碑;获得更大的网络影响力,树立良好的网络品牌形象。

我认为在未来社会化媒体营销将提升到品牌企业的战略高度,他将意味着未来的竞争格局,你无法控制舆论和口碑的力量,你必须提高对消费者口碑的认识,并随时准备与之沟通,建立良好的网络口碑,而这些一定是有备而战。我们需要去学习和使用社会化媒体,对他们的特点有深入的认识,并且我们还需要专业的社会化营销高级管理人才。

前段时间我与一家化妆品品牌公司负责电子商务的高管聊天,他们很希望与很多化妆品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愿意积极配合社区的互动活动,以及资源资金方面的投入。此人之前在国内一家知名的SNS公司任职,后被挖到这家公司负责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当时他还笑谈,我们品牌在于社区BD,做资源互换、资源整合。我觉得这家公司对社会化媒体有如此的认识,我相信他们在未来会有更高更快的成长。

品牌的社会化营销并不意味着是大品牌应该投入的,相反对于新品牌社会化营销有着更大的机会,“相宜本草”、“NAP CAFE”、“夏依”都是近年利用网络社会化媒体脱颖而出的新兴品牌,正是因为他们年轻,他们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懂得如何利用社会化媒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所以他们才能够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跑得更快。在未来口碑的力量将无法可当,“无论你知不知道,无论你想不想听,他们都在讨论你。”品牌如何理解这句话,如何去做,这是关键。

改变的也许仅仅是观念,但变化却让你无法想象。

解构社会化媒体 第3篇

自2003年世界第一个SNS社交网站Friendster上线开始,SNS已经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发展历程。尽管目前对中国第一家SNS网站的名称和上线时间,业界学界尚未达成一致,但毫无疑问的是,正是由于SNS网站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使得国人开始深入了解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并使得“社会化网络”“社会化媒体”“社交媒体”等概念深入人心。

如今,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已成为传媒行业不可忽视的一道风景。从2008年SNS网站的辉煌,到2012年微博成为最热门、发展最迅速的互联网应用,到2013年微信用户数突破3亿,再到运营商陆续开发微信类产品、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纷纷上线、社会化媒体与电商“联姻”……社会化媒体的舞台可谓精彩纷呈、惊喜无限。然而,SNS网站用户活跃度一路下滑,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的盈利模式始终不明朗,一种应用兴起之后必然引发跟风潮,在这些激烈的竞争乱象之后,究竟谁会继往开来,不断辟得蓝海?谁又不敌大势,最终昙花一现?值得传媒业界和学界共同观察与思考。为此,我刊特推出专题《解构社会化媒体》,以飨读者。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4篇

1.1 传统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的发展

全球电视 受众测量 指南 (Global Guide lines for Television Audience Measurement,GGTAM)对收视率的定义是 ,根据抽样调查,即收视率调查所估计的、某个特定时段和空间里收看电视人口占所有电视渗透人口的平均百分比。其中,电视渗透人口是指拥有电视收视手段或工具的人口 (也有指所调查空间中的所有人口)。通过收视率调查,获得样本家庭或个人在连续观测的各个时间段内是否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它是为了检测节目的收视效果而采用的一种受众调查方式, 目前我国的收视率调查以个人收视情况为数据样本。

收视率调查数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背景资料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个人 / 家庭收入、家庭收视设备占有情况、工作情况、居住地区等。这部分数据主要是通过样本户入网调查得到,成为收视率计算和分析的背景数据;另一部分是通过日记法或人员测量仪, 或机顶盒返回的被调查者的电视收视数据, 具体来讲即有电视的家庭户中每位成员(4周岁及以上),在每天连续24小时内每15分钟(人员测量仪及机顶盒为每分钟)收看或不收看电视,以及收看什么频道的记录信息。以上两部分数据和电视节目播出数据相结合,便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收视指标。

当下电视媒体的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广告经营要保持稳定增长日益艰难,寸秒寸金的广告资源效果精准评估、激烈竞争的电视节目价值准确研究、多方争夺的受众电视收视行为习惯深入分析,都对收视率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方压力使得精准收视分析工具的市场需求呼声渐起, 而第4代收视测量海量样本回路数据收视研究,是全球最新的收视率测量解决方案,通过对机顶盒的升级,使机顶盒能够对观众开关机顶盒、转换频道、使用增值业务等操作行为,进行精确到秒的准确记录。机顶盒记录的数据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网络, 在一个高度安全的封闭通路中,传输至监测服务器进行多层加密,再通过互联网回传至数据处理中心,整个过程屏蔽了人为干扰的可能,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采集和传输的安全性,并且理论上达到全样本测量。

1.2 收视率调查在中国的应用

在我国, 收视率调查真正进入操作阶段是在80年代的中期。1986年,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一次全国城市观众抽样调查,样本遍布除港澳台和西藏以外的全国25个省会城市和3个直辖市,被认为是中国电视史上首次大范围、专门性的观众调查。同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运用电脑进行日常节目的收视率统计。这是我国电视界引入并使用收视率的开端。

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 电视等媒体的传统体制也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 将电视媒体推向市场化、产业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摆在中国电视媒体面前最现实的问题便是如何生存,广告经营成为了理所当然的答案,最终导致电视台对收视率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开始真正重视收视率的调查。各大电视台纷纷应用收视率指标,开始把收视率和节目质量联系在一起。1996年6月,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发了“关于在广播电视系统推荐使用全国电视调查网电视收视率资料的通知”;同年,世界收视率调查行业的龙头———AC尼尔森媒介研究公司登陆中国;次年,央视调查咨询中心与法国索福瑞集团(SOFRES)合作,成立了由央视调查咨询中心控股的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即CSM;截至2014年7月,CSM已建立起174个提供独立数据的收视率调查网络,对1 203个电视频道的收视情况进行全天不间断地调查。

当收视率与广告收入直接相关时, 便已不仅仅是收看行为的统计分析,而是衡量一档节目经济效益的硬性指标,以及连接广告商与媒介的市场要素。而中国“四级办电视”的特殊体制,决定了电视台在产业化经营和公共服务、喉舌作用之间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无法放开手脚尝试产业化多种经营,势必造成电视台盈利模式的单一,广告的创收则成为电视台营收的主要手段,且收视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是电视节目评估方面唯一可以引用的客观数据指标, 因此对收视率的盲目崇拜和推崇现象便出现了。一些省市中,收视率几乎成为衡量节目好坏的唯一标准,电视台在裁撤、停播节目时,都会优先考虑收视率。电视收视率一度被视为电视节目评价的“硬通货”,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客观标尺。在2002年,央视开始实行以客观数据为主要考量依据的“末位淘汰制”,一批收视率不佳的节目遭到彻底淘汰,“收视率至上”的电视节目评价标准也一度被推上顶峰。

收视率调查到今天,社会不断呼吁理性看待收视率,电视节目的评价体系也愈加科学。到2011年,央视开始采用全新的栏目评价体系,该体系中来自收视率调查数据的得分占到50%,观众调查和专家评审得分加起来占到50%, 客观数据和主观评价各占一半, 并为此组建了一支由300余名专家组成的评审队伍参与栏目评分。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300名专家严格按照性别、年龄、身份等类别进行配比。比如,男、女专家分别占77%和23%;50岁以上专家占55%,50岁以下专家占45%;主管部门领导占1%,业界专家占45%,高校教授占54%。其中,主管部门领导主要是国家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广电总局的主管领导,业界专家主要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高校教授则来自国内知名的传媒院校。

经过多年的发展, 收视率调查不再是广告销售和节目评价的标准,电视媒体和广告主也开始更加理性地对待收视数据。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单纯、传统的收视率调查已经不能完整地展现一档节目的传播效果, 也不能满足广告主对于广告效果评估的要求,即在现实层面的指导性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明显,而这背后的原因则是受众行为的改变和电视本身的发展。

2社会化媒体影响下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特征

今天,随着新媒体的到来和科技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受众行为模式,也赋予了电视新的属性,即社会性。由此产生了社会性电视的新概念,定义是“技术诱发并支持的电视内容生产,或者观众收看电视的社会化传播和互动趋势”。社会化电视主要有以下特点:

(1)电视节目 (无论概念、主题、内容 ,还是要素等 )本身具备与社会连通、互动或者共振的特点。

(2)跨平台传播 ,电视节目不只通过电视机收看 , 完整或者部分节目还可以在其他个人化终端,如电脑、PAD或者智能手机上实现点播和回放(甚至包括直播)收看。

(3)可参与性 ,受众通过转发、分享、投票、评论等方式 ,参与对电视节目进程的强或弱的管理, 而社会化电视的特性及新渠道、新终端的增多,使电视收视趋于碎片化。因此在新的时代下,收视率调查正在转变为从多渠道、多终端获得的,以某一内容为标准的视频收视数据,而不仅仅是电视端的收视统计。

终端、渠道、内容成为收视率调查的3个融合方向,而收视率调查本身也在融合的过程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1向终端融合。在电视机主宰视频传播的时代,收视率只基于家户的电视机来统计, 简单而清晰, 而在社会化电视的背景下,跨平台传播使得终端越来越多。现在,电视机屏,电脑屏、PAD屏、手机屏 ,都可以成为视频传播的终端界面 ,而各种终端的收视率调查以及数据的综合分析, 则成为了收视率调查的新趋势,由此衍生出跨屏收视率、多终端收视率、多屏收视联合监测等新的数据类型,大大扩展了收视率调查的范围。

2向渠道融合。终端和渠道的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眼下,新的终端如手机、电视盒子、IPAD,无不是仰仗3G、WIFI等能够达到高速通信渠道的搭建,而背后则是通信网、宽带网与广电的博弈,通信网、宽带网正在分割一直由广电垄断的大蛋糕———电视节目传输,也就是渠道。新渠道与终端深度合作,手机、IPAD等终端上各种能看视频的APP层出不穷, 新的渠道入口时时刻刻在分流电视受众。局限在电视单一的渠道上是不可能实现与目标观众的有效沟通的,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发动有关节目的热议话题和故事性、病毒性传播,是达成高收视的有效手段, 并且可以弥补电视媒体与目标观众互动中缺失的那一环。对多渠道产生的大量受众数据信息的深入分析,利于精准把握受众对节目内容的关注焦点, 对电视节目的生产编排以及成长发展将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向渠道融合的收视率调查对于节目生产的价值,要远远超过基于单一收视率进行的节目评估。目前,通过微博上的用户数据对电视节目内容进行评测的指数,是向渠道融合的很好例证。

3向内容融合。传统的收视率调查只关注电视台制作与播出的节目,而在当下,视频的制作已经早就不仅仅是电视台的行为,各种社会独立制片机构、影视公司、视频网站,甚至每一个独立的用户,都是视频制作大军中的一员。而之前已经说过的渠道和终端的拓展,意味着视频内容从制作到传输再到播出,可能完全脱离广电系统这一载体,这就要求收视率调查必须与时俱进,尽可能多地涵括多来源内容的传播状况。

3社会化媒体影响下电视媒体收视率调查信息化

大收视数据正在并且将继续和受众消费行为数据整合,从而构成一幅全媒介图景。

某天的早上,你习惯性地打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出一档晨间新闻节目,节目中插的广告是一款最新推出的智能手机(假设型号为A1),而你最近刚好有更换手机的打算,于是你默默记下了型号A1;午休时,闲来无聊,你发了关于更换手机的一条微博, 向你的友邻和粉丝们询问建议, 其中几个朋友大力推荐了A1;晚上回到家,你先打开电视,看了一场足球比赛 ,比赛现场的投影重叠护栏广告内容刚好是A1;过了一会,你打开IPAD,看了这周刚刚更新的美剧,美剧的前贴片广告恰好又是这款A1手机;最后,你决定自己动手研究一下这款A1的性能,于是你打开电脑,点开You Tube搜索A1手机的测评视频,测评视频是另一个该手机用户自制的, 通过视频你很好地了解了A1手机的性能,接着你打开亚马逊,发现首页推荐列表刚好有A1,于是你购买了一部;第二天,送货员便送货上门。

以上的例子,是一个全媒介图景,看似生活,其实内部运转存在着极强的相互关系。在整个过程中,你收看晨间节目的实时收视数据, 收看球赛时的时移收视数据都由机顶盒RPD返回,电脑终端看视频的点击率则由虚拟测量仪和加码检索的方式测算并上传, 微博的搜索关键词、IPAD终端的播放收视也都被记录了下来,而这些数据最终将会成为海量数据的一部分,影响内容制作方的决策和广告商的广告投放, 而产生的新的内容又会吸引你观看,接触到的广告又会引导你购买新的商品,你的与收视行为同源的消费行为也会记录在册, 从而形成完整的全媒介链条(链条上的其他部分也会产生互动),完美的评估媒介和媒介内容在影响受众行为等方面的价值, 其实这也就是时下最流行的“大数据营销”的基本形态。

RPD技术在收视率调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时候 , “超级RPD”已经在欧美诞生,超级RPD是基于软件的一体化收视率调查解决方案,其优点众多,包括以秒为单位的精准测量、跨平台跨终端的测量能力、优化的消费者细分等。在未来,受众的行为将进一步透明化和细分化,以家庭为单位,每个成员的年龄、收视习惯、消费习惯等数据都会被记录下来, 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被基于大数据思想指导的各种设备和软件搜集、回传后,最终在后台与其他数据进行集中分析、处理,再针对具体的情况,对细分的受众进行广告内容甚至节目内容的分发。

4结语

大数据的核心, 是基于海量数据对用户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从而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要成为市场中的佼佼者,就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收集、加工、处理能力和深入的数据分析、萃取信息的能力,而这样的需求将会刺激收视率调查不停向前发展、持续进化。纵向上,成为大数据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横向上,根据新的需求不停扩展所涵盖的调查内容。最终,横向和纵向将互相整合、数据互相融合,收视率调查将会汇聚到大数据的河流中。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启示 第5篇

从BBS到博客、到微博,再到微信,我们把这些传播渠道定义为社会化媒体或者统称为新媒体。其实,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这些社会化媒体建立了新型受众关系。

过去,传统媒体垄断渠道的时候,媒体与读者中间隔着沟壑,能看到对方的大致轮廓,却根本细瞧不清对方的五官。新媒体的出现,消除了渠道的隔阂,就像“8分钟约会”一样,让媒体和受众能够面对面的“相亲”,没兴趣随时可以换下一个,或者下几个。

从BBS到博客和微博的这个阶段,受众关系是意见领袖和粉丝所构成的二元关系。最早是论坛的版主,后来是垂直网站的“大牛”,再后来博客催生了一代草根意见领袖,再再后来,利用碎片化成功上位的微博,通过捧“大V”和“网红”将“粉丝文化”推向高潮。

但这种二元关系一个明显的缺陷是一旦“大V”的市场价值出现贬损,那么粉丝们很可能会迅速抽离,导致原有受众关系的崩塌。

而基于社交逻辑的链式受众关系,通过天然的信任连接和更扁平的结构,弥补了这个缺陷。这就是为何我们刷微博看“网红”的时间越来越短,刷微信看朋友圈的时间越来越长的缘故。

那么,这种链式受众关系就一定稳固吗?也未必,因为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交生态作为存在前提。想想,如果你的朋友圈里到处都是做广告的家伙,你还会去点开来看他们发的内容吗?

无论渠道为王、还是内容为王,最终都是要在传播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溢价。微博和各种自媒体,它们的受众关系卖点在于粉丝数量,因为明确了有多少人看得到;微信的受众关系卖点在于增加了受众的含金量,因为明确了什么样的人能看得到。接下来,要获取新的传播溢价,恐怕就得想法设法的使受众关系变为更稳固的价值交换关系。

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微信都已经这么火了,为何还有陌陌能默默的分羹市场?这在新浪微博独大的时代,都不曾有过。

微信链式受众关系的核心是“朋友圈”,但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局限了用户社交的主动拓展能力。而陌陌则是以某种明确的“同好”(你懂的),建立起了圈子型受众关系。实际上,陌陌是先建立社交生态,并且能帮助陌生人之间快速建立信任,当然更重要的一步还在于将圈子信任转化为价值交换关系。因此,陌陌以同好圈层在线上建立信任,然后就开始让圈子关系在线下变现。

这其实给了传统媒体做传播服务的延伸,一个很好的启示。

新媒体与社会信息化的相互影响探索 第6篇

一、新媒体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

(一) 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决定新媒体发展水平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 对于信息交流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 社会信息化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之后, 对于经济的增长起到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为实现社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就需要在媒体技术上进行升级和优化。[1]这样一来, 新媒体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下应运而生, 并在社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实现其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决定着新媒体的发展水平, 只有确保社会信息化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 新媒体的发展未来才能更加广阔。

(二) 新媒体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的有序发展

在社会信息化的作用下, 市场生产者和经营者能够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及时掌控, 以便捷地实现自身经营办法的调整, 避免因信息不对称造成决策失误, 导致经济利益的极大损失。而新媒体的发展, 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微观经济环境, 使得经营者的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便捷性大大提高, 经营者在通过新媒体获得市场资源配置情况的有效了解之后, 对于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的了解程度更高。[2]新媒体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传播, 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公开化和透明化, 社会信息化发展也更加有序化。

二、新媒体与社会信息化的相互影响

(一) 新媒体对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影响

(1) 新媒体对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积极影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 使得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 且内容更加丰富, 信息获取途径更加便捷化。新媒体大大方便了信息的搜索和查询, 且信息的准确度较高, 趣味性和丰富性更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从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等转到网络互联网当中。选择更多, 渠道更加多元化。同时, 由于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即时性更强, 使得社会信息的传递跨越了时空限制和社会层级限制。人们对于权力监督更加便捷, 对于社会的关注度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这就能够使得社会信息化发展拥有其舆论监督功能。

(2) 新媒体对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消极影响。新媒体在给社会信息化带来积极的影响之余, 还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首先, 由于新媒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网络也仍处于兴起过程, 其监管制度和相关法令仍不完善, 导致网络监管难度较大, 给社会信息化发展带来极大不便。同时, 由于网络非实名制以及信息传递的无节制性, 导致许多错误信息和伪科学信息大肆传播, 造成社会的极大负面影响, 对于我国国民素质的提升产生极大阻碍。[3]此外, 新媒体条件下, 许多民众能够自由发表自身的言论, 且影响范围较广, 对于舆论的导向产生较大的阻碍, 舆论导向失控, 是非真假难辨。

(二) 新媒体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相互融合促进

(1) 新媒体管理有效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新媒体与社会信息化之间的紧密关系, 使得其对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社会信息化在新媒体的支撑下, 将会实现信息传递速度的进一步提升, 且信息的准确度和权威性将更加突出。[4]新媒体的长足发展, 需要在有效的管理之下才能获得充足保证。实现新媒体的有效管理, 能够使得社会信息化发展拥有更加稳固的保障。在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情况下, 社会信息化发展将能获得更加便捷化和多元化的渠道, 新兴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将不断涌现, 物联网和人联网等社会信息化时代将迅速到来。

(2) 社会信息化发展有效带动新媒体管理。为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避免新媒体的负面作用造成对其的消极影响, 社会信息化过程中, 大力加强对网络的管控, 并加强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消除伪科学和错误信息在网络和新媒体中的广泛传播, 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首先, 加大对网络的监管和控制, 主要为了避免网络犯罪和网络违规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国家安定的负面影响。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 弘扬正确的精神和道德品质, 发挥正义一方对于社会发展的正面影响, 对于新媒体的长足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确保新媒体的有效管理, 提升新媒体受众的综合素质, 是其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结语

新媒体和社会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人们对于自身发展的主动性选择。在国家的未来发展中, 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和社会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并采取相应的办法和措施。例如,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加强对网络环境的优化和改善, 才能使得新媒体继续发挥其巨大效用, 向着交互化和个性化发展, 社会信息化发展也能使得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 国家综合实力发展才能拥有巨大保证。

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 使得不同地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成为便捷, 人们对于信息资讯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同时, 随着媒体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社会媒体中的中流砥柱, 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整体科学史和科技文化传播发展历程来看, 社会信息化和新媒体的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本文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 进而探讨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以期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 为实现科技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信息化,影响,探索

参考文献

[1]韩月.浅谈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优势[J].新闻传播, 2011 (04) .

[2]张美玲, 罗忆.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01) .

[3]丁诚, 张阳德, 彭锴, 李坚.新媒体对科技传播的影响与思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 .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7篇

所谓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 无线移动的问题, 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 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手机、数字电视、QQ、博客、播客、微博等新兴媒体的普及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其使用者涵盖了社会的不同阶层, 不同年龄。截止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 普及率达到31.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77亿人, 占整体网民的65.9%。网络用户和手机拥有者的数量是无比的惊人, 而网络和手机已经全面融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所有领域, 不论是农业、商业, 还是制造业, 各行各业的运转已经离不开网络和手机。而且他们也已经成为现今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这些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方式,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网络和自媒体等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现在很大部分人群成为所谓的“手机控”、“电脑控”、“微博控”等等。在这种情况下, 负面信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新媒体时代负面信息报道的传播途径和社会影响

1、新媒体时代负面信息的传播途径

新媒体带给人们大量信息的同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由于它是新生的和不规范的, 无限丰富多样的信息被不加控制地传播, 导致信息传播环境的恶化。它的一些负面信息报道, 也由于其强大的传播能力, 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而这些负面信息报道的传播途径,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以网络为主的负面信息报道

网络时代, 信息拥堵, 大量信息潮水般涌向大众。这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开阔了人们的思维和视野, 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 一些负面信息业通过网络快速传播, 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甚至对一些个人产生了极大的伤害。例如, 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虐待儿童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温岭公安官方微博称, 目前颜艳红因涉寻衅滋事已被刑事拘留, 另一名参与拍照的女教师童某, 因寻衅滋事已被行政拘留七日。类似的网络暴力事件可以说是层出不穷, 这些报道在给人以警示的同时, 也不免引人深思。犯罪者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法律和道德, 反而将这些视频传上网络, 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看待自己的犯罪行为, 这与当前网络媒体经常将一些新闻事件娱乐化不无关系。轰动一时的杨丽娟追星事件就是将重大社会悲剧娱乐化的典型案例。“从受众的观点来看, 娱乐意味着与平凡形成对照, 提供自发的快感并提供可能的替代性参与。异常的犯罪行为、暴力、冲突和毁灭看来很适合娱乐”。能否吸引更多的眼球, 是新媒体时代媒体获取利润和生死存亡的关键。因此, 如何正确报道负面信息, 使其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而非谋利的手段, 值得深思。

新媒体时代, 网络匿名化的方式使很多网民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盲目跟风, 转发一些对新闻事件偏激的, 具有负面影响的, 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观点。负面信息报道稍有不慎, 便会被妖魔化, 成为造成社会混乱的工具, 产生网络谣言。例如, 2010年2月20日至21日, 由于听信“地震”传言, 山西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吕梁、阳泉六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2月20日凌晨开始走上街头“躲避地震”, 山西地震官网一度瘫痪。2011年3月11日, 日本东海岸发生9.0级地震。从3月16日开始, 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3月21日,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查到“谣盐”信息源头, 并对始作俑者“渔翁”作出行政拘留10天, 罚款500元的处罚。

还有很多以网络娱乐节目等途径传播的, 而借此走红于世的比比皆是。芙蓉姐姐、犀利哥、凤姐、爆头哥等等网络红人, 数不胜数;还有很多热们热点节目, 如《非诚勿扰》中冒出很多拜金主义者, “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你的车可以送给我吗”等等拜金名言数不胜数。这些负面信息的传播对于人们的价值观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2) 以手机短信为主的负面信息

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 各式手机走进普通居民的生活, 成为最基本的通讯工具。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昨日在官网公布的2月末的用户数据显示:中国电信手机用户数量在2月升至1.323亿户, 包括4115万的3G用户;中国移动用户规模达到6.614亿户, 包括5658万3G用户。而中国联通在3月15日提交给港交所的文件中称, 公司拥有1.601亿的2G手机用户以及4590万的3G用户。三者相加, 中国手机用户已达9.997亿。

这么庞大的手机用户对商家而言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商家利用通信公司的短信平台向广大的用户发送一些短信, 而这大部分短信对用户个人不但是个人隐私泄露问题, 有时候还是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垃圾短信除了具有骚扰功能, 还具有隐蔽的欺诈性。很多垃圾短信标明“尊敬的**用户, 您在贵公司**活动中被抽中为我们的幸运客户, 请及时与贵公司联系, 领取您的奖品!”、“尊敬的**用户, 您的好友给您点了歌, 请拨打*******收听”等等, 这些短信利用人们对**公司的信任, 偷偷盗取用户的钱财, 对于那些刚刚接触社会的青少年, 很多时候就会轻易上当。

(3) 以网络游戏为主的负面报道

打开网页, 我们会看到喷涌而来的游戏广告, 各种各样的游戏, 竞技、休闲、单机、网页版的, 五花八门。但是这些游戏很大部分宣扬的是淫秽暴力, 或者是无聊空虚, 全是在一个虚拟的理想空间进行遨游。像“偷菜”“农场”等游戏, 只是一种网络游戏, 但它怂恿人人做贼, 鼓励偷窃, 这种思想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网民沉迷“偷菜游戏”, 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与工作, 尤其在上班时间玩“偷菜游戏”, 更是一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人定闹钟半夜起床偷菜, 这种游戏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 扰乱正常的生理节律, 并严重地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而一些色情游戏等则利用人们对性的渴望, 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与幼稚, 宣扬一种自由奔放, 毫无拘束的理想世界, 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里健康和世界观、人生观。这将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可想象的影响, 给社会造成巨大的不确定隐患。一些暴力游戏, 则宣扬暴力血腥, 个人主义, 青少年易入歧途。在某些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 他们就有可能使用暴力解决。

2、新媒体时代负面信息的消极社会影响

(1) 冲击正常社会秩序

在新媒体时代, 信息处理不当会导致一些网络谣言快速传播, 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乃至可怕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权威机构或政府部门不及时对事件做出正确引导, 进行辟谣, 其后果不堪想象。2009年7月17日, 一个辐照厂可能发生爆炸的传言让河南开封杞县的万千群众开始离家出走。县城在极短时间里迎来前所未有的“繁华”与喧嚣, 每条街道都挤满要离开县城的车辆。短短两三个小时内, 成千上万的车辆汇集在路上, 多条道路发生严重的交通阻塞。虽然交警在部分路段设置了路障, 不停地劝说着, 但这一切似乎都无法掩盖人们心中的恐慌, 很多人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 逃离危险之地, 并且越快越远越好。7月18日, 开封警方宣布拘留了5名被控造谣者, 其中一名为转帖网民, 在帖子被多位网友转载后, 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被传播开来。6月7日辐照厂就发生了故障, 政府却一直不公开情况, 直到网上炒成一片。7月17日下午5时许, 也就是群众出走高峰两个小时后, 当地开始通过电视网络手机宣传车等多种渠道公开信息、澄清真相、安定民心, 很快起到作用.杞县事件反映出新媒体时代负面信息传播不当的产生的巨大社会混乱。

(2) 对大众思想的负面影响

个体思想的形成, 一方面来自于自我体验和生活经历, 但个体毕竟视野有限。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 更多的思想来自于对社会各种信息的解读。如果频繁报道负面信息, 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种心理认同, 认为社会就是如报道的这般灰暗, 其行为也会受到影响。例如网络报道老人摔倒后被好心人扶起反遭诬陷后在网上引起很大反响, 本来简单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发人们的深思, “扶不扶”也得瞻前顾后考虑一番。而在自杀和车祸等类似事件报道之后, 这类事件的发生率会大大增加, 据调查, 媒体报道的力度越大, 失事率也就越高。也就是说, 社会认同原理在这里得到了一种病态的展示——这些内心痛苦的人按照其他内心痛苦的人的做法采取了行动。2003年以来, 我们的新闻媒体报道了14名省部级以上高官的腐败案件, 对地厅级和县处级干部的腐败案件则以百千计。不得不承认对一些腐败案件的报道, 一方面给一些人以警醒, 却使得一些心存不轨的人模仿其手段, 变本加厉。大众长时间处在特定的舆论环境中, 就会形成与其相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

(3) 负面信息报道的煽动性

一些负面信息报道, 有意无意地教唆、煽动人的不良欲望或情绪, 产生对社会消极的影响。新媒体时代, 大量暴力、色情、隐私等新闻充斥着网络。色情、暴力信息对处于成长期、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来说更容易发生认识偏差, 进一步升级为行动。而隐私新闻却成为媒体攫取利润的手段, 从“狗仔队”对娱乐圈名人的隐私极尽所能的挖掘到对网络负面信息主人公的“人肉”搜索, 无一不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有的甚至对当事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些负面信息在一定情况下会成为一把利刃甚至引起大量社会犯罪。

三、对新媒体时代负面报道的社会影响应该采取的措施

负面报道虽然有其“负面性”, 不能只因为其取材于社会的负面, 就进行全面否定, 被认为负面报道就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正确的对待负面报道的积极效应, 采用相应的措施:

1、媒体做好“把关人”

首先应该准确把握报道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对报道进行认真调查研究, 因为当世界格局变化万千, 国家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不排除竞争对手利用媒体进行一些失真的负面报道。例如, 2007年11月有篇报道说再现东北虎, 基于大家对已经灭绝的东北虎的怀念之情, 这篇报道迅速走红, 而经过大家不断地探索讨论证实照片失真, 不禁引起群众的愤懑。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之先进, 网络媒体传播之广泛, 媒体在民众中的影响越来越深远, 有些失真的东西很容易被传播开来, 再加上人们对这些事件的片面理解与传递, 使之越来越偏离事实真相, 进而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一些传媒机构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在信息发布前认真严谨的做好把关工作, 给人们传递出去正确的信息。

2、依法治理不良网络根源, 保证公民合法的隐私权

针对那些在网上散发不良信息、图片的源头网站, 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给予严厉惩罚, 并责令其整顿清理垃圾信息, 而对始作俑者应该严惩不贷。对于垃圾短信的广告主、电信方面的代理公司, 应该给予相应的惩罚, 并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法律行驶自己的权利, 履行自己的义务, 确实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让公民, 也就是消费者充分享受自己的权利, 公民自己也要充分利用国家的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垃圾短信进行举报, 并责令电信公司对发短信者给予相应限制。

例如, 张女士昨日致电本报, 最近一段时间, 她每天都能收到十多条来垃圾短信, 楼盘开盘、汽车保险、商场抢购, 不一而足, 希望能通过媒体的呼吁, 有关部门能早日出台相关法规, 治理这些垃圾短信。法律是保护公民权益的根本途径, 但是我们有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软件对这些垃圾短信进行拦截, 以期达到避免骚扰的目的。

3、正确对待真实客观的负面信息报道

在新媒体时代, 正面和负面的信息都大量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从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当前的社会透明度较高, 这种环境更有利于发现问题, 从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虽然负面信息报道取材于社会的一些负面现象, 但他们也有很多积极的作用, 例如对相关部门具有引起反思、扩大积极认识的正面作用, 还具有警戒社会、提醒防范的作用, 对涉及人员也具有激励向上、坚定决心的作用, 对整个社会也具有宣泄调节、平衡舆论的作用。在进行这些负面报道时要搞好立意, 有针对性地做好新闻评论, 真实全面地进行报道, 善于做好负面信息的反馈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新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途径的重要作用, 促使人们更加理性的认识负面信息报道, 不会轻易的被失真报道所迷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新兴媒体迅速成长。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是我们文化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也是弘扬中华文化、宣扬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新媒体环境下, 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 影响范围更广,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对待新媒体的负面信息报道, 找出合理的对策,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优越性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做贡献。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时代新兴媒体的发展状况, 第二部分是新媒体时代负面信息报道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和传播途径, 第三部分提出了促使新媒体使负面信息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措施。

关键词:新兴媒体,负面信息报道,影响,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希光.畸变的媒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2][美]罗伯特·西奥迪尼.影响力[M].陈叙,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3]贺文发, 李烨辉.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8篇

1 社会化媒体中的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理论基础

1)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概念。突发灾难媒体舆情是指人们针对突发灾难事件,通过各种网络社交软件或者平台,对已经发布的突发灾难事件信息或者在社会上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逐渐演化形成的舆论情况,包含了人们的不同情绪、思想以及态度。

2)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特点。突发灾难媒体舆情具备常规媒体舆情的全部特征,比如自由性、互动性、及时性、广泛性、情绪化等,除此之外,突发灾难媒体舆情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突发性特点是突发灾难舆情与常规性舆情最大的不同点,难以实现对发生事件的准确预测,信息传播速度较快、范围较广;对社会危害性比较大,因为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容易对人们的判断产生影响,造成民众的恐慌心理,采用常规处理方法很难实现理想的控制效果,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信息泛滥,多种观点和看法交叉在一起,与很多人的利益都存在密切关系,很难对信息的真实性做出准确判断。

2 社会化媒体中的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演化

1)突发灾难媒体舆情演化的影响因素。突发灾难事件的形成是有一定条件的,涉及多种因素,当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关注重点各不相同,发表意见和观点时所围绕的核心也有很大区别,也就会从不同方面推动舆情的发展。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灾难事件的类别、涉及的人员、造成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情况、救援情况、新闻数量等,这些因素都是突发灾难事故中所涉及的基础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舆情的演化方向。

2)突发灾难媒体舆情演化的不同阶段。根据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演化进程,可以将舆情分为潜伏期、突发期、蔓延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在不同演化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很大区别。舆情潜伏期通常较短,甚至没有,具有突发性特点,爆发周期较短,一旦爆发将会迅速引发聚集效应。舆情进入突发期之后,事故现场信息便会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进行扩散、传播,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具有真实性、聚集性和系统噪音增大等特点。在舆情蔓延阶段,多种信息逐渐积累在一起,在验证谣言的同时会阻碍新信息的传播,新的舆论观点逐渐减少。舆情进入解决期之后,表示突发灾难事件已经基本解决,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以及结果将会呈现在公众面前,各项事后需处理的事宜得到有效解决,此时不再有新的舆论产生,事件热度逐渐降低。

3 社会化媒体中的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引导与管理

1)为人们提供情感宣泄通道。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突发灾难发生之后,有关信息将会迅速传播出去,民众对信息表现出迫切需求状态,内心情感亟须进行宣泄,此时事件信息如果没有及时的发布出去,人们的情感将无处宣泄,很容易出现谣言,导致人们盲目跟从,不利于稳定社会的构建。所以在突发灾难事件发生之后,要科学利用社会化媒体作用,及时将准确的事件信息发布出去,在社会上形成正确的舆论向导,避免谣言信息的出现,同时要根据事件的发展态势获取动态信息,保持实时更新,只要符合法律法规,对社会没有危害,人们便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使人们找到情感的宣泄口。

2)理性看待社会化媒体的动员力量。突发灾难事件在发生之后,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和扩散,将会在社会上造成广泛影响,所起到的动员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其动员效果主要表现为情感动员和行动动员,相对来说,情感动员效果是远远大于行动动员效果的,虽然加入到事件舆论中的人数较多,但是大多数人都只是表现在言论上,实际行动的人只有极少数。动员还容易导致无序的盲从,很多人对突发灾害事件缺乏理性的对待,情绪化和倾向性比较严重,当这种舆论观点占据压倒性优势时,将会主导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利于舆情朝有力方向发展。所以需要理性对待社会媒体的动员力量,积极组织有力的动员力量,打击不真实信息和煽动性言论。

3)关注并引导变数较大的议题。突发灾难事件一般情况下会有几个热点议题,人们对这几个议题的关注度较高,但是随着舆情的发展,议题内容将会发生变化,对舆情的走向造成影响,而人们的关注重点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并且在舆情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关注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出社会化媒体对舆情发展的引导作用,就需要加强对变数较大议题的关注,对其走向进行正确引导。管理部门应该建立预警机制,对舆论影响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然后对影响力级数大的议题进行重点监测,密切注意是否有新的情况发生导致舆论的升温或转向;明确不同舆情阶段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注意舆论观点所带来的二次舆论。

4 结束语

从全文来看,突发灾难媒体舆情的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个演化阶段的特点有很大不同,通过为人们提供情感宣泄通道、理性看待社会化媒体的动员力量、关注并引导变数较大的议题,能够对社会化媒体中的突发灾难媒体舆情进行正确引导和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媒体传播信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悦.突发灾难事件舆情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呈现与管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4(5):140-144.

[2]宾宁,张成科,庄佳弟,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的演化博弈行为分析[J].情报探索,2015(7):15-20.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9篇

1 社会化媒体对于传播媒体的压力

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网络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媒体平台,传播形式更加个性化、传播时效性更快、影响力更大、波及范围更广。除了一般的门户网站,我们可以把博客、论坛、QQ、微信和微博等看作是社会化媒体的一部分,这些平台基于社交范围提供给受众生产内容并发布出去的可能,并逐渐将熟人社交转向范围更广的生人社交。

从微博、微信上线开始,对传统的门户网站便产生了巨大影响,传统的新浪、搜狗、搜狐和腾讯等浏览量迅速下滑,根据2011年新浪微博和新浪门户的流量数据来看,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新浪微博的用户流量就超越了新浪门户;2015年12月,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较上年同期增长34%,达到2.36亿。2011年腾讯推出了即时通讯类社交客户端:微信,2014年12月,腾讯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5.00亿,比2013年同期增长41%。社会化媒体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在网络这个低门槛的表达平台对用户的强大影响力和附着力。逐渐增长的用户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对于传统媒体发展的挑战性。

毋庸置疑,不论在传播方式上还是传播效果上,当前传播局面下社会化媒体比传统媒体拥有着更大的优势。传统纸媒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前期采编、校对、定稿、排版、交印、印刷、运输和投递等诸多环节,即使是电视和广播媒体,也需要采编、制作播出等环节,信息的时效性往往在第二天才能够体现,且受众面往往局限在一地,众多大事小情都处于一种“新而不闻”的状态,而基于网络的信息传播几乎能够在信息发布的同时进行扩散。此外,社会化媒体还在传播成本上也具有交大的优势,这对于对传统媒体来说造成的冲击是不可低估的。

微博的信息传递功能可以让事件在第一时间被公开,并迅速引起巨大反响,一时间网络成为了信息获取、交流的最主要的渠道,也成为信息及时发布、情况及时说明的主要渠道。每个受众都能够轻易地根据反馈信息来了解实际情况,传播间出现了更加频繁、深度的互动关系,而传统媒体在信息传达上的表现则倍显疲软。现如今,受众生产的内容通过社会化媒体和其他用户以及附属机构在突发新闻中的作用愈加明显。网络技术让用户参与的可行性更加简单有效,智能终端也加剧了普通受众参与信息传播的进程。

社会化媒体平台通过将个人的观点在公开的、匿名的、群体性的场合进行发布,与其他受众群体共同参与话题讨论,能够引起非传统媒体构建的新舆论场,这种新型的舆论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传播,而且影响范围极大。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时效性远远落后于基于个人化的社会化媒体平台。由于这种落后性,传统媒体在常规受众中的需求性在逐渐减弱,已经不具备提供新闻和资讯的最优效果。

社会化媒体由个人注册运行,运营商由于经济利益和网络监管困难的因素,对于社会化媒体中的个人不能够实行全面的监督和控制作用,这就使个人能够对于传统媒体不能涉及、不敢涉及、不愿涉及的内容进行信息传播和沟通,这些信息往往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能够引起社会讨论。公众能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对于信息的获取渠道更加细分、对象化趋势更加明显,这就使网络成为各种信息、言论、观点和态度自由发表的平台。但是,在带来信息透明、信息公开、信息全面的情况下也产生了虚假消息、恶意言论等社会问题,网络暴力也开始盛行。在网络时代,焦点事件的传播更加快速和便捷,事件的发展走向多变,舆情的变化随时依靠网络言论的走向,传统媒体的优势逐渐消失。

在自由讨论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并不全面和完善,我们常常冠之以“海量化”“碎片化”的批评态度,但是这些信息往往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从整体来看,海量的信息使信息的选择和获取存在很大的难度,而信息的碎片化对于社会认识的完整性不利,容易产生偏颇的社会印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个人提供的海量的、简单化的信息往往能够和传统媒体提供的信息产生互补效果。网络上的转发和评论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使信息的社会渗透力、影响力和波及范围极大拓展,信息能够以更加真实的形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这对于报纸来说能够完善文字内容,对于广播电视来说能够解决时间和空间上对于信息流通产生的局限性。

2 传统媒体面临的诸多难题

我国的传统媒体实行着“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双体制模式,形成了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下事企不分、效率低下,媒介常常缺乏信息透明、管理透明,产生媒介寻租现象,传统媒体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缺乏创新。我国的媒体、网络、广告归属于不同的管理机构,在这有几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借鉴互相依存的关系,但由于分属的管理部门不同使政策的调整机制存在封闭、不透明的现象,这种复杂的管理结构和体系也使得相关政策的执行困难,出于对各自利益的维护容易在同一问题上产生分歧,媒体行业间相互渗透困难,各地同介质媒体间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也难以达成合作、合并的行业需求。地域割据的媒体行政划分造成了跨媒介、跨地域、跨产业、融合的困难,使我国的媒介融合往往只能是由上而下的行为,难以形成有规模、大范围的媒介经济行为。

多级化的管理模式也使媒体行业很少能够按照最上层政策办事,各级的复杂分工使角色定位交错实行,部门的复杂管理模式使统一监管困难、监管效果不尽人意。分属各地政府的广电集团隶属于各地的宣传部门,使市场化的企业在信息公开方面也有诸多阻力。同时,在我国的媒介规制当中缺少对于媒介的法定性规制,媒体运作缺少必要的规范性,很难做到权责统一,这也就使媒体的行业整合和跨界合作困难。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打破了常规的地域和行政束缚。全国性的网络平台兼顾了人和网络之间、人和人之间、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化媒体所依靠的基础和关键。网络平台的自由性使信息监管的难度增加,减弱了政府的行政控制,使言论自由空前开放,不再是单向传递的信息流通方式,信息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信息的获取渠道也从单一的报纸、广播、电视发展到了人和人之间的直接沟通,地域性的信息也能够迅速在大范围内引起反馈,相比于受地域辖制较大的传统媒体来说,社会化媒体能达传统媒体不能达、不敢达的范围。

市场化环境下受众对媒体的忠诚度既决定了媒体是否能继续良好发展,也决定了广告商对广告的投放比例。网络传播的快速、及时、互动导致了受众市场的转移,传统媒体上社会关注度降低,令本身就以广告收入为主的传统媒体陷入困境,而网络运营商通过对自身服务的完善能够从用户群众获取大量的经济回报。随着聚合性平台、新型社交网络以及定位功能的出现,广告商能够在网络中更加针对性的发布广告。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行政干预下的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新一代人跟随对互联网的依赖冲破了传统媒体的地域防线、内容防线、监督防线、舆论防线,愈加简单化的操作方式和更加便捷的移动终端,使每个人不论在哪都能获得来自全世界的各种信息,这使传统媒体不得不开始要求对自身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对政府部门管理权限的改革。

3 社会化媒体下的媒体自觉融合

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威胁,但也在侧面推动着传统媒体自觉融合的道路。社会化媒体让传统媒体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缺陷,激发出了更大的改革信心和决心。

3.1 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主义

面对新的形势,国家应积极推进行政机构和媒体行业内部运作机制的改革和创新,适当放宽媒体政策,消除媒体行业之间交流、合作的制度障碍;引入竞争机制,降低民营资本等对于媒体行业准入限制,采取有限开放、适度引进的策略,改变当下主流媒体一家独大的情况。在市场化条件下按照互联网的规律和思维看待传统媒体的劣势,积极与新媒体优势互补,从技术支撑、内容为王的理念上向“以人际关系为本”发展,积极满足个人的信息需求,形成专业化、对象化、细致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人际关系间的传播渠道。

逐渐开放媒体的融合限制,打破地域界限,允许媒体并购、合作和融资等多种形式的强强联合,放下个体利益,向更大的媒体效益看齐,积极推进不同媒介间的合作,形成政府鼓励、行业自觉、资本自由的融合体制,通过对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和改革,整合各类资源,促进信息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开放市场,允许媒体形成社会化大生产、小协作的道路,实行跨行业合作和融合,综合开发社会资源,允许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市场资源的合理共享,走联合开发的市场道路。

但是在相对放开的情况下,媒体也应该坚持我国媒体的基本原则和道路,坚持宣传和舆论导向的真确性,不为追求效益而一味迎合受众,谋取短期、局部的利益,不能放弃原则、降低格调。

3.2 媒体融合的集团化和品牌意识

全媒体时代下,媒介融合应该注重树立品牌意识,继续发挥传统媒体真实、客观、公正和深入的特点,并在海量化的信息中塑造权威性、时效性和纪实性,针对不同受众群细分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形成独特化、差异化、独有化的媒体形象,增强自身内容的吸引力和自身的服务品质。

将内容的传统优势积极嫁接到社会化媒体上,改变信息堆积的方式,发挥传统媒体的梳理、整合优势,不断补充添加,增强网络上信息的逻辑性、全面性,从社会化媒体中汲取信息,完善自身内容,做到充实、深度、信服力强。积极发展独家报道,改变社会化媒体平台对于内容深度不足、观点不够的现状,发挥传统媒体评论优势,发挥“把关人”作用,筛选、梳理网络信息,将真实可靠地内容呈献给受众,增强内容的严谨性。作为全媒体形态,要善于运用多种媒介和形式,选择适合的渠道进行发布,形成全天候、立体化的互动形式,增强多各个受众群体的覆盖和划分。增强“受众第一位”的服务观点,在新媒体平台上积极拓展业务,要发挥社交网络对于互联网和现实社会的深度融合关系,依靠社交关系和内容进行产业链的融合。

承担媒体的社会责任,加强对信息的权威性鉴定,揭示海量信息背后的真相,发挥集团化媒体可信任的社会形象,增强主流媒体对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的双重引领作用。通过创新,用积极的态度对待网络,加强自身产品对市场的抢占率,及时掌握广告市场通过自身大集团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3.3 组建高效的监管机制和财务机制

媒体行业的管理权过于分散,缺乏一个能够对媒体、网络等具有统筹操作的权力中心,各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和监管空缺往往会滋生媒体的发展问题。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媒体管理的弊端,使媒体不仅缺乏创造力,难以和社会化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竞争,让传统媒体行事畏手畏脚难有作为。

要想让媒体行业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积极性,那国家就应该在减少行政管理的基础上建立第三方独立管制的监管体制,通过分散权力,明确分工,确定各自的管理目标和职责,在组织扁平化的内部结构时综合各方利益,处理好媒体机构的媒体属性、产业属性、事业属性和公益属性之间的复杂关系。由政府和行业专家共同组建“融合媒体”的监督机构,建立具有总体统筹权利的核心机构。

媒体融合过程中存在对资本的筹划和管理活动,那就需要优势媒体建立高效的财务机制,将财务管理中以物质资源为核心的观念向人才、技术、信息、网络、市场等资源并重转变,科学决策、有效控制资本流动,在资本活动中合理的推动融资的进行。在具体操作中,将各项经营情况纳入预算管理体制,衡量风险和执行情况,规范操作和实施监督,及时掌握精准的成本信息,提高决策的有效性;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工作中强化制约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奖惩有则的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核算制度,完善经济责任制,科学管理、提高效益,由市场主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保留利润空间。

3.4 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媒体融合是技术的融合、人才的融合。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建立在网络的基础之上,传统媒体应该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形成以“微博、微信、APP”三大主体为主的两微一端,积极发展论坛、讨论组等网络信息传播方式,组建综合信息终端平台,通过全媒体采编系统进行发布,将图片、视频、文字等多信息源进行录入和写作,构建自身的多媒体大数据库。

同时,应当加强对记者、编辑等一线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采写、编辑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掌握全面的多媒体技能,在图片、视频、文字和音频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的报道方式。培养自身的职业素质,敏锐地了解媒体动向,掌握与社会化媒体之间合作、分工的能力,及时进行交流,定期轮岗训练,提高对多种媒体形式的掌握能力,再按照个人优势分配工作,形成精分工、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模式。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及时将情况利用网络进行反馈,将一条新闻进行深度分析和整合,形成视角独特、观点清晰、切中命脉、个性十足的信息产品,以用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特殊需要,既降低了成本又达到了较大的社会效果。

4 总结

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推动了传统媒体的改革和融合之路,也使政府开始从媒体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角度思考问题,媒体应该积极以求变的姿态面对当前的发展局势,建立科学、严谨、完备和高效的管理体制,主动应变,以保持自己的不败地位。

参考文献

[1]陈志强,夏虹.“三网融合”背景下对融媒体融合的思考[J].今传媒,2012(3).

[2]彭兰.社会化媒体与媒介融合的双重挑战[J].新闻界,2012(1).

[3]姜帅.媒介融合下传统报业的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张东明.全媒体融合传播的南方探索[J].新闻战线,2014(1).

[5]蔡雨廷.媒介融合趋势下传统报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今传媒,2013(2).

社会化媒体营销入门通道 第10篇

不管你是否已经开始进行社会化媒体营销,或者是否在这种营销形式中成功,你可以实现你的逆转。你在现实社会中如何开展网络活动或是如何与你的消费者互动交流,在网络社区中也将如此,所不同的仅仅是你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社区,你们通过键盘、屏幕来交流,你的受众则要多很多而已。下面的10个步骤,或许可以帮助你有个轻松愉快的开始。

选定目标

你想从这类的营销中得到什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你想要通过这样的行动来提升销售量?还是希望藉此提供一种客服形式?你想同客户建立切实的关系且使他们越来越忠诚于你的品牌?你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很大程度影响你对外公布的信息以及在这类营销活动中所采取的行动。

对你的资源作出评估

谁来为你提供内容?谁来维护社会化媒体营销资源的帐号?谁是回答客户问题的应对者?谁来帮你处理网上订单?面对线上交流你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吗?如果没有,你愿意从零开始去学习吗?你或者你的团队里有非常棒的写手吗?在你开始推行自己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计划之前,你需要确认你和你的团队的实际工作能力。

了解你的受众

你的目标客户都会把上网的时间花在哪里?哪一类型的内容和交流使他们更感兴趣也更愿意参与其中?他们想从你这里获得哪类的资讯?他们不喜欢什么?你必须要知道,在社会化网络社区里你不是一个市场信息的复制者。你得找出你的受众的要求和需要,你才能够为他们提供他们觉得有用和感兴趣的内容。不过,你需要有翩翩风度而不是咄咄逼人或是指手画脚,这样才能够吸引别人来与你互动。

创造使人惊奇的交流内容

一旦你知道你的受众在哪里花了最多时间,哪些内容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你就需要坚持不懈地提供更多这类型的资讯和内容给他们。你需要给你的受众不断地提供令人惊奇的内容,而你的资讯引导可能是通过对话来建立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品牌培养一批忠实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会因为你能不断地提供迎合他们需要的内容而信赖你。

同市场销售的努力融合起来

社会化媒体上的营销活动需要紧密地同市场销售上的努力结合起来,彼此互动、相互促进。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需要你一视同仁地重视。同时,你还需要使得线上和线下的营销活动高度统一起来。

建立你的行动时间表

在你一天的工作中单独留出时间来专门用于社会化媒体营销。例如,在你查收邮件之前和离开办公室时分别花5分钟时间到Twitter或Facebook上去看看。一旦你建立了自己的营销时间表,那就使得在这类媒体上的营销活动更加容易坚持下来,也会使你不会落下这一天的营销任务。

80-20法则同样有效

用至少80%的时间和精力来经营你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活动,而另外的20%再用来作自我推销。

注重质而非量

也许对于你来说达到量的突破并不是件难事——你和你的品牌很容易就拥有了很多愿意尝试的人,但千万别成为这些数量上的追随者或订购者的奴隶。拥有1000名高度忠诚的品牌拥护者,要比拥有10000名只同你做了“一锤子买卖”的买家更加值得珍惜。

放弃控制权

听起来很反常规,也很疯狂,但在社会化营销领域,这是你必须作出的重大改变:将线上的谈话控制权交在你的受众面前,使得受众与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受众便可以发展出属于他们的那些关于你的企业、你的品牌、你的运营的情感,并使之附着其上。牢记,在社会化网络关系中,漠然与视而不见是比持否定态度还可怕的态度。

不断学习

绝不可以因为前一段的营销颇有成效而放松,你不能使自己的耳朵不再敏锐地去听、眼睛不再敏锐地去看。想要取得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成功,你的“营销之舵”必须灵活有力,也需要接受一种“变化即优势”的观点。

什么是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会化媒体营销就是利用社会化网络、在线社区、博客、百科或者其他互联网协作平台媒体来进行营销、销售、公共关系和客户服务维护开拓的一种方式。一般社会化媒体营销工具包括论坛、微博、博客、SNS、Flickr和Video等。

在网络营销中,社会化媒体主要是指一个具有网络性质的综合站点,而它们的内容都是由用户自愿提供的,而不是直接的雇佣关系。

社会化媒体营销三个重要的方面

1、创建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视频、tweet、博客来吸引关注,并且自然成为了病毒性内容。病毒性传播不是通过购买广告位,而是用户自发传播。

2、建立多种渠道让公司品牌的粉丝或者公司能够以多种方式来推广自己(双向的),比如Twitter、Myspace、Facebook等。

社会化媒体信息 第11篇

社会化媒体可以界定为以社交网络应用为基础, 能够创造且广泛传播新闻的信息平台。“社交媒体是一种基于第二代互联网Web2.0应用的数字媒体, 强调用户生产能力和行为的新媒介形态, 是人们彼此间分享观点、传递经验、产生意见的平台, 也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发生联结的载体。” (1)

根据用户参与方式的不同, 社会化媒体可以分成个人出版 (微博、微信等) 、社交网站 (人人网等) 、公共讨论 (贴吧、小组、小站等) 。

一、信源的社会化特征

从新闻的发布来源来看, “杀马特参军变型男”首先发布自“军报记者”微博和“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与微信本身就是社会化媒体的一种。用户成为“军报记者”的微博粉丝或者关注了“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平台之后, 就会在其微博首页、微信推送中看到这条新闻, 从而接收到新闻, 完成整个新闻的社会化传播流程。

追溯到《解放军报》所在的中国军网, 该条新闻最早出现在“国防社区”的论坛里, 发布时间为11月18日9时29分, 在时间上晚于微博与微信, 这说明这条新闻最初就是“专供”给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的。

从新闻发布的内容看, 9条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都是图文并茂, 图片采用了不同个人参军入伍前后的对比照片, 文字内容则风格多样。有的轻快活泼, 如“@军报记者晒出一组男青年入伍后华丽蜕变的对比照, 网友直呼亮瞎双眼。网络世界太精彩”;有的语言则带着浓浓的兵味儿, 如“真正的男人, 都有从军报国志向, ‘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有驰骋疆场梦想,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更有一个舍生取义的准备,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即使老去, 也常‘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有的则走抒情路线, 如“当我站在返乡的车厢里, 我终于明白我即将告别我的军旅生涯, 告别我的那一段煅心铸魂的年代, 当年挣扎着让自己归零, 从那一个个小小的点滴开始养成。现在, #杀马特变男神#, 我们从这些改变中领悟到一种美, 属于军人的美!”……甚至, 发布者还在微博里调侃“部队, 最好的整形医院”。不可忽视的是这组新闻的标题《杀马特参军变型男》, “杀马特”“型男”都是吸引眼球的词汇, 而“眼球效益”则是互联网传播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这一系列的语言和表现形式, 都完全凸显了社会化媒体的特性: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完全平等的传受交流。除此之外, 这连续的微博新闻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军报上的内容, 相反, 军报并没有刊登相关内容的新闻, 从这一点上看, 该篇新闻是为了满足社会化媒体用户而“量身定制”的。这是一个进步的表现,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渐渐摆脱了传统媒体的“附庸”、一味地照搬稿件、只作为另一种形式的“传统媒体”的时代。而今, 社会化媒体渐渐占据主流, 同内容的新闻必须根据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征进行“新加工”, 以发布满足其传播要求和受众的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

二、传播过程的社会化

“杀马特参军变型男”在微博上的转发量共计1533次, 评论数共计698条, 点赞共计2066次。从传播的趋势来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 该条新闻被转发、评论和点赞的数字均呈上升趋势, 并且热度持续不减, 直到研究者统计的当日 (12月16日) , 该内容的微博依然有转发和评论, 这表明了传播热度的增加, 传播效果良好。

除此之外, 分析微博的转发情况可以发现多层级转发现象, 经过统计最多层级的转发达到了5次。这必须要考虑到每条微博“140字数限制”和每次转发可能带有评论, 所以5次的转发次数是相当可观的。在一定程度上, 这体现了社会化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强大影响力。

再考察微信。该条新闻主要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中推送, 再经微信用户分享至朋友圈、发送到某个群聊或者某个特定用户。而这些看到该条新闻的用户又会进行二次分享和发送, 以此类推。

由此可以看出, 所有的传播都是基于关系的传播, 传播路径分别是传播广度和传播深度。传播广度考察的是“粉丝路径” (1) , 即被关注后的粉丝数量:A用户发布了一条信息, 那么其粉丝B、C、D就可以在他们的首页接收到这条信息。传播深度所考察的是“转发路径” (2) , 即被关注后的粉丝质量, 以及粉丝的质量。若是粉丝以及粉丝的粉丝都具有较高的网络影响力 (如姚晨这样的名人或者网络“大V”) , 那么经其转发的微博则会比原博体现出更加突出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化传播所具有的“多层级传播”特性。

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强关系进行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样的传播方式之下, 社会化媒体需要把各个要素有机地接合起来, 使传播过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播过程呈现出点面结合的特点。

三、信宿的社会化

在社会化传播中, 除了刻意的“推广”和人为操作, 传播路径几乎完全依靠用户与用户间的关系进行传播。相比之下, 我们可以将微博这类社会化媒体的传播关系称之为“弱关系”, 因为你关注的对象80%都可能不与你相熟;而微信交流圈内的人往往都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 是与你相熟的人, 这类关系可以称之为“强关系”。强弱之差可以类比为邻里与路人, 他们与你相熟的程度可见一斑。

就“杀马特参军变型男”这条新闻而言, 在微博中, 信息的接收者是微博的粉丝;在微信中, 信息的接收者是微信公众号的关注者和再次传播时微信的好友。那么, 社会化媒体中信宿的社会化 (信息接收者的社会化) 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受地位不明显

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的界限不明, 每个用户同时肩负两个角色, 与传统媒体的“传受分明”有很大的区别。A用户从“军报记者”那里看到了这条新闻 (接收者) , 他再将这条新闻转发出去 (传播者) ;而A用户的粉丝看到了再进行传播, 则又是一次传受交替的过程。

(二) 意见领袖地位下降

在社会化媒体中, “二级传播”学说很难成立, 因为在这个情境下, 面对更新速度加快的媒体环境, 传统媒体中的“意见领袖”不再持续活跃, 而只是在某些时段活跃, 或者某些范围活跃。对于一个新闻影响更多的是你接触到的“圈子”里面的用户所发表的观点和信息。因此, “意见领袖”的意见仅仅成了“参考意见”。

(三) 传受地位完全平等

因为每个用户同时肩负两种角色, 导致信息发布权无法被强势媒体或者专业媒体完全垄断, 这就产生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去中心化”, 并且避免了因传统媒体“一家独大”而造成的“信息鸿沟”。“去中心化”是社会化传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像是在“杀马特参军变型男”的新闻中, 微博用户在转发中依旧可以通过评论为其增加新的“看点”, 这就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最右回复”“神回复”。这些回复也会成为原博内容的一部分, 传递给接下来的用户。

四、结语

正是社会化媒体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 用户在使用社会化媒体传播信息时, 不知不觉地也成为“信息的主人”, 他们通过不同的社会化媒体 (有的利用强关系, 有的使用弱关系) , 将新闻传播到自己做的“圈子”中, 再由接收到的人进行下一次传播, 直至做层级传播。这就是社会化媒体所具有的独特的传播过程, 也是社会化媒体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即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可以创造、建设、维护一个“社会环境”, 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主人”。

摘要:当前中国新浪微博注册人数已经超过5亿, 其中不乏各类传统媒体、知名人士的认证微博, 以微博为代表的各类社会化媒体大有“占有”互联网之势。前段时间以“杀马特参军变型男”为题的一组新闻在社会化媒体之间广为流传, 这条新闻以微博的形式发出, 而发布者正是《解放军报》的法人微博“军报记者”。本文将以此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 探究新闻在社会化媒体中的传播路径。

关键词:“杀马特”,社会化媒体,传播路径,军报记者

注释

11刘小燕:《社交媒体在社会事件中的“动议”释放》, 《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年第6期。

21 丁正洪:《社会化生存——社会化媒体的十大定律》, 中信出版社, 2014年, 第56页。

上一篇:模拟加载下一篇:最后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