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与治理范文

2024-07-25

检修与治理范文(精选8篇)

检修与治理 第1篇

关键词:输煤系统,故障,检修与治理

1 输煤系统皮带跑偏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现利用力学原理分析与说明皮带跑偏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1.1承载托辊组安装位置与输送机中心线的垂直度误差较大,导致胶带在承载段向一则跑偏。如图1所示,胶带向前运行时给托辊一个向前的牵引力Fq,这个牵引力分解为使托辊转动的分力Fz和一个横向分力Fc,这个横向分力使托辊轴向窜动,由于托辊支架的固定托辊是无法轴向窜动的,它必然就会对胶带产生一个反作用力Fy,它使胶带向另一侧移动,从而导致了跑偏。

胶带跑偏处理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在制造时托辊组的两侧安装孔都加工成长孔,以便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法见图2,具体方法是皮带偏向哪一侧,托辊组的哪一侧朝皮带前进方向前移,或另外一侧后移。如图2所示皮带向上方向跑偏则托辊组的下位处应当向左移动,托辊组的上位处向右移动。

第二种方法是安装调心托辊组,调心托辊组有多种类型如中间转轴式、四连杆式、立辊式等,其原理是采用阻挡或托辊在水平面内方向转动阻挡或产生横向推力使皮带自动向心达到调整皮带跑偏的目的,其受力情况和承载托辊组偏斜受力情况相同。一般在带式输送机总长度较短时或带式输送机双向运行时采用此方法比较合理,原因是较短带式输送机更容易跑偏并且不容易调整。而长带式输送机最好不采用此方法,因为调心托辊组的使用会对胶带的使用寿命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头部驱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的轴线与输送机中心线不垂直,造成胶带在头部滚筒或尾部改向滚筒处跑偏。滚筒偏斜时,胶带在滚筒两侧的松紧度不一致,沿宽度方向上所受的牵引力Fq也就不一致,成递增或递减趋势,这样就会使胶带附加一个向递减方向的移动力Fy,导致胶带向松侧跑偏,即所谓的“跑松不跑紧”。

其调整方法为:对于头部滚筒如胶带向滚筒的右侧跑偏,则右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胶带向滚筒的左侧跑偏,则左侧的轴承座应当向前移动,相对应的也可将左侧轴承座后移或右侧轴承座后移。尾部滚筒的调整方法与头部滚筒刚好相反。经过反复调整直到胶带调到较理想的位置。在调整驱动或改向滚筒前最好准确安装其位置。

1.3滚筒外表面加工误差、粘煤或磨损不均造成直径大小不一,胶带会向直径较大的一侧跑偏。即所谓的“跑大不跑小”。其受力情况为:胶带的牵引力Fq产生一个向直径大侧的移动分力Fy,在分力Fy的作用下,胶带产生偏移。

对于这种情况,解决的方法就是清理干净滚筒表面粘煤,加工误差和磨损不均的就要更换下来重新加工包胶处理。

1.4转载点处落料位置不正对造成胶带跑偏,转载点处物料的落料位置对胶带的跑偏有非常大的影响,尤其在上条输送机与本条输送机在水平面的投影成垂直时影响更大。通常应当考虑转载点处上下两条皮带机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低,物料的水平速度分量越大,对下层皮带的侧向冲击力Fc也越大,同时物料也很难居中。使在胶带横断面上的物料偏斜,冲击力Fc的水平分力Fy最终导致皮带跑偏。如果物料偏到右侧,则皮带向左侧跑偏,反之亦然。

对于这种情况下的跑偏,在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大两条输送机的相对高度。在受空间限制的带式输送机的上下漏斗、导料槽等件的形式与尺寸更应认真考虑。一般导料槽的的宽度应为皮带宽度的五分之三左右比较合适。为减少或避免皮带跑偏可增加挡料板阻挡物料,改变物料的下落方向和位置。

1.5胶带本身的的问题,如胶带使用时间长,产生老化变形、边缘磨损,或者胶带损坏后重新制作的接头中心不正,这些都会使胶带两侧边所受拉力不一致而导致跑偏。这种情况胶带全长上会向一侧跑偏,最大跑偏在不正的接头处,处理的方法只有对中心不正的胶接头重新制作,胶带老化变形的给予更换处理。

1.6输送机的张紧装置使胶带的张紧力不够,胶带无载时或少量载荷时不跑偏,当载荷稍大时就会出现跑偏现象。张紧装置是保证胶带始终保持足够的张紧力的有效装置,张紧力不够,胶带的稳定性就很差,受外力干扰的影响就越大,严重时还会产生打滑现象。对于使用重锤张紧装置的带式运输机可添加配重来解决,但不应添加过多,以免使皮带承受不必要的过大张力而降低皮带的使用寿命。对于使用螺旋张紧或液压张紧的带式运输机可调整张紧行程来增大张紧力。但是,有时张紧行程已不够,皮带出现了永久性变形,这时可将皮带截去一段重新进行胶接。

1.7对于设计有凹段的带式输送机,如凹段的曲率半径过小,在启动时如果皮带上没有物料,在凹段区间处皮带就会弹起,遇到大风天气时还会将皮带吹偏,因此,最好在皮带运输机的凹段处增设压带轮来避免皮带的弹起或被风吹偏。斗轮堆取料机的下层穿过式胶带在尾车堆料状态时就会产生一个很大的凹段,此处最容易发生跑偏。如下层输送机有机架下沉,更会加剧胶带的腾空范围,极易跑偏。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尽可能地采用较大的凹段曲率半径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1.8双向运行皮带运输机跑偏的调整,双向运行的皮带运输机皮带跑偏的调整比单向皮带运输机跑偏的调整相对要困难许多,在具体调整时应先调整某一个方向,然后调整另外一个方向。调整时要仔细观察皮带运动方向与跑偏趋势的关系,逐个进行调整。重点应放在驱动滚筒和改向滚筒的调整上,其次是托辊的调整与物料的落料点的调整。同时应注意皮带在硫化接头时应使皮带断面长度方向上的受力均匀,两侧的受力尽可能地相等。

2 输煤廊道粉尘超标治理

2.1 廊道扬尘原因

2.1.1 输煤廊道扬尘点

输煤系统的煤粉扬尘点较为集中,具体位置在输煤皮带机头部落煤口、中部犁煤器部位扬尘、输煤皮带机尾部导料槽部位扬尘、输煤皮带工作面在返回部位的粘附煤污染地面及由于皮带在运行时的抖动使粘附煤粉飞扬。

2.1.2 输煤廊道扬尘原因

1)输煤廊道皮带机头部落煤点扬尘原因:皮带机运行时,输煤皮带头部往落煤口落煤,由于落煤筒安装存在一定高度,落煤时落煤筒中气压较高于大气压,引起落煤筒四周有回流气体,此回流气体能从下落煤流中带起一定量的煤粉而引起扬尘。

2)皮带机尾部导料槽扬尘原因:上段皮带头部与下条皮带尾部导料槽存在一定落差,这落差使得下落煤流中附带有一定风量,并随着煤流方向的改变使得此部分气体中带有大量煤粉,由导料槽密封不严处喷出。另外由于目前除尘器给水是工位操作控制,一是水量和时间投入难以控制,所以造成导料槽处扬尘的主要原因。

3)皮带机返回粉尘污染原因:输煤皮带机运行时,输煤皮带返回面存在一定由于清扫器未清扫彻底的粘附煤,粘附煤随着皮带运行时的振动与摩擦而脱落下掉形成粉尘污染,此部分污染面广可涉及整条皮带。

2.2 水喷雾抑尘原理

2.2.1输煤皮带机运行时,输煤皮带头部落煤口及皮带机尾部导料槽或落煤筒部位易产生扬尘;在此处实行喷嘴喷雾抑尘,由于喷雾液滴大小一般在几百微米左右,这些液滴具有极大地表面积;扬尘气体为紊流状态,扬尘颗粒与喷雾液滴存在着相对运动,也存在着相对碰撞,使得扬尘颗粒被液滴捕集提高自重而自然降落,从而达到喷雾抑尘目的。

2.2.2输煤皮带机运行时,输煤皮带返回存在一定粘附煤。此部分污染此部分污染面广可涉及整条廊道。从粘附煤粉皮带的源头将煤粉彻底清扫下来,并使粘附煤粉的皮带工作面保持湿润,从而达到治理皮带粘附煤污染目的。另外,由于此部分皮带(皮带工作面和非工作面)粘附煤使得皮带机停运时皮带表面沉降大量煤粉,煤粉中的水分慢慢蒸发,在下次皮带机运行前已经变成干粉。皮带机启动后随着皮带在运行中的振动,整条皮带产生扬尘,在粘附煤粉皮带的工作面实施湿式清扫工艺,随着输煤皮带的转动,不仅可以彻底清扫皮带工作面粘附的煤,且在皮带表面均匀覆盖一层水膜,从而抑制皮带启动扬尘。

2.3 输煤廊道粉尘治理措施

2.3.1 输煤皮带机尾部导料槽部位抑尘措施

1)完善水喷雾系统,由于皮带机尾部导料槽与上端皮带的落煤筒具有一定高度,输煤皮带运行时,落煤筒处落差使得落煤筒及导料槽中的风量较大,扬尘量也较大,在该部位喷嘴选型为实心锥形喷嘴和广角标准型实心锥形喷嘴。

2)根据输煤皮带的输煤量,在尾部导料槽落煤点前后位置的安装2个安置型实心锥形喷嘴,导料槽出口设一个广角标准实心锥形喷嘴。

3)为了减少由于人工投入水源的不及时性,在水喷雾给水母管管道上安装水喷雾自动控制器实现给水随皮带重载运行自动控制。

4)由于导料槽结合面密封效果差,大量粉尘从密封不严处向外漏出,另外由于导料槽密封不严,造成导料槽处除尘风机的风量大量损失,造成除尘效果降低。所以必须对导料槽进行彻底检修密封,对除尘风机及除尘器进行解体检修保证风机稳定投入和提高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2.3.2 输煤皮带机头部落煤口部位喷雾抑尘措施

1)输煤皮带机运行时,皮带机头部落煤口存在回转气流而引起扬尘,在此部位喷嘴选用标准较小流量空心锥形喷嘴。

2)根据输煤机的输煤量,在落煤口上方安装2个标准角小流量空心锥形喷嘴。

3)为了减少由于人工投入水源的不及时性,在水喷雾给水母管管道上安装水喷雾自动控制器实现给水随皮带重载运行自动控制。

2.3.3 输煤皮带机皮带粘附煤扬尘抑制措施

1)输煤皮带机运行时,返回段皮带工作面朝下,工作面所粘附煤用湿式滚刷清扫器进行清扫,为防止清扫下来的污水造成二次污染,将湿式滚刷清扫器进行密封,并将污水集中引入冲洗水管道内。

2)在皮带头部二层皮带下部加装水喷雾,将二层皮带工作面喷湿,在水喷雾后方加装一个P型清扫器,将工作面的煤尘清理干净,在清扫器下部砌制集水池,煤水综合利用。

3 输煤皮带输送机胶带烧损及防范

3.1 概述

目前火电厂输煤系统皮带运行速度一般在2.2m/s及以上。在皮带抖动中有煤粉扬起;煤料在转换过程中因落差也会飞扬。系统中部分没有被除尘器收集和被水喷雾抑制的煤粉就会沉积在落煤筒、导料槽、落煤筒等设备的内壁。如果煤粉得不到及时清除,时间长了将会逐步氧化,温度升高,最后引起自燃;或者再有外加高温引燃条件下如电焊、气割、电缆短路等引起燃烧。由于煤粉燃烧引起皮带烧损的事件很多电厂都有发生,而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输煤系统一路就被迫停运,采取更换烧损部分皮带的措施,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输煤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做好预防输煤皮带烧损工作是所有输煤专业有关人员所必须面对的。本文就投产后几次皮带烧损的事故展开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对做好输煤系统防火工作有所裨益。

3.2 皮带烧损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发生皮带烧损无非是设备、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从这两方面加以分析,做好相应有效的防范措施。

3.2.1 设备和环境因素

1)在输煤过程中,系统中的设备(落煤筒、导料槽、风机风筒内等)内壁均积有不同程度的煤粉。虽然安排定期的清理工作,但仍不能保证设备的角角落落没有积煤。

2)设备故障发热引起皮带烧损或着说设备缺陷(如:皮带机跑偏与机架相擦造成局部高温、皮带机托辊不转与皮带表面摩擦造成局部高温)发热引发积煤闷燃引起皮带烧损。

3)落煤筒、导料槽、除尘风机风筒、栈桥等其结构如同助燃的烟道,具有一定的抽风扇火作用。

4)尘积的煤粉颗粒较细。煤粉具有自燃特性,煤的自燃因素比较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煤的氧化。尘积的煤粉与空气中的氧起作用,使煤开始碎裂和分解,其产物有水、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同时煤开始放热,继续分解形成新的表面。这样,氧与煤的新表面不断接触而使氧化作用反复循环进行下去,积煤的温度就逐渐上升。煤的氧化速度快慢与氧化时的产生的温度高低成正比。试验表明,煤的受热温度在30~100℃时,每增高1℃,氧化速度就提高2.2倍。煤的着火点在250~350℃左右。当积煤温度超过60℃时,煤的氧化速度迅速增加,积煤温度就剧烈上升,又进一步使煤氧化速度加快。当积煤温度达到100℃时,1~2天内即可达到煤的自燃着火温度,煤就开始自燃。自燃的煤粉温度很高,可达500℃以上,一旦发生煤粉自燃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就很容易引起火险。另外,如果取用煤场略有自燃的煤时,就有可能部分煤会滞留在落煤筒内部,当设备停用时,自燃煤引起积煤燃烧,再引起皮带烧损。

5)煤粉的闷燃过程,如果没有其他助燃条件,起初比较缓慢。做过这样试验,取设备上积煤2kg左右,单独倒在石棉布上,用气割割一小块红透的铁块丢在煤堆上,任其煤粉燃烧,煤堆没有明火,只是小量的烟和煤气味。接近9个小时的闷燃后才将这煤堆烧成灰。从这现象看如果不考虑助燃因素,积煤开始燃烧过程是比较缓慢的,现象不明显,又往往大多发生在设备内部,所以不大容易被发现。

3.2.2 人为因素

1)输煤系统设备上有动火源。如:有气割、电焊等动火检修工作。我们做过以下试验(仅作参考):

从试验结果看,焊渣、气割熔渣或气割下的铁块掉在皮带上引起皮带燃烧产生的火险概率较小。必须附有煤粉或其他助燃的条件,才使火源扩大引起火险。所以输煤皮带烧损的人为因素中,动火检修工作只是容易引起落煤筒、导料槽、皮带等设备上的积煤闷燃,再由于煤粉闷燃的扩大产生高温,才是火险的祸根。煤粉闷燃后处于松散状态,会流动、脱落或随气流飘荡。由此造成很大的隐患。工作人员如果防范措施不完善、检查不到位,就很难消除这种隐患。

2)动火工作前没有制度未执行即应办理动火工作票而未办理动火工作票;对动火工作点没有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清理积煤、冲水、铺石棉板等)。

3)执行动火工作中,没有专人监护,或者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

4)动火工作结束,对动火工作点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清理。

3.3 皮带烧损的防范措施

3.3.1燃料点检、燃料运行共同执行动火工作票管理制度。

3.3.2检修班组要把防火工作作为班组安全工作的重点来抓,加强宣传火灾的危害性,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发挥人的能动性,使职工人人参与防火工作。

3.3.3严格遵守“两票三制”。燃料点检员加强点检定修工作,提高检修工艺和检修质量验收把关工作,消除因设备因素造成的皮带烧损。

3.3.4运行人员加强对设备的巡检,特别是对停退时间较长的设备的巡检,提防积煤自燃。

3.3.5真正落实导料槽、落煤筒等设备积煤的日常清理工作。做到定人、定点、定周期。

3.3.6抓好动火工作的全过程管理。动火工作前、中、后均要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如:清理积煤、冲水、铺石棉布等并要有专人监护。对下班前、小范围及返工工作涉及到动火的均要重点交代,指定责任人。对不熟悉系统设备检修人员的动火检修工作或跨专业、跨部门的动火作业必须有专业人员的指导。

3.3.7按照规定,输煤系统设备上动火工作需要办动火票的,必须办理动火工作票。离开工作现场前必须要有检查,确认无火种隐患方可离开。

3.3.8工作负责人要在运行检修交底簿上写明动过火设备的详细位置、时间,运行人员应加强对该区域和动火点的巡查并记录。

3.3.9检修班组要交代晚间值班人员,必须前去检查一次,并做记录。

3.3.10不定期的检查防火安全防范的执行情况,对做得好的给与嘉奖,对做得不好的给予考核。

输煤系统担负着锅炉燃料供应的重要任务,只有从小事做起,做细致的工作,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这条黑色生命线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Z].

[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Z].

汽车检修与维修技术 第2篇

例:一辆三菱V6轿车,加大油门转速最多达到3000r/min。我们首先检查点火系统,更换火花塞,量高压线,符合标准值。清洗了汽油滤清器,测试油泵油压正常。清洗了喷油嘴。清洗节气门进气歧宇航局,保证进气系统正常。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用检测仪器调取发动机故障码,但没有故障码输出,用示波器来检测各主要传感器,符合标准值。说明电路系统正常。检查点火正时及缸压,正常。在几大系统中,我们只有排气系统没有检查。于是拆开消声器,结果加油顺畅,故障现象消失。

消声器的排气压力往往是我们忽视的,在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车辆中消声器里装有三元催化剂。时间一长,会出现堵塞,造成排气压力过高,导致发动机加油不畅、温度高等故障。这种故障在奔驰、宝马、大宇、现代中经常出现。

逆推法

该方法是在动手处理故障之前,先结合所有的故障现象,冷静的想一想,分析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也就是从现象逆推的原因,找出问题的关键,集中突破。

汽车维修实用做法

1.如何保持离合器长久轻松

每次换刹车油时请维修人员从离合器分泵处放出废油。因为离合器和刹车使用的是同一个储油杯,可能有难度,但又是应该做的。

2.当你感觉到刹车不如以前好用怎么办

在等红灯时用大力踩几脚刹车,即可见效,返老还童。

3.如何简单防止车辆跑偏

1、将跑偏方向的前轮调高气压或另一方向的轮胎调低气压;

2、在规定的范围内调整前束;

3、四轮定位后赖住商家。说明一下,大部分车辆向右跑偏,都是因为用右侧上马路牙子造成的。

4.如何消除个别轮胎磨损不均匀后产生的噪音

四轮定位、平衡后找一修自行车的,借或买把木锉,将胎面高低不平的地方锉平就不响了。

5.如何延长消声器的使用寿命

将消声器下方最低点打一小孔。道理很简单.排水防腐蚀。

6.如何起步提速快

检修与治理 第3篇

综合检修厂房屋面做法: (自下而上) : (1)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 (2) 120厚水泥发泡保温板; (3) 20厚1:3水泥砂浆找平; (4) 1.5厚聚氨酯高分子防水涂膜; (5) 1.2厚三元乙丙防水卷材一道 (配套胶水粘结) ; (6) 无纺布隔离层; (7) 20厚1:2水泥砂浆保护层。

2012年10月完成综合检修厂房屋面板施工, 2012年11月15日完成120厚水泥发泡保温板施工, 2012年11月17日完成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施工, 2012年11月22日完成1.5厚聚氨酯高分子防水涂膜, 防水涂膜层施工完成后, 考虑已经进入冬季, 气温过低无法保证后续屋面防水层施工质量, 施工承包商将后续防水层施工安排至2013年春季施工。2013年4月初对综合检修厂房屋面进行检查时发现屋面板底部开始陆续出现湿印, 并逐渐加重, 屋面涂膜防水层部分破坏失效, 2013年4月底施工承包商对涂膜防水层进行局部修补并完成1.2厚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施工, 进入6月雨季后, 屋面出现大面积渗水现象, 雨水沿着屋面板接缝的方向滴到厂房地面形成积水, 严重影响了综合检修厂房本身的使用。

2 原因分析

2.1 直接原因

2.1.1 2012年11月在业主公司急需使用综合检修厂房的情况下, 施工承包商在寒冷季节对厂房屋面进行了涂膜防水施工, 施工时间段气温已低于零度, 不符合涂料规格书中规定的工作温度不低于5度的要求, 也不符合《屋面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5-2012) 5.5.8条“水乳型及反应型涂料施工环境温度宜为5度至35度要求”。涂膜防水层在经历一个冬天各种气候的影响, 部分发生破坏, 从而导致大量的雨水渗入保温层, 造成屋面发生大面积漏水。

2.1.2 在防水涂膜失效雨水已经渗入保温层的情况下, 施工承包商没有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而是继续上部防水卷材的施工, 在太阳的暴晒下, 导致底部大量水汽上升, 破坏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

使得两道防水均失效, 形成恶性循环。

2.2 间接原因

2.2.1 未设排气系统

施工承包商在与综合检修厂房同步进行的办公楼屋面施工时, 在保温层上设置了排气系统, 而综合检修厂房无此设置。实践证明, 办公楼的屋面几乎没有渗水情况出现, 说明排气系统对屋面湿气、水汽的排除有着重要意义。

2.2.2 屋面板灌缝问题

2013年10月初施工承包商对屋面进行返工过程中, 在完成保温板上部结构的剥离并开始进行开槽时发现, 有部分保温板下部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板间的缝隙未进行灌缝, 范围遍及纵横两个方向, 宽度从1cm至2.5cm不等。施工承包商在2012年10月完成了屋面板的安装及灌缝施工, 此次部分屋面板间的缝隙未进行灌缝, 是施工承包商趁监理人员未在场的情况下偷工减料造成。屋面板的灌缝封闭不严密, 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屋面雨水渗漏。

2.2.3 保温材料原因

综合检修厂房使用的保温材料为水泥发泡保温板, 此种材料本身为吸水性、含水性材料。根据国家建筑节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数据, 此种水泥发泡保温板吸水率为8%, 而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及长期的潮湿环境下, 保温板已吸入少量水分并达到一定含水率, 从而形成湿气传至砼屋面板内。

2.3 根本原因

2.3.1 施工承包商因乙供物项、人力安排、资金有效投用等方面组织不力, 施工黄金时段停工待料, 造成施工进度一拖再拖, 致使综合检修厂房屋面涂膜防水层在最不利的时间实施。

2.3.2 监理单位在质量验收管理中存在不足, 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工程师在过程控制和隐蔽验收等环节中责任心不够, 把关不严, 未能及时发现屋面板缝漏灌、涂膜防水层破损失效等质量问题。

3 治理措施

综合考虑问题形成的原因及现场的实际情况, 要彻底根除屋面板湿印、渗水的问题, 首先排除屋面板的潮气和湿气, 同时增设排气构造以保证在未来的使用中不会再次出现类似问题。根据2013年8月初的现场情况来看, 原有的三元乙丙卷材防水和其下层的聚氨酯涂膜防水, 由于长期暴露于外界, 已经基本失去防水效果, 如果只在原有防水层的基础上进行排气设施的改造, 则无法保证原有防水层的效果和使用年限。鉴于屋面漏雨已经影响到了检修厂房本身的使用和防水防雨的功能, 并对厂房室内设备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为了一次性对问题进行根除并消除未来的隐患, 同时保证防水层的功能要求, 最终决定对综合检修厂房屋面保温层以上的部分进行返工。

2013年8月30日施工承包商组织专家评审会, 通过讨论确定综合检修厂房屋面返工改造方案如下:

3.1 将水泥发泡保温板以上的所有构造全部清除, 包括聚氨酯涂膜防水层、三元乙丙卷材防水层及保护层和找平层。

并将保温板表面清理干净。

3.2 将整个屋面的水泥发泡保板砖晒干, 以去除目前存留在其内部的水分和潮气并取样进行含水率测试, 保证整个屋面保温砖的含水率维持在最低水平。

3.3 在此基础上, 按规范要求加设排气构造。排气构造需满足《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中的相关要求。

3.4 随后按原设计要求, 重新进行各层构造的施工, 各层施工均需满足相关规范及验收要求。

结束语

屋面渗漏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之一, 只有在施工中强化工程质量意识、严格施工操作工序、严格按照规范、规程施工, 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 就可以杜绝施工原因造成的屋面漏水。

参考文献

[1]于翠翠.浅谈屋面卷材防水施工[J].山西建筑, 2008, 34 (13) :167-168.

变电设备检修与管理 第4篇

1.1 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也称作事后检修,这种检修方式以设备出现功能性故障为判据。

是最早的检修方式。

只有在设备发生故障且无法继续运转时才进行维修。

也因此耽误生产运行,需付出很大的代价和维修费用,效果不太理想。

1.2 预防性检修

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也在逐渐的发生变化,根据检修的技术条件、目标的不同主要为以下三种检修方式,第一,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的实施需要定期的检查设备的状态,通过巡视、检查、试验等手段,通过评价设备的状态,合理的制定检修计划。

或者在有条件的时候通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获取一定数量的状态量的实际状态、根据这些状态量决定如何安排检修计划,以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大的可靠性,第二,定期检修。

当设备数量较少且设备质量水平较一致时,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或累计了一定的操作次数后安排一次定期的检修计划的检修模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如果继续定期的安排检修计划,人力和物力的不足就逐渐体现出来,第三,基于可靠性的检修。

状态检修主要考虑单个设备的情况,而基于可靠性的检修则考虑整个电网的情况,如设备的风险、检修成本等。

2 状态检修基本原则

2.1 状态检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原则,以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管理水平为目的,通过对设备状态的掌握和跟踪,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合理安排检修计划和项目,提高检修效率和运行可靠性。

2.2 推行状态检修必须坚持体系建设先行。

状态检修是一项创新工程,是对原有设备检修方式的重大变革。

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必须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执行体系,全面规范状态检修工作,工作过程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3 设备状态检修以评价为基础,通过全面评价,掌握设备真实健康水平。

以国家、行业现行技术标准为依据,结合科技进步,制订评价标准。

2.4 开展状态检修工作必须遵循试点先行、循序渐进、持续完善、保证安全的原则,不能一哄而上,要在体系建立基础上,根据实际工作和设备情况,开展试点,积累经验并对体系进行不断完善,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全面推广执行。

3 目前我国变电站检修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就如何正确开展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各方理解不一,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3.1 设备健康状态评价缺乏统一的分析诊断模型,无法摆脱原有预防性试验标准的简单合格与否判别上,缺乏科学把握设备当前健康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评估方法。

3.2 各专业技术人员测试分析之间缺乏横向联系,难以摆脱传统管理模式,形成跨专业的统一诊断分析模型。

3.3 缺乏对状态检修总体策略的研究,过分依赖在线监测技术,以在线监测装置的应用多少衡量状态检修应用研究的深度,把状态检修策略研究简单化了。

实践应用表明,当前,过分依赖在线监测技术开展状态检修是不现实的和不经济的,甚至会困扰和乃至影响整个状态检修策略的应用研究;以传统人工统计分析的方式难以满足业务迅猛增长的需求,急需决策系统的支持。

4 做好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工作

全面掌握设备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设备缺陷,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以便检修是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4.1 设备缺陷分类

设备缺陷是指已投入运行或备用的各个电压等级的设备有威胁安全的异常现象,需要进行处理。

设备缺陷按其对供电安全的威胁程度,分为紧急、重要和一般缺陷3种。

紧急缺陷是指性质严重、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处理的设备缺陷,若不及时处理即将发生人身伤亡或大面积停电、主设备损坏、重要用户停电事故,重要缺陷是指性质严重、情况有恶化发展趋势的设备缺陷,虽然此时设备尚可继续运行,但已影响设备出力,不能满足系统正常运行需要,或短期内将会发生事故,威胁安全运行;一般缺陷一般缺陷是指性质一般,对设备运行影响不大,可列人计划内处理的设备缺陷。

4.2 设备缺陷处理

紧急缺陷应及时安排处理,不能超过24h。

如无法停电处理的应采取措施,转移负荷或限电等重要缺陷应尽可能及时处理,如不能及时处理应立即安排近期处理,但时间不能超过一周;一般缺陷,各变电站每月月底前汇总报工区。

工区经整理、签字报生技部门,无论其是否影响设备正常运行都应列人计划处理。

紧急和重要缺陷在未处理前应加强监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展成为事故;在检修试验和测试中发现的设备缺陷,应制定方案,现场进行处理,如暂时不能处理的缺陷,应在设备检修预防性试验记录本内详细记录。

5 建设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信息系统

根据目前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变电设备的概况、检修管理状况、人员状况提出了在当前情况下开展状态检修信息系统建设的一些建议,并指出了状态检修的核心在于准确掌握设备的状态,加强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和分析,以科学手段掌握设备状态,逐步实现状态检修。

供电设备中大部分设备、设施和装置,它们的状态信息量主要是根据日常的巡视、检修所得。

根据设备的有关历史资料,包括历次试验、检修、运行以及故障等所反馈的信息量,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可以对某台设备或某一类设备的状态做出评估。

状态检修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工作,更多的是管理上的工作。

目前一些变电站已与高校或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状态检修信息管理专家系统,并利用这类系统逐步实现检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程序化,实时分析每台设备的状态并进行状态变化趋势的分析,减少了数据分析、统计工作量。

结语

电力生产企业面临着既要保证一定的设备可用率和供电可靠性,还要降低检修成本的压力。

电力系统设备一旦发生故障,不但设备遭受重大破坏,也给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威胁。

全面提升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自动化水平、保障供电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损耗,是供电企业更高的发展目标。

变电站作为电力能源变送及分配的枢纽载体,是电力网络系统的主要环节,因而变电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孙振涛.浅论变电站检修技术的创新[J].华东电力,2008(2).

[2]肖明辉.变电站检修相关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2).

[3]包艳琴.变电站检修技术要点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0(6).

[4]范飞.论变电站检修技术的问题和对策[J].供电行业信息,2011(1).

检修与治理 第5篇

1 变电检修的现状

在当前阶段,主要是由供电局负责我国的变电检修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行,同时也辅之以相关的检修部门进行协同管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明确的责任和目标,最终共同实现变电设备的安装、检修。当前,虽然电力企业呈现出了急速发展的趋势,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我国的各类供电企业仍然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就作者所了解到的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检修所要耗费的成本过高、检修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技能有所欠缺、针对性较差、对待检修的态度不认真,分析不精确等,这些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在当前严峻的供电形式发展之下,必须要针对传统的检修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从而提升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和检修效率。通常来讲,状态检修分为三个等级,其具备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检修和检测的全面化。首先是检修人员通过手提式的状态监测设备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其次是专门的监测系统对变电设备进行永久性的监测。其中,部分负责故障诊断的专家系统处在第三等级。

2 传统检修的分析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的检修模式中,变电检修模式可以说是其中应用最早的一种,具备着定事定时的针对性。在定事方面,因为我国的电力企业在那时候刚刚处于建设初期,因此各方面经验和设备还不是十分充足,人力物力财力也都有所欠缺,再加上领导层的不重视,综合这些因素就导致了传统的检修模式往往只能够在事后进行检查,而且往往是只有发生了事故或者是故障之后才开始被动地检修,检修状态和检修意识十分落后。这就导致了前期的检修具备很大程度上的不可预见性,只有等到事故发生之后才能被动检修,很容易给日常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损失。除此之外,传统的检修模式所需要用到的原材料和工具较多,因此往往需要在前期准备极大的仓库和保管人员,这就使得库存大量增加,提升了仓库的保管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检修资金的利用率。

最后,这种只有在事后才能够进行检修的传统检修模式无法提供条件来促成事故的分析和经验总结,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无法对事故做出预判和分析,从而使得材料大量浪费,劳动量骤增。长此以往,给我国的电网建设和变电站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因此痛定思痛,通过长年的研究和分析,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定期检修的方式,在前期的检修规划当中就直接设定好要检修的内容和时间。这种方式尽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检修方式依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在检修时无法保证其他设备的不停电和继续运转,这就使得这种检修模式很容易加大其他电网的承受压力,加快其他设备的老化速度,进而也大大影响了变电检修的工作效率。

3 状态检修的分析

同传统检修方式相比,状态检修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良。这种检修方式最初起源于1990年左右的美国,后来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传播至中国。它以周期长、寿命长、性能稳定、覆盖面广的特点,为变电站检修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和管理标准,受到了我国电力企业的广泛青睐,众多电力企业开始以此作为检修不足或者检修过剩的主要方式。在电力系统当中引入状态检修,不仅能够减轻电力系统当中的人财物力的消耗,同时还能够为其运行提供可靠的基础保证。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变电检修的成本,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平稳性和可靠性。它能够集中起来解决运行设备中的不稳定或者是不易控制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将其发现并解决,能够按照一定的时间将设备更新,这与变电检修的核心人物不谋而合。

可以说,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并非无源之水,而是建立在定期检修的传统检修模式之上的,它通常会按照变电设备的实际工作状态作出明确的判断,并针对其具体的运行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和诊断,尽可能地通过对设备的检修,做好设备的维护,从而防止故障和事故的发生。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同传统检修模式不同之处在于,这种检修模式具备很大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检修所要花费的成本,并且与此同时在保证成本降低的基础上还能够提升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延长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当前的停电监测的变电监测工作中,我国的供电企业正在着重发展在线监测的技术。这样能够保证在不断电的情况下,针对变电设备和潜在问题进行检测,从而避免因为停电检修而带来的设备折旧和生产成本增加。这样不仅大幅提升了设备检修的维修和维护效率,同时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内的工作量,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变电检修还能够针对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科学合理的预防,这样就能够防患于未然,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能耗,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环境效益。

4 思考和讨论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如果想要提升我国当前电力网络的可靠性和平稳性,从而为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和安全提供保证,就必须要求我国的电力企业迎难而上,不断降低检修成本,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迎接更多的挑战,为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及时发现电力系统设备的故障,从而避免给设备带来破坏,避免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破坏,避免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破坏。所以,一定要大力提升供电企业的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的效率,用设备的检修来为其正产运转和高效运作保驾护航,增大供电的可靠性和平稳性,降低设备的故障率,降低设备损耗,这是我国电力企业所主要面对的问题。

5 结束语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网络当中的输送和分配的中心枢纽,因此对我国的电力网平稳运行意义重大。而不论是传统的检修方式还是状态检修方式,都能够为变电站的正常运转提供帮助,也都需要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本着“事后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这一规律进行。与此同时,相对于传统的检修模式来说,新的状态检修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设备的问题和隐患,同时还能够节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所以,希望各个电力公司的相关部门都能够提升认识,学习好变电检修的相关技术,从而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电力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这种趋势,电力体制改革被逐步提上了日程,且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我国的用电量和电网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智能电网技术开始逐渐渗透。在物联网技术于电网中的应用主要存在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物联网技术在提升变电设备的检修和管理水平方面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直接关系到供电的质量。在文章中,作者对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赵文辉.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3):87.

[2]黄凯.传统检修模式和状态检修模式在变电检修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4(13):85-86.

检修与治理 第6篇

1 传统检修模式概述

传统检修模式在现阶段主要分为两种:事故检修模式和预防性检修模式。此两种检修模式主要依靠设备的使用作为维修凭证进行维修, 实际工作中, 此类方式较为被动, 而且一些较为严重的事故同样会影响设备的安全问题。

1.1 事故检修模式

往往在传统检修模式中, 检修是伴随着设备出现了使用问题进而出现的。而在传统检修模式中, 事故检修模式是最为普通的一种检修模式, 也是传统模式中应用最广泛的检修模式。事故检修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较为被动, 其主要发生时间点为设备已经出现了事故, 该事故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此时检修技术介入, 完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可以说事故检修模式是依靠设备的状态所决定的, 当变电系统采取此种设备检修模式时, 便意味着设备已经进入了停滞状态, 很多时候同样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设备停滞, 不仅仅意味着成本的开销加大, 很多时候同样会带来生产安全问题。

1.2 预防性检修模式

传统检修模式中, 事故检修模式较为被动, 而预防性检修模式便是为了应对此种被动所使用的检修模式[1]。刚刚出现的预防性检修模式按照一定周期进行, 所以也被称为定期检修模式。可以说定期检修模式便是按照一定的科学技术进而呈现周期性的检修, 该情况同样是预防性检修模式的一种常用方法。预防性检修模式可以保证大部分设备的完好率, 但在面临突发情况时, 往往应变能力不足, 同样此种周期性的检修行为在面临随机因素而造成的偶然事件反应能力较差。该方法还有另一个缺点, 便是在检修模式中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同样容易造成维修故障。虽然预防性检修模式已经相比事故检修模式进步了些许, 但是随着电网质量要求更高的现代, 此种检修模式同样不能适应。

2 状态检修模式概述

科技的进步, 在现代电网中开始运用状态检修模式, 其依靠设备状态进而建立的。状态检修模式判断依据为设备的状态信息, 通过对过往的信息进行记录, 进而对于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综合评定, 然后分析状态信息, 得出检修计划和检修内容。状态检修是近些年发展的技术, 其具有耗费低、效益高和技术先进的特点[2]。而且应用中, 状态检修模式同样有最大的优势, 其为电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弥补了传统检修模式的不足, 帮助电网获得更稳定的运行。同样该技术减少了传统检修模式的消耗, 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此项理念于七十年代发展, 诸多发达国家在电力系统中都已经采用了状态检修模式。我国在近些年来引入了状态检修模式, 并且逐渐形成了我国电力系统的特殊检修模式。如果以我国目前的转状态检修模式进行探讨, 可以说仍然处于初步阶段, 一些状态检修模式的多项系统尚未形成。而且一些配套管理技术的发展, 例如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完成发展, 便会在状态检修中形成专业的管理软件等, 此类技术便会逐渐形成完整的技术系统。相信我国在状态检修领域不断进步, 必然会形成一定结果, 在现阶段, 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状态检修技术主要包括噪声监测、震动监测等技术。状态检修模式主要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在线监测、离线监测和定期解体监测。此三种模式运用了现代先进的物联网技术, 将设备信息评价汇聚成为统一网络, 进而评价了设备的自身问题, 帮助设备在运行中明确设备基本状况, 如果一些设备的状态评分较低, 便可以采取维修措施[3]。

3 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区别

3.1 检修时间不同

传统检修模式是依靠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设备判断, 进而来决定是否投入检修;而状态检修模式是依靠状态评定, 进而来判断是否投入设备检修。所以说在变电设备正常运行的时间内, 状态检修模式更多弥补了传统检修模式时间的不足, 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来确定是否需要投入, 此种方式提升了检修工作的工作效率。

3.2 状态检修弥补了传统检修模式的不足

首先应认清传统检修模式存在何种不足, 主要是:损失大、检修计划不合理、检修后未能形成科学评价。而面对不足, 状态检修模式很好的补充了此类缺陷, 状态检修模式通过监测来评价设备的状态信息, 针对变电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完成了补充, 同样提升了检修的实际效果。状态检修有效的对变电系统采取了全面监控策略, 可有效发现设备中存在工作问题的设备, 而且可以对设备的未来状态评分进行预测, 其对于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样减少了检修工作中投入的成本, 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变电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总结

变电检修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有着巨大的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状态检修模式逐渐成为检修工作中的主流模式。将其与传统模式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其具有更为全面的检修模式, 同样判断设备状态更为精确, 在变电设备维修工作中意义重大, 文中进行了两种检修模式的对比, 望为现代变电站检修工作带来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志华, 李果, 焦文涛.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对比和分析[J].科技传播, 2013 (02) :97-97.

[2]陈涌, 马卫东.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的比较及趋势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 (01) :129-130.

检修与治理 第7篇

关键词:变电检修,传统检修模式,状态检修模式,对比

1 变电检修中的传统检修模式

1.1 事故检修模式

电力设备的检修问题是随着电力设备的出现而出现的。事故检修是最早出现、最简单的、最被动的检修方式。事故检修方式是一种完全被动的检修方式, 通常都是电力设备不得不进行检修, 设备已经出现严重的故障, 或者修复难度非常大的时候才进行检修。事故检修通常将电力设备出现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作为重要依据, 所以在电力设备的检修之前通常都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破坏性, 只有当这些设备发生了故障, 而且无法继续进行工作时, 才开始进行检修维护。这种被动的检修方式通常都是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而且还面临着设备、系统, 以及电网等都方面的威胁。

1.2 预防性检修模式

预防性检修模式是随着电力设备的逐渐增多而出现的相对主动的检修模式。最早的预防性检修是根据计划定期执行检修任务, 也被称为定期检修模式, 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预防性检修有固定的检修内容与检修周期, 检修周期通常是根据实践经验与相关统计资料进行确定的, 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预防性检修能够保证电力设备的完好率在一定水平, 但是对于随机因素导致的偶然事件则是无法应对的。预防性检修是在检修计划中确定检修间隔, 根据计划进行实际的检修工作的一种固定模式, 是一种不考虑设备运行状态的程度与故障历史的检修方法。这样的检修方式还有一个缺点, 那就是很有可能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 以及财力资源, 在检修的过程中还会由于设备的肢解与重装工作, 导致维修故障的发生。尽管预防性检修模式有一定的先进性, 但是在电力设备质量不断提高的今天, 电力设备从设计到制造, 再到使用, 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进, 甚至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管理, 这也就出现了预防性检修的计划与实际不匹配的现象。

2 变电检修中的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 即建立在电力设备状态上的检修模式。状态检修建立在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与状态评估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电力设备的当前状态、异常情况, 以及过去故障史, 经过综合分析诊断结果而确定检修时间与检修内容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是一种耗费低、技术先进、效益高的检修方式。状态检修有一个最大的优势, 即为电力设备提供了周期长、全方位、性能高、安全稳定的保证体系, 解决了诸如检修过剩等传统检修模式的问题。状态检修能够节约大量的资源, 并且能够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将这样的检修方式应用到电力系统中, 便形成了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电力设备在检修方面的发展趋势。国际的状态检修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美国、欧洲国家、日本等国家都进行过状态检修的改革。直到两千年, 我国电力系统才从事业单位逐渐转化为企业, 许多国内的供电企业开始向国外学习, 引进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 以及一些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策略, 进而突破了多年来电力系统定期检修的束缚。就目前我国的状态检修模式而言, 仍然还处在初级应用阶段, 尽管我们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状态检修体系, 但是很多的电力设备已经成为了状态检修的对象, 与状态检修相关的规定准则也在不断的完善之中。随着电力系统的深化改革, 以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的普及与发展, 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与监测势必会得到长远的发展, 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软件系统。尽管我国的起步相对较晚, 但是我们具有相当迅猛的发展势头, 具备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许多诊断方法与监测方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在我国使用比较广泛的监测技术主要有噪声监测技术、红外热成像监测技术、振动监测技术, 以及局部放电监测技术等。

3 变电检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 出现了数字化变电站与智能化变电站, 实现了变电站的一大飞跃。智能化变电站采用了许多新的科学技术, 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变电检修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具体指通过红外感应器、射频识别、激光扫描仪, 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 根据相关的技术协议, 将物品与互联网连在一起, 进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 实现智能化的认知、定位, 以及追踪、管理等的网络技术。

变电设备在进行状态参数的采集工作时, 首先要将各种信号通过感应器转化为电信号等处理方便的信号。感应器技术是当前控制技术与测量技术的关键, 同时也是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的国产感应器与国际的水平相比, 仍然不容乐观。感应器能够根据所采集的信号的不同, 诸如光信息、温度信号、振动信号, 以及语音信号等, 实现固定和移动, 进而做到全方位的监测。通过对电力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状态检测, 不仅能够实时获得电力设备在运行状态、相关评价、使用寿命等方面的信息, 而且能够对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能够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下一次的故障进行科学预测, 将故障遏制在萌芽状态, 进而降低电力系统的管理成本, 实现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4结论

事故检修模式与预防性检修模式是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的主要模式, 尤其是预防性检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状态检修模式是新型的检修模式, 也逐渐应用到了电力系统中。本篇文章就变电检修中传统检修模式与状态检修模式分别进行了阐述, 并且科学分析了变电检修中检修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预测了互联网技术与感应技术在变电检修工作中的应用。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带来一点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凌洁, 王玮, 吴振升.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实施技术的研究[J].电气开关, 2007 (6) .

[2]韩晓霞, 李莉, 麻海燕, 等.关于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研究[J].青海电力, 2009 (1) .

[3]刘芳, 李容容.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J].中国电力, 2008 (5) .

检修与治理 第8篇

1.1 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模式的定义与优点

从广义上而言, 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模式 (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 是指在变电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 根据变电设备状态和分析诊断结果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 以预测变电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为依据, 并主动实施的检修方式[1]。

相较于传统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模式具有如下优点:a.减少了变电设备停电试验和检修的盲目性, 降低了变电设备因停电检修而引发故障的可能性, 有效延长了变电设备的使用寿命;b.实现了生产和检修的合理安排, 做到该修必修, 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减少停电检修时间, 从而使现有的运行设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c.减少停电时间和开关操作量, 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d. 对变电设备运行中的发展性绝缘缺陷进行及时发现, 避免突发性绝缘事故的发生, 从而降低变电设备的事故率。

1.2 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模式的核心思想

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模式的核心思想, 是检修的时机和方案基于对变电设备状态的评估, 既要避免检修的盲目性, 又要避免一刀切地延长周期而使个别缺陷变电设备发展为重大事故[2]。在这种背景下, 电力企业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策略和信息网络技术, 采用有效的监测手段和分析诊断方法, 准确掌握变电设备当前的运行状态, 保证变电设备的可靠、经济和安全运行;对检修任务、检修工期和检修周期等进行科学安排, 在降低检修成本的基础上提高变电设备的可用系数;形成符合状态检修要求的管理体制, 提高自身运行和检修的基础管理水平。

2 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模式的开展流程

一般而言, 电力企业变电检修中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基本流程包括七个环节[3], 依次为变电设备信息的采集、变电设备状态的评估、变电设备风险的评估、变电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变电设备检修绩效的评估, 见下图。

2.1 变电设备信息的采集

作为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基础, 变电设备信息的采集需要从变电设备的制造开始, 直到变电设备的报废结束。在变电设备投运前、投运中、每次检修维护和进行各项试验后, 都要对变电设备的基础信息、运行数据、试验数据和历次检修报告等进行记录和整理, 确保变电设备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从而为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变电设备状态的评估

变电设备状态的评估工作, 其重点是依靠科学的评价来得出可靠的变电设备状态结果。电力企业的变电设备状态评估工作要基于对变电设备特征参量的采集和分析,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和《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评价导则》等标准和规范来执行, 以此来确定变电设备目前的状态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而为变电设备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一般而言, 变电设备状态评估工作至少每年应开展一次, 有需要的可适当缩短开展周期, 以此来确保变电设备状态信息的时效性。

2.3 变电设备风险的评估

作为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重要环节, 变电设备风险评估工作的目的是利用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 综合考虑安全、经济和效益等三方面的风险, 确定变电设备运行存在的风险程度, 从而为变电设备检修策略和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变电设备风险评估要力求准确, 因此评估结果直接决定着变电设备是否需要检修, 这就意味着如果将需要检修的变电设备判定为不需要检修, 那么会加大变电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 引发安全事故。

2.4 变电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

变电设备检修策略是以变电设备状态评估的结果为基础, 参考风险评估结果, 在充分考虑电网发展和技术进步等情况下, 对变电设备检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排序, 以此确定检修的方式和内容, 并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

2.5 变电设备检修计划的制定

根据变电设备检修策略来制定检修计划, 一般检修计划分为以下两个部分:①覆盖整个变电设备寿命周期内的长期检修、维护计划, 用于指导变电设备全寿命周期内的检修和维护工作;②与企业资金计划相对应的年度检修计划和多年滚动计划、规划, 用于指导年度检修工作的开展, 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检修工作安排和资金的需求。一般而言, 检修计划内容应包括明确的检修项目及检修等级、检修工作的工期、实施检修工作的部门、检修工程的预算费用, 检修项目涉及的可靠性指标等。

2.6 变电设备检修工作的开展

检修计划的实施即贯彻变电设备的检修策略, 对下达的检修计划组织实施并完成。一般而言, 电力企业的运行工区、变电检修工区、高压试验所、继电保护所等基层生产单位应该按照生产技术部下发的工作计划准备工作, 并按时间要求实施作业。所有的检修作业都应该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导则》等技术标准进行, 同时遵守现场标准化作业管理制度、标准化作业流程的要求, 严格执行工作票、变电设备检修规程、工艺导则、作业指导书和作业指导卡。于此同时, 生产技术部联合安全监督部门要对电力企业各项检修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

2.7 变电设备检修绩效的评估

变电设备检修绩效的评估, 是在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开展过程中, 对工作体系的有效性、检修策略的适应性、工作目标实现程度和工作绩效等进行评估, 确定状态检修工作取得的成效, 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和建议。一般而言, 对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绩效评估应该每年进行一次, 绩效评估工作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绩效评估标准》进行, 评估中除了完成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外, 也要重视评估的有效性、评估内容的整体性和评估项目间的关联性, 尽量做到科学、准确和合理。

3 讨论

在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带动下, 电力企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和竞争环境, 这决定了传统的变电设备检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设备管理的需要[4], 电力企业加快了检修工作现代化的步伐, 积极探索和推行以安全、可靠、成本和环境为基础, 以设备状态为依据的状态检修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峰, 刘亚平, 陶永健, 等.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7) .

[2]苏鹏声, 王欢.电力系统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3, 27 (1) .

上一篇:故事力培养下一篇:输卵管妊娠流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