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监督范文

2024-05-22

广播监督范文(精选6篇)

广播监督 第1篇

节目开办近10年来一直都是领导重视、各部门参与、听众反响大。在不断总结好经验的基础上, 节目组对《政行风热线》精雕细琢, 争取每期都是精品, 每期都能为群众办些实事。

1 创新思路贴近民生充实内容

怎样使节目内容更贴近百姓生活, 怎样满足听众的收听需求, 怎样树立品牌, 扩大影响力, 彰显广播个性, 这是摆在广播从业者面前的共性问题, 也是需要我们研究、思考和努力去解决的问题。

《政行风热线》这个节目就是要达到激浊扬清, 维护百姓权益, 利用媒体优势, 引导并开展舆论监督的作用。节目的开办既是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要求, 也是广播直播节目一种有益的尝试。百姓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在节目里很好的展现。节目中相关的职能部门现场帮助听众解决实际困难, 如农民分地、粮食直补、二代身份证办理、如何办理低保、如何领取独生子女费等等一系列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节目中, 政务大厅附近的刘丽女士打来电话反映:她们居住的楼是洮北区人事局家属楼, 两年没有供热。市供热公司的工作人员迅速行动, 多方协调, 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年冬天, 这两栋楼近80户200多人将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在第二天的节目反馈中, 刘丽女士打来电话, 对节目和热力公司表示感谢。

2 形式灵活充当桥梁营造气氛

除了坚持办好每期节目的同时, 每年都开展大型户外直播活动, 以创新播出形式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和影响力。职能部门相关人员, 来到群众中间, 与群众面对面, 倾听群众的心声, 为他们答疑解难, 解决实际问题。

2008年8月28日、29日两天《政行风热线》特别节目走进工业园区, 市建委、交通局、公安局、国税、地税等23个与企业接触较多的部门, 主动上门为企业及广大企业员工服务, 对于企业和员工提出的问题, 涉及的职能部门都主动做了解答、解决, 并认真做了登记, 现场解答和解决企业及个人的相关问题80多件。不能现场答复解决的, 在活动后的3个工作日内做出答复, 3个工作日内不能解决的, 及时报市纪检委纠风室备案, 规定时间内予以办结。

2009年春天组织策划了《政行风热线走进洮河镇》大型现场直播活动, 市直及洮北区20多个部门来到洮河镇, 为农民提供春耕前的科技、政策服务。当天农民挤满了各个咨询台, 还有外地农民赶到洮河镇, 他们说, 头一次在一个地点看到这么多部门的领导, 不出家门就咨询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次活动成功地进行了直播, 在现场记者直接接听直播间传回的信号, 现场就可以收听到正在发生的事情, 老百姓在现场听到了自己的声音, 亲和力大大增强。

2011年9月23日, “知民情、解民忧、促和谐”《政行风热线》大型主题户外直播活动走进市民广场。市卫生局、质量监督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市牧业局、商务局、市农委、市区相关医院和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等十几个职能部门、单位参与。白城市食品药品监督局设置了三处旧药换新药展台, 现场为群众准备了近五千分家庭常备药。一个小时的节目, 通过直播间与户外直播现场连线直播, 各职能部门主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兵分两路, 接受现场咨询和热线咨询。在直播现场, 各职能部门设立了咨询台, 现场受理群众投诉及咨询近百个。

《政行风热线》举办的“走进社区、走进工厂、走进农村”一系列户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参与到政府职能部门的行风建设中来。通过活动, 也让各部门对广播有了新的认识, 认为广播为他们搭建了一个服务大众、接受听众监督的平台, 为今后更好的服务群众找准了切入点。

这些活动的举办, 使《政行风热线》节目实现了由室内到室外、由城市到农村、再到外县的跨越, 起到了听民意, 解民忧, 服务民生的作用。也为节目注入了活力, 展示了广播的魅力。

3 舆论引导增强沟通服务意识

《政行风热线》作为一档民生热线节目, 关注和关心群众的所思所想, 反映群众心声, 利用媒体手段督促解决实际问题, 不光报道问题现象的本身, 更多地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起到凝心聚力、释疑解惑的作用。同时也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的喉舌, 更要注重宣传口径, 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好节目播出关。因为涉及一些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 节目播出时必须谨慎注意。工作人员事前都与上节目的部门做好对接, 了解各部门的敏感、难点问题有哪些, 做到心中有数, 一旦节目中出现此类问题, 导播和主持人能及时处理。如劳动局的“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补贴”, 建设银行关于“老少乐”储蓄问题都在节目中成功处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把群众的情绪引导到积极健康的方向上来, 统一思想, 进一步增强媒体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一定程度上, 《政行风热线》提升了部门行业抓政行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成为部门和单位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了解社情民意, 转变工作作风, 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政行风热线》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被社会各界形象地称之为密切干部群众的“连心桥”, 解决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加强政行风建设的“监督岗”。截止2012年底年节目共播出300多期, 40多个职能部门多次轮流走入直播间, 当场解决问题近90%, 剩余问题通过随访, 后期处理, 做到了接访问题的解决。接听群众热线并解答、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2000多件。

由于节目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 省新闻广播台先后播出三期专题, 对白城人民广播电台《政行风热线》进行宣传。

广播监督 第2篇

【发布文号】安监总政法[2006]39号 【发布日期】2006-03-14 【生效日期】2006-03-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2006年安全生产月的通知

(安监总政法[2006]39号)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决定2006年继续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突出“安全发展”这条主线,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宣教活动,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职工、面向全社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普及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着力强化各级干部和全体社会成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安全素质,为促进安全生产各项要素落实到位,推动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二、活动主题

安全发展,国泰民安。

三、活动时间

2006年6月1日至30日。

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定在当月第二个星期日,即6月11日。

四、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

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织委员会,由各主办单位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新闻机构负责人组成,负责宏观指导、研究决定有关重大事项。

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负责具体指导各地区、各部门、有关行业和中央管理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同时负责组织实施“安全生产月”全国性大型宣传教育活动。

五、活动形式

分为全国性活动和区域性活动两部分:

1.全国性活动主要包括宣传咨询日活动、安全生产咨询服务活动、安全生产万里行“西南行”活动、第二届“安全・责任・文化・传播”论坛、“平安中国”--《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全国劳动安全防护知识竞赛、“生命之歌”巡回演出、“安全在我心中”巡回演讲等。全国性活动由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各地区、各单位密切配合。

2.区域性活动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企业活动,以及地方媒体宣传活动等。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组委会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具有各自特点的“安全生产月”活动。

六、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领导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增强责任意识,在“安全生产月”活动中亲自挂帅,围绕主题,以深化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加大源头治理、改善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本质安全为目标,认真谋划、精心部署“安全生产月”活动,为推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做出积极的努力。

2.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注重实效。要全面总结前四年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的经验,探寻、把握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规律特点,结合实际,不断创新宣教形式,丰富宣教内容,力求使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使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3.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尤其是要广泛动员企业自主开展活动,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企业要以活动为契机,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基础管理,改进和完善安全设备设施,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等问题,认真检查整改隐患,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倡导安全文化,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安全生产。

4.开展好安全生产万里行“西南行”活动。安全生产月期间,组委会将在贵州、重庆、四川三省(市)开展安全生产万里行“西南行”活动,所涉及省(市)要积极配合,建立相应的机构,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其他地区和部门可结合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各自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区域行或专题性活动。

5.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阵地,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力度。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围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广泛宣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宣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全民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为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好转,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6.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管理企业,将2006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分别于4月28日、7月10日前报送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联系人: 袁丽慧 丁美荣

联系电话:010-64272836 64463640

电子邮箱: xjzx@chinasafety.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兴化东里9号楼

邮编: 100713

《2006年“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指南》另行印发。

中共中央宣传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华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广播监督 第3篇

公众的参与将使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不再是孤军奋战, 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 能对被监督者形成多方面的威慑, 能取得较理想的监督效果。目前广播媒体的新闻频率大都采用大版块的直播形式, 对各种形式的互动驾轻就熟, 短信互动、微博互动、实时QQ、现场连线、三方通话。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形式, 随时随地参与广播新闻的互动, 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满足了公众知情权、表达权, 参与权和监督权, 而这正是社会转型期, 新时代公民的一种民主诉求。而公众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 它往往让我们的舆论监督报道“柳岸花明又一村”, 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当然, 我们抛出的或正在报道的舆论监督话题, 应该是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选好话题后, 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听众公布话题以及参与互动的具体方式, 铺设好互动平台, 吸引听众的广泛参与, 唤起舆论。通常我们还要采取连续报道的方式, 将事件的发展与听众的反馈意见纳入连续报道的视野, 对听众参与进行即时反馈。值得注意的是, 主动参与互动的听众可能含盖不了社会各界, 这时, 就要求我们进行必要的主动出击, 连线采访缺失人群, 让他们发出声音。比如在相关领域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又或相关单位的负责人, 并辅之以报道外的座谈会、讨论会、专家评点、受众评说, 引导舆论, 以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促进有关部门共同努力解决问题。去年, 我台较为成功的一次舆论监督《“酱油水”和“雷人语”》, 就在公众互动上做足了文章。这次舆论监督由“听众抱怨家中自来水成酱油水, 自来水公司领导却回应, 公共产品就是无法让大家满意”一篇报道唤起舆论。自来水公司领导一番雷人语点燃了公众对自来水水质问题和自来水公司服务问题的长期不满情绪。自来水厂为何就不能提供合格自来水?公众凭什么对“酱油水”买单?自来水公司领导如此态度又说明什么?大家热烈参与讨论, 本台也就此展开连系报道, 同时采访高铁、公交等被自来水公司领导点名批评的几家提供公共产品的单位, 公众的声讨给自来水公司形成了巨大的威慑力。最终, 自来水公司领导通过我们的电波发表道歉声明, 并提出确实方案, 承诺分阶段整治自来水水质。

2 与政府部门积极互动, 把单一的媒体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督、依法监督有机结合, 增强舆论监督的威力

新闻舆论监督, 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大众传媒, 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 形成舆论, 从而对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实行制约。而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监督, 以及行政监察和审计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的监督。舆论监督社会影响大, 但缺乏一定的强制性, 而行政监督虽具有强制性, 但缺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因此, 这两种监督结合起来, 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既拓宽了民主监督渠道, 又强化了监督力度, 有利于构建更为有效的监督环境。近几年来, 全国各省市电台推出的《政风行风热线》类节目, 就广为采用这一形式进行舆论监督。这也充分地彰显出转型时期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我们的执政者由被动式的监督变为主动接受监督、主动改变工作作风、主动为人民办事的新的工作理念。

媒体都是一头连着党委政府, 一头系着基层群众。广播的优势在于可以建立一个政府与群众对话的平台, 将政府部门的负责人直接请到直播间, 通过电波与听众直接互动, 或者开通三方通过, 进行直接交流, 实现良性互动, 形成更为有效的监督环境, 提高了舆论监督的解决时效。近年来, 我台不断搭建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 开设了《百姓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热线1+1》、等节目和栏目, 通过平等对话, 真诚交流、政策阐释、记者追踪、部门反馈等形式, 把行政监督的强制性、新闻舆论监督的公开性、群众监督的社会性融为一体, 建立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对话平台。这些由政府机关领导直接参与的热线节目, 为群众说话提供了讲坛。同时, 政府部门的负责人通过与群众的互动, 了解到群众投诉的具体内容、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这种舆论监督模式见效快, 得到了公众的普遍好评。公众也身体力行热情参与, 不仅积极反映身边的急事、难事、久拖不决的棘手事, 还努力建言献策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解决问题。显然, 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结合的最大好处, 就是能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把政府的施政行为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因此, 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督相结合, 这样的监督更加具有开放、有效和影响力。

3 播网互动、媒体互动, 形成新闻舆论监督合力

近年来, 许多媒体特别是广播媒体都实现了播网互动常态化, 改变了过去“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弊端。我台早在几年前就建立了泉州广播网, 不少节目实现了固定的视频直播, 许多新闻不但有声音、有文字还配发了图片, 一些户外直播节目也可以在网上直播, 广大听众可以在线收听、即时网络互动。这无疑拓展了广播的空间, 给新闻舆论监督又搭建了新的平台, 听众的参与度更广, 政府部门负责人的上线率也更高, 舆论监督更有人气, 效果更为突出。

舆论监督涉及面广, 愈是向纵深发展, 遇到的阻力就愈大, 障碍就愈多。因此, 在舆论监督问题上, 媒体间特别是区域性媒体间应形成舆论共识, 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为追求舆论监督效果。在合作时, 应根据各自媒体优势, 进行合理分工, 明确各自的采访方向和报道重点。在播出或刊发时, 应注意形成同步效应, 扩大影响。各媒体在同一时间从不同角度进行报道, 相互呼应, 形成合力, 很快就能形成一股声势浩大的舆论阵势, 在社会上引起震动。如果未能与其他媒体建立合作关系, 在其他媒体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 也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 加入舆论监督行列, 予以声援, 进行转载, 发表评论, 甚至派出记者进行再追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报道等。这样, 同样有利于扩大舆论监督的影响, 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

总之, 互动是广播媒体的一大优势, 每一种形式的互动都可能撞击出思想的火花, 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用好“互动”这一利器, 广播新闻舆论监督也可以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广播监督 第4篇

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我国最基层的广播电视媒体,同样也担负着舆论监督的重任。要做好舆论监督光靠电视台的力量有些单薄,因此,需聚合资源以增强监督效力。

1 借党政之力

新闻舆论监督应当得到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实践证明,凡是舆论监督推进比较顺利的,必然有领导机关和领导人的支持和帮助。有力的支持不仅帮助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对社会组织或个人的不法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而且还能把舆论监督列入议事日程,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抓严抓紧,落到实处。

2 借媒体之力

主要是新闻舆论单位的相互支持,舆论监督要形成合力。实践证明,对一些重大的典型舆论监督事例,对一些严重干扰破坏舆论监督的重大案例,新闻传媒相互联手协同作战,对扩大舆论监督影响,加大舆论监督力度,保障舆论监督的顺利推进很有好处。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不少。如2002年6月22日,山西省繁峙县砂河镇发生一起金矿爆炸事件,有关责任人将37具遇难矿工遗体掩埋、毁尸灭迹,并破坏了爆炸现场,试图掩盖真相。《中国青年报》、《华商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分别接到群众举报,立即派出记者前往采访,各媒体紧密联手,在荒野中找到了矿方焚烧、掩埋矿工尸体的罪恶铁证,从而揭开了这起矿难的真相。相关新闻报道引起相关领导高度重视,指示联合调查组赶赴事故现场,妥善处理善后事宜,事故责任人全部落网。中央和地方多家新闻单位联手合作,成功地实现了一次强大的舆论监督合力。

3 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媒体做好舆论监督应把舆论监督的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把担当社会责任与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结合起来。因此,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不能触碰“高压线”:

舆论监督一定要遵守党的宣传纪律和相关法律法规。比如,涉及民族、宗教、人权等敏感复杂问题的、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等等,这类报道需要慎重。有些看似分散的个体,一旦涉及其普遍的利益诉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危害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冲击党政机关,扰乱办公秩序。为了迫使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其问题,一些群众采取在政府机关和有关主管部门办公场所前聚集、静坐。少数人情绪激烈,甚至强行冲击政府机关,打伤政府工作人员,砸坏办公用具和交通工具,严重危害社会稳定。二是堵塞铁路、公路等交通要地,给国家和社会造成重大损失。三是极易引发暴力,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在发泄不满时,常常难以控制其情绪,往往形成大规模的械斗,或与政府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发生冲突,从而造成较大规模的人员伤亡。

3.2 精选题材,以一当十:

舆论监督不是搞得越多越好,多了给人以问题成堆的感觉,容易让受众产生对当地形势的错觉,起不到帮忙不添乱、鼓劲不泄气的作用。正确的做法是选中一个好题材,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实施,让百姓的情绪得以宣泄,让百姓关注的问题得到解决。

3.3 循序渐进,创造良好舆论环境:

搞舆论监督不能刮风,不能盲动,也不能不动。舆论监督的政治环境要依靠媒体和编辑记者共同努力来营造和争取。成功的舆论监督应该做到上合党心下合民意。这样的监督更容易让党政领导消除认识上的误区,更易让他们尝到运用舆论监督来推动工作的甜头。时间一长,电视台开展舆论监督的政治环境就会愈加宽松。

3.4 编发内参与公开监督并重:

内参也应视为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一种方式,它在本质上也是对民众舆论的一种表达,只不过影响的对象和范围不是民众而是决策层。对一些敏感问题,容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不妨以编发内参为主要手段,这既担当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又避免了给当地产生麻烦。比如,在2003-2005年的两年多里,我县的矿产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笔者和其他的几个记者跟随州电视台的记者在金顶镇进行采访,深入一线了解民意,撑握第一手的资料,写成书面的内参资料,提供给相关领导,为我县的矿产资源整合顺利推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科学合理的决策奠定了基础。

广播监督 第5篇

一、新媒体时代下为何要重视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一) 这是由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特点决定的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众发声时代的到来。二是多媒体格局的确定。三是各方逐渐实现平等对话。四是多媒体平台成为人们发声的首要途径。五是新媒体成为信息的第一传播者。以上新媒体的特点决定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具有广泛性、速度性以及传导性。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作为舆论引导及监督的一大途径, 如不重视自身建设, 极易造成不良消息的广泛传播, 造成社会的恐慌, 对社会造成危害。

(二) 这是由广播电台的重要地位决定的

一是因为广播电台在新媒体格局下所占的重要地位。据统计, 截至2008年, 我国广播电台的数量超过2000座, 达到2069座。数量众多的广播电台作为全媒体格局中的重要一环, 对舆论的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是由于它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数量众多的电台对舆论的传播作用非常大, 特别是专门的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其功能便是进行舆论引导及社会监督。因此, 广播电台应做好自身的消息传播及舆论引导, 做好自身的建设。

二、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中国的网络舆论场无论是从广度或者是烈度上来看, 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舆论场, 任何的风吹草动都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传遍整个网络。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及监督就变成了广大传播媒体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其应当准确抓住社会热点的中心, 找准角度, 正确解读, 从而正确引导舆论走向, 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个人认为, 要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以正确引导舆论走向为中心, 重视节目选题, 重视话题解读的角度及尺度, 重视主持人的素质提升。

(一)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正确引导舆论走向及进行监督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首先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坚持党的原则, 符合党的思想, 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随着新媒体时代下社会舆论传播特点的变化, 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及监督。[1]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作为社会舆论监督类节目, 其作用就是积极响应国家, 对国家舆论进行积极引导, 为人民答疑解惑, 维护国家稳定。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永远是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第一要义, 这是广大广播电台应有的思想。电台应把正确的意识传导给大家, 把将舆论引导到正确方向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 紧紧抓住时代特征。

另一方面, 应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 提升自身的政治嗅觉, 坚持从事实出发, 从大局出发来正确解读国家的方针政策, 把党与人民联系起来。其次, 通过对新闻事件的客观解读, 把真相传到群众的耳朵里, 以传播正确的舆论走向。

(二) 重视节目选题的质量

广播电台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作为沟通民生民意与国家的政策制度之间的一座桥梁, 是人们了解国家政策制度的好方式, 同时是国家和党的思想落地的一大途径。节目选题应从大局出发, 站在推动国家工作的高度来进行。

舆论监督类节目, 一是舆论, 二是监督, 说明选题应该是国家关注的, 同时是人民关心的。好的选题应该符合这两个要求。那么, 哪些是好的选题呢?国家制度政策的相关解读以及有关民生的话题, 如医疗改革、食品安全、养老金改革、环境维护等, 这些都是人民普遍关注但又易存在误区的话题。节目通过对这些相关事件的解读, 一是能把国家相关政策介绍给听众, 使国家管理更易推行。二是能解答大众的疑问, 让大众放心。这是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社会责任, 也是选题的意义所在。同时, 节目应避免小而泛以及故意吸引听众但却无意义的主题, 如谁家的宠物莫名死亡、某地方闹鬼等, 这些选题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甚至连真实性都无法保证, 这是不可取的。总的来说, 选题应紧扣政府及大众的联系点, 体现整体性及有意义。

(三) 正确把握舆论监督的角度及尺度

新媒体时代下,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在对话题解读的角度及尺度把握上往往觉得比较困难。因为话题一般来说解读角度多样, 并且各个角度往往有各个角度的特点及精彩之处, 所以通常会在话题解读的角度上比较难抉择。而对于话题解读的深度, 也是比较难掌控的。一是话题解读大多事关国家相关政策制度, 相关限制规定较多。二是由于电台是属于言语较为自由的场所, 许多主持人会不小心过度解读或者过度批评等。

就舆论监督这个方面, 不同的角度产生的效果往往差别很大。在角度的选取上, 我们需要关注重点方面, 抓住群众最关心的以及最有意义的进行解读。在进行监督批评时, 应做到客观公正。双方当事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及解释权, 不应歧视对待或者片面支持单一方等。同时, 应做好事实调查, 不轻信, 不造谣, 使言论更具说服力。在尺度的掌控上, 应注意不过度解读或者故意将听众往极端方向引导。不能一味指责或者批评, 批判的度不能过多, 还要注意地区的均衡关注。舆论监督不应为了吸引注意而舆论, 而要为了监督而舆论。舆论监督是为了发现并解决问题, 它起的主要是舆论传导的作用, 而不应越俎代庖, 做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

正确地把握话题选取的角度及解读的深度, 记住节目的本意, 能够促使问题的解决及事实的水落石出。不能为了报道而报道, 也不能过分割裂人民与政府的关系, 呈现“一边倒”状态。要尊重舆论传播的规律, 不违背客观事实。这些都是在做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时必须注意的。

(四) 注重提升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作为舆论的“喉舌”, 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质量的高低。因此, 要做好这类节目, 就必须重视提高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这类主持人需要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 明白自己与其他类型的节目主持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这种类型的主持人需政治立场正确, 需要根据新闻的真实性, 对事件深入了解后再进行分析及解读, 使听众了解事实真相。[2]其言论一定程度上引导着群众舆论的发展, 因此, 高素质的主持人在这类广播节目中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 需注重提升这类节目主持人的专业能力素质。主持人的专业能力素质, 包括其语言表达能力、主持水平、编辑能力等。语言表达能力是对主持人最基本的要求, 表达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其对事件的解读是否准确以及是否能使观众了解自己等。同时, 个性化的表达能极大地加大听众的兴趣, 感染并引导听众。编辑能力的高低则决定着解读文字的精彩与否。其次, 主持人仍需拥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主持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其在主持过程中保持从容淡定, 在对新闻事件的解读过程中保持冷静, 并且有助于自身合理处理工作压力。临场能力则决定着主持人能否很好地掌控广播的整个过程, 特别是对突发事件及敏感问题的处理。因此, 主持人应注重提升自身的临场能力。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主持人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思想, 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主持人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坚持党的基本准则, 具备高政治素养及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确保对新闻事件的解读符合正确的政治思想。同时, 应坚持真理, 从实际出发, 维护正确的舆论导向, 做好党跟人民群众直接的桥梁。

以上素质可以说是一个优秀的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所必须具备的, 这些素质对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效果提升以及正确舆论的传播,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对于我国的舆论导向及社会稳定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应重视这类节目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媒体逐渐发展的时代中, 这类节目必将对社会舆论的导向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众多舆论监督类节目应建立大局观, 通过对相关事件的解读来帮助大众了解国家相关制度及社会本质, 搭好政府及群众之间的这座桥梁, 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走向, 为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摘要:随着传统媒体的逐渐衰落, 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也逐渐退化。新媒体时代下, 人们逐渐适应通过各色媒体来发声, 新媒体也逐渐成为人民舆论的主战场。本文将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 简要探讨为何要重视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 然后重点论述做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的具体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李洪文.高度、角度、力度、尺度: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类广播节目的四个维度[J].记者摇篮, 2014 (07) :07.

广播监督 第6篇

1 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这类广播节目与其他类型的新闻节目有着明显的区别,需要在实现新闻事实实时报道的基础上,对新闻事件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进而才能使听众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这类节目的主持人,首先就需要代表党和政府发声,替人民群众说话,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给出让党与群众放心的答案,进而促使人们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其次,要避免出现角色串位,即主持人要承担起自身采访报道的职能,而并非执法者,要把控好自身的情绪,冷静、客观地将事情的真相告知群众,以避免引起听众的反感;最后,承担起“喉舌”功能,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要避免“点到为止”,对事件内容要进行深入且客观的剖析,以取得听众的信赖,要做到公正、廉洁,避免被利益所诱惑,顶住工作中的压力,将真相告知听众,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 网络时代下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所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2.1 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主持人业务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只有主持人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将自身思想融入到事件内容之中,在完善且客观表达观点的基础上,以个人语言魅力来征服听众,与此同时,要善于使用个性化语言,以引起听众思想上的共鸣,获得听众的认可与支持。其次,要具备一定的记者素养。这是因为记者职业本身能在长期的实践中培养出敏锐的洞察能力,能抓住新闻要点,其接触的社会面较广,能及时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因此,在进行舆论监督报道的过程中,能将节目内容更好地呈现在听众面前。最后,要具备一定的编辑思想。也就是要求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能善于选稿、改稿等,并对于策划设计等内容给予一定的想法,确保舆论监督节目能沿着正确的导向前行。

2.2 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

首先,在心理素质上,要求主持人能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展现出自身的自信与风采,能够沉着、冷静且客观地分析新闻事件内容,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较强的心理素养来应对工作压力,从而提升节目的质量。其次,在应变能力上,要求节目主持人能实现对突发事件的完善应对,巧妙且自然地对敏感问题予以解答,既使听众满意,又避免语言出格等,确保通过自身能力的发挥来保证一档节目的品质,提升一档节目的信誉度;此外,面对冷场等尴尬局面时要能巧妙“圆场”,在措辞有误时要能实现及时的纠正并不受影响,充分发挥自身主持水平。

2.3 要秉持党的原则,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

广播舆论节目的主持人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讲求党性,坚持党的原则,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并且维系党与群众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喉舌”功能,确保通过新闻事件内容的剖析来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强化自身的政治素养,通过新闻、报纸等媒介来吸收党的最新精神,并要落实科学监督的原则,确保用事实讲道理,客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等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 总结

在网络时代下,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要想充分发挥“喉舌”功能,做好党与群众间的传话筒,首先要明确定位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以较高的专业能力素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以及崇高的政治理念与政治素养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质,以在满足节目需求的基础上,通过个人良好形象的塑造来提升节目的知名度,并获得受众的认可,进而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并充分发挥出这一类节目的功能。

摘要:当前,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其在舆论监管上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交流空间的平等、开放使其逐渐成为人们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则架起了党和百姓间相互联系的桥梁,相应节目的主持人需要以良好的政治素养以及专业能力素养为基础,倾听群众声音,抓住问题关键并给予及时解决,抢占新闻热点事件以提升节目收视率。本文对网络时代对广播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所提出的内外在要求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广播舆论监督,节目主持人,内外在要求

参考文献

[1]陶瑛.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公信力的塑造与探讨[J].科技传播,2013(18).

[2]胡妍.浅谈舆论监督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主持《声音》节目的心得[J].才智,2012(11).

上一篇:服装艺术设计专业下一篇:活性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