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2024-07-11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精选8篇)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1篇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1. 围绕统筹城乡, 着力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各省辖市、县 (市、区) 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见》为契机, 借势发展, 在原有基层平台基础上, 进一步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比较完整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坚持以加强“六统一” (即统一名称和标识、统一管理体制、统一服务场所、统一工作制度和流程、统一工作内容、统一信息化管理) 规范建设为抓手,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明确服务功能,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按照国家发改委、人社部的安排, 积极开展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规范化试点建设, 全省80个乡镇规范化项目已有47个竣工并投入使用, 改善了基础条件, 为推进基层服务平台科学、规范建设积累了经验。同时, 为服务农村三化协调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需要, 积极探索在农村新型社区、产业集聚区设立服务站点, 就近提供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郑州、信阳等省辖市制定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 统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准, 规范人员配备和经费来源;新乡市以新农保试点为契机, 把乡镇 (街道)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所实行县以下垂直管理作为必备条件, 实行“一票否决”制, 解决基层服务平台管理体制问题。

2. 围绕规范服务, 积极完善公共服务功能。

各地在强化服务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 通过细化平台服务内容, 制定服务规范, 提高了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程度。结合本地业务开展需求, 多数省辖市、县 (区) 建章立制, 明确工作制度和职责, 制定《业务办事流程》、《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窗口服务规范》等, 同时积极推行政务公开。部分乡镇 (街道) 服务平台还实行岗位职责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工作制度, 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劳务输出、社保登记、待遇领取等工作程序上墙公示, 保证了服务规范有序开展。

安阳市选择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 通过建立电子地图库和就业信息数据库, 逐步实现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的精细化管理。平顶山市以社区平台为依托,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挖掘就业岗位。许昌市建立并推行“五步工作法”和“ABCD分类指导法”等多种新型工作方法, 对不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3. 围绕改善服务, 不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综合考虑服务对象数量、地理交通、服务内容等因素, 各省辖市、县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多方协调解决服务场所问题。目前乡镇 (街道) 服务所面积平均已达91.7平方米, 并配备了办公设备。按照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要求, 落实人员、工作经费, 将乡镇街道基层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列为事业编制, 人员、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保证基层服务平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开封、洛阳、濮阳、商丘等省辖市通过新建、租赁等方式, 妥善解决乡镇 (街道) 劳动保障平台服务场所问题, 并依照“六统一”规范建设要求, 拨付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办公设备。漯河、三门峡、南阳等省辖市所属县市将基层平台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济源市则通过乡镇财政支持、市级财政补贴的双支持模式保障基层办公经费, 确保了日常工作和公益性服务的正常开展。

4. 围绕提升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各地通过调剂、选调、竞岗、公开招聘、兼职等方式, 多渠道、多形式充实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同时对基层平台工作人员普遍开展业务和技能培训, 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为确保业务开展取得实效, 一些省辖市、县 (市、区) 还建立考核机制, 对基层服务人员定期进行考核和奖励, 规范工作人员服务行为, 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

焦作市、鹤壁市通过公开招聘、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方式, 充实基层公共服务人员;驻马店市、周口市通过集中举办业务培训班, 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知识培训, 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

二、存在问题

目前, 河南省基层服务平台在理顺管理机制、充实队伍、改善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 设施建设、经费保障、职能规范、服务能力、信息化水平等还相对滞后, 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向基层延伸的工作要求。

1. 制度不完善。

一是针对社区、行政村、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 在制度层面缺失。目前社区、行政村的基层平台建设, 在政策上仅有原则提法, 缺少可操作性。尤其产业集聚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迅速, 服务群体相对密集, 对就业、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服务需求迫切, 但由于缺少管理体制、建设模式、经费供给、人员管理等相关制度, 制约了服务平台建设, 与“三化”协调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公共服务向下延伸不够。目前大量的就业、社会保障经办业务都集中在市、县两级, 工作负荷较重。乡镇以下基层服务平台的职责权限尚不明确, 促进服务向基层延伸, 有效实现上下联动, 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亟待加强。三是服务标准不规范。尽管多数基层平台制定了业务流程、办事程序及内部管理制度等, 但多是地方标准。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 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展, 地方性标准已无法适应业务工作需求, 需统一规范。

2. 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亟待提升。

一是设施设备建设滞后。目前全省尚有1/3的乡镇 (街道) 服务机构无固定场所, 仅靠临时租赁维持业务开展。除按照国家规范获得中央、省补助资金建设的80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外, 其余乡镇的办公场所均低于300平方米的国家建设标准, 且功能区域布局不规范, 无法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 大多基层服务站所配置设备陈旧老化。二是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目前, 基层服务站所虽已配备必要的计算机等办公设备, 由于网络建设投入不足, 基层平台应用软件缺乏等因素, 大多乡镇、街道平台未能通过专线实现与市、县两级互联互通, 现有信息化水平对各项业务的支撑能力有限, 大量工作和服务仍依赖于手工操作, 基层公共服务能力无法有效提升。三是工作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大部分县 (区) 虽将乡镇街道服务平台工作人员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 但多数社区、行政村日常办公经费严重不足, 无法有效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

3. 人员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工作人员配备不足。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公共服务的向下延伸, 部分基层平台核定编制与日益增加的工作任务不成比例, 人员配备不足;二是人员管理不规范。多数省辖市不同程度存在基层服务平台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 部分工作人员长期抽调其他单位, 不能做到专职专用;三是人员素质有待提升。随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 新政策、新任务不断增多, 基层工作人员原有业务知识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工作需求, 亟需加大系统培训力度, 提高业务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改进建议

1. 完善相关政策。

为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适应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需求, 建议河南省政府协调有关部门, 延伸和细化社区、产业集聚区基层平台建设相关政策, 推动各项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 进一步提高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2.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及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均安排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建议河南省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规模, 由省发改委从省基本建设投资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支持更多的县 (市、区) 开展规范化项目建设。同时明确各级政府投入责任, 省、市、县共同安排落实建设资金, 加快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

3. 进行责任目标考核。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2篇

今年以来,**街道人社中心按照市人社局统一部署,制定省厅2017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工作计划突出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调度,狠抓推进落实,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取得初步成效,在省、市人社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检查评估中得到一致好评。

一是实施项目化管理,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年初,根据**现代化指标、创新创业行动指标以及省厅试点工作任务,将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工作作为全局项目化推进的重要内容,试点任务下达到各村(社区)基层人社平台。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街道人社中心自上而下建立了“一个目标、一套班子、一项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推进机制,每月末定期分析试点工作序时完成情况,每季初重点调度项目推进情况。通过项目化管理,明确了责任,传递了压力,强化了督查,提升了工作效能。

二是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强化基层平台精细化管理;按照内部管控责任到位、资金拨付公示到位、绩效评价适时到位“三到位”原则,强化监控,实现专项资金精细化管理。三是探索标准化管理,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根据《全市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平台标准化建设手册》,按照平台建设标准化、服务功能标准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准则标准化的思路,制定基层平台公共服务标准。目前,全市基层平台均已实现场地面积、装修格局、标志标牌、办公设备和信息网络“五统一”;同时实现了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联网,标准化达标率达98%,实现了“城乡一体、上下贯通、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基层平台服务新格局。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3篇

关键词: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一、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定期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国家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因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基层做起,从而真正解决基层群众的民生问题。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服务型政府主要指的就是相对于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的管制型政府的一个概念,它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坚持以人文本,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找到有效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满足群众的需求;同时,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实现民主管理,做到政务公开。另外,从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劳务分配依然存在不公平现象,公共服务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于政府为群众服务,同时,政府要定期对人民群众做沟通,体现出以服务人民为宗旨,与群众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现齐抓并管

我国政府为了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就应该定期召开研讨会议,并将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相关政府还应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坚持“三严三实”原则,实现齐抓并管;另外,我国政府还应该强化组织领导,优化人力资源,根据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专业知识,分配不同的工作岗位,正确做到不浪费人力资源,加强对基层服务平台建设的规划和指导。

(二)明确服务体制,凸显工作内容

对于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说,明确服务体制,凸显工作内容非常重要,这是因为它是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因此,我国相关政府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政府应该按照所管辖范围的不同进行工作内容的划分,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比如,针对乡镇或街道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来说,可以把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因地制宜,从而满足群众的需求;其次,政府还应该根据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对人才进行相应的分配,同时,定期对所管辖的范围进行排查,与群众进行交流,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馈群众需求;最后,政府应该优化硬件配置,统一网络安全监管,保证群众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加良好的服务。

(三)推进网络建设,优化服务品质

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水平,我国相关政府应该大力推进信息网络建设,不断优化服务品质。对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来说,必须要有完善的信息网络设备,并且还要有完善的软件设备,比如,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要把相应的人力资源信息和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进行网上业务工作,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一旦群众遇到任何问题,那么就能从网上共享信息中反映出来,从而更好的为群众服务。除此之外,推进网络建设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能够保证在最短的时间能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总之,推进网络建设是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必可不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设备的革新,不断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设备的投入,从而优化服务品质,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因此,相关政府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不断推进网络建设,优化服务品质,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刘延光,田刚.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建议[J].中国劳动,2013,07:33-34.

[2]张晶.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人才资源开发,2016,04:174.

[3]王伟刚.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4:30-31.

[4]张庆国,杜海涛.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建设[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2,10:19-21.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4篇

去年以来,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主线,以服务民生、方便群众为目的,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为重点,在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大力开展“基层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统筹谋划,强基固本,全力打造高标准、高水平的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覆盖城乡的基层人社平台服务体系,打造城乡居民“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确保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一、深入调研,精确定位人社工作服务民生的切入点

安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书记、局长郜军涛自2014年4月份到任以来,推动各级领导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广泛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先后组织开展“对口联系调研”“集中调研周”“各类专题调研”等,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调研活动,察实情、接地气、破瓶颈、解难题、促发展,并使之常态化。经过多次扎实有效的调研,郜局长深切感受到人社部门是政府的重要民生部门,人社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服务百姓的生老病死,是全方位、全时空的服务,提出了“基层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奋斗追求的目标”。通过调研,也深刻了解到当前群众最迫切需要就近、方便、快捷、均等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但目前全市基层平台服务功能非常薄弱,人员不到位,业务未下沉,设施设备陈旧,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虽然2011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1〕98号)文件,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以郜军涛局长为首的局领导班子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以对人社事业高度负责、长远负责的思想境界,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转变作风,埋头狠抓落实,超前谋划、敢于担当,提出了“打基础、建基层、管长远”的工作思路,在全市人社系统大张旗鼓开展“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使人社事业发展活力充分释放,使人社基础建设更加牢固。

二、精心谋划,基层平台建设顶层设计渐成体系

为着力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持久畅通的长效机制,安阳市人社局在遵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11〕98号)总体框架和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把近年来国务院、河南省政府和安阳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与安阳市运行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充分借鉴先进地市(如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等地)卓有成效的建设经验,对下沉基层平台职能、加强提升意见进行了深化、强化、细化,在及时与安阳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编办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于2015年6月以安阳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意见的通知》(安政办〔2015〕33号),明确在机构编制、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方面要给予重点支持,提高了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的思想认识,形成了工作合力,从而为推动基层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奠定了制度基础。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业务下沉台账、活动实施方案、分片包干实施意见、下派干部帮扶制度、定期会议制度、集中调研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实施文件,基本形成了具有安阳人社特色、系统规范的基层平台建设制度体系。

三、充分动员,形成从上至下的强力推进态势

1.召开高规格的动员大会。为了确保提升年活动取得实效,5月份,安阳市召开了全市人社系统史上首次大规模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人社干部大会,对基层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动员,对建设目标、具体任务、时间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安排。各县(市、区)随后也相继召开了动员会,结合实际进行了再部署。

2.成立强有力的组织体系。安阳市人社局成立了以郜军涛局长为首的“安阳市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人社局也结合各自实际,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指导监督。明确了各业务科室、单位和各县(市、区)人社局的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科室开展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包县区领导靠前抓,分管领导和有关业务人员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通过市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分包县(市、区)调研指导,各县(市、区)局班子成员深入分包乡镇(街道)调研指导,了解业务下沉、工作开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加强业务下沉的指导和推动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3.加强协调督导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综合协调组和业务指导组,具体负责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在工作推进过程中,领导小组办公室不断加大对提升年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和督促落实力度,建立工作汇报和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掌握工作进度,了解相关情况,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把活动的开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年度业绩评定、考核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在2016年2月召开的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将各县(市、区)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列入专门表彰项目,与年度人社工作责任目标一并进行了表彰。

四、加大投入,基层平台硬件设施建设根本改善

建设资金不足、工作经费短缺、基层平台硬件装备差是导致基层平台服务能力薄弱的原因之一。长期以来,基层人社服务平台经费不足,办公设备配备不完善,办公电脑陈旧,打印机、传真机配备不齐,办公条件简陋,难以推动日益繁重的人社业务充分有效开展。只有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才能为基层平台建设提供坚强可靠的保障。为了全面改善基层服务平台基础设施设备条件,全市各级人社部门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一方面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主动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协调解决场地;另一方面,对解决基层平台开展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确实存在困难的,所需经费从上级补助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同时,全市各级人社部门科学整合就业、社保等各项资金,盘活用足各种资源,积极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可靠持续的经费保障和资金投入是提高基层平台服务能力的根本保障。通过多方努力,全市共投入1000余万元,为全市115人社服务所(站)统一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扫描仪、电子屏等设备,建成社保卡助农服务点3970个。在乡镇便民中心统一设置了政策咨询、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多功能人社服务窗口,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了派驻人社服务站。在全面改善基层服务平台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的同时,我们坚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全市各级基层人社所(站)“名称和标识、管理体制、服务场所、工作制度和流程、工作内容、信息化管理”六统一和“有标识、有窗口、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五有的目标。同时,市级数据中心实现了与部、省、市直人社系统全部业务经办部门、10个县(市、区)、533家定点医院(药店)、115个街道(乡镇)、168个社区实时联网,城域网覆盖率100%。经过全市人社系统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层所(站)形象外观焕然一新,环境设施大为改善,有效保障了人社服务质量、服务效能的大幅提升。

五、多措并举,基层平台人员队伍建设根本改观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基层平台工作队伍,决定着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工作效能的提升。长期以来,基层人社所(站)工作人员严重不足的问题成为制约基层平台建设的瓶颈之一。据统计,全市的街道(乡镇)人社所共核定事业编制591名,但实有人员468人,空编123名,还有100余人被借调到外单位。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基层人社服务平台工作队伍,全市人社部门多措并举,主动作为。

1.选派市局干部下基层帮扶。为及时了解掌握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展情况,指导帮助解决工作过程中存的困难及问题,推进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程,安阳市人社局在局机关历史上首次采取下派市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的方式,在市局系统选派40名优秀年轻干部分两批到街道(乡镇)人社服务所任职,深入基层第一线帮扶开展工作,为推动全市基层平台建设营造了浓厚的氛围。

2.强力督导人员回岗归队。针对长期存在街道(乡镇)保障所人员在街道(乡镇)工作上混岗使用、被长期借调甚至脱离保障所工作岗位的情况,各级人社部门采取和街道(乡镇)主要领导协调、强化督察、重点考核、核查工资等强硬措施,甚至有的县(市、区)将长期在编不在岗人员列入治理“吃空饷”的范围,召回了被借调的100余名街道(乡镇)保障所人员全部回归岗位,做到专职、专岗、专用,配齐加强了基层平台经办力量。

3.实行垂直管理。协调县(市、区)政府,使各个县(市、区)人社部门对街道(乡镇)人社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垂直管理,从机构、人员、经费、业务指导实行统一管理。同时有条件的在产业集聚区增设了人社服务站。

4.抓好队伍素质提升。定期开展基层平台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综合素质,提高服务能力,提高人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在政府购买服务招聘公益岗位人员时,要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平台工作,从源头上优化基层平台人员队伍结构。同时,要落实各项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确保基层工作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5.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充实加强人员配备。安阳市人社局与市委组织部、市编办联合印发了《全市统一公开招聘街道(乡镇)人社服务所工作人员实施方案》,面向高校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干部统一公开招聘55名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同时,鼓励各县(市、区)积极在本辖区公开招聘街道(乡镇)人社平台工作人员,为有效推进提升基层平台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6.为社区(行政村)统一配备协管员。结合实际,安阳市研究出台了《安阳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村(社区)兼职协管员管理指导意见》,为全市2489个社区(行政村)配备了2703名协管员,实现了村村全覆盖,使人社服务直达民生末梢。通过各项措施,全市基层平台人员队伍薄弱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观,为有效推进提升基层平台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六、稳步实施,人社工作重心下移业务下沉

全市通过基层平台实体化建设和服务延伸双管齐下,把能够或者允许在基层办理的业务,尽可能下沉到城乡基层。为确保各项人社业务“下得去、接得住、管得好”,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过梳理筛选,将155项人社业务分别下沉街道(乡镇)、产业集聚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行政村)四个层级,明确业务下沉的责任人和推进时间节点,为各县(市、区)提供了操作指南。各县(市、区)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条件逐步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调解仲裁、社保卡等各项业务向四个层面的基层所(站)下放延伸。通过一年来的活动开展,目前已下沉到街道(乡镇)48项业务、下沉到城市社区47项业务、下沉到行政村17项业务。基层平台业务职能由最初单一的就业服务、城乡居民社会保险服务,扩大外延至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劳动关系、调解仲裁、劳动监察、社会保障卡等几乎全部人社职能,形成了真正的15分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圈,城乡居民能够就近就地享受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群众受益面达100%。

为向广大群众、用人单位提供贴近式、贴心式服务,全市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站)全部业务实行大厅式、柜台式、一站式服务。同时,在各级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建立了业务培训、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完善了就业登记、社保登记、举报受理等流程,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工作规程,使广大城乡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规范、便捷、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了基层公共服务规范化。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5篇

2015年我局按照“申报一个项目,实施两大探索,加快两项培育,推进三大建设”工作思路,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为目标,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织牢民生安全网底。

一、申报一个项目

明年我局拟申报一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农村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提档升级。由于历史原因,我区福利中心老大楼、孟河、新桥、罗溪、西夏墅等敬老院均未通过消防验收,必须进行改造,部分敬老院缺少空调等降温保暖设备,缺少电视机、康复器材等。根据省、市两级政策养老发展意见要求,2015年,农村敬老院必须全部实现“三有、三能、六达标”,即敬老院每个房间内有卫生间、保暖降温设备、电视机,老人不出院能洗澡、看病、康复娱乐,消防、卫生、环境、五保老人供养标准、管理服务人员配比、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待遇达到省标,为公办养老机构持续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提供有力保障。

二、实施两大探索

1.探索建立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区。为完善人力资源服务链条,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我局将在鼓励和促进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方面寻求突破,研究制定适合我区发展的人力资源产业扶持政策,并在人力资源产业集聚方面进行尝试。利用常州高新区科技园现有空置办公区域,探索建立常州高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一流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入驻,开展高端猎头、管理咨询、教育培训等业务,为我区转型升级发展提供的重要人力资源服务保障。

2.探索建立劳动保障诚信体系。加强劳动保障征信和信用监管机制建设,完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覆盖面大、征信渠道广的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加大失信惩戒力度,探索建立违法用工企业“黄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并根据企业失信程度,针对性地采取诚信约谈、下发警示函、媒体发布、实施重点监察等各类监管措施,切实提升信用监管效能。

三、加快两项培育

1.加快社会组织培育。目前,我区共有社会组织490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10.7个,我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2015年要加紧出台《关于加强全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及早谋划、多方协调,加快区、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依托基地为初创期和中小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所、能力建设、政策辅导等全方位的支持,促进社会组织尽快成长,发挥作用。同时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自身活力,通过等级评估、公益创投等措施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能力,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叫得响、出实效的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品牌社会组织。

2.加快“两高”人才培育。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人才政策,加快高层次人才和优势项目的对接力度,真正发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和省级创新实践基地的科技孵化作用,鼓励设站单位积极引进博士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推广应用一批博士后科研技术和项目,使我区博士后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理顺人才服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人事人才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通过职称评审、人才流动、人才培训、高层次人才引进等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不断拓宽人事人才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深化“校-政-企”培养质量管理模式,达到企业内评价和社会化考核两种鉴定操作流程细化提升,实现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考核鉴定等模块作用,确保新增高技能人才不少于600人。通过建立企业首席技师制度、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申报力争实现零突破等,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创新、交流、攻关和绝技绝活传承方面的带动和辐射作用。

四、推进三大建设 1.推进就业服务一体化建设

组织好“重点企业校园行”、“春风行动”、“周五固定招聘集市”、“镇(街道)联合招聘会”等卓有成效的工作载体,形成有影响力的就业服务品牌。完善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突出增加就业容量,优化就业结构。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认真宣传和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培训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强化人力资源信息网络集群,推进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人事档案信息库、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和高新区人力资源网、高新区人力资源协会“三库一网一会”建设。按照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的要求,不断完善数字化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搭建便捷的沟通桥梁。同时加强基层平台队伍建设、调整充实工作职责,实现区级经办机构与基层工作平台的有效互动。

全力开展创业服务工作,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鼓励更多的在建和新建园区申报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并积极争创省级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已认定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不断加强自身设施设备建设,完善运营管理制度,优化创业配套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委托第三方机构,探索开展特色创业服务、创业理论研究等活动,不断丰富创业服务的内涵,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健全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强劳动者培训需求信息和企业用工岗位信息的收集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特殊群体、企业职工在职在岗等培训,把握政策引导、师资培养等关键环节,切实提升职业培训质量。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就业对接,努力提高全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切实提高培训后的就业成功率和稳定性。

2.推进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

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效能。一是健全市、区、镇(街道)三位一体社保经办服务网络。丰富社保业务延伸经办内容,适时增加镇(街道)经办项目,加强业务指导和完善考核制度,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二是全面推广社保业务网上办理。协调增加网办业务功能,提升了社保工作的精细化、信息化水平。三是筹备、启动江苏省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配合市人社局做好在我区设点布网的工作,准备在全区设立120个XX市社会保障卡服务网点,面向全区提供社会保障卡信息采集、卡片发放等服务。

全面布局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出台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办法。建立养老服务评估体系。强化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推动农村地区助餐中心(点)建设;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服务平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内涵。进一步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在全区范围内推进社区、居家和机构养老医养融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与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互动发展。

组织协调启动“防残”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防残”知识普及、行为宣传教育,建立部门间数据交换机制,及时组织相应的抢救性康复,从源头上力争阻止和减少残疾的发生。重点抓好三项“助残”工作。“助”重度残疾人的托养,着力解决困难家庭和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疾家庭无自理能力重度残疾人的照料问题。“助”残疾人的康复,重点抓住0~14周岁残疾儿童的抢救性康复及深入开展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助”残疾人的就业,组建区残疾人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探索建立镇(街道)区域性的盲人推拿按摩机构;完善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建设,动员和吸收更多的有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通过自我劳动改善生活。3.推进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

深化社区建设内涵。一是持续抓好社区减负增效。强化工作督查,自行检查整改,确保落实到位;强化工作准入,严把入口,防止已取消的任务、评比、台帐等再次进入社区;强化工作机制,探索一系列行之有效、群众欢迎、社区认可的经验做法,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二是全面推开“政社互动”,完善社工队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机制,让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在社区建设中大显身手,以“三社联动”的实践成果主推“政社互动”在全区深入开展。三是积极开展社区创建,以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和“XX市和谐(平安、文明)社区(村)”创建活动为抓手,着力在完善基础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内涵品质上下功夫,确保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村)数量达到现代化指标体系要求。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 人社工作

0 引言

完善的人社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工作,保障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人社工作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业务信息流量大、数据交换频繁、数据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涉及大量数据的处理和共享。但在人社机构的设置中,机构呈分散状态,这样业务数据也是分散的,不能共享,给人社工作的管理带来了不便。如果没有一个统一、高效信息化系统的支持,社会保障的许多工作都难以高效率、无差错的开展。

新疆涉及人社的数据平台有社会保险统一核心平台、劳动就业统一应用系统、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大中专毕业生实名制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不统一、共享性差、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不高。新疆人社工作的现代化管理,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统一的人社数据支持系统,充分整合养老、医保、就业、人才数据资源,构筑一个安全而开放的公共数据信息交换平台,通过现代数据信息管理有效提高新疆人社系统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内的工作效率。

1 实现人社数据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前新疆人社信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已建立了新疆公共就业服务网、新疆职业培训实名制管理系统、新疆人事争议仲裁管理系统等。但这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被分割于相关人社部门,仍然面临着数据没有统一规范、共享性差、安全性差等问题,这就需要完善人社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人社数据整合,提高人社工作的效率。

1.1 人社管理部门管理和决策需要整合人社数据。人社管理部门进行重要决策时,常常需要通盘考虑,对决策相关的人社数据进行全面、统一的整合,如对计划和预算进行检查;对人社相关政策的执行进行监测;对劳动就业趋势进行预测等。人社部门做出一个决策分析往往需要查询多个异构数据源,如个人基本信息、单位基本信息、社保机构信息库、银行信息库、养老基金数据库、医疗参保人员信息库、就业服务机构信息库等,涉及养老、医保、就业、人才多个数据库的资源。

1.2 现有人社数据管理系统数据统计标准不一,重复、冗余、矛盾数据多。人社相关各个业务部门一般会建立自己的数据信息系统,但各个数据库信息系统独立性强,接口规范没有统一标准,会出现数据冗余及同类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人社各个机构数据存储介质不同,数据存储的格式不同,这就使得人社数据挖掘利用存在诸多难点和不确定性。在向上级汇总,或者联合工作之时,需要对多个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深度的综合分析提炼。

1.3 现有人社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决策参考性差。现代计算机及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通过智能逻辑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为人社部门的决策参考。但是在现有的人社部门,大多只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人社数据简单的存储、查询,这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极大浪费。

1.4 现有人社数据管理系统虚假性数据难以鉴别。实际工作中存在虚假人社数据,一些企业利用虚假人社信息漏缴社会保险费,一些企业瞒报缴费工资,养老金被企业挪作他用。现有人社数据管理系统只是简单地对数据进行存储、查询,系统的查错能力有限。

2 基于互联网的数据整合实现方式

2.1 数据库开发。①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人社数据管理系统要实现成功的数据整合,需要保证人社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可以建立由总库进行管理的分布式数据库。人社数据管理系统中人社机构分支的分库存放本机构的数据,人社数据管理系统的总数据库存放每个分支机构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核对、查验和统一。这样人社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方便的实现整个人社管理机构数据的共享。虽然在总库中备份各个分库的数据会导致数据冗余,但可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以及分库应用数据的效率。②数据的存储。数据之间的关系决定人社数据的存储方式。一般在人社机构数据管理系统总库与分支机构分库之间是垂直关系,数据应该采用水平分片。在各个平级人社分支机构数据库之间是平行关系,采用垂直分片方式。③数据的同步。人社数据管理系统的数据要实现数据的接收和处理的同步,需要将人社分支机构的分库作为数据的收集者。人社数据管理系统总库是接收分库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库链路对分库数据进行有效的接收和记录。定期将各个分库数据复制到总库。④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人社数据管理系统需要对数据完整性做详细的定义,建立一系列数据完整性约束,必须在具备完整性时才能提交;通过数据库直接操作数据,如破坏其完整性,则触发约束,无法提交。并在实践中防止工作人员误操作,通过分布式数据库防止因死机或分系统崩溃造成数据丢失。

2.2 ETL技术实现。专业ETL软件,对人社数据经过抽取、转换、加载到人社数据库,从而实现业务数据之间的一致,实现人社数据的整合。ETL数据整合技术在数据整合时比较高效,尤其适合对于大量人社数据的抽取。ETL数据整合技术可以改进人社数据质量,ETL数据整合技术能够根据数据质量设定,筛选有效数据,排除不合格的数据。ETL数据整合技术具有强大管理功能,ETL数据整合技术能够通过与Internet结合及较好的管理界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ETL数据整合技术可以实现多平台、多数据源支持,支持Oracle、SQL Server等各种数据库系统。ETL数据整合技术具备多种数据转换能力,能够完成复杂的人社数据转换。

3 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的实施

3.1 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的实施步骤。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实施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业务分析阶段。业务分析阶段需要进行采集的人社数据结构定义,明确数据表间的业务联系,例如:需要了解人社个人信息及账户、单位个人信息及账户的数据结构定义,表之间的相互关联等。②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设计实施阶段。设计实施阶段主要定义人社数据整合规则,包括人社数据字段映射、人社数据合并、相关函数计算定义等。另外要明确人社数据整合时间策略,如定时策略、事件触发等。③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数据校验阶段。人社数据不同信息资源之间存在语义差别,在数据处理中会导致信息错误或信息不完整。所以需要在人社数据整合时建立严格的人社数据校验机制,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④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上线阶段。将人社数据整合流程正式发布,人社数据整合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监控和跟踪。通过人社数据整合系统的实际运转,以及具体的业务需求,修改人社数据整合实施计划,不断完善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实现数据转换、加载、整合任务。

3.2 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实施的保障。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实施重点要做到:①组织领导有力。要强化领导监督,成立人社数据整合工作领导小组,从上到下部署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工作。通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实施时的协调、执行工作。②重视人员培训,特别是骨干人员的培训。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涉及的技术繁杂,并涉及到一定的管理内容,对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因此,需要积极培训技术业务和管理骨干,培养复合人才,为开展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工作提供保证。

4 结束语

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能够实现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为提高人社管理决策水平提供基础数据。但是,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本文对基于互联网人社数据整合系统的研究,对于提高人社数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让人社部门的工作和政策更具动态性和时效性,更加贴近民意和民生。

参考文献:

[1]关巍.浅议社保系统的数据安全[J].河南科技,2010(16).

[2]李知渊.社保征缴系统基于XML信息数据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16).

[3]林海.社保数据集成系统ETL研究与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03).

[4]孟昕.浅析社保联网审计数据采集与管理[J].统计与咨询,2012(02).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7篇

形成“目标同向、行动同行”良好氛围

一是理念先行。人社所标准化工作被确定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抓推进、亲自抓协调、亲自抓落实。局长先后6次召开会议,从业务项目的确定,到工作流程的优化,再到文件依据的调整,全程参与其中,确保标准化工作有效推进。开展标准化工作不是简单地罗列规章制度,而是人社部门的一次自我革命,是创新服务的过程、优化服务的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基层服务窗口标准化,而是要以“前台”倒逼“后台”,以基层倒逼机关,以人社所的标准化推动整个人社系统的跨越发展;更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使标准能规范服务、提高效能、符合实际。在全市基层站所公共服务标准化启动后,该局对标准化工作有了全新认识。

二是广开言路。为确保人社所服务标准切实可行,在制订标准时,既有市局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也有基层人社所的窗口人员,注重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将自己摆在办事群众、窗口工作人员和政策制定者三个位置反复推敲。在制定标准后,他们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次听取各方意见,将个体经验整合为组织的财富。局长、局纪委书记更是亲自带队到基层人社所了解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要求整合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三是部署明确。根据无锡市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协调小组要求,他们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街道(镇)人社所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实施意见》。重点确定了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各个时间节点,确保标准化工作按照阶段目标要求稳步实施到位。确定滨湖区河埒街道人社所、崇安区广益街道人社所等15家单位为全市镇(街道)人社所标准化示范单位。要求各示范单位要高起点确定目标定位、高标准谋划工作安排,研究标准化的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和细化实施方案。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效能,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为全市基层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实施提供示范引领,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示范单位不断放大示范效应。

形成“上下结合、部门联动”生动局面

标准化工作推进过程中,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职能部门,各区人社局、各街道(镇)人社所,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沟通、密切配合,形成了建设人社所标准化的合力。

一是对内明确职责布全篇。为使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该局内部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局规划与信息化处负责标准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局法规处负责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定期清理和调整工作;就管中心负责具体工作的推进和日常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负责工作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和设备需求编制工作;局财务处负责经费保障工作;局监察室负责监督检查工作。

二是对下紧扣中心抓落实。市局作为人社所标准化工作的负责部门,切实起到了牵头作用;区级人社部门作为中间环节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街道(镇)人社所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实施。

三是对外沟通学习拓思路。该局注重学习借鉴兄弟部门先进做法,探索人社所标准化工作与兄弟单位服务模式相同、差异之处,在优化流程、加强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交流,取长补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权力再认识,对服务再认识,将标准化工作抓实、抓细、抓创新。

形成“流程更优、手续更简”全新突破

一是全面开展“回头看”。总结前期工作的成绩和不足,对试点成效加以推广落实,对存在问题加以拾遗补缺。

二是全面进行优化提升。从业务项目是否有调整、服务流程是否最优化、申请材料是否最精简、服务时限是否最快捷、服务方式是否能创新几个方面,将各项业务进行再优化、再提升。

三是全面更新政策、系统。根据业务优化的结果,及时对相关政策进行更新,下发了《关于调整<就业失业登记证>发放使用方法的通知》(锡人社发〔2014〕162号)及《关于进一步简化有关创业补贴资金申报材料的通知》(锡人社发〔2014〕167号),明确了相关业务开展时的工作流程、申请材料等内容,为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根据流程再造的结果,对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信息系统进行了完善。目前,各项申请资料的复印件全部取消,可直接通过高拍仪在系统中保存相应的影像资料;增加了创业补贴审核系统、零就业家庭服务系统,就业援助系统,相关补贴审核、就业服务均可通过系统记录完成,省去了大量的工作台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街道(镇)人社所标准化工作统一了工作标准,有效解决了服务差异化问题,实现了业务规范化,市区47个街道(镇)人社所服务有了一套统一的规范标准,群众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享受到统一、规范、均等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经过业务流程优化提升了服务效能,人社所主办的原49项业务优化再造为35项,减少业务环节21个,减少各类申报材料115份,22个项目确定为即时办理,12个项目可进行同城同办,仅市区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一项业务流程的优化,在方便5万多名灵活就业人员享受政策的同时,窗口人员工作量减少90%以上。

基层人社公共服务平台 第8篇

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称, 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 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 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随着金保工程的推进, 我们业务经办、基金监管、决策支持这几块的信息化建议都日益完善, 特别在业务经办中全面实现了电子化的经办, 经过10余年的数据积累, 在当前政务公开, 信息公开的大背景下, 对于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是呼之欲出。

我们吴江人社局在2013年开通了人社电子服务个人查询大厅, 在网站上提供了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用药目录、医保诊疗目录的查询服务, 今年吴江人社公共服务自助服务一体机项目又被列为区政府便民实事工程, 这是政府对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又一次重大投入, 此次人社自助服务一体机上提供包括社保、就业、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版块的服务功能, 第一期我们将上线100台自助一体机, 部署到人社服务大厦、行政服务中心、各镇区劳动保障所、社区等公共场所, 为老百姓提供人社信息服务, 努力营造15分钟人社公共服务圈。在将来我们甚至还会有二期、三期的推广计划, 真正做到覆盖三级网络。但是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 仅有网上个人查询以及自助一体机还远远不够, 那么怎么样才能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呢?首先从使用地域上来看, 自助一体机只能在吴江本地使用, 且使用人群的年龄偏大, 而网上查询没有区域使用的限制, 且使用人群也相对年轻, 但现在随着这几年智能手机的兴起, 手机APP、微信的发展, 让我们见证了个人终端的神话。

不管是要办业务的老百姓还是人社系统内部的工作人员, 公共服务的方式越多样化, 对于双方来说也就越便捷, 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不管是网上个人查询的电子大厅, 还是分布三级网络的自助服务一体机, 以及马上要建设的移动APP、人社微信公众号, 这些都是所有人社公共服务体系中的一环,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紧紧相扣、相互依存。例如, 一个参保人员要出具社保参保证明, 他不必再去社保窗口办理, 他可以直接在自助一体机上打印, 然后交给需要的部门, 然后由这些部门在人社局公布的官方网址去验证这份参保证明的真实性。如果有必要的话, 甚至可以规定在社保窗口不再提供打印纸质参保证明并盖章的服务, 一则可以提高经办的效率, 二则也可以规避纸质材料容易造假的问题, 三是确保了业务经办的唯一性。而对于人事人才也可以应用, 吴江的人事考试报名都可以通过网站或者是手机客户端来进行, 随着技术的提高我们在将来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的摄像功能完成个人相片的采集并上传, 然后在人社部门已审核通过的情况下自助完成网上或是手机缴费, 最终在人社自助一体机上完成准考证的打印, 考生不用去人社部门即完成了报名考试, 这种业务模式的转变同样也得益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以及公共服务方式的丰富性。以上的案例还只是新型公共服务体系中具体应用的冰山一角, 相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 更多类似的便捷服务模式会孕育而生。

政府部门使用移动APP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 在一些大城市早有先例, 但是如何让这个APP与个人的实际经办联系起来倒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是服务体系的延伸以及扩散。所谓的延伸即是服务的向下延伸, 以我们吴江来说, 现在很多的业务已经下放给镇劳动保障部门以及社区, 同时利用我们的三级网络, 数据最终向上集中, 这样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下放的模式是对于传统业务模式的升级, 让老百姓办理一些业务的时候减少了出行的半径。从政府层面来看, 现在吴江各镇都相继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 区里各局委办将一些权限下放给镇, 这也是国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这是传统面对面业务经办模式的一种改进, 我们这里要重点讲的也是“线上”业务经办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业务都延伸到网上、移动端, 这就是一种业务模式的扩散, 最典型的莫过于银行了, 银行应该算是在业内较早使用网上经办的先头兵, 安全机制完善了以后, 网上银行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经办平台,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各银行也推出了手机客户端, 通过个人设备号与手机号码绑定来进行身份验证, 移动银行的使用比网上银行更加方便, 同时随着微信的兴起, 公众号也成为一个热点, 银行同时也开通了微信银行, 提供查询以及推送服务, 比如银行账户有变动, 微信都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个人, 除此之外, 微信银行还提供一些互动抽奖、增值服务来增加用户粘度, 提高品牌知名度。

我们在建立信息化系统的时候要建立统一的后台数据平台, 前台的展示界面可以是不同的, 但后端的数据出口入口都必须统一, 这样才能有多端联动的效果。而手机客户端可以理解为是个人的移动终端, 和自助一体机是产生互补效果的, 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已经很高, 几乎每个人用的都是安卓或者是苹果系统的手机, 求职者只要安装了求职手机客户端, 就可以足不出户, 随时随地的去匹配适合自己的岗位, 并完成求职登记。而企业需要通知求职者面试时, 则系统又可以向关注了人社微信公众号的求职者推送面试的消息。因此各种公共服务的平台之间是一种协作关系。

上一篇:晚期食道癌下一篇:技术利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