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2024-06-27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精选12篇)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1篇

一、利用武术的自身优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悠久, 传承至今, 依然被很多人们推崇和喜欢,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影视剧对武术也多有宣传, 学生可以说是耳濡目染, 多多少少都对武术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时, 除了常规的教学方式以外, 还可以充分发挥武术的自身优势, 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1. 讲解武术理论知识和文化内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门派众多, 其理论知识十分丰富, 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 从“练好武术能不能飞檐走壁”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 深入系统地讲解武术的理论知识, 用简洁明了、准确生动的语言尽可能地讲清楚每一个动作的完整名称和动作要领, 使学生对手、眼、身、步、腿的使用方法了然于心。同时,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一些关于武术的小故事, 比如, 少年张三丰、少林将军许世友等故事, 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体育游戏讲解武术套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一味地进行武术套路的讲解和练习很容易出现枯燥乏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不仅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甚至会出现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因此必须引入另外一种教学方式与之相结合,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他们容易接受且乐于参与, 如果将武术套路的练习融入到游戏中, 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 两人一组, 一名学生去攻击另外一名学生, 可以冲拳或者推掌, 但是脚下不能移动, 被攻击一方可以躲闪。这样的游戏就利用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 不仅使学生对武术套路产生了兴趣, 而且在练习中掌握了动作要领, 提高了武术技能、技巧。

3. 从现实应用和明星效应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有些学生认为武术只是个花架子, 一招一式特别讲究, 欣赏还可以, 但是如果现实生活中真的遇到危险, 武术发挥不了作用, 因而比较青睐跆拳道、泰拳等实战性较强的运动方式。其实这是对武术的一种误解, 练习武术, 可以对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等多方面有一个综合的培养, 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现实教学中, 教师要多讲解一些武术套路中的实用攻防含义, 这样不仅加强学生对武术本质的理解, 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同时,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喜欢明星等特点, 讲一些功夫明星的练武故事, 如成龙、李连杰等, 树立榜样的力量, 以带动学生的热情, 激发学习兴趣。

二、搞好武术教学, 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我们都知道, 武术的练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学生在对武术产生兴趣的基础上, 更需要长久地坚持和不懈的努力, 这样才能学到一定的武术知识和武术技能。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 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会有一个全面的提升, 将会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与落实。

1. 培养良好体态, 强身健体,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从年龄上看,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重要时期, 健康的体魄是人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石, 武术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独特的优势。首先, 武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他们的骨骼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 学生容易形成含胸、弓背等不良身体姿态, 而通过武术套路的学习, 可以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 防止骨变形, 养成良好的体态仪表并终身受益。其次, 武术练习离不开运动, 而且是全身的运动, 这样就能强身健体。武术套路包含着屈伸、平衡、跳等动作, 人体各部位、器官和神经都要参与运动, 这样的运动使人体在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从而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2. 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很差, 但是学习武术, 必须要亲自动手练习, 无法依赖他人, 同时要求练习者要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 所谓“起居有常”也。武术练习也讲究修身养性, 对学生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 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3. 磨练意志,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古语说:“习武必先重德。”我们开设小学武术课的目的不仅要强健体魄, 而且要磨练学生的心理素质, 使其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

(1) 重视武德教育,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中重视尚武崇德的精神, 教导学生要形成尊师重道, 讲理守信, 刻苦求进、见义勇为、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 传承中华民族重礼仪、讲道理的优秀传统。

(2)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武术练习素来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 又有“拳不离手”“拳打千遍, 其法自现”的古训, 所以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吃苦和努力, 这就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同时武术技能的提高, 需要通过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套路练习、散打实战, 这就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

小学体育武术课的教学反思 第2篇

《雏鹰展翅》武术操,从起势到抻拉运动、开合运动、踢腿运动、侧展运动、拧转运动、俯仰运动、跳跃运动直至最后的收势,共九节。整套操以长拳基本动作为主,动作欢快,姿势舒展大方,动作刚劲有力,喜好新奇的学生尤其喜欢这套武术操。整套操操练下来约3分钟,虽然时间上没有现行的广播操时间长,但是运动量比广播操要大,对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锻炼作用。

本节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武术操,从动作上来看不是很难,但是要把这套操做好的话很难。

开合运动(4×8拍)动作

第一个八拍:

1—2拍:开步双劈

3—4拍:错步冲拳

5—6拍:左侧冲拳

7—8拍:并步抱拳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方向相反

第三个八拍:

3—2拍:马步双劈

3—4拍:弓步冲拳

5—6拍:弓步斜冲

7—8拍:并步抱拳

第四个八拍:同第三个八拍,方向相反,最后两拍:并步直立。

从整个教学来看,应该说教学的速度是所有广播操中最快的,学生很容易上手。学的很快,学得不实,想要真正的做好这套操,做到精气神俱在,眼随手走,意与心动,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学了,更需要苦练。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3篇

关键字:快乐体育;小学;武术教学

G623.8

一、引言

“快乐体育教育”就是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轻松、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终生教育和个人发展需要,从而使快乐体育教学成为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快乐体育理念,应该有明确的思路。本文就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介绍。

二、快乐体育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的教学内容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基础。因此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当前小学体育的学习内容包括五步拳、青年拳等内容,但是这些都属于基础内容,相对比较枯燥,而小学生正处于好动的阶段,因此如果完全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排课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实际应用学习到的武术技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其次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武术高强的大英雄的事迹,为其塑造偶像,不断提高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二)新颖的教学形式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关键

教育形式的选择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教育形式的选择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无意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传统的体育教学以室外教学为主。当前新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学科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体育学科也可以将新媒体这一工具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武术高手的视频等,使得学生对武术有一个更加只管的了解,进而達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实施快乐体育的核心

教学方法选择的合适与否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综合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比较好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合理规避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五步拳的时候,教师可以编制一个游戏,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提高所学技能的实用性。与此同时还可以给学生讲解陈真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故事,使学生能够继承我国传统的武术文化,能够理解中国武术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快乐体育的源泉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学习。为了能够形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实现角色的转变。首先教师应该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放在了课堂主导者的位置上,但是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成为学生的主人翁,更好的进行学习。其次,教师应该和学生打成一片,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交朋友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信赖教师,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更好的交流师生感情。

(五)灵活的教学评价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动力

“快乐体育”要求教学不能带有教师的强制性,而要使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到快乐,这也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改变冲突的教学中依靠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传统,而要对学生进行灵活评价。所谓灵活评价就是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平时表现。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不能仅仅看学生这次的考了多少分,而要看学生有没有进步。与此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最后应该对学生进行表扬性评价,学生有良好的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快乐,能够借助快乐的力量更好的学习,这是快乐体育教学的根本宗旨。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小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快乐体育理念,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其应用其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应该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道具,从而能够吸引学生融入其中,获得更多的快乐,从而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武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从应试教育从素质教育的转变,并认识到快乐体育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并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应用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能够爱上体育,形成科学地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刚慎权.“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浅析与应用[J].辽宁师专学报,2004(6).

[2]柳波.“快乐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9).

[3]洪小娟.快乐体育在小学低年级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初探[J].浙江体育科技,2002(4).

[4]邓菊生.新课程标准下的武术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6).

[5]胡彦明.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快乐体育教学[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小学体育武术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索 第4篇

一、注重教学方法策略, 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

小学生大脑兴奋占优并易于扩散, 感知事物是以直接视觉和听觉为主这一特点, 要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和上课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 就必须注重教法手段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从另一方面看, 学生中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 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弱。在武术教学中就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因此, 教师要注重教学组织形式, 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

1. 游戏法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在武术教学中应采用一些有趣的游戏,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 在掌握了三种手型, 五种步型及冲拳、推掌后, 让学生一个接一个、一排接一排、一个观看一个做等游戏方法进行练习。还可以用弓步代表剪刀、并步代表石头、马步代表布的方法做游戏, 这样气氛和效果就会完全不同。如, 模仿“包剪锤”游戏规则的练习, 采取“拳胜勾、勾破掌、掌包拳”这样的练习形式。这样不但掌握了动作, 而且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这样的方式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而且又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的兴趣, 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机、气氛活跃,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 教师灵活而巧妙地运用身边的事或物让学生来模仿的教学方法。如五禽戏的动作名称, 即可起到通俗易懂、形象逼真、记忆深刻的作用。在小学武术教学中, 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以至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 并不断地掌握体育技能, 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 示范法

武术的一招一式要求非常严谨, 在套路运动中处处体现着形体特点。因此, 教师的示范要准确, 整套动作的劲力、节奏、韵律和攻防意识都要具备美感, 即形似和神似。在小学生初学套路时, 要强调动作的“形似”, 就是常讲的“摆架子”。在学生粗略掌握套路后, 再追求“神似”。俗话说功到自然成, 只有武术功底扎实, 才能做到形和神兼备。

3. 多形式训练法

武术课往往要一遍又一遍练习, 随着学习进度不断有新内容的出现。而单纯的集体练习, 往往人数众多, 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 从而忽视少数学生的学习。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集体练习、分组练习、单人练习多种教学形式。在集体练习时, 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错误及时改进和纠正。在分组练习时, 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的组自主练习, 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充当教师的角色, 组织好组内练习, 尤其是组内后进生的学习。组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一起讨论、分析并解决各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一旁轮流指导, 督促各组的练习。然后分组检查, 教师就各组情况分组小结。在单人练习时, 教师每次组织少部分学生单独完成动作演练, 就个人的表演指出优、缺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进来, 在相互帮助、相互竞争以及互评、师评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4. 语言法

在进行基本功反复练习时, 可按教师的口令并配以音乐, 做冲拳、推掌等单一的动作, 还可在练习中加入喊声, 如“嗨”、“哈”等, 以气催力, 增强气势, 提高兴趣。念练结合, 造成一种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 可以将动作方法编成顺口溜, 如:拳:握拳拳指紧又牢, 拇食中指要相靠;掌:四指伸直并一到, 拇指屈扣腕上翘;勾:五指之尖紧贴牢, 尽量屈腕似镰刀;弓步:弓步弓步像跑步, 后腿伸直前腿弯;冲拳:握拳屈肘抱腰间, 两拳拳心朝上边, 冲拳小臂贴肋前, 肘尖离肋臂内旋, 拧腰顺肩拳平肩, 冲拳力点达拳面。这样, 使学生在念中练, 在练中体会动作, 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间大活动:突出全员性, 让学生感受武术氛围、形成体育习惯

学生的课间运动是武术活动课程的有效载体。例如, 有的学校组织编排武术操, 利用课间时间, 以课间操的方式进行全校性的师生锻炼。由于突出学生全员参与, 通过大型的群体性活动营造出宏大的运动氛围。加之师生共练, 帮助学生形成习武健身意识和终身武术习惯。在教学武术操时, 他们采取了如下三个步骤:一是武术教师编排动作, 根据动作节奏精选音乐;二是组织全校教师先行学习;三是每天下午大课间时间带领学生共同学习, 武术教师在司令台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教师在各班指导。通过共同努力, 学校的武术操在《精忠报国》的乐曲中每天下午准时进行, 学生的动作做得整齐划一、虎虎生威。

小学体育武术五步拳说课稿 第5篇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为水平二阶段的武术基本套路五步拳,我的说课包括:说教材、课堂目标、学情假设、说教法、创新点。

一、说教材

(1)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规定了体育学习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但未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做明确规定,这给我们教师留出了自由选择教材的广阔空间,依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运动需要为原则,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结合教育价值观我选择了本节课的教材。

(2)剖析教材:武术基本套路五步拳是整个武术套路中最基本的基本功套路、是学好武术其他拳种套路的重要基础,其动作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五个基本步法组成,通过本次课学习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协调性、灵敏性,促进人体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参与者身心直接受益,有利于学习效率提高。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其动作要领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以后对武术的兴趣,因此,教材在本节课中是非常重要的。

(3)课时安排:本教材安排2课时,第1课时学生初步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和做法。第2课时提高动作技术的协调连贯程度,提高动作的质量。

二、说目标

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规定了体育教学领域目标。这一目标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健康第一”。因此,在教学当中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促进学生智育、德育、美育协调发展。深入贯彻“兴趣先导”的原则,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美好的明天储备能量。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当中师生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这一结果和标准是教师和学生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目标。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要求,我为本节课设计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形成对体育的正确认识,理解武术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

2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70%以上的学生能够正确掌握五步拳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灵敏、力量素质,提高协调性能力。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树立自尊、自信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2)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教师通过采用体验教学、个别化教学、非指导性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其拥有一个广阔的练习舞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一步步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3)设计目的:本节课以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达到玩中学,学中玩,完成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内容均为教学目标而服务。

三、学情假设

作为初学武术的学生,他们的武术基本功还不扎实,通过前面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武术有关的知识、技术,要从开始就给他们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通过以前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经理解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知道其作用和意图。学生个性存在差异,身体素质也有差别,学生好动,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还存在,教师要因材施教,满足学生运动需要,学生虚荣心比较强,争强好胜,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提高学生成就感,尤其是体育差生,要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

本次课学生主要运用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因材施教是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把身体素质水平相当的学生分到一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其情绪饱满的参与练习,不会因同伴素质好,技术好伤害其自尊心。

(2)探究学习法: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注重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此方法的运用能够实现其目标。

(3)自主学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对学生自制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能够加强记忆,但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说教法

(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讲解法:

(1)讲解要有明确的目的:通过对技术要领的讲解,目的让学生理解正确的概念,更好的掌握动作。

(2)讲解时语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要紧紧地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做到精讲多练。

(3)讲解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 在开始教学时,先简单介绍要领和基本动作,带到学生熟悉时在具体深入指导。

2.示范法:注要采用镜面示范、正面示范,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及爱表现自己,但体质较弱的心理、身理特征,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我很爱学’的情感。3.指导纠错法:在教学当中及时给与学生正确的反馈信息,更有利于提高其学习质量,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4.分解教学法:贯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原则,运用教学分解法,学生容易学会动作。每当学会一个动作时,就相应产生一种成功的情感体验,内心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增强了一步步完成整个动作的信心。

五、说教学程序

(一)教具学具准备:一块同篮球场大小空旷平整得场地1块,口哨一个。

(二)设计思路:本次课共分3部分:准备、基本、结束。层层推进,最后达成课的目标。

(三)教学程序

第一部分:准备部分(12分)

1、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宣布上课内容,安排见习生)

2、准备活动

慢跑:围绕场地慢跑两圈。提出慢跑中口号“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目的:提高学生心理、生理唤醒水平,激发高尚情感,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参与运动,培养高尚情操。

3、徒手操:目的:学生活动开各个关节,为运动做好准备,避免损伤。

4、游戏 目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活动各个关节。第二部分:基本部分(28分)

复习内容(武术基本腿法、手法的练习)

1、分组练习:把学生分成4组,每组站成纵队,由排头至排尾依次向前做动作。

2、指派学习小骨干,监督指导。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领导才能,提高练习的效果。

3、教师巡回辅导,纠正错误。目的: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反馈信息,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4、集合总结点评 目的:学生对动作掌握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通过教师给予的反馈信息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练习。

新授内容:五步拳(18分)

1、示范法:教师做完整示范(正常速度和慢速2分))目的给学生建立动作概貌,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

2、讲解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5分)目的:使学生明确动作要点。

3、领做法:教师先慢速领做,再中速领做,当学生基本熟练动作后则采用常速领做。(5分)目的: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学习动作。4.语言提示法:对于动作连接的关键处可用语言提示。5.滚雪球法:当第二个动作学完时把第一个动作连起来练习2~3遍,依次类推。(5分)目的:此方法利于学生掌握动作间的衔接,使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动作概念。6.巡回辅导,纠正错误。目的:给予学生正确及时的反馈信息,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7.教师总结(1分)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5分)

1、集合整队

2、老师总结学生表现和课的完成情况(1分)

3、组织学生放松(3分)

内容:学生集合围成圈,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同时双手拍大小腿。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减轻肌肉疲劳。

4、布置课后作业(30秒)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6篇

武术分为套路和散打两种。套路以表演、健身为主。散打以对抗为主。武术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拳种和器械,它们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各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使一些不同年龄、体质、性别和爱好的人根据需要从中!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来进行锻炼。如:太极拳主要要求柔和缓慢,更适合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进行锻炼,它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的手段。套路一般要求动作连贯,往返多变、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节奏鲜明,通过套路运动的练习,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以及勇猛、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由于武术运动对人身体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运动水平,除了经常坚持传统的基本功训练外,还要在不同时期有侧重地进行全面身体训练,尤其在早期训练阶段更应加强身体的全面训练,从小抓起。所以,武术课更应在小学体育课中推广。

在做好武术推广中,教师要善于抓好教学与训练中的思想教育。首先要抓学习目的教育,联系我国武术运动的悠久历史和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武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作用、对国际交往的重要意义等来启发学生。为高速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而学,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勤学苦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武术教学工作要以毛泽东哲学思想为指导,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毛泽东教导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通过开展比学赶帮、组织竞赛评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在安排学习的内容和运用练习方法时,要根据学习对象具体情况出发,尽量做到系统化、多样化。例如,在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可以安排些拳术套路的练习;在学习拳术的基础上可以安排些器械套路的练习。这样常有新的内容出现,也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自觉地去研究新内容和新技术。

武术动作不仅是身体的形体活动,而且还讲究内在的精神、意向以及呼吸与形体动作的密切配合。这些活动,首先应是通过教师的正确示范,使学生了解初步概貌。其次,可通过图片、电影、录相等使学生观察动作的全部过程和某一细节,以及不同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另外,还可以通过观摩练习,参加表演和比赛等形式鼓励学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从中有所借鉴,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在教学与训练中必须因人施教,如对少年儿童,要精讲多练,练习以动为主,对静止性动作的练习内容和时间不宜过多过长。

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 第7篇

但是, 通过调查、访问发现,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陈旧, 教学方法呆板, 严重影响了小学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将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 旨在促进小学武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通过体育游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让学生获得快乐。学生不受性别、年龄、身体等条件的限制, 每位学生都能从游戏中获得乐趣。有时游戏着重提高某方面素质、技能;有时则侧重调节情绪和休闲娱乐, 这些都为武术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体育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大的变通。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 并能让参与的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获得优越感。

二、体育游戏的选择

武术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了充分活动身体, 让学生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要全面活动身体, 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选择运动强度偏小、具有一定运动量的体育游戏, 如“报数凑团”、“行进间抛接球”、“大小西瓜”、“推铁环直线跑”、“往返渡河”、“拉网捕鱼”等, 这些游戏简单易行, 好组织, 效果好, 可以使学生快速投入到武术课学习当中;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为要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韧带、肌肉、关节等做的准备活动, 如为了进一步活动下肢, 在武术的跳跃教学前做“跳马”类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进行的身体素质练习、协调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对于武术练习后引起的身体、心理疲劳, 可用一些轻松活泼的小型游戏进行放松。

三、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相结合

1. 通过队列队形的变换调动学生对机械重复性练习内容的参与积极性。

在课堂运用不同练习方式, 可以作一些圆形队列、方形队列、分组前进等形式的变化, 利用外界环境的变化刺激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改善教学效果。

2.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创新, 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

例如, 在教给学生动作后, 创设情境, 让学生假设面前有一个怪兽, 要求他们用刚才所学的动作进行编排打败怪兽。最后老师评选出最协调、最规范、最合理的动作, 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小学武术教学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1. 选择体育游戏应不影响武术动作的完整性。

武术讲究将动作的形和神有机结合, 让人欣赏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动作变化, 而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然而, 一旦游戏运用不得当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从而冲淡了学生在练习武术时对动作的感受。所以, 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一定要考虑周全, 使学生对动作形成正确理解。

2. 选择体育游戏应不影响武术动作的规范性。

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摺叠等身法动作, 要求“手到眼到, 手眼相随, 步随身行, 身随步到, 上下照应, 一气呵成”, 对动作的规范性要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游戏的运用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做动作的积极性, 但同时学生也会因过多地投入到游戏中, 从而忽视了对动作规范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要合理, 要有针对性, 内容选择上应考虑有利于武术课不同部分的实际需要。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8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 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是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根据《课标》给出的课程内容以及相应的水平目标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是体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武术内容的技术动作学习的内涵及不同水平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学情,又是制订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依据之一。

在学情方面,水平一的学生表现出方位感与身体不协调的特征,那么在该水平段武术动作学习中的方位感、击打部位以及动作轨迹成为武术学习的重难点。

水平二的学生在本体力量控制与动作速度节奏认知上存在不足,由此技击的发力方法与动作速度是该水平段学生学习武术的重难点。

水平三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接受能力及学习武术基础后,感知技击的攻防特征成为武术学习的重难点。

水平四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基础可以根据不同的拳种套路进行切磋,针对具体的判断做出正确的攻防技击动作就成为该水平段武术学习的重难点。

结合《课标》,针对武术的技击技术动作学习为主要内涵以及学情,可以将不同水平阶段的武术教学目标与评价设置如下(见下表):

二、武术教材与学时安排

在《课标》中的“课程基本理念”第四条明确提出“充分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并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中也明确提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由此可见,《课标》的规定给了教师根据地方、学校、学生的实际选择教材的权利,为武术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为了武术教学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实施,可以结合地方具有的武术特色让学生进行学习。在中国武术中,无论哪一个流派、哪一种拳术都有着自己本身所具有的学练方法,当我们挖掘出其特有的技击方法,为学生提供多种技击方式的学习时,那么势必带来诸如掌与拳在技击方面异同的学习思考:如,螳螂拳与太极拳在技击方面的异同,形成对比性学习。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更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与实效性。 同时在课时安排上,我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应该加大武术学习在整个学年学习中的学时数,以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学会该学年段所需要掌握的武术内容。

三、师资力量

很多人认为现有的体育教师群体无法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其实不然。

首先,要认识到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本身是带有持续的学习性,正是因为不会而学生又需要学习武术才让教师有了进一步进行职后学习的必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相长的一个平台,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经验或停止在原有的运动技能的层次上,成为阻碍武术教学一个关键性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教师不是知识与技能的占有者,在当今社会中,太多方式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媒介。篮球技能高超的学生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吗?互联网时代为我们打开了学习的另一扇窗户,学生学习如此,教师的学习也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在武术技术动作上不能有效地进行示范时,多媒体进入课堂已经在诸多的体育教学中得以实施。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9篇

关键词: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菲律宾,中小学校,教学现状

1 前言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剖析体育起源和发展的各阶段诸形态的活化石,是挖掘和创造新的体育项目和形式的源泉[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华,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武术的传播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华裔华侨青少年开始接触武术。外派教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肩负着神圣的使命,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根据当地教学模式、体育文化、宗教信仰等因素进行教学,成为了外派教师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碰撞和西方强势文化的强烈渗透的背景下,研究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教学现状分析研究,旨在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学的发展,发挥武术教育对增加青少年身心健康及其的传承中国民族文化,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作用。

1.1 研究对象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学教学现状。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体育类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菲律宾鄢市恩惠学校、菲律宾密三密斯学校、菲律宾三宝颜学校当地和外派体育教师总共21人,以及三所学校各随即抽取50名学生(总共150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教学特点设计调查问卷,教师发放问卷21份,收回21份,有效问卷2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学生发放问卷150份,收回145份,有效问卷140份,回收率96.7%,有效回收率93.3%。

(3)访谈法:访问了调查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领导、三所学校的主要领导、中文部主任,收集菲律宾中小学校武术教学的相关信息。

(4)数理统计法:将收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推广现状

(1)菲律宾华裔华侨持续增加

由表2可出看出,截止至2006年7月统计,菲律宾华侨华人约有150万人,根据一般说法,每年向菲律宾移民局登记的华侨约有5万人,与入籍的华人加在一起,2012年全体华人以达到200万人,占菲律宾总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据慈侨基金会最近从移民局获得的资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记的华侨有7万余人,如果连那些持旅游证件而没到移民局进行常年报到者算在内,菲律宾的华侨可能不止7万这个数字。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华人华侨的持续增加,菲律宾华文学校也越来越多,从而需要大量从事华文教育工作的教师,这对华文教育事业是个契机,同样也是挑战。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学校教学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了海外青少年学习华语的兴趣爱好,也推动了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越来越受华裔青少年喜欢

随着近年菲律宾华人华侨人数的快速增长,当地华人华侨在经济稳定发展同时越来越关注后代的培养,重视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教育,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开始被华人华侨所关注,并深受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喜欢。特别在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武术、舞龙、舞狮、空竹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推广与发展,不少华文教育学校已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教学课程,武术教学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一种,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3],但由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新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场地设备等方面还属于初级阶段,需要得到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2.2 武术在菲律宾传播发展的意义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体育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剖析中国体育运动进步与发展的活化石,武术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作为中国的体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弘扬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广泛开展武术教学,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特殊需求,是对民族传统体育最直接有效的继承、发扬光大,通过中国武术在菲律宾传播与发展,探讨适合武术在国外教学传播和发展的途径,推动中国武术的全球化道路。

2.3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学教学现状

2.3.1 武术教学在菲律宾受重视情况

(1)菲律宾华文教育中心对武术教学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华教中小领导访问调查,菲律宾华教中小对武术教学在菲律宾中小学的开展支持程度不高,只占16.7%,大多是应各学校要求进行武术教师外派,占总比例的50%(见表3),这是因为中国武术在菲律宾传播与发展的程度不够,在菲律宾华裔青少年对武术学习的需求量不大,只有极少数华语学校接触中国武术,再加上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注重于海外华语教学,忽略了中国民族传统项目在海外传播发展,致使中国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校的开展支持程度不高、投入力度不大,从而也影响了华裔青少年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2)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三所学校领导、武术教师访问调查(见表4),发现三所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不够重视,只有9.1%的领导对武术教学有足够的重视,有54.5%的领导对武术教学不重视,而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的不重视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工作的积极性,制约了武术教学在菲律宾中小学校的开展。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属于新的教学内容,学校领导缺乏对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发展的长远思考,在没有看到成效的情况下,不愿意花费太多的资金在武术教学上;相对于武术,华语教学意义更为明显、应用更为广泛,所以学校领导将重心放在华语教学上,忽略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培养;本国国术与中国武术的碰撞,学校当地领导从民族情感上更注重本国国术的发展,从而制约了武术教学的发展。

2.3.2 师资状况

(1)武术教师人数比例情况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三所学校总共有体育教师21人,武术教师只占总人数的14.2%(见表5),比例很小。而这三所学校的武术教师的教学班级都达到了8个或8个以上,大多承担了学校所有班级的体育教学,有的学校甚至每节课需达到80分钟。并且根据菲律宾外派教师情况统计,菲律宾总共有外派教师约500人(其中包含国务院侨办外派教师约114、汉办教师约370人、晋江同乡会外派教师14人)而从事武术教学工作的教师仅有几位,这严重说明菲律宾中小学武术教师稀少,师资力量匮乏,这与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校发展的程度有关。由于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属于新的教学内容,在武术教师力量方面无法满足学校教学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让从事武术教师工作者身感疲惫,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武术教师技能水平调查

通过对武术教师专业情况调查(见表6),三所学校从事武术教学的教师都非从事武术专业,而是从事龙狮专业教学,占总比例的100%,这是因为龙狮属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体育,受到很多海外华裔、华侨的喜爱,在选择外派教师时都是龙狮专业为主,武术技能为辅。由于龙狮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体能水平要求很高,只能作为学校特色针对极少数学生进行训练,无法作为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武术就成为了外派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但因为武术教师都非从事武术专业,只是接触过武术学习,在武术教学经验上明显不足,大多是根据学校教学要求从网络上下载视频进行教学,从而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3)武术教师外语交流水平情况

在学生不懂中文意思的情况下,所有的武术教师都不能完全用英语与学生进行交流,33.3%的武术教师基本可以,有66.7%的教师完全不能见(表7),这一现象是由于国内教师在平时学习中更注重于专业技能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外语的学习,加上国内环境制约,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很少,特别是武术教师,由于从小接受专业武术训练,对英语的学习更少,再加上国内对武术教师英语水平要求不高,从而导致基本不会英语,无法用英语与学生交流的现状,影响了教学进程。

2.3.3 武术教学环境调查

(1)教学场地、器材设备情况

武术教学同其他体育教学一样,需要一定的场地器材条件,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也是开展学校体育的重要物质保障[4],通过对学校武术教学场地调查发现,三所学校都至少有一个篮球场、一个礼堂,有的学校还有一个小型操场(见表8),由于武术教学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高,室内、室外场地都可以进行教学,所以三所学校在武术教学场地上能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由于学校班级数很多,在场地数量上无法满足学校体育课堂需求,经常会出现与其他项目同占一块场地的事情,从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干扰了教师教学,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通过对三所学校教学器材设备调查(见表9),66.7%的教师选择有,不够用,有33.3%的教学选择没有教学器材,表明三所学校在教材器材设备上供不应求、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由于在武术教学中需要一定的辅助设备和武术器材,例如:垫子、护具、头套、刀、枪、剑、棍等,这些场地设备、器材花费很大,很难在菲律宾购买。菲律宾中小学校大多属于私办学校,从经济效益的条件出发,学校领导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金在华语课以外的武术教学上,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满足教学要求,出现设备器材不全的现象。然而这些教学现状让教师只能停留于基本动作技术、徒手套路,枯燥乏味,慢慢的会让学生散失学习武术的兴趣,阻碍了教师的教学进程,不利于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校的开展。

(2)专业课程教材

通过对三所学校的武术教师访问调查发现,菲律宾中小学校在武术教学上缺少专业教材,教学内容是根据学校节目需要、教师水平情况自主安排(见表10)。这是因为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校发展尚未成熟,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无法进行统一,目前还没有制定适合海外青少年发展所需要的武术专业教材,加上受学校领导要求,因校庆、国庆、大型活动表演需要,造成教师在教学中是根据学校节目要求、学生喜爱程度、教师自主意愿安排教学内容,随意很大,缺乏科学性,而且由于教材的缺少,制约了学生课后动作技术学习和武术文化的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从而阻碍了武术的在海外教学的发展。

2.3.4 学生学习武术情况调查

(1)学生对武术文化的了解情况

通过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了解情况调查(见表11),10%的学生基本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26.4%的学生只是初层次的了解,63.6%的学生完全不了解,没有人完全了解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这表明海外青少年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都缺少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增加表演的观赏性,更多的注重于武术动作技术表象化教学,忽视了对武术的诠释,加上没有专业武术教材,缺乏理论知识,让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停留于肢体动作,难以通过武术教育实现对民族精神的培养与弘扬[5],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跆拳道、柔道、拳击当作中国武术,体现了学生对中国武术的认识模糊,缺乏对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了解。

(2)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调查

动机是指激励人们去行动的内在原因,而且这种动力具有方向性和持久性。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通过对学生学习武术的动机调查,由表12可以看出,在学习武术中32.9%的学生是出自好奇、内心喜欢而学习武术,有26.4%的学生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展现自我选择武术,20%学生是为了增强体质、锻炼身体,12.1%学生是因为学校要求才学习武术,只有8.6%的学生是为了修身养性,感受中国的武术文化,这反映出了海外青少年对中国武术的了解还停留在动作技术层面,无法体会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精神,大多数学生想通过武术动作技术的学习来展现自我价值,争强好胜,并没有想深层次的了解中国武术的内涵,从而造成对中国武术的空洞认识。所以,在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武术本质内涵的了解,以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作为武术教学的目标,培养综合性武术人才。

(3)学生兴趣爱好情况

从表13可以看出,40%学生选择很喜欢,30%学生选择刚开始很喜欢,但慢慢的不怎么喜欢,18.6%学生喜欢程度一般,只有11.4%学生不喜欢,这说明学生在菲律宾中小学生对武术有极大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小学生,这跟中国功夫片国际化、中国武术团海外表演等方面的传播密不可分,但由于大多数海外华裔青少年对中国武术仅仅是充满好奇,崇拜武术功夫片中主角的英雄形象、精湛的武术技术,并未从心底真正的喜爱中国武术,想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武术独特的技能内涵与丰富的文化底蕴[6]。武术注重基本功的培养,对学生韧带柔韧性、协调性要求很高,由于海外华裔青少年开始接触武术,必须从基本掌法、手型、腿法、步法等基本功学起,慢慢地学生得出武术课枯燥、不实用,仅只是“花拳绣腿”,还容易受伤的错误认识[7]。加上本土国术的碰撞、国外的优势体育的冲击,如跆拳道、柔道、泰拳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

(4)课堂语言交流状况

根据中国华文教育中心、汉办相关要求,外派教师在教学过程必须用中文进行教学,而经过对学生调查统计,10.7%学生完全能听懂,20.7%学生基本能听懂,35.7%学生只能听懂一点点,32.9%学生不能听懂教师用中文进行教学(见表14),这说明了大多数学生无法完全听懂教师用中文进行教学,只有少数来自中国的青少年能完全听懂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生,由于他们接触中文学习的时候很短,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适应教师中文教学方式,大部分无法听懂教师用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无法掌握动作的技巧,只能靠模仿教师动作达到教学目地。

2.4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学教学的发展策略

(1)武术技术与文化同时推广。中国武术萌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发展与演变过程亦带有显著的传统文化烙印。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文化是武术的灵魂,只拥有动作技术缺少文化内涵的武术,是空洞的、没有发展意义的空架子,是无法被世人传播与发展。武术所蕴含的文化内容相比武术动作技术来讲更有丰富的底蕴与内涵,具有极大的影响力[8]。外派教师作为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武术教学中不只是传授武术的攻防动作,更重要的是灌输中国武术的传统文化,注重两者的结合,“以仁为本,内外兼修”,注重言传身教,教师的示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武术教师便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力量[9]。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武术礼仪的培养,奉行“尊师重道,尚武崇德”的行为准则,让技术与文化同时在世界推广与传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外派教师的科学管理。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根据武术教学以领做为主、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的特点,教师的示范动作能够正确,达到形美、劲道、质善,势必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武术兴趣[10]。然而现有的武术师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教学质量上,都难以满足菲律宾中小学武术教育发展的需要,难以担当传承武术文化的重任,谁来教的问题是关系武术在菲律宾中小学开展的根本问题。外派教师都是的经过国家层层选拔,在专业技能水平上无可厚非,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外语交流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外派教师选拔时,应注重技能与文化水平的同时培养,加强道德素质建设,打造技能与文化全面发展的高水平教师。

同时在外派教师的管理上,应注重生活与教学的双重管理,严格制定生活作风标准,规范教学内容,制定统一教学评价标准,对外派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考核,要求没有通过考核的外派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学习,直达达到教学要求,及时开展教学成果汇报会,对表现优异的外派教师进行奖励,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教师管理制度。

(3)制定专业教材,注重理论传授。武术教材是武术教学得以实施的依据,也是学生掌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技术和锻炼知识的向导,有无教材不仅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有着重大的作用。教材的缺乏造成了传授理论内容的空虚,从而使学生难以对武术从实践与理论结合上更进一步的钻研学习,影响了教学质量,这样就使学生难以从科学理论上选择适合于自己身体实际所需项目进行锻炼与养生,促进身心健康[11]。因此,专业教材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在教材制定时可以以中国中小学校武术教材为依据,但不能全部照抄,应借鉴传统、不断创新,并根据海外青少年对武术接触不多、了解不深的情况,制定适合海外青少年发展需要并体现中国传统武术精神文化的武术教材,从基本开始学习,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注重理论教学,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

(4)组织形式多样化,增加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兴趣的爱好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兴趣爱好浓厚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模式,以趣味性、对抗性、比赛型、表演型等方式,利用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多采用辅助器材进行教学(例如:多媒体、音像、挂图等),培养学生正确的动作概念、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12]。在课程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的特点,多进行分组教学比赛,对获胜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当学生动作技术成熟后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对抗性比赛,对武术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派参加学校表演,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轻松、快乐的武术课堂氛围。

(5)培养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外派教师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国外弘扬与传播的使者,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仅凭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当地民族传统体育教师,扩大教学范围,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针对外派师资力量不够,并且无法长期教学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当地体育教师教授学生比较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如:狮子、舞龙、武术、空竹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对本土体育教师的培养,让当地体育教师辅助中国教师进行教学,不仅解决与学生语言沟通上的困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减轻外派教师的工作负担,从而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

(6)中国政府机构加强对菲律宾中小学校教学物质的提供。由于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中小学校的发展还属于起步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还无法达到教学要求,而且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器材花费很大,并且在当地无法购买,例如:狮子、龙、空竹、刀、剑、枪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进度,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小学校的开展。为了让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海外更好的弘扬与传承,让更多的华裔亲少年接触并认识中国优良传统民族文化,中国政府可以给菲律宾中小学校在教学物质上提供一定的帮助,帮助菲律宾学校联系制造民族传统体育器材设备的厂家,减轻菲律宾学校在器材、道具的经济负担,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菲律宾教学的实施开展奠定基础。

3 结语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10篇

关键词:滨州,小学,开展情况,武术

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健身方法,是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基于武术具有一般体育运动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早在1915年武术已被有识之士推入新兴的近代学堂,并逐渐被视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小学学生对学校武术教育不甚满意。农村学生纷纷到武术馆(校)学习武术;城镇青少年以追逐跆拳道为时尚。与此相反,武术在国外却广受欢迎,新加坡已将武术列为小学体育课的必修内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东邻日本就将“武道”列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武术在小学的尴尬境况与在国外流行的反差,以及其他国家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呵护,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小学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与重视。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调查法,深入了解滨州小学武术教育现状,探寻存在的问题,为武术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而推进后奥运时代和十一届全运会后滨州小学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发挥武术教育对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及其在传承民族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1 滨州市小学体育课武术项目开展情况

1.1 滨州市小学武术教育现状基本情况

1.1.1 滨州市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学的开设情况

尽管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于2001年9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验。2004年3月30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但时至今日,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仅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对体育课尤其是对武术课重视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武术教学只有22.4%的学校非常重视或重视,大部分学校重视程度一般或不重视,导致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或体育课中没有武术教学。从各地区的统计数据来看,滨城区武术课的开设情况最好,惠民县次之,开课情况与各地区武术的传统与氛围有密切关系;无棣县武术课的开设率最低。调查得知,有些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内容,反而削减武术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

在受调查学校的362位教师中,有76位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进行了武术内容的教学,占受调查人数的20.9%,有286位教师在体育课中没有进行武术内容的教学。占受调查人数的79.1%;在进行武术教学的76位教师中,都表示没有进行较为系统的武术基本功、基本动作的传授,只是直接学习了五步拳、少年拳等基础套路,也没有按照《课程标准》和《纲要》的要求进行教学。在受调查的181所学校中,仅有27所学校开展过武术课外活动,占受调查学校的14.9%;但近两年来只有8所学校还在坚持开展,其余学校因为国家整治教育乱收费,而停止了课外活动。另外有154所学校从来没有开展过武术课外活动,原因主要是师资的问题。

1.1.2 滨州市小学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

通过对滨州市小学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共调查362人,其中非常重视的占6.6%,重视的占14.9%,一般的占21%,不重视的占54.6%。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同教师访谈中得知,有些学校不仅不重视武术,反而削减武术教学内容以增加跆拳道等域外武技项目。结合《课程标准》规定的“不同学校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来分析,由于学校缺乏武术师资、合适的教材等,加之人们对学习武术可能会招来安全方面的麻烦等问题,学校不选择武术而选择其他体操、球类、田径等项目,有些体育教师由于武术内容难教,也是选择其他项目进行教学的原因。因此,要想开展好武术教育,除了加强课堂教学外,还应在学校积极开展武术优质课教学比赛、武术竞赛等活动,调动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使更多武术专业人才进入教育行列。

1.2 学生情况

1.2.1 滨州市小学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

有调查统计得出,滨州市小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较窄,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武侠电视剧,二者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86.9%和46.2%,学校体育课仅占26.9%。此外,还有些学生通过民间拳师、网上浏览、参加武术班、听人介绍等方式了解武术。电影和电视在武术的传播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传播中也容易使小学生产生对武术的错误认识,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武术是用以行侠仗义、厮杀江湖的飞檐走壁、隔山打牛、降龙十八掌、葵花点穴手等,同现实中的武术有极大的偏差。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他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因此,针对目前滨州市小学生对武术的错误认识,我们更有义务加强学校武术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充分发挥武术教育的载体作用。武术不应像武侠小说中写的那样神奇,武术应是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应是较容易掌握的、轻松的、美观的、不枯燥的。

1.2.2 学生对武术的认识程度及看法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学生知道长拳、散打、站桩功、太极拳、少林拳等属于武术的范围,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40.1%和24.7%的学生认为跆拳道、拳击也是武术项目。

大多数小学生对于武术的内容不明确,只是处于模糊的认识程度。由于年龄的原因受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大都将武术视为无所不能的神功,希望通过学习武术达到防身自卫、锄强扶弱的效果。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对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体育教师与社会未能起到文化传递的作用。

1.3 滨州市小学的武术师资情况

1.3.1 武术教师的构成状况

在对181所小学任课体育教师状况的调查中,只有16.6%的学校有武术专业教师,由一般体育教师担任的占81.8%,外聘武术教师占1.6%,由此可见多数都没有专门的武术教师。这充分反映出当前滨州市小学武术专业教师的匮乏,直接影响着小学武术活动的开展,也表明对小学体育教师的武术培训势在必行。

1.3.2 体育教师的武术课教学情况

对滨州市小学体育教师对“是否愿意教授武术课”的调查情况显示有55%的老师不愿意教授武术课,其中大多数老师不愿教授武术课的原因是自己的武术知识太少,武术课教授比其他体育项目费力。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中华武术目前在滨州市小学的开展情况极不乐观,全市有2/3以上的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没开设武术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缺少具有武术专长的体育教师;滨州市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水平较高,但学校对武术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不仅没有增加武术教学内容,反而削减武术课程以增加跆拳道等其他武技项目;学校体育课外活动多数没有武术内容。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武术在目前小学课外活动中具有很大的开展空间。

武打影视是学生了解武术的主要途径,但其中的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武术同现实中的武术有极大的偏差;学生想学的武技内容还是以武术套路为主,其次是跆拳道、散打、拳击、泰拳等。

滨州市小学大都以《体育》中的武术内容为教学内容,内容较为单一,亟需能体现民族地域特色、攻防特点突出、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且极具趣味性的教材。

2.2 建议

以滨州体校和滨州学院为依托建立武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解决小学武术师资匮乏的问题,提高武术师资队伍水平。

相关行政部门出台更具体的措施来推动武术教学的发展如小学校的课间操便是传统武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创编并落实与《中国武术段位制》相契合的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定期组织段位制比赛,将武术段位与运动员等级相挂钩,在升学时给予适当加分。

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研究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 体育 武术 教学 研究

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人们开始注重对文化的追求,而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深受许多人的喜爱,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已成为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相信武术教学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设立,不仅能传承中国的优秀文化,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出现不少的问题。根据笔者多年对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研究,本文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以期对武术教学有所帮助。

一、学习研究教材,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高中阶段的体育武术教学相对比较简单,内容主要是一些传统的武术套路和常规动作。相信很多非武术专业的教师,只要认真学习研究了教材,做好了课前的准备工作,还是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难点,顺利地完成教学要求。教师要根据图解练好并掌握所教套路,根据每个图解的说明,组织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讲解,对复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肢体动作。同时适当地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牢记武术术语、动作名称。只要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武术课自然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下来。

二、加强对学生学武心态的教育

武术不仅能健身防身,亦能陶冶情操修身养德。武术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习武之人的“德”要求很高。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握好学生学习武术时的心理倾向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实时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让他们明白学习武术不是为了好勇斗狠,而是为了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在课程的授课中,穿插一些武术名人的趣闻轶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从前辈身上学习“武德”,不断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三、教学中,注重不同教法的相互结合

武术教学不同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它需要不同教学方法的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运用是否合理使用是武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我认为通过以下方法可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分解教学与完整教学相结合

高中阶段的武术教学内容大都是一些简单常规的动作套路,但对于武术基础薄弱的高中而言,依旧会有一些困难,特别是面对那些动作比较复杂的武术套路。而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的合理适当运用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先把一个复杂的动作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动作,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后,引导学生把各个动作连贯起来勤加练习。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一套复杂武术套路。但在这里应当加强后期完整教学,及时强化后期教学的强度,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因为学生有可能把分解的动作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动作,这样就会破坏动作的完整性,影响武术教学效果。

(二)讲解、示范与教师领做相结合

讲解、示范与教师领做贯穿于整个武术教学过程中。无论任何形式的武术套路,教师都是先向学生介绍套路的基本内容,使得学生有个大概的了解和认识,然后逐步示范每个动作,强调动作要点,最后教师领做。经过几遍的练习后,安排动作比较标准的学生在前面带着大家做,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和基本动作的不规范。教师除了要言简意赅,语言简单易懂外,在示范和领做时要注意位置的选择,尽量不要产生盲区,或者不断地变化位置,以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

(三)提早预防与及时纠错相结合

武术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很高,所以动作不规范和不标准的事时有发生,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采取提早预防与及时纠错相结合的方法加以应对。在武术的练习中突出动作要领,一旦发现手脚不协调或动作不规范要立刻给予纠正,这样就能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一人动作出现问题了就纠正一人的,出现一个纠正一个,总之,有多少就纠正多少。因为学生一旦熟悉错误的动作,由于肌肉记忆,很难再纠正过来,就算纠正过来也将付出很大的代价。

(四)“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

学习武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并且对体力的消耗很大。我们可以采用“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的方式加以应对。“高低”指的上肢动作练习和下肢动作练习,对于上肢动作比较多的武术套路,可先把下肢的动作学会,然后再练习上肢的动作,过段时间后把上下肢的动作合到一起进行练习,直到达到技术要求。在学生休息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在脑海中过映,这样能加强对技术动作的记忆。而“高低”结合与“想练”结合不仅使学生劳逸结合,也将对教学效果带来积极影响。

四、合理选择练习队形

在队形的选择上,应当以每个学生都能看到为原则。合理的队形不仅有利于学生看清教师的每个示范动作,也利于教师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活动。分组横队队形和梯形队形是最常见的队形,其中梯形队形对教学最有利,采用梯形队形不仅可以控制队形长度,还可以让队伍不会显得太松散,同时有利于教师的观察和指导,更有利于教师的示范和领做能被学生看清楚。

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武术在现代社会依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同时它也是我们优秀文化的传承。高中阶段是学生快速发展的阶段,武术课程在这个阶段的开设对武术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武术教学粗浅的探究,希望对广大的武术教师有所帮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设备设施的逐渐完善,我相信高中体育课武术教学一定会进一步发展和壮大,中华武术也会继续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周忠良.试论高中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体育文化导报,2010.

[2]王代波.对高校武术教学活动的思考[J].武汉体院学报,2002(2).

小学体育课的武术教学 第12篇

中华武术博大而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有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趋势,说明了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而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是唯一一个进入小学课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学校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有理论依据和经过实践检验的,通过武术在小学多年来的试行中也了解到武术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塑造健康的体魄,提高品德修养,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而其特点因不受年龄、时间、场地、季节的限制也为武术更好地开展提供了机遇,在新课程标准下并正式将武术列为小学体育项目之一。而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却了解到本应在小学得到良好开展的武术,却没有在体育教学中得到良好开展,虽然学生渴望学习武术,但却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其主要有:(1)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学校对武术教学没有明确要求;(2)学校现有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开展武术教学的要求,没有专业的武术教师;(3)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欠缺,没有专门的武术器材和场地;(4)学生对武术认识欠缺,因其大部分学生在上中学前没有学习过武术等,从而导致武术没有得到顺利开展。因此,本文试图从这几方面入手,收集大量有关武术教学和开展的文献资料,通过对徐州市铜山小学武术课开展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找到武术未得到良好开展的具体因素及对策和措施,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武术段位制的开展为研究对象,包括该校(学生、体育教师、学校领导)。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有关武术发展史、武术段位制发展史、武术教学、体育课程及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等方面相关的著作、文章、教材10余部,并通过百度、搜狗搜索引擎,检索收集了大量关于小学武术教学和体育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方面的资料,通过收集、整理、分类和比较,了解国内研究现动态与现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2.2.2 实地访谈法

通过本人在徐州市铜山实验小学实习教学期间趣味武术的教授过程中,本人对本校的小学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了口头的调查与询问,分别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走访与调查,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从中得知他们对趣味武术在体育课堂中推广的看法与建议,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2.2.3 综合分析法

结合以上的相关资料与真实调查,找出现阶段武术段位制在学校开展的障碍,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措施,为武术段位制在体育课堂的推广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开设趣味武术课程的可行性依据

3.1.1 武术运动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重视

国家提倡“武术进校园”,而趣味武术是针对小学生身心发展力推的武术段位制校园的项目。为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国家教育局于2014年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要求各地方教育局、各学校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行测试以及数据上报。

3.1.2 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推广力度较大

全国武术段位制1998开始实行。经过17年的发展历程,武术段位制已逐步成为全面评价习武者锻炼水平的等级制度。2013年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何青龙在“武术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推广与普及工作中指出,推动武术段位制在全国的普及与发展,在武术段位制推广的过程中,武术进校园的推广力度最大。中国武术协会几乎在每年的工作会议上都会提及学校武术教育、武术进校园的相关话题,并相继制定了相关政策文件,从而推动与保障武术进校园工作的实施。

3.1.3 规范小学武术教学内容

根据《新课程标准》武术教学内容中,要求水平一到水平三的小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动作及套路,武术段位制中的趣味武术正符合《新课程标准》水平一到水平三所规定中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趣味武术要求水平一的学生学习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要求水平二的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武术类活动的基本动作,要求水平三的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武术套路。通过学习趣味武术中活泼有趣的练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其它项目的兴趣与参与意识。

3.2 影响小学开设趣味武术课程的不利因素

武术在学校的开展状况并不乐观,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推广也不理想,国家武术研究院调查表明有70%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本文立足当前学校趣味武术开展现状,从多种角度,关注武术段位制在小学的推广情况,选取铜山实验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索趣味武术在小学的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3.2.1 武术师资力量短缺

铜山实验小学现有高级教师120人,专科学历98人,本科58人,其中武术专业教师4人。从中看出我国对专业武术教师培养缺乏,武术专业的学生短缺,真正进入学校教学的人更少。

3.2.2 教材内容单一,教学缺乏创新

趣味武术(段前级教程)的教材内容单一、枯燥、乏味远远满足不了学校的武术需求,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武术教学无味,套路学习无趣,课程缺乏新意,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样也不高。

3.2.3 国家政策缺乏强有力的执行力

政府相关体育行政部门对武术活动的相关政策也是制约开展情况不加的原因,因此,中央的政策方案无法在地方得到有效地实施,自然无法达到专家所预期的效果。

4 引入武术段位制教学的建议

4.1 大力加强武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1)增加体育院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招生数量。现阶段我国武术人才稀缺,因此从高校开始着手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高校的扩招定会刺激地方中学重视武术生的培养,这无疑为我国武术后备军提供了有力保障。(2)重视在职体育教师的武术培养。如:江苏师范大学是国家武术段位制的一级考评机构,能过承担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武术培训。此举能提高我国普通体育教师的武术功底,打破了只有武术出身的体育教师才可以教武术的传统,为普通学生学习武术有提供了一条捷径。(3)加强学校与武馆的合作。科学地将学校的生源优势和武馆的专业优势现结合,能达到“1+1>2”的效果。(4)充分利用民间体育人才。中学面向全社会招聘武术教师,摒弃学历、文凭等门槛,唯才是举,方可充分发挥民间无数人才的作用。

4.2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武术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学生在主观上接受了武术学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武术难,学习武术累的问题。学校可以优化课间活动,规范教材,提高学生参与武术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改正过去形成的懒散习惯。

4.3 定期举办武术段位制相关比赛

学校定期举办武术段位制比赛不但可以活跃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还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武术段位制的认知与参与度,从而促进武术段位制在校园中的普及与发展。例如:可进行学校与学校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比武,皆在通过武术段位制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为武术段位制的在学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武术段位制比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吸引与带动更多的学生群体参与到武术段位制的学习中,提升武术段位制在校园中的影响力。

4.4 加大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宣传与推广力度

可通过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校园广播站、学校公告栏、校报、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为武术段位制在学校的繁荣与兴盛提供外部条件。

4.5 完善武术段位制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建立学校武术俱乐部、武术社团、武术协会,编制具有特色化的校本课程,为趣味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唯一一个进入小学课本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全国范围内正在逐步普及,但近些年来,武术在一些城镇小学或乡村小学开展的状况并不乐观,武术教学内容主要以初级长拳、武术健身操为主,缺乏教学内容的创新,单一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已无法满足武术教学的需要,急需改进与完善武术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调查在江苏省小学开展武术段位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出武术段位制引入小学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武术段位制纳入小学校园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认为武术段位制进入江苏省小学校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首先,根据《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武术段位制段前级课程技法简单,易于掌握,既可增强体质,又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武术段位制具有“打练结合”的特点,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武术套路模式,更加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到课堂中主动习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趣味武术,小学,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邱德鹏.河南省南阳市中学武术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2]刘琳.上海市杨浦区中学学校运动会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3]蒋亚明.以武术文化为引领提升武术时代价值[J].中国体育报,2014(11).

[4]刘泽琼.刘振飞.武术段位制走进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2).

[5]熊东进.新课程标准下湖南省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5).

[6]韩大帅.武术段位制在江苏省中小学推广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13(5).

[7]朱永飞.石家庄市武术段位制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5).

[8]李蕾.中国武术段位制标准化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2(05).

上一篇:警民文化下一篇:作为一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