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

2024-07-21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精选5篇)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 第1篇

从14世纪开始,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 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各种手工商业大大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加剧了社会矛盾。法国、意大利、英国、德国先后发生了规模较大的反封建压迫的工人、农民起义。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者的思想体系是宗教神学, 一切上层建筑都为神学服务, 文化科学完全成了“神学的奴婢”。资产阶级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宗教教会的精神统治, 就必须摧毁这种对“神”的迷信, 而强调“人”的作用。资产阶级希望从古代文化中去寻找反封建神学的利器, 而古希腊罗马文化正是与宗教神学无关的古代文化的典范。他们把古希腊罗马文化当成批判宗教神学的现成武器, 声称要把湮没了的古典文艺“复兴”起来, 并积极发掘、整理古代文艺作品, 进而掀起学习、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潮。资产阶级打着“回到希腊罗马去”的旗帜, 目的是要建立适应资本主义生产的新思想新文化。中世纪后期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复兴古代文化的的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但实质上, 这场运动并非古典文化的单纯复兴, 而是资产阶级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利用和创造, 是他们用来摧毁封建神学, 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一种手段。文艺复兴也并不仅仅是一次文学艺术的革新运动, 而是一次全面的文化革新运动。这场运动始于意大利, 后发展到德、法、英、荷等国家, 几乎波及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 在这场运动中, 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人类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的人本主义文学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明珠。

二、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具有鲜明的特点:主张用“人权”反对“神权”, 以“人性”反对“神性”, 以“人道”反对“神道”。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有彼特拉克、薄伽丘、拉伯雷、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他们的作品都通过不同的形式, 从不同角度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 对封建贵族和僧侣上层的恶德败行加以嘲讽, 并积极地传播人性、人权、现世享受、科学知识和国家统一等新的思想观念。

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就曾响亮的喊出:“我不想变成一个神, 获得永生永恒, 或者一手揽住天和地。对我来说, 人的荣誉就足够了;这就是我所祈求的, 我是凡人, 我只求获得属于凡人的东西。”彼特拉克从小受古典文化教育, 热衷于搜集研究古代典籍。他第一次提出“人学”和“神学”是两个对立的概念, 并提倡研究人文科学以对抗教会的神学。他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最优秀的代表作是《歌集》。诗中歌颂了诗人对劳拉的爱情, 表现了诗人追求世俗生活的幸福观。彼特拉克跳出旧抒情诗的框框, 创造了十四行体, 以细致入微的笔触, 描绘了劳拉的形体之美, 刻画出诗人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活动。这些诗篇大胆歌颂爱情, 表达对幸福的渴望, 反映出人文主义蔑视中世纪道德, 热爱生活的世界观。

与彼特拉克一样, 薄伽丘著名的短篇小说《十日谈》也是以批判宗教黑暗、歌颂爱情自由为主题。全书贯穿着反对封建制度, 反对罗马教廷, 反对禁欲主义, 要求祖国统一的人文主义思想。小说以尖锐辛辣的笔法嘲笑、抨击了宗教禁欲主义的虚伪, 以人欲的天然合理性为武器, 表达了凡是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爱欲都被看成合理的追求, 而不是教会所说的罪恶的思想, 反映了人文主义者自我意识觉醒的转向。

塞万提斯则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 欧洲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对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以现实主义手法, 展现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封建社会解体时期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循着堂吉诃德主仆二人的足迹, 描绘了西班牙王朝盛极而衰时期的种种弊端和败行。小说不仅描绘了一副包罗万象的社会生活画卷, 更是成功地塑造了鲜明生动而又复杂矛盾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常是对比与夸张并用, 达到了讽刺的艺术效果。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 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之一。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是一个多产的作家, 在2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 他共创作了两部叙事长诗、154首十四行诗、37部剧本和其他一些零散作品。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罗密欧和朱丽叶》等戏剧已成为不朽的作品。这些戏剧同样贯穿着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剧中不乏对封建制度和暴政的批判, 同时也表达出人文主义作家对民族历史和前途的关心, 并意图从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前途的答案。

三、影响

人文主义者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锋, 带头从中世纪种种思想牢笼中冲杀出来, 用自己的创作广泛地描绘了反封建教会的斗争, 真实地反映了历史的进程和社会现实的真相。他们极力讴歌资产阶级感情和情欲的合理性, 肯定个人利益和对享乐的追求, 对封建统治者和教权派人士精心编织的种种精神枷锁作了毁灭性冲击, 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如果说文艺复兴使得人们长久以来所构建的、并一直坚定不移地守侯着的精神家园顷刻间坍塌, 那么对于长期受制于中世纪教会的人们来说, 人本主义文学无疑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 人们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理念和视角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类。

摘要:文艺复兴是改变欧洲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一次极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场历史变革中, 人文主义文学作为一整套新的思想和文学创作理念孕育而生。它在反教会旗帜下生长, 在反封建的浪潮中发展, 以其独有的特质、卓越的成就载入世界文学史。

关键词:文艺复兴,文学,人本主义

参考文献

[1]曹晓青:新的时代新的文学.湖湘论坛, 2007年第6期

[2]杨周翰吴达元:欧洲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

[3]薄加丘:十日谈王科一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人文之光照亮复兴之路 第2篇

“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关注的,有一个“三号文件”: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正式颁发,成为指导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有的代表说,注重社会科学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至关重要。一部世界近代史,记述着科学技术创造的无数奇迹,马克思将之称为“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同时,人类文明史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历史。“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共同构筑了文明的大厦。欧洲文艺复兴的光彩,来自哥白尼、伽利略,也离不开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铸就启蒙时期辉煌的,有牛顿、瓦特,也有卢梭、孟德斯鸠。1961年,前苏联在世界上第一个把人送上太空,美国一些科学家认为,美国的科学技术高出苏联一大截,这个风头该由美国人来出。另一些美国人则清醒地指出,美国的人文底蕴不如俄罗斯,缺乏由此带来的丰富想象力,所以应该服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离不开科技进步。相比之下,不少人对于人文科学的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代表、委员说,提起“科教兴国”,人们会想到杂交水稻、两弹一星、“神舟”五号,但同样应该想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进步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正是20多年前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场大讨论,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航程。有的代表、委员说,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基础,追求实用的社会风气影响到人才培养,社科人才的短缺又制约着人文教育的普及。现实提醒我们,轻视人文教育,忽视人文精神培养,是很不应该的。人文教育,是塑造国民精神、民族品格的工程。一个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是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总量,也包括民族精神、国民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水平。中国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古人讲“人文化成”。剔除其封建糟粕,汲取其文明精华,是我们正确的抉择。从诸子百家到“二十四史”,自强不息的精神,厚德载物的襟怀,贵和尚中的理想,崇德尚义的观念……传统文化的人文之光烛照中华数千年,今天依然给予大步走向世界的我们以温暖和力量。令人欣喜的是,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中国,倍加重视文化的力量。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十六大指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近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切,呼唤着人文教育的进一步加强,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难得机遇。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文科学并非总能直接表现为经济指数,但它始终关系一个民族基本价值观的传承和维系,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有一位政协委员说得好,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需要造就知识丰富、情操高尚、意志坚定、素养深厚、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而不是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缺乏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单面人”。让人文之光照亮民族复兴之路,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 第3篇

关键词:新常态,街道,人文空间,复兴,策略

作为人们行为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 城市街道起着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行为需求, 激发人们日常行为活动的作用。但机动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城市用地无序蔓延、城市公共空间失去人情味、城市人居环境品质下降、传统城市公共空间结构被破坏、城市景观缺乏整体延续感等问题, 城市街道由原本主要供行人使用的公共活动场所, 变成了主要供车辆行驶的快速汽车联络线。“新常态”的提出对复兴城市街道人文空间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 深刻了解新常态, 努力适应新常态, 是我们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与构建富有人文气息的街道空间的重要保证。

1 街道空间的新常态内涵构建

1.1 城市规划的新常态内涵

城市规划的新常态是指城市建设要回归“天地人和”、回归“本源”, 注重理性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之“常”与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 建设安居宜业的城市家园与诗意栖居之地。城市规划的新常态应具有三大内涵: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与文化传承, 可从不同层面解读 (表1) 。

1.2街道空间的新常态内涵

街道空间建设要回归常态和理性。注重街道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 尊重自然环境与历史文脉, 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将“空间中消费”转变为“消费空间”, 从而带动消费, 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街道空间在社会层面应强调街道设施的通用设计;在文化层面应强调街道界面、设施、照明等方面的特色塑造, 延续传统街道的宜人尺度;在环境层面应强调街道景观的绿色生态;在规划布局上保证街道界面的连续统一、街道功能的多样复合及街道平面的灵活设计。

2 新常态下复兴与传承街道人文空间策略

2.1 新常态下街道三维立体空间构建

城市街道三维立体空间构建应强化沿街建筑界面的结构秩序和使街道空间尺度符合人性尺度。

(1) 沿街界面的连续统一。沿街建筑外立面的结构秩序是街道形象的象征。街道两侧的建筑界面应该是连续的、有变化的, 可通过沿街建筑的色彩、材料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 通过丰富建筑外立面细部设计来强化[1]。将建筑内外空间当作整体考虑, 关注街道边缘的剩余空间, 利用改建或增建的方式来补充和完善街道界面, 把与环境冲突的停车场或功能不齐全的广场改造成富有生命力的公共开放空间, 使公共活动场所与建筑物之间形成连续的有机的视觉联系。构建沿街建筑的二次轮廓, 改变街道与建筑的关系, 形成新的建筑轮廓, 加强了街道空间与建筑内部空间在不同层次的交流互动[2]。提高临街建筑界面的可渗透性, 在保证不影响建筑原有流线的情况下增加临街建筑的出入口, 在沿街建筑界面上运用透明材料, 在视觉上加强街道与建筑的联系, 并激发人们的个性互动行为。

(2) 街道空间的人性尺度。重塑街道旁小型开放空间, 将其改造成积极的城市人文空间, 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小规模改造的公共空间是以满足居民日常活动的小型游园、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为主, 它们是较为中心的街区日常生活节点[3]。这些小型开放空间尺度涉及关系相关性, 包括空间尺度上的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和平面尺度上的形态关系。通过街道、步行道等线形开敞空间将城市点状空间连接起来, 保证街道空间界面之间的比例关系符合人的视域规律, 进而形成以城市街道为依托的网络状公共空间体系。

2.2 新常态下街道二维平面空间构建

街道二维平面空间构建要布置好街道的功能, 并根据周边地块性质的不同, 设计不同的街道空间, 以满足周边人群的需求。

(1) 多样复合的街道功能。过去街道所具有的复合功能被分到特定的空间内, 如购物、办公、餐饮归于商业综合体, 使得街道功能单一, 街道虽宽却难聚人气。新常态要求城市街道不仅要具有交通功能, 也要扮演交往、消费空间的角色[4]。交通功能是城市街道空间最重要的功能, 如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这些被人们经常使用的交通空间, 起到连接城市各公共场所与输送人流的作用。消费文化的袭来使得街道空间逐渐向集购物、休闲、娱乐、交往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的最具活力的人文空间发展。再者, 沿街建筑功能要与街道功能相适应。沿街建筑门面功能应多样化且相互配合, 可将单一功能且大规模的建筑临街面转化为多功能、小规模的建筑门面。

(2) 灵活多变的街道平面。在进行街道平面设计时, 最好不要将学校、住宅、厂房等私密性较高的功能布置在街道边缘, 应多布置一些如餐饮、商业、市场等与居民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功能, 还应根据街道两边地块的性质、人们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商业街的设计应以提升街道的活力为主, 可引入流动水景, 既增添自然气息, 又改善人文环境, 使得人们在购物的同时能身心放松[5]。当街道周边为居住用地时, 则可沿街布置店铺, 将两侧的人行道分为行走区和休憩区, 在休憩区内布置景观座椅、廊架等设施。当街道周边为工业用地时, 则应以营造丰富的绿化植被景观为主, 特别是要多种植吸收有害气体的植被, 形成乔灌木相结合的街道景观。

2.3 新常态下街道空间中的实体布局

街道空间中被人们所铭记的要素是作为视觉焦点或充当点缀的雕塑小品、自然或人工水景和植物等, 在所有要素中最具活力和吸引力的便是使用且给予空间生命的“人”。

(1) 街道设施的通用设计。街道公共设施的布置体现了街道的人文特色。城市街道设计时应注重细节设计, 让行人在步行时体验到街道的细节之美。统一主题的座椅、路灯、花坛、铺装、指示牌、垃圾桶等公共设施能传递着场所的意义, 提高这些公共设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增加人们出行、交往的频率, 让人们对城市文化产生亲切感与归属感。再者, 新常态关注“人”、强调“通用设计”, 并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作为衡量复兴街道人文空间的标准。如户外空间和公共建筑物的设计除了要建台阶外, 也要建坡路, 以满足残疾人轮椅出入的需要。

(2) 街景照明的特色塑造。街景照明设施的设计能增加人们上街活动的频率。白天, 街道虽不需照明, 但可以利用灯具统一且独特的造型来美化城市街道景观;夜晚, 街道灯具不仅可为路照明, 而且可以利用它的外观、照明的亮度、灯光的层次和灯光的色彩等来营造迷人的夜景。同时, 街道两边的店面也可以通过灯具的布置来提升店铺的品位, 吸引顾客的注意, 促进人们的交往活动。

(3) 绿色生态的景观设计。城市街道景观设计要根据地域、气候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物, 要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应, 有效利用街道周围的空地建设小型绿化游园, 形成高低错落的生态群落与界面连续、亲切可人的步行走廊。在靠近车行道旁的人行道上种植常绿乔灌木, 既能为人遮荫、阻隔噪音、吸收尾气, 又分隔了步行道与车行道, 保证了步行空间的安全。

3 结束语

城市街道空间是时代的产物, 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聚集人流、促进消费市场与提升城市活力的催化剂, 更是人们社会文化生活的发生场所和塑造城市形象的重点地段。街道设计应该结合地块功能、地形地貌和历史文脉, 着重体现富有重要意义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 并通过构建街道三维立体空间、二维平面空间和街道空间中的实体布局来塑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激活街道的生活氛围。新常态是构建城市街道人文空间的关键指导性战略, 了解街道空间的新常态内涵, 梳理出新常态下复兴城市街道人文空间策略并运用在未来街区建设规划中, 这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的事情。

参考文献

[1]代阳.基于人本价值导向的寒地城市街道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张琴.回归城市街道空间的人文场所性[J].设计艺术研究, 2013, (4) :46-48+63.

[3]刘量.基于类型学的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4.

[4]赵静.城市生活性街道的宜居性的探析[D].合肥工业大学, 2007.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 第4篇

美术作品中的体现

摘要:人文主义最早的源头应该是古希腊,但是后来逐渐被基督教的基督教义和神学精神统治所代替。统治者使用宗教的神学和思想来统治领导人民,宗教只不过是统治者奴役人民的一种统治工具。文艺复兴运动最早是在13世纪末兴起于意大利,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对古典艺术的简单重现,而是把学习古典艺术作为一种途径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人文主义文化。这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充分肯定和宣扬人的价值,宣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世俗生活的追求,反对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抑和禁锢他们的这种精神对以后的民主、人性化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人文主义;文艺复兴;达芬奇

欧洲文明进入现代的历史就是从文艺复兴开始的,随着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的了解越来越多,各种知识不断扩展开始对神学的统治产生怀疑。很多人开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个人主义有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认识。这些新的思想观念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激发了人很强的创造性和进取心成为对抗封建神学统治的基础。在过去的思想中对人的认识是把人当作神的附属物来认识的,而文艺复兴的思想是把人当作人来认识的。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很多这样的思想文艺巨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列奥纳多达·芬奇。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兴盛时期,这个时期以意大利的文化和艺术为代表其艺术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中最出名的代表人物是达·芬奇,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知识渊博对很多学科都有研究,他还是出名的雕塑家、建筑家、作家、数学家、医学家、制图师、工程师和科学家。作为一代艺术大师,他完整的作品保存并流传下来的很少,大概只有17幅真迹现存于世上。虽然只有17幅作品,但这些绘画作品都是不朽之作,在达·芬奇存世不多的绘画作品中,“圣母”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在他的笔下一系列富有人性之美的圣母形象折射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真精神。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达·芬奇所绘的圣母像是独一无二的,他在人文思想和绘画上的创新手法影响了一百多年后的意大利及欧洲各国的文化艺术。

达·芬奇之所以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是因为他有着丰富的感情,渊博的知识与敏锐的观察力。16世纪,达·芬奇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气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充分的体现出了人性、母爱的光辉

和反对封建禁锢的决心。虽然他的油画作品大都还是在描述宗教题材,但是更多的是加入了理性的思考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理性的贬低。达·芬奇的绘画已经摆脱了宗教式的神话说教,画里面人物描绘的虽然是神但是已经有了世间普通人物的个性面貌和人性,描述的是凡人的感情与生活带有更多的人性特点。他的油画作品更注重的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封建神学对人性的压抑。

在达·芬奇存世不多的绘画作品中,“圣母”是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这似乎是达·芬奇比较偏爱的题材。他的圣母系列的作品中,人物形象既有母爱的光辉又有圣母般的圣洁,充满了慈爱、美丽、祥和。在达·芬奇的作品《加罗法诺的圣母》(1475),和《持花圣母》(1478)中所描绘的都是圣母怀抱婴儿逗着婴儿玩耍的情景。这两幅画中的圣母形象已经摆脱了中世纪刻意描绘的呆板的圣母形象了,画面中的圣母流露出了带有人世间母性的母亲形象。画面中柔和的色彩洋溢着清新自然和青春的气息,而没有宗教的神秘感画面中圣母的微笑高度概括了人世间现实生活中年轻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幸福感。在这两幅作品中,圣母头上带有神性的传统的“圣光”光环,被室内的窗户与室外的明镜蔚蓝的天空景色所代替以更多的“人性”代替了“神性”。后来这种风格一直贯穿在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中,以上几幅作品可以算得上达芬·奇的成熟之作。

达·芬奇的另一个著名圣母作品代表作是《岩间圣母》,此画属于传统题材,是达·芬奇所作的祭坛画。现在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这幅画是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内的一间礼拜堂所绘制的祭坛画也属于宗教类绘画。虽然达·芬奇在画这幅画时还只有三十多岁,但这幅画却已经具有了鲜明的达·芬奇风格与思想。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地方最显著:首先就是圣母玛利亚和天使乌列的手,融美感与真实感于一体,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其他艺术家所达不到的,比如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他们曾经都学习过达·芬奇的那种画法但没有达到他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达·芬奇那样精深的解剖学研究基础,他们所做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观察的原因。其次,是画中圣母嘴角的微笑,我们可以从画中看到圣母与天使的嘴角总是挂着独特而神秘的笑意,那种微笑也正是达·芬奇的作品中所独有的,这样的微笑后来在其作品《蒙娜丽莎》中达到了最高境界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微笑。

当我们面对《岩间圣母》这件达·芬奇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他给绘画所带来的新方法与思想,金字塔式的人物构图,神秘深邃的自然风景全部融入在生动可感的空气氛围中,优美人物的形象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相得益彰。15世纪意大利早期画家作品中,经常难以避免的空间与人物不协调的生硬效果一扫而光。这些成果要归于达·芬奇富于创造性的明暗

表现法和新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及他对空气作用的认识和整体的感觉。达·芬奇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不停的探索研究着去表现自然的方法,在《岩间圣母》中采用的薄雾绘画法使画面充满了朦胧的画意,显示出自然而柔和的感觉整个景象如幽远的梦境,在这幅画中达·芬奇第一次成功地探讨了自然与人物的融合。

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他的民主思想立场是坚决站在意大利新资产阶级这边的,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一直是世界人民反对邪恶势力与之斗争的榜样。达·芬奇最出名的作品应该是《蒙娜丽莎的微笑》,在这幅画中蒙娜丽莎含蓄、神秘的微笑更多的是透露出了一个人世间美丽的女子对平凡的世俗生活怡情、惬意,是画家对人文主义者追求世俗精神的真是写照,是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这幅作品一反传统的描绘宗教主题,而是描绘的世俗世界中平凡的人,以真实的社会人物为表现内容。

由此,可以体会到其人文主义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发起的挑战是一次人文主义的革命。他的艺术作品代表了15—16世纪的一次艺术创新与思想的革命,他一生都在对周围的生活进行着美学的审视和人性的思考,其对美与人性的发现与创造令人惊讶与叹为观止,他成为绘画中智慧的象征。达·芬奇对艺术与人性的探索进一步完善了艺术与人文思想的发展,在他的作品中更好的考虑了人性,使理性与情感、现实与理想在美术作品中获得了完美统一。使形与空间的关系获得了高度的和谐,为再现性美术确立了一种经典的样式,从而给后世提供了效法的最佳范例对以后西方美术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参 考 文 献

[1] 李少林.西方美术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出版社,2006.4:107

[2] 胡跃生.细看达·芬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66-68

[3] 徐庆平.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161-168

[4] 张石森.西方宗教题材绘画艺术[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6.1:79-81

[5] 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复兴人文地理学的旗手 第5篇

关键词:巨人传,教育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发轫于13世纪的意大利, “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之后” ([2]:P37) 。14世纪末, 意大利“人文主义之父”弗朗齐斯科·彼得拉克 (Petrarque, 1304—1374) 的作品在法国已有很大影响。1515年, 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 (FrancoisⅠ, 1494—1547) 登基, “宣布自己是科学、文艺和人文主义的保护人” ([3]:P10) , 他发动了对意大利的战争, 掠夺了大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和书籍, 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在法国的传播。15世纪末, 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酝酿, 直到16世纪才发生。虽然, “法国在文艺复兴的潮流中, 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但是后来者居上” ([4]:P14) , 这集中体现在法国文学方面, 因为16世纪的法国文学不仅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组成部分, 且在发法兰西文学史上也是“真正辉煌的第一章” ([1]:P71) , 而拉伯雷的《巨人传》又是出现在16世纪上半叶的一个“文学史上的空前奇迹” ([1]:P70) 。与此同时,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的教育观所反映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更是引人注目。

一、个性自由与人的自由意志

文艺复兴时期的法国, 依然受着来自封建保守势力强大的负面影响, 而且这种影响深深地占据了教育领域。比如, 从英国占领巴黎大学时期的教育屈从王权, 到路易十二 (LouisⅩⅡ, 1462—1515) 于1499年禁止大学罢课等措施, 都使法国的教育遭受“致命的一击” ([7]:P251) 。法国当时以经院主义和经院哲学为主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正如巨人庞大固埃的名字一样, 令人“十分窒息”, 这使得作为新兴资产阶级代言人的拉伯雷通过《巨人传》表达出了以“自由 (Freedom) ”为典型特征的教育思想。

在《巨人传》中, 高康大的父亲——巨人国国王高朗古杰, 是一个“善良的好人” ([6]:P6) , 他生活在一个和当时法国现实社会完全迥异的自由国度之中。而他的儿子高康大一出生就浸淫在一个自由的家庭教育的环境之中。在高康大三岁到五岁的时候, 由于完全尊重了他孩童的本性, 他显得机灵而聪慧, 显示出了一定的天赋。但是, 高朗古杰却认为只有通过名师教育才能使高康大成长为一个前途无量的巨人。于是, 曾经自由自在的高康大在诡辩学博士赫鲁费的教育下, 熟背字母, 苦记拉丁文文法等。后来, 高朗古杰又请来了一位叫做乔布兰的教授继续教育高康大。结果高康大完全变成一个呆头呆脑的笨蛋。此时的高朗古杰非常懊恼, 恰巧一位邻国的总督帮助了他。用这位总督的话说, 就是“与其花时间读那些垃圾, 还不如什么都不读” ([6]:P26) 。

高康大在经院教育下显示出来的愚笨呆滞和爱德蒙的聪颖智慧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于是提倡个性自由, 拒绝经院教育的理念呼之欲出。

法国文艺复兴后期的人文主义作家蒙田 (Michel Eyquem de Montigne) 曾经说过, “每个人自己创造自己的命运” ([2]) :P40) 。反映在教育中, 这种说法是个性自由的一种表达, 正如高康大的受教育经历一样。同时, 反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 我们也可以发现,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所倡导的以“自由”为特征的教育思想, 其实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下的人的自由意志的直接体现。

二、理性至上与人的感情力量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落实到对人的个体认知之上, 虽然推崇人的感性经验, 但是对于人的理性思维同样看重。

《巨人传》中主张个性自由, 要求尊崇人的自由意志, 但是, 教育中所提倡的个性自由是面对经院教育时的一种反抗。而人文教育则不同。人文教育在尊重人的个性自由之外, 更加注重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认知力。

高朗古杰在总督的推荐下聘请了爱德蒙的老师波诺克拉来教育高康大, 并建议他们前往巴黎, 去看看巴黎的青年们正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波诺克拉在和高康大的相处之中, 逐渐发现高康大之前的生活过于放任, 且读的许多书不仅缺乏益处, 而且容易使人变得愚笨。于是, 波诺克拉逐步对高康大的教育进行调整。比如, 安排他四点起床朗诵《圣经》, 梳洗完毕之后, 接着读三个钟头的书。读的是有关人生的实际知识。另外波诺克拉在餐桌上教高康大辨识各种食物的性能、公用和烹饪方法, 等等, 让他在吃饭的时候学到了食品营养学的课。

波诺克拉的人文教育表面上是在纠正高康大的缺点和引导他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实际上则是一种培养理性的方法。作为老师的波诺克拉很早就观察到高康大不良的生活作风和无节制的饮食习惯, 但是, 波诺克拉并没有急着指出他的不对, 而是有耐心地问他原因。在知道原因之后, 波诺克拉才逐步的采取措施。高康大在老师的教育下, 养成了比较好的生活作风和饮食习惯。于是, 高康大在人文主义的教育下, 具有了理性认识世界的头脑, 正如他自己所说“最荒谬的就是不听从理性与智能, 却让钟声来支配自己” ([6]:P93) 。

高康大的逐渐形成的理性思维和认知力, 让他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自己和外在的世界。而在文艺复兴时期, 这种理性的认知力不仅是教育上所追求的, 还是人们判断人的一种必要的价值尺度。

蒙田在《论儿童教育》 (1—26) 中说, “他不仅仅是一个灵魂, 也不仅仅使一个接受调教的身体, 他是一个人。不能将两者分开” ([4]:P25) 。从某种层面而言, 波诺克拉在教育高康大时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就与蒙田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这种教育理念正是以尊重高康大的尊严和感情力量为起始点, 而这一点, 可以使被教育者用理性的思维反对蒙昧主义, 也使他的个人的情感地得到了保护和发挥。因此, 我们如果换个角度来看, 这种理性至上的教育理念, 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以人为本, 尊重个人的感情力量的再现。

三、创新思想与人的优越性

文化历史学家布克哈特 (Jacob Christoph Burckhardt, 1818——1897) 曾指出, 在文艺复兴时期, “人成了精神的个体, 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 ([9]:P49) , 如果说, 前者是个性觉醒的体现, 那么后者就是人理智的觉醒。而《巨人传》中体现出的创新思维, 一方面很好地反映了人作为个体的理智觉醒, 同时也反映出人在具有理智的基础上所具有的创新思想的能力。

高康大在具备理性的思维之后, 就开始进行创造性的改造活动。比如, 高康大在把皮克洛三世 (Picrochole) 打败之后, 应约翰修士要求, 高康大奖励给他整个特来美 (Theleme) 区。于是两个人开始兴致勃勃的讨论新修道院的理念。高康大首先提出了新想法, “建立新的修道院, 第一件事就是不能砌围墙” ([6]:P91) , 这座修道院男女开放, 唯一的院规是:“依愿行事 (Do what thou wilt) ” ([6]:P93) 。后来特来美修道院来了许多优秀的青年男女, 他们受到这里的良好教育。

高康大的改造特来美修道院的这种活动, 显示了他作为人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且正是这种优越性, 促使人具有有异与动物的特性。而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又是人的优越性中最具有有价值的内容。因此, 反观《巨人传》中创新思维的教育观, 我们就不难发现文, 艺复兴时期所提倡的以人文本的人文思想再次回到关照个体生命的观念。

正如《西方文化的衰落:人文主义复探》一书在形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格太梅拉达骑马雕像时所说, “他无需听命任何人, 只须听命他自己……在行动中创造价值的人” ([9]:P15) , 这又是对于人作为个体形式存在于世界的一种承认, 而这种承认恰恰是看到了人在具有优越性之时, 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创新思维的一种肯定。这让我们感到这种与生自来优越感也再次和蒙田的那句话, “在一切形式中, 最美的是人的形式” ([2]) :P40) 产生了时空上的连接。

四、全面发展与人的智慧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教育课程的最终确立, 不仅和后来者的不断创新有关, 而且早期人文主义教育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坚持认为, “通过书面的人文学科的学习, 年轻人会具备广阔的知识和完满的道德品质……还能引导文学风格的形成” ([10]:P64) 。而《巨人传》中教育方式在体现早期人文教育家的思想理念的同时, 更增加了人文教育的丰富性。

高康大在波诺克拉的教育下, 成为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他弹奏乐器, 学习马术, 使用兵器, 练习游泳, 尝试举重, 参加文人聚会, 以及夜观星象, 等等。这让他在户内与户外, 动与静, 快与慢, 劳与逸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下, 成长为一个像爱德蒙一样神采奕奕, 头脑聪明的人。

《人性平衡论》一书在谈到促使人性平衡的基本途径时提出了四个方法, 其中有一条就是“重视教育在人性平衡过程中的作用” ([11]:P98) 。的确如此, 高康大在人文教育之下, 成为一个综合发展的全才,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摒弃了以前的不良生活作风和饮食习惯。与此同时, 他还把这些方法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庞大固埃。于是, 庞大固埃在良好的教育和父亲的叮嘱之下, 没有在教育上走弯路。从而成长为一个有为的青年。庞大固埃的教育经历再次诠释了教育对人性发展和成长的重要作用。

当然, 在提到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之时, 我们不得不寻求全面发展的根基。那就是——人的智慧。固然, 高康大和庞大固埃天生资质都不错, 或者可以说是天赋禀然, 所以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他们那里运用的恰到好处。但倘若二者中有人智力匮乏, 或身体羸弱, 那么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则难以实行。所以, 全面发展的这种教育观是建立在人的智慧基础之上的, 而这正是人文主义所要表达的一个方面。

文艺复兴作为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在当时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掀起了一次人文主义的热潮。这一点在《巨人传》中教育观上有很充分的体现。虽然《巨人传》中的教育方法从某种程度而言, 也有一定的缺陷。但是, 拉伯雷在《巨人传》中提倡的以个性自由, 理性至上, 创新思想, 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观, 其本身就是拉伯雷通过艺术化的写作手法对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一种极其热烈的表达和乐观积极的回应。

上一篇:科技小下一篇:网络民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