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SIS系统建设

2024-08-06

火电厂SIS系统建设(精选5篇)

火电厂SIS系统建设 第1篇

上世纪末,随着电力市场的开放,很多发电企业从生产到管理实现了全程自动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1]。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构建了一个全厂统一的实时生产信息数据平台,并在此平台上完成经济性、安全性等特性的保障优化。

SIS对生产管理过程遵循信息→决策→控制的模式,SIS依靠计算机网络系统在统一的时标下采集全厂生产运行实时数据,通过计算机对所采集的大量的、复杂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求得综合的技术经济指标,最后以技术经济指标为基础,评价全厂运行生产经济性、分析经济效益偏差点、产生对运行调整有指导意义的方案。

本研究主要探讨电厂SIS监控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1 SIS的结构和功能

1.1 SIS系统总体结构

系统包括实时监控、厂级负荷分配、实时性能计算、运行分析优化指导、主辅机状态检测、设备寿命计算和状态分析、系统故障诊断和其他优化软件等,它们都是建立在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平台之上的,应用实时数据来自生产现场DCS、PLC和其他工程控制系统(PCS)。实时数据库通过各种数据采集接口从现场收集大量的实时生产数据,并保存起来,同时其又可以通过通用接口从管理系统中获得管理数据以指导生产管理。另一方面,SIS系统提供开放的接口为MIS系统提供实时/历史数据和SIS系统计算/分析后的数据,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整个SIS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2 SIS的功能

(1) 提供完整统一的数据服务[2,3]。摒弃传统的专业壁垒,实现全面的、充分的信息共享,形成“全厂生产过程一体化”的概念,SIS实时信息可用于对电厂日常生产的各种实时信息进行综合管理,为实现安全、稳定、经济的系统运行提供完整、统一的决策支持信息。

(2) 统一的实时运行信息。SIS接收DCS、PLC等通过网络提供的实时数据,以统一的标准时标,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参数、运行状态,并通过相应的计算,形成能表征发电过程的参数和指标,定期对计算结果进行存储,形成SIS历史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为运行操作、设备检修、电力市场经营提供必要的信息。

(3) 完整的经济技术指标。SIS以发电厂整体能量平衡计算、各个设备及系统性能分析、热力性能试验为基础,对发电厂整体能量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主要设备(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及相应辅机)运行过程中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最大限度地考虑灰、煤、水等公用系统,绘制全厂能流图,全面、合理地分析全厂的经济性,形成涵盖厂级性能计算、主要设备运行状态监视、运行经济性分析的知识库,该数据库支持全厂经济运行决策。

(4) 评价设备运行经济性。通过对控制层所采集的实时数据进行综合整理,为厂级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SIS实时监视发电厂的整体经济状态及各个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并从综合指标出发分析各类参数的合理性、偏差因素、大小及其位置,分析参数的变化趋势,评价运行的经济效益。

(5) 生产设备的安全性评价。生产设备的安全运行是电厂生产的主要任务之一,SIS系统通过分析计算存储了全厂生产设备必需的安全运行信息,例如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设备寿命信息、设备故障信息等,为全厂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6) 进行全厂能量审计。考虑整个发电厂的出力,从发电的能耗及各种综合技术指标出发,尽可能完善地分析各个系统及其参数的运行状况,汇总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并计算各类能耗,找出发电厂不合理利用能量的原因、查出损失的部位所在,并进行实时的“能量审计”、经济性故障诊断,考核运行质量,以提高发电厂的运行管理水平,有效地节约能源,降低机组发电成本。

2 SIS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1 硬件配置

SIS系统主干网基于交换式快速千兆以太网,网络协议以TCP/IP协议为主,采用结构化的综合布线,支持3层交换功能,具有完备的自诊断功能和极高的安全性。

2.1.1 网络拓扑结构

SIS网络系统在实现上必须做到网络交换机、计算机网卡、通讯线路等全冗余连接[4,5],并完成自动切换,这样才能保证在网络系统的任意设备或线路出现故障时实时数据不丢失。SIS网络连接电厂的DCS控制系统和其他控制系统,SIS系统中的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功能站、值长站、系统维护站以及办公大楼内的客户终端,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传输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2.1.2 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面,本研究按以下几点对网络进行优化:

(1) 采用2台核心交换机,以GigaEthernetChannel技术构成具有高度冗余结构的核心数据交换平台,两台中心交换机之间互为备份,任何一台设备出现故障,都不会出现通讯中断,保证了数据通讯及SIS网络系统最大的可靠性。

(2) 采集子交换机采用两台交换机,互为备份,它与核心交换机采用双路光纤全网结构互连,任何一台设备出现故障,都会自动切换至备用设备及线路继续通讯,保证数据传输的不中断。

(3) 网络连接的冗余设计可以保证在任意两台网络设备之间存在两条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的时候,另一条链路仍然可以保证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为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保证。

在安全性方面,为了保证只有合法的计算机可以在SIS系统上进行信息访问及数据传输,本研究在交换机内配置访问控制列表,通过设置过滤器以保证:只有经过授权认证的值长站、功能站、服务器系统及客户终端等才能在SIS内部网络上接收或发送数据,而不在控制列表内的设备,则拒绝进行数据通讯传输,并予以封锁,以保证SIS内部网络的绝对安全。所有的交换机都设置口令,只有合法的系统维护人员才能修改传输控制指令。

在整个通讯网络上,各计算机服务器与功能站均运行TCP/IP协议,该协议具有错误检测与重发功能,当数据在通讯系统中出现差错时,目的站的TCP/IP协议根据数据包的序列号和校验位可立即作出错误判定,同时向源的站发送该数据包的序列号和重发指令,源站根据序列号会再次发送该数据包。这个过程可自动重复多次,直到目的站接收到正确的数据包为止。如果经过多次(可配置)重发无效后,则源站和目的站都出现错误日志并报警,同时所在路径的交换机会自动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错误信息,网管系统也会自动弹出错误信息并报警,由系统维护人员处理。

在本研究中,采用防火墙隔离,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授权传输权限,以确保SIS内部数据与外部传输的安全性,既保证了内部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也保证系统避免受到外部不确定因素的攻击。

2.1.3 SIS工作站

SIS工作站包括过程管理计算分析站、值长站和工程师站。

(1) 过程管理计算分析站。

系统设置过程管理计算分析站以完成所有核心的计算分析功能,包括:接收AGC指令和其他生产调度指令,以及SIS服务器传送来的全厂实时经济指标与实时成本核算信息,通过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处理,结合本厂主、辅机系统和设备运行状况,完成经济负荷的分配功能;在各机组性能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全厂性能计算,并对全厂运行工况进行经济性评估,分析经济指标,进行操作指导。

另外,过程管理计算分析站设置有软件保护密码,以防其他人员擅自改变程序和设定值等。

(2) 值长站。

系统配置了2台值长站,为全厂运行总值长专用。值长站是连接生产与管理的纽带,值长站享有功能使用的最高权限,值长站上不仅可浏览全厂工艺过程参数、进行机组操作指导及负荷分配管理,还可对各功能站的计算分析结果进行调用。

工作站上产生的优化运行建议和电厂领导的运行指令可以显示到值长站上,作为值长向运行人员发出指令时的参考。

值长站具有对负荷调度的决定权,值长可以依据状态分析、能量审计等进行工艺系统运行情况分析、决定负荷分配、下达调度指令。

值长站设置软件保护密码,以防一般人员擅自改变指令。

(3) 工程师站。

系统设置工程师站一台,通过该站对SIS网络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管理、维护、开发和故障诊断,统一管理SIS各功能模块所需的各类模型、参数,对模型和参数进行修改、补充,并可进行二次开发。

工程师站也设置软件保护密码,以防一般人员擅自改变程序和设定值等。

2.1.4 接口

SIS功能的实现基于全厂数据的收集,因此SIS必须与厂内其他系统有安全、可靠的网络联接,以实现SIS对下层控制网络(如DCS、辅助车间控制网、电网控制系统NCS等)进行实时数据的收集等操作。与SIS一样,厂内其他系统(如DCS、MIS等)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SIS网络网关的功能首先要保持一定的隔离以防系统数据传输的混乱。

本系统为每一个DCS系统和各辅助系统的SIS接口配置一台接口机,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准确性。SIS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机组DCS和辅助车间控制系统。并且将生产过程实时数据和经过计算的经济性指标数据传输给MIS系统。

DCS系统与SIS的接口方式如图3所示。

辅机网与SIS的接口方式如图4所示。

SIS系统接口软件通过VIEW软件读取冗余服务器的数据,接口机分别与辅机网的两台交换机相连。

MIS系统与SIS系统的接口方式如图5所示。

SIS向MIS传送的实时点均在5 s内刷新其中开关量和变化较快的模拟量点,刷新周期为2 s,接口程序支持例外报告形式。

除上述硬件设备以外,还要考虑电源、环境、接地及抗干扰等因素。

2.2 系统软件平台

SIS系统具有两大基础平台:①数据通讯网络平台;②统一数据平台。网络平台为SIS系统数据共享提供保障,没有网络系统的支持,整个电厂就是一个个孤立的“自动化孤岛”;而统一数据平台作为SIS系统收集、存储、处理数据的中心,采用开放的分布式结构提供与各种系统在数据共享以及功能共享上的无缝集成。整个数据平台如图6所示。

从图6中可以看出整个数据平台分为3个层次:最下层的是数据采集层,负责从各种形式的数据源采集各种格式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存入平台中一个分布式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中;中间是数据库系统,负责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保持平台内部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数据共享,这是整个数据平台的核心;最上层是数据应用接口层,负责向基于数据平台的应用提供标准接口和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格式转换。

火电厂是典型的流程型生产企业,操作与控制的实时性都很强,生产过程的工艺数据是连续变化的,而且数量比较大。企业要获得生产过程的所有数据并加以集成和利用,就需要一个实时/历史数据库系统来提供支持。实时数据库平台的恰当选择对于火电厂SIS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统一的数据库平台可以简化各个应用软件的开发实施,避免系统的数据过度冗余和不一致性,减轻数据维护的工作量。实时数据库平台的选择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1) 数据存储效率和最大采集标签点数;

(2) 系统访问结构;

(3) 二次开发能力、开放性;

(4) 接口技术;

(5) 数据缓冲功能和容错功能;

(6) 已有的应用软件;

(7) 数据备份和安全机制;

(8) 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

本系统采用了美国OSI公司开发的PI数据库作为整个SIS的实时数据库平台。

PI数据库系统是一套适用于全厂范围内的信息监测和分析的软件系统,用于电厂数据的自动采集、存储、处理和监视,它是一种大型的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能够以原始数据的形式长期在线存储工厂的所有生产数据,满足快速、高效地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和显示的要求,其保存数据的时间精度可达微秒级,具有智能和开放的结构、高效的存储方式,便于实施和维护。PI数据库还提供了清晰、精确的操作情况画面,用户既可浏览电厂当前的生产情况,也可回顾过去的生产情况,同时,PI为最终用户和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工厂信息,实现了信息共享[6]。

PI是基于服务器和客户端C/S结构的系统,规模从一千点到数十万点,伸缩性大、结构灵活,支持的平台环境广泛,如Microsoft Windows系列,Open VMS,Solaris,Unix,Linux等。PI的服务器模块集中存储和管理所有的实时数据,分布式数据采集接口采集现场的数据,客户端软件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应用。

3 结束语

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徐州华美热电厂生产运行综合管理系统[7],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管理层根据运行数据对电厂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运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徐州华美热电厂有5台锅炉,每台锅炉及其相关的现场设备都由独立的监控系统或仪表完成实时数据监控,本研究利用所开发的SIS系统,将不同的监控系统之间连接起来,使各个数据孤岛形成信息网,实现数据在不同的监控系统中能共享。

摘要:针对电厂各控制系统之间信息无法实现共享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厂级生产管理监控信息系统(SIS)。按照SIS的设计思想进行了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根据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从网络结构、工作站、接口等方面对SIS系统硬件配置进行了分析与设计。阐述了软件平台实时数据库的选择原则、PI实时数据库的特性。系统现场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软硬件配置合理,完全实现了预期的各项功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监控信息系统,网络结构,配置

参考文献

[1]武彦峰.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研究与设计,2002(1):21-22.

[2]裴俊峰.发电厂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SIS)的探讨[J].华中电力,2003,16(5):68-70.

[3]周勇,张德成,郭强,等.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实施[J].发电设备,2004(z1):61-64.

[4]张志刚,牛玉广.SIS系统的工程应用与实践[J].电力信息化,2004,2(5):61-64.

[5]宋云鹏,张晓梅.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J].吉林电力,2003(2):54-56.

[6]李蔚,陈坚红,盛德仁,等.火电厂的SIS建设及实时数据库平台的选择[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3,37(5):574-550.

火电厂SIS系统建设 第2篇

[关键词]SIS系统;系统架构;应用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141-02

电场监控信息系统是对电厂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的检测、优化控制与生产管理的电力生产自动化管理系统,它能够实时的对电厂的安全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优化调度和控制,保证企业生产的安全性、稳定性。能够对电厂生产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电力的工作人员提供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提供依据,为实现电厂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的、稳定的数据分析和支持。

一、SIS监控信息系统在电厂中的定位

电厂监控信息系统(SIS)是一个电力自动化生产管理的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电力生产的实时化管理和控制,能够有效的对复杂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系统收集到的数据,及时的对电力生产进行分析,判断电厂安全生产是否会出现问题。SIS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系统收集的复杂数据,系统采用了高性能的数据库,解决了系统数据难以长期储存的问题,SIS系统在整个电力生产企业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软件开发管理平台和通用的数据库管理平台,是建立在DCS网络和MIS网络之间的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高速存储、能够及时的对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实时和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比较好。SIS的系统在整个电厂的设置如图1所示。

在图1中,DCS系统主要是对发电机组的数据进行自动化控制,能够有效的对发电机的工作情况进行控制,安全性能高,实时性能强,但是DCS系统的存储数据的能力比较差,系统的接口能力较差。SIS系统的数据存储数据的精度比较高,数据库的容量比较高,检索数据的效率和性能比较好,灵活性强,对不同数据的接口和拓展能力较好,在电厂的安全生产管理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SIS系统对数据的管理主要是针对电厂的生产过程,对数据管理的要求比较高,MIS系统主要是信息的数据,主要是从企业的安全性能考虑,在对整个电厂管理的过程中,为保证电厂工作数据的单向性,就需要在MIS和DCS之间进行有效的隔离。

二、SIS监控信息系统的体系架构

1、SIS监控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监控信息系统是实现对电厂生产管理的实时监控,并将相应的数据传递给MIS系统中,实现电厂自动化管理控制一体化管理。在架构SIS信息监控系统时,要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详细的考虑,要能够实现监控实时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解决系统在进行互连时的兼容性和系统的安全问题,保证软件系统接口形式和监控系统相一致,方便SIS监控数据的有效传输。

(1)SIS监控信息系统的网络结构。根据电厂安全生产的需要,监控信息系统在设计和功能上能够满足电厂安全生产的要求,要结合整个电厂安全生产信息网络进行整体的规划,SIS监控系统一般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设计,这样整个监控系统就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作为SIS的数据接口,上层做SIS的具体应用层,并系统的服务器相连,整个系统架构中,要求保证系统数据传输的连通性和开发性,便于分布式数据的存储和控制管理。

(2)实时数据库的性能及要求。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和网络通信的便捷性,系统采用C/S和B/S的混合架构,在系统的服务中采用C/S结构,系统的各个节点上采用B/S结构。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电力生产的数据都会以高频率变化,产生的测量数据也在高速的发生变化着,产生的信息存储量也就会很大,为了提高磁盘的存储效率,系统采用数据压缩技术,完成数据的压缩存储。

(3)监控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的接口技术。根据系统架构的要求,需要增加部分软硬件,保证系统实时数据库的通信,一般采用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将前端的监控信息进行有机的存储,一方面某个单个节点出现故障,不会影响数据的采集,而分布式接口机方案则可以根据上下需要灵活选择接口机软硬件配置。

2、SIS监控信息系统的功能组成

依据电厂生产安全监控的基本要求和结构,SIS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应包含如下图2所显示的功能模块。

(1)全厂数据的实时显示与诊断功能。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的功能,工作人员可以在任意一台计算机上,查看电厂的生产数据,通过系统的诊断功能,发现电厂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的给出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2)厂级性能计算和分析。通过SIS提供的自动分析系统,及时的对电厂生产的损耗、能耗、效率进行分析,为安全工作管理人员提供电厂生产过程的数据处理结果,便于工作人员及时的做出判断和相应的决策。

(3)全厂负荷优化分配和调度。通过SIS的数据管理功能,监控信息系统根据相应的要求,执行管理人员发出的电网调度和生成调度指令,并结合电厂设备的运行情况,对监控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实现对电厂生产负荷的优化分配和调度,保证电厂的安全生产。

三、监控信息系统的实施策略

SIS监控信息系统是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开发的,它需要与电力信息化的建设相一致,适合电力信息化的软、硬件平台和网络环境,以满足监控系统的数据集成。

1、监控信息系统的规模及选型。SIS监控系统的开发与设计,要以软件工程开发的思想为指导,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对电厂工作的数据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合理确定sIs系统的规模,既要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也要能够满足系统未来拓展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系统开发中数据(B/S或者C/S)访问方式,对系统整体性能进行分析,能够快速的提取数据、数据的压缩性能、可拓展性能较好,保证不同数据接口之间能顺畅通信,系统的安全性能高,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比较好。

2、过程数据点的选择和分类。对系统的网络节点和监控点要将进行合理的选择,因为监测点的选择直接影响系统数据的存储和调用,对于监测点的数量也有进行合理的选择,以减小系统网络负荷,提高系统的利用率,对网络不同数据监测点的数据进行处理:高监控频率的过程数据点的数据要进行实时的存储,系统数据的调度要达到秒级要求,并根据实际监测的情况,建立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做好事件记录,对于频率低监控的数据存储,数据的调度频率级别要以小时计。

3、采用滚动开发的运作方式。SIS信息监控的数据量比较大,可以先建立实时的数据库系统管理平台,将电厂的主要生产数据首先集成到实时数据库的开发系统中,供电厂的生产车间和职能部门使用,然后逐步扩大系统的使用范围,实现监控系统的模块化处理、数据浏览、报警事件记录、网络性能计算、耗能分析、金色管理等相应的功能,并逐步在整个电厂中进行应用。

四、结束语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电力企业已经实现了电力生产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功能,为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现了电力SIS监控系统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处理,在整个企业生产的过程中,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企业生产的能耗,节约能源。

参考文献

[1]侯子良,火电厂厂级自动化系统总体功能设计思路探讨[J],中国电力,2011(12)

浅析发电厂对SIS系统的有效应用 第3篇

近几年的高科技发展, 用电量需求的增大, 投入生产的发电厂数量正在不断扩大。对于一个发电厂能不能有效地管理, 许多厂商在建立初期就考虑到了SIS系统, 因为这个系统是新提出的概念, 发展时间不长, 各方面技术还未显成熟, 所以, 对于SIS系统的投资与建设, 我们需要做一个全方位的合理化解析。

1 SIS系统设计的原则和理念

作为各个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桥梁, SIS系统的关键性不容小视。鉴于SIS系统的不成熟性, 我们对于SIS系统的设计方案, 应该放在一些成熟先进的主流产品上, 以此来检测SIS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遵循的原则如下:

1) 以标准的衡量尺度来设计。设计时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

2) 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技术, 以市场为方向标,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建立一套以信息共享、高度密集、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为发电厂企业做好建设、生产、科技等技术手段和相关的技术服务。

3) 设计的时候要高标准, 严要求。有效地将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几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 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最大限度地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2 SIS系统开发的重要意义

SIS系统的建设, 对于发电厂的有效运作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1) SIS系统的实施, 可以填补生产管理和DCS之间的信息鸿沟, 对于生产管理可以提供决策的最佳方案。因为MIS系统的不足, 在生产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将生产实况反馈给指挥中心, 还有一些决策性的数据更是无法提供。

2) 企业信息化的高速建设需要SIS系统的支持。因为发电厂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密集、数据量大、资金密集型产业的特殊产业。要在第一时间, 生产出优质高效的电能, 离不开安全的设备, 也离不开高级技工的操作。

3) SIS系统具有一定的时间倒退功能。它可以使所发生的事故再次上演, 也可以提供仿真级别的培训, 具有一种非常强大的特点。

4) SIS系统的资源共享能力非同一般。它可以实现所有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还可以优化出现的问题及时修正。目前在国内, 各个电厂之间的控制系统都是完全独立的。在一定程度上, 如果出现事故、数据整合分析、性能检测等方面都会带来极大的不便。

5) 经济效益相当可观。SIS系统在提高设备运行水平、维护检修和节能方面, 都是非常有利的保障。因为目前在国内一些大型的发电厂, 实时数据已经有DCS、PLC等方法有效地控制在系统之中, 再利用SIS系统整合这些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些规律,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

3 全球领先的PI实时数据库管理技术

PI数据库, 是美国OSI公司生产的一个产品系列, 这个系列总称就是PI数据库。它的存在, 直接决定了SIS系统的成败。下面是PI数据库的特点:

1) 系统采用多种防护网和防护手段, 对重要的数据进行360°的维护, 防止数据意外丢失。

2) 采用多层、多分布的开放式管理系统, 对于数据库系统的伸缩性提高了很多。

3) PI实时数据库, 对于保存历史数据上, 采用了世界领先的“旋转门”, 可以使历史数据长时间保存不会丢失。

4) 完美的“三防”保护。PI实时数据库为了防止来自管理网的恶意攻击, 保护整个网络的安全性, 采用从网络层、应用层、物理层三个层面全方位保护整个系统的安全,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5) 利用PI-Datalink技术将数据直接传送到管理层电脑中的Excel文档中进行使用和编辑, 这也说明了PI实时系统强大的报表系统。

4 全方位的监控技术

全面的技术需要和全面的材料进行配合, 才能发挥到极致。对于全厂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管理, 首先明确的就是外接口技术和SIS系统的配合效果。因为SIS系统所需要的数据都是从下层管理处统计出来, 所以需要在全厂每个管理处的电脑提供可控制的网络接口, 接口点的位置在网关。这个时候, 与全厂的DCS和其他控制系统进行联网, 这样就实现了生产过程的信息共享, 可以为发电厂每个管理层的电脑提供有效的决策。通过负荷的分配和调度功能, 可以在计算分析厂级性能的基础上, 在全厂运行总值固定的情况下, 根据AGC的指令结合本厂系统和设备的运行情况, 再行决定各个机组的负荷分配。负荷分配作为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SIS系统和AGC指令完全配合的情况下, 实现通过高级管理层下达到各个电厂的SIS系统的指令, 经济合理的分配每台机组的负荷情况。这样缜密的联网配合下, DCS、网络控制系统、电网调度系统和BOP控制系统都可以通过SIS系统与接口的工作站进行全方位的监视了。

5 后期的维护工作

当技术逐渐完善的时候, 数据库的实时维护也很重要。为了方便SIS系统的维护, 配置网络系统维护站点, 用来对SIS系统实时数据库和网络系统进行维护、诊断和管理。对于一些想利用网络进行访问的外来用户, 在网络权限的设置上加以管理, 防止资料外泄, 对网络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的监视。

6 结语

SIS系统管理技术, 是一个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产物。它的作用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的其他技术。无论它的系统控制性, 还是全方位监控性, 都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国内技术。不过SIS系统的技术尚未成型, 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发展, 必定会成为发电厂所青睐的一项新技术。

摘要:SIS系统的有效应用, 对于整个发电厂来说,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SIS系统作为MIS系统和DCS系统之间的纽带,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SIS系统的有效运转对于发电厂的效益起着把握命脉的作用。

关键词:SIS系统,开发意义,建设

参考文献

[1]石钢.PI实时数据库在电厂SIS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冶金, 2010 (2) :4-6.

[2]郑瑞波, 万定生.塔式太阳能电厂SIS系统研究与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 2010 (15) :12-13.

[3]席忠.厂级监控信息管理系统在电厂的应用[J].电力安全技术, 2010 (2) :8-9.

[4]张堃.openPlant实时数据库在电厂SIS中的应用[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7) :17-19.

火电厂SIS系统建设 第4篇

SIS系统属于厂级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的范畴,电厂SIS系统以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为基础,集发电实时生产过程监测、优化控制、实时生产过程管理为一体,具有厂级实时生产过程监控、厂级负荷优化调度、厂级及机组性能计算、经济指标分析及诊断、优化运行操作、设备寿命管理、主机和辅机故障诊断等功能,其作用是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提供在线分析和指导,并为管理决策服务。

2 SIS发展现状

SIS的概念是由时任中国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目前已更名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行业知名专家侯子良先生提出,众多行业专家、企事业单位共同补充、完善而来。目前经过10余年的发展,SIS在火电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了全厂数据采集平台,为系统间互联、发电集团及环保部门的监控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为电厂各层人员实时监视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突破了单元级管理,使公用系统的单位能耗得到有效分配、控制;

(3)实时地计算分析了厂内大、小指标,便于管理层对运行人员进行考核、激励;

(4)通过长期的运行,保存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数据(包含故障期间数据、机炉启动数据等),为故障分析、数据挖掘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单元机组DCS系统,以处理速度为较高优先级,其数据保存的密度大,但时间短,常规仅能保存1个月左右;而SIS系统采用专用实时数据库,利用高效压缩算法,其存储周期往往在3年以上。

3 SIS系统功能简述及运行情况

3.1 SIS的定位

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系统)是主要为火电厂全厂实时生产过程综合优化服务的生产过程实时管理和监控的信息系统。它介于DCS与MIS系统之间,应划归为安全Ⅱ区,属于“实时、非控制区”[1]。

3.2 SIS的结构

根据国标DL / T 924-2005的要求,SIS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实体主要包含三大部分内容: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网络集成。

3.2.1 系统硬件

本部分是系统软件运行的载体,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接口机、后台服务器、各功能站、交换机、外围设备(如打印机、离线存储等)等。这些设备根据电厂规模不同、投资规模大小,其具体配置差别较大,档次高低也有较大差别。

3.2.2 网络集成

SIS中所涵盖的网络规模,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系统间远距离光路通讯、SIS机房内网络通讯。按国标DL / T 924-2005的要求,其骨干网及服务器出口网络速率,目前要求不低于1000M,功能站、客户端之间,不低于100M。

系统硬件及网络集成后,为各模块奠定了运行的基础,其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3.2.3 系统软件

国标DL / T 924-2005对SIS的软件功能进行了规定,其主要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数据采集及存储层、基础功能应用层和高级模块应用层。

其中,全厂生产过程监控模块,属于数据采集及存储层。本层是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包含接口软件、实时数据库软件、组态软件、数据C/S、B/S展现软件、报表软件等。

基础功能应用层主要包括:机组级及厂级性能分析、耗差分析、运行优化、运行调度、绩效考核等模块,其主要内容是根据采集的“生数据”,根据发电企业的实际情况,计算各类指标,并进行统计、考核。

高级模块应用层主要包括:机组在线实验、负荷分配及负荷调度、主机和主要辅机故障诊断、设备寿命计算和状态分析、汽轮机振动分析、机组仿真实验等功能。

常规SIS产品的结构构成如图2所示:

3.3 SIS功能使用效果

目前,在SIS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仅停留在数据采集、性能计算、耗差分析、统计报表、绩效考核等层面,这部分功能对企业掌握自身管控水平、横向对标等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但整体对生产运行优化的指导意义不明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层面:

3.3.1 部分功能模块尚不成熟

本类模块主要有:设备寿命监测和分析、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

设备寿命监测和分析模块通过实时监测机组主要设备的状态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和负荷等,在机组启停过程和甩负荷等负荷激烈变化过程中,根据数学模型计算其机械应力和热应力,并根据交变应力转化为当前运行工况下的寿命损耗率,从而量化和评估锅炉、汽机等主要设备的寿命损耗,以达到维持机组运行可靠性、减少设备检修费用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本部分设备寿命分析的模型目前尚不成熟,同时,在发电企业的生命周期内,温度、压力、负荷的一次变化,对设备寿命的影响属于微量影响,目前尚没有具备足够的数据支撑来拟合模型,现场大部分仍需要实施单位的主观估计。

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是由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两部分组成。状态监测针对各种运行状态参数,结合其历史信息,考虑环境因素,采用专业的分析和判断方法,评估其是运行状态,并进行显示和记录,能够对设备潜在的故障进行预警,并给出处理方案。故障诊断方法目前一般是由多名专家在故障发生后,分析各系统中记录的事件、数据,分析故障根源,其判断方法中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3.3.2 功能模块与企业调度模式不符

本类模块是指“厂级优化负荷分配”,该模块利用SIS数据库中的试验、测试数据、性能计算数据和MIS系统中的燃料价格、发热量、上网电价等数据,形成最新各种经济特性曲线,并通过读取网调或值长下达的负荷指令曲线,根据各机组的实际运行经济性,在安排出相应的备用容量后,计算输出电厂各机组的负荷分配结果及开停机计划,以等微增原理或动态规划法准确迅捷的分配到每一台机组。[2]

该模块是在多因素下求最优解,以全厂发电最低成本为目标,以电网调度负荷为数据来源,将发电负荷分配到机组。但很多发电企业与电网之间建设有AGC系统(Automatic Generating Control自动发电控制系统),AGC系统能够直接调度到机组级别,无须电厂自行分配。所以,在新建机组时,建议企业根据自身的调度模式,对SIS的功能模块进行取舍,避免资金的浪费。

3.3.3 SIS计算结果对运行值班指导性弱

目前实际的SIS功能模块在使用中,会遇到如下问题:

(1)发电企业的变工况运行(变负荷、变煤种)时,各指标基准发生变化,尤其在近几年,煤炭资源紧缺,导致电厂煤种变化剧烈,往往通过系统计算后的数据,与实际偏离很大,一旦有不准确的结果混入,运行人员无法判断数据的可靠性,数据不再具有指导意义。

(2)运行优化操作模式无法固化,目前仍以运行人员的经验传递为主要方式;

(3)节能降耗效益无法量化;

(4)管理层与运行人员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手段,导致管理仍以粗放型为主。

4 基于SIS平台的功能探讨

4.1 功能介绍

为解决变工况、变负荷的实际运行情况,本文提出数字锅炉平台的概念。数字锅炉利用煤炭元素分析法,抛弃常规工业分析法,将煤炭成分在入炉之前进行数字模拟分析,判定碳、氢、氧、氮、硫等元素含量。在实际运行中,数字锅炉依靠实际采集数据驱动。当负荷、煤种等工矿变化时,其锅炉、汽机的热力参数均有一定的滞后性,而依靠目前的计算处理速度,已能够超前的计算出系统最优状态。数字锅炉是一台虚拟的锅炉,其背后是根据锅炉实采数据、依靠大量模型支撑的设备,与实际锅炉进行实时对比,对于偏差大的可控参数,值班人员能够方便地观测到理论优化数据。数据为厂级指标参数,如:发电负荷、厂用电率、发电煤耗、供电煤耗等主要指标;通过筛选,将与大指标紧密相关的指标分解到锅炉设备(目前尚未纳入汽机指标),利用同步数字锅炉作为基准,对于偏差数据,以套色显示。目前,锅炉主体设备的核心参数,均列两列,一列为实际数据,一列为理论优化数据,值班人员对于偏离数据可进行调整。

数字锅炉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使电厂能够从锅炉设计者的角度,进行质量把关、经济分析、操作指导、安全预测;

(2)运行节能水平的提升。

根据实际锅炉运行情况,为运行人员提供动态经济优化基准;

(3)运行操作水平的提升。

数字锅炉为实际锅炉运行操作,全面提供动态校核目标参数,提供自动调整目标参数。

4.1.1 状态吹灰

在所调研的发电企业中,锅炉吹灰均采用固定时间间隔的吹灰法,即:值班人员轮值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吹灰,每12小时进行一次长吹,每6小时进行短吹(吹灰间隔根据燃烧煤种不同,间隔不同),而吹灰之后的效果也是靠经验来判断。实际运行中,锅炉过吹或欠吹均会影响企业效益:锅炉过吹,不但会增加锅炉金属壁的磨损,还浪费了高品质蒸汽;锅炉欠吹,又会影响锅炉换热,严重的还会造成炉管爆裂,导致严重事故。

在数字锅炉同步计算的基础上,首先满足“预热—蒸发—过热—再热”的热量分配比例偏差不超过10%,以锅炉效率为判定依据,对锅炉灰污染情况进行全面监视,当实际值与理论值偏差过大时,安排吹灰,避免过吹和欠吹现象。吹灰之后,锅炉效率马上提升,效果十分明显。

4.1.2 动态寻优

为解决运行优化模式无法固化的问题,使用动态寻优的方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对比单位能耗,总有零星的数据点,其单位能耗较其他模式低(运行模式好),而操作人员是无法捕捉并重复这类行为的。

企业发电煤耗的历史数据散点,其单位煤耗较高和较低的点出现概率低,大部分集中在中间段。如果能重复较低煤耗的操作,并逐步改进,可逼近发电企业的理论经济煤耗值。利用可配置的参数进行选择,将优化操作模式在历史数据中分离出来,使得在一段时间之内,较优化的操作模式能够展现出来,转变为运行人员的经验,再转变为运行人员的行为。同时依据此方法,可逐步改进。

5天内典型工况分析得到的主因素关联示例:

发电负荷1MW —— 0.285t/h入炉标煤量(150 < N < 240MW)

入炉标煤1t/h —— 0.74A磨煤机电流(150 < N < 240MW)

发电负荷1MW —— 3.273t/h入炉总风量(2.12 t/h二次风量)

总风量1t/h —— 0.049A送风机电流

发电负荷1MW —— 2.87t/h锅炉出力;2.32t/h凝结水量

给水量1t/h —— 0.95A给水泵电流

凝结水1t/h —— 0.15A凝泵电流(115.3A循泵电流)

主汽压力1MPa —— 57.1A给水泵电流(150 < N < 240MW)。

依靠以上方法,能够给运行人员提供明确的操作方向和指标。

4.2 使用效果对比

经过试验数据对比发现,该项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企业的节能降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试验方法:通过机组在试验全过程中,发、供电煤耗连续变化对比,定性、定量说明系统在运行优化、节能降耗中的作用,利用SIS系统的实时数据库,对试验过程进行连续统计,通过降耗差值法对降耗效果进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连续监视正平衡标准煤耗变化,以趋势为依据,参考数值。如图3所示。

定量评价:单指标耗差分析,用反平衡标准煤耗进行校验,校验以偏差为依据,参考数值。管理降耗对比试验表明:

(1)试验前后,入炉煤低位发热量偏差-0.16MJ/kg,热值煤耗影响0.13g/kWh。

(2)4月平均环境温度为13.06℃;5月平均环境温度为14.69℃,上升1.63℃,因此,排烟温度应加入环境温差修正。

(3)发、供电煤耗统计偏差为5.81g/kWh和6.47 g/kWh;控制指标单项耗差统计结果为6.13g/kWh和6.65 g/kWh。校验偏差2.71%,小于5%。

(4)试验阶段,背压2.78的降耗,来自于节能技改 。排污率0.16降耗,也不属于管理降耗内容。管理降耗量 = 6.65 – 2.78 – 0.16 + 0.13= 3.84g/kWh

技能降耗对比试验表明:技能降耗量 = 1.78g/kWh

试验前后,负荷、发热量基准一致,参控指标耗差校验偏差<5%,排除非相关因素后,试验管理降耗量为3.84g/kWh,技能降耗量为1.78g/kWh,总降耗量5.62g/kWh。

5 结语

本文对目前SIS的现状进行了了解,并在同一个范畴内,提出了更靠近生产层面的业务方向。以数字锅炉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动态寻优”、“状态吹灰”、“实时绩效”等模块,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开发、完善出更多更具实效的模块。实现了“指标分解—反馈—纠偏”的工作闭环,实现了“执行—问题反馈—技能提升”的问题闭环,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了充分的管理手段和依据,能够量化系统经济效益,使企业做到责、权、利分配相对合理。

参考文献

[1]侯子良.再论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26(15):1-3.

[2]崔岩.火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09年12月,30(4):112-115.

[3]周勇,张德成,郭强,等.厂级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实施[J].发电设备,2004(z1):61-64.

火电厂SIS系统建设 第5篇

1 基本概念

SIS系统是集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生产过程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优化指导、科学管理为一体的厂级自动化信息系统,是处于火电厂集散控制系统以及相关辅助程控系统与全厂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一套实时厂级监控信息系统。典型的SIS系统位于分散控制系统(DCS)/ 辅助生产车 间控制网络 (PLC) 和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网络之间,是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安全性要求的实时数据信息系统。

SIS系统以机组的数据采集存储、性能计算、厂级经济性分析、厂级负荷分配以及机组的经济运行为主要目的。SIS系统数据具有实时性,其体现在SIS系统实时地采集和分析生产过程数据,并及时通过各种手段将数据发布出来,供客户端查阅或引用。SIS系统的数据具有存储持续性。一般情况下,SIS系统的设计存储容量为机组的一个大修周期,即至少是5 a,所存储的数据包含机组所有的生产过程数据以及重要的中间点数据。海量的数据是各项分析的基础。SIS系统提供多种功能模块,分析机组的运行参数,通过系统强大的数据挖掘、数据处理与数据优化,对机组乃至全厂的运行状况进行完整系统的分析, 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性数据。

在信息系统的架构中, 通常采用客户端 / 服务器(C/S)架构和B/S架构2种方式。最先流行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是C/S架构,但随着计算机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采用B/S架构的信息系统大量出现。B/S结构解决了C/S需要在各个使用终端部署安装软件的弊端,以WEB的方式,向联网计算机终端提供各类数据、监控画面和业务流程, 终端用户只要联网,使用浏览器即可登录信息系统。因此无论是系统部署还是系统维护,B/S架构都是最适合使用的信息系统架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带动了以工业以太网为基础的SIS系统的技术进步,同时也能做到与MIS系统网络的无缝连接, 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电厂自动化信息系统。

2 典型 B/S 架构的 SIS 系统设计

2.1 SIS 系统的总体设计

SIS系统单向接收生产控制系统数据 , 确保生产控制系统的绝对安全可靠; 实现SIS系统能够同MIS系统的网络互连和数据交换;SIS网络和办公网需进行横向单向的硬件隔离机制, 保证SIS内网的绝对可靠安全;提供最大限度的容错冗余特性和可扩充性;实时 / 历史数据库能快速、大容量保存生产过程数据。

2.2 典型 B/S 架构的系统设计

(1) 配置1台 ( 或多台 )WEB服务器 , 提供WEB服务;

(2) 配置1台 (或多台 )应用服务器 ,提供SIS系统功能部署;

(3) 有条件的 情况下 , 配置历史 / 实时数据库的镜像服务器,确保数据安全,稳定;

(4) 确保客户 端对WEB服务器访 问的网络连接通畅, 如果SIS系统与办公网实施了单向隔离,WEB服务器需配置在办公网侧, 同时需在办公网侧配置SIS的镜像数据服务器,为WEB服务器提供数据。

依据以上原则,结合B/S架构的基本特点,典型的SIS系统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典型带隔离的B/S架构SIS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SIS网络基于工业以太网, 内部通信协议采用局域网标 准EEE802.x和网络 / 网际通信 协议标准TCP/IP。SIS网络一般以千兆交换机为核心,逻辑上分以下3层。

(1) 底层为SIS接口层, 这层主要功能是通过接口设备和通信协议,对电厂生产过程数据进行采集,接口层与控制系统层之间一般采用单向隔离装置, 数据只能从生产控制网到SIS内网进行单向传输。

(2) 中间层主 要包括SIS实时 / 历史数据库服务器、镜像服务器、核心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在配置有单向隔离的SIS网络中, 镜像服务器部署在办公网(III区),实时数据库将采集到的所有实时数据单向传输镜像数据库服务器上, 这种情况下WEB服务器也将部署在办公网,如图2所示。

(3) 上层为SIS应用层 , 包括SIS应用服务 器、SIS工程师站以及WEB服务器,有条件的还可以配置网络管理服务器,防病毒服务器等设备。

3 SIS 功能模块及应用

结合目前火力发电厂的实际情况,SIS系统的主要上层应用有:全厂生产流程监视、全厂生产数据存储与查询、机组及厂级性能计算和耗差分析、机组经济性指标分析、过程信息统计和分析、小指标计算与考核运行优化与操作指导等。

3.1 全厂生产流程监视

全厂生产流程监控系统包括各机组的DCS、全厂各辅网控制系统、脱硫脱硝等实时生产数据,其生产流程都能通过办公网在工作站和终端上通过浏览器进行监视。生产数据可以在画面上实时监视,也可通过报表系统进行实时比对与查询。

3.2 全厂生产数据存储与查询

该功能将以高精度采集所有来自外围控制系统的实时数据, 通过科学的数据压缩率将这些数据保存为历史数据文档,同时保证数据还原的精确性。在SIS系统中通过后台计算模块或计算服务对这些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其所有结果也将和实时数据一起被保存。

机组级和厂级生产数据历史趋势、异常数据、实时数据、考核指标、性能指标、优化数据和统计数据等均可通过WEB客户端或数据查询工具查询和回放。提供在线实时画面展示,趋势曲线以及各类数据报表,表现手段丰富。

3.3 性能计算及耗差分析

(1) 机组性能计算主要包括:汽机、锅炉的输入输出效率、汽包节点温度、厂用电率、循环效率、供电效率、发电效率、热耗、热耗率、内效率、供电气耗与发电气耗、凝汽器端差等。

(2) 厂级性能指标计算主要包括: 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效率、厂用电率、热耗率、汽耗率(折成标煤)、压气机压比、蒸燃功比等。

(3) 耗差分析主要包括 : 汽机实际热 耗量、汽 机有功功率应达值、湿度偏离设计值对热耗的影响、环境温度偏离设计值对热耗的影响、大气压力偏离设计值对热耗的影响、入口压力偏离设计值对功率的影响、汽轮机热耗率的实际值及应达值、排气流量实际值和应达值、入口压降偏离给定值对排气流量的影响、环境温度及压力偏离给定值对排气流量、排气温度的影响等。

3.4 经济指标分析及小指标考核

指标分析主要包括锅炉本体主要参数统计、炉内加药取样、燃气除盐、反渗透、预处理、锅炉累计流量分析、锅炉水泵轴承温度统计、机组运行重要指标统计与对比等。

小指标计算与考核主要是通过对重要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与考核, 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机组的运行水平。在设计中需考虑启停机期间对指标值的影响。

4 SIS 系统安全措施

SIS根据《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和GB/T 17859—1999确定安全等级并采取完备的安全策略, 以确保SIS与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运行安全。

4.1 安全网络结构

在SIS网络与生产网络间通过单向物理隔离装置、SIS网络与办公网间加装物理隔离,这种3层单向数据传输方法最大程度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4.2 网络防病毒和防止非法入侵策略

网络设置防病毒服务功能,并安装防病毒软件,系统管理人员定期用人工方式或自动升级防病毒软件及病毒定义码, 定期对系统中的计算机设备进行全面的病毒扫描和杀毒, 系统所用的磁盘使用前要用最新防病毒软件进行扫描杀毒,禁用U盘接口,禁用光盘和U盘自动运行。

5 应用

文中提出的基于B/S架构的SIS系统已在江苏国信淮安燃气电厂完成实施并投入使用。该项目为2台燃气机组,SIS系统采用B/S架构设计,数据库使用的是美国Instep公司的e DNA实时数据库。同时采用冗余网络和容错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包括完备的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存储、性能计算、耗差分析、生产经济性分析和优化、主要主辅机设备状态管理、生产指标分析和对标考核、在线生产过程监视以及各类生产数据报表等功能。

由于采用了B/S架构设计, 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都极为方便, 客户端用户随时随地只要联网就能通过浏览器登录SIS系统,进行相关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系统维护人员只需要维护SIS系统的WEB和应用服务器就能保证SIS系统的更新和稳定运行, 大大减轻了信息技术部门的维护工作。

6 结束语

目前,SIS技术正逐步成熟,SIS的建设水平是一个电厂信息化水平的体现。从最终的使用效果来看,该项目SIS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是成功的,自投运以来,软硬件系统、通信网络等工作正常,为电力生产优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与指导意见, 为公司运营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摘要:介绍了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概念和典型的浏览器/服务器(B/S)系统架构,从系统结构、数据采集、通信接口、软件应用、安全防范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理念,并给出了典型的B/S架构的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应用于燃机电厂中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关键词:厂级监控信息系统,B/S架构,燃机电厂

参考文献

[1]黄孝彬,牛玉广,曾德良,等.SIS规划、建设、应用中的关键点分析[J].中国电力,2007,40(6):74-77.

[2]张猛.电厂SIS监控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J].机电工程,2009,26(9):26-30.

上一篇:消防责任事故罪下一篇:农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