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高范文

2024-06-07

两高范文(精选11篇)

两高 第1篇

一、我校“六化两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1. 学习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心理学实验证明,有明确的目标比无明确的目标,可以节约60%的时间而获得相同的学习效果。有效教学必须从目标的有效确立开始。

2. 学习方式自主化

倡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自主、合作、探究已经成为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做好必要的引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 学习习惯养成化

以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为目标,以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专注习惯、记忆习惯、质疑习惯、说的习惯、阅读积累习惯、写字习惯、与人合作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九个学习习惯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 课堂教学民主化

教师要因时、因实、因势,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环境,有了民主氛围与和谐课堂,学生就会产生安全感,在自然状态下静心学习、潜心思考、全心参与、放心表白。

5. 呈现方式情境化

教师创设情境的目标是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欲望、学会知识的愿望。

6. 教学评价多元化

变单一的分数结果式评价为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评价,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状态,从学生的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并随机作出适当的评价。

“六化”是过程与手段,“两高”是结果与目的,没有“六化”的条件,不可能实现“两高”的目标,因此,“六化”“两高”,既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又是学科教学的方法,还是衡量一节课效能高低的标准。

“六化两高”教学模式的内在关系:

二、“六化两高”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1. 创设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故事、学生表演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尽快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习兴趣,进入教学情境,有条不紊地教与学。在实际教学中,创设情境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2. 明确目标

明确目标是基础环节。结合教学实际,可以口授、板书,也可以用多媒体、投影仪、小黑板等手段灵活展示学习目标(或学习指南),师生共同认定(以学生为主)。

3. 自主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知识,教师分层指导,有针对性地启发、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尝试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去分析、解决问题。

4. 总结评价

就学习体验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问题落实到人,对规律性、方法性的知识进行点拨、归纳、升华、知识拓展等。

三、“六化两高”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 民主和谐的策略

“六化两高”教学模式应建立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上,为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要与学生互动,用平等的口吻和学生对话,要用激励性语言来鼓励评价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植自信,获取成就感。

2. 创设情境的策略

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是情境的创设,情境的设计不单单是问题本身的设计,还包括问题的引入方式、利用方式,可采取:(1)联系学生原有知识创设情境;(2)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3. 自主学习的策略

(1)围绕学习目标自主学习;(2)自我学习过程的把控;(3)自我学习方法的运用;(4)自我学习效果的评价。

4. 全面评价的策略

(1)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六化两高”这一教学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在教学活动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构建新的知识体系。(2)展现学生个性。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展现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策略,能表达出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尝试多向思维,敢于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3)凸显学生创新性。在学习中,学生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有求知欲望,有探索欲望。

以上就是我校“六化两高”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些想法与做法。我们还在路上,处在探索中。但我们坚信,它是科学的,是适合我校以及农村教学实际的,是非常务实的。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素质教育的精髓,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目标引领下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我深信!同行深信!

参考文献

审议两高工作报告发言提纲 第2篇

听了*院长和*检察长所作的工作报告,总的感觉是两高报告虽然篇幅不长,但概括性强、内涵丰富、主题鲜明。报告用事实和数据做支撑,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全面具体,分析问题严谨客观、深入透彻,部署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可以说讲得非常到位,听得也非常“解渴”。从报告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法治建设、司法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地位、作用得到空前加强,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坚强意志和鲜明态度,体现了法检两院守好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坚定决心和信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法检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是一个富有新意和特色的好报告。我完全赞同这两个报告。有三点突出的感受:

一是司法改革力度大。从201*年*月,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司法改革被提上议程,再到去年深改组通过的文件中有三分之一涉及司法改革,可以看出,中央对司法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各项改革举措正在加速推进。正如两高报告中提到的巡回法庭、公益诉讼等制度,在201*年都成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步入了“快车道”,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一年无论是司法体制、司法程序,还是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两高的改革力度非常大、亮点非常多,比如,为了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去年*月底,最高法分别在深圳市和沈阳市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实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决纠纷,方便群众诉讼,这不仅保证了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而且还有利于最高法自身集中精力制定司法政策和司法解释,审理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案件,同时也对地方法院审判案件和地方政府依法办事起到重要的监督制约作用,从而推进整个司法系统回归本位。再如,最高人民法院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和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

任追究制度,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同时发力,构筑防止干预公正司法的制度体系,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提供切实保障。设立跨行政区划法院,司法机关不受地方人、财、物的控制,保证了独立公正依法行使法院的审判权,符合司法辖区设立制度的发展规律。再比如,选择北京、内蒙古、吉林等***个省(区、市)作为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对改变目前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冷淡”现状,将起到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司法为民效果好。两高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司法改革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务实的为民举措,让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有了更多的获得感。最高法为解决“立案难”这个群众反映强烈的沉疴痼疾。去年*月*日起,在各级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对当事人的起诉只进行形式审查,只要当事人的起诉符合形式要求即可立案。这使得长期以来困扰人民群众诉权行使的“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等立案难问题成为历史。法院不拒收诉状、法官不拒绝审判,是现代司法的应有之义。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立案登记这一改革举措,可以说符合现代法治精神,得民心、顺民意,也成为去年司法改革的一大亮点。自治区检察院积极回应群众反映强烈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突出惩治渎职侵权案件、突出查办热点领域和群众关注的职务犯罪案件,切实加强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使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三是队伍建设抓得实。队伍建设是司法工作的永恒课题。按照中央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两高把队伍建设作为根本,全面推进司法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努力培养更多业务专家和办案能手,切实提高了法官、检察官和其他司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惩治司法腐败,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努力实现“不敢腐”,为法检机关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作用提供了

坚实的人才保障。特别是建立了法官、检察官员额制,进一步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不仅体现了法院、检察院中法官、检察官的主体地位,而且让法官、检察官更科学、更合理地办案、审案,避免“案多人少”的情况出现。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一年,对加强司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两高报告对做好201*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相信通过这些举措的深入实施,必将为“十三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贡献。

提三点建议:

一是建议继续加强基层司法队伍建设,进一步支持西部地区充实壮大基层政法队伍,完善司法从业人员培养机制和激励政策,引导法律工作者到西部、到基层工作,为推动法治建设提供更多的专业化人才。

二是建议全面推进司法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司法向智能化、大数据分析方向发展,提升司法现代化水平,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两高报告支持率分析 第3篇

令人期待的“新班子”报告

相对于2003年“两会”上重在总结5年任期工作的报告,今年“两高”新领导班子的报告显然更引人关注;同时,自1999年高法、高检出台“五年改革纲要”和“五年发展规划”至今时限已满,新的五年改革方案即将面世,而过去一年中无论司法机关负责人还是法学专家,对于司法改革都相当高调,探讨空前深入。因此,人们有理由期待这次的“两高”报告能够带出新的信息。

半个月前,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晨光教授与其他17名法学界专家一起,参加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特邀咨询员座谈会。这次有最高法院院长肖扬等出席的座谈会,旨在征询专家们对于人民法院工作和最高人民法院报告(稿)的意见。肖扬向特邀咨询员们介绍了高法工作报告的一些构想和思路,提出这个报告要突出司法为民、司法公正、依法履行职责和创新精神。

王教授说,他是2003年夏天被聘请为高法特邀咨询员的,而高法专门针对工作报告向专家进行咨询,这还是第一次。

王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的印象是,这次报告体现出了一些新的思路,也更加务实。比如往年有关全国各地方法院的审判工作、司法改革的内容相对较多,今年则主要汇报最高法院自己的工作。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因为最高法院对地方法院是指导而不是领导关系,地方法院的工作应该由他们自已对同级人大报告。

“这样使最高法院的司法职能更加突出,减少了行政色彩,是一个实在的改变。”王教授这样评价。

在他看来,这份工作报告对最高法院的工作作了客观、恰如其分的总结,对今后工作的改进方向明确可行。“报告突出了锐意改革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公正、效率问题’和‘司法为民’,推进司法改革的思路更加清晰。”

最高法院院长肖扬曾在去年全国人代会上表示,此前5年人民法院确定的39项改革内容已经完成了35项,主要包括建立了民事、弄事、行政三大审判体系,进一步完善诉讼证据制度,规范申诉和再审制度,建立健全司法救助制度,建立统一管理协调的执行工作新机制,改革法官管理制度,理顺专门法院的管理机制,仗审判工作更加透明、公平,促进司法公正。但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还有待改革的深化和突破。

不少专家认为,最高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起了很大作用,特别是在整体改革思路的规划和推进司法改革理念上影响深远,为其后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同时,据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也邀请了专家参与提出意见。一位曾绥获邀为高检新的五年改革规划提供咨询的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个规划的执法理念有很大转变,执法为民的导向很明显。而这些特点在这次的工作报告中都会有所体现。

支持率75%的背后

相对于近年来被评价为“突飞猛进”的法治建设和司法改革,同时期“两高”报告受到的诸多质疑和不满显得非常刺眼,也引人深思。

据悉,全国人大对于“两高”工作报告的审议和表决,是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两部法律法规。但其中歼未明示表对决结果得出后的相关事项。而每年都要提前两三个月准备工作报告,这已经成为“两高”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著名法学专家卢建平认为,司法机关被视作“社会正义最后一一道防线”,随着法治观念的普及深化,人们对司法工作更加关注,同叫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两高”报告受到的质疑正反映了人们的朋望与司法工作实际状况的落差。

他说,事实上丁作报告只能反应司法改革的部分内容,写进报告的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大量有创意的改革动态没有在报告中呈现出来,而这也给一些改革提供了尝试的空间。

同时,工作报告主要是涉及“两高”一年来的工作,一些案件尽管人们高度关切,但因为比较敏感或牵扯其他部门,在报告中并没有反映。

王晨光教授认为,“两高”报告受到质疑与司法工作中的问题直接相关,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个别人造成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社会急剧发展中的新变化。

他说,中国司法体制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恢复。在起初的立法阶段,“是否有法可依”是重点;如今到了法治阶段,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但有法不依、违法行政的现象仍不时发生,司法机关能否依法办事,必然受到人们更多的关注。 “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人们难免会有不满,但不满意不等于没有发展,而是人们对于司法中存在问题的容忍度越来越小,要求越来越高。”王晨光说。

也有专家分析认为,社会舆论得到的信息不完全,把原本属于公安部门的社会治安问题归咎于法院和检察院;同时,一些人大代表代为转达的百姓申诉的处理情况,也会影响到代表们“两高”的印象。

连续两届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说,各级法院是上下级监督、指导的关系,不是领导关系,全国3000多家基层法院、上万个人民法庭、近20万人的法官队伍的问题,“板子不能都打在高法身上”。

他认为,高法和高检围绕队伍建设、公正司法做了大量工作,对于存在的问题没有袒护隐瞒,而是积极努力解决。对“两高”评价要客观公正,要看主流。

专家们指出,人大代表关心司法,不仅要表达不满,更要有责任推动司法改革,比如通过修改两院组织法,以解决司法地方化、提高法官素质、保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据悉,两院组织法的修改已列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规划,而要期待在体制上有所突破还存在困难。

也有学者提出,人大在监督两院的同时,还应尊重审判权,人大可以提出质询,但不能取代司法机关行使审判权。目前地方人大有个案监督,但有时会形成决议,影响判决。因此要按照宪法的规定理顺人大和司法机关的关系。

司法改革“上台阶”

谈到目前司法改革推进的困难,多年从事基层司法工作的人大代表吴振汉一口气列举了五大矛盾:

第一,国家本位主义司法概念与现代法制要求的矛盾。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只重视红头文件和政策,轻视法律权威。

第二,司法权的配置不科学与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矛盾。地方法院的人、财、物都由地方政府管理,地方人民法院变成地方法院,有些地方甚巨以牺牲法律为代价发展地方经济。

第三,行政化管理膜式与审判工作自身特性的矛盾。一些地方把法院当作政府部门进行管理,搞行风评议时把法院也作为一个行政部门来评议,而法院内部管理也存在行政化弊端。

第四,法官职业的大众化与社会对法官职业化要求的矛盾。法官法律专业科班出身的少,同时待遇低、强度高的工作又导致高素质人才流失,出现干部断层。

第五,经费保障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收支两条线、“吃皇粮”,与公正司法的要求存在矛盾。

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对于现行司法体制弊端的总结,正可与吴振汉的苦恼相印证。在去年的一次论坛上,肖扬坦率而尖锐地点出司法体制的“三化”——司法权力地方化、审判活动行政化和法官职业大众化。

他透露了官方正在或将要采取的八项改革措施,同时强调,其中“实践证明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如法院产生体制、监督方式、审级制度、法官管理等”,需要通过修改宪法和有关法律才能解决。媒体评论说,这是近年来官方高层首次表示要通过修宪来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在一些法学专家看来,司法改革正面临“上台阶”的关口,此时,司法机关自身的努力已不足以解决问题,体制桎梏成为迫切需要冲破的瓶颈。

专家明确指出,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那种试图绕开制度瓶颈、以技术问题的解决推动整体改革的思路是过于简单和幼稚的。司法改革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性的变革必然依赖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应纳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中。

两高 第4篇

一、抓“人本”管理, 促进干部员工素质的提高

集团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的管理理念, 以纠正不良习惯为切入点, 以加强干部、职工两个队伍综合素质为重点, 以提升整个集团管理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为目的, 全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与时俱进、团结奋斗的干部队伍, 为集团实现做大、做强、做长的远景目标奠定坚强有力的人本基础。

近几年, 集团与大专院校联合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大专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培训, 并多次举办“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干部领导执行力”、“企业文化”等多种内容的讲座, 大大提高了干部的素质。此外, 集团号召员工继续发扬沣水煤矿、张店煤矿建矿30年以来的优良传统, 不断学习、创新, 形成了求真务实、严细到位、追求卓越、永不言败等许多具有张店矿业集团特色的创新型优良作风。

二、抓“成本”管理, 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 加强对重要关口、关键点及过程的管理

1. 物资采购的管理。

首先编制采购计划, 由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 采购后发票要有经办人签字, 验货后要有仓库保管人员签字、分管领导签字。要重点把好价格关, 对市场价格要经常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 货比三家。

2. 机械设备购置的管理。

首先编报购置计划, 对产品价格、质量做好市场调查, 货比三家, 对价值10万元以上的设备要进行招标购置。购进后要有设备管理人员验收签字, 及时登记设备台账, 进入设备管理程序。

3. 基建工程的管理。

首先编报基建工程计划, 由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对于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人工工资、管理费用要正确归并集中, 以便正确确定工程价值。工程完工后, 要由在建工程及时转入固定资产。基建工程决算必须报集团审计。

4. 管理费用的管理。

管理费用由专人具体负责管理, 特别是对于业务招待费、办公费、修理费、差旅费、会议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等各项费用, 都制定具体实施管理办法, 做到定数额、定负责人、定奖惩。

5. 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低值易耗品即价值低但容易损耗的物品, 必须由专人管理, 建立低值易耗品台账。人员发生调动时要办理低值易耗品交接手续, 同时建立摊销办法, 并定期进行清理盘点, 对盘盈和损毁物品要及时进行处理, 做到账实相符。

6. 工资费用的管理。

要严格执行集团制定的工资费用等各项定额, 每月发放的工资总额必须报集团批准。

7. 费用支出报销必须有执行者、

验收者、分管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签字, 以便提高透明度, 加强控制力度。单位负责人及集团委派财务负责人对不合规的“问题支出”均有否决权。

8. 材料领用。

企业内部材料领料单中领取数量要大写, 要有领料人、分管负责人签字, 领料用途要填写清楚。月底按时汇总, 编制材料消耗表, 计入当月成本。要严格执行交旧换新、报废、验收等制度。

(二) 加强成本控制管理

1. 降低采购成本。

在材料采购过程中, 要坚持以厂家直供方式为主, 减少出车等采购成本费用, 并且合理核定库存定额, 要做到勤购少购, 减少储备资金占用。对材料要货比三家, 比质比价, 单位所用主要材料和一次采购单价在万元以上的要采取招标的方式, 使材料价格降到最低。要进一步规范招标, 对于标的要求全面详细, 各种招标参数要明确, 对被招标单位的资质、实力、信用要全面了解, 确实起到保证质量、降低价格的目的。

2. 实施询价审核办法。

各单位所需的主要材料价值占全部材料70%的部分、品种占总材料30%的部分, 要把价格明码标注, 经常调查调整, 以便在采购过程中参照执行。各单位都要建立询价管理制度, 实行集团与子公司二级询价审核, 对明显高于询价价格的要进行责任追究。

3. 提高劳动效率。

各单位在制定劳动定额过程中要深入实际、多方调整, 制定合理科学的劳动定额, 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定额, 使其更加符合实际。

4. 原材料投入。

经过反复实验, 达到最佳投入配比和配方, 使投入最少、产出最大化。

5. 加强定额管理。

集团所属各单位都应明确材料消耗、劳动消耗、电力消耗、管理费用等各种消耗定额, 不断修改完善, 并且及时补充空白定额, 用定额作为衡量各种费用的标尺, 建立一整套定额管理办法。

(三) 推进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网络的建立

1. 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 减少中间环节。

在同样价格的情况下, 减少中间环节的营销利润, 以此降低产品价格。各煤矿生产单位产品直销比例应达到80%以上, 其他企业要达到70%以上。

2. 努力扩大销售渠道。

巩固老用户, 开发新用户, 建立起诚信双赢的销售网络。

3. 实施品牌战略。

要加强质量管理, 以质量取胜, 用品牌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加效益。获省级名牌, 奖励单位负责人5万元, 获国家级名牌奖励10万元。

(四) 重视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贯彻落实

1. 新建企业都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建立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考勤管理、财务管理、销售管理等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老企业要对原有制度根据不断变化的生产经营实际, 不断修改完善, 与时俱进。

2. 做好制度的贯彻工作, 相关文件制度必须传达贯彻到相关人员, 要让人人明白、人人清楚, 才能使制度得以落实, 才能发挥制度的管理效应。制度落实要有人抓、有人管、有布置、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 使每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严防制度流于形式。

3. 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 要深入实际、深入现场、深入基层, 进行全面调查了解, 既要符合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 又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既要借鉴外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 又不能照抄照搬。所制定的各项制度要充分考虑方方面面的情况, 尽量做到便于操作。

4. 按照ISO9000认证的要求来完成各项制度的确定工作, 使整个集团的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1. 控制人员数量, 严格定岗定编定员, 辅助服务单位提倡兼职使用, 严控非生产性工资支出。

2. 加强工资与工效挂钩管理, 定岗定员定薪的同时要核定工作量, 以量计资。

3. 严格绩效考核, 变“发工资”为“挣工资”, 做到无考核无工资。

4. 严格增人增岗增资审批, 以是否创造价值来决定是否增设岗位或人员。

5. 要打破员工身份界限, 改革计酬办法, 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少劳少得。

三、推行精细化管理, 促进“两本”管理工作的落实

(一) 完善制度, 细化管理

各子公司都要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及考核办法。在建企业和新建成企业高起点着手制定本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情况变化和实际, 淘汰的要废止, 没有的要制定, 内容不全的要补充完善。

(二) 提升标准, 创新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在标准制定上, 不但要求每一人、每一时、每一处、每一事有标准, 而且要求标准水平更高、内容更精细、考核更严, 以管理标准的提升来求得各项工作的新起色。在实施办法上, 一是认真抓好煤矿“双基”工作, 二是要大力推行准军事化管理、“6S+4E”工作法等一系列精细化管理手段。

(三) 精细严实, 狠抓落实

推行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到企业经营工作的方方面面、细微末梢。各级领导要切实树立精细管理的观念, 按照“精、细、严、实”的工作思路, 对待每一项工作、每一件事都要精心筹划、细致思考。在安全管理上, 要严格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重点监控制度, 真正做到严抓细管;在产品质量上, 要严控工艺工序过程, 把好原料进厂、新产品出厂两个关口, 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在成本控制上, 要严抓目标成本的细化量化, 节约挖潜, 日清日结, 真正做到精打细算;在营销管理上, 要严密营销过程的各个细节, 细分市场的客户要求, 真正做到精致缜密。切实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 全公司、全员、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 实现安全的本质化、质量的精品化、成本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四) 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

两高明确信用卡恶意透支判断标准 第5篇

导读: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透支不属于恶意透支。

中国网12月15日讯 12月15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李东荣和中国银联董事长刘廷焕介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表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恶意透支”属于信用卡诈骗的犯罪行为。这次“两高”司法解释对“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第一,在司法解释中,对“恶意透支”增加了两个限制条件:一是发卡银行的两次催收;二是超过三个月没有归还。这里面就排除了因为没有收到银行的催款通知或者其他的催款文书,而没有按时归还的行为,持卡人没有接到有关通知或者文书,过了一定的期限没有归还的,不属于“恶意透支”。

第二,因为“恶意透支”这种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故意犯罪,因此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是该行为非常重要的构成要件。“非法占有”是区分“恶意透支”和“善意透支”的一个主要界限,只有具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进行透支的才属于“恶意透支”,才构成犯罪。

这次司法解释中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结合近年来的司法实践列举了六种情形,比如明知无法偿还而大量透支的不归还;肆意挥霍透支款不归还;透支以后隐匿、改变通讯方式,逃避金融机构的追款等。这些情形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表现。?

第三,这次司法解释明确了“恶意透支”的数额,“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拒不归还和尚未归还的款项,不包括滞纳金、复利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第四,根据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法院未判决或者公安机关未立案之前,偿还了这些透支款息的,从轻处理或者不追究刑事责任,这样既依法追究那些“恶意透支”的诈骗行为,同时又发挥法律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尽可能地缩小刑事打击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5次会议、2009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

为依法惩治妨害信用卡管理犯罪活动,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和持卡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现就办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复制他人信用卡、将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写入磁条介质、芯片或者以其他方法伪造信用卡1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伪造空白信用卡10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伪造信用卡”,以伪造金融票证罪定罪处罚。

伪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伪造信用卡5张以上不满25张的;

(二)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三)伪造空白信用卡50张以上不满250张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伪造信用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一)伪造信用卡25张以上的;

(二)伪造的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单独或者合计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三)伪造空白信用卡250张以上的;

(四)其他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

本条所称“信用卡内存款余额、透支额度”,以信用卡被伪造后发卡行记录的最高存款余额、可透支额度计算。

第二条 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张以上不满100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数量较大”;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张以上不满50张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数量较大”。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一)明知是伪造的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张以上的;

(二)明知是伪造的空白信用卡而持有、运输100张以上的;

(三)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50张以上的;

(四)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10张以上的;

(五)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10张以上的。

违背他人意愿,使用其居民身份证、军官证、士兵证、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护照等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身份证明申领信用卡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

第三条 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足以伪造可进行交易的信用卡,或者足以使他人以信用卡持卡人名义进行交易,涉及信用卡1张以上不满5张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二款的规定,以窃取、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定罪处罚;涉及信用卡5张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量巨大”。

第四条 为信用卡申请人制作、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涉及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或者涉及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的规定,分别以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定罪处罚。

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或其人员,为信用卡申请人提供虚假的财产状况、收入、职务等资信证明材料,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的规定,分别以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和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定罪处罚。

第五条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人信用卡”,包括以下情形:

(一)拾得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二)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

(三)窃取、收买、骗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并通过互联网、通讯终端等使用的;

(四)其他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

第六条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

(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

(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

(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

(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

恶意透支,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在1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数额特别巨大”。

恶意透支的数额,是指在第一款规定的条件下持卡人拒不归还的数额或者尚未归还的数额。不包括复利、滞纳金、手续费等发卡银行收取的费用。

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但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人民法院判决宣告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恶意透支数额较大,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2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100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两低两高,让结石远离胆囊 第6篇

没错!胆囊结石带来的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而“死神之使者”——癌症也与它有一定的关系。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和胆结石内胆酸、胆碱的刺激,容易使胆囊黏膜发生癌变。由于胆囊癌患者往往都有胆结石,因此诊断时经常误诊。80%~90%胆囊癌伴胆石,胆囊癌的危险因素大多与胆结石相同。

胆囊结石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界尚无明确定论,主要的高危因素包括饮食作息不规律、肥胖及血脂异常等。因此,通过正确的吃喝方式来预防便成了首要选择。

关键在于两低两高

胆盐和胆固醇在胆汁中含量的变化是胆囊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胆盐过少,或者胆固醇过多,二者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胆固醇便处于过饱和状态,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下来,形成结石。因此,预防胆囊结石,饮食应采取两低两高。

低脂肪 长期高脂肪饮食易使人体肥胖,胆囊张力下降,以致排空延缓,胆汁郁积,形成结石。因此,平常应少吃动物性脂肪,而植物油脂有助于胆汁排泄,可以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布于三餐饮食中,避免在一餐中食用过多的油脂。另外,尽可能少吃甚至不吃油炸食品、肥肉及奶油、全脂奶等含脂肪多的食品。食物烹调多选用蒸、煮、炖、烩等方式。可选用谷类及其制品,畜类、禽类的瘦肉部分,鱼虾类,豆类及其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脑、豆腐干)和蔬菜类鲜果等。也要注意,长期过分低脂肪饮食也可能会引起胆石症。因为低脂肪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的吸收,造成胆汁缺乏及营养不良,也会引起胆石症。

低胆固醇 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及鱼卵、蛋黄等,可致血液和肝汁中的胆固醇升高,若同时伴胆汁郁积、胆盐或卵磷脂下降,极易产生结石。因此,应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推荐吃上述低脂肪饮食中的那些食物。

高维生素 主要指需摄取足量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

维生素A有防止胆结石作用,有助于胆管上皮生长和保持完整性,帮助病变胆道修复,适量补充对胆道疾患恢复有利。维生素A只存在于肉类食品中(如动物肝脏等含量比较高),但预防胆囊结石又应坚持低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所以可选择含维生素A原丰富的蔬菜水果(如梨、苹果、枇杷、樱桃、香蕉、马齿菜、大白菜、荠菜、番茄、茄子、南瓜、黄瓜、菠菜等),因为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

维生素C可以抑制胆固醇在肝内转化为胆汁酸,从而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下降,两者聚集形成胆结石的机会也就相应减少。含维生素C较高的食物有青椒、黄瓜、西红柿、小白菜、鲜枣、生梨、橘子、椰菜、橙子、猕猴桃、木瓜等。

高纤维 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调节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另外,膳食纤维素能减低胆固醇的饱和度,并能增加肠蠕动,减少肠腔内一种致石性胆汁酸脱氧胆酸的含量,从而减少胆囊结石的形成。

膳食纤维高的食物有粗粮、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香菇、木耳等。

别闯饮食习惯的“红灯”

“红灯”1:不吃早餐。是引发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诱因。早晨空腹时,胆囊内的胆汁经过一夜的贮存,胆固醇饱和度较高。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胆汁排出,同时分泌新的胆汁,会降低胆囊中胆固醇的饱和度,使结石不易形成;如果不吃早餐,胆囊就不会收缩,胆汁贮存的时间过久,导致其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容易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红灯”2:餐后吃零食。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家人吃完晚饭后,悠闲地坐在沙发上,边吃零食边聊天、看电视。这种餐后坐着吃零食的习惯可能是我国胆结石发病率逐渐升高的原因之一。当人呈一种蜷曲体位时,腹腔内压增大,胃肠道蠕动受限,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饭后久坐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易沉积下来。

小习惯,大作用

1.每晚睡前喝1杯牛奶 因为牛奶具有刺激胆囊排空的作用,这样经过一夜,胆汁就不会在胆囊内淤积、浓缩,从而避免胆囊内小晶体的形成,可以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2.每天早餐进食1个煎鸡蛋(植物油尽可能少) 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3.每天坚持吃适量坚果(瓜子、花生、核桃等) 经常吃坚果的女性得严重胆结石病的几率较低。坚果内含有丰富的非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成分,具有降低血液中“坏”胆固醇的作用。

4.每周至少喝1次利胆茶 利胆茶是用山楂、乌梅、玉米须等为原料泡的茶,它们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松驰胆道后括约肌,有利胆作用。

相关链接

胆囊结石的高危人群

家族中有胆石症的人群 遗传因子在明确胆结石危险性方面显然起着重要作用。胆结石在胆固醇胆石症患者的近亲中更经常产生。

肝硬化者 这与肝硬化病人身体中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有关,身体中雌激素灭活功能降低,则雌激素水平较高,加上肝硬化胆囊收缩功能低下,胆囊排空不畅,胆道静脉曲张,血中胆红素升高等多种因素可造成胆结石。

喜静少动者 现在有很多上班族,在办公室坐了一天不说,回到家也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不起。姑且不说其他的危害,就胆囊结石这一项就足以引起注意。因为运动和体力劳动少,天长日久其胆囊的收缩力必然下降,胆汁排空延迟,容易造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析出,为形成胆结石创造条件。

女性 女性身体中雌激素水平高,会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使非结合胆红素增高,而雌激素又影响胆囊排空,引起胆汁淤滞,促发结石形成。绝经后用雌激素者,胆结石发病率明显增多。

肥胖者 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的人,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经常熬夜者 肝脏分泌胆汁以及胆囊储存并吸收、排空胆汁受饮食状态影响和调节。经常熬夜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容易导致胆汁分泌、胆囊收缩失去规律,久而久之胆囊功能失调,导致胆汁淤积,排泄障碍,最后形成结石。

干休所离休干部“两高期”心理保健 第7篇

1原因

主要在于人的生存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人的基本心理需要, 如生理、友爱、安全、地位等, 都通过社会的交往, 人际关系 (包括家庭成员等) 来实现的。离休以后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 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 使老干部感到空虚寂寞, 心理上产生孤独感;由于生活圈子缩小, 人际交往减少, 单调的生活使老干部变得自卑, 疑心加重, 身体状况日渐衰退, 做事常感力不从心一反面唯恐自己的健康问题会给家人带来负担, 另一方面如有生病, 就联想到是否患有恶性肿瘤, 整日忧心忡忡, 变得焦虑不安;年龄越大, 生理功能开始衰退, 动脉硬化程度加重, 行动迟缓, 依赖性逐渐增高, 感情比较脆弱, 易怀旧, 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 表现为情绪容易激动, 遇事爱发怒;老干部身体的日渐衰老, 认知功能、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 表现近期记忆力减退, 常出现健忘。还有自私自利、偏激、攀比心较强、违疾忌医, 足不出户、猜疑和嫉妒心较强、害怕空巢心理等等。同时人到老年, 不但内脏器官老化, 生理功能活力降低, 大脑也随之老化, 再加上生活范围缩小, 只局限于干休所内, 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能正确对待, 就可能使心理与生理活动失调使疾病加重, 或者治疗效果不好。好胜而善于争辩, 严谨而偏于固执的人发病率较高, 为了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 应积极的开展对此类患者的保健。

2心理保健的地位

心理保健是医护人员用一整套心理学的方法对患者启发、劝慰和暗示, 稳定和改善患者情绪, 调动机体各系统的代偿能力, 从而起到调节心理障碍, 增强抗病能力, 是机体保持和重建新的平衡。医疗保健工作要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发生、发展和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有针对性的配合心理治疗, 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促进疾病康复。因此, 保健医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治疗这门学科, 更好的运用心理治疗做好老年保健工作。

3做好心理保健

3.1首先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熟练广泛的业务水平, 周到热情的服务和一丝不苟的医疗作风, 还要从心理上的靠近和理解他们, 以取得患者信任。要想真正从心里靠近他们, 必须注意医护人员的自身仪表、行为、自身素质、语言行为和操作技术等都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保健中必须认真负责, 举止大方、技术操作要熟练, 轻柔, 言行一致, 礼貌待人, 对患者要用温和语言, 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老干部, 真诚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并积极、诚恳的和患者交谈, 耐心解释老干部提出的各种问题,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然后因势利导, 让老干部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 这样一来, 老干部觉得你是在为他着想, 感到在治疗上有所依靠, 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自然就解除了心理负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掌握老干部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的做好保健工作。及早发现心理障碍的早期信号:开朗的变得沉默, 内向的变得外向, 对人冷漠、精神萎靡、焦虑等。对不同心理的老干部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 多接近, 多疏导, 方法灵活多样, 丰富多彩。如有的老干部认为“老子打天下, 该我享受的时候了, 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得听我的, 都是为我服务的。”针对这样的老干部就慢慢地疏导, 说服老干部尽管在战场上流过血、立过功, 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现在是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 应适应新形式, 要立新功。要多尊重、多理解、多照顾、多鼓励他们, 避免激发心理冲动。当老干部心理冲动发作时, 要灵活机动, 采取转移或回避的方法, 千万不要用生硬的态度和严肃的口气压制老干部, 使他们自然地平静下来, 待情绪稳定下来后, 我们再向老干部解释。应该如何接受医护人员的照顾, 并且指出对错的方面, 采取因势利导, 循序渐进的劝解做法, 老干部一般会乐于接受的。要遵循“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顺之以心、导之以行”的十六字心理保健法。

3.3生活上关心体贴老干部, 生活保健做得好, 有助于老干部的情绪稳定, 也会使心理保健成功, 这是一种情感保健, 让他们感到是一种感性体贴, 而不是单纯完成一项任务, 对行动不便的老干部上门巡诊、送药、打针, 及时的治疗, 做到随诊、随治、随访。为行动不便, 身边无子女的老干部, 将常规药摆到顿, 方便老干部服药。通过板报、杂志及面对面的心理疏导, 增长了老干部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开展心理健康“话疗”服务, 通过聊天掌握老干部的心理变化, 及时处理。发现生活上需要帮助解决的及时通知其他部门上门服务。

两高 第8篇

一、在工作方法上,要以“四有”作为规范化流程

办公室对内与首长、机关打交道多,对外与地方及友邻单位工作联系广泛,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要求高,做每项工作都要在准确领会领导意图的基础上,静心思考、理清思路,按照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反馈的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回路”。有计划是前提。干工作、做事情必然要精心筹划,提前部署,把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提出有预见性、操作性强的建议,供领导参考,用完整的计划指导工作的开展。有落实是目标。干工作关键在于落实,不落实等于零。落实,就是把上级指示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作落实到位。有检查是手段。在工作中,不能一味地“向前进”,还要时常“回头看”,看看工作是否有纰漏,是否符合上级的意图,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检查重在细心,细节决定成败,要求我们要沉下心去,擦亮眼睛,确保不发生问题。有反馈是机制。反馈重在及时、准确。反馈不仅要报告已完成的工作,对于正在进行中的工作也要把当前的情况、预计完成时间和可能取得的效果等信息及时上报,使上级能够了解掌握工作的进程,以便更好地对工作进行调整。同时对整个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避免再次犯错。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才能让我们在办公室繁冗复杂的事物中抽丝剥茧,找准工作节点,掌握工作节奏,有效防止理解出现偏差,办事出格离谱。

二、在工作态度上,要以“三用”作为制度化要求

办公室的工作随机性很强,常常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需要临时调整计划内容、转换工作重心,就需要我们分清主次、侧重、先后,用心、用脑、用力去干好每一项工作。用心才能出精品。工作要完成好、出质量,要求我们时刻怀揣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把首长和同志们交付的事情细心揣摩,精心雕琢,争取干一项工作创一个精品,完成一项任务形成一个亮点。用脑才能求创新。创新是工作进步的灵魂,在工作中要勤思善谋,在思考中悟出真知灼见,善于找到工作的共同点,举一反三,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用力才能见实效。要坚持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要有“5+2”“白加黑”的工作热情和扑下身子抓工作、刨根摸底抓落实的具体行动。只有用心、用脑、用力去干事业、谋发展、求进步,才能在工作中保持韧劲,发挥好自身作用。

三、在工作标准上,要以“两高”作为责任化目标

两高 第9篇

贵州省国土面积达17.61万平方公里, 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但贵州省经济总量小, 发展比较缓慢。贵州人口占全国比例是2.85%, 但GDP占全国比例却只有1.08%。GDP排名在西南4省范围内是最后一位, 在全国排在31个省区市的第26位①。贵州省经济社会的欠发达与落后, 原因很多, 但与贵州省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状况有很大关系。

贵州省是一个内陆山区省份, 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7%, 受特殊地理环境的影响, 贵州交通必然以陆路交通为主。但是贵州因其特殊的地形特点, 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地貌特征使贵州省铁路、公路修建的成本要高于全国大部分省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的交通发展迅速, 公路网、铁路交通枢纽都逐步形成、完善, 但是, 随着贵州省经济的持续发展, 运量随之增加, 贵州的铁路干线大部分区段运输能力已呈饱和或超饱和状态, 使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严重制约了贵州工业与经济的发展。贵州交通的不便利, 导致物流不畅通, 使贵州省投资环境与条件整体上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影响了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

贵州地处大西南的腹地, 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贵州在地理位置上是西南连接华南、华中、华东的陆路通道之一, 与珠江三角洲的直线距离只有700多公里, 可以作为西南地区的出海口。但是由于贵州起点低, 基础差, 贵州交通枢纽的地位没有充分发挥, 交通设施的状况不但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而且还正面临贵州省省长林树森所指出的正在被“边缘化”问题。“最近我国铁路第6次大面积提速, 从铁道部提供的地图来看, 提速的大部分是沿海地区……整个西部地区基本上被甩开了”。“原来贵阳曾经是西南地区的铁路枢纽, 但是后来成都、怀化、昆明、柳州这几个地方的枢纽地位上升了, 现在渝怀铁路标准比川黔铁路高, 从成都、重庆连接中、东部的较为快速的通道又把贵阳甩在一边, 这说明我们正在被别人边缘化。边缘化的结果就是人流、物流越来越难流通, 生产出来的东西相对成本越来越高, 卖不出去, 外面的企业进不来, 自己的企业搞不大, 不能很好地进行社会化分工, 永远是自给自足的低水平内部循环”②。贵州被边缘化后果对其发展十分不利。

2006年, 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针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尽快改善交通基础设施的客观需要和贵州交通枢纽地位正在被边缘化的严峻现实, 做出了建设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 (以下简称两高或贵广两高通道) 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大力支持下, 两高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立项并已开始修建。

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即厦蓉高速公路 (厦门至成都) 的贵阳至水口段是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之一。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全长约285公里, 总投资257亿元, 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 计划“十一五”期间建成, 建成后贵阳至广州8~10小时即可到达。

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 该铁路是以客为主、客货共线的区际铁路。途经贵州省的贵阳、都匀、龙里、贵定、三都、从江、榕江, 以及广西的桂林、贺州到广州, 全长820公里, 设计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 预留250公里/小时, 远景年输送能力为客车100对/日, 货运量2500万吨/年, 工期约4.5年。估算总投资710亿元, 建设工期为5年。贵广快速铁路从贵阳到广州基本上是一条直线, 坐火车只需3~4个小时。贵广两高通道在贵州省境内基本平行, 穿越贵州省的黔南州和黔东南州地区。

贵广两高通道的建设, 将会确立贵州地区在交通上的枢纽地位, 对贵州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性的深刻变革, 必将促进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驶上快车道, 将极大地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这些影响, 将会随着两高通道的建设和运行, 逐步显现出来。由于贵广两高通道是全新的项目, 故它们的建设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目前还未见有研究成果公开问世。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无疑具有理论与实际双重意义。本文根据有关经济学理论, 对这一问题作预期性的初步分析。

本文主要内容为2部分: (1) 从理论上分析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对通道区域经济的影响。 (2) 依据这些理论, 从产业的角度分析贵广两高通道建设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两高通道对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 本文的分析仅是初步的、预期性的。

2 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对通道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

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具有技术标准高、设施完善、通行能力强、承载力高等特点。公路、铁路的建成通行, 是承载整个社会生产再生产连续运动的基础, 因而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的通车运行, 将对途经的区域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2.1 高速公路铁路建设本身产生的投资效益会对通道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在高速铁路公路的建设这一阶段, 其投资本身就刺激了通道地区的需求。例如, 在建设期间, 会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对钢铁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都会增加, 这将扩大有效需求, 刺激消费增加, 拉动经济增长, 有助于提高通道地区收入水平。随着运输业翻天覆地的进步, 各行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高速铁路、公路的大规模修建, 以及随之更多设施要在沿线修建而促进了通道区域建筑业的崛起;运输业的巨大能源消耗, 促进了煤炭和石油工业的兴旺;铁路和运输机械对金属的需求, 是采矿和冶金工业取得迅猛发展的基本动因之一。高速铁路公路的建设, 就是这样以自己在各方面的需求, 强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2 高速公路铁路的建成通车有助于通道地区工业化的进程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 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工业化的过程, 而工业化的过程与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和规模有相当大的关系, 工业化进程快的地区都是因为他们有很好的交通运输体系。从历史角度来看,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与其实力相当的其他国家, 就是因为英国当时已经有了完备的交通运输体系;而本世纪60年代日本国随着首次高速铁路技术开发运用, 更是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元。

具体来说高速铁路公路建设, 之所以会对工业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主要是因为:

2.2.1 降低了交通运输成本, 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决定产品成本的因素之一是运输条件。运输条件的改进, 将使产品成本下降, 使产品更有竞争力。随着公路铁路的开通和速度的提高, 产品的在途时间减少, 这就使得资金的周转时间减少 (资金周转时间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产品的运输时间对流动资金占有量的影响主要在储备和在途货物数量两个方面。公路铁路作为主要的运输手段, 可以减少两次进货时间的间隔, 可以减少物品在途时间同时使得占用的流动资金减少, 企业可更合理规划资金使用, 降低成本。

2.2.2 交通运输的改进, 有利于市场和生产的集中

德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F·拉采尔有过“交通是促使城市形成的动力”的著名论断;提出城市和居民点分布“中心地理论”的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也指出, 交通运输是独立的经济因素, 它起着“中间介质”的作用, 这才使得物质的空间交换成为可能。必须通过运输去克服一定的距离障碍, 这要付出高低不等的消耗, 因此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心地市场到达的范围, 进而影响到中心地的规模、居民点之间的距离空间分布等。

运输时间的缩短, 使得市场与生产地之间的距离缩短。从历史上考察, 城市和经济区在很大程度上是节约流通时间的作用下形成的。市场的生产的集中, 便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增加市场容量, 支持了大工业的生产。

2.2.3 快速运输使生产要素更好的结合从而形成生产力

劳动对象、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在分离的情况下是潜在的生产力, 只有在一定的空间上把他们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工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在空间上是能移动的, 为了达到最优的要素组合, 就要充分发挥其能自由移动的特点。同时, 就算当地资源是丰富的, 但同整个国家甚至世界相比, 终究是有限的。通过运输条件的改进, 运输成本降低, 将资源合理的运用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 才能达到最优的生产力组合。

另一方面, 劳动者, 作为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对工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往往与该地区的非流动状态密切相关, 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可通过该地区人口流动性去判断, 如我国的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外来人口的流动性明显高于青海、广西、贵州等地。现代运输工具的出现, 极大的促进了开发地区与人的结合,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优化了生产力的要素组合。

运输的便利促进人口流动, 而人口流动伴随着资金流动、信息交流、劳动技能交流, 人口的流动更是一种生产力的扩张, 这些不仅促进了工业的发展, 更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因素。

2.3 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运行会引致产业空间分布的调整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等的不同, 各地区发展水平高低有很大差异, 从而社会发展水平高低不同, 构成一定的空间分布差异。现代的经济发展总是首先在能大量生产与分配的地区形成增长极, 之后极与极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发达地区中有很多增长极, 然而如何在落后地区促使形成较强的经济增长是人类发展的内在要求, 更是经济平衡发展的客观要求。于是要规划形成“增长极”。这一增长极的形成就要求国家先期投入以公路铁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期引导形成合适的主导产业部门, 后期才有可能使该区域的产品进入极外市场与其他地区互动, 所以一个地区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的政策工具, 引导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

2.4 高速公路和铁路的运行会促进通道区域内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 旅游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交通工具的便捷, 人们对旅游产品选择的依据已经从对距离的思考转化为对时间思考, 旅游者都希望能快捷、舒适地到达目的地, 在相同的时间内游览到更多的景点, 得到最大的需求满足, 因此交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景点的选择, 交通条件改善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2.5 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与运行会加快通道区域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 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与运行, 会加速通道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从而加快发展通道区域的经济。其作用可用图1来说明。

由上图可看出, 在交通干线投入建设前, 和建设期和运行期相比, 经济增长与发展速度是较缓慢的;在交通干线建设期, 由于交通设施投入等的作用, 增加了对劳动力和物资的需求, 产生了直接投入效益, 即在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过程中, 由于项目的投资建设, 刺激通道区域地区相关产业及部门的生产, 给通道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经济增长提速。所以这一阶段对应的曲线斜率大, 曲线比较陡峭;随着交通干线的投入运行, 交通功能的完善使得通道地区更好的与周边的地区互动, 工业化进程加快, 产业格局调整, 交通干线产生产出效益、诱导效益和传递效益等效益, 通道区域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3 两高通道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析

两高通道将极大地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 对贵州的经济社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 将会随着两高通道的建设和运行, 逐步显现出来。下面, 我们依据文章第二部分的理论, 就两高通道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作初步分析。

3.1 两高通道将极大改善贵州的交通条件, 将贵州融入珠三角经济圈, 提升贵州在区域经济竞争中的地位

本文前面已论述, 交通问题是限制贵州省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贵州地处云贵高原, 地形崎岖, 喀斯特地貌显著, 交通建设难度大、投资巨、发展慢。贵州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普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50%, 而贵州运输能力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通往广州及周边地区方向的交通运力更是紧张。

两高通道设计标准高, 设计速度快, 运力大。高速公路设计速度是100公里/小时, 而高速铁路则是200公里/小时, 这大大拉近了贵州与发达的珠三角的时空距离, 将极大地改善贵州的交通条件,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问题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两高通道使贵州省乃至西南地区与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连接更加通畅快捷, 将成为西南地区通向华南沿海最快捷的通道。重庆、成都、昆明现都在积极谋划对接“贵广快速铁路”。因此, 贵广两高通道重新确立了贵州在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地位, 改善了贵州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 避免了被“边缘化”。

通过两高通道, 贵州不只是与广州连在了一起, 而是与整个珠三角地区连在了一起。两高通道使贵州真正融入珠三角经济圈。贵州特别是通道地区就能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 享受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带来的好处。两高通道可以使贵州充当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腹地, 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与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共同发展。使贵州的出海之路更加快速便捷, 物流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交通更加立体化。

3.2 两高通道将促进贵州省工业的发展, 推进其工业化进程

贵州地区的工业经济主要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 经过50多年的不断发展, 尤其是经过1978年以来的加速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 非国有经济发展加快, 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加, 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轻工业、机械电子为主体的工业结构体系。贵州地区尤其两高通道经过的黔南、黔东南地区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 整个贵州省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 门类齐全, 储量丰富, 且成矿地质条件好, 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这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

但贵州工业化进程和全国相比, 落后很多 (见表1) , 更不用说与发达的沿海地区比较。进程缓慢的原因很多, 其中之一是因为交通条件的限制。因为贵州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 超过90%的面积是山地。交通不便, 运力紧张, 运费偏高, 使贵州省的产品运出去较难, 成本较高, 影响了贵州省产品的竞争力, 使贵州的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2007年“两会”期间, 温家宝总理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 路和水, 是制约贵州发展的两大“瓶颈”。

说明:表1中的人均GDP数据来自《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工业化系数数据转引自:黄晓云.走适合贵州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贵州社会科学, 2006 (7) 。城市化水平数据引自:中国发展门户网网页http://cn.chinagate.com.cn/economics/2007-10/06/content-9005529.htm。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交通的落后一直是严重制约着贵州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因素。新中国成立后, 先后三次在贵州省内掀起铁路建设高潮, 使贵州铁路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大推进了贵州的工业化进程, 经济也随之有了长足的发展。两高通道将会再一次给贵州带来一系列的变革, 推动贵州的工业化进程。两高通道对贵州工业与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在下面几个方面尤为显著。

3.2.1 两高通道的建设运行将降低运输成本, 改善贵州紧张的运输状况

贵州省是我国的资源大省, 煤资源保有储量为全国第5位, 其它矿产资源排名全国第1~5位的有28种, 汞、铝、磷、煤、锰、锑、金被誉为贵州矿产的“七仙女”。丰富的资源是发展的立足点, 但只有资源却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战略方针后, 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例如, 2004年每天请求装车数达到7000~8000辆, 装车却只有1600辆左右, 仅能满足装车需求量的20%~25%⑤。由于贵州铁路运输能力相当紧张, 大量的煤炭、磷矿和其他矿产品、工业品运不出去, 贵州外运出去的物资远远少于需要运出的物资, 铁路公路运输能力远不能满足运量增长的要求。许多货主为了装车, 不惜开出高价, 所以贵州工业产品的成本较高, 市场竞争力不强。贵州的交通运力紧张形势成了制约贵州工业化进程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两高通道建成后, 将大大缓解贵州交通运力紧张局势, 沿线地区尤其是两高通道途径的黔南、黔东南地区的原材料工业发展可以利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契机, 注重利用规模经济, 这种集中化生产有利于优化投入结构, 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从而增加贵州物质外运。两高通道的建成是贵州工业发展的契机。

3.2.2 两高通道的建立, 缩短了与珠三角的时空距离,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贵州险峻的地形阻断了贵州通往海洋的道路。迄今为止, 无论是通过铁路还是公路, 贵州距离沿海的珠三角的时间都接近20个小时, 运输效率低下。建设中的两高通道, 大大缩短了贵州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的距离, 从贵阳到广州全程都只有800多公里, 也就是说开货柜车只需要8个小时, 坐火车只需要3~4个小时, 这将有利于知识、技术、人才的传播, 让贵州能迅速享受到科技带来的成果。“两高”将成为西南地区通向华南沿海最快捷的通道, 这使得本地区与广州及珠三角地区的交通连接更加通畅快捷, 经济联系将变得十分紧密, 使贵州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这为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发达地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 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以及低附加值的产业产品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而且长期的高速发展对环境产生极大压力, 资源也日趋紧张, 一些传统产业、初级加工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耗能产业已进入产业衰退阶段。因此, 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 夕阳产业必须向外转移, 否则低效的经济运转不仅造成低下的经济效益, 还抢占发展新兴产业的资源。贵州可以作为沿海地区的经济腹地, 为其高科技产业提供所需的生产资料以及优质劳动力资源, 同时可以承接广州等珠三角地区的转移产业。过去由于没有便利的交通, 贵州虽然积极的融入珠三角, 但与湖南、广西、福建等省比起来, 在这一轮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失去了很多的机会。两高通道的建成将为珠三角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 使贵州可以不断的吸引、承接东部企业转移过来的产业, 促进本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两高通道还大大拓展了贵州省特色产业的市场空间, 使贵州特色产品如林产品、制药、绿色食品、旅游等产业做大做强, 带动本地经济发展。

3.2.3 两高通道促进高新产业形成与发展

交通条件改善对贵州工业发展影响的更重要意义还在于, 它将有可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为贵州地区传统工业注入新鲜血液, 使贵州的工业在传统工业基础发挥与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协调中得到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与信息密集型产业, 它与传统工业显著区别的特征之一是, 更强调快速、安全、方便的交通条件以保证迅速直接的对外联系和物流人流信息流的畅通, 良好的交通条件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高速公路沿线地带通常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密集地带, 比如贵州省的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 株六复线与贵昆铁路平行东西向穿过高新区, 并有铁路客货运站场各1个, 贵黄公路、滇黔公路 (320国道) 穿区而过, 便利的交通才能成就高新区的迅速发展, 才能有便捷的交通与外界及时联络。但是贵州目前的工业产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极小。随着两高通道的开通, 配合其他公路铁路建设, 这一局面将会得到改变。凭借两高通道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贵州土地、劳动力廉价等资源优势, 贵州完全有可能引进资金和技术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尤其发展有贵州特色能够充分利用贵州资源的高新产业。贵州由于工业起步晚、底子薄、发展相对落后, 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 通过铁路运输的物资主要是原材料和半成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有助于带动贵州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 就能够提高贵州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 实现生产力的发展。

3.2.4 两高通道将加快贵州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两高通道的建设将促进了沿线地区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改善。两高通道和两侧经济开发区的建立, 促进沿线地区工业、运输业、商业和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推动沿线地区的就业人口由农村向城镇、由农业向工业,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促使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大幅度增加, 从而使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3.3 两高通道提高贵州特别是通道地区的农产品配置范围与配置效率, 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带动其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一直是贵州重要的基础产业, 全省粮食基本自给。贵州虽然以农业为主, 但与全国水平相比, 农业处于比较初级的水平。2005年, 贵州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1876.96元, 而同期全国人均农民纯收入为3254.93元, 贵州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国位居最后⑥。收入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 且贵州的优势农副产品因交通的原因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目前贵州省农产品商品率在42%左右。要实现农产品的商品化, 就要有良好的交通保证农产品流通顺畅。贵州省有很高的森林覆盖率⑦, 生态环境优越, 具有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但受区位特点与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 贵州农业总体质量不高。由于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缺乏, 贵州农业总体上还停留在传统农业阶段。

两高通道, 可以提高贵州特别是通道经过的黔南和黔东南地区的农产品的配置范围, 提高配置效率。黔南等贵州地区, 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产品不能按照市场的需要生产。这是因为农产品易腐烂, 易损伤、难保存等特性决定了其产品价值的实现对良好交通条件的特殊要求。因此, 在交通条件限制与市场信息不灵的情况下, 选择种植相对较耐储存且自给自足性强的粮食作物而不愿发展难以到达市场的经济作物, 是农民在特定约束条件下的不得已的选择, 在交通条件限制的约束条件下, 粮食的运进运出都有很大的障碍, 所以贵州农业结构优化进程缓慢。两高通道连接了贵州与广州, 连接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了满足这一更大更先进市场的需要, 贵州地区的农业将改变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的农业生产格局, 转而生产高附加值的农副产品, 发展农产品加工带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同时珠三角地区也成了贵州稳定的市场, 增加了农民信心, 保证贵州3000万农民持续增收, 提升了贵州省农业的经济效益, 从而带动其农业产业化进程。

3.4 两高通道使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以开发, 大大提高旅游收益

贵州省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贵州被誉为天然“大公园”。特殊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原生的自然环境、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形成了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交相辉映的丰富旅游资源。旅游业是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05年全省旅游收入251亿元,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2.82%, 但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明显低于大部分周边省区市⑧。这说明贵州省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业规模较小。很多旅游资源因为交通的限制, 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不便的交通条件, 意味着旅游成本的大大提高, 成为旅客到贵州旅游的最大障碍, 从而使游客的旅游效用大大降低。两高通道的建设将极大改变这种状况。

两高通道沿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 风情各异, 民风淳朴, 两高通道的建设, 可直接连接贵州省的重点旅游区之一的“黎从榕”旅游区, 向南还可以衔接另一优先发展的荔波重点旅游区。另一方面两高通道的开通, 不仅连接了贵州到广州, 而且把沿途的各省旅游资源连接成一个大的旅游区域, 不仅使广州、深圳香港地区的游客成为贵州的潜在游客, 整个全国去张家界、桂林等沿途省市旅游的游客都因此成为来贵州旅游的潜在游客。两高通道的建成, 更把贵州两高通道沿线龙里、贵定、三都、都匀等黔南、黔东南地区的旅游资源连为一体, 增加旅客在贵州逗留的时间, 大大提高旅游收益。

3.6 两高通道将促进沿线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加快沿线地区城镇发展与城市化进程

两高通道经过贵州黔南、黔东南地区, 属于贵州省的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交通闭塞、民族文化差异等原因, 一直处于贫困与闭塞的边缘地带。比如2005年黔南黔东南两地区, 人均GDP分别为168.27亿元和144.73亿元, 两自治州人均GDP 为3748元, 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0%⑨。两高通道的建设有利于将这些贫困地区和贵阳、桂林、厦门、广州等重要的经济节点紧密联系起来, 极大促进沿线覆盖区域以及整个贵州省的资源开发和引资开放, 同时促进沿线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另一方面, 两高通道途经的贵州地区沿线城镇规模小、实力弱。两高通道的建成, 有助于当地乡村、城镇经济发展。两高将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 将原来不相连的公路连接在一起, 带动了沿线公路网的建设, 对于沿线郊区卫星城、小城镇的发展, 也产生了一定的拉动作用, 从而加快通道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从沿线地区重新做的发展规划中, 已经可以看出这种效应。

综上所述, 两高通道的建设将对贵州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贵州省省长林树森讲话时指出, 两高通道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两高通道的建设, 对于加强贵州省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也是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性跨越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屠由瑞, 张有民.当代中国经济大辞库交通运输经济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5~7

[2].潘治国.对世纪之交贵州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999, (5, 6) :83~86

[3].覃长炳, 刘军.建设适应贵州经济发展的铁路交通网络[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1, (7) :4~7

[4].罗兵国, 王军.贵州铁路货运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预测[J].铁道货运, 2004, (3) :18~20

两高 第10篇

一、应区分刑法中假药的概念与药品管理法中假药的概念

1.现行刑法中“假药”的概念。 《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本条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解释》也并未对刑法上和行政法上“假药”的概念进行区分。且《解释》第十四条规定:是否属于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假药”、“劣药”难以确定的,司法机关可以根据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认定意见等相关材料进行认定。必要时,可以委托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者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进一步确立了由行政部门依据行政法规判别刑法上“假药”。

2.“假药”概念混同的弊端。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药品管理法对于假药的定义, 采取了法定定义与按假药处理的模式,而按照假药处理的情形,多是从行政管理的视角进行规定,是违反药品管理秩序的行为,这类药品本身并不意味着即是实然的假药。而依据《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药品管理法规定按照假药处理的行为也当然构成销售假药罪。但将按照假药处理的药品定义为刑法意义上的假药,很有可能导致罪责刑不相统一,也使得惩治假药犯罪演变成适用行政刑法,即刑法是否适用、如何适用完全依赖于行政部门的鉴定、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

就以日前引起社会极大争论的陆勇代购印度低价抗癌药被湖南省沅江市以销售假药罪提起公诉一案为例。犯罪嫌疑人陆勇2002年被查出患有慢粒白血病, 需服用瑞士生产的“格列卫”抗癌药,每月花费23500元。2004年陆勇发现印度生产的仿制“格列卫”只需3000元每月,尝试服食后发现身体指标均正常。于是2004年8月,陆勇通过建立QQ群为其他病友从印度代购仿制的“格列卫”,上千人通过他代购,团购价最后降至200元每月。作为答谢,印度公司从2010年至今为其提供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免费药物。2014年12月陆勇因违反药品管理法销售按照假药处理的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药品被提起公诉,后300多名找其代购药品的病友联名为其求情,希望法律以人为本。

学界有观点认为刚刚颁布的《两高关于办理危害药品安全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第二款“销售少量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没有造成他人伤害后果或者延误诊治,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可以适用这一案件,认定犯罪嫌疑人陆勇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可不作犯罪处理。但笔者认为单就新《解释》中“少量销售”中的“少量”二字本案就是极不符合的。从时间来看,陆勇从2004年帮人代购至2014年跨度时间近十年;从销售金额来看,即使以1000人每人200元的药品价格来计算,也达到了20万之巨,够上情节严重的标准;从销售获利来看,姑且不论代购药品本身是否收费,但陆勇因代购获取了价值一万多元的免费药物,应可视作代购的获利。这样的“犯罪”情节无论如何也谈不上情节显著轻微。但究其初衷,犯罪嫌疑人陆勇本来是希望更多的病友买到更便宜的药,能够有继续生存的可能,可当刑法依据药品管理法将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认定为假药并科以刑罚的时候, 就会出现犯罪嫌疑人救的人越多自己的刑责将越重的情况,这显然与法的公平正义背道而驰。

3. 将刑法意义上的假药与行政法意义上的假药予以分化,用刑法着力打击实害性较大的销售假药行为。不再以药品管理法有关假药特别是按假药处理的分类作为惩治假药犯罪的依据。特别是按假药论处的药品更多的是对国家药品管理制度的破坏,其规定的是一种应然的药,但刑法作为一种终极性的规制手段,其调整的应该是一种实然的药。从这个角度来考量,药品管理法中规定按假药处理的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验即销售的,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所表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并不必然为刑法意义上的假药。以未经批准进口的国外、境外药品为例,如行为人有证据证明该药品在国外、境外合法生产、销售,且并未造成伤害后果的,应使用行政处罚,对以营利为目的的此类销售行为按照营利金额处以多倍罚金。

二、完善销售假药罪中“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

1.销售假药罪“其他严重情节”和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针对实践中生产、销售假药行为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后果取证和认证难的问题,“两高”总结司法实践经验,从销售数额、时间、数量、种类以及恶性影响几个方面,分别确定了“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和量刑幅度。这样的认定标准将销售假药行为中偶一为之和以此为业,并为此招募员工、开设企业的行为人予以区分,将在小范围内依靠口口相传等候受害者的行为人与依靠报纸、网络、电话销售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行为人加以区分,对行为人罚当其罪。

2.解释中“其他严重情节”和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认定标准的不足。《解释》虽极大的扩充了“严重情节”的内涵,但从实务的角度看仍有不足之处:第一,销售假药罪“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内涵并不完备。第二,销售假药罪“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部分不具操作性。

3. 完善“其他严重情节 ”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认定标准。第一,增加购买人次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标准。销售假药罪作为危害民生类的犯罪,严重威胁到不特定人的生命和健康,购买人即为受害人,将购买人次作为量刑情节可以准确衡量行为人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同时在规模化销售假药的案件中购买人次往往可以清楚查明。笔者认为购买人次的具体认定标准应与认定严重情节的销售金额可能造成的危害相均衡,购买达500人次以上认定为情节严重,购买达1500人次以上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第二,对销售时间、数量、假药的种类设计可操作的的量化标准。笔者认为具体量化标准应与认定严重情节的销售金额可能造成的危害相均衡,如销售时间达一年以上认定为情节严重,销售时间达三年以上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销售数量达一万盒认定为情节严重,销售数量达三万盒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销售种类以孕产妇、婴幼儿、儿童或者危重病人为主要使用对象的,属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避孕药品、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药品、急救药品的,销售数额达到十万以上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销售数额达到二十五万以上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三、应对销售假药罪与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产品罪予以区分

1.销售假药罪与非法经营罪等其他罪行在销售假药犯罪中的适用。《解释》明确了销售假药罪与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制售假药犯罪中的适用。第七条规定,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未取得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药品,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2.销售假药罪与非法经营罪、销售伪劣产品罪在制售假药犯罪中择一重罪处断的弊端。第一,销售假药罪与销售伪劣产品罪、非法经营罪为法条竞合,择一重罪处断违背法条竞合中特殊法优于普通法、整体法优于部分法的处断原则。销售假药的行为之所以能够构成其他两种罪名,皆因其他两种罪名所保护的法益包含了销售假药罪所保护的法益,也就是销售假药的行为并没有侵犯多个法益,仅是刑法条文规范的重合导致符合多个罪名的构成要件,应属法条竞合。在评价法条竞合的犯罪行为时遵从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和整体法优于部分法原则为大部分学者所认可。为了遵循刑法特别保护的社会关系所作出的规定,当特别法不能够完全包含一行为的全部特征时, 才能够考虑适用有兜底作用的普通法。但《解释》中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处断原则,是认为立法者在制定普通法条的同时又设立特别法条,多是基于该特别罪属于多发型犯罪, 基于预防和抑制该罪的刑事政策需要,为加大对该罪的打击力度而单独设置,因此当销售假药罪与其他罪名相竞合时应选择刑罚更重的罪名迎合立法意图。

这一做法有悖刑法原则:首先,追求司法中个案处理的罪行相当是“重法优于轻法原则”的根本出发点,其完全忽略了刑罚中最基本的罪刑法定原则,而将罪刑责相适应原则置于罪刑法定原则之上;其次,刑事司法活动必须在立法范围之内进行活动,不能为了追求个案处理而预约刑事立法设立的空间范围;再次,在司法实践中容易造成判决不统一的情况,我国作为成文法国家,法律条文对公民的社会行为有明确的引导作用,但因迎合重刑化立法意图即随意选择口袋罪对特定行为进行打击,会因法官的理论水平、社会经历等原因导致看法不同,定罪量刑差异悬殊,损害法的公信力。1

第二,《解释》第七条规定放纵了销售药品的从业人员。第七条规定未取得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药品,情节严重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非法经营数额在十万元以上, 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规定的“情节严重”,非法经营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十五万元以上的,应认定为非法经营罪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非法经营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以从重从严打击制售假药行为的立法本意来看,上述经营假药的行为适用非法经营罪既提高了对销售假药行为的惩治力度,又打击了销售假药的未遂行为。即一方面未取得销售药品资质的人员销售假药数额在十万以上不足二十万,或违法数额在五万以上的,应构成非法经营罪可以在有期徒刑三年至五年量刑;销售假药数额在五十万以上,或违法数额在二十五万以上,应构成非法经营罪应在有期徒刑五年以上量刑。另一方面,未得到销售药品资质的人员以销售为目的购进假药货值达到十万不足五十万的, 应构成非法经营罪可以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下量刑;货值达到五十万以上的,应构成非法经营罪应在五年有期徒刑以上量刑。

上述法条限制了惩治对象,只能用以惩治“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未取得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药品经营许可证,非法经营药品”的行为人,却不能惩治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经营假药的行为人,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行为人销售假药数额在二十万以下,或者仅有以销售为目的的购买假药行为只能在三年有期徒刑以下量刑。但实践中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行为人因更容易取得一般民众的信任,对药品管理秩序和民众健康财产安全的侵害更大,《解释》第一条也规定对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制售假药行为应酌情从重处罚,而上述法条显然与加大打击从业人员制售假药行为的立法本意相悖。

3.完善销售假药罪的刑罚设计。第一 ,提高一般性销售假药罪的法定刑幅度。《解释》以重法优于轻法当作法条竞合的适用原则,是出于补充处罚的考虑,其根源在于对特别法条所配置的法定刑结构不尽合理,导致补充法条与普通法条法定刑失调,为不致因为适用特别法条有放纵犯罪之嫌,不得已才进行变通适用重法。立法上的缺陷不应以司法越权的形式解决,而应该通过完善立法来避免刑罚的倒置。因此笔者认为销售假药行为在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不再混同后,应当提高一般性销售假药罪的法定刑幅度, 具体可参照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刑罚规定,对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一般生产、销售假药行为,法定最高刑提高到五年,并取消拘役刑的设置,使销售假药罪与其他有竞合关系的犯罪的法定刑在横向上保持平等和协调,不需因迎合立法意图在法条竞合中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处断原则。2

第二,增加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未遂情节的认定标准。现有的认定标准是实际销售金额,但一个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应与其具有的社会危害性成正比,而社会危害性又包括了行为对社会关系实际造成的损害或者可能造成的损害,因此即使处于未完成形态的犯罪也同样有情节严重与否之分。且现实中侦查人员往往无法查实全部的销售金额,却可以查获大量行为人囤积的假药,在这种情况下将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作为“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未遂情节的认定标准,无差别的对有制售药品资质和没有制售药品资质的犯罪分子从严惩处。笔者认为设定标准可以参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中未遂形态的认定标准,当假药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达到《解释》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销售金额的三倍,就构成销售假药罪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未遂形态。

中小企业如何突围“三荒两高”? 第11篇

在近年调研中我发现,2008年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2009年是市场问题,因为受金融危机冲击,企业订单大量减少;2010年主要是用工问题,中小企业遭遇“用工荒”。今年,为了全面了解民营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我先后到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和湖北等地调研。调查发现,当前“人荒”、“钱荒”、“电荒”和高成本、高税费构成的“三荒两高”困境产生的叠加效应使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长三角地区更出现大量企业停工、半停工局面。

造成“三荒两高”的深层次原因是:“用工荒”主要表现在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上升。由于农村劳动力供给总量减少、供给结构中第二代农民工比重增加、作用于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利益所形成的流出地“推力”和流入地“拉力”弱化。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用工荒”时间上来得更早、范围更广、涉及工种类别更多,使得民营企业用工普遍困难。一项《2010年中小企业生存报告》调查显示,全国超过两成中小企业用工短缺,平均每家企业用工缺口达14人。

“钱荒”体现在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带来中小企业融资难度逐渐增大、融资成本不断增高。

“电荒”已呈现出常态化趋势,我国电力供需的地区结构性差异、“市场煤计划电”体制矛盾、高耗能产业的过快发展共同导致上半年电力供应出现较大缺口,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根据中电联统计,4月份中国已经有11个省出现电力短缺问题,比常年提前两个多月,许多地区采取拉闸限电措施。

民营企业已经进入一个高成本时代,利率、汇率、税率、费率“四率”,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三金”,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两价”,这九种因素叠加推动企业成本直线上升,企业利润空间急剧减小,大量微小企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民企“高税费”状态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其中非税负担已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政企联手

走出“三荒两高”泥潭

面对“三荒两高”困境,中小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困境?在“三荒两高”的影响下,大量中小企业歇业和大量民间资本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进而出现民间资本热钱化、实体经济空心化,不仅给居民就业带来较大压力,而且会加剧通货膨胀压力,给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带来风险。面对“三荒两高”困境,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三极措施联手应对。

政府要采取六项对策来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困境。一要实施“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货币政策,减轻银根紧缩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化解中小企业“钱荒”困局;二要规范民间金融,放宽金融管制,让民间金融陽光化,让草根金融支持草根企业,通过金融创新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体经济;三要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构建多层次银行体系,发展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四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加快教育结构调整,通过职业教育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解决企业面临的“技工荒”;五要推行电力价格市朝改革,建立电力长期有效的定价机制,解决企业面临的“电荒”;六要对中小企业少聚、多予、放活,通过减免税费、鼓励创新、扶持创业、拓宽民资投资领域,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提税让薪”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使中小企业轻装上阵。

要化解“三荒两高”困境,除了政府的帮助,企业还需学会“自救”。一要实施信息化、集约化、自动化、机械化战略,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更新设备和自动化来替代人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二要通过企业转型、产业链整合、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来化解“高成本”;三要以人为本,逐步提高薪酬,稳步改善福利,关爱尊重员工,加强技能培训,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改变员工“过客”心态,形成命运共同体,减少员工流失。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三荒两高”困境致使大量名存实亡的“僵尸”企业出现。很多企业其实已经倒闭,但是没有去管理部门销户,成为登记报表上的“僵尸”企业。

金融改革

化解“钱荒”难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

有数据显示,过去3年中,中型企业选择民间借贷的比重为48.3%,小型企业则高达67.8%。2010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从宽松转为从紧”:从2010年开始,我国先后经历4次加息、12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和2次基准利率调整。央行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带来中小企业体制内融资机会减少,同时导致体制外融资成本“节节攀升”。有报道显示,江浙一带民间借贷利率最高竟达月息30%。融资难度逐渐增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造成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由货币政策持续收紧造成的,但其背后仍存在深层次原因。首先,我国资本市场门槛过高、层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致使中小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筹得直接融资。

其次,信息不对称和多层次银行体系缺失制约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活动的有效开展。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看,受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机制落后、市场稳定性较差、资信等级不高、可抵押担保品较少等条件约束,以及“急、频、少”的融资特点,使得银行贷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市场风险高,信贷意愿低;从信贷供给主体构成看,在国有大型银行占主导的信贷市场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中小银行发展不充分、资金实力弱,有限的信贷规模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因此常常遭遇银行等金融机构“重大轻小”、“嫌贫爱富”的“规模歧视”和“重公轻私”的“所有制歧视”。

再次,从融资配套服务看,不完善的中介信息服务体系加剧了银企信息不对称,而多层次担保体系的缺失则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同时,由于企业类型划分标准不清,无法区别对待,小企业往往无法得到国家融资政策的有效支持,存在“中型企业搭小企业便车”的现象。

当前金融体系不健全、配套措施缺失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一要加强金融组织创新,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要推进政策性银行建设,发展社区银行和中小商业银行,鼓励创办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完善与中小企业规模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相适应的多层次银行体系。

二要重视融资配套服务的协调跟进,推进建设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要重新修订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管理机构,加大财税政策的扶持力度,健全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公共政策服务体系。要增强多层次的融资信用担保,加快建立企业征信体系和发展中介服务机构,推进建设企业融资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

三要通过发展“新三板”等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投融资链,加快实施中小企业集合债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两高】相关文章:

两高司法解释全文06-16

上一篇:爆破开采下一篇:农村土地流转的作用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