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职能及意义

2024-07-26

班级管理的职能及意义(精选5篇)

班级管理的职能及意义 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政府职能,转型

在政府的研究工作当中,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它为政府的权力和能力规定了最基础的方向和任务, 而且,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合理配置和实施是国家经济发展以及民主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意义的探索, 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试提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意义

(一) 是加深经济体制改革的需求

当前,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实际上还是理论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 由于我国在经济体制的建设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相比相差甚远, 所以, 导致政府的职能转型也赶不上政府机构的改革。由此可见, 我们一定要加快完善宏观调控, 不断改革行政审批的制度, 努力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向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内在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宏观调控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作为改革的重点, 这样的形式, 既能建立市场与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关系, 还能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进而促进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友好互动。必须要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良好转型, 加快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努力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向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的目的。因此, 政府一定要加大力度, 掌握宏观经济调控, 建设良好的市场环境,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实现较为完美的宏观调控。

(三) 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需求

目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但是整体社会水平还不是很高、小康社会还不全面, 而且发展的也不平衡, 为了使我国尽快走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必须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以经济建设为主,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的, 就是要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更好的福利,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 进而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进步。因此, 我们一定要尊重科学的社会发展观, 使我国的社会逐渐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实现转型, 提升工作的效率, 从而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二、当前形势下的政府经济管理主要职能

(一) 宏观经济管理职能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中宏观和微观两种层面, 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也相应的分为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以及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认为, 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主要由提升经济效率、稳定增长宏观经济、实现社会公平以及落实国民经济政策等方面组成。通常情况下, 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制定政策, 以及使用金融、财政以外的必要手段来促进自身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实现。

(二) 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所谓的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就是对商业、农业以及工业等个人与企业的工作进行管理, 既要适当的开放, 又要防止放任自流。对于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来说, 主要是管理或者是干预供给、需求以及产品市场等一些微观经济方面的职能, 主要的目的就是配置资源, 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使经济管理达到公平公正。另外, 也有一些学者将公共供给、公共引导以及公共管理等作为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的管理范围。所谓的公共供给就是将税收等公共财政的收入, 提供到公共服务和物品中;公共引导主要是引导经济主体活动, 而不是直接干预;公共管理是利用自身的管理权利约束经济主体的活动, 避免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

三、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型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各级政府职能进行了明确界定, 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我国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在不断的转型当中, 其中转型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要改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工作重心。改革开放后, 要想使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就必须要改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工作重心, 逐渐将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工作上, 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次, 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方式。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转变行政手段为经济手段, 并且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在一起, 促进经济的发展。第二, 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 实现政府权力下放, 增强企业的自主决策权力。第三, 实现市场与计划的结合, 逐渐改变以前注重计划、忽视市场的形式;最后, 逐渐改变经济社会的问题, 使其变得更加科学、民主以及规范。将社会的资源与现代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 逐渐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并且又能跟上时代进步管理制度, 促进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充分的发挥。

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 认识不够到位

目前, 一些政府部门在管理事务时, 经常会出现注重管理、忽视服务, 注重事前的审批工作、忽视事后的监督工作等一系列的问题。另外,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导致一些政府部门始终依靠计划经济的管理思维来进行管理工作的实施, 从而不重视市场经济给政府管理工作所带来的作用。不可忽视的是, 如政府部门直接主动对市场当中的资源进行配置, 并且干涉微观经济的活动, 将会影响到市场的主体地位。再有, 一些政府部门为了保证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不重视环境的保护, 严重影响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破坏了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理念。并且, 也不注重社会与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 浪费资源以及破坏环境的情况也时见报道。

(二) 法律有待完善

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在依法治国的战略下逐渐加快, 但是, 我国地方政府的组织法还不够完善, 关于政府职能方面的法律太过简单、抽象, 甚至会存在着一些盲区。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规范的法律体系来规范政府职能的行使, 那么, 政府在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的时候, 十分容易出现越位、缺位以及错位的情况。另外, 在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时, 一旦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 会使政府在行使职能时无法实现规范化和公正化, 从而影响政府监控和统筹国家的经济活动, 并且也阻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三) 公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公务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 政府的目的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 一些政府公务人员的态度不够端正, 缺少服务人民的意识, 严重影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步伐。第二, 一些政府公务人员在行使管理职能时, 经常不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 在进行一些决策或者是行使职能时, 未经科学决策的程序, 容易产生利益纠纷问题。第三,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艰巨的任务, 并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要求相关的人员也要具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 并且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五、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对策

(一) 转变管理理念, 提高服务水平

要想实现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型, 就要改变传统管理形式, 逐渐向服务管理形式转变, 也就是实现科学管理的转变。另外, 对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定要加大力度进行维护以及完善, 保证每项工作都在充分有效论证的原则下进行;另外, 政府还要提高服务意识, 建立完善的服务制度, 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的作用, 从而保障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二) 完善法律法规, 促进职能规范化

为了使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 必须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消除法律中存在的盲区。这就要求从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 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另外, 为了防止在完善法律时出现不正当竞争的情况, 避免出现市场垄断以及地方保护的现象, 应该建立明确的法律条文, 鼓励民营经济自主发展, 从而在市场中发挥自我调节的优势。除此之外, 还要加强建设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法律监管制度, 防止在行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时出现越位、错位以及缺位的现象。要明确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责, 使其正确行使经济管理的职能, 减少甚至避免政府在经济管理中产生利益冲突。

(三) 加强培训, 增强综合素质

首先, 在进行政府公务人员选拔时, 要特别考核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保证公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符合选拔的要求。其次, 要建立一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操作性的人事管理制度或者是管理方案, 选取贤能, 挑选优秀的人才并且录用。另外, 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能够使行政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行使, 并且使其受到司法以及社会的监督与限制, 从而促进政府的决策力度和行政力度, 使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另外, 还要对政府公务人员加强思想理论学习, 认真执行政府的决策, 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 加强自身的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从而为人民带来更好的服务, 促进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型。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不仅影响着国家的改革发展, 还有助于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加强国家的竞争能力, 从而使国家又快又好的发展。因此, 我们一定要坚持基本国情, 根据实际情况出发, 对当前的市场经济进行深刻的分析, 从而找出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并且探寻出解决的方案, 使我国的经济得到持续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军丽, 欧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与实现[J].商.2015.25:87.

[2]张建英.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职能转型的实证分析:以苏州市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11.01:118-124.

[3]宋书娟.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现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160.

[4]刘晓波.关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的探讨[J].现代营销 (学苑版) .2011.08:238-239.

[5]高文博.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128.

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的重要意义 第2篇

我们都知道,财务基本职能是核算,高级职能是管理,根本的目的是通过财务监督管理为企业争取最大的效益。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概括的讲就是企业财务在固有的核算功能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知识,站在经营者的角度,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为经营者提供切实可行建议。通过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科学定位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分析判断企业融资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企业价值,是现代财务管理全新的课题,是通过向管理要效益的有效手段,是践行集团文化引领企业的本质要求。

一、强化财务管理职能,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是现代财务管理的必然要求

财务管理从最实用的角度,可以分为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两部分,虽然都基于财务核算准则等成文的规范,但对权益所有者的作用不完全相同,财务核算必须站在公允的角度正确反映企业经营业务,为报表使用者乃至社会提供企业经营罪真实的信息,而财务管理职能更多的是为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科学的经管信息,目的是强化财务监督强化企业内部的科学管理,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科学地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数据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据以对经济活动进行衡量、评价和预测,从而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信 1

息服务,是基于企业经营活动及其战略目标和客观要求,财务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外延都是动态变化的,总括起来可分为两大信息系统:(1)有关“规划和决策”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估,对企业长期性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与规划,参与企业经营决策,促进资源的有资产利用。(2)有关“控制与业绩”的信息系统。内容包括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反映、指导、协调,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严格监督,以及对企业经营活动效果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它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而与财务会计并列,主要为微观经济管理提供信息服务。其基本特征:(1)侧重于内向服务,根据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结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及电子计算机,进行选择、计算、分析,向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决策者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确定目标、做出决策、加强控制和进行业绩考评。(2)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固定程序,或者说,不受“公认会计原则”的束缚。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可以运用各种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去获取相关信息。(3)着眼于预测未来,要求提供各种预测信息,因此,管理会计在决策分析中使用历史成本,有时是在估算的基础上提供信息,不要求十分精确。(4)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为了企业内部决策之用,因此,针对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具体要求,编制不同的报表,提供不同的信息。(5)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要求要十分详细,以便于对企业经济活动实行分门别类的数据控制。由此可见,通过强化财务管理会计职能,不仅可以全面反映企业资本金的占有及运营状况,合理评价和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

力的变化趋势,给决策者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决策信息和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决策者对下属公司或部门有一个客观、科学、系统的全面了解,可以很好的提升企业科学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践行集团企业文化精神,达到通过管理要效益的目的。

二、强化财务的管理职能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快速找到企业管理提升的突破口,节约每一份钱,追求股东效益最大化。

财务管理可以分为微观管理和宏观管理两部分,其中微观管理指的是财务基本的业务核算管理;宏观管理是财务预测、决策、企业盈利能力分析预测等较高层次的管理,微观管理是基础,宏观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最高形态,是企业快速寻找提升管理的突破口。

一般来说,随着企业财务基础管理的不断完善,首先都会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等。基础核算要求要算好帐,财务宏观管理要求要算大账,要从根本上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需要,要强化财务分析的功能,帮助企业决策者及时得到切实有用的信息和管理不足之处。我们说没有数据的管理是不科学的管理,往往会导致决策失误,财务职能转变应该是财务管理创新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创新才能突破,只有突破才能提升。财务管理要融入企业的管理经营的每一个细节,要通过财务进行数据的动态监控,要及时理出异动指标,结合企业管理进行动因追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决策者快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管理提升,真正达到增收节支,用好每一份钱。

三、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必须高度重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环节的管理

强化财务管理职能简单的讲就是让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内容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方面。按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间顺序又可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三个环节。事前管理包括预测、决策和计划。其中预测就是采取各种技术方法广泛搜集有关企业内部条件、竞争者经营状况及市场变动趋势等数据资料,据以对企业长期投资项目预期收益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与推测,并整理出比较详细的书面报告或报表材料。决策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正是财务管理职能转化的核心内容,是根据管理决策者的特殊需要,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是在对各种数据资料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并对各种可行性方案比较、评估权衡,向决策者进行正确抉择或优选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来的环节。计划可理解为根据项目的目标、特点,所具备的条件,对企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事中管理包括组织、监督和控制。其中组织是根据计划安排,帮助管理者以最小的费用多方筹措资金;兼顾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双方要求,合理调整资金结构(包括来源结构和使用结构);根据生产资料的库存情况,协助管理者做出日常活动安排;控制和监督是通过标准成本制度、责任会计制度、库存模型、网络等方法,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及时提供有关成本变动、经费使用和损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向管理者提供有关调整原有计划、修订经济指标、完善经济措施的建设和参考方案。事后管理包括

核算和监督考核,其中核算就是对企业所发生经济数据进行记录、分类、对比;分析和考核是评价企业活动,衡量管理者和经营者业绩,并对改善企业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参考意见。由此,事前、事中和事后财务管理十分重要,这三个环节的管理必须得到高度的重视。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财务基础管理的提升和规范化,我们不难看出强化财务的管理职能的重要性和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它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有效,而且可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重视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必将可以推动企业二次创业取得圆满成功。

西部机场集团公司

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及策略 第3篇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现实意义

1. 促进小学生思想进步, 全面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 班主任可以说是一种权威的存在, 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对于小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是小学生人生航道上的一盏指路灯, 这就给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班主任管理的系统方法具有综合性特征, 它实现了在小学生的教育中注重道德素质的培养, 促进思想进步, 为社会培育出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人才。

2. 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 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的途径。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是班主任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是管理工作的依据, 能够让班主任的管理更加得科学有效, 切实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小学班主任通过与班级的其他教师的沟通和联系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动态和信息, 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切实地起到了对于小学生的引导作用。小学班主任管理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了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道德素质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更好地完成了小学班主任的职责目标。

3. 促进了小学生教育目标的实现。 培养具有高科技知识的、综合素质高的、责任心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是实行素质教育, 实现小学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方法是实现小学生教育目标的途径。通过小学班主任对于小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管理, 加强对于小学生的关心, 对于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保证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保证小学生茁壮成长。

二、小学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小学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就是对于学生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不仅体现在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上, 而且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 更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和长处, 而且还体现在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 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

1. 以思想教育为前提,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生正处在初步的人格形成时期, 在懵懂地看世界, 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之分, 没有明确的自我价值取向, 小学生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模仿力特别强, 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时间最长的人, 他的管理方法和方式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小学班主任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能够从小学生本身所存在的特点出发, 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系统的管理和教育,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心灵美”的培养, 保证小学生在思想教育的前提下,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以学习文化知识为抓手, 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 只有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头脑, 才可以适应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社会大环境。小学生的天性好动爱玩, 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耐心和细心的教育和引导, 让小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提高学习的兴趣, 逐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 小学班主任还需要加强与班级各个学科教师的交流和联系, 能够及时地掌握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动态, 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3. 以身体健康为基础, 促进小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小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小学班主任所起到的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充足的体育锻炼是带给学生健康体魄的途径,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班级管理的职能及意义 第4篇

一、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一) 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1.管理理念方面。传统的班级的运作、管理、评估机制往往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外激性的控制管理为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单向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服从, 忽视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及需要、选择、个性的独立性。

2.班级管理模式方面。目前, 高校班级管理基本上沿用以班主任为核心的权威式管理或无约束力的放任式管理为主的两极模式, 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班干部和学生的执行力差, 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氛围, 没有明确的目标。

3.学生方面。从“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体制下走出、受市场经济“务实化倾向”影响的大学生, 习惯了“领导—服从”的单向管理模式, 缺乏民主创新精神和责、权、利意识, 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班级归属感, 个人目标不明确。

4.文化建设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加偏好个体行动, 班级活动少且形式单一、主题散乱, 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缺少交流与合作、难以相互接纳和信任, 缺乏共同的班级价值观和目标。

5.交流沟通方面。以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班会为主要形式、以班级事务为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沟通方式为主, 缺乏“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的多层次交互平台, 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6.教师管理方面。辅导员往往把握不好班级管理参与度的问题, 比如放与收的关系:“放手”不等于“放任”;松与紧的关系:没有形成“外松内紧、形散神聚”的班级氛围;多与少的关系:辅导员往往沿用传统的行政式管理方法, 没有做到多观察、多分析, 少指示、少干涉;管与不管的关系:辅导员往往忽视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管是为了不管”。

7.许多高校虽然都在逐步实施班级自主管理, 但往往流于形式, 问题颇多:实施时缺乏民主, 班委权利独大;目的上急功近利, 管理过程流于形式;内容上缺乏人文关怀, 以强制性惩罚机制推行, 无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设计上“假、大、空”, 可操作性不强;贯彻上缺乏连续性, 朝令夕改;方法上仍以行政命令为主, 缺乏引导和培养;认为班级管理的实质是控制而不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将“隐形规则”和“显性民主”相结合。

(二) 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理论依据

1.政治理论依据。党的十八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着力提高教育质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境“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 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深化教育模式的整体性、综合性改革, 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成才。

2.心理学依据。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自主化教育管理的主要心理学基础, 其主要理论依据就是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了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和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 (也就是成长需要) 。这五个需要层次理论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 让学生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事情, 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是我们自主化教育管理的核心指导思想。

3.管理学依据。自主化班级管理的管理学基础即“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 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其核心就是自主管理。人本管理理论认为, 人是可以自制并能自动激发的。如能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机制, 他们会自发地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起来, 教师的作用就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践的意义

(一) 教育理论和理念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 践行了中央16号文件“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 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教育方针, 培养了学生自主、民主、创造的精神, 使班级管理朝着团结、有序、高效的目标前进。

(二) 班级管理体制方面

1.建立健全一套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民主化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拓宽了班级管理的深度和宽度, 使班级管理工作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

2.构建班级信息综合交互平台, 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充分利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和沟通渠道, 实现“教师——学生——家庭”开放式的交流渠道, 形成教育合力。

(三) 学生方面

高校班级实施自主管理能够突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 教师方面

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能够使教师从传统的、保姆式的、繁琐的班级事管理者转化成班级自主管理的指导者, 研究、引导、管理、服务和协调班级自主管理模式的实施, 注重学生观念的人本化、班级管理的人格化、工作措施的人性化、育人环境的人文化, 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五) 学校方面

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 促进了高校育人管理理念和机制的改革, 改进了高校的德育工作, 促进了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真正的教育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班级自主管理的核心、出发点和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实践高校班级自主化管理, 能够促使高校班级管理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人文化的轨道, 具有实践和理论上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培.从班级到团队:高校学生组织模式的重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9 (04) .

[2]刘铁芳.何谓班级民主管理[J].班主任, 2010 (6) .

[3]蒲绿荷.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5) .

以人为本班级管理方式及意义初探 第5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管理方式

1 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1 存在的问题

(1) 违背人性化的“管制”。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形成管天管地、管头管尾的习惯, “守则”“规范”里充满着“严禁”“不许”“不准”之类的词。有些班主任把学生因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导致的行为, 统统视为“违纪”, 加以指责或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明明是个体心理问题, 需要予以理解和治疗, 却被认为是思想道德问题, 加以批评和惩罚;明明是学生天性和潜能的自然表现, 应予以引导和鼓励, 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以阻止、压抑;明明是幼稚性的错误和偶发的失误, 应予以教育和宽容, 却被认为是恶习不改, 加以指责……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 过多的“量化”管理。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 但是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需要因班而异,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注重养成, 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教育一旦数字化, 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 为了文明班级评比能够多一点分数, 有的班主任默许学生弄虚作假, 好人好事造假, 这实际上是损害学生的心灵。过分强调管理科学, 强调量化考评, 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 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 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太多、太明显的监督气氛使学生有不受尊重的不悦之感, 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才能释放个性潜能。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迫在眉睫。

1.2 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 时代要求。以人为本, 已成为这个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 学校也不能被排除。况且家长、学生也会以此来衡量学校、班级的管理质量。

(2) 管理科学的要求。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首先,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 在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心灵,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 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 班主任和学生, 一方是管理者, 一方是被管理者, 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 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人, 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良好的教育策略。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 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 而不是“驯服物”。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 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受各种因素 (如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班主任水平不高等) 的影响, 远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失去了个人精神、情感、行为等自由, 个性被压抑。

2 班级管理及其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内涵

人本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 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 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 而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特个性的人。这种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教育学生观认为, 应当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 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对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高学习效率, 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十分有益。

人本主义强调既要看到人的本能, 更要看到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 从整体上理解人的认识和个性, 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主张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价值和需要, 从而共同创建理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促进人类潜能的发挥。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 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 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 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 就是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 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破除“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 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 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 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人本化班级管理追求的正是把学生放在发展的中心地位,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 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1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 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 高举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的大旗。

3.2 培养得力助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 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 个个都是助手。班级的各项制度等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 学生先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 然后集体表决。具体做法: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实行选举制和监督制, 即通过全班选举产生班、团干部。班、团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和支柱, 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 是作风正派、心理状态佳、学习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能搞好群众关系的积极分子。监督制即全班学生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行使, 每2周在班上公布情况, 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议, 等级不及格的班、团干部要自动退职, 以便班、团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 团干部负责班级团务工作, 制订轮流值日制度, 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班级活动并给予指导。评先评优, 要经全班民主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 学会换位思考, 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3.3 民主决策, 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 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民主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 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 把决策权交给全班学生。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先进集体出谋划策, 多做实事、好事。如开学初组织学生开展“几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 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 每人给任课教师提一条好建议等。此外, 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 班规的制订等权利都交给学生,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为根本依据。然而,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 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 具体可分为学习、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日常规范、劳动等几个方面, 对不同性格、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 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热水壶、录音机、扫帚等都由专人管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锻炼其管理能力, 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的综合考评制度。如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 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 还可与操行分挂钩, 在公示栏内张榜。同时还可成立有教师参与的督察小组, 对各项管理情况随时抽查, 通过教师意见箱或周记向教师反映情况, 让教师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 形成层层管理体制。

3.4 开展让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 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提高学习兴趣, 增强集体凝聚力, 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 开展一些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趋向、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学习兴趣小组、系列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会、辩论赛和体育竞技比赛。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扩展知识面, 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思维能力, 增强体质, 形成团队精神, 减少违纪行为, 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5 根据学生不同类型, 进行分类管理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 关注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才。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童年学习成绩不好, 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智慧的班级教育和管理, 不只是改变、塑造、训练学生, 而应是通过班主任营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领域, 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 开发其潜能, 引发灵魂深处的变化。任何个体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个性的充分发展, 除了勤奋外还要有灵感 (一种情致的指引) , 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灵的舒展、开放、和谐。可事实上, 班主任往往袒护优等生, 漠视和歧视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 斥责他们不积极、不进步等。

这是因为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中的学生个体, 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 如智力、性格、反应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原有基础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 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因此, 班主任开展工作, 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 首先, 要有个别差异的意识;其次, 要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和情形,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次, 应允许学生在达到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的时间上有先后、程度水平上有高低;最后, 应努力做到对学生不偏激、不歧视,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

“天生其人必有才, 天生其才必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 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 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维护其尊严, 关注他们的成长。

3.6 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认为,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 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在日常管理中, 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 使他们发觉自己被关怀,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继续努力。渐进法、及时信息反馈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主要方法。对于学生, 精神奖励是主要的, 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

3.7 启发学生自我教育, 培养班级自觉纪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在以制度管理的同时, 注意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培养班级自觉纪律。自觉纪律是指班级成员在履行纪律规范、规则方面的自觉, 不仅指学生对纪律的认识, 还包括学生执行纪律的积极体验及遵守纪律的行动意向。表现为对纪律的认识和行为的统一, 对纪律信念和正确的外部表现的统一, 这应是班级管理不懈的理想与追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还要经历过渡阶段, 第一阶段是纪律教育。纪律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重在落实、严格要求, 学生受纪律的约束也处于较为被动、勉强的状态, 这是最困难的阶段。班主任要巧妙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防止产生消极、怠慢心理。前面的“民主决策”“全面参与”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觉性。接下来是学生比较习惯纪律约束的阶段, 也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 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学习引导上,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让学生把搞好学习和遵守纪律联系起来, 认识到遵守纪律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特别要防止学生表面遵守的两面态度。第二阶段是纪律向班级健康舆论和作风发展阶段, 此时班主任要抓好时机, 不断予以支持、鼓励, 保证班级自觉纪律形成。

最好的班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 而是学生从一个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 从不自觉到形成自觉的习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做学校、班级的主人, 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分有一定工作, 承担一定责任。

3.8 探索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方法

人的素质及其发展是有差异性和多元化的。应试教育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 这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 严重扭曲了价值导向。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 因此, 在对班级成员综合评价时, 要倡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 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评价, 发现学生特长, 评出学生自信, 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评价的主体和受益者, 引导其成才。

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 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 以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的方式, 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进步和长处,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舞台各展其能、各显其才, 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 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 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即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 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 任课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发展。班主任应该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 使其有归属感, 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员。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 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 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 关系比较融洽, 学生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 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反之, 若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 则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 造成其内心烦躁、恐惧, 教育效果差。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策, 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饰, 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 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严师”的感觉, 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 关怀和爱护学生, 平等相待。多与学生交流, 多倾听学生心声,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并从师长的角度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让学生把教师视为亲人, 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 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 对教师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实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4.2 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是班主任, 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 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素质。

(1) 班主任的个体发展关键是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及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 要重视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其内容首先应包括职业道德, 驾驭课堂、管理学生的方法, 教育法规等;其次是转变观念, 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新教育理念;再次通过外出学习、参加讲座, 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等, 如计算机技能。

(2) 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科研平台, 建立激励科研的机制。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 总结先进典型经验, 肯定其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学校要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 让班主任充分认识自我潜能和价值, 以发展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要从制度管理走向人本管理。学校管理者要时刻表现出对班主任的尊重、关心和信任, 要确立“全员管理”的思想。只有如此, 才能发挥班主任的才能与智慧, 使学校长远发展。

上一篇:矿产资源投资下一篇:土地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