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措施范文

2024-08-02

护理措施范文(精选12篇)

护理措施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院住院正常足月分娩并决定在本院行产后检查的产妇480例, 年龄18~42岁, 平均年龄28岁。孕34~41周。初产妇332例, 经产妇148例, 各项生理指标均正常, 如骨盆、胎位等;均无明显的高危因素与伴发疾病。将该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孕次、新生儿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均为单胎头位, 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等,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产妇入院后由产科医师进行监测, 观察产妇的生理状况及各种妊娠反应, 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管理护理模式。 (1) 加强护患沟通, 通过相关知识的宣教, 使他们理解妇产科的一些基本知识和规章制度, 使其懂得防微杜渐, 自觉遵守, 减少各种自身因素造成的事故。此外, 由于孕产妇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障碍问题, 尤其是产后忧郁和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生率。针对这种情况, 开展各种形式对孕妇和家属宣传围产保健及围产期心理、生理卫生知识, 提供咨询与指导, 减少其心理障碍, 缓解产妇情绪, 防止意外的发生。 (2) 改善产妇的住院环境, 使病房保持安静、整洁、温馨, 开展各种提问题及解决问题活动, 使产妇的身心放松。 (3) 带领产妇参观待产室、产房, 告知产妇自出现规律宫缩后的相关应对措施, 有专门的护士全程陪伴, 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 对产妇的心理需求进行记录。 (4) 全面提高妇产科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增强规范操作意识,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增强工作责任心, 加强专科业务学习, 提高整体业务水平, 这是防范差错的根本。确立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量化考核细则、建立妇产科护理质量督导管理机构、加强督促和检查,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护理环节质量的提高。

2 结果

观察组的剖腹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产妇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关于风险因素的分析, 480例患者中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如对忧郁、躁动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 对拒服药、拒食患者进行鼻饲时均可能诱发原有躯体疾病突然加重而引起护理风险。另外, 因为沟通不良、护士服务态度生硬、护理制度的执行和规范的不健全等, 引起产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者组织管理不严, 护理工作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规章制度, 护理流程不科学或过于复杂, 操作过程中自查、他查不足, 护士长检查不及时等, 这些都会造成护理风险问题。护理常规、规范、制度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和科学总结, 是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措施、行为准则。因此, 护士在操作时, 不可随意简化操作程序,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护理等级制度、危重患者管理制度等, 如果护士的护理行为不能按制度进行, 管理者组织管理不严, 均可引发差错事故的风险。

3 讨论

产科护理新模式包括: (1) 提供生理、心理、体力、精神全方位的支持, 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 (2) 允许孕产妇在待产过程中自动体位, 鼓励进食及选择分娩体位; (3) 严密观察产程进展, 监护母婴状况, 及早发现异常, 及早处理; (4) 需要时提供安全措施、必要的医疗处理,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 (5) 对每一位产妇提供分娩镇痛服务, 最大限度地减少分娩疼痛。

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为护理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护理行业是高风险行业,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和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推行护理风险管理, 对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预测意识, 增强风险鉴别能力, 减少服务过程中各类危险因素, 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可以帮助管理者系统地识别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 明确各风险因素的不同影响力, 提示管理者对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容易引发风险的环节加以重视, 为管理者查找风险事件的根源以及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有利于管理者积极思考存在的问题, 将其对差错的处置行为改变为对风险的控制行为。通过积极完善相关环节, 从而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确保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其次, 还可以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及不必要的纠纷对医院造成的间接损失, 不断提高护理内在质量。风险管理几乎涉及到医院工作的各个方面。本研究从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角度, 初步构建了一套护理风险管理指标体系。还应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风险应对措施的研究, 包括风险的防范、处理以及善后工作, 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防控体系, 切实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综上所述, 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对于降低剖腹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 提高产妇的满意率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解晨, 李振香, 祝筠, 主编.现代护理管理临床实务全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175.

[2]李福娟.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3, 9 (1) :61-62.

常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第2篇

知识缺乏

心输出量减低

活动无耐力

有感染的危险

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体温过高

清理呼吸道无效

气体交换受损

组织灌注量改变

便秘

腹泻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疼痛

潜在的误吸

潜在的窒息

潜在失用综合症

有受伤的危险

体液不足

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体液过多 吞咽障碍

尿潴留 口腔粘膜异常

体温过低

躯体移动障碍

睡眠型态紊乱

营养失调

焦虑 恐惧

排尿异常

功能性尿失禁 反射性尿失禁

压迫性尿失禁 紧迫性尿失禁

完全性尿失禁

舒适度改变 语言沟通障碍

活动无耐力:个体在进行必需的或希望的日常活动时,处于生理上或心理上耐受能力降低的状态。

清理呼吸道无效:个体处于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1)咳嗽无效或不咳嗽:2)无力排出呼吸道分泌物;3)肺部有啰音或痰呼音;4)呼吸频率、深度异常;5)发绀。

(1和2为必要依据)

便秘:1)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2)排出干硬成型的粪便;3)排便时费力;4)肠蠕动减弱;5)肛诊可触及粪块。

【护理措施】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① 监测并记录病人的进食量

② 按医嘱使用能够增加病人食欲的药物

③ 根据病人的病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及饮食计划

④ 鼓励适当活动以增加营养物质的代谢和作用,从而增加食欲

⑤ 防止餐前发生不愉快或痛苦的事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

2、体液不足

①评价病人体液不足的原因和达到液体摄入量的方法。

②记录出入量

③ 监测血浆电解质水平、血尿素氮、尿和血浆渗透压、肌酐、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④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考虑是否呕吐、腹泻、高热、插管、引流管引起的液体丧失。

3、便秘

①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及水果

②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③ 鼓励病人适当的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

④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⑤ 病人排便期间,提供安全而隐蔽的环境,并避免干扰。⑥ 交待可能会引起便秘的药物。

⑦ 指导病人进行腹部按摩辅助肠蠕动将促进最佳的排便型态。

⑧ 向病人解释长期使用缓泻剂的后果。

⑨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对儿童、孕妇、老年人,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

4、腹泻

① 评估记录大便次数、量、性状及致病因素。②

根据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泻。

观察并记录病人肛门皮肤情况,有无里急后重感。④ 评估病人脱水体征。

注意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提供饮食指导,逐渐增加进食量,以维持正常尿比重,注意摄入钾、钠的饮食。

按医嘱给病人用有关药物。⑧

按医嘱给病人补足液体和热量。⑨

告诉病人有可能导致腹泻的药物。⑩ 指导病人良好卫生生活习惯。

5、尿失禁

①评估尿失禁的原因

②促进排尿: 确保排尿时舒适而不受干扰。③ 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

④ 评估病人参加膀胱功能再训练计划的潜力(认识、参加的意愿、改变行为的意愿)。

⑤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导尿。

⑥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尿失禁可以治愈或是可以控制,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6、语言沟通障碍

⑪ 和病人建立非语言的沟通信息。

①利用纸和笔、字母、手势、眨眼、点头、铃声。

②使用带图或文字的小卡片表达常用的短语。

③鼓励病人利用姿势和手势指出想要的东西。⑫ 把信号灯放在病人手边。

⑬ 鼓励病人说话,病人进行尝试和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⑭ 当病人有兴趣试沟通要耐心听。⑮ 每日进行非语言沟通训练。

⑯ 与病人交流时,使用简洁语句,语速放慢,重复关键词。⑰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从简单的字开始,循序渐进。⑱ 提供病人认字、词卡片、纸板、铅笔和纸。

⑲ 鼓励熟悉病人状况的家属陪伴,能够与医护人员有效的沟通。⑳用语言表达病人对不能沟通的失望感,并解释护士和病人双方都需要有耐心。⑴ 把一些沟通技巧教给其密友,以改善交流和沟通。

⑵利用能促进听力和理解的因素,如面对面,减少背景噪音,利用接触或手势协助交流。

7、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①帮助交换身体姿势,经常从一侧翻向另一侧。

②鼓励做深呼吸和控制咳嗽的练习。

③维持常规的排便型态。④预防压疮:

⑤进行关节活动锻炼(次数依个体情况而定)。

8、躯体移动障碍

①指导病人对没受影响的肢体实施主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1)对患肢实施被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

(2)从主动的全关节活动的锻炼到功能性的活动要求逐渐进行。

②讲解活动的重要性。

③鼓励病人使用健侧手臂从事自我照顾的活动,并协助患侧被动活动。

④卧床期间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⑤鼓励适当使用辅助器材。

⑥勤翻身,保持皮肤完整,预防坠积性肺炎。

⑦预防便秘

9、吞咽障碍

①观察病情变化,了解吞咽困难的原因,实施对症护理,告诉患者注意事项,并做好解释工作,配合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②根据病情鼓励患者进流质或半流质,应少食多餐,避免粗糙,过冷、过热和有刺激的食物

③根据医嘱静脉补充营养

④心理护理,心理上给予安慰,耐心地向患者讲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康复过程,帮助患者了解病情,正确指导进食的方法及应配合的体位,消除病人恐惧心理,使病人积极地进食,配合治疗,以期改善吞咽困难的症状。

⑤加强基础护理:口腔护理

10、知识缺乏

①评估患者缺乏哪方面知识,给予解释或指导。

②做好入院宣教及疾病相关知识指导

③使用各种方法提供信息,如:解释、讨论、示教、图片、书面材料、录像。讲述的内容要深入浅出,从熟悉、具体的知识到不太熟悉或抽象的概念过渡。

④记录学习的进步情况,对学习效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11、自理能力缺陷

①急性期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生活护理。②将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③将呼叫器放在病人手边,听到铃响立即给予答复 ④指导病人及家属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协助病人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⑤ 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12、焦虑/恐惧

①评估焦虑程度及原因。

② 帮助病人认识焦虑,学习或解决问题,做好心理护理。

③ 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焦虑的措施(如:听音乐、放松训练、按摩)

13、睡眠型态紊乱

①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如:

(1)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

(2)关闭门窗,拉上窗帘。

(3)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被子厚度适宜。

(4)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

②建立与以前相类似的比较规律的活动和休息时间表:

(1)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

(2)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③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1)在病人休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

(2)如果小便干扰,让病人限制夜间液体摄入量,并在睡前排尿 ④ 和病人制定白天活动时间表。⑤ 提供促进睡眠的措施,如:(1)减少睡前的活动量。

(2)睡前喝一杯热牛奶,避免喝咖啡、浓茶和酒。

(3)热水泡脚、洗热水澡,背部按摩。(4)缓解疼痛,给予舒适的体位。(5)听轻音乐,给予娱乐性的读物。

(6)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7)起居有规律。

⑥考虑病人晚间的必要活动,如:把便器放在病人床头。⑦遵医嘱给安定并评价效果。⑧对焦虑的病人:

(1)增加病人与工作人员的相互信任。

(2)陪伴病人,向其解释病情、治疗、检查方面的情况,使其放心。

(3)避免与也处于焦虑状况的病人接触。

(4)确定病人是否需要镇定催眠药。

14、有感染的危险

确定潜在感染的部位。

⑫ 监测病人受感染的症状、体征。⑬ 监测病人化验结果。

⑭ 指导病人/家属认识感染的症状、体征。⑮ 帮助病人/家属找出会增加感染危险的因素。

⑯ 帮助病人/家属确定需要改变的生活方式和计划。

⑰ 指导并监督搞好个人卫生;对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的各项措施;加强各种管道护理,仔细观察各种引流管及敷料的消毒日期,保持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

各种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避免交叉感染。⑱

给病人供给足够的营养、水分和维生素。

根据病情指导病人做适当的活动,保持正确体位。

⑳ 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如发烧、尿液混浊、脓性排泄物等)

15、清理呼吸道无效

⑪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20分钟,并注意保暖。

⑫ 保持室温在18~22℃,湿度在50%~60%。⑬

经常检查并协助病人摆好舒适的体位。⑭ 如果有痰鸣音,帮助病人咳嗽。

排痰前可协助病人翻身、拍背,拍背时要由下向上,由外向内。⑯

向病人讲解排痰的意义,指导他有效的排痰技巧: ⑰

如果咳嗽无效,必要时备吸引器吸痰

⑱ 遵医嘱给予床旁雾化吸入和湿化吸氧,预防痰液干燥。⑲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药物副作用。⑳ 做好口腔护理

⑴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分泌物不能被清除,预测病人是否需要气管插管。

1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① 评估病人皮肤状况。

② 维持足够的体液摄入以保持体内充分的水分。③ 制定翻身表,至少2小时翻身拍背。④病情允许,鼓励下床活动。

⑤ 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避免托、拉、拽等动作,防止皮肤擦伤。⑥ 避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⑦ 使用压力缓解工具:质量好的泡沫褥垫,水褥垫,气垫床等。

17、体温升高

①监测病人体温变化,查找引起患者体温升高原因。

②体温>37.5℃以上,即采取降温措施,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冰块、冰帽、冰毯,遵医嘱用药。

③降温30分钟后复测体温并记录。

④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热量和水分。

18、疼痛

①评估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

②向病人解释引起疼痛的原因,指导病人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③密切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病人面色、心率、呼吸及血压变化,并记录。

④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吸氧。⑤遵医嘱给予镇痛处理。

19、活动无耐力

活动无耐力——与心功能受损病人缺乏应对技巧方面的知识有关

①教育病人改变活动方式以调整能量消耗并减少心脏负荷;如果发生活动后疲惫或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应停止活动;

②监测病人对活动的反应并交给病人自我监测的技术;

③健康教育:向病人解释限制饮食的重要性;向病人讲解所服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的剂量、副作用、服药方法及保存方法。

20、有误吸的危险

① 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误吸的危险

②体位:无禁忌症抬高床头,昏迷患者取头偏向一侧

③尽量选用小管径鼻饲管,有胃管患者鼻饲前应评估胃管是否在胃通畅,鼻饲时应控制鼻饲的量,缓慢输注

④减少胃内容物的潴留,促进胃排空

⑤及时清理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21、意识障碍

① 建立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取侧卧位并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及口鼻腔分泌物,备好吸痰用物,随时吸痰。

②定时检测生命体征,按医嘱严密观察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动态检测与评估格拉斯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了解意识情况,发生变化立即通知医生,按要求记好特别护理记录。

③ 适当的肢体活动,定时给予肢体被动活动与按摩,保持肢体功能位。

④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给予营养支持,计录出入量,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必要时给予鼻饲

⑤维持正常排泄,注意观察病人的尿量及排便情况,必要时遵医嘱 给予药物治疗。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会阴冲洗。⑥降低颅内压:无禁忌抬高床头,遵医嘱给予脱水剂 ⑦安全护理,躁动患者应加以床挡或约束带约束

22、有受伤的危险

①创造安全安静环境,床头警示标牌,予床栏保护

②患者活动时有人陪伴

③严格交接班、按时巡视病房

初次人流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第3篇

【关键词】初次人工流产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50-01

人工流产是作为计划生育失败后的补救措施,现在大多在麻醉下进行,手术时间短,痛苦小,但从人身生理结构来说,任何时期终止妊娠都是违反生理规律的,它对子宫内膜和宫颈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尤其是初次妊娠妇女更加会出现恐惧、焦虑情绪,由于对手术不了解,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术后的恢复。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2009-2013年孕早期人工流产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初次怀孕妇女,年龄在18~26岁之间,孕周5~9周,B超检查都是正常的宫内妊娠。

2 常见的护理问题

2.1心理问题 通常初次怀孕的人群,她们多数较年轻,考虑个人隐私问题,处于怀孕的不知所措中,情绪大起大落。加之对手术不了解,害怕影响以后再次怀孕等不良心理。

2.2宫颈内口较紧。在工作中有一些初孕妇宫颈内口较紧,导致术中对宫颈的过度牵拉、扩张等机械性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反射增强,引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人工流产综合征。有的甚至无法手术。

3 护理措施:

3.1 術前宣教护理 对于前来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医护人员要从手术者的利益出发,围绕每个孕妇的不同心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尊重她们的隐私,治疗的时候要拉上围帘,给患者一个私人空间,减轻心理负担和压力,取得受术者的信任与合作。给与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回答她们的疑问,使她们明白人工流产是小手术,消除恐惧心理。对行无痛人流的患者嘱咐其术前禁食水4~6小时。

3.2 宫颈松弛护理 手术前3小时宫颈后穹隆放米索前列腺醇一粒,可以软化宫颈。或在人工流产扩宫前用2%利多卡因5ml稀释到1%分别在宫颈3,9点位置,距宫颈外缘1mm处(刺入约1.5cm抽吸无回血后)各注射2ml左右,分别以两根长棉签蘸取剩余液体,分两次轻轻插入宫颈内口处,3~5分钟取出棉签.此时宫口以完全松弛,可行流产术[1]。

3.3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陌生的环境和手术仪器会产生压迫感和紧张感。此时护士要温和的安慰鼓励患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给予心理支持,同时可以和患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或者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注意力。手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吸出物及出血量的情况。术中出血一般在5ml左右,如出血量增多,应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缩宫剂的应用[2]。

3.4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穿好衣服,无痛人流者由于麻醉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消散,护士要告之家属,手术顺利完成,让其家属放心.并嘱咐家属看护好患者,防止坠床[3]。护士仍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血压。以及出血情况.患者苏醒后,告之有少量出血,及轻微痛是正常现象。

3.5 出院指导 嘱其术后注意休息,适当补充营养,术后一月禁止盆浴和性生活,出血超过10天应及时就诊。采取有效避孕措施,以防再次怀孕。

4 结果

90例患者均达到了无恐惧,无人流综合征,无后遗症的效果.术中宫颈松弛良好,术后随访无宫颈粘连.病人满意度100%。

5 体会

优质个性化的护理可以舒缓初次人工流产的患者的情绪,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身心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了医患纠纷,促进了术后更好的恢复.作为护理工作者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还要有心理学知识,更好的与病人沟通。本着以人为本的治疗护理理念,对所有患者尽心尽力.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侯立苹.利多卡因宫颈麻醉在人流中的应用. [J]健康大视野.2013.21.18.

[2]颜贵琼.无痛人流术的护理与体会. [J]临床护理.2013.7.

休克病人的护理措施 第4篇

1 紧急处理

(1)应安置在重症监测室内积极抢救,严密监护;(2)卧位:平卧位有利于脑部血液供应:仰卧中凹体位有利于呼吸和增加回心血量;(3)即刻观察神志、面色,每15~50分钟测量一次四大生命体征;(4)保持呼吸道通畅,给鼻导管吸氧,注意保暖;(5)根据休克的病因和严重程度,及时准备好血管活性药物、锁骨下静脉穿刺和中心静脉压测定、气管切开等器材;(6)立即抽血送查血型和交叉凝集试验,并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必要时作静脉切开,为尽快补充血容量,可先根据医嘱补液;(7)按危重病人护理,填写特别记录单;(8)如损伤性休克有剧烈疼痛者,可根据医嘱酌情使用止痛剂;(9)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如需手术则准备皮肤。

2 一般监测与护理

(1)神志:休克早期因尚未累及脑部血流灌注,病人神志可清楚,或表现烦躁不安。当休克继续发展,代偿机制衰竭时,脑部供血不足,脑细胞缺氧后则神志转为淡漠、意识模糊乃至昏迷。故密切注意神志变化对指导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2)皮肤色泽及肢端温度:皮色由苍白转为紫绀,表示休克由代偿期进入抑制期,从紫绀又出现皮下瘀点、瘀斑,则提示有DIC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反之,紫绀程度减轻,并逐渐转为红润,肢体皮肤温暖干燥,说明休克有好转。(3)血压、脉压:如血压回升达10.7/6.67k Pa以上,脉压渐增达2.67k Pa以上,提示休克趋向好转;反之则病情恶化。(4)脉搏:应注意脉率、脉律和脉搏强度变化,如休克恶化,脉搏常变得细数而不规则。(5)呼吸:注意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如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严重缺氧,给氧后症状无改善应警惕休克肺发生,应及时联系医师,早期需用正压人工呼吸,给予有效吸氧。此外,输液时注意有无咳嗽及血性泡沫状痰,防止急性肺水肿发生。(6)体温:休克时一般体温偏低,不宜在体表加温,但也应注意避免受凉,以免对微循环不利。如感染性休克由高热则可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水擦浴、戴冰帽等。(7)尿量:尿量可反映肾脏血流灌注情况,是观察休克重要指标之一。需留置导尿管,密切观察尿量变化。如尿量<30m L/d,中心静脉压低于0.49k Pa,且心功能良好时,应加快输液或输血。如中心静脉压、血压已渐趋正常,而仍有少尿或无尿时,应警惕肾功能衰竭,需减慢输液速度。(8)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药物浓度和滴速,使血压维持在有效水平。某些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不能溢出血管,否则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3 特殊监测和护理

尿毒症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第5篇

与水电解质紊乱、贫血等因素有关 2.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导致水钠潴留或补液不当等因素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和机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自我照顾及宫颈癌和尿毒症的相关知识 6.焦虑:与恶性肿瘤有关 护理措施:

1.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尽量减少对病人的干扰,并协助其做好日常的生活护理,若皮肤瘙痒,可用热水擦浴,切记用手搔伤皮肤。2.做好静脉输液护理,保证输液的正常进行,观察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液。

3.做好腹腔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敷料的清洁、干燥。4.严格遵循无菌原则进行各项操作,防止交叉感染,指导并协助病人做好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会阴及肛门的的清洁,减少感染的机会。5.患者饮食应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质高蛋白食物为主,如鸡蛋、牛奶、鱼、苹果、马铃薯等,禁吃白菜、萝卜、西瓜等高钾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及过冷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6.给病人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应减少病房的探视,定期空气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因素和心理压力,尊重病人,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奶牛产后护理六措施 第6篇

1. 保持牛体和圈舍清洁干净

奶牛产后要及时擦净臀部、外阴和后肢,清除、更换产房的垫草,保持圈舍清洁干燥。牛舍每周用聚维酮碘或生石灰消毒1次。

2. 及时给奶牛补水

分娩过程中奶牛损失了大量的水分,所以产后一定要及时补水。一般在产后1小时左右给奶牛饮温开水、红糖麸皮水或者麸皮汤,可在麸皮汤中加入少量的食盐以提高适口性,注意不要给奶牛饮用冷水。

3. 保证奶牛安静休息

奶牛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机体抵抗力下降,此时尽量让奶牛安静休息,注意防寒、防潮、防贼风,预防感冒。

4. 加强奶牛饲喂管理

奶牛产后1~3天要喂给优质、易消化的青干草或其他粗饲料,从产后第四天开始添加精饲料,添加量要由少到多,到产后1周时精饲料喂量可恢复到正常饲喂量。在供给精饲料的同时要保证优质青干草和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以促进乳汁的分泌。

5. 做好奶牛乳房护理

用温水或消毒液清洗奶牛乳房,并检查乳房有无异常。如果发现有奶孔闭塞、乳房发炎、乳汁过多等情况,可以用“蒲公英散”(主要成分蒲公英、金银花、连翘、丝瓜络、通草、芙蓉叶、浙贝母、大青叶、当归等)对奶牛进行治疗,每次300克,每天1次,连用6~7天。

6. 保持奶牛适当运动

一般情况下,奶牛产后0.5~3小时可排出胎衣,产后3~5天内可排净恶露,所以,产后3~4天内每隔2~3小时就应让其站起哺乳1次,这样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如果胎衣、恶露排出异常,可以用“益母生化散”(主要成分益母草、当归、桃仁、干姜、甘草等)对奶牛进行治疗,每次250~350克,每天1次,连用5~6天。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行唐县兽医防疫站 邮编:050600)

门诊护理管理的措施 第7篇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窗口, 是全院医疗工作的最前沿, 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院的社会声誉和效益。在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医学意识在不断增加, 患者愿意通过多和护士交流来了解病情, 也更想了解预后。因此, 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 加强自身的医学知识, 做到熟练掌握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在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机制的反应, 降低门诊护理风险, 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本文就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作一总结。

1 影响门诊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门诊患者多且比较集中, 就诊程序繁琐

患者前来就诊, 要经历挂号-就诊-交费-检查-等待取检查报告-再次就诊-再次交费-取药等诸多环节, 患者多且比较集中, 每进行一环节都需要较长时间的排队等待。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 几乎所有临床的诊室及大部分辅助诊室都在门诊大楼, 所以其较其他的医疗区域更为拥挤, 由于就诊人员比较多, 即时医院有醒目的路牌标志, 但由于人群的遮掩有些患者也看不到指示。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 患者的权利意识、消费意识增强, 对门诊服务需求高, 加之身体的不适感, 患者迫切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快最佳的治疗, 经历繁杂的就诊程序、反复的排队等待后, 患者烦躁不安的情绪进一步增加, 医护人员解释稍微不耐, 就易产生矛盾[1]。

1.2 门诊由于科室较多, 前来就医的人员繁多

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域, 有年龄的差异, 文化程度、生活状况、都不尽相同。患者就诊于多个科室, 所面对的病情种类繁多, 病情严重程度各异, 在其中, 不排除有重危、疑难、罕见的患者前来就诊, 在就诊期间可能出现意外情况, 这就决定每天门诊护理工作中需要面对极其复杂的患者群体。加之目前医患、护患关系紧张, 患者中不乏因之前存在的各种因素对医护人员和医院存在警戒、排斥、内心过于敏感等不良因素。因此, 医护人员在服务中未达到患者的期望, 这很容易使患者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严重的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冲突[2]。

1.3 门诊综合性强、专业分工细、对护士技术水平要求高

我院门诊护理人员数量有限, 年龄跨度大、身体素质不同、个人技术水平不同、个人或家庭负担重, 加之门诊工作量多, 环节繁琐、任务重、岗位分散, 很多岗位都是一人一岗, 部分门诊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表情冷淡、语言不妥和解释不到位, 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患者就诊, 引起护患沟通不良所致的医患纠纷。

2 门诊护理管理对策

2.1 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在我院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 进一步明确并完善挂号、分诊、咨询、抽血、换药、输液等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 使工作细化量化, 并作为考评标准。医院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并施行相应的奖励措施, 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整改。

2.2 建立快捷、高效的门诊就诊模式

为了方便患者及时就诊, 缩短患者在医院就诊时间, 我院开设了预约挂号、预约检查, 方便患者在家就能预约医生, 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维持好门诊秩序, 本院设立了门诊服务中心, 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对一些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危重患者施行推车接送, 陪送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办理入院手续, 尽可能方便患者。

2.3 改善服务态度, 强化主动服务意识

护士要了解服务态度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杜绝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 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换位思考, 以患者为中心,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2.4 加强护理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根据门诊的特殊情况及护理人员的自身特点, 由护士长或经验较为丰富的护理人员对护士进行定期的培训讲解, 传授一些在护理中遇到特殊情况时, 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应对方法, 时刻提醒护理人员要文明用语, 增强自身的沟通表达能力, 熟练的掌握门诊常见急症、急诊的技术及操作;以及对不同疾病的分类、诊断的辨识能力等。结合门诊护理特点, 要细化培训内容, 有针对性的加强护理培训。

3 结束语

总之, 作为门诊的护理人员, 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 还必须要掌握想用的护理操作技能, 遇到急症、重症等紧急事故, 必须要冷静处理, 熟悉医院的各个科室的特点, 提高自身的观察和沟通能力, 善于处理各个种类的患者, 对于患者的需要耐心的解决和指导, 尽量做到让患者满意,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营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

参考文献

[1]黄晓哲.加强门诊护理管理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对策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7) :4264-4265.

护理措施 第8篇

关键词:突聋,护理干预,高压氧治疗

特发性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 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 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聋的病因不明, 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聋, 目前获得广泛认可的主要有病毒感染学说、循环障碍学说、自身免疫学说以及膜迷路破裂学说等。突聋起病急,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工作及学习, 给许多病人带来诸多不便, 相应也产生了不同的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所以, 护士在执行日常常规的医嘱治疗之外, 对病人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科共收治突聋病人30例, 其中男18例, 单耳聋13例, 双耳聋5例, 平均年龄44.5岁;女12例, 单耳聋8例, 双耳聋4例, 平均年龄43岁。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加上高压氧治疗, 同时辅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健康指导。

2 突聋病人的常见护理问题

2.1 焦虑、恐惧

突聋通常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 少许病人可在3d内听力下降到最低点。由于发病急骤, 病人通常毫无思想准备, 所以病人很容易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如焦虑、烦躁, 担心听力不能恢复等。

2.2 沟通障碍

突聋病人由于听力不同程度地降低, 以致于和外界交流的方式也难免改变。护士在交流中还可以使用眼神、表情、打手势等。交流时要注意力集中, 诚恳、适时地做出点头、手势等加强沟通, 尽力消除病人的不信任和消极心理。

2.3 舒适改变

突聋病人经常会伴发眩晕、耳鸣。眩晕是因为前庭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而引起的, 轻重不一。眩晕多为旋转性的, 少数为颠簸、不稳感, 多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 夜间睡眠时常常突然发生。耳鸣则可令病人心烦意乱, 不得安宁, 非常痛苦。轻症病人不是很严重, 但是较严重的病人则会出现烦躁、情绪波动。

3 护理干预

3.1 一般护理

3.1.1 入院知识宣教

热情接待病人, 向其介绍环境、生活设施, 主管医生、护士和医院制度等。介绍突聋的病因、诱因及病人目前的病情, 突聋的用药、治疗方案, 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治疗的大致疗程, 使病人大致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的情况, 解除思想负担, 积极配合治疗。

3.1.2 饮食护理

指导病人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增加纤维摄入, 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

3.1.3 生活护理

指导病人适当休息, 特别是伴有眩晕者, 尽量避免多走动, 以防跌倒等护理意外的发生。注意保暖,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噪声刺激,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3.1.4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

突聋的病理改变是内耳缺氧性损害, 高压氧治疗的主要机制是可以切断内耳缺氧性损害的恶性循环[1]。指导病人穿棉质的衣裤, 避免穿化纤及腈纶的衣裤, 避免产生静电, 防止高压氧舱爆炸。

3.1.5 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宣教和健康促进的相关指导。告知病人疾病的相关诱因, 指导病人出院后注意按时服药、劳逸结合, 避免受凉等, 以免复发。指导病人出院1周后回院复诊, 不适随诊。

3.2 针对性护理

3.2.1 焦虑、恐惧的病人

反复告知病人或家属突聋的发病原因与病毒感染、微循环障碍、神经紧张和劳累过度相关联, 指导病人预防或控制疾病的发生或进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但效果欠佳者, 可请同病室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人现身说法, 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现实, 主动配合治疗。护士在保证病人配合治疗的同时, 还要特别留意病人有无轻生的念头, 护士巡房和交接班时要重点注意, 并且指导病人家属严密看护, 加强家庭系统的支持, 让病人感觉到外界的支持力量, 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 沟通障碍的病人

和人交流的时候, 病人通常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声音。护士在接触这样的病人的时候, 要了解病人的病情、明白病人的心理, 而不要错误地认为病人是故意刁难自己, 对自己有意见, 所以对自己大声说话。另外, 护士应根据病人听力下降的程度, 尽量在病人听力较好的一侧说话, 必要时改用书写的方式;对于视力不好的病人, 护士就要使用手势等病人能理解的方式与其交流。

3.2.3 舒适改变的病人

伴有眩晕的病人, 指导病人安静卧床, 保证病人安全, 避免护理意外的发生。重度眩晕的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头部固定不动;待眩晕减轻之后, 可以在家属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行适当的活动。伴有耳鸣的病人较单纯耳聋的病人治疗效果要差, 病程相对较长, 使用利多卡因治疗对伴耳鸣的病人效果较好[2], 用药后治疗若出现嗜睡、头晕症状时, 除了报告医生以外还要控制滴速以防发生意外。经耳聋治疗, 某些病人耳鸣可完全消失, 少数病人耳鸣作为突发性聋后遗症成为一种难以根治的顽疾[3], 鉴于此, 护士要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 让病人真正认识到治疗的过程较漫长。

4 结果

本组30例突聋病人, 10例听力恢复至正常, 15例听力部分恢复, 5例听力无明显改变。治愈率33.33%, 好转率50.00%, 无效率16.67%。

5 讨论

通过对30例突聋病人的治疗护理, 从中看出突聋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恐惧、沟通障碍、舒适改变等护理问题。我科改变传统的护士单纯执行医嘱, 忽视与病人的沟通, 在遵医嘱正确执行药物治疗的同时, 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 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使病人积极地配合治疗并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青, 刘英, 王媛, 等.突发性聋临床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8, 15 (7) :395-397.

[2]王彭.利多卡因与金纳多治疗突聋的疗效比较[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1, 15 (1) :33.

护理措施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分娩室收治的118例孕妇为观察组, 设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118例孕妇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32岁, 平均年龄为 (25.76±9.71) 岁;对照组:年龄21~33岁, 平均年龄为 (26.38±10.24) 岁。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代谢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和妇科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生育史、合并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针对两组孕妇, 回顾性分析护理过失发生情况, 探讨导致分娩室护理过失的因素及护理防范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护理结局:观察组产后出血2例、阴道内异物遗留1例、新生儿锁骨骨折2例, 新生儿窒息3例,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2例, 母婴结局不良占8.4%, 对照组产后出血6例、阴道内异物遗留3例、新生儿锁骨骨折4例, 新生儿窒息5例, 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5例, 母婴结局不良占19.4%,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见表1。

例 (%)

3 讨论

3.1 临产过程中护理过失的因素

3.1.1 护士责任心差, 观察不到位。

在护理工作中, 如责任心不强[4], 粗心大意, 不按规章制度办事[5]或与患者沟通不良易出现护理差错, 对患者直接或间接产生影响, 甚至能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 延长治疗时间。尤其临产过程是变化多端的复杂过程, 护士更要密切观察产妇临产过程中的一切变化, 特别是一些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 更不能大意。本研究中有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其中3例就是由于护士责任心不强, 产程观察不仔细所致。

3.1.2 护士同情心差, 关怀不到位。

分娩室是个特殊的隔离区, 处于这种环境, 产妇会产生焦虑、无助、恐惧的心理[6]。对此, 护士要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去对待每一位产妇, 耐心听取其内心感受, 给予心理支持[7], 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 协助其喝水、如厕, 帮其按摩腰背[8], 使其感受到温暖, 增加顺产的信心, 拉近产妇与护士的距离。

3.2 分娩过程中护理过失的因素

3.2.1 产程宣教不到位。

分娩过程中第二产程是关键, 如护士未及时指导产妇腹压运用方法, 产妇易出现体力衰竭导致的宫缩乏力, 最终可发生产程延长或产后出血。本研究中有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其中2例就是由于护士对产妇宣教指导不够, 致使宫缩乏力所致。

3.2.2 产程会阴处理不到位。

产程会阴处理不到位, 如手法错误或力度不合适, 对分娩都会不利, 可导致会阴裂伤。如侧切过早而胎头长时间未娩出或侧切角度不适, 易导致出血增加, 如侧切时麻醉不到位, 侧切时由于疼痛产妇不配合也可导致感染或损伤。本研究中有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其中2例就是由于会阴侧切角度不恰当所致。

3.2.3 产程检查不到位。

产程检查至关重要[9,10], 有时候一些可以避免的护理过失一旦发生, 将导致出现很严重的后果。如缝合伤口而忘了取出填塞阴道所用的尾纱, 导致产褥感染或产后出血不止, 如缝合线将直肠穿透可造成直肠瘘, 如未及时发现, 也可增加产妇感染几率。本研究中有4例患者出现阴道内异物遗留, 可见, 护理工作如疏忽大意, 其后果不堪设想。

3.2.4 产程沟通不到位。

部分产妇对新生儿性别过于敏感, 当与自己意愿不符时, 会导致情绪激动, 出现宫缩乏力而至产后大出血。对此, 护士要与产妇积极沟通[11], 耐心疏导, 安抚产妇情绪, 帮助减轻其心理压力。本研究中有8例患者出现产后出血, 其中1例就是由于产妇情绪波动而宫缩乏力所致。

3.3 产后新生儿护理中存在的隐患

新生儿产伤是指分娩过程中因机械因素对胎儿或新生儿造成的损伤[12]。近年来, 由于加强了产前检查及产科技术的提高, 产伤发生率已明显下降, 但仍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及远期致残的原因之一。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产伤性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与分娩方式、胎儿娩出方位及出生体重有关。新生儿产伤中神经丛受伤较脊柱伤害发生率高, 起因于头位生产对肩膀的拉扯, 或是臀位生产对头部的牵引所造成, 较常发生于体重过重胎儿新生儿窒息也是分娩室护理中的难点, 容易发生护理过失,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倡新生儿娩出后立即置于事先预热的红外线辐射台上, 擦干全身皮肤, 将产房的温度维持在20~30℃。而且胎儿娩出后应立即评估羊水性状、呼吸、皮肤颜色、肌张力及新生儿成熟度, 保留脐带 (距脐轮上10 cm左右断脐) , 建立通畅的气道及自主呼吸。本研究中有6例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 7例发生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8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可见, 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是保障母婴安全的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4 小结

影响分娩室护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可显著减少分娩室的护理过失, 改善医患关系,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分娩室,护理过失,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刘霞.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工企医刊, 2005, 18 (1) :83-84.

[2]赵粉变, 李拽枝.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重新认识护理与法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1) :72-73.

[3]李坤.分娩室不安全因素的识别与防范[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6) :337-338.

[4]叶笑梅, 林海玲, 徐可.分娩室护理过失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0) :2913-2914.

[5]张宋萍.产房护理岗位职责风险防范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 9 (12) :70-71.

[6]欧兰英, 胡玉英.正常分娩产妇的心理护理及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9) :202-203.

[7]林素青.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1, 29 (18) :168-168.

[8]徐爱丽.循证护理在分娩室内助产士陪伴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 (2) :37-38.

[9]郑立霞陈红波.循证护理在分娩室防范护理纠纷工作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19) :112-113.

[10]周红娜.分娩室新上岗助产士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 2010, 9 (5) :436-437.

[11]陈娟娟.整体护理在分娩室的实施及体会[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 2006, 4 (10) :95-96.

护理措施 第10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 其护理工作要求相当高, 且难度较大, 导致潜藏各种日趋明显的风险[1]。在手术室护理期间, 手术、麻醉可能会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尤其是部分护理人员忽视自我保护, 导致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保持逐年增长的趋势[2]。因此, 必须及时防范存在的护理危险, 从根本上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 避免各种问题会造成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为了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本院对所有护理人员实施全方位的防范措施,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手术室护理人员48例, 其中男18例、女30例, 年龄24~40岁, 平均 (27.06±2.63) 岁。工作年限在1~5年, 平均工作 (3.04±1.24) 年。其中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6名、护士28名。文化程度:本科学历20名、大专学历18名、中专学历10名。

1.2 调查方法

选择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8份, 收回有效问卷48份, 有效回收率100%[3]。采取自制调查表, 进行统计护理护理满意率、投诉率、差错率、风险率。进行评价服务态度、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操作熟练程度、文书书写规范等评分, 分值在0~100分, 评价得分越高, 护理质量水平越好。

1.3 防范措施的落实

1.3.1 避免各项损伤, 加强消毒管理

锐器损伤情况一般出现年轻、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身上, 因此, 应该向其重点讲解各种手术的配合、术中紧急事件的处理等知识, 并邀请外出学习护士进行现阶段护理新动态知识的讲解, 定期组织新技能、新业务的培训。同时, 尽量减少化学制剂的使用, 在接触戊二醛时应佩戴好防护手套与眼罩, 避免溅入眼内或误吸。消毒灭菌时要加盖, 以减少戊二醛在空气中的暴露。由于在手术室操作中, 护理人员经常要接触到甲醛, 必须要佩戴好防护手套。另外, 做好患者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的处理。由于在手术室护理操作中, 护理人员经常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必须要穿隔离服与佩戴双层手套。若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处理不善接触到人体, 必须要及时采取清水冲洗, 并采用生理盐水进行黏膜的冲洗。为防范手术室产生的反射性危害, 手术室设有防辐射的手术间, 机器专人操作,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 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 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置铅屏风。平均安排此类手术护士参加次数, 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在骨科手术中, 术中交替活动下肢,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 穿弹力袜子可有效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同时, 严格无菌技术, 注意隔离制度, 安全处理医疗废物。

1.3.2 加强安全教育, 展开护理技能培训

为了减少护理危险因素, 必须加强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由资深的护士讲解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同时展开操作示范和技能考核, 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能。为了使护理人员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 增强护理书写的规范性, 必须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 以降低护理差错率, 在发生诉讼或纠纷的情况下, 提供有效的法律证据。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综合素质, 可鼓励护士继续深造, 丰富其医学理论知识。同时, 在绩效考评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 为护士提供晋升、评职称、继续学习等平台, 切实增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1.3.3 关怀护士的健康状况, 丰富护理人员业余活动

护士长必须给予手术室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 关怀护士的健康状况, 比如定时进行体检, 以便早期发现与治疗身体疾病, 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 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活动, 比如在护理管理中定期组织护士参加相关的文体活动, 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增强护士团队凝聚力, 为护理人员构建一个和谐、轻松、积极的工作环境, 形成团结互助的工作氛围。在护理工作安排中, 理解护士的性格、能力的差异性, 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给予护士生活上和情感上的支持, 确保护理工作的高效展开。手术室护士长应做好弹性排班工作, 适当调整洗手与巡回工作的次数, 以防护理人员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合理设计工作流程, 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

1.3.4 明确激励方案, 提高护理工作积极性

第一, 建立可行性的奖惩方案, 给予表现突出的护士物质上的奖励, 全面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第二, 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在护理管理中设定可实现的目标, 鼓励护士积极争取完成制定的目标。在惩罚中设计相关的挽救机制, 根据护士职业技能、工作年限等条件, 实现有区别的对待, 并明确出现错误原因, 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出现。第三, 实现公平、透明的奖惩制度。为了增强奖惩制度的透明性, 可进行邀请护士参与监督, 从根本上保证护士积极性。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以身作则, 公平处理出现的护理管理问题, 才能更进一步推广奖惩制度。另外, 建立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使工作人员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 增强护理书写的规范性, 弥补工作中的缺陷, 以降低护理差错率。

1.3.5 完善手术室护理制度, 优化风险防范体系

在手术室管理中, 不断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 可及时防范护理风险的出现, 增强护理的安全性。因此, 在手术室护理中必须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护理环节, 从而不断修订标本管理、物品清点、交接班、手术室安全等方面制度。同时, 优化风险防范体系, 还要加强对手术室中可能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以制定可行的整改措施及安全防范措施, 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 提高自身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操作熟练能力等, 且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 认真核对患者身份, 严格做好交接班工作, 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规范使用各种电设备, 防止出现灼伤、烧伤等护理风险, 从根本上保障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满意率、投诉率、差错率、风险率比较

防范措施实施后, 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 投诉率、差错率、风险率明显低于实施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例 (%)

2.2 防范措施实施前后护理水平变化比较

防范措施实施后,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锐器刺伤、空气污染损伤、身体损害、心理问题等成为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4]。主要体现如下:第一, 锐器刺伤因素。在临床手术中必须使用锐利的器械, 需要医护人员之间频繁传递, 在传递过程中, 难免会伤及护理人员, 造成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及时清洗手术器械, 在清洗中稍微不谨慎将会被器械伤到。第二, 空气污染损伤因素。手术室需要使用消毒液或紫外线等进行消毒处理, 给予患者使用麻醉药物, 药物的挥发也会对护理人员造成伤害。另外, 手术中使用的高频电刀发出的气味, 漏出吸入麻醉的氨氟醚、异氟醚等气味, 将会造成手术室空气污染, 对护理人员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第三, 身体损害因素。护理人员的必须长时间高度投入手术操作过程中, 固定站在手术台前, 保持上身前倾的姿势, 颈部长时间偏向一侧, 将增加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发生的可能性。此结果符合我国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疾病调查结果[5]。第四, 心理问题因素。手术室工作时间较长, 护理人员工作繁忙紧张, 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 轮班频繁, 容易导致生物钟紊乱, 对护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6]。

针对护理人员存在的护理危险因素, 充分考虑到护士的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 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使护理人员形成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各种护理操作程序的规范性[7]。从根本上保证患者身心健康, 有效地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 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8,9]。通过以上研究表明, 防范措施实施后, 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应急能力、沟通能力、责任心、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等评分、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实施前, 投诉率、差错率、风险率明显低于实施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深入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的护理危险因素, 从而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以降低护理问题发生率, 防范护理风险的出现, 从整体上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树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灵英.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30) :62-63.

[2]王雪梅.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5 (12) :368-369.

[3]宗莉萍, 李倩.手术室护士职业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 2010, 7 (32) :386-387.

[4]王万春.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33 (5) :2506-2507.

[5]黄瑛.手术室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1) :349-350.

[6]陈辉.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的预防及管理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23) :138.

[7]邱锦芳, 郑灵, 邓小嫡, 等.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 2010, 13 (10) :109-110.

[8]刘惠花.浅谈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17) :69-70.

护理措施 第11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373-02

在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疾病和好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累积部位有气管、胸膜、肺泡及支气管。近年来,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的危害性极大,患者发病最初多有咳嗽胸痛症状,但病重者会发生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这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已成为疾病治疗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的治疗也离不开护理服务,研究表明,优质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應急护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2]。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0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范围40-76岁,平均年龄为60.9±2.4岁。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重症肺炎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9例,支气管哮喘11例。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患者的入选标准为:患者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患者无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对本次研究之情且自愿参加。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症状及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具体方法为:(1)病情监测:护理人员对患者加强巡视,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巡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及面部神情,若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神志不清或意识障碍等情况,立即向主治医生汇报并进行及时抢救。(2)室内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灭菌消毒,调节室内适宜的温湿度,避免病房内有烟尘,保持病房区域环境安静。(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亲切交流,告知患者治疗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详细地解答,以消除患者恐惧、忧虑等不良心理,对有心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并鼓励患者建立自信积极进行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4)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对病情较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及时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清洁,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拍痰处理,并经常对患者进行体位更换。(5)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嘱咐患者使用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及pH值、PaO2、PaCO2等血气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率、呼吸频率、pH值、PaO2、PaC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PaC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及我国老龄化社会的不断趋近,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且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量的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的发病较急,病情进展迅速,患者起初只有咳嗽、胸闷等症状,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近年来,护理事业发展迅速,各科室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离不开护理服务,研究表明,优质的护理服务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意义[3-4]。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的治疗及愈后过程中更离不开护理服务,优质的护理服务能降低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由此可见,探讨适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对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在不断提高,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由于其严重的危害性,所以近年来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广泛关注。所以,关于呼吸系统重症疾病的应急护理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选取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结果发现:采用综合护理组的患者,其心率、呼吸频率、PaCO2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总体而言,其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明显。本研究为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应急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立群.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24(5):31-33.

[2] 陈益,程慧玲.呼吸内科护理中的风险及其护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6):1000-1001.

[3] 黄莉美.呼吸内科护理风险与对策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4):95-96.

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 第12篇

1 休克患者的护理任务

1.1 严密监视休克患者的临床变化, 及时准确地发现休克的前驱征象, 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阻断。

1.2 随时观察休克患者的各种临床征象, 分析体内病理生理变化的阶

段和程度, 做好各种抢救工作准备, 及时准确地配合医师实施各种抢救措施。

1.3 采取一系列措施预防休克本身以及抢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

1.4 采取措施创造促进病情好转及康复的必要条件。

2 休克患者护理的条件

2.1 医护人员的思想状况。

在对休克患者的抢救上, 要求医护人员发扬高度的救死扶伤精神。为挽救患者的生命, 要争分夺秒, 对患者要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互相协作, 要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能够挽救垂危患者生命的思想保证。

2.2 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医护人员必须刻苦钻研技术与业务, 对休克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表现, 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以及抢救治疗护理方面的问题必须有深入的理伦学习和实践过程, 随时掌握有关休克问题的新观点、新进展, 不断探索休克预防治疗的新途径、新方法。

3 休克患者的护理要点

3.1 积极预防休克的发生。

预防休克的发生是治疗休克最好办法, 在妇产科的范围内, 笔者的措施是:对有可能引起外出血及内出血的各种疾病, 均按常规列入高危疾病, 对这样的患者要重点监护、严格交接班、严格观察患者阴道出血量及全身反应, 随时发现出血情况, 积极配合医师采取措施防止出血。

3.2 对各种感染患者要遵照医嘱, 实施各项抗感染措施, 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随时发现病情变化。

3.3 对合并心肌梗死, 严重心率紊乱, 急性循环障碍等心血管疾患者, 要专人守护, 密切观察, 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3.4 对有过敏史的患者要特殊标记, 严格执行用药原则, 对使用有致

敏作用药物的患者, 要按规定严格进行试敏, 注射药物时要做好抢救休克的各种准备工作, 给患者输血、输液时, 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应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3.5 接班后前面进行护理查房, 全面了解患者情况, 重视重点监护患者的主诉及各种反应。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表情, 注意皮肤的颜色, 温度和湿度变化, 注意阴道出血。患者出现休克征象, 在抢救的同时, 要按医院常规进行一系列必要的辅助检查。

4 积极进行急诊抢救工作

4.1 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头低位, 发绀者可予以吸氧。

4.2 立即选择便于固定部位做静脉穿刺, 因血管收缩或患者躁动应作静脉切开, 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4.3 立即做好输血准备。

核对输血血型和输液用药等。液体内加药时, 应在瓶内标明药名和药量, 输液速度应根据治疗需要加以调节, 应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4.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并做好护理记录, 随时观察患者的的意识、

面色、尿量、生命体征, 尿少或伴有昏迷者, 可留置尿管, 计算每小时出入量, 以了解肾脏的功能情况。

5 做好各种特殊大的抢救工作

5.1 做好紧急手术的术前及术后的护理准备。

决定手术时则立即进行备皮、试敏、下尿管或胃管等工作。手术患者回病房时接液体、接尿管、压沙袋、测血压等各种准备工作, 并做好吸氧、昏迷的护理等各项工作准备。

5.2 做好心肺复苏准备。

对休克患者可能出现的循环呼吸骤停要有思想准备, 发现后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抢救。其主要工作包括:心脏挤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强心药;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的准备;人工呼吸机的使用。

6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休克患者常导致各种严重地并发症。在抢救中采取措施防止休克并发症的发生。要备齐各种扩容液体, 常用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碱性药物、抗凝药、止血药、利尿药、抗生素及其他抗休克药, 对症治疗各种并发症。

综上所述, 在休克患者的抢救上, 除大量的治疗性护理, 加强身心护理, 积极促进患者康复。加强生活护理, 对休克患者必须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抢救室内要做到空气清新, 温湿适度, 患者要保持全身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 呼吸道清洁尿道阴道及创口清洁。在休克患者的抢救上, 笔者采取了护理急救措施, 以适应整体医疗护理模式的需要,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育价值取向下一篇:企业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