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

2024-06-22

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精选10篇)

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 第1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癌症疼痛病人210例, 其中男155例, 女55例;年龄35岁~79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 其中肺癌40例, 乳腺癌35例, 食管癌35例, 胃癌20例, 肝癌20例, 恶性淋巴瘤20例, 直肠癌19例, 多发性骨髓瘤 11例, 胰腺癌10例。

1.2 疼痛评估方法

运用VCR评估方法:在标尺的两端, 标有从0~10的数字, 数字越大, 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 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 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 并将计分粗略分为4级, 即无痛 (0分) , 轻度 (1分~3分) , 中度 (4分~6分) , 重度 (7分~10分) 。治疗前疼痛评估如下, 其中轻度26例 (12.4%) , 中度138例 (65.7%) , 重度46例 (21.9%) 。

1. 3 疗效评定标准

完全缓解 (CR) :治疗后完全无痛;部分缓解 (PR) :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上不受影响;轻度缓解 (MR) :疼痛较给药前减轻, 但仍明显, 睡眠受干扰;无效 (NR) :与治疗前比较疼痛无减轻。达CR与 PR者称有效。

1.4 疼痛的干预与护理

1.4.1 疼痛的干预

按照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采取早期、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第一阶段从非阿片类镇疼剂开始, 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若不能缓解, 在此基础上加用弱阿片类镇痛剂, 如可卡因、曲马朵、双氯酚酸钠等;若疼痛剧烈, 则可使用强阿片类镇痛剂, 如吗啡、美施康啶、奥施康啶和芬太尼贴剂等。止痛的同时口服安定、艾司唑仑、多塞平等, 有镇静的作用, 还可以减少止痛药物的剂量, 并能调节病人的精神状态, 改善睡眠。此外, 由于止痛药物大都有刺激胃肠黏膜、抑制胃肠蠕动、大便干燥等副反应, 所以在应用过程当中, 加用一些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物和通便缓泻药, 使病人顺利接受并完成三阶梯止痛治疗。

1.4.2 转变思想观念

癌症治疗的最终目的是病人疼痛完全消失, 持续无痛, 白天能安静休息, 夜间能平稳入睡, 日常能自由活动, 生活质量恢复正常, 晚期肿瘤病人能在平静和尊严中去世。要求止痛是病人的权利, 为病人减轻痛苦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和必须承担的义务。这是医务人员、病人及家属都需要转变的观念。同时要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识, 害怕成瘾是有效止痛的主要障碍, 要学会区分麻醉止痛药物成瘾性、依赖性、耐药性的差别, 从而克服这种障碍。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 12 000例用过麻醉药的住院病人中仅有4例成瘾[3]。

1.4.3 科学评估疼痛

评估是处理疼痛关键的一步。仔细听取病人的主诉, 收集全面、详细的疼痛病史, 注意病人的精神状态并分析有关心理社会因素, 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 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范围、性质、程度、发作的相关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疼痛的治疗史, 要求定期、全面、动态评估[4]。

1.4.4 药物镇痛的护理

遵照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严格掌握药物的半衰期, 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 如年龄、性别、体重、耐药性的不同尽可能选择口服或无创给药, 达到持续有效地消除疼痛。同时加用辅助用药如皮质类固醇、抗惊厥类、抗抑郁药等, 将镇痛药物的副反应降到最低。

1.4.5 心理护理

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前提。护士应举止端庄沉稳、工作认真负责, 给病人以信任感和安全感。②主动热情关心病人, 谈病人喜欢谈论的问题, 倾听病人诉说心中的焦虑, 并总结出相关的信息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消除其孤寂感, 并且成立肿瘤康复中心, 使病人可以听音乐、下棋、打扑克、看电视等以转移和减轻疼痛[5]。③避免不良刺激,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限制探视、减少噪声、定时通风换气, 使室温适宜, 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与其他有情绪反应的病人或家属接触。④指导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给病人以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病人从精神上摆脱对疼痛的惧怕, 增加对生活的希望。

2 结果

本组210例病人中, 疼痛完全缓解128例, 部分缓解74例, 轻度缓解8例, 无效0例。达CR与 PR者共202例, 有效率为96.2%。

3 小结

210例疼痛病人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综合治疗的同时, 进行疼痛干预及心理支持, 持续有效地缓解了疼痛, 降低了药物的副反应, 减轻了病人因疼痛和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 提高了生活质量,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护士在癌症疼痛的控制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 实施有效的止痛措施和完善的护理, 对提高癌症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癌症疼痛对癌症病人及其家属是一种折磨, 是导致病人自杀的重要原因。为减轻癌症病人因难以控制的疼痛而带来的生命威胁, 选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药物镇痛方案和心理支持护理方案治疗晚期癌痛, 不仅有效缓解了癌症病人的疼痛, 而且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干预,三阶梯药物镇痛,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于世英, 胡国清.肿瘤临床诊疗指南[M].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 2005:384.

[2]支秀玲, 李红艳.疼痛的护理评估及控制进展[J].护理研究, 2003, 17 (2A) :139-140.

[3]陈厚美, 常仲秋.癌症疼痛的护理管理[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 2007, 15 (6) :125.

[4]孔玉兰, 张启珍, 张春玲.癌症疼痛护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07, 19 (16) :137.

[5]杨雪华.疼痛的评估与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19 (8B) :1423-1425.

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 第2篇

疼痛是癌症患者一个常见的、主要的症状,据who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癌症者7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研究表明,在有癌痛患者中,50%有中等到剧烈不同程度的疼痛,有30%的患者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1]。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美[2],而护理人员对疼痛的正确判断和了解也将不断提高。

1  药物控制

1.1  按时用药  按时用药指止痛剂应有规律地按时给予,而不是需要时才给药。

1.2  给药途径

1.2.1  口服  使用止痛剂的最好途径,对昏迷患者不能停止使用止痛剂。

1.2.2  舌下含化  尤其适用于胃肠道功能障碍,不能口服药者,对生物利用度差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1.2.3  连续皮下注射  将一种输液泵放置在患者锁骨下区和胸前区皮下,每周更换1次注射部位,适用于非住院患者的长期用药,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副作用少。

1.2.4  肌肉注射  是一种普遍的给药途径,但对极度瘦弱的患者不太适用。

1.2.5  连续静脉给药  适用于连续给药的住院患者,对不能口服和不能肌肉注射的患者尤为适用,但有证据表明,静脉给药有增加耐药性的危险。

1.2.6  硬膜外给药  是目前国外使用和研究较为广泛的一种途径,方法同硬膜外麻醉。保留硬膜外导管,重复多次给药,其优点:(1)止痛时间长,一般一次给药可维持16h以上;(2)药物用量相对减少,如吗啡用量仅为24h肌肉注射量的1/6;(3)药物直接作用到疼痛部位副作用少;(4)较少发生成瘾和耐受性。

2  其他治疗方法

85%~95%的癌痛患者可以通过止痛药物的使用使疼痛得到控制缓解。但其他方法也可以结合药理学方法帮助

患者改善疼痛症状,这些方法包括:放疗和化疗、心理学方法、麻醉和神经外科手术。

2.1  放疗和化疗  当癌肿压迫或浸润神经引起疼痛时,70%~85%的患者可能过放疗使疼痛症状缓解。若原发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则疗效更佳,特别对骨转移者,局部的放疗,可使疼痛大大减轻。化疗是控制癌痛的一种必要手段,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

2.2  心理学方法  尽管纯心理因素引起癌痛是罕见的,但不可否认绝大部分癌痛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心理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减少癌痛患者所经受的绝望和无助感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通过为患者提供特殊的对付方法和行为技术以帮助患者控制慢性疼痛。这些技术包括:催眠术、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精神治疗以及行为治疗[3]。

2.3  麻醉方法  这些化学药物产生的主要病理作用是脱髓鞘作用和继发神经变性。

2.4  神经外科手术

2.4.1  神经破坏性方法  沿疼痛路径进行手术或放射性破坏。

2.4.2  神经性刺激法  将电极定向性地放置以活化抵制疼痛的路径。

在癌痛控制中,神经外科方法长期被成功地应用,这些方法对于癌痛比对慢性非癌性疼痛更有效[4]。

【参考文献】

1  戴佩荣.疼痛护理的研究现状及护理.天津护理杂志,1999,4(7):177.

2  梅卫玲.前列腺摘除术后硬膜外注药止痛的临床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25.

3  赵昆荣.自我测试—疼痛患者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3,12(4):173.

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抽取92例妇科癌症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已婚患者29例, 未婚患者17例;患者年龄24~58岁, 平均年龄 (41.4±1.9) 岁;癌症患病时间8个月~5年, 平均 (2.2±0.6) 年;观察组患者中已婚患者31例, 未婚患者15例;患者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 (41.6±1.8) 岁;癌症患病时间9个月~6年, 平均 (2.4±0.5) 年。两组患者癌症类型包括官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患病时间、病症类型、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1) 对照组护理方式:采用传统妇科癌症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内容包括:a.统一模式心理护理;b.统一营养配餐;c.常规用药治疗。 (2) 观察组护理方式: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具体内容包括:a.根据患者性格实施心理干预;b.行为干预, 转移患者注意力, 允许其参与适宜的文娱活动, 使生活丰富多彩;c.按不同患者不同疾病的营养需要, 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d.应用止痛药物进行干预;e.对社会支持系统给予充分重视, 鼓励患者家属对其进行探视[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癌症控制效果、疼痛程度、不良心理状态情况、癌症控制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癌症表现基本消失, 肿瘤消失或体积缩小程度超过50%;有效:癌症表现明显好转, 肿瘤体积缩小程度没有达到50%;无效:癌症表现没有任何好转, 肿瘤体积没有变化或进一步增大[4]。

1.5 疼痛程度评价方法

无痛:患者没有出现任何疼痛感;轻度疼痛:患者能够感觉到程度轻微的疼痛, 但不会对睡眠和日常活动造成影响;中度疼痛: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 对睡眠和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接受镇痛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重度:患者有剧烈的疼痛感, 对睡眠和日常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接受镇痛治疗后疼痛感仍然没有缓解[5]。

1.6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癌症控制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妇科癌症常规护理后癌症控制效果为:12例显效, 21例有效, 13例无效, 癌症治疗总有效率71.8%;观察组患者经系统护理干预后癌症控制效果为:17例显效, 25例有效, 4例无效, 癌症治疗总有效率91.3%。两组患者癌症控制效果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1。

2.2 疼痛程度

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程度为:无痛12例, 轻度疼痛17例, 中度疼痛11例, 重度疼痛6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程度为:无痛18例, 轻度疼痛23例, 中度疼痛4例, 重度疼痛1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疼痛程度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2。

2.3 不良心理状态情况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5例出现紧张情绪, 11例出现焦虑情绪, 10例出现恐惧情绪, 14例出现抑郁情绪;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4例出现紧张情绪, 2例出现焦虑情绪, 1例出现恐惧情绪, 2例出现抑郁情绪。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3。

2.4 癌症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癌症控制时间分别为 (18.63±2.48) d和 (12.16±2.74) d, 癌症控制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 (22.27±2.69) d和 (15.18±3.02) d, 住院治疗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4。

2.5 SAS和SDS评分改善幅度

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分别为 (65.27±4.28) 分和 (49.35±4.07) 分, 组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SDS评分分别为 (64.16±3.46) 分和 (47.73±4.02) 分, 组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AS评分分别为 (64.71±4.94) 分和 (24.38±3.88) 分, 组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SDS评分分别为 (64.79±3.51) 分和 (23.16±4.15) 分, 组内有显著性差异 (P<0.05) 。护理干预前两组间SAS和SDS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护理干预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体会

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对癌症患者进行治疗只能够达到暂时镇痛的效果, 且在药物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6]。癌症疼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后的结果, 主要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精神等几大因素, 是各种不良信息的有机综合[7]。癌症疼痛不仅仅会受到患者主观因素, 如性格、心理状态、情绪、分散转移等的影响, 还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 如环境、教育、药物、暗示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因此, 在对该类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的时候, 必须对多种因素所产生的影响给予充分的重视。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可以使患者在癌症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明显减轻[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妇科癌症护理, 在治疗期间患者疼痛感明显轻于后者, 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数明显少于后者, 癌症控制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后者,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系统护理干预在妇科癌症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艳.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12 (10) :112-113.360临床护理

[2]赵淑娟, 孟庆云.妇科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14 (34) :225-226.

[3]王荣花.妇科癌症初期确诊120倒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15 (13) :189-190.

[4]白洪真.妇科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3 (24) :140-141.

[5]郑金娥.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 2010, 39 (13) :276-277.

[6]张彩云, 曹金红.妇科恶性肿瘤介入化疗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1 (10B) :2690-2691.

[7]江华, 郑修霞, 陆虹, 等.认知行为治疗对妇科癌症患者化疗间歇期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0 (10) :876-877.

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 第4篇

【关键词】 癌症疼痛;护理探究。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为: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实际的或潜在的损伤所引发的情感经历;或者就这一损伤所做的描述。疼痛属于一种不愉快的生理体验,临床上50%~80%的癌症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病人更高达60%~90%,约有30%的病人临终前严重的疼痛得不到缓解,疼痛不仅会影响到病人的生理活动,如饮食、活动、睡眠,还会严重影响到病人的心理,出现烦躁、抑郁,甚至自杀,免疫力低下,促进疾病发展。20世纪8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到200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让肿瘤病人不痛”的奋斗目标。如何进一步加大癌痛治疗的力度,不仅仅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全社会任务之一。

1 疼痛的评估:

1.1 疼痛的原因:肿瘤直接压迫、刺激神经,肿瘤骨骼转移,肿瘤对痛觉敏感组织(血管、淋巴管等)的刺激,肿瘤分泌因子致痛,治疗后的疼痛,心理因素。

1.2 癌痛的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根据WHO早期制定的分级和疗效的评价标准如下:

1.2.1 疼痛分级:0~3级,共分4级。0级—无痛;1级—轻度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用止痛剂,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有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1.2.2 疗效评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轻度缓解(MR)、未缓解(NR)。

1.3 疼痛评估的原则:

疼痛评估最重要的原则是相信病人的主诉。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评估要以病人的自我评估为主,在临床工作中,要坚持“病人说痛,就是痛;病人说有多痛,就有多痛”的原则。

2 疼痛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癌痛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多年来国内外临床经验认为,药物治疗仍是癌痛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治疗首先要遵循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口服给药,按时给药,按阶梯给药,个体化给药,注意具体细节。只要正确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90%的癌痛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一般用药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治疗轻度至中度疼痛,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中增加(不是取代)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对持续性疼痛或疼痛初期即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者,应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或提高阿片类药物剂量,并辅以“必要时”增加的剂量,如吗啡制剂等。此外,对严重疼痛不能控制时,应增加辅助药物。临床中有人建议,在癌痛治疗中不宜选用盐酸哌替啶,因为盐酸哌替啶止痛作用欠佳,且有潜在神经毒性及肾毒性,而且盐酸哌替啶不符合癌症三阶梯止痛的口服原则。

2.2 “三阶梯外”疗法 晚期癌痛三阶梯治疗在临床上已经能够使90%的病人有效缓解了疼痛,但仍然有一部分晚期癌痛病人不能有效缓解疼痛,所以“三阶梯外疗法”的应用非常必要,如椎管内和脑室内注药、抗癌止痛法、生物止痛技术和贴膜等。

3 疼痛的护理

3.1 健康指导和病情观察

3.1.1 做好入院宣教,了解病人有无疼痛,详实了解病人疼痛病史,及时建立疼痛评估表。

3.1.2 教会病人叙述疼痛等级、性质、规律,评估病人对疼痛的反应,使用止痛药的效果、副作用,造成疼痛增强或减轻的影响因素,确定减轻疼痛的有效计划。

3.1.3 注意观察病人由于疼痛所致生命体征的改变,如心率的改变、血压升高。病人的面容、体位、行动方式、心理及性格的改变、社会地位的丧失及社会活动的影响。

3.1.4 制定护理的目标,使病人相信医务人员相信他的疼痛确实存在,并能实施有效的止痛方法,维持减轻的状态。治疗疼痛的目标分3个阶段来实现:第一目标,保证病人在夜晚安静入眠不感到疼痛;第二目标,在病人安静时疼痛能消失;第三目标,病人在直立或活动时疼痛消失。

3.1.5 在使用各种止痛药物的同时,可配合使用一些干预技术,采取音乐疗法转移或分散注意力;纠正一些错误概念,如对疼痛表示怀疑,怕成瘾而不给药等;鼓励病人总结经验,对他能忍受疼痛加以肯定和赞扬,同时注意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

3.2 饮食指导 做好计划护理,按医嘱在进食前半小时给予止痛剂,提供令人愉快的、舒畅的进餐环境;建议在厌食期间不要烹调过多食物;对于吗啡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副作用,鼓励病人少量多次进食碎冰或清凉饮料和气味较小的冷食,必要时给予止吐剂;饭后2h避免平卧位;改进饮食,刺激食欲,增加蛋白质的摄取量,允许按个人嗜好选择食物的品种。

3.3 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护理

3.3.1 便秘 因使用阿片类药物最常见且顽固的不良反应是便秘。鼓励病人多饮水,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适量的粗粮;每日清晨用温开水冲服一些蜂蜜有一定帮助;鼓励病人尽可能起床活动及生活自理,每日按时入厕,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注意评估病人的大便情况,轻度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通便药物治疗。当大便每周在3次以下、腹胀、有直肠充盈感、可触及硬便、有排便不尽的感觉及排便的疼痛时,应为病人制定可实现的目标,使排便时能减轻疼痛。使用药物治疗包括:刺激性导泻药物如番泻叶、20%甘露醇等;润滑剂如石蜡油,中药制剂如通便灵、麻仁胶囊等,或给予开塞露、直肠栓剂。口服泻药最好在睡前服用。大便嵌塞时,可行油类保留灌肠或戴手套将干便抠出。

3.3.2 恶心、呕吐 除了药物治疗外,鼓励病人服用冰块或清凉液体减少不愉快的气味和情景,呕吐后及时漱口;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和主动吞咽来抑制呕吐反射,进食后坐立一段时间而不要马上躺下;每次少量进食,减慢进食速度;餐前后1h避免饮水,少吃甜食及煎炸的含脂肪食物。为病人创造适宜的进餐环境。

3.4 心理护理 疼痛不仅给躯体带来不适,而且还会引起一系列心理的变化,如焦虑、恐惧、悲哀、绝望等。因此,在护理中我们应注意评估病人的各种表现是否有改变,如面色、目光呆滞、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睡眠紊乱、疲乏等;病人是否精神紧张、易怒、焦躁、易激动、易失去控制。针对病人的不同表现,我们要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方式,充分控制疼痛,减轻病人痛苦。缓慢而平心静气地谈话,要传达给病人一种富于感情的同情感,消除过多的刺激。配合使用一次性干预技术,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采用心理治疗,消除病人的不安和无助感;对绝望的病人要注意安全,积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及时发现自杀倾向,保证病人安全。当病人出现吗啡类药物副作用时,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必要的说明,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对外界的环境发生兴趣,限制与其他有焦虑的病人或家人接触。帮助病人寻求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给予病人战胜疼痛。

4 总结

如何面对癌症病人的疼痛,这是对肿瘤护士专业能力的挑战,消除痛苦,治愈疾病应被看做献身医学事业的医务人员双重责任。肿瘤护士应全面了解癌症疼痛的相关知识,解决涉及在疼痛控制中的相关问题,提高病人对疼痛控制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法荣,宗文兰,刘晓丽.癌痛止痛与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4):14-16.

[2] 周炳兰,郭凤.护士与病人癌痛评估差异性比较[J].护理学杂志,2004,19(14):13-15.

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癌症患者65例, 男35例, 女25例。年龄32~82岁, 平均 (55.7±11.5) 岁。其中肺癌15例, 消化道肿瘤15例, 乳腺癌14例, 头颈部肿瘤12例, 泌尿生殖系肿瘤9例。

1.2 护理方法

1.2.1 饮食护理

坚持饮食结构均衡化、多样化、易消化和低脂化是饮食护理的原则, 这样才能减少继发感染, 增强患者痛疼耐受力及免疫力。家属和护士都要调整患者饮食结构, 弄清患者最喜爱吃的东西及味道, 刺激患者食欲, 鼓励患者进食索菜和多饮水, 少量多次吃苹果、香蕉, 同时为促进胃肠蠕动, 可用麻仁丸、番泻叶、酚酞等缓泻剂如, 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防止因服用止痛药物所致的便秘[2]。

1.2.2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因为癌症患者大多伴有怀疑、焦虑、恐惧、绝望等负性心理, 对镇痛药物的治疗效果具有负面影响。因此要增强患者的安全感, 争取患者的信任, 帮助患者因势利导, 树立信心, 稳定情绪, 解除顾虑, 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因素, 帮助其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

1.2.3 舒适护理

舒适护理就是将护理渗透于每一项具体的护理行为中, 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始终, 强调患者在享受医疗的任何时期, 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重点。使患者在得到舒适护理后, 不论在心理上, 还是在病体上, 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舒适护理是一种个体化的、整体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 它涵盖了人性化照护及整体护理的内容, 井赋予更深刻的境界[3]。它使癌痛患者感受到家庭、医护人员及社会的关爱, 愉快地配合癌痛治疗, 提离患者生活质量[4]。

1.2.4 给药护理

麻醉止痛的理论知识和三阶梯止痛方案的基本原理是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 另外还要掌握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 (1) 按时给药:有规律地按时给予止痛药物, 先经观察是否能够控制患者疼痛是一种止痛药再此给予前必须的工作, 为了连续不断地解除疼痛, 下一剂量的给予应在前一剂量药效完全消失之前。 (2) 按阶梯给药:止痛药物的选择由轻到重顺序根据疼痛程度选择不同强度的止痛药物。

1.2.5 阶梯止痛护理

传统观念为防药物成瘾, 减少止痛药用量, 认为对癌痛的给药治疗尽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以患者的耐受为主。但这样会使患者形成对止痛药的心理性成瘾, 还极大增强患者的恐惧心理, 反而不能使患者摆脱癌痛的痛苦。所以, 目前癌痛护理均提倡根据疼痛程度按时给药的阶梯止痛法, 而不是按痛给药。

1.2.6 癌症疼痛的非传统护理措施

目前整体观念逐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渗透到疼痛护理的工作中, 一些非传统疼痛护理措施开始被大部分患者主动接受, 其中包括替补充疗法和替代疗法[5]。 (1) 补充疗法。是指为增强常规方法的止痛效果, 将松弛、音乐、意想转移、体位保护等与常规的止痛方法联合使用; (2) 替代疗法, 也叫非常疗法。即使用针灸、按摩、低频刺激、冷敷、热敷、皮肤电刺激等疗法替代以往常规的药物止痛方法。

1.2.7 精神安慰及社会支持

为达到用积极的心理情感, 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 护理人员或家属应鼓励患者参加病友支持组织、抗癌协会、宗教信仰等社会活动, 争取病友、亲人、朋友及社会的支持。

2 结果

通过对60例疼痛患者采用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同时, 配合疼痛患者护理干预及心理支持, 以有效的缓解疼痛, 增强镇痛药物的镇痛效果。50例完全缓解, 7例部分疼痛缓解, 3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疼痛是造成癌症患者恐惧的主要原因之一, 持续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活动, 而且引起严重的心理障碍。对于癌症患者, 治疗由积极的抗肿瘤治疗转向以姑息治疗为主的阶段时, 控制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成为临床的首要工作。所以如何有效的止痛,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现代护理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对癌痛患者的护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癌症疼痛的治疗在坚持三阶梯止痛原则的同时, 要重视癌症患者的心理反应, 准确护理评估疼痛程度,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 提高癌症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疼痛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65例癌痛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阶梯止痛护理等系统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癌症疼痛的护理, 使那些害怕药物成瘾者主动要求用药, 使90%的癌症患者得到有效缓解, 75%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结论 正确的护理措施配合药物治疗, 多种方法相结合, 可使癌痛患者解除痛苦, 比单一方法疗效好。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史晓云, 随丽娜, 王大丽.癌痛护理[J].实用肿瘤学杂志, 2007, 21 (5) :498-499.

[2]韩东梅, 冯奇, 刘思玮.对肿瘤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于预[J].吉林医学, 2007, 28 (10) :1174-1175.

[3]韩翠燕, 靳杭红.舒适护理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J].中网误诊学杂志, 2006, 6 (10) :20-22.

[4]李静.舒适护理对癌痛患者止痛效果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4) :706.

[5]易建莉.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 2004, 13 (2) :283-282.

癌症患者的疼痛护理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08例, 其中, 男72例, 女36例;年龄38~67岁。肺癌46例, 肝癌20例, 宫颈癌19例, 结肠癌10例, 乳腺癌8例, 胃癌5例。

1.2 方法

1.2.1 护理评估

只有准确、客观地评估疼痛, 才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因此, 应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述, 详细收集全面的疼痛史, 包括疼痛的发生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对患者和家属的影响。疼痛治疗开始后, 应根据需要进行反复评估, 以便观察治疗效果。

1.2.2 疼痛分级

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 0级:无疼痛;Ⅰ级:轻度疼痛, 可耐受, 日常生活不受影响;Ⅱ级:中度疼痛, 疼痛较重, 可短时耐受, 日常生活及睡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Ⅲ级: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持续, 不能耐受, 日常生活及睡眠受到严重影响, 必须服用止痛药。美国疼痛协会已建议将疼痛分级作为第五生命体征[3]。

1.3 药物护理

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三阶梯止痛方案[4]的基本原理和麻醉止痛的理论知识, 掌握药物止痛的实施原则。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止痛药, 如阿司匹林, 此药无成瘾性, 无镇静安眠作用。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麻醉性止痛药, 如可待因、布桂嗪等。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止痛药, 如吗啡、哌替啶。哌替啶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阿片类药物, 但其代谢产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而发生震颤和癫痫发作。

1.3.1 掌握给药时间

了解各种止痛药的作用及维持时间, 按时给药, 使疼痛在尚未开始或刚开始时便得到控制。

1.3.2 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阿片类药的副作用有便秘、镇静、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

1.3.2.1 便秘

是长期使用阿片类药最常见的副作用, 护士应每天评估排便功能, 鼓励患者多饮水、适当运动, 进食膳食纤维如芹菜, 预防性应用缓泻剂, 必要时灌汤。

1.3.2.2 呼吸抑制

呼吸抑制在阿片类药剂量适当时很少发生, 主要出现在那些因持续严重疼痛而大剂量用药致中毒的患者。因此, 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 当患者呼吸变浅且<8次/min时应及时给予吸氧, 保持呼吸道畅通, 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 呼吸机辅助或控制通气, 同时使用阿片拮抗剂纳洛酮解救, 可将纳洛酮0.4 mg溶于10 ml生理盐水稀释, 以每分钟0.5 ml缓慢推注, 或将纳洛酮2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或5%GS中静脉滴注, 直至恢复自主呼吸。

1.3.2.3 恶心、呕吐

与吗啡类镇痛药刺激呕吐中心化学感受器有关。恶心、呕吐可能发生, 但几天后常常消退, 因此不必常规用止吐药。护理措施如下:少量多餐, 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避免进食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呕吐时取侧卧位以免误吸, 呕吐后协助患者漱口, 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 并做好记录。

1.4 疼痛的非药物干预措施

对于病程较长和疼痛较轻的癌症患者, 应采取心理疗法和物理疗法来止痛, 这些方法不但简便易行, 而且还会使患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提高生活的乐趣。

1.4.1 转移止痛法

通过与他人交谈, 回忆童年趣事, 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 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他事情而不是疼痛的感觉, 通过听觉、视觉、动感等对神经的强刺激, 阻断痛感, 缓解疼痛[5]。

1.4.2 物理止痛法

Mel Zack和Wall 1965年所提出的步骤控制学说指出:给以人体的皮肤部位适当刺激能减轻疼痛[6], 通过刺激疼痛周围皮肤或相对应的健侧达到止痛的目的, 包括热敷、冷敷、按摩等, 用65℃热水袋放在湿毛巾上局部热敷, 每次20 min, 可起到一定的止痛效果。按摩不仅可改善皮肤局部的血液循环, 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 而且可密切与患者的关系, 从心理和生理上起安慰和镇痛作用, 最常见的按摩部位为背部和肩部。

1.4.3 心理暗示法

此法主要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可结合各种癌症的治疗方法, 暗示患者如何进行自身调节。告诉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就一定能战胜疾病, 使他们增强生活的勇气, 充分调动自身消灭癌细胞的最大能力, 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1.4.4 松弛止痛法

松弛是一种无焦虑和骨髓紧张的相对自由状态, 全身松弛可有轻快感, 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简单的松弛技术包括深呼吸、腹式呼吸、练瑜伽等。

1.4.5 精神安慰及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淡化患者角色, 争取家属的配合, 充分调动其在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4.6 基础护理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减轻对患者的刺激, 卧床患者要定时更换体位, 预防压疮, 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的痛苦。

2 结果

所有患者疼痛症状都得以有效缓解, 均能较理智地面对所患疾病, 并能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

3 讨论

护士要注意评估癌症患者的疼痛, 熟悉药物与非药物疼痛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疼痛知识的教育, 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疼痛护理需求, 让患者消除顾虑情绪, 正确使用药物, 使患者在医院、家庭中都能得到良好的镇痛治疗, 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自2006年以来在我科住院的108例癌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疼痛症状都得以有效缓解, 均能较理智地面对所患疾病, 并能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结论:疼痛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积极适时地做好宣传教育, 周到的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 且对提高抗癌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都极为重要。

关键词:癌症,疼痛,护理

参考文献

[1]石智勇.心理健康教育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9, 7 (3) :1.

[2]刘晓俐.癌性疼痛患者的护理要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2, 11 (6) :264-265.

[3]郭丽芬.疼痛分级第五生命体征的评估[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1, 20 (3) :132.

[4]陈少玲, 黄建贤, 张友惠.护理干预在癌症病人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26) :6235-6236.

[5]宋红玲.癌症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5) :43.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 第7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癌症疼痛患者110例, 其中男85例, 女25例, 年龄25岁~72岁, 属中晚期癌症患者90例。

2 疼痛的评估

癌症疼痛的评估是控制癌症疼痛极为重要的第一步, 在疼痛治疗前必须对癌痛作出详尽而全面的评估[1]。

2.1 疼痛的评估方法

(1)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在纸上面划一条10 cm的横线, 横线的一端为0, 表示无痛;另一端为10, 表示剧痛;中间部分表示不同程度的疼痛[2]。了解患者疼痛在横线的哪个位置。 (2) 评估标准:1~3分为轻度疼痛 (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痛) ;4~7分为中度疼痛 (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 ;重度疼痛为7~9分 (如妨碍正常活动) ;10分为剧烈疼痛 (无法控制) 。该法利于护理人员较为准确地掌握疼痛的程度, 评估控制疼痛的效果。

2.2 正确评估

(1) 相信患者的主诉:疼痛是躯体受到有害刺激的结果, 它可由癌症本身、癌症治疗、精神及心理因素等诸多方面引起[2]。对疼痛的评估一定要相信患者的主诉, 患者在疼痛时, 护士一定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观察疼痛的部位、强度、性质及疼痛的时间是否有规律等。并将观察的内容及患者的主诉进行综合分析, 对疼痛作出一个正确的评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护士及时向医生提出自己的建议, 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止痛效果。 (2) 询问全面、详细的疼痛病史:一份详尽的疼痛病史, 是医生选择止痛剂和制定医疗方案的基础, 它包括疼痛的发病时间、部位、程度、性质、病期、持续性和间断性、加重或减轻的因素、疼痛治疗史 (用药、效果、副作用) 、疼痛对患者及家属的影响、病变范围、癌症治疗 (过去、现在) , 以及目前治疗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做好记录。

3 临床护理

3.1 药物镇痛的护理

根据WHO三阶梯癌症疼痛治疗方案, 只有正确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 才能使癌痛得到控制。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程度由弱到强按顺序提高, 应首选非阿片类药物 (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 用于轻至中度疼痛, 若达不到止痛效果, 在此基础上加弱阿片类药物 (可待因、氧可酮、曲马多等) , 若疼痛仍未得到控制, 应用强阿片类药物 (吗啡、美散痛等) 代替弱阿片类药物。对特殊适应证的患者如特殊神经或精神症状者, 均加辅助药物 (安定、泼尼松等) 。三阶梯疗法的关键是按时、准确给药, 因此在执行医嘱时, 不管患者是否疼痛, 都要按时、准确给药, 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

3.2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

传统观念认为对癌痛的治疗, 以患者的耐受为主, 尽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 减少止痛药的用量, 以防药物成瘾。事实上, 及时按时用止痛药更安全有效, 而且所需止痛药强度和剂量也最低。临床上目前鼓励癌症患者采用控释剂型的强效镇痛药, 在维持镇痛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血药浓度的大幅度波动, 因此, 吗啡剂量不足以产生严重副作用, 产生心理依赖 (成瘾) 的现象也十分罕见。

3.3 个体化给药

药物治疗癌痛的基本原则是对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3]。每一个患者所需剂量不同, 应做到个体化对待, 施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法, 护士要了解每一位患者的疼痛部位、时间、疼痛程度、用药剂量等才能达到有效止痛。

3.4 心理支持

癌痛对癌症患者精神上、心理上产生很大影响, 疼痛可使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增加, 表现抑郁、苦恼、不能集中精神, 过度考虑身体的疼痛而失去生活兴趣,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疼痛可使癌症患者更加孤独、焦虑、抑郁, 从而加剧癌症对患者心理上的创伤。护士要对患者的疼痛给予同情和理解, 进行心理安慰, 鼓励其从精神上摆脱恐惧感, 有效地配合治疗, 并取得患者的家人及亲友的配合, 共同关心患者, 减轻患者的疼痛及不适, 提高生存质量。

3.5 放松止痛

全身放松可有轻快的感觉, 能降低精神不安和肌肉紧张度, 肌肉松弛可阻断疼痛反应。如指导患者缓慢腹式深呼吸或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动作, 能安定身心、松弛肌肉;其他做一些放松操、沐浴、体育锻炼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6 转移止痛

指导患者如读书、听音乐、回忆过去值得留恋愉快的事情, 和患者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根据患者的爱好选择书报阅读、听音乐、看电视、下棋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患者疼痛发作时, 护士可适当地在患者床边逗留, 握一握患者的手, 用热毛巾擦一下颜面, 帮助更换一下体位, 精神上给予安慰, 以达到转移止痛的效果。

3.7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为患者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 阳光充足, 室温适宜, 限制探视, 减少噪声, 定时通风换气,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避免与其他有情绪反应的患者或家属接触, 这样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及疼痛。

4 小结

通过对110例癌症疼痛患者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的同时, 及时开展疼痛的评估, 通过评估, 及时给药, 有效地缓解了疼痛, 增强了镇痛药的镇痛效果,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随着疼痛治疗的方法和手段迅速发展以及三阶梯止痛原则的普及, 癌症疼痛控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迅速有效地减轻癌痛是护理的基本要求, 因此, 护士应努力提高对癌痛的认识和护理水平,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萍.肿瘤与疼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 27

[2]潘宏铭, 徐农.肿瘤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27

癌症患者疼痛的治疗护理进展 第8篇

关键词:癌痛,评估,生命质量,社会心理干预

癌症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 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之一。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痛苦的一种症状, 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且易使患者丧失生活的勇气。因此疼痛的控制是癌症病人护理中的重点, 肿瘤专科护士应熟练掌握癌症疼痛的相关知识和技术, 协助医生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癌症病人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疼痛定义

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 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这一定义强调疼痛是患者的主观感受, 提示在评估疼痛强度时应该以患者本人的主诉为依据。

2 癌症疼痛的原因

2.1 直接由肿瘤发展侵犯引起, 占癌症疼痛的70%-80%。

2.2 癌症相关性疼痛副癌综合征如骨炎节痛、压疮、便秘等, 占6%-8%。

2.3 抗癌治疗有关的疼痛手术、化疗、放疗损伤引起的疼痛

2.4 非癌所致的疼痛骨炎节炎、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痛等占6%-8%。对前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 抗肿瘤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使病人疼痛缓解, 而后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则需进行止痛和其他有关的辅助治疗。

3 癌症疼痛的评估

准确评估疼痛是有效止痛的前提。疼痛程度的评估我国常用的评估方法有以下四种。

3.1 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VRS)

根据病人主诉, 分四级:0级:无疼痛。I级 (轻度疼痛) :有痛感但可忍受, 能正常生活, 睡眠不受干扰。II级 (中度疼痛) :不能忍受疼痛, 要求用止痛剂, 睡眠受干扰。III级 (重度疼痛) :疼痛剧烈, 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混乱 (出汗烦躁休克) 或被动体位, 睡眠严重受干扰, 需用镇痛剂。

3.2 数字评估法 (NRS)

将一条10cm长的直线划为10等分, 其中0代表无痛, 10代表剧痛,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感受在直线上作标记。0:无痛;1-3:轻度疼痛;4-6:中度疼痛;7-10:重度疼痛。

3.3 视觉模拟量表法 (VAS)

该量表由一条10cm长的直线构成, 直线两端标有文字说明, 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体验在直线上标记, 测量从左端到记号的距离, 所得数值就是疼痛程度。

3.4 疼痛影响面容量表法

(Wong-BakerFscesScale) 用6种面部表情 (微笑悲伤哭泣等) 来表达疼痛程度。

以上方法中以数字评估法 (NRS) 和视觉模拟量表法 (VAS) 对疼痛的评估最精确, 临床使用较普遍;主诉疼痛法 (VRS) 更直接简单, 但易受患者情绪认知等影响, 不易发觉细微变化;疼痛影响面容量表法易于掌握, 不需任何附加设备, 更适合急性疼痛、老人、小儿表达能力丧失者。

4 癌痛控制方法及护理

4.1 药物止痛

4.1.1 WHO三阶梯止痛法用药原则

从无创性给药途径开始, 首选口服, 它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其次透皮贴剂 (比如芬太尼贴剂) 毒副反应少、轻, 作用更持久、方便;然后可考虑肌肉、皮下、静脉、椎管内等给药;静脉镇痛泵或病人自控镇痛 (PCA) 能稳定控制血药浓度, 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

按时给药, 可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减少和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按阶梯给药, 轻度疼痛:非阿片类止痛药 (即非甾体类抗炎药) +辅助药。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消炎痛、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中度疼痛:弱阿片类药+辅助药。常用药物有可练因、强痛定、曲马多等。重度疼痛:强阿片类药+辅助药。常用药物有吗啡口服片盐酸吗啡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美沙酮等。常用辅助药物有解痉药精神治疗药皮质激素三大类, 应根据疼痛性质、部位及不同的伴随症状来选择。

个体化给药, 适合剂量就是满意止痛的剂量, 因此应根据个体情况, 从小剂量开始滴定至最佳止痛剂量。

密切观察止痛效果, 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患者全身情况, 并根据观察情况调整用药, 以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使药物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4.1.2 止痛药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

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损伤, 服用该类药物应在饭后服用, 有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者忌用该类药物,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阿片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有: (1) 便秘, 为最常见的副作用, 发生率约90%-100%, 预防主要是多饮水, 多食含纤维类食物, 适当活动;预防性服用缓泻剂, 如潘泻叶片;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2) 恶心、呕吐, 发生率约30%, 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 症状大多在4-7天内缓解, 预防主要是用药初期同时给予胃复安, 等症状消失, 停用止吐药。 (3) 镇静, 少数病人在用药最初几天可能出现思睡及嗜睡等不良反应, 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预防主要是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剂量不宜过高, 剂量调整以25-60%的幅度增加;老年人谨慎滴定用药剂量;如出现嗜睡及过度镇静应注意排除其他原因。 (4) 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阿片类药可引起中枢神经毒性反应, 其中以杜冷丁为最常见杜冷丁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去甲杜冷丁具有中枢毒性, 长期用药容易蓄积中毒, 表现为战栗、震颤、抽搐、肌阵挛、癫痫大发作, 因此癌症病人的慢性疼痛不宜应用杜冷丁。 (5) 尿潴留, 发生率低于5%, 处理上可以用流水声诱导疗法, 热水盆浴, 膀胱区轻按摩, 导尿。 (6) 阿片类药物过量和中毒, 临床表现为针尖样瞳孔, 呼吸抑制, 嗜睡, 昏迷, 骨骼肌松弛, 皮肤湿冷, 心动过缓, 低血压, 严重可出现呼吸暂停, 深昏迷, 循环衰竭, 心脏停博, 死亡。处理:立即通畅呼吸道, 可给予辅助或控制通气, 呼吸复苏, 使用阿片拮抗剂纳络酮0.4mg+生理盐水10ml静推, 必要时重复给药或纳络酮2mg+生理盐水500ml静滴。

4.2 抗癌及创伤性治疗

手术放疗化疗可切除和缩小肿瘤, 解除压迫症状达到止痛目的, 顽固性的局限性剧烈疼痛可考虑神经阻滞或神经松解术。

4.3 物理疗法

包括皮肤刺激, 锻炼, 固定术, 经皮肤电解质刺激, 针灸等, 其中皮肤刺激疗法包括热敷, 冷敷, 按摩等。

4.4 社会心理干预

教会患者放松 (比如深呼吸) 、意想、转移注意力, 比如听音乐、看电视、下棋等病人喜好的娱乐活动, 体力容许室外散步, 干力所能及的活, 比如自己洗漱、进食等加强亲友的情感支持, 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

4.5 健康宣教

疼痛是可以控制的, 疼痛是无益的, 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因此应及时表达疼痛, 正确叙述疼痛十分重要, 口服止痛药能有效控制癌痛, 吗啡及阿片类药是常用且有效的止痛药, 成瘾罕见, 长期及重复用药仍有效。止痛治疗期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止痛药剂量, 药物对精神及身体存在潜在影响, 不宜在用药期间从事操作重机械等危险工作, 不饮酒, 止痛药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勿将药物转给他人服用, 遵医嘱用药及停药, 详细告知病人及家属用药的具体方法、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5 癌痛控制现状

目前全世界约有1400万癌症病人, 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这当中又有50-80%的病人没有得到满意缓解。我国现有癌症患者约200多万, 癌痛发生率为40-50%, 其中25%的患者未得到治疗, 63.4%的患者治疗不充分, 而90%以上的癌痛是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护理来得到有效缓解的。

因此, 临床医护人员应加强学习, 全面掌握癌痛知识和控制方法, 正确认识癌痛, 精确评估癌痛, 有效控制癌痛, 使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于世英, 胡国清.肿瘤临床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400.

[2]易建莉.癌症疼痛的规范化治疗[J].现代肿瘤医学, 2005, 13 (2) :283.

[3]孙燕, 周际昌.临床诊疗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84.

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探察 第9篇

【关键词】 术后;疼痛;护理干预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61-02

术后疼痛伴随着生理、病理改变能影响患者机体痊愈,引起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它不仅影响患者情绪,对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挫伤其配合治疗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影响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从而推迟患者的痊愈时间甚至加重病情,所以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术后疼痛干预能很大程度减轻和缓解患者的不适。过去术后的镇痛护理方案只是拘泥于遵循医嘱,给患者使用止痛药物,很少采用其他方面的护理干预。但是该方法对于多数患者而言维持时间并不长,需反复用药进而止痛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经研究显示表明,手术后疼痛已经成为57%的患者最担心的事,71%的患者表示传统术后止痛方式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所以术后疼痛干预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1 资料

对我院2010年至2011年普外手术患者进行探究,并选取68例愿意合作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病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男女患者各占一半,两组患者的、年龄、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疾病种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对照组 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术后护理,采取传统药物止痛方法。

2.2 观察组 对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2.2.1 手术前进行疾病与疼痛的教育 在临床发现,很多情况下患者对术后疼痛有着恐惧,而手术本身就是对机体有伤害性的治疗手段,因此疼痛不可避免。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有助于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减少负面情绪、增加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2 术后对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观测 对术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血压、呼吸、心跳等,伤口有无感染,出血等,以及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2.2.3 有效合理的用药 积极主动地鼓励患者表达出对疼痛的感受,根据不同病情进行合理与科学的用药。对不明原因的疼痛不能随意使用止痛剂,应根据患者年龄,体质及手术伤口等情况综合分析合理给药。

2.2.4 进行行为干预 具体做法如下:①改善提高病房环境,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安全、安心的疗养环境。②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采取不同的体位,使肌肉放松,减轻切口的张力,改善呼吸,促进伤口局部血液循环,都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的感受。③指导患者学习减轻疼痛与避免疼痛的方法。比如尽量减少咳嗽,深呼吸等,或者咳嗽的同时轻微按压伤口,防止伤口裂开,牵着缝线等。

2.3 评价方法 利用VAS来评测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以0-10cm为尺标,分为10个等级,0带表无痛,10分代表疼痛不可忍受。数值大小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关系。为便于分析将评估标准分为4个等级:0-2分为轻微疼痛,3-5分一般疼痛,6-8分非常疼痛,>8分为剧烈疼痛。在术后5d内进行评估并。对2组患者疼痛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将满意度分为4个等级: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按疼痛的程度和影响分为四个等级:轻微疼痛,一般疼痛,严重疼痛和剧烈疼痛。2组术后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疼痛程度在严重疼痛和剧烈疼痛者所占比例均较对照组高,轻微疼痛和一般疼痛者所占比例均较对照组低,见表1。

3.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对疼痛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根据患者的满意程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2组患者对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很不满意和不满意所占比例较高,对照组的满意和非常满意所占比例较高,见表2。

4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以及术后护理技术的发展,疼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重视。在当今,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疼痛作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

各种临床资料表明,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愈合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手术前为患者创造和谐温馨的环境,为病人耐心讲解相关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等相关临床知识能使病人更好的认识自己的病情,增加对抗疾病的信心,能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医疗工作,这样能使手术及术后修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良好的心态对于病人来说是最好的良方。

医护工作者的细致工作也是解决术后疼痛的关键。首先手术前医生应该制定出合理的诊疗方案、准确的给药方式,避免因为疼痛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为手术切口部位精确定位,尽量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手术切口的大小和手术切口的次数,从量的方面减少患者疼痛。其次,不同患者的发病部位,手术部位不同,以及不同体质的人对痛觉的敏感程度不同,因此我们要对不同病人分别对待,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镇痛的用药。最后,医护工作者应该及时积极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鼓励并帮助患者表达出对病痛的感受,这样才能消除病患因为疼痛而产生的精神紧张、焦虑情绪,正确理解病患的需求,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制定适应的护理措施,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术后镇痛治疗,促进术后伤口的愈合。

本次对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表明,通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疼痛程度有所降低,对术后疼痛护理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术后患者进行疼痛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术后镇痛有重大意义。对患者术后进行护理疼痛干预是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改变以往的术后护理观念,重视对病患疼痛的处理、疼痛教育以及疼痛程度评估,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为患者消除疼痛,促进疾病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也是每一位医护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马秋花.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焦虑程度的影响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11,18(8):881-882.

[2] 刘亚耘.护理干预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4):58-60.

[3] 沈曲,李峥.手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197-202.

癌症疼痛的护理干预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中心辖区社区内50例预计寿命>6个月的晚期癌症患者。其中男31例, 女19例;年龄32~64 (53.2±0.2) 岁;其中肺癌19例, 乳腺癌16例, 肝癌12例, 食管癌3例。所有患者都经放疗, 化疗或手术治疗后无法取得明显疗效, 而且病情逐渐恶化, 患者都有剧烈疼痛的临床表现。

1.2 方法[3]

(1) 基础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防止发生并发症。晚期肿瘤病人全身营养差, 有时合并水肿, 极易产生褥疮.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 并保持房间的优美舒适的环境, 经常给病人翻身。鼓励病人起床活动, 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泌尿道等系统的感染的发生。 (2) 心理护理:很多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绝望以及焦虑的心理, 紧张、恐惧、忧虑、对于康复失去信心会对患者的疼痛产生加剧, 对患者的情绪造成影响, 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放松以及心境良好, 会提高患者对于疼痛的耐受护理人员对此需要细心安慰以及鼓励患者, 和患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获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使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 (3) 健康教育:告知家属有关照顾指导技巧等, 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 全面了解患者病情, 鼓励家属多关心患者, 予以其相应的支持和安慰。 (4) 药物护理:正确使用止痛药, 严格按照WHO推荐的三级止痛法的原则, 从非麻醉性止痛药开始, 无效时逐步升级到强麻醉性止痛药。依据按时给药, 而不是按需给药的原则, 不要等到疼痛加重后才开始使用。特殊情况下可灵活掌握, 临时增加止痛药。 (5) 疼痛评估:依据患者的主诉和主观感受结合评估工具准确评估疼痛, 并及时告知医生。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疼痛程度评判:采取十分制评估, 将其分为四级, 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4分;中度疼痛:5~6分;重度疼痛:7~10分。生活质量判定:以1-5数字评分法进行评分, 总分为5分, 记录护理前后患者的食欲、人际交往、睡眠、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 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采用社区护理后, 50例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用社区护理前, 疼痛程度也较前明显缓解, 护理前后比较, 差异显著,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癌痛多为慢性疼痛, 癌痛表现为总疼痛, 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除躯体因素外, 与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也密切相关。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4]。疼痛来源于患者现有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 来源于患者心理、精神、社会等不同方面的影响, 继而产生愤怒、恐惊、抑郁和孤独等心理障碍。这些都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疼痛的阈值, 增加病人的疼痛感, 严峻影响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 他们往往在痛苦的挣扎中走完自己最后的人生。社区护理可在保证疼痛缓解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指导患者和家属准确使用止痛药品, 评估患者用药后对疼痛的反应, 观察处理止痛药引起的毒副作用, 同时耐心做好癌症病人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 以及与患者、家属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协调合作工作达到缓解癌症患者疼痛, 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在我中心对辖区内50例晚期癌症患者采用社区护理, 50例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采用社区护理前, 疼痛程度也较前明显缓解, 护理前后比较, 差异显著, 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社区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 是晚期癌症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的陪伴人, 通过社区护士充分发挥护理教育的职能, 运用合理、有效地护理方法, 可以达到满足晚期癌症患者既想减轻疼痛, 又想在家里度过余生的愿望, 安心的走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平静的面对死亡。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对晚期癌症患者采用合理的社区护理,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缓解患者疼痛,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少玲, 黄建贤, 张友惠.护理干预在癌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7 (26) :6235-6236.

[2]马福刚, 王改非, 郭鹏, 等.肿瘤晚期患者癌性疼痛的家庭综合干预治疗[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4, 12 (5) :228-229.

[3]赵继军, 陆小英, 赵存凤, 等.数字疼痛量表和描述疼痛量表的相关性研究和改进[J].现代护理, 2012, 8 (9) :657-661.

上一篇:对绝缘体无效下一篇:宽容学生善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