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农业范文

2024-08-03

会展农业范文(精选5篇)

会展农业 第1篇

作为一种人类活动形式, 会展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会议是人们的集会商议方式, 展览是最古老的市场形式。发展至今, 会展业已成为一个成熟的、庞大的行业。会展活动的形式还将继续变化以适应社会、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我国会展业真正的发展起步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改革开放时期, 从完全的官方政府行为转化商业化、专业化操作, 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农业会展是按照会展内容划分一种专业展。1978年, 北京多国农机展举办, 它是新中国首个专业技术展, 开创了新中国农业会展的先河, 揭开了农业会展旅游的新篇章。

据统计, 2007年我国重大国家级会展总数突破30个, 其中农业洽谈会8场, 举办地分别在杨凌、杭州、哈尔滨、南京、河南等地。2008年~2009年在国内举办的农业会展也分别有几十场之多, 但在安徽合肥举办的农业类会展为数甚少, 且专业性不强, 规模小, 级别低, 其办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会展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

二、合肥农业会展旅游的功能

1. 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

安徽是农业大省, 安徽农民农业农村发展如何, 直接影响安徽经济的发展。目前, 国内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这种现状使得农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处于竞争的弱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的农产品就更无优势可言了。然而, 农业会展为农民、企业、市场以及国内与国际搭建了互动交流平台, 促进农商对接、产销对接, 从而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 降低了流通成本, 促进农产品形象的提升, 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

2. 丰富会展旅游产品内容

按内容划分, 会展可分为综合展和专业展。农业会展是专业会展的分支, 是农业行业或某一项农产品的展览会, 常常同时举办讨论会、报告会, 用以介绍新产品、新技术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 我国会展业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快速增长, 今天, 会展业已经渗透到各个社会经济领域。中国的展览项目数量已居亚洲第一, 世界第二。北京、上海、广州已成为中国的展览中心城市, 合肥等地也发展成为地区展览中心城市。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就合肥而言, 会展旅游产品主题不突出, 品牌形象不鲜明, 内容不够丰富等问题阻碍着我市会展业的发展。办好农业会展, 突出办展主题对调整合肥会展旅游产品结构, 丰富会展旅游产品内容, 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会展活动的举办对举办地的相关产业 (包括印刷业、酒店业、餐饮业、零售业、通信业、交通业、广告业、航空业、旅游业等) 带动效应较强。据美国展览研究中心统计, 美国展览会的经济带动比例为1:10, 德国展览会的经济带动比例为1:9.1, 上海的调研显示该地区的会展业带动系数为1:6~1:9。我省地处华东腹地, 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机遇较少, 大力发展合肥农业会展经济, 势必对我省相关产业, 尤其是农业和农村旅游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

4. 促进合作与交流

农业会展活动能起到推广和展示农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创新、新产品的作用。

此外, 会展活动还能起到传播信息、知识和观念;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促进省外与省内、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产业技术的进步, 扩大外贸出口等。

5.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农业会展旅游搭建了农民与市场的互动交流平台, 一方面, 让农民及时、准确、全面的把握市场需求信息, 有针对性的育名牌产品, 扶农头企业, 从而实现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 农业会展是农产品最好的宣传方式, 能有效的将农民的新创新, 新产品推向市场, 从而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农产品和农村的相关信息, 进一步由潜在消费者成为现实消费者,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合肥农业会展旅游的发展模式

1. 农产品生产部门与学校和科研单位联合

众所周知, 旅游业是一项集资源、资金、智力和人力于一体的新兴产业, 是现代化的硬件与高素质软件的结合。农业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而作为旅游业分支的农业会展旅游的发展除了需要资源与资金外, 更需要人才与知识。因此, 我国的农业生产部门乃至整个农业的发展务必与教育和科研单位联合, 将不断发展的理论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 将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同时, 选派一些农业及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工作, 给农业的生产与发展带来新理念、新知识、新创新, 从而推出农业新产品, 在农业会展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2. 农产品生产部门与大型企业和超市对接

按产品的一般构成进行划分, 产品结构可以分为核心部分, 形式部分和附加部分, 农产品的构成划分也不例外。农产品的核心部分是消费者购买和消费的主体;形式部分是指构成产品的实体和外形, 包括形状、式样、品牌、质量等, 也是产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缺少形式部分或者形式部分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都不能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 农业会展旅游就更难以形成。可见, 经过加工和包装之后的农产品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因此, 农业生产部门应与一些有实力, 知名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和超市对接, 实现农产品的深加工, 增强农产品的吸引力, 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 同时可借助这些大企业和超市的知名度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可信度。

3. 定期参加或举办展览会

合肥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如肥西老母鸡、长丰草莓等在合肥地区已家喻户晓, 但合肥以外的其他地区熟悉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却寥寥无几。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 其农产品的销售及农业会展旅游的发展可以通过定期参加或举办展览会的方式, 开展全方位的促销攻势, 宣传优势产品, 与世界各地客商进行贸易磋商, 互通信息, 推动合肥经济的发展, 塑造合肥农业会展旅游形象。

4. 政府政策的支持

要想促进合肥会展业健康、快速发展, 首先要参照国家各部委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展览管理规章、办法和政策, 同时, 还应结合本地情况, 根据本地会展业发展的需要出台相关的管理、协调与促进性政策和规章。合肥市在2004年就已经下发了《关于加快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明确鼓励办会办展;安徽省对规范市场管理和监督以及财政支持与鼓励方面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在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开发政策、促进展览业对外合作等方面政策尚有空缺。

四、结束语

安徽是农业大省, 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承载着重要的功能。合肥农业发展如何, 直接影响着

安徽整体农业的发展, 影响着安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合肥农业会展的发展情况对安徽省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带动作用, 同时也影响着合肥会展业及会展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杨:会展策划师 (基础知识) [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2]贝凤岩, 郝晓兰:旅游经济学[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3]钟甫宁:农业政策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会展作业--会展与旅游 第2篇

——在辩证中发展会展与旅游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展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会展越来越赤手可热。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规模。与此同时,会展业自身独特的经营模式和潜在新引力,也为旅游的发展添光加彩。可以说会展业的发展也已经涉涉足到旅游业的各个方面,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关键词:会展 会展业 旅游 旅游业 会展旅游 辩证关系 共性和个性 互动作用 产业链 依托 资源 经济效益 品牌效益 人才 发展

正文

一、会展、会展业、旅游、会展旅游的定义

(一)会展

会展广义是指展览、节事活动以及奖励旅游。就狭义来讲,是指在固定或一系列的地点特定的日期和期限里,通过展示达到产品,服务信息交流的社会形式。其内容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地方及民族节庆、展览展销活动、文化艺术表演、体育竞技活动、商品交易活动等。具有信息高度集中,联系面广,对企业的宣传是全感官立体的和官方的,以及不断创新的特点。

(二)会展业

会展业的形成主要源于会议和展览业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商务经济发展已经越来越迅速,而商务过程中的迁移走访已经符合旅游者的定义,而商务经济也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跨国公司的普遍出现,良好的交流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商贸物流相关产业的配套日趋完善,会展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可以说已经形成了相当庞大和稳定的产业模块。(参考文献【1】)

(三)旅游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施行对外开放的外交政策,再加上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越来越多,旅游成为了一种大潮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服务为特点的第三产业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其中旅游就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会展迎合了旅游发展的大契机,会展业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飞速发展。逐渐,会展成为了旅游活动的一大板块,即会展旅游。(参考文献【2】)

(四)会展旅游

从旅游需求来看,会展旅游是指特定群体到特定地方去参加各类会议、展览活动,并附带有相关的游览及考察内容的一种新兴旅游方式;从旅游供给看,会展旅游是特定机构或企业以组织参与各类会议、展览等相关活动为目的而推出的一种新型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的关键是主体的“转化”,即将会展活动参加者及受众者变成旅游者,延长停留时间、提高综合消费。

会展旅游不等于会展业,也不能把所有的会展活动参与者和主办者都当成会展旅游者。会展旅游也不是会展活动和会前或会中或会后观光游览的简单相加。会展业是构成会展旅游的核心基础,没有会展就没有会展旅游,没有旅游业也就无法开展会展活动并进行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作为商务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的追求上和发生要素上都不同于人们熟知的休闲旅游。他与休闲旅游相比,具有客人档次高、消费水平高、停留时间长、组团规模大、利润丰厚、行业互动性强等特点。(参考文献【3】)

二、会展与旅游的辩证关系

会展与旅游是普遍联系着的,但绝非完全的等同或是简单的包容关系。它们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发展。一方面,会展带动了旅游,另一方面,旅游促进了会展。充分利用二者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加快会展和旅游的共同发展。

(一)会展与旅游的共性和个性

要研究会展和旅游的辩证关系,首先要分析二者的本身性质。从会展和旅游的特性上来看,二者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1.共性(1)感知性

会展是建立在人们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之上,交换产品和宣传展示商品的需求的活动,而旅游则是人们追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的结果。尽管它们的具体表现方式上有所差别,但都达到了有形物质实体以及无形思想、观点、情感相互交流的目的,最终实现感知。(参考文献【4】)(2)服务性

从供给的角度来讲,无论是旅游还是会展的组织者和供应者,都是以各自的资源为依托,以服务为媒介,向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服务,来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渗透于旅游和会展活动各个环节之中的灵魂要素,高品质的服务是确保旅游活动和会展活动成功的关键。(3)流动性

旅游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资源,它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流动特性。而会展活动也具有同样的特性。会展目的地的选址,往往成为决定会展活动能否顺利圆满开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尤其是那些影响力大的国际性会议和展览活动,选址问题更是关系重大。而对于与会者或参展商来说,他们都必须从居住地出发,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这样,一次会展活动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4)综合性

现代的会展活动和旅游活动都具备很强的综合性,活动的开展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广泛的社会资源,离不开其它行业部门的支持。现代旅游活动的实现,绝非仅仅是游客的个体行为就可以完成,它离不开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多个部门的配合;而会展活动的开展同样也需要金融、物流、通讯、交通、城建、广告、旅游、宾馆、保险等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大力协助。2.个性

(1)商业性质

旅游活动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活动,而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而相比之下,会展活动比旅游活动更突出经济特性,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会展往往是企业、政府、协会进行产品展示、信息交流和经贸洽谈等商务性活动,已经被看作是经济领域中一个对外高度开放的“窗口”。总体来讲,“会展属于一种前瞻性经济,更能反映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旅游则属于一种体验性经济,激活游客内在心理空间的消费主动性,拉动经济增长”.(参考文献【5】)(2)活动目的

旅游是旅游者在工作以外时间所进行的活动,无论是从时间上和内容上看,休闲娱乐、放松身心是其主要目的,通常表现为一种个人行为,属于个人生活内容的范畴;而会展活动的目的是以信息的沟通交流、经贸洽谈等为主,活动内容与工作联系紧密,娱乐休闲只是会展活动之外的辅助性活动。(3)服务对象

由于旅游内容的多样性,旅游活动的服务对象范围非常广泛,观光客、休闲娱乐者、探亲访友者、商务人员、修学者等等应有尽有,其中也包括会展参加人员;而会展活动主要面对的是参展商、以及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尽管综合性展览也面向普通大众,但从总体上讲,服务对象的范围相对狭窄很多。(4)服务内容

会展活动还是以会展场地出租、专业设备、经贸洽谈、信息交流等为主要服务内容;而旅游则以提供观光游览、休闲娱乐服务为主要内容。

(二)会展对旅游的作用:

1、会展为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旅游资源

会展活动本身就是一项旅游资源,而且是一项经过整合具有一定吸引了旅游资源,它将某一区域或是具有某相同特性的物品通过聚集展览达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在旅游活动中,成为目的地或观赏过程中的一部分。

2、会展容易成为旅游吸引力

会展旅游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作用就在于吸引旅游者。吸引旅游者前往某特定地区,为旅游出行创造了可能和吸引点。同时其也作为一种目的地,集结了部分人群,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旅游氛围。

3、会展为旅游带来了广阔的客源市场

会展旅游的组团规模大,为会展举办地带来更多的现实游客和潜在旅游消费者。

4、会展带动旅游消费

会展旅游游客的需求档次高,消费能力强.因此,会展旅游服务的利润率普遍高于传统旅游服务。

5、带动旅游相关产业

一个大型或知名展会的举行,对本地旅游业中的酒店、旅行社、景区、旅游交通、购物均会产生较大的促进带动作用。

6、弥补旅游淡季空缺,提高设备使用率

会展客人的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弱在很大程度上协调了旅游淡旺季的差距.弥补了传统旅游的淡季消费,提高了对基础设施设备的使用率.7、会展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环境优化以及旅游设施完善

会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旅游业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各种大型展会的举办不但强化了政府对相关产业的重视和发展,也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目光,政府拨款和民间投资为改造硬件环境提供了资金支持。拥有完善的会议接待环境,就能吸引更多的会议召开;更多的会议又进一步促进了旅游环境的优化,这是一良性的循环

8、提高地区知名度以及树立旅游形象

会展或者大型活动的举办对东道主地区或国家来说就象是地区的外交活动,地区的形象塑造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形成其作为潜在旅游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9、会展丰富了旅游形式,增加了旅游乐趣

会展是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和形式。同时,对于一般旅游团队或旅游者来说,若在旅游过程中恰逢举办会展,由于会展所带来的强烈的气氛,使其旅游情趣大增。

(三)旅游对会展的作用:

旅游业的稳定发展为会展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会展活动多的发展势必依托旅游,并以旅游作为背景和市场。旅游和会展所涉及到的行业资源和市场都是紧密相连和密不可分的。在大力发展旅游的背景下,人们的旅游意识也不断加强,旅游需求增多,也为会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

1、旅游为会展创造了可能

旅游的发展,势必会带动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而例如酒店,交通,信息技术的完善又为会展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和发展条件。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的四大要素,也与会展的发展紧密相连。

2、旅游对会展的辅助作用

在会展旅游的发展过程中,旅游业为会展的举办提供相应服务,协助会展树立品牌,成为了会展旅游集约型发展趋向中关键的因素。会展的成功举办除了参会者的规模或专业性等因素之外,一定程度上还有赖于旅游业的参与程度。如果旅游企业与会展公司进行专业化分工,会展公司负责展会的招募、宣传、布展和会场内的组织管理工作,旅游企业则向参加商或参观者提供场外的“六要素”服务,各司其职,各取所长,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令参展商、参观者和当地居民均感便利而满意,从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和获得更多的、持久的支持,从而树立展会的品牌,使会展的带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最终形成以会展带动旅游、以旅游完善会展的互动互惠的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5】)

(四)会展与旅游的互动作用:

会展业和旅游业同属于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从事会展业是旅游有多元化战略之一,而会展业则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旅游业以其服务对象的异地流动、异地消费特征和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而会展活动也因为商品的流动、贸易与交换具有同样的特征。这就需要会展和旅游互动联系。

会展与旅游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即会展拉动旅游,旅游促进会展。会展业能够带起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消费链”。会展业需要这旅游六大要素的强力支持通过会展的凝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来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参考文献【6】)

三、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的优化升级

(一)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优化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发展会展与旅游,使得二者两互相成,互惠互利,稳步健康发展。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打造品牌,会展品牌与旅游品牌相联合,以及在从事会展和旅游的人员上达到人才素质和从业技能的双向提升。并且,是会展成为旅游的一大亮点和吸引点。

(二)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优化的作用

在会展与旅游的互动发展中,旅游是会展旅游发展的基础,旅游业的繁荣必将为会展活动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加速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的进步可以优化社会资源的组合,带动其他行业更快的发展。

1、有利于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会展与旅游的互动性可以更为充分地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化社会资源的组合,使会展与旅游所涉及到的相关行业可以相互作用与反作用联系。

2、有利于品牌打造以及形象提升

会展品牌的建立需要以城市作为基础,依靠城市环境,城市经济,或是借助城市的形象号召力。而会展的举办,其品牌的塑造又可以提升展会举办地的知名度,尤其是知名展会,不仅为其他行业带来巨大商机,为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源,而且还可扩大举办的对外影响力,改善社会环境,创造投资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7】)

(三)会展与旅游相互关系优化的方法

1、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

对旅游市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旅游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挖掘潜在旅游消费能力和可能。

2、合理运用国家的政策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双无形的手,对资源进行着宏观的调控,发展会展需要依靠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福利支持。

3、完善会展和旅游地基础设施:

一个地区的承载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能力。所以在环境方面,应该极力保护环境,使开发和保护并行。在基础设施方面,量力而行,避免盲目的扩建,积极研究规划,合理布局。

4、树立城市品牌,打造“地标”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是越来越快,但在单一追求速度的过程中,城市的形象问题也日益凸显,环境质量的不达标,人文气氛营造的漏洞,以及经济的发展不平衡,都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的打造。良好的形象和良好的氛围,都是城市发展旅游和发展会展的必要基础。

所谓打造地区“地标”,并非单一的建造地标建筑,而是广泛的指营造一种城市印象。从感观的角度上讲,旅游所获得的就是一种体验,而体验笼统的讲就是一种感觉。打造城市“地标”,彰显地区特色和地区魅力。(参考文献【8】)

5、推进会展业的规范化

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由于所涉及到的面广和涉及的渠道宽,所以在行业各个阶层和环节存在一定的漏洞。

在管理体制上,鉴于旅游业发展水平和会展业的明显旅游属性,会展业可纳入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统一促销。从管理制度上讲,会展的管理,需更加层级化,职权分配更加平均,并且施行责任制,把每个环节的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人上面。在市场营销上,会展部门应和旅游部门协作,开展联合促销,即使是会展企业单独开展促销活动,也应将会展与城市及其周边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接待设施结合起来。

在客源预测上,会展部门应与旅游部门联合开展调研和预测,以增强会议或展览对参展商的可信任程度,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侧重专业观众,后者侧重一般旅游;

在配套服务上,旅游企业应积极为参展商、与会者和观众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服务,并尽量将丰富多彩的旅游节庆活动与大型会议或展览结合起来。

在人员培训上,加大培训和引导,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并提升自身素质。

6、打造特色会展,增加吸引吸引力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人们总是期待一些“新”的东西,这就需要创新,会展业也是如此。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做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东西,才能保持其生命力,旅游业和会展的联系处理上,二者可以有更“新”的联系,在发展和特色打造中相互渗透。

7、在旅游活动中加大对会展的宣传,会展积极引导旅游

会展和旅游在宣传上,需要互帮互助,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可以适当的对会展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和宣传,而会展也可以在其开展的过程中对周边旅游进行推广带动。

8、加大旅游业人才和会展业人才的交流沟通

二十一世纪,是个人才的世纪,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会展和旅游在人才的需求上存在一定的交叉,这就需要旅游和会展加大人才的交流,新思想,新技术,可以进一步推广和运用。而并非局限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在人才培养上,杜绝盲目的扩大规模,而应该注重精英的培养。在人才分布上,保证会展和旅游各个环节的稳定。

参考文献

【1】金辉主编,《会展概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李天元主编,《旅游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平主编,《会展旅游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年 【4】《旅游心理学基础》清华版﹒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 【5】赵西萍主编,《旅游市场营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6】熊训林主编,《走进会展经济》,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 【7】马勇主编,《会展经济发展解读》2002年 【8】胡晓主编,《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部分观点及陈述来源于以下网站:

会展农业 第3篇

关键词:农业会展 三农 影响

我国的展览业起步于农业会展,起源于农产品市场交换,1978年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十二国来华农业机械展”,作为新中国首个农业专业技术展会,开辟了我国国际展览的先河。近十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农业展览业也迅猛地发展起来,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1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支持农产品营销”等相关政策,农业会展经济成为国家“三农”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全社会关注“三农”、重视“三农”、服务“三农”,农业会展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一、农业会展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会展是各种会议、展览、展销活动的简称。农业会展就是有关农业的各类展览、展销和会议,主要包括有关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各种主题论坛、洽谈会、研讨会和各种类型的博览会、展览会、交易会、招商会等活动。它是农业和会展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有机结合,具有各种要素空间分布的高聚集型、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型、经济高关联性等特点,是促进消费者了解地方特色农产品和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现代化平台。

农业会展按展览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展览和专业性展览。综合性展览主要指包括农业全行业多个方面的展览会,比如在宣传农业政策、展示农业成就、推广农业技术、活跃农产品流通、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专业性展览主要指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甚至某几种商品某一专项产品的展览会,比如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专业性展览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展览会期间常常同时举办相关论坛及研讨会,用以介绍新产品、新技术等。

按展出主题,目前我国的农业展览大体可分为13类。包括食品、饮品、农产品、加工品、农业生产资料、茶业、畜产品、粮油、农机、果蔬、肥料、水产品、种子等,其中食品、饮品、农产品、加工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综合类展会大约占全年农业展览数量的40%多,茶业和畜产品专题展大约占全年展览总数近20%,其他粮油、农机、果蔬、肥料、水产品、种子等专业展占比均不足5%。

按展览性质划分,可分为贸易型和消费型。贸易型以展览展示为主,目的是展示成就、交流信息、洽谈贸易,如已连续举办多年的“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而消费型主要以销售产品为主,目的是以直接销售的方式,推广、推销产品,如每年一届的“全国优质农产品(北京)展销周”。

按展览区域来划分,可分为国际展、国家展、地区展、地方展,以及公司展。这里的区域指的是展出者和参观者所代表的地域而不是展览场地所在区域。不同区域的展览具有不同的地方特色和优势,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来选择。

按展览时间来划分,农业展览可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以及长期和短期。定期的有一年四次、一年两次、一年一次、两年一次等,不定期则视需要而定。长期可以是三个月、半年、甚至常设,其中常年专题农产品展销最具代表性的是上海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一期)、西郊国际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和上海台湾农产品交易中心。短期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如中华农耕文化展。

二、农业会展有效促进“三农”发展

(一)农业会展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1.农业会展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会展业正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风向标,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会展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各省市(市、区)举办的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从出现、发展,到成熟,不仅仅是展会所服务行业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然,而且,在它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充当起推动这个行业经济发展的角色,促发了所在行业产品的升级,体制的创新,标准的建立,甚至造就和强化了这个行业经济业态的成型和成熟。

2.农业会展是开拓国内外市场和促进农产品贸易的重要平台

根据调查显示,农业会展数量由2004年的122个增加到2009年的368个,5年之间增长2倍多。到了2011年,全国各地举办中等规模以上的农业展览会就达到256个。而国内农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具权威、影响最广的品牌展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自2003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届, 在宣传农业政策、展示农业成就、推广农业技术、活跃农产品流通、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来,农交会共吸引了16680家企业参展、11万多家采购商到会、350万观众参观,累计贸易成交额3888亿元。参加国外展会是农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最主要也是最便捷的通道,如意大利维罗纳国际农业博览会,至今已举办了106届,每届展出面积30万平方米。中国政府先后组织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海南、安徽、山西、福建、浙江、贵州等省参加了该展会,先后签署了50多项合作协议,促进中国农业企业的国际合作和贸易出口。

3.农业会展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个成功的农业展会必然会为农产品的供需双方提供最新、最全的市场信息,让参展商和专业观众集中时间获取大量的行业信息,充分比较产品质量和价格,对买卖市场形成比较直观的认识,并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地完善并加速农产品及相关资源的合理配置。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业高新企业还可以通过展会的系列活动了解产品现状,把握并预见市场需求,及时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加大技术投入和研发以及和相关科研部门的合作,实现农业从业人员的合理配置。

4.农业会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并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农业会展作为促进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不仅能促进农产品贸易和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还可以不断地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布局和调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引领现代农业向观赏、休闲、美化等方向扩延,促使假日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迅速发展成为与传统农业并驾齐驱的重要产业。如已连续举办多年的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展,以点带面,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地注入动力和活力,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现代农业向产业型、观光旅游型、科技型以及文化创意型发展,派生出一系列科技园、观光园、生态园以及种植养殖基地,有力地推进现代农业向专业化、一体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

(二)农业会展是构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平台

1.农业会展是交流和传递新农村建设成就的有效载体

农业会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现代展示手段,多角度宣传展示新农村建设及其成就,还特别推出“产业发展看农村,一村一品见农业”为主题的“一村一品”展览展示,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态农业、民间工艺等不同侧面反映新农村、新生活。

2.农业科技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农业科技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源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业科技,而农业科技展作为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展览展示及推广的有效载体,参展企业必然拿出最优最新的农业科研产品参展,科技推广进程必然全面加快,这必将有利于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与运用。如2012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主办方不仅组织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与农机企业交流互动,还举办“全国农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人才、成果展示交流会”以及各类论坛、研讨会、分析会、推介会、图片展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加强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推广,可见农业科技展是引领新农村建设,构建新型农村的重要平台。

3.农业会展强化了各省市的新农村建设的区域品牌和区域规划

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山西、安徽、海南、云南、黑龙江等省市通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绿色产品展销周等活动让展商在展会现场深刻体会品牌的魅力和魔力,进一步强化了区域品牌,加速了地方农产品品牌整合,同时区域农产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大大加快了,还促使专业合作社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得到进一步提升。如盘锦大米河蟹展的举办,使北京的老百姓一下子记住了盘锦的大米,盘锦的河蟹以及蟹田的大米;新疆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使人们很容易的想起库尔勒香梨、哈密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则进一步强化了“小杂粮王国”的四张特色名片(杂粮王国、果菜基地、生态牧场、酒乡醋都)和六大区域品牌(山西陈醋、雁门肥羊、吕梁红枣、太行小米、汾州核桃、晋南苹果)。

4.农业展会加速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与区域规划相结合,推动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展会不仅对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能结合新农村经济的发展特点,在旅游、农业、食品、文化、环境、交通等有特色的地区培育特色产业,并结合其特色举办文化节、产业节、产销周等小型特色活动,如2011年由省农垦总局、省农垦集团公司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的 “海南农业项目推介会”,主攻现代农业,依托垦区现有资源,涉及热带现代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及农业观光休闲、疗养、度假等多个领域,从而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农业会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

1.农业展会是普及农业科技的窗口,增加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机会

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展会更加注重服务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几乎在每一个展会版块都融入了农民可看、可学、可用的东西,让他们在展会上很容易的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好项目、好技术、好产品,从而变相地增加农民增收致富的机会。

2.农业会展协助农民和农资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开展商贸活动

对于参展商来说,通过展会找到合作机会是其最大的愿望和目标。特别是新企业、新产品、新项目,要拓展营销渠道,构建营销网络,寻找合作伙伴,展览会无疑是最好的场所。农业展会尤其是品牌农业展会可以带来很多商贸机会,从而增加农民和农资企业的收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业展会是农民转变观念、学习技术的重要场所。

一个成功的展会,除了现场产品的展览展示和交易活动外,往往组织“行业研讨会”、“产品推介会”、“专家讲座”、“产研对接”等系列活动,参展者不仅可以了解行业内企业的发展竞争情况,而且对于产品技术现状、产品生产与销售、产品质量等都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农民抛弃过去的“小农意识”、“自产自销意识”,而展会现场产品的直观演示、致富经验的介绍、龙头企业的现场访谈等活动增强了农民改变其现状的欲望。

4.农业会展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摇篮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会展,在展会结束后往往会根据展会现场的调查分析,和农业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组织一些参展者参加后续的农业技术培训,在下届展会期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致富带头人、技术带头人等评选活动,极大的调动了农业参展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然农业会展也存在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如政府主导色彩太浓,农业会展的产业化和市场化不高;展览主办地集中度太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以及东部沿海地区;中小企业参展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三、结论及建议

(一)参与农业会展已经成为三农发展的重要工作

生产是生产者的事,政府主要是提供产业指导、公共服务,做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事。农业会展是一种手段,一个工具。举办农业会展,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参加农业展会是农业企业走出当地,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参加参与农业会展,政府的定位不再是主角,而是“搭台”的配角,如盘锦大米河蟹展销会,盘锦市粮食局、水产局以及盘锦市政府定位就非常明确,主要是协助企业配合展会开展推广工作,在采购商邀请、展会宣传推介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补贴与支持。

(二)重视“三农”应该更加重视农业会展

农业会展是会展业和农业的有机结合,其本质属于贸易服务型产业。举办农业会展,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产品的销售,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而达到农民增收的目的。而当前,有许多农业会展目的不明确,或者单纯看准了会展者的营利目的,或者为了会展而会展。或者为了政绩,为了形象工程搞会展,造成农业会展名目繁多,层次不一。许多展会只在开幕当天差强人意,之后便流于冷清,既没有体现出展会经济的优势,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办展分布上,绝大多数有影响的展会又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小,造成对农业发达地区影响过剩,欠发达地区带动不足。因此,农业会展应该在研究农业地域优势的基础上统筹规划,目的明确,不同层次的展会应当体现出不同的特色。大的品牌展会尽可能在高度上、产业领先、辐射面上体现优势,而中小规模的展会,则应该更多地体现出区域特色、地域优势、促进地域农产品的销售和地区农业的发展,也可以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特色于一体,如文化节、产品节、产销会等小而精的展会,带动当地旅游、交通、餐饮、产品销售等的发展,从而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重视农业会展应当扩大参照服务范围,加大扶持力度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农业主产区,农业企业对农业的真正带动作用有限,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还存在着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经纪人,他们是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最直接纽带。因此,农业展览在把农业加工企业作为服务对象的同时,还应该致力于如何吸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行业协会、农民经纪人,甚至是农民,把他们也纳入到展会的服务对象中来。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农业展会,参展对象往往是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政府官员,这些企业由于多年参展,已经形成自己的宣传网络和销售渠道,必然导致展会的信息流、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以及新模式在企业代表和政府官员环节停滞和流失。大批相对迫切需要参与展会的中小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由于经济实力薄弱、无人组织而无缘展会。因此,政府应该加强扶持力度,加强对这些最基层环节的组织扶持,让展会的优势逐渐惠及到农业农村农民中去。

(四)加强对农业会展优势的认识

落后、偏远的农业生产区,应该致力于对会展优势的认真研究,认真找出本地区筹办会展、参与会展的切入点,积极参与到会展经济中来,整合本地的优势资源,打造有本地特色的区域性会展,形成特色品牌会展,同时也应加快本地区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扶持农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借助会展优势快速提高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 2012.09.04

2.宋晓雁,武邦涛.农业会展的经济功能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6.04

3.蒋文龙.农业会展:盛宴过后的思考.《农民日报》2005.06.17

4.刘琨.农业科技展览对现代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河南农业》2013.15

5.高传杰.浅析农业展会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促进作用.《集体经济》2011.05

6.赵文珺.农博会展经济在“三农”中的作用.《吉林农业》2012.09

7.马俊哲等.对北京市发展会展农业的若干认识与建议.《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0.02

永川区会展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4篇

会展农业是利用会展业的平台思维进行农业生产升级改造的一种现代农业模式, 会展农业是围绕农村区域特色农业建设的目标以农业资源、场馆设施为基础举办农业会展活动的整体流程。如图1-1所示, 会展农业同时具备了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的特点, 并与旅游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产生了一定的融合, 是融生产、休闲、观光、展示、贸易、交流、科普、教育、体验、示范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 是一种高端的农业产业形态。

2 永川区会展农业发展的现状

2.1 会展农业园区建设已有一定规模

永川区依托区内五大山脉的地理资源, 建成6.5万亩重庆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 全区现有2000亩种植规模以上的5处;建成名优水果基地22.15万亩、蔬菜基地40.3万亩、“晚熟龙眼”生产基地3.3亩。3个市级农业园区、7个区级特色效益农业示范园建设基本完成。

2.2 会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出台《永川区加强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意见》, 切实加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有效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以来, 每年通过以府办文件的形式明确农业园区建设任务, 整合涉农项目资金, 共整合道路建设、农田水利、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环境整治、扶贫开发、产业发展等涉农资金4.14亿元,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2.3 会展农业产业化理念不断增强

2.3.1 实施标准化生产, 健全监管机制。

在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实施标准化生产, 逐步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培育“三品一标”,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 加大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 目前, 全区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的共有145个;强化宣传, 举办梨花节、采果节、西瓜节、茶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 在城区和部分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直销点、专柜, 组织认证产品参加西部农交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重大推介活动, 加强品牌包装和宣传促销工作, 提高品牌效益。

2.3.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建设以板桥镇农副产品及食品加工基地为中心, 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镇街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 形成“一区多园”的格局;加大扶持力度, 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重点扶持发展一批蔬菜、茶叶、水果、粮油、水产、畜禽等方面的生产、加工、营销型龙头企业,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注:《永川网》三大农业园区打造农业发展新天地, 2015年06月29日。

2.3.3 构建农业电商平台, 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

建设吉之汇农贸城和圣水湖瓜菜、黄瓜山梨、朱沱晚熟龙眼等一批产地市场, 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构建面向全国的农产品电商平台, 实现农产品线上与线下同步销售;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建设产业基地小型冷冻库, 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支持发展农产品冷链运输服务, 建设冷链物流集散 (集配) 中心, 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城市社区放心农产品直销店, 发展永川放心农产品直销、网购配送服务, 健全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2.4 农业节事活动初具规模

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与建设, 更好的把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 调整产业结构, 增加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近几年永川区举办了众多会展节事活动, 辖区内大部分乡镇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节事活动, 为会展农业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 永川区现有农业会展活动14项, 主要分为赏花和采果两大类。2016年举办赏花类会展活动4项, 占会展活动总数的28%;2016年共举办采果类活动7项, 占总数的50%;另有其它农业类会展活动3项, 占总数的22%。

注:数据来源《茶竹永川网》分析统计。

3 永川区会展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健全引导机制, 推动会展农业全面发展

会展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 政府应当在会展农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 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功能, 引导会展农业向正确的道路发展。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对全区会展农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 根据区域优势和产品分布情况, 打造主题明确、功能完善的会展农业园区, 合理布局展览中心、交流中心、教育基地、加工厂房、配送中心等设施, 能为会展农业活动的举办提供场地支持, 有效促进城乡联动发展。一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建设完善的会展农业园区, 并规划长期农业展厅;制定相应的会展农业发展政策, 促进会展农业实现产业化发展;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会展农业项目, 在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提升项目的综合实力;建立部门联动机制, 沟通农业、城建、国土、商贸、市政、公安、旅游、教育、科研、等多个部门, 协调处理各部门职责, 共同推进会展农业的发展。二是推行会展农业项目登记管理制度, 对会展活动举办实行登记管理制, 能有效把制活动开展的独特性和监测活动的开展效果, 树立品牌思维, 发展重点项目。三是成立会展农业相关的协会, 制定会展农业项目举办的标准, 并对会展项目开展行业监督与管理, 提高会展农业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3.2完善配套设施, 奠定会展农业发展基础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会展农业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一是会展场馆的修建, 为大型会展农业活动提供举办场地。依托永川区现有国际机器人展、国际茶旅节、永川区房交会、永川区汽车展、永川区农交会等10多个会展项目, 加上繁多的农业节事活动, 修建一个3-5万平米的现代化专业展馆, 提供专业的会议、展览设施和会展服务。二是加强农业园区建设, 提升园区接待能力。应运用现代化的理念进行重新规划, 便于广大参与者的参观、休闲, 配套合适的产品展示与销售的平台;对交通环境进行改造, 搭建合理的区-镇-村三级公路体系;需对餐饮住宿环境进行标准化建设, 开展专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班, 提高园区餐馆、酒店的服务质量, 并根据全区要求, 配套修建一些高档次的酒店, 提升园区接待能力。三是完善农业加工厂和科研基地建设, 增加农业附加值。依托永川区现有的茶叶、梨、龙眼、莲藕、鳅、鱼、桃等产品建设加工厂, 实现“一品多厂”的格局, 生鲜包装、熟食开发, 多种途径延长农产品销售时间, 扩大农业效益。加强农业科研的投入, 组建专门的研究团队, 加强科研成果的展示和推广, 扩大永川区农业的影响和知名度, 一方面为后续的重大会展农业项目引进做准备, 另一方面更好的服务地方农业的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3.3 提炼会展主题, 打造农业会展品牌

永川区茶叶、梨、龙眼、西瓜、莲藕、食用菌等产品都具备很好的发展优势, 依托优势农作物花、果开展不同的赏花节、采果节, 打造特色会展主题活动。一是加强“茶旅节”的升级改造, 打造成中国知名农业会展项目。丰富“茶旅节”的主题内容, 改变原有单一的研讨会、文艺演出模式, 增加贸易、科研、比赛、体验等综合性会展项目, 围绕茶叶全产业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提升活动的影响力;提升参展商、观众、嘉宾的档次, 邀请国内外在茶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和嘉宾, 以名人带动会展活动的升级;最后需拓宽“茶旅节”收入渠道, 提升各相关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二是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农业会展项目, 带动永川区会展农业发展。永川区可根据现有条件, 引进中国蓝莓大会、中国渔业大会、中国西瓜大会等大型农业会议, 学习先进的活动理念, 带动永川区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三是结合永川区优势资源, 策划全新的农业会展活动。依托优势资源策划一些大型的农业会议活动, 如世界梨子大会、中国龙眼大会、中国莲藕大会等会展活动, 推动永川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发展。

3.4 整合宣传资源, 树立会展农业整体形象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发展, 提升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应充分整合现有宣传资源, 树立会展农业的整体形象, 做强永川区农业特色。一是增强宣传主体实力, 扩大农业节事的规模和影响力。春季“赏花”、夏秋季“采果”,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节事主题, 合并现有产业资源, 延伸活动时间, 保证宣传热度。把五间西瓜节、黄瓜山梨子节、黄瓜山蓝莓节、石笋山猕猴桃节整合成“永川区夏季瓜果采摘季”, 整体包装, 增强宣传主体的实力, 扩大会展活动在周边城市及国内其它地区的知名度, 更好的带动产业发展。二是整合宣传渠道, 搭建立体化宣传系统。在宣传上应构建线上线下相统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宣传模式, 实现全方位的立体宣传系统。采用电视广告、新闻发布会、推介会、平面广告、网络广告、路演活动、事件推广、自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发布活动信息, 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永川区会展农业的美誉度。三是搭建会展农业网络平台, 助推“互联网+农业”模式快速发展。建立完善会展农业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等环节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打造“永川区会展农业网络展示平台”, 把永川的会展农业项目与国内、国外的一流农事网站实现互链, 让宣传与国际接轨, 提升本土名牌在国际的影响力, 吸引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参加活动。通过平台的建设, 把实物展览、网上展览统一起来, 增设网上交易模块, 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和O2O的经营模式的发展, 打造“互联网+农业”的优质平台。经过统一的网络交易平台, 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对接, 实现育种、种养、加工、营销、物流配送的联合发展, 使产业链产生更大的增值收益。

3.5 提供资金支持, 保障会展农业项目扩张

会展农业根植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立足于特色农业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拉动特色农业的产业链, 能产生强大的经济乘数效应。会展农业能吸引大量的优质资源, 包括信息、技术、商品、人才等相关资源, 通过相关活动, 把产品、技术、生产、营销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 增强综合竞争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 大力引进大型的农业会展项目, 有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美化, 增强广大民众的幸福指数。在资金的投入上, 一方面从土地流转、贷款、税费、补贴、奖励等方面制定会展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政策, 在对新型的会展农业项目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培育特色会展农业项目, 推动永川区特色农业发展, 把会展农业发展成为永川区现代都市农业的支柱性产业。另一方面鼓励非公制经济和民间资本进入会展农业行业, 制定相关的制度, 根据企业和个人投入资金的多少适当减免所得税或给予直接补贴。紧跟永川会展农业的发展现状, 按照农业消费市场的梯级分成若干的等级, 做好精准的市场定位, 将成渝经济区作为重点开发市场, 中西部地区作为次级市场, 组织专门人员到该区域进行宣传推广, 扩大客源规模, 增加永川区会展农业的影响力。

4 结论

永川区的会展农业发展应走农业节庆驱动型模式, 在会展农业提档升级方面下功夫, 农业节庆、农业展览、农业会议协同发展, 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会展活动。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 发展优质、高效的会展农业, 形成“三节、三会、一展”的农业会展布局。从具体的对策建议上来看, 会展农业是依托一定基础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起来的一种农业模式, 所以应围绕“场地-项目-产业”的思路进行规划和建设。健全引导机制, 推动会展农业全面发展;完善配套设施, 奠定会展农业发展基础;提炼会展主题, 打造农业会展品牌;整合宣传资源, 树立会展农业整体形象;提供资金支持, 保障会展农业项目扩张;优化农业产业链, 增强会展农业竞争实力。以会展农业为纽带,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与升级。

参考文献

[1]杨平, 蒋继康, 徐杨.办好农事节庆活动打响农产品品牌[J].新农村, 2013 (09) .

[2]郭冰.我国农事节庆品牌建设策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2015 (01) .

[3]包仁艳, 罗昊澍.北京会展农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01) .

[4]蔡礼彬, 司玲.农业会展促进地方发展研究-以中国 (寿光) 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为[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3) .

常州会展业市场调查 会展期末 第5篇

11旅游 11113122 汤佳伟

一、常州曾经举办过的展会

1、常州国际动漫博览会

自2004年以来,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动漫节展,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7届,今年是第八届举办,完成了从最初的博览展示向动漫产品产权交易的成功转型,逐渐跃升为全国动漫产业的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生产中心和推广中心。2009年,动漫艺术周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为全省文化建设三大信息交易平台之一,2010年成功获得主办规格的提升,由国家文化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011年8月24日——8月30日,常州又迎来第八届动漫艺术周。2011第八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高举“国际化、产业化、专业化”旗帜,新增“波兰动漫电影周”、“欧洲漫画联展”等内容,提升国际化;新增“动漫主题晚会”、“动漫原创形象大赛”等活动,体现专业化;在扩展展示馆面积的基础上,新增交易馆,采取“新品发布会”、“服务外包对接会”、“媒体购片恳谈会”、“项目合作洽谈会”等形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互动平台,实现产业化。同时,强化艺术周与本地产业的对接,将动漫文化与恐龙文化相结合,艺术带动产业发展,如举办“金恐龙”国际动漫作品大奖赛,面向全世界征集恐龙主题的形象和题材,为“恐龙品牌”注入新的创意与内容,主题高峰论坛将首度揭开“恐龙复活计划”的神秘面纱。

2、2013中国(常州)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

常州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 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位于两大经济辐射圈之间,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常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城市,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居领先地位。装备制造业是常州工业经济中的支柱企业,输变电产品制造业规模名列全国第一,并成为华东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轨道交通车辆与部件制造业基地,工程机械与车辆产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2013年4月10~12日,由12家行业协会联合参与主办的常州机床模具展在常州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持。展会将有来至10多个国家及国内20多个省市的300多家机床模具企业参展,共设600多个展

位,展览面积将达到18000平方米,成为常州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行业盛会。

3、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去年的花博会,可以说是常州历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一次会展活动了。举办花博会的机会来之不易,1999年,无锡申办第五届花博会失败,2003 年,南京申办第六届花博会失败,江苏等待开花博这个愿望,终于在今年在常州得到了实现。这是一场国家级的盛会,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不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常州花木产业的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从发展壮大花木企业、建立花木生产基地入手,狠抓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专业化产品多样化、销售品牌化,花木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花木基地为依托、公司为龙头、交易市场为窗口、园林绿化工程为配套、经纪人为纽带的花木产业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常州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摘自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官网)这次的花博会不像小型的会展。这是一场大型的盛宴,为期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花博展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展热潮,广大游客对花卉的喜爱、对花博的期盼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游客流连忘返、意犹未尽。另一方面,就是联系到常州会展业了。毋庸置疑,花博会的成功开展不仅给常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给常州会展业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展会是一个特定环境,竞争者多,能捕捉很多眼球。虽然现在是信息时代,但会展依旧能产生不小的影响。一个地区会展业的 发展,也是这个地区贸易的发展,商机的发展,优势的宣传。

常州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仅要归功于常州会展业本身的不断发展,当然也少不了在常州各类大大小小的展馆的支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常州一些重要的展馆。

二、常州新老展馆

1、常州国际会展中心

常州国际会展中心位于常州市新北区。紧邻市行政中心,南望沪宁城际铁路,北枕沪宁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西邻常州城市快速公交线(BRT),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方便。常州国际会展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0000平方米,共5个展厅,其中主要3个展厅位于一层,2个辅助展厅分别位于二、三层,并配

有近5000平方米的露天展场,共可布置标准展位近1000个。会展中心室内空间开阔,一览无余,屋顶的张悬梁衍架使会展中心大气磅礴,充满现代气息。会展中心设有地下车库,大小型会议室,新闻发布厅、商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周边星级酒店及快捷酒店配备齐全。

2、常州工业展览馆

常州市工业展览馆对常州经济起到助推器作用。为充分发挥常州工业展览馆在会展服务方面的优势作用,更好地贴近市场、开拓服务平台建设需要,现特申请将常州工业展览馆更名为常州会展服务中心。常州会展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为:指导、协调全市会展服务工作;组织或协调企业参加各类展销展示会、产品交易会、供求洽谈会以及国内外商务考察活动;组织提供会展策划、展览设计、展台搭建、展具租赁、会展培训和会展服务机构评估与认定服务;组织提供会展信息、会展资讯、会展查询、会展咨询和网上会展及招商服务;组织开展会展研究和会展服务研讨交流活动;组织提供与会展业相关的其他服务。

三、常州优势产业考察分析

企业产出增长率有助于分析常州地区优势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之所在。2004年常州地区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平均水平约为176%,其中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较高的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单位企业产出增长率均低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表明这四大产业是常州地区产业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具有发展的潜力。

综合以上对常州地区十大优势产业指标值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五大优势产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各项指标在常州地区十大优势产业中属于中等水平;而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这四大产业的各项指标水平偏低,具有发展的潜力。

四、常州最适合办的展览

为了给市场一个明确的印象,使市场更好更容易的认识常州展会。给企业一

个参加展会的充足理由,同时也给会展找一个合适的发展空间,我市应对会展进行明确定位。由于我市的产业特色主要是五大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因此,我市的会展业定位应与这五大产业相结合,如现在就举办的非常不错的“国际动漫艺术周”“邹区灯具节”等。这些优秀的会展项目,我们要始终保持它的发展优势,争取新的突破。此外,由表3可以看出,常州的新材料产业的年生产总是已经到达1617.2亿元,并且增幅达到33.20%,算得上常州的种子产业。常州可以意图创办以“新材料”为主题的展览活动。新材料产业是常州的一项高新科技产业并且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八大产品群和发展新材料的重点骨干企业,在全行内有一定的影响力,如江苏卓群纳米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五菱常泰纳米材料有限公司等。再者考虑到目前常州场馆硬件条件的限制,而新材料的展出对场地要求并不高,更多是专业的讲解。因此,在培育常州品牌会展时,以新材料为主题的项目不失为好的选择。

五、结语

上一篇:专业培养下一篇:热浸镀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