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语法范文

2024-07-28

语义语法范文(精选6篇)

语义语法 第1篇

一、方位复合词“左右”的语义

从字源上看, “左”和“右”的本义分别指称“左手”和“右手”, 是一般的名词。“左”、“右”作为相对空间观念来源于人类对自身同周围事物相对方位关系的观察, 人们将靠近自己左手的一侧称为“左”, 靠近自己右手的一侧称为“右”时, 就有了主观的自身参照, “左”、“右”也由一般名词变成了方位词。

(一) “左右”的空间义

1、“左右”的方位义

“左右”的方位义可以表示一个参照物体自身或之外的左边和右边, 也就是说, “左右”表达的方位义可以有两种:一是自身方位义, 二是外向方位义。

例如:

(1) 【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 正中有一道纵沟, 分左右两个半球, 表面有很多皱襞。《现代汉语词典》

(2) 【鼻腔】鼻子内部的空腔, 分左右两个, 壁上有细毛。《现代汉语词典》

(3) 进了这道门, 左右都是长廊, 包着一个宽敞的院子。 (老舍《正红旗下》)

(4) 门的左右各有一只大石狮子。

(1) (2) “左右”指称的方位分别是参照物体“大脑、鼻腔”自身的“左边”和“右边”, 属自身方位义。 (3) (4) 指的均是参照物“门”之外的左边和右边, 属外向方位义。

2、“左右”的范围义

从语义上看, “左右”指两个具体的方向“左”和“右”, 但有时候“左右”的方向性比较模糊, 意义泛化, 可以表示“周围”、“附近”、“旁边”等表示范围。这种语义的表达方法通常有两种:

一是:“处所名词+左右”结构;另一种是:“指人名词+左右”结构。

(5) 这左右附近店主都已答应出让。 (亦舒《红尘》)

(6) 同时山洞左右, 一头猪狂叫, 只叫了半声, 以下声息全无, 声音收束得给快刀划断一般。 (钱钟书《上帝的梦》)

(7) 中就有“文王险降, 在帝左右”。《诗经·大雅·文王》

(8) 现在, 他把老张的债清了, 他的侄女又在他的左右了, ……。 (老舍《老张的哲学》)

(5) (6) 的“左右”不表示具体方位, 而是采用“处所名词+左右”的结构表示空间范围“周围、附近”之义。 (7) (8) 的“左右”采用“指人名词+左右”的结构表示“身边、身旁”等义。

(二) “左右”的时间义

“左右”从空间义引申到时间义是一个基于人类普遍认知经验的隐喻过程。在空间域中“左右”的方向性已经比较模糊, 意义泛化, 可以表示“周围”“旁边”“附近”等, 此时“左右”能和约指意义相对应。而在时间域里的约指, 表示的也是一种“附近”的模糊意义, 例如“三天左右”可以理解为时间在“三天”的“附近”。

“左右”和相关词语搭配表示的时间意义可区分为时点和时段两种。时点是指时间上的某一点, 如:2012年、星期六、晚上等。时段是某一段时间, 如:三年、三个月、六天、两小时等。时点不区分时间的长短, 只起指示作用, 时段区分时间的长短, 时点回答什么时间的问题, 时段回答多长时间的问题。

1、“时点短语+左右”表示时点

该结构表示以这个时间点为中心, 向前向后没有明确定位的时点, 这个时段被参照的时间点分为之前和之后的两部分形成间隔性时段。

(9) 大概在十点左右吧, 鸡丝面来了! (老舍《取钱》)

(10) 帆船诞生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 (《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以上例句中的时点有典型时点, 如“十点”, 典型时点的时段接近于零;也有非典型时点, 如“公元前三千年”, 非典型时点的时段大于零, 但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都是时间的定位概念。

2、“时段短语+左右”表示时段

该结构表示以这个时段短语为中心比该时段短语表达的时段长或者短的一个时段。

(11) 北京解放后四个月左右。 (老舍《方珍珠》)

(12) 可是枪弹最密的时间只有半分钟左右。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

(13) 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 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 (《中华上下五千年》)

以上例句中, 时段短语分别是“四个月、半分钟、一百年”, 可见“时段短语+左右”表示的时段可长可短, 但一定是一段时间的不确定时段, 即约量时段。

(三) “左右”的数量义

数量域是用来表示度量衡、年龄、温度、距离等的数量, 它和时间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左右”从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和数量域都是概念隐喻的结果。时段与数量的关系密切, 数量在性质上和时段是一样的, 不表示方向, 只区分大小。在数量域中, “数量短语+左右”表示概数意义, 即不确定的数目。

(14) 又走了一里地左右, 他们来到一个乱尸岗子。 (老舍《四世同堂》)

(15) 男的大概有十岁, 女的七岁左右, 正和小顺儿, 妞子, 差不多。 (老舍《四世同堂》)

上例分别表示约量的距离、年龄等, 此外, “数量短语+左右”还可表示人数、重量、温度、面积、体积、容积等的约量。

二、代词、动词、副词“左右”的语义

1、代词“左右”及其语义

方位词“左右”在概念隐喻的作用下, 和左边右边的人或事物相关照就引申出了左右指代左边右边的人和事物的语义, 但这一指代语义有所虚化, 较模糊, 并不确指, 有时甚至只是一种敬称, 通常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补语等。

(16)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7) 帅左右登牙城拒战。《资治通鉴·唐纪》

(18) 是故不敢匿意隐情, 先以闻于左右。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2、动词“左右”及其语义

“左右”作为一个动词, 表示对人或对事物的操纵和控制。这种语义同样是由方位复合词“左右”的概念隐喻而来。作为方位复合词, 左右总是以某事物作为参照点表示以该参照点为中心的前后或上下的约量, 约量虽有大有小但都受参照点的约束和控制, 通过概念隐喻, “左右”就产生了“约束、操纵、控制”之义。汉语的动词最普遍的语法特征就是在句子中作谓语, 多数可以带宾语, “左右”也具有这样的语法特征。例如:

(19) 姚明左右收视率。 (《重庆晨报》2011.12.29)

(20) 猪肉不再左右CPI。 (《新农村商报》2011.12.14)

古汉语里“左右”作为动词, 还有“相帮、相助”之义。这一语义则是由左右的本意左手右手隐喻而来。例如:

(21) 高祖为亭长, 常左右之。 (《史记·萧相国世家》)

(22) 癸酉冬, 司马公病革, 夫人左右之, 以得正终。 (明·王铎《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夫人宋氏行状》)

以上各例“左右”都作谓语带宾语, 是一个动词。

3、副词“左右”及其语义

在概念隐喻的作用下, 左右从方位义引申到范围义到更为抽象的动词义, 同时也引申出了语义更为虚灵的副词义, 表示“反正、无论如何、不管怎样”等, 在句子中只充当状语。例如:

(23) 左右不过在这几个院里, 那里就丢了他。《红楼梦》

(24)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 一般还你钱, 便卖些与我们, 打什么不紧?《水浒传》

三、“左右”的语法化

“左右”从方位词引申为代词、动词、副词, 语义从实指变为虚指, 从具体变为抽象, 这是概念隐喻驱动的结果, 是“左右”语法化过程的外现。在语义隐喻变化的同时其词性和句法位置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左右”的语法化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左右”语义实在、具体, 用作名词, 作主语、宾语、定语、补语等。例如:

(25) 左右大夫皆进谏曰。《吕氏春秋》

(26) 侉奶奶家的左右都是空地。 (北大网上语料库)

(27) 说着, 就命令左右把后边埋伏好的兵撤去 (同上)

(28) 这许多僮仆, 都站立左右, 也有站立门外的。 (冯梦龙《白案惊奇》)

以上例子中, (25) (26) (27) (28) “左右”作名词, 表示“左边、右边”的意思, 在句中分别作定语、主语、宾语、补语;

2、“左右”语义发生部分虚化, 由确定的实指开始虚化成不确定的模糊指称, 表示“周围、附近”, 再进一步虚化, 甚至有了表示无实在意义的客气内容, 表敬称。例如:

(29) 令军士不得于亮墓左右刍牧樵采。《三国志·诸葛亮传》

(30) 他像一股臭味儿萦绕在陈南燕的周围, 日夜不离左右。 (北大语料库)

(31) 然亦不能不粗呈于左右。 (白居易《与元九书》)

3、语义进一步抽象化, 用作动词, 单独作谓语或作连动谓语。 (32) 以左右民。《易·象上传》

(33) 予欲左右有民。《虞书》

(32) 单独作谓语, 后面常直接带宾语; (33) “左右”作连动谓语, 直接跟在别的动词后, 这就为“左右”的进一步虚化提供了语法条件。

“左右”语义全部虚化。表示“无论如何、反正”等, 作副词, 用作状语。

例如:

(34) 管他呢, 左右粘上自己看着解闷儿罢。《红楼梦》 (35) 左右我们丫头更算不得什么了。《红楼梦》

(36) 我们起迟, 原该爷生气, 左右到低射奴才呀。《红楼梦》

摘要:作为方位词的“左右”具有空间义、时间义和数量义。空间义包括方位义和范围义, 时间义既可表时点又可表时段, 时间义和数量义均表示约量。从空间义到时间义再到数量义构成了一个连续统。在概念隐喻作用下, “左右”进入了语法化的进程, 从一般名词到方位词、代词、动词再到副词, 经历了从实指到虚指, 从自指到转指, 从具体到抽象的历程。

关键词:左右,语义,概念隐喻,语法化

参考文献

[1]、方经民.汉语“左”“右”左右方位参照中的主观和客观——兼与游顺钊先生讨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7 (3)

[2]、张豫峰.“X+前后/左右/上下”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4 (3) .

中文短文本语法语义相似度算法 第2篇

摘要:通过分析中文短文本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语法语义的短文本相似度算法.该算法结合中文语句语义的相似性以及语句语法的相似性,即计算具有相同句法结构的短文本的相似度以及考虑语句词组顺序对相似度的贡献,对中文短文本相似度进行计算.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中文短文本相似度计算结果上更加接近人们的主观判断并且拥有比较好的精确率与召回率.

关键词:语法语义相似度;语句相似性计算;HowNet;语料库;语法分析;语义分析;相似度计算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974(2016)02-0135-06

短文本相似度计算在文章查重、信息检索、图像检索、智能机器问答、词义消歧和搜索引擎等多个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并在英文处理方面取得了许多实质性的成果,如机器人语音对话系统等.但是在中文信息处理中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未登录词识别问题、语法结构复杂和一词多义等[2].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中文短文本(语句)相似度计算方法,并提高计算结果的精确度.

短文本相似度表示的是多个短文本(语句)之间的相似程度,属于一种度量参数,相似度值越高,则表明文本间越相似,反之越不相似[3].文本相似度包括语义和语法等方面,但是在实际中主要考虑语义层次的相似性,往往忽略了文本的语法结构对文本相似度的重要影响.

大量的研究证明短文本的语法结构对相似性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4],但是当前基于HowNet[5]的中文短文本相似度计算大都是分析文本的语义层次的相似性,这样就会导致计算结果的精确度和召回率都不高,为了提高相似度计算的精确度和召回率,本文以HowNet为语料库和Stanford[6]为语法解析工具,在中文短文本的语义信息基础上加入了文本的语法结构信息来研究短文本相似度计算.

1语句相似度计算

HowNet主要揭示了概念间关系及概念的属性间的关系,有关HowNet详细介绍可见参考文献[2],在此不赘述.

义原距离定义为两个义原间最短路径上边的数目[7].义原距离反映的是两个义原的相对关系,距离越大,则表明两者相似性越低,反之则越高.义原深度定义为两个义原的最近公共父节点到根节点的层次数.义原深度反映的是两个义原在义原层次结构中的绝对关系,深度越小,表明两者越不相似,反之则越相似.

2基于语法语义的相似度计算

目前基于中文短文本的相似度算法中,大多数研究者着眼于语句的语义层次,然而组成一个语句的不单单是词语本身的语义含义,还包括语法结构,例如一个句子包含不同的句法和词语顺序[8]等.

最近大量实验证明语句的语法结构对相似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能忽视[4].例如,“今天我追赶了一只狗.”和“一只狗今天追赶了我.”这两个语句根据人的主观判断,是两种相反的意思,可是目前绝大多数相似度算法中这两个语句的相似度值是极其高的,甚至是1,即完全一样,这显然不合适.忽视了语句的语法信息,其计算结果往往缺乏合理性.

本文对中文语句的相似度算法进行改进,在计算相似度的时候,不但考虑语义信息,还将语句的语法结构加进来.本文涉及的语法结构主要从3方面来进行考虑:

1)具有相同语法结构的词语集合间的相似度;

2)两个语句中所包含的语法结构的相似性;

3)经过分词后的词组在语句中出现的位置的相似性.

为了解决目前中文领域大多数短文本相似度计算仅仅涉及语句语义特性的缺陷,本文结合语句的语义特性和语法特性,进行短文本的相似度计算.

2.1语法结构的提取

要对语句的语法结构进行提取与分析,首先需要对语句进行分词.本文使用Ictclas4j分词工具,该工具是Sinboy在中科院张华平和刘群研制的FreeICTCLAS的基础上完成的一个开源中文分词项目.同时使用Stanford[6]工具进行语法解析,该工具是由Stanford NLP Group开发的开源工具.

对于某一中文语句,经过语法工具分析后,能够得到某个词语的具体词性,斜杠后面表示的就是该词语的具体词性,如图1所示.

但是,仅仅知道词语的具体词性是不够的,具体的词性代表的是词语的特性,并不表示一个语句的结构组成,我们需要从中提取出语句的语法结构,例如简单从句、名词性从句和动词短语等,然后把相应的词语或短语归类到语法结构集合中.

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语法结构的多样性及词语的具体词性,提出一种新的语句语法结构的提取方法,提取过程如下:

1)使用Ictclas4j与Stanford对语句进行分词处理以及语法解析,得到最基本的词语或短语的词性标注.

2)进一步分析以上获得的结果,通过逐层解析以及句法树分析的方式把已经标注好语法词性的词语或短语进行抽取与归纳,抽取出语句的组成结构类型,例如简单从句类型和动词短语类型等.

3)最后把具有相同语法结构类型的词语或短句存放在相应结构类型的集合中,形成不同的语法结构集合,例如简单从句类型集合、名词性从句类型集合和动词短语类型集合等,实现对语句的语法组成结构的分析.

通过使用上述语句语法结构提取方法进行语句语法处理,提取出语句的语法结构以及相应所包含的词组,如图2所示.

与图1相比较,我们发现一个中文语句经过语法结构提取后,可以得到该语句的结构组成,例如动词性短语和介词性短语等,相比于图1中单个词语的词性标注,能够得到语句的语法结构组成,更加有利于对中文语句语法语义相似度的研究.因为研究语句的语法结构时,我们更加倾向于研究其整体的结构类型组成,而不是单单某个词语.

中文语句句法结构类型部分见表1.

2.2语句句法结构类型相似度计算

经过语句语法结构提取方法分析后,每个语句都被切分成若干个结构类型,例如有的包含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等,有的却包括简单从句、名词性短语和副词短语等.

语句语法结构类型相似度计算思想就是计算两个语句中含有相同结构类型的个数与所有结构类型的个数的比值.该比值反映了两个语句在句法结构上的相似性.

定义1假设语句Sen1包含m个不同的句法结构类型,分别为ST11,ST12,…,ST1m,Sen2包含n个不同的句法结构类型,分别为ST21,ST22,…,ST2n,则句法结构上的相似度sst计算公式如下:

2.3语句词组位置相似度计算

中文语句中词组的位置对短文本间的相似性有着重要影响,所以需要计算词组位置的相似度[8].

本文中采用的方法不是以单个汉字为基本单位,而是以经过分词后的词组为单位,因为单个汉字包含的信息太少,词组能够反映更多的信息,所以以词组为单位计算词组位置的相似度更加合理.

本文计算语句词组位置相似度的方法如下:

2.4基于语法结构的语句语义相似度计算

目前绝大多数的中文语句相似度计算方法都是根据第一个语句中的每个词语分别和第二个语句中的每对词语计算相似度,取最大值作为第一个语句中的那个词语对第二个语句的相似度,然后第一个语句中每个词语都这样计算,最后取所有相似度值的均值作为第一个语句对第二个语句的相似度.

上述的方法完全依靠语义信息,而忽视了语法结构信息,计算结果都不太理想,因此本文把语法结构信息加入计算中,即计算具有相同语法结构类型的词组间的相似度,综合了语法和语义两大方面.

2.5基于语法语义的语句相似度计算

基于语法语义的语句相似度计算方法综合考虑了语法和语义两方面特性,主要包括基于语法结构的语句语义相似度计算、语句语法结构类型相似度计算和语句词组位置相似度计算.

通过公式(5),(6)和(7)可以得到语句间的最终计算公式,见式(8).

公式(8)表示,中文语句间的相似度最终由语句的语法和语义的相似性共同构成.在计算短文本(语句)间的相似度时,改变了以往仅仅考虑语句语义相似性的思路,本文不但考虑语义相似性,还考虑了语句语法结构对相似性的影响.

本文在计算语义相似度时,加入语法结构信息,即计算具有相同语法结构的词组集合间的相似度,另外充分考虑了句法结构类型和词组位置相似性对整体语句相似度的贡献与影响.最终短文本(语句)间相似度计算更加符合中文语句的特点,计算结果更加合理,与人们的主观判断更为接近.

3实验及分析

当前基于语法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多用于英文短文本处理,为进行中文短文本相似度计算,本文采用了以下3种方法来对相似度算法进行分析.

方法一:刘群、李素建等[9]提出的一种相似度方法,在计算时仅仅考虑义原距离,未考虑深度.

方法二:一种既考虑义原距离和深度,又在计算过程中加入词语词频作为权重的方法[2],具体参数设置详见参考文献[2].

方法三:本文中介绍的基于语法语义的短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

利用上述3种方法分别测试50对中文语句,计算语句(短文本)间的相似度值,部分计算结果见表2.

3.1权重因子实验与分析

利用上述实验数据,对方法三的短文本相似度计算公式中的权重因子a和b进行实验分析,获得能够使得计算公式的效果最佳的权重因子组合.

采用控制变量法对 a=0.35,0.45,0.55,0.65,0.75,0.85,0.90,0.95和b=0.3,0.4,0.5,0.6,0.7,0.8进行实验分析,且设置相似度阈值为0.6,根据获得的结果进而计算得到不同的精确度和召回率.不管权重因子a和b取上述的哪个值,本文提出的相似度计算方法的召回率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稳定在0.882上下,这说明了本文方法的稳定性.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本文方法在权重因子a和b不同取值时的精确度的折线图,如图3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a的取值,纵坐标表示精确度,b的不同取值采用不同的线条表示.

根据图3分析可知,当权重因子a的值大于0.6,b的取值在[0.4,0.6]时,本文方法的精确度基本上都在0.75以上,尤其当a值在(0.85,0.95]区间时,本方法的精确度可达到最大值0.833,且比较稳定.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本文最终计算公式中的权重因子a和b的取值范围.当a值在(0.85,0.95]区间,且b的取值在[0.4,0.6]时,本文方法的召回率以及精确度能够同时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分别为0.882和0.833.

3.2短文本相似度实验与分析

方法三中的权重因子a和b分别取为0.88和0.5,然后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3种不同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的精确率和召回率,且设置相似度阈值为0.6,结果如图4所示.

根据图4可知,在召回率基本上比较高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方法的精确率为0.833,比方法一的0.577和方法二的0.619都要高,这说明本文方法非常明显地提高了查准率,有效地减少了噪音数据,计算结果更加能够被人们接受.

把实验数据分为近义的语句对集合和反义的语句对集合,分别进一步分析.

对于近义的语句对集合,将相似度区间分为3个,图5描述了不同方法在每个区间内近义语句对占所有近义语句对的比例.方法一中接近一半的语句对的相似度值在(0.8,1]间,其在(0.5,8]间的语句对还不到一半,因为语句对没有完全一样的,所以计算结果偏高,且还有一些语句对的相似度低于0.5,显然其计算结果不合理.方法二中大概82.00%的语句对的相似度值都在(0.5,8]之间,比较符合实际,但是其计算结果中仍然有低于0.5的,结果也不太理想.而方法三中在(0.8,1]之间的不到25.00%,绝大部分都是在(0.5,8]之间,没有低于0.5的,这样的计算结果显然更加合理,更接近人们的主观判断.

对于反义语句对集合,把相似度区间分为4个,图6描述了不同方法分别在每个区间中的测试语句对所占的比例.由图可知,方法一和方法二在相似度大于0.5时大概都有75.00%的反义语句对,而低于0.5的却只有25.00%,显然它们的计算结果都非常不理想,计算粗糙.而方法三在(0.5,1]区间中只有29.00%左右的反义语句对,且约71.00%的语句相似度都是低于0.5.显然方法三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和精确.另外由表2可知,有些语句意思明明是完全相反的,可方法一和方法二计算结果都非常高,甚至是1,而方法三却能够得到非常合理的结果.

由上述实验结果可知,本文提出的方法相比于方法一和方法二,具有比较好的查全率,并且其精确率更高,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噪音数据的产生,更加接近人们的主观判断.

4结论

本文以HowNet为词典库,以Stanford为语法解析工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本文提出的基于语法语义的中文短文本的相似度计算.

在本文描述的方法中,我们结合语句的语法结构和语义信息计算整个语句的相似度,即计算具有相同语法结构的词组间的语义相似度以及考虑语法结构类型间相似性和词组位置相似性对整个语句相似度的影响.即使两个语句完全一样,但是语句结构不同或词组位置不同,也会导致意思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计算方式与人们的主观判断更加接近,也符合中文语句(短文本)的复杂性特点.

本文研究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中文领域基于HowNet进行短文本相似度计算的方法中存在的结果不合理现象.通过实验对3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本文描述的中文短文本相似度方法更合理,具有比较好的召回率和精确率.

参考文献

[1]蒋溢,丁优,熊安萍,等.一种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改进计算方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21(4): 533-537.

JIANG Yi, DING You, XIONG An-ping, et al. An improved computation method of words semantic similarity based on HowNet[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tural Science, 2009,21(4): 533-537.(In Chinese)

[2]廖志芳,邱丽霞,谢岳山, 等.一种频率增强的语句语义相似度计算[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0(2):82-88.

LIAO Zhi-fang, QIU Li-xia, XIE Yue-shan, et al. A frequency enhanced algorithm of sentence semantic similarity[J].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2013,40(2): 82-88.(In Chinese)

[3]李连,朱爱红,苏涛.一种改进的基于向量空间文本相似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2,29(2):282-284.

LI Lian, ZHU Ai-hong, SU Tao.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roved VSM-based text similarity algorithm[J].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 2012,29(2):282-284.(In Chinese)

[4]OLIVA J, SERRANO J I, CASTILLO M D, et al. SyMSS: a syntax-based measure for short-text semantic similarity[J]. 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 2011,70(4):390-405.

[5]董振东,董强.关于知网—中文信息结构库[EB/OL]//http://www.keenage.com/html/c_index.html.

DONG Zhen-dong, DONG Qiang.Chinese information database based on CNKI[EB/OL]//www.heenage, com/html/C.cndex.html.(In Chinese)

[6]The Stanford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Group. The Stanford NLP[EB/OL]//http://nlp.stanford.edu/software/lex-parser.shtml.

[7]ISLAM A, INKPEN D. Semantic text similarity using corpus-based word similarity and string similarity[R]. Ottawa:University of Ottawa,2008.

[8]LI Y H, MCLEAN D, BANDAR Z A, et al. Sentence similarity based on semantic nets and corpus statistics[J]. 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2006,18(8):1138-1150.

[9]刘群,李素建. 基于《知网》的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C]//第三届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 台北:台北中央研究院,2002: 149-163.

语义语法 第3篇

关键词:体,语义,语法,语用

以往对体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早在20世纪40年代, 王力、吕叔湘等语言学家对体的分类就做过详细的研究, 而后很多学者对“体”、“时”和“体”的关系以及带有体标记的“着”、“了”、“过”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体”的研究大多是在语法范畴内进行, 这样就引发了“着”、“了”、“过”是体标记还是动态助词或语气词的争论, 及“了”和“过”有时表达的时体意义相同等问题。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体进行分析论述, 最后说明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表达的体意义, 实际上是语义、语法、语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一、从语法范畴角度对体的研究

“体”是谓词体现的一类重要范畴。对它的命名和定义众说纷纭, 在以往的汉语语法著作中, 有的称之为动相, 有的称之为动态, 我们采用语言学中的一般命名, 称之为“体”。

在《理论语言学引论》中, 莱昂斯区分了三种语法范畴:首要 (primary) 语法范畴指词类, 次要 (secondary) 语法范畴指时、式、格等, 而主语、谓语、宾语等属于功能范畴 (funetional categories) 。按照这样分类, “体”若作为语法范畴属于次要语法范畴。次要语法范畴又可称为狭义语法范畴。如高名凯所说:“以狭义的意思来说, 语法范畴则指一般语法学家在词类下所讨论的名、动、形容等词所有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那些语法意义的概括。”

显然, 这是源于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遵守, 众所周知, 这种理论得以建立的材料基础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 主要是印欧语。正是在这方面, 现代汉语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正如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的:“汉语语法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我国某些兄弟民族和西方语言里边用形态成分来表示的概念, 汉语里边或者不作表示, 或者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这些半独立的词 (即虚词) 在语法上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经常附着在实词之上, 也经常附着在自由短语之上。

现代汉语里用半独立的词来表示体意义, 是现代汉语表示体的主要语法手段。这一点, 在各家的研究中都有反映。王力在现代汉语中分出七种情貌, 除了普通貌是零形式之外, 其他的六种都用情貌成分表示。这些成分按今天的一般说法, 包括助词“着、了”, 趋向动词“起来、下去”, 语气词“来着”和动词重叠。高名凯认为现代汉语中有三种体, “这些词, 除了叠动和加强是重复或连用词外, 其他的则有补助词表现之。进行体和起动体的虚词加在具有动词功能的词的后面的, 这些虚词都是实词变来的, 其本身本来可以具有动词的作用。”高名凯所说的虚词, 今天分别称为副词如“正在、刚、才、恰”, 助词如“了、过”, 动词如“到、中”。龚千炎在文章中分出了八种体, 分别由时态助词如“曾经”, 准时态副词如“就要”, 时态助词如“了”, 准时态助词如“起来”和语气词如“来着”表达。

由于以上各种表示体的手段, 除去动词重叠、连用、零形式以及动词“到、中”等之外, 就用“着、了、过”等助词或语气词来充当, 所以语法界就产生了“着、了、过”等具有明显体意义的词, 是动态助词还是体标记的争论。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体进行分析论述, 最后说明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表达的体意义, 实际上是语义、语法、语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二、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讨论“体”

(一) 在语义层面讨论“体”

体是一个语义概念。即使像俄语那样明显存在体的语法范畴的语言, 其中的动词之所以有体的语法特点, 也是因为它们具有体的语义基础。国内的语言学家在研究动词时, 用“完成”、“持续”、“状态”等语义特征给动词分类, 在本质上就是对于体的一种分类法。

(二) 在语法层面讨论“体”

体是一个语法概念。当某种语言中使用某一些语法手段、语法形式来表示不同的体意义时, 体就同时成了语法问题。在语言研究中区分语法体和语义体有很大的必要性, 这不仅因为归根结底语法体是在语义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而且因为作了这种区分之后, 有利于防止在研究中把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混淆起来。在汉语研究中, 防止混淆这一点尤为重要。

上古汉语中没有体的语法范畴, 也没有像“着、了、过”那样比较纯粹的表示体的虚词等, 但这并不说明上古时候说汉语的人不能意识到体的区别, 不能在说话时表达这些区别。《论语》“由也, 升堂矣, 未入于室也。”一句中, 对动词完成的肯定和否定, 是能用语气词“矣”和否定词“未”表达的。《诗经》“既曰归止, 曷又怀止?”一句中, 完成的意思是用副词“既”表达的。上古汉语缺乏的是语法体, 不是语义体的表达手段。研究上古汉语所能表达的语义体, 是语义研究;研究上古汉语怎样在句子中用词汇等手段表达语义体的, 是语法研究。注意研究中的这个差别, 对于把握好现代汉语中体的多层次分析, 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三) 从语用层面讨论“体”

体又是一个语用概念。这主要表现在有些人们不太注意的体的类别和人们怎样使用句子等问题。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表示的意义, 有的认为是短时态, 有的认为是尝试态, 都属于体的范围, 例如:

1. 下班后逛逛街。

2. 他挥挥手表示告别。

3. 你去摸摸, 看它烫不烫。

动词重叠表示的语法意义只是短时态, 尝试态不是语法意义, 而是在短时态的基础上形成的语用意义。这样分析的主要理由在于:基本上动词重叠具有短时的意义, 可以说是无条件的, 而尝试义的形成却是有限制、有条件的。以“摸摸”为例, 在例3中, 它当然表示尝试, 可是短时的意义仍然存在。然而在下句中, “摸摸”只保留短时义, 不具有尝试义:

4. 你去摸摸菩萨, 会有好运的。

动词重叠而产生的尝试义是句义制约的产物。人们正是根据句子的意义来推断其中的动词重叠是否表示尝试义的。在这方面, 主语的类别对于形成特定的句子制约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

5. 车轮转转又不转了。 (表短时)

6. 他转转车轮, 很沉。 (表尝试)

当主语都由指生物或指人的词语充当时, 句中其他成分的语义制约作用就凸现出来了。例如:

7. 你要是不信, 就再去看看。 (表尝试)

8. 你要是有空, 就去家里看看。 (表短时)

由此可知, 动词重叠后表示的尝试义是语用推理的结果, 过去的研究忽视了从语用的角度看问题, 不仅使得解释复杂化, 而且未能抓住本质, 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谈到体, 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动词的一个语法范畴, 其实这一种限定对现代汉语而言是很不合适的。现代汉语是一种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的语言, 它表示体的方式, 同印欧语系诸语言有较大的不同。从研究的角度看, 现代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也许是一件好事。因为缺少形态变化, 就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汉语的语义层次;因为形式相对难以把握, 意义和形式之间所谓关系显得纷繁复杂, 便促使我们多从语用的角度, 结合对句子的理解去寻找原因。为了深刻的了解现代汉语中的体概念, 我们或许不应该首先在语法范畴这个问题上多纠缠, 而应该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上对现代汉语的体进行全面研究。因为说到底, 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表达出来和理解到的体意义, 本来就是语义、语法、语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参考文献

[1]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6.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语义语法 第4篇

《人民日报》1951年6月6日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同日开始连载这部讲话,此日到12月15日半年多(193天)的时间里《人民日报》分46次刊登,每次刊出5000字左右。《语法修辞讲话》开明书店1951年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1952年出版,陆俭明、胡双宝二位先生修订后1979年再版。《讲话》的目的是匡谬正俗,提高社会语言运用的水平,促进汉语规范化。告诉人们哪些格式正确,哪些格式不正确;怎样用是好的,怎样用不好。这本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全书包括语法的基本知识、词汇、虚字、结构、表达、标点六讲。这本书主要结合实例讲语法,同时讲修辞,重点讲消极修辞。当时掀起了全国性的语法修辞学习热潮,空前普及了语法修辞知识,大大推动了祖国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进程。当前亟需加强现代汉语规范化和加大汉语国际传播力度的新形势下,开展纪念活动,重新宣传《语法修辞讲话》,具有巨大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广大干部学语法修辞的形势要求大学本科和专修科开出语法修辞课程,也要求中学进行语法修辞教学。原来只有少数大学开设语法修辞课程,大学中文系全称原来是中国文学系,此后全称改为中国语言文学系,教育部颁布了周祖谟先生写出的供高等学校使用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大学普遍设立现代汉语教研室,普遍开出现代汉语课,现代汉语学科从此列入大学课程,有了必修课地位,有了成规模的教师队伍。北京大学等校还开出语言专门化,《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推动了汉语专门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汉语学科尤其是现代汉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确为中国语言学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中学一度把语文课分为汉语和文学两门课,我就赶上了汉语、文学分别设课的实验。

该书学术价值在于:明确了语法的对象;提出了划分词类的正确原则——一个词的意义不变的时候,尽可能让它所属的类也不变;列出了短语的4种主要类型(联合、主从、动宾、主谓);提出分别主干和枝叶的分析方法,用以把握句子的脉络;发现了汉语一层套一层的结构特点——句子里头可以包含句子形式,短语里头也可以包含短语。有针对性地结合修辞、表达讲语法,从这本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可以隐约看出结构、语义、表达三个平面相结合思想的雏形。这可以看作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和修辞研究的6项重大学术贡献,对语法修辞的教学与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排除分别研究结构语义表达某一方面的规律,要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取世界语言学的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自主创新之路,为繁荣中国语言学而奋斗,就要关注表达,语言是表达语义的工具。我们强调把结构语义表达结合起来研究。研究有修辞因素的语法和研究修辞应该也能够结合起来。我们向前辈和时贤学习,结合应用,进行语法学修辞学相结合的研究,提倡语义功能语法,这是系统辩证的中国特色理论建构,它符合语言教学的需要,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The Office of ChineseLanguage Council International)制定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11)(Standa rds for Teachersof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对汉语教师语法教学方面的要求是“基本原则:1.注重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的汉语语法教学”(中文第42页)“Basic Principles:1.Teach grammarby integrating forms,meaning s and functions”(Englishversion,P.46)

语义功能语法是理论语法和教学语法以及工程语法的接口,包括广义语义论、广义功能论和广义分布论,语义解释型变换(使用元语言词即语义成分单纯的词构成语义解释型变换式)、分布特征的可传递性和分布特征的数学推导法;以意义作为语法分析的向导和基础,逐类分析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重视歧义在语法分析中的作用,提出了内部歧义和外部歧义,研究各级语法单位的语义语法范畴,形式意义的对应使描写有解释性;归纳与演绎结合,以强烈的类聚意识坚持语法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根据形式包括静态和动态分布特征(变换)多角度地说明语法聚合和组合,计算出精确可靠的语法结构模型,为计算机自然语言理解处理和汉语教学提供参考。主张汉语语法基本单位是词和词组,各级句法单位都有自由、黏附两类,都可能是备用单位,使用单位包括临时词、临时词组和句子。从语言共性的高度观察,充分注意汉语的特点,自觉地同等重视语言个性和语言共性,引入汉藏语言学比较法,联系汉藏比较语言学(汉语与亲属语言比较,以及普通话与方言、近代汉语、古代汉语比较)、对比语言学(汉语与非亲属语言即与汉语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对比),联系人工语言(如世界语)和机器语言(如C++、Pascal、Basic),联系结构语义表达,全面地、辩证地即在普遍联系中研究语法修辞等领域,避免片面性,可以科学地说明汉语的理据性,有效地、健康地发展中国的语言学,为普通语言学做出我们中国人较大的贡献。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义功能语法专业委员会业经教育部批准,在民政部注册成功,这次会议期间将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对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弘扬,是对《语法修辞讲话》的最好纪念。

我们把结构、语义、功能联系起来,即从“结构·语义·表达”视角研究语言。这三个平面很重要,可以包容语言的各个要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我主编的《现代汉语》除了绪论和书写篇,包括结构篇、语义篇、表达篇三大部分。根据朱德熙先生《语法答问》里面的提法,结构指成分的分类和成分之间的组合关系,也就是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指语法单位及其成分意义上的联系,也就是符号与所指的关系;表达指表示同一语义关系的不同形式之间的区别,反映语言符号与语言使用者的关系。

语法学结合语义、表达或修辞研究结构成分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修辞学结合结构、语义研究表达,这应该是修辞研究的重心;语义学结合结构、表达或修辞研究语义。

语法修辞学结合结构研究表达,修辞语法学结合表达研究结构。

语义修辞学结合语义研究表达,修辞语义学结合表达研究语义。

语义语法学结合语义研究结构,语法语义学结合结构研究语义。

上述各分支学科构成一个大系统,从中可以看出各分支学科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语法结构、语音、语义、语用、表达修辞研究应该紧密结合起来。结构、语义、功能相结合,具有广泛适应性。语法学的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词汇,我用语法学方法研究了学科名称、街道名称、缩略语、敬辞、谦辞、詈辞等词汇问题。结构语义表达结合研究的结果是,语义功能语法扩展为语义功能语言学,作为上述分支学科的总名称。这个学科划分系统告诉我们:不能只关心语法研究,也不能只关心修辞研究,而要树立语言整体观,关注影响语言运用的诸多因素,全面地关心语言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分支学科的研究可以支撑综合的研究。语义功能语言学是语言理论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的接口。我国传统语文学重视语义表达和语言文字应用。结合语义表达研究语法结构,可以使语法研究面向应用,面向应用不会降低研究的理论意义;结合结构研究修辞,可以加速实现修辞学的精密化、现代化,走出尴尬地位,避免边缘化。

语义语法 第5篇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义认知,语法功能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以及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 我们的语言也是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相对宽松的精神生存环境, 给予了新时代的年轻人追求时尚以及张扬个性的自由空间, 加之语言本身具有的强大的流动性和能产性, 大量的富有时代特色以及新文化特征的词汇便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诞生了。

在近几年年轻人群体使用的流行语中, “吐槽”一词的出现十分频繁。例如:“由于正监制和编剧的电影《宫锁沉香》 (以下简称《宫》) , 8月13日七夕节当天公映后引来网友一片吐槽。” (新浪娱乐) ;“郭京飞与陆毅是连襟, 两人常相互吐槽和揶揄。” (广州日报) 等等。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上来说, 一个新词的产生和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如语言接触, 语义认知以及社会接受的方式和程度等等,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催化之下, 一个新兴的词语才能正式被常规的社会语言所接受, 并长期地存在下去。“吐槽”一词的逐渐成熟化便是印证这一观点的一个很好的实例。

二、“吐槽”一词的产生

由于“吐槽”一词最初在网络用语中风靡, 因此很多人都把“吐槽”一词定义为一个典型的网络新词, 但实际上它应该属于外来词的范畴, 是不同社会文化相接触下的产物。

“吐槽”一词, 来源于日本漫才 (1) (类似于中国的相声) 里的“ツッコミ” (tsukkomi) , 是指从对方的语言或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关键词作为切入点, 发出带有调侃意味的感慨或疑问, 也指以过激的言语、动作等反应对发呆者进行某种教育指正, 普通话里相当于相声的“捧哏”, 后来延伸成为御宅族 (2) 次文化常用的词汇之一。而闽南语中原本也有近义的“吐槽”一词 (但含义与“ツッコミ”不尽相同) , 台湾将“ツッコミ”翻译作“吐槽”, 后来此叫法传至中国大陆。近义词是“抬杠”、“掀老底”、“拆台”。

三、“吐槽”的语义演变及发展

“吐槽”一词最初脱胎于日本漫画用语, 随后便在网络上流行了起来, 到现在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或是一些书面用语中广泛地被使用, 在词汇的发展演变中体现出了强大的衍生能力。这固然离不开这个新词本身所具备的较为灵活的语言特质, 但真正促使其语义发生扩张和演变的主要催化动力则应来自于传播主体对于语言的认知, 因为语言始终都是伴随人类交流的需要而存在的。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新词在语义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不同个体认知差异的各方面作用, 会经历范畴化以及转喻和隐喻等认知模式的多重加工。

从本身的字面含义上来看, “吐槽”意为“往人家碗里面吐呕吐物”, 是一个十分形象的动作。这一本义便可看作是其语义范畴中的原型成员, 然而在具体的语言交流中, 由于不同个体主观理解的引申和加工, “吐槽”一词的语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是其语素义的扩展, “吐”本表示将嘴里的东西吐出来的动作, 后发展出了“将嘴里的话说出来”的含义, 进而有了对某一对象发表评论的意思。而“槽”也不单单表示人家的碗或者容器, 在语言认知的转喻机制的作用下, “人家的碗”中“人家”这一义项得到了凸显, 指代了那个使用碗或容器的人, 随后“碗或容器”这一义素进一步虚化并成为了一种概念上的标识, “槽”便直接代表了“吐”的对象, 这一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人, 事和物也都被包含到了其中。由此“吐槽”一词便引申出了“对某一对象发表评论”的含义。又由于该词本义中强调了“吐”的东西为呕吐物, 是一种让人厌恶的东西, 也就暗示了该词本身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 即“吐槽”中“吐”出的东西一定是“被吐槽”对象所不喜欢的。综合起来, “吐槽”一词就被理解成为了“在对象 (同伴、朋友、亲人都可) 面前, 不配合该对象, 有意不顺着同伴或朋友的意思说话”或者是“在同伴或朋友说场面话或大话的时候, 故意说实话, 揭穿场面话或大话, 不给同伴或朋友任何面子”的行为。这可以看作是“吐槽”一词语义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即抽象化阶段。这一类“吐槽”一般都带有调侃、戏谑和揶揄的成分, 例如“一旁的杰伦也不甘示弱地吐槽:‘我觉得霆锋平常很酷, 但EQ很高。’” (2011年7月26日《晶报》)

在“吐槽”一词成功地被抽象化之后, 传播主体基于不同的传播需要, 又将一些新的元素糅合到了这个词语中。由于“吐槽”一词最初的传播环境为虚拟的网络, 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吐槽对象实际并不在场, 因此很多人在吐槽时就更为肆无忌惮, 语言也更为激烈和主观。因此, “吐槽”逐渐变成了对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十分直接或是犀利的评论, 其早期抽象语义“不给人家面子, 当面揭穿数落”中“当面”的义项被弱化了, 而“不给面子, 随意揭穿数落”的含义则进一步得到了凸显。又由于当今社会网络科技的不断发达, 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也变得相当迅速, 几乎任何人任何事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加之网络环境极度开放自由的特点, 无论是有趣的、无聊的、奇怪的、让人愤怒的、与自己有关或根本无关的……一切的事物都会成为公众“吐槽”的对象, 而几乎所有的带有个人观点的评论都可以被看作是“吐槽”。比如说发表一篇帖子, 对某一对象发表看法和感想, 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或者回别人的帖子, 语含讥讽, 指桑骂槐, 阴阳怪气, 愤世嫉俗, 都被说成是“吐槽”。

然而, “吐槽”的语义泛化也并不是毫无限制的, 它应当包含这样几个特点:1.被动性:吐槽的本质是回应, 即对他人的言论或行为所做出的反应, 因此对话中第一个发言的不叫吐槽, 称不上对话的更不是;2.客观性:绝大部分吐槽都是针对被吐槽者离谱的言行而产生, 没有离谱就没有槽点, 被吐槽者的言行一般都有些不正常的地方, 而对其吐槽的内容也必须公正客观毫无争议的;3.单向性:吐槽不会期待对方的回应, 通常都是对话的结尾, 句式以反问为主, 语气多为佯怒状和哭笑不得状;4.娱乐性:吐槽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对方话语或行为的离奇之处, 虽然吐槽看起来很像讽刺挖苦, 但吐槽并不存在恶意, 在某些艺术作品中, 吐槽常常被用来提醒、引导观众, 将笑点升华扩大至最佳, 所以吐槽者应秉承娱乐至上的精神, 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指出问题所在, 除此之外别无他意。

综上所述, “吐槽”如今的含义应该是针对被吐槽人的离谱的言行, 用客观公正毫无争议、又通俗简短的方式回应对方, 以达到揶揄或感慨的娱乐性的目的的行为。由此, “吐槽”一词的语义才真正地发展到了一个为社会和大众所广泛接受, 并能准确理解使用的较为成熟化的阶段。

四、“吐槽”一词的语法功能分析 (1) 词汇层面

从构词的角度上来看, “吐槽”一词为述宾结构的合成词。虽然根据该词本义, “槽”为容纳所“吐”之物的容器, 但是在现在普遍的用法中, “槽”的含义已经被抽象化, 用于指代“吐” (即发表评论) 的对象, 因此, “槽”实为“吐”之宾语。

但是随着“吐槽”一词不断地流行, 加之当代年轻人对于语言的创造性加工, 该词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离合词。从概念上讲, 它似乎应该看成是词, 并且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但从用法上讲, 它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词使用, 即两个字挨着出现 (这是所谓的“合”) , 同时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 (这是所谓的“离”) 。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吃饭”“洗澡”等等。另外, 作为一个较为典型的离合词, 从离合程度上来说, “吐槽”一词的用法是相当多样化的。一般来说, 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 如“吐了个槽”之类 (见例句 (2) (3) ) 。可以说, 这是几乎所有的离合词都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 但是还有的“离”的用法则更为灵活, 例如在“离”的前提下可将两个语素的位置颠倒 (见例句 (4) ) , 有时在特定的语境中甚至可以将部分语素省略 (见例句 (5) ) 。从以下例句中可以看出, “吐槽”一词几乎包含了离合词的所有用法。

例句:

(1) 博尔特200米决赛减速等师弟, 被吐槽消极比赛。 (重庆时报)

(2) 我今天去单位里面跟同事吐了个槽, 现在心情大好。 (百度贴吧)

(3) 对于这件事情我都已经吐过n遍槽了, 真的是无语了。 (新浪微博)

(4) 你昨天的槽吐完了, 今天的槽有没有吐啊? (百度贴吧)

(5) 这个也要吐, 那个也要吐, 这篇文章的槽点太多了。 (百度贴吧)

从例句 (5) 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由于“吐槽”一词的离合用法, 还导致了“槽点”这样的新词产生, “槽点”的意思即为“可以吐槽的点”或者是“可以吐槽的地方”。在这个词中, “槽”便包含了“吐槽”的意思。这也可以看作是“吐槽”一词的一个新的发展。

(2) 句法层面

从“吐槽”一词在句中的具体语法功能来分析, 根据其本义, 它首先具备了一个动词的性质, 在句中可以作为谓语出现。另外, 该词述宾结构的构词形式使得它本身就自带了宾语成分, 因此在做谓语使用时, 后面可带宾语, 也可不带宾语, 其后所接宾语可以为吐槽的内容, 也可以为吐槽的对象 (见例句 (1) (2) (3) ) , 而作为一个典型的动词, 在其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被动语态的用法 (见例句 (4) (5) ) 。其次“吐槽”一词亦可以作为名词使用, 指代那些对某一事物或者现象所做出的评论, 并且可以受到各类定语的修饰, 例如“神吐槽” (让人为之一惊的评论) “文字吐槽” (用文字的形式发表的评论或感想) 等等。除此以外, “吐槽”有时也会被作为定语使用, 在句中起到修饰名词的作用, 像“吐槽姐” (整天吐槽的女性) “吐槽网站” (用于吐槽的网站) 就是这一类语法功能的体现。

例句:

(1) 气死我了, 我要去微信上吐槽!!!! (新浪微博)

(2) 我今天就要吐槽一下那个过马路不看信号灯的神经病! (百度贴吧)

(3) 爸妈微信“潜伏”, 子女吐槽压力大。 (中国广播网)

(4) 韩剧《Who Are You》中的角色本末倒置遭网友吐槽。 (哈秀时尚网)

(5) 博尔特200米决赛减速等师弟, 被吐槽消极比赛。 (重庆时报)

五、结语

社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 新词的不断出现说明了语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吐槽”一词只是一个缩影。它来源于文化的碰撞, 兴起于网络空间, 又流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它的演变与发展也在不断地为我们的语言补充着新鲜的血液。随着时代发展, 将会有越来越多新词出现在我们身边。但是, 它们最终的命运将会如何, 还要依靠时间的检验。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张彩云.从语言学角度看网络语言“坑爹”[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2) .

[3]陈昌来, 雍茜.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J].当代修辞学, 2011 (3) .

[4]李薇薇.网络新词“帝”语义转化的隐喻认知考察[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 8 (4) .

语义语法 第6篇

1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义观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义观继承索绪尔对语义的理解, 认为语言的意义是属于社会的, 是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 是凭借社会成员间的契约的一种存在 (熊兵, 2003) 。其语义观归纳起来如下:1) 语言符号是音义构成的统一体;2) 作为语言学的一部分, 语义研究首先要关注的是语言单位的意义而不是言语单位的意义;3) 语言不是一个分类命名集, 而是一个价值系统;4) 在共时状态中, 一切都是以关系和差别为基础 (索绪尔, 1980) 。

结构主义语言学除了索绪尔的语义观, 还有结构主义语义学。结构主义语义学中最有价值的理论是语义场理论和义素分析法 (也称成分分析法) 。语义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把一种语言中的全部词汇看成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中, 系统中各个词项按意义聚合成为若干语义场, 每个词的意义都取决于同一语义场内其他词的意义, 当某个词的意义发生变化后, 与之关系密切的词在词义上也会随之调整和变化。贾彦德 (2001) 将语义场的词汇关系分成七大类, 即分类语义场;顺序语义场;关系语义场;反义语义场;两级语义场;部分否定语义场;同义语义场。至于义素分析法, 由美国人类学家开创。这种方法的操作有四个步骤:1) 确立对比群;2) 依据“二元对立”的原则确定共同义素和区别义素;3) 区别义素的类型和不同层次;4) 进行规范的语义成分描写, 所描写的语义成分不属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 而属于元语言。举例来说, 英语的man可以表示为man:[+human]、[+male]、[+adult]。这种将词汇的成分进行分析的方法有个好处在于词汇清晰明了, 但是这个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对于词汇的描写, 元语言是不能穷尽的。有些义素容易区分, 但是有些不好区分, 很难将词汇穷尽地描述出来。而且, 一个词的某个特性都有两种描写方法, 随意组合的话会出现混乱的情况, 像以上的boy的性别既可以表示为[+male], 也可以表示为[-female], 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定, 则会给这种描写方法带来困境。

2 生成语法的语义观

生成语法的语义观体现在其句法学中。在具体阐述之前,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1) a#The young sausage likes the white dog.

b#Mary sings a white cake.

c#A small dog gives Mary to the young tree.

2) a*John likes.

b*Mary gives the young boy.

c*The girl yawns Mary. (Kroeger, 2005:51)

按照乔姆斯基的观点, 之所以存在 (1a, b, c) 中的句子是由于短语结构规则 (phrase structure rules或PS rules) 没有考虑到人们心理词库 (lexicon) 。心理词库里面的每个词都有自己的词条 (lexical entry) , 在这词条之中需要包含这个词所有的信息, 包括语音特征, 意义 (语义特征) , 句法范畴 (词性/词类) , 其他语法信息, 和具体使用时不寻常的形式等等。虽然我们可以解释短语结构规则能够产生出如1) 、2) 中不合理的句子的原因在于其不足, 但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如何改进这种规则的方法。之后乔姆斯基又给动词的词条加入了论元结构和次范畴化的概念 (由于动词是一句话的中心) 。谓语的论元结构是指它所需要的论元的数量和类型, 而谓语的次范畴化是指动词对于其论元的语法关系的信息。如give的谓语的次范畴化可以表示如下:

也就是说, give需要一个动作实施者, 主题及受益者, 及主语, 宾语和间接论元。通过这种方法, 谓语动词既有了语义角色也有了语法关系在其中。

3 两个学派语义观的比较

结构主义语义学和生成语法的语义学的区别在于:结构主义语义学把语义和句法分开来了, 而生成语法的语义观则将语义和句法融合起来 (李京廉, 冯兰, 2008) 。生成语法以其句法学而闻名, 但是, 其句法学中语义也占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这个可以从他的最终的句子生成的模型中看出来:

在这个生成句子的万能模型之中, 我们可以看到语义及词库 (lexicon) 是处于句子的最基本的层面的, 少了语义部分, 则不能造出正确的句子, 这一点是和结构主义语义学的根本的差别。如 (2a, b, c) , 根据谓语动词的语法关系, like需要有一个动作实施者和一个动作承受者, 但是 (2a) 中没有动作承受者, 所以句子语法不对;give需要有一个动作实施者, 主题和一个受益者, 但是 (2b) 中没有主题;yawn需要一个动作实施者和一个主题, (2c) 也不正确。而 (1a, b, c) 中的均是语法没有问题, 但是语义不通, 所以生成语法要求在生成句子的同时就考虑到语义, 以下例子也可说明这一点:

3) a#My pencil doesn’t know how to spell that word.

b#John drank his sandwich and took a big bite out of his coffee.

c#The idea is sleeping.

谈到生成语法的语义观, 就不得不说选择限制, 即对于一个词和其他词搭配时候所要收到的限制。以下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4) #Colorless green ideas sleep furiously.

这是语义学中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这个句子语法正确, 但是语义不通。经过选择限制, 这个句子是不会产生的:sleep的主语必须为有生命的物体;而这个主语是idea, 是无生命的抽象概念, 不能做此句主语;而idea也不能由形容颜色的green来形容;colorless更不能和green一起修饰名词。所以这个句子语义上是不正确的。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 结构语言学是将语义单独列出来, 将每个词汇各个义项进行分析, 而生成语法则是将语义嵌入句法之中, 分析整个句子的意义。结构语言学和生成语法在语义上这点根本性的差别, 是由这两个学派对于语言的不同的研究角度所决定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描述语言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对于语义的研究和规定性语法差别不大, 将语义单独列出来研究。而生成语法则是为了解释语言的本质, 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 这必然导致了其基本观点的不同, 其语义观的不同。

其语义观的不同, 除了表现在和句法学的关系外, 还表现在对语义的理解上, 对语义变化原因的解释上等等。在对语义的理解上, 结构主义语言学偏重于意义和符号的关系, 由此索绪尔发扬了符号学, 并且主要研究词汇的意义, 而生成语法则将语义的重心扩展到句子的层面, 不再将重点放在词汇的意义上, 自然就会减弱对意义和符号的联系的重视, 不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语义观相同。在语义变化的原因的解释上,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很不一样。前者认为语义变化同语音的变化一样, 是偶然发生的。索绪尔认为音变发生在语音系统之外。也就是说, 索绪尔认为无论是音变还是语义的变化, 都是属于历时语言学的范畴, 历时语言学的演变都是由于个人的言语是语言起源、变化、发展的源泉, 我们可以找到根子和萌芽 (岑麒祥, 2008) 。而生成语法认为音变发生在语音系统之内, 是语言规则本身的变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的语义观非常不同, 这主要表现在对语义的理解上, 语义和句法的关系上, 以及对语义变化原因的解释上。这两个语言学研究角度在语义观上的不同最终还是要归结于它们对语言的基本观点的不同:结构主义语言学旨在描写语言, 并对其进行分析;而生成语法则是要通过对现有言语的分析整理总结得出普遍语法, 从而能创造出各种新的、正确的句子。对语言进行描写就要依赖对词汇的意义进行分析;而要总结出普遍语法, 则要将意义赋予整个句子。这就是结构语法和生成语法语义观的根本的不同。而在学习语义时, 这两种观点若能结合起来, 则既分析了细节, 又掌握了整体, 对学习是非常有裨益的。

摘要: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两大语言学流派有诸多不同。该研究从对语言的组成部分—语义的观点的角度切入, 来分析这两大流派之间的不同。研究发现,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法的语义观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语义的理解上, 语义和句法的关系上, 以及对语义变化原因的解释上。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语言的观点的不同:结构主义语言学旨在描写语言, 而生成语法则是通过对现有言语的分析总结出普遍语法。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语义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法,普遍语法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52.

[2]熊兵.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回顾与反思[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3, 8 (173) :50-53.

[3]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4]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5]Kroeger P R.Analyzing Grammar:An Introduction[M].Cam 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51.

[6]李京廉, 冯兰.生成语法的语义观[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33) :134-136.

[7]乔姆斯基.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M].黄长著, 林书武, 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语义语法】相关文章:

概念语义05-26

语义特征07-08

语义检索07-18

语义模糊07-24

语义计算08-03

语义联想记忆05-30

语义比较论文07-06

语义负迁移07-07

语义网研究09-04

语义翻译/交际翻译06-17

上一篇:具体活动下一篇:合作研发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