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

2024-08-26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精选12篇)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 第1篇

一、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1.教师要具有良好的品德。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等良好品格都能让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无形中就会学习和模仿,进而转化为自身的品格。这对学生自身良好品行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师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那么其他的学生看在眼里,自然也能平等地对待他,对他多关心,多帮助。学生渐渐地便学会了关心帮助他人,乐于助人。

2.教师要有严格的要求。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着手,规范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要求,明确英语的课堂常规,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习惯。

二、立足教材,抓住教育契机,寓德育于教学活动之中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小学英语教师要有效地在课堂中渗透德育,就必须根据英语学科的具体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并确定教材中的智育内容和德育内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同时,实现道德情感上的升华。

1.文明礼仪教育。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尊重,讲文明,有礼貌。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而小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文明礼仪用语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打扰别人时,说Excuse me;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说Thank you;在做错事时,说Sorry。但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说这些短语,更要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乐意去运用这些文明礼貌用语,使之成为一种语言习惯。

2.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国际形势,还可以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例如,在学习Great Wall,Summer Palace等名胜古迹,Mount Huang,Yangtze River等壮丽河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以激起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中西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但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增强学生对自己祖国历史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3.集体主义观念与合作,竞争意识。现在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情景表演,分组比赛等,小学生对此积极性比较高,乐于参与其中。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爱心,伦理教育。现在的孩子大多娇生惯养,自我意识比较强,往往不懂得关心爱护别人。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从而使学生得到良好道德情感的熏陶,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例如,教师在教授Teachers’Day,Mother’s Day等节日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写上祝福语等,来强化他们的感恩之心。再如,在学生学习volunteer一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愿意从事的或从事过的公益活动,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以此来培养他们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意识。

5.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要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光靠教师单纯的说教或惩罚是不行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进行养成教育。例如,学生上课迟到是常有的事。那么教师在教授What time is it?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句型It’s ...O’clock.It’s time to/for....的操练来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也可以拓展一些问题,如If you are late,what should you say? Is it bad to be late?等。通过对这些上课迟到问题的讨论,可以强化学生的守时意识,引导他们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的知识增长过程同时成为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过程。而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重在渗透。教师要将德育自然地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注意渗透的策略性,不能喧宾夺主。只有这样,寓德育于日常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德发展,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摘要:德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首位,它渗透于智体美劳等各育之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科教学,而应该在教学中融入德育,使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成为思想道德素养发展的过程,寓德于教,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教师自身及英语课堂两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 第2篇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略论

小学阶段是学生德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各门学科教学中都渗透着德育教学。教育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小学美术教学,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原则

首先,美术课不是思想品德课,它有自身特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因此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美术课不是政治课、品德课,不是靠理论说教和标语口号式的教育,而是靠视觉艺术形象或通过艺术审美活动感染、熏陶,使学生等到启迪,领悟道理,受到教育。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其次,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教学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学生城乡环境区别大,因此在不同区域的美术课上渗透德育应该视学生的具体生活环境而定,不要一概而论,否则会得不偿失。而且还要将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其它因素统一联系起来考虑,这样才能更好地树立学生正确的德育观。

再次,教师应该做到身正为范。小学生的许多行为受教师影响特别大,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因此教师还要从各方面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加强自己。在做法上要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要认识到美术技能的学习,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它的终极追求。

二、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方法

(一)在美术欣赏中渗透德育意识

美术教材每册首课都是欣赏课,因此,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材中配置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包孕古今中外精华。小学美术课中,欣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激发儿童的艺术情趣,使儿童初步了解美术的视觉语言和表现方法,初步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扩大艺术视野。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进行审美和道德评价,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艺术,热爱和平幸福的美好生活。如教学《好朋友》这一课,教师可在谈话中,引导学生互相谈谈好朋友或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好人好事,并要他们说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掌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也使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好朋友之间的友谊,从而培养他们自信、谦逊、善良的品格。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反映儿童题材和动物、花卉题材的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人类对和平、友谊、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如《骆驼》、《大红花》等,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和联想,或采用某种形式强烈的表达了这些愿望和追求,也反映了画家们对生活的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了解艺术家对艺术不懈的追求精神,懂得艺术是属于全人类的,珍惜人类文化遗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争取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再如名作《开国大典》表现了开国庆典的盛况,银幕中天安门城楼上的大红圆柱与国家首长形成了平行的铅直式构图,将主要形象展示给观众;远处成视平线的游行人群,更加衬托出稳定,沉着和庄严隆重的场面。此时此刻人们都在静静地聆听毛主席庄严的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震撼世界的声响,仿佛看到了在豪壮的国歌乐曲声中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上是一片欢娱,跳跃的海洋。通过观察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懂得她们与银幕上人物的心情是一样激动。这就是鲜明突出的主题思想与完美统一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所产生的感染力。

(二)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中渗透德育教育

学生在绘画前总是要仔细观察事物,这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德育教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当然,这里的观察包括对事物的体验、欣赏等。

以写生课教学中对自然形态的观察为例。写生课时引导学生到大天然中去观察,如:《天然界的图形》,通过观察天然界的云形、树皮纹、石纹、水波纹以及蝴蝶膀上的花纹,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天然美;《天然界中的线与美术作品中的线》,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天然界中各种美丽的线,领略大天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爱大天然、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化,使学生热爱党的富民政策;《风来了》,引导学生观察自然、体会自然中的一种形态特征,它本身的注脚是科学的,但不同的观察心理(心境和心态)会产生不同的对生活的感受。

在美术技能训练中,自觉地渗透德育。美术技能训练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智育水平、技能素质、文化修养和个性特长的重要形式。在纯技法训练课上,严格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进行美术创作,以培养锻炼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有时搞一次集体创作,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在美术实践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美术实践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教学具有育人功能。如为了配合校德育处组织的热爱解放军的主题活动,可以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一件小制作送给可敬可爱的人,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形成了强烈的热爱解放军叔叔的思想感情,从而激起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和向往之情,使他们从小就树立保卫祖国的信念。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实践 第3篇

因此,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包容性格,小学英语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在英语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

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内容比较浅显,真实自然,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动。在学习方面是比较广泛,它涉及到小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思维活动、情感态度、道德态度、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教材所具备的这些固有因素,都为在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学习家庭成员时,farther、mother、brother、sister等等,其实学习这些词汇并不难,但如何进行德育渗透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让学生带上自己家人的合影照片,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让学生们感受亲情的温暖,并在教学课件上制作动画,体现班集体就是一个大家庭,学生们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每一个成员都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情感。

而在学习动物名词,如:dog、pig、duck等词时,我采用戴小动物头饰的方法让学生们表演动物,并学动物的叫声,模仿动物的动作,再通过幻灯片使学生能对保护动物的行为表示赞赏,从而运用学会的新句型和语言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浅在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小动物,并愿意和动物交朋友这种的感情和兴趣。这使知识的讲授、学生的实际体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语言教学的情感教育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情感的主要工具,也是教育的主要手段。正是有了语言,人类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教师的德育用语,按其功能可以分为三类:1、规范学生操行的“规范性用语”;2、评价学生操行的“评价性用语”;3、说明和论证道德规范或评价的“解释性用语”。

在课堂中我会随机的运用所学内容来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不认真听讲或不按时完成作业时,我会对那些学生说:“You have to….”这时候学生会意识到他们做错了,并通过改正或完成任务来表达他们对语言的理解。教师通常采用道德倡议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激励学生高尚的行为。

在教学中我尽量运用激励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如 “You’d better….”, “You are the best one”, “Don’t be shy.” etc。 教师采用道德禁令对学生进行道德规则教育,约束学生的不轨行为。语言教学也要灌输一点禁令给学生,如 “Don’t do that”,“You couldn’t say in that way.It’s not polite.” “You mustn’t….”在教学中体现一些中西文化差异,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感知。

在我的教学中也常运用“I wish…”,“You should …”, “Why don’t you…” Etc,来表达我对他们的期望、希望。同样,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到这些后,多少会朝着你的期望、希望发展。无形中教与学贯穿在德育教育之中。我们教师要注意面对学生时,尽可能的少用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劝诫学生,而代之以比较委婉的方式,学生在得到尊重的同时也会学会尊重他人。

另外儿童不仅对自然充满好奇心,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行为也充满探究欲望。诸如“为什么我受罚,而他没有?” “那样公平吗?”这些问题需要老师向他们作出合理的解释。解释并不是简单地“填塞”,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道德的对话。当教师对学生说:“是的,你们都做了错事。但他主动认错,你却说谎。罚你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别的事情,而是因为你说谎。”并告知他, ““I like honest boy.”我喜欢诚实的孩子,正是这种对话才使学生受到启示,才使学生具有诚实的品性。

三、教育者无小节,正人必先正己

教师是课堂德育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身先为范、后为师。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身的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首先,教师要具有敬业精神、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要用自己的爱来唤起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引伸到对生活的爱。进一步说,教师本身就要培养博爱、宽容的心理品质,善于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让他们在被赏识、被尊重的氛围下充分解放思想、卸下包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其次,英语课堂教学不只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潜能的开发、社会性交际能力的早期培养,是师生共同创造精神生活的活动。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变得可亲、可信、可敬,师生逐渐心理相容、心悦、相互接纳,形成诚挚的情感关系。惟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 第4篇

那么, 小学英语教学中哪些地方可以进行德育的渗透呢?

一、上好第一堂课

每次我迎接新学生时, 总是把上好第一堂课做为第一个重点来看待。Why?小学生在上第一堂英语课之前对英语都是充满了好奇, 需要加以有效的引导, 才能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首先通过对中文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影响的介绍, 如:中文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中文的人口最多;中文对我国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字的影响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掀起学习中文热潮等介绍。从而使学生感到做中国人光荣, 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是通过对英语在世界上的作用, 使用范围及其历史背景的介绍, 通过分析近百年我国落后挨打的历史, 使学生懂得, 做为中国人, 为了更好地建设祖国, 从小打好英语基础, 将来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吸收国外的科学技术知识,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二、日常用语教学

小学生思想单纯, 容易接受新事物, 所以老师就有必要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在教授知识的同时, 还要让小学生懂得讲文明、懂礼貌等美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如, 小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困难, 我要求他们使用“Sorry (对不起) ”这个词后, 才容许坐下。在接受老师的奖品时, 要求他们使用“Thank you”, 才会给予。上课迟到, 要求他们使用“I’m sorry, I’m late.”进老师办公室时, 要求他们用“May Icome in?”经容许后才可进来。用“Yes, Ican.”来鼓励他们只要努力, 什么事都不会将他们难倒。这样, 既锻炼了口语, 也使思想教育得到了有力的渗透。只要在教学及日常交往中反复使用, 加上一定的引导, 就能“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三、字母教学

《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英语的重要保证。因此, 在学生学习兴趣较浓、新鲜感还未消失的字母教学阶段, 教师应抓住这个良机, 在听、说、读、写上严格要求, 使学生养成早起读、听英语, 书写认真仔细, 敢于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学过的英语等习惯。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以后花再大的精力也难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四、单词教学

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几百个英语单词中, 有些可以直接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点。在教授国家时, 将“PRC”大大地写在黑板上, 点出中国就是这样写着, 让学生感受一下当我们这个“PRC”冉冉升起在世界之巅, 傲视各国, 是件多么自豪的事呀!再如“mother”,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我们中国人常把什么比作母亲?”这样教师不用过多的说教, 无需使用过多的汉语, 就能使学生通过学习“母亲”这个单词的过程, 感受到把祖国比作母亲是世界各国人民热爱自己的国家的情感表现, 在潜移默化之中, 使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句型和课文教学

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句型和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小学英语“What Colour”一课, 在教授“Red”一词时, 先要求每位学生画一面国旗 (或教师出示一面国旗) , 要求学生注意国旗的特征。然后教师提问:What's this? (这是什么?) What color is it ? (它是什么颜色?) 接下来教师指着一面国旗, 说说国旗的代表性, 通过画国旗, 说国旗, 最后上升到表达对国旗、对祖国热爱之情的学习过程。因此, 对句型和课文中的教育素材, 需要挖掘, 选择合适的渗透方法, 做到有的放矢, 避免枯燥的说教。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只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辅以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 处处作学生的表率, 使学生学有榜样,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5篇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据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都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学生给予鼓励夸奖,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摆脱失败的苦恼,从而使他们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关键词】鼓励夸奖;放大优点;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小学生是学生,是人,是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发展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善于放大他的优点,哪怕只有一点点进步,也应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会促使学生的更多潜能得以发挥。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本人就是德育教育的因素。教师正是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教师要使德育教育真正有效,必须严于律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尽量完善个人素质,展示给学生健康向上的一面。在教学中处处有生动活泼的德育教材,有具体的鲜活的事例,教师完全可以用自身的言行,教育并影响学生,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做错什么时,教师不要体罚、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意识的挑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待他们回答正确后,适时地对他们进行鼓励、表扬,让他们在鼓励、表扬当中获得自信,从自信中获得学习的兴趣。

一、发现并放大学生的优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自信心越强。有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这就需要教师会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去努力认真地调动学生地潜能,让学生感到:“我能行!”,使他的自信心在每节课中得到培养。我班有一个学生叫张聪,歌唱得好,但考试从来都是倒数第一。由于他屡遭失败,使他失去了自信,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了帮助他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我首先有意识的让他在课堂上独唱中文歌曲,得到大家的喜欢;并单独教他学唱简单的英文歌曲“Hello,How are you?”,在多次练习之后,我帮他把这首歌录成磁带,拿到课堂上放给同学听,同学们都感觉像小歌星在唱歌一样,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第一次听到了掌声一一给自己的掌声,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慢慢地,我引导他把这种喜悦迁移到英语知识的学习上,从此激发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并鼓起了学习英语的勇气。有了动力,有了自信的他乘胜而上,在英语期末测试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二、足够的鼓励夸奖,帮助学生摆脱苦恼。

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表扬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催化剂。“You arc clever”、“You are su-per”、“Good”、“very Good”应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之中用得最多的一些话。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我想,首先要鼓励他勇于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后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再对他的成果进行夸奖。三年级一班中邹萌同学性格内向、胆小,通过课下找他交谈,鼓励他大胆举手发言,他愿意和老师说话了。在之后的一节动物单词复习课中,我暗示他勇敢举手,他似乎显得格外精神。课堂上,每当提出一个小动物名称时,我发现他跃跃欲试,却始终缺少勇气,终于有一次举手了,手才举起一半高,就被我请了起来。他脸色通红,局促不安地轻声地嘟嚷“cat”。“Very good”,我立即表扬他,同学们也给了他鼓励的掌声。第一次尝试,使他领略到取得成功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顿时信心倍增,眼睛都亮了起来,兴趣明显增强。后来他又举起手,虽然读的效果不太好,但我仍然真诚而热情地安慰他说:“没关系,重要的是你现在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你能站起来回答问题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行的。”渐渐地,他的兴趣越来越高,英语口语能力也逐日提高。只要学生有一点儿可取的地方,老师就应该毫不吝惜地给予夸奖。即使他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也不能去挖苦讽刺,而是要多加鼓励,细心指明方向,帮助他从失败中走出来。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应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可获得除课本以外更加丰富、直观的多媒体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使学习过程始终在一种新鲜、兴奋的情绪下进行。但是,因为英语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不同,切记不可让学生觉得:老师把电脑带到课堂上,却把自己的脑袋落在家里。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若一味地强调多媒体,就不是英语课而是计算机课了。所以,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催化剂来帮助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要活化课堂教学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力。

教师可通过问题教学法、共同参与法、讨论法、小组示范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德国的职业教育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一个教学单元经常是用多种教学方法。德国的教育专家认为:单独使用讲授法不能超过五分钟,一般在二十分钟内必须更换教学方法,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一节英语课四十分钟,要想时刻把握住学生们听课、思维的脉搏,就必须不断变换教学方法,以保持课堂教学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开课前十分钟采用问题教学法;下课前五分钟左右,利用角色扮演法强化本堂课的知识要点;中间的教学时间,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酌情处理,灵活多变,做到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目的只有一个 :把教学阵地——课堂,营造得有声有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赏识学生,使他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希望老师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多看到他的优点,鼓励自己。把学生当孩子看,就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欣赏学生的无知、天真,亲近、爱护、关心学生,助其成长。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是现代教师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有的教师总是认为好学生就不需要表扬,不必用赏识也能取得好的成绩,其实不然,优秀的学生再加上教师的赏识,会使学生的才华得以更好的发挥。学生谢乐,各科学习优秀但性格较内向,课上不爱发言。于是,课下我经常找她谈话,表扬她的嗓音好,读英语的语音、语调是年级的表率,若是课上能多读读,一定能把大家都带动起来。几次交谈之后,我发现她课上变得积极了,而且还主动帮助周围的差生,纠正他们的语音、语调。经过一年的努力,她还参加了市区的英语口语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论小学教学中的和谐德育 第6篇

【关键词】和谐德育  课程标准  教学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57-01

1.对小学和谐德育的基本认识

在西方文化中,最早提到和谐的是毕达哥拉斯。他强调对立面的和谐,断言“一切都是和谐的”,“美德乃是一种和谐”。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体和主导,只有各个公民具备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信友爱、保护环境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建设具有与之对应特征的和谐社会。建构和谐德育,以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为起点,推及全体公民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加固依法治国的内在基础,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这就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如今,小学教学对品德教育重视多了,但跟语文、数学、英语课相比,去之甚远。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学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效果,是每一名小学教师不可回避的话题。《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这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学生丰富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获取真实内心体验,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符合社会道德的正确判断和合理选择;要求教师必须走近儿童、了解儿童。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走近儿童的世界,真正了解儿童呢?

2.让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尽管和谐德育的教材编写力求贴近儿童生活,但课程、教材文本与儿童实际不可能是完全同步的。在确定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思路时,必须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这一意义上说,教学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师就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发现有教育意义的内容。通过观察和调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教程中开展相应的活动,能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贴得更近。

在学校门口,我们总是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妈妈在一旁不停地劝说孩子多吃点,可是孩子却皱着眉头,摇着手不肯吃;更有甚者,家长捧着早餐,大庭广众之下喂着孩子,一不小心还被孩子甩了,楞在那里直叹气。于是我们在准备《品德与生活》课程时可以增加了一条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不吃早餐好不好,让学生谈出不吃早餐肚子痛、上课会很饿、人没劲等直观的感受,然后再由老师补充讲述了不吃早餐的危害。同时在课后做好跟进,与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家长沟通,以切实解决不吃早餐的学生的问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某种目标的心理动力,动机产生于需要。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结构、认识结构、情感结构,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环绕着学生的种种心理需要进行教学。儿童的心理需要主要由兴趣、成功、审美、创造性四要素构成。其中,兴趣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因此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积极学习的心理需要。加强小学德育课程的活动性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游戏、组团合作等教学形式,可以把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巧妙地结合起来,同时也是向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极好机会。教师安排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同时对他们所学的语言材料加以巩固,对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相互关心的集体主义精神又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即在研究寓德于教的探讨中,一定要把对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

由此看来,教学不是简单地从课程标准、教材到课堂,而是建立在对儿童实际生活的了解基础上,是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现象生成主题,通过教学引导儿童向课程目标的方向发展。如此形成的教学主题是覆盖儿童真实生活体验的客观丰满的教学主题,对儿童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我们要尊重儿童,因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和谐道德学习是以社会规范为载体的价值学习,它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是以体验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儿童的认知和生活经验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教育必须做到尊重儿童,只有当儿童以真实的自我面对他应该面对与解决的自我问题和社会问题时,才能使浮在外表的教育内化为儿童的行为与观念。

参考文献:

[1]秦昌军,郭敏.探究信息时代下小学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09年09期

[2]仲小燕.论德育生活化与生活德育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8)

[3]覃雪珊.小学德育的现状与对策[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06期

[4]王艳秀.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1(05)

[5]涂顺琴.如何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1)

[6]扈秀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初探[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7篇

一、教师是德育教育的活教材

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起着榜样和表率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 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之一, 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 以自己的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 发挥表率作用。其次,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爱每一个学生, 平等对待他们, 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以自身高尚道德影响学生, 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自己上学不单单是为了学习知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如何做人, 如何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挖掘教材内容, 渗透德育教育

新教材的内容信息量大, 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 展现了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新教材介绍了人际关系、交通方式、行为规范、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体育等方面, 其中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的话题时, 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所面临的危机, 各种各样的污染现象应怎样处理, 启发学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尽力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 爱护小动物。在讲解这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 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 鸟儿的歌声不再有, 鱼儿也不见了踪影, 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这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 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地说一说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 这样既创设了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 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 最后用本单元的一首英文歌“We are happy bees”, 欢快的节奏唱出了同学们爱护动物的心愿。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 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三、在集体活动中渗透团结、协作、互助、互进的精神

团结、协作、互助、互进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这些思想品德, 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我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个性差异, 把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生一起讨论, 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帮助学困生。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有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每个小组成功了, 我们的班级也就成功了。

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激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组织合作能力。

四、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的好习惯

当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 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和交际类的学科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教师要从小就让学生们懂得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 可谓一举三得。所以我们要将语言学习植入生活, 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 这样, 一切都会变得那么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 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 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 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 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 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摘要: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单单传授课本知识, 也要培养学生该如何做好一个好的公民。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牛津教材的编写特点, 以及当今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孩子情感的成长, 在教学中应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第8篇

德育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豁达、积极的性格入手, 要多激励、赞美学生。当然了, 知易行难, 每一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质有待挖掘、有待激发。

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件事:有一位低年级的学生, 他的学习不太好, 性格又调皮, 由于其貌不扬, 个头又小, 经常被同学们欺负、嘲笑, 一天他画了一幅图来让我看, 并给我讲他画的故事。他指着图说:“老师, 我画了一条大鲨鱼, 把嘲笑我的人都吃了, 我还写了一首诗呢!”我一听, 问道:“别人都被鲨鱼吃掉了, 这样的结果好吗?剩下没被吃掉的你孤孤单单的有意思吗?”他挠挠后脑勺说:“不好。”我说:“那你想个办法救救他们吧。”他马上跑回座位上画了起来。当他再让我看的时候旁边多了一条小船, 鲨鱼身上多了几条线, 并且重新填了一首“诗”。他给我讲解说鲨鱼被人用线绑起来钓走了, 小船救水中的人, 诗的意思是他喜欢别人, 也喜欢鲨鱼。我夸奖了他, 并为他的这种转变欣慰地笑了。他的画虽然不怎么样, 几个不规则的圈圈, 几条弯弯曲曲的线, 诗就更是词不达意了, 但却表达了一种思想, 他画的救人的方式有的地方虽不尽合理, 但却体现了一种思想上的转变。这位小同学原先讨厌别人的思想变成了宽恕、博爱的思想, 虽然他对这些哲理一窍不通, 但是善的观念已经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会渗透在学生的思想中加以影响, 任何学科的教育缺少了德育, 后果都不堪设想, 教师对待学生, 没有先进与后进之分, 没有好坏之分, 我们只有一个目的, 就是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一展才能的舞台, 教给所有的学生心地善良, 富有爱心。

其次, 让学生背诵德育有关的经典句子, 加强学生的思想修养, 因为背诵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 小学生头脑灵活也适应背诵, 这也是学好作文的一个方法, 我找来一些短小凝练的和德育有关的句子让学生背诵, 一方面丰富了词句, 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思想修养, 可谓一箭双雕。

关于德操方面的:

情之最可宝贵者, 无如真诚;

爱之极被称扬者, 莫过无私。

关于言行方面的:

施的人肯定比受的人拥有的多;

听的人未必比说的人知道的少。

关于谦虚方面的:

惰毁庸人, 傲毁能人;

懒毁穷人, 奢毁富人。

关于信心方面的:

关于成败的:

信心是成功的伙伴;

气馁是失败的知己。

关于过失方面的:

改过何须再等待?

善事随手可为之。

其实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很多, 需要我们教师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只争朝夕、想方设法、尽一切努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 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 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只有加强综合管理, 多管齐下, 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年轻一代才能健康成长起来。”

在教学中, 教师还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德育效果, 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要在领导们的指引下, 团结同事, 联系家长, 深入学生内心, 了解学生的心理, 融入学生的生活, 对学生体贴入微, 关怀备至;用自己耐心去教育学生, 去启迪学生, 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良知, 用爱心这把金钥匙打开学生心灵的锁。长此以往, 那么, 每一个学生都会健康的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会德才兼备, 每一个学生都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江泽民选集》, 人民出版社

[2].《慧人慧语·家庭百科报》, 河北报社集团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9篇

要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 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思想, 让学生可以积极上进、诚实守信、服从安排、遵守纪律。和中学生以及中年人比较, 小学生有一定的不同, 从生长发育的角度来说, 小学生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 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 小学生的大脑正在发育, 视觉、听觉、嗅觉等能力不断的加强, 对于新鲜事物, 往往比较敏感, 不过也容易厌倦; 第二, 比较好动, 因为触觉能力再不断地加强, 小学生往往喜欢活动, 如奔跑以及跳跃等表现, 不过注意力却不是很集中; 第三, 性格争强好胜。因为身体的发育, 活动能力也在加强, 因此会很在意胜败。如果得到老师表扬, 就显得很开心, 如果被老师批评, 就会很沮丧; 第四, 比较好学。小学生喜欢看书, 积极上进, 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不过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 难免出现畏难心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而且繁杂的任务, 不能仅仅是讲道理、说空话, 对小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根据具体的实践, 不能过于简单和空洞。在这一点上, 体育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主要是由于体育课包含很多种活动, 在活动当中可以把思想教育渗透进去, 小学生亲自参与, 比较愿意接受。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优势

1. 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身优势

对小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 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成为一种手段, 而它本身也是有规律、有约束力的社会活动。体育教学当中, 开展的各种形式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规则, 借助于体育老师的监督, 可以有秩序的进行。无论是学生, 还是体育老师, 都要按照规则行事, 一起遵守相关规定, 营造出友好以及团结的氛围。精心的策划、严格的规则、自律的行为, 这些都包含着道德教育的内容, 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活动可以教会学生约束自身的行为、懂得服从, 并且对纪律、社会公德严格遵守。

2. 体育教师的自身优势

和别的学科教师比较起来, 在小学生的眼中, 体育老师比较容易接近, 地位很高。体育教学一旦结束, 大部分小学生都会主动和与体育老师走近, 和体育老师探讨各自的抱负以及理想, 老师和学生具有很多共同话题, 关系比较融洽。因此, 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比较起来, 体育老师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了解学生的想法, 和学生培养感情, 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所以, 和其他学科的老师比较起来, 体育老师是有一定优势的。通过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老师可以对小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 做到有针对性, 而且比较及时、自然, 防止出现讲道理、说空话的形式主义出现, 小学生也比较愿意接受。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1. 根据体育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从教材的内容上来看, 体育教材与其他课程的教材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其他课程的教材中, 主要以理论为主, 不涉及实践内容, 而体育教材则理论与实践兼而有之, 并且在理论部分中思想内容的体现还非常的明显。体育教材中, 理论部分表现在体育老师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 告诉学生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正确的理解体育的真实含义, 贯输学生在生活中坚持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 将体育锻炼的目的与现实中的需要相结合, 并且保证身体对于自然环境能有一个充分的适应能力, 使学生能够养成一个良好的锻炼习惯。实践部分是体育教材中的重要部分, 是告诉学生如何去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运动的技巧。在运动中每个动作都具有其技术性, 并具有自身的特点, 教学老师要充分的将教材中的所述内容及各种要领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有步骤有目的的进行思想教育。比如, 在进行排球、篮球的项目时, 可以通过这些项目来使学生们认识到合作的力量, 极积地去维护集体的荣誉, 养成坦然面对胜和败的良好心态以及自我控制能力; 在学生们学习体操及其使用各个体育器械时, 可以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的心理; 在进行长跑的过程中, 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韧性。

2. 结合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教学具有很多特征, 分别是范围比较广泛、内容比较庞杂、具有较强的思想性, 这些特点有利于体育老师对小学生实行思想品德教育, 因为每种体育项目具有不同的内容。所以, 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 所获得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要求体育老师要有发掘内涵的能力, 对小学生实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 球类活动要求同伴之间的合作, 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还可以增强小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田径运动一般比较枯燥, 不过如果持之以恒的锻炼, 就可以培养耐力; 关于优良品质的主题比较多, 如勇敢、热爱祖国、团结友爱等。老师可以选定一个主题设计游戏,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就熏陶这种品质。

3. 结合体育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可以利用各个教学的不同环节, 对小学生进行课堂常规教育, 使课堂教学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 向学生贯彻组织纪律、文明礼貌、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等, 逐步养成小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的思想品质。体育课的开始部分要对小学生进行动员, 提出课的目的、要求, 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 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 通过队列队形的练习, 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 通过竞赛和游戏, 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思想品质; 值日生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 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因此, 把思想教育同体育教学中的组织与方法有机地相结合, 既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又能增强小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摘要:分析了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征以及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作用, 并且针对这个问题, 联系实际情况, 提出了如何解决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学,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何福健.浅谈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 2010, (08) .

[2]蒋荣.寓思想教育于体育理论教学中[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10篇

一、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 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 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 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 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 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 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启迪学生的智慧, 陶冶着学生的情操, 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 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

2. 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 根据其心理状况, 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 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 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 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 这是他们的弱点, 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 好表现, 喜问、喜听, 争强好胜, 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 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 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 激发兴趣十分重要, 学生虽然年幼, 可心灵十分纯洁, 他们都希望表扬, 表扬会使他们加自尊自荣。

3. 要把握好阶段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同样是教育的主体, 在思想品德教育上,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 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 就小学生来说, 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在教中年级时, 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 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 从不脱节, 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1. 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 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 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 不但激起其兴趣, 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 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 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受到启发, 达到较好的效果。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在小学主文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德育和教学的关系做到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 使二者融为一起, 把握教材的思想性, 遵循德育教育的阶段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注意组织活动的实际性, 长期坚持, 必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在品析词句、加深理解课文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 抓住最能表现课文思想内容的词句, 指导学生品评词句的表达作用, 从而体会词句所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受到感染, 这也是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很好方式。例如, 叶圣陶先生在《粜米》一文中, 用极朴实的语言, 明暗相交, 激越变化的节奏, 向人们展示了旧社会的黑暗、残忍, 展示了在三座大山压榨下的农民们的悲惨厄运。全文难理解的词句较多, 我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对比词语句, 理解课文内容, 渗透思想教育。文中议米价部分, 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一边是大丰收, 一边是大跌价; 一边是米多, 一边是涌进中国市场的洋米洋面; 一边是想透一透气, 一边是要租、要债。强烈的对比, 无言的愤激, 同学们从中受到的思想教育是深沉的, 此时热爱社会主义,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情怎能不随之深化呢? 认识和情感是形成信念的物质基础。在品词析句中, 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品德得到良好的教育。

3. 在分析故事情节中渗透德育

文章的思想, 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 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 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 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 从而以情激情, 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 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如《月光曲》一课, 在揭示课题之后, 我以贝多芬“听到、走近、弹奏、飞奔”为线索, 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分析, 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然后, 扣住核心, 层层诱导。在同学们理解贝多芬触发创作灵感和酝酿过程之后, 抓住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两个因素: 情和景, 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心理的分析,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激发学生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

4. 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重点段, 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 激发他们的感情, 使他们产生共鸣, 从而体会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相辅相成, 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 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有所感悟, 感情得到升华。而思想感情的升华, 又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实现了语文能力与思想感情的共同提高, 避免了人为地割裂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之间的关系, 不是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就是把语文课上成枯燥的纯文字训练课。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 我体会到,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 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 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社会义荣辱观, 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因此,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兴趣;渗透

说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班主任和政治老师的事,其实不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只有把德育与学科特点有机结合自然渗透,才能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更好地受到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每个学生都“成人”。

一、教师是德育教育的活教材

在课堂上教师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起着榜样和表率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之一,教师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发挥表率作用。其次,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对待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以自身高尚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懂得自己上学不单单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挖掘教材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新教材的内容信息量大,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展现了中西方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新教材介绍了人际关系、交通方式、行为规范、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体育等方面,其中都渗透了德育因素。如在讲到保护环境的话题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地球所面临的危机,各种各样的污染现象应怎样处理,启发学生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力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小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在讲解这一课时我制作了一个动画——地球在哭泣。一转眼刚刚还是茂密的森林变成了荒山,清澈的小溪流淌的是黑色的浓液,鸟儿的歌声不再有,鱼儿也不见了踪影,还有一幅幅濒临绝种的珍稀动物的图片。这激起了学生们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我请同学用英语简单地说一说两幅图片之间的不同,这样既创设了情境,激起了学生的参与欲,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做到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最后用本单元的一首英文歌“We are happy bees”,欢快的节奏唱出了同学们爱护动物的心愿。这样学生既受到了思想教育,又受到了美的陶冶。

三、在集体活动中渗透团结、协作、互助、互进的精神

团结、协作、互助、互进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这些思想品德,教师是责无旁贷的。我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及个性差异,把他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学生一起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学习好的学生能够帮助学困生。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只有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每个小组成功了,我们的班级也就成功了。

这是渗透德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充满了上课激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合作能力。

四、从小培养学生独立的好习惯

当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和交际类的学科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师要从小就让学生们懂得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可谓一举三得。所以我们要将语言学习植入生活,将情感植入语言学习的最深层次,这样,一切都会变得那么自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英语教学中巧妙地渗透德育教育,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12篇

一、深入挖掘德育元素

孔子在教育弟子时, 也会旁征博引, 例如其不止一次地阅读《易经》导致竹简做成的书断裂多次, 才有了“韦编三绝”这个成语, 这说明, 一本书中有数不尽的可用元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完全可以深入挖掘书中的德育元素, 利用其进行教学, 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水平。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挖掘:

(一) 字、词中的德育因素

在语文书中, 有许多字和词值得推敲和研究, 有些字词本身就具有品德教育的意义, 例如“孝”字有孝顺和尊敬的意思, 在《后汉纪》中有记载“观人之道, 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 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 由此可见, 孝顺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教育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教师也可以将“孝”字进行拆解, 上半部分是老人的“老”字的主要部分, 下半部分是一个“子”, 这说明老人在子女的上面, 子女要孝敬老人, 要懂得长幼尊卑, 懂得孝顺。通过这种德育教育, 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孝顺, 还能让学生记住“孝”字的构成, 可谓一举两得。

(二) 课堂中的德育元素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 理解并引导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等精神层面的追求, 充分包容和认同学生的差异, 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强权来逼迫学生, 要更加耐心地去发现问题的原因和症结所在, 再依靠合理的方式去化解问题。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法要转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教师的所言和学生的所想充分的结合起来, 有效的获取学生的认同, 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获得提高。德育教育要使用以身作则的教学模式, 通过教师的真实行动, 让学生能够得到感化和教育, 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和品德[1]。

二、注重学生的差异化, 强化自我意识

学生是语文教育的客体, 他们具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以及不同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育的效果因个体不同就会产生一定的差异, 因此, 教育工作应当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在语文教育工作中通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首先, 小学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下成长, 他们内在的素质和能力是不相同的, 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 即使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也会遇到种种障碍, 开展工作非常不顺利。其次, 在教育过程中, 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内化和外化作用, 但学生的受动性、受控性和可塑性是不同的, 他们又处于从属的地位, 使得学习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个人准则, 学生是否主动配合教育者, 则完全不受控制, 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 要注意强化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 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指导, 通过有趣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 应该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提高自己的自信心[2]。

三、通过课外实践, 加强德育渗透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 教师要注重突破现有的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育的现状, 鼓励学生多到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 亲密接触课文以外的世界, 让他们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去发现、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 抒发自己的情与感, 并得到精神层面的提高。例如, 可以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 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或者续写课文的故事, 开展辩论演讲比赛, 进行诗文配乐、演唱等, 或者将学生带到义工服务组织进行实践, 让学生体验助人为乐的过程, 增强他们的奉献意识, 通过这些方式,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德”的存在, 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活动, 激活学生思维, 张扬学生个性, 增强创造力, 让他们的才能和创造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种不同的荣誉中发现自己的价值, 找到自尊和自信, 让他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淀德育素养[3]。

总之,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倡导的重要方面, 在义务教育阶段, 更需要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以加强学生的德育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现状不容乐观, 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学能力存在不足和不均衡的现象, 但是, 这并不是影响德育素养培养的关键, 教师的能力可以通过有效的培养方法进行提高, 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教师的再教育工作, 注重培养教师的德育素养, 语文教师要学会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注重自身品德修养, 为学生以身作则, 推动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

摘要:语文是一门德育学科,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学生一定的语文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如何培养高尚的品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这种品德方面的教育尤为重要, 其能够在早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徐长颖.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2 (2) .

[2]胡凤荣.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科学教育, 2011 (22) .

上一篇:山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下一篇:水行政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