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2024-07-31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精选12篇)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 第1篇

1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1) 教学观念陈旧。

多年以来我们的教学工作就存有重理论而轻实验的顽疾, 对于专业课的学习颇为重视, 对于那些基础学科却只要求了解即可, 未作深究。我们的化学实验课作为基础课也深受此不利影响。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集中精力的学习、在实验操作中未能达到学习要求, 还有不少学生感觉自己是旁观者, 只看不动手去做, 实验报告互相抄袭严重等。

(2) 专业知识基础薄弱。

我们的学生仅仅只是在中学学习了部分的化学知识, 但许多人的基础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也有不少学生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尽管我们多次的讲解与说明, 学生还是无法独立完成实验, 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引导方能有效完成。

(3) 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明显缺乏。

实验的重点是在于动手, 实际操作。重点是技能的训练, 其难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实验的难度大, 程序复杂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打击他们学习的热情。我们需要依照学生的情况来做出调整, 对于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缺乏的现状需要强化对这个方面的训练。

2解决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构想

(1) 实验单独设课。

我们需要改变以往那种实验依附于理论课的现象, 增强实验教学的份量以便能够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首先, 推动学生能够对于实验有所重视。这样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 辅之以学分等考核手段可以大力推进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其次, 增强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需要强化自己的教学素养, 以利于实验教学质量的上升。最后, 能够引起教育部门重视。实验独立设课之后, 不但能够让我们的管理部门有效地进行考核与管理工作, 还可以及时的观察教学的实际效果。

(2) 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删减增补。

我们以前的化学实验存有明显的不足, 是附属与理论课中。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从理论来考核, 考核的办法是笔试。这样就造成了我们实验教学的地位变得极为尴尬, 而且我们的实验内容还是老一套, 多年以来都没有调整教学内容。基于这样的现状, 我们需要突破原有的课程序列, 将所有的化学时间集中在一起并成为独立的体系。

(3) 健全已有的实验课教学模式。

我们中职的学生生源较差, 对于学习缺乏应有的耐心与毅力, 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事实上, 实验课如果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会比理论课更容易创造出教学效果。在实验课独立之后我们需要主动的变更原有的教学方法以便我们能够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独立的实验课可以确保拥有一定的课时, 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变预定的教学内容从而保证我们的教学质量。①预习实验。学生需要以文字的形式写出报告, 报告中必须含有目的以及原理、仪器和步骤这些内容。教师核对学生所提交的文字报告, 然后师生共同探讨。②教师讲解与说明。原理以及使用的规范都需要我们仔细的传授给学生, 对于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部分需要着重进行解释与说明。③学生实际操作。在实际的教学期间, 我们务必强调学生按照要求来进行操作, 多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一人之力来完成实验的全部过程。④实验结束后需要对仪器整理归置, 所得出的实验结果需要写成实验报告并交付教师。

(4) 健全实验课的考核。

学生对于实验课缺乏必要的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是没有考核制度来及时跟进。为了能够增强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健全考核。依照多年的教学体会与我们目前的实验设备, 对于学生实验成绩的判断需要应用综合考评的做法来实行。也就是将平常的学习成绩与期末的成绩相互结合起来看待。具体操作办法是, 将学生平常时的学习成绩比例确定为六成, 期末成绩定位四成。

(5) 加大投入, 改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

实验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实验设施是否完备, 配置是否科学合理。这同样是我们实验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 我们需要加大对于实验室设备的投入, 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化学的实验教学是我们中职教育工作中不能缺少的一个环节, 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已经被人们所认同, 实验教学进展的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终的教学成果。我们可以考虑让实验独立设课并主动的更新教学内容, 健全考核制度、加大对于实验室硬件的投入方能有效地保障我们的教学顺利推进, 并能够起到实验教学本应具有的作用, 让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有本质的提升。

摘要:化学实验课程是中职教育体系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对于培养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 当前中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陈旧、专业知识基础薄弱以及缺乏基本操作技能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对教学活动实施、组织和考核进行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实验课程

参考文献

探讨如何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第2篇

[摘要] 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同时,实验教学也是我国的初中化学教学方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当前,新教育改革要求推进趣味实验教学,以求更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推进趣味实验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此外,实验教学中很多化学现象都非常的有趣,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 初中 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趣味教学

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性的学科,主要偏重于实验性。并且初中化学的作用主要是让学生可以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以及相关的化学规律,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概念,让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这其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帮助功不可没,所以,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努力去研究和探讨如何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趣味实验教学模式。

一、在课前设计一个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通过对实验设计进行优化以求提升课堂的效率

相对于开拓和创新位置的知识体系,初中的化学教学更偏重于为学生设计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模式,让学生采用模仿、自主探究以及归纳总结等手段来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如果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良好的课堂实验,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开始主动地去要求学习化学。我国的传统化学教学普遍是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式被证实效率很低,所以,采用课堂实验进行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方式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在我国初中化学教材中一直保存着一个实验,就是“两棒相遇冒白烟”的实验,主要是因为两个木棍上分别沾上了浓盐酸和浓盐水,当两棒贴近之后会形成大量的氯化铵小颗粒,这也就是“白烟”的由来,但是这样的化学反应所表现出来的画面可能不够吸引学生,所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依然是采用浓盐水与浓盐酸接触反应生成氯化铵的反应式,但是将玻璃棒换成一个小树枝,然后插在海绵上,海绵里面浸透了浓盐水,再将一个大烧杯的杯壁涂满浓盐酸,快速的罩到插有树枝的海绵上,这样可以形成大量的“雾气”,等到“白雾”逐渐散开,就会发现树枝上满是白色的东西,如同吉林经常出现的“雾凇”一样,这样的实验,既体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也更加的有意义,可以更好的抓住初中生好奇的心理,此外,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不复杂,所以,课堂效果非常的好。

(二)引导学生勇于创新

天马行空的发散思维那不算是创新,创新是需要借助现有的知识储备,配合主观的能动性,然后基于原有的知识储备,尝试进行优化和提高。各行各业都需要创新,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要提倡创新,并且作为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引导学生尝试去创新。在保证规制合理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去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主动与周围的人进行观点的交流,双方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和辩解,但是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知识水平得到提高。教导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并且要学会质疑,即便是经过了权威的认定,也依然要持质疑态度,直到自己弄懂为止。这样的习惯创新的思维,可以保证学生未来可以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

二、尝试构建探究式的实验方式

(一)实验之前设置疑问

带领学生做实验并不能实现实验的趣味教学,趣味实验教学其出发点是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通过研究、引导、发现以及归纳等方式让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得到显著地提高。并且在实验进行之前先将问题提出来,这样学生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实验,对于实验教学的效率提高有着显著的帮助。

(二)用研究性实验替换之前的演示实验

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教学上老师一般都是自己在讲台上进行教学,学生在旁边看,但是不会自己操作,此外,整个实验过程也都完全遵守实验操作,时间长了,学生会认为化学就是这么做,实验结果也一定要跟书上的一样,如果出现偏差,那么一定是错误的,这样就完全的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开始之前可以为学生准备远超实际实验所需设备的器材,然后让学生自己选取,然后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是要训练他们自主的在实验中选择正确的设备进行实验,从而快速培养学生对于各种实验器材的了解。

(三)通过分组进行化学实验教学

当前很多学校都存在着学生多设备少的情况。但是对于化学教学而言,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教学又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可以尝试以学生的座次或者兴趣等作为根据进行分类,让学生可以轮流的进行实验的操作。

(四)课堂学习结束后进行学习效果总结

课堂教学中的记忆终归只是速记的一种,只有通过课后的反复记忆,才能够保证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尽管趣味教学可以大幅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但是趣味实验教学也很容易存在课堂教学时候学生一个个兴趣高昂,但是等到下课之后则对化学知识不闻不问,没有按时进行化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这就造成了课堂与课后的脱节,间接地让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优势丧失殆尽。所以要进行诸如实验作业以及多种教学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的课后复习进行督促管理,通过促进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总结

不同的教师在不同的学科上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仅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课上,想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方法就层出不穷。所以,对于趣味实验教学方面,相关的教学方法也不只是以上几种,希望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可以将自己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大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思维、创新以及欣赏和创造能力,让他们成为国家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3篇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教学方法

一、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以强化科学方法的学习

1.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对于演示实验,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学生看老师做实验,虽然能看到老师的规范操作、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学生的观察是被动的,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台上的同学会想尽办法要使实验成功,台下的同学会聚精会神地观看他的操作,会从不同的角度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同学为了下次在同学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他们课前会主动地去预习。与此同时,教师在台下除了对进行演示的同学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外,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实验,更能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

2.开展微型实验。对于微型化学实验,很多人曾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下过定义。虽然,他们的定义不同,但他们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原则理解是一致的,即仪器要简单、用剂量要少、反应要快速、现象要明显。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机械减量或缩微,更不是实验经费不足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下,对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变革,要求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方案必须遵循微型化的原则。

微型实验的引入对化学教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达到下列四个目的:一是防污染、保护环境;二是省药品、省时间;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能力和教学质量;四是有利:(1)废弃物的充分利用,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2)仪器用品的筹集制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3)独立实验、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有利于开发智力和创造力。(4)丰富多采的微型实验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如戴安邦院士所要求的“大力推行微型化学实验,使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皆有学生单人作业的实验”。可以预见,微型实验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师生间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改变公众对化学的错误认识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微型实验无疑是21世纪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一大趋势。

微型化学实验实施举例分析如下:

1.常见的显色反应,淀粉溶液与碘液的反应。先准备一张滤纸,然后往纸上滴一滴淀粉溶液与碘水,滤纸立即变成蓝色,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类似的微型实验还可以进行KSCN与Fe3+的反应,依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焰色反应,这类反应是部分金属元素的重要物理性质。以往这类实验实验过程比较复杂,微型实验提倡采取比较廉价的滤纸来开展实验,不仅可以缩减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措施:

首先,准备好相关的溶液,其中有:NaCl、KCl、CaCl2,等等。其次,将准备好的滤纸剪成条状,要注意体积要偏小,在滤纸上标注出对应试剂的名称,然后放进所配制的对应溶液中,大约10分钟左右取出。最后,将晾干的纸条滴上无水酒精,在酒精灯上进行灼烧,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火焰呈现黄色的是NaCl、火焰呈现紫色的是KCl,而火焰呈现砖红色的是CaCl2。

3.微型化学实验中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实验就是通过小试管、点滴板、培养皿等这些基本的化学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际操作:

性质实验中液体之间的反应应该都是以12×70mm的小试管来将常规试管代替的,这样的改善,依然可以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减试剂的用量与实验的时间,是完全符合经济效益的。

另外,氨气的性质实验中,在同一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然后分别滴上几滴浓氨水、浓盐酸,然后将烧杯口盖住,马上同学们就能看到有白烟出现。还能利用培养皿代替烧杯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配置比较适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因此,微型实验的推出,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保障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能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微型实验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还需要大家继续研究与开发。

二、重视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实验事实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和描述,属于化学经验知识,是化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化学实验事实知识主要指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直接实验事实和通过查阅、上网、调查等方式获得的间接实验事实。实验观察是获得化学实验事实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亲自进行的实验观察所获得的是直接化学实验事实,它对于化学科学认识和化学教学认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限于现实的实验设备条件以及人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实验可能不能在课堂内进行,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间接的实验事实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转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式,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力工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一些费时或有毒有害的实验、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果、模拟实验设计、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等。对于一些可见度不是很强的试管实验,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在演示实验后,播放模拟实验的Flash课件,以放大实验现象,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教材是安排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它们遇水立即燃烧,甚至爆炸。最后,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铷、铯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是很危险的,也很难进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铷、铯与水的反应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的实验现象,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文字所无法达到的,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另外,近年来,掌上实验室技术为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掌上实验室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工具。掌上实验室是手持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整合,手持技术是一个先进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它将科学数据的世界放在了我们的手掌。积极探索运用掌上实验室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优化化学实验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方炜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09,(38).

[2]强世苍,熊言林,严增进.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2008,29(3).

化学实验教学体制改革探讨 第4篇

目前, 经典的四大学科的界限被逐渐打破, 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趋于融合的新格局已展现在大家面前。作为大学化学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

(1) 特别是随着化学学科的飞跃发展, 现有的实验教学体制已不能满足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和化学理论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不仅仅体现在实验教学体系的重组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同时也必然包括了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的变更。因此, 端正思想认识, 加强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室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非常重要的工作。他需要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以及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共同努力, 相互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

(2) 传统实验教学中, 学生实验只是对实验教材内容的重复, 验证性试验所占的比例很大。

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 甚至有个别学生懒于动手, 只是旁观, 他们照样能将实验报告册上的内容写得比实验过的同学还好。这种实验模式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立动手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学习兴趣也不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数进行“菜单式操作”, 从而造成学生在试验中缺乏主动性, 不利于科学思想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理论课和实验课在教学内容上的编排不合理, 造成一定程度的脱节, 直接影响了实验效果和教学效果。而且, 不同的实验课之间没有很好的沟通, 导致不同的实验课, 重复的内容较多, 例如, 酸碱滴定实验在无机实验与分析试验上都有。根本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成绩评定不科学。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规程以及实验报告的书写正确与否来评定, 不能全面真实的反映学生实验的操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在打分制上不合理, 以优、良、合格、不合格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再者, 实验课的考核不列入期末考评之列, 导致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 缺乏积极性。

(3) 为了改变现有的不良现状, 笔者提出以下改革措施仅供各位参考借鉴。

①开放实验室。

是指实验室在实验时间、实验内容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开放。依据教学大纲, 分阶段的进行。实验室可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只要他们愿意去做, 我们就要为他们提供有力的保障, 激发他们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潜在的创新性。实行一师负责多师指导, 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

②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在原有的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新增综合性、设计性、探索研究性实验。调整实验教学的学时数, 加大综合性、设计性、探索研究性试验项目。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安排, 实现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这样一来, 就会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新实验课内容, 开设配套的实验课程, 加强教学管理, 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 对于同一实验问题, 每一个学生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尽相同。新颖独特的实验方案, 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老师可以根据每位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审核, 指导其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方案的优与劣, 也是衡量学生实验能动性的一个标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积极倡导学生独立进行设计性实验, 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 设计出各种实验方案, 成功的解决化学实验问题, 从而产生成功获得喜悦, 激发他们更大的实验热情, 成为学生进一步进行科学探究的强劲动力。同时, 进行化学设计实验还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各种科学方法, 从而是他们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③实验成绩评定标准化。

实行实践操作考核、实验项目考察与笔试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以在校时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实验水平等为考核项目;以立足现实, 联系实际, 提高增强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为使评定量化、科学化, 必须建立科学的评分标准。而且, 实验课的成绩必须在期末考试的量化评定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才能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 对基础实验而言, 预习报告占10%、实验成绩占60%、操作占30%。而对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而言, 预习占10%、操作占50%、设计方案与实验能力占30%、报告占10%。同时实验课的总成绩应取平时成绩与实验课考试成绩的平均值。尤其是实验课成绩应与理论课成绩同等重要, 同时参与期末考核评定之列。这样才能有力的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 激发其积极性。

④利用多媒体, 创新实验教学。

为了弥补某些常规实验受到条件限制的不足, 教师可以看书制作或上网下载某些模拟实验, 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己做化学实验, 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能力。尤其是污染很严重、毒气较大、对身体危害很严重的实验, 老师可以通过电脑合成进行制备与性质的验证试验。这样既使实验课与多媒体融为一体, 又使学生对实验有了全新的认识, 就更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实验热情。

⑤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微型化、绿色化试验。

微型化学实验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 是国际公认的一种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化学实验创新性变革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单地说, 就是以尽可能用少的药品来获取最有效的实验信息, 具体讲就是药品用量少 (一般为常规量的1/10~1/1000) 、仪器容量小、基本无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省时、实验现象直观明显的化学实验。微型化学实验因其具有减少污染、现象明显、快速、节约、安全等优点, 并以其良好的教学功能和教学效果, 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引起世界各国化学界的高度重视。其可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 (含“三废”) , 如用KMnO4制取O2所得到的剩余物质中主要含有MnO2、K2MnO4和未反应掉的KMnO4, 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均可用来加入浓盐酸制取氯气。可重复使用, 主要是将上一个实验步骤中剩余的药品以及回收来的化学药品用到下一个实验步骤中或用到其他的实验中去。如回收的MnO2、K2MnO4和KMnO4用于浓盐酸制取氯气的实验中。这样, 大大减少了药品用量, 提高了药品使用效率。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微型化既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全面贯彻了绿色化学的思想, 又有效实现了小剂量实验、省资源、少污染、降成本, 还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动性。

市场经济要求教育要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教学, 教学强调应用性和综合性, 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以及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 是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 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新观念, 建立综合实验课程体系, 使实验教学内容有一个根本转变,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摘要:为了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对现行大学实验教学尝试的进行了一些改革, 其对教学资源的利用是有利的。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卫子光.化学实验设计与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

[2]吴海建.从培养科学素养的角度看化学实验教学[J].化学教育, 1999 (6) :14-16.

[3]杨冶伟, 刘翠娟.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2)

[4]杨金田.化学实验中心的构建与效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11 (25) .

[5]申欣, 李明.论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3, 22 (4) .

中学化学教学论教学模式探讨 第5篇

【摘 要】:中学化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系学生专业必修课,对培养未来的化学教师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在长期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模块教学原理、建构主义教学原理、教学论的学科特性设计的高师化学教育专业“中学化学教学论模块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克服传统教学论教学的不足,提高师范生的从教技能,缩短从教过渡期和适应期,为中学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输送新型师资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关键词】:化学;教学论;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化学教师是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者,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只有通过广大教师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才能加以体现和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教师是影响化学新课程能否得以顺利而有效实施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提高广大化学教师理解新课程的能力、驾御新课程的能力,是当前化学教师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尚未走上教师岗位的师范生来说,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则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目的

中学化学教学论作为化学教师教育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重要教学理论课程,是高师化学系本、专科生专业必修课,对培养未来的化学教师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同基础教育新课程相比,这门课程无论是从内容体系、还是从教学方式,都已经与化学新课程严重不适应,不匹配。如果仍沿用以前的化学教学论的课程内容,所培养的教师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已经是落伍的了。因此,更新化学教学论的教学内容,建立新的内容体系,使师范生尽快熟悉新课程,理解新课程,驾驭新课程,培养学生从事化学教学工作和进行化学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使他们在教育理论和观念上“入门”,在教学技能上“上路”,在教学研究思路上“开阔眼界”,刻不容缓。

二、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的思路

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主要是从课程的设计着手的。课程设计的原则是课程模块化。在模块教学中,“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功能部件”(组件),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又相联的知识内涵。[1]。“模块教学”的基本精神是突出能力的培养。其教学原则是围绕培养学生应职能力这个大目标,确定全教程的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构比例。理论教学以保持连贯性为原则,不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而注重其与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教学联系实际,根据将来应职岗位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时间比重,并尽可能将实践教学带到实际中去,进行“模拟实习”,使学生不仅具有应职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缩短进入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模块教学的课程结构由化学教育理论、化学教育技术、化学教育实践课程三个模块构成,均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每一模块形成若干个小模块(专题):化学教育理论模块是由“新课程通识教育”、“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新课程的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中学化学教育研究”、“中外教育比较研究”、“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专题所构成;化学教育技术模块是由“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解读”、“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分析与试讲”、“中学化学教学与实验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艺术与技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与设计”、“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等专题所构成;实践课程由教育实习、普通话训练、三笔字训练、案例观摩与分析、微格教学技能训练与试讲、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与实验设计、教具与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构成。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学需要三个学期进行,约190学时。

为了解决教材的问题,我们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基于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开发出化学教学论的校本课程。理论部分具体分为十五个单元:即 1.走进新课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基本理念 2.化学教学的价值观——为全体学生的化学教育 3.化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化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内容分析——化学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落实 5.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学会如何学化学 6.化学教学原理与方法——学会如何教化学

7.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尝试是最好的老师

8.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营造一个愉快、和谐、自主的课堂环境 9.中学化学教学艺术与技能——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0.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11.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设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12.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3.化学教学的测量与评价改革——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 14.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怎样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 15.中学化学教育研究——新的挑战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教师分为若干个专题备课,完成教学。

化学教育实践课程模块则采用分层次专题训练的方法,由低到高共分为10 个专题进行训练。即:

1.钢笔字、粉笔字练习 2.普通话练习

3.自制教具、绘制实验装置图、多媒体课件制作 4.实验基本操作训练

5.多媒体微格教学技能练习 6.化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7.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及改进 8.综合实践活动

9.新课程评价改革与中考题研究 10.实践学习和教育实习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即将走上试教岗位的师范生,他们的特点是缺少教学体验、缺乏教学观念。教学中以模块为主线,根据专业知识、技能的要求,化学教育理论、化学教育技术、化学教育实践课程三个模块紧密配合,前后呼应。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2]。在教学方式上,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师范生在本门课程中所获得的学习能力(含从教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仅仅靠理论(原理、原则、要领和规则等)的传输和认同是不可靠的,必须靠师范生自身在典型环境中去实践、去体验,也就是说,让他们进行反省认知,在“做”中学,在“悟”中学,并在与学友相互探究、诘难问疑中去学,以达到从自己的体验中(或内化中)使理性认识与实践体验融合统一。本课程实施的核心是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或情境),利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与榜样教育等形象化途径。结合当前国内外鲜活的化学(或科学)课程改革或教学改革的经验和趋向,用典型教例或案例教学引路,让师范生经受体验、领悟、内化等反省认知的锻炼,引领师范生切实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学生自身的从教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理论课程,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通过学生实践把各模块知识综合起来尤为重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增加学生“说课与微型课教学”实践环节,加大教学技能练习。在教学要求方面要求学生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教材,包括内容标准的学习、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及课程资源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材前后的联系等;说教法,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具使用;说学法,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说教学过程,包括导语设计、启发引入、内容讲析、课后小结、作业布置;说板书设计等等。每项内容都要从理论依据和事实根据说起,达到有理有据,合情合理。通过说课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可提高学生施教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四、模块评价改革

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出勤占总成绩的10%;作业、教案、试讲和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实 践部分)占总成绩的50%。

平时作业、作品上墙、建立学习档案袋,实行档案袋评价、表现活动评价、个性特长评价(大赛成绩和获奖)等综合素质评价。

2.期末考试成绩(理论部分):占总成绩的40%总成绩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卷面评相结合的方式评定。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中学化学教学论课程改革研究”教学试验,从2008年至今已送出六届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改革是成功的,培养模式独特,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师范生的从教技能,缩短了从教过渡期和适应期,为中学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输送了新型师资。

【参考文献】:

农村中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第6篇

关键词 农村中学初中化学课堂 实验教学 探讨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渐加快,打破了中学化学一本教材统一天下的格局。但不管哪一种教学理论或模式,没有一位教育专家会否定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化学教师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验证化学原理,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作者在农村中学化学教育战线上战斗了二十多年,综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心得体会和做法。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一)农村教师大多对实验教学意识淡薄,由于实验设备和条件落后,又没有实验教师,化学教师只应付性做做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既麻烦又费时,则很少开出。如果规模在四个初中毕业班级的学校,多是一个化学教师,教师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内完成初中化学教学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课时多,升学质量压力大。化学教师以说实验,讲实验,学生背实验为主。最多做几个演示实验,以期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二)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往往处于“好玩”、“有趣”,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思考和分析变化的实质。死记硬背结论,但这很快又被遗忘。“读书无用”论几乎笼罩着绝大部分学生,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启蒙学科,知识点繁杂,记忆量大,一段时间后他们对化学学习索然无味。

(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薄弱。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灾后重建,学校实验室建设更趋完善,实验仪器、设备、药品更加齐全。但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确很落后,实验室管理跟不上,实验教师要么是化学教师代替,要么是接近离退休人员来管理,要么是其他科任教师代管,造成了实验教师的实验能力差。

由于以上原因,当前农村中学实验教学效果不大理想。

二、加强化学教师化学实验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

当前,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急需培养和建设一支爱岗敬业、训练有素、开拓奋进、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特殊素养是人类为实现本阶段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在整个实验教师素质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它决定着实验教师教学活动的方向,态度与工作效益,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是实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思想道德素质包括:

(一)实验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实验教学工作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实验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甘为人梯”的无私奉献精神,爱岗敬业的精神。尽管学生可能记不住你的名字,但作为一名“园丁”,一定要竭尽全力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实验教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实验和探究实验是一种以验证科学理论和研究探索客观规律为主的实践活动。实验教师作为实践活动的参与者与引领者,必须具备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辩论的思维方法和敏锐的洞查能力。在准备实验时,必须按照仪器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安装调试仪器设备,必须做到认真、准确、真实;不能主观臆想,应以科学的态度做出判断和总结。

三、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三点。

(一)强化演示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演示实验,教师要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要充分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教学。农村初中学生在中考化学中实验题和实验探究题失分率较大,究其原因,在动手实验操作上的缺失。在分组实验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实验七: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看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可以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家庭小实验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不仅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还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不应该传授给学生,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农村化学教师和化学实验教师应切实行动起来,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7篇

1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特点分析

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对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 该学科教学改革广受关注, 本文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后, 对课程发展特点进行如下总结:

1.1 实验教学逐渐深入化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在近几年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学方向由传统的实验方法、考核形式等内容的研究转为与科技前沿相结合的研究, 研究性实验总量上升, 研究范围逐渐由教学过渡到创新性、微型化、绿色化以及学生参与性等, 研究工作更具实用性。

1.2 实验教学的绿色化绿色化学是用化学技术和化学方法减少化学反应中原材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等的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损害, 同时尽可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目前, 无机化学实验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 用量较大, 部分试剂具有一定的毒性, 且还会随着反应释放有毒物质, 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很大伤害。为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要注重环保意识的培养, 使学生树立可持续的环境观;通过化学生产工艺的合理化, 提高试剂利用率, 减少药品排放量;提高实验设计水平, 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 选择低毒或无毒的化学试剂代替有毒物质。如氯气 (Cl2) 制取实验可与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或二氧化锰回收试验组合起来, 提高原子利用率, 使其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

1.3 实验教学微型化微型实验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一种化学实验理念, 该理念提倡用小巧实验仪器代替传统的试验仪器, 减少化学药品的用量,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 减少污染, 保护环境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可与常规实验有机结合, 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当然, 目前微型化实验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物质产品低, 配套教材少, 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

1.4 实验教学的精细化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不断深化, 其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 研究者已经将无机化学实验特点与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相结合, 从实验评定、过程管理等多个环节进行规范化, 提升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质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无机化学实验将进一步精细化, 逐步实现个性化指导, 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1.5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计算机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同样具有很好的利用空间。如一些研究性实验或者有毒实验, 可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得到试验结果。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还实现了绿色化教学, 提高无机实验教学生动性, 同时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用量。

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从教学改革现状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来看, 无机化学实验在整个实验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只有做好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才能培养具有专业操作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人才。为此, 笔者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如下分析:

2.1 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无机化学实验的内容设置应以基础性为主, 从开始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化学试剂等级、固、液、气的取用方法, 仪器的洗涤和使用等;教学中可通过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提纯实验基本操作练习, 使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 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化学实验纷繁复杂, 学生要能在实验过程中从复杂现象中发现问题, 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氢氧化锌 (Zn (OH) 2) 两性验证实验中, 要控制好反应条件, 否则将会得出相反结果。正确操作为向Zn2+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 (Na OH) , 然后能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继续滴加沉淀消失, 最后变为无色溶液;若学生没有控制好Na OH的用量, 将直接略过沉淀生成过程, 学生就会得出“Zn2+不与Na OH反应”的错误结论。无机化学实验要注重基础操作,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观察能力, 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注重综合性和研究性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除要注重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外, 还可设计一系列具有一定难度的、应用型或趣味型的综合试验。如测定鸡蛋壳中钙元素 (Ca) 、镁元素 (Mg) 的含量、废弃物中有效物质的回收利用等, 既可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探索能力。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 没有实验, 任何新的物质都无法被探知, 因此化学实验可被视为研究学习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研究功能, 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适当增加设计性实验, 教师为学生提供参考资料和实验指导, 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创新性研究或对未知物质进行性能探究。如在做完“硫酸铜晶体制备实验”后, 可进一步引导测“五水硫酸铜晶体的含量和纯度”。学生可独立或者分组设计实验路线, 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实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然后通过后续的改进提升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3 结束语

无机化学实验不仅是学好无机化学理论课程的基础和有效方法, 更是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关键, 因此应对其进行不断改进, 提高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向清, 康诗钊, 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 2011 (05) :24-26+31.

[2]杨宏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3 (03) :130-133.

[3]崔继文, 周淑晶, 王书红, 高洪福, 郭晓玲.药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一点探索[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04) :83-84.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8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一、增加学生实验的机会, 以强化科学方法的学习

1.由学生来完成演示实验。对于演示实验, 我们一般的处理方法是教师演示, 学生观察。学生看老师做实验, 虽然能看到老师的规范操作、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但学生的观察是被动的, 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一些比较安全、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 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来进行实验演示。学生上台演示的时候, 台上的同学会想尽办法要使实验成功, 台下的同学会聚精会神地观看他的操作, 会从不同的角度指出操作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有些同学为了下次在同学面前有一个好的表现, 他们课前会主动地去预习。与此同时, 教师在台下除了对进行演示的同学作一些必要的指导外, 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实验, 更能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

2.开展微型实验。对于微型化学实验, 很多人曾从不同的角度给它下过定义。虽然, 他们的定义不同, 但他们对微型化学实验的原则理解是一致的, 即仪器要简单、用剂量要少、反应要快速、现象要明显。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机械减量或缩微, 更不是实验经费不足而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 而是在绿色化学理念下, 对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变革, 要求重新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必须遵循微型化的原则。

微型实验的引入对化学教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它可达到下列四个目的:一是防污染、保护环境;二是省药品、省时间;三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实验能力和教学质量;四是有利: (1) 废弃物的充分利用, 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勤劳朴实的良好品质。 (2) 仪器用品的筹集制作,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独立实验、精心设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有利于开发智力和创造力。 (4) 丰富多采的微型实验课外活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如戴安邦院士所要求的“大力推行微型化学实验, 使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皆有学生单人作业的实验”。可以预见, 微型实验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培养师生间的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 改变公众对化学的错误认识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微型实验无疑是21世纪中学化学实验改革的一大趋势。

微型化学实验实施举例分析如下:

1.常见的显色反应, 淀粉溶液与碘液的反应。先准备一张滤纸, 然后往纸上滴一滴淀粉溶液与碘水, 滤纸立即变成蓝色, 而且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类似的微型实验还可以进行KSCN与Fe3+的反应, 依然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焰色反应, 这类反应是部分金属元素的重要物理性质。以往这类实验实验过程比较复杂, 微型实验提倡采取比较廉价的滤纸来开展实验, 不仅可以缩减成本而且操作简单。措施:

首先, 准备好相关的溶液, 其中有:NaCl、KCl、CaCl2, 等等。其次, 将准备好的滤纸剪成条状, 要注意体积要偏小, 在滤纸上标注出对应试剂的名称, 然后放进所配制的对应溶液中, 大约10分钟左右取出。最后, 将晾干的纸条滴上无水酒精, 在酒精灯上进行灼烧, 出现明显的实验现象:火焰呈现黄色的是NaCl、火焰呈现紫色的是KCl, 而火焰呈现砖红色的是CaCl2。

3.微型化学实验中还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实验就是通过小试管、点滴板、培养皿等这些基本的化学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际操作:

性质实验中液体之间的反应应该都是以12×70mm的小试管来将常规试管代替的, 这样的改善, 依然可以得到良好的实验结果, 但是却能最大限度地缩减试剂的用量与实验的时间, 是完全符合经济效益的。

另外, 氨气的性质实验中, 在同一个烧杯中放两个棉花球, 然后分别滴上几滴浓氨水、浓盐酸, 然后将烧杯口盖住, 马上同学们就能看到有白烟出现。还能利用培养皿代替烧杯来进行实验, 这样的实验配置比较适合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因此, 微型实验的推出, 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更加方便快捷, 最大限度地保障在有限课堂时间内能够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微型实验属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思想, 还需要大家继续研究与开发。

二、重视通过化学实验事实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实验事实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和描述, 属于化学经验知识, 是化学认识的最初成果。化学实验事实知识主要指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得的直接实验事实和通过查阅、上网、调查等方式获得的间接实验事实。实验观察是获得化学实验事实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通过亲自进行的实验观察所获得的是直接化学实验事实, 它对于化学科学认识和化学教学认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 限于现实的实验设备条件以及人的时间和精力, 有些实验可能不能在课堂内进行,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间接的实验事实来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

信息技术和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 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来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 转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式, 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力工具,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替代一些费时或有毒有害的实验、模拟化学反应的微观本质、模拟化学实验错误操作后果、模拟实验设计、模拟化工生产过程等。对于一些可见度不是很强的试管实验, 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 在演示实验后, 播放模拟实验的Flash课件, 以放大实验现象, 使全班同学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教材是安排一个演示实验:绿豆大小的钠、钾分别与水反应。然后,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钾比钠活泼。教材再提供实验事实:铷、铯与水的反应比钾与水的反应还要剧烈, 它们遇水立即燃烧, 甚至爆炸。最后, 得出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教师在课堂上演示铷、铯与水的反应的实验是很危险的, 也很难进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铷、铯与水的反应视频资料。

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了鲜明的实验现象, 形象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干巴巴的文字所无法达到的, 与此同时, 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科学的奇妙,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另外, 近年来, 掌上实验室技术为中学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掌上实验室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相整合的工具。掌上实验室是手持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整合, 手持技术是一个先进的便携式数据采集系统, 它将科学数据的世界放在了我们的手掌。积极探索运用掌上实验室技术与化学学科的整合, 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方炜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在新课标下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 2009, (38) .

[2]强世苍, 熊言林, 严增进.新课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 2008, 29 (3) .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9篇

本文结合本校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对其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分析化学的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在常规教学中, 一般理论教学课时数明显多于实验教学课时数, 且缺乏单独的实验操作技能考核, 学生重理论轻实验, 对实验课的热情和兴趣不高, 甚至在个别实验中存在气味难闻等问题时唯恐避之不及。学生不能充分预习实验内容;大班教学导致部分学生不能更直接地近距离观察教师的讲解演示;教师不能完全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实验操作尤其是常规分析仪器如分析天平、滴定管等的操作不规范, 读数不准;不知如何选用分析仪器;缺乏“有效数字“和”修约”的概念;实验报告书写不规范, 不能正确撰写实验报告等, 这些都是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教学方面来看, 实验教学方法陈旧, 通常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一口气全部讲完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及数据处理等内容, 然后学生按板书内容进行实验操作。再加之实验课时数较少, 教师很少会安排独立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的考核, 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做实验只是机械的重复, 为完成实验而完成实验, 没有压力和动力, 学生感到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一) 开展多种兴趣活动, 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注意力

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课外活动, 如, 举行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到药厂检验部门、研究部门等相关岗位参观学习;组织学生利用所学分析化学知识开展水质检测、蔬菜和水果中营养成分测定等多项兴趣活动;邀请已经实习或工作的学生回校与在校生进行交流等。通过各种活动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的重视, 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分析化学和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 改善实验室条件, 充分发挥实验室效益

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近年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 学生在实验课上可以做到一人一位, 一人一柜, 不会再出现仪器缺少或合用现象。分析天平、p H计等这些常规仪器都能做到一人一台, 高效液相等仪器也已做到3到5人一台。实验条件的改善, 使教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设施设备进行点对点的一对一的实验教学。

(三)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1.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积极进行仿真实验实训教学平台的开发, 学生可以在仿真实验实训平台反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 从而提高现场操作的熟练度、规范性和操作速度。

2.强化实验预习环节

在实验课前, 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实验教学时, 应充分重视示范操作的规范性, 并随机抽学生出来讲解并演示操作。根据学生讲解和演示的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 教师及时作出相关补充和反馈。

3.加强实验过程监督

除了教师, 实验辅助人员应进行必要的监督外, 规定每组学生之间要相互监督, 相互指出对方不规范或错误的操作。教师要注意观察、及时纠正操作错误, 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 督促学生重复操作, 达到熟练操作的目的。

4.强化实验报告撰写的规范性

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实验技能的重要体现。撰写实验报告虽然是实验教学的最后环节, 但却是锻炼学生自己书写科技报告、科学论文的良好开端。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对仪器试药、实验步骤、原始数据、结论、讨论与分析等项目规范、严谨、真实的要求, 如原始数据坚决杜绝随意涂改或恶意涂改现象。结果与数据处理正确、合理、规范、清晰, 最好以表格形式表示等, 对培养学生的科学作风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四) 改革实验考核评价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将考核分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这些主要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 通过预习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验的认知程度;在实验过程中, 加强巡查记录;实验课结束, 抽取学生当场考核, 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课后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再一次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期末或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模拟相关分析或检验工种的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考核。

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本, 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和努力, 对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试通过率不断攀升, 近几年更接近100%。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谨规范、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李乐, 韩小丽, 高瑛.中职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才智, 2011 (6) .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第10篇

1 加强实验新技术的训练

现代药物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 实验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 在药化实验教学当中, 有必要采用新的实验技术方法与仪器设备。在实验教学当中增加无水无氧操作技术、微波实验等内容。其中无水无氧操作技术在药物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高真空线操作技术、手套箱操作技术和Schlenk操作技术是无水无氧操作技术的三种主要类型。其中以Schlenk操作的安全性更高, 更加简单有效, 且较低的操作成本对于本科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更加适用。在实验教学中增加产品化学结构解析的内容, 教会学生使用各种仪器, 掌握MS、NMR、UV、IR等分析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提高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加强实验新技术训练的同时, 还需要引进新的设备, 调动学生在实验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丰富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开拓学生的教学思路。

2 加强设计性实验训练

传统采用既定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验证性实验的教学训练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 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提高。在药物化学的实验性教学当中, 学生根据设定题目, 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 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案进行设计, 对实验的步骤进行安排。同时,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指导, 确定最终的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这种设计性实验训练的方式将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了主动的探索,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另外, 设计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 及时准确解决学生在实验设计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药物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例如, 在氯霉素合成实验当中, 同学查文献总结氯霉素的合成路线, 与指导教师一起从原料来源、成本、仪器设备以及路线长短、文献反应收率等几个方面, 对每一种合成路线进行探讨, 并选择最终可行的实验路线。教师在此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成果显著, 它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丰富了学生的实时系统, 促进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与技能。

3 药物化学实验与有机化学实验相融合

在教学内容、实验所用仪器设备、技术方面, 有机化学实验与药物化学实验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将二者在实验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将实验各部分的比例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配置, 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例如, 可以将药物化学实验中药学基本实验操作的内容与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相融合。将《有机化学实验》与《药用实验合成化学》的教材内容进行融合、调整, 并重新组合成一下3个板块: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合成药物化学实验;天然药物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按照以上三大板块实现对学生从基础到专业的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4 做好药物化学实验评估

完善合理的药物化学评估制度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当中, 教师需对学生的实验记录进行检查, 要求实验记录应如实反映实验过程, 详细记录实验操作。例如时间、温度、加料方式等细节内容;颜色、溶解、沉淀、产生气体等现象内容;TLC薄层色谱图、重结晶、溶剂、体积、温度、活性炭、蒸馏等后期处理操作、产品收率及性质表征等。学生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记录和产品上交老师, 由教师进行查对。同时, 根据药物化学实验, 教师和学生随堂展开讨论, 针对学生提出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化学实验评估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此外, 针对学生实验得到的产品, 教师应进行收集储存, 并对实验产品进行分类处理, 列出详细的清单。随后将清单记录到实验中心, 为需要的专业教学提供帮助。同时, 对实验考核的方式进行改革, 增加对基本操作内容的考核;采用开放性实验考核的方式, 对实验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考核;坚持多样性的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与综合实验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全面的考核提高对药物化学实验的评估的科学性。

5 改善教学手段和方法

引进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 并发挥其在药物化学实验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的实验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 将实验所需要的器材、所需要的实验周期等通过具体的图像、视频资料等展示出来, 使学生能够对实验的诸多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也可用过计算机制作出实验仿真课件, 逼真演示和人机互动的模拟实验, 帮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在采用现代化实验教学方法的同时, 引入新的试验方法、技术等, 不断增加、完善实验教学的内容, 提高药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6 小结

综上所述, 药物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 结合药物实验教学与有机实验教学的共同点, 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同时, 对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进行改善, 采用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药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红英, 李良春, 郑仁林等.工艺条件设置与随堂考核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4 (21) :7289-7290.

高职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探讨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 绿色化教学 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52-02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化学污染物质。几乎每个高校化学实验室都已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环境污染源,每天都有一些废气、废液、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不能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代价。

一、化学实验造成污染原因分析

(一)实验源头上的原因

实验所采用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不合理,这是造成实验污染的主要源头。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应用化工专业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往往只考虑了各个实验的独立性,忽视了实验的相关性,导致实验试剂使用量大,污染物排放量也相应增大。另外教材内容在编写上缺乏环保意识,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实验目的、步骤、结果等内容的掌握,忽视了化学试剂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的问题。

(二)实验过程中的原因

由于实验经费方面的原因,实验仪器设备陈旧,未能及时购买微型化学仪器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实验药品在种类和数量的设计上也存在不合理性。另外,指导教师对实验要求不熟悉,实验过程中没有按照实验实际所需计量来配制标准溶液以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规范、不科学操作等,加大了试剂的浪费,从而增大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三)实验处理的原因

对于实验过程产生的一些可以重复利用的试剂,未能及时回收加以充分利用。对于一些不能回收重复利用的试剂,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学生每次实验结束和每学期末,都有大量的实验废弃物和过期的试剂未经处理直接排入下水道,这是造成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四)实验监管的原因

对试剂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理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试剂溶液的配制原则上应要多少配多少,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不按实验要求配制溶液,要么配错,要么所配制的量远远超过所需要量,这样大大增加了实验试剂的浪费。另外,实验室乱倒废液,乱丢杂物等现象非常严重。学生实验结束后,废液没有得到及时回收,部分学生直接将废液倾倒在自来水水池中,导致试剂污染严重。对学生的以上行为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处罚制度。

二、化学实验绿色化教学思路探讨

(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贯彻绿色化学观

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首先应从教师开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和执行绿色化学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化学实验原理的同时,还要讲授实验所用试剂及其产物的毒性,排放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以及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原理和方法。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有关的化学原理、实验技能,还要学会运用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来保护环境、治理污染。

(二)精选实验内容,使用绿色化学试剂

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精选实验内容。对于每一个化学实验的开设所需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及污染程度等应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开设一些零污染或少污染的化学实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用“肉桂酸”实验代替“喹啉”实验,可以避开苯胺、硝基苯等有毒致癌试剂的使用;用“溴乙烷”实验代替“溴苯”实验,可以避开苯、溴、吡啶等有毒、对空气污染大的试剂的使用。

(三)优化实验安排,设计串联实验

教师在精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实验的优化安排。把所开设的实验设计成串联实验,使上一个实验的产物成为下一个实验的原料。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实验时间,节约实验开支,还能减少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如分析化学实验:①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可以与甲醛法测定铵盐中N含量、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相组合;②HC1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可以与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相组合;③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可以与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中Al和Mg含量的测定以及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相组合;④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可以与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的含量相组合;⑤ 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可以与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相组合。⑥I2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可以与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直接碘量法)相组合。对于无机化工实验:二氧化碳分子量的测定可以与过氧化钙的制备相结合,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可以与三草酸合铁(III)酸钾的制备相结合。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化学实验进行辅助教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仿真实验来完成。仿真实验不仅可以模拟实验装置及其操作过程,而且通过文字、声音、动画等手段,让学生对所做的实验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有机化学中合成实验,实验过程所用试剂大都是有机有毒试剂,若能让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仿真实验来完成,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对于综合设计型实验,可以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预习,再到实验室中去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降低实验事故发生率,减少试剂的浪费和污染的排放。

(五)化学实验微型化

微型化学实验注重仪器的微型化和试剂的微量化,实验的试剂用量为常规用量的1/1000~1/10,用量比对应的常规实验节约90%左右,时间缩短1/3左右,是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实验的开设中,所采用的仪器还是常规仪器,如分析化学所用到的滴定管都是50mL的,有机化学实验所用圆底烧瓶大多数都是500mL或250mL的。这样导致实验过程中化学试剂和溶液用量大,三废排放量也大。因此,化学教学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对实验经费的投入,购买成套的微型仪器,促进微型实验的顺利开展。

(六)加强废弃物重复利用,妥善处理实验“三废”

加强废弃物的回收及重复利用,不仅可以节省实验经费,而且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可以重复利用的试剂,都要最大程度的提高其使用率。教师及学生在实验试剂溶液的配制过程中,要及时贴上标签,注明溶液的浓度和配制日期,为剩余溶液的重复利用做好准备。有些试剂如HC1、NaOH等,若是低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回收用来配制高浓度的标准溶液;若是高浓度的标准溶液,也可以经稀释后当低浓度的标准溶液使用。有些试剂如KMnO4还可以当定性试剂使用,用于有机化学物质的鉴定实验中。有些试剂进行相应处理后可以再度利用。如氯化物中Cl-含量的测定实验,实验废液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又可以得到AgNO3溶液,可供下次实验使用。对于实验过程产生的一些不能回收重复利用的试剂,都应按照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进行处理。凡是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及腐蚀性气体的实验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并采取中和、吸收等方法对尾气进行相应处理。如CO2、SO2、H2S等酸性气体可用水进行吸收处理,Cl2、Br2蒸气等有害气体,可将其导入NaOH溶液进行吸收处理。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液、废渣等污染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后统一处理。如:①稀酸、稀碱废液。可进行相互中和处理;②含Cr6+废液。酸性条件下用FeSO4将其还原为Cr3+后加入碱液使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处理;③含Ag+、As3+废液。可采用Na2S沉淀处理;④含Cd2+、Hg2+、Pb2+等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在碱性条件下使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处理;⑤含有苯胺、酚类的废液。可在废液中加入H2O2使其分解。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带来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认真贯彻并执行绿色化学理念,加大化学试剂的合理使用率,减少实验废弃物的任意排放,使实验教学实现绿色化。

【参考文献】

[1]李军,许俊强,王敏. 环境友好型化学实验室的构建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

【作者简介】易灵红(1983- ),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第12篇

这样的实验教学,学生不感兴趣,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教学的目的,因此对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针对当今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建议和措施。

1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综合化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综合化,就是说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应该从大学化学的角度进行设置,还实验在化学中的本来的独立地位,不再是单纯地按照四大化学理论课简单地将整个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而要实现综合化的直接途径就是开设真正的综合化学实验(目前有些学校的综合化学实验名不副实),可以采取由浅及深、逐步深入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当然,理论和实验是相互依存的,我们进行部分理论教学的时候必须要辅以相应的实验教学。针对此类情况我建议在上相关的理论课后,“趁热打铁”,及时、适量地补充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从而巩固新知。

2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与时俱进

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要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及时调整并适时更新相应的内容,适量地补充一些有代表性的、既能反映当今化学科学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又能对科学研究及生产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将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仪器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技术、电分析技术等补充到第一阶段的基础化学实验中去,让学生能及时发现并体会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才不至于落伍。

3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大学化学实验应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仅要涉及一些经典的实验,也要与生活中的化学结合起来,与社会上涉及的化学应用结合起来。因此,要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和价值,使学生正确理解“科学中的生活”和“生活中的科学”[1],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和学校里的实验,可以走进生活、走进工厂。

4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

所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环保的目的[2]。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空前的重视,因此,人们纷纷倡导绿色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也势在必行。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化学,其核心内容是在化学实验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根除有害物质。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绿色化学是维护生态环境的化学,从长远的发展观点看,改革有污染的传统化学实验、探索传统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从事高校化学教学的教师,在教给学生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实验污染物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使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

5 引入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1)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强化实验基本操作。一年级实验内容应侧重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包括药品的认领、配制,仪器的使用方法,装置的安装及简单调试和维修,物质的鉴定、检测、分离、提纯等等。利用网络多媒体形式如在网页中插入Flash模拟动画或规范化操作录像,并在动画或录像中根据具体情况强化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使实验过程可视化,让学生在预习实验时改变传统的阅读文字的预习方式,提高预习效率。

(2)充分利用网络超链接促进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在二年级教学中,则应淡化各实验课程的界限,加强人才培养的适他实验原理或操作步骤“超链接”,构建实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当前内容时触类旁通,由此及彼,既学习了实验知识,又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促进了在理解的基础上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重组和扩展自身的知识体系。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研究型实验提供资源支持。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采用的策略是:适应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开设研究型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学生对于背诵或复述类的学习策略最不感兴趣,而对精加工、收集资料、寻找信息类的学习策略兴趣最大。因此,研究型实验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合作学习,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大胆地质疑和探究的精神,在活动中体验自身价值。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为物化实验增添了活力。

6 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1)实验内容开放。内容开放是指开放实验内容不与实验教学大纲项目相重复的,但属于课程教学内容拓展性的实验。

例如:我院本科实验开设的项目如ZnSO4的制备、饲料ZnSO4中Zn含量的测定、土壤水分的测定、CuSO4的提纯、粗盐的提纯、FeSO4的制备、过氧化钙的制备、Ca(OH)2的Ksp测定、维C的测定、水中磷的测定、水的硬度测定、微量Fe的测定、水的碱度测定、水中的铝测定等,这些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合成技术、分析测试技术、分离提纯技术解决问题,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这些技术。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个体需要,学生从中选择部分进行实验。选做实验能满足学生不同能力和个性差异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

(2)实验过程开放。实验过程开放是指从实验设计、实验准备到实验完成的开放。

(1)实验设计的开放。为了让学生学活知识,明白教材中的实验方法,除了可测定书中所列举的物质外还可以测定其他物质,实验中的许多研究对象通常还可用其他方法测定,而并非是教材中所列举的一种,我们鼓励学生对实验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分辨优劣。为此,我们不给学生以任何形式的讲义,只给出实验项目、主要的试剂和仪器,学生必须经过查阅资料,才能写出实验设计。这种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科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使化学实验目的和化学实验实施过程的活动在观念中实现具体化,在形成书面的实验设计之前,学生要对该项化学实验所涉及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思考。

首先,对该项化学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性质要有较全面、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要尽可能估计到在什么样的实验条件下,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实验结果。在此基础上再作细致而具体的思考,确定在怎样的实验条件下,才能使有关化学反应向着实现化学反应目的的方向发展。

其次,还必须按照化学反应原理,预选实验方法和手段,甚至对选用仪器的规格、仪器的连接、安装方式都要仔细考虑,然后确定实验操作的程序和步骤,并在思想上进行“实验”,即头脑中要考虑好每一步应怎样操作,操作方法上应注意些什么,怎样进行观察,如何使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每项操作都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具体活动,并构成一个有序的联系的整体。

(2)实验准备过程的开放。实验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理论思维作用发挥得如何,以及实验准备工作是否周密细致。因此,实验准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动手准备实验,学生熟悉了化学计算、试剂的配制方法、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维护工作,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动手能力。初次进实验室时,大多数学生往往显得手足无措。以往的实验,所用的仪器、试剂,完全是由实验工作人员准备好,放在教室里,学生走进实验室,很少去体会实验准备的重要性,打坏玻璃仪器通常隐瞒不报告,试剂瓶常常张冠李戴,给后面进行实验的班级带来不少麻烦。而通过自己动手准备,实验桌上该摆什么不该摆什么完全由学生根据实验需要决定,学生有了一种当家做主的感觉,对试剂和仪器表现得很珍惜。一学期结束,打坏仪器的现象寥寥无几。

(3)实验完成阶段的开放。在新模式下实施“合作小组实验”。学生自己到实验室后不再等待老师讲解了,而是由每组组长简单介绍一下实验要领,小组成员随即用所准备的仪器、试剂,按照自行设计的方案,开始着手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每组的组长担任实验指导,以协助教师指导实验。在学末的操作考试中,以2至3人一组,教师随机命题,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配制溶液,移取溶液,滴定管操作,容量瓶、天平、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烘箱、微波炉的使用等,每组学生的考查内容都不雷同。通过这种考查,我们感受到学生的实验技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3)实验室指定时间段开放。我们可以在每周约定时间为学生开放实验室,由组长安排,小组成员到实验室准备实验,随到随做。在每一个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没有结束时间的规定,允许失败后重做,直至成功。指导教师要一改以往辅导过细、偏重结果的做法,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开课过程中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耐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7 结束语

实验教学的改革,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实验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学生科学实验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更有助于其科学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验教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为培养新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作贡献。

摘要: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改革的必要性。对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学改革,开放式体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安静,汪露.微型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多元化探讨[J].2006,16(04).

上一篇:学习语文的乐趣论文下一篇:ICU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