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2024-06-07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精选12篇)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1篇

一、学籍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一)学籍档案内容缺失

目前,职业学院的在进行学生的学籍档案填写和收集时,仅仅包括了招生报名和入学登记的内容。而对于学生的其他信息内容却保存不足。在当今自主就业的社会形势下,这些材料有的或已过时,或无法满足人才市场或用人单位的需求,使得职业院校的档案内容远远落后于社会需要。

(二)学籍收集整理失当

学生的学籍档案是证明学生在校学习、实践和各项经历的第一证据。由于当前绝大多数院校的学生档案都是由学生或教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或者直接交由院系完成。在这期间因为相关部门缺乏专职人员,往往是其他教职员工兼职,加之学校的监察与业务指导的缺失,使得学生档案在收集整理经常出现过程不规范的现象。

(三)学籍内容填写虚假

如今,人才市场特别是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学籍档案记录愈发看重,希望能够以此看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品德表现,这对学籍档案的记录真实和准确性提出了要求。事实上,学籍档案中真正能够反映这些内容的往往只有“自我鉴定”、“班级评价”和“学校意见”三项,加上这三项内容在填写时重视不够,经常流于形式,甚至假大空的内容也大有存在,对于评价和记录学生的真实表现在客观性方面也大打折扣。

二、提升学籍管理工作的意义

职业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急需且优良的专门人才的任务,加之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毕业、就业和学籍变动等多方面工作,因此在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目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学籍管理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部阶段,也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自然成为职业院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学籍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学籍管理制度由于有着法规制度的性质,既要有着严格的规范形式,也必须不断反映社会公认的基本价值原则并对其进行解释和维护。因此,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全面认识到学籍管理制度的实质和形式价值,重视制度的价值合理性,提高管理观念,避免制度在遵守与使用过程中的偏激和极端化。

(一)转变强制性的学籍管理观念

职业学院的学生由于深入社会,其行为和思想受到了很强的社会影响。对此,学院学生属于拥有多重需要渴望得到满足、且有着不同的思维能力和个性的社会人。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打破僵硬的刚性制度思维,让制度和规范更加符合与贴近学生的思想。只有符合学生心理和实际需要的管理工作,才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进而引发他们的自觉管理行动。

(二)促进学籍管理制度的人性化

在规范和执行学籍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把制度执行和思想教育进行有机地紧密结合。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或青年时期,思维和做事容易偏激,当他们因为违反学籍管理制度而受到处分时,心理往往会处于不平衡状态。这时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思想教育使其了解受到处分的前因后果,有效说服学生认清事实,给予学生承认和改正错误的勇气和机会。坚决避免由于学生的冲动和非理性导致不希望的案件发生,从而降低管理效率。

有的学校在发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直到发生严重的事件后才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甚至把学生“一棍子打死”,通过开除等方式剥夺学生的受教育权。这种非理性的管理过程既违反了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也不利于学校日后管理工作的进展。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学籍管理制度的规范和执行过程中,重点应该放在防患于未然之上。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进而保证学籍管理制度的有效和高效执行。

(三)保障学生在制度前的话语权

随着教育改革和社会观念的不断变化,职业院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和学生的关系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生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决定权更加凸显,这也是每一所职业院校必须正视的问题。

在学籍管理工作中,无视学生的权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学生进行管理已经不再符合当今的学校管理要求。为了保证学生的话语权,可以建立“学籍管理听证制度”。这在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知情和决定权等各项权利,另外也有利于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向着更加符合学校和学生双方利益的方向进行规划和制定,保障学校管理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体制发生大变革的今天,无视学生的话语权将为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埋下严重隐患。在实施学籍管理制度时,为了避免随意地、一味地运用“留校察看、开除”等处分,通过听证程序可以给予学生申诉的机会,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权力,便于学校更加深入地了解真相,做到惩罚和教育的有机结合,真正地达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总的来说,学籍管理工作在职业院校中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服务性管理工作,因此从事这项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有着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籍管理也将被赋予新的生命和意义,学籍管理工作也将变得更加复杂,要求也会由此变得更高。所以说,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通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将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努力做到最好。

摘要:学籍管理工作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职业院校的学籍档案工作也因此受到了重视。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籍管理,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3.

[2]焦春红,陈成志.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三大误区.科技信息,2009.14.

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制度 第2篇

第一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设置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我厂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第二条 制定并落实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详细的职业卫生档案,其应包括:

2、厂企基本情况:单位简史、生产工艺流程图、存在有毒有害的种类和工序、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及评价、有毒有害作业群体分布及其健康评定和职业性四种人(职业病、疑似职业病、观察对象及职业禁忌症)情况等。

3、职业健康情况:劳动者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藉贯、婚姻状况、出入厂时间、劳动合同时限、健康状况、工种调动、工资发放及出勤情况等)、职业史、危害因素接触剂量、劳动保护、现病史、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及其健康评价等。

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检测情况:包括危害因素种类、监测或检测时间、地点、浓度(强度)、国家允许标准及评价结论等。

第三条 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1、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内容包括:单位基本情况,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浓度或强度,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生产技术、工艺、材料、防护措施和应急救援设施等。

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30日内申报,生产技术、工艺、材料等发生变更后30日内申报变更内容。

第四条 必须做好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及其相关卫生知识的培训工作,并形成制度长抓不懈。

1、单位负责人和安全技术部门、工会组织及车间的兼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培训。

2、车间工人必须参加结合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而设的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

第五条 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防护设施定期检修保养制度。确保防护措施正常运转,是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保证。

1、产生有毒有害及其它有害因素的生产场所应采用密封、通风、吸尘、净化等防护措施,并与生产设备同步运行。

2、确立负责检修保养部门和人员,制定各类防护设施的检修保养周期,记录检修情况及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做好应急处理等。第六条 建立健全的个人防护用品发放制度,严格把好个人防护用品的购置关,根据各工序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制定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表,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做好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的登记和管理。

第七条 建立健全的有毒有害原材料的选购、运输、贮存、使用及销售管理制度,选购原材料应以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为原则。

1、提供、运输、贮存、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的原材料,应当有中文说明书并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产品成份检验报告、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2、贮存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告标识。

第八条 建立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定期检测制度,对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品和产生高危害物质的工艺或场所应设置监测系统自动报警装置,并应由专人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登记管理,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第九条 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组织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第十条 如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第十一条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

第十二条 建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预案和职业病报告制度。

1、按照《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当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劳动安全监督部门、工会组织及上级主管部门报告。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要及时、准确,内容包括事故时间、地点、发病情况、患者去向、死亡人数、可能发生事故的原因、己采取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第十三条 一旦发现职业病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按国家职业病报告规定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四条 建立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化学毒物预防知识、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第十五条 建立女工职业卫生保障制度。不得安排怀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幼儿有害的作业。

第十六条 建立招工及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招工过程严格把关,防止冒名顶替或招收童工(未满16周岁),同时把好岗前体检关,杜绝职业禁忌症患者进入禁忌岗位;

1、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

2、在己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有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应当如实告知。

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 第3篇

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大多数沿用普通院校的管理理念与方式。现实中,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应突出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及职业教育自身规律,体现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特色。

1、职业院校生源比较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相对复杂,更应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关系到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支专业、稳定、优质、高效的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是学生管理得以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班主任、辅导员、学生自身成为重要的管理主体,他们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班主任要做到能够整合教育力量,善于与学生沟通,耐心、细心的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并充当领导者的角色。

辅导员是辅助班主任做好学生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透彻的分析能力和教育说服力,同时辅助于心理教育,他们应深入教学班级,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管理队伍的骨干力量,他们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因此,应该严格准入制度,招聘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学生管理队伍中;建立系统、科学的职业培训体系, 使其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掌握相关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水平;在政策和待遇方面,应给予他们适当倾斜,并制定与完善有关规定和政策,明确职责范围和考核办法,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

2、职业院校学生层次定位尴尬,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应着重加强学生心理辅导。

由于缺乏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常被看作“二等学生”,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心,对自己要求不高。他们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应该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贯彻职业教育的始终。并且在职业教育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辅导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承担心理健康教学任务,开展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

3、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工作应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应该构建“以市场目标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院校在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应该把职业教育、职业管理、职业规划贯穿于整个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就业指导,积极为学生寻找就业出路。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其次,要指导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兴趣特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正确的自我地位,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最后,应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联系毕业实习和接收单位,使学生走上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道路。

4、学生作为管理的重要主体,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突出自我管理。

学生自我管理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使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从繁杂的工作中脱离出来,减少工作量。从而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探索学生管理规律;其次,师生共同参与管理,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摩擦;再次,自我管理是“以人为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给予学生更多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机会。从中克服思想依赖,增强自理自立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最后,它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最好体现,同时,工作中更能得到学生群体的接受与支持,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因此,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信任并尊重学生,注重激发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以学生干部为骨干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建设,关注选拔、培养各个环节,给予制度、组织上的保障,提高更多实践的机会。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浅说 第4篇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的现状

高职教育开办以来, 由于社会、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缺乏认识, 许多考生不愿报读职业院校, 各校为了争抢生源, 扩大招生规模, 改善办学条件, 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招生, 导致学校生源结构复杂、学历层次繁多, 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在新生注册、学籍异动、学历电子注册等环节, 差错时有发生, 学籍管理工作一度成为影响教育公平、影响学校与社会稳定的因素。主要问题有:学校某些管理人员对政策不熟悉, 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理解, 违规招生;学生对学籍缺乏正确理解漠不关心, 以为只要有书读就行, 有时往往造成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的被动局面;学院学籍管理制度不完善, 学籍异动处理不严谨, 使有些人钻了制度的空子, 某些学生低分录取, 却读高分专业, 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学籍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学生注册信息错误或缺失, 影响学生的电子注册与学历电子注册, 给学生毕业找工作带来麻烦;学籍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互联网的利用远远不够;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应有的尊重和认识, 没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学生的管理概念等等。因此, 搞好学籍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稳定正常教学秩序, 实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标的切实保证。

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措施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学院党委特别是学院教务处必须及时向各职能部门传达教育部高校学籍管理政策, 使全院中层以上干部认识到, 学籍管理与学籍学历电子注册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涉及每一名学生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教育公正、公平及学院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 提高对学籍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了使每一名学生知晓国家实行的学籍电子注册制度、学业证书制度与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制度, 要在校内张贴教育部《高校学生获得学籍及毕业证书政策告知》宣传海报, 同时将学院制定的《学籍学历电子注册实施细则》一并发至所有班级, 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后, 在教室内永久张贴。通过广泛宣传, 使学生明白只有按国家招生规定录取、并经入学资格复查合格的新生才能进行学籍电子注册, 只有经过学籍电子注册的学生, 毕业时其毕业证书才能获得电子注册;只有经电子注册上网的毕业证书, 国家才予以承认和保护。

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不能凭个人主观意愿、凭过去的经验办事, 更不能凭个人的好恶感情用事, 说宽就宽, 说严就严。完善规章制度既要有统一的管理原则与指导思想, 又要有严密的、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既要有国家的统一规划与战略决策, 又要有自己的管理条件和具体要求, 从而形成一个网络化的学籍管理体系, 做到疏而不漏, 严而不死。要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为依据,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遵循教育规律, 对现行的学籍管理规定做适当的调整, 突出服务于教学、适应于育人的特点, 注重划分不同的培养层次, 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操作问题。这是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工作面对的一个新的课题, 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共同研究发展, 以新的视角、新的观念, 创新学籍管理内容与价值取向。

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学籍管理与其他管理一样, 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要求管理工作人员具有极强的政策性、原则性和责任心, 同时学籍管理也是一项需要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工作, 要求学籍管理人员做到知法、守法, 维护学籍的真实性, 这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本保证。管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 直接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是高职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就目前的状况看, 由于学籍管理人员年轻, 工作时间短, 未经过专业培训, 学籍管理水平会受到影响, 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籍管理, 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开创学籍管理的新局面。必须在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上下工夫, 加强全校的统一协调管理。统一管理是学籍管理规范化的重要环节, 在多级管理的模式下, 通过各种制度的制约, 可使大家工作起来配合默契, 有章可循, 杜绝互相扯皮、推诿、隐情不报及对问题处理起来轻重不一的现象。

加强信息核对工作, 规范学籍异动管理每年新生报到入学后, 学院的学籍管理人员要对学生个人信息进行多次细致认真的核对, 确保每位学生信息的准确性, 避免“漏注册”现象, 为学籍注册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学院在受理学生转学、转专业申请时, 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 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 对符合转学、转专业条件的, 按规范要求按时到省教育厅办理审批手续;对不符合转学、转专业条件的, 一律不予受理, 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从而有效地控制转学、转专业的人数, 维护学院正常的教学秩序。

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网络化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人数、专业数的逐年增加, 学生学籍管理工作量越来越大, 学校应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加强学籍管理, 以人为本, 以服务为本, 进一步增强管理服务功能, 充分利用校园网, 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 建立起学生信息网络管理系统, 完成学生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使每个部门、每位教师在教学管理中对学生各种信息都能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籍状况。同时, 要将学籍管理人员从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容易出错、重复劳动多的学籍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真正实现学籍管理的人性化、网络化、信息化, 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与效益。

“以学生为本”, 树立全新的学籍管理理念长期以来, 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应有的尊重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弊端, “以学生为本”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 是高等教育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内的具体体现。“以学生为本”以现代化的教育理论为背景, 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不但不排除知识的传授与继承, 而且要求更有效地进行知识传播与继承。学生不仅作为社会群体而存在, 而且首先是作为个体的“人”而存在, 所以, 现代化的教育制度必须首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与需要。另外, 从现实来看, 我国的高职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操作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学校如果忽视了学生的要求和对学生的关注, 必然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与选择, 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因此,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理念, 既是高职教育学籍管理的内在要求, 也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苏兰英.论高职高专院校学籍管理的改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报, 2008, (1) .

[2]卢继萍.试论高校学籍管理现代化的理念、内容与标准[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5, (10) .

[3]王学海.“以生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5篇

收看《全国职业学校工作管理工作会议》情况汇报

市教育局:

我校收到收看《全国职业学校工作管理工作会议》通知后,学校领导班子立即组织中层干部、各教研组长、班主任和部分老师收看网上直播。

通过收看网上直播,了解了全国职业学校工作管理工作会议概况。本次职业学校工作管理工作会议,目的是为了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促进中高职学校管理工作改革创新。各地的职业学校总结、交流了管理创新的做法、经验,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研讨了破解途径和应对措施。最后,教育部部长鲁昕作了重要讲话,对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出了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会议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和改革创新的同时,对一些在开展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好办法、好思路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并对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思考。

观看后,大家一致认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现代学校制度,不断完善学校管理工作,对加快职业院校的发展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深切感受到:

通过中职与高职衔接,普教与职教沟通,为职校学生构建成长的“立交桥”,使职校学生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有利于使受教育者各得其所;对于合并组建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整合、融合的过程中,尽快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完善激励机制,以便使全院教职工凝神聚力共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尤为迫切;网络直播中,兄弟院校介绍的信息化管理经验值得推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用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学院的管理逐步走向动态化、精细化,还可以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使学院的管理更加公开、更加民主;职业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和与之相配套的学分制改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湖南教育厅积极引导职业院校错位发展,鼓励职业院校加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这些经验值得借鉴。职业院校也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形成品牌,才能持续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变革时期,职业院校的广大教职工有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的积极性和必要性,采用网络直播的方式将新思想、新经验及时进行传达,省时、省事、易操作。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大家纷纷发言。其中孟&&老师提出,本次会议有很多管理工作经验值得我校借鉴。比如湖南省副厅长在演讲稿中就湖南建立“星级”高校,广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提出的建立“透明”教育,这些都是已经在实践过程中取得成绩的良好措施,是值得推广和学习的;杨&&老师提出,我校应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顺势发展

我校幼教专业,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陈素琴老师针对我校专业课管理上层次提出看法;徐&&主任做了总结性发言,近年在上级正确领导下,我校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显著成绩。最后,副校长王&&

说,我校针对幼教专业学生实习就业,安全校园建设这五项重点、难点和亮点工作,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我相信,通过此次会议,一定也会解决许多职校面临的诸多问题。使职校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同时要努力把职校建设成为“专业更精、队伍更强、质量更优”的精品特色学校而奋斗。通过观看这次视频会议,使我校更加坚定了信心,今后工作将以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

特此报告。

职业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探究 第6篇

摘 要:校外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主要途径。本文在对校外实践教学实施的主要阶段、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 实践教学 管理 探究

校外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主要途径,其目的是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增强职业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劳动观念。校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社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实习等。近几年来,针对如何实施校外实践教学计划,解决校外实践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我们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思路;针对如何加强和完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使学生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等课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探索出一套比较成功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一、校外实践教学实施的几个主要阶段

根据校外实践教学的实施进程,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实习前动员阶段

实习前动员是很关键的一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实习前期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实习前动员应对学生重点把握好“三讲”。一讲要求,讲清楚实习是在校学习的延续,是实践学习,必须认真完成的;二讲策略,实习工作能否顺利完成,学生的心态是关键,指导老师要提前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实践岗位要求,实习期间的考勤、纪律要求;三讲风貌,介绍企业文化,团队精神,讲求多奉献,少索取,提倡学生发扬自立、自强、自尊精神,展现积极、乐观、进取风貌。

2.安排学生下企业实习阶段

学生到企业正式开始实习,面对陌生环境,往往会不适应,指导老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以指导和帮助。具体说,指导老师要做到“三心”。一是细心,学生初次下企业,面对陌生环境,有的惶惑、有的不安,指导老师要细心观察,适时关心,正确引导;二是耐心,学生刚到企业,常提出一大摞问题,有些是很简单的小问题,但学生不懂得如何解决,指导老师要耐心解答,帮助学生度过适应期;三是爱心,职业院校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决定他们多数人尚处于单纯、片面的成长阶段,老师应对他们倾注大量的爱心,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各个方面给予关爱和帮助。

3.实习检查、跟踪指导阶段

实习生进入企业后,指导老师要定期检查、跟踪指导,一般前期宜频繁,至少每周一次,中后期每月至少两次。各期的实习检查指导,重点有所侧重。

4.实习考核、总结阶段

实习考核包括学生自我鉴定、实习单位鉴定、实习报告或实习总结评阅,实习考试(笔试或口试)等进行综合评定方式。实习总结一般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经验总结,主要是教师层面,总结实习教学安排是否合理,学生管理是否到位。二是学生实习体会,主要是学生层面,在学生实习结束的时候可举办座谈会,总结实习工作的收获与不足,利于今后的学习。三是校企双方总结,主要从校企层面,谈学生在企业实习给双方带来的收益,今后需改善和加强方面,扩大合作的领域。

二、校外实践教学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1.校外实践教学中常见问题

第一,学生对实习环境的不适应。部分学生初到实习企业,在生理或心理上出现一时很难适应的现象。

第二,学生对工作岗位不满意,认为学不到东西。一般来说,学生对实习工作和就业情况的期望会非常高。然而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刚开始企业会安排一些低层次的、重复操作性的工作,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就让部分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

第三,学生对实习待遇不满意,喜欢互相攀比。

第四,学生与同事相处不协调,不懂得如何处理新的人际关系。

第五,学生不服从企业管理,纪律涣散。随着时间推移,实习后期部分学生开始厌倦实习工作,频繁请假或随意散漫,不服从管理。

2.针对以上问题的对策

第一,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客观分析学校与企业的异同,使学生一开始就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同时,应根据实习生的年龄阶段适度安排好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充分考虑到实习生的承受能力。

第二,耐心做好对学生的说服工作。指出岗位实习是每个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引导学生主动请教企业师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指导老师要主动与企业主管人员协调,定期对学生实习岗位进行轮换。

第三,告知学生实习不是一定要给待遇的。待遇无论多少,体现的都是企业对学生的关爱,但不是必需的,更不应相互攀比。

第四,教育学生摆正位置。实习生应将同事当成老师,虚心求教,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学校在实习前应该侧重进行“做人”方面的岗前培训,企业则应侧重于“做事”方面的制度教育和岗前培训,并有针对性地建立一套针对实习生的考核体系。

第五,指导老师要经常下企业,与学生谈心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实习进展及思想动态,及时指导。同时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约束学生随意散漫,不遵守纪律的现象,对个别严重违反规定的学生坚决给予处分。另外,实习生群体有自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建立规章制度,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手段积极引导和影响实习生的非正式组织文化,从而与企业和部门的组织目标保持一致。

三、如何做好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

1.制订合理计划,认真严格执行

学生的实习工作是否到位,关键在于实习指导老师。因此,制订合理指导计划是带好学生实习的关键。指导计划的内容应涵盖:实习岗位安排,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内容,实习教学检查安排等。然后,按照计划要求,认真严格执行。

2.把握学生心理,重视引导监督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主要有:喜欢独立思考,思维活跃,爱活动,爱表扬,爱表现自己,不满足接受现成的结论和老师家长的简单说教,对自己未来有热切的期望,希望尽快获取成功。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受纪律约束,眼高手低,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针对学生以上特点,指导老师应有足够的耐心、爱心,讲事实,摆道理,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关爱学生的同时,指导老师应加强监督检查,强化纪律要求,对部分行为自由、散漫的学生从严约束,从严管理。

3.密切校企沟通,增进校企互信

学生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作为校企联系人,要经常与企业进行沟通,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是否遵守企业的规章;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企业对学校的建议;学生的岗位实习是否按计划进行等。针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指导老师应及时与企业协商解决。指导老师需要多站在企业的角度,多为企业着想,从严要求学生。与此同时,通过联谊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经常与企业人员开展交流活动,增进友谊,为今后进一步的合作打下基础。

近几年来,学院对每次学生实习工作都非常重视,真正做到实习前动员教育、实习中检查指导,实习后认真总结。对学生实行关爱与严管相结合,在生活上给予关爱,学习上严格要求。我们始终认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只是他们走进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对学校教学是否合理的一次全面检验。学生不仅可以在实习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交际能力,也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励他们今后加强学习,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粤人社函〔2010〕2609号)[EB/OL].http://www.gd.gov.cn/govpub/bmguifan/201204/t20120417_159498.htm,2010-7-26.

[2]周玉泉.高职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7篇

1、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1、宿舍为学生的主要活动提供舒适的场所

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主要有两大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 另一部分是实践学习, 但是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改革的深化, 学生选课学习的自由度更高, 可自行支配的时间也越来越多。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取消了以班级为单位的固定教室, 学生的活动空间便受到了一定影响, 在学习之余, 大多数学生在宿舍中的时间都比较多。宿舍正为学生们课余的休息和娱乐提供了舒适的场所, 让学生在疲累的学习之余得到有效的舒缓。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沉迷于消极的宿舍生活状态, 宿舍的管理应该更加严格, 使群体性生活的空间更加卫生、文明、舒适。

1.2、为学生的思想和信息交流提供空间

高等职业院校的宿舍同大多数集体宿舍一样, 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 也是学生们畅所欲言的谈话交流场所。由于宿舍内部关系比较亲近、和谐, 环境气氛比较轻松愉悦, 不想其他学习场合那样过于严肃, 这样更方便同学室友之间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有过高校宿舍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 夜幕降临后的宿舍通常都会上演热闹丰富的“卧谈会”, 大家各抒己见, 从学习到生活, 从爱好到时政新闻, 从理想到价值观, 各种观点和思想的火花在宿舍的交流中交织碰撞, 既有利于促进室友之间的感情, 也有利于促进学生观念认识的提高。同时, 一旦遇到生活或者学习上的疑难, 也可以在交流中敞开心扉, 同学之间互帮互助。

1.3、宿舍是学生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场所

学校的任务不仅要教授给学生工作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 提高自我管理和出事的能力, 真正成长为一名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自从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来,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而且也是头一回离开父母独立在外生活。在学校中, 学生们除了完成要求的学习和实践意外, 还要在生活中逐渐提高独立生活和社会交往的能力, 宿舍正是学生们培养独立生活习惯的最重要场所。在宿舍中, 学生不仅要解决独立卫生和饮食起居的问题, 还要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学会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 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原则。同一间宿舍的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 脾气秉性自然也有很大不同, 起初会产生矛盾和误解也是在所难免的, 这就需要他们在交往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提高社会交往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2、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1、在宿舍中营造出“家”的氛围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 更是一个亲情社会, 我们在对学生和子女的教育中, 要鼓励和促成学生们懂得感恩和敬爱自己的父母, 而这种亲情的感化也会使得学生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和促进感情的培养。由于现在的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都是多生子女, 从小是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 宿舍的和睦也就成了一大难题。因此, 在宿舍的管理工作, 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 事实证明, 打造温馨宿舍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营造“家”的氛围。通过这种“家”的温馨氛围, 既可以使学生们在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时候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也可以使得宿舍同学之间彼此互帮互助, 促进室友之间的友谊, 像一家人那样相互照顾, 在这个新的大家庭里产生互动, 共同成长和进步。

2.2、强化宿舍内务管理工作

以宿舍内务整理为载体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宿舍风气包括寝室成员的政治风气、学习氛围、寝室生活等内容, 是宿舍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前面已经讲到, 学生们在宿舍的时间相对较长, 也是同学之间朝夕相处的地方, 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暴露无遗, 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对整个宿舍影响较大, 也会受到宿舍大环境的影响。一个有良好风气的宿舍, 其成员在学习上自觉性较强, 会在宿舍成员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反之, 一个风气不良的宿舍, 其成员易产生不良的群体行为, 如生活懒散, 行为习惯差。而宿舍毕竟以起居休息活动为主,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来看, 良好的风气与宿舍的内务卫生密切相关, 舒适宜人的环境自然会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向上, 邋遢脏乱的宿舍往往更容易使学生产生懒散堕落的习惯。因此, 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从管理好自己的衣物、床铺、日常生活用品着手, 养成按时起居, 定时整理内务的习惯。并对宿舍的内务定时、定期检查, 常抓不懈, 杜绝懒散风气的形成。

2.3、加强文明向上宿舍文化的构建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宿舍管理中, 塑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 大学生在宿舍这一重要活动空间内, 共同完成了独立学习、生活和思想提升等成长过程。作为一个集体, 一个宿舍的整体文化氛围往往对宿舍个体成员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良好载体。在宿舍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可以在学校文化节或者校风建设的大背景下, 举办以宿舍为单位的各类知识竞赛、文体活动或者宿舍文明单位评比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为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展示提供舞台和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杨进.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育, 2005.1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8篇

1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第一, 学生构成复杂并且存在自卑的心理。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的学生因为中考失利, 而不得不进入到职业院校继续学习, 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就产生自卑的心理[2]。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则是为继续深造并掌握一技之长而进入职业院校学习, 这样一来就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 在心理以及身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 使得一些学生彼此之间存在沟通交流的困难, 这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良好性格以及学习专业技能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从而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学生管理工作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他们更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方式, 调节彼此之间的关系, 教师需要以一种什么样的角色, 才能更好的成为学生间的纽带, 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教师深思, 同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积极融入学生, 掌握学生真实的心理想法, 为学生觉得实际问题。

第二, 目标模糊并缺乏学习的动力。很多职业院校学生因为经历中考失利, 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并且对于自己的前途往往感到废除渺茫, 而不知道应当如何去面对。在进入到职业院校继续学习之后, 一方面没有升学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也没有父母方面的逼迫, 从而导致大部分的学生都缺乏足够清晰的学习目标, 往往因为缺乏学习动力而碌碌无为[3]。很多职业院校的学生既没有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素质, 也未能掌握一技之长, 从而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发展, 一方面不利于实现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也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得不到职业院校学生的配合。此项问题同样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教师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们积极的配合, 怎样才能建立学生的信心, 让学生能够爱上学习, 接纳学校, 同身边的同学成为朋友?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三, 团队意识淡薄并且缺乏自理能力。职业院校学生都是青少年, 并且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属于独生子女, 从而在优越生活条件当中形成了自私任性以及娇惯的性格, 团队意识非常淡薄, 更没有集体荣誉感方面的意识, 很多学生因为娇生惯养而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并且对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态度较差, 从而严重影响职业学生管理工作贯彻执行。每一个问题都迫切的需要教师找到解决方案, 并能够很好的落实下去, 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2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措施

第一, 重视骨干学生队伍建设。班级的骨干学生往往是职业院校学生的领导者以及组织者, 也是在职业院校学生当中实施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自我教育的中坚力量, 他们在班级组织以及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以及桥梁作用, 也是职业院校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人员以及实施人员。这部分学生往往有着比较强的责任感, 同时有着比较优秀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当中的优秀学生骨干能够在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他们日常表现一方面会加强自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能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最终形成良好班风以及学风。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重点做好班级学生干部的管理以及引导工作, 从而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 这样就能够营造出良好学习氛围, 实现整个班级学生共同的发展进步, 最终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

第二, 加强班级学风以及班风建设。要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离不开好的学风以及班风。职业院校首先要开展学风建设的主题活动, 利用不同的方式来宣传学风建设当中的优秀经验, 努力塑造共建良好学风的环境氛围。其次是要鼓励班级学生经常开展一些形式各异的学习竞赛以及专业技能比赛, 做到互帮互助以及互相学习, 各项活动都应当做好记录和总结, 同时竞赛活动表现优异的学生要加以表彰[5]。再次是要营造自学的良好风气, 通过自习课来组织学生自觉地学习, 同时结合各个班级的专业特点来开设一些兴趣小组以及学习小组并展开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技能的比赛以及校园文化活动, 并且在活动当中改善学生综合素质, 从而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 职业院校的各个班级需要定期开展班会以及研讨活动, 通过沟通反馈, 共同构建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

第三, 强化毕业生的管理工作。毕业生管理可以说是职业院校学生管理过程当中最后环节, 并且管理的难度也是最大。这一环节的管理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毕业生顺利毕业以及就业。职业院校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首先要强化班级组织的建设, 在各个班级设置就业联络小组, 并且鼓励班级骨干负责宿舍毕业生的管理, 将毕业班学生干部以承包形式分派到各个宿舍, 并团结宿舍同学积极进行毕业准备工作, 在这一过程当中要保证各项信息及时传达到位。其次是要开展同就业相关的那些班级活动, 提高班级学生择业意识以及就业意识。对职业院校毕业班学生而言, 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找工作, 因此职业院校应当通过班级活动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改善毕业生求职的技巧。最后是要紧扣择业环节, 为毕业生提供心理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择业观。职业院校学生毕业之前, 往往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针对可能出现的题, 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的观念, 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好科学的自我评价, 从而排除心理困扰顺利实现就业

3 结语

综上所述, 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保持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性与科学性面临着严峻考验, 师生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并且互相尊重, 从而共同协商制定保护学生利益并且符合职业院校规范的管理制度与措施, 推动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从而为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并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蔡培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研究[J].北方经贸, 2013, 12 (6) :125-126.

[2]宋大帅.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学园, 2013, 10 (15) :303-305.

[3]张建强.浅谈职业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J].职业, 2014, 18 (26) :159-161.

[4]江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式与手段创新研究[J].科学时代, 2014, 12 (11) :236-239.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9篇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及职业院校管理者的工作要求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成长环境对职业院校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他们与同龄人一样面对着前路的迷茫和花花世界的诱惑。具体来说他们有如下特点: (1) 心理特点。他们像所有刚刚高中毕业的青年一样, 面对未来感到迷茫, 特别是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在未来的应用更是一无所知。此外, 他们又有一些本科生没有的特点。他们学习动力不足, 自卑心理较强, 却又十分渴望成功, 渴望学有所成。他们希望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自制能力却较差, 相比一般的本科生, 他们的心理冲突更强, 心理压力更大。 (2) 行为特点。职业院校学生的行为具有自主性与他律性、目的性与随意性、有序性与多变性、沉稳性与突发性等特点。而高职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更多的他律性、随意性、多变性与突发性, 这与社会要求恰恰相反。 (3) 认知特点。职业院校学生总体上综合素质不如本科生, 知识面较窄, 很多职业院校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专注力。特别是许多学生在此阶段尚未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往往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职业院校管理者的工作要求

面对具有上述特点的职业院校学生, 管理者在工作中的引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管理者既扮演班主任、教师、“代理家长”的角色, 又充当调解员、办事员、服务者等角色。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 还要有优秀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管理水平, 善于沟通交际, 能够妥善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或其他突发事故。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壮大, 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提高学生管理的时效性, 建设具有较高管理能力的管理人员队伍被提上日程。

引入社会工作方法的可行性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委员会指出,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应有以下原则:社会工作的专业关系是建立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基础之上的。

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可以看出他们的识辨能力、自制能力较弱, 再加上当前社会变革的深刻冲突, 他们看待事物的态度和角度与传统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管理者转变教育理念, 由单一教育者向社会工作者转变, 同时担负起教育者、实现者、赋权者、调停者、小组领导、协调人等多种角色, 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职责, 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在各个不同角色间切换, 甚至需要随时做好扮演多重角色的准备。社会工作方法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如何具体应用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是广大职业院校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首先, 尊重受助者的个别差异, 不要以共性泯灭个性。在传统的学校工作中, 集体利益至上一直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然而在现在社会价值多元、社会观念多元的现实情况下, 学校社会工作者有义务维护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毋庸置疑, 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心智是不同的, 后天的成长环境差异更是千差万别, 因此造成了每个人独特的信念、心理功能、兴趣、专长、行为模式等特质。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 不以自身的经验为界定标准, 而是宽容地包涵、相信、理解他人才能够深入理解学生的心理动机, 平等地引导学生, 以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其次, 学校社会工作者应相信受助者有成长、改变以及解决困难的能力。传统的学校工作依然保留着与传统学校教育同样单一的、强制的、封闭的方式。这方式往往也是简单的、粗暴的, 虽然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解决现实问题, 却无法真正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化起到有益的引导。因此, 激发受助者改变的动机, 才是主动解决问题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些观念的转变早已在我国教育界提出, 并在高校教育工作实践中发展着, 这使得社会工作方法应用在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有了观念上的可行性。

学校社会工作方法的具体应用起源于美国。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工作方法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更涉及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方方面面:心理健康服务、学习辅导服务、职业咨询服务等等。美国高校社会工作形式不拘一格,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相较之下, 我国香港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就是较晚的事情了, 虽然发展时间较短, 但在政府积极的主导和民间组织的支持下, 也取得了不俗的效果。在多所高校内部成立了非盈利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如香港杰出专上学生服务协会、扶青团、科大团契、香港科技大学社会服务团等。我国内地学校的社会工作还没有被认可, 更没有制度化和普遍化。但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兴起和社会工作界人士的多年努力, 有许多高校依靠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起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社会工作方法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社会工作、中观社会工作、宏观社会工作, 分别对应具体的活动方式:社会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组织工作。根据实际情景的不同, 分别运用社会工作方法, 可以有效地规避传统教育引起的负面影响, 提高班级管理的时效性。更重要的是, 能够以科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提高他们的自制能力, 激发他们的正能量, 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原则。

社会工作方法的具体应用

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个案工作以“一对一”的方式帮助个人解决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班级成员各色的成长经验和生活环境使得学生各有独特的性格和习惯, 管理者通过“一对一”的平等交流, 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成长背景、心理特点甚或是未来规划, 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 恰当地运用移情与反移情, 帮助学生发现问题, 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个案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案主自决”, 管理者不但要充当实现者的角色, 更要承担起教育者的角色。“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管理者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使他们真正认识问题的原因、要素、结果, 使他们在今后遇到同样问题时可以妥善处理, 甚至可以避免问题的重复出现, 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使他们可以独立地面对未来、面对挫折。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是通过个体参与团体活动, 借助于团体成员的协助、引导, 在团体活动中互动, 引导彼此建立关系, 协助个人增进社会功能, 达成个人、小组协调发展的目标。小组工作是通过个体参与团体活动, 接着团体成员的协助、引导其在团体活动中互动, 引导彼此建立关系, 协助个人增进其社会功能, 达成个人、小组协调发展的目标。职业教育管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建立与之相应的小组,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 如新生适应小组、就业小组等。在小组工作中, 通过组员之间的彼此角色、情感、态度、行为等要素的变化实现成员的互助与自助, 达到积极引导的效果。小组工作方法中有一种模式为小组治疗, 其“助人者治疗原则”使“助人者”感到自己已经对别人有所帮助, 这对“助人者”本身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对职业院校班级管理而言, 小组工作是构建良好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社区组织工作

社区组织的目标是促进和帮助社区评估工作计划、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努力, 满足社区成员在健康、福利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社区是一定区域内共同生活的群体, 一个学校、公寓、班级都可以是社区。职业院校管理者通过社区组织的方法以整体学生为服务对象, 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一方面, 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训练, 培养其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互助、自助精神, 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 增强凝聚力;另一方面, 发现社区问题、解决社区问题,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稳定社区秩序, 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良好的环境。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以就业为导向, 在此基础上扩大社区交流的范围, 引导校园社区与校外社区接触,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社会资源来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 开拓学生的视野, 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促使其明确目标、做好规划, 为以后步入社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以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为切入点, 提出新时期一些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 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使工作模式丰富化。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职业院校,学生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志强.论大学生行为特点及行为倾向[J].松辽学刊, 2002 (6) .

[2]任争锋.浅析社会心理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科技风, 2012 (3) .

[3]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4]范志明, 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5.

[5]易钢.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艾丽.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探究[J].职教论坛, 2013 (2) .

[7]杨晓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11) .

[8]刘扬, 章国昌.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径分析[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9]易钢.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 2007 (9) .

[10]魏卓然.社会工作理念对五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介入初探[J].华章, 2012 (34) .

[11]朱丽华, 徐兴奎, 李雷.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10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学生党员, 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队伍和中坚力量, 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 如何使其在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做好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关系到每一名学生党员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而且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建设和开展, 更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正是因此, 需要广大学生工作者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 探索一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党员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 学生党员基本情况。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出具有专业特色和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的, 学生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专、技校、职专及五年制的初中毕业生, 生源类型较复杂, 广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热情较高,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年限的要求, 一般在经过大学第一年的考察后, 经过层层测评产生的学生申请入党积极分子需要参加党校的系统学习, 通过业余党校定期的培养教育, 严格按照党员标准, 经过系统考察, 从中发展的学生党员还是出类拔萃的, 学生党员队伍是在迅速壮大的。这些学生党员在学院课堂学习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均发挥着一定的先锋模范作用, 学生党组织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学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等学院学生工作方面同样也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广大毕业生党员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也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2. 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中绝大多数是好的, 但有部分学生党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并及时的进行纠正教育。

(1) 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缺乏真正的理解。尽管学生申请入党的热情较高, 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扩大, 学生党员人数不断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大一入学新生中有部分在高中阶段就已经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有的已经成为正式党员。但这其中也存在部分党员对党组织缺乏真正理解的现象, 存在着例如学生党员对党的纲领、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不够, 党性观念不强等问题。 (2) 部分学生党员没有真正做到“从思想意识上入党”,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入党前后的表现存在截然不同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入党后自身思想上放松、行动表现上要求降低、学习成绩下降、工作缺乏积极性, 甚至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的现象, 这就使党在普通同学中的形象和威望大打折扣。 (3) 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 功利性色彩浓厚。有的学生党员是在看到亲戚、朋友、同学入了党就爱慕虚荣, 感觉如果自己不申请入党在面子上就不好看, 因此, 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产生了入党的念头;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谋求好处, 比如在各级各类评优活动中可以优先, 在自己未来的就业中可以增加竞争力, 好找工作。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第一, 外部环境影响:包括全球化对大学生党员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生党员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第二, 学生党员自身认识水平:包括自身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党的性质、宗旨、根本任务等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主观辨别是非的能力等方面。

三、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要寻找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1. 加强组织领导, 提高学生工作队伍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整体水平。

在各系的教育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党支部和支部书记的作用, 在学校组织部门、学生管理部门正确指导下, 各相关部门应形成合力, 明确各自目标和责任, 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为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同时应提高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者———辅导员的素质和能力。学生辅导员队伍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主要力量, 他们与学生党员接触最多、了解最多、教育和管理学生党员最有发言权。打造出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修养好、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广大辅导员加强系统培训, 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为深入开展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 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把学生党员的管理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使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应对照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工作作风做出明确规定, 建立健全相应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及监督制度。将思想政治表现、党纪党规的遵守、工作任务的完成、服务同学的意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社会实践的能力和诚实守信等情况列入考核标准中, 制定出可量化、易操作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系统指标, 使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在此基础上, 根据具体的考评办法, 充分调动学生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培养其党性意识, 在进行日常量化考核与集中测评的同时, 开展以党员自评、党小组评议、群众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系统综合的考察每名学生党员, 并配套相应的奖励与批评办法, 有效地激励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 建立完善监督机制, 可以有效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监督, 将在学生党员中发现的问题, 做到及时的提醒、批评, 并指导其改正。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宜采取方便的办法, 如建立公示栏公布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 学生党员须自觉佩戴党徽、亮明身份, 建立畅通的反映举报制度等。这些方法的实施, 既对每名党员形成有效的约束, 同时也能达到对普通学生的教育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党员不脱离群众, 真正督促其成为广大同学的榜样, 发挥模范作用。

3. 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方式方法, 不能仅仅停留在听报告、读文件、照本宣科等形式上, 习惯于“学习—讨论—发言—总结”的简单流程, 教条痕迹明显, 过于严谨古板, 与现实中热点问题结合不紧密, 忽视了对青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得不到广大学生党员的认同。应该紧跟时代发展, 开创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形势。在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及时性、开放性特点, 发挥其在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主阵地功能。通过建立学生党员专题博客, 定期更新内容, 将党的最新理论、新闻、知识发表在此, 提出讨论问题, 便于学生党员在此交流, 并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从而达到加强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 提高其思想政治修养。

参考文献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策略

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管理好学生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已明显地不适应现代学生教育的需要,作为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要转变学生的管理模式,改变学生管理的理念和体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一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生管理模式。

一、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较低,生源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尤其是在职业院校扩招后,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然而学校却缺乏一套完整的学生管理体系,这就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大部分职业院校里,尽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比较负责任,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和生源质量下降等,再加上本身的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缺乏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

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可以对学生的管理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是院校内可以被利用的力量。但是职业院校并没有对这些团体进行正确有力的引导,指导其进行自我管理,它们缺乏独立完成一些管理工作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教师管理的负担。

(三)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

大部分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并不是因为认识到职业院校的发展前景,而是中考、高考失利下的无奈之举。由于初中和高中时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所以职业院校很多学生的心理都带有一定的阴影,表现为自卑、不自信。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并没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这就给做好学生的思想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单纯的制度管理很难从心理上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迎接挑战。

二、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策略

(一)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

学生管理本质上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在我国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任课教师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二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是对立的,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命令式的,学生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新时期,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我们应突破以往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服务学生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二)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

教师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陈旧的管理思想,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应用新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新时期,职业院校也应根据教育形式发展的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如通过座谈会进行学生管理经验的交流与学习、向其他院校学习先进的经验等,不断提高教师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教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

(三)实行多元合作管理

学生管理工作虽然属于学校专职人员的事,但也是其他教师的共同责任。我们应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非管理人员的力量,实行多元合作管理,以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

(四)积极发挥干部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对于做好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想发挥好干部的带头作用,首先,教师就必须做好学生干部岗前培训工作,以使其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其次,教师要在干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为其讲清管理职责,同时也要及时发现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中所犯的错误,帮助其分析原因,以培养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科学高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就一定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促使职业院校教育迈上一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俊花.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9(36).

2.李锐,武斌.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师,2011(06).

3.郭延伟,吴萍萍.职业院校该如何加强学生管理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5).

4.张庆波.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9(26).

5.董志锋.论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策略[J].时代教育,2012(16).

职业院校学籍管理工作 第12篇

新时期辅导员管理工作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其方法在新时期得到全面更新。我认为其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调查分析之后, 我认为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 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 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在此背景下, 对教育自身来讲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教育水平的提升要求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效率和质量, 从而要求管理方法不断革新。因此, 管理方法的不断革新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 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 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与此同时, 在整个学生管理的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管理理念, 比如说坚持以人为本。在对学生管理的过程中,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而实现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三) 科技与教育密切联系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代, 在整个时代发展的过程中, 科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育发展也是如此, 科技改变了教学发展的方法, 改变了管理学生的方式。比如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使辅导员管理的方法得到不断丰富, 从而使辅导员管理学生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因此, 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变革是科技和教育密切结合的产物。

二、传统学生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职业院校辅导员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受到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

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仍然沿用传统时期的管理理念作为指导, 导致在新的时期学生的个人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有效发挥, 在新的时期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同时, 管理依然是管理, 没有转变为服务, 使整个学生管理工作面貌得不到全面改善。这都制约了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二) 新方法得不到有效应用

新时期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在教学以及管理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方法, 都是在针对新时期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 目前在新的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面, 新理念和新方法得不到应用, 导致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都比较低。

(三) 教师综合素质不达标

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新的时期教学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管理质量来讲至关重要。在我们调查的过程中发现, 目前不少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不高, 严重影响到新理念和新方法的应用, 制约了学生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实行措施

职业院校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高度重视, 在新的时期学生管理中, 管理方法的具体实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思想重视程度

在新的时期要对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大力宣传, 充分使用新的媒体技术, 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宣传, 使更多的人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的重要性, 以及对新时期出现的新理念、新方法有全新的认识, 从而不断扫清思想障碍, 逐渐提高思想重视程度, 为提高学生管理质量和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提高综合素质, 积极引进先进技术

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 要积极使用新时期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紧握时代脉搏, 不断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同时, 要不断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促使辅导员不断更新个人专业素质;鼓励辅导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不断学习, 掌握多方面知识, 从而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以此来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此外, 在学生管理过程中, 要积极使用新时期的科技手段, 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总之, 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 在新的时期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使用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不断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从而促进职业院校的长久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在新时期受到高度重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不仅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学生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尤其是在新的时期, 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内容, 这对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来讲既是机遇, 也是挑战。主要对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进行简单探究, 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贺志燕.浅谈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2]李德民, 于小娜.从中美差异看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的“法治”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 (1) .

[3]杜晓莉.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4) .

[4]王爱清.从大学生生活视角浅析学生管理工作[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8 (4) .

上一篇:QC小组下一篇:WEB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