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空间范文

2024-05-11

学习空间范文(精选12篇)

学习空间 第1篇

巧妙布置硬件展示区,实现学习自主

电脑室里最多的当然是电脑了。这些电脑一般是整齐划一,品牌和年代都是统一的。那么,不同年代的电脑到底会有什么区别,电脑主机里又藏着什么秘密呢?不少教师为了给学生解开这个谜底,也会用心良苦地收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品牌的电脑硬件在计算机房进行摆设。由于担心学生破坏,这种摆设往往被锁在展示柜中,有的学校为了节约空间,还特地将展示柜挂在墙上,大部分硬件也只是被放了个简单的名字牌而已。这样一来,显示的效果虽然有了,但是学习的效果却难以凸显。

那么,硬件到底要放在什么地方显示最合适呢?我们充分利用机房静电地板的特点,将最为显眼的一排静电地板空间作为硬件显示区,换上透明式的静电地板,地板下方摆上不同年代的CPU、主板、硬盘等主机内部硬件,再设计上照明效果,显得既高档又不占空间,同时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除了实物的展示外,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也是必不可少的。文字内容以硬件自我介绍的方式来体现,让学生阅读起来既有趣又易懂。比如,介绍主板的文字可以这样写:我是主板,虽然我长得丑,但是我相当于人体中的神经系统,起到连接电脑硬件设备,协调设备工作、传输发送数据的作用。只要保护好我,我可以让你的电脑更稳定地发挥系统的性能。主板(1)号的介绍文字是:我的出生年代比较早,现在市面上已经找不到我的身影了。主板(3)号则是这样介绍给学生们的:趴着给大家仔细看看我的背吧,密密麻麻的纹身是人们为我量身定做的电路板。

将硬件展示区巧妙地设计在学生进出计算机房的必经之路上,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总是喜欢在进入或走出机房时停下脚步,驻足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硬件基础单元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块特殊的硬件展示区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让硬件教学不再枯燥,形式丰富多彩。

创新打造DIY拼装区,增强学习趣味

随着机子的老化,机房里不能使用、无法修好的计算机越来越多。与其让它们闲置占位置,还不如把它们拿来让学生尽情地拆装。DIY拼装区不仅有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的拼装,还包括主机内部拼装和键盘键位拼装。在计算机硬件学习单元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硬件展示区了解硬件的作用和发展,还可以亲自动手组装电脑,摸一摸主板和硬盘,接一接电源线和数据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同时,也快乐地学习着硬件知识,掌握了组装电脑的实用技巧。

键盘学习不仅可以靠多练习指法来提高打字速度,还可以通过对旧键盘键位的拆装来达到熟悉键位排列的目的。教师在教室前的黑板上还可以设计一幅大键盘喷绘画,通过颜色的不同将不同指法区域标示出来,方便学生在拆装键盘键位和指法练习时参考。

精心规划信息文化区,丰富学习内涵

不少学校的机房或多或少都会挂些计算机人物的宣传画和信息技术的宣传标语,却往往缺乏整体规划。精心规划机房信息文化区,不仅对学生有着激励和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机房信息文化区是机房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此区域的规划可以分为宣传标语区、人物介绍区、基础知识区、图书流动区、管理条例区、安全防范区六大区域。

1.宣传标语区

主要设计的是信息技术的相关标语,标语的内容体现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反映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要鼓舞性强,富有创新,朗朗上口,避免成人化。

标语的位置要醒目,内容要经常被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鼓励学生做到。我们将学校机房宣传标语分为三类:一类体现的是学校信息技术教学理念,摆放在前后墙面上方醒目位置,内容分别是“人说电脑很聪明,我比电脑更聪明”和“学者,似鼠标,点击创思;如键盘,敲打灵感;发送吧,共享喜悦”。第二类体现我校信息技术特色教学——文明小博客的宣传标语,放在机房左右墙的柱子上,内容分别是“我开博我快乐,我写博我进步”“用心经营博客,快乐记录生活”等。第三类是体现信息技术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学习的通用标语,放置在机房门口廊道屋顶,其中内容有:引导信息潮流,启动精彩时刻;鼠标激活人生图标,快乐点击大千世界等。

2.人物介绍区

主要介绍的是对信息技术影响重大的人物,建议可以按顺序介绍以下人物: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人工智能之父艾仑·图灵、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电报机发明人萨缪尔·芬利·布里斯·莫尔斯、打字机之父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中文打字机之父林语堂、电话之父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等。教师在教学信息技术之处就可以带领学生认识这些信息技术代表人物,激励他们积极进取。

3.基础知识区

从五次信息技术革命来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计算机四代发展变化带领学生感受计算机的历史变迁。内容图文并茂,还可以利用表格等形式,让枯燥的文字看起来清晰明了。

4.图书流动区

放置了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信息技术杂志书籍。这些图书可以由学生从家中带来,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交流。

5.管理条例区

包括电脑室使用规则、电脑室管理制度等。当然,除了文字的描述外,用简单的图片示意图表示,更能让学生对这些规则一目了然。使用电脑的规则要求可以是挂在墙面上的宣传海报,还可以设计成学生电脑的桌面图片。每学年开学初,教师组织第一次踏入电脑机房上课的学生认真学习,开展竞答。

6.安全防范区

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知识、用电脑时的爱眼护眼方法等,实时提醒学生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安全。

细心设计展示评价墙,促进学习自觉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让学生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还没有定型,喜欢被表扬。他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他同学的羡慕。这将激励他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1]

在机房设计电脑作品展示区,能让学生优秀的电脑作品得以长期展示,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除了采用传统的作品喷绘宣传板外,还可以在学校服务器上建立学生作品资源库,在校园网上推出学生优秀电脑作品宣传,在云盘中将学生优秀电脑作品共享,在博客中及时发布和肯定优秀学生作品。多方位地展示学生优秀作品,会让机房的作品展示区灵动起来,让作品展示鲜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示范。

机房中除了作品的展示,当然少不了学生评价墙的设计。把评价墙利用好,既能达到展示优秀学生风采的作用,又能够方便平时上课的记录与激励。因此,我们可以在机房中设计“瞧!我最棒”光荣墙,“小小键盘来竞赛”课堂评价区。利用废旧光盘设计的光荣墙,每学期信息技术小明星们都有机会在一张光盘上贴上自己的照片。利用键盘模型设计的竞赛积分墙,教师每节课可以利用它开展小组竞赛,小组的每一次努力和进步都会通过磁铁脚印来体现。

评价墙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性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还设计了“课外之星”“网络文明小使者”“信息技术竞赛小明星”“我进步了”等评比项目,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将自己的课外学习成果、网络发现、竞赛作品、进步心得等展示在电脑室的一面面特色墙上,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电脑室里的小明星,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机房文化绝不仅仅是把机房布置得漂亮一点,而应包含物质层面的文化和精神方面的文化,既有显性文化也有隐性文化。它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影响着教师、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信息素养等方面的培养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

参考文献

[1]白传军.信息技术课课程规范[EB/OL].http://www.xue163.com/wendangku/z5s/f51g/383c90b8425v/k4b35effd3461l.html.

学习空间考核教程 第2篇

1.能在教师空间中发表动态。

2.在个人空间中设置分类,并发表一篇文章。

第一步:文章→管理

第二步:添加分类

第三步:点击写文章

第四步:

1、选择是否原创,2、上传文件

3、选择分类。

4、按发表。

3.建立空间相册,并能发布照片。

第一步:相册 →创建相册→设置名称,分类 权限设置 第二步:单击相册,进入相册

第三步:点击上传照片,选中照片,点击开始上传。

4.能在教师个人空间发起个人研修活动。

第一步:单击研修,点击创建研修

第二步:填入你需要的资料,最后保存。即可

5.下载Chrome 浏览器,并安装使用,能正常访问网络学习空间。

第一步:在 中搜索谷歌浏览器。

第二部:存为

保存位置为桌面。

右击 选择另第三部:在桌面上打开刚才你保存的文件,单击下一步,直到结束。

6.参与一个研修活动,并对资源和活动分别进行评论,参与研修。

第一步:点击我的空间→研修 第二步:点击我的研修

第三步:单击一课一本研修活动(蓝字)进入

进入后选择其中一个资源进行交流和评论。

也可以在进入后首页下方对整个活动进行评论

7.能参与实时视频交流。

第一步,进入我的空间,点击研修→我参与的研修,点击“信息技术”进入

进入视频交流界面,第一次右上侧有个同意访问gsjy的选项。请选择允许。选择需要选择摄像头和测试声音后就可以使用视频交流了。8.能对他人文章进行收藏、转发等操作。第一步,进入我的空间(或者教师空间)打开一篇文章(日志)。

第二步:在标题下面:有收藏和转发。点击后如图:先选择分类,再收藏。

学习空间的意义 第3篇

经营实体店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打造强大、独特的品牌体验,但现在看来这一点似乎已不再重要。社交媒体的迅速崛起和随之而来的人们对于企业透明度更高的期望,让消费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零售品牌的塑造。实体零售商一度依靠的竞争优势正在流失,这意味着它们不再比线上竞争对手拥有更得天独厚的优势。

当然,不是所有的优势都已经流失:在特定情况下,实体渠道依然比数字渠道更为重要,因为实体店可以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直接的个人联系。聪明的零售商已不再满足于销售产品或展示精心设计的品牌体验,而是开始利用店面与人们建立联系,了解现有及潜在的顾客及其需求。简而言之,就是把零售空间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

最近,我们就为美国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State Farm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学习空间”。这项名为“比邻”(Next Door)的项目开始于2008年。当时State Farm和IDEO共同完成了一轮初步的情景访谈,访谈对象为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从未参与过该品牌互动的目标消费群。设计团队发现,在许多年轻人看来,传统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会给人一种“令人生畏”和“冷漠”的感觉,那里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难以理解,价格又贵。

为了改变这种认识,团队开始着手设计一个面向社区的“金融学习空间”,其核心内容就是让人们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接受金融培训。设计师们特意在芝加哥的一间仓库里建造了一个实体尺寸的概念模型。几十名消费者共同体验了这个模型,通过还原不同的服务场景和工作角色,征询反馈。此外,我们还采访了State Farm公司的代理商、生活导师和金融顾问,了解他们的目标、遇到的挑战以及和顾客的联系 。

State Farm决定在10个月内将设计概念推向实体店,于是我们邀请了State Farm的创意团队和外部数字开发商及建筑师,和我们一起在芝加哥办公室工作了几个月。团队在协作下共同创建了“Next Door”品牌(品牌标识、平面设计等)、关键的店面和室内设计、一个网站和一个基于iPad的金融辅导工具、课程和社区活动的相关概念,新品牌的组织架构框架图、服务角色和衡量成功的标杆。

“Next Door”服务体验的每一处设计都是为了促进与千禧一代开展有意义的对话,了解其对于个人理财目标的看法。它用明亮、现代的室内设计吸引路人驻足,配置了舒适的沙发、免费的无线网络,以及一个供应本地手工咖啡与点心的咖啡馆。另外还有一块占据了整面墙壁的黑板,上面写有金融课程信息,以及由社区成员主办的艺术展和瑜伽课程等活动信息。

开业后短短的6个月内,“Next Door”的注册社区会员就达到了将近1500人。金融教练开设的培训课程超过了200场,由该中心主办的各种课程和社区活动也达到了50多场。这个项目帮助State Farm公司开启了员工和“Next Door”社区之间的互利对话,有效帮助和了解年轻消费者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的商业进步。

我认为这个做法很有启发性,因为它淡化了明显的交易和销售的痕迹,用一种慷慨的包容姿态让人们获得汲取知识的机会,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以免费的形式提供。把投入的重心转向顾客体验,而不是紧紧盯着营收和利润作为目标;创建最好的品牌表达方式,并最终提供独特的个人体验接触点。做好了这些工作,营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而不是倒过来有了营收才考虑这些问题。

恣游空间自由学习 第4篇

为云端学习软件机构所设置的实体学习环境平台, 经营者对制式的学校教育和规格化教学方式有着深刻反思, 欲透过数字学习新思维, 企图找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同时创造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设计师引申同样的开创思维, 跳脱传统学习环境制式的窠臼与样貌, 挹注全新设计维度, 让学员在创意非凡的情境中, 主动学习。

进入接待大厅的同时, 如雕刻般个性化的接待柜台连带着高吧台设计, 试图改变传统行政人员与学员的互动关系, 学生休息之余或站或坐, 可于整合性柜台自在交流。划过天际的流线光带, 在黑色饰底的loft天花处描绘前卫光感, 设计师另在地坪相对位置贴饰造型线条, 形成天地呼应的空间趣味。顺着斜向屋廓线条规划的接待区, 呈现层序有致的数组层次, 光影穿透墙面上的凿空方框, 形塑立面艺术线条, 并具备确认接待室使用状况的实用功能。

开放规划的阅览空间里, 以功能家具与穿透感层架分界的使用功能, 透过天花造型线条整合阅览室与休息区功能, 并以木质元素桌椅与缤纷多彩沙发, 构筑不同空间的使用情境, 在自由无拘束的学习氛围里, 让每个人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努力姿态。

学习空间 第5篇

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

文/蔡荣花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操作,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自由表达;动手操作;说理提问;板演

新课程改革给数学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同时也给全体数学教师带来了挑战。那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应把什么留给学生呢?教育学家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现在的教就是为了学生今后的自学。这就需要我们的课堂教学要重视认知目标的完成、能力的训练、情感意志、态度观念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深层次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自信心、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学会学习。

一、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空间

新课标中的“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有许多教师对所授知识,尤其是遇到重难点时,生怕学生有所闪失,总是一讲再讲,以为这样反复强调,学生就能牢固掌握,就会忘不掉。教师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其实那样做,是缺少对学生心理的一种顾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就是毕业以后很多年,学校里教的东西渐渐忘了,还有一些东西是忘不掉的,忘不掉的东西才是教育。”课堂中缺少了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才最容易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厌烦与倦怠。对于学生来说,不易忘记的应是在愉快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经过主动探究所获得的经验。所以,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开拓学生“说”的空间。

例如,一年级《时分的认识》的教学,现在的一年级学生从小就见过各种钟表,钟表的认识应该是建立在学生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只是缺乏系统地归纳与整理性的学习。如果课上教师还是从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出发,拿着一面钟从钟面形状、数字、时针、分针滔滔不绝地介绍着,我想学生肯定是不爱听也不想听,心中都会想:老师,你说的我都知道了。把你说的时间让给学生,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以“小朋友们,对于钟表这个朋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用你带来的钟与你的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一年级那些爱说爱表现的孩子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结果,作为老师,只需在学生交流表达时适时地给予引导、梳理、质疑、纠错,一堂课也许会有些闹哄哄,可学生快乐,学生爱学。在自由表达中学生将生活经验中认知不足的知识得以补充、延伸,何乐而不为呢?

为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着改变过去的“滔滔不绝”。例如,复习旧知时,变老师“倒片子”为学生独立整合;探索新知时,让学生猜、议、评,教师在关键处、疑惑处、转折处再加以点拨;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凡是学生中有人能回答的,尽量让学生来回答,教师不包办代替;巩固、小结时,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梳理归纳,畅谈学习心得;作业与试卷评讲时,尽量让学生自己思错、评错、纠错。实践告诉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把握得好,精讲比多讲收到的效果确实要强。

二、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体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的演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固然重要,但教师在教学时,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测量》一课的教学,一些教师只是用课件播放不规则物体在透明容器中上升或下降时的画面,或在讲台上自己自编自导地演示一番,然后得出结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容器底面积乘水上升的高度(或水下降的高度),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是生搬硬套公式化计算,学生的创新意识直接被抹杀,注重学生去经历数学思想与活动体验过程这一重要教学目标只流于形式。将可行性测量方案留给学生去设计、去创新,课前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空间,让学生在课中用准备好的用具,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体检,在直观的操作中感受“等积变形”思想及方法的应用,这才是行之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又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有位教师教学“圆锥体体积”,先让学生分组实验,给各学习小组学生提供的学具不一,特别安排几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一组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一组是等高不等底的圆柱与圆锥,一组是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在实验后让学生各组互换使用并比较学具的特点,发现问题所在。一堂课后,学生对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3倍关系印象极深。在实践应用中极少出现计算圆锥体积漏乘三分之一的现象。记得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说得好:“我听见了,我忘记了,我看见了,也忘记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让学生主动进行实验就必然开放了课堂,形成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就能展示出学生不同的体验和困惑,真正形成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三、为学生创设提问的空间

“问题”是促进创新的原动力,课堂质疑在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新课标对四基要求中明确指出要注重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激励学生,调动他们敢于也乐于提问题是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如,在上《利息》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了淘气存款与取款的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咦,淘气一年后取出的钱怎么多了呢?这多出的钱怎么计算得来的?同样多的钱怎样存利息会更多呢?”看,学生提问真到位!个个直指知识要点。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老师,书上讲存款既利国又利民,我认为只利民不利国,因为国家派银行替我们保管钱,不但没有收保管费,反而贴利息给我们,这哪儿是利国呢?”这个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与这节课要学习的利息计算没有多大联系,实际这一问题与利息的意义相关,对理解利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先肯定了这个学生敢于怀疑课本、敢于提问的精神,接着我就拿这个问题反过来问学生:“这是怎么回事呢?银行只办理存款业务吗?存储与借贷的钱都用在哪了呢?”让学生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并适时通过课件补充了相关知识,解答一些疑惑,课后学生对利息、利率的意义了然于心。因此,要想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就要努力让学生有“胆”敢问,减少课中“对不对?”“是不是?”这样一类徒劳提问的时间,给学生创设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

四、为学生创设板演的空间

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和图表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对于准确地表达和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使知识结构系统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着积极的作用。很多教师认为讲台与板书应是教师独领风骚的领域,其实这一理解是错误的,在数学课上,学生板演也是学生展示自我、自主学习的一种交流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能被老师请上台板演,哪怕只计算一小题也是无上光荣的,而对于坐在下面的学生,此时最想做的就是发现上台同学的错误,只要一有同学被请上台,其余同学将会积极思考问题,以稍快的速度,较为准确地答题,来与台上同学比较,发现问题,还会小声地与同桌交流意见。因此,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板演的重要性。很多情况下,教师少写而让学生多写,并学会尊重学生的板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一次省课题年会中有幸聆听了名师吴正宪的`一堂课《搭配中的学问》,吴正宪老师给学生多次创设了板演的机会,学生中有用线段图的,有画各种实物图的等。直观上,板书乱七八糟,打乱甚至挤掉了老师的板书设计,可吴老师并没有擦掉这些,而是很欣赏地用红笔把学生的“杰作”圈起来,让台下学生质疑,板演学生在讲台上说出自己学习思考的过程,一堂课下来效果极佳。学生板演调动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展示的欲望,讲台成为学生多种学习方式的展台。黑板是交流的平台,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创意的一种保护,对学生的一份真诚,表明他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是从心底里做起的,而这一切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同样一个思考题,在不同班级由教师和一个优秀学生分别讲和书写步骤,到单元考试时这道题的正确率是学生讲的班级比教师讲的班级高,这说明了学生是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讲的,而教师是从成人认知角度出发,讲的重点不一样(或许还有学生对学生讲的新鲜感吧)而导致这样的结果。提供黑板与时间由学生去板演,虽然他们的字迹不够工整,图形不够美观,但那才是他们自己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对于学生板演结果的对错,由其他学生去判断、去订正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作为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板演的机会的同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调控有节,做到因“材”而用,因“课”而用,因“人”而用。这样才能发挥板演的真正作用,否则就是流于形式,画蛇添足了。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是为了达到教而不教的终极目标。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动口说理提问,动手书写操作,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做数学”当中都能得到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

学习空间 第6篇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 馆藏空间 学习空间

近年来,在扩招政策的牵引下,高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面对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需求,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所承担的压力越来越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阅览座位已严重匮乏,有限的学习空间逐渐成为阻碍学生求知的一大障碍,尤其在各类考试前,阅览室甚至“一座难求”,占位、抢位等不文明现象屡见不鲜。图书馆已成了大学生课堂以外长时间学习的地方,成为最佳的学习场所之一。正如Demas指出图书馆实际上是大学校园内使用率最高的设施,图书馆持久而永恒的价值是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及宁静学习的地方[1]。如何拓展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提升大学图书馆学习支援服务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1 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为了实现学习者自主、灵活和投入的学习而开展的研究。关于学习空间的研究开始于2003年。三年后,戴安娜·奥布林格(Diana Oblinger)主编的《学习空间》通过一民间组织出版发行。[2]自此,学习空间的概念逐渐被人们所熟知。2011年,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针对学习空间的研究创办了一本专业期刊——《学习空间杂志(Journal of Learning Space)》,标志着学习空间研究作为学习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从物理上分析,学习空间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正式的学习场所包括教室、实验室、多媒体机房等,非正式的学习场所包括图书馆、自修室、体育场馆等。提供自习室、阅览室等非正式学习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除此之外,图书馆的学习空间还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延伸,应该提供支持学习行为的所有室内外空间(比如图书馆的入口、角落、楼梯、走廊、户外草坪等)。这些场所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空间,但它确实支持了学习行为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率,使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最大化了。教室、多媒体机房等正式的学习场所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类场所固然重要,但是课外知识的获取、学生个性和能力水平的拓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也需要靠图书馆、体育馆等非正式学习场所来完成。而全国大多数大学均已实现了正式学习场所与非正式学习场所的融合。

2 建立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必要性

2.1 传统的学习空间已无法适应大学生们学习的需要。高校图书馆传统学习空间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时段性,在各种考试前,图书馆内学生数量猛增,自习区占位、抢位的状况一直无法解决,图书馆学习空间求大于供。因此在各种考试前可以在门厅、走廊、中庭、楼梯甚至室外的草地、平台增设能够拆卸、移动的座位,整体设计比较人性化,同时使图书馆空间进一步拓宽。

2.2 提升图书馆空间的利用率。由于图书馆整体功能单一,空间设计缺乏弹性,往往在学生数量很少的寒暑假期间,大部分学习空间被闲置。因此,要设立弹性化、复合化的非学习空间,以满足大学生们学习空间需求的变化,充分利用每一寸学习空间,避免功能单一所造成的空间闲置。所以,体育馆等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子空间在学生放假期间可考虑恢复原本主导功能,将闲置的子空间充分利用起来,从而避免资源、空间和设备的浪费,做到空间的综合利用。

3 学习空间是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3.1 近些年来,美国、英国对实体图书馆作为学习空间(Libraries Designed for Learning)这一课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2003 年,在图书馆空间研究上有所造诣的学者Scott Bennet编写了美国高校图书馆馆舍研究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图书馆应该是促进学习的地方,但一直被累积的馆藏占用,忽略读者的学习需要[3]。这一观点已经提出,图书馆作为学习场所的课题短时间内引起了业界的热议。过去十年间,美国和英国始终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核心原则进行图书馆的规划和建造。坐落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Hunt 图书馆,就是针对校内纺织、工程等理科学习而建造的图书馆。该馆配有先进的科技设施,占地2.2万m2,有三万册文献以供借阅,150万的馆藏均储存在地下自动密集储存库。这样的空间设计目的就是腾出更多学习空间以方便教学。

新馆的建造和使用充分体现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以教育和学习为重的治学理念。而近些年英美等国大学图书馆馆舍空间的优化恰恰体现了以学习为重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现代高等学府的办学要求,这种学习模式也充分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当前,受扩招政策的指引,图书馆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完善。为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部分大学纷纷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对旧图书馆加以改造,力求在满足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压缩馆藏空间。香港城市大学图书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改建项目。鉴于学习者日益增长的空间需求,该馆在2005~2008年间对旧图书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造,工作区域和馆藏规模有所压缩,学习空间扩充到图书馆总面积的1/3,力求为读者提供更多可活动的面积。除了综合服务柜台,馆内还专设艺术文化展示区、噪声管理分区、学科分区、休闲区、咨询小间、协同合作区(分设写作辅导空间、简报练习室、小组讨论室、小组放映室等)等。

3.3 为读者留设更多学习空间是现代图书馆空间规划的基本原则。图书馆在现代大学的建设和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仅是一个藏书阅读中心,也是一个学习中心、研究中心和文化中心。近些年建造的图书馆都充分兼顾了这一设计理念。如电子科技大学中占地3.6万m2的清水河图书馆。该馆专设大型阅览区17个,中小型学习阅览区若干,自由阅览区2个,研究室200余间,休闲读吧、多媒体阅览、培训区各1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在空间设计上也兼顾了学习需求,馆内专设小型学习室16个、中型学习室7个,另设专家研究室1个。在功能分区上设计数字资源阅览区和信息共享空间,力求在满足日常学习需要的同时,为科学研究提供充足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比较人性化,充分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endprint

4 拓展大学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

4.1 开架书库区:在书架边放置可活动的桌椅形成学习区。在开架书库区随意摆放气袋、坐垫或豆袋,供大学生们随意席地而坐看书学习。

4.2 大厅空间:每个图书馆内都有一个大厅,它是图书馆的交通枢纽和区域核心,是一个较灵活的空间。图书馆可以根据中庭空间的大小设置活动式座位的学习区,平时将其作为阅览学习的空间,必要时也可满足聚会、展览等其他活动,充分体现包容性的图书馆精神。

4.3 楼梯空间:楼梯台阶空间;楼梯两端平台空间;楼梯下方空间。特别是楼梯下方空间,由于其高度较低且空间不规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略和遗漏的地方,但是其“独占一隅”的隐蔽性特点,可以为大学生们学习提供安静的空间。

4.4 房顶露台空间:高校图书馆的平台或者屋顶花园空间一般面积较大,是图书馆建筑顶部最精彩的空间。屋顶平台一般是完全露天或者是顶部半遮盖的,自然采光非常好,在此放些桌椅,可以让大学生在学习之余眺望远处的风景,受外界干扰也很小,形成安静、私密的“学习空间”,为大学生们学习行为的发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4.5 走廊空间:在长长的走廊里摆放休闲椅子或者休闲沙发,每一组都配上茶几或小圆桌,形成一个个像咖啡厅一样的单独小空间,供读者学习或者休闲。

4.6 在室外草地开辟朗读区,供学习语言的读者诵读。教育家发现朗读书中的精华可以增强读者的记忆,所以图书馆开辟朗读区很有价值。

5 结语

图书馆已成为各高校的地标性建筑,我们应意识到图书馆的魅力不在外形,而在于内部空间布局与功能的完美统一。大学图书馆分布的演化将朝着读者需求的方向发展,并且将越来越多的空间划分给读者学习。拓展图书馆非正式学习空间,创新读者服务,提供读者满意的学习环境,是图书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总之,笔者希望图书馆的环境建设成为大学校园的亮点,希望图书馆能够真正发挥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能够为全校师生创造一流的阅读、研究和文化创新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景宇.我国内地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LC)构建思路分析[J].图书馆,2011(4):108-110.

[2]王惠森.图书馆新馆建设中服务功能与空间布局设计规划[J].图书馆论坛,2009(4):135-139.

通过有效引导,拓展学习空间 第7篇

“为师之道,贵在于导”。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不再主要是知识的拥有者、传递者、讲授者,而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质疑、调查、探究,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恰当的引导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改善学习状态,经历深刻思考而获得更大的学习、发展空间。创造性的导更能激活活的源泉,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上也会因学生超水平的发挥而呈现出乎意料的精彩瞬间。总之,唯有“导”才能使教学走出以往“教”的盛景,迈向充满活力的“学”的境界。

一、何为引导

引导不是简单的给予、代替,更不是让学生寸步不离地走在教师设计好的轨道上,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一种灵敏而强烈的感知能力,并根据学习进程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通过合理的方式、方法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引导水平是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标尺之一,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简而言之,引导是方向盘而非发动机;是航标灯而非遥控板;是让学生创作而非描红、临摹;是教学相长而非揠苗助长……一句话,引导就是教师要做“引徒弟进门的师把注意力陷在某一物体或某一局部上。特别要排除对物体本身颜色的固有概念,要具体观察被画物体在当时的光线和环境下所产生的具体色彩变化,感受物体环境的总体色调与气氛,确定画面总体的色彩对比与大的冷暖关系,在画某一物体的颜色时,把它放在整体中去分析。也就是要把它放在它所处的环境中,同周围物体的颜色相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它的色彩关系。这时任何孤立的固有色、概念色对画面的色彩效果都是有害的。画家的任务就是正确地观察和表现物体在光线与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能产生的丰富变化。任何一种物体的颜色,都会随着光线、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棵树,早晨在晨光的照射下,沐浴在淡黄和玫瑰色之中;晚霞时又被金黄、桔红色所笼罩;夜幕之中又呈现墨绿和青紫色。一棵树在春天时,叶子淡黄嫩绿,夏天又会变成深暗的墨绿,秋天则逐渐变黄发红,冬天树叶枯干变成灰褐色,这些变化都是自然界中,光线、季节、时间环境对色彩的影响。再如,一个穿白衬衫的人,当红光照射上面时,白衣服就会呈现红色,蓝光照射时,又会呈现蓝色,不同颜色的光线,或不同颜色的环境,都会改变和影响它的颜色。一种颜色是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的,我们在画画时就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分析、研究物体颜色所受到的各种影响,不能只凭经验笼统地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僵硬的概括,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更真实地把握住色彩的变化。

六、观赏优秀作品,树立条件色观念

优秀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艺术劳动成果的结晶,也是艺术家艺术修养的浓缩。向学生有针对性地介绍古今中外的优傅”所做之事。

二、何时引导

教师在组织、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时,要根据学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合理引导将学习活动推向更高的层次,因此,引导时机的把握、教学切入点的选择是保证学习活动顺畅、有效深入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因脱离实际的盲目引导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如学生可以完成的教师自作多余的导令学生的学习热情瞬间熄灭;学生深处困境,教师却迟迟不导,让学生长时呆在“藕花深处”;急于求成的导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打乱了学生思考的节奏;越俎代庖的导又将教学回归历史传统,学生处在被动中只有聆听;忘却必要的导更造成学生不明方向、盲目随意地学习……

导是要讲究火候的。如盲人运动员在进行游泳比赛时,教练员会在泳池的两端用小棍点背引导,如缺少这一环节,运动员将无法准确判断到边做出转身动作,点得早一点或晚一点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转身动作,从而决定运动员水平的发挥和最终的成绩,教师的引导也如此,是不容马虎大意的。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导不仅要靠课前细致的预设,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捕捉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惑和需要,果断出手。当教师自我感觉不顺时,需要引导自己,调整心态,想着去适应学生,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当学生的学习状态下滑时,要努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帮助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当学生学习中遇到挫折时,就应想办法激活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促使他们更好地学习;当学生完成某一学习活动时,要及时反馈和点拨,帮助学生检查反思自我,鼓励他们学得更好;当学生有独到的思考和秀作品,特别是对色彩表现成功的名作,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从而树立起条件色观念。

七、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感色彩受能力

一个绘画经验丰富的画家可以对色彩进行极尽的刻划和表现。在美术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在搞清色彩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才能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为了扩大学生的色域,可做色彩游戏,就是让学生不写生对象,不画任何具体的形象,只要求作色彩游戏,调不同的颜色,调出不同的颜色才能画上去,而且只画一小块,看每位同学能画出多少种不同的颜色。此法可使学生摆脱写生,摆脱塑造,注意力都集中到调色上,在调动颜色的过程中,大大提高色彩认知,扩大色域。

色彩教学的目的是调动学生对色彩的全面理解和把握,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色彩的情感表现力,发展学生的艺术个性;科学的色彩教学方法,将会使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华丽的色彩,去体会生活之美。色彩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也有其不断的探索、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色彩.冯健亲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94.

[2]学校美术教育方法.顾平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2002.

[3]绘画色彩学.文金扬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4]绘画色彩论析.冯健亲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90.[5]《中国美术教育》、《装饰》、《实用美术》、《美术》等杂志多期.

新课程下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

王金虎

(岐山县安乐初级中学,陕西岐山

摘要:新课程下,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本文认为,应让学生丢掉胆怯,鼓起勇气,认识参与课堂提问的作用;争取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享受合作的愉快,催进学生发展和进步;师生互动,激活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培育质疑品质;让学生感到贴近现实,培养感悟生活。

关键词:新课程积极参与课堂提问思考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提问往往闭口不言,或回答提问时吞吞吐吐,非常被动,结果一堂课上气氛显得死气沉沉,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是有学生认为只要听懂会用,能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无关紧要。二是许多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往往轻视学困生,只提问自己喜欢的几个学优生,配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看起来工作做得面面俱到、得心应手,但其实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大部分学生缺乏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机会,不少学生也不主动积极回答问题,怕回答时出现错误被老师批评指责和同学们耻笑讽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和效果,使学生从理论学习、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和进步,下面是我在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有益的做法。

一、让每个学生丢掉胆怯心理,鼓起勇气,认识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对学习成绩提高的作用。

针对学生在课堂提问中的被动状态,我利用上课的机会让学生写一些“课堂参与”的想法的字条,收阅后,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上课积极踊跃回答问题能够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增强知识记忆。另外,学生还反映,问题回答错误怕老师批评,或者怕被同学们耻笑,伤了自己的自尊心,于是我就给学生宣布了一条纪律:“课堂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地方,没有犯错的哪里有正确?”并将鼓励话语带到后来的每一堂课中。语言是教师教书育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初中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初中学生自身的基本功及素质相对不高,在教学内容上我尽量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结合具体的实例,激活课堂气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在此过程中,老师要有耐心、爱心、信心,激起学生上进的火花。

二、让每个学生争取成功的机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是给学优生一次巩固学习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精彩的表现时,就应毫不吝啬地抛出赞赏之语,赐予他们更大的学习动力;当遇到难免的意外事件时(淘气孩子的恶作剧、一些古怪的提问、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教师也必须督促他们,使其自觉地转入学习。这些恰到好处的引导是落实教学目标、保证流畅的教学活动和学生有效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如何引导

引导方法决定着引导的效果和之后的学习活动进展,需要根据课堂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我们可以借助语言、表情、动作、图片、音乐、场景等不同的载体将本意传递给学生,启发诱导他们,有效帮助他们改变状况。合理的引导是建立在对学生情况的全面了解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进程、思考状况的了如指掌之上的,脱离学生实际的引导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善缺乏现实的指导意义,有时还导致学生处在一片迷茫之中,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的机会,也是给学困生创作成功学习的一种极好的组织形式。针对学生存在学习参差不齐的现象,我在备课时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设计了不同难度类型的问题,对学困生,让他们课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课堂上提出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他们回答上来后,我立即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别人能够做到的自己经过刻苦努力也能做到,使他们分享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优生,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让他们回答,让他们感受到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的成功喜悦。这样便能够实现全面提问,不歧视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锻炼,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这份鼓励,走好每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成功。

三、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师生互动,激活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提问,不仅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过程,而且是激活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过程。我们知道创新是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它牵引着我们的辉煌的梦想,使我们踏上成功之路、快乐之途,开创出一片新天地。我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问,师生互动,解疑答惑,探究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地鼓励学生树立自由思考、独立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有批判、怀疑精神的信心,最终使学生有独特性、自主性、开拓性、创新性,努力克服标准化的创作,放弃循规蹈矩的模式,从而培养成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回答问题时有自己的观点、主张、见解。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和任务,最终使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

四、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合作的愉快,师生配合,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探索过程,而且是师生合作的过程,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具体表现的形式。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回答,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语,即使学生回答错,也应该让他讲完,对回答问题流利准确、吐字清晰、条例清楚、层次分明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回答错误,不能全盘否定,肯定合理的部分,温馨提示,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索的学习主动性,又实现了老师和学生的真诚合作,互相配合,实现了教学相长,实现了彼此尊重,还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享受师生合作的愉快,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引导本无法,恰当、有效是法。如让学生从课间的自由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简短精妙的话语设疑激趣;利用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创设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富有儿童情趣的小情景等方式调足学生迫切了解文本的欲望,使之产生强烈的探索行为。如学生遇到困惑或产生意见分歧时,我们可根据学生思考程度或顺水推舟,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储备和自身积累的丰富知识为学生铺桥搭路,引领他们经历深层次思考,突破一道道难关;或将错就错、顺藤摸瓜,以学生之道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明晰出错的原因,再重振旗鼓,探讨正确的途径。如在学生无限接近目标或有闪光之处时,我们需以大加赞赏的姿态鼓起他们前进的勇气,给予他们自信,使他们信心百倍地投入下一节战斗……

拓宽阅读空间促进自主学习 第8篇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阅读的主体根据自身需要自主选择阅读的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 自主选择方法, 自主吸收、加工信息, 获得阅读的主体感受。小学高年级学生,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 读好书, 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一、自主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

阅读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保障, 让学生自主营造读书氛围, 会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1. 自主动手开辟“班级图书角”

(1) 让学生人人参与, 共建精神宝库, 符合学生的心理。为了使自己的书成为大家喜欢的书籍, 他们尽其力所能, 有的精心地到书店购买, 有的从家里认真挑选适合大家“口味”的书, 有的让爸妈购买指定的书籍……捐的过程, 就是一个爱书的过程。

(2)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管理。民主选举班级图书管理员, 共同探讨图书管理制度, 形成一套借书、还书记载、护书公约等规范管理制度.自主管理的模式激发了学生读书热情, 也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

2. 自己动手设计“小书屋”

家庭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学生在家里创建自己的小书房, 为自己营造一个“读书小天地”。根据自己的爱好, 布置自己的书房, 如在墙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玩意儿, 订上一份自己喜爱的读物, 买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自己动手给书籍编号……让孩子们在亲手设计的小天地里享受读书的无穷乐趣。

3. 自主设计课外阅读栏目

在班级的黑板报开设“好书介绍”“读书心得”, 在年级橱窗增设“读书乐园”“好书伴我行”……在校广播台设置“读书乐”“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等栏目,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

二、自主选择课外阅读的方式

(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阅读的内容。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 必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阅读需求, 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审美经验、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 使课外阅读成为个体的需要。平时的阅读, 放手让学生去选择, 让童话故事、科普小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走进学生的生活。在指定性的课外阅读上留有选择余地, 如学过了《赤壁之战》一课, 要求学生讲一个三国故事。

(2) 课外阅读的笔记不统一格式, 让学生自主确定读书笔记的项目。一般来说, 说完一本书做读书笔记可以写主要内容, 摘抄好词佳句, 写下主要收获、读后感想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来定笔记的项目, 其理由一是书的内容本身具不确定性, 二是学生个体有差异性, 对读物的感受有差异, 所谓“一千个读者,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避免用统一的读书笔记格式来套住学生, 否则将会导致笔记的流于形式。

(3) 在阅读的方法上, 教师予以适当指导, 学生可根据阅读需要, 自主选择。如阅读一份报纸, 教师可指导同学采用“快速浏览———捕捉感兴趣的文章———精读”的方法;查找资料, 则可采取用“目标———搜索———泛读———精读”的筛选式的阅读方法。还可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 举行“读书方法交流会”, 博采众长, 借他山之石, 为我所用。

此外, 课外阅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它不但包括一些报刊书籍的阅读, 也包括网上浏览, 阅读电子报刊, 听广播、看电视等, 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做到动静搭配, 劳逸结合, 多种方式的阅读交互运用, 有效地扩大阅读面, 提高阅读效果。

三、自主选择展示成果的方式

定期举行阅读成果交流是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不竭动力。课外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由于学生读书的内容、方式不一样, 对阅读对象的感悟也不一样, 因而交流成果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 积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符合学生阅读个体差异, 因而使学生自主性大大提高, 常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读书心得交流; (2) 读书故事会; (3) 编文章选集; (4) 办手抄报; (5) 表演。

此外, 还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展览, 写读后感等方式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 由于展示的形式多样,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感受自主选择。这样注重学生的层次差异, 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展示方式, 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 从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提供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学习 第9篇

一、联系实际生活,构建学生发展的平台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应探索与构建生活数学的教学体系。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带进课堂,尝试着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既是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激发了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动力。以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的大课堂,既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建立民主关系,激活学生发展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让同学们在交流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看到可以用许多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但许多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必须靠大家的力量,使他们深切地感受到集体合作的重要。

三、引导自主探索,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

新型学生观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都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数学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潜能开发与挖掘。正如叶澜教授强调的:“只有关注学生的潜在性,才会促进学生实现智慧才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可发展性,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改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自身最大限度地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探索的平台,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教材。正是由于自主探索,才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时空,从而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潜能,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四、倡导开放教学,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能否得到张扬,生命的灵性和价值能否得到体现,主要取决于数学学习的思考空间是否开放、宽敞。因此,数学教学应积极倡导开放性的教学,通过增、删条件,实现问题条件开放化;精选数据,沟通关系,实现解题策略开放化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主动发展空间,以便于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猜测和创造。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对同一个问题,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观点都是被尊重的。开放式的课堂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了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别人的成功和被别人评价为成功的过程中满足了好奇心,获得了探求新知识的激励。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使学生乐于创新。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对他鼓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创新的热情。

尽一切可能拓展学习空间 第10篇

然而,如果教育停留在今天这样的信息化水平上,很难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利用计算机来帮助教师传授知识,不应该是计算机的主要功能。

当下,我们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为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提供支撑。这种新学习方式将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变“服务于教”为“服务于学”。过去十多年来,教育部门在信息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最早的是“校校通”,紧接着又有“班班通”。现在,许多班级都有多媒体设备,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于使用课件来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些设备通常只服务于教师的教,而未来的发展可能是“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就像成人离不开手机一样。

其次,小组成为班级内的基本学习单位。当前,在班级授课制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仍然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许多教师的脑海中没有小组学习的概念。而在全新的学习方式下,没有小组就没有教学。

最后,变“开发教学资源”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多年来,教育信息技术工作者们在教学资源开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这种“教学资源”实际上是教师教课、备课的资源,所谓的“学习平台”“网络资源”,几乎与学生无关。相应地,我们要建立一种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资源库。

在这种新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空间将从在教室里围着教师打转,拓展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如实验室、制作室,乃至大自然、社会一切可能的场所。只有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才能和传统模式所造成的惯性力量相抗衡。

根据这样一种理解,对于青年学生来说,课堂学习的功能更类似于一个研讨会,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收获、体会和疑问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讨论、交流。同时,如果想把这种课堂理念变为现实,我们还需要拆除横亘在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那堵无形的墙。学校与社会之间有两堵墙,一堵墙是看得见的围墙,另一堵无形的墙则把学生的学习固化为学习教科书、做作业等,而把大量的实验、制作、考察等体验性学习排斥在外。

学习不等于输入,输出也是一种学习。今天是教育人为地把学生的童年延长了。强迫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坐在教室里面学习,除此之外什么也不用干,这是我们的失误。

学生的学习必须和真实的社会建立某种联系。不能把学校人为地建成一个与社会隔绝的真空地带,这样不利于学生了解社会,更不利于学生成长。实际上,当学生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真正为社会进步做点事情的时候,他们将学到更多。

虚拟学习:赛博空间里的学习革命 第11篇

[关键词]赛博空间学习模式虚拟学习

[作者简介]潘可礼(1969- ),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现代西方科技哲学;张海防(1968- ),男,山东临沂人,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副主任,博士,研究方向为经济历史学。(江苏南京210097)

[中图分类号]G40-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41-03

人是符号的动物,人类的祖先创造了语言、文字、数字等符号体系,让人们生活在文明社会中。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来,人用数字“0”和“1”构建了一个虚拟的赛博空间,然后自己生活在其中。美国著名学者威廉·J·米切尔曾预言:“在21世纪我们将不仅居住在钢筋混凝土构成的现实城市中,同时也栖身于由数字通信网络组建的软城市里。”当代社会,赛博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三空间,这是一种全新的生活空间形态,以其虚拟性区别于现实社会。人们生存空间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在赛博空间里,传统的识记型学习模式被虚拟学习模式所取代;游戏性、娱乐性学习,互动性合作学习,以及创造性、创新性学习成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为了迎接赛博空间中学习革命的挑战,适应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理念更新的需要,21世纪的学习者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虚拟学习能力:学好有关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重视英语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免疫力。

一、学习模式的转型:从识记型向虚拟型转变

学习具有社会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在前信息社会,学习是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进行的,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空间特性不同的学习场所。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各自生活、学习在不同的空间内。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在结构不同的空间中进行。比如,教学必须在教室中进行,学习资料需要到资料室或者图书馆查阅,实验活动必须去实验室操作,团队或班级活动要到礼堂或者操场举行。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场所由于墙壁的阻隔,其功能的发挥受物理空间特性的限制,使得场所功能单一,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可以说,传统的学习空间完全是一种“刚性的空间结构”,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在“刚性的空间结构”里,学习是围绕着知识的识记展开的。有学者将这种知识分为以下四类:第一,事实的知识(know-what),指人类对某些实际存在的事物的基本属性、特点的认识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的掌握,比如某地的河流、山川、土地面积和人口状况等;第二,原理和规律的知识(know-why),即对某些事物、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认识;第三,操作性的知识(know-how),指能够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以便实施某项计划和制作某个产品的方法、技能和诀窍等的知识;第四,知道产生源头的知识(know-who),指有关知识的来源和产权归属关系的知识,即知道是谁创造或生产了某些特定的知识。传统的学习就是针对上述四类知识的识别和记忆来进行的。教材是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是无所不知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这种学习模式只注重对知识的继承,而忽视了对其批判和创新;只注重知识的经典性、完整性,而缺乏变化、发展;只强调封闭性的死读书、读死书,而缺乏发散性、逆向性的思维方法。长期以来,识记型的学习模式为统治阶级培养了许多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奴化型的“人才”。因此,每次社会革命的爆发总是伴随着教育、学习模式的变革。

20世纪60年代后期爆发的信息科技革命,不仅把人们的生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形态——赛博空间,而且也衍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即虚拟学习模式。所谓虚拟学习模式又称“数字化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模式”,是“通过促进利用资源与服务的机会以及远距离的交流与合作,用新的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改进学习质量的模式”。科技工作者通过将光、电、色、能、数与信息集于一体的高科技手段,把过去有的东西、未来可能有的东西以及新近设想的东西构建成形态各异的三维立体图像搬进赛博空间,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彩多姿的虚拟世界。在这里,虚拟实验室、虚拟图书馆、虚拟地理、虚拟地球、虚拟河流、虚拟工厂、虚拟人体等应有尽有。学习者带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学习者与虚拟环境中的各种对象相互作用,就如同在现实世界一样。当移动头盔时,虚拟环境中的图像也实时跟随变化,拿起物体可使其随手的移动而移动,而且还可以听到三维仿真声音,一些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观察到的变化过程,都可以实现即刻观察。基于虚拟学习型模式的诸多优点,当代教育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说:“传统的学习模式既不适当,也不必要。”他甚至断言:“30年后,大学的大型校园都将成为废墟。”

二、虚拟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

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虚拟学习不仅把学习与游戏相结合,强调学习中的交互性合作,而且也是一种以创造、创新为特征的学习。21世纪的每一个学习者都应该更新学习模式,学会虚拟学习。

1.学习与游戏融为一体。关于游戏,在一般人看来无非就是一种娱乐、消遣活动,有些人甚至认为网络游戏是诱发毒瘾的“电子海洛因”,极大地妨碍了青少年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但是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认为,游戏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活动,是生物体在闲暇时间里由于剩余精力的推动而发生的对于谋生活动的模仿活动。要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必须把学习与人的本能活动,尤其是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亦即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现代心理学认为,游戏是一种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满足游戏者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活动。在心理学上有很多游戏学习理论,如格罗斯(Groos)的“生活准备说”,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动力说”,弗洛伊德(S.Freud)的“心理分析理论”,桑代克(E.L.Thorndike)的“学习理论”。在他们看来,策略类游戏能培养一个人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动作类游戏能充分锻炼游戏者的反应速度与敏捷性,休闲益智类游戏则能使游戏者通过游戏提供的事件组合进行学习和娱乐。赛博空间具有超空间性、虚拟性、三维仿真性等特征,为游戏活动提供了最完美的展示平台。当前,游戏正变成一场席卷全球的、融入高科技的、牵动社会各阶层的娱乐、学习狂潮。网络游戏名目繁多,花样齐全。从游戏主题上大致分为以下几类:角色扮演、动作冒险、休闲益智、战略策略、模拟经营、体育竞技、恋爱养成、网络泥巴等,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诸方面内容。游戏者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把游戏和学习融为一体。在游戏中,游戏者不仅能享受到游戏的刺激、乐趣,而且还可以学到历史、地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管理、间谍策略、民族差别等方面的丰富知识。为了探讨“游戏产业如何促进学习”问题,英国Teaching With Game项目的研究者曾把《荣誉骑士》《模拟人生》和《过山车大亨》等三款游戏试验于课堂教学,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和好评。试验后的调查显示:59%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把游戏运用于学习,近1/3的教师表示,曾有过在教学中使用电脑游戏的经验,53%的教师表示,之所以在教学中使用电脑游戏,是因为游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通过玩电脑游戏可获取丰富的知识、技能并获取与游戏主题相关的知识,发展高级组织思维能力。

2.互动性合作学习。传统的教学虽然表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环境共在一个空间以及他们之间直接接触的场景,但实际上所产生的交互作用是不大的。在传统教室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较多发生的是一种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的、线性的作用,学生很难都有机会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观点。有一项对3737名10~18岁学生及其父母的调查显示:当上课听讲遇到问题时,能够当场举手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显然,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进一步分析发现,“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最多:小学生占34.8%,初中生占48.8%,高中生占42.8%。可是“知道也不举手”者中,小学生4.5%,初中生14.5%,高中生竟达33.8%。这种单向性传播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有效性,最终必将会被开放、自由、虚拟的互动性合作学习所代替。赛博空间的超时空性使得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能以虚拟的身份聚集在同一个虚拟社区或虚拟课堂,进行阅读、思考、交流、探索等学习活动。在赛博空间中,虚拟学习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互动性合作学习。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交互的“社会协商”活动,学习者不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且还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在社会性协商中,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吸收别人的合理意见,促进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和快乐,提高学习效率。正如Jeromer Bruner所言:“当学习更像一个团队工作而不是单打独斗时,学习效果会获得提高。出色的学习就像出色的工作一样是合作的和社会性的,不是竞争的和与世隔绝的。同其他人一起工作通常会提高学习的参与程度。与别人共享思想、对别人做出回应能发展思维,深化理解。”在互动性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备课过程就是将一些无序的信息加以整合,并设计成教学课件,利用HTML语言,在Internet上自己的教学服务器上发布。在虚拟课堂中,教师通过网络的实时性,可以监看每个学生的上课过程,同时,学习者共享教师的屏幕信息和应用程序。学生通过“电子举手”经教师的允许,可在教学服务器提供的虚拟课堂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得到及时回答。同时,通过教学服务器,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以就同一信息内容的学习任务或有待解决的问题,或争论或协商,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种观点互相碰撞激发,从而获得升华。

3.创造性、创新性学习。赛博空间的本质决定了虚拟学习的创造性、创新性特征。首先,赛博空间为创造性、创新性的虚拟学习搭建了活动平台。赛博空间是人们利用“0”和“1”构建的数字空间,它是虚拟的、虚幻的,亦即“无”。众所周知,老子把天地万物的生成概括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魏晋著名学者王弼和唐代学者李荣都认为,“无者,道也。”概而言之,“无”“道”最具创造性、创新性,是创造、生成世界万物的本体,也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见,虚拟的赛博空间、老子的“道”,都具有生成、创造、创新的哲学本体论意义。因此,学习者可以在赛博空间里利用数字比特随心所欲地生成一切事物,甚至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一个没有存在过的世界。虚构、幻想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也是一切科学发明、创新的前提条件,比如“嫦娥奔月”“精卫填海”“万虎飞天”等神话故事和奇思妙想如今都变成了现实。其次,赛博空间的多元性、开放性和非线性决定了虚拟学习的创造性、创新性特征。赛博空间的开放性、多元性特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性,能激活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从而使他们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赛博空间对一切新事物、新观念的开放,也促使人们不断地学习创造,不断地改变自我的思维结构,从而形成一种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同时,赛博空间的非线性特征也易使人们形成创新性的发散思维模式。科学史专家库恩认为,发散式思维就是指人们打破传统,抛弃常规,自由地向不同领域、方向行进的创造性思维。它促使人们不断地抛弃旧答案,开辟新领域,扩大新领域,造成新危机,构建新范式,创立新理论。因而在库恩的眼里,“科学家至少必须是潜在的革新家,他必须思维活跃,能够随时找出问题之所在”,能够及时和不失时机地打破陈规俗套。可见,赛博空间为学习者提供了塑造创造性、创新性品格的诸多资源。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嘉格伦说:“网络学生有了这些资源,再具备妥善处理这些信息的意愿,就可以培养自己对于一切想当然的假定进行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

三、迎接信息社会,培养虚拟学习能力

美国具有影响力的网络教育专家格雷格·柯瑟琳指出,虚拟学习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她认为对具备以下条件的学生来说,虚拟学习才是有效的:有相当的自律学习能力;有权使用计算机和Internet;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以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由此可见,虚拟学习的有效性并不仅仅依赖于赛博空间为学习提供的资源潜力,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者必须具备相关的个性品质和能力,才能与赛博空间进行良性互动,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适应学习方式变革和学习理念更新的需要,21世纪的学习者必须努力培养自己虚拟学习的能力。

1.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的能力。当前,赛博空间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要像学习识字、算术一样来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首先,要学会一些基本的知识。比如开关机的方法,杀毒软件使用、病毒的预防、查杀方法,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如何进行网络资料的搜索、存储,如何使用电子邮件、公告板等。其次,要善于学会学习。要学会利用电子邮件、在线讨论、电子公告栏(BBS)、文件传输(FTP)及语音电话等方式,来进行多向交流。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变化更新很快,新知识、新方法层出不穷,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也不断地推陈出新,因此学生必须与时俱进,随时学习、掌握新的操作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重视英语学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由于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都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因此英语是赛博空间的主导语言。有调查显示,赛博空间中各种外语的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英语84%,德语4.5%,日语3.1%,法语1.8%。在赛博空间里,英语大有压倒其他语言,成为世界语之势。可以说,在赛博空间中,没有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根本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一点,必须引起学习者足够的重视。为此,学习者必须努力学习英语,积极探索英语学习方法,变“应试英语”“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为应用英语、能力英语,全面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3.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免疫能力。当今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赛博空间的信息多如牛毛。这些信息既有“金子”,也有“垃圾”。那些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虚假信息、过时信息、错位信息、色情信息等等都是垃圾信息,造成了赛博空间中的信息污染。尤其是色情信息,在目前的赛博空间中的泛滥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由于赛博空间中信息传播在时间上的瞬间性和空间上的无边界性,再加上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制度上的差异,使色情信息得以不受限制地传播、蔓延。因此,学习者不仅要提高筛选、过滤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对色情信息的抵御、免疫力。为此,学习者必须自觉地学习科学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理念武装头脑;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习态度,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提高信息素养,增强信息免疫力,从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吸收、转化为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2](美)威廉·J·米切尔.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M].范海燕,胡泳,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3]程刚,郭瞻予.知识的批判[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

[4]叶澜,等.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马和民,吴瑞君.网络社会与学校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董虫草,汪代明.虚拟论的游戏理论:从斯宾塞到谷鲁斯和弗洛伊德[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7]付志文.电脑游戏走进教学:英国Teaching With Game项目简介[J].教育技术导刊,2006(8).

[8]Beverly Abbey.网络教育[J].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9]周志毅.网络学习与教育变革[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10]刘宏章,傅云龙,束际成.中国哲学史教程(上)[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文稿(1958.1-1958.12)[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12]T.S.库恩.必要的张力[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

[13](美)嘉格伦.网络教育:21世纪的教育革命[M].万小器,程文浩,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第12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0.2、0.20、0.200、0.200000000, 请学生读一读再问:读了之后有什么想说的?

这样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读数中自然产生疑问, 此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达到了激趣、起疑、求知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小数的性质

学生小组合作,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证明0.2和0.20一样大。多媒体课件显示两幅方格图, 让学生再结合图说一说为什么0.2=0.20。

仔细观察图中的变化, 小组合作:能得到哪些结果?有什么发现?

这些教学活动是为了充分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机会, 从而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 让学生经历从模糊到清楚的知识形成过程, 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过程。

三、巩固练习

1.下列数中哪些0可以去掉。 (略)

2.化简。 (略)

3.改写,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列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略)

4.用0、3、0、5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1) 两个0都不能去掉:

(2) 只能去掉一个0:

(3) 两个0都能取得:

通过这些练习, 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又沟通了前后的知识联系, 并且为学习“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作准备。这样的开放题有助于优化学生采用有序思考的方式, 不遗漏、不重复地列举,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略)

上一篇:电子信用证国际贸易下一篇:电教媒体总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