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理论范文

2024-08-21

搜寻理论范文(精选7篇)

搜寻理论 第1篇

在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被颁给彼得.戴蒙德、莫腾森和皮萨里德斯三位经济学家。他们是因搜寻与匹配理论而共享了这一荣誉。搜寻与匹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由于现实中的各种交易摩擦而导致的搜寻与匹配成本从而造成了交易的不顺。

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是以商业和科技的高度发展为基础的。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搜寻各种各样的人来和我们成为合作伙伴或一同攻克科学难题,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在信息量广大的互联网上挖掘我们需要的信息。而我们在现实中又不难发现时常当我们面对着这些问题时,我们又是那样显得无能为力。可就其本质,我们惊喜地发现它们都是一些与匹配或是搜寻相关的问题。于是我们可以尝试运用搜寻与匹配理论来解释、解决或优化这些问题。

二、剩男剩女问题

现在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剩男剩女现象,但纵观中国又并非无单身男女的存在。这是为何?这点,我们可以用搜寻与匹配理论来试着解释。首先,我们知道搜寻与匹配理论的核心就是摩擦(男女个体差异性)而带来的搜寻与匹配成本。社会中的人总是不尽相同的,它们普遍的存在着差异。在此我们首先假设双方都尽力去搜寻对方并且他们的确是匹配的,尽管此处的条件很苛刻并且有一点看似不近现实,但我们为了研究更为贴近现实的情况必须先在此条件下讨论最为基础的情形。在假设的条件下,于是他们就在社会中开始了漫漫地寻找历程。此处,我想说明这个过程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

其一,人群实在是太大了,就像你将一块拼图打散后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地将它们合到一起。其二,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不容易注意到对方身上和自己相配的地方。其三,他们都不能肯定对方的存在,于是可能会产生放弃继续搜寻的念头。这些原因都产生了搜寻与匹配的成本。我们退一步来说,就算刚好完成了第一步从而碰巧地搜寻到了那一半也不一定能结婚,他们还需要经历一个匹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相互磨合并找到相互的切合点。因为即使我们相信他们是天生的一对,那么随着时光的流逝,他们也可能产生一些隔阂。这就像一块陶瓷的碎片,也须要打磨才能符合原来的痕迹。物犹如此,何况是人。

其二,我们放开假设条件,那么在一种更为贴近社会的情况下,我们不难发现单身男女所面临的境况将会更为恶劣。他们可能找了半天所面对的人还不是和他们匹配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剩男剩女现象有其存在的社会前提和理论基础。

但这种现象也并非无可解决或优化的。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层面来给予部分地解决。其一,我们可以加大这部分人群的交往面。因为,他们接触的人多了,自然就可以有较大的机会遇到另一半,这自然是好的。其二,我们应该通过改变他们的思想入手,来解决而这主要是优化匹配过程的。因为他们在匹配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而分开,其结果就是匹配的失败。我们应该改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努力来适应彼此,而不是期待着一个天生就和自己匹配的人出现。这样以后他们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适应、磨合彼此因为时间而产生的不同点。这样之后的结果是我们大大地降低了搜寻和匹配的成本,使其能有更多的几率匹配成功,从而从根本上缓解这种社会现象。

三、网络金融信息挖掘

我们也可以将这个理论应用于对于网络金融信息挖掘的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到网络上去搜索要用的信息。但,其结果往往是有用的未挖掘到,而无用的却得到不少。其原因也是过多的信息和对信息的辨别不足而导致的信息搜寻与匹配成本。但,其后果可能是极其严重的。例如,在股票市场上,信息得到的先后与信息的真实程度可能就决定了你投资的成败。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或优化。

首先,我们应该增加信息的获取量。因为你获取的信息越多,那么你就越可能遇到你所需要的信息,那么这就增加了你得到的信息与有用信息的配对可能性。剩下的工作就信息的配对:对信息的核准。这是最艰难也最为关键的步骤了。在这一步中我们首先应该对已掌握的信息进行充分地分析,克服所谓的摩擦,以发现信息之间的某些切合点。比如,在股市中我们可以首先分析投资公司的经营情况和业务背景等等。这样我们可以首先淘汰掉一大部分的无用信息信息。其次,我们应该用理性的思维来综合分析和总结信息面。这一步的有效实施将有助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在最后的选择步骤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一个理念:有些事你只能选择做错最少的。因为即使在最后的时刻,你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选择,而且在某些方面貌似都很吻合。就像你一下子摔碎了很多的碗,有可能有些碎片和同一个碗都有一点吻合,但这时你可能无法判别哪一块才是最为吻合的,但你总可以找到“使你犯错最少的那一块”。

四、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活中的某些方面问题都可以运用搜寻与匹配原理来进行解释与优化而以上仅仅是社会上的一两个例子。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解决其中的摩擦问题。但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对于搜寻与匹配这两个重要的环节的因地制宜地优化,并记住我们有时只能选择做“相对犯错最少”的事。搜寻与匹配理论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处世哲学,这点需要我们慢慢体会。

摘要:搜寻与匹配理论基本思想是在考虑一些大数量经济学问题时, 不仅要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出发, 还要从一些更为具体的现实情况出发, 即搜寻与匹配的角度出发, 才能更为贴近现实。文章正是从搜寻与匹配理论出发, 合理地解释了一些社会上的现象, 如社会上的剩男剩女问题、网络金融信息挖掘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方法。

关键词:搜寻与匹配理论,摩擦,剩男剩女问题,网络金融信息挖掘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明彦, 白佳.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搜寻与匹配理论.银行家, 2010 (11) .

[2]丁慧, 黄海龙.搜寻与匹配理论:对摩擦性市场的研究.2010年诺贝尔.

从职业搜寻理论看知识性失业 第2篇

知识性失业, 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知识型劳动者, 劳动力处于一种不得其用的状态。表现为:一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又不想低就于较低层次工作而成为显性的知识性失业。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找不到适合于自己工作但迫于生计或为达到其他目的屈就与较低层次的工作成为隐性的知识性失业。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eterDiamond、Dale Mortensen和ChristopherPasserines的职业搜寻理论为知识性失业提供参考价值。该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充分条件下, 工作搜寻者通过活动来逐渐了解工资分布, 通过比较工作搜寻的边际成本和可能获得的边际收益来决定是否继续搜寻。因此, 本文将尝试运用职业搜寻理论解释知识性失业的原因及解决策略。

1 职业搜寻理论

职业搜寻模型最早由Stigle (1961) 提出, McCal (1965) 在其后构建了完整的搜寻模型框架, Phelps (1970) 等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该理论认为: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 求职者花费一定的搜寻时间是一种理性行为, 搜寻行为不仅有助于改善信息分布结构, 而且有利于人们作出最佳判断和抉择。

假设毕业生A面临劳动力市场上一定的工资分布, 其工资分布函数f (W) , 如果A保守工资Wo

A的工作搜寻行为如下:如果W≥Wo+SC, 则停止搜寻, 接受工作;如果W

由成本—收益分析法, 当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 A应该继续搜寻, 直到二者相等时才应该停止搜寻。如下页图所示, 其中E (maxW) 表示最大的工资期望值, cn是搜寻成本 (单位:元) , n为搜寻的工作单位数 (单位:个) 。当寻访总成本曲线的斜率等于最高期望工资曲线的斜率时, 即是理想的寻访数量n*。在职业搜寻时间到达最优点之前的这一段时期, A处于失业状态就是理性的选择。

由于持续的职业搜寻会推迟就业, 未来工资的折现等间接寻访成本就会出现, 折现率反映了A的急躁程度。A的折现率越高就越急躁, 越倾向于早日找到工作。较高的折现率一般与较低保守工资相对应, 会促使寻A尽快寻找工作, 终止搜寻活动。因为时间本身是一种稀缺性资源, 目前A一般在毕业的最后一年开始寻找工作, 越临近毕业, 在其他同学大多都找到工作的压力下, 其搜寻的边际收益将越来越低, 同时保守工资也将与时俱减, 从而终止搜寻活动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高

2 知识性失业成因解释

2.1 保留工资

保留工资理论是对职业搜寻理论的一种改进。该理论认为每一个职业搜寻者心目中, 都有一个足以让其接受工作而不再搜寻工作的工资报价或预期工资。因此, 如果工资条件超过他预定的价位, 他就接受这个工作, 否则就拒绝接受。这个心理价位的工资水平被称为保留工资。决定大学生保守工资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 (1) 搜寻者所观察到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分布的情况; (2) 寻找到超过保守工资水平的职业所需花费的时间; (3) 搜寻职业时所需要花费的成本; (4) 大学生个体基于对自己能力的判断而形成的工资的要求。根据保留工资理论, 当毕业生发现市场提供的工资与其保留工资相差太大时, 即宁可暂时失业, 继续寻找工作。因此, 一般认为, 导致毕业生自愿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保留工资和市场愿意提供的工资相比偏高。

据有关调查显示, 48%的硕士生对薪水的期望值为3000~5000元, 38%期望值为5000~8000元。博士生中, 49%的人对薪水期望值为5000~8000元, 26%期望值为8000元以上。只有26%的硕士生和19%的博士生表示, “愿意在达不到期望值时降低标准”。而中华英才网的英才薪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最近3年内硕士的平均月薪是4839元, 博士的平均月薪是4904元。可见, 实际薪酬标准与期望值落差有较大的差距, 许多大学生自然难以接受。

2.2 工作所在地搜寻———二元劳动力市场

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最先由皮奥里 (M.J.Piore) 在1970年提出。该理论将劳动力市场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高工资、良好工作环境以及工作稳定等特定环境的主要劳动力市场;另一类是工资低廉、工作环境恶劣和高度不稳定的次要劳动力市场。两类劳动力市场很难流动。一方面, 主要市场的劳动力不愿意到次要市场上去就业;另一方面, 次要市场的劳动力很难到主要市场就业, 这就形成了两类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当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供给过剩时, 如果主要市场的失业者愿意进入次要市场, 他们较容易找到工作。但是, 如果他们不愿意接受次要劳动力市场的低工资和较差的劳动条件, 他们只有处于失业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自愿性失业者

根据该理论, 高校毕业生自愿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 致使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我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较为明显的国家, 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等将劳动力市场分割为相互隔绝的二元, 直辖市、沿海发达城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学校与科研单位等可以看做是主要劳动力市场, 其信息资源丰富, 收入较高, 工作稳定, 社会地位较高, 生活质量高;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广大农村、中西部地区可以视为次要劳动力市场。其信息不畅, 工资较低, 工作环境差。

表2为大学生理想就业地区调查。有22.44%的毕业生希望能够在直辖市就业, 37.96%希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 而只有14.16%的毕业生愿意在中小城市就业。

在就业制度上, 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是不同的。主要劳动市场如发达城市, 会使用如户籍制度等实行保护本地劳动力的政策。某些城市为了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采取保护性的就业政策来保证本地大学生就业。例如, 北京在2009年, 由北京人事局组织的“首都人才市场促进高校毕业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 旨在将北京本地9万余名大学毕业生强势推荐到8万余个工作岗位。如果大学毕业生先到其他的地方就业然后再回到城市, 则受到的限制会更多。由此, 大学生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的“进入成本”是相当高的。

而在次要劳动力市场由于人力资本水平较低, 大学生进入这些劳动力市场是没有障碍。但是考虑到经济压力、精神需求、立业成家等因素, 次要劳动力市场并不是大学生所期望的理想工作目标。因此, 这些劳动力市场的单位和企业招到大学生的难度比较大, 一旦招到, 他们总会通过一些制度和手段尽量把大学生留到本单位。大学生想要离开, 就必须付出“离去成本”。

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二元结构:不但城乡之间分割严重, 而且不同性质的部门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也处于分割状态。从整体来看, 我国享受社会保障的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市, 而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水平差距十分明显。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能够提供较好社会保障。一些中小企业则短期行为严重社保待遇十分随意2008年正遇金融危机, 政府为了解救中小企业, 人社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就出台缓缴社保费的措施, 计划实行期为2009年。到2009年8月19日, 国务院又一次提出对困难中小企业的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或降低费率政策执行期延长至2010年年底。这种差别很大程度上影响毕业生职业搜寻, 在当前社会保障尚不能完全随着劳动力的流动而流动情况下, 毕业生一旦转换工作, 则可能面临着失去在原单位享受的社会保障的风险, 而较高的工作转换成本会使毕业生的保留工资提高。另外, 不同劳动力市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的过大差异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 倾向选择社会保障水平高的单位和行业, 这也会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增加。

2.3 其他原因

导致知识失业的其他客观因素如:经济体制转型使得隐性知识失业问题显化;高等教育有精英向大众化发展使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剧增, 就业压力增大;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 窄化学生择业口径, 加大就业难度。造成知识失业的其他个人因素如教育信号模糊导致的“文凭病”和教育投资的逆向选择行为等。

3 结论与建议

3.1 高校毕业生

第一, 大学毕业生应将保留工资的范围从一个工资点扩大成一个工资区间, 上限为不再寻访的最低工资, 下限为可接受的最低工资。工资标准定得过高或者过死, 都会造成就业困难。毕业生可以灵活一点, 在市场行情普遍看好的时候, 寻访的目标应定到不再寻访的最低工资;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 一旦找到大于可接受的最低工资时, 就立即参加工作, 但是可以在工作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第二, 降低寻访的成本。由上文模型知, 成本降低使得期望工资相对下降, 则求职行为也会相对容易。毕业生在信息搜寻的过程中便会产生搭便车现象, 从而可以降低其获取信息的成本。同时还可以通过同学、亲戚朋友、网络等资源充分了解信息, 避免因脱离现实而产生的非理性预期。

3.2 高等院校

第一, 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度规模重新界定。高等教育适度规模的确定, 不仅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 而且必须考虑所处阶段的制度环境。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是以城镇单位为取向的, 因此在某种意义上, 适度高等教育规模应该以城镇人口为统计基数。在制定教育长期发展战略的时候, 要把现阶段面临的制度约束和经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保证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发育相协调的前提下, 使其保持一个相对超前的发展速度。

第二, 加强就业指导。职业搜寻和保留工资理论认为, 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损失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和不充分, 因此, 大学生就业匹配措施的核心就在于向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其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其进行有效的职业决策。高校应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和目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合理定位, 培养应用型人才。既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要加强就业市场的需求分析, 研究分析国民经济发展趋势, 提前调整、改进专业设置、学科结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

3.3 政府部门

第一, 改变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 建立规范统一、可自由流动的劳动力市场。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的约束, 逐步减少依附在户口上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和劳动者因户口不同而在就业和社会福利上产生的差异;二是逐步建立覆盖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 在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前提下, 减轻各行业和部门在社会保障水平上存在的过大差异, 将社会保障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 这样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分割对劳动力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步消失。

第二, 采取优惠政策,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一是促进当地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从而减轻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地区性差距, 扩大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二是这些地区出现技术进步后, 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增加, 大学毕业生需求不足的问题将得到缓解。

第三, 在大学生创业扶持方面也可以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在美国, 从公司注册到开业所需的审批步骤为4步, 从申请注册到开业所需时间为7天, 而为此所需支付的官方费用为人均年薪的1%, 成立新公司的注册资金底线为0。而在中国, 依次所对应的数据为:申请步骤为7步, 所需时间为111天, 官方费用占平均年薪比为11%, 注册资金底线为10万元。在风险投资方面, 美国已经相当成熟和发达, 而中国却刚刚起步。因此, 政府部门可以从优惠贷款、减免税费、简化手续、培训扶持、舆论引导等方面着手对大学生创业进行扶持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试图运用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 对高校毕业生“知识性失业”问题进行探讨, 并从高校毕业生、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二元劳动力市场

参考文献

[1]袁志刚.失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2]赖德胜, 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 2005 (11) .

[3]孙强.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 2009 (4) .

[4]杨东民.对人才资源中“知识失业”现象的探析[J].经济问题, 2004 (4) .

[5]王萍.大学生毕业工作搜寻行为[J].财经问题研究, 2010 (6) .

[6]吴克明, 赖德胜.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经济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2) .

大学生就业市场与工作搜寻理论 第3篇

一、工作搜寻理论的理论背景

搜寻理论是由Stigler (1961) 首次提出, McCall (1965) 在之后将较为完整且贴近现实的搜寻模型框架构建了出来, 依据这些最开始的学术成果, 西方的经济学家开始对工作搜寻理论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依据该理论, 我们可以知道:不充分的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导致找工作的人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这是一种理性的心理体现, 对工作进行搜寻, 以期找到好的工作, 这样可以改变存在于就业市场上的不均衡的信息分布, 使得找工作的人更加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假设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对就业市场上行业的工资分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并且给自己设定的保守工资是A, 即该大学生所能接受的工作工资不能低于A, 如果低于A的话, 那么大学生不会接受工作, 会继续搜寻, 如果用人单位出的工资高于A, 那么大学生接受此工作, 搜寻停止。另外, 大学生在进行工作搜寻的过程中会产生成本, 其中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大学生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获取有关收入和职位信息的成本被称作直接成本, 包括电话费用, 上网费用, 资料打印费用以及乘坐交通工具所产生的费用;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所放弃的其他方面的收入被称为间接成本。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时间越长, 那么在搜寻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也就越多, 且幅度会更大, 即用于工作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增加。用于搜寻的时间长一些, 那么大学生找到工作的几率也会变的更大一些, 找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工作的几率也会相应的增大, 则获得的劳动收益会越来越大。但是, 如果延长大学生找工作的时间, 虽然预期的劳动收益会越来越大, 但是其幅度变化会越来越小。依据成本收入分析方法, 当大学生用于找工作的时间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 大学生应该继续找工作,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 证明符合大学生的收益已经实现了最大化, 这个时候大学生停止工作搜寻。

对于大学生来说, 在毕业的时候, 时间是相当宝贵的, 尤其是毕业一年之内, 能决定大学生在未来的发展高度, 因此许多大学生都特别重视自己在毕业一年内的行业选择和工作表现, 所以, 大学生用于工作搜寻的时间不会无限期的延长, 那么在一定期限内的失业, 则是一种正常现象。

二、就业市场中的搜寻

(一) 大学生的工作搜寻过程

依据工作搜寻理论的假设条件, 我们知道, 一个大学生在毕业时对于就业市场上的信息, 不是完全了解的, 没有充分的了解, 不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大学生都期望找到一个理想满意的工作, 为了这一目标, 大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搜寻相关的信息, 这个时候大学生是出于失业状态的, 在搜寻的时间没有达到使大学生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个点时, 大学生的搜寻是一种理性的行为, 这一期间, 大学生不是找不到工作, 只是找不到自己理想的工作, 如果大学生接受的不是理想的工作, 那么这一工作的工资待遇会比较低, 而且起点也比较低, 这就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预期期望, 相反, 如果花费一定的时间, 使得大学生找到满意的工作, 那么大学生既可以获得理想的报酬, 又可以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因此, 大学生为了找到合适理想的工作, 花费一些时间, 浪费一些金钱, 这些搜寻成本是大学生所乐于接受的, 他们也能够承担这一期间所出现的成本。工作搜寻理论认为求职者心理预期其薪酬待遇随着找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另外, 求职者都会在工作搜寻之前对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有一个合理的认识, 并确定自己能接受的合理工资待遇, 他找工作必须要不低于这一个工作待遇。相同的, 求职者对于找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有一个心理预期, 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如果用人单位给出的工资待遇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那么他接受, 否则拒绝接受。决定大学生预期工资水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求职者对于就业市场上工资分布的掌握情况;2.找到符合心理预期的工作所需要花费的时间;3.求职者在对工作进行寻找的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成本;4.求职者对于自身素质和掌握技能水平高低的判断而形成的工资水平的要求。5.求职者周围朋友所拥有的工资收入的水平。这些观点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工作搜寻理论的范畴。传统的工作搜寻理论认为, 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是因为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对自己的预期工资收入过高, 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出价低于大学生预期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人才, 同时也使得大学生群体中的大部分人找不到工作。

(二) 企业的搜寻过程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的, 大学生找工作的同时, 企业也在为自己的发展选人, 企业对于自己在行业的发展和所需要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其对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教育素质的要求。企业对于普通员工, 即对于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而且经简单培训后就可以胜任工作的员工, 这样的需求是很多的, 因为他的流动性比较强, 员工可以去任何一家公司, 但是不会影响前一个公司的任何发展。但是企业对于高级员工, 即对于掌握一些技术拥有一定学历的大学生来说, 是相当渴求的, 因为企业的发展高度决定于人才的水平, 这些大学生是企业未来能够继续做大做强的保证, 因此企业对这一部分群体是相当渴望的。企业对于自己所需要的工人也是有一个心理预期价位的, 它会按照自己所需要的岗位, 以及所需要人员的教育水平来给出合理的价位, 如果有求职者来应聘, 企业所需要的任何条件, 求职者也都比较符合, 那么求职者会给出企业自己的保留工资或者企业对求职的大学生说出自己的工资价位, 如果两者符合, 那么企业的用人计划完成, 找到了自己需要的人才, 若大学生的保留工资高于企业的工资价位, 那么企业不会选用该大学生, 会继续发布招聘信息, 继续搜寻自己所需要的大学生。根据实际的就业市场,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相当多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企业对高知识性的人才需求在逐渐增多, 这也使得相似行业的企业对人才的挖掘变得更加紧张, 因此大部分企业都在各个网站上发布自己的招聘信息, 希望人才为自己所用。虽然在现实当中, 大学生教育的发展规模高于就业市场的需求, 但是, 就业市场上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分析结论

通过以上对大学生和企业对工作搜寻的分析, 我们知道,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之一是降低他们的保守工资, 使保守工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研究者总是希望通过宣传的手段来使得大学生的保守工资降低, 但是实际表明, 大学生在进行工作搜寻期间的失业是一种战略性失业, 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政府和社会寄希望于大学生降低自己的保留工资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想法很难实现。这就需要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有一个良性的信息接受机制, 在这一过程中,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上的工资分布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有了一个比较充分的把握, 大学生会主动降低自己的工资期望值, 这是就业市场自发的作用。

摘要:运用工作搜寻理论来对我国的就业市场进行分析, 从大学生的工作搜寻与企业的人才搜寻两方面进行阐述, 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并提出一些建议, 期望能对缓解我国新时期下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市场,工作搜寻

参考文献

[1]何亦名, 张炳申.国外工作搜寻理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 (2) .

[2]李晓波.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商业经济, 2004 (8) .

[3]邓微.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开发与保障[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搜寻理论 第4篇

基于以上考虑, 本文选择用工作搜寻理论来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过程中的行为特点, 利用实验的手段获取实证数据并进行分析, 一方面考察个体期望对行为的影响, 另一方面探究在求职过程中个体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差异性对个体期望的影响, 从而尝试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就业指导改进意见, 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国劳动力市场和大学生择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献回顾

工作搜寻, 是指求职者或在职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寻找可以满足其要求的理想工作的整个过程。工作搜寻理论针对职业搜寻的过程及匹配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是劳动经济学中研究市场运行机制的一个核心点。1970年, 费尔普斯 (E.S.Phelps) 第一个正式提出工作搜寻理论 (job-search theory) 这个概念。根据工作搜寻理论, 整个求职过程的论述思路是: (1) 由于市场上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而且每个劳动者应得的报酬存在差异, 故劳动者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就必须在劳动力市场中搜寻; (2) 随着搜寻时间的增加, 期望报酬是递增的, 所以搜寻时间越长越有可能找到好工作, 但是这个增长的速度是越来越小的; (3) 在搜寻的过程中, 求职者为了得到有关薪酬等信息需要花费越来越多的成本, 且搜寻的边际成本越来越大; (4)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法, 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搜寻的最优点, 就会停止搜寻, 否则就是不理性的选择。

在国外, 将工作搜寻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求职问题的研究已有很多出色的成果, 其研究角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 研究就业问题对毕业生个体和整个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

Katsuya Takii (1997) 研究指出:“如果一个国家中有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个国家有可能陷入低速发展的陷阱, 即该国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减少, 相应的高科技企业也逐渐萎缩, 最后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de Grip, Andries等 (2008) 得出结论:“去一个对智商和情商要求低的地方工作会使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下降, 当他受雇于一个低于其所受教育水平的职位时, 他就用不上所学的知识, 也就不能维持他的认知能力”。

2. 研究大学生自身对保留工资水平选择的过程。

Sascha O Becker (2006) 提出保留工资理论, 他认为,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保留工资, 即他可以接受的最低工资, 而一个适合他的职位提供的报酬与他的保留工资正向关联, 该岗位的薪水要大于或等于她的边际生产力”。

3. 研究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求职匹配的效率问题。

对于匹配效率的研究表明, 仅仅调整保留工资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就业问题。Daniel&Marc St-Pierre (2008) 的研究指出:“在一个空缺职位后面可能有很多具备胜任该职位的学生在排队, 企业只挑出最好的同学, 剩下时间偏好 (Time Preference) 弱的学生接着排队等待新的空缺职位, 时间偏好强的不得不降低保留工资而挤入低一级的劳动力市场”。

在国内, 对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以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毕业生求职行为。赖德胜等 (2005) 的研究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文献, 其认为, “大学生就业难是在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 大学生就业难是相对的, 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因此, 存在一定程度的大学生自愿性失业是其理性行为的必然结果。根据职业搜寻理论的分析, 这部分选择自愿性失业的求职者是为了获得更加满意的工作而选择暂时承担失业的代价, 可以看做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2.通过分析社会网络对工作搜寻的作用来研究大学生的求职过程。这个方面的研究大多从社会学而非经济学的角度来论述, 故其更注重对求职渠道的研究。求职的渠道可以简要地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两种。前者包括招聘广告、职业中介等, 后者主要是指社会关系。郑晓涛等 (2006) 的研究中指出:“强的社会网络有助于扩大工作搜寻范围, 从而加大找到工作的概率, 拥有更多社会资本的人更容易和类似的人成为朋友, 也就有更好的社会网络, 能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所以工资和职位较高”。

二、研究方法及假设

本文采用的数据主要源于作者在2009年5—12月参与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实验》课题所进行的计算机问卷实验, 该研究从全国各个地区20所高校大学生中收集到875份实验结果。本文针对其中已整理的304个有效样本进行分析和研究。

基于工作搜寻理论的分析思路, 本文进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模拟实验。实验设计了三轮的求职过程, 并给予参与者反馈信息。实验运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在模拟的就业选择和求职竞争中, 就业市场与个体差异对起薪选择的影响。具体来说, 通过连续动态地变动岗位需求的就业率和市场竞争强度, 了解被试者如何将个人优势和社会需求有机结合, 做出适当的求职选择。基于以上目的, 本文假设如下:

假设一:被试者对起薪标准的选择随就业率的升高而升高, 随竞争系数的升高而下降。

假设二:被试者的就业选择行为受个人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三、实验结果的初步分析

1. 针对假设一的数据分析。

根据样本绘制的散点图 (见图1、图2) , 显示出与假设一相吻合的函数分布形态。本文进而分别设定以期望起薪为因变量、以就业率和竞争系数为自变量的二次线性函数、非线形二次函数和双曲函数 (倒数) 等回归模型, 利用SPSS软件共对回归方程进行了计量分析。有关估计值 (见下页表1) 。

注:R2为样本决定系数;Ra2为调整后的样本决定系数;D.W.为自相关性检验。

从样本决定 (可决) 系数的估值范围 (0.7812~0.9724) 可看出, 起薪期望与就业率正相关 (与竞争强度负相关) 的假设在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选择中也是适用的。而统计分析的D.W.值在1.2~3.0之间, 也可认为不存在自相关性。由此可见, 在本实验过程中, 被试主体是在进行独立决策,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毕业生求职行为的真实特点。

2. 针对假设二的数据分析。

(1) 我们对不同就业率情况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重点统计和计量分析 (见表2) 。

注: (1) N为每组样本数, xi为样本均值 (单位:元) , Si2为样本标准差, i=b、m、t (分别表示心理底线、期望起薪和乐观起薪) ; (2) 第8、9、10组的被试主体为双专业; (3) 因第6组和第9组只有3个样本, 故略去。

为保证符合统计假设检验的样本独立性要求和实验经济学的规范, 我们将不同就业率、不同组的期望起薪和乐观起薪的实验数据进行交叉匹配, 进行组内相对标准差 (除以均值) 的大小顺序比较和组间差异显著性的统计检验, 分析结果是:均值和方差随就业率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不显著, 但期望起薪和乐观起薪的样本标准差小于心理底线的样本标准差, 说明每一被试主体有个性化的自我评价和预期相对稳定的薪水标准。 (2) 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在本项研究中, 让被试主体对影响职业搜寻的首要因素进行排序, 其选择结果 (如表3所示) 。

从表3可以看出, 尽管受试者各自选填的起薪标准与就业率、市场环境等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59/108的被试者将发展前景作为影响择业行为的第一要素, 表明大学生求职群体在综合考虑就业选择问题时, 发展前景这一因素的权重最大。

四、结论

从实验数据的结果分析中可以得知, 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由于其求职行为和预期受经济、心理、社会和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所以在制定和实施相关指导政策时, 更应该有区别地对待具有不同行为特征的群体, 以便达到更好的政策效果。同时, 上述数据分析结果也表明, 运用实验经济的方法研究职业搜寻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

基于以上分析, 我们认为, 就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 也不宜过于简单地假定求职者 (尤其是作为知识性劳动力的高校毕业生) 为完全自利的“经济人”。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就要从改善就业环境入手 (比如, 高校在制订专业培养计划时, 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并在高校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中心, 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综合测评, 分析他们的性格、素质、能力与择业的关系, 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 , 努力提高市场中信息的透明度, 扩大求职者的可搜寻范围, 以此保证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摘要:以工作搜寻理论作为分析毕业生就业选择过程的理论基础入手, 结合实验经济学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获取一手数据并分析, 进一步探究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中微观个体的异质性择业行为特征并有针对性地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就业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工作搜寻,异质性研究,实验经济学

参考文献

[1]Katsuya Takii.Jobs, education and the underdevelopment trap[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Economic Development, 1997, (1) :29-42.

[2]de Grip, Andries;Bosma, Hans;Willems, Dick;van Boxtel, Martin.Job-worker mismatch and cognitive decline[J].Oxford EconomicPapers, 2008, (2) :237-253.

[3]Sascha O Becker.Introducing Time-to-Educate in a Job-Search Model?[J].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6, (1) :61-72.

[4]Daniel Mejía;Marc St-Pierre.Unequal opportunities and human capital form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08, (2) :395-413.

[5]赖德胜, 田永坡.对中国“知识失业”成因的一个解释[J].经济研究, 2005, (11) :111-119.

一键式搜寻无线路由器 第5篇

笔者所在单位由于信息安全的要求, 禁止各个处室私自搭建无线路由器供移动终端连接WIFI上网, 但是由于单位办公室数量众多, 无法做到一一搜寻, 所以很难完全禁止。

而领导对网络运维人员的要求是, 对此类现象至少做到哪个办公室存在无线路由器做到心中有数, 但对于12层楼将近600个办公室的工作量来说, 逐个搜寻也不太现实, 只能寻求一种自动化的方法完成此项任务。办公区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总体思路:

将市场上常用的无线路由器厂商对应的MAC地址整理为一个数据库列表, 通过与在部核心交换机上获取的ARP表项中相应终端的MAC地址进行对比, 然后确认哪些终端使用的是无线路由器接入。

这些工作要是通过手动来完成, 基本不太可能, 但是通过Secure CRT工具中的VBS脚本结合Mysql数据库来实现, 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工具准备:

D e d e A M P Z整合套件:用于一键式部署PHP+Mysql+Apache的系统环境;

Navicat for My SQL工具:用于创建数据库;

Secure CRT工具:用于连接交换机, 完成VBS脚本的编写及运行;

mysql-connector-odbc驱动:用于VBS脚本语言连接Mysql的驱动, 笔者使用的是5.1.7的Win32版本, 注意这里版本号并非Windows系统的版本号, 而是使用的Mysql版本号;

关于Dede AMPZ的部署及Navicat for My SQL的详细使用方法, 读者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 本文不再赘述。

详细步骤:

第一步:通过百度获取MAC地址大全, 并将其中的无线路由器厂商及其对应分配的MAC地址整理到数据库的mac_wireless_lib表中, 供后续的查询对比使用;在这里MAC地址字段, 只保留了前6位用于识别厂商, 如图2所示, 截取了Navicat for My SQL工具中存储的部分条目:

mac_wireless_lib表对应的字段如图3所示, 其中id为记录序号, mac_F6为MAC地址的前6位, company表示MAC地址的归属公司。

第二步:通过Navicat for My SQL工具创建一个空表arp_wireless, 此表用于保存我们最终获取到的无线路由器接入的相关信息, arp_wireless表对应的字段如图4所示, 其中id为记录序号, ip为无线路由器对应的IP地址, mac为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 vlan为无线路由器所处的vlan, outint是无线路由器所间接连接的部核心交换机的接口, company为此无线路由器的归属公司。

第三步:准备一个空的文本文件arp_switch.txt, 此文本文件用于在脚本运行过程中临时保存从核心交换机上获取的ARP表项, 供后续步骤使用。

第四步:撰写并调试VBS脚本, 使其运行后自动将无线路由器的相关信息存入数据库中的arp_wireless表。

下面将VBS脚本的编写思路进行简要描述, 关于VBS脚本一些基本命令的介绍, 读者可以参考本刊2015年12期第63页的《巧用Secure CRT自动备份》一文, 本文不再赘述。

VBS脚本编写思路:

(1) 使用Secure CRT工具, 在核心交换机上通过命令行查看ARP表项, 并显示在屏幕上;

(2) 记录下屏幕中显示的信息并保存在arp_switch.txt文件中;

(3) 将arp_switch.txt文件中每一条的ARP条目通过MAC地址在mac_wireless_lib表进行查找, 如果存在匹配项, 则记录到arp_wireless表中, 直至遍历完所有的ARP条目, 如图5所示, 截取了最终完成的arp_wireless表中的前7条记录。

第五步:根据获得的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及所属vlan信息, 在管理信息库中准确定位到房间号, 这样就能够将所有办公室私自使用的无线路由器全部找到。

在第四个步骤中完成的脚本文件, 可以通过Secure CRT工具一键运行。

脚本运行的方法及运行中的注意事项请各位读者参考本刊2015年12期第63页的《巧用Secure CRT自动备份》一文, 本文不再赘述。

搜寻旧城文脉 开始崭新建筑之旅 第6篇

玉树州位于青海省南部,在青藏高原腹地,距省会西宁800 km,东西长738 km,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最高点6 621 m,年降雨量520 mm左右,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玉树州首府结古镇,自古以来是青海西宁、四川康定、西藏拉萨三地之间的贸易重镇。

2009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古镇又为此次地震的重灾区。此次灾后重建采取原地重建、局部避让的建设补贴、对生产的补贴及对销售的补贴等等,以降低总的成本;

b.政府要给社会企业做表率,从现阶段要建造的保障房等工程开始,多采用绿色建筑形式。

2)鼓励公众参与,将大众舆论监督作为行政执法的补充,不仅会增加标准的公信力,而且有助于标准的不断完善。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团体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方式。通过公众的广泛参与,遏制目前我国在绿色建筑中存在的虚假、浮夸成风、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3)加大对从事绿色建筑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起绿色建筑人才的考核认证制度。绿色建筑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使企业增大了对绿色人才的全方位需求。绿色建筑的开发单位需要熟悉其技术原理的人才;建设设计单位需要懂得绿色设计的人才;政府需要拥有懂政策、懂管理的绿色建筑人才。但目前的现状是从事绿色建筑专业的人才明显不足,这就限制了绿色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a.在大中专的教育中增加绿色建筑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训练学生的工作技能,让学生脑子里有绿色的概念,并在工作中去实践绿色理念。

b.在我国的绿色建筑咨询行业内实行资格考核认证制度,规范行业操作,维护行业秩序,有利于绿色建筑人才与时俱进、不断

WANG Jing1方式,并提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重建总目标和规划原则。

2 规划之初

玉树灾后重建在一定意义上完全是一个新城开发的过程,怎样有效的利用土地,把握住城市的脉络,彰显出这个魅力三江源的地域文化特征,一直是缠绕着我们的一系列问题。重建不是一蹴而就的舞台,它需要的不是一夜盛宴后的举步维艰,而是收放有度的运筹于胸。而收放有度必须以危机意识为思维保障,否则空旷的新城转眼间就会变得拥挤不堪,规划之初的那些奢侈的大尺度,必然以其他区域捉襟见肘的窘境为代价。

更新知识,也有利于毕业生迅速的融入绿色建筑行业,为他们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这样在促进国内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同时,从事绿色建筑的相关专业人士的发展空间也将得到扩展。

3 结语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的重视及人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将迎来自身的高速发展期,但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期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上的建议,以期能够为绿色建筑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晓娟,王建廷.国内外绿色建筑激励政策比较研究[J].城

[2]董丛.浅谈推行绿色住宅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建筑

经济,2013(5):89-90.

[3]周凯.小议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J].产业研究,2013

[4]慧星,冉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J].山西建筑,

[5]高蕴博,宋玉玺,纪向宁.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报

告[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71-72.

[6]谢福泉,黄丽华.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经验及启示[J].绿色科

On status of green building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1.China West Airport Group,Xianyang 712000,China;

2.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llege,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00,China)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nd contents of green buildings,indic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from the difficulties in extending the green buildings,their smaller market demands,and underdeveloped industries,and points out some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buildings,so as to realize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庆幸的是,商业街规划之初从一开始就刻意回避了恢弘巨作的畅想,而致力于融合雪域高原自然景观,给人以古朴、神奇、粗犷之美感,形成自己独特的和鲜明的风格特点。

初次接触此类型规划设计,为了对商业街的整体尺度有更好的把握,我们设计组遍访了西安市有名的商业街区。实地考察了大唐不夜城,唐慈恩寺小镇,大唐西市等一系列的商业街区,西安这个有着浓郁唐风的十三朝古都,商业街尺度宜人,环境特征鲜明,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顿悟:建筑只有有了环境的归属,才能体现出建筑的灵气,每个建筑都是和其独一无二的周边环境相关联的;同时,每个项目都应该有它自己的解决方法。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建筑是相对持久的,能够成为一个城市快速发展历程的见证。基于此的建筑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到它的功能、生态、材料、细节,还考虑到建筑本身所承载的形象和内涵。当一座建筑言之成理,它就会变得非常美丽,使之提升到诗意的层面上来,并与它所处的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这样的整体框架下进行一番理性的思索,我们将商业街总体规划的定义从三个层面上进行把握。

1)建筑与环境脉络的关系处于一种开放与闭合之间的状态。2)建筑与群组的关系处于一种聚散与离散之间的张力状态。3)建筑与场地的关系处于一种驻留与游走之间的关联状态。

正是在这样的规划背景下,德宁格滨水商业街才得以诠释设计者对旧城总体脉络、场地与建筑关系的理解,并开展其崭新的建筑之旅。

3 步入细节

青海省玉树县徳宁格滨水商业步行街项目地处青海省玉树县结古镇,东邻公园西路,北边面向民主路,民主路北侧为结古镇现行规划居住组团,南侧为滨河湿地,景观良好。总体呈带形地块,建设用地不规则。该地块邻河而建,环境宜人,河景及湿地资源得天独厚,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正在建设中的河景工程和河道治理等项目使本区域未来成为玉树县新的居住休闲核心地段,结合未来的发展将成为被旅游者及居民所青睐的居住休闲区。

项目功能定位是集商业综合服务、区域文化展示、旅游居住、办公于一体的商业区规划。根据控规及业主设计要求,建筑设计着重还原玉树康巴藏式风格人文景观,同时兼顾体现新时代下建筑风貌,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商业氛围。

本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45 700 m2。规划用地内包括:三个集中商业区、两个城市中心景观绿地、一个城市公共停车场。

3.1 规划构架

整个地块的规划构架力求统一,建筑空间与道路相互配合协调,构成景观的统一。商业街入口考虑对景,创造开放和优雅的入口形象。建筑层高布置基本上承袭南低北高,一方面有利于日照,另一方面对于南侧良好景观的渗透较为有利,同时让沿街景观更加协调统一。各建筑之间考虑一定的对位关系,避免在不同角度形成建筑重叠而有“钢筋混凝土森林”的感觉。整体布局呈现出街巷空间与现代化大型购物空间相结合的一种模式,同时兼顾绿化布置和消防要求等方面。

3.2 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上旨在体现一种宜人尺度的街巷空间,但同时考虑到玉树地区的民族生活习惯及地域特色,对原有街巷空间在高宽比和图地关系上进行了放大处理,契合了藏族地区幅员辽阔,人民生性豪爽的特征。整体布局以2层~3层为主,局部4层或者1层,考虑到1层和2层作为小商业用房利用率较高,而3层和4层主要是作为大型购物空间并配备电梯,或者游戏,网吧,大型餐饮,洗浴,宾馆等一系列空间面积要求比较大的功能用房。

3.3 区域划分

整个规划用地划分为三个区域(自西向东依次为A,B,C三区),由于其受各块地形的限制及周边景观环境变化的影响,对其进行不同的规划定位。

1)A区用地面宽较大,同时近滨水湿地,景观朝向良好,因此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多采用外廊式空间布局,同时各个建筑体块之间通过连廊连接。在西侧尽头处,放开空间,形成下沉式广场,异形台阶结合绿地和木质座椅铺地营造临时休息场所,同时在主体建筑2层出挑平台,形成演绎空间,满足藏族同胞能歌善舞,举办小型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街巷空间沿街步道则沿途布置树池、花池等一系列临时休息座椅,满足市民日常需求。

2)B区面宽较窄,同时也是整个区域内临河最近的区域,因此着重考虑作为整个区域的休息、娱乐、做短暂停留的场所。建筑布局以北侧2层~3层,南侧1层~2层为主,局部放开抬升至半个层高处,布置休闲座椅,作为商业区内的观景平台点。通过不规则的大台阶、折曲的水系、木质平台和碎石铺地体现玉树是“三江之源”,原生态的意向。

3)C区为整个区域的重点,整个建筑布局模式为街巷空间和大空间商业购物的结合,作为整个区域的起始端和标志建筑,旨在营造现代的消费购物场所。本地块与河之间相隔一块建设用地,故设计中,将主要朝向面向沿民主路的界面,内部形成两条封闭的内街。在环境上通过树阵、旱喷泉等营造围合感较强的商业氛围。

3.4 单体设计

3.4.1 结构形式坚固稳定

收分墙体和柱网结构是构成藏式传统建筑在视觉和构造上坚固稳定的基本因素。墙体的砌筑采用了两种方法,有效的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1)收分墙体。墙体下面宽,上面窄,建筑物重心下移,保证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2)加厚墙体,下部砌筑材料主要以生土和碎石为主,不仅增加了建筑高度,也加厚了墙体。这些传统的策略在提高藏式建筑坚固和稳定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2 装饰形式

藏式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我们在单体设计中运用了平衡、对比、韵律、和谐和统一等构图规律和审美思想,表现了传统建筑既有的坚固粗犷和流光溢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以大色块构图为主,表现效果艳丽明快。在传统建筑中每一种色彩和不同的使用方法都被赋予了不同的宗教和民俗的含义。受宗教和民俗的影响,对建筑墙面和构件细部的色彩处理,我们也和当地风貌组反复的协调,进行了仔细的推敲,力求赋予建筑最为绚丽色彩效果的同时也是最为贴合的。

3.5 重视非建筑元素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他一些建筑元素的运用,比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为了使这一界面更“友善”,我们从景观、园林的角度对商业街的设计进行了深化。

总之,商业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

·结构·抗震·

文章编号:1009-6825(2013)26-0035-02

厂房的内力组合方式的探讨★

田慧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134)

摘要:根据设计理论,分别对两个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的计算与分析,得出其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并将这些内力进行了组合,从而得到最不利内力组合值。最后提出各截面在最不利内力组合状态下的一般组合工况,进而简化内力组合过程,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关键词:工业厂房,变截面柱,内力组合,工况

中图分类号:TU318

1概述

单层工业厂房是工业建筑中较普遍的一个建筑类型,是一个空间体系,荷载作用较复杂(如图1所示)。为了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排架柱往往设计为变截面柱,这给设计者带来了诸多麻烦。在荷载内力组合前,通常是先分别计算出各荷载单独作用下的内力值,然后根据不同荷载出现的可能性大小进行内力组合,从而得出最不利内力。通常选用以下4个最不利内力组合值进行计算[1,2,3]:1)|Mmax|及相应的N;2)Nmax及相应的M;3)Nmin及相应的M。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柱的设计工作量,有必要通过对各个截面在不同的内力组合情况下的研究,发现内力组合的一般规律。在研究中采用的截面编号及位置如图2所示。通过不同实例模型对比分析,研究边柱Ⅰ—Ⅰ,Ⅱ—Ⅱ,Ⅲ—Ⅲ截面的内力组

4 结语

该项目从2010年12月开始设计至今,历时30个月,方案设计也是在一轮一轮设计,推翻,修改中背离原始方案渐行渐远,虽然最终定稿版方案已经完全模糊了大家最初的定义,但是项目带

文献标识码:A

合工况,找出荷载类型与内力组合值之间的规律[4,5]。

2工程实例分析与对比

为了方便发现荷载组合规律,本文采用了两个工程实例进行计算分析,工程概况如下:

工程一:某厂金工车间为双跨等高厂房,跨度均为18 m,柱距为6 m,总长120 m,中间设置伸缩缝一道。每跨均有两台中级工作制吊车,吨位分别为16 t和20 t,吊车轨顶标高不低于7.8 m,建设地点为天津市郊区。工程二:跨度均为24 m,吊车吨位分别为10 t和20 t/10 t,其余情况与工程一相同。组合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不难看出,各柱均为偏心受压状态,需要根据弯矩、轴力及偏心距共同确定最不利荷载。图3给出了偏心受压构件截面上弯矩、轴力及配筋面积的关系,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于大偏心受压构件,弯矩不变轴力减小或者轴力不变弯矩增大,构件截面配筋面积增加。对于小偏心受压构件的情况,弯矩不变轴力增加或者轴力不变弯矩增加;构件截面配钢筋面积增加;无论是大偏心受压的情况还是小偏心受压的情况,当轴力N相等或接近时,弯矩M愈大所配钢筋愈多。

根据图1并结合大小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界限破坏时对应的轴向压力选择最不利荷载组合,得到各截面最不利荷载值,如表2所示[6]。

基于RFID的智能手表搜寻系统 第7篇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出现小孩、老人走丢的事件和在灾害中被困的人群。当人们在盲目寻找时, 只会更加让人担心且在救援活动中也难以知道什么地方存在被困人员。为此我们设计了基于RFID的智能手表搜寻系统, 该设备能同时供两人及以上使用, 佩戴主机方当从机佩戴者出现在感应距离范围内时便会得到提示。

1主要功能

该设计的智能手表除了具有传统的时钟、多个闹钟设置等传统功能外, 还设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手表佩戴方设有射频发射端, 将有源RFID设计为戒指 (手镯) 等形状以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当应答器进入感应距离范围内时, 手表佩戴方的单片机识别、处理后以震动方式提示应答器佩戴者出现了。这样就能实时了解目标是否处于搜寻范围内, 从而迅速找到目标。为了系统稳定工作, 采用锂电池供电, 特别设计了电源管理模块, 实时监测系统的电量。当电量不足时提示用户充电, 充电电路采用锂电池专用充电芯片能有效延长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2设计特点

2.1 携带简便

该设计采用可穿戴式智能终端设计, 以传统手表功能为基础增加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用优化电路结构及电路方案使得本设计的智能手表和传统手表体积和外观上相似, 携带更方便。

2.2 使用方便

系统采用优化电路设计和程序设计, 使得和传统手表一样只需要4 个按键就能设置系统的所有参数。当系统上电后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时间、闹钟设置以及配对识别后就可长期使用。同时智能化的电源管理系统实时显示系统的电量, 当需要充电时只需使用一般的手机数据线接入即可开始充电。

2.3人性化界面设计

系统采用LCD12864 液晶显示屏显示时间、闹钟、电量等相关信息。同时当应答器出现在感应范围内时液晶显示器上也会显示相应的图形。

2.4 价格低廉、功耗低

系统设计采用优化的硬件结构使得成本降到最低。同时系统采用TI公司的超低功耗微处理器MSP430 为控制器, 在一般情况下系统将处于低功耗模式, 在有应答器的触发时系统恢复正常工作。

3硬件设计

3.1系统框图

3.2系统简介

该系统采用MSP430f149 作为主控芯片, 采用有源RFID模块分别作为阅读器与应答器, 采用4 个独立按键来设置系统的时间和闹钟以及其他参数, 采用TP4056 锂电池充电芯片作为锂电池充电电路。

3.3 RFID模块

该系统采用NRF24LE01+ 有源RFID模块, 该模块具有工作在2.4GHz~2.5GHz的ISM频段, 最大功耗为1m W。该模块发射功率足, 频谱特性好, 谐波小, 频道串扰小, 体积超小等优点。

4软件设计

4.1 软件概述

该系统程序使用IAR编译软件编写, 各个功能部分程序相互独立, 时钟部分采用定时器产生计数值。4 路独立按键采用中断方式, 通过4 路按键可设置系统的时钟、闹钟时间以及系统参数, 并通过LCD12864液晶显示器显示相应数据。有源RFID采用SPI通信方式, 主机端每隔一段时间向外发送一个数据, 与之匹配的从机端接收到数据后返回一个值, 主机端接收到返回值后进行判断然后给出震动提示。如图2所示

4.2 有源RFID模块程序设计

有源RFID采用的是NRF24LE01 模块, 采用SPI通信方式。主机端每隔一段时间开启一次并向外发送一个数据, 从机端接收到数据后返回一直数据, 主机在短时间的时间间隔中收到返回值并判断是否正确后给用户发出提示并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NRF24L01+核心代码:

6、总结

6.1 优化方向

为了使时钟更加精准后期将采用专用的时钟芯片优化时钟系统。将GPS全球定位系统应用于系统中, 通过读取佩戴从机者的经纬度发送给主机端, 经过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将从机端的准确的地理位置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包括方位、距离) , 另外将进一步延长系统的待机时间和引入一些新功能使其更加智能化。

6.2 市场前景

此设计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智能手表, 它将是未来智能社会的新领域。可以用它来定位家人、灾害中被困人员的位置, 给寻找家人和救援过程中带来巨大的便利。我们可以以智能手表为载体, 新增更多、更强大的功能, 以便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随着物联网的发展, 此设备将是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也将是未来大数据生活中的一部分。

摘要:系统在具有传统手表的时钟和闹钟功能的基础上, 采用有源RFID作为佩戴者间的通讯方式, 当双方出现在感应距离范围内时将会出现提示。能广泛用于救援活动及寻找人员中。

关键词:RFID,智能手表,可穿戴式智能终端,灾害救援寻人

参考文献

[1]解炜.射频识别系统安全协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

[2]杨婷.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仓库管理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上一篇:电力电缆敷设下一篇:校园网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