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协同管理范文

2024-05-24

医院协同管理范文(精选12篇)

医院协同管理 第1篇

精益化管理强调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准化,而区域协同理论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协同学基本原理、区域分工理论、系统理论、梯度理论等为指导[1]。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利用信息系统,使医疗机构互相协作,反对浪费,实现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益最大化。

1 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缺乏顶层宏观设计

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囊括了区域资源规划与配置、健康产业价值链、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办医职责、科学绩效考评体系、群众健康获得感等多个维度,不是医疗卫生一个部门的职责,应由政府牵头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区域内公立医院协同精益化之职。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认识,因而缺乏顶层宏观设计。

1.2 三足鼎立之势依旧

医疗、医保、医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必然受到影响。药价虚高、医疗服务价格关系扭曲、医保结付方式等已成为影响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15年以来,虽然全国各地相继实施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技术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是深层次的利益平衡、运行模式等还未真正理顺。从微观看,公立医院由于长期行政关系上的区域和条块分割,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2]。

1.3 医疗服务粗放管理

新医改以来,各地公立医院积极探索内部精细化管理,采取优化服务流程、预约挂号诊疗、改善就诊环境、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等措施,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医疗负担、提高管理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大格局上,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城乡医疗水平两级分化,医患信息不对称,大型设备重复投资,专科划分过于细化,双向转诊名不符实,医疗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新技术转化与高端人才流动缓慢,管理效率低下,监控手段较为落后,医疗服务模式仍然较粗放。

1.4 信息孤岛普遍存在

在云时代,数字医院已不足为奇,但是很多领域却称不上“智慧医疗”,因为各所医院的信息系统各自为政,缺少区域协同共享平台,因而也就无法实现数据的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面管理的目标。

2 对策

2.1 智慧医疗感知化

智慧医疗是指基于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数据中心、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居民健康数据中心等,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居民(家庭)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互联互动,促进医院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被动健康管理为自主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医疗物联网体系[3]。

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的基础是信息共享平台。一是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区域医疗数据中心,能够覆盖诊疗业务的门诊和住院电子病历、区域医学影像、心电图信息等,实现影像检查检验报告、电子病历等信息网上实时互阅共享功能。二是建立以医疗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包括移动医疗、输液监测、住院病人管理、婴儿防盗、医疗废物追溯管理和药品使用监管等。利用智能手机APP功能、微平台,发布诊疗信息,逐步实现手机预约挂号、移动支付等,公布患者排队人次,缩短等候时间,增加信息透明度,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三是构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载体的健康数据中心,树立“大健康”理念,将公立医院区域医疗与社区服务联网,对区域内人群进行全程健康监测,建立慢病管理中心,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做好居家护理、便民咨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居民“就医幸福感”。智慧医疗已成为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趋势和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智慧医疗标准制定刚刚起步,标准体系尚未颁布,距实现智慧医疗感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2 医疗服务一体化

医疗服务一体化是为了打破专科、医院间的壁垒,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统一调配与利用共享。通过成立集中消毒供应中心、检查检验中心和远程医学会诊中心等,将各公立医院的医疗辅助部门有机整合,集中采样、配送和报告,并实现网上报告结果的互访、互阅和互认。医疗服务一体化也提倡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模式,如中西医一体化治疗,即融合中西、兼蓄内外、联通医技、贯通全程、结合医研的模式,有利于发挥各专业之长,提高治疗效果,免于病人往返奔波。

医疗服务一体化的新形式是建立医疗联合体。近年来,这种跨区、跨市、跨省、甚至跨国的医疗联合体正在悄然兴起,而集团化医院也将成为打造集约板块、纵向联合的“新贵”。我国更多采用纵向联合,即二、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医疗联合体。居民可就近选择联合体签约就医,在社区首诊,逐级转诊,实现优质卫生资源重心下沉,便于建立分工协作和双向转诊关系。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前提是建立统一的服务与评价标准、鼓励医师多点执业。

2.3 设备采购集约化

建立大型医用设备区域共建共享联网运作模式,即确定一所公立医院为承办单位,其他多所公立医院以筹资方式参与共同筹建和利益共享,筹资金额上缴财政专户,由财政将资金统一核拨给承办单位购置设备。承办单位按照政府采购规定采购,与共建单位投资共担、风险共负、利益共享。大型设备向区域内医疗机构开放,提供健康体检、临床诊断和科研教学等多种服务,有效解决了技术进步与投资风险的矛盾。同时,也可以成立采购中心,负责区域内医疗器械、耗材等并单采购管理,降本增效。

2.4 服务评价标准化

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的目的在于提供标准化医疗服务,即建立统一的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和绩效评估。制定《医疗机构公共服务规范》,形成标准化服务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和评议;对区域内公立医院实施科学化绩效评估与责任审计;严格监督机制,建立医务人员技术档案和医德医风电子档案,加强医务人员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建设;建立医疗机构信用等级制度,提倡诚信服务。

3 讨论

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突出了比较优势与互利共赢,在推进过程中应把握好5个关系。

3.1 精益化时代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从政府层面集合资源、集约利用、集中办医,才能发挥更大效能,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要由“人治”向“法治”、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益化管理转变。我国公立医院正在从内部精细化管理步入外部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时代,迫切需要政府转变职能,建立出资人制度,加快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的权力运行体制,以购买医疗服务的形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全民健康保障水平。

3.2 自主经营权与精益化管理的关系

公立医院精益化管理强调区域协同的同时又强调简政放权。出资人应该让公立医院拥有更多的独立经营管理权。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使医院拥有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实施、大额资金使用等决策权利,真正做到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3.3 联网运作与标准化模式的关系

公立医院精益化管理提倡个性化服务,但又是以共性化、标准化为基准的。实施区域联网运作就是要破除人员缺编、思想僵化、设施老化、标准不一的问题,让患者无论是在社区还是在公立医院都能享受到标准化服务。联网运作需要信息化助推。建立标准化临床路径,时时数据采集,加强规范监督是促进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的必备手段。

3.4 卫生改革与一体化运作的关系

公立医院区域协同精益化管理不仅仅是医疗卫生系统的自身革命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还需要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变革医保支付方式、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色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等,需要政府多个部门联合协同推进,实行一盘棋、一张网,既分工协作又联动协同,实现一体化运作。

3.5 区域协同与监督调控的关系

协同效应因各方利益的差异而不会自动生成,需要通过组织机制来保障协同各方利益的均衡,以实现多赢[4]。因此,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扩大卫生资源总量,提高卫生资源增量,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律等手段对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行适度调节、合理控制、综合监督,以促进各种资源及要素合理配置,服务于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黎鹏.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51-55.

[2]谢明均,谢钢,张毅.构建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院管理,2011,9(3):18-20.

[3]陈卫平.全面实施智慧医疗工程实现“全人、全程、全数据”健康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12-15.

供应链协同管理 第2篇

供应链协同是指在供应链的各成员企业在树立“共赢”意识的前提下,以信息的自由交流,知识创新成果的共享,相互信任、协同决策,无缝连接的生产流程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各节点企业通过公司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一种网络式联合体,围绕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彼此协调与合作。

二、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优势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存在很多缺点,如市场反应能力迟钝,成员企业间缺乏信赖,供应链失调等。协作使得整个供应链能够实现高效的顾客反应,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具有以下优势:

(1)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广泛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消除重复、不必要的浪费与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库存量,创造竞争的成本优势。

(2)供应链协同管理不再孤立地看待链上成员,而是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进行优化,保持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实现供需的良好互配。

(3)各成员企业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以提高整体供应链最优为目标,进行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通过建立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创造竞争的整体优势。

(4)不仅可以使企业借助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强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将帮助自己的供应商和客户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客户满意度,使整个供应链创造的价值最大化。

三、华为的协同供应链管理

华为与供应商和承运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供应商实行分层分级的管理,通过技术、质量、响应、交付,成本、环保、社会责任等 7 个方面对供应商进行严格认证。通过SCC(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供应链协作系统)与供应商的供需状况做到实时交互,保证了供应的稳定和及时性。并且华为在 2004 年就加入RosettaNet组织,和战略供应商实现 B2B贸易方式,极大地方便了采购流程。通过不断的磨合和交流与合作伙伴形成双赢的关系,华为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与供应商共同进步。

在全球范围内,华为供应链通过认证当地LSP了解当地清关派送情况等支撑最贴近客户的交付服务,全球将近500条的运输线路覆盖及先进物流伙伴的战略性合作使华为的产品能精确运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全球设置128个备份中心,为客户提供返修服务,对于重要器件提供2-4小时及NBD(Next Business Day)的备件更换服务。

医院协同管理 第3篇

首先,在软件系统支持下,要想实现顺畅的协同,必须基于相同的标准。标准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与产品研发协同相关的标准主要分成以下五大类。

(1)通用技术标准:主要进行一些常用术语的解释、设计软件、标准格式、分类与编码标准等。这些标准是基础性的标准。大部分企业早就建立了这些基础性的标准,但是要与外部协同就必须保证协同的几方的标准一致或者相互兼容,这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型集团一般由集团总部的标准化部门制定,但如果需要协同的几方分属不同的企业集团,那么往往需要通过协商来进行统一。

(2)设计标准:主要表达图样的表现方式(2D或3D)、视图、标注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三维模型,还必须说明总装配模型的建模方式(在一个装配文件中引用零部件模型;还是直接在一个装配文件中完成所有零部件的建模和装配)、三维模型的颜色和图层(如果有的话)的划分方法等。设计标准往往由主设计单位主导进行提供,协作单位遵照执行。

(3)制造标准:制造标准反映工艺设计和工艺仿真技术、专用工装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及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标准需求。主要包括工艺设计标准、工装设计标准、数控加工与检测标准、制造过程标准等。制造标准往往由生产单位提供,但有时候设计单位也会提供,比如苹果公司就制定了严格的制造标准要求富士康遵照执行。但相对的,富士康也对苹果公司提出了一定的工艺升级改造费用要求。

(4)仿真标准:仿真标准反映了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虚拟实验验证、专业和系统仿真的标准需求。主要包括工程化测量和诊断标准、专业技术仿真标准和系统仿真标准等。仿真特别是多学科系统仿真在国内虽然起步很早,但是却至今没有形成相应的标准规范。有不少企业理解仿真标准就是定义算法或者求解工具,认为只要是某求解工具在一定的规范下计算的结果就应该是真实可信的。其实,仿真的标准规范不应该限定在算法或者求解工具范畴内,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似,检验仿真结果是否正确的唯一方式是实验,仿真工具只是减少了实验的次数,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但永远不可能完全替代实验。仿真的标准应该更多地定义仿真的流程、仿真数据的管理等层面。

(5)管理标准:管理标准重点反映资源管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需求,涉及各部门的数据、流程和系统功能要求等,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标准、产品数据管理标准、知识管理标准、系统集成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等。管理的标准往往是协同各方相互协商和妥协的结果,这些管理标准是协同的前置条件。

上述这些标准,可以依托于某个软件系统,也可以不依托于某个软件系统,但总体而言,在缺乏信息化条件作为支撑条件,跨组织间的协同往往是一个异常纷乱的过程,往往不是到了生产环节才发现一些细节的失误,就是在研发过程中相互扯皮抱怨,影响工作效率。但是协同标准的制定过程往往是一个多方协作的过程,标准的推进过程上决定了跨组织协同的紧密程度和相关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度。

医院协同管理 第4篇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PCI术后冠心病患者88例, 所有对象均符合2010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首次并成功完成PCI术 (术后经冠脉造影观察到最小管径狭窄率<20%, 可维持TIMI 3级血流) 。排除标准: (1) PCI手术失败, 需接受外科手术; (2) 精神病史, 躯体、语言及听力等障碍无法接受调查; (3) 伴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及相关并发症。

方法: (1) 对照组:医院对PCI术后患者采取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主管医师及时同患者及家属交流, 将自愿接受社区健康管理的患者转入社区医疗组织, 由社区医生指导患者严格落实出院时设计的健康管理方案, 医院不再对之给予健康管理。 (3) 观察组:医院协同社区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小组主要由医院心血管主治医师、心内科经验丰富的护士及心理咨询师组成, 专业性地对合作社区人员展开培训, 从生理、社会及心理等方面对患者予以评估, 共同商讨和确定社区健康管理计划, 并由社区医师予以落实[1]。每月医院健康管理组应开展随访1~2次, 协同处理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患者学会对心理的自我调节, 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接受运动康复训练, 实时调整治疗方案。

评价方法和指标:评估指标:心脏事件 (再发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休克等) , 用GQOLI-74生活质量评分问卷、焦虑自评量表 (SAS) 以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情况, 对比两组评分结果。

统计分析:用SPSS 15.0软件包来处理本组数据, 分别用 (±s) 、%代表计量资料、计数资料, 用t检验统计学分析, P<0.05, 表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结果

PCI术后6个月9个纬度评分结果比术前更高, 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1)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见表1。

PCI术后患者SAS、SDS评分比术前更低, 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1) 。SAQ生活质量各纬度评分结果, 见表2。

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6个月内有2例出现心脏事件 (2/44, 4.52%) ;对照组:有4例患者引发心脏事件 (4/44, 9.09%) , 但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讨论

冠心病属于身心疾病, 而老年人的心理障碍对疾病形成、发展及预后有很大影响, 近几年临床中强调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提供健康教育。EUROACTIN研究表明, 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能有效提升冠心病的治疗率[2]。PCI术后患者对手术认识不深, 害怕支架移位或再狭窄、术后给药引发不良反应以及支架费用高等;另外, 老年人大多独居, 容易引发忧虑、焦急等心理障碍。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通过行社区健康管理+医院健康治疗1年, 在SF-36生活质量 (躯体、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等)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通过随访得出, 老年患者对社区医疗缺乏足够的信任, 这符合万小英等人的研究。因社区医师未参与PCI手术, 无法全面向患者解说病情[3], 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干预, 使得对照组患者焦虑的SAS、SDS评分比观察组更高 (P<0.05) , 提示对照组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更严重。总之, 对PCI术后患者提供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模式, 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及费用负担, 改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研究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PCI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88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采取不同的健康管理方案, 对比SF-36、SAS及SAD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SF-36、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下降 (P<0.01) , 生理、情感及社会功能等显著改善, 疼痛指数低于对照组, 但在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医院社区协同健康管理, 能有效减少老年PCI术后患者的再住院率, 改善其生存质量及预后。

关键词:医院社区协同管理,PCI,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戴云云, 何国平.健康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挑战[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5) :452.

[2]李琪.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全科护理, 2010, (26) :323.

餐饮行业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第5篇

随着餐饮行业的高速发展,餐饮业正向产业化、连锁化、集团化和现代化的方向迈进。而餐饮业规模化、连锁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对传统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同时,餐饮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未来餐饮业的竞争,已不仅仅是肴的质量、就餐环境等方面的竞争,而会在企业品牌、服务及运营成本以及综合管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形成竞争。

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餐饮企业如何在竞争中保持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呢?除了在传统的产品研发、服务管理、环境塑造和市场营销上发力以外,建设餐饮企业内部信息化运营管理平台对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优势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软件在研究餐饮行业业务特征与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的协同管理经验,以及在多家餐饮行业客户的管理实践应用,整合餐饮行业业务的管理方法,推出餐饮行业运营管理平台,以解决餐饮行业企业管理困境,让餐饮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产品定位

本产品是面向快速发展与成长中的大中型餐饮企业运营管理应用,以“精确管控企业运营”为核心理念,符合餐饮企业的业务管理特点,适用于餐饮企业精细化、流程化、连锁规模化等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风格餐饮企业。

业务流程

本产品不仅在协同办公层面满足餐饮企业的内部日常办公的管理要求,在业务应用上还延伸到企业不同层面业务的深入管理。

在员工层面,提供对档案管理、入职管理、离职管理、人员异动、员工内训、薪酬管理等有关人员管理业务;

在运营层面,通过制度管理、督导管理、流程管理、岗位职责等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创造安全、舒适、明亮的工作环境及和谐融洽的管理氛围;

在经营层面,通过数据整合,及时反映店面的销售情况,以成本分析为基础,精确掌握店面的经营效率,制定关键绩效指标KPI,及时对店面的经营业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以找出差距,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通过管理驾驶舱实现集团总部全面掌握各个店面的经营情况,并通过数据汇总和分析,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适用领域

本产品适用于大中型餐饮企业、连锁餐饮企业、酒店餐饮企业等餐饮服务企业。

客户价值

符合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的管理复杂变简单

全面的餐饮连锁企业档案管理,帮助人事管理者高效、准确、轻松的完成各项人事工作,门店人员变动情况及时体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全面掌握经营情况,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整合相对独立运行的系统,及时掌控企业全面的经营数据,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展现直观,实现企业运营的“精确性”。

协同工作流程标准化,工作高效,员工快乐

统一的协同管控平台,实现餐饮连锁企业总部和分店的统一协同工作、低成本复制化开店,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信息有效传递,降低企业内耗。

促进企业规范管理,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完善的督导体系为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全面支持“五常法”管理体系,创建和谐的企业管理氛围,提成企业品牌。

符合餐饮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的管理复杂变简单

餐饮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其用工者的数量要高于社会许多行业,并且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这样导致餐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管理工作量都是十分巨大的。

·连锁门店分布各地,员工档案内容项目多,维护工作量大;

·员工状态异动频繁,灵活性强,人事专员无法及时了解到员工变动的情况,导致工资发放、绩效考核、证件办理等工作容易出现偏差,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员工训练体系不完善,离职率高,离职周期短,企业缺乏对员工的粘性,导致企业招聘成本一直高居不下。

餐饮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战略角度系统规划设计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支持与推动作用;帮助企业建立人才竞争优势;规范企业人事管理;帮助客户解决“人”的问题,实现人力资本不断增值,提高组织管理有效性及整体绩效。

浅析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 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财务管理工程造价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a)-0000-00

1 前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化经济体制的日新月异变化,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正在由以往的计划经济逐步的转型到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中,进一步体现了市场型经济。对于越来越完善的市场化经济,俨然工程造价与财务管理的协调性还有待于考量,但是逐见成果的协同管理已经将我国的建筑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2 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涵义

所谓协同管理主要是共同管理相互协作含义的完整体现,如果我们将建筑工程看作是一项运行中的企业,那么针对于这个企业的相关程序可看作是为部门,这里包含着工程设计、决策、筹资、招标、分包、材料供应、核算、审查、评估、验收等一系列步骤,这些步骤我们都可以将其看作是一项任务,其中的管理者就为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由于涉及的协作部门甚多,所以其共同管理的实效性就要越强,其中的财务管理就可以看作为顺利、准确的保障工程进行的财务支持与监督,工程造价即为管理与准则,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联手共同协作,让整体的工程建设具有积极向上的核心力量。

3 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的特征

3.1 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核算信息协同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主要包含着“材料、人工、机械”等实质性的造价,针对于“款项、费用、损失、盈余”等则是由财务管理来完成的。其二者的共同在于都是针对于建筑工程的核心进行管理的全过程;事实上,在进行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同时,其二者的地位与管理的权限是相同的,二者的管理都具有核心性。除了分類以外,其余的都是有二者相交融所完成的贯穿。无论是从财务角度上看还是工程造价角度上看,都是两者相互呼应,相互关联着的“一体”。

3.2 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核算管理上协同

3.2.1 决策环节上的协同

工程造价与财务管理在工程施工中的共同可参考性就是为整个工程提供着各式的联系与支持。监督管理的协同方面,对于整个工程的决策与监督上使用的协同,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整体建筑资产运行的成果,为了保障最终的利益所实行的监督保护。

在质量效益与规模扩张的管理方面,建筑工程中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还可以管理其质量效益的发展战略路线,还可以杜绝盲目的规模数量扩张,以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在共同处理市场、技术、效益的管理方面,通过财务管理明确企业经营核心,通过工程造价稳定工程预算,保持工程与企业的共同先进性。在保有自身的发展优势时,尽可能的扩大合作范围与收益率。

3.2.2 筹资环节上的协同管理

通过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的联合,建立一个能够抵御风险、提升收益的相关建筑工程运作机制,这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共同协作的标准。在筹资的方式选取上,需要利用现有的条件进行分析其成本的多少、风险的大小、获益率的高地来进行评价、管理原则。在筹资环节上还需要时时关注资金的使用、还款等能力性问题。审时适度的使用筹集的资金,让筹资成本始终能够控制在可操控的范围之内。

3.2.3 风险管理上的协同

在进行建筑工程管理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与小心日常管理中的各类风险。通过分析与调查,明确风险的来源与风险的影响大小、深度、强度。正确的利用自身优势杜绝、规避、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影响及损失。为了避免风险,我们需要进行合理的保险与保障,将风险的控制权,能够有效的掌握。

4 提升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措施

4.1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跟踪工程造价

在进行建筑项目投资与资金运用上还会存在一些不合理,很多企业为了赚钱而忘记了自身的实际情况。只为接下这项工程而胡乱的定价,这样一来只是提高了整体的工程造价成本,资金运转则会变得十分困难。因此,针对于上述的相关问题,我们需要利用新的会计准则、经济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与健全建筑业的行为操守。建筑企业需要定期上报参与项目的实际情况,根据工程进度、材料使用、资金运转等来严格的安排施工进度,完全的依靠着组织施工设计逐步完成工程建设。

4.2 层层严管成本,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针对于建筑工程的承接,首先,要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与基础的核心利润,确立目标利润后,再进行层层上报、层层严管;其次,尤其是针对于材料的把关,更是需要特定的制度、条款、人员等;最后,严格的控制工程进度,并且需要及时的向甲方催缴工程款项,以减免在建工程中的利息支出与拖欠工资的现象出现。

4.3 实行全过程财务管理,完善工程造价的重要作用

将工程的成本、费用等,生产所需的全部资金进行整体核算与管理。及时的、准确的向有关部门提供成本资料。通过全过程的控制成本与费用等,让建筑工程的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始终能够保持其监督与管理的地位。让工程造价能够全方位的实施建设工程中的规划作用与管理作用,有效的减低成本与更新技术等,从源头上建筑工程进行不断完善。

5 结语

综上所述,经过针对于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的涵义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其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的固有特征来说明固建筑工程需要不断的规范与管理。针对其环节、信息、风险等的管理手段来将两者的协同管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通过提升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的整体协同管理水平的措施,让两者能够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我国建筑业逐步发展与完善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莉.关于工程造价管理的一些体会[J].山西建筑,2006(24).

[2] 徐艳青.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6(18).

[3] 张璐.浅谈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协同管理的利弊[N].中国工程研究报.2007(03).

[4] 王瑞.基于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与工程造价的研究[J].经济管理.2007(11).

移动时代下的医院协同办公平台 第7篇

随着医院信息建设的深入,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中心已经从医院业务系统HIS向其他方向扩展。信息化技术能够给医院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因此医院的协同办公平台成为了目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之一[1]。

协同办公就是将医院的内部资源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管理,实现医院内部资源的“协同”、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协同”和全体员工办公的“协同”。给医院带来了集成、共享、高效、规范的电子办公的体验,为医院的医、教、研、人、才、物的流程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2]。

协同办公的主要功能是消息沟通、权限控制、流程监管、文档管理与信息公开。它利用电子邮件与短信平台加速院内各类消息的传递;它利用人事系统为医院每一名员工分配适当的权限;它利用工作流审批系统控制医院行政办公流程[3];他利用文档管理、公文流转、档案管理等系统管理医院各类规章制度、资料文件、行政公文以及人员档案;它利用内外网站将医院最新的信息告知全院员工。

2 协同办公的使用现状

2.1 内容庞大、信息分散

协同办公平台中包含了医院全部的管理子系统,大到人力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小到一个优秀新闻的投票。一个大医院的成熟的协同办公平台至少包含了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各类子系统。每天产生数以千计的审批流程与待办事宜,它们分散在各个子系统之中,查看与处理非常不方便。

2.2 办公流程审批不便

即使协同办公平台利用工作流系统管理医院的办公审批流程,但是每天会形成大量的审批流程,有些紧急的事务需要及时处理,再加上医院管理人员工作繁忙,往往会发生错批、漏批以及审批不及时等现象。

2.3 消息推送渠道少

协同办公平台采用电子邮件与短信平台传递院内各类消息,不过由于医院的特殊性,使用电子邮件的习惯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普及,再加上短信平台会产生通讯费用,对医院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2.4 终端访问限制

虽然协同办公平台已经使用了B/S架构搭建,全院员工只需使用计算机自带的浏览器就可以访问与使用协同办公系统,无需安装客户端,但是这种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当智能手机的普及带领人们进入了移动时代,协同办公平台必须进行自我进化,才能为医院各个部门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3 移动办公的必要性

这几年,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智能手机已经取代了大部分PC机上的功能,现在已经可以在手机上进行上网、购物或者办公。

如今市面上许多开发OA协同办公系统的软件公司相继推出来他们的移动OA办公系统。其主要功能集中在了团队沟通、任务管理、流程管理、文档管理、项目管理、CRM等功能。使用它能随时掌握员工工作状态,落实项目和客户进度,高效处理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执行力。

为了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医院管理的便捷性,为医院的协同办公平台设计一套简便、实用、灵活的移动版本是非常有必要的。

4 移动版协同办公的设计

4.1 系统定位

协同办公平台集成的内容繁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系统都适合在手机上使用。在设计与开发移动版协同办公的时候,需要明确移动平台上实现哪些功能能够改善用户体验,而不是将原来的协同办公平台中的所有系统都迁移至移动平台上“。集成”成为了移动版协同办公的主要目的。

4.2 系统目的

除了将协同办公平台在操作环境上迁移至手机上以外,还需要将原先分散在协同办公平台的各个子系统中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因此必须构建一下几个模块。

构建审批中心,集成原先分散在平台各个子系统中的事件上报、审批流程、待办事项,使用户不再错过任何一件等待处理的任务,也能够随时关注自己提交的申请或者已经处理过的任务目前进展如何。

构建通知中心,集成来自于各个子系统中的通知消息,并根据用户自身的需求决定通过何种方式推送给用户。由于移动平台的优势,在协同办公原有的邮件与短信通知方式以外,增加了APP消息通知、微信消息通知等途径。

构建日程中心,集成各个子系统中与日期有关信息,例如:医院、部门、个人的会议与日程安排,每天会议室的使用情况,工作任务的最后期限,医生、护士的排版,各科室每天的值班人员名单,员工外出、请假的情况等信息。使用户的日程管理得到一个巨大地帮助。

构建搜索中心,集成各个子系统中的搜索与筛选功能,并为各个子系统提供“相关信息”的功能。解决了由于子系统繁多、数据内容庞大造成检索历史数据困难的问题,和复杂的工作历史流程追溯困难的问题。

4.3 系统架构

由于协同办公平台是基于B/S架构的系统,而且移动版协同办公并不是全部推翻之前的协同办公平台重新开发,所以同样采用B/S架构作为移动版协同办公的基础架构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过区别于在PC上使用协同办公平台,移动版协同办公采用HTML5开发用户界面,相比原先协同办公平台使用的HTML4在功能和用户体验上又有了许多的提升[4]。

HTML5作为下一代的HTML,在原HTML基础上不仅强化了Web网页的表现性能,还追加了本地数据库等Web应用的功能,如语义化的标签、音频和视频的直接支持、矢量绘图、支持网页内容编辑、Web Socket、地理定位、多线程处理以及离线存储等[3]。

在移动客户端上采用HTML5的技术一方面考虑到手机浏览器都支持HTML5,另一方面能够在手机上使用多种方式进行访问[5]。经常使用移动版协同办公的用户可以安装对应的手机APP进行使用,优点是手机APP打开方便,运行效率高,接收通知消息便捷。微信的重度用户,可以选择关注医院的微信企业号,在微信中使用移动版协同办公,使用微信接收系统推送的通知,还可以使用微信与其他用户进行沟通。不常使用移动版协同办公的用户,可以使用手机浏览器直接进行访问,无需安装客户端,即开即用,十分的方便。

5 移动版协同办公的应用效果

5.1 办公效率进一步提高

协同办公平台不再局限在PC机上使用,用户可以使用手机随时随地登录协同办公平台处理办公任务、接收通知消息、查阅实时信息、搜索历史文档。让更多医院的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完成日常繁重的工作。

5.2 院内沟通进一步增强

充分利用手机的特性,在移动版协同办公中集成了院内人员的通讯录,让医院员工在需要及时交流的时候,非常便捷的获取对方的工作手机、院内电话进行沟通,更可以利用医院的微信企业号进行微信沟通,减少员工内部沟通的障碍。

5.3 用户体验进一步改善

使用B/S架构的开发方式不仅减少开发的工作量,而且能够给用户提供多种的访问途径,让系统使用更灵活,让日常办公对于用户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

6 结语

移动版协同办公做到任务处理“零距离”,流程传递“零延迟”,信息沟通“零障碍”。相对原先的功能强大的协同办公平台而言,大幅度的提高了使用得便捷性,提高医院员工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同能力,使医院的规范化管理如虎添翼。

摘要:数字化医院的管理少不了医院的协同办公平台,但是随着医院数字化管理的不断深入,医院协同办公平台的内容也不断增加,协同办公平台的规模变得越来越大。对于医院的管理人员而言,在PC机上使用协同办公平台并不方便,因此一个简单易用的掌上协同办公平台对一个大型数字化医院来说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医院协同办公,移动办公,医院数字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龚震晔,薛彦斌,朱立峰.基于协同办公的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5(8):92-93.

[2]杨霜英,袁波,张曙光.大型医院协同办公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开发[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9):79-80.

[3]孙雪梅.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医院协同自动办公系统的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4(11):55-57.

[4]刘华星,杨庚.HTML5-下一代Web开发标准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1,21(8):54-58,62.

医院协同管理 第8篇

近年来,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越来越越丰富, 范围越来越广, 程度越来越深。很多医医院为了改善医院的服务质量, 方便广大患者, , 纷纷建立了自己的门户网站, 并且能提供例如如网上挂号、检验报告查询等基本服务。患者也也逐渐习惯于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手段来获取医院院信息和服务, 为就医带来了极大方便。然而网网上服务模式虽然备受推崇, 但其局限于电脑的的使用, 患者只能在家里有电脑设备的地方才能能享受医院的服务, 智能化的医疗服务并没有贯贯穿整个医疗过程。

智能手机拥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 可以以作为医疗传感器信号的移动接收和中转平台。。与此同时, 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正飞速改变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脑等移动终端在3G、4G网络覆盖下实现移动办办公、移动购物、移动支付。在医院, 移动医疗疗的应用将医疗服务扩展到病人床边, 解决了从从医生办公室和护士站到病房床边的最后50米米问题。

2 解决方案

2.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手机终端利用物联网设备联合医疗设备完成整个采集过程, 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有线 (如USB) 或无线 (如蓝牙) 方式传递到手机终端上, 传给用户或医生。根据医院的网络现有环境, 设计了新的无线网络拓扑结构, 如图1医院无线网络拓扑结构图所示。

智能手机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 可以作为移动的脉搏数据中转站。借助智能手机的移动无线传输功能, 有效扩大了传统脉搏采集方式的应用范围。

2.2 医院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移动医疗的一些具体应用应包括提供医学知识教育和医学资讯服务、大众健康服务、门诊预约、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用药管理、慢性病管理、医院内部信息交流等。

通过本科研小组查阅资料, 通过对患者、信息技术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 进行详细的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 包括居民健康和诊疗过程中的问题、对智能手机和健康诊疗APP的需求情况及卫生信息化相关人员对移动医疗健康的认知情况等, 最后得出微信平台中的应用和功能如图2微信平台功能主界面图所示, 本科研小组开发的微信平台包括了挂号、预约、缴费、报告查询、就诊卡管理等功能模块。

2.3 口袋医院APP的设计与开发

为了配合医院HIS, 我开发小组利用移动协同服务技术开发了适合我院信息系统的手机APP, 其系统功能界面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预约和挂号功能;二是信息查询类功能;三是自助缴费功能。如图3口袋医院功能主界面截图所示。

预约挂号功能可以看到可选的医生信息, 可以看到此医生的排班信息以及当天的剩余挂号数和预约号的剩余数。点击挂号会扣除就诊卡的相应金额。如果没有就诊卡, 可以使用虚拟卡, 预约挂号不扣费, 在取号时支付即可。

查询功能模块包括预约查询、挂号查询、检验结果查询、检查结果查询、诊断信息查询、处方查询等子查询功能。

自助缴费功能是为患者提供就诊交费而开发的。就诊后, 在自助缴费功能可以查询到所有待缴费的项目, 包括药物处方、检查费用、检验费用等。

2.4 支付宝服务窗的应用与开发

我院的公众服务平台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的多媒体消息、GPS定位、内嵌网页浏览器、二维码扫描、支付等功能为患者和大众提供功能齐全的移动医疗服务, 完成预约、挂号、支付、排队、就诊、回访、咨询等就诊流程闭环, 并完善医生个人信息, 让患者更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医生。如图4支付宝服务窗主界面截图所示。

支付宝服务窗是支付宝为个人、企业和组织提供的直接触达用户的服务平台, 入驻商户可以通过此平台对用户进行信息推送、交易场景打通和会员服务管理。服务窗的优势在于拥有的用户都带有现金流, 在每个支付宝账户的背后, 有着信用卡、银行卡、余额宝、余额, 只要商户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服务窗位于钱包服务页面, 医疗健康作为服务窗的一个重要版块。服务窗是商户和支付宝用户交流的开放平台, 商户可以在该平台上自定义菜单及菜单项, 商户还可以实时查看关注用户的数据信息, 以便进行一步数据分析, 从而改善措施, 进一步和用户互动, 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PDCA闭环。

3 结论

随着无线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 无线网络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这些应用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使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本文利用移动协同技术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扩展, 丰富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真正体现了便民惠民的医疗改革精神。文中阐述的各种系统的实现方法都是在不断的测试实验以及对公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取改进方案的。在实现了所以功能以后未来工作将会更多的倾向于移动网络安全方面。

参考文献

[1]LATHIA N.Using idle moments to record your health via mobile applications[C]//Proc of the 1st ACM Workshop on Mobile Systems for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New York:ACM Press, 2012:22-27.

[2]王立准, 王春雨, 魏瑜帅等.无线移动技术在数字化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5, 36 (4) :25-28.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5.04.005.

[3]吴民.移动医疗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2, 33 (11) :2-5.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2.11.002.

[4]于洋, 刘静.手机无线心电监测技术系统实现及性能测评[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 34 (6) :392-396.

[5]尉建锋, 叶建统.基于智能手机的医院移动应用探讨和实践[J].中国数字医学, 2013, (7) :25-28.DOI:10.3969/j.issn.1673-7571.2013.07.007.

[6]孟濬, 朱天宇.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新移动医疗系统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3, 30 (7) :2055-2060.DOI:10.3969/j.issn.1001-3695.2013.07.035.

[7]张合华, 孙永樯, 赵玉虹等.移动医疗健康需求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 (5) :8-13.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4.05.002.

[8]黄孝伦.区域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4, 35 (5) :14-17.DOI:10.3969/j.issn.1673-6036.2014.05.003.

医院协同管理 第9篇

协同办公(Office Automation,OA)是对传统管理方式的挑战,是信息科技向管理部门的渗透,是办公方式的一次革命[1]。国内大多医院当前仍以传统办公方式为主,仍采用手工或半手工操作。这种工作现状的缺点是:加重了办公室人员事务性工作任务;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阻碍信息资源共享[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办公方式将逐渐替代传统办公方式。然而,在国内目前的条件下,医院想一下子完全实现有一定的困难,不可能一蹴而就[3]。当前我国医院在实施协同办公时,存在使用人员对OA知识的缺乏、对于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不够重视、协同办公系统的基本设备资金投入匮乏及缺乏配套管理体系等突出问题[4]。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在采用协同办公系统方面起步较早,具有一定代表性。本研究以新华医院为例,通过了解医院协同办公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现有信息技术和设备资源,对该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希望能为其他医院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2 资料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普查的方式,对新华医院各职能部门使用协同办公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涉及被调查人员基本信息、对新华医院现有协同办公系统的满意度及对该协同办公系统的需求三个方面。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从满意度较低以及需求较大的人群中随机抽取10%的数量,进行更深一步的访谈,并将访谈结果汇总整理。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就使用者对现有协同办公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咨询该系统的专业技术开发人员,结合目前科学技术手段以及所能提供的物资等,寻找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2.2 统计学分析

所有调查问卷运用SPSS17.0建立数据集,并运用该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定性分析。

2.3 文献检索

参考各种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和医疗体制改革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新的医院管理理念,为提出改进和完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3 结果与分析

3.1 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研究在新华医院各行政职能部门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19份,回收117份,回收率为98.32%。

3.1.1 科室分布。

所有的被调查者分布在院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医务部等17个职能部门。

3.1.2 性别分布。

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女性共有7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9.83%;男性共有4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0.17%。

3.1.3 年龄分布。

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40岁的6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1.28%;>40岁的5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8.72%。

3.1.4 职位分布。

在所有的被调查者中,职位为科主任的有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5.64%;职位为普通科员的有8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4.36%。

3.2 满意度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协同办公系统在医院日常行政办公事务中确实给行政人员带来了一定帮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和完善。

3.2.1 效率的满意度。

协同办公系统的引入确实对医院提高行政办公效率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对目前协同办公系统的效率表示满意。但是,感到100%满意的被调查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不到15%,绝大多数被调查者的不满主要来源于硬件设备的落后,比如网速不够快和计算机系统落后导致文件和信息的上传、递送以及下载速度较慢,而非系统本身。极少部分被调查者的不满是因为平时不常使用协同办公系统,觉得该系统在平时的办公中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由此可见,若要使被调查者对现有协同办公系统使用效率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前提是硬件设备的更新和网络速度的提高等。

3.2.2 方便性的满意度。

有近60%的被调查者觉得目前使用的协同办公系统不是很便利,导致该结果的主要原因是:(1)被调查者对于目前使用的协同办公系统的模块功能的了解不全面,不能及时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非常不便;(2)在线持续时间短,每次登录后只要不再继续使用该系统10分钟,系统就会默认处于待机状态自动下线,对于需要多次使用,但每次间隔时间超过10分钟的人很不便利。所以,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对于使用人员的操作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同时,系统开发团队也需要在系统投入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反馈的问题及时予以改善。

3.2.3 安全性的满意度。

有近9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现有的协同办公系统的安全性存在问题。其中有一小部分人认为用户名和密码不安全,容易被他人盗用,很可能导致一部分机密文件会被看到,非常不安全。所以,除了对登录系统的安全性要予以考虑,系统中的文件管理也要加强安全性。

3.2.4 透明度的满意度。

有超过1/4的人对透明度不是很满意。原因主要是现阶段的协同办公系统还没有建立文件跟踪功能,对于已递送的文件、信息等只能查看到每个流程节点的负责人,而不能对于流转状态,例如传递到的时间、处理的结果等给予反馈,无法直接找出中间发生问题的环节。这样不仅会导致办公效率的降低,同时对于院务公开方面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增加对于已递送的文件或信息的流程和结果的查询功能显得极为重要。

3.3 需求分析

在参与6项功能需求调查的所有被调查者中,对公文流转、文件收藏、自动提醒和远程办公这4项功能的需求人数较多,而对于客户端登录和个性化设置这两项功能的需求人数则较少,见图1。

3.3.1 性别对需求的影响。

每项功能的需求人数在男女各自总人数中所占的比重相差不多,在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中,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其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可以排除性别因素对需求的影响。

3.3.2 年龄对需求的影响。

年龄在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对于公文流转的需求明显高于年龄≤40岁的被调查者;相反,年龄≤40岁的被调查者对于客户端登录以及个性化设置的需求远高于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在进一步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若采用传统人工递送方式流转公文,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更希望能够使公文流转电子化。此外,40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中,共有科主任25人,占40岁以上总人数的43.86%,占科主任总人数的83.33%,他们因为需要处理大批量的公文,而传统的纸质公文又容易损坏或遗失,不便于保存和查询,故对于公文流转的需求较为突出。而对≤40岁的人群来说,尤其80后,对于新鲜事物接触较多,对于客户端登录、个性化设置的需求比较明显,见表1。

3.3.3 职位对需求的影响。

对于公文流转、文件收藏、自动提醒、远程办公这4项实用功能的需求比例在科主任中远远高于普通科员。因为科主任的职能范围要比普通科员更为广泛,且经常要外出参加会议或学术交流,所以他们对于功能的需求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对较多,见表2。

3.3.4 使用电脑的时长对需求的影响。

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仅有20%的人一直坐在办公桌前使用电脑,绝大部分的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这样便导致了协同办公系统的使用极不方便,见图2。

在问卷涉及到的6项功能中,选择自动提醒功能的80人中,有68人(8 5%)不能长时间使用办公室电脑;选择远程办公功能的50人中,有41人(82%)不能长期使用电脑;而选择了客户端登录的16人中,仅有刚刚过半的人是不能长时间使用办公室电脑的。由此可见,使用办公室电脑的时长与自动提醒和远程办公两项功能的需求有着很大关联性,见表3。

3.3.5 其他需求。

在问卷的设计中,除了既定的6个功能可供选择外,被调查者还提出了以下三类问题:第一类是由于协同办公系统目前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办公方式,希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办公。比如电子申请、电子审批、电子盖章、电子签名等;第二类是认为目前正在使用的协同办公系统的用户体验较差。比如模块功能不清晰、使用流程繁琐、人员查询不方便等;第三类是希望已有模块的功能的加强。比如希望邮箱能够以医院而非个人名义对外发送邮件、对于已递送的文件和信息能够有更加清晰的反馈等。

4 结论与建议

4.1 增加资金投入

目前,大多数医院为行政办公人员所配备的电脑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且电脑的CPU、硬盘等硬件配置也多为数年前的型号。随着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的“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和推动,中国将加快推进3G和光纤宽带网络发展。到2015年末,城市带宽将达到20兆以上,东部发达地区的城市,例如上海,将达到100兆。如果还是使用原来的硬件设备,势必会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文件处理,也无法与将来的带宽相匹配。所以,建设好医院协同办公系统的关键是先要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在配套的硬件设备上,有了硬件的基础,才能使系统更好地运作,提高办公效率。

4.2 改进功能模块

4.2.1 引入文件跟踪功能,配备更人性化的设置。

目前使用的协同办公系统对于已递送的文件、信息等,只能查询到发送人,接收人和是否已阅读的反馈信息,许多中间环节被忽略和跳过,一旦发生问题,则无法直接找出原因。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现在许多物流企业采用的物流跟踪系统,给需要递送的文件、信息等编号,根据编号可以查询到每个节点的送达时间、负责人、附加信息和反馈内容。引入文件跟踪功能不仅能够使医院行政办公更加透明公开,也可作为医院各行政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的一个参考指标。协同办公系统的每个使用者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让使用者去完全适应一个设定好的系统,势必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为了提高使用者的办公效率,要让系统去适应使用者,例如自己选择放置模块的位置,让使用者便于寻找。设置自动下线时间,能够有效地保证便利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等。

4.2.2 推进更科学、更智能的存储方式。

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就是云存储技术。云存储系统是一个多设备、多应用、多服务协同工作的集合体,它的实现要以多种技术的发展为前提。随着网络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推进,云存储所需的带宽网络的发展、WEB2.0技术、集群技术等都已经得到了实现和普及。医院每天需要处理的各种信息量非常大,采用传统的存储方式成本相当高昂。如果采用云存储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还具有应用软件功能,可以看作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集合体,可以大量减少云存储中服务器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减少系统中由服务器造成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减少数据传输环节,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这样既能节省成本,又能有一个很好的存储和处理信息数据的平台和手段。

4.2.3 建立功能强大的短信平台。

目前,协同办公系统虽然已有发送通知的功能,但是却不能保证递送对象一定能够及时收到并阅读通知,对于重要和紧急的通知还是需要通过人工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再次确认,在人力和财力上都是极大的浪费。医院可以构建自己的短信平台,重要和紧急的通知在通过审批后可直接通过短信平台发送到递送对象的手机上,既高效经济又实用安全,其费用是传统工具的1/10,不会受到网络上安全威胁,具有完全的独立性。

4.2.4 实现移动办公(Mobile Office),即办公人员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处理与业务相关的任何事情。

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可以让办公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单位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地通畅地交互流动,整体运作更协调。这一新型的办公方式正好能够弥补医院行政办公人员流动性强的问题[5]。经调查,现在医院行政办公人员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为83.76%,并且随着3G网络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率将更高,所以可以在医院内部覆盖WIFI网络,并开通相关人员访问权限,当使用者离开办公室但仍然可以使用医院内部智能客户端程序,但目前由于每个办公人员所使用的手机系统各有不同,而每一个系统都需要开发相应的客户端程序,投入成本较大,可行性不高。如若遇到外出事宜,可以由微机使用无线网卡,通过VPN防火墙访问医院的内网,从而实现远程办公。

4.3 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权限设置

在调查结果中,由于使用者对于现有协同办公系统的功能不了解而导致被调查者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在系统投入使用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可以通过公开的讲座对系统功能进行讲解,并制作配套的视频教程,可以让使用者清晰明了地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模块,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使用者自我学习的时间和探索的过程,使行政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便利性也随之提高。除此之外还应做好相应的前期调研,根据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职能和联系,对于不同职位的行政管理人员的权限进行划分。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防止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私用。同时,对使用者进行权限的细分也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及安全。

4.4 完善系统维护

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系统的维护工作,使系统能够一直维持在稳定和安全的工作状态,以免由于系统瘫痪导致使用者无法按时完成日常工作,或者是由于黑客入侵导致大量机密资料和信息外泄的状况发生。在系统投入使用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医院管理理念的更新,现有系统的功能模块势必将无法满足医院行政办公人员的管理需求,系统地问题和缺陷将会逐渐显露出来。所以系统开发团队应该定期对使用者就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了解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并予以解决,使协同办公系统保持科学性和先进性,持续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通过采用调查问卷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协同办公系统就突出问题开展访谈,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以及定量、定性分析,进一步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指出医院可以引入流程系统、云存储技术、短信平台、移动办公等手段,解决目前协同办公系统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此外,还应积极完善和更新系统,从而促进协同办公系统在医院行政办公中起到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协同办公系统,行政办公

参考文献

[1]邓晋琦.OA系统使用现状浅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40-41.

[2]布巍巍,郭晓军,杨莉.对企业办公自动化常见误区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3):180-181.

[3]龚震晔,雪彦斌,朱立峰.基于协同办公的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模式的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0,5(8):92-93,100.

[4]程雪,周岚,应向华,等.上海市二、三级医疗机构OA系统应用情况探讨[J].中国医院,2011,15(4):27-29.

建筑管理中协同管理的应用 第10篇

当代企业必须把协同发展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 让“协同”成为企业理念、企业共识和企业文化, 让“协同”贯穿于企业改革转型发展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 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协调组织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什么是协同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 协调两种及以上的不同的部门和资源就是协同管理, 依靠它们可以共同地实现既定项目目标任务, 在强化企业中员工之间的相互协同的同时, 也涉及到企业中相关的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协作。

协调好不同项目资源之间, 不同工程设备之间, 不同技术人员之间的配合即是成功的协同管理, 它的中心是以项目管理为基础的统一协调, 其中主要涵盖了技术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项目过程中工程工序的协调, 项目管理中信息的及时传递等等。将协同管理贯穿于项目施工过程的始终, 通过在项目管理中的明确岗位分工和角色的分配, 全面整合工程设计等资源的过程来达到项目各个部门工种的统一协调, 通过立足项目管理将整个工程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 让一切工程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系统中高效运转。

只有把技术人员和工程资源在完成项目既定进度的基础上相互协调, 紧密联动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建筑工程管理要求精密复杂, 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管理工作, 它涉及到诸多方面和人员, 而将这些不同的团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就能够在协同一致的步调上完成项目过程中复杂的程序, 将协同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建筑项目管理中, 能有效地将业务协同升级为战略协同, 为建筑业企业进行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二、建筑管理的协同管理工作现状

1. 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过硬

协同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筑项目经理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 必须做到对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全局进行有效掌控, 如果出现项目经理经验不足、技术不过硬, 会导致许多矛盾的产生, 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协同管理, 使各岗位不能完全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作职责, 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置, 协调和沟通不到位, 导致整个工程项目陷入管理和施工的混乱局面, 形成较大的障碍和困难。

2. 信息传递不畅通

不论建筑项目工程规模的大小, 让信息能够及时, 并且准确有效传递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许多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 信息的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容易做到, 具体表现为:一线施工员向上一级反映施工进度和问题时, 得不到有效反馈和指导, 问题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解决, 造成工期的延误。同理, 指挥部门向一线施工现场发布指令时, 如果信息渠道不通畅, 就会形成信息不对等, 轻则对项目施工造成资源浪费, 严重的会导致管理混乱, 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三、协同管理在建筑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项目、每一单位资源都有紧密的关联, 这些元素的紧密配合、协调运转才能使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企业是由内部众多业务单元所组合而成的, 例如经营、管理、采购和生产等, 如果把各个独立的资源协同起来, 就能产生大于各独立部分总和的企业价值, 使企业真正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公司的“窗口”是项目, 也是管理和生产的基点。通过立足项目管理, 提高项目运作质量,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变的主题, 而协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转型的必由之路。

1. 项目招投标的协同管理

将协同管理运用到项目施工招投标中, 会对施工招标带来许多好处。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在施工招投标的工作流程中应用协同管理, 主要是对关键路径法的应用, 作为一项科学的数学分析手段, 它的原理是分析项目之间的互相联系, 通过计算时间等要素, 并根据计算成果获取关键路线和轨迹, 从而调整路径和轨迹, 最终计算出科学准确的最短工期。同时, 为确招投标流程的顺利运转, 必须协调各部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从而使后续工作更为顺畅, 最终促使达到整个工作流程协同工作的状态。施工招投标的协同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作, 在运行好其进行界面的同时, 在全过程中, 达成目标的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组织执行力。因此, 为了保障招投标的顺利进行, 还有必要建立起科学的执行体系。

再者, 组织协同管理机制势在必行。项目招投标的组织协同管理, 涉及到项目方和业主方等利益, 为各方搭建一个信息的交互共享平台十分重要, 将收集的重要信息进行反馈和处理, 作为决策依据, 统筹协调各利益相关方, 促使他们在组织协同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互动和配合, 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 实现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最后, 招投标的信息协同管理信息主要由全公开信息、限制公开信息、内部信息和共享信息四种, 就分享信息而言, 考虑到沟通流程长, 涉及单位多, 信息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 其严重的后果就是招投标失败。所以, 协同管理信息化平台应当在项目筹备阶段开始建立, 提前发挥作用。

2. 项目中咨询服务的协同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筑业企业鱼龙混杂、水平良莠不齐, 各种项目纠纷出现增多的趋势, 并且建筑项目涉及的广泛的利益相关方面, 建立咨询服务的协同管理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减少纠纷, 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建筑业企业需要和业主方保持紧密的沟通, 在项目建设筹备过程中要着重听取业主方的建议, 以避免开工后出现意见不统一导致工期延误。笔者长期从事建筑管理实践工作, 发现当事人因项目管理意识缺乏, 导致对相关方责任方管理缺失, 最终耽误施工进度和效率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 协助业主方开发符合自身组织结构的业务流程十分必要, 以此来推动项目的有序进行, 协同管理是施工企业为业主方项目管理提供帮助和咨询服务的一种全新的形式, 把咨询服务融入建筑管理中, 与业主方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既有利于项目管理的实施, 也是未来协同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四、结语

知识和协同管理 KM&CC 第11篇

知识和协同管理的内涵和边界有多种论调。在本次评选中对知识和协同管理软件的界定为:文件管理、电子社区、电子邮件、群件、讨论组、实时消息、P2P应用、专家定位系统、工作流、内外网站的内容管理、搜索引擎和全文检索、知识挖掘、知识库联网、eLearning。

畅享网评论

1.市场知识和协同管理软件市场基本走过了市场培育期,但国内企业实践知识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远不成熟。不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满足于概念的讨论,而是转向脚踏实地的实践。

2.产品由于处于市场的早期,现在的知识与协同管理软件尚以标准功能为主,部分软件公司的行业解决方案也是以标准功能进行配置和简单开发实现的。但领先的公司在已有客户案例的基础上,推出与行业的具体业务密切结合的行业方案。

3.应用国内软件公司在知识与协同管理领域的优势在于,他们了解知识工作者的工作习惯和用户应用习惯,理解中国企业文化。但是,由于微软、IBM、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的加入,国内知识与协同管理市场争夺战正愈演愈烈。

4.内容内容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环节。企业和政府机构在构建了文档和办公系统后,如何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与业务关系密切的、用户乐于使用的内容,成为关注的重点。像KNET这种商务知识和情报供应商,成为下一个热点。

协同管理研究综述与展望 第12篇

关键词:协同管理,概念,理论,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自1965 年美国战略管理学家H·伊戈尔·安索夫( H. Igor Ansoff) 首次将协同思想引入到管理学后,众多学者不断探索创新,将协同管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本文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拟对国内外协同管理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评析,既希望学习优秀的协同管理理论,也希望挖掘协同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1 协同管理的概念

对于协同管理的概念,由于研究的背景、目标及层次不同,国内外研究人员尚未达成统一的界定。本文从不同层次的视角对协同管理的内涵进行归纳与总结。

1. 1 企业内部的视角

研究企业内部协同管理的学者认为,协同管理就是企业从内部供应链基础出发,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式管理。企业内部所有的机构、制度、信息化系统、人员等全部围绕这种协同合作思想进行组建,让每一业务单元都嵌入到系统中来,使企业自身通过强大的藕合方式搭建有效的信息,并能进行无障碍沟通,创造大于各部分简单加和的企业价值,真正在较高层次上成为一个整体[1,2]。

1. 2 同质企业之间的视角

同质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主要为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管理。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学者认为,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强调处于不同价值增值环节、具有独特优势的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协调和共同努力,进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进行供应链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集成管理,达到全局动态最优目标。 “合作”、 “共赢”、“集成”的思想需贯穿供应链管理始终,这是企业之间实现协同管理的关键[3,4]。

1. 3 企业与异质组织之间的视角

企业与异质组织之间的协同管理,最典型的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三方,即产学研三方的协同管理。对此进行研究的学者认为,产学研协同管理,要求注重产学研三方的合作和协调,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目标、组织、体制机制协同起来进行管理,进一步增强1 +1 + 1 > 3 的协同效应和集聚效应[5,6,7]。这种协同管理对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1. 4 网络组织的视角

企业通过合作,进而结成联盟,形成网络组织。研究网络组织协同管理的学者认为,网络组织是一个可识别的多重联系和多重结构的系统,网络组织协同管理是指网络组织的自治行为主体在无法单独完成使命时,网络组织自行设计有效的管理规则、结构或秩序,并由每个主体向合作伙伴提供其核心资源和功能,形成一个互动协同与资源共享的活动集合,为产生协同效应创造条件[8,9,10]。

虽然协同管理没有统一的概念,但已基本达成共识。早期研究人员多从企业的角度来界定协同管理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协同管理的外延也逐渐被扩展,各学者对协同管理的定义也逐渐从微观层面向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过渡。

2 协同管理思想的演变

亨利·法约尔( Henri. Fayol) 在他的 《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一书中提出了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六个职能,其中便包括协调职能。他认为 “协调就是连结、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这可以看成最早的管理协同观[11]。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 George. Elton. Mayo) 认为组织工作是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实质就是强调在工作集体中实现持久的合作与协调。他把 “协调”摆在管理中更重要的位置[12]。上世纪60 年代,美国战略理论研究专家H·伊戈尔·安索夫( H. Igor. Ansoff)首先明确把 “协同” 的理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他在自己所著的 《公司战略》一书中指出 “协同”是企业的重要战略要素,并且借用投资收益率分析了协同的管理学含义,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企业各独立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13]。日本战略专家伊丹广之在安索夫定义的基础上更深入的探讨了协同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他在著作 《启动隐形资产》中,把协同概念分解成 “互补效应” 和 “协同效应”两部分,并把资源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形资产两类。指出通过提高实体资产使用效率节约成本或是增加销售的方式是互补效应。虽然互补效应极具价值,但非常容易被其他企业效仿,并不能为企业提供持久的优势。伊丹认为企业独有的隐形资产才是支撑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它的隐形资产,才能最大限度的产生协同效应[14]。Robert Buzzell和Breadley Gale[15]认为协同是对原本相互独立的企业进行简单汇集而形成的企业群整体的业务表现,规模效益使得群体中每一企业的运作成本都低于其单独运行时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拥有更高的赢利能力,即实现协同效应。另外,国内著名学者席酉民等[]16 在1989 年提出的和谐管理理论中指出任何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之间都是密切联系的,且存在一种系统目的意义下的和谐机制,使系统逐步趋近于和谐状态,进而达到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海峰等[17]在1999 年提出管理集成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管理集成是一种理念,其中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组成管理的有机整体,这些管理职能集成起来发挥作用,才能体现企业整体的优化性、协同性、层次性和多样性,促进企业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国外的管理学起步较早,所以在上世纪初期国外有关协同管理的研究就已经初见端倪,我国的管理学起步及发展都相对落后,有关协同管理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总的看来,虽然协同管理的理论尚未成型,但协同管理的思想和地位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3 协同管理的具体研究

近年来,协同管理已引起了学界的广泛思考和讨论,并在国内外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这里,对于协同管理具体研究的文献梳理从微观、中观、宏观视角展开。

3. 1 微观视角

微观视角方面的协同管理,主要指对企业内部进行的协同管理。研究企业内部协同管理的学者,大多从信息化的角度分析实现协同管理的方法。例如,刘翔[18,19]认为企业实现协同管理,必须建立一个拥有统一管理平台的系统,并运用SOA、WEB、Agent与数据仓库、网格计算、工作流等网络技术,以及WEB信息管理、智能管理、网络管理、国际经营、集成管理、分布式群体管理等方法来实现协同管理。杜栋等[20,21]将CMS运用到企业的协同管理中,指出CMS是基于协同管理思想,综合文档、资产、人力资源、客户、项目、财务、工作流等模块构成,具有强大门户功能的管理软件,这些功能在企业协同管理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朱志光[22]认为EPP就是一个适应企业内部协同的信息系统模式,他指出EPP实质上是后台核心数据系统与前台客户之间的一个大型应用系统,其目的是规范企业流程,有效协同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系统,作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相结合,最终实现对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的全面有效管理。此外,王君华[23]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强调企业就是一个大的系统,企业与其下属子企业之间的关系就等于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应从系统的角度构建协同管理的概念模型,并通过相关要素和相关系统的同向合力,寻求它们之间的协同反应,以实现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3. 2 中观视角

中观视角方面的协同管理,又可分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和产学研三方的协同管理。

3. 2. 1 供应链企业协同管理。国内外学者研究供应链企业协同管理方法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不少学者都基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三个层次,即战略层、战术层( 又称策略层) 和技术层( 又称操作层) 进行具体的研究。唐晓波等[24]从战略层出发,提出组织企业战略联盟,在供应链企业之间构建信息平台,是战略协同的关键措施。程国平[25]把战术层中的生产———分销协同摆在尤为重要的位置,他将经济博弈论中的相关模型带入到生产———分销协同的研究中,得出对制造商和销售商而言都是最优的可接受帕累托有效营销方案,并提出了合理划分协同利润的方法。黄媛媛[26]在供应链协同管理操作层重点介绍了实现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分离的WF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WF技术和AI技术的优势和劣势,设计出了基于工作流的智能代理协同系统。刘小斌[27]则指出供应链操作层作为战术层和战略层管理实现的依托层次,其协同调度是解决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和基础。他以操作层的协同调度仿真为主线,以基于规则的启发式方法为技术手段,研究了带有库存约束和运输机器数量限制的供应链节点协同调度问题。另外,国外学者R. Mc Ivor等[28]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支持。Akkermans等[29]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的理论模型,运用计算机技术对供应链企业案例进行分析,证明了在技术支持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共同努力、彼此信任和可视化程度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的关键要素。

3. 2. 2 产学研三方协同管理。创新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协同创新即为产学研协同管理的核心,而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哪一方占主导地位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马宁等[30]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应作为研发、利益分配、技术转移的主体,并提出大学和科研机构应配合企业共建经济实体,中小企业应围绕核心企业形成配套产业链体系,科技资源服务于企业创新的企业主导型产学研协同策略。菅利荣[31]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以知识中介为基础,形成产学研知识转移和链接机制,在流动中实现价值增值,并提出开发专利协作模式和建立产学研网络型协同模式。张钦朋[6]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认为政府在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职能,为产学研主体提供科技信息、搭建平台,对人力、财力、物力等进行及时有序的调配,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成立专门的协同创新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其管理职能。曹静等[32]在分析了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的基础上,对产学研协同所需的金融、制度、政策方面的保障进行了详细的总结。

3. 3 宏观视角

宏观视角方面的协同管理,主要指对网络组织进行的协同治理实践。研究网络组织协同治理的学者,大多从治理机制的层面分析协同治理的方法。Greve和Salaff[33]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认为运用经济手段进行企业网络组织治理,需要靠委托代理机制或契约来约束彼此的合作行为。Jones等[34]则以社会治理手段为切入点,将社会治理机制和结构嵌入理论融合到关系契约模型中。孙国强[35]以网络组织的社会治理机制为研究重点,认为进入壁垒、联合制裁、宏观文化与声誉四个方面是社会机制的关键所在。此外,常雅靓[36]还提出了建全学习创新、激励约束、决策协调机制,以克服成员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组织的独特优势。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已经在微观、中观、宏观各个层面对协同管理进行了研究,且研究的程度不断加深。而且,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组织的协同治理将是组织协同管理面临的重大挑战。

4 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

随着协同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的讨论也日益增多,本文仍从四个层面展开论述。

4. 1 企业内部的协同管理

王君华[37]以相对评估作为标准,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依靠判断矩阵构建企业集团协同绩效评价的理论模型,并以经营者为评价对象进行企业集团协同管理绩效考核。

4. 2 同质企业的协同管理

同质企业之间的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主要为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而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评价指标。Beamon和Benita M.[38]认为客户满意度、影响度、成本、成本和顾客影响度、成本和活动时间及柔性是供应链建模时的绩效评估指标。贾瑞霞等[39]分析了供应链协同运作战略,然后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方法,从客户满意度、财务状况、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供应链协同运作水平四方面提取绩效指标建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供应链协同的绩效评价模型框架。陆杉等[40]认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是知识协同管理。并从知识系统结构、知识协同管理效果、知识扩散及应用能力、知识创新能力、供应链系统协调性等五个方面进行考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且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综合评价供应链知识协同管理绩效。王红梅等[41]在使用平衡积分卡建立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后,又采用粗糙集理论中启发式属性约简的方法和BP神经网络对其分别进行约简与智能化训练,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绩效评估模型。

4. 3 企业与异质组织的协同管理

在这里,企业与异质组织之间的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主要是指产学研协同管理的绩效评价。Simon Philbin[42]通过构建由技术、合作项目与管理以及社会交往三个维度组成的输入( 即投入) 与由知识共享与改造和项目合作持续性两个维度组成的输出( 即产出) 要素的矩阵来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形成评价产学研协同的模型。曹静等[43]在探究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因素时,认为应分为要素和过程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合作创新的环境、投入、产出、运行和效果等五部分,并采用模糊积分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测算。李新荣[44]指出设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应从投入与产出两方面入手,并且运用集对分析的思想建构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模型的合理性。

4. 4 网络组织的协同治理

网络组织协同的核心在于网络组织的治理。故协同绩效评价的关键在于对治理的绩效评价。而鉴于平衡积分卡在网络组织绩效评价方面的优越性,众多学者的研究对其有所借鉴。李雪梅等[45]基于平衡积分卡的基本原理,对其顾客、财务、内部运作、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进行扩展,形成了网络组织绩效评价的理论框架。王敏[46]在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网络组织治理绩效的研究后,指出无论是网络组织模式中的产业集群绩效评价实施流程,或是供应链集团、企业集团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都需要利用平衡积分卡的思想。

可以发现,多数学者都是按照分析评价原则,得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评价模型的思路进行研究的。此外,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更多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了企业之间以及网络组织的绩效评价上,说明国内外学者已经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问题。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对协同管理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的基础上,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网络组织的由微观到宏观的顺序,系统地综述了协同管理的概念、思想演变、具体研究以及绩效评价相关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相关研究数量不少,但比较零散,缺少系统深入的跟进,尚未形成统一的协同管理认知,尤其是在协同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还没有真正建立和给予支持,所以,本文大胆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1) 从系统性角度定义协同管理概念。虽然协同的概念已基本明确,但协同管理的概念一直含糊不清。所以,应跳出企业内部的局限,从不同层次去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协同管理定义,并明确协同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 2) 中国学者应努力建构 “协同管理学”。虽然协同学已经给了我们协同管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相比于已经成熟的 “组织战略管理”、 “组织行为学”、“管理控制学”等,非常有必要建立与管理学基本职能相对应的 “协同管理学”。

( 3) 应重视协同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虽然对协同管理的概念、理论和协同管理的实践,研究者已经做了许多探究和应用,但是在管理现代化这个大时代,应重视协同管理技术对协同管理的支持。中国协同管理软件研发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学界尚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种缺憾。

( 4) 网络组织协同治理可能是未来协同管理的研究焦点。虽然协同管理与协同治理是两回事,前者强调他组织,后者强调自组织,但对于现代社会,网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组织的新形态和必然面对的新课题,所以加强网络组织的协同治理应引起学者的关注。这将是对协同管理的重要补充的不断完善。

( 5) 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不容忽视。协同管理绩效能够全面和正确地反映组织最终行为。在此方面,众学者各抒己见,给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但大多缺少实证的支持,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协同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专家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父母探视权下一篇:医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