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压力范文

2024-05-04

综合压力范文(精选9篇)

综合压力 第1篇

在西方国家, 普通民众时刻关注着CPI指数的变化情况, 针对物价波动与变化现象, 他们通过工会等组织表达合理诉求, 经过长期斗争,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在, 西方国家对工资指数化, 社会保障福利指数化, 对利率、租金和其他合同付款的指数化处理措施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但在中国, 关系民生的这一问题长期被学术界与政府所疏忽, 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针对性的计量方法与统计指标, 不能对居民的物价压力进行精确地定量分析研究。因此,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出合理的计量理论, 构建相应的计量指标, 为精确地测度不同收入群体的物价压力情况提供艰实的理论基础。

收入与物价无疑是解决问题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居民对物价波动的压力指数是CPI与居民收入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对物价波动压力的感受是居民的一种心理感受, 但收入是决定其心理感受客观、内在的基础。19世纪德国著名心理物理学理论韦伯-费希纳定律 (Weber-Fechner law) 启示我们:高收入阶层消费者在高收入刺激下, 他们对物价压力不太敏感;而低收入消费者则对物价波动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因此, 本文运用统计学综合指标法, 设计居民对物价压力感受的统计指标与计量方法。然后, 运用浙江省居民生活消费的样本数据测度城乡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并进行实证分析, 物价压力指数的适用性。

一、研究思路与压力指数设计

㈠研究思路

物理学有一个很经典的理论是关于压强、压力与受力面积间关系的表述, 如式 (1) 所示。

它说明压强是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受此启示, 本文认为压强更是受力面积对压力大小的直接“感受”:在压力一定时, 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小,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大。同理, 如果我们把压力换成大家共同面临的物价情况, 受力面积理解为不同群体的收入, 显然, 不同收入群体对既定物价情况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收入高的群体对物价波动的压力感受就低, 收入低的群体对物价波动的压力感受就大。这个对物价波动 (往往指物价上涨情形) 情况感受的指标本文定义为“物价压力指数”, 它是描述消费者对物价上涨压力大小感受程度的统计指标。

㈡压力指数设计

⒈静态压力指数设计

按照式 (1) 的启示, 我们利用反映物价变动情况的指标 (一般用CPI来表示) 与城乡居民收入情况进行对比, 计量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物价压力指数。由于城乡居民对物价的感受一般是两个时期CPI对比的结果, 我们用△cpi/cpi来表示两个时期CPI的变化率, 居民收入用y表示, 居民对物价波动的静态压力指数用ξ表示, 相关指标公式设计如式 (2) 所示。

式 (3) 中各群体收入是一个静态指标, 之所以这样设计, 这是因为在我们国家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经常进行工资指数化、社会保障福利指数化与利率指数化处理, 在一定的时期内, 不管CPI如何变化, 国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许多工薪阶层以工资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甚至许多私营企业职工短期内工资几乎就是固定的、静止的。如果采用收入的动态变化率来计量的话, △y理论值就为零, 显然使得指标变得没有意义。针对这一情况, 本文首先设计居民对物价波动的静态压力指数。显然, 式 (3) 表明:在收入既定时, ξ与△cpi/cpi成正向变化关系, 在△cpi/cpi既定时, ξ与收入成反向变化关系。ξ与△cpi/cpi具有相同的符号, 表明了相应指标同向的变化关系, 即物价下跌、居民对物价波动的压力感受降低, 物价上涨、居民对物价波动的压力感受增强, ξ绝对值的大小表明了居民对物价压力感受的程度。

⒉动态压力指数设计

不可否认,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许多居民存在着收入来源多元化现象, 除了工资外, 股票收入、租金、经营收入等也逐渐成为居民收入来源形式。他们收入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变化, 这些群体对物价波动的压力感受与他们的收入变化有着密切联系。为此, 我们不妨进一步设计居民对物价波动的动态压力指数:运用CPI与收入 (y) 的变化率指标进行对比, 指标形式如式 (4) 所示。

式 (4) 表明:动态压力指数是CPI与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两个因素相对变化的结果。当η为正时, 物价变动 (△cpi/cpi) 与收入变化率 (△y/y) 同向变化。在它们都上涨的条件下, 动态压力指数η>1表示物价的 (△cpi/cpi) 的上涨幅度大于居民收入 (△y/y) 上涨的幅度, 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增加, 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η增大;动态压力指数η<1表示物价的 (△cpi/cpi) 的上涨幅度小于居民收入 (△y/y) 上涨的幅度, 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减弱, 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η减小。在它们都下跌的条件下, 动态压力指数η>1表示物价的 (△cpi/cpi) 的下跌幅度超过居民收入 (△y/y) 下跌的幅度, 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减弱, 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η减小;动态压力指数η<1表示物价的 (△cpi/cpi) 的下跌幅度小于居民收入 (△y/y) 下跌幅度, 居民收入缩水更快, 物价带来的压力增加, 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η增大。

式 (4) 同时说明:当η为负时, 物价变动 (△cpi/cpi) 与收入变化率 (△y/y) 反向变化, 物价 (△cpi/cpi) 上涨与居民收入下降 (△y/y) 导致居民物价压力增大, 压力指数η增大。或者, 物价 (△cpi/cpi) 下跌与居民收入 (△y/y) 上涨使得居民物价压力减弱, 压力指数η减小。

二、城乡居民物价动态压力指数测度

根据式 (3) 所示, 居民物价的静态压力随着收入增加必定减小、收入的减小而增大, 随着物价的上涨而增大、物价的下跌而减小, 呈现确定性的变化规律。所以本文仅测度浙江省城乡居民物价波动的动态压力指数。

根据1998-2014年的《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 选取了历年城乡居民的年人均收入增长指数与城乡居民的CPI分类指标, 这些指标皆为环比发展速度指标 (上年=100) 。城镇与农村的动态压力指数测度结果列表1最后两列, 部分数据见表1所示:

从表1可知, 从1998到2014年, 城乡居民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城乡居民人均年均收入增长率分别为107.67%、108.48%, 农村略高于城镇。同时, 城乡居民生活用品的物价水平也持续上涨, 城乡居民的物价年均上涨率分别为105.8%, 105.47, 城镇略高于农村。

物价的动态压力指数在1989、1998、1999、2002、2009这几年为负数, 分别为-7.53、-0.14、-0.268、-0.083、-0 . 1 8 5 , 物价与居民收入呈现出反向变化关系特征。 其次, 在1 9 8 9 、 1 9 9 4 至1 9 9 6 这四年的动态压力指数分别为- 7 . 5 3 、1.71、6.07、3.09、1.14, 动态压力指数绝对值大于1, 物价上涨水平远远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其余年份的动态压力绝对值指数小于1, 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大于物价上涨的幅度。从压力指数的平均值看, 城乡居民分别为0.77、0.48, 显然城镇居民的物价压力远大于农村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究其原因, 本文认为这与农民的特点有关, 因为农民既是一个商品消费者, 同时又是一个农产品生产与供给的生产者。农民生活用品中的绝大部分商品, 例如:水、大米、蔬菜、肉类、燃料、房屋等商品, 农民基本能够自给自足, 当这些商品价格上涨时, 农民对物价上涨的感受就没有城镇居民那样深刻, 加之文化、社会因素、维权意识与难度的因素影响, 农民对物价的压力指数总体说来没有城镇居民那么大。

为了便于形象地对比分析城乡居民物价的动态压力指数, 现将城乡居民物价压力动态指数图示如下:

从图1可知, 1988、1989这两年, 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下降与物价的快速上涨, 物价压力很大。1993至1998年这几年, 虽然收入与物价同向变化, 但是物价上涨的幅度远远超过收入的增加, 压力指数绝对值大于1, 城乡居民的物价压力感受很强烈。随后,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逐渐完善与调控能力的增强, 宏观经济很少出现大起大落状况, 城乡居民的物价压力指数也逐渐交织一起, 没有出现显著性偏离情形。

三、结语

对城乡居民物价压力的精确测度是学术界急待研究的问题, 本文运用物价指数与收入指标, 首次构建了居民对物价波动压力感受的计量指标, 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方法, 运用浙江省居民生活样本数据测度并对比分析了城乡居民的物价压力情况。实证结论显示:居民对物价波动的动态压力指数取决于居民收入与物价水平相对变化方向与程度, 由这两个因素综合决定居民的物价压力感受。在居民收入增长条件下, 如果物价下跌或者物价上涨幅度小于收入增长幅度时, 居民的物价压力感受变弱;在居民收入减少条件下, 如果物价上涨或者物价下降的幅度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时, 居民的物价压力感受增强。

如何消除星期五工作压力综合症? 第2篇

“老板,今天的会议能提早开吗?”“领导,能提早下班吗?孩子早放学,我要去接。”每到星期五,诸多职场人士都会怨声载道,尤其是女性。

继星期一综合症后,星期五工作压迫症再次困扰职场女性。

虽然还未有数据证明它的危害和影响,但它对职场女性心理和生理上的伤害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NO.1生活规律被打破后的烦恼

柳旭:30岁咨询公司副总经理

柳旭告诉记者,每到星期五,她就会觉得特别累,思想不集中,效率也低,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一样,虽然表面在工作,但心情已经游离。柳小姐是咨询公司的骨干,每天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各种会议、活动、计划,常常会让她“废寝忘食”。柳小姐调侃地说:就当是减肥吧。

柳小姐是个懂生活、知道劳逸结合的人,从周一到周四,她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并尽情享受工作带来的满足和充实。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她,来这个公司已经三年了,从部门经理到最近刚提升到副总经理,都是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拼命得来的。三年里,她工作的时候非常认真投入,但每逢节假日、周末,她玩起来也是同样认真和投入。用她的话说:这是一个标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

但近来她失去了往日的轻松和潇洒。原因是随着职位的上升,紧跟而来的是更大的工作量,更高的工作难度,更紧张的工作节奏。渐渐地,她的休息时间在不断地“缩水”,而工作时间在不断延长。她感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平衡,性情和身体状况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伤害。

尤其是到了星期五的下午,人经过了紧张的四天工作,想想紧跟而来的假期,实在是没有太大的激情和心情投入工作,但作为管理人员,柳小姐经常要强迫自己,不让这种情绪蔓延,更不能有所表现,

久而久之,她感到自己得了“星期五工作压迫症”。

每到周五,她会表现出莫名的烦躁、疲倦,易发怒,工作效率也极差,偶尔情况严重时,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有能力继续工作下去。

NO.2周五频繁加班的后遗症

张静:26岁房产公司总经理秘书

张静大专毕业后,来到了现在的公司,被安排在总经理秘书的职位。张静生性聪敏,工作非常出色,深得领导的信任和器重。但她是个性格开朗活泼的女孩,每逢周末,总要邀上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游玩或聚会,这在他们之间已经达成默契,变成一个固定的娱乐节目。张静总是嬉笑地称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但唯有周五频繁的加班,让她感到无所适从,烦恼无比。

张静的策划能力很强,所以,每次周末的活动都是由她来策划和安排的。这样的策划经常是利用周五下午完成,晚上采购必需品。现在,加班让他们的计划落空,这让张静非常不爽。尤其到了周五,她对工作会产生莫名的抵触。开始这种抵触只针对加班,渐渐地这种情绪被放大,直接影响到她一天的正常工作

最近,她每逢周五就会觉得身体不适,头晕、胸闷、紧张,提不起精神,就像生病一样。张静也去医院看过,但始终查不出原因。奇怪的是,这种症状,平时就没有,即使工作很忙,也只是觉得疲倦,睡上一晚也就没事了,唯有星期五的症状,始终无法消除。长此以往,她开始害怕周五,称它是“黑色星期五”。上个月,张静在朋友的陪同下看了心理医生。

几次的心理治疗,她的这一症状有所减缓,但还未痊愈。医生告诫张静,这属于典型的心理疾病,有效的治疗是必须的,但也要有外界环境相应的配合,否则,痊愈很难。张静现在真的很为难,不知所措。

“过劳死”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如今,过劳死正在威胁职场女性的健康,那该如何放松自己,远离过劳死呢?坚持体育锻炼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保持心情舒畅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乐天派”。

合理调整饮食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绿豆芽、菠菜、油菜、橘子、苹果等,及时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适度休息疲劳是一种信号,提醒你机体已经超过正常负荷。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从容应对“节日压力综合征” 第3篇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姆斯和瑞赫对人们生活事件的变动进行了研究,列出了43种可能变动的生活事件及其相应的心理压力的分值。其中配偶死亡定为100分,结婚定为50分,假期为13分等。

其实如结婚、假期等,本来是喜事,只要善于控制情绪,对身心还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日常工作压力已经使很多人的承受力接近饱和,一旦节日来临,伴随过节而产生的额外压力,如经济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健康压力等,都会在节日这一特殊时期集中显露。这时,人的心理不免难以平衡,如果不善于调适,就有可能引发种种类型的“节日压力综合征”,有的甚至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表现:三种类型

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节日压力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3个类型:

第一种类型表现以焦虑为主,对外界担心和过分忧虑,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全感,无法休闲、无法入睡等。诸如不关心身边的事情,但是对以后可能发生的事却忍不住担忧;或者是担心自己即将到手的定单最后能否落实;也有人没能得到自己满意的岗位,对未来感到迷惑而焦虑,情绪低落,甚至吃不香,睡不好。

第二种类型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精神不振,对家人和朋友漠然冷淡、抑郁寡欢,无法同最亲近的人共度假日;有的本身是单身,孤独感随着假日的临近而加剧,看到周围的人都欢聚一堂时,情形会变得更糟。

第三种表现以攻击为主,表现为苦闷、烦躁、激动等情绪产生的歇斯底里、冲动等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往往会指向引起心理障碍的外在因素进行宣泄。如有的人外出疯狂购物,暴饮暴食、通宵玩乐等,也是攻击的一种方式,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一种“获得”的过程。

应对:标本兼治

应对“节日压力综合征”,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其一是治本。即把产生压力的原因提前加以消除,也可以叫“预防”。办法有三:

首先,寻求节日的合理定位。中国传统的春节,对于普通的中国人而言,主要是阖家团圆,最重要的是亲情的融会和交流。不要把春节视作一个利益交换的“平台”,否则无形中会大大增加了你的心理压力。

其次,提高个体心理适应能力,改变个体自身不合理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的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出现适应不良的情况,所以很多工作狂们应该在平时就先学会过好双休日。

第三,不要盲目随大流,制定合乎自己实际的休假目标和具体计划。在节日消费中要能够表现出自己的从容和个性,可以花些时间做出休假计划表,平衡情感、经济、人际等诸压力要素,以休息和亲情交流为主调,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再做一些其他的安排。计划的具体要点应该包括:合理睡眠,一天睡眠不要超过8小时,也不得少于6小时,不可通宵达旦地娱乐;一日三餐,合理饮食;合理消费,开支不要超过预算等。

其二是治标。如果你不幸已经出现了上述的三大症状,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自我调节。

首先要处理情绪。可以约朋友聊天,给亲朋好友写信,记日记等,将压力和烦恼一吐为快。重点是要善于寻找“疏导口”,将体内积蓄的“节日压力”,有效地“疏导”出去,使之不危及身心健康。在负面情绪宣泄后,可以在纸上写出你在家庭、职业、社会生活中的压力及其原因,每一条“压力”,至少思考出三种不同处理方法。

大型压力机产能提升综合改善 第4篇

瓶颈识别与瓶颈消除工作是工业工程领域在汽车制造业应用的一项长期课题。生产线瓶颈会随着产品结构的变更、新产品的投入、产品性状的改变等各种制造环境相关因素的改变而产生或发生瓶颈的漂移。当制造流程中出现瓶颈时,非常需要工业工程师们做出相应的改善工作,消除瓶颈对提高产能、降低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题背景

本课题为针对设备产能提升的综合改善项目,目标设备为某重型卡车车架生产单元的大型压力机。该压力机承担该公司主流汽车车型纵梁的冲压工序。伴随该车型市场占用率的逐步提高,所投入使用的大型压力机生产能力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纵梁冲压工序已经成为关键瓶颈工序,并且大批量的纵梁需要外协生产,导致生产成本激增。所以消除产能瓶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产能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对于该车型的市场推广有着重要的意义。

3、压力机生产现状的调研分析

3.1 压力机作业程序调研

①工人将板料吊运至上料区--②电磁铁吸盘将板料吸至上料轨道--③板料通过轨道送至压力机中--④4个气动推手将板料推置模腔中--⑤利用侧汽缸挡块进行粗定位--⑥利用导正销进行合模精定位--⑦压型--⑧气动推手将压型成型的梁推至下料轨道--⑨轨道将产品送出压力机--⑩电磁铁吸盘将成型料吸至下料区

3.2 设备工作抽样

压力机采用两班两运转工作制。通过24小时连续现场不间断对压力机工作过程进行观测。记录观测设备的运转数据以及各种效率损失的原因。

3.2.1 观测数据

工作时间:指观测期内除过计划停机时间的加工时间

作业时间:指去除计划停机时间和异常停机时间的机床运转时间

日产量:以24小时为基准的观测期内日平均产量

作业节拍:观测50组数据后计算出的CT平均值

3.2.2 观测数据细分统计

交接班及休息:1264分钟模具故障:805分钟

换模:801分钟设备故障:574分钟

产品切换及其它:432分钟

3.3 现状总体描述

经过对压力机整体作业的抽样观测,发现压力机的开动时间仅为45%,而计划停机时间和各类原因引发的异常停机时间却达到了55%,机床开动时间存在明显的不足。作为瓶颈工序,这样的效率势必影响整体的生产能力。唯有不断挖掘机床的潜力,消除产能瓶颈,才能达到整体生产能力的提升。

4、机床效率损失要因分析与改善

4.1 影响压力机效率的要因分析

通过鱼刺图分析,结合观测过程中收集到的引发停机的原因以及确定的整体改善思路,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进行要因分析,找到影响机床综合效率低下的全方位因素。

4.2. 每根鱼刺的分析与改善

4.2.1 人为因素分析改善(人)

观测发现,该压力机采用2班2运转工作制,每班12小时。每班中间有1.5小时午休吃饭时间。在班组交接班时,存在管理不善,浪费时间较多。根据统计,每24小时内午休及交接班时间平均为4.32小时。作为瓶颈工序,根据TOC理论,应该保持满负荷运转才能保证整体效率的最大化。

改善措施:将班组班次由2班2运转制改为3班4运转制,每班工作6小时,同时强化班组管理,施行无缝交接班管理,降低停工时间。

4.2.2 设备、模具因素分析改善(机)

设备与模具故障造成停机占到总停机时间的20%,是异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设备故障分析

设备故障占总观测时间的8%,在观测期间,发现设备的主要异常原因是液压垫油缸漏油,油封损坏。

改善措施:对设备维修与管理人员以及班组作业员进行TPM技能培训,同时针对压力机制定专有的TPM保全措施,建立专项抢修小组与快速反映机制,根据设备巡点检、故障统计分析结果制定预防性检修计划并执行。

模具故障分析

模具故障时间占据总观测时间的12%,模具的主要异常原因有两个。一是模具的侧定位挡块易受损,二是模具精定位时使用的导正销易断裂。故对模具上此两个零部件的改进是消除模具故障的主要方法。

改善措施:侧定位挡块的改进

侧定位挡块损坏原因分析及改善:板料由推手推入模腔时侧定位挡块弹起将板料挡住,推手感知挡块阻力后自动缩回,挡块为螺栓式紧固结构,由于频繁受力导致螺栓其螺纹孔损坏。

经过技术改进,将侧定位挡块的螺栓式固定结构改为一个料厚的焊接固定挡块。

同时发现挡块易受损也与推手推力过大有关,改善组通过试验合理调整了设备的参数,使得推手的推力降低,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挡块受损的机率。

改善措施:导正销的改进

导正销损坏的原因分析与改善

导正销在机床的作业中起精确定位的作用,通过深入板料导正孔将板料拉正,在此作业过程中,销体与板料发生摩擦受力,时常出现断裂的现象。经过分析发现销体在作业过程中受力集中在体与上模连接处,所以经过数次试验,对导正销结构进行了改进,使得销体能够分散受力,达到降低其损害的目的。

4.2.3 板料因素分析改善(料)

板料精度对于压力机的作业起着关键的作用。压力机及其配备的模具对板料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板料的翘曲弯折及毛刺等因素将导致板料定位不准,模腔划伤等一系列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将导致压力机的停机。改善组通过5W1H分析来找到原因和改善措施。

怎么消除码放不整齐和毛刺?

改善措施一:规范板料供应厂家运输过程中的包装与码放,制作新的转运器具,保证板料平整

改善措施二:上工序增加打磨毛刺工步

改善措施三:对板料进行100%全检

4.2.4 工艺方法的分析改善(法)

工艺方法的改进方向为压缩压力机作业节拍改进

压缩压力机作业节拍改进我们遵循ECRS原则,分析整个压力机的作业程序,同时找到能够取消和重组的步骤,达到节拍缩减的目的。

压力机作业程序:①工人将板料吊运至上料区--②电磁铁吸盘将板料吸至上料轨道--③板料通过轨道送至压力机中--④4个气动推手将板料推置模腔中--⑤利用侧汽缸挡块进行粗定位--⑥利用导正销进行合模精定位--⑦压型--⑧气动推手将压型成型的梁推至下料轨道--⑨轨道将产品送出压力机--⑩电磁铁吸盘将成型料吸至下料区

在程序中,经过分析发现,第6步利用导正销进行合模精定位可以取消。因为合模过程不完成压型作业,只完成板料的导正工作。而压型的过程,导正销同样要进入板料孔位,那么压力机相当于完成了两次导正。经过试验评估,最终将第6步作业取消。

通过对整个程序的调查,发现上料、压型、下料的过程为串行的作业方式。依据工作方法研究中的ECRS原则,如果能够重组作业程序,使得作业能够同时并行完成,则节拍时间能够缩减。那么在通过对压力机上下料机构、推手推力的调整、以及挡块的改进后,压力机的可以完成上述取消与并行的作业,则压力机的作业程序改变为:

压力机作业程序:①工人将板料吊运至上料区--②电磁铁吸盘将板料吸至上料轨道--③板料通过轨道送至压力机中/轨道将产品送出压力机/压型--④4个气动推手将板料和成型梁推置模腔中--⑤利用侧焊接固定挡块进行粗定位--⑥电磁铁吸盘将成型料吸至下料区

压力机作业程序最终由10步改为6步,大大缩减了节拍时间。

4.2.5 作业环境的分析改善(法)

现状:备品备件不足导致停机无法修理同时换料停机时间较长

改善措施:通过现场5S,定置储备合理数量的备品备件。同时改变现场定置,使得换料距离变短,从而降低一系列停机时间。

5、效果确认

改善后观测压力机运转效果确认

其中,

净工作时间由日均10.8小时提升至16.6小时,由45%提升至69%。

设备停机时间由日均1.92小时下降至0.96小时,由8%下降至4%

模具停机时间由日均2.9小时降低至1.4小时,由12%下降至6%

换模停机时间日均2.64小时降低至1.92小时,由11%下降至8%

其它停机时间由日均1.44小时降低至1.2小时,由6%下降至5%

改善后产能提升效果确认

通过观测,改善后产能由263根/日提升至500根/日,日产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产能瓶颈得以消除。

摘要:应用人、机、料、法、环的分析方法以及工业工程手法,以生产线中的瓶颈设备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抽样的方法。以生产现场作业时间构成测定、生产节拍测定、作业程序观测为依据,结合设备实际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可行的产能提升改进方案,并对改进前后的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达到了提升产能、消除瓶颈工位的目的,实际效果明显。

综合压力 第5篇

由于影响因素多而且难以克服,各调节回路间又存在较复杂的耦合作用,使集气管压力调节

成为焦炉控制中的一个技术难题[1,2,3]。针对这种典型的具有工况复杂、强干扰、多变量、耦合、时变、非线性等特点的装置[4],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了焦炉集气管压力与鼓风机综合控制系统,目前已在山西洪洞、辽宁本溪、江苏张家港等国内多家大型焦化厂成功应用,并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5]。

1 控制目标

根据炼焦生产的原理,要求集气管压力维持在适当范围内,才能保证结焦末期炭化室底部不出现负压,焦炉又不出现冒烟现象。焦炉集气管压力与鼓风机综合控制系统能实现多座焦炉的解耦控制,快速消除干扰,同时使多座焦炉集气管压力稳定,减小环境污染,并通过自动调整鼓风机前的吸力,实现鼓风机前整个煤气系统的自动控制。

1.1 对象特性分析

某典型焦化厂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如图1所示,焦炉荒煤气从各炭化室通过上升管时被低压循环氨水冷却,然后进入集气管,从集气管到初冷器分为两个吸气系统,即1,2号焦炉为一个系统,3,4号焦炉为一个系统,经过初冷器和电捕焦油器后,由鼓风机送往化产工序。

多座焦炉共用鼓风、冷凝系统及集气管并联成一根总管进入初冷器,构成集气管之间的压力耦合,对其中任何一个对象的调节都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一旦煤气发生量、用户负荷或鼓风机转速等波动较大,就会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1.2 主要影响因素

集气管压力受到焦炉煤气发生量、调节阀的开度、鼓风机吸力、机前和机后阻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还会遇到多组焦炉煤气管道的不对称性,以及管网压力的波动等问题[5]。这些因素的影响是动态和不确定的,无法求得对象准确的数学模型。焦炉正常生产过程中,集气管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焦炉操作的影响

焦炉炭化室处在不同的结焦时刻,荒煤气的发生量不相同。在我国多数焦化厂的装炉煤水分偏高,水汽化后的体积要增大1 000多倍,在装炉的2.5~3 min内,只要有1/10的水汽化,就可以产生上百m3的蒸汽,使荒煤气发生量较结焦末期瞬时增加,造成本座焦炉集气管压力急剧升高,这将加剧装煤过程烟尘外泄[6],并可能使集气管压力调节阀快速进入不灵敏区,从而失去调节作用。

(2)常规调节系统的局限性

由于常规调节系统的参数整定是在一定工艺状况下进行的,而焦炉集气管压力却是时变和非线性的,所以调节系统本身参数整定具有局限性。焦炉集气管在初冷器前管道互通,对任何一座焦炉集气管压力的调节过程必然影响到其它焦炉集气管压力的稳定,从而形成典型的集气管并联耦合振荡现象,这种振荡在装煤和喷洒高压氨水的过程中尤为严重。

2 系统结构

焦炉集气管压力与鼓风机综合控制系统硬件设备利用已有集散控制系统(DCS)的系统资源,不再增加额外的硬件投资;应用软件采用模块化结构,利用DCS内部控制模块及内部语言编写,部分采用C语言编写的模块,通过OPC通信技术和DCS间无缝连接,与国内外DCS兼容性好。图2所示为应用软件模块结构。

3 控制原理

传统PID控制很难兼顾减小超调和提高响应速度的要求,尤其当测量值瞬时大幅度变化时,调节就显得力不从心。[1]焦炉集气管压力与鼓风机综合控制系统采用变参数PID控制算法,根据期望响应,用偏差信号的非线性函数分别自动调整比例、微分和积分参数的大小,以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综合控制系统集成非线性PID控制、智能解耦、前馈控制、模糊控制等多种先进控制策略的优点,结合鼓风机前吸力调节各座焦炉集气管压力,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模块参数,以适应各种生产状况的变化,增强了抗干扰能力,基本控制原理如下:

(1) 各调节回路均采取智能非线性PID控制,自动根据生产情况选取最合适的PID参数组合值,并设有死区,使偏差达到工艺要求范围的同时,避免因控制对象反应滞后而出现超调并避免调节阀频繁动作。

(2) 当焦炉集气管压力变化产生耦合作用时,自动采用消耦合控制模式,消除集气管压力的耦合扰动[8];当各座焦炉集气管压力较长时间存在按同一方向变化的偏差时,通过调节鼓风机前吸力加以克服。

(3) 对鼓风机前吸力采取多参数智能控制方法,将多座焦炉集气管压力和阀位反馈信号模糊识别、综合处理后作为鼓风机前吸力调节的前馈值,自动动态调整鼓风机前吸力调节回路的控制参数。

(4) 监视各焦炉集气管调节阀的开度,对各集气管压力调节阀的响应特性进行非线性补偿,克服调节阀动态响应特性畸变的影响;监视阀门动作方向,对机械死区进行补偿;通过动态自动优化鼓风机前吸力设定值,使调节阀的工作点经常处在线性可调区。

4 主要控制模块

本系统的主要控制模块如图2所示。其中焦炉集气管压力控制模块、鼓风机前吸力控制模块和前馈控制模块的基本控制回路在DCS内通过组态方式建立,回路的工作参数通过C语言编写的程序动态调整;偏差预处理模块、耦合检测和消除模块以及调节阀开度整定与动态补偿模块利用C语言编制。

4.1 偏差预处理模块

焦炉集气管压力通常只有100 Pa左右,很容易受到各种干扰的影响,通过对偏差(即设定值和测量值的差)进行预处理,能使调节模块准确识别有效偏差信号,快速消除干扰并避免振荡发生,如果偏差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则不进行频繁调整,以延长液力耦合器、鼓风机、执行机构和调节阀的寿命。

上述控制思想通过对偏差信号进行折线校正来实现。图3为偏差校正曲线,通过设定死区(DW)对集气管压力偏差(ESP-PV)值进行修正,得出有效的偏差信号(ER),并传递给集气管压力和鼓风机前吸力控制模块的非线性PID算法进行控制。

4.2 耦合检测和消除模块

焦炉集气管压力系统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系统,焦炉与焦炉并联,存在着负耦合关系,焦炉与鼓风机串联,存在着正耦合关系。控制回路参数整定不当是诱发耦合的主要原因,因为手动调节时一般不会出现耦合。系统各控制回路采用可变死区可以预防耦合的发生,耦合监测和消除模块可以监控由于操作或控制系统灵敏度高可能造成的下述耦合。

(1)各焦炉集气管间的耦合控制

焦炉进行操作时,经常会出现一座焦炉集气管压力过高,而其他焦炉集气管压力过低的不平衡状态,不是造成跑火放散,就是在炭化室底部产生负压。此时的特征是:两集气管压力反方向波动,但鼓风机前吸力变化不大。

解决焦炉集气管间耦合问题的方法如下:设er1~er4分别为1~4号焦炉集气管压力偏差;er5为鼓风机前吸力控制模块的偏差。当er1+er2+er3+er4<80 Pa并且abs(er1)+abs(er2)+abs(er3)+abs(er4) > 200 Pa并且abs(er5)<0.15 kPa条件满足,而且持续时间超过5 s,则认为发生耦合,采用消耦合控制模式,将偏差最大的调节模块的输出调整到安全状态,就可以很快消除耦合。

(2) 集气管与鼓风机间的耦合控制如果鼓风机前吸力波动较大,可能会引起各

座焦炉集气管压力同时产生振荡。其特征是:各集气管压力同方向波动,但与鼓风机前吸力变化方向相反。此时可以通过降低鼓风机前吸力调节模块增益来消除耦合。

4.3 前馈控制模块

前馈控制能快速补偿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但要求获得对象的数学模型,同时干扰可测。由于本系统中对象模型参数不确定,因此对干扰只实现了部分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响应时间。本系统将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结合起来,利用前馈控制克服主要干扰的影响,反馈控制克服其余干扰以及前馈补偿不完全的部分,即使在大而频繁的干扰下,依旧可以获得优良的控制品质。前馈值D(t)的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KPa,TIa分别为前馈调节模块的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

4.4 调节阀开度整定与动态补偿模块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鼓风机前吸力都可以保证集气管压力在工艺允许的范围内,但对应集气管压力调节阀的开度却不同。相同的煤气流量,如果阀门开度大,所需要的鼓风机吸力就小,如果阀门开度小,所需要的吸力就大。由于受管道阻力和工艺阀门的影响,调节阀动态特性只有在一定区间才可能近似等百分比,因此,在保证集气管压力处于正常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将调节阀整定在调节效果最理想的开度。当焦炉集气管压力调节阀开度不在合适的区间时,即使压力能稳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也要通过调节鼓风机前吸力来改变焦炉集气管压力调节阀的开度,以便系统能更有效地克服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扰。

为避免对正常调节过程造成较大干扰,鼓风机前吸力调节过程以缓慢改变吸力设定值的方式来实现,吸力设定值的修正值

其中,e2(t)=ep1+ep2+ep3+ep4

式中,ep1~ep4分别为阀门开度偏离合理范围的差值;KPb,TIb分别为模块的比例增益和积分时间。

由于调节阀不是在理想条件下工作,对应同一调节增量,在不同开度时的调节效果不一样,所以需要补正。阀门开度小时,输出变化要平缓;阀门开度大时,输出变化应该快。如果上次开阀方向和本次开阀方向不一致,还要增加补偿值,用于对其机械死区的动态补偿。

4.5 集气管压力控制模块

集气管压力用带有死区的位置式非线性PID方式控制,设有死区的目的在于当偏差达到工艺要求范围时,可以避免控制对象反应滞后而出现的超调并避免调节阀频繁动作。当集气管压力正常波动时,本模块采用小比例增益、小积分时间来持续缓慢调节集气管压力,可以克服干扰并防止振荡;当集气管压力波动较大时,模块采用较大比例增益、较大积分时间来控制集气管压力,迅速克服干扰,并避免超调。如果可调节变量达到限制值,则积分作用停止,如果偏差使积分作用回到可调节范围,则积分作用重新被启用,当设定值发生变化时,弱化比例作用。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U(t),e3(t)分别为t时刻控制器输出和输入偏差信号;KPe3(t),TIe3(t),TDe3(t)分别为集气管压力控制模块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三个非线性函数。

4.6 鼓风机前吸力控制模块

鼓风机前吸力与集气管压力有着密切联系,人工操作时,其设定值不会经常调整。在本系统中,由鼓风机前吸力控制模块动态调整鼓风机前吸力。同时为安全起见,将鼓风机轴位移、轴振动和转速纳入系统的在线监控,并作为吸力调节的约束条件,达到稳定集气管压力并防止鼓风机喘振的目的。

如果多座焦炉集气管压力调节回路的偏差持续同方向变化,则可以通过调节鼓风机前吸力来克服单独调节各个集气管压力所造成的调节阀间的耦合作用,避免当焦炉荒煤气变化较大时各集气管调节阀开到极限状态,迅速稳定焦炉集气管压力。

对于调节大循环回流阀的系统:

式中,H(t),e4(t)分别为t时刻鼓风机前吸力控制器输出和输入偏差;KPc,TIc,TDc分别为鼓风机前吸力控制模块的比例增益、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

对于调节变频器、液力耦合器或前导向调节阀的系统:

2008年在鞍钢集团鲅鱼圈分公司焦化项目中,利用液力耦合器调整鼓风机转数,当风机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或轴位移、轴振动过大时,都调整大循环量,使风机运行在安全范围内。首钢集团京唐焦化项目的开工经验表明,即使带有PROven技术的7.63 m焦炉[6],虽然采用了单炭化室调压技术,稳定鼓风机前吸力也很重要,否则单个炭化室压力调节系统就发挥不了作用。

5 应用效果

系统能长期满足用高压氨水消烟装煤的要求,当外界因素引起集气管压力波动时,能够迅速调整各焦炉集气管压力和鼓风机前吸力,快速抑制压力的变化,使压力在短时间内稳定在工艺要求范围内,杜绝了冒烟、冒火现象,有利于环境保护,达到清洁工厂的目的。

图4是某典型焦化厂系统投运前、后焦炉集气管压力变化曲线,虽然从图中仍然可以看到装煤操作对焦炉集气管压力有规律的干扰,但系统投运后比投运前控制效果有明显改善。

焦炉集气管压力与鼓风机综合控制系统在国内多家焦化厂成功应用。2002年在山西焦化股份有限公司90万t焦炉易地改造工程中借助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的TPS设备,解决了焦炉集气管压力波动大、焦炉除尘系统无法投运的问题。2003年利用浙大中控的Supcon JX-300X系统在辽宁北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在江苏沙钢集团焦化厂采用日本横河CS系列DCS,完成1~4号焦炉集气管压力和鼓风机前吸力综合控制系统的投运,系统运行良好,压力90%时间在±20 Pa内波动[5]。2008年,借助西门子的PCS 7设备,在鞍钢集团鲅鱼圈分公司焦化项目中实现稳定多座焦炉集气管压力和鼓风机前吸力的目的。

6 结束语

集气管压力波动大,是由目前炼焦生产间歇操作的特点造成的,每个炭化室从装煤到推焦的整个结焦过程中,其压力随荒煤气发生量的变动而变化,即使采用集气管分段技术的焦炉,也只能解决同一段集气管内中部与端部之间压力过大的问题。大型焦炉集气管压力检测用三选二求平均值的办法,不可能消除各段集气管之间压力不平衡,为减少相互干扰,即使采用炭化室压力单独调控技术的焦炉,稳定集气管压力与鼓风机前吸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DCS在焦化行业的大量普及,为稳定焦炉集气管压力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解决焦炉集气管压力波动较大的问题,并不需要特别高深的理论和昂贵的设备,借助于DCS资源,采用本文介绍的办法,完全可以解决这个困扰炼焦行业多年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周国雄,吴敏,曹卫华,等.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集气管压力变结构模糊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8,37(3):327-333.ZHOU Guo-xiong,WU M in,CAO W e i-hua,et al.Variab lestructure fuzzy control based on partic le swarm optim iza-tion for gas collector pressure[J].Inform ation and Con-trol,2008,37(3):327-333.

[2]王健,方业全,李明河.焦炉集气管压力Fuzzy-PID控制系统设计[J].自动化与仪表,2007,22(2):59-61.WANG Jian,FANG Ye-quan,LIM ing-he.Fuzzy-PID con-trol system for pressure of gas collecting p ipe of coke oven[J].Autom ation&Instrum entation,2007,22(2):59-61.

[3]Chaichenko V I,Lavrov K G.Pressure stab ilization of d i-rect coke oven gas in the gas collectors of coke batteries[J].Coke&Chem istry(USSR),2001,64(7):72-76.

[4]蔡丽,童敏明,戴新联.焦炉集气管压力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J].煤炭科学技术,2008,36(8):88-90.CAI L i,TONG M in-m ing,DAI X in-lian.Design on intelli-gent pressure control system of gas m an ifold in coke oven[J].Coal Sc ience and Technology,2008,36(8):88-90.

[5]高明利,钱如刚,李法柱.集气管压力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J].燃料与化工,2008,39(2):23-24.GAO M ing-li,QIAN Ru-gang,LI Fa-zhu.The influencefactors and improving ways of pressure in coke oven col-lector[J].Fuel&Chem ical Processes,2008,39(2):23-24.

[6]董海,钟英飞.关于宽炭化室焦炉在我国应用的商榷———兼对PROven技术的探讨[J].燃料与化工,2006,37(1):1-5.DONG Hai,ZHONG Y ing-fe i.Deliberation about app lica-tion of coke oven w ith w ide cok ing chamber in our countryand d iscussion on PROven technology[J].Fuel&Chem i-cal Processes,2006,37(1):1-5.

[7]金奇,邓志杰.PID控制原理及参数整定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5):91-94.JIN Q i,DENG Zh i-jie.PID control princ ip le and tech-n iques of param eter tun ing[J].Journal of Chongq 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tural Sc ience Ed ition),2008,22(5):91-94.

综合压力 第6篇

目前关于采场前支承压力的研究, 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研究方法, 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 但大多是采用单一的研究手段, 还很少有学者对采场前支承压力及应力峰值位置进行系统研究[1,2]。笔者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的综合研究手段, 对采场前支承压力以及应力峰值位置进行了分析。

1 工作面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煤矿12323工作面埋深为-575 m, 走向长为1 610 m、宽为240 m, 煤层平均厚度为3.5 m。老顶中细砂岩呈浅灰色, 以块状为主, 下部呈条带状, 硅质胶结, 岩石致密坚硬, 垂向裂隙发育;直接顶粉细砂岩呈浅灰色, 薄层—中厚层状, 硅质胶结, 岩石致密坚硬, 垂向裂隙发育。底部泥质成分较多, 偶夹0.10~0.15 m厚的薄煤线;底板呈灰色, 以块状为主, 岩石性软, 滑面较发育, 多植化碎片。

2 模型的建立

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 模型采用FLAC3D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模拟12323工作面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大采场前支承压力及矿压显现情况, 模型的单元总数为90 000个, 节点总数为96 186个。三维数值计算模型网格图如图1所示。

3 数值模拟过程与结果分析

用生成空单元来模拟工作面采煤, 采用强度较弱的松散介质模拟充填采空区[3], 并且在模拟过程中使用FALC自带的hist命令对相应的单元进行跟踪记录, 用于记录工作面前方的支承压力。随后将数据导入origin, 即可生成相应的曲线。工作面推进到不同位置时采场围岩垂直应力分布云图及工作面采场前支承压力分布曲线如图2— 4所示。

由图2— 4可以看出, 随着工作面推进距离的增大, 采场围岩的卸压范围逐渐增大;在工作面处以及工作面开切眼位置处形成较高的应力集中, 在采空区内由于采用了松散介质充填, 应力有所恢复但整体还是低于原岩应力。此外, 从采场前支承压力分布曲线图4 (b) 可以看出, 应力峰值位置在工作面前方16.33 m处。

4 采场前支承压力峰值位置理论研究

参照文献[4]可得煤层所受支承压力σy的计算公式为

σy=ky (x) =ke-β1x (Acosβ2x+Bsinβ2x) +q

(1) A=|-121EΙql2, -2β1β2-1EΙql, 3β2β12-β23||β12-β22, -2β1β23β1β22-β13, 3β2β12-β23|B=|β12-β22, -121EΙql23β1β22-β13, -1EΙql||β12-β22, -2β1β23β1β22-β13, 3β2β12-β23|β1=k4EΙ-mv24EΙβ2=k4EΙ+mv24EΙ

式中:EI为老顶的刚度;v为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速度;k为地基基础的刚度, MN/m;q为老顶上的均布力, MPa;m为单位长度老顶的质量, kg;x为采场前方距工作面距离, m;l为工作面宽度, m。

EI=2.5×104 MPa, k=120 MN/m, v=8 m/d, q=10 MPa, 代入式 (1) , 然后将公式导入CASS软件, 可以看出工作面中部采场前支承压力的分布三维形态, 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 采场前支承压力的分布形态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相似, 从式 (1) 可以计算出应力峰值位于工作面前方16.42 m处, 这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十分相近。

5 现场实测

5.1 测试方法

弹性模量与介质强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岩石的密度越大, 声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大;岩石的密度越小, 声波传播的速度越小[5]。所以通过测试可以得出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一般采用双孔测试的方法来间接反映煤体的应力分布形态。双孔声波测试的过程是由发射孔发出的声波被接收孔接收, 据此就可以计算出声波在工作面煤体中传播的波速为

vP=s/t

式中:s为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m;t为到达接收器的时间, s。

将各测点的波速值vP与距切眼距离L绘成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中的波速变化来划分原岩应力区、应力增高区、应力降低区。双孔声波测试示意如图6所示。

5.2 测点布置

在淮南矿业集团顾北矿12323工作面布置3组测站, 1#孔距工作面80 m, 1#—3#孔的总距离为 40 m, 相邻各孔间距为20 m。所有煤孔均距底板1.5 m, 尽量沿1条直线布置。孔直径为 35~40 mm, 煤壁孔深为 4.3 m。探测钻孔布置如图7所示。

5.3 测试结果

采用双孔声波探测, 在试验巷道按图7布置3个测站, 随着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 换能器钻孔距工作面不断靠近, 然后将每一处波速值连成曲线, 声波测试结果如图8—9所示。

由于纵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与煤岩体的弹性模量E、泊松比μ相关, 在应力较高的区域煤体受到集中应力的作用, 使弹性模量E变大、密度变大。因此, 通过检测钻孔中出现最大波速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应力峰值的位置。由图8可以看出, 在距工作面14, 17.5, 20 m的位置处出现波速最大值, 调出这三处的声时图 (图9) 可以看出, 波形基本平滑, 没有较大的起伏, 可以判断应力峰值位置基本为三者的平均值X=17.16 m, 这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6 结语

1) 由理论分析的三维视图可以看出, 其结果与传统的支承压力分布形态是一致的, 证明理论分析的公式是正确的, 并且由公式可以看出采场的支承压力与老顶的质量、工作面推进速度, 以及岩层的岩石力学参数有关。

2) 用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现场实测这3种方法得出的应力峰值结果比较接近, 三者相互印证, 证明了其结果的可靠性。并且说明双孔声波测试在现场是可以采用的, 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3) 根据支承压力的分布形态可以看出, 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在工作面前方60 m左右, 为超前支护距离提供了依据, 应力峰值位置基本在工作面前方16 m左右。

参考文献

[1]王家臣.极软厚煤层煤壁片帮与防治机理[J].煤炭学报, 2007, 32 (8) :85-88.

[2]谢广祥, 常聚才, 华心祝.开采速度对综放面围岩力学特征影响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07, 29 (7) :963-967.

[3]谢和平, 陈忠辉.高等岩石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李伟利, 张学会.动载作用下采场前支承压力分布特征研究[J].煤炭技术, 2010, 12 (3) :104-108.

综合压力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2年4月~5月医院ICU病房的40名护士,同时抽查普通病房6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ICU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8.5岁,其中护师5名,护士35名,大专学历13名,本科学历27名。普通病房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5.8岁,其中护师20名,护士40名,大专学历28名,本科学历32名。

1.2 方法:

采用英国目前常用的工作压力表(英国护理学家Wheeler与Riding的护理压力表)。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监护室40份,普通病房60份。并取得相关科室人员的配合,限定30 min以内独立完成问卷。调查结束后,记录问卷分数,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工作压力、年龄、工作年限、学历的关系,见表1。

由表1看出,ICU护士的压力大小与护士的工作年限有显著性关系,即ICU工作年限越长压力越小。

2.2 ICU护士工作压力水平,见表2。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总体较高,压力来源主要是:护理和工作方面、工作量和时间分配、患者护理方面。

2.3 护士的主要压力来源,见表3。

调查35项压力来源的得分,即对ICU护士的主要压力源进行分析,其中处于前3位的是:担心出现工作事故、长时间倒班、非护理工作量太大。

2.4 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得分比较,见表4。

通过两组护士之间的比较显示:ICU护士所承受的压力与普通病房护士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前者高于后者。

3 讨论

3.1 ICU护士主要压力源分析:

目前我国内很多医院都存在严重缺编,人员不足,护士工作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使护士感到身心疲惫不堪。根据医院ICU科室高风险,高强度,高标准的工作要求特点,所以对ICU护士技术要求高,并经常面对抢救时间紧迫,用药频繁多样,突发事件多等,使得ICU护士必须要长时间精神高度集中,严重的影响身心及工作。

职业风险性:ICU患者病情重且变化快,不稳定因素多,要求护士必须做出迅速反应不得延缓,否则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工作风险大。

社会压力:由于当今社会科学发展,消息不在闭塞,通讯和传媒更是发达,一旦有一点点的负面新闻都会被网络及媒体大肆报道,对医疗行业的偏见,导致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使护士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

患者压力:随着患者自身保护意识增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当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时,甚至会打骂护士,身为服务行业的护士更不可能和患者及其家属发生冲突,还要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不满的话语,一旦回答不让患者和家属满意,有时候还会受到身体上的伤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平和,为患者和家属解决问题,长期压抑是一个重要原因。

值班特殊性:众所周知医疗行业工作者是一个从无休息,从无假日的行业,无论是逢年过节,护士的“三班倒”从无变更,长期以往生物早就不正常了,影响身体健康又影响到家庭生活。而ICU护士的夜班基本是彻夜难眠,住院患者多在夜间死亡,造成了身心严重疲劳。

3.2 压力应对策略:

自我心里的调整和自身定位:要知道护士行业不止是服务行业更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从事这个行业就应该爱这行。真、善、美是护士行业的体现,患者是弱势群体关系爱护,提高自我的思想认识,要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并掌握好工作时间,适当放松自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护理事业的发展。有负面情绪无法解除时,可参加社交娱乐活动,释放调节情绪达到心理按摩的作用[5],医院可适当组织活动进而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同时也让护士们看到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前景。

减轻缓解工作负荷需要合理人员配置:工作量大而工作人员少,是工作压力当中一个巨大的问题,尤其是护理行业不容出现一点披露和失误,而大量的工作量在缺少人员的情况下,护士的工作压力必然会增加,极易出现医疗事故,所以合理充足的人员配置,增加护士编制,合理调配人员,是解决护士长期超负荷工作一个关键,减轻护理人员的体力、脑力消耗[6],改善护士的待遇和地位,护理工作繁重的科室例如重症监护可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增加岗位人员及待遇补贴等。合理安排值班,并适当增加护士外出深造进修的机会,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也需要被关爱,帮助护士妥善处理婚恋和学习等之间的关系。当护士工作压力过大,发生职业心态偏差时,应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其塑造良好心态,同时争取社会上的支持和理解,从根本上解决护士身心的压力,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正面宣传:医院要典型人物塑造宣传其典型事迹,让护士的工作得到更多社会人士了解和尊重,也让更多人理解护理工作压力的巨大和工作的艰辛,当人们都认识到护理工作价值后,才能会尊重护士,理解护士,支持护理的工作[4]。

综上所述,高尚、白衣天使应该是护士行业的代名词,全社会应该要尊重并理解护理工作者,当护士情绪不稳定及处于生物周期低潮时发生差错率为60%~70%,还会导致医疗事故[2],要认真对待、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尽量减轻消除护士的压力源,这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也是护理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为患者同时也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文婷.综合性医院ICU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应对措施[J].医学信息,2011,24(1):316.

[2]计月红,张铁丽,霍巍.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28):2654-2656.

[3]李英.浅谈ICU护士的压力调节[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8(4):327-328.

[4]张立.ICU护士工作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8):1-2.

[5]敖新.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13.

综合压力 第8篇

1.1 对象选择

我院精神科护士30名,综合科护士30名,发放问卷60份,得到有效问卷60份。被研究对象:精神科护士组: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 (30.32±0.42) 岁;学历:中专20名,大专及以上10名;职称:护士23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2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3~25年平均工龄 (10.44±0.62) 。综合科护士组: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 (29.78±0.71) 岁;学历:中专17名,大专及以上13名;职称:护士22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2~23年平均工龄 (11.78±0.32) 。两组年龄、学历、工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症状严重程度从1(没有症状)、2 (很轻) 、3(中度)、4 (偏重) 至5(极重)分5级。评分前由发卷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细节,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30分交卷。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SCL-90评分比较

见表1。

2.2 SCL-90测试结果

见表1。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分及总均分低于我国常模(P<0.01),其中精神科护士高于综合科护士,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说明精神科护士比综合科护士心理压力大。

*P<0.01

3 讨论

3.1 工作环境影响,精神科病房不同于一般普通病房,收治的是以精神活动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大多没有自知力,主要表现为情感、意志、行为不同程度的障碍患者。特别是精神患者易受精神症状的支配而出现自伤、自杀、伤人等,其攻击行为难以预料。据调查,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的10倍。此外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始终要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据有关文献报道精神科护士遭受患者的攻击率为98.47%,严重影响着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2]。赵成香调查发现精神科护士谨慎、敏感,易于焦虑、抑郁[3]。其次,精神科护士长期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精神患者在一起,很难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目前的精神科病房多为封闭或半封闭结构,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护士也同样会产生一种类似囚禁感。长期工作在这样不良的环境中,将严重影响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3.2 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1) 精神科患者随时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因此护士在工作中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值班护士担心意外事故的发生:由于精神疾病的特点,特别是精神病患者,症状比较丰富,有时情绪低落,有的自杀自伤倾向比较严重。尤其夜间及工作人员少的情况下是意外事故发生率较高[4],值班护士精力最疲乏之际,所以易出问题,造成夜班护士心理压力过大。 (2) 精神病患者刚进入病区时,对医务人员有敌对性,暴力行为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以攻击行为最为明显,难以预料,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人身安全[5],患者因病态下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多由护士首先处理,加重了其心理压力。 (3) 精神科患者不同于其他患者,症状大多缺乏主诉,也不能正确认识及判断自己的病情,不承认自己有病,精神科症状需要护士进行客观、细心的观察,通过患者外在的行为进行推理与判断。加之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患者缺乏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及健康教育能力缺陷等,需要护士具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操作技术、广泛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必须进行不断知识更新。但护士继续深造和外出学习的机会都比较少,因此增加了护士知识需求压力。 (4) 护士由于护理工作需要连续性,必须三班倒,生活无规律,节假日不能固定,生物钟长期颠倒,引起睡眠障碍,而产生焦虑、心烦的消极情绪。 (5) 目前社会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偏见,只认医生,不承认护士的劳动成果较为普遍。且精神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未被患者及家属认可,护理工作缺乏成就感,自我价值得不到充分肯定和尊重。

4 缓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对策

4.1 注重职业防护

减少职业危害,学会与患者的接触方法与技巧,特别在精神科越来越需要增加男护士或在精神科病房配备一定数量的男保安人员,减轻和预防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事件发生,以减轻工作风险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4.2 预测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加强防范[6]

严密观察高危人群病情变化及其思想动态,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严密监护对可能导致意外的危险症状进行有效治疗;定期检查病房环境及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在工作中护士要以温和、坦诚、尊重、接纳、冷静的态度对待患者,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预防暴力行为发生,而男护士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中更需要耐心克制自己预防冲动,在保护好患者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4.3 学习精神科专业知识,工作中严格执行工作制度

如交接班制度、巡查制度等,重点患者重点交班做到床头交接班。护士值夜班白天要注意休息好,以保证值班时有充沛的精力,掌握各种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及其特点,对每个患者的病情作到心中有数,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科学合理的排班、新人员与老同志合理的搭配,也是规避风险的措施之一。业余时间多学习专业知识,同志之间互相交流学习等。

4.4 医院要做好管理工作,把时间还给护士

护士要与患者多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欢乐和痛苦,客观的观察患者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适时地向家属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并对每一位家属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医患之间应建立联系卡,使其对患者的病情心中有数。

4.5 培养护理人才

作为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鼓励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拓宽新业务,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护理人才,可通过进修、半脱产、脱产或自学的不同的形式进行,并从排班和经济上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和支持。定期选派一定人员培训、进修。

4.6 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不断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承认,培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向上、愉悦的心境,健康开朗的精神世界,心地投入工作,不把消极情绪带入工作中。首先要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尊、自爱、自强,热爱护理事业,客观合理地评价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努力克服自卑感,形成合理的心理支撑点,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士必须具备更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自觉学习心理知识,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心理承受力。

4.7 加强心理知识的学习

护士应积极主动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学习自己疏导、自我调节[7]。并培养护理人员广泛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不但能丰富业余生活,还能改变心理状态,而且更有利于自己工作的开展、自信心的增强,此外还应培养自己健全的个性[8]。

4.8 心理支持

心理支持系统包括亲人、朋友、同事、心理咨询专家等。护士心理状态需要家庭时刻支持,要不断与家人沟通,应该充分调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作为护理人员的坚强后盾,使其有充沛的精力和工作热情投身于护理工作并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5 小结

精神科是一种特殊的科室,护士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其所承受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突然而强烈的心理压力或长期慢性的压力状态可以造成许多疾病的易罹患状态,易导致躯体或心理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心理健康对护士自身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心理卫生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为其提供心理援助和各方面的支持,创造一定的条件,对精神科护士给予更多的物质及精神上的关怀,调动起护士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目标,并有效地降低该特定人群心理障碍的发生率[9]。

摘要: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心理健康情况, 提出干预对策。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精神科护士及综合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症状严重程度从1 (没有症状) 、2 (很轻) 、3 (中度) 、4 (偏重) 至5 (极重) 分5级。结果 样本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及恐怖等因子显著低于国内常模评分 (P<0.01) 。但精神科护士高于综合科护士,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精神科护士压力来自于其职业特点, 职业性质及特殊的服务人群, 所以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较大, 特别是精神科夜班护士压力更大,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对策, 帮助精神科护士及夜班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关键词:精神科,综合科,护士,心理压力,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宇.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 (三级) [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91-194.

[2]郑淑凤, 李冬, 王楠.护理人员遭受住院精神病人攻击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3, 19 (12) :55-56.

[3]赵成香.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山东医药, 2004, 44 (35) :35.

[4]刘桂荣, 张延恒.精神科护理缺陷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 :56.

[5]王志英.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危险行为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1995, 30 (2) :80-83.

[6]薛继芳, 张瑞珍, 刘爱信.精神科患者暴力行为预测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学杂志, 2006, 1 (22) :44-45.

[7]叶旭琴.基层医院护士心理压力的测量与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05, 84 (4) :249-251.

[8]黄春梅, 施婉明, 陈丽环.浅谈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5) :595.

综合压力 第9篇

1 无损检测技术

无损检测技术便是根据国家产品质量标准, 以及安全技术要求, 基于技术文件以及图样规定的掌握, 具体化压力容器设备的制造方法、使用条件、失效模式、工作介质, 合理选择最适无损检测法, 下面笔者重点分析磁粉检测技术、交叉磁轭法、触头法、线圈法这几种无损检测方法。

1.1 磁粉检测技术 (磁粉检验、磁粉探伤)

该方法主要利用磁性材料具有的磁化作用实施检测, 磁化的材料, 其工件一定距离的表面将产生一定磁力线, 这种不连续的存在能够导致局部畸变现象, 形成漏磁场而吸附工件表面的磁粉, 一定的光照条件下, 我们便能看到磁痕的存在, 能够较为清楚地看到工件表面的状态, 尤其是工件表面的缺陷形态, 判断出工件缺陷的位置、缺陷的大小、缺陷的严重程度, 由此检测出工件裂纹、工件折叠、工件白点、工件发纹、工件夹杂物等, 由此该磁粉检测技术可推广使用

1.2 交叉磁轭法

在现行的容器定检中, 交叉磁轭法使用最为频繁, 因而最常见。该检测方式是利用压力容器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旋转磁场来检测容器缺陷。该办法操作十分便捷, 同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其所具备的擦伤效率水平较高, 可检测压力容器各方向的缺陷。然而交叉磁轭法只适合较长对接焊缝, 不适合对角焊缝的检测, 同时该检测方法对电源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 必须为380伏, 为此对石化行业容器检测产生了较多的限制, 导致交叉磁轭法的适用范围受限。

1.3 触头法

检测压力容器过程中使用的触头法为单向磁化法, 使用这种方法时, 能够调节电极间距, 同时凭借检测情况与具体探伤位置控制电极间距以及电流的大小, 对于对角焊缝能够灵活进行调节。在使用触头法检测工件是应当确保旋转度与工件表面的点相互交叉垂直。

1.4 线圈法

对比其它检测法, 线圈法可以归属于纵向磁化检测法, 在检测时, 线圈法主要利用绕电缆的办法进行设备缺陷的检测, 由此得名, 该办法比较适合管道圆周、管解接焊缝等设备探伤检测, 由此发现热影响区一级焊缝的纵向裂纹。

2 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

无损检测法主要使用Q235、16Mn R等碳素钢与低合金钢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低剩磁、低矫顽力的优势, 对于无损检测法的使用流程, 下面笔者进行简要分析:

(1) 首先了解容器材料的制造情况、使用情况以及材料情况等进行了解, 明确检测目的后, 确定需要检测的部位, 对于压力容器, 比较常见的缺陷为疲劳裂纹与应力腐蚀裂纹, 受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以及设备自身因素的制约, 很容易便产生裂纹, 使得容器失效。为此制作时宜使用对裂纹敏感且强度较高的钢材, 便于在使用时快速发现裂纹, 对于压力容器, 检测者应当要查阅相关资料, 在掌握压力容器检验工艺后再进行检测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检测中因容器内部介质会同空气长期接触, 一般容器表面会附有防腐层或是氧化皮、锈迹等, 因而在检测前还需要打磨清理这些涂层或多余物质。对于焊缝及两侧部位, 要彻底清理覆盖物, 露出压力容器的金属光泽才可以进行检测。否则, 这些覆盖物将遮蔽压力容器的缺陷, 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3) 检测过程中, 因磁场的存在, 任意方向都可能正交于有效磁场, 由此发现缺陷漏磁场, 为此检测时必须确保旋转度同各探测工件表面点都受同一磁场影响, 保持各工件表面点的探伤灵敏度一致, 提高检测的准确率与灵敏度。

3 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检测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合的检测时机。围绕检测目标, 根据检测情况, 把握适合的检测时间, 对于检测时间的把控, 可以有效发现设备缺陷问题。因此选择正确的检测时机十分重要。

(2) 检测方法的科学选择。无损检测有多种办法, 每个办法都有其对应的优势和劣势, 有其适用范围。因而, 必须基于检测对象的材料情况、制造方法、工作介质、失效模式、检测条件来确定使用哪一种检测方法。并在检测前对检测对象进行缺陷预测, 分析缺陷可能存在的位置、缺陷的种类、缺陷的形状等等。通过综合考虑分析选择最佳的科学检测办法, 有效提高检测的效率与质量。

(3) 综合使用检测方法, 检测时并不是只限定使用一种检测方法, 通常而言, 每个检测方法都不全面, 存在其优劣势, 而压力容器一旦有缺陷, 都会引发失效问题, 因而必须综合应用多种检测方法, 通过相互弥补, 以及检测结果的对照与验证工作, 能够确保缺陷检测的质量, 同时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此外, 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方法, 还可以提升检测的经济性与安全性。

4 结语

通过对无损检测技术展开分析研究, 探讨压力容器使用无损检测方法的情况, 指出应用无损检测出方法的注意事项, 以期为压力容器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农金龙.几种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及应用实例[J].大众科技, 2015 (05) .

上一篇:机械产品的安全性分析下一篇:小二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