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患范文

2024-05-15

产后出血患范文(精选7篇)

产后出血患 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09年1月5年间我院共收治住院孕妇3 650例, 发生产后出血15例, 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收治住院孕妇3 820例, 发生产后出血25例。与同期相比, 我院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制订了详细的预防产后出血的对策, 大大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2 护理

2.1 孕期护理

孕期建立详细的孕妇档案[1], 加强营养, 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 保持身心健康, 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 做好产前宣教工作, 使每一位孕妇对妊娠分娩都有较详细的全面了解。通过询问病史和各项检查, 对有产后出血史、妊娠合并贫血等引起产后出血的高危孕妇实行专案管理, 定期系统检查。

2.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接待产妇, 介绍入院须知、住院环境及注意事项。医护人员的某些言谈举止会加重产妇的紧张和恐惧,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运用艺术性语言, 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在进行检查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态度认真, 手法准确、轻柔、熟练, 观察细致, 记录及时。

2.3 产程护理

第一产程:嘱孕妇注意休息, 多给碳水化合物, 防止疲劳导致产程延长, 必要时应用镇静剂, 减少孕妇对分娩阵痛的恐惧, 必要时导尿, 以免增大充盈的膀胱影响宫缩及胎头下降。第二产程:常规采用静脉留置针, 根据孕妇的宫缩情况, 遵医嘱加用0.5%缩宫素静滴, 认真保护会阴, 对有合并症的正确掌握会阴正中、侧切切开的时机和指征, 阴道手术轻柔规范, 避免胎儿过快娩出, 造成软产道的损伤。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 对在产程中宫缩乏力的产妇同时给予米索前列醇200μg舌下含化, 对于宫底高、子宫软甚至轮廓不清摸不到宫底, 阴道出血多、色暗红, 按压宫底时大量流血及血凝块流出者为宫缩差, 除增加缩宫素用量20~40 U外, 同时加用米索前列醇200~400μg纳肛。若胎儿娩出10 min胎盘仍未娩出者, 阴道大量出血, 应考虑胎盘因素, 如胎盘娩出后, 出现阴道出血持续不断, 血色鲜红, 应考虑软产道损伤, 常规检查宫颈、阴道壁有无裂伤及血肿, 侧切有无延裂, 立即给予缝合止血。产程结束时, 常规导尿, 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 产后2 h内严密观察宫缩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及膀胱充盈情况。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处理,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因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产后死亡的首位原因, 所以我们每位妇产科的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 做到产前、产时、产后积极正确及时的处理。

2.4 抢救护理

如果发生产后大出血, 立即使产妇取平卧位, 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 注意保暖, 给予及时有效的止血, 积极预防并发症。按摩子宫底, 刺激子宫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双侧鼻导管吸氧, 流量为4~6 L/min, 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 做好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加快输液速度, 遵医嘱输液、输血, 以保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及意识变化, 观察皮肤黏膜、嘴唇、指甲的颜色, 四肢的温湿度及尿量, 及时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密切注意子宫复旧情况。准确收集并测量出血量、颜色、气味及有无凝血块等, 发生产后大出血时, 准确收集测量出血量, 积极纠正休克症状, 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综上所述, 重视产前保健, 正确处理产程和加强产后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2]。

参考文献

[1]谢淑霞.对产后大出血护理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7) :129.

产后出血的护理 第2篇

1 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5年至2009年期间收治产后出血的产妇23例。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26.4岁。初产妇9例, 经产妇14例。出血原因:高龄孕妇3例, 妊高症3例, 宫缩乏力13例, 胎盘粘连2例, 软产道损伤2例。集血方法:均采用弯盘接血, 刻度容器积血法收集血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多数产妇临产时具有恐惧心理, 加强心理护理。美国crandon认为焦虑较重的产妇往往伴有分娩期并发症, 因此减轻焦虑成为产程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2]。作为产科护士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给产妇以情感支持, 克服分娩带来的焦虑和紧张情绪。产前适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有关分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对已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人, 给予安慰增加其安全感。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 使其安全的度过危险期。

2.2 产时监护

严密观察产程最有效的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是加强第三产程管理。 (1) 我院对遇有产后出血死或多胎、羊水过多等易发生宫缩乏力者, 在胎儿娩出后1min内给予子宫收缩药[3], 静脉注射10~20单位。 (2) 协助胎盘娩出:根据胎盘剥离的征象, 确定胎盘是否剥离。若遇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粘连者, 应重新消毒外阴, 严格无菌操作下手取胎盘。用手掌内侧面紧贴子宫内壁, 用指缘轻轻钝性剥离, 切忌用手指抓挖取胎盘。胎盘已剥离者, 助产者用右手握住子宫体并按摩, 左手牵拉脐带, 当胎盘娩出至阴道口时, 助产者以双手捧住胎盘并向一个方向旋转直至胎盘胎膜全部娩出。胎盘娩出后仔细观察是否完整, 若有缺损者及时处理。 (3) 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凝血状态和产后出血量的多少, 对诊断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2.3 产后出血的护理

取平卧位, 注意保暖、吸氧。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阴道流血的情况并作好记录。查明出血原因, 迅速止血、扩充血容量以防休克。常选大静脉用套管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 快速输血输液, 纠正酸中毒。专人看护, 严格交接班。做好液体出入量的记录, 保证输血、输液、导尿管和输氧管道通畅, 预防感染, 按医嘱给予大剂量抗生素, 保持会阴清洁。

4 出院指导

产后出血的产妇由于出血多, 体力消耗大, 饮食宜提供营养丰富, 高热量、高蛋白、高铁含量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环境清洁, 心情愉快, 居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次。取平卧位以利于恶露的排出, 恶露未净前禁盆浴和性生活, 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感冒。

5 讨论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急来势凶猛, 潜在因素多, 严重危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目前仍居孕产妇死亡的首位。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每个产科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我院通过对产妇分娩期的严密监测和护理干预, 无一例产妇因产后出血而死亡, 有效的降低了产妇死亡率。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宫缩、出血量及面色等情况, 及时掌握出血量和休克体征, 做好评估, 对产后出血的诊断和护理提供依据。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及时有效的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快速扩充血容量, 寻找病因, 迅速止血。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预防感染, 使产妇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产妇分娩期的严密监测及对产后出血的观察护理干预, 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方法 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首要原因。以止血、抗休克为主, 加强分娩期管理, 预防感染为辅。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及阴道流血情况, 抓住有力时机, 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工作。结果 我院通过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严密监测和护理干预, 无一例产妇死亡, 在临床上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产后出血,防治,分娩期护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24~235.

[2]郑修霞, 夏海鸥.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7.

产后出血的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后出血患者100例, 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2岁, 初产妇55例, 经产妇45例, 孕37+1周3例, 38~39+6周42例, 40~41+6周52例, ≥42周3例。其中自然分娩50例, 会阴侧切30例, 剖宫产20例。出血量500~700ml 60例, 800~1 000ml 40例。以上病例均采用容积法收集血量。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70例, 胎盘因素10例, 软产道损伤18例, 凝血功能障碍2例。

1.2 观察方法

分娩后24h内, 尤其是最初2h内将产妇留置产房观察, 注意宫缩和阴道流血情况, 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 如果2h阴道出血量超过200ml, 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做相应处理。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和全身情况, 如膀胱充盈或疑宫腔积血时先行导尿排空膀胱, 徒手进宫腔取出血块, 以便恢复宫缩。软产道损伤者立即缝合。

2 产后出血护理

2.1 严密观察子宫收缩与阴道流血情况

在观察外出血的同时, 要注意观察产妇的全身情况, 如面色、皮肤、血压、脉搏等, 比较两者是否一致, 防止有内出血存在而外出血并不多的情况。要认真倾听产妇的主述, 观察会阴情况, 防止会阴血肿。注意观察产妇的膀胱充盈度, 防止因充盈的膀胱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2.2 严密观察出血量、出血性质, 及时对出血原因作出判断, 采取积极措施制止出血

取平卧位, 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 注意保暖, 及时有效地止血, 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给予按摩子宫底, 刺激子宫收缩。保持呼吸道通畅, 采用双侧鼻导管吸氧, 流量为4~6L/min, 吸氧过程中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 视病情而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

2.3 抢救注意事项

在抢救产后出血产妇时, 护理人员要镇定, 做到有条不紊, 切忌手忙脚乱, 采取止血措施:如按摩子宫、注射宫缩素等, 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采取输液、输血等一系列抗休克的抢救措施。

2.4 检查引起出血的原因, 采取针对性措施

子宫收缩乏力对巨大儿分娩、双胎、羊水过多、产程过长或过短、妊高征应用大量镇静剂的产妇, 出血随宫缩强弱而时多时少, 子宫轮廓大而宽, 质软, 多为子宫收缩乏力引起, 这时采取按摩子宫、刺激宫缩、注射宫缩剂等方法制止出血。此种出血多可在胎儿娩出前估计到, 因此, 在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宫缩剂并维持应用, 可减少部分病例的出血量。 胎盘因素较多的是胎盘粘连, 对有人工流产和宫颈感染史的产妇尤应注意。发生胎盘粘连、残留的, 均有人工流产史, 通常情况下, 胎盘多在胎儿娩出5~15min后自然娩出, 但对胎盘尚未娩出、阴道流血量较多者即使距胎儿娩出时间较短, 也应尽快设法娩出胎盘或用人工剥离法娩出;对胎盘未娩出也无出血者, 可等待20~30min, 边等待边观察, 一有出血现象发生, 应及早取出胎盘。胎盘娩出后, 不管出血量多少, 都要仔细检查胎盘胎膜, 如有缺少, 行宫膜探查或大刮匙取出残留组织, 并加用宫缩剂。 软产道损伤对于急产或手术产产妇, 胎儿娩出至胎盘娩出期间有出血, 血色鲜红, 子宫收缩好, 应排除胎盘残留;若仍有持续阴道流血, 即“挂线”, 应怀疑为宫颈裂伤, 这种出血往往易被忽略, 但只要认真观察, 仔细检查也易被发现。如发生宫颈裂伤, 及时缝合即可止血。另外, 在会阴切口或会阴破裂缝合前, 务必认真检查阴道前后壁及穹隆部, 以防血肿被遗漏。切口缝合时, 务必在伤口顶端上1cm处进行第一针缝合, 打结松紧要适宜, 这是防止血肿的关键;产后要注意产妇的自觉症状, 及时发现血肿,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制止血肿进一步扩大。凝血功能障碍:本组中无凝血功能障碍发生, 但临床上常遇到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妊娠合并各种急慢性肝病及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凝血因子减少易发生出血的病例, 由于采取了认真的产前检查, 正规、积极的治疗, 产时的积极预防而避免了出血发生, 同时产前和产后高度重视, 做好输液、输血等抢救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3 产后出血的预防

如何预防产后出血 第4篇

1产后出血的病因

(1) 产后24h以内出血≥500ml, 多数是由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胎膜残留所致。临床检查见子宫收缩不良, 触之柔软, 按摩子宫可收缩, 并流出凝血块。 (2) 产后24h内如果有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流出, 此时如子宫收缩良好, 应考虑是软产道损伤 (子宫颈、阴道前后穹窿、会阴部、前庭部损伤) 引起活动性出血。 (3) 胎盘胎膜残留分娩后, 部分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子宫腔内, 影响子宫缩复及导致自发性子宫内膜炎, 产后恶露不断, 有时会有1~2次大量出血, 此症状产后1~2周多见。检查子宫是否复旧不良, 偶有子宫压痛、恶露有臭味、体温升高及白细胞增高。 (4) 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复旧不良表现为子宫内膜修复不全, 蜕膜脱落血窦重新开放, 引起阴道突然大量出血, 多发生在产后2周左右, 按摩子宫会排出陈旧性血液及凝血块。 (5) 剖宫产后晚期出血, 淋漓不断。在剖宫产后4~8周突然发生大量阴道出血, 是由于手术缝合不当, 缝线过多过密, 组织切口过低, 手术时切口两侧撕裂, 止血不彻底造成切口感染引起切口愈合不良, 动脉暴露而引起出血。 (6) 全身性疾病如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液性疾病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等都会引起产后大量出血。

2产后出血的预防

(1) 产前积极治疗贫血, 对有产后出血史、多胎、羊水过多、巨大胎儿、死胎、滞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科感染、子宫肌瘤、合并血液病、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在临产前做好配血、输液、输血和排空膀胱的准备。 (2) 正确处理3个产程, 防止胎盘胎膜、副胎盘残留, 胎盘未剥离前不宣牵拉脐带过急、挤压子宫, 以免胎盘剥离不全造成产后出血。 (3) 产后测量出血非常重要, 如果产时出血>200ml, 产后2h出血>100ml, 产后2~24h出血>100ml, 应寻找原因, 及时补充血容量。

3处理

(1) 胎盘未娩出前大量出血, 应设法尽快使胎盘娩出, 胎盘娩出后立即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子宫收缩情况, 产道有无裂伤及血液凝固情况。 (2) 子宫收缩不良引起出血, 应迅速按摩子宫, 以促进子宫收缩, 给予缩宫素10~20U静脉或宫颈、宫底注射, 也可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 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10ml, 麦角新碱0.2mg肌内注射 (高血压禁用) 。立即排空膀胱, 用双合诊按摩子宫, 压迫子宫动脉、腹主动脉, 仍然出血时应迅速考虑宫腔内填塞。 (3) 胎盘滞留引起出血, 迅速娩出胎盘, 并检查是否完整, 若有不全应尽快行刮宫术, 清理宫腔止血, 如果是嵌顿性, 可用阿托品0.5mg或山莨菪碱10mg或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 松弛宫颈后取出胎盘并预防感染, 如果是植入性胎盘, 应在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 迅速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4) 软产如道裂伤引起出血, 应迅速检查清楚裂伤部位, 及时进行缝合、止血, 不留死腔, 预防感染。须注意有无腹腔出血, 如有腹腔出血, 迅速行剖腹探查术。 (5) 产后如出血不凝, 各种治疗不能控制出血, 是否有弥散性出血。 (6) 剖宫产晚期出血, 应考虑子宫切口裂开, 胎盘附着部位植入内膜致感染等, 此时不宜刮宫, 应给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 行剖腹探查术。

4讨论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第5篇

1预防

1.1

加强孕期保健, 全面了解孕妇健康情况, 对贫血、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要及时予以纠正;对有妊娠合并症, 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孕妇应择期住院待产;对已确诊为胎盘早期剥离或死胎者应及早处理, 并注意防止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1.2

正确地处理和护理三个产程, 预防产后出血。

1.2.1

第一产程:加强心理护理, 解除产妇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注意休息、睡眠, 加强能量补充, 保持精神愉快, 避免体力过度消耗, 严密观察产程, 防止产程的延长。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者, 应做好输液、输血的准备, 积极防治子宫收缩乏力。

1.2.2

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 勿使胎头娩出过快, 胎头娩出后不可忽略胎肩的缓慢娩出, 以免软产道的损伤。助产手术时, 避免操作粗暴,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2.3

第三产程: (1) 对有诱发产后出血因素者, 于胎儿娩出后立即静脉注射缩宫素10~20 U; (2) 正确处理第三产程, 正确判断胎盘剥离征象, 在胎盘娩出前不应揉挤子宫或牵拉脐带, 以免扰乱正常宫缩, 引导适时娩出胎盘; (3) 胎盘娩出后, 要仔细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 有无遗缺; (4) 仔细测量和认真估计出血量, 特别对于少量持续出血者, 以免延误病情。注意血液的凝固状态以便及早发现凝血障碍; (5) 阴道手术助产后, 应常规检查软产道有无损伤。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 h内,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尤其要严密观察子宫收缩状况及阴道出血量、出血的时间和出血的形式。膀胱充盈更会引起出血量多, 还应注意失血的全身症状, 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的准备。

2配合急救

2.1

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应沉着冷静, 反应迅速, 在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时, 立即通知医生, 尽快恢复血容量, 维持各组织、脏器的正常功能状态, 切勿惊慌失措。

(1) 立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并观察止血效果。子宫收缩乏力者, 立即以一手在耻骨联合上压制子宫下段, 另一手按摩子宫底, 压出宫腔内的积血和凝血块, 给予缩宫素, 肌内或静脉注射、宫底注射。

(2) 经腹壁按摩子宫底, 可刺激子宫, 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站在患者的左侧, 左手在耻骨联合上按压下腹中部, 将子宫上推, 右手置于子宫底部, 拇指在前壁, 其余四指在后壁, 做均匀有节律的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应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 以免影响子宫收缩。在按摩子宫的同时, 立即给予肌内注射缩宫素10 U, 或缩宫素20 U加于5%葡萄糖注射液40 m L内静脉推注, 也可经腹壁直接注入子宫体部肌层 (宫底注射) 或经阴道注于子宫颈, 以加强宫缩。必要时加用麦角新碱肌内注射, 注意麦角新碱和缩宫素不宜同时应用, 其相互作用抵消。用药后仔细观察, 必要时可重复使用缩宫素。

2.2

胎盘滞留: (1) 胎盘嵌顿, 立即导尿排空膀胱, 给予麻醉镇静剂, 帮助胎盘娩出, 做好阴道手术准备。方法:一手按摩子宫使其收缩, 同时轻压子宫底, 另一手轻轻牵拉脐带, 协助胎盘娩出。 (2) 胎盘部分粘连, 在无菌操作下, 徒手剥离胎盘, 取出胎盘和残留的胎盘组织, 做好术前准备。 (3) 植入性胎盘不能分离, 应立即做好腹部手术的准备, 进行子宫次全切除术。

2.3

软产道撕裂:软产道撕裂持续出血时必须注意是否有出血的血管, 立即钳合血管结扎后, 缝合裂伤处, 防止血肿产生。不钳合血管单缝合伤口, 必将导致继续出血产生血肿。缝合时应按解剖关系对整齐, 逐层缝合, 尽量做到恢复会阴、阴道原来的形态。

2.4

凝血功能障碍:若发现出血不凝, 伤口出血不止等, 立即通知医生, 同时抽血做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3P试验等, 配新鲜血备用, 并确保输液途径通畅。

3防止失血性休克

给予患者取平卧位, 保持安静, 吸氧保暖, 静脉开放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等一系列休克的抢救措施。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大量失血后产妇抵抗力低, 体质虚弱, 易感染, 需严密观察子宫收缩以及恶露的量、颜色, 做好会阴部的护理, 并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 及时纠正贫血。

4提供产妇与家属的心理支持

产后出血61例分析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发生率

我科从1995年1月~2001年1月共分娩2 050例,发生产后出血61例(其中13例剖宫产),发生率为2.98%。61例中产后24 h内出血量在400~1 000 ml者53例,1 000~1 500 ml者5例,>1 500 ml者3例,本组产后2 h内出血者56例,产后24 h内出血者5例。

1.2 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的关系

见表1。

2 讨论

2.1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

从接生起到胎儿娩出后2 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400 ml或至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 ml为产后出血。

出血量的估计方法:(1)主观目测法:一块湿透的纱布一般吸附10 ml血液,湿透的血垫则吸附100~150 ml血液;(2)客观测定法,计算产后出血量。a称重法:事先称重产包、手术包、辅料包等,产后再称重,前后相减所得结果的重量按血液比重1.05换算成ml数。b容积法:量杯测量留于弯盘内的血液。

临床上估计出血量较实际出血量低30%~50%,因此应提高产科工作者的警惕性,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并发症。

2.2 产后出血的处理

2.2.1 病因治疗

(1)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全国难产与围生会议统计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本文统计占78.6%,因此产时及产后有宫缩乏力者,应及时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方法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如宫缩剂的应用、前列腺素的应用、按摩子宫、子宫阴道纱布填塞止血法等是控制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有效措施。剖宫产时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病例,用药效果不佳时,以肠线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可达到暂时止血目的,肠线脱落后血管可再通,也可有侧支循环形成,还可行B-Lynch缝合。对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髂内动脉栓塞止血法有良好应用前景,优点是无需开腹手术,可短时间内完成,侵扰较少;可保留子宫,保留生育功能。但我院因条件有限还未开展。子宫次全切除术,应争取时机,在救治休克同时开腹,一般只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我院61例中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的救治原则是尽早使胎盘娩出,结束分娩,制止出血。胎盘嵌顿手取困难时,可在全麻下用手指扩张后轻轻将胎盘取出。胎盘粘连时,可在输血、输液条件下,严格无菌操作行徒手剥离胎盘术,疑有残缺者,行钳刮或卵圆钳夹取,如出血不止者应立即放弃,改用切除子宫等方法。植入性胎盘一经确诊,立即行子宫次全切除术。(3)软产道损伤:及时、准确地缝合,发现血肿立即切开,缝扎止血,对止血有怀疑者放引流条。

2.2.2 抗休克治疗

当产妇心率快,血压开始下降出现亚临床休克症状时,估计已失血1 000 ml以上,休克症状明显时,往往失血已超过1 500 ml,应尽早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输血、输液速度。血未配好之前快速输平衡液或右旋糖酐。贺斯扩容效力可达100%,扩容时间为4 h~8 h,但半衰期(T1/2)为3 h~4 h,过敏反应低,具有阻止和堵塞毛细血管渗漏的作用,是当前抗休克的重要血浆代用品之一。第三代羟乙基淀粉类最新产品——万汶,除具有贺斯特点外,还具有凝血和肾脏功能影响小、过敏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安全性和可靠性最优良的血浆代用品,应用最大剂量可达50 ml/(kg·d)。在休克早期不宜输注葡萄糖,以免加重酸中毒。

3 预防

不少产后出血是可以预防的,子宫收缩乏力出血易发生于子宫特别膨大的双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或产程延长等。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案:自然分娩者第一产程中静脉开放,胎儿娩出后催产素20 IU静脉点滴,剖宫产者胎儿娩出后子宫体注射催产素10 IU、麦角新碱0.2 mg,催产素20 IU静脉点滴。适时处理第三产程,也可以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娩出后15 min胎盘仍不能分离时,可经脐静脉注射温生理盐水200 ml或生理盐水20 ml加催产素10 IU,促使胎盘剥离,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排出的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产后及时详细检查软产道损伤的情况,认真地予以正确缝合,也可以预防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第7篇

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 且来势凶猛, 如不及时抢救可直接危及产妇生命。目前其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 因此预防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及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现将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发生产后出血的31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孕产妇1 256例, 其中发生产后出血31例, 占2.47%;初产妇18例, 经产妇13例;年龄19~38岁, 平均年龄28岁;孕周38~42周, 平均40周;自然产25例, 剖宫产6例;产后2h出血者29例, 占93.5%, 产后24h出血者2例, 占6.5%。

1.2 产后出血原因分类

子宫收缩乏力27例, 占87.1%, 胎盘因素2例, 占6.5%, 软产道损伤1例, 占3.2%, 凝血功能障1例, 占3.2%。

2 预防与监测

2.1 产前监测

加强孕期保健, 定期产前检查, 及时识别并治疗高危妊娠疾病 (如妊高征、肝炎、贫血等) 。对有难产史、剖宫产、双胎、巨大儿、前置胎盘等潜在因素的孕妇进行专案管理, 指导其进行自我监护, 定期检查, 提前入院分娩。

2.2 产时监测

第一产程要密切观察产程进展, 定时查肛, 了解宫颈软硬度、薄厚、宫颈扩张情况, 是否破膜和光露不降情况等, 用产程图检测产程进展, 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 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 严密观察, 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量、易消化、清淡食物, 及时补充水分, 并督促产妇及时排尿, 以免影响宫缩, 并适时给予心理安慰, 以缓解产妇因疼痛引起的紧张、恐怖心理。第二产程要严格无菌操作, 指导产妇使用腹压。注意胎心变化和科学接生, 保护会阴, 防止软产道损伤, 避免第二产程延长, 胎儿娩出后立即为产妇注射催产素并检测出血情况。第三产程胎盘剥离征象出现后及时协助胎盘娩出, 检查胎盘膜是否完整, 并检查软产道, 如有裂伤及时缝合。

2.3 产后监测

产妇在产后2h仍需在产房接受监护, 观察生命体征和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情况, 督促其排空膀胱, 以免影响宫缩, 阴道出血超过200ml应积极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对高危孕妇应保持静脉通畅, 充分做好输血和急救准备。

3 抢救护理

3.1 紧急救护

(1) 产后出血引起的血容量减少, 产妇主诉口渴、心慌、头晕, 并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哈欠、呼吸急促甚至烦躁不安时即为休克征象, 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查找出血原因, 做好各种检查和相关术前准备。迅速止血, 纠正休克, 预防感染, 此时抢救工作必须分秒必争有条不紊地进行, 这对产妇预后十分重要。 (2) 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 建立2条以上静脉留置通道, 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变化及自觉症状并记录。保持鼻导管通畅, 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每小时尿量应不低于30ml为宜。 (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地吸氧。观察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 呼吸是否平稳、均匀, 这是抢救产后出血措施的关键之一。 (4) 按摩子宫, 刺激宫缩, 必要时实施宫腔道填塞或盆腔血管结扎术。软产道损伤性出血应及时缝合。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应尽快取出胎盘并检查胎盘膜是否完整及有无副胎膜。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血制品和抗凝药物。

3.2 体位护理

取平卧位, 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 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注意保暖, 预防并发症发生。

3.3 心理护理

一旦发生产后大出血, 对产妇是一个强烈的刺激, 加上抢救措施繁多而且紧急, 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 产妇易产生紧张、烦躁不安的情绪。首先对产妇要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 稳定其情绪, 耐心听取产妇叙述, 给予心理支持。整个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镇静, 谨言慎行, 避免导致产妇精神紧张的不良刺激, 使产妇有一个稳定的心态, 积极配合救治。

4 加强健康教育, 促进住院分娩

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和孕产妇保健水平的关系极为重要, 孕产妇接受保健水平越低, 产后出血不良结局的危险越高, 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宣传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重要意义, 提高全民卫生保健意识。

5 讨论

上一篇:如何创优论文下一篇:孕产妇死亡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