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2024-07-16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精选12篇)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1篇

随着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加快, 农机新机具研发、新技术推广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在这个过程中, 将会有相当多的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出现, 重视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按照要求及时归档, 对推动农机化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连续性、系统性、保密性较强的工作, 它反映了农机研发动态和农机技术推广趋势, 在指导农机技术发展, 保持农机新机具研发和农机新技术推广的连续性、系统性、可靠性和准确性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信息资源, 做好农机推广技术档案管理工作, 对于推动新形势下农机技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促进知识创新和农机技术推广,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所以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应充分认识科技推广档案的重要性, 要重视档案的管理工作, 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项目研发和新技术推广同等重要的位子上来抓, 在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的调研阶段, 就应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确保将图纸、数据一项不漏地归档,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上台阶。

2 档案贮存条件要有保障

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设立专门的档案室, 资料要分门别类保管, 不能把一般的资料室当作档案室, 更不能把办公室、贮藏室等当作档案室。档案室内不仅要防偷防盗防虫, 还要能保持恒温恒湿, 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要用专用的档案柜存放技术档案, 不能把书橱和工作柜当成档案柜存放技术资料, 这些橱柜存放技术资料很容易霉变损坏, 无法长久保存。在档案的收集上, 要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 动员科技人员将散落在各自手中的农机研发和新技术推广的图纸、技术资料集中起来, 进行分类整理、组卷、归档, 为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档案管理和利用打好基础。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应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技术推广档案, 要创造条件建立电子档案, 并配备现代化档案查询系统, 方便科技人员简便、快捷、准确地查询和应用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档案。

3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工作是一项具体而又繁琐细致的工作, 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思想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把技术档案分类组卷, 将相关的信息加以整理、归类, 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述、书写能力。同时, 档案管理也是一种不多与外界接触和交往的工作, 工作性质是长期在室内与资料打交道, 所以,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 埋头做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由于农机推广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 不是管理档案的专业人员, 所以在管理技术推广档案时, 要到有关部门进行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要弄懂管理档案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程序, 按照要求和程序管理好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档案。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提高认知能力, 只有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更好地管理农机研发和技术推广档案。

4 制度上要有保障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2篇

农机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推广方法, 将农业机械化相关技术向我国农户进行普及教育的一种社会公益性活动。通过进行农机技术推广, 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农业生产人员的相关技能, 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户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热情,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1]。目前, 我国在农机技术推广的工作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但是仍然没有充分的满足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业发展的需求,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为我国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加优秀的条件, 而通过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对于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

2、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2.1 在远程控制中的应用

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采集系统从而更好地把握作物生长的情况, 为远程的控制和管理提供了可行性。

2.2 在作物精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对于数据的采集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对于土壤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从而合理对种植数量、使用种子量以及耕作过程中各种工作的需求进行确定, 从而节约成本, 并且为作物提供最为优秀的生长环境, 提升作物的产量[3]。

2.3 在精准施肥技术中的应用

在进行土壤分析的过程中, 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充分地了解土壤中养分含量的情况, 并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从而对于种植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与土壤所能提供的进行对比, 以此来准确地确定施肥方案, 这样既可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 又可以减少滥用化肥的情况。

2.4 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通过建立农机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在计算机中对于管理人员、农机技术等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档案, 从而更好地促进相关单位对于农业机械化的管理, 并且为实现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提供渠道。

2.5 农机信息交流平台的应用

通过信息管理技术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农业机械化相关的政策以及技术宣传。从而更好地提升我国农户对于农业机械的接纳程度, 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通过搭建专门的信息交流技术平台, 从而将相关的农业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技术及时地进行发布, 利用手机、视频和网络平台更好地将相关的信息快速准确的传达给每个农户, 提升推广效率, 同时也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

3、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3.1 加强对农机技术的重视

要更好地进行农机技术推广, 首先需要加强对于农机技术的重视程度, 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 更多地推广研发的新成果, 同时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对工作进行统筹规划, 从而更好地提升推广的效果。在进行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 应该开展多形式多方面的知识推广, 更好地提升农户对于农机技术推广的认可程度。通过这样的农机技术推广, 可以让农户对于农机技术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识, 同时对于农机技术推广也有着很高的认可, 进而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2 合理规划农机技术的推广

目前我国的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于信息管理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升推广效果, 需要认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更好地进行推广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发展规划, 这样才可以不断强化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 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农机信息和技术, 从而更好地保证信息管理技术在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3.3 强化农机信息化建设

为了更好地应用信息管理的优势,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相关信息收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的发展战略, 并且以我国发展战略为中心进行我国特色的农机技术推广研究。通过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促进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业机械的应用, 为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推动作用。

4 、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农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应用信息管理技术, 可以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提升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 从而大幅度促进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伟, 陈新华, 武文娟, 等.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中国农机化学报, , 34 (5) :217-223+264.

[2]王国华.信息技术在农机推广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 , 48 (2) :97.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3篇

一、加强目标管理,做好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

为明确工作目标,强化责任落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县(市、区)分解落实到乡镇,建立了层层分解,层层包保,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和全面完成。

二、突出重点,大力开展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2008年全市重点示范推广水稻机插秧和盘育苗、水稻收获、水田节水旋耕、玉米收获、蔬菜大棚微耕、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六项技术,充分利用国家惠农强农政策,以项目带动推广工作深入开展,发挥农机化技术作为科技载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科技生产力的作用。

三、加强常规技术和小型机具配套推广,努力抓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机化技术服务新体制

农机实用常规技术和新技术应用,关键在于机具配套和新机具的推广普及使用。我们坚持一手抓实用技术应用,一手抓适用新机具推广,根据我市山区农机化技术特点,紧紧围绕小型水旱田配套机具,倡导引进、研制与改制相结合办法,提高机具的实用性,极大地满足了农村市场需要。一是加大实用机具生产推广力度。二是进一步开展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四、加大农机技术宣传培训力度,切实做好农机推廣社会化服务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4篇

淮南农场已整体列入淮南市东部城区规划,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和地方重点项目相继在农场开工建设,如高铁淮南东站、淮南朝阳东路、蚌埠一淮南高速公路、206国道和淮南东城经济开发区等项目。已占用土地面积约3 500亩(1亩=1/15 hm2,下同)。预计下阶段新客站站前开发,高塘湖、滨湖新城区开发,住宅区开发以及朝阳东路两侧开发用地约5 000亩。随着土地继续开发使用,淮南农场土地耕作面积会逐渐减少。但由于受用地指标控制及国家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制约,应该说农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淮南农场的主导产业。因此,强化农机管理,推进新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仍是淮南农场农业工作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淮南农场现有种植面积1.7万亩左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30台、拖拉机配套农具600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70台、谷物烘干设备12台和动力排灌机械20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9万kW。麦稻两季年完成机耕面积3.4万亩,机械收割面积3.4万亩,机械播种面积2.6万亩。机械化作业程度分别达到机械耕作面积1 00%、机械收割面积100%和机械播种面积90%以上。较农机体制改革前动力机械增加了2倍以上,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作业条件,有力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2 加强农机化管理推动农机化技术进步提高服务水平

(1)积极推进淮南农场农业机械化技术水平提升和进步,努力提高农场农业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节本增效、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作用。认真学习执行农垦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及《安徽农垦实施农机准入制意见》、《安徽农垦农业机械作业质量标准》、《安徽农垦农业机械设备报废更新暂行办法》和《农垦机务区建设,农机保管技术规范》等方面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基层,认真贯彻执行。

(2)为管好私营分散的农业机械,确保家庭农场能够及时安全高效的收种,农场每年根据场情多次以场文件形式下发给各农业分场农机管理意见,并于每年午收夏种及秋收秋种期间组织人员深入各分场检查督促安全作业、安全操作情况,反复对机手宣传《安徽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安徽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让大多数机手能够更加理解农机安全生产操作、作业的必要性,坚决杜绝无证上岗。

(3)要求农机户必须加强农机具保养、维修和更新,提高作业质量,按要求、规定和标准进行作业。宣传教育家庭农场及机手要有农场整体意识,服从统一安排、统一调配,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机车为家庭农场作业时,要求家庭农场必须跟班到田头地块,对作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农机作业收费关系到家庭农场和农机户的切身利益,根据燃油的市场价格,机械作业的市场价格及农场地块大小和作物倒伏情况制定指导价,在家庭农场和机手户中间出现矛盾时给予协调解决。由于制定了指导价,从而避免了矛盾,保证了双方的利益。并在完成本场的作业任务后,又组织机手到兄弟农场帮助作业。在为兄弟单位抢收抢种的同时,机手也有了创收。

(5)对于新增的农业机械,及时通报提示,为机主办理牌证等各项手续,有效地减少了“黑车非驾”现象,及时的将农机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使农机安全生产得到了有效保障。

3 推广新技术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1)近几年,充分利用国家对农业机械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宣传、引导、鼓励职工购买农业生产急需、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和服务到位的产品。加强调控协调、指导职工购置大中型、高性能和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引进推广多功能、智能化和经济型农业机械装备设施,通过示范、试点引领带动,加快实现从全程机械化到全面机械化的转变。

(2)淮南农场农机管理工作在新技术推广与应用上做了大量工作,曾先后成功的推广使用了收割水稻的挠型割刀,免耕深松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购置了方捆打捆机进行试验示范,成功摸索了小麦秸秆综合利用与秸秆粉碎还田相结合的技术新途径,并连续几年在东风联合收割机上自制改装了底割刀装置,成功解决了该型机收割水稻时留茬过高问题,提高了收割质量及功效,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农业机械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加强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技术在秸秆粉碎及秸秆处理方面的研究。农机技术和农艺技术虽然各自的侧重点不同,但都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以及效益为目的,只有充分发挥整体功能,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试验、示范过程中,认识到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和机械打捆技术在现实情况下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如秸秆粉碎机粉碎的秸秆对旱田效果明显,但对水稻田的作业应用则难度较大,大量的秸秆在耕作后,由于放水耙田,造成人工插秧或机械插秧存在漂浮现象。机械秸秆打捆从理论上说,秸秆的综合利用有很多途径,可以氨化养牛,可以种植蘑菇,可以作生物质燃烧发电等,但是目前要么没有市场,要么不经济,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打捆,打出的秸秆无法存放,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等。关键是耽误农时,“午收”夏种时间短,抢农时急,同时作业成本又较大,费时费钱,所以推广起来有一定困难。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让职工树立秸秆还田改良土壤,节能环保增效的科学意识;政府重视协调,解决秸秆处理的最佳途径;补贴与作业挂钩,调动种植户和机手的积极性。

4 机械插秧技术、效率与优势

在种植结构调整后,水稻是淮南农场的农业支柱产业,目前淮南农场有3种水稻种植模式,即机械直播籽粒式、机械插秧式和人工栽秧式。淮南农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7万亩,其中水稻旱直播近1万亩,机械插秧3 000余亩,人工手插秧6 000亩,目前淮南农场水稻插秧和旱直播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左右。

机械插秧与人工插秧分析对比如下。

(1)作业效率优势。机械插秧可以节省时间,又插在高产期间内,作业效率高。而人工插秧作业时间长,缓苗时间长,费时费力。

(2)质量优势。插秧机的株行距可调,均匀一致。而人工插秧的株行距、宽窄不一致,单位面积保苗不足,人工插秧人为的减产面积多。

(3)作业费优势。与传统的手插秧相比,机插秧可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优势,粗略计算,在淮南本地人工插秧成本费用在120~140元/亩,而机插秧成本费用在80~100元/亩,总体来看机插秧比人工插秧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4)产量优势,机插秧深浅度、密度和均匀度明显优于人工插秧,机械插秧适合水稻生长的生物性要求,因为机插的秧苗浅、稳,水稻返青快、分蘖多,根系比较发达、不易倒伏,通风通光条件好,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实现稳产、高产。但机械插秧必须解决小苗育秧环境以及育秧成本问题。

(5)水稻旱直播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但生长时间长,产量不高,且影响下季种植,风险大。建议加大宣传、引导。增强调控力度,指导家庭农场种植户创新经营模式。种植那些安全可靠、适应性强和高产高效的作物,不能为了省力怕麻烦而造成损失。

5 机务区建设管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垦农[2011]27号《关于农垦机务区建设,农机保管技术规范措施》文件精神,使农机具始终保持最佳技术状况,确保使用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作业服务,达到双赢的目的,本着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原则,淮南农场经研究拟定了机务区组建地址及农机保管技术措施。机务区选址以朝阳东路为界,设立两个机务区,机务一区和机务二区。机务一区设立在朝阳东路北侧(具体位置待定),占地20~25亩,主要停放保管朝阳东路以北场属范围内各种经营形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户拥有的农业机械。机务二区目前已建成投入使用,地址朝阳东路南侧,占地20亩左右,设置库房65间,门面、修理、加油、配件用房25间,机库34间,门卫、办公室5间。农机具大院占地约12亩左右,可停放农机具50台。下一步将逐渐完善、设置、规范、管理与服务,更好地为家庭农场农机户提供良好的停放与保管维修环境,确保机务区农机大院发挥最大的优势和效益。

6 农机管理及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破旧机具的不断增加,致使农机作业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和提高,新机手未经培训上岗素质偏低,加之机具老化机械性能下降,增加了安全生产隐患。作业市场的恶性竞争,导致农机经营收入下降,制约了农机可持续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机具和新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

7 农机化技术进步的思路与方向

(1)对全新的技术要积极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坚持走科技兴农、科技兴机的道路。通过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谋求在农业生产中实现节种、节肥、节水、节药、节油和增产增收的巨大效益。同时农机化要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技术结构,强调技术换代,进一步完善水旱田机具的补套配套,加快机具的换代步伐。为实现全程机械化向全面机械化方向发展而努力。

(2)大力推进农机技术创新,适应农业生产技术要求,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加强完善农机服务质量,积极推进农机服务创新,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机管理、经营、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农机化运营效益。着力推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工程,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水平。

(3)根据本场的农业生产需求,调整配套农业机械,充实部分农机具,管理大中小型机具,合理配套,不断提高农机装备配套率和使用效率。水稻生产作业机械化是淮南农场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推广使用的难关,要在水稻的育秧和栽插播种上寻求突破,提高水稻生产作业机械化水平,开创水稻生产作业全程机械化新局面。

(4)农机管理工作必须在稳定和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基础上才能执行管理职能,完善规章制度。全面加强对农机生产、作业、维修、安全监理、技术质量、人员培训、新技术推广、更新换代和服务收费等的管理。要使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认真到位,必须提高管理的意识和水平,依靠科学的管理,提高农机化的发展速度。

(5)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农场扶持、农机部门引导、职工个人投入为主体的农机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新格局,同时在投入机制中要引入激励政策,通过有实力的农机公司给予购机借贷、售后强服务以及采取奖励扶持等方式积极引导购置“高、新、优、适”的机具,强化农机投资方向的引导,使农机更新换代进入指导性发展新阶段。使农机投资和新技术推广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为农业和农机化可持续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5篇

将于农机安全管理相关联的信息管理应用到农机管理中去, 能实现对农机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覆盖监管, 此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农机信息化的集成管理, 有利于实现农机管理向模块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农机农作生产过程中, 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到农机管理中去, 能使农机管理者更加了解农机运行的实时状况, 根据农机使用的安全情况做出调整, 大大提升农机使用的安全性能, 大大促进农机化进程的安全性。

4.2 掌上电脑用于农业机械的运行管理

现阶段移动数据的便捷化管理, 催生了掌上电脑这样高效率的管理设备。掌上电脑对数据的处理更加便捷、及时、持久, 而且, 携带方便, 体积较小, 有着较强的稳定性, 将其应用到农业机械管理中, 能大大提升农机操作的便捷性, 能及时处理各种应急信息, 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3 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农机群的控制

这些年,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 更多的领域都有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其应用到农机管理所发展起来地理位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可准确定位农机所处农作区域范围, 共享农机的.位置信息, 适时掌控农机具的地理信息, 实现对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大提升农机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4 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农机的精密作业

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尤其是电子单元的通用化、标准化管理, 大大加快农机电子化发展水平, 为拓宽农机智能化水平大有裨益。比如说:农业机械的操作, 需在驾驶室能完成作业。如果在驾驶室内安置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 农机具远程操作作业将成为可能。而且, 多个农机具的总线通信联系, 对促进农机精密化作业意义显著。这需要在控制室安置智能显示终端设备, 这样就为不同机具的多信息交换提供便捷, 而且能按照总部发送信息作业, 确保精密化作业的程度和水平。

5 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无论哪个行业要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都需要依赖信息技术, 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农场, 开始逐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而规模较小的农场尚处于传统管理模式中。因此, 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思想认识, 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提高农业机械管理的现代化程度,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志奇.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 (16) :299.

[2]刘忠志.试论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J].民营科技, , (4) :93.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6篇

摘要:农机化技术推广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也是新技术和农业机械转变成生产力的一种途径,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农机作业服务队,是一种由基层农业有关部门组织的,根据农业需要,把农机经销商组织成农业生产服务队进行跨区服务,提高地区农业水平的服务模式。本文从推广原因、影响因素和具体方式三个角度对推广农机化技术的可行之路做了探讨。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影响因素;农机作业服务队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同时,对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力度和投入也逐渐增加。农机化技术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化技术、农用机械,普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知识,提高生产效率,解放人力资源,降低劳动量,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因此,近年来,部分地区的基层政府对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经过实践证明,农村要想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就必须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通过推广农机化技术,来转变农村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农业经济,保持农业的稳定增长。

1、推广农机技术化的主要原因

农村经济要增长,就必须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有效的转变。农机化技术正是实现转变的可靠方式。首先,推广农机化技术,可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为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实行农机化技术,可以有效的解放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的进程。第三,农业机械化可以消化我国过剩的钢铁机械产能,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扩展市场容量,丰富农村市场的致富途径,促进资源在国内市场的充分流通,促进经济平稳有序增长。

2、影响农机技术化推广的几大因素

2.1、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体制与技术局限性

2.1.1、推广体系问题

推广体制机制陈旧,推广观念落后。在市场化不完全的农村城镇市场上,许多国企的领导部门推广观念落后,还保持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拨款行动,“等、靠、要”思维模式依旧没有转变。同时,由于工作态度不积极,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完全转变角色,在服务中服务态度不端正,没有真正做到帮人民群众解决困难。此外,推广思路狭窄,没有真正的深入市场去找出路,使得所负责的农机与人民生产生活需求脱节。

2.1.2、推广资金不足

农机技术化推广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属于政府性指导工作,直接与农业经济效益挂钩。但是由于地方政府财政经费紧张,资金往往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府等企事业单位工资发放等方面,对推广的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导致推广人员仅仅凭借着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感去工作,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工作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这使农机化推广力度欠缺,人民群众没有理解农机化技术的先进性。部分地方的农机推广部门甚至自负盈亏,对农机生产、经营者和农机使用者上下其手,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1.3、农机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我国现阶段的农机产品质量较差,产品的使用范围和环境适应性相对较低。这是影响农机技术化推广的重要因素。农业机械不同于家用电器,在资金上对一般农业生产者负担较重,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又无法及时解决,不仅耽误农时,影响经济收入,还会极大的挫伤农业生产者的使用积极性,也会增加推广者的推广难度。厂家在出售农机产品时,使用的不是销售的信誉而是政府的信誉,出现质量问题时,售后服务不到位,也会降低政府的影响力。此外,部分农机产品使用范围较窄,买回来无法全年使用,也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2.1.4、推广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推广经验不足

农机技术化推广工作需要专业知识过硬,推广经验丰富的推广团队来操作。但是在当前的推广工作中,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不足,也没有经过市场化的推广锻炼,在技巧和经验上稍显欠缺。使得很多农民没有真正的了解农机的作用,在使用之前没有充分学习农机使用知识,在使用方式和使用积极性上明显不足。导致了许多不该发生的问题,影响了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2、农机化技术推广在市场上的局限性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农机生产行业竞争加剧,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农民成为了市场的主体,具有选择权。但是由于政府体制原因,推广人员在推广时没有了解市场,在选择农机上产生一定的误差。此外,改革开放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分包到个人。这使得使用者土地規模较小,难以体现农机化的优势。农民对于高投入的大型农用机械,没有使用的兴趣,同时也没有风险承受能力。

3、有效推广方式----农机作业服务小分队

农机作业服务队,是一种由基层农业有关部门组织的,根据农业需要,把农机经销商组织成农业生产服务队进行跨区服务,提高地区农业水平的服务模式。这种服务模式规避了普通家庭对机械化使用将要面临的风险,提高了农用机械的使用效率。是对基层大规模农业生产在方式上的继承和创新,有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节约时间,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首先,农机作业服务队有效降低了农机购买者的风险和成本,如果单独购买和使用农机,不仅耕地面积小,降低了农机使用销率,还增加了成本回收的周期,等到农机使用年限到期后,利润狭小,得不偿失。而采取农机作业服务队模式则会减轻上述问题,实现双赢。

第二,增加农机购买者和经营者的收入,增加致富途径。农用机械,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资本,在经济学中,生产工具作为资本,与土地、人力是一致的。所以农机经营者也可以合法的投入农业生产,获取正当收入。农机作业服务队为农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致富途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第三,促进区域协调,方便政府管理。农机作业服务队作为一种流动的经营队伍,同时又具有一定的集体特征,能有效的加强地区之间的资源协调和调动,同时,其集体特征又能方便政府对农机规模的管理和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为经济研究者研究机械化对农业的作用提供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能起到科研和管理双管齐下的作用。同时,农机作业服务队的存在方便政府对农业生产制定统一的生产政策和市场政策,能有效的协调政府的资金和补贴的落位,促进农业经济在政府的监督下平稳有效发展。

结论:

总之,农机作业服务队的推广,改变了农业生产中靠天吃饭、靠人力生产的状态。对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促进农机作业服务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充分调动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生产中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丙涛,陶竹林.影响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因素分析和解决措施[J].辽宁省新民市农业机械化学校现代农业装备,2011,10(15).

[2]王秀珍.农机作业服务队是推广农机化技术的可行之路[J]青海农技推广,2013,(2).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7篇

农业机器试验鉴定是农业机械化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是科学技术工作, 也是技术性的执法工作。它是为农机使用者提供和选择质优价廉的农机产品的必经程序和评价农机产品效益的主要手段, 是促进农机产品提高质量的有力措施。农机鉴定工作, 主要是考核农业机械的作业性能、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相适应性, 对农机具做出综合评价和鉴定结论。

1 农机试验鉴定的属性与社会功能

1.1 农机试验鉴定的属性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的技术要求与农业机械工作的特点是不可分割的。首先, 农业机械的加工对象主要是土壤和动植物等有机体。这些被加工对象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 与一般金属或其它无机材料不同, 其变化具有随机性, 工作又大部分处在田间条件下, 受自然气候的影响, 就出现了地区的适应性与工作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农机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要求物美价廉, 农民买得起、用得好, 经济效益高。因此, 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 就必须从这些特点出发, 做好“把关”和服务工作。具体来说, 就是要求农业机械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安全可靠、操纵维护简便、地区适应性强、使用经济性高, 这是农机试验鉴定的专门机构或部门应该承担的任务。

1.2 农机试验鉴定的社会功能

农机试验鉴定的社会功能, 主要是向农村生产单位或农民推荐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农业机械, 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也为工业部门服务, 通过试验鉴定反馈产品质量和需求信息, 促进农机工业发展;沟通产品供销与农机使用、管理之间联系。例如, 农机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广, 保证农机用户健康和安全, 监督农机产品质量, 推行标准化、通用化, 执行国家与环境保护政策, 仲裁用户、厂家、销售部门之间有关农机性能方面的纠纷, 以及其它的社会服务功能。

1.3 强化农机鉴定监督职能

发挥农机鉴定监督功能, 必须赋予农机试验鉴定机构以必要的法定权力, 使其具有权威性。任何农机科研课题都要通过鉴定评审才能列为科研成果;一切试制的新农机具只有通过鉴定, 才可投入批量生产;研制成功的农机具, 必须通过鉴定才能推广应用;确有推广价值的农机具, 接受抽查鉴定, 保证其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才能继续生产;优质价廉的农机产品, 一定要通过鉴定评选, 取得广大农户的信任, 方能投人市场销售。

2 国外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进展

在国外, 农机产品试验鉴定工作形成两类:一是鉴定试验, 主要是评定农机产品质量, 将结果公布于众, 为农民购买机具和政府对农机具的扶助和推广提供依据;二是发展试验, 主要是为研究改进产品提供依据。因此, 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农机试验鉴定体制:一种是专业的鉴定试验机构, 如联邦德国、瑞典;另一种是试验与研究机构合一, 既做鉴定试验, 又做发展研究试验, 如日本、美国、法国等。为使试验鉴定具有客观公正性, 试验鉴定机构必须避开本机构参与研究发展的产品。

1) 美国最负盛名的试验机构, 是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拖拉机实验室, 是世界上著名的专职拖拉机试验室, 也是美国唯一的独立核算的拖拉机试验室。由于试验室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严密的试验程序和试验方法, 并且自始至终严格一致, 在用户中建立了信誉;在美国, 许多农民不买未经该试验室试验的拖拉机。很多国家不允许未经该试验室试验的拖拉机进口。因此, 世界上一些主要的拖拉机厂商都把产品送去试验, 以期获得一份世界公认的试验报告。

2) 日本农机产品的评定主要实行两种制度:一是机型鉴定, 相当我国的新产品鉴定;二是安全鉴定, 相当于我国的安全性能检查。20世纪90年代后农林省修改了农业机械促进法, 同时成立了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在促进法中明确规定了农机具的鉴定业务由该所承担。由于农机具有地区适应性的试验要求, 需要再委托地区农业试验场进行。经农机化研究所试验鉴定, 提出合格与否的意见后报农林省批准, 公布成绩单发给合格证, 鉴定合格有效期限不作具体规定。机型鉴定合格后, 每年还由农林省组织抽查, 抽查不合格者取消合格证。

3) 俄罗斯与东欧各国农机产品的鉴定与试验工作, 由有关的技术监督机构和国家检定委员会指定的, 分别在全国各地的117个检测中心执行。俄罗斯和东欧各国的工业标准化、技术监督与产品质量检定, 以及各工厂企业内部推行的质量管埋, 都是由国家颂布法令, 强制执行的。国家设立专门机构, 为这些事务进行规划管理、指导和监督。不贯彻执行标准化, 不遵守产品质量国家检定制度的当事者, 将受到法律制裁。

3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1) 建立农机质量保障体系。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既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又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 由于质量管理仅依靠开发设计或质量检验等个别职能, 显得份量不够和不全面, 因而之后提出了涉及到企业所有职能进行有计划的质量活动, 并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使质量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而质量管理中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很多新观点与新办法, 对监督检验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使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企业对本厂产品质量体系包含要素应做出明确规定, 可应用国家标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作为供需双方确定质量要求的依据。“质量保证模式”是为了满足合同给定的质量保证要求而选择的一组相互联系的质量体系要素, 这时需方关心供方质量体系中有哪些影响产品质量的要素, 以及控制情况和随之而来的风险, 因而—般均在合同中规定供方质量体系必须包含的要素。

随着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既要求有知识密集型的检验技术、检测手段和方法与其相配套;同时, 要求建立农机质量保证体系, 促进农机产品监督检验工作和业务建设将由专业化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质量立法工作, 逐步建立健全质量法规体系, 从法律上明确质量责任, 对质量实行依法管理。作为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 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严格执法, 切实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

2) 加强农机作业质量管理是强化农机监督力度提高农机产品质量应实施必要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监督。农机质量监督应由传统的农机产品质量检验鉴定, 拓宽到对农机作业质量的监督, 延伸农机产品技术监督功能。同时, 要提倡科研、生产、使用部门相互结合, 以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

3) 质量跟踪调查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充分利用市场机制, 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要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使企业走向市场, 在市场需求下, 不断地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 做好售后服务和质量信息反馈工作。

加强质量监督, 严格整改措施。扩大国家监督抽查的覆盖面, 坚持抽查工作, 对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的企业及其产品进行质量跟踪监督。

开展全民质量意识教育, 发挥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作用。要充分发挥各级质量管理协会、消费者协会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 提高农机行业产品质量, 实施质量保证和质量监督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需要农机战线上的干部职工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把提高产品质量和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使我国农机产品的质量有明显地进步, 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管理与技术监督既是科学技术工作, 也是技术性的执法工作。为此, 通过农机试验、鉴定的属性、特点、社会功能以及国外农机鉴定工作的发展, 分析和讨论如何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管理与技术监督的重要意义, 为提高农机产品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机鉴定,质量管理,技术监督

参考文献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8篇

信息技术是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应用技术, 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之上, 并通过物理原理和新型科技材料来实现人类信息沟通和传递的技术。通常情况下, 信息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 通过互联网络的搭建来完成信息传输。信息技术还可被分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其中, 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共同被称为“3C”技术。信息技术被应用与多行业领域当中, 为信息资料的集合和整体创建便捷、可靠的空间平台。现代化农业生产依靠的是机械化的劳作模式, 将信息技术与机械化生产相结合, 形成农机跨区作业网络体现, 实现农业的信息化发展, 而在农机跨区作业网络的创建当中, 信息技术仍被作为一项核心技术, 因此, 信息技术与跨区作业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

2 我国农机跨区作业网络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2.1 农机专业网站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目前, 我国的农机跨区作业网络信息技术已趋于成熟, 也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并给予一定的鼓励与支持, 农机网络工程已投入建设, 并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农机网络工程实现了农机信息资源的贡献, 机手可以通过网络操作来了解跨区信息, 但现如今的农机网络工程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 内部资源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以形成大规模的管理体系, 也不能够完全满足机手对农机跨区信息的需求。各区域网站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地址和区域名称, 但没有建立起相关的产业连接, 跨区域连接甚少, 因此农机的跨区作业网络信息技术还有待提高和发展。

2.2 网络信息内容更新缓慢

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 网络信息内容的更新较为缓慢。多数农机专业网站在短时间内建立完毕便投入使用, 但是其内容却长时间得不到更新, 使得网站信息闭塞, 服务功能缺失。也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严重不足, 使得数据更新系统不完善, 人员管理不及时, 信息获取不积极等。这对农机跨区作业网络的建设和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2.3 从事跨区作业的大部分农机手文化程度较低、农机专业技术不精、网络信息意识不强

虽然我国已自行建立起了相关的信息平台, 但是农机跨区域作业仍未得到有效发展和应用。由于大多农机受的文化素质水平并不高, 起而对于拥有现代化信息特点的农机跨区域作业网络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规范并不了解, 同时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正确认知, 使得农机跨区域作业网络的开展和普及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如想转变这种发展现状, 首先我国政府有关部门要协助发展, 对农机市场以及农机技术进行推广, 建立起专门的农机服务部门, 转变对农机的管理方法, 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力度, 拓宽农机跨区域作业信息的搜集渠道, 优化资源信息共享, 形成具有专业化、科技化的信息服务习题, 为农机跨区域作业网络的建设提供有力资源。同时也对农机跨区域作业信息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有着强有力的深化作用。

3 国外大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

由于美国的科技和信息化技术较为先进, 因此, 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 并且也是世界最早推行农业跨区域作业的国家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美国就已经将农业机械设备与GPS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结合, 大大提升了农业机械化的精准度, 同时也奠定了美国农机跨区作业发展的领先水平。

西欧国家地处干旱地带, 受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 使得该区域的农业以旱作为主。目前, 西欧国家的在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和生产方面, 已经实现了全机械化生产, 并且也在尝试着将GPS全球定位系统与农机机械化结合作业。

在日本, 农业已经完全向机械化方向发展, 能够完成整地、插秧、植保、收割等一系列的机械化生产, 机械化的耕作模式以在世界机械化领军行列当中。由于日本人口趋于老龄化, 因此日本的农业集团化生产还将进一步发展, 机械化农作也将成为主要的耕作形式。

另外, 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 例如泰国、印度、菲律宾以及南美等国家, 也逐渐跻身机械化和跨区作业信息化的行列中。

4 网络信息技术在农机跨区作业中的应用发展思路

4.1 针对我国农机跨区作业的特点, 建立和完善网络工程。

时效性是农机跨区作业最突出的特点, 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有效载体进行传递就能够满足农机跨区作业时效性的需要。成熟和完善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使跨区作业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便利、有效。

4.2 各地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库建设投入。

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作物种植情况、种植面积、交通情况、各项作业价格行情等一系列农机跨区作业所需的信息是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来搜集和摄取的, 是要通过必要的途径才能完成的。

4.3 努力在提高农机手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其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

科教兴国, 科学是关键, 教育是基础。在当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 由于农民对各种科学技术的认识不够, 各种先进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不到位使得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和因素。专业基础差、素质普遍不高、信息意识不强, 是广大农机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业已成为制约农机跨区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各地农机主管部门、农机推广部门、监理部门、农机学校要把提高农机手的专业技能作为己任, 大力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与培训工作, 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农机操作技能, 同时要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并在现有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 充分利用以网络优势, 大力实施网络教育, 通过农机网站提供农机专业技术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 不断提高农机手的素质, 强化农机手的信息意识, 培养新世纪的农机作业专业大户。改变传统的农机手四处奔波打听搜集跨区作业信息的模式, 使农民依靠网络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 坚定不移地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之路。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 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是提高农民收入, 增加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和前提保证。在当前, 随着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逐步重视, 随着当前各种县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各种产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大, 使得当前在农业生产中, 实现信息化已成为其生产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是发挥农业生产进行各种自然灾害抵抗的前提基础。农机跨区作业已经开始初尝网络信息技术带来巨大效益, 是通过以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其发展的前提过程, 其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的完善, 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现阶段, 信息技术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人们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同时也对社会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与农业机械化生产当中, 形成大型的农机跨区作业管理, 对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和转型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的先进科学技术对农业机械化作业进行调配, 从而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就针对信息技术在大型农机跨区作业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管理,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福海, 张宁.信息技术对农机传统行业的提升[J].中国农业信息, 2013 (15) .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9篇

1 应用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益处

1.1 可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微机的潜能提高利用率

目前, 大多数农机部门对计算机的应用单一, 开发功能简单, 有的仅仅用于农机档案录入和文件打字贮存, 利用的低效率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使现代化设备不能尽其用。

1.2 提高档案信息时效性

缩短农机信息的加工时间, 提高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编者可直接利用机读形式的档案, 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 快捷地出版农机二次文献。

1.3 节约信息加工费用

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 可一次投入, 多次产出, 可改变信息加工工作受经费限制的局面。

1.4 重复利用信息成果

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 信息成果可多份拷贝, 将拷贝成果送到领导及各个部门, 扩大了社会影响, 拓宽了服务范围, 农机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1.5 档案信息与最新技术接轨

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 可使档案信息顺利地与最新技术接轨。目前, “信息高速路”在我国已经起步, 农机档案工作应积极适应这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要求, 加快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建设, 为将来“信息高速路”中有一束档案信息打下基础。

2 计算机技术在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中的应用

2.1 利用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数字化农机档案网络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设适合农机档案信息电子自动化的网络, 着眼于整体网络, 组成系统的横向纵向的各个节点都能联通, 发挥整体优势和系统的综合能力, 提高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

2.2 制定数字化农机档案信息的标准

当前, 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首要的工作是建立健全农机档案业务工作的业务规范, 并加以实施, 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3 抓好数据库建设

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农机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核心和基础, 是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 我们认为, 建设数据库的经验主要是领导重视, 统一认识, 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 面向应用, 建立“活库”, 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 突出重点, 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 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布式数据库群, 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提高一步。

2.4 加大农机档案管理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 各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 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 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 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 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5 加强农机档案信息保密和安全工作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10篇

关键词:农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规范,改革措施

一个事业单位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发展, 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是事业长期发展的生命线。因此, 在这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 认真梳理北京农机鉴定推广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将十分有利于系统的发展。

1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制机制的限制, 整体水平滞后经济社会的发展。

1.1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现代人力资源正慢慢在我国发展起来, 但由于发展时间不长, 市农机鉴定推广系统还没有足够重视, 不能上升到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高度, 远远落后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 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

1.1.1 人力资源的独特性仍然被忽略。目前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系统中大部分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简单的招聘、培训、考勤、工资、档案等常规工作, 忽略了员工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 这也磨灭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导致人员分布不均, 工作效率不高, 无法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1.1.2 “单位人”思想依旧存在。由于90%以上人员为编制人员, 部分人还存在单位人和官本位思想, 这种没有竞争的思想, 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在事业单位无法进行革新, 从而无法启动员工内在的潜能。

1.2 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僵化

受农业事业单位的性质和编制限制, 尚未能做到合理地选拔人才以及科学地使用人才, 这使得很多优秀技术人才流失。

1.2.1 招聘工作不够高效。一是招聘途径单一, 人才引进主要通过公开招聘方式, 而公开招聘程序复杂、时间较晚, 周期较长, 导致很多应届生放弃选择;二是招聘专业不对口,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机相关领域, 对应专业较少, 且受目前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诸多限制 (时间、学历等) , 导致报考人员更少, 专业不能完全符合单位实际需求, 后期融入工作则相对较慢, 因此目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三是工资待遇偏低。受农业事业单位性质以及历史原因影响, 工资水平较社会其他行业以及本行业其他单位偏低, 因此很多应届生不愿选择本单位, 导致人才引进较为困难。

1.2.2 竞聘工作不够规范。在职务竞聘和岗位竞聘方面还都存在着不规范性。一是职务竞聘不彻底, 由于长期历史原因仍存在保留待遇现象。二是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压力加大。自2008年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开展以来, 目前仅有9%的人在管理岗, 82%的人都在专技岗, 导致了专业技术岗位竞争压力较大, 加上长期专业技术岗只补充竞聘不整体竞聘, 不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 不利于单位事业的发展 (图1) 。

专业技术岗人多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科级以上晋级权限在上级主管局, 职务晋升机会小, 出口窄, 大部分人不愿意选择管理岗;二是管理岗最高级管理7级工资为1460元, 甚至低于专业技术岗中级9级1475元, 因此选择管理岗人员远低于专业技术岗人员。

1.3 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配置

受历史沿袭思想的影响, 在岗位设置、人才配置上, 全市农机鉴定推广部门普遍缺乏统筹明确的总体规划, 缺乏和市场结合优化的观念, 不能做到员工能力与岗位任务的完全匹配。

一是科室设置有待完善。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农机鉴定推广工作的需要, 市农机鉴定推广站在科室设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行政科、开发办、质量管理科、科技质量科、政工科、研究室、调研培训科”等科室已合并重组, 新设立了“社会化服务科、计划财务科、科技教育科”等科室, 但是, 科室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农业局关于调结构 (2578) 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精神, 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 全面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机化与信息化融合, 全面推进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事业服务, 科室设置依然有待优化和完善。

二是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各科室的职能职责已经确定, 但各个岗位的职责还没完全理清, 存在工作职责不明确, 考核无指标, 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

三是人岗配置不够科学。随着单位职能的不断拓展, 各科室的业务量不断增加, 但单位受到编制的限制, 无法突破, 导致部分科室人员不足, 不利于业务开展。

四是轮岗力度不大。多年来, 各岗位人员交流较少, 有的人员长期呆在特定岗位上, 呈现出个人依赖岗位、岗位依赖个人, 从事业务工作的综合能力不够, 从事行政工作的不懂业务, 长期做推广的做不了鉴定, 长期做鉴定的做不了推广, 业务能力欠缺的得不到提高, 工作能力强的知识得不到拓宽的局面。

1.4 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不完善

员工培训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尚有待完善, 没有建立完整科学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即使有也多偏重上级安排, 忽视培训制度的战略性, 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的适应性措施。人力资源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员工培训内容与其本职工作的关联性和针对性不强, 单纯的以理论型培训为主, 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 忽视了职工长远性的岗位发展。

一是新人培养不够全面。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够强, 缺乏长远规划, 导致人才成长较慢。有些知识从书本中可以学到, 有些知识需要从实践中得到, 这就需要一个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 相互补充才能达到一定培训效果, 而目前针对新人只有入职培训, 忽视了岗前培训、跟踪培训等方式。

二是中人培养不够系统。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是从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切入, 而是单纯培训业务知识, 导致复合型人才较少。人才培养重过程, 轻实质, 缺乏“回头看”理念, 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尚未对干部进行评估。

三是培养统筹性不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于单位人才培养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和授课老师缺乏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 导致很多培训存在临时性, 单一性, 效果不佳。

1.5 激励机制缺乏差异性

薪酬机制、考核机制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 仍然采用依据职位等级的统一模式, 简单地根据行政级别来划分, 不能完全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及同岗位上个人的能力价值, 造成分配不公,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一是工资分配不够合理。受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方式的限制, 目前工资结构只能按照工资总额对绩效工资进行分配。虽然在绩效工资中既体现了岗位相关性, 也体现了职务相关性, 但仍然存在不能按劳分配的问题, 即达不到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的目标。

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在现有的农业事业单位的考核机制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对于人员的晋升, 保持着所谓的稳定状态, 存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

2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措施

2.1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淡化“权利”理念, 增强“服务”理念。随着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才已成为其核心竞争力, 市农机鉴定推广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应该有所变革。各单位必须从领导层面开始, 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观念, 重新认识人力的价值及其管理方式, 把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并落实到单位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同时, 淡化“权利”理念, 坚持“服务”理念, 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权力中心”思想束缚中跳出来, 以全新的思维方式去为员工提供需要的服务。

2.2 开展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 完善用人机制

随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入, 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已经成为单位组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营造各层次人力资源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人才创造价值提供良好平台, 实现人才与单位的双赢。首先, 需要考虑组织未来的环境变化和发展趋向, 增加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金投入, 以单位发展战略为指导, 重新评估单位内部的人力资源状况, 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中长期人力资源规划。第二,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完善自身用人机制。在人力资源市场化的基础上注重开发和管理,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 逐步由职务终身制、职称终身制向直接聘任、选举聘任等多种任用形式过渡。在人才的晋升、使用、提拔中建立公平公开、择优录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人才机制, 实行公开招聘, 竞争上岗, 强化各类人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调动工作积极性。

2.3 明确职责定位, 实行岗位管理, 实施岗位竞聘

首先, 积极与上级人事部门沟通, 增强单位内设机构和中层人事管理的自主权;其次, 针对各个岗位合理制定岗位职责和岗位说明书, 最大化的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第三, 努力争取更多的专业技术岗位, 提高中高级岗位设置比例。第四, 根据需要打破原有一成不变, 一劳永逸的固定岗位聘任现状, 合理进行岗位竞聘, 通过竞争上岗, 增加危机意识, 避免人才的堆积和流失。

2.4 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 完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计划

首先, 需要以适当超前性的原则来确定员工培训内容, 保障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的前瞻性及合理性。可通过讲座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培训需求调研, 并结合单位工作的特点, 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 要确保培训内容不能只包括岗位技能, 还要注重员工职业道德的强化, 使其具备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其次, 员工培训教育要把员工个人发展与单位的发展相捆绑, 激发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与使命感。需要用先进的文化思想武装员工头脑, 激发起内在的工作动力,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员工个人成长发展的需求, 给予其对未来工作的晋升期待, 促使员工做好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最后, 要重视单位中、高层管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量身订做开发项目, 促使其更新与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与方式, 有效提高自身管理技能。

2.5 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要以全新的思路努力引入竞争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首先, 要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实际效能, 在探寻新的评估标准基础上从实际出发, 应以其承担现职工作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完成工作目标需具备的条件为基本依据, 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内部工作任务明确考核内容。其次, 加大对考核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增加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最后, 引入竞争机制, 针对各类人才岗位差异, 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薪酬管理分配制度。更为重要的是, 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绩效工资和奖惩兑现, 形成奖优罚劣, 奖勤罚懒,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李建文.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J].改革与开放, 2011, (18) :97.

[2]关善文.浅谈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 (9) :121.

[3]侯汶佳.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 2011, (6) :34.

[4]张伟.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J].中国外资·上半月, 2012, (7) :61.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 第11篇

关键词:农机推广;农机补贴;关系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4.026

1农机补贴现状

1.1 农机补贴机具配置不均衡

据调查,由于各乡(镇)、村(社)受经济条件制约,农机配置不均衡,从农业机械拥有量来看,经济比较富裕的村,如该乡的新安村,耕地面积10000余亩,各类旋耕机、拖拉机等46台,但近1/4的农业机械陈旧老化,须更新换代;而经济比较落后的村,如清水村,耕地面积近14000亩,拥有各类旋耕机、拖拉机仅有20余台。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农业机械要合理配置,须进一步加大农机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

1.2 农民购置中小型机具欲望高涨,补贴机具市场需求得不到满足

据调查,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甚少,补贴重点应侧重于各类大中型机具、经济作物种植及收获机械的补贴力度。

2 农机新技术的推广与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的关系

2.1农机购置补贴的意义

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支农强农的惠农政策,也是一项农业机械化技术支持措施,有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利于提高乡镇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机推广。

2.2农机补贴激发农民购机积极性,从而带动农机推广

农机购置补贴直接补贴农民,引导更多农民购买农机从事农业生产,刺激农民购机积极性,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扩大了农机作业范围,一改“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畜类耕作模式,实现了机械化耕地、种地及收获,使一部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解除了在外打工者的后顾之忧,农忙时节返乡现象明显减少,大批农民开始兼业种田。人工收获稻谷每亩要付出240元,而机收则只需100元左右,仅此就为农民节约开支50%左右。据调查,水稻机育机插可增产5%以上。另外,由于机耕、机育、机插速度快,缩短了“双抢”时间,使农作物能够适时精量播种,为大面积丰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3 农机补贴推动了农机服务产业化、专业化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群众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支付农机作业费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的购买力也明显增强,从而极大推动了农机服务的产业化、专业化的发展。农民购买了新机具之后,不但满足了自身耕种的需求,还积极投入到农机跨区服务作业当中,显著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

3 发展对策

3.1加大农机购置补贴的宣传力度,调动农民推广使用农机具的积极性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广播、宣传车、发放传单等多渠道多措施的对农机购置补贴进行广泛发动和宣传,使这项工作真正惠及百姓、方便于群众;二是采用深入基层、科技下乡等方式,大力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让广大农户了解先进农机具的优越性,增强应用农机新技术的主动性。

3.2 加强推广,确保农机具的适用性

在农机推广过程中,根据当地情况推广投资少见效快,综合效益显著的农机具,确保被补贴农机具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生产需要。

3.3加强培训,提高农机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各项农机新技术。技术人员要教授新购机农民使用新机具的要领,切实解决农民对新型农机具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

3.4 发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

利用其懂经营、会管理、技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的特点,把农机合作社打造成为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平台,使其成为农机科技推广的示范带头人。

3.5加大服务力度,提供售后保障

农机售后服务至关重要。各级农机部门要加强培训管理,要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及时与生产厂家及供货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做好农机售后服务工作。在农机购置补贴产品选型时,要求企业对售后服务等作出书面承诺,让生产厂家及销售部门切实履行“三包”服务的有关要求,确保售后服务及时到位。

3.6农机购置补贴做到程序规范,管理严格

为了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必须按照上级要求,规范操作程序,严格管理,防止优亲厚友现象发生。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认真做好咨询服务,耐心解答农民问题,推动当地农机用户农机维修和服务的完善,形成了农机化服务产业链。

3.7增加以旧换新农机补贴政策,加快优化农机装备水平

从调查看,近20%的农业机械存在马力小、陈旧老化、故障频繁、油耗高、作业效能低、作业质量差等问题,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建议实施以旧换新的农机补贴政策,旧机具按一定比例折旧回收,新购机具按一定比例补贴。

3.8把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面纳入工作日程

当地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农机补贴政策,财政、农业部门协调配合,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使农机推广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

搞好农机技术推广促进农机为农服务 第12篇

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职能界定是主要是根据我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的生产需求以及满足农村经济建设和农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将国家先进的农业技术、器械和成果通过建立试验基地、教授培训指导和技术服务等方式, 来帮助农民在农业经济生产活动中接受、认识最后掌握这些先进的农机技术、器械和成果, 让这些先进的农机技术能够一步一步从点到面的不断发展, 来影响整个农业经济的生产活动的过程。所以我国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农村社会生产力, 降低农村经济的日常生产消耗, 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 提高农民的收入, 帮助各级乡镇政府来提高地方的整体生活水平。其中农机的推广工作是整个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农业经济快速的实现机械化和现代化, 最终提高将先进科学技术更好的形成现实的生产力, 发挥经济效力。

农机推广一直都是我国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而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的先锋军, 是最先也是最快的将我国先进的农机技术转化为地方先进生产里的重要力量。做好基层的农机推广工作是保证我国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是落实党和政府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 为农服务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式从传统粗放式发展到集约式, 推动农村经济结构化升级的重要力量。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然之路。

二、加强农机推广工作的建设促进农机为农服务, 提高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1) 完善农机推广工作要针对你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结构未来的调整趋势, 为农民的未来服务。农机的推广的未来规划, 和要推广的项目以及具体的实施办法要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为标准。因为农机推广对农村经济发展来说, 不仅仅是其中一项工作, 而是需要服务于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体系建设, 因为他不仅仅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经济活动, 而且会对整个农村的个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农机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支出, 所以在进行农机推广的工作中, 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农业结构, 地理环境, 农村人口的现状和未来地方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需求进行。这些都是制约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因数, 只有在推广的过程中考虑到这些因数的作用, 才能真正的做到让农机为农服务, 而不是成为农民的负担。

2) 农机推广工作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推广机构, 健全基层农机推广体制, 让农民无后顾之忧。我国的农机推广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农机推广机构进行推广的。所以这个机构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稳定, 让农民能够在购买农机之后, 有一个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以一个县级农机推广机构为例就需要大量的高级和中级技术人员, 和很多的技术储备人才, 来保证农机推广机构能够长期对农民进行服务。

一个普通的县级农机推广站就需要五人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乡镇的农机推广站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也需要在两三人左右, 这样才能在农民需要的时候最快最好的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在管理体制上, 基本上是以一个县为单位, 县级的农机推广机构在主导, 乡镇的农机推广机构为下属整体推广体系, 同时政府在其中要做好保障, 对农机推广机构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

3) 完善农机推广的服务体系, 保证农民的整体利益。政府在建立一个完善的农机推广体系之后, 同样要注重建立一套与之相配套的农机服务体系。

加快农村之间购机户直接的机械联合和技术联合, 建立一些互助服务组织, 提高农机的整体使用效率, 做到从小规模, 个体化到大规模, 集团化的过渡, 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 降低农民购机之后的风险。同时积极推进现代化的农机服务体系的建立, 把因特网和信息化这个先进的技术运用到农机服务中去, 同时以现有的示范基地为基本点, 进行农机的培训工作, 让农民能够进一步了解农机的具体使用和作用。

4) 政府应该完善对农机财政扶持力度, 提高对农民购机的补贴。我国的农民相对来说在经济实力上和国外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将购买农机的全部费用都由农民完全进行负担的话, 是对我国农民的一个巨大的财政压力。所以政府在其中就要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补贴制度。包括:购机补贴、信贷优惠政策、农机保险等多方面, 多种形式的补贴机制。整个补贴机制的建立要以政府的财政补贴为引导, 通过自愿的原则让农民进行投入的原则之上。同时这个机制的建立不应该是一个短暂的政绩工程, 而是应该是一个长效的补贴机制。政府应该扩大对农机补贴的范围和数额。重点支持一些相对比较先进的农机推广项目, 来促进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5) 政府应该利用国家对农机的各种补助, 主动结合本地的资源和农业习惯来帮助农民来升级他们的机械, 实现农业装备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出多种类, 多方位, 多层次的不同类型农机推广项目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农民的需求, 同时在完成农业机械的基础上不断的推进其他行业的农机项目, 为农业的全面机械化和现代化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 只要党和政府坚持以农为本的思想, 积极推进各种改革和扶持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的做到让农机推广工作为农服务。

摘要:农业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必要标志。所以进入新世纪,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要求农业尽快实现现代化和产业化。而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必备物质就是农业的机械化。新技术的推广和改进能够不断让农业产品快速的转化为必要的社会生存力。本文主要是阐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需要大发展的今天如何做好农机的推广工作, 来真正做到促进农机能够为农民服务, 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机推广,为农服务,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健锋.发挥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业与技术, 2012.

[2]李学宏.浅谈农机技术推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农家之友, 201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农机技术推广档案管理】相关文章:

农机技术推广07-13

农机技术09-06

农机推广技术08-20

农机维修技术06-29

技术推广农机技术论文04-26

农机专业技术人员06-17

三夏农机技术要点07-31

技术推广农机技术论文提纲08-07

农机节油技术分析论文08-22

农机技术工作总结07-24

上一篇:应用平台选型下一篇:大到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