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学风建设

2024-07-14

艺术院校学风建设(精选12篇)

艺术院校学风建设 第1篇

一、学风建设的意义

学风体现了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支柱。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影响到校风的形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学校学风建设, 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影响因素

1. 思想态度不端正。

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 缺乏正确的理想抱负和人生信念, 思想上不成熟, 对于未来没有规划和目标, 认识不到学习重要性, 学习目的不明确。多数学生出现厌学、反叛等消极情绪, 缺乏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内在学习动力不足。

2. 学习纪律涣散。

脱离了高中的严格管制, 大部分学生出现散漫的现象, 沉迷于网吧, 痴迷游戏;也有部分学生舍本逐末, 忽视学习, 忙于各种兼职;课堂上, 迟到、早退、玩手机、睡觉等情况也相对较多。

3. 学习方法不佳。

大学学习和生活是一个全新空间, 很多同学没有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和方法, 仍然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晚自习常常出现不知道学什么, 怎么学而被动打发时间的同学。

4. 纪律性不严明。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由于长期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因此打架、作弊等情况也时有出现, 对优良学风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三、学风建设的主要途径

1. 提高师生认识, 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开展了学风建设月活动, 通过讨论, 全院教职工认识到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必须树立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员育人的理念, 培养优良的院风和系风。培育优良学风,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我院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只有全院师生以实际行动支持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培育优良学风的一系列措施, 自觉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 才能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出最大的努力。

2. 强化制度建设, 推进学风建设走上新台阶。

为推进优良学风教育,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学校的优良传统, 培养学生具有社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 丰富课余生活, 提升资深素质的同时, 加强课堂纪律、早锻炼考勤、晚自习等基础文明建设的督察工作, 建立有效透明的基础文明运行机制, 构筑旷课累计记录制度、违纪处分记录。以系领导和辅导员成立的检查小组, 对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等进行不定期集中的检查、整顿。对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 以及上课时睡觉、看小说、发短信、听音乐、考试作弊等现象, 学院根据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严肃处理, 把学院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实行选拔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评奖学金、选优、入党、毕业生就业推荐等都与学风和学习成绩挂钩的政策导向, 使各项政策成为学风建设有力的指挥棒。

3.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

在学风建设中, 教师和学生作为“双主体”, 互为条件, 相互制约、密不可分, 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生既是教学过程主体, 也是学风建设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通过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学风,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是学风建设的主要任务。校园文化是学风的重要载体, 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学生会在日常的组织管理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4. 树立学习榜样,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细胞,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状况, 将学生党建工作细胞化, 注重发挥每名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细胞功能和旗帜效应, 使每个细胞渗透到教室、图书馆、学生寝室等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积极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一是要求学生党员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 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勇做标兵和先锋。同时要求学生党员要勤于钻研, 带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积极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崇尚文明、健康、进步的生活方式, 勇做生活中的模范。二是开展“一帮一”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每名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传帮带作用。

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论文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思考

一直以来关于高职院校的教风、学风建设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焦点,在各类高职院校激烈竞争的今天,怎样做好教风、学风建设更是尤为重要。一所高职院校要想在众多的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标杆,只有在具有优良教风的同时更要有浓重的学风,并将其建设成为特有的办学特色。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否能够成为人才,教风、学风建设之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进步,才能促进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风、学风现状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急剧扩招,管理力度不与之匹配,还有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盛行,对我们的教风、学风建设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教风松散

当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有些教师缺乏职业道德,工作不敬业,经常不在状态,没有关心学生的意识,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具体表现在“上课经常性的迟到、早退、随意性的调停课或让其他老师代课,严重影响了教学次序。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些老师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将其和一般职业相提并论,没有主动钻研的精神,更谈不上边教边学了。备课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了无新意,更有甚者经常在课堂上播放一些完全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视频。还有些老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不注重仪容仪表,奇装异服、言行粗俗,缺失了教师这个职业应有的教仪端庄的形象。

(二)学风松懈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从初级教育走进高等教育,对所学专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习目标,在校园环境中没有危机感,不再像原来的学习中预习、复习、做作业、阅读参考书籍、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仅仅满足于考试及格的一种状态。从学生的学习状况来看,学习纪律松散,自由散漫,上课不准时,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等现象屡禁不止,在学习上自由散漫,没有学习之心,作业靠抄、考试靠猜、考试违纪现象严重,有些学生是没有掌握到学习的方法,只知道跟着教师的节奏走,没有自我学习的能力,不知道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资料,没有主动学习,积极提问的学习技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教风建设

(一)明确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优化教风建设

不管是哪所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都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多领导都是亲抓教学,合理增加教学投入,努力提升办学条件,尽量将教师待遇的提升、职称、工资等多方面问题落到实处,给广大老师提供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氛围、崇尚科学、严谨教学的工作环境,通过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确保教学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保证。与此同时,鼓励较之积极承担教学任务,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教授或者副教授,将学科的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上富于激情,使得教师教学更有激情和责任心,真正的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在教风建设工作中重点工作应该为师德建设,不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理想教育,使得教师树立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态度,坚持自身严格执教的道德底线,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考试、阅卷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兢兢业业,为学生服务。使得学生不管是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被教师所鞭策,高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最终教学相长,带动教风的发展。

(二)增强年轻教师队伍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要想形成良好的教风,需要教师拥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但是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占的比例较大,要想有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年轻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强调教师这个职业的职业理想,使得尽快的进入自己的角色,同时以教师为主体,竭力推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发展,整个学校才会发展和提升。高职院校要给年轻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老教师带新教师,将年轻教师的素养提高落到实处。

(三)不断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教学制度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从严执教,科学的进行管理则是教风建设的充分条件。高职院校在对各项教学工作制度的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从思想、道德、政治、品行等各方面行为进行统一的规范,以便于更好的发挥教学制度的作用,使得教风建设不再是一句空话。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一)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促进学风建设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首要就是要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没有信仰、没有目标是非常可悲的。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智力的提升也是有限的。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要想形成良好的学生,根本上还是确定于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风建设来开展,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具体到确定自身的学习目标和长远的发展目标,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成为一位有追求和社会竞争力的人才。

(二)用制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学

高职院校良好学风建设的重要保障就是管理制度的切实落实,在管理中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的各种管理制度,达到推进学风建设的根本目的。具体可以从门禁制度的严格落实、多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争取将教育效果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建设良好学风的根本措施就是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从教师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多利用现代的科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强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性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丽萍,孙仕萍,龚咏梅.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黑河学刊,2014.

[2]赵锋,邹忠.学生工作视角下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讨 第3篇

摘要:良好的学风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保证。由于高职类院校在学生质量方面与一般大学有较大的差距,必须进行学风建设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但学风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一般高职院校在进行学风建设时,由于教学思想陈旧或者管理不到位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成为制约此类院校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作者从事高职教育工作多年对此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供高职教育者作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风建设  问题原因  探索分析

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它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正是因为具有过硬的技能知识,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然而高职类院校学生的质量相对较差、教学资源较少,学校只能借助于学风建设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1.1 对学风建设的意义不够明确 高职院校在师资力量和学生质量方面,与一般高校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竞争力,一些高职院校把重点放在了学生的专业课教育方面,希望在市场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但是这种教育思维过于单一,学生不是机械设备可以无限的运转,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单凭老师的苦口婆心式教育是不能打动学生的,他们只会产生厌学心理而不是在学习氛围的带动下,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

1.2 教育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教育应该从知识和素质两方面进行教育,只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动机才能让学生能够踏实的学习。一些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过于强化了老师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再加上一些老师上完课就走,没有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沟通,使教学过于单调、无味甚至冷漠,不利于学生加强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学校老师的感情;还有一些学校考核的标准比较陈旧,以试卷上的分数作为评定学生好坏的主要标准,学生就会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无所不用其极,其中作弊、考试前突击以及与老师拉关系等事情经常发生,而学校也是根据这些试卷上的分数发放奖学金,结果不利于学校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助长了不良学风的滋生。

1.3 社会习气充斥着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有很强的适应性,他们学习阶段的专业技能对这些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学校老师也鼓励学生多与社会进行接触,导致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部分,学生在身心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诱惑的影响,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社会习气,使得院校高职教育越来越脱离自己的发展轨道。

2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2.1 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 学风是学校、老师、学生共同形成的一种学习风尚,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思维和价值取向,学风的形成脱离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真正的实现,因此学校要重视学风的建设。首先,大力宣传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让学生从心底里对学风建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经常开办学风建设的活动或者主题班会,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到学风建设的活动中来,亲身的参与胜过无数次的理论说教,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他们人生品质的一种锤炼。再次,对学生强调国家、社会发展的严峻形势,培养他们努力学习、奋发进取的精神,不仅以知识技能来谋生,也能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刻为了国家、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师资力量是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学风建设必备的物质基础。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组建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方面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和超高的技能水平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真正学到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老师高尚的品质也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让他们以老师为榜样自觉学习并提升自身的素养。其次,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一方面教育教学设备要跟上教育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实践操作的设备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校园环境要进行美化,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情进行学习。

2.3 规范社会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来往 高职院校是学生与社会接触的纽带,学生有必要与社会上的企业进行交往,但是对于正常的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提供便利的条件,否则就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监管,尤其是企业到学校开展的商业活动更是要严令限制,尽量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纯净的学习氛围;而对于一些文化企业之间的交流活动,则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见世面,这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精神上触动等等。

3 结束语

学风是一个学校最强的竞争点,具有良好的学习风气才能使学生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具备优良的品质。目前高职类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通过明确学风建设的意义,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加强思想素质教育等方法,对学生的成才、成长,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壮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新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2]郭南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3(5).

[3]顾艳霞,蒋丽芬,王林.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4]庄宗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读写算(教研版),2012(12).

职业院校学风建设浅析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风的建设,出现的问题,采取措施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所表现出来的, 学风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学风也是校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风建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中永恒的主题。如何改善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 是学校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目前, 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学生理想不够远大, 自信心不强, 追求的目标不高, 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动力不足。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够用就行、及格就好、不及格了再补考”, 由此学习态度产生的学习动力自然也就不够强大了。第二, 教师在教学上下的功夫不够, 在课堂上讲解枯燥乏味缺少吸引力。最为突出的是旷课, 旷课的主要原因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 其次是老师讲堂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第三, 学习的自觉性和习惯性差。与进入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 缺少成就感, 对学习兴趣不大, 没有养成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升入高职以后, 学习压力的减轻, 更易放纵自己, 造成学业危机。上课不认真听课, 看小说, 看杂志, 说话, 睡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还有些学生经常抄袭别人的作业。第四, 考试违纪舞弊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现象。相当一部分同学, 平时不认真学习, 考试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在考试中违纪作弊, 这些学生没有真正认识到考试其实是一种检测他们掌握知识情况和程度的一种形式, 他们的这种行为严重地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第五, 部分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良行为。抽烟、喝酒、打牌、跳舞, 乐此不疲。把学习抛诸脑后, 还有些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交朋友谈恋爱上, 不惜荒废学业。当然, 我们也应该看到, 也有一些积极上进、严格律己、勤奋学习的学生, 但如果学校学风整体状况不够好的话, 这些好学生也难免受影响。

针对学风问题现状, 我们应积极地想办法, 下力气来改善它。不然的话, 学生长期不好好学习, 学风太差, 老师们也有可能就丧失了信心, 不好好教了, 这是个恶性循环。如何搞好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谈一些本人的浅见, 如下:

第一, 要特别注重新生教育, 要把学风培养作为新生教育的首要任务。实践表明, 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工作, 对学生在以后几年的学习生活中能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 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已经基本上脱离了原来的应试教育环境, 而注重了课程的实践性和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给新生上课的教师, 一定要注意做好学生的适应教育, 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 还要积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要选好新生的班主任和辅导员, 还要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评选先进班集体时, 要以班风、学风的优劣作为评选的主要条件, 促进学风建设。

第二, 要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要长期坚持, 持之以恒,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增强学生自信心。班主任、辅导员、团委、学生会、学生处、各系学生科、思想政治课老师, 以及全体老师都协同合作, 多管齐下, 对全体学生加强学习目标教育、理想教育、学习观教育和人生观教育, 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处、各系, 可设立专门机构, 成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 把学风建设提到日常的工作事务中来, 当作大事抓紧抓好, 抓出成效。优良的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 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人才培养工作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三, 要端正教风, 以教促学。教风主要表现为教师整体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 同时涉及到对教学规律的把握以及育人意识和遵守教学纪律的意识等方面内容。教风是决定学风的关键, 教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关系到学校的社会声誉。教风与学风息息相关, 紧密联系。在良好的教风熏陶和带动下, 会产生良好的学风。教师的敬业精神可以促使学生产生敬学精神。如果学校教职工 (包括领导) 没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教风, 就难以形成学校良好的学风。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时, 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把加强教育管理与尊重教师、关心教师、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以自身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 以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精湛的教学水平去培养学生。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 这就是“教”的问题。学校应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质量。另外, 还应逐步形成针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审评制度, 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学校还应通过领导报告、专家报告、典型教育、专题培训等形式, 加强对全体教师的师德教育;通过评选师德标兵、教学名师、优秀教师等活动, 树立典型, 带动广大教师争创优良教风。

第四, 应进一步抓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应采取措施整治学风和教风。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考试作弊的学生, 不能只简单补考或简单给个处分了之。在高职院校也应实行重修制。若学生某门课程不及格, 则必须重修至少一学期后, 方能允许其参加补考。补考过程也要严格进行, 绝不能流于形式。学校有关部门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对不及格学生的重修工作的组织管理。各班都应成立学习小组, 班主任应兼组长, 班主任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本班学生的学习上。一个班如果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也就有了良好的班风, 班上的其他事情也就好管得多了。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的同时也一定要加强教风建设。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好与差, 在课时津贴的发放上应有明显的差别。对教师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应主要依据学生的评价, 对行政工勤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应主要由教师及学生来评价。对教职工的考核不能流于形式, 奖惩分明方能达到考核的目的, 同时对学校学风的好转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第五, 要采取措施增强学校的学术氛围, 促进学风建设。学校是否有学术氛围, 往往是影响学风好坏的重要因素。学风也不只是对学生而言的, 全体教职工都应有良好的学风。如果教职工打麻将、挖坑成风, 那自然学生也就会上网打游戏成风。目前, 高职院校的学术研究氛围与本科院校相比是有较大差距的。高职院校也要为师生们的学术研究提供有利条件, 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们的学术创新。可以运用多种奖励办法, 以此来激励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兴趣。学校的学术氛围增强了, 这对学风和校风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

普通高等院校教风学风建设探讨论文 第5篇

随着教育部扩招政策的实施,我国的高校招生人数从的108万增加到的近700万。一方面,高校扩招为广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进入大学深造的机会;另一方面,这也导致了高校师生素质普遍下降,从而引发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等一系列问题。我国教育模式的转变,给各普通高校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同时也使得高校的教风、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1]

一、普通高校教风、学风的现状分析

(一)教风不够严厉,师德不够崇高

第一,责任意识不强。有些教师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较弱,主观上不努力,总是在客观方面找借口,不思进取,所做的一些事情逐渐偏离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二,集体观念较为淡薄。部分教师不注重个人思想修养和理论学习,不关注时事政治,不专注于自己的专业教学,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敷衍应付,对课内辅导、答疑,走过场,不注重实质。第三,基本功有待加强。有些教师备课内容死板老套,跟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不爱听,或者是课堂气氛呆板沉闷,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学风不浓郁,考风不正派

近年来,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和破坏了校园风气。学校自习室、图书馆利用率不高,学生读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部分学生上课听课不认真,考试总是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态,把考前最后的几天当做救命稻草,平时较为散漫。

二、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人认为教风就是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结果在实际展开工作中常常把教风建设的责任归于党政管理部门,却不从教师本身下手,把教风看成务虚的工作;有人认为教风建设没有硬性指标,没有明确目标,结果“教风建设会上,口头提得多,落到实处少”;有人认为学风建设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与管理者无关,导致出现思想教育与业务教育“两张皮”的现象;还有人认为学风是学生自己学习方法的问题,跟教师无关。[2][3][4]

(二)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堂利用率低。教师由于个人问题未能利用好上课时间来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二是授课的方式方法有待加强。气氛沉闷、缺乏活力与创新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率和出勤率。三是课堂管理松懈,与学生交流少。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顾着讲授知识,对于课堂纪律和效率以及出勤率不管不顾。

(三)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开始松懈,放弃了高中坚持的勤奋学习的习惯,以为到了大学就等于到了天堂,就可以吃喝玩乐不用学习。其次是学习和社会活动之间的摆位失衡。很多学生认为应该尽快增长书本以外的知识,多参加社会活动,因而对于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视。

(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

管理部门对教风建设的理论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教风建设的具体实施缺乏有远见的方案,教风建设制度化有待加强。另外,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缺乏,也使得教风建设进程缓慢。

(五)社会环境对教风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教师沉迷于物质化的世界不能自拔,学校外部环境的冲击严重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也影响着教风的质量。现在一些教师为了增加收入,不能将精力全部放在教学任务上,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三、加强普通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措施

(一)改善教风、学风的外部大环境和内部小环境

无论是教风还是学风,都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和校园的.小环境中,只有这两个环境的风气有所改善,教风、学风建设效果才能得到提升。对于社会这个外部大环境来说,应给予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以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具体如解决一些教师的工资和待遇问题,使教师能安心投身于三尺讲台;社会应多关注一些优秀励志的贫困大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同时对高校多一些支持,投资改善校园的硬件设施,从而改善校园环境,从侧翼支持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对于校园小环境来说,学校的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强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善教师的各种待遇,使教师无后顾之忧;加强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考核与监督,改善课堂质量;加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如增加期中考试、平时测验、关于课程的论文等作为最后的成绩;合理分配自习室和图书馆等资源,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同时改变学生只在期末进图书馆的习惯。[5][6]

(二)提高教师各项素质指标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引导广大教师端正教学风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让广大教师能够认识到教风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在教风、学风建设中的地位,用制度使教师注重提高自身的师德。其次,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实行青年教师上课准入制度。每年各学院可以组织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讲课比赛,给教师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给青年教师指定导师,让青年教师为其做助教,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已经培训合格的教师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强化自身技能,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加强对教师各项素质指标的考核。定期考核教师的业务素质、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气氛、教师的科研成果、教师的教案及备课情况、学生的成绩,这些都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各项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重视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专业。新生刚到学校,对自己的专业大多知之甚少。学校应该加强引导,请相关专业的教师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课程、教学计划、本专业学术实践情况以及未来前景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励学生在一开始便树立目标,好在以后的大学生活里有的放矢。其次,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习效率。不少学生学习意识有待加强,缺少主观能动性,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增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改善自己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乐意去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健全奖学金激励机制和助学金制度。各高校都根据国家的文件精神拟定了各自的奖助学金实施细则。通过更为细化的实施方法,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风建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技竞赛,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四)在教风、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

无论是教师党员还是学生党员,都是教风、学风建设主体中较为优秀的一部分。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能够直接联系普通教师和普通学生的最直接的呼声,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出现在的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进步思想也可以直接影响到广大教师和学生,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7][8]高等教育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整体教育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素质更为全面的综合性人才,教风、学风建设对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教风、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完成。总之,教风、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努力,这样才能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气氛,从根本上提高教风和学风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涛.高等院校扩大招生对高等教育影响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

[2]李标.高校教师学风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

[3]谭焱良,毛祥成,罗薇.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369-372.

[4]叶美艳.独立学院学风建设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

[5]王冉.试论新时期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J].赤子(中旬),2014(18):42.

[6]刘文洁.高等院校教风建设的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9):207-208.

[7]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浅议军队院校学风建设 第6篇

【关键词】学风;现状;对策

学风是指一个群体在具体学习环境中的学习态度与进取程度的综合表现及所形成的群体性行为。学风是最具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影响,是学院的精神风貌, 是对学员有启迪、感化作用的教育环境和组织氛围。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巨大力量,对学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个人修养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是军队院校提高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军队院校办学水平的体现。

一、军队院校学风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军队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院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多数学员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累知识充实自己,但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和市场经济大气候的影响下,也存在着意志消沉、专业思想淡薄、学习态度不积极、不思进取者。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良好学风的形成,从宏观因素上看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军队院校由于其特殊性,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完全不需要学员担心,与地方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一部分学员考入军校带有较强的功利思想。这些人进入院校后,仅把上学当作获得文凭的“途径”,为的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在学习和训练中,这样的人自然不可能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也就不会把院校作为提高个人修养、强化自身素质、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地方,日常的行为就表现出得过且过,只要能够毕业并分配工作就完事大吉的心态。尤其有一部分士官学员,上学只是为“镀金”,根本不需要担心工作问题,因此很多学员不求上进。

(二)学校系统的影响

优良学风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诸方面教育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因此, 学风建设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有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系统。军队院校在学风建设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例如:学院各部门对学风建设没有总体规划;各部门或院系各自规划多,整体协调少;学风建设工作部署多,检查推进少。此外,在优良学风形成的过程中,文化和价值对学风具有约束作用。有些院校尚未建立起文化和价值层面的约束机制,学员考试作弊现象时有发生,学院管理层面也给教员和学员的学习与科研赋予了更多的功利色彩,等等。

(三)自身因素影响

军队院校部分学员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一些学员出于对军人职业的崇拜,报考军队院校,但入校后发现军人并不神秘,职业自豪感随之降低,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第二,报考军队院校并非本人意愿,只是考虑未来的就业因素或被迫尊从父母之命,学非所愿、学非所长,其学习的原动力不足;第三,目前很多学员受到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过分追求“自由”,这与军队院校严格的管理相冲突;第四,很多学员觉得理论知识没有用,目光不够长远,以是否“有用”作为学习知识有用与否的标准,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求知欲和钻研精神,创新意识淡薄。以上这些现象直接影响着学风建设。

二、加强军队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既是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学风建设的要求。一是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先进创新理论教育学员,强化学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确保学员经得起政治风浪的考验。二是加强专业教育。学风也是一种传统,从学员入学开始,就可以组织进行专业特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学术讲座、军队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育,使学员不断加深对本专业理论与实践的了解,增强职业自豪感和荣誉感,坚定专业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二)建立合理支持体系

学风建设需要学院内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必须构建学风建设的全面支持体系。

1.用学院的制度规范学风建设

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保证,它规范着学员的行为方式。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员的言行,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应按制度严肃处理学员中的各种不良行为,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肃处理。

2.发挥教员的主导作用

教员负有教书育人、行为示范和课堂管理的责任。为此,教员要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做优良学风的表率;要潜心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志趣; 要为学员负责,严格课堂管理,规范课堂秩序,严肃课堂纪律,使课堂教学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并对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3.发挥学员队重要的管理作用

要利用学员队对学员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学员队是学员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队干部要经常深入寝室,加强与学员的沟通和联系,了解学员的困难和要求,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要加强对学员学习方法的引导,增强学习自觉性,从而培养学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学风。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1.制定学风建设的评估奖励制度

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可行的评估奖励方案,对在学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通过鼓励先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学风建设的步伐。

2.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

要注意发现和大力宣传干部和学员中的先进典型,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电教和网络等校内媒体,宣传学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四)以实践推动学风建设

军队工作有着极强的实践性,学员生活、学习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内永远也无法感知纷繁复杂的工作实际。因此,军队院校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计划、有组织地积极推动各个层面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使学员切身感觉到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同时,学员在实践中,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身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将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也就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参考文献:

[1]杜清. 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J] . 常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4( 4) .

[2]林乐海. 关于部队院校学风、教风建设的思考[ J] . 跨世纪, 2008, 16( 10) .

[3]李恩广.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黑龙江科技信息[ J] . 2008( 9) .

[4]胡国荣,李元清.教风建设与学风建设互动新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

[5]马建富.职业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林正范. 大学心理学[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7]王利群.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风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05,(9).

[8]柯灵,胡国珍.关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02):7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讨 第7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校学生工作,思想教育

一、开展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于开展学风建设的意义, 在院发【2006】53号《关于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有所提及, 此外, 还补充两点:1、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和关键, 一所学校的校风是由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和教职工的工作作风组成的统一体。创建优良的校风是当前高校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是学校师生员工的共同愿望。学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风貌的综合体现。一个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 办出什么样的特色和水平, 关键是看学风。优良的学风, 表现为有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勤奋的学习态度, 严格的学习纪律。它不仅是一种氛围, 能使置身在这种氛围中的大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而且它又是一种动力和促进力, 能让学生感到一种压力和紧迫感, 促使学生不断进取。同时, 它还是一种约束力, 能制止不良行为习惯和风气的产生与发展。总之,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精神力量, 对于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意志与情感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和规范作用。2、学风建设是学校育人的内在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于提高全民族素质”。素质大体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体心里素质,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学校首先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然后才是如何做事。就做人而言, 要教育学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具有优良的品格、崇高的思想、坚强的意志、扎实的作风。这些素质的形成, 除了与社会大环境有关以外, 也与学校环境因素, 尤其是良好的学风和校园氛围的熏陶密切相关。就做事而言,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高峰期, 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具备道德法律意识,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黄金时期。而所有这些, 都贯穿于良好的学风之中。学风对于学生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在校时期, 更是影响人的一生。

二、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

学院要实现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并且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目标, 我认为切实抓好学风建设和实践环节是关键所在, 尤其是学风建设应该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主旋律。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生工作的责任和内容决定了学风建设是我院学生工作的主旋律。学生工作是高校的德育工作的核心, 具有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责, 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主线, 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而学风的主体是学生, 是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 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从事学习活动, 获得知识和技能, 提高思想认识和觉悟, 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心里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 它是学生学习总体风貌的表现和概括。因此, 从学风的内涵与外延看, 学风建设的本质就是学校各级组织及教职工对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求学精神、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籍管理诸方面所施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综合管理。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点决定了学风建设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主旋律。在高校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 学生工作要确立自己的工作地位, 发挥育人作用, 必须以学风建设为中心。这不仅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核心和导向作用, 以保证育人方向的正确和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既有利于确立学生工作的着力点, 也为解决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出路找到了突破口。围绕学风建设开展学生工作, 把学生工作和学校整体工作融合在一起, 也有利于得到全校师生员工对学生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和“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学风建设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与持久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其必然成为学生工作的主旋律。当然, 学风建设中有对学生学习的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求学精神的思想教育, 又有学习纪律及教学的管理。因此。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形成并得到巩固, 需经长期努力, 并通过学校有系统的教育培养和教职工的榜样示范, 以及新老学生的相互积极影响, 才能得以继承和发展。

因此, 开展学风建设, 一是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管理和指导服务, 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信任和爱护, 使学风建设的各项工作, 得到学生的理解、认同和积极配合、参与, 为学生工作建立作用的情感基础。二是要采取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实行标本兼治。通过严格学生日常管理, 从外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通过加强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力。三是必须通过党政机关、各院 (系) 齐抓共管, 综合治理, 统一协调, 动员和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开展“三育人”活动, 以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四是坚持实事求是, 扎实推进的作风, 不搞花架子, 目标明确, 措施要有力, 制度有保障。

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是学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两者互为补充, 互相促进。近两年来,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 学校管理体制还不是很顺畅。整理工作协调性还不太强, 少数学工人员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艺术, 学生工作在新形势下, 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同时, 学工人员承担着来自学院不少部门大量事务性工作, 每天忙于繁琐的日常事务, 因此造成学生工作不够细致深入, 内容空疏, 未能触及根本, 紧紧停留在对校园秩序的表面维持和对规章制度的机械操作上, 系统性、规律性不强。面对此局面, 要想提高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 单就学生工作而言, 除了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转换工作模式外, 必须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强化学生工作的教育职能, 将学风建设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 《高教论坛》, 2003 (1) 。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第8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现状,原因

在高职院校里, 学习者在求知知识、学习态度和认知方法上形成的学风, 这是长期的过程, 学风也就是我们所指的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校的学术风气及学者的治学风气等, 学风是整个校园生机气氛的体现, 这是一种校园精神文化, 也是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良好的学风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可见, 学生的知识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受到学风建设的直接影响, 这也会影响到高职院校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风现状

在高职院校里, 学生学风状况总体上是好的, 但是其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 首先, 在学习态度上, 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很多学生焦急、浮躁, 在学习上急于求成, 缺乏思考, 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学习精神不集中, 容易分散注意力, 机械式的学习方式, 学习过程中很茫然, 课前课后自律性不强, 在实际处理问题时, 脱离现实, 缺乏的实干精神, 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 基础知识不扎实, 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松弛, 违纪现象屡见不鲜。专业思想不稳定, 存在厌学情绪。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 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 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其次, 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教育, 注重理论, 忽视实践,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导致学校和学生间的供求不平衡。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是滞后的, 教师只满足于单纯的传授知识, 教学手段陈旧, 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缺少师生互动间的互动, 教学课堂氛围缺乏生机, 形式单一, 以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能充分发挥, 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也不会太强。

再次, 学生的生源现状也不理想, 一部分是报考普通高校本科的高中毕业生, 这部学生的生源素质较好;还有一部分是中专毕业后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另一部分就是初中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生, 这样的生源学生参差不齐, 五年制高职生的年龄较前者的都小一些, 并且学历也不高, 学习基础差, 底子薄, 总体说来, 这些学生各有特点, 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习基础都有所差别, 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最后, 高职院校的管理也比较滞后, 在发展过程中, 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水平都做不到与社会发展同步, 在教学质量考核和管理方面, 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手段相对落后, 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的教学水平考核不到位, 缺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价的机制, 学生成绩考核与评价机制也都滞后于社会得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成因

首先,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不够,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 高职院校的学生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 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在校期间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专科升本科的途径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仍然是比较苦难的, 学生很拿到本科学位, 深造机会少之又少, 高职学生自身素质较低, 对创造知识的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 再者, 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较短, 办学经验不足, 学校和教师忽视了学风建设, 抓学风的力度不够, 学校对于学生和教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其次, 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不到位, 教学设施落后, 教学改革不深入, 教师的行为受到制度和规范的约束比较少, 在教学方面, 随意性很大, 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 多数教师存在教书不育人的思想, 为了敷衍教学工作, 对于学生的一些错误不予理会, 使学生有了不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模式, 导致走上社会的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没有实习锻炼的机会, 社会经验较少, 心理发展缓慢, 思维能力不够活跃, 以致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教育重心偏离, 我国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 在工作内容方面, 在高职院校, 学校的很多工作集中在搞活动, 做杂乱的事情上, 偏离教学工作的重心, 在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方面的工作还存在欠缺;在工作对象方面, 高职院校的工作对象普遍的集中在优等生和劣等生之间, 忽视了对中等生的重视与关注, 并且学校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总结学生学习成绩, 对受到错误处分的学生没有搞好事前的引导及事后的教育。

最后,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会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在网络时代, 学生与网络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综上所述, 学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 学风建设的内容也在随之变化, 高职院校是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学校应该创建优良的学风, 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以此展示学校良好形象, 因此, 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 更新教育观念及转变教育思想, 学生要加强学习并要提高思想认识, 在良好风气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闫晓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 《职业时空》, 2010, (3) 。

[2]曲海洲:《浅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考试周刊》, 2007, (15) :7-8。

[3]黄秋明、肖珍教:《当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现状调查》, 《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0:58~59。

加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第9篇

从目前的情况看, 高职学院学风总体比较薄弱, 学风状况不尽如人意, 尤其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学院。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着缺课、上课迟到早退、考试舞弊, 迷于电脑游戏、网络聊天等现象。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差等不良学习行为严重影响了高职学院的学习环境, 妨碍了学生有效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取。鉴于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做法, 制定严格的学习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也不例外。各所学院都有自己的校风建设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也针对当前高职生不良的学习风气, 制定了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开展了一系列有关学风建设活动, 但从整体实施的效果看并不理想。造成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效果不佳, 局面打不开的原因有许多方面, 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学生学习缺乏内动力。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面向基层单位, 学校不得不向他们灌输越来越多的“吃苦耐劳精神”、“先就业, 后择业”观念的教育, 加上人才市场不再将学习分数的高低作为是否录用的唯一标准, 许多高职生的人才观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单纯追求高分的动力减弱, 把学习更多的希望寄托于掌握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由于高职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的欠缺和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 造成现实状况与高职生的需求不相符合, 使得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学习目的性认识变得模糊, 缺乏了高中阶段所持有的学习动机, 从而产生了厌学或应付学业情绪。虽然目前高职学院并不缺少加强学风建设的措施和办法, 但由于这些措施和办法过多地体现了学校管理者的权威性和应急性, 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无法唤起学生主体性对这些措施和办法的理解和支持, 学生学习动机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目前高职学院学风建设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后如何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 这是摆在相应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艰巨任务。我们应该有信心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只要我们倾力工作, 认真施教, 讲究学风建设和管理上的科学合理, 坚信任何的教育对象包括高职生在内, 都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成才。

高职生内心深处有求知的欲望, 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得法。这使其与内心愿望产生了对立。所以外在的推动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和其教育工作者就是他们的推动者。所有的教育资源, 都要形成合力。整个的院校上下, 应该以对高职生的学风建设为重点为内容来开展工作, 而高职生最后是否好学, 应该是检验这项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加强高职学院学风建设, 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指规范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系列必要的、系统的、有效的措施和规章制度的建设。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系列、多结构的复杂的综合体, 尤其对于刚升格不久的高职学院来说, 管理不规范, 学生素质又相对偏底,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校规章制度, 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风建设, 高职学院就必须要有一整套管理规章制度, 使学生有规可循, 有矩可蹈。其次指促进学生愉快学习的校园学习环境的建设。校园学习环境大体可以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是指学校的办学条件, 包括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等。软环境则是指学校的学习氛围, 包括学院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先进的办学理念, 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等。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往高职学院把学风建设的重点, 放在了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学习硬环境的建设上, 而忽略了学习软环境的建设, 由此造成学习硬环境建设和学习软环境建设之间出现了许多不和谐。

最为重要的是所有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和与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 都要明确认识教学对象———高职生的一些学习上的症状, 而因材施教。

对各级政府的教育部门、各出版社、各教材编写人员, 每门课程所用教材必须是专为高职生编著的, 绝不能用本科生所学教材。高职教材都应简明易学, 不能深奥冗长;教材内容包含的是所在课程最基本的知识, 以概念解释和原理透析为主, 佐以实例分析;文字语句是通俗和浅显易懂的, 最好能琅琅上口的。

教师在上课前备课进行课堂设计时, 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即充满爱心, 以最简单扼要的方式, 极力让高职生们接受授课内容。

在授课时, 要将书面语换成口语, 最好是当前流行的年轻人的语言抑或网络语言或群众俚语。对一些专业术语和原理, 要反复讲解, 对计算公式, 不必进行推理讲解, 多以实例演算应用为主。同时, 要营造求知好学的课堂气氛。

上课时, 要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仔细洞察学生的教学反应;根据课堂的反应适时调整授课方式。另外, 上课时还要及时关注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如不专心听讲等等。

一定要从第一堂课开始立下一些教学规矩, 最主要的一条就是高职生上课必须坚持记笔记。高职生记笔记, 可有效地解决其光听不动手的习惯, 还可以使其在一次课上较少的分心。当然, 还能帮助其提高速记能力。开始时可以记得少一些, 此时, 教师的板书或多媒体上显示的信息量不能很多, 要求口述记录时, 教师的语速必须慢, 还要复述几遍, 此后, 可有所增速增量。是否记笔记, 有否记全, 可作为平时分加以考核。

另外, 要求学生们上课前进行预习。高职生在课外会觉得无事可做。告诉学生们, 预习是课程学习的重要一环。

一位教师一个学期承担的每一门课, 一定要注意3个教学环节:第一堂课, 期末复习, 出试卷。俗语云: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第一课是上好整个课程的基础。一定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去引起学生们对所学课程的兴趣。高职生们一开始并非对课程内容感到有多少兴趣, 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 对他们有否有吸引力。第一次课, 要从宏观上讲解整个的课程知识体系, 将教材目录加以归纳总结交待;同时交代一些上课的纪律, 等等。期末复习至少有二次课以上, 先进行全面复习, 将一个学期所授的课程各章节串联起来;再进行重点复习, 进行各种题型的解答, 复习的内容不能太多太难, 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出试卷时, 有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即要让大部分学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以此来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试题不能太难, 题型不能太多。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 2003 (1) .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分析 第10篇

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上的投入不足;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力度不够, 建设优良学风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对学生上课、日常行为的监控、检查和管理, 并未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和认识问题。

(2) 个别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缺少主动性。个别教师管教管导未落到实处, 只管自己讲课而不顾及学生是否在听课、是否在认真听课、是否真正学到知识。

(3) 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够明确, 学习纪律松懈, 存在厌学情绪, 作业抄袭、考试作弊。学生迟到、旷课、早退现象时有发生, 考试补考率居高不下。

(4) 硬件条件建设相对滞后, 一些学习配套设施与学生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2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目标探讨

(1) 学风建设的长远目标。

使学生达到“做人以立德为先, 学习以潜心为要”的做人和求学境界, 铭记“知行并进”的校训精神, 自觉文明修身, 形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努力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学风建设的近期目标。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积极的学习态度, 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考风考纪, 努力达到五个“明显”, 即:学生的学习氛围明显改善, 纪律意识明显增强, 考风明显好转, 学习成绩明显进步,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3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体系构成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党政齐抓共管, 全院师生积极参与, 以学生为本, 根据年级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措施, 使学风建设形成体系。

一年级:适应求知、立志成才。

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心理适应及学涯规划教育、诚信教育、班集体、团支部建设及宿舍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文明礼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中大力提倡追求科学真理、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反对贪图享乐、功利主义的倾向;提倡发奋图强、刻苦钻研的精神, 反对心气浮躁、弄虚作假的倾向;提倡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 反对得过且过、无所作为的倾向。严格学生教学管理制度, 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培养其专业兴趣和学习自觉性。

二年级:深化专业学习, 学会自我教育。

继续开展学涯规划教育及理想信念教育,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学术意识,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广泛开展各种学术讲座, 以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通过党、团组织建设, 争先创优等活动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重点以“加强教学联系, 掌握个别情况, 明确奖惩措施, 确保学习时间”为原则, 抓好学生的英语计算机过级考试。

三年级:培养员工意识, 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

全面进行就业指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就业的关系, 做到学习、就业两不误;千方百计提供各种就业信息, 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教导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诚信的观念。

4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具体实践

建设优良学风, 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引导,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1) 思想导学, 抓好网络空间。

要适应新形势, 利用网络空间加强学风建设。利用网络空间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要做到“趋利”与“避害”相结合、“管理”与“疏导”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

网络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校园网络管理, 倡导网上文明行为, 强化网络监控。建立对各网站及其链接的审查制度, 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 实行24小时网络监控, 及时发现和处理危机事件,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学院党委、各系党总支、团委、“两课”教学部门要建设一批红色网站。重点建设好校级学生党建、团建和“思想理论课”教学三大网站, 各系相应开放红色网页, 在党建、团建及学生组织活动内容方面各显特色, 共同提高。

学工处、后勤处、图书馆等部门要建设好学生服务和校园文化网站, 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活跃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党委学工部要建设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网站。重点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

学校有关部门人员要主动进入网络空间, 与学生平等交流, 掌握学生在网络中的思想状况,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

(2) 以教带学, 抓好课堂空间。

抓好课堂空间就是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第一课堂,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等部门要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风建设带动学风建设, 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 以师德建设为抓手, 狠抓师德建设,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 营造教学相长的互动氛围, 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让广大教师由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有关教学部门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 精心设计教案, 优化教学内容, 以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好每一节课, 促进教学相长, 全体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 把好学生上课考勤、课堂学习和课程考核关, 让学生真正学好专业知识。

各系要根据学校对学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学生工作部的具体安排, 经常深入课堂抽查学生上课情况, 杜绝学生上课迟到和无心上课现象发生;全体辅导员 (班主任) 要通过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和党团组织生活, 调动学生上好每一节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 以赛促学, 抓好课外空间。

各系、团委等部门要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和学术沙龙, 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包括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文化艺术研讨等活动, 以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

(4) 文化引学, 抓好校内空间。

学风蕴涵于一定的校园文化之中, 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学风建设中的校内公共场所空间主要是指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楼、学生食堂、运动场、绿化地带和校道等, 管好这些公共场所就是要规范学生的校园文明行为, 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重要场所。抓好学生宿舍空间主要是要加强学生宿舍的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与人交往的行为习惯。

学工处要强化宿舍的学习功能, 规范学生行为准则, 倡导文明交往, 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形成良好的学生宿舍文化, 丰富每年5月份举行的“宿舍文化节”内容, 把学生宿舍建成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窗口。

后勤处要建设好一批校园人文景观, 通过高雅的艺术建筑、雕像、园林绿化和激励性的实物图片等打造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 同时加强要加大硬件建设力度, 美化净化宿舍环境, 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橱窗和校园网等形式加强校园文化的宣传, 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

(5) 工学结合, 抓好校外空间。

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引导学生参与校外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化。校外空间实践基地的建设包括社会实践和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亲身体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坚定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念, 使学生在实践中长才干、受教育、比贡献。工学结合是校内课堂教学的延伸, 要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要通过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工学结合实践基地, 开展高质量的工学结合实践活动, 为学生专业实践提供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 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从实践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摆正自己在社会坐标中的位置, 确定学习的目标,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5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1) 要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加强学风建设, 对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系、各部门要站在学院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齐抓共管, 不断促进优良学风加速形成。

(2) 要成立学院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统筹全院学风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协调, 定期召开学工和教务等部门和系负责人会议, 总结、研究、解决学风建设的的重大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具体负责学风建设工作的落实和协调, 办公室挂靠在学工处。

(3) 要分工合作, 加强协调, 形成合力。各系要成立学风建设领导小组, 按照学校学风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 制定本系学风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 制订职责范围内的有关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负责实施。

(4) 要加强考核, 以考促建, 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绩效管理部要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教学工作、学生工作、机关后勤工作考核评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 对学风建设状况进行专题调研和检查、考核, 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摘要:加强学风建设,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促进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优良的学风, 是高校生存、发展的可靠保证。加强学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 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是促进学校内涵建设的现实需要。

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刍议 第11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风 对策

学风是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稳定性的态度、行为和作风。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风建设有着特殊意义,它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如何端正学生的学风,已成为职业院校上下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就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谈点笔者个人的认识。

一、当前职业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技校生免试入学,职业院校学生的生源素质逐年下降。以笔者学校2011级新生为例,在七八月进校之初就先后发生多起打架、偷窃、敲诈事件。正式开学以来,学风建设就成为学校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通过对学校各系中专班的调查发现,旷课生的比例平均占各班5%~8%,严重的班级甚至达到30%以上,在上课学生中,睡觉、玩手机的学生又占相当大的比例。

1.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这是导致学风不好的根本原因。很多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以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尤其是年龄偏小的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智力发展不平衡,进入学校后,学习明显跟不上,从而导致学习上得过且过,缺乏上进心。还有不少学生存在“读好读坏一个样,反正都要推荐打工”的错误思想,放松了学习,每天就是混日子。

2.学校教育方面的问题

首先,各职能部门的协调不够,管理上有漏洞。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管理学生是学管部门的事,容易形成对学风管理“喊”的多“管”的少,宏观上“管”的人多、微观上“管”的人少的局面,难以构成有效的齐抓共管的学生管理机制。其次,对制度的执行不够坚决、不够到位。从制度的保障上来讲,学校不乏各项严格缜密的制度,但关键是如何从制度层面转向执行层面,是否可以将一项制度严格执行下去,同时无论面对的学生是谁,均能一视同仁,坚决执行到位。

3.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

部分教师缺乏责任心,上课应付了事,学生无法对所学课程产生兴趣。学生对一些任课教师颇有微词,从一个侧面可以说是老师不负责任的教学导致学生不愿读书、不想读书。

二、加强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良好学风的形成是和教学管理紧密联系的。因此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坚持从严治教,强化管理。只有严格执行制度,才能基本保证优良风气的形成。因此,学校在管理中要严格按照校纪校规检查、督促、奖惩。在管理活动中,严格做到教师与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与学生同样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防止教育与管理脱节、教师队伍与管理队伍脱节的问题。

2.夯实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自身素质、能力直接影响班级管理的水平,也是学校班风、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但许多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因循守旧”,仍然沿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导致管理效果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的学风建设。此外,还有一小部分班主任缺乏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仅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从事这项工作,工作没有激情、创造力,得过且过,这也影响了班级学风建设。因此,学校要大力加強班主任队伍建设,一方面定期开展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选拔一批爱岗敬业、富有工作激情、热爱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班主任在评优评先、职称晋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从而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引入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有中职、自考、高职三种办学层次。从学校各班级学风调查中反映出高职班级的班风、学风明显优于中职班级。因此,笔者认为可从高职班级中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担任中职班级的“学生辅导员”,此举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他们与中职生年龄差距不大,有着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爱好,没有“代沟”,双方的思想交流也更加顺畅,便于架起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也锻炼了高职生的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4.提升教学水平

艺术院校学风建设 第12篇

一、英语学科的重新定位

在目前英语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大多过于强调它的工具性, 也就是作为语言的交际作用, 而忽视它的人文性, 也就是通过英语传播先进文化、拓展思维方式、重塑人格结构。这种教学目标使英语教师无法完成英语的另外一个重要职能———育人。人文主义教育价值观认为, 教育应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和目的。因此, 英语学科的培养目标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更应突出其育人的中心职能。而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似乎夸大了经济价值观而淡化了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 把教育的主体———“人”放在了次要或被忽视的位置, 而把目光主要放在培养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上。

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因此绝大多数高职学生都是别无选择才上了高职院校, 学生的综合素质较差, 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鉴于高职教育的定位、英语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英语水平,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应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放在首位, 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和书面交流能力放在第二位。这既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相一致, 又符合学生因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 通过高职阶段英语学习难以达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水平的现状。而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在了解异域文化、理解异域思维、提高人文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

把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上, 可以使学生在对英语语言了解和英语国家文化了解的同时, 通过英语学习与中国文化对比, 更好地汲取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在《展望21世纪》一书中说道:“中国的传统文化, 尤其是儒家和墨家的仁爱、兼爱思想学说是医治现代社会文明病的良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也用“东学西渐”的理念来论述中国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影响。作为青年人, 大学生既是西方国家“文化渗透”的对象, 又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承担者, 理应在英语学习中加强母语文化的积淀。把英语仅仅当做交际工具是无法实现这些目标的, 只有通过对英语学科的重新定位, 才能使它重新回到教育人、培养人的正常轨道上, 才能更好地搞好学科建设, 进而推动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

二、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学生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主体。由于自身英语底子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纪律松懈等原因, 高职院校部分学生产生了消极、懈怠乃至厌学情绪, 形成了不良学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态度大致分为以下三类:一是英语基础差, 听说读写都很困难, 有明显的厌学情绪;二是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不够理想, 这部分学生大多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以提高成绩;三是基础较好, 但是受到学校学风及英语学习环境的影响, 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较慢, 很多学生迫切需要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英语教师应尽力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爱。

针对这些问题, 班委会、团支部、学生党员就要发挥良好的正面模范带头作用。辅导员和各院系必须重视基层班级的建设, 规范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要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从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形成“主动、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学习风气。教师要以提高四级英语考试通过率、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英语竞赛活动并力争获奖为突破口, 使学生的特长与个性得到引导和发展, 进而转化为奋发努力和求实刻苦的学习动力, 形成人人有更高奋斗目标, 学习上崇尚学习、热爱学习、好学上进, 不断进取, 团队上互帮互助、鞭策后进、共同成才的优良学风。

三、科学的考评体系在学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现行的英语学科考试模式也是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 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重要原因。在大多数高职院校, 英语考核都采取书面形式, 这就导致部分学生抱有侥幸心理, 在期末考试前要求教师划范围、给答案等。这无疑会对学校学风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 长此以往, 学生会认为教师划考试范围是应该的, 教师让抄也是应该的, 甚至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思想:教师给不及格就是和自己过不去。因此改革考试制度成为迫切的需要。要改变以期末总结性考试和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 采用口试、测试、课程实践报告、课程设计等方法。在课堂上连续记录学生表现, 增加期中考试, 使学生在动态过程中连贯学习,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摒弃仅仅依靠考前“突击”就能取得不错成绩的错误思想。在常规教学活动中要把教学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紧密联系,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完成中等长度的论文、报告等, 把课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讨、共同提高。要完善学习小组机制, 纳入考核评价。在学习过程中, 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 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分工, 并且使程度较好的同学起到“帮、扶、带”的作用。

四、英语教师的作用

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 教师队伍的师德、学术道德建设是核心, 有了一支献身教育、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才能在育人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因此在以英语学科建设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 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英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念, 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白, 只有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实践的习惯, 让他们明白通过自己亲自去感知、分析、推理、归纳、综合之后所学会的东西要比老师讲解后理解得更加深刻, 记忆得更加持久。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更好地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的氛围,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与各系 (部) 、学生处、团委、图书馆加强联系, 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素质教育讲座和各种英语竞赛。要引导学生良性使用网络资源, 把网络上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共享, 使学生在课余也能够开展自主学习。

综上所述, 以英语学科建设为契机推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树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英语教师应在发挥自身能动性的同时, 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 使良好的学习风气、严肃的考试纪律、积极的生活态度成为校园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陈希.高等学校要坚持学科建设与学风建设并重[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0, (7) .

[2]王佩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中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 2011, (7) .

[3]毛尚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5, (33) .

上一篇:内部空间设计下一篇:子宫内膜细胞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