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

2024-09-20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精选12篇)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 第1篇

关键词:自主教学,玩写结合,发展个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作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我们逐步体会到:游戏作文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发展学生的个性, 提高写作水平。

一、游戏作文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用游艺活动的方式, 通过想象、模拟来反映现实生活。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由此, 我们得到启发:可以将作文和游戏结合起来。游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境, 而且学生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观察、体验、感受, 就能“情动而辞发”, 可以将游戏过程、令人兴奋的情景、切身的感受较有兴趣地说出来或写出来。传统的作文教学中, “一厢情愿”的作前指导, 信息传输的定向性,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作文批改中虽充满了教师艰苦的劳动和良好的愿望, 学生却不予关心。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较, 游戏作文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二、游戏作文的教学机制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作文是一个由“客观现实—心理感受一语言文字”的复杂过程。游戏作文的优越之处就在于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情感, 给他们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同时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

1. 玩说结合, 能动表达。

如在“背字游戏”作文教学中, 我们在两个学生背上分别贴一个字, 谁先想办法看到对方背上的字大声读出来, 谁就是胜利者, 并请一部分学生呐喊助威, 仔细观察, 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脸朝后, 只许听, 不许看。在快乐、民主而富有情趣的游戏中, 参与者全身心投入, 而那些没有观看到游戏的学生, 好奇心、求知欲达到顶峰。游戏结束后, 我就让他们向拉拉队员和表演者大胆地提问。有的学生问:“刚才做了个什么游戏?是怎么做的?”有的学生问:“他们俩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做了什么动作?谁赢了?”参与者则尽情地介绍当时的欢乐场面, 描述自己快乐的心情。问者越问越细, 答者越答越具体。他们敏捷大方地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玩和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为了满足全体学生的欲望, 我再找两位学生配乐表演。这次全员参与, 并把游戏过程录像, 为讲评备用, 最大限度地利用游戏挖掘了学生的表达欲望。然后, 四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说一说游戏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 把观察、思维、表达紧密结合起来。

2. 玩写结合, 以玩促写。

玩, 人人参与, 个个痛快。而且, 学生能在玩中学会观察, 在玩中激发兴趣, 在玩中增加体验。这样, 到了练习写作时, 学生便有了内容, 有了激情, 有了感受。这时, 教师只要稍加引导, 就能使学生写出真切、具体的文章来, 并且文从而字顺。此外,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拟题目。这样, 学生就能把对游戏过程的理解与作文的条理联系起来, 把游戏的主旨与作文的中心联系起来, 从而逐渐学会了写作。

三、游戏作文的讲评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传统的“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 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也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发展。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精批细改, 却没有得到高效的回报。鉴于此, 我们对于作文的讲评方式,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游戏作文的讲评方式是: (1) 学生自评自改, 重在指导。如在“背字游戏”教学讲评中, 教师可选出一篇写了游戏过程但不够具体的作文, 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讲评, 让学生各抒己见, 指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一边讲评, 一边放做游戏的录像, 声画并茂, 动态呈现, 再现每一位参与者的表情、动作及当时的氛围, 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寻找作文中的不足, 引导学生把游戏过程写具体。同时, 对于一些细节可根据录像进行定格, 确保表达的准确性, 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修改。 (2) 鉴定小结, 前后比较。在实物投影上再次讲评, 把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进行比较, 总结经验, 阅读欣赏。通过民主式的交流、讲评, 可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让所有学生, 特别是差生都抬起头来写作文。这种“玩、说、写、评”相结合的模式, 其核心是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 充分解放学生各种感官,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第2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作者/ 张红英

数学是基础性学科,学好了数学,无疑为其他学科的顺利学习打好了一些基脚。为了让初中学一学好数学,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新的教学策略占据当下初中数学课堂,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大胆地放,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通过改革评价标准,感受自我价值。让初中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成为一个积极的数学参与者。

自主学习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几个因素:自觉主动的学习积极性;独立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善于搜集资料、分析、记录和整理资料);独立学习的习惯;进行小型而又简易的探究性、验证性实验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齐莫曼教授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自主学习”的五个特征:学习的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的;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能意识到学习效果;对学习的环境保持着高度的机敏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当学生在认知、动机、行为三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才是自主的。为了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终身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我们必须真正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用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夸美纽斯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可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求知欲望。现行的初中数学教材无论是从版面设计还是章节安排,都做了很大的调整,从对学生发展来看,更具科学性和人文性。这对学生来讲本身也是一种吸引。作为教师如果再用陈腐的观念和老套的手法来教学,势必会被时代和学生所淘汰。因此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创造性和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与数学交朋友》之《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这节课时,提前两天就让学生去做准备:⑴搜集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⑵到银行了解定期储蓄半年期、1年期、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年利率;⑶找一个正方体物体或自己做一个正方体模型,观察正方体在阳光下的影子的形状。我布置的这三项任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这三项任务的同时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很多乐趣,特别是第三项任务还在班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学生对这堂课饱含期待,教学效果可想而之,每个学生都在这堂上得到了锻炼,愉快的获得了新知。如果课前不做这些准备,相信这节课也能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故事可由教师讲,年利率可由教师抄给学生,正方体影子的实验也可由教师在课堂上做,但两者所达到的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促使他们主动的去学,而后者只是被动的接受。

二、大胆构建开放式学习氛围

教育之所以被称为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以教师不要怕学生暴露问题,不要心疼放开他们手后会摔得头破血流。有时一个错误的回答,一次失败的`经历说不定能激起创新的涟漪。教师一味牵着学生直奔标准答案,不容许发生一丝偏差,即使达到了教学目的,造就出来的也只不过是台机器,而不是人才。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应该推出许多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如小组讨论式、质疑辩论式、读书汇报式、想像发散式……,以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有利于改变教师对课堂的垄断地位。如我在教《相反数》《科学记数法》等相对简单的章节时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学,而是自主探究学习,围绕我提出的问题和要完成的练习,主动的学习。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互相讨论、提问、纠错,教师只是在最后对正确的研究结果给予肯定。通过笔者个人的尝试,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并不比常规教学方式达到的效果差,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在赏识评价中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

传统的数学教学,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完整性规范性做了严格的要求,但对学生解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并无多少实质意义。对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主要依据考试成绩,忽略了最重要的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从而导致学生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要么成为生搬硬套的死读书者,要么成为高分低能者。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解决问题来说,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等解决问题的亲身经历,去领悟其中的道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评价制度,让学生逐步形成自我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学会分析成败的因素,获得经验和教训。评价标准得到了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得以保障。我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过程观”。比如在教《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不是要让学生记住一个立体图形有几种表面展开图,而是要让学生感知同一个立体图形用不同的方法展开可以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在开展一些课题学习时,更是如此。如我在评价学生对《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这一课题学习时,不是以谁的学籍号设计的好为唯一评价依据,而更多的是看通过课题学习展开了哪些调查,搜集了哪些资料,遇到和解决了哪些问题等。好的设计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做出来,但没有设计出好的学籍号码的同学也不能一票否决,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在我给学生的评价中,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很好的成绩,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了自己学习的价值。

总而言之,改善或放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组织形式,对许多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自主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内化性”的自我教育。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尤为重要,除此之外,我们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服务。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伟大理论,后来我国古代《学记》一书中更进一步地阐明“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引导学生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学生读书才会安逸,学生才可以独立思考,这就是中国古代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具体到语文教学上,就应以启发式的原则为教学指导思想,教师通过讲授、观察练习等方法就能使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既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又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并发展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生的自发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更应该恰当地运用启发式,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在指导学生积累词汇运用语言、认真观察口头表达的基础上,把各种知识包括写作知识灵活运用于写作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完成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一、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听话”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知识,能力就是空中楼阁;有了知识,能力才能逐步养成。什么是能力?能力通常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培养的都是一般能力,即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这是语文各项能力的基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当注意这些能力的培养。如听力课的教学,要抓紧时间,抓住地点,有机地、持久地进行。

(一)运用考试的方法

考试是考察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运用而采取的一种考察方法。教师在语文课上要善于考,一般是2-3分钟为宜,读一篇几十字的短文,让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基础了,完成学习任务。

(二)议一议,想一想

教师可在语文作文教学前,让学生议一议所要考试的内容,讨论一下时间、地点、人物各是什么?主要讲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对比思考

将两段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启发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四)生动活泼,材料多样

教师应该广泛地占有材料,比如《将军与士兵》中一位军官问华盛顿:“你难道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上士(非上士)吗?”“按照你的说法,我就应该是指挥者了”。将军说着脱去了外套,露出了他的将军军衔。通过这段文字的描述,学生在听懂了以上材料的基础,得出了生动鲜明的两个个体形象。

二、自主学习,变教师的说为学生的说

有人说:作文就像说话。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能把话说得有条有理,能将说话的内容表达得有组织、有思想,然后将说话的内容用文字来表示,那样作文与说话不就等同了吗?所以我们介绍自己所属的东西,可以先用嘴巴来说说。

(一)语文课本的对话,通过学生的“说”变为想象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话:“奶奶,快带我走吧!”这里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想象补上这样的对话:“孩子,你跟我走吧!走到那没有寒冷、没有痛苦、没有饥饿的地方去吧!”

学生通过自己的说与议,可以想象人物追求自由、追求美好的理想世界。

(二)运用“讲故事”的方法,讲述自己的材料安排

学生在作文课上要多讲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通过对比“纠正”故事来进行口头修改。

三、学生自由学习,进行大量的阅读训练

古往今来,每一个文学巨匠、伟人导师都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的知识巨人。他们刻苦读书,勤奋求知获得成功。历史上无数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勤奋与刻苦,令人叹为观止。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必须教给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图书馆与小作文

学生在阅读图片文章之后,可以“写字数不等、角度各异的读书笔记。”最原始、简单的读书笔记是“不懂”,到中期的几十字和后期的成百上千字,一本书反复地读好几遍越来越有感觉,对书本的消化与吸收就会越来越深入。

(二)在阅读的基础上写故事、编故事、讲故事

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可在课堂讲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这样既培养了说的能力,又培养了记忆能力与思维能力,把读书笔记中自己的认识灵活地运用到说与读的训练中去。

(三)说与读促进读

有人说,不会讲故事的语文教师是不高明的语文教师,不会讲故事的学生是语文知识贫乏的学生。事实如此,高明的复述能力促进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从而更广泛深入地读书。

阅读的范围越广,积累的词汇越多,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越深入,从中汲取的精神营养越丰厚,从中得益就越多,这是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每一个语文教师所孜孜以求的。

四、自主学习,学生自己拿起笔进行写作

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是要写出简单明了的作文,从写作的指导思想上要求健康积极,从写作风格上要求我们在作文指导课上鼓励学生拿起笔来自主地进行写作。首先要从语文阅读中进行语言的指导,其次是要从作文教学中进行组材练习。然后是修改,要求学生要反复读,反复改。

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反导过程,需要我们能动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变教师讲为学生讲、学生写,从而达到启发式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能动作用,使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修改及方法 第4篇

一、明确修改要求

在文章的修改上, 主要的修改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 文章素材的选择是否准确; 第二,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明确的体现; 第三, 文章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 第四, 文章的开头结尾、前后顺序是否得当等。另外, 除了这些共性的修改标准以外, 还要紧紧结合每一篇文章的个性要求。举例而言, 如果作文题目是“记寒假里的一件事”, 通过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要求:其一, 全文是否只写了一件事; 其二, 这件事情的叙述是否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的, 前后顺序是否清晰; 其三, 这件事最让人难忘 ( 开心、难过) 的地方是否重点呈现了出来。再比如, 作文题目是“描写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动植物”, 通过分析, 可以得出以下要求: 其一, 选材是否局限于动物或植物; 其二, 重点想要描述该动物或植物的哪些方面; 其三, 是否做到了重点内容详细描写, 其它内容简略描写。综上所述, 每一篇文章除了标点符号、字词句等基本内容以外, 还要关注文章的特定要求。保证修改时抓住重点, 同时要具有整体观念。

二、加强常规练习

对于初中生而言, 作文的修改是一项崭新的学习任务, 因为他们自身对于作文的写作也才是刚刚接触。因此, 要求他们能够自主修改之前, 还是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的。对于此, 可以针对某一篇文章作为示范, 在课堂上进行修改, 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修改文章的常规练习。具体来说, 常规修改练习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 修改标点符号。初中生在作文修改时普遍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不知道改什么, 也不知道怎么改。因此, 教师可以规定, 从最基本的标点符号开始改。要想保证学生能够用对标点或者改对标点, 就要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交给学生, 从而使学生在修改时灵活运用这些标点符号。

第二, 制定修改方式。中学作文在修改时主要集中在增、删、理、换四个方面: 增, 就是在语句中加入必要的字、词、短语, 在整篇文章中加入段落, 从而使文章读起来更通顺, 内容更完整。删, 就是将文章中与中心内容无关的字、词、句、段删除, 从而起到使文章更加简练明确的目标。理, 就是找出文章中安排不当的语句, 通过整理调换使文章更加通顺, 做到逻辑清晰。换, 就是对词语、标点进行更换, 从而使文章标点使用更准确, 语言更鲜明。

第三, 明确修改步骤。修改主要分两步进行, 一是内容修改, 二是技术修改。所谓内容修改, 指的是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合适, 文章的内容是不是具体得当。所谓技术修改, 指的是文章标点符号、书写格式、错别字, 从而保证文章更加通顺, 不会有明显的硬伤。

三、搭建修改平台

第一, 由家长进行作文点评。一般情况下, 家长都具有阅读能力, 因此可以对孩子的作文进行品读和点评, 甚至提出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举例来说, 在关于亲情尤其是父亲母亲的文章中, 学生肯定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母的爱。那么这种文章就可以要求父母和孩子共同修改, 同时父母要留下一句评语。这种点评修改方式既细腻又深刻, 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

第二, 由小组同伴进行作文点评。相关心理学研究发现, 中学阶段的学生, 对于同伴的评价是十分在意的。因此, 同龄人之间的相互影响, 有时候比教师的说教还要有用。学生完成作文后, 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评价, 然后提出各自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分析, 学生就能够接受同伴们提出的建议, 然后进行修改。如此一来, 小组内的优秀作文就会多起来, 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会大大加快, 从而调动学生之间互相点评的积极性。

第三, 二次作文进行前后对比。学生完成作文后, 经过教师、同伴提出的修改意见, 自身能够对作文中的不足之处有明确的认识, 因此, 可以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不是简单的复制, 而是深加工、再创造, 能够体现出一个学生的努力成果。将两次作文张贴在教室中, 能够让学生真正了解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这样一来, 对于作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 能够巩固文章修改的实效; 对于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 能够增强写作信心。

四、掌握修改方法

第一, 教师示范法。教师做示范, 能够为学生树立修改文章的好榜样, 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修改文章。可以将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 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讲评和修改。这种方法直观简单, 而且效率较高。当然, 范文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 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进行范文的选择, 能够具有针对性。其二, 范文一般要选择两到三篇, 展示时由差到好依次进行。好文章要点名表扬, 差文章要保密。

第二, 批后自改法。所谓批后自改, 就是教师只对学生的文章进行批注, 而修改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例如, 面对一些语句作出这样的批语:“此处表达还能更简洁一些吗”“这个句子太长理解有难度, 可以更换为短句吗”“这个地方好像少了一个标点符号”“开头很好, 结尾是不是需要加上一段话就显得更加完美了”, 等等。如此一来, 学生在作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些批注, 从而在不经意间达到提升作文技能的目标。

五、结语

通过全文叙述可知, 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事关整个语文学习, 是其中的一个重难点。想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一方面, 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提高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在文章写作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 教师应该寻找多种措施, 正确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 在修改中逐渐提高作文水平。

摘要:以往教师对于作文的修改, 虽然耗费的时间精力大, 但是效果却不好。因此, 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之一。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 要求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在作文修改上, 明确提出了学生自主修改的方法。以学生作文的自主修改为中心, 介绍了自主修改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自主修改,方法

参考文献

[1]毕欢.浅谈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 2011, (22) .

[2]卢杰安.初中语文作文批改方式创新与有效反馈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 2014, (04) .

[3]袁晓悦.向轻负高效之路行进——有关作文评改的几点思考[J].科学大众, 2012, (09) .

[4]孙剑.互动式作文批改教学法探析[J].文学教育, 2009, (11) .

刍议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第5篇

张正平陆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由此《语文课程标准》把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何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限于能力,笔者就自主学习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般学者认为自主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个性为宗旨,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自己决定学什么,怎样学,自己总结评价学习结果)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自我导向”(即参与并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自我激励”(即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我监控”(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一、走出自主学习的误区

我们不能把自主学习简单地等同于“自学”,甚至是“自由学习”。自主学习通常被称为自学,但自学的内涵较含糊,它是对学习形式的描述,是学习者在没有外在的帮助下独立学习的方式;而自主学习则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其实质是独立自主地学习,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自我操纵学习,其突出的特点是主体性、独立性、超前性。自主学习并不等于绝对孤立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特别是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受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完全的独立性,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学习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中学阶段的“自主学习”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教师绝不能认为倡导“自主学习”就意味着淡化教师作用,就是让完全学生自己去学,自己置身事外。教师要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积极的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正面的肯定,让他们能从教师这里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当然中肯的批评也是一种心理激励,学校教育中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是对的,也不意味着教师只能表扬肯定学生,对学生的缺点视而不见过分宽容。对学生还是应该严格要求的。只要你出于爱心、注意方法,批评学生也能达到积极的作用。否则“自主学习”就很难达到一定的深度,也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自主学习是一种发现式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大的意义。“课改”强调改变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传统的学习方法一无是处。所要改变的只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记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霸占课堂,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能够而且很有必要适当讲解,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对于中学生来说,这也是保证他们能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完全对立起来。当然教师的“导”必须真正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以“学”定“导”,为“学”而“导”,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主导”代替“主体”的课堂教学观。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主动学习离不开动力支持。一般来说,动力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外在动力,如家长的嘱咐、教师的督察、同学的竞争、学习的奖励等。这些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二是内在动力,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能

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内在动力才是产生有效学习的关键。如何让学生维持强大的学习动力,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呢?

1.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有不少教师把学生看成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只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尽了自己的责任。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在人格上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的健康发展。健康的人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的教学也是没有生命力的。对学生而言,积极的情感比渊博的知识和高度的责任感更重要。带着沉重的心理惶恐感,学生怎么能自主学习呢?学校里的学习,是师生每时每刻都要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教师良好的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要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这样,学生才“敢”自主学习,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学习活动。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怀着一颗童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少用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言,多用商量式的、激励性的语言。

2.抓住契机,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主学习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自我意识越强,自主学习的效果越好。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展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强烈的独立自主的需要。他们常说“我们不是小孩子,我们长大了。”尽管他们常常表现出幼稚,但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这种愿望,鼓励和接纳学生的自治权、主动性。让学生参与课堂规范的制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目标的确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想”学。

3.传授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敢学”、“想学”是自主学习的心理基础,而“会学”则是自主学习的重要条件。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产生成就感,能更加自信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否则,如果学生仅凭热情不讲方法一味蛮干,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极有可能放弃自主学习。教师要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方法远比知识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如爱因斯坦说的:“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后学生才“能”学习。

4.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内在动力的源泉。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学习内容如只限于一本教材,这是远远不够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就是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的研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开展自主学习一定要避免学习内容的单一,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怀有兴趣,充满期待。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自主学习。

三、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学习方式体现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中。限于中学生的实际能力,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式?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1.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开学伊始,组织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各自谈谈语文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内容有什么意义,能达到哪些目标,用什么方法学习。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结合讲解《语文课程

标准》,《语文学习大纲》《考试说明》等使学生初步了解语文学习的目标。特别重点讨论哪些目标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比如:可以通过自己查字典的方法掌握3500常用字;课余时间多读书,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推荐阅读的名著。这是从大处着手的自主学习目标。具体到每篇课文内容的学习时,还可通过“自读--质疑”环节整理大多数学生关心的问题,以此来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是大多数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会积极主动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社戏》时,绝大多数同学都问为什么小说结尾说“我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在理解课文时,教师可以把这个问题细化为为:豆本身特别好吗?戏本身特别精彩吗?请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再去自读相关段落,划出相关描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之后,大部分学生能看出并不是豆本身特别的好,豆也只是普通的蚕豆;戏也并不精彩(演员不卖力,离戏台又远,唱的又是不喜欢的老旦)看着都要瞌睡了。教师这时再追问:既然不是豆、戏本身好,那就是与此相关的事物让小说中的“我”觉得好、觉得难忘了。那么与此相关的是哪些事物呢?再请学生读相关段落,划出相关语句。仔细阅读以后学生不难发现与此相关的人(小伙伴、六一公公等村里人)是那样的朴实善良、与此相关的物(平桥村)的自然景物是那样的清新秀美;与此相关的事(“偷”豆)是那样的自然、无私。正因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以豆好吃,戏好看。到此,绝大数部分学生已经豁然开朗了,觉得完成了学习目标。教师这时可再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是节选了原来小说的一半,如果你阅读了小说的后半部分,对这个问题你还会有新的发现。这是发现是什么呢?为什么课文只节选了一半呢?请你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个学习过程中表面上看起来是传统的提问式,并不是自主学习,但自主学习的关键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的去研究发现。只要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且自己去寻找答案。这不正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呢?

2、教师指导学法、制订计划。

总的自主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教师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保证自主学习能够进行。比如选择哪些工具书,常见的字典词典有哪些;发现自己不会的生字词,怎样在笔记本积累词语;课外阅读方法有哪些。然后带着学生一起算算时间,每天积累几个词语比较合适;课外阅读书目的时间怎么安排等。最后指导学生列出详细的自主学习计划。

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学法指导。如学习事理说明文《叫三声夸克时》教师可介绍画图表的方法,即通过摘取关键词、画出事物关系的方法。教师可先示范一部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相关段落,理清关系、完成表格、明白物质结构的构成。如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运用“单字扩词连话”的方法来准确理解文言。

3、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不断反思调整。

自主学习的过程虽然依赖于学习者自我调控。但对中学生来说,自我控制的能力还不强。教师不能完全放手。要及时的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自我反思,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及改正方法。比如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可利用视频展示台,让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积累的生字词。写出自己的阅读名著、阅读报纸的读后感、心得等。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认为做作业是学生的责任,而批改作业则是教师的责任。其实不然,作业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反映。独立完成的作业是自主学习的一部分,而自我批改则是学生自我调控的基础。在批改的过程中学生要辨析正误,其实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复习。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介入到批改当中来。如练习题做好以后,先让学生对照参与答案进行批改,错的自己订正,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讨论。教师适当抽查点评。

特别是作文批改中,可以先让学生四人一组批改、互写评语。然后小组推荐一篇佳作向全班同学宣读并说说推荐理由。学生对别人的作文兴趣较浓,会看得很认真,圈画错字病句,精心准备评语。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批改别人作文的同时对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省自己,这是有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经过反省,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学生能及时地反思自己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比如在每个月月底的时候,进行作业情况统计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让学生列出本月所完成的作业,看看有没有漏做的,完成的效果怎么样。小结一个月的学习中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自我小结写好以后,教师给每个学生做一个小结,再请学生把作业带给父母看看,请他们做出评价。这样几方面评价能让学生对自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4、积极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中学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千篇一律的学习形式让人厌倦,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口语表达活动。学生按学号顺序每天一人上讲台讲成语故事、或者新闻播报、或者美文赏析、或者即兴演讲,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确定。台上虽然只有5分钟,但上台前的准备又何止5分钟呢?这准备的过程不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吗?语文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赛诗会、辩论会、科技新闻发布会、制作手抄报、参观校园写作等。学生对这些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教师要好好组织。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极大的作用。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 第6篇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创新

如何在“老大难”作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看法。

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学生对作文没兴趣,语文课即至少失败一半。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

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意识。然而现在的许多作文教学,或多或少违背了作文本质,出现厌学等一些不良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搜肠刮肚,没内容写

“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四点式的枯燥学习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成天游弋于作业、试题的汪洋大海,电视不能看,报纸不能读,文娱活动几乎为零,一心只做训练题。每次作文学生都搜肠刮肚,举笔无措。

二、思想游离,缺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激发热情,教学生作文,能否激发、点燃他们强旺、持久的兴趣之火,是其写好的重要标志。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就有了成功的垫脚石。兴趣的丧失是老师的教学最失败的体现,如学生厌烦作文,视其为沉重“包袱”,提起来即“头疼”,写起来就“应付”,这反映了主体想像力、创造力的极度萎缩,其后果非常严重。即使老师教的再认真,学生的思想早已游离身体,往往“身在教室心在外”,老师的良苦用心皆会付诸东流,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

三、隐性反应,时效性慢

导致作文成为学生众矢之的的原因:首先,作文的教学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种隐性反应的课程,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描绘刻画,引经据典,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学习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决不是短时间能够的学好的。其次,评价批阅滞后,老师批改任务繁重,很多时候不可能细细批改。学生完成作业后渴求肯定的欲望很难立刻满足。最后,由于老师喜好观念不同,导致很难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做出一致的评价,甚至会让学生有一种不进反退的错觉。

四、千人一腔,缺乏创新

传统上作文课老师必定先讲套路、定主题,学生写作时也必须依照模式顺着套路,否则不合要求。由此,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合乎要求”,但是写作主体原有的那份个性和灵气也被规范消磨殆尽,原有的变通力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五、固守其位,模式僵化

一个教师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都固守相同的教学模式,即: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显然,这种模式轻视学生自身的主体能力,也忽视了作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教师教学无特色,学生作文无特色,写作无创新。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不对本应洋溢着鲜活的生命色彩的作文渐生厌倦之情乃至丧失信心呢?

新课程教育改革为作文教学找准突破口——强调 “自主、探究、合作”形式的运用。为此,我认为,让学生调换批改作文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纠正时弊。

一、我笔写我心,用心改作文——自主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

每接新班时,我就给学生讲评,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并找出优秀习作让学生评赏,对带有共性错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比较,总结出不足,拟定修改方案。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已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意见,学习运用人家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探究

什么文章才算好文章?这是一个很难传授的知识,只能让学生多品味多评价,经过”山重水复”后才能意会。评定一篇文章的好坏,有很大的主观性。也正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趣味、欣赏水平、看问题的角度、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一篇文章的评分,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学生通过批阅实践,不仅明白可写作的基本要求,还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美文”。他们会指导同学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互批作文,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新鲜感,又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探究学习的气氛更浓。

三、天下谁人不识君——合作

新《课标》中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互批作文就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不仅提供了学生一个互助性学习的机会,可以扬长避短,而且同学们多了一个相互交流、了解、开放的机会。

另外,指导学生批改时,要注重时效性,批改要及时,不要让学生对习作淡忘了,冷却了才去改;要有针对性地改,在评改时要注上鼓励性的语句;贯彻鼓励为主、扬长补短、张扬自性的原则。评改的方法可以选取三人或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共同修改,也可以用面批面改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标尺。

总之,让学生自批、互批作文和集体批阅好处多,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望大家不妨一用。让学生上岸,用客观的角度审视作文,退而求进,退进结合,也许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以上纯属个人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文献】

[1]魏书生.《语文教学》著

[2]《语文教学与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期刊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 第7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表征

原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 只是单纯的重视传授知识, 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正基于此, 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 不断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需要更多的自主掌握知识和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人才, 需要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所以, 高中语文作文的实际教学中, 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但是, 在实际作文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只是凭借以往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主管经验来开展教学内容, 教学还是围绕考试为轴心, 教学的方式仍然是根据往年的高考作文的要求来实施教学。同时, 在现实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仍然重视比教师为中心、主体, 使得学生不能够充分的表现自己, 并且教师在此过程中, 过于重视写作的方法, 而忽视了重视学生的真情实感在作文中的表达, 使得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得不到提高[1]。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 激发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

传统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 很多教师都是给出特定的写作方向和范围, 再让学生进行写作, 例如会有一些半命题或是命题作文写作, 如“带我飞, 飞向远方”“远方”等, 学生只能够根据给出的题目去迎合题目的要求, 而使自身的想象力和思维得到了压制, 打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 如果教师在作文写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就会弥补这些不足。比如, 在进行专题“感悟人生”之后, 再让学生以我的四级为写作题材, 能够让学生把春夏秋冬和自身的四季生活的感受联系起来, 可以让学生以自身为写作内容, 写出自身的四季感受, 以此来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自主写作兴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写作中融入自身的真情实感。写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 教师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来满足日常写作的需要。

(二) 扩展学生的写作视野

众所周知, 语文学科在学习中需要有宽阔的视野。所以, 教师要不断扩宽学生的写作视野, 重视学生搜集语文课外学习资源, 引导学生积累和阅读更多的课外学习资源, 不断使自己的视野得到开阔, 提升自己的作文写作程度[2]。比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百家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坛》等节目, 还可以去图书馆收集喜欢的书籍, 以此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扩展, 也增加了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使自身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

(三)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现阶段, 现实的课程教学中, 很多教学课程已经非常重视小组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 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 也可以使用小组探究、合作的形式, 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观念。另外, 传统的作文写作教学中, 教师太过于重视对学生的写作内容的批改和纠正, 通常情况下只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下自己的修改意见, 但是并没有做出具体、有效的修改建议。但是, 如果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分配小组的形式, 让教师有机会和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 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 把握住批改作文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 使得学生成了教学中的参与者和教学成效的评论者, 从而能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 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其次, 还要注重在生活中寻找生活的灵感, 并且做好随手记录[3]。因为有些写作的灵感是稍纵即逝的, 写作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提升的, 所以, 要通过日常的积累, 并注意记录自己的灵感, 善于从生活的点滴记录, 以此来解决写作中没有素材的状况[4]。同时, 在此过程中, 还要求学生善于思考, 把作文写作和自身所见的感受结合在一起, 从而发挥生活中素材优势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我们对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分析之后, 发现了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使用方法。因此,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作文写作教学中, 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不断的积累生活素材, 不断的扩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居丽丹.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 2014 (22) .

[2]汤伟.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 (教研版) , 2013 (11) .

[3]许逢梅.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作文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新校园 (中旬刊) , 2014 (9) .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 第8篇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 各科学习任务重, 学生学习时间都不够用

于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耗时费力, 真的动脑子写完一篇文章以后大脑非常疲劳, 且短时间收效不大, 进步不明显, 不如做理科习题立竿见影, 所以平时很少练笔。这就造成词汇贫乏, 语言粗糙, 课本材料反复采用, 毫无新意。

(二) 一些语文老师觉得高考题目不限、文体也不限

认为平时的作文教学没必要再进行强化训练, 甚至把希望寄托在最后“押题”上, 平时作文教学中往往比较随便地找个材料或话题安排作文训练, 除了诗歌, 其他什么题材都可以, 只要不少于800字。有的学生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 往往就东抄西摘, 或者就随便“借用”一篇交上去。有些老师甚至教导学生背几篇好例文就可以了。既然有捷径可以走, 还有多少学生会踏踏实实地写文章呢?有些学生是想认真作文, 但是往往由于缺少必要的素材储备, 见识也不多, 又缺乏生活体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作时难免捉襟见肘, 同时缺少老师的耐心指导, 写出来的作文不是偏题, 就是中心不明确, 或者就是内容空洞。

(三) 有些教龄长的高中语文老师

习惯了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 感觉写议论文有一定的套路, 学生只要抓住议论文“论点, 论据, 论证”三要素, 搜集可以作为论据的好材料, 好诗词, 名言警句, 写起来就能够得心应手, 写出有思想的文章来。而记叙文, 散文写出来比较肤浅, 还不太容易得高分。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 基本上都是写议论文, 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上很少有练习。这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路, 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 写出的文章大同小异, 没有什么新意。

二、将自主学习策略融入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

(一) 从转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观念做起

高中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既不能按照原来的教学套路来训练学生专攻某些文体, 也不能限制文体, 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使他们感到作文枯燥无味。所谓“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的机会, 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文体、可以自主拟题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立意,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最能展示其才华。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去写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 且各种文体都能写, 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 “一专多能”。

(二)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高涨的写作热情

不可否认, 很多学生写作文, 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因而写出来的作文生硬、没有新意, 不但得不了高分, 还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进而又导致学生对作文越来越反感, 越来越没有信心。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先让他们写自己擅长的体裁, 并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 然后再培养他们以一种发现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 并尝试用不同的体裁, 不同语言将它们记录下来, 形成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并能主动的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入到作品中, 作文水平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三) 培养学生主动扩展第二课堂的能力

语文学习具有无限的外延, 在课堂上只能学习一些基本知识, 课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有时甚至要超过课堂上的学习。写作更需要课外学习的积累, 这样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现在央视推出的《百家讲坛》、《国宝档案》可以帮助学生更直接、更形象地了解历史;《科学与探索》能让学生对科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道德观察》、《今日说法》不但让学生了解人生百态, 更可以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以后作文中的素材拿来应用, 让作文变得充实而生动。另外, 学生可以从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电视剧中汲取营养, 提高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组织学生参与到作文评改中

小组合作是目前被广泛应用、已经被证实并公认的比较有效的教学方略。传统的批改方式, 教师只是在作文后批几句简单的评语, 无关痛痒, 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学生往往很难真正吸收老师的指导, 也不会在下次的写作中对老师提出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帮助可想而知。小组合作运用的作文教学中, 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批阅作文。批改作文的主动权可以增强他们强烈的责任心, 用自己先前的知识和认知对别人的作文进行详细、深入地揣摩, 然后进行修改写评语, 这样可以从其他同学身上发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和长处, 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 学生也会对别人的评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找出其中的不足和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意味着对整个作文进行了新的构建, 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所有同学都进行了自我完善, 他们的写作水平都将在每一次的互相批改中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 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和创新,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和作文教学效率, 为学生终生学习构建较好的写作能力, 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小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浅谈个性化作文教学[J].陕西教育, 2012 (11) .

作文教学中的自主性 第9篇

传统高等数学教学以“教”为主,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上课听课记笔记, 下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 这种外在的“灌压”使学生变成不会思考的机器, 更没有学会学习方法、研究问题的方法, 进而学生会感到学习很乏味, 失去学习的兴趣。而真正“学”是内在的动力, 学生是独立的主体, 教师只是组织教学内容, 利用语言技巧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自主性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我反思, 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上, 教师应努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因为“只有当他亲身考虑问题的种种条件,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 才算真正在思维”。下面介绍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一个自主性教学实例, 和大家交流。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 有一节是讲授如何求解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其中p, q是常数, λ是常数, Pm (x) 是x的一个m次多项式。

笔者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 给出问题, 由学生通过自己去钻研, 发现其中规律, 再进行交流、讲解的方式来完成此部分内容。教学过程简介如下:

1教学过程

1.1问题提出

根据前面的知识, 要找到方程 (1) 的通解, 主要困难是找到方程 (1) 的一个特解, 即满足方程y″+py′+qy=Pm (x) eλx的一个函数。大家能否从我们见过的函数中“海选”出一个函数y*满足方程 (1) 呢?

1.2分组讨论

要全班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每组4到5名同学, 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长, 由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教师在各小组之间巡视, 必要时进行指导, 注意老师的指导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研究和讨论。

1.3小组总结

经过小组讨论后, 由小组组长给出讨论结论.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80%的小组可以给出非常完整正确的解答, 其中一组学生回答过程简介如下:

学生:因为y*的二阶导函数、一阶导函数以及y*乘以常数再相加以后为Pm (x) eλx, 所以y*的二阶导函数、一阶导函数以及y*中都应含有eλx, 故y*中应含有eλx。又因为Pm (x) eλx中含有多项式函数, 故y*中含有多项式函数, 但不知此多项式的次数。故设y*=Q (x) eλx, 其中Q (x) 为多项式。

教师:怎样求出Q (x) 呢?注意我们找的y*是方程 (1) 的解。

学生:将y*=Q (x) eλx代入方程 (1) , 并消去eλx, 得:

教师: (2) 式能告诉我们关于Q (x) 的什么信息呢?

学生:因为 (2) 的右式是m次的多项式, 所以左式也应是m次的多项式, 左式多项式的次数取决的先后顺序是:Q (x) , Q′ (x) , Q″ (x) 。故当λ2+pλ+q≠0时, Q (x) 为m次多项式;当λ2+pλ+q=0, 2λ+p≠0时, Q′ (x) 为m次多项式, 故Q (x) 为m+1次多项式;当λ2+pλ+q=0, 2λ+p=0时, Q″ (x) 为m次多项式, 故Q (x) 为m+2次多项式。

教师总结:方程 (2) 存在一个特解为y*=xkQm (x) eλx, 其中Qm (x) 是与Pm (x) 同次 (m次) 的多项式, 而k按λ不是特征方程的根、是特征方程的单根或是特征方程的重根依次取为0、1或2。

注意在学生回答时, 如果回答不完整或出现小的错误, 应尽量在教师的引导下, 由一名同学给出正确的答案, 而不是再叫其他同学纠正前面同学的错误, 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总结:笔者以“问题”为方向,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而非简单地复制、传达知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激发了他们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以及各种能力和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罗杰斯.论人的成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202-203.

英语对话课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第10篇

一、自主性学习对英语对话课教学的意义

自主性学习即指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自觉自主地或在教师引导下独立自主地通过各种形式去探索新知、应用新知, 并获得知识, 完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创新学校外语教学方法, 构建以学习者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 自主性学习正是适应这一要求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对话课教学应用“自主性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 训练学生语言技能, 内化语言知识, 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英语对话课教学的课型结构

依据初中英语教材的单元教学原则及其内容设计, 英语对话课 (讲练课) 的结构如下:

1.新课导入

A.分层教学目标导入;

B.情景语言 (谈话、提问、讨论或谈论图片等) 导入会话主题。

2.快速听、读, 整体感知对话。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听、读 (扫读、跳读等) 对话, 寻求答案。

3.精读领悟、研读探究, 深入理解对话

4.对话的演练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进行对话的操练、复用或活用练习。

5.当堂作业或测试 (层次性练习)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当堂作业或测试。

6.布置课外作业

A.自主复习、巩固应用所学对话。

B.自主预习新课。

此课型结构渗透了掌握学习法、整体教学法、情景法、功能法、认知法等教学法思想, 它的设计为“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的单循环方式。依据教学实际, 还可采用“分散学、分散教、集中练”的多循环方式。总之, 在实际教学中, 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 顺乎学情, 按照突出学生主体, 讲求实效的原则, 灵活安排, 并过渡自然, 其中教学各环节的时间不是固定的。

三、英语对话课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 英语教学法中口语教学相当重要, 因为口语是最佳的语言输入方式。而输入必须具备四个基本条件。输入必须是大量的;输入是应该能够理解的;输入应当是有趣的;输入不应过分强调语法。教师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 使学生敢于表达, 乐于表达, 巧于表达, 利用会话增加语言输入。

1.新课导入

新教材中所设对话的情景绝大部分是广大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景。进入主题之前, 通过讨论和提问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敏捷学生思维,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 还可采用直观导入、表演或电教呈现等方法导入。

2.听力理解

为了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可以把对话部分作为听力

测试材料, 让学生通过语音、语调感知对话的情景, 也可以通过讨论和提问以及教师为对话听力测试设定的问题, 来捕捉对话中的信息。也很有必要让他们模仿英美人士的准确发音, 以掌握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 适应正常的语速, 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听力。

3.阅读理解

(1) 快速阅读, 整体感知

首先是扫读, 阅读时带着教师提供的问题, 捕捉相关信息, 回答一些有关对话内容的综合性问题。接着进行跳读, 带着教师提供的问题, 迅速在文中找到有关问题的范围, 提高其阅读速度。

(2) 指导学生独立地自主探究, 质疑解难, 精读领悟对话。

(3)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研读探究, 突破语言障碍, 深入理解对话内容。

学生自主组成两人或多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 进行互查互问等, 以求发现共同疑难。

(4) 对话的演练。可以进行根据画面和影像等方式的机械操练, 也可拓展对话中的情景和句型进行复用练习, 还可以进行联系实际, 丰富对话主题的自由式操练。

(5) 当堂作业或测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当堂作业或测试。

物理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第11篇

关键词:物理 自主性学习 创新

新课程改革牵动着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呼唤生机与活力。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体现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尊重生命;体现出重思维过程,重学习方法变革,重能力的塑造;体现出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狠下功夫。

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并不是不需要老师的指导,放任自流,相反对教师的指导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学生学新课之前,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仅感性了解知识,列出知识要点,而且针对规律概念提出问题,探究原因,把不懂的问题留到课上解决,这样一来会大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提高了。同时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提问,既要紧扣知识点,又要注意知识的连惯性,挖掘知识的内含,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产生探究的强烈的意向。如学生在学完电压、电流、电阻后,讲“欧姆定律”时,让学生想一想,怎样研究三者的关系,用什么样的实验来研究?考虑需要哪些器材?如何连接?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得出数据总结规律。另外在提问题时要注意由浅入深,学生不是科学家,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终归有限,所以要循序渐进,否则问题太难学生探究不出什么就会失去兴趣,谈不上去创新。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是在积极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的,学生不是消极地面对知识的世界,不是被动地接受人类的经验,而是在積极的学习中体现主动性本质,虽然,有时学生也有被动学习的情况,但它不是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自主性就是相对与人的独立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既是在这一过程中相对学校、教师的独立性,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进程、客观规律,学生没有选择。主体教育作到个性化的教育必须还给学生自主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确立适合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等。但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放任学生学习有着本质的区别,教师要给学生帮助,但不是支配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的一面上,他主学习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依赖性的一面上。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自主性的实质就是独立性,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点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实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初中生对一些抽象理论的理解上比较困难,往往易被新奇有趣的表面现象吸引,而忽略事物的本质。教材中每个演示实验通常都是比较简单,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动手做,老师指导,效果更好。如在做“惯性小车”实验中,可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当“司机”,其他同学情绪高涨,并且注意力比以往更集中。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让同学们大胆猜想,自己做实验,遇到问题同学讨论,分析结果,这样一个抽象的原理,就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要设计好每一个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初中教材中要求学生探究做的实验有很多个,而书上一般给出实验步骤表格,如果按照这些步骤去做往往局限了学生思维,不是探究而成了验证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案,如“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有的同学提出能不能根据P=W/T的原理去测,通过讨论也是可行的。通过比较两种方案既总结复习了前面的知识,又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出现问题大家一起解决,这样一来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空间,很大限度的挖掘潜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的意识,高效的科学方法,都需要慢慢培养。教材中几乎每节后面都有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同学们特别感兴趣,在动手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思考查资料,提出合理的建议,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要注意联系实际,关注生活,走进生活,不要“纸上谈兵”在学电路时,可带领学生去分析学校、家庭电路,家用电器的构造等。布置作业不再局限于书面作业多留行为性作业。现代社会,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课堂也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的途径。通过实践,发现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内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大胆去尝试,从中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拓宽也有很大好处。

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 第12篇

在当前语文教学中,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的因素。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之外, 最重要的一点是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质疑

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质疑, 读中设疑, 由疑导解, 深入品悟文本。李清照《武陵春》, 这首词格调哀婉凄凉, 语句虽清新, 但情感与意境非常低沉。初读之后, 引导学生猜想:词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学生自主思考, 会产生这样的猜测:词人的人生中肯定发生了大的变故, 不然, 情感不会如此愁绪满篇。在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就会自己查阅资料, 了解词人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如此教学, 是引学生自己去品悟, 去搜集, 去理解, 长此下去,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探究

阅读文本, 要在品味语言文字的基础之上, 深入理解课文, 自主探究文章意蕴。《说屏》一课我们可以采用“抓句———理篇———悟意”的方法, 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文章首段写到“我们的先人, 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 结尾又写到“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 以你们的智慧, 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 诚如是, 则我写这篇小文章, 也就不为徒劳了”。两相比照, 学生自然会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首段中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即为整篇文章的文眼。第二段写屏的一般功能, 扣其实用, 三、四段在介绍其作用的同时, 又点出“雅俗”“得体”等艺术性体现, 语句简洁, 条理清晰。这几个段落正是对屏风“功能与美感相结合”这一特点的展开说明。理解了这一点, 文章才算真正读懂读透。抓住关键句子, 深入揣摩, 理清文脉, 把握意旨, 教师及时做出这样的点拨, 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大有裨益。

三、发散

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发散联想的过程, 就是比较、鉴赏、升华的过程。以《武陵春》为例, 如教师适时给予引导, 学生肯定会想到李清照的《如梦令》。前者凄凉忧伤, 后者欢快愉悦。两者比较, 其中情旨自然不同, 学生们就会在比较中对《武陵春》的情感及意境进行深入品味。

四、创新

上一篇:路基缺陷下一篇:翻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