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精细化核算

2024-06-21

成本精细化核算(精选11篇)

成本精细化核算 第1篇

一、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1. 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主要指的就是充分将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管理责任具体化, 对成本核算活动的每个内容、岗位、环节, 都建立具体、明晰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 充分挖掘成本核算活动的内在价值和潜在效益, 最终实现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经济性和效果性。

2. 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1) 专业化。精细化要求核算人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 提高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把握成本核算的目标。 (2) 系统化。精细化成本核算是一项系统工程, 内容涉及收支核算、成本控制、预算管理、数据分析、绩效考核等方面, 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管理工作。 (3) 数据化。核算分析是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而数据化作为核算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自然也是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之一。

3. 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1) 核算制度精细化。通过优化核算管理手段, 细化各个层面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 使核算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 为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2) 预算管理精细化。包括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精细化, 尽量采用零基法编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 严格按照预算指标来开展饮食的各项工作;建立预算执行考核制度, 将饮食各部门预算申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执行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 实现预算事后监督管理的精细化。 (3) 核算分析精细化。建立相对科学的核算绩效评价体系, 包括核算分析原则、标准、方法与手段等, 对高校饮食核算活动及所产生的结果予以分析。 (4) 成本控制精细化。在日常的核算处理工作中, 通过核算科目的细化与完善, 同时实现正常业务核算和成本指标控制, 促使成本项目和核算科目控制着全部饮食经济活动过程, 使成本控制更加精细化。

二、高校饮食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 管理责任不明, 主体确立失误。

长期以来, 高校饮食的成本、效益主要由领导层和财务部门负责, 而把各部门、班组的员工只是当作生产者, 普通员工对成本核算的意识淡漠。员工们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 管理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 浪费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全员性的参与, 不可能实现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2. 成本管理观念比较淡薄。

高校饮食实体与社会餐饮企业相比, 有稳定的市场和经营环境、竞争压力较小、享受高校政策上的支持, 由此, 高校饮食大多缺乏强烈的成本管理意识, 对成本核算的对象和内容认识不清;许多高校饮食未对成本实行全方位管理, 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 如未对员工进行相关业务技能培训, 导致员工业务不熟练, 工作效率低, 造成人力成本相对过高。

3. 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 监督不到位。

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的方法较陈旧, 制度不完善, 监督不到位, 未实行责任追究制, 灵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还未确立。影响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的因素较多, 如收入的及时归口入账、物资信息采购的透明度、资产管理、验收及入出库程序、库房物资帐物相符、菜品价格的核定等等, 各种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较差, 成本核算结果很难发挥指导经营管理的作用。

4. 物资采购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高校饮食物资采购数量大、品种多、质难辨、价格不确定, 要想采购到物美价廉的物资, 工作难度大, 采购过程中的漏洞难以杜绝, 采购工作的复杂性给高校饮食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缺乏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

大多数高校饮食未能做到全成本核算, 没有实行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 不规范的饮食成本构成, 不能真实的反映饮食实体的经济状况,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缺失则使高校饮食实体无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控制任务。

6. 核算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核算员是饮食成本核算的基础, 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实现核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当前食堂核算人员的素质整体不高, 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不能及时更新成本核算方法, 在知识层面和专业技能上与现代高校饮食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我校饮食实施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成效与措施

我校饮食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餐饮市场规律, 突破传统消费观念, 把握餐饮市场脉搏, 关注市场动态, 契合市场需求, 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发展能力, 大胆进行思路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确定了“质量取胜、安全卫生、服务领先、创新求变”的工作理念和“打造特色餐饮品牌、构建和谐快乐饮食”的发展目标, 以三峡大学建设和发展为契机, 因地制宜, 开拓创新, 不断探索适合我校校情的管理模式。我校饮食实施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是:

1. 健全制度是关键。

2011年以来, 中心在集团计财部的指导与支持下, 重点健全和完善了饮食财务核算管理制度。实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与精细化, 确保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有序。具体包括: (1) 建立了大宗物资采购准入制度。食堂所用的米面油等大宗物资的采购, 都必须实行公开招标, 招标对供应商家提供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能力作出全面的评价, 以确保物资物美价廉和防止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2) 建立了采购询价制度, 开展“农校对接”。中心严控采购成本, 每天跟踪了解市场物价行情, 编制物价动态表。我校食堂与宜昌市周边蔬菜基地搭建起了“田间地头”与“学生餐盘”的对接平台, 蔬菜基地以不高于同期市场的价格为食堂送货上门, 既降低了采购成本, 又保障了食品安全。 (3) 建立了严格的物资验收和入库出库制度。各食堂设立专职保管员, 入库时采购员交货, 保管员验收入库, 对质量与数量把关, 核算员负责复核数量, 副经理审核;出库时保管员发货, 领料人签字认可, 核算员复核数量, 副经理审核, 保证了帐帐相符, 帐物相符。

2. 深化监督是保证。

为进一步规范饮食成本核算工作, 提高工作质量, 中心在集团计财部和监审部的指导与配合下, 建立健全了检查和监督机制。这些监督体系包括: (1) 内部核算监督。中心核算组总核算员担任稽核工作, 对各食堂采购员、保管员、核算员工作流程、数据信息、台帐记录和索证情况进行复查监督。 (2) 集团审计监督。集团监审部和计财部对各食堂成本核算活动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审计, 有效维护了财经纪律。 (3) 定期开展核算工作自查。中心核算组定期对执行财务核算工作情况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评比,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纠正整改, 形成了成本核算精细化的长效机制。 (4) 实行核算岗位轮换制度。参照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中心实行有计划的核算轮换制度, 有利于加强食堂核算工作的内部监督, 在核算内部形成换岗交接清查的内部检查和牵引机制, 有效防止了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3. 数据分析是重点。

成本核算是以降低食堂运营成本为目标, 对食堂的成本支出实施限额, 并进行收支的归集汇总, 明晰食堂成本项目及金额, 通过数据的比较与分析得出结论, 寻找节支控制点, 为中心领导和食堂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2011年中心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班组核算, 将产值、成本和毛利率等各项指标与班组的经济效益密切挂钩, 做到既调动班组的积极性, 又不至于失去控制。核算组加强了数据分析的引导作用, 以每五天为核算单元形成食堂收支分析表, 按照产值、主食、荤食、蔬菜、油料、干货调料、低耗、燃料、水电气、毛利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对各食堂每周产值与上周产值进行环比分析, 对各食堂每旬产值与去年及上月同期的产值进行对比分析, 每月进行一次月分析, 分析内容涵盖各食堂人均月产值、相对就餐率、原材料投放比、荤食投放比、水电气耗用比等, 通过分析找原因, 提出改进建议, 每旬出具一期书面分析报告, 全年共出具分析报告共40期, 及时为食堂的生产经营起到了指导和参谋作用;中心定期召开食堂财务核算分析例会, 邀请集团主管会计参加, 讲评前期财务核算工作, 分析各食堂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交流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 及时指导后期工作。

4. 强化预算是手段。

2011年, 中心在集团计财部的指导与支持下, 建立了以各食堂为经营实体的预算管理机制, 加强预算管理力度, 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细化预算编制工作, 使各食堂的预算更加趋于精细化、科学化。在预算编制方法上, 引入以成本效益分析为基础的绩效预算和零基预算, 支出项目安排以绩效为目的, 以成本为基础。建立和完善了基本支出预算分配机制, 体现了预算资金公正、透明、规范的分配目标。构建了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 开展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绩效管理,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与经费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 实行绩效问责和奖惩机制。

5. 队伍建设是根本。

核算人员主要与票款和数据打交道, 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便不能适应工作要求。集团和中心高度重视核算队伍的建设, 采取了多项措施提高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2011年以来, 中心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 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队伍建设, 为中心的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加强核算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政治觉悟, 增强爱岗敬业、廉洁奉公意识。 (2) 加强核算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内容涉及财务知识、办公自动化、管理知识等, 促进了他们提升业务水平和能力, 提高核算精细化水平。 (3) 强化效益、科学理财观, 使核算人员观念由服务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 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的核算, 还要注重预算执行、分析、管理等工作, 增强核算组综合分析能力, 提高核算管理水平, 当好领导的内参。

国企成本核算精细化路径研究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国企;成本核算;精细化路径;思考

成本是企业产品定价的主要依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成本核算的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国企产品成本预算、计划和控制的全过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国企成本管理水平,能让国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一、国企的运营特点分析

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决定了国企的运营特点。在当前,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我国所有企业的60%之多。国企是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1]。国企的运营模式在依靠国家的力量的条件下,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渐呈现以下几大运营特点:

(一)国企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我国国际市场地位的提升,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有的是纯国有企业,有的是中外合资企业,有的是股份制企业,有的是境内外上市企业等等,随着新一轮国企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

(二)国企有独特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

国企虽然保留了党组织、纪委和工会等一系列组织,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呈现出独特的方式,特别是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多年的努力,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在人员招聘、技能培训、工资薪酬、职务晋升等方面都逐步实现了与市场初步接轨。

(三)国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和文化建设

国企在发展运营的同时对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重视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国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出明确的的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同时,又会按照市场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等一系列的条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同时,国企把企业文化当做整个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文化决定着全体员工价值取向。

(四)国企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企不管在投资实力方面,还是人均生产总值方面,相对于其他小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为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市场。

二、国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有些国企忽视成本的核算重要性,很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认识,部分国企的负责人甚至为了达到业绩考核目标,在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故意弄虚作假[2]。由于对成本核算认识存在缺陷,让很多的国企面临经营风险和纳税风险,这样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也对国企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力度不高

执行力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相关政策落实的关键因素,而执行力差在国企运行中的体现尤为突出,很多成本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未进行仔细的考察和论证,而是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估计和核算。在成本核算方面,企业制定的相关成本、费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导致国企成本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不准确、不合理的现象。

(三)监督力度不够高

在很多国企中,没有相关的部门对成本核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再加上很多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进行成本核算,结果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不真实,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路径

(一)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

产品成本是任何企业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本的控制是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成本核算的准确、合理、有效、真实能为国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就要求国企成本核算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即在成本核算中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做出精确、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才能为国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路径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3]。

(二)加强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

所谓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是指在原来成本的计划执行之前,为了防止成本管理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成本核算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成本管理计划控制,在成本管理计划落实之前就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纠正,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比如: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可以进行2~3次的核算。每次核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漏洞,然后对几次的核算取平均值,能把误差控制在最小。对制定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相互的比较,通过相关人员的分析和交流,从中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成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依据,是一种预防性的控制,也是保证成本核算准确、真实、合理的必要措施。

(三)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范畴

针对国企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更广阔数据支撑,这就为成本核算提供了相应的难度,必须建立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让成本核算顺利的进行。目前国企成本核算包括:资金的市场成本、企业市场营销成本、质量控制成本、新产品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一系列的生产、销售方面的成本。这一过程就需要企业成本核算的体系更加完善,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优化企业成本核算的目标

国企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服务成本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相互协调,随着国企在成本范围的扩大,这就对企业成本核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目标进行优化。按照产品、费用类别和规格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比如:某国企中,即生产大型的卡车,又生产小型的轿车,以及其他车辆。这样就可以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把大型卡车、轿车和其他车辆划分开来,然后分门别类对这些车辆的成本进行核算,还可以根据国企经营的范围和产品的品种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核算出真实、可靠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五)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机制

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能让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事半功倍,同时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核算的方法和成本数据准确性等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规范,才能全面的提升成本核算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和中介机构审计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监督管理。比如:在国企的内部,设立一个专职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对于那些敷衍了事的行为,进行严格的处罚,做的好的进行奖励。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监督考核机制在国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企成本核算是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要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就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成本因素,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其中,相关部门密切的配合,才能做好国企成本核算,从而提高国企在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供水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的意义 第3篇

【关键词】供水企业;成本核算;精细化

近年来,国家为了保证供水安全,提高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标准,要求供水企业实施水厂新建、改造、管网更新改造等建设任务,尤其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期间将全面提升供水设施、管网的升级改造力度,这将进一步加剧供水企业的经营压力:一方面供水价格受到政府指导价的限制不能自行调整,而供水成本不断增长,水价与成本严重倒挂,长期面临政策性亏损的局面无法得到缓解;另一方面又将面临建设工程的巨额投入,导致供水企业建设、经营资金短缺。为使供水企业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发展的道路,供水企业应该通过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为供水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全方位的发现企业存在的隐患,真实反映成本的构成、增减因素,有利于供水企业加强成本分析、内部控制、预算管理、水价调整等工作,有利于供水企业长远目标、战略规划的定位以及具体实施。

一、供水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的有效实施

供水企业要改变原有粗放式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全面、细致的成本精细化核算体系。按照供水成本性态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细化设置成本核算项目、核算范围;利用财务软件辅助核算功能,分解、细化成本核算中心;按照企业多维度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

1.建立供水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供水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与成本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供水成本核算的要求,统一成本核算的标准,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保证成本信息的真实、完整。

2.多维度、多层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根据供水企业内部管理要求,按照企业多维度、多层次的管理需要,确定多元化的成本核算对象。如按照供水企业原水、制水、输配各环节、以及供水业务流程,确定工序维度、制水车间班组维度、变动成本维度、固定成本维度等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同时按照供水企业成本管理需要,进一步划分为成本费用代控部门、水厂、制水车间班组、加压站等成本管理层次,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3.按照供水成本习性,供水成本精细化核算

供水企业成本精细化核算,主要结合供水特性以及业务流程,按照成本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将成本认定的对象进行细分,按照多维度、多层次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要全面的反映供水企业实际成本、各环节成本,向管理层提供更为精准的、详细的成本数据和财务信息。

二、成本精细化核算的意义

1.成本精细化核算为企业提供真实、完整、详细的成本资料,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控制

通过改变原有全成本核算模式,实施成本精细化核算,完善成本数据搜集,有利于核算出完整、准确、详细、实际的成本;有利于掌握供水成本习性、变动规律、影响因素;有利于实施全方位的成本定额管理和动态管理;有利于控制供水过程中各环节的人工成本、物料成本、资产投资成本、资金成本;有利于提高供水企业劳动生产效率;有利于提高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能力。

2.成本精细化核算是降低供水产销差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提高供水收入

按照原水、制水、输配三环节分别核算供水量,为降低供水产销差提供财务数据支持,可以掌握原水采购的损耗量、制水环节的自用水量、输配环节的漏损量,从而确定供水量产销差控制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增强取水计量的准确性、降低制水生产过程中的自用水损耗、控制输配管网漏损水耗,将供水产销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相应的增加供水收入。

3.成本精细化核算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利于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供水企业的特性是供水量、供水收入相对稳定,要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合理利润,在成本精细化核算的基础上,必须结合全面预算管理,降低产销差率,提高供水量的有效性,保证预算收入的实现;通过预算成本的动态管理,按照预算指标控制日常成本项目的支出,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保证供水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

4.成本精细化核算提供涉税成本资料,有利于降低纳税成本

按照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分别核算供水企业涉及税种项目的计税依据、税基情况,掌握企业税款成本与办税成本,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合法进行各种税收筹划,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成本精细化核算为成本监审工作提供成本核定依据,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

按照2010年国家发改革委颁布的《关于做好城市供水价格调整成本公开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城市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试行)的通知》的要求,供水企业结合成本监审的重点内容,多维度核算制水成本、输配成本、期间费用的成本项目,提供合理的成本构成,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既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又能合理调整企业的供水价格,有利于推动水价改革的进程。

综上所述,供水企业不能一味的依靠涨价方式把高额成本向用水户转嫁,也不能长期依靠财政资金维持生产经营,必须转变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现代企业成本预测、分析、控制、管理、考核等財务管控能力,摆脱对财政补贴的过度依赖性。通过成本精细化核算,是降低供水成本,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规划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2013年8月16日

作者简介:

国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路径思考 第4篇

一、国企的运营特点分析

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决定了国企的运营特点。在当前, 国有企业生产总值占我国所有企业的60%之多。国企是目前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工具[1]。国企的运营模式在依靠国家的力量的条件下, 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逐渐呈现以下几大运营特点:

(一) 国企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随着我国国际市场地位的提升, 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 有的是纯国有企业, 有的是中外合资企业, 有的是股份制企业, 有的是境内外上市企业等等, 随着新一轮国企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国企产权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不断加快。

(二) 国企有独特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

国企虽然保留了党组织、纪委和工会等一系列组织, 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企在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上呈现出独特的方式, 特别是董事会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通过多年的努力, 在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运营模式, 在人员招聘、技能培训、工资薪酬、职务晋升等方面都逐步实现了与市场初步接轨。

(三) 国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和文化建设

国企在发展运营的同时对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的重视是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比拟的, 国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定出明确的的符合本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在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同时, 又会按照市场的变化和科技进步等一系列的条件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同时, 国企把企业文化当做整个企业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决定着全体员工价值取向。

(四) 国企具备较高的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国企不管在投资实力方面, 还是人均生产总值方面, 相对于其他小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这样的优势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为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了良好的市场。

二、国企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

现在很多的国有企业和其他中小企业存在同样的问题, 就是对成本核算的认识不足, 有些国企忽视成本的核算重要性, 很多管理者缺乏对成本核算的认识, 部分国企的负责人甚至为了达到业绩考核目标, 在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故意弄虚作假[2]。由于对成本核算认识存在缺陷, 让很多的国企面临经营风险和纳税风险, 这样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 也对国企的声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二) 成本核算制度的执行力度不高

执行力是一个企业发展和相关政策落实的关键因素, 而执行力差在国企运行中的体现尤为突出, 很多成本管理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 对生产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方法未进行仔细的考察和论证, 而是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估计和核算。在成本核算方面, 企业制定的相关成本、费用控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导致国企成本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不准确、不合理的现象。

(三) 监督力度不够高

在很多国企中, 没有相关的部门对成本核算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 再加上很多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不能按照相关的规定程序进行成本核算, 结果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不真实, 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制定, 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国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路径

(一) 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

产品成本是任何企业产品定价和市场定位的主要依据。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成本的控制是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关键因素。而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企业价值的关键因素, 成本核算的准确、合理、有效、真实能为国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提供相应的保障。所以就要求国企成本核算人员在进行成本核算时, 掌握成本核算的内在要求, 即在成本核算中对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做出精确、真实、可靠的成本核算, 才能为国企成本核算的精细化路径提供一条崭新的途径[3]。

(二) 加强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

所谓成本支出的事前控制, 是指在原来成本的计划执行之前, 为了防止成本管理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而采取成本核算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成本管理计划控制, 在成本管理计划落实之前就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纠正, 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比如: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 可以进行2~3次的核算。每次核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找出成本核算中存在的漏洞, 然后对几次的核算取平均值, 能把误差控制在最小。对制定的成本核算方案进行相互的比较, 通过相关人员的分析和交流, 从中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 成为衡量生产费用实际支出的依据, 是一种预防性的控制, 也是保证成本核算准确、真实、合理的必要措施。

(三) 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范畴

针对国企产权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在国企成本核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更广阔数据支撑, 这就为成本核算提供了相应的难度, 必须建立更加全面和具体的成本核算体系, 才能让成本核算顺利的进行。目前国企成本核算包括:资金的市场成本、企业市场营销成本、质量控制成本、新产品开发成本、制造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等一系列的生产、销售方面的成本。这一过程就需要企业成本核算的体系更加完善, 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 优化企业成本核算的目标

国企成本核算工作主要是服务成本管理和企业成本管理相互协调, 随着国企在成本范围的扩大, 这就对企业成本核算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目标进行优化。按照产品、费用类别和规格不同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比如:某国企中, 即生产大型的卡车, 又生产小型的轿车, 以及其他车辆。这样就可以根据车辆型号的不同, 把大型卡车、轿车和其他车辆划分开来, 然后分门别类对这些车辆的成本进行核算, 还可以根据国企经营的范围和产品的品种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核算出真实、可靠的成本数据, 为企业的战略制定和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依据。

(五) 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机制

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能让国企在发展的过程中事半功倍, 同时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流程、核算的方法和成本数据准确性等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规范, 才能全面的提升成本核算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和中介机构审计的作用, 才能从根本上对企业成本核算过程进行更加全面合理的监督管理。比如:在国企的内部, 设立一个专职监督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对于那些敷衍了事的行为, 进行严格的处罚, 做的好的进行奖励。不断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建立健全配套的监督、考核机制, 充分发挥监督考核机制在国企成本核算、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国企成本核算是国企在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 要确保成本核算的真实、可靠就需要全面考虑各种成本因素, 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投入其中, 相关部门密切的配合, 才能做好国企成本核算, 从而提高国企在市场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洪印, 李国胜.浅谈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28) :79-80.

[2]孙艳.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 2014 (16) :171-172.

成本精细化核算 第5篇

----精准核算、精益求精 提升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精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追求卓越、实现完美的必然选择,精细化管理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讲究细节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企业的专业水平、以及内在竞争力,作为公司基层财务人员,我认为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首先应做好精准核算,因为我们要了解生产状况、盈亏水平、资金流向、资产的增值保值情况,我们就离不开财务核算及财务监督、分析,财务结果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的,财务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查找原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也会影响到组织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做到精准核算,是财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是基础,它同样需要多方面的协调运作。

一、精准核算是财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

财务核算在在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核算所整理、汇总、反映的财务数据准确与否,财务分析是否恰当,财务管理是否到位,在很多时候对于企业的管理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会计核算是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尺度,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那么精准核算不单单是某一个部门仅仅把账算对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调,这里我要讲一讲产品成本核算,一件产品A 购成要素是 钢材、标准件、其它材料、人工、制造费用,在按项目计算上,钢材成本的归集要涉及到 钢材的采购价格,下料后的半成品互转价格,外委的暂估价格、按项目分配时,是否正确归集;制造费用是否分配正确;标准件成本的计价,油漆及密封材料的按项目计入,成本是否可靠,中间控制是否到位;当期成本是否全部转入,都会影响到成本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我认为要做到精准核算 首先要健全财务控制制度,形成各

环节制约机制,使各项产品成本不偏离、不虚高,无差异,符合实际、正确反映财务结果,并且不断的改善各项费用控制制度,减少管理费用的流失;其次财务核算人员,应及时做到数字对比,分析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2013年公司内各单位内部核算报表核算项目已经进行了全面调整,由原来2012年以前核算 31 项,增加到现在的83项,增加了低值易耗品、劳保、差旅费、公车消耗费用的专项核算,在内部财务分析上,在原有利润、产量、产值、工资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水电消耗分析、产品边利毛利分析、质量指标分析,这些分析 涵盖了生产单位内部管理及生产费用发生的全貌,使数字统计更加细化,管理项目更加全面,这些数字的反映,使内部管理者及责任

人,更加有意愿、有目的的改善生产作业状况,控制跑冒滴漏,完善内部管理,及时跟踪费用发生趋势,使单位内部费用得到了很好预见和控制。如在公车费用统计上,我们清楚的看到那些车辆修理费用偏高,危险程度大,不适合长期使用,我们就要进行报废处理。如:中厚板的冀Q395,车门损坏、仪表损坏、底盘支架变型,发动机无经济修复价值,而且年修理费用很高,那我们就需要向公司反映情况,及时调整调配。

二、做好预算控制是精准核算的依托。

做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预算不能与实际严

重脱节,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发展方向、发展策略,客观的编制各项财务预算指标,要有可操作性。说到预算,我想说的是从去年10月份,我们就开始做预算,到12月份我们一共做了3-4个版本的预算,这个时候,我认为预算的编制时间上,应选择在每年12月末或1月初进行,我们对整个年度生产经营水平,费用水平进行总的评价、评估之后,专业部门要对制定预算的控制要求做出指导,比如说:成本项目,成本下降比率、成本控制点。然后把这些数字进行整理归集,那么我们编制的预算就会一次合格,我们以此进行对比分析,那么才是有意义的。在没有预算的项目上,我们要通过季度及半年度的预算调节,建立控制条件,跟踪控制结果。然后我们将财务成果反映企业决策人员及管理层那里,通过分析来辨别 先进与落后,节约与浪费、成绩与缺点,从而评价业绩,发现问题,找出差异,明确责任。我们

才知道,我们企业更加适合生产哪一类产品,哪一类产品给我们带来的可观的效益。我们的费用控制得怎么样,降本增效工作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我们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差距,我们怎样将这样的产品做精,做强,这样才能体现精准核算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作用。

三、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我们工作精益求精、化繁为简,提高效率。

精细化管理,让我们减少失误,避免错误、少走弯路,但不是要求我们事无巨细,一律全做,而是要求我们注重工作的质量及要点,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追求创新;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 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化繁为简,化简为易。这样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提高的目的,使我们质量提高、计划完成率提高,合同兑现率提高,从而保证各项生产任务指标得以实现。举例:原来的报销管理流程出差票据-单位核算-单位领导签-主管领导签-人力资源 里程-综合办领导签-出纳有时这一个流程上的人都找到,有可能半天就过去了,人都在的时候,可能这个流程就比较顺利,如果其中一个环节的领导出差了,或不在的时候 那么就要等。无形中产生时间的浪费和流程等待。这个流程完全可以简化,0A办公系统运行及应用,给我们指出了方向,通过网络办公系统,实现流程。可以大大的提高效率。另外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把将经常出现的报销项目,进行量化控制呢。一次多少钱,量化到具体定额,直接根据票据天数报销呢。我想这就是流程简单化、责任直接化的管理方向吧。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与良好的机遇,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概述

1.关于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手段,通过把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相应的对象进行分配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先对各项耗费进行准确的审核,避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产品耗用混淆;其次根据各种耗费的用途来对费用进行分配与归集,最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并将资料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2.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的经营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成本核算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成本核算理念不合理:为了迎合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方式应该逐步走向全面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时间也会得到进一步缩短且核算成本也逐渐降低,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如此一来,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也无法反映在账面上,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品种法和分批法,但是分批法使用较少。部分企业盲目的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放眼于自身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核算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各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且有些核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

成本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企业的原始记录必须附有相关会计凭证,发生的会计业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所有的会计核算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合法的企业支出与收入不能计入到成本核算,核算人员在进行相关记录的核算时要注意将资料进行妥善的归档处理。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的支出要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耗费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相关步骤,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联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的计算中。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出现核算的误差,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3.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看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数据必须是否真实可查,同时核算所参考的成本信息需要符合市场的经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核算,对于多余的成本核算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4.分期原则

分期核算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获取各期间的各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对各阶段进行时期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时期要注意应该与会计的分期一致,以便于计算企业产品利润。

5.可利用性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让领导者更好的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发展制定计划,所以要求成本核算的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能废话连篇,要让人能够对企业的重点一目了然。

三、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该对成本核算有着充分具体的认识,并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者和相关核算人员的纳税意识,让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成本核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办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办法,提高核算的效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还应不断创新核算方法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强化企业基本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让核算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提升核算人员素质

作为成本核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算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频发问题来对自身的会计机构进行完善和补充,相关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核算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来调整人员的分配,保证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在聘用核算人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求,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应聘者具有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等到核算人员正式上岗后再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核算队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2-32.

成本精细化核算 第7篇

一、引言

随着我国入世已有十个年头,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接轨,在管理模式上也紧追世界先进国家的管理水平。对于医疗界也应该把目光放在管理上,特别是成本的管理。如果一个医院经营不善,成本浪费严重,拥有再好的医生,那也只会走下坡路。最后造成医院经济亏损,医疗技术下降,患者减少,效益不断降低的恶性循环。虽然,国家近几年对医疗事业资金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投入的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并不是医院发展的长远之计。就医难是民生问题,医院执行政府限价服务,只能依靠对成本的管控才能在降低住院费用的同时使医院利益最大化。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很多专业化理念的更新换代,目前许多医院已经意识到成本核算和管理对整个医院运营的重要性,并且做了很多尝试。下面就主要针对目前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现状做一些简要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二、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都相继的制定了一些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成本核算原是经济学的范畴,医院与企业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一般的企业为市场提供商品,服务。医院也是为市场提供服务,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医疗服务。因此,引入经济学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对于医院来说,成本核算就是运用传统会计的规章制度,对医院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人员上的、材料上的、器械上的资金运作进行全面系统核算,为医院提供接下来的资金投入提供相关信息,监督经济运作是否有利于医院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达到节约医疗成本的目的。

成本管理是通过运用经济学上的一些特定手段,依据医院目前对管理方面的需求,对医院现有阶段的经营状况进行预测,时时对医院目前的经营状态行经调整,控制医院经济活动的进程,并对此作出相关的评价。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对下一阶段医疗成本进行预测;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成本消耗计划;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随时对其进行监督、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并尽快做出改进措施;控制成本消耗。在此过程中,记录的资料信息又为下一阶段,新的成本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如此循环往复,以保证医院的正常有效的运行。起到资源最优配置,适应当时市场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更新观念,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

虽然,我国已经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很多管理已经与世界接轨,但是,对于医院这种一直是以非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来说,很多管理模式还是残留着计划经济的思想。医院从业人员很多还是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对于医院的经营管理情况与我无关的思想,国家对医疗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助长了他们这种作风。但是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管理模式势必要被社会的浪潮所吞没。要想在竞争如此严峻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下来,就必须改变过去的老观念,除旧创新,接受新的理念。

(一)要转变医疗工作者吃大锅饭,医院成本与自己无关的心态。

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一些一次性消耗品,很多医疗工作者因为不会动用到自己工资,所以就大肆浪费,这严重的增加了医疗成本输出。做好记录工作,将其与医疗工作者自己的业绩绑在一起,联系到医疗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将会得到有效地节约成本效果。充分发挥业务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节约成本的任务中去。要让工作者将医院看做自己的第二个家,提高医疗工作者自身的成本管理意识和工作责任感。

(二)对于医疗成本管理者来说,成本的控制应该合理,不能只是一味的追求低成本,低花费。

该增加的成本投入一样也不能少。医院的首要责任仍然是治病救人,不能因为降低成本,就减少医院对必要医疗器械的更新换代,俗话说“工欲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是无法完成其本职工作的。我们不能一味的截流,在投入成本时,要着重考虑其投入的必要性,以及其投入所带来的效益比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将目光放长看远,看到这些花费对本院以后发展状况的影响。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计划,以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置为目的。

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单一,很多环节考虑不到从而起不到准确核算的目的。尤其,对于医疗事业,这种以服务为主的行业,有很多潜在的成本输出,并不像产品制造业可以单一的以数量为计算标准。在传统成本核算中,有些医院将成本核算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的材料用品消耗,另一部分是服务以及相关消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第一部分的成本核算较为简单,但是第二部分很容易产生偏差。对于现在医疗过程越来越趋于个性化服务,服务性成本在日益提高,估计不周往往低估成本开支,对日后核算产生一定影响。应该采取多方位全面的核算方法,对于可预计的、不可预计的、可计数的、不可计数的合理计算,对于可以控制的成本应该严格控制,对于不可控制的成本,要合理、有的放矢的进行计算。目前很多医院通过信息化的平台对医院运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加强对医院成本的控制,完善成本管理措施,同时也减少了资源的重复利用与浪费,可以通过这个有效平台实现高效低耗的经济运行模式,此种方式对医院各项工作的高效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成本精细化管理

现代医院的管理更趋向于精细化的管理,对于成本的管理也同样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如何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头戏。

首先,医院管理者应提升成本管理意识,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观念。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向全体员工宣传动员,取得理解与支持。其次,实施全面的管理。第一,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和内部成本分配办法及实施方案。第二,管理者应制定出合理的内部结算价格并与科室和员工达成共识。第三,依靠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将单一的医院到科室的成本核算进一步细化到对医疗单元成本、医疗项目成本、单病种成本的核算。最后,对整个医院运行中的成本执行结果进行控制、分析,将具体实行的成本纳入到科室和员工的绩效考核中,使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得到全面的贯彻,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五、结语

基于单机台核算的精细化成本管理 第8篇

一、单机台核算的实施与收效

1. 规范核算过程。

收集和整理数据是实行单机台核算的首要工作, 为了确保数据详实、准确, 避免出现假账真做、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 单机台核算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具体如下:

(1) 单车产量数据的收集, 指定安全员负责采场道路变化统计, 每周一必须进行一次采场道路运输距离测量, 每天进行采场巡查, 对现场各行车主干线、电铲作业部位及翻卸部位运距发生变化进行及时测量, 精确的计算出运距值。

(2) 柴油领耗数据的采集过程, 重新设计了加油程序, 即接班司机给交班司机加油, 交班司机严禁加油, 按接班人员加的油量作为交班当天所消耗的油量, 并要求每台车加油必须由司机和油库守库员双方签字认证, 对当车加油量负责, 使加油工作形成连带责任, 确保加油量的准确。

(3) 在数据统计方面, 指定专门的统计人员, 将每位作业人员、每台车的作业周转量和柴油耗量逐一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核算, 每班后编制《单班产量、柴油统计表》, 并把数据向众司机公布。这些数据成为汽车运输成本中柴油分析工作的基础, 也为日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柴油消耗标准提供了可靠依据。

2. 完善制度建设。

实行单机台核算后, 有了细致的单车消耗数据, 有了公开透明的考核数据, 不仅带来了工作结果的量化, 更带来了程序的优化和责任的落实, 使得“预算分解到岗, 责任落实到人”不再是一句空话。实行单台汽车周转量和成本单耗综合考核, 取得很好的效果。一改过去司机只顾追求产量不计成本多少的状况, 而产量柴油双重考核的新办法使得各汽车司机都紧紧看住所肩负的柴油指标, 自发的控制油耗, 岗位职工节油意识不断加强, 甚至做到根据天气情况在非正常生产情况下坚持做到闭火待命以减少柴油浪费。在管理手段上, 一方面强化利用柴油监控系统, 对柴油消耗使用进行严格控制, 把对柴油监控系统纳入每天的专检项目中, 对当班司机重点考核, 有效遏制了柴油流失的现象。另一方面适时完善《柴油管理和考核》制度, 规范加油程序, 不仅使柴油量核算更加准确, 更加强了交接班司机的互相监督, 完善了监督机制。

备件消耗也是汽车运输成本的重要构成, 每周对应具体车辆记录备件更换部位、所耗费用数额、超降数额, 填制详细的《周设备检修状况表》和《周备件更换明细》进行单车核算。对备件的考核办法是扣除固定消耗保养所需费用后, 将剩余预算费用分解至机台, 超降责任也随之落实到机台。机台一旦发生因操作不当引起备件更换, 费用超出预算的, 由机台承担10%所换备件机组费用, 而且从班长、专业点检到区域负责人还要与机台司机连带考核。引导岗位司机重视正规化操作, 建少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备件损坏, 降低设备事故发生率。

3. 推动技术进步。

细算机台成本让职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想方设法寻找降成本的途径, 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技改热情。发动机电子启动技改项目就是由作业区的技术攻关小组完成的。该项目把以往154T电动轮风马达启动改为电子启动。改造电启动后, 车辆不用空压机充气, 节省了车辆启动时间, 解决了冬季车辆在长时间待铲、待翻状态下不敢闭火的弊端, 其使用寿命也超过风马达使用寿命3倍以上, 而改造费用不超过一个风马达的费用, 汽车熄火待铲、待翻可节约的柴油数量更为可观。

4. 增强降本意识。

“做细、做实”单机台核算使得职工降本增效意识更加增强, 促进企业向生产组织要效益。结合采矿生产组织模型依据现场具体情况及货源情况, 与调度系统协调出车要求, 利用GPS系统合理配置出车数量与位置, 既有效地控制了设备投入, 又提高了铲车的有效作业率, 减少待铲、待翻时间, 降低作业过程中各种物耗。专门制定《有效生产分析制度》, 对涉及车辆生产情况和设备情况的交接内容、实时性均做出明确规定, 使当班人员及时掌握生产、设备动态, 协调作业。通过精细生产车辆运行管理, 提高汽车作业效率, 降低运行成本;通过细算机台成本, 达到督促职工保持汽车时时处于节能、高效的运行状态, 优化生产组织的目的。

单机台核算的实施大大减少物资消耗, 各项费用的预算执行率也有大幅提高, 财务掌控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1) 推行单机台核算, 机台之间有了比较的数据, 司机之间互相监督, 扩大了监督管理范围, 形成了新的内部监督制约激励机制。

(2) 推行单机台核算, 使管理层对机台的考核有了准确的依据, 通过与人员工资挂钩等形式促进全员参与管理。

(3) 推行单机台核算, 企业有了详实的工作分析基础, 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 提高作业效率。

(4) 推行单机台核算, 数据准确性大大提高, 客观性、真实性有了保证,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提供高可信度的基础数据, 为采矿企业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开辟了另一途径。

二、单机台核算为成本管理带来的启示

1. 核算主体的选择多样性。

选取单个机台作为核算主体是细化核算的一个主要表现。它改变了传统的产品核算和车间核算的模式, 缩小了核算范围, 同时也细致了核算对象, 减少了费用再次分配的偏差, 避免了人为分配对数据的影响, 使核算结果更为精准。当然, 单机台这种形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流水线作业的企业或工序较难清晰划分核算界限, 特别是当产品或作业量存在返回量且无数学模型或其他手段统计的情况下实施单机台核算较为困难。

2. 成本节约方法的创新。

企业成本管理的最直接目的就是降低成本, 在成本管理发展了多年的结果来看, 节约能耗、防止事故、招标采购原材料和设备这些做法基本已经实现。细化核算后企业寻求降低成本方法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 形成了全员参与管理的局面, 主动多方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新的节约形式和办法不断出现。

3. 成本分析有的放矢。

做细、做实基础数据之后, 制定的标准将更具有说服力, 财务管理人员分析工作不再纠缠于数据构成上的偏差, 更专注于操作执行带来的成本差异的分析与考核, 与生产经营过程联系更加紧密, 分析结论更具指导性, 这将大大提高决策效率和效果。

4. 精细化管理手段不拘一格。

成本精细化核算 第9篇

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精耕细作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班组只有不断地深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应变能力,才能在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 精细化管理在班组成本核算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班组成本核算管理水平

班组是生产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效益的源头。 班组成本核算包括物耗、产量、质量、安全等综合性的价值管理工作,班组成员是生产的最前线,他们最了解生产情况,对质量、安全、成本浪费和资源利用不足情况掌握最充分。 因此,倡导精细化管理首先从基层班组成本核算入手,构成行之有效的班组成本核算网络,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搞好班组成本核算,从而确保班组全体员工思想统一,行为一致,步调和谐,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担负起降本增效的责任,使班组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完成。 提高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和成本控制意识,也是班组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提高班组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二)有助于提高班组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班组成本核算是企业贯彻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班组成本管理在全面预算编制中,可以作为一级成本中心, 能够将成本预算指标切实贯彻到企业生产最前线,做到逐级有效分解,直接观察班组中各生产岗位的生产费用和消耗,通过反馈的预算指标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保证成本预算指标的实现,使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约束、激励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有助于提高班组成本文化的培养

细化班组核算,是指将班组的成本费用、盈亏情况、作业量、产品质量和安全等指标进行解析,并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这是一项群众性的基础管理工作,也是树立一种理念,养成一种文化的根本。 落实班组精细化管理,开创了对挖潜目标的常规性基础工作,使班组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文化深入人心,有助于班组成本文化的形成。

二、精细化管理在班组成本核算方法中的应用

(一)通过精细化管理确定班组预算指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班组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对落实班组经济责任目标,进一步完善班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完成生产经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班组将经营预算目标转化为行为指标,并以此作为考核各岗位的绩效,以实现班组总目标的推进。 班组按照车间分解落实的经济指标,按规定核算完成情况,并按预算分解指标进行考核,以确定相应奖惩。 班组预算指标制定要求:

1. 目标要明确,内容要具体并有可操作性。 班组预算明确了成本控制的目标,由于由班组成员参与编制,主要要体现班组自身的特点,如在材料数量的预算中体现对材料成本的控制,在备件的预算中要控制好领用数量,在能源的预算中要结合生产的实际控制好水、电、汽等指标。

2. 预算要紧密贴近实际。 由于班组成员处于生产一线,对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备件、能源等耗费情况最清楚,所以制定的预算比其他人更加贴近实际,与实际耗费的误差最小。

3. 班组全体成员参与预算编制,并对预算执行负责。 预算就是为了将经济责任精选具体量化落实到个人, 便于控制,预算由班组成员全员参与编制,既有利于提高班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执行预算内容,加上最接近生产一线的优势,会更有效地落实班组预算的管理。

(二)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班组成本核算

指标核算反映班组成本核算的结果,按照预算层层分解下达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成本指标,以实际耗费情况对应预算指标进行对比核算,找出不足,加以改正。

1. 通过精细化管理,建立班组成本核算体系,有效提升班组竞争力。 为了班组考核指标的真实性和可行性,车间根据年初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财务室制定的《班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对班组可控制的指标根据班组性质不同分配到各岗位和相关责任人身上,对班组不能控制的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分解到各归口部门和车间进行控制, 其中对成本、生产有重大影响或消耗量大的列为定额考核项,日常维护和检修所消耗的列为限额考核项。 班组核算员每月对各种费用的消耗数据进行汇总出表和成本分析,充分体现班组成员的成本意识,同时也要定期开展班组长及班组骨干参加的班组成本管理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班组物资消耗原始单据、台账、计量、核算体系,并指导班组成员对直接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耗费情况进行实时控制。

2. 通过精细化管理,建立班组成本管理体系,有效提升班组凝聚力。 班组核算员要对本班组的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负责,对班组的考核指标要与班长的日常管理工作挂钩,严格执行,使各项限额、定额考核指标都有落实。 对于一个生产班组来说,班长负责班组成本核算具体的计划,每班设有核算员及材料员各一名。 核算员负责将车间下达的财务计划和经营指标分解到各个岗位,各岗位根据班组核算员定期提供的生产数据分别建立成本费用管理台账,并跟踪各岗位成本费用的支出情况;材料员负责班组材料的领用、发放及设备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材料计划预算管理,通过材料员控制物资领用,班组长签字确认,及时登记台账,并对当月班组各岗位整个消耗情况进行分析;班组长根据车间下达的生产任务和指标制定自己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及时统计分析水、电、汽、材料和备件等消耗情况,通过合理的岗位设置使生产运行中的数据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复核、数据核算和数据分析、责任考核等各个流程,做到环环相扣,将预算管控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3. 通过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班组各项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有效提升班组执行力。 各车间班组在现有各种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构架的变化,重新修订和完善 《班组财务绩效考核办法》、《班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班组备件、日常性材料领用消耗管理制度》、《班组增收节支奖惩办法》等,通过制度对班组成本控制过程中各个岗位、各个环节、各项细节的行为规范做具体明确的规定,从而激励和制约班组成本控制奠定了制度基础。

(三)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班组成本分析

班组是生产的第一线,班组职工对生产的流程、设备物资的特点、使用细节等最为熟悉,班组应当结合自己的成本分析优势,参与车间预算指标的制定,在成本预算指标落实后,结合班组成员对生产成本的有效分析,严格贯彻预算指标成本约束。

(四)通过精细化管理充分挖掘班组职工的潜能

班组成本控制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考核方案是否符合实际。 所以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要仔细考虑好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权限和职责。 合理有效考核机制不仅增强了大家的成本意识,也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各车间要制定激励奖惩措施,对安全、节能方面好的建议,精心操作、节约一吨水、一度电、一方气等好的习惯及做法及时进行奖励和表彰,对于违章、浪费、不经济运行的行为,要及时进行纠正引导或者处罚。 从正反两种手段激励和约束员工自觉养成安全、节能的好习惯,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养。 例如检修班为了节约材料费用,充分发挥员工特长,开展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的劳动竞赛活动,将更换后的接触器、空气开关等备品备件两个或三个修复成一个。 通过一系列自发行动和有效措施,使班组的材料消耗及修理费明显下降。

三、加强班组成本核算注意的问题

(一)通过精细化管理完善班组成本核算体系

1. 完善班组成本核算体制设置,将财务、机动与生产业务核算相统一起来,强化班组生产中每个工序环节的成本核算。 班组一级核算,由班组长领导,班组核算员为主题,组织班组内其他成员进行产量、质量、物耗、费用的指标核算,并以此定奖惩措施,以保证生产计划的如期完成。

2. 完善成本指标体系,包括班组核算指标和该核算指标要注意能对当前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加以灵活指导和约束。

3. 强化工序内部与工序间的内部结算体系,实现收支两条线,强化控制支出。

4. 对成本管理分析体系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应定期进行综合和专题分析、全面与重点分析、班长与核算员专业分析相结合的分析制度。

(二)通过精细化管理抓好指标的转换与分解,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成本核算是根据成本指标作为主要依据来进行的,所以不能简单、机械地分派指标。 而是要根据班组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把指标转换和分解,使相对抽象的指标转化成方便操作, 便于控制的生产操作指标和实实在在的运行时间、产量等指标,然后再落实到每个班组,使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会有分解过的经济核算指标作指导,方便于操作和生产管理。

(三) 通过精细化管理注重培训和宣传班组员工成本核算及绩效考核意识

培训能使职工掌握班组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技术、流程与方法,使成本核算建立在广大职工群众基础之上;宣传能使职工了解班组成本核算的战略意义,明确自己应负责的指标责任与经济影响,增强他们的成本节约意识、责任意识和降低成本的积极性。

考核工作是班组成本核算的落脚点,建立严格的考核工作必须量化强化考核模型的建设,并本着全面细致准确及时公开透明的要求, 借助计算机等工具量化考核班组员工,并按照规定分值形成评比结果,并在单位内部加强对先进班组进行宣传,使奖金与责任挂钩,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奖惩制度。

(四)通过精细化管理,强化班组员工合理化建议的征集

班组员工作为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对企业生产中的问题和总结掌握着第一手资料,认真听取基层单位班组人员的意见,征集他们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经验,使成本管理制度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例如电解系统的机组班为了更好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在日常生产中,根据机组的开停机时间长短,十分钟以内停机时间的,要将机组打在卸荷状态;十分钟以上停机时间的,要将机组打在停止位,可节约大量电耗;环保风机经摸索实验, 发现在25Hz左右即可满足现场的需要,这样可节约一大半的电耗;电铜机组的蒸汽跟随性自动调节还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好的选型实验,要用最经济的控制设备取得最好的温度跟随性, 确保电铜烫洗温度的准确性,以及节约大量的蒸汽使用量。 净化班结合生产控制挖掘设备潜力,通过检修板式升膜加热器,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实施了真空蒸发停车后排空溶液,周期性清洗分离器及板式升膜蒸发器,杜绝结晶堵结腐蚀设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针对脱铜两组净化塔排碱泵及其管道渗漏较频繁的问题,经排查发现泵进口的PVC管管壁较厚,电动阀只能打开三分之一,导致出现上述问题。 利用废料场堆存的不锈钢管、法兰及短节,重新制作配置了管道, 解决了管道积液渗漏和泵故障频繁的问题,节约了备件消耗;通过对硫酸镍中转槽、老酸罐防腐解决其被腐蚀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开展班组成本核算, 是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有效措施,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行之路。 为推动班组成本核算的完善,我们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方法和经验,不断开拓创新,逐渐摸索出适应本单位生产特点的新方法,努力提高广大职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和全员成本管理水平,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技术条件,遵循“工艺适应原料”的原则,以稳定产品质量为基础,以节能降耗为突破点,以精细化的操作管理为手段,以优化技术指标为落脚点,在确保生产任务高效完成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树立“小成本也能为企业做出大贡献”的成本理念。 继续深入开展修旧利废、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等活动,保障生产任务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现代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意识到细节的重要, 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精细化管理就是企业追求完美和实现卓越的过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实现基业常青的重要指导思想和管理理论。 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企业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成为一个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寿红.班组精细化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加强精细成本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第10篇

关键词:精细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控制,要求,效益

决定企业盈亏的最直接因素, 一是产品的价格, 二是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 产品价格的高低是不依企业意志为转移的, 除少数垄断行业外, 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因此, 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成了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入手, 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和消耗控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完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在员工中开展增收节支, 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教育活动, 全面树立增收节支的意识, 适当增加激励制度, 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生产成本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 是参与到生产过程的全方位管理的体系, 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 是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

2、精细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企业要完善内部责任制, 将产品的成本管理和原料消耗控制在经济考核体系中充分体现, 坚决杜绝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成本管理职责不清, 原材料消耗记录不规范等现象。控制产品收入实现后成本倒装, 认为更改消耗指标等严重的错误, 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定额和预算控制生产成本, 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考核成本的多少, 按照措施去减少成本, 改变以往粗放管理现象, 逐步到精细管理, 实现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3、实行生产成本各级管理体制。

企业对各个基层单位负责生产成本管理的负责人, 以及财务部门人员、销售管理人员要逐级控制, 逐级负责, 哪一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出现问题, 就追究责任, 在生产层的员工, 一定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去加工产品,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消耗, 财务人员要加强成本核算制度, 将各级核算到位, 在企业实行生产成本各级管理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生产过程的物资管理与消耗控制

生产成本的主体是各种原材料的消耗, 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控制原材料的控制, 降低生产成本, 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原材料消耗的计划管理和过程控制。

在财务管理中, 要注意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类消耗材料全部纳入到管理范畴内, 实行每日结算, 每月有计划, 每年有总结。在每天的原材料管理中, 要按照指定的工艺要求严格执行材料划拨, 材料成本计算, 每个班组每个车间都要有原材料台账, 财务人员和班组车间的领料员每一类每一批的对账领料。每个月都要将原材料对账单以及月份消耗表等材料上报财务人员, 财务人员根据生产产品的多少以及生产工艺要求所需的原材料的多少逐项核对审核, 将消耗原材料以及库存原材料清点清楚, 将本月的成本核算清算清楚, 通过加强原材料消耗的管理, 有计划的控制, 并实施到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去, 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严格出入库的管理工作。

企业所有出入库房的物资都要进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按照公允方式计量, 财务部门要准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 通过核算及时的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财务部门还要在存活总分类账户中的库存材料科目中设置材料出入库明细科目, 专门对出入库的原材料加以控制, 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在出入库的管理中, 要是行流程化管理制度, 任何原材料的出库都需要完整的手续, 要填写规范, 保证与财务对账时完全相符, 在产品入库管理中要逐项填写产品的批次名称以及消耗原材料的信息等, 在最后的财务成本核算中, 出入库的信息将集中体现在成本核算中, 并将成为精细化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 为以后更好地降耗增收创造原始资料。

3、实行月盘点制度和月物资消耗考核制度。

各级负责生产管理人员要亲自掌握各类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指标, 并核准签字。基层的材料员要对物资进行逐一清点清楚, 台账要记录清晰, 发放明细要完整。对每个班次每批产品的实际原材料消耗量都记录在台长中, 实行月盘点制度和月物资消耗考核制度, 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信息并加以分析总结。

4、加强细化定额管理。

企业要完善定额管理制度, 将企业的产品平均单耗水平降低到最优状态, 要积极采用最优的工艺水平, 降低产品的消耗量, 财务人员用统计分析法加以测定, 以达到最优的目的, 各类消耗品的测定工作最好一个季度一次, 每年要统一总结, 经过修订, 将不合理的因素去除, 逐步提高产品的耗材率, 提高企业效益。

三、细化制造费用管理, 实行控制措施

财务部门要针对各个单位的折旧费、员工福利费、各类补贴费用以及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和生产成本相关的各类费用的支出实行限额控制, 将负责制造的费用的会计核算和企业的总额控制相同控制。各个单位的负责人要加强各类生产费用的管理工作, 与技术部门人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 降低生产成本, 将产品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额。员工的月工资要根据单位管理者的考核, 以及生产成本控制体系中的考核指标综合考评, 杜绝各个单位的领导说的算, 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现象, 通过严格的考核, 降低制造费用。

四、规范生产成本核算标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目标、原则以及要求。

在企业中, 产品的定价是目的, 就必须通过产品的成本作为综合成本进行核算, 核算的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 反映到各个生产环节的就是降低生产消耗水平, 这是原则。具体的要求就是通过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降低消耗, 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是最终的目的。

2、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

根据企业产品的不同, 生产的过程也不尽相同, 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 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 产品的加工工艺, 合理的制定生产成本的核算体系, 建议一个适合本企业, 适合产品, 易于管理实施的全面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

3、正确选择会计方法, 科学规范的实施精细化成本核算。

成本精细化核算 第11篇

一、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概述

目前, 世界范围内的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大致分为三种, 分别是制造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以下对这三种方法进行简单介绍。

(一) 制造成本法

制造成本法的核算方式是把产品分为间接费用和直接成本, 主要是对产品品种进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 以生产工时来衡量分配的标准。这种核算方式比较简单, 成本低, 多用于对成本管理要求不高的企业。其缺点是不容易计算出真实的生产成本, 以工时作为分配制造费用的唯一衡量依据, 只有设备成本、人工成本等简单的核算因素, 忽略了其他与产品制造相关的因素, 不利于决策者掌握各个生产环节的真实信息, 影响决策。这种核算方式只适用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费用不高的企业。

(二)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对成本的分配是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的, 然后再根据成本对象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使用对象里。这是以成本动因为核心的成本分配方法, 这种方法使成本信息更真实, 更具有科学性, 可以为公司运营决策提供更真实的信息, 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运作成本进行控制, 提高企业生产效益。但是,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理的工作量很大, 需要企业在使用过程中有丰富的经验。

(三) 资源消耗会计

资源消耗会计是把作业成本法与德国弹性边际成本法相结合的方法, 是给每一个资源动因分配一个资源结集点, 把生产费用分配到不同的资源结集点, 根据每个结集点的成本动因, 再把费用分配不同的作业中心。它能够科学合理地把剩余的、闲置的生产力核算出来, 保证了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前沿理论, 目前只有极少企业运用。

二、成本细化管理的思路引导

(一) 在企业内部营造成本细化管理的氛围

成本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 要想更好地在企业内部推行, 就要把它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 使员工养成细化管理的生活习惯。企业可以利用会议、报刊、讲座及各种办公软件等载体, 向员工宣传细化管理的涵义和实施的必要性, 让员工真正明白细化管理的作用, 有利于企业在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二) 完善企业的成本预算体系

要逐步完善企业预算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实行“全员、全额、全过程”预算细化管理, 形成上下协调的预算编制体系, 使预算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生产的全过程。这样, 在核算成本时, 只需要在成本预算的基础上细化项目成本构成。在每一次编制预算时, 各责任中心安排计划时要根据各自的职责进行, 依据这些计划编制精细的成本费用需求预算, 从经济发生的源头细化成本。

(三) 借助现代化信息体统

现代通讯、电子计算机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信息化提供了现代化工具。企业成本的管理, 可以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对企业成本进行合理分配资金和作业, 减少了传统成本控制的手工操作, 对一些复杂数据的处理更精确和快捷, 节约了时间及减少纰漏的发生。例如, 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越多的企业都在使用。

三、成本精细化管理中实施全面预算的重要性———湘潭市烟草公司为例

湘潭市烟草公司实施的是参与型为主、协商型和加强型为辅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每季度初, 各单位职能部门都要根据预算编制表格和相关指标进行预算并提交预算审委会下属办公室整体汇总, 草拟全公司年度预算, 上报给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委员会针对报表中的具体数据, 如销售指标、财务指标等, 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 对于费用指标则使用行政手段控制, 最后敲定后, 下达给各部门。这是一个全员参与预算的过程, 公司所有的管理员和基层员工都参与了进去。

湘潭市烟草公司的预算编制包括湘潭市烟草专卖局、湘潭县烟草专卖局、湘乡市烟草专卖局、韶安市烟草专卖局, 以控制成本费用为手段, 通过对资产购置、利润、费用、经济费用综合指数等经济指标的评估, 最终实现目标利润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整个预算体系涵盖了销售、财务、成本、资本、投资及其他预算, 并且每一项预算都有严格的报表明细。湘潭市烟草公司的这种“自下而上”、“分级编制”和“逐级汇总”相结合的全面预算系统, 实现了成本精细化管理, 为企业的核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四、成本细化管理的企业核算系统分析

企业经济核算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 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它是用一定的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资、劳动的消耗和取得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记录计算, 使企业运作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发挥最大的价值空间, 是计划管理经济的有效方式。以下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细化的核算系统进行具体探索。

(一) 建立适合企业的成本细化核算体系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 创建适合自己发展的成本细化核算体系。目前, 大多数企业选用的都是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模式, 鉴于每个企业所属行业和具体发展模式不同, 企业可以结合作业法核算方式与企业本身的具体发展情况, 创建和完善与企业发展相协调的核算体系。企业进行整合内部的各项管理建立新的核算体系时, 可以从组织领导监管、生产成本预算、物资消耗、采集信息、成本指标考核评价等方面着手成本核算体系的建设, 重点注意生产消耗环节的监控,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化工具, 如SAP、ERP等信息化管理系统, 不断完善精细化成本控制核算过程, 形成有效的日常规范管理核算体系。

(二) 管理材料成本细化的核算

采购部或技术部门要提供每种产品原料的详细说明, 包括材质、规格、质量、重量及下料尺寸等范围的材料明细表。对于边角料还要根据生产经验进行摊销和汇总, 让财务部门计算出生产材料的损耗, 有关部门要建立生产材料采购价格体系, 并且及时更新。各部门要及时进行沟通, 相关部门要及时归集整体生产材料的实际运用情况, 掌握最新的材料利用率, 以便将生产材料成本调整为实际的消耗成本。

(三) 人工成本细化管理的核算

企业应该对于不同的岗位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有不同要求, 薪资构成也应该有明确的计算方式。企业还要严格考核员工的出勤率, 按出勤的工时计算工资并把这些列入人工成本。企业应根据经济效益制定合理的工资和工时, 使员工工资成本增幅在社会物价上涨时不大于原料增幅所承担的税负。企业还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岗位分配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及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途径来提高员工的劳动生产率, 以降低在人工成本的物资投入, 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

(四) 制造生产费用细化管理的核算

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运作情况将生产制造费用按业务属性具体划分相对固定和变动的两部分, 由相关部门进行分类管理及控制。根据生产制造资金的性质不同, 对于固定的制造费用采取限领措施, 对相对变动的制造费用采取限额控制, 这是由于相对变动部分的制造费用会根据生产量的变动而变动。要严格按照企业内部规定分配和核算生产制造费用, 避免出现生产制造费用分配比例失调现象, 各分管责任部门还要及时向财务报告分摊数据和内容, 以便及时进行有效监管。

(五) 库存和运输成本的细化核算

企业应该根据产品特点和季节性对产品进行合理的存储, 对于市场需求有良好的预估, 减少产品在仓库里的积压, 或者对积压的库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更好地减少信贷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在选择运输方式时, 要根据销售区域的特点和产品的特点选择适当方式运输, 合理降低运输产生的费用, 提高控制成本的综合力。

(六) 经营和管理成本的细化核算

控制企业的经营成本主要体现企业对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上, 企业应该采用先进的科学经营理念武装公司文化, 提高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凝聚力, 最大程度地发挥每一个员工的潜力。如此不断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优化企业人事架构, 以降低人才的流动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

五、企业核算中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一) 合理控制生产成本

企业核算中成本细化是对企业及各生产环节的成本费用率进行分析, 为企业运作的成本考核及控制提供科学参考数据。成本精细化管理可以把市场竞争的压力传到最基层, 从产品生产的源头开始控制成本, 使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承担起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控制成本费用的责任, 以达到更合理地控制生产成本的目的,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二) 是企业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参照

企业通过对各部门进行成本细化管理, 可以及时掌握各生产环节及各作业的操作水平和成本费用。各生产环节的成本、利润指标及最终产品的确定的依据都需要内部转移价格做参数, 企业运用成本细化核算, 可以清楚了解当前各工序成本费用, 为不同生产阶段成本的价值的流转确定内部转移价格。这种方式考虑了个体成本生产水平, 可以对各生产中心的成本进行更好的控制, 从而提高对生产成本的整体控制。

(三) 是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

企业通过成本细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细化企业的各项运营环节, 具体实施过程中完善把权、责、利相结合考核体制, 使企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基础。实现成本控制精细化, 使企业由粗放式管理转变为精细化管理, 是企业综合实力提升的标志。

六、结语

成本精细化的核算系统可以精确地核算出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投资和收益情况, 为企业决策者对企业进行良好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为企业进行成本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此系统涉及的部门比较广泛, 涵盖了企业运作的各个部门, 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成本过程, 因此在实际操作核算中, 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有良好的互相配合, 需要企业领导部门采取良好的具体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陶瑛.生产型企业成本细化核算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 (11) .

[2]刘兵.关于成本细化核算系统设计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 2012 (01) .

[3]廖向红.浅议生产型企业成本细化核算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03) .

[4]曲畅.关于生产型企业中的成本核算探究[J].中国投资, 2013 (S2) .

[5]向平安, 马明.企业级核算系统的构建设想与主要功效[J].中国金融电脑, 2009 (04) .

上一篇:会计理论影响研讨下一篇:课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