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2024-07-01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精选12篇)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企业乃至个人的物资采购活动在网上进行已成为当今的大势所趋, 现代经济已然成为电子商务的时代, 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白热化的状况, 这为电子商务学科的教育与发展提过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电子商务教育以其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独具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 肩负着为社会发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重担。

一、研究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电子商务专业在以往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 呈现出其专业定位不清晰, 教学内容和质量标准缺乏统一的要求, 专业设置欠平衡, 课程教学方法单一, 实践操作效果不甚理想, 人才培养模式中, 人为地将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割裂, 不能进行有效融合, 完全按照理工科思维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的学生不具有复合型人才的特点, 致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电子商务时代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从事电子商务专业工作的相关技能和相关岗位的核心技能, 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子商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具备开拓进取及创新的精神。如今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如何培养出适合国情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 要实现这一目标, 需要从实际出发, 探讨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样的培养模式需以适应社会及市场需要变化作为目标, 突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体现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 转变教育观念, 进一步深化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改革, 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融合, 提升毕业生的直接上岗工作能力。

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 准确定位教学培养目标

作为一个较为新兴且涉及面宽广的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在探索初期容易给学生以定位模糊之感, 如此不利于本专业的学科建设, 也难以培养出目标明确, 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 将学生培养为一群能面向数以百万计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类岗位的复合型高技能运用人才, 他们必须具备优良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 不但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还掌握较为先进的营销管理理论,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 熟知现代商务运作的流程, 具有鲜明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 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 拥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及突出的专业技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 还可在强调培养学生商务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基础上, 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细分为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物流管理等方向, 使电子商务这个涉及面宽广的大专业有更为明确的教学培养方向及目标, 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提高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 加强电子商务能力型课程体系的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时, 应以就业为导向, 充分掌握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加强能力型课程体系建设, 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全方位培养形而上的关键能力, 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科目课程改革, 以国家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内容为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使专业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 必要时可进行课程整合,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 不断优化、调整课程。专业课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的开发设计, 按照项目、任务、案例、设备、现象、产品等内容的平行或递进关系对专业核心能力进行层级分解, 形成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学生在初学阶段进行公共基础课、经济管理基础课程以及商务交流课程等专业性模块的学习是必要的, 这是培养其人文素养、基础能力及经济管理能力、商务贸易交流能力、沟通能力等电子商务专业必备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而这些课程应作为必修课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此外, 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但要充分考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因素, 还需兼顾学生的长远利益规划, 拓宽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知识层面, 尽可能多开设有用的选修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长爱好, 选修相关的强化课程, 为培养自身的专业特长及个人核心竞争能力, 乃至形成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就业能力。

3. 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一群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 熟知经济活动规律且掌握商务运作流程、有较强的综合电子商务能力及商务操作能力, 工作效率高、协调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需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 突出职业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 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并与时俱进, 随时关注市场变化及需求, 及时予以调整, 强化学科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电子商务实践体系的建构可分为课内实践课程和课外实践课程, 课内实践课程需要教师针对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相关的实践操作环节, 学生不断进行练习直至熟练地掌握并加以运用, 主要在课堂上、或是校内实验室进行, 例如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感知型实践, 模拟电子商务运营活动的模拟性实践, 而课外实践课程则需要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用人单位等校外场所进行实际操作、现场观摩并掌握应用专业性较强的技能, 诸如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课内实践课程和课外实践课程的综合运用是将实践教学的全部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合过程中, 使之融合在实训、实验、实习等环节中, 使理论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能相互融合, 两者相辅相成, 为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相关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模式有深刻地认识, 加强学生对电子商务岗位工作过程中相关识与技能的培养, 提高其的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 为学生将来毕业、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吉, 关南宝, 吴娜.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改方案[J].商场现代化, 2007, (12Z) :127.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概览[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5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2篇

摘要:引入平台化和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一种以“产、研、用”的实际需求为纲,以“学”为核,“产学研用”结合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搭建“产学”合作平台、“研学”合作平台和“用学”合作平台三大平台,紧密结合产、研、用的实际需求,以三大平台为组织框架,以产业知识模块、科学研究知识模块和技能实训模块等为基石,同时从“软机制”和“硬举措”两个角度探索“产研学用”下的人才培养问题,在帮助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与发展方向的同时,有效减少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效果之间的落差,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产学研用的多方共赢。

关键词:产学研用;平台;模块化培养;电子商务;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3-3195-03

Study on the Cultivating Model of E-business Talen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Platform for Industry-student-research-employer

LIU Xiao-wen,YU Ji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nan Normal University,Haikou 571158,China)

Abstract: A new cultivating model for e-business talent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platform and modular idea.The model is based on an industry-student-research-employer cooperation framework.The framework includes three main platforms: industry-student platform,research-student platform and employer-student platform.Industry knowledge module,scientific research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module are organized in the framework.The goal of the model 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commerce talent and realize altogater wins.Key words: industry-student-research-employer; Platform; modular cultivating; e-business; teaching

概述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期,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缺口却相当惊人[1]。据艾瑞咨询的相关研究报告统计[2],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满足率仅达到41%,企业电子商务职位空缺率超50%。与人才需求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略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具有复合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该文引入平台化和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一种以“产、研、用”的实际需求为纲,以“学”为核,“产学研用”结合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搭建“产学”合作平台、“研学”合作平台和“用学”合作平台三大平台,紧密结合产、研、用的实际需求,以三大平台为组织框架,以产业知识模块、科学研究知识模块和技能实训模块等为基石,同时从“软机制”和“硬举措”两个角度探索“产研学用”下的人才培养问题。培养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现有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其中的“学”主要是指学校(高校),其焦点主要放在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挥各方特长为社会创造财富与价值。该文中提到的“产学研用”中的“学”主要是指学生,其目标主要聚焦于如何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以上目标,该文提出了如图1 所示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模块化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三大平台的主要功能与具体设计

3.1 产学合作平台

作为最适合创新与创业的知识密集型和应用型专业,电子商务同时也是最需要将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之一。“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 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产学合作平台的定位是紧密围绕高校所在区域的特色产业开展产学合作培养,如海南的特色产业,旅游业,热带农业,海洋渔业等。产学合作平台的目标和知识模块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具体知识模块和典型教学活动举例如表1所示。

表1 产学合作平台知识模块与典型教学活动举例

[序号\&知识模块或教学活动\&备注\&1\&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系列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开设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相关讲座;或收集类似的在线讲座视频\&2\&行业分析方法与案例系列讲座\&通过案例介绍实施行业分析的一般性过程和具体方法\&3\&行业见习与观摩\&联系相关行业的代表性企业,组织学生开展见习与观摩活动\&4\&所在地区特色产业系列讲座\&围绕学校所在区域特色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邀请领域专家开设系列讲座\&5\&暑期行业调研实践活动\&利用暑假,选择特定行业,组织学生对该行业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3.2 研学合作平台

与“产学平台”的目标不同,“研学平台”的目标主要是针对部分有志于科研且有一定科研潜力的同学,依托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对其进行一定的科研学术训练,使其掌握相关的科研工具,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来提高其科研素养和能力,以便未来进一步深造。围绕这一目标设计的具体知识模块和典型教学活动举例如表2所示。

表2 研学合作平台知识模块与典型教学活动举例

[序号\&知识模块或教学活动\&备注\&1\&科研规范与科研工具系列讲座\&邀请校内相关教师和图书馆教师开设科研规范与科研工具系列讲座 \&2\&科研论文写作系列讲座\&开设科研论文写作系列讲座,提高学生的科研论文撰写能力\&3\&学术前沿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各领域专家为学生开设学术前沿问题的专题讲座,开拓学生视野\&4\&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申报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5\&研学互选信息平台\&搭建面向学生和科研项目的互选信息平台\&]

3.3 用学合作平台

“用学合作平台”更加微观和具体,直接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发、管理与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学生就业技能训练与培养为核心目标,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直接的技能需求发布和技能培训的平台。一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将技能需求模块化,将人才聘用和培训的环节前置,扩大选才范围,节约培养时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主动选择、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模块。用学合作平台的具体知识模块和典型教学活动举例如表3所示。

表3 用学合作平台知识模块与典型教学活动举例

[序号\&知识模块或教学活动\&备注\&1\&企业定向技能培训\&鼓励用人单位将技能需求模块化,开展定向技能培训,将人才聘用和培训环节前置\&2\&各类职业认证考试\&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认证考试\&3\&各类创新、创业比赛\&鼓励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4\&专业实习\&毕业前的专业实习\&5\&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搭建面向学生和企业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 结束语

以上人才培养模式可尝试通过以下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以落实。首先,通过调研与文献研究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总结,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中包含的人才结构和层次问题开展深入分析,深入研究现有不同培养模式下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组合问题。其次,从产学合作、研学合作、用学合作等角度,紧密围绕“产学”合作平台、“研学”合作平台和“用学”合作平台三大平台,深入研究相关配套的保障机制与措施,如学分换算机制、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及相应的知识模块与实践活动的设计等,系统梳理和整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3篇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

DOI:10.19354/j.cnki.42-1616/f.2016.17.99

一、跨境电商及其发展

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对外贸易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的贸易模式,即跨境电子商务,而这也正是未来对外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据统计,我国当前的跨境电商企业与公司总数达5000余家,通过境内跨境电商平台开展业务的企业多达20余万家。数据表明中国2013年的跨境电商平台交易总额约3.1万亿元。2013年10月国家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该意见自出台后陆续在我国各地区逐步实施,为我国跨境电商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与保障。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跨境电商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突飞猛进,社会对具备一定英语知识的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大。笔者在浙江橙果电商公司下企业学习期间,用人单位曾多次提到学生应利用在校时间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为以后从事跨境电商打下较扎实的英文基础,为今后工作提供外语语言保障。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英语四六级证书有一定要求,部分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在公司实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因英语功底差被公司辞退,而英语底子好的学生接单机会更大,同时二外也很重要,因为市场对不同语言的需求量较大。由此可见在校期间应重视外语学习。

三、跨境电商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传统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迎合社会需求;跨境电商的出现对传统的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当下,应围绕跨境电商修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跨境电商与商务英语的无缝对接。

(一)培养目标:跨境电商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以电子商务(含跨境电商)、国际商务知识、对外贸易业务为主线,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语言综合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跨境电商、涉外商务、对外贸易工作,胜任商务文秘、翻译、外贸单证与报关、商务策划与营销、商务美工与网站制作的具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应用技能培养。(1)英语语言。培养学生英语语言基本功,能熟练使用英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商务信函撰写、商务翻译等;要求学生在三年级阶段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能用英语阅读各类商务材料,阅读速度达65w/m,精准度达85%,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并能用该语言进行一般性的交流和文献阅读。学生考证有: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B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考试等。(2)跨境电子商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运营与管理、电商美工与网站处理、国际贸易流程、产品网络营销策划、网上交易支付与结算等应用技能;能独立开展跨境电商活动、熟练使用跨境电商交易支付与结算工具、熟谙外贸单证单据的制作、独立策划网络营销活动等。学生考证有:国际商务单证员、报关员、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认证、助理电子商务师、跨境电子商务师等。

(三)课程教学安排。文章就跨境电商下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安排,供参考:公共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思政概论、体育、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礼仪与口才、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办公自动化、就业指导等;让学生具备学会学习、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的能力。专业必修课: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英语写作、英语视听说、英语国家概况、英汉翻译、经贸阅读、函电与单证、二外、电商英语、电子商务概论、跨境电商运营、国際贸易实务、电商美工与网站、网络营销等;让学生具备外语综合应用、跨境电商运营管理、网络营销策划推广、电商美工与网站建设等能力。

(四)人才培养要求:(1)加大双师比例。优质的教学团队对教学质量及效果至关重要,打造一支既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又懂跨境电商的专业师资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境电商讲座与培训,聘请校外与行业的教授与专家到校讲课,了解最前沿的行业信息与学科动态,加大校内与校外合作交流,提供必要的政策与技术支持。(2)优化现有课程。通过对英语语言+跨境电商应用技能的强化培养,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下学习,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提供强有力的知识保障。(3)加大与企业间的无缝对接。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加大与企业间的有力合作和无缝对接;定期向企业输送人才,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体验跨境电商工作,熟悉业务流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未来的工作岗位和方向。鼓励学生参加行业举办的人才认证考试获取合格证书,对未来就业提供更多保障。

参考文献:

产业融合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发展研究 第4篇

关键词:产业融合,电子商务,人才

网络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电子商务广泛深入的应用, 促进了电子商务与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 拓展了创新发展的新空间, 催生出新的商业模式, 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在电子商务产业融合下, 传统企业发展基础、组织形态和区域布局等都发生着根本变化, 对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现状分析和比较研究, 以提升电子商务产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探求电子商务人力资本培养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设计多元性、层次性、动态性的人才创新系统, 形成适应电子商务人才创新能力发展路径与产业人力资本转化的演进框架, 为电子商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1 电子商务产业现状与人才状况

1.1 电子商务与工业化深入融合激发电子商务多元化服务需求

电子商务产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基础之上, 采用了先进的理论和通讯技术, 由电子商务咨询、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运营、设计与开发, 以及信息传输和内容服务共同构成的高科技服务性产业。服务化已成为目前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全球电子商务产业体系将在较大范围内进行重构, 软件技术与互联网、多媒体、计算、传输等各类技术相互融合渗透, 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电子商务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不断向新的领域拓展。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出现, 改变了电子商务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模式, 促使传统企业以产品为基础向服务转型。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化进程将历经产品服务化、服务标准化和服务产品化三个阶段, 其中产品服务化是前提, 服务标准化是保障, 服务产品化是趋势。例如IBM推出的“智慧地球”理念就是凭借其在金融、能源、制造、电信、交通、城市管理、医疗等领域积累的电子商务经验, 打造的全业务综合集成服务体系, 利用云计算集中体现电子商务产业服务化的创新商业模式, 改变了电子商务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 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

电子商务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软件和电子商务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具体形式表现为: (1) 结合型融合。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软化生产过程, 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和最终产品的提供过程中, 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2) 绑定型融合。电子商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 相应的电子商务产品绑定实体产品使消费者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 企业不再是简单的生产销售产品, 而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 提供与该产品配套的包括配套软件、操作程序以及维护服务等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

1.2 电子商务人才能力的内生因素

电子商务人才是营销和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人才队伍是企业电子商务建设的重要保证, 这包括学历层次, 专业层次, 管理层次等多方面的结构, 不同能力层级的人才可以形成优势互补的专业人才群体, 并通过专业分工下的团队来共同达成企业的电子商务目标。不同级别的电子商务人才包括: (1) 初级电子商务人才:这种人才往往在互联网的技术性强一些, 而营销能力可能欠缺一些, 需要进一步引进培养, 这样的人才目前还是主流; (2) 中级电子商务人才:这种人才往往在营销上强一些, 而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引导; (3) 高级电子商务人才:这种人才具备电子商务项目整体操作能力, 具备较丰富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 这样的人才目前比较紧缺, 公司一旦能够成功引进, 可快速进入角色, 避免浪费时间、金钱、精力。

电子商务营销模式是在原来传统营销模式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和提炼, 是一种更高级的营销能力, 传统的销售是要上门拜访, 邮寄资料, 出差, 多次拜访等, 而电子商务的操作大多是靠网上快速处理资料, 网上业务谈判、沟通, 让客户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还要相信你不是骗子, 汇款给你, 相比传统的营销, 你节约了大量的市场营销费用, 为公司快速创造了较高的收益, 所以电子商务的重要能力是服务能力。

2 产业融合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发展对策

2.1 构建面向服务能力的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电子商务服务高技能人才服务能力培养目标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能力培养, 包括基本工具的了解与运用、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解与评价、电子商务学习与系统建设;二是管理能力培养, 是信息时代如何建立对己有利的、高效稳定与有序的良性信息互动。电子商务专业化人才正向口径宽泛的多学科方向的应用人才发展, 即员工个人能力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岗位与应用范畴, 具有综合知识基础、掌握先进技术和营销能力的服务应用型人才是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大趋势。

在建立能力模型时, 通过确定针对每种能力提炼可观察、可衡量的行为指标, 而且这些行为指标是针对专业的, 这样的能力模型才有可操作性, 才能在实践中被使用。我们将电子商务服务按成熟度分成9个等级, 各等级标准要求示范 (表1) 。

2.2 设计电子商务人才人力资本优化演进框架

通过设计多元性、层次性、动态性的人才培养科学系统, 形成适应行业发展的能力发展演进框架, 框架结构 (图1) 。

该发展演进框架具备以下优势:

(1) 促进服务需求差别化。服务具有很强的客户参与性, 不同客户产生的服务需求是不同的, 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满足不同客户不同服务需求的需要, 这种参与对于完成最终的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培养应用必须直接与最终客户进行沟通, 以减少实践成本, 并且提高了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共享程度与共享幅度, 以实现根据不同的用户服务需求提供多样化服务的教学管理的响应性目标。

(2) 结构松散耦合。如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变化, 建立适应发展需求变化的可重组、可重用的快速反应的课程网络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而且, 随着服务能力培养网络的不断扩大, 学校将无法单独向最终客户提供全面的教学, 其所设计的课程也应该是能够提供最终能力发展的基础提供层。且由于电子商务服务的独立性, 各专业课程之间是松散藕合关系, 不存在过多的业务依赖, 使得行业需求变化需要做出战略调整时, 仅针对每项业务的特殊需求快速调整教学课程, 不影响专业之间的其他合作关系。

(3) 复杂度降低。对于课程设计来说, 业务应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信息提供者, 也是隐藏在由各个独立课程需要实现的许多能力协调背后的驱动力。在能力发展演进框架整合的研究中, 最关键的问题是需要将实践教学过程和行业企业业务状态流动所附带的信息流动进行充分分析和挖掘, 保证在培养目标总体不变或大致相似的情况下, 配合其中任意业务的变化能迅速实现教学体系的优化, 即在服务能力培养动态整合的合成部分, 研究如何将分解的服务组件, 按照同构架构进行“合”在一起, 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集成问题。

3 结语

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电子商务产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数量需求, 更要重视电子商务人才的合理结构。任何产业都有不同层次的职位, 需要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来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不同职位的人才需要不同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方式, 不同类型的学校需要承担不同层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任务。合理的分工与合作会使得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层次分明, 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义杰.产业融合理论与产业结构升级——以江苏信息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 2010 (01) .

[2]孙学文, 徐伟.面向苏州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核心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0) .

商务人才培养与商务英语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商务英语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以及开展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具有较高的职业性和社会性特征,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往往以实用英语为主,主要涉及商务礼仪用语、商务会谈用语、英美文化以及其他专业特征明显的英语文化。近些年,高职院校的扩招及其促就业、促创业的改革都提醒人们需要重新审视对于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英语学习的深度以及涉猎知识的广度都会对其学习生涯以及职业规划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们需要结合国家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政策来进一步完善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对原有教学体系以及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调整,将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主性体现出来,从而为其今后的职业选择以及创业就业形成有力的推动。

一、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陈旧,学生缺乏积极性

尽管商务英语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教师包括学生在教学课堂发展方面难以看到比较明显的改变。这一方面与教学大纲、内容等一段时期内的相对稳定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长期以来的教学惯性有关。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接受了十几年的课堂教育,其中英语教学甚至从小学或者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因此,教师们需要考虑到教学形式的革新与转变,以此来再次唤起学生对于实用型英语学习的兴趣。然而实际上,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仍然没有逃开课堂讲授加课堂演练的陈旧模式,教师们对于专业知识的传输仍然是借助黑板、课本、课件等,对于学生思维以及学习兴趣的冲击并不明显。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难以在教师讲授过程中集中精力,课堂效率低下,还使他们在本专业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对其未来职业展望产生负面影响,而后者的影响往往直接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配合度,对其整个高职阶段的深入学习都是一次不小的打击。

2.实践机会不足,教学缺乏灵活性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更加侧重其实用性技能,这也满足“为社会生产培养实用性人才”的使命要求。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学习与就业培训时应该在保证基础学习的前提下,尽最大力量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来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但结合现阶段大多数高职院校开展的实践活动,机会少、时间短,“浅尝辄止”的方式并不适合院校中的学生。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一方面的演练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一方面缺乏外籍人士的配合,难以形成真实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实习机会短缺,学生不能够将英语会话置于展会介绍、旅游指导、商务会谈等环境之中,自然对所学商务英语知识的应用也显得力不从心。在这种短时间难以克服的困境之中,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不仅没有使学生在实践演习上得到弥补,反而再次弱化了学生的实践,减少实习课时、过分放任学生实践训练等等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很可能在教师的这种误导和暗示下对商务英语实践失去重视,忽略日常实用技巧的积累和总结,进而难以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取得进步。

3.英语教学与学生就业创业少有联系

高职院校中的商务英语相关教学在不断进行调整与改进的同时还需要教师们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进行进一步的扩展。观察高职院校毕业之后的就业选择,人们可以看出一部分学生较强的创业欲望与尴尬的个人能力储备之间的矛盾,学生在校了解到的商务英语知识是模块化的、相互独立的,如果学生想要自主的进行创业或者独立经营往往会找不到头绪,开始的异常艰难,就算如愿渡过了起步阶段,他们所创立的经营模式仍然充斥着各种风险。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个人能力的欠缺、创新创业行为的社会认可度低、学校方面相关培训的缺失等都是不能忽视的。因此,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就业创业教育时还需更加全面、系统、深刻的向学生灌输与创业有关的专业拓展、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等,用健全的.培养和培训来帮助学生构建同样健全、稳定、科学的创业原型,从而切实的解决学生在毕业之后这一阶段的个人磨砺与发展问题。

二、基于创新创业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向

1.引进智能化教学设备,优化学生课堂体验

智能化教学设备的引进是每个阶段、每所院校都在积极进行的,这种教学道具的引进不仅能够给教师提供新的教学开展形式,为其减轻课上教学负担,还能够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学习体验,使原有课堂生动、活跃起来。高职院校的教师们不应该对这种教学设备抱有偏见,不能够单纯的将学生的课堂喜好、教学适应性等与学生的年龄挂钩。除了常规的课件演示,教师们还可以将与商务会话有关的教学视频、电影片段等等在课堂上进行分享,或者用配套课件实现视频连线或者语音连线,为学生提供更多实战演练的机会,提升其英语听说能力,也为学生的英文发音、实用语言等等提供参考。另外,教师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商务英语软件将学生的手机端与教师的教学端联结起来,为学生提供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英语训练,比如导游英语、餐厅服务英语、展会英语等等,利用不同的情景模拟来辅助学生的自主练习。同时,学校以及教师们也应该在这一环节实现对学生职业规划的调查,对有着创业以及其他创新就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更为细节化的英语教学,从而提升高职商务英语教育的精准度。

2.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实践形式

高职院校实际上不仅扮演着人才培养的角色,也在社会中发挥着人才输送、调整人才格局的重要作用。校企合作是近年来有效处理校企关系,协调人才输入与输出的重要途径。企业也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用工问题,并在过程中发现人才、留住人才。学校方面则能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习机会,也为课堂拓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学生想要毕业之后在自主创新创业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忽略实践经验的积累,毕竟对于毕业生来说“白手起家”的想法还过于理想。学校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商务英语实习之前可以收集学生的就职意向,对于有意就职该企业、无意就职该企业、以及有意自主创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学生愿意从事商务英语软件开发、有的愿意从事高级餐厅英语对客服务、有的愿意开办商务英语培训班等,针对这些各异的职业规划,学校也需要将参与合作的企业加以区分,将学生输送到适宜的公司及岗位,保证学生能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或者技巧。这种差异化安排不论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实习单位都是相当负责任的。

3.重视学生职业规划,提升英语教学针对性

有关商务英语的教育教学活动大部分以基础英语为前提,情景模式以及技巧积累是其与众不同之处。结合近几年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情况良好,有的地区甚至优于本科毕业生,但考虑到目前就业市场巨大的竞争压力以及90后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一部分学生开始热衷于毕业后的自主创业,自己当老板不仅需要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国家政策扶持以及个人坚强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足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一定的创业经历与职业经验。因此,学校方面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培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除了常规创业形式,学校以及教师们还需要结合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为学生的创业意向辅助以系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降低风险,提升创业价值。这种工作上的调整不仅需要教师们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和资料整理,还需要他们为每位学生建立培养档案,用纵向时间轴来观察商务英语实用性培训的进度、学生的能力强弱变化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走向。精准化的人才培养将会更加适应现阶段的经济社会与人才体系,也将为学校人才培养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三、结语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氛围已经不断扩大,学校应该合理的利用社会资源以及相应的政策优势,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引领。教师们需要对各个专业的创业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权衡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的利与弊,用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来迎合毕业生创业潮,将“青年力”与“人才孵化”有机的融合在日常教学与培训当中。

参考文献:

[1]姬顺玉.构建主义教学观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启示和应用--基于支架式教学的视角[J].卫生职业教育,20xx(10).

[2]杜艳红.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

外贸电子商务的人才策略 第6篇

解决外贸电子商务的人才瓶颈

企业对人才期望过高 外贸企业的老板过分指望招来的人能迅速帮他们把业务开拓起来,不少企业老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希望招聘一两个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人就能把电子商务这块业务给支撑起来,结果一两个月过后,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老板应该自己有适合企业自身的电子商务策略,员工只是策略的执行者,而且电子商务的效果呈现需要时间和耐心。

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属电子商务领域的高端人才,需要既要懂电子商务相关知识,又要熟悉外贸环节,且要英语好。在人才市场上,外贸电子商务人才总是供不应求,一些外贸小企业由于所处地域所限,比如珠三角、长三角的很多外贸企业主要分布在三线小城市,地处偏僻,吸引高端人才有困难。

企业中专业人员流失严重 一方面,由于招聘来的外贸电子商务人才无法满足老板期望。也许这个期望的落实需要时间,也许这个期望本身就是脱离实际的。这些原因造成了外贸企业老板对人才的不满,最后使得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市场性流动较大,由于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属市场稀缺人才,供给远远小于需求,不断推高的薪资福利待遇和职业空间,使得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流动性很高。

企业用工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由于新劳动法的颁布和物价水平的攀升,使得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热门的职业薪水都不低,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薪资更是如此。

麦当劳的经验值得借鉴

麦当劳在全球120多个国家有3万多家分店,无论在世界的哪家分店,你都可以吃到口味相同的汉堡和标准一致的薯条。全世界麦当劳的可口可乐温度,统一规定保持在4℃,任何一个餐厅,柜台都是92厘米高。标准化的管理是麦当劳全球管理的特色。麦当劳制定了品质、服务、环境等几乎所有的标准。麦当劳将他们的标准整理成手册,在手册里,详细说明了麦当劳的政策,餐厅各项工作的程序以及步骤和方法。几十年来,营运训练手册被不断完善,成为麦当劳有效运转的“法典”。

麦当劳的用人与管理理念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流流程,所有工作都有细致的规定及流程;二流管理,无需丰富管理经验,所有管理者的工作是执行标准化的管理流程;三流员工,员工素质要求不高,高(初)中毕业就可胜任。如此全球化的团队复制,靠的就是标准化的流程复制。

纵观我国的外贸企业的人才问题,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是电子商务人才抱怨企业老板不懂电子商务,人才无用武之地。因此,在策略上,中国的外贸企业不妨参考一下麦当劳的经营经验,或许会豁然开朗,发现人才的问题并不是制约开展外贸电子商务的门槛。专业人才缺乏不仅是人才本身的问题,更是企业发展的策略问题。

外贸推广流程化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找出业务中问题及正确处理方法

完成这一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寻找专业的外贸电子商务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培训公司或专家,由这些机构针对外贸企业的问题和现状,进行量身定制,打造出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外贸推广方案。第二种方式是对于企业中现有优秀员工进行标准量化和复制,挑选企业中在某一领域中的优秀员工,观察、量化其工作方式和流程,通过对最优秀员工的工作量化来找出最适合企业推广的最正确处理方法。

第二步: 打造标准化业务模板并持续改进

打造标准化业务模板并持续改进的核心思想是将最实用最有效的推广方法做成标准化的业务体系,然后让企业中负责推广的员工整体推进执行,并在执行中不断发现问题去做持续改进。这一过程的要点可以用“三化”来概括:标准化、专业化、简单化。标准化说的是打造标准化流程,对每一流程环节的工作作出统一的业务执行书,并进行标准时间的约束;专业化指的是对细节工作进行再细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简单化是指任务分解尽可能用简单的方式来执行,注重方式、方法和技巧,为达到既定目标,如何简单如何做,切记过多的制度出现。

第三步:监督执行奖罚分明

再好的流程,也需要严格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公司要配合流程的执行制定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措施,奖惩分明,这才是对流程的有效推动。监督不力,奖惩不明是破坏标准化流程的最大杀手。

服务外包——弥补人才的短缺

服务外包可以弥补企业的人才与技术短缺。目前网络营销推广技术层出不穷,推陈出新速度快。企业中外贸电子商务人才的知识、技术更新可能跟不上技术发展的速度。在这种情况下,将推广工作外包出去,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外贸推广外包范围

推广服务类:社会化网络的推广、网站目录提交、外贸搜索引擎优化、链接交换;内容创造与翻译类:博客博文写作、对于技术文档翻译、产品服务翻译、产品评价;技术类:图形图像设计、网站技术修改、机械行业的CAD制图;在线客服类:在线客服,诸如ebay客服工作,网站800呼入电话客服。这几类主要的服务都可以外包出去。特别是对一些处于三线城市的外贸企业,受地理位置影响,外贸推广类人才稀缺,更应该考虑将一些推广工作外包出去。

可用外贸推广外包的平台

国内的外包平台主要有:Taskcn.com是国内大型威客平台,发布任务和参与人活跃。类似的平台还有Zhubajie.com和K68.cn。csdn.net是一个技术人的社区,里面也有技术外包栏目,发布项目后会有很多专业的技术人才参与投标。Fane.cn是以翻译为特色的外包服务平台,上面有很多专业的语言人才。关于翻译类的人才查找,也可用中国翻译人才网jobeast.com或国内的三大人才网站发布外语人才招聘,虽然有些优秀的人才不一定入职,但让他们做兼职还是很有希望的。

下面介绍一些国外的外包平台。如果需要专业的翻译或者具有国外本土特色的推广可以到国外的外包平台发布外包任务,这类主流的平台有Elance.com、Guru.com、freelancer.com、odesk.com等。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7篇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已经迎来飞速发展的时期,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缺口却相当惊人[1]。据艾瑞咨询的相关研究报告统计[2], 目前电子商务人才的市场需求满足率仅达到41%,企业电子商务职位空缺率超50%。与人才需求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两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却略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每一个领域都有自身的特殊性,这就要求电子商务人才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因此,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具有复合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该文引入平台化和模块化的思想,提出一种以“产、研、用”的实际需求为纲,以“学”为核,“产学研用”结合下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探索搭建“产学”合作平台、“研学”合作平台和“用学”合作平台三大平台,紧密结合产、研、用的实际需求,以三大平台为组织框架,以产业知识模块、科学研究知识模块和技能实训模块等为基石,同时从“软机制”和“硬举措”两个角度探索“产研学用”下的人才培养问题。

2 培养模式总体框架设计

现有产学研合作相关研究,其中的“学”主要是指学校(高校),其焦点主要放在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发挥各方特长为社会创造财富与价值。该文中提到的“产学研用”中的“学”主要是指学生,其目标主要聚焦于如何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提高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质量。

围绕以上目标,该文提出了如图1所示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下的电子商务人才模块化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

3 三大平台的主要功能与具体设计

3.1 产学合作平台

作为最适合创新与创业的知识密集型和应用型专业,电子商务同时也是最需要将基础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之一。“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于1903年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产学合作平台的定位是紧密围绕高校所在区域的特色产业开展产学合作培养,如海南的特色产业,旅游业,热带农业,海洋渔业等。产学合作平台的目标和知识模块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具体知识模块和典型教学活动举例如表1所示。

3.2 研学合作平台

与“产学平台”的目标不同,“研学平台”的目标主要是针对部分有志于科研且有一定科研潜力的同学,依托学院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对其进行一定的科研学术训练,使其掌握相关的科研工具,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来提高其科研素养和能力,以便未来进一步深造。围绕这一目标设计的具体知识模块和典型教学活动举例如表2所示。

3.3 用学合作平台

“用学合作平台”更加微观和具体,直接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开发、管理与运营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学生就业技能训练与培养为核心目标,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搭建直接的技能需求发布和技能培训的平台。一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将技能需求模块化,将人才聘用和培训的环节前置,扩大选才范围,节约培养时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主动选择、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模块。用学合作平台的具体知识模块和典型教学活动举例如表3所示。

4 结束语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8篇

如今,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 全球化是我们时代的特征, 1962年“全球化” (globalization) 第一次在词汇中出现, 而当今, 全球化已经变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被称为“21世纪被滥用词语之最” (《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21世纪中国的热门话题是面临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人才战略培养问题, 全球化不可阻挡,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紧密, 在此过程中, 由于国家间文化、传统等存在较大差异, 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矛盾与冲击。所以, 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 必须要考虑全球化背景,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的商务英语人才。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及培养的人才规格与我国商务及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不同的。商务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偏向理论型, 虽然具有商务专业知识, 但一般来讲他们不能完全用英语进行沟通, 除非少量英语特别好的;英语专业的人才知识结构偏向于纯英语语言文学, 注重语言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但日常交流内容只限于普通方面的知识传递, 因而大多数人一般不能进入商务专业领域进行有效沟通, 当然自学成才的商务专业人才除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商务英语专业脱胎于传统的外贸英语类专业, 商务英语人才既能解决普通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商务知识和沟通技巧的缺憾, 又能弥补普通商务专业的学生由于缺乏专业领域内英语知识和技能的空白。在全球化面前,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既要具备广博而坚实的系统商务知识, 又要能娴熟运用英语语言, 因此商务英语人才素质培养要达到以下要求。

2 精通商务英语, 夯实语言基础

全球化的因素决定商务英语人才必须精通外语,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或者该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做到精通英语, 即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 对外语语言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现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英语,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英语才能进步。因此, 夯实的英语基础不仅体现在词汇量大、考试分数高等方面, 同时在质量上要求对英语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球化。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在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后, 更应当擅长商务类的英语, 如商务会话、商务公文写作、商务会议、商务翻译等。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只具备英语基础, 词汇量再大, 若不能在恰当的场合进行恰当的应用, 也是完全达不到商务英语工作要求的。因此, 我们认为商务英语基础, 同时又是行业标杆与准入基础, 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只是人才具备基本的竞争基础, 只有基础具备, 才有可能掌握全球化知识和技能;而且商务英语是开放性的学科, 它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所涵盖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对国际商务领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国际商务领域所涵盖的专业也在全球化形势下不断增加。这就使得商务和英语之间呈现了较大的交叉, 商务英语是复合型、应用性的学科, 除了商务与国际金融之外, 法律、旅游、会计甚至机械等行业都出现了专业学生将专业和英语进行有效融合的发展趋势。可见, 精通商务英语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来说是必要、必须的。

3 通晓中西文化, 做到兼收并蓄

商务英语也包含在文化的概念之中, 因此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应该在国际多元文化背景下展开。商务是十分严谨、正式的活动, 商务英语是为商务服务的, 英语是传播媒介, 商务是传播内容。由于商务英语涵盖东西方两大世界, 商务英语人才不但要具备为人处世、品行修养方面的外在表现能力, 更要能对东西方文化有深刻研究, 做到融会贯通, 兼收并蓄, 达到正确沟通的作用。多数时候, 商务沟通、对外交流出现问题时并不是技能差或专业知识不够导致的, 而是因为文化错位, 缺少对外来文化和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多年来, 英语学习者形成一种错误倾向, 认为只要理解对方文化就可以了, 其实从文化角度来讲, 只有真正理解并掌握本族文化的人才具备理解他人文化的能力, 所以在学习英语时重视本族文化的学习很有必要, 不但要把西方文化“引进来”, 更要让我们的文化“走出去”, 在商务活动中, 也要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在利益攸关的商务事宜上, 表面的文化融合无法抵消真正的文化冲撞, 因此, 国际商务争端的主要原因是多元文化不当沟通。就全球化商务英语人才而言, 要清醒地意识到, 除了自身要掌握东西方文化并有效融合, 更要承担向世界宣传中华文化的重任, 增强文化软实力。商务英语人才作为对外交流的渠道, 必须具备较强的软实力, 通过自身的综合素质及外在表现, 让合作国更好地认同我国文化, 进而认同我国在国际商务中的交易规则和处理方法, 在跨文化方面既要“输入”西方文化, 更要给世界“输出”中国文化, 减少文化障碍, 进而提高文化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性。

4 善于解决问题, 注重实践能力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 理论性是其非常重要的特点。商务英语是在经济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实用性是它与其他语言类学科最大的区别之一。国际商务英语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商务沟通与交流、经济贸易的发展, 这无疑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竞争逐渐融为一体, 这就对商务英语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力素质不限于理论知识, 更要善于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创新。

商务英语人才不但要懂得商务英语学科知识, 同时必须具备非常强的业务实践和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体现在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 如接待、公示、谈判等。具体的商务活动都对从业人员有包括商务英语语言在内的素质要求, 但在实践中, 正确地运用理论知识很关键, 尤其是商务领域中经常出现突发事件, 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备灵活变通的应急能力,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及结果为企业树立正面形象并带来效益。很多商务对话在具体运用中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人才需要具备能够妥善应对各种不同类型客户的能力, 只有实践才能检验一个人的真实水平, 全球化商务英语人才必须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来提高自身处理事务的能力。

21世纪是一个互助共赢的时代, 人类交流活动的复杂也对国际商务英语中的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现象都要通过人的具体活动进行解决才能达到实际效果。因此, 解决问题、团结合作、实现双赢是全球化条件下商务英语人才的素质要求之一。

5 拥有国际视野, 具备全球意识

全球化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影响着每一个国家、社会和民族, 甚至是每一个人。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为主体, 带动政治、文化、科技全方位的发展过程。社会生活中任何方面所发生的深刻波动和变化, 都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连锁反应进而掀起轩然大波。这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在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必须要有鲜明的全球化视野, 而不能局限于本民族、本地区, 必须善于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国际化视野同时也是商务英语人才在全球化时代大背景下所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和整体要求。

全球化商务英语人才在具体到实际业务内容时, 除了商务英语这一媒介外, 又会涉及各行各业的具体特性与知识, 特别是某些行业术语。国内的很多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时, 常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缺乏和国外企业沟通交流能力, 而如果通过外贸公司或者代理公司, 很多利润又要被中间商分割, 这对于利润本来就不太高的企业是很难承受的。因此, 很多企业急需大量全球化的商务英语人才, 一方面是为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能够与外商合作更直接与深入。

因此, 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全球竞争意识, 丰富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具备宽泛的知识背景和视野, 比如汽车制造业的全球化人才除了翻译以外, 还要能够对产品的性能、术语、构造甚至配套服务等有全面了解, 这样才能成为多元化的商务英语人才, 而不是单纯的语言翻译。可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商务英语人才是要有相当广博的知识储备和宽阔的视野的, 只有这样, 才能起到真正的桥梁作用。

6 掌握交流技巧, 擅长商务沟通

商务沟通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商务沟通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知道, 商务沟通决定着双方商务目标的最终结果。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商务环境中具备较好的商务沟通能力, 商务沟通能力在商界被视为赢得公司竞争力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商务沟通涉及的面非常广泛, 与商务有关的事情都囊括在内, 既包括语言、思维、价值观、信念、企业文化等, 还包括诸如礼仪、习惯、谈判策略等。

从某种意义上讲, 商务沟通能力是商务英语人才的核心能力, 商务沟通的内涵与层次是丰富的、多样的, 从沟通者的角度讲, 商务英语人才首先要有自我沟通的过程, 包括自己的精神世界, 对自己进行反省、完善、调整、沟通, 达到与人沟通的状态。其次是人际沟通过程, 包括语言与非语言沟通。从沟通的对象来看, 商务英语人才要有较强的商务业务沟通能力去解决问题。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学习商务沟通技巧及内容, 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用英语去传递商务信息并进行有效沟通。然而, 很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人才的沟通能力体现主要是通过人才的英语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来确定或作为评判标准,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商务英语人才在沟通技巧习得中, 还要注意实践中很多问题未必是靠语言来解决的, 非语言沟通占的比例更高。

随着我国各个领域国际商务活动的日趋深入, 商务英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全球化的商务英语人才必须具备准确到位的商务英语语言基础和相应的外贸专业知识, 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 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 善于解决商务问题, 具备超强的沟通能力, 为我国企业走向全球化提供动力和支撑, 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小婷.国际化人才素质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时空, 2011 (11) .

[2]胡洁.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3) .

[3]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 2007 (7) .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9篇

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以下简称“一带一路”) 倡议过程中, 语言不仅是促进文化交流, 消除阻碍隔阂, 连通中外思想的桥梁, 也是推动政治、经济交流, 实现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官方、民间畅通交流的保障, 更是助力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推进和实施这一倡议过程中所产生的国际经贸往来, 以及我国相关经济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无疑会带来人才需求的短缺。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和培养亟须的必备人才, 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契合这一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 也是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应对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在此语境下探索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路径是也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出发, 提出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改革方向, 探索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新路径, 尝试为“一带一路”所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更大的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商务英语人才需求

(1) “一带一路”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缩写为“B&R”) 的战略构想, 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通过未来“一带一路”的建设, 在顺应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同时, 更可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相关产业, 建设基础设施, 提高其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从当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或多边贸易及产业建设的实施情况来看, 我国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技术标准、法律法规及政经政策的认知不够全面, 解读尚待精确, 更是急需相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语言人才。在此背景下, 英语作为事实上的国际商用通用语言就凸显出其重要性。

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教学和课外实践, 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课程的开设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 必定会带来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经贸人员、法律专家、政治研究者和学生、学者等在境外工作、学习, 或从事跨国工作, 或在国内从事国际业务, 于这些专业人才而言, 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是必需的素质, 同时相应的语言技能也成为必不可少。在此语境下, “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必然需求。因此,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在需要“亚投行”“丝路基金”这样的金融体系支撑的同时, 更需要厚实的人才智识支撑。加大“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 可对该专业的良性发展及人才培养形成有力支持, 同时为“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做出应有的贡献。

(2) 当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不足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需要宽泛的人才布局, 因此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 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 (国际商法) 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 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 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商务英语国家标准》) 是新时期契合国家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标准。而当前我国各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多有不足之处, 呈现出与国家、市场人才需求的不匹配。如教材与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尤其有关“商务英语+一带一路”的教材、教参及资料非常缺乏;偏重语言基本功训练, 忽视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专业师资队伍薄弱等短板。

2“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当前的高校商务英语专业须抓住这一机遇, 努力满足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需求, 肩负起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综合文化素质的国际商务外语专业人才的责任。要培养这样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须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包括:

(1) 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为培养方针

“一带一路”的人才需求对当前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满足这一要求, 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都须进行相应调整。要把传统的偏重语言及商务基础知识的学习, 转为对商务外语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须重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尤其要将开展“一带一路”相关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在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求日渐加大的今天, 可围绕“一带一路”经济新形势这一大局, 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上, 嵌入相关的文化、经济、社会和管理等知识课程。尝试从国际化视野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可增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商务礼仪、法律制度等课程模块。努力把学生培养为具有扎实语言功底, 同时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国情, 能够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 胜任国际业务工作的能力。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优良的人文素养, 包括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优秀的品格以及合格的政治思想素质。

(2) 遵循“一带一路”实践特征, 改革商务英语传统教学模式

围绕“一带一路”实践过程所显现的特点, 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和“国际性”, 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一带一路”实际案例为教学内容, 采用多元的视听说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供其平台, 挖掘其潜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善于合作的能力。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 不忽视实践教学, 依照各自地区、学校的具体情况, 建立教学、科研和实践相结合的实习实训基地。可尝试开设依托于“一带一路的”创新课程, 增设创新学分。也可以鼓励、带领学生多参加国内、国际的商务、语言、跨文化等实践大赛, 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对商务英语实训平台的创建, 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增强其对技能操作的熟练, 加速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

(3) 围绕“一带一路”人才需求, 探索“产学合作”培养模式

推行“产学合作”, 加大“一带一路”相关企事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 创建相关实习、实践教育基地, 在强化、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 也为学生就业做好准备。这样的培养模式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 有效促进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类商务英语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可安排在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进出口权的企事业单位, 使学生亲临实践第一线, 巩固所学。这不仅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探索出一条与企业合作、互惠的创新之路, 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际商务技能的学习, 而且可为“一带一路”所需的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保障。

(4) 加强商务英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确保“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质量

“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兼具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复合型教师人才。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高质量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保证之一。商务英语专业要努力引进兼具优良教育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师资来充实教学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师资结构。有条件的院校也可选派教师到“一带一路”涉外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熟悉企业运营流程, 了解市场, 进而反馈于教学。也可聘请相关实务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改善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的境况。

(5) 模拟“一带一路”真实条件,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

当前, “互联网+”已被纳入顶层设计, 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也就愈加成为当前高校教学不可缺少的手段。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来获取“一带一路”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经贸政策等信息材料, 模拟“一带一路”的真实条件, 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语言、文化和国际商务等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和涉外适应能力。同时, 有条件的院校也可创建商务英语实训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 将国际商务实践中的重要模块如国际贸易实务、会展、单证、商务谈判及商务礼仪等有机地融为一体, 全方位多角度地让学生学习真实的国际商务案例, 切实有效地帮助其认知、熟悉国际商务场景, 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工作场景, 锻炼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的语言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国际商务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其他有益的互联网教学模式不一而足, 都可尝试、借鉴。

3 结语

如何满足“一带一路”构想所需的人才需求是教育界契合国家战略的重大课题,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 当前的商务英语专业须改革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外语专业人才, 将“一带一路”的建设思路融入专业建设之中。

参考文献

[1]仲伟合, 张武保, 何家宁.高等学校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定位[J].中国外语, 2015 (1) .

[2]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4) .

[3]剧锦文.“一带一路”战略的意义、机遇与挑战[N].人民网, 2015-5-2.

[4]顾骁南.“一带一路”人才需求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20) .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10篇

近些年, 商务英语作为独立专业在我国高校发展的历史较短, 有关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的方案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 尤其是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欠缺, 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陈旧,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朱忠焰, 2006) 。为了克服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的难题, 因此应该重视商务英语口语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飞速发展, 商务英语在商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而商务英语口语人才的培养应该予以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盛行, 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 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出现了多元化。与此同时, 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 且日益淡出了公众的视野。随着模因论这种新理论的传播, 尤其它在中国语言学界还是一个新课题, 因而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高度重视, 国内学者与外语教师纷纷投入到模因论与语言界面的研究中来, 此时, 学界出现了数篇介绍模因论与模因现象的文章 (如何自然、何雪林, 2003;韩江洪, 2004;王斌, 2004;谢朝群, 2007等) 。因此, 本文在国内学者研究的基础上, 讨论语言中的模因现象, 分析语言与模因之间的关系, 把语言模因与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重点阐述模因论在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中的运用, 为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模因论与语言界面的研究做出贡献。

2 模因论与语言模因

2.1 模因论与模因

模因论 (memetics) 是基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 “模因” (meme) 是模因论中的一个核心术语, 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 模因是一个文化信息单位, 那些不断得到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文化习俗、观念或社会行为等都属于模因。

任何一个只要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的信息就可以被称为模因 (Blackmore, 1999) , 比如, 某种网络用词、时髦用语、音乐旋律以及人的观念等都有可能成为模因而复制传播。

Dawk i ns (1976) 指出模因是一个文化复制品 (replicator) , 也是一个文化进化单位。因此, 模因的传播在语言中的应用有利于观察语言自身的表现, 发现语言的发展与进化规律。

2.2 模因的特征

模因如同复制基因一样, 具有长寿性、多产性以及复制的忠实性的特点, 长寿性是指模因在模因库中存留的时间之长, 能够保留在人的长时记忆中;多产性指模因的传播速度快和范围广, 多产性决定于人们对它的接受程度, 决定于模因的存活价值, 因而极其重要;模因复制的忠实性指模因在复制过程中会保留原有模因的精华, 在原有模因基础上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

2.3 模因的传播过程

Heylighen (1998) 认为, 模因的成功复制与传播分为五个阶段。

(1) 模仿 (imitation) :是指对原有模因精华的提取、复制和再认识。

(2) 同化 (assimilation) :是指有效的模因被受体注意、理解和接受。

(3) 记忆 (retention) :模因在记忆中保留一段时间, 停留时间长短是模因传播的关键。

(4) 表达 (expression) :是指模因在与其他人交流时必须从记忆模因中走出来, 再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个过程, 常见的手段是话语、文本和图片等。

(5) 传输 (transmission) :模因的传播需要载体, 而且这些载体必须要有较强的稳定性, 有利于防止信息的流失或变形。

有研究指出, 模因的传播过程与二语信息加工过程基本是一致的 (李捷, 2011) ,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 二语习得的过程与模因传播过程相一致, 在二语信息加工过程中, 语言输入的过程包含有模因的同化、吸收与记忆, 可理解性的输入, 是以模因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 当表达与传输时, 会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相似的模因, 因此, 模因的传输实际上是以模因的输入为基础的,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 语言输入是输出的基础, 而输出能够检验语言输入的效果。没有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输出就没有保证 (krashen, 1982) 。

2.4 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可以是内容相同、形式各异或者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何自然, 2005) 。也就是说模因的传播方式基本上是重复和类推两种。

模因以重复方式复制与传播, 主要是受到相同语境的启发, 具体表现为语言结构形式的直接套用或同义异词的近似复制。

而类推作为模因的传播方式则更加普遍, 模因通过类推可以创造出新的模因变体来加以传播,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应该抛弃, 应该与新的教学手段融合在一起, 只有这样, 教学方式才能得到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3 模因与商务英语教学

3.1 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的重要性

模因论为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对过去被认为不合理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重新做出了评价, 甚至是恢复, 教师们利用语言模因复制的特点, 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写作、词汇、翻译以及口语教学方面探索了新模式, 为语言教学与模因论的界面研究做出了贡献, 如陈成辉、肖辉 (2012) 在研究中指出模因论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模因论视角下的“听说写一体”的写作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任伟光 (2007) 在研究中指出模因论在词汇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与挑战。

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让广大外语教师明白重复与背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从模因论的视角看语言教学, 重复与背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 通过背诵, 学生们能够积累较多的模因, 为模因的传播积累丰富的语料, 为语言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外语教学中, 除了分析句型和句子语法规则以外, 背诵和记忆在二语习得中显得同等重要 (丁言仁, 2004) 。

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还让教师明白语境联想, 在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 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 语境联想是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

此外, 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方式让教师明白模仿的重要性, 因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 在外语教学中需要重视模仿对创新所起的促进作用, 在语言教学中, 要允许学生模仿, 再在模仿的基础上按照语境条件和语用原则大胆发挥与创新, 当新词语在新的语境中得到复制与传播时, 模因也就形成了。在大学英语写作研究中, 模仿显得极其重要, 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比如陈琳霞 (2008) 在研究中利用语言模因的两种形式, 即内容相同而形式各异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来提高大学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3.2 模因论在大学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为了改进大学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尝试将口语与其他语言技能培养相结合, 比如对听说相结合的口语教学模式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覃春华, 2008;邓颖玲, 白解红, 2008) 。然而, 目前有关模因论与口语教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何自然 (2005) 在研究中指出, 模因论对语言教学, 尤其对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模因论指出学习语言的过程可以理解为不断复制和传播模因的过程, 并强调, 语言学习者必须把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习得语言 (李捷等, 2011) 。因此, 在模因论的视角下, 结合二语习得中语言输入与输出理论, 教师们能够建立一种听读说相结合, 以听读促说的“听读说一体”的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模式, 也为大学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探索出了新模式。

在大学商务英语口语人才培养模式中, 听读是关键, 是语言输出的基础,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手段, 让学生下载一些商务语篇进行反复听读训练,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甚至背诵, 以期达到语言输入的最佳效果, 根据模因论的观点, 语言、知识的传播实际上是模因的传播与发展, 在大学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 如果教师没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的语言材料的输入, 模因的传播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进而无法保证语言的输出, 而语言输出在模因的传播中也极其重要, 它是检验模因传播效果的关键, 没有语言的输出, 语言的模因就无法传播。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1982.

[2]Heylighen 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C].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 1998.

[3]Blackmore S.The Meme Machin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 2005 (6) .

[5]任伟光, 郭译.试析词汇模因的理念及其在教学中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7 (6) .

[6]何自然, 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 2003 (2) .

[7]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 2008 (1) .

[8]李捷, 何自然, 霍永寿.语用学十二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9]丁言仁.背诵英语课文——现代中国高等院校中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0]陈成辉, 肖辉.“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模因论视角[J].外语界, 2012 (06) .

[11]谢朝群, 何自然.语言模因说略[J].现代外语, 2007 (01) .

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第11篇

一、广西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类型

据广西电子商务雷公公布的数据,2013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约670亿,电子商务外贸出口额达到10.2亿,交易总额仅占国内电子商务交易额不到1%。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步伐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江浙沪粤等先进地区的差距非常大。而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广西电子商务发展的首要瓶颈是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不过十五六年,现在仍然是高速发展变化中,没有系统理论也没有成熟经验,市场更替非常快,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呈现出其独有的需求。

(一)经营类电子商务人才

目前是电子商务的临界爆发点,传统销售型和生产型企业正备受电子商务业态的冲击和挤压,在服装、家电等工业品行业里表现尤为突出,谁不及早转型融入新经济,谁就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但网络信息传播的高效、广泛和互动的特性使电子商务市场有其独特的运行规律,其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竞争手段和发展战略都与传统市场大相径庭,竞争激烈程度更远强于传统市场,同时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而快速变化。现在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时候面临的问题已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么做”的问题,而企业靠原有的经营管理人才往往无法应对。因此,企业对富有实战经验、能灵活快速应对各种市场状况和品牌运营能力的经营类电子商务人才最为求贤若渴。

(二)技术类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市场交易业务,需要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撑,并在平台的建设和维护上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类的电子商务人才不应该只是在计算机技术上的熟练,还应该熟悉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模式,能够理解和配合客户的需求来开发各类网站和相关应用。一般的企业客户往往对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所知甚少,甚至对自己的需求也无法准确表达,这时需要技术人员做好沟通的工作,帮助企业客户理解新技术和表达自身的需求,并实现需求。

(三)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

除了传统企业的转型需要大量的电子商务人才外,网络经济的兴起也吸引了许多年轻创业者在网上掘金,事实上,淘宝就是由一批草根创业者先行参与做起来的。同时,由于电子商务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非常激烈,企业盈利模式容易被复制,各种网络营销在不断翻新花样争夺消费者,都使电子商务市场如一条湍急的河流,在里面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无论是新加入的创业者还是传统企业的转型,甚至是已经从事电子商务多年的企业,都应该以一份创业的激情和心态去探索和运营。广西电子商务刚处于萌芽发展的阶段,需要一大批创业型的电子商务人才参与进来,把广西电子商务的份额做大做强。

(四)服务类电子商务人才

服务类电子商务人才是指为电子商务项目提供营销策划、网页美工、文案写作、商品摄影、网络推广、网络客服和物流等电子商务衍生服务的人才。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成熟,整个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不断进化,过去靠一个老板撑起一个网店的时代已经过去,参与主体从个体向企业化方向演变,电子商务体系中的专业化分工逐步呈现出来。一个电子商务项目除技术层的支撑外,其运营需要营销策划、专业网页摄影、美工、文案、网络广告、网络推广以及专业的网络客服和物流等多个角色共同合作完成。目前在电子商务的先进地区已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公司,专营网店托管等电子商务的衍生服务。如果当地一个企业希望从事网络销售,它可以迅速从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公司找到它所需要的运营管理和设计等各方面的合作资源,降低企业参与电子商务的难度。而在广西这一类企业还非常缺乏,有丰富市场经验且能提供比较完整的托管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二、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初级(服务型)、中级(运营型)、高级(战略型)。初级(服务型)是指电子商务实务操作层次的人才,如网页美工、文案写作、网络客服等;中级(运营型)是指通晓电子商务运作规律,能独立运作一个完整电子商务项目的人才;高级(战略型)是指具有前瞻性思维,能把握全局,预测发展趋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的电子商务人才。

(一)各类电子商务人才紧缺

虽然近年广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由于基础相对薄弱,在制造业、商业、物流业等方面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产品缺乏竞争力、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少、物流速度慢费用高,使得电子商务这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受到阻碍,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应用水平低、电子商务投入少,电子商务创业成功者稀少。这也使得广西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聚集缺乏原生动力。目前从电子商务人才数量来看,无论高、中、低的哪一种类型人才在广西都存在着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培训体系缺失

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出台了《广西电子商务定点培训机构认定办法》《广西电子商务定点实践基地认定办法》,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区普及电子商务知识10万人,加快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但是培训体系的建成并非一蹴而就,要获得好的培训效果还存在许多困难。

nlc202309040620

(三)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

传统企业转战电子商务时所需要的大量的“初级”服务型人才理应由高校提供,且目前多数高校也都开辟了电子商务专业,但尴尬的是高校培养的学生并不见得可以拿来就用,这跟电子商务理论体系建设滞后,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有关。现在电子商务专业连年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红牌专业”,出现了一边是社会上电子商务人才紧缺,另一边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奇观。究其根本,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市场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理论僵化、实战经验和技能欠缺是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时的“硬伤”。

三、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培训路径

针对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困境,应该着力于打造一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政府和行业协会引导,企业与高校联姻,协同、高效的广西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

(一)建立分层次的社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社会培训机构应按企业运营的需求分别设置初、中、高级人才培训班。初级培训班可与高校联合举办,针对电子商务实施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开展培训,例如网页美工、摄影技巧及各种实用软件的使用等,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中级培训班针对网店运营、网络营销和网络推广等具体环节,配合不同的行业背景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可聘请有经验的行业专家讲述实战案例和各种管理理念;高级培训班则针对企业高层人员开展,聘请行业协会、电子商务专家以讲座方式开展,多举办成功者讲座,在开阔视野、转变观念的同时进行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咨询和研究。

(二)建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

之所以现阶段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不理想,是因为教学过程中电子商务实战环节的缺失。高校应主动出击,与相关企业合作,工学结合,通过互利共赢的机制,让电子商务的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参与到各种项目中去。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以贷款或补贴方式鼓励大学生网络创业,以为接收电子商务实习学生的企业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校企合作的达成。总之,利用一切方法促进学生提前进入电子商务市场实践,成为广西电子商务的人才储备力量。

(三)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包括社会培训机构的讲师和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教师。网络市场千变万化,作为电子商务高级人才,讲师们必须能够了解市场全局和把握电子商务发展的脉搏,这要求电子商务讲师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和实战经验。这样,一方面应对高校相关教师作出社会实践的强制性要求,要求相关教师要有半年以上在电子商务企业挂职实践的经历,以弥补实战经验的不足;另一方面,引进先进地区电子商务人才,并由行业协会出面组织各知名电子商务企业业务骨干和专家以及资深讲师组成讲师团,编写案例教材,融入各行业的新动态和新理念,力求把实战经验上升为理论,为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充实内容。

(四)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整合电子商务人才资源

行业协会是为同行业内生产者和经营者进行服务、咨询、沟通、监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是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行业协会,同行企业可以互通信息和抱团竞争。在当前广西电子商务整体发展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企业间抱团合作更利于本地区的行业发展。行业协会应利用自身资源,开展本行业电子商务人才的交流和资源整合,促进企业间的相互学习,也帮助更多的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

(五)政府引导,开展电子商务的专题培训

由于广西工业基础薄弱,在工业品的电子商务上很难与发达地区同台竞争,但政府可以先结合广西的区域优势,通过税收优惠或技改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开展广西对东盟贸易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和旅游电子商务。通过专题讲座或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在相关行业内培训大量的电子商务各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旭华. 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义乌市为例.价格月刊(J). 2014年3月

[2]吴静. 义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思路——义乌青岩刘“电子淘宝城”人才需求调研.电子商务(J) . 2012年11月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十三五”广西电子商务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合同编号:桂科软13180011)

(作者系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商务人才下的电子商务 第12篇

一、实践能力是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特征是:从知识结构上来讲, 强调以通识为基础的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宽广的专业知识面, 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系统和科学性, 又要注重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 为学生构建应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的二次开发的能力。从非智力因素上来讲, 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 合作与团队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社会责任感。从能力结构上来讲, 强调应用各种现代科学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的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备处理多学科课题的意识和能力, 终身学习的能力等[1]。

实践教学是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于理论认知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充分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构建以学生为中心, 围绕学生能力拓展和知识结构开展的实践教学。做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二、准确定位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会使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更清晰。根据当前企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 具备高超的商务英语应用技能, 熟悉国际商务英语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操作流程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基本知识、能力构成是:英语知识与技能+商务知识与操作技能+综合素质, 凸显商务英语沟通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因此, 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应为: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 了解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 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的主要业务, 满足相关就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三、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实践性很强, 构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 应当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需求, 与专业岗位群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包含课堂实践、综合技能实训两个方面的内容。

课堂实践包括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两部分。在第一课堂教学中, 要创造国际商务语言环境, 依据真实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教学模块化设计, 更好地与企业岗位零距离接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从而使商务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补充, 如英语口语角、课外阅读、各类专业社团以及各类专业知识竞赛等活动。为了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有效性与规范性,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目标、活动计划、制度要求、考核标准、实施办法等。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 设计科学有效的活动内容、做好活动的指导、监督、成绩给定以及总结等工作, 提高各类实践活动的质量。

综合技能实训涵盖岗位认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生综合技能实训课程等。要实现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就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与综合素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让学生走入社会, 走进岗位, 深刻了解并熟练掌握各类技能和素质。为此, 学生要在接受本科教育的四年时间里有计划地参与到各类社会实践中。不同年级学生利用各个假期走入企业进行岗位认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结合课堂教学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活动, 完成毕业前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与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使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商务英语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的了解, 并使得职业技能得到强化, 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保障各类实训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施, 商务英语专业要重视开展合作教育工作, 执行“走产学研结合道路”的有关精神, 加大试验、实训室建设的力度, 积极开发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最大限度发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实际效用, 并探索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使合作教育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有力支撑。

结语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体现高等教育规律、不断适应和满足社会和教学需求的过程。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规范, 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完善, 才能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 发挥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体现高等教育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 2006 (9) :24.

[2]关仲和.高等教育深层次问题问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0 (2) :11.

上一篇:日本创业教育下一篇: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