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2024-08-19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精选12篇)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第1篇

一、学生的合理分层

学生的合理分层是指将学生分成尖子生、中等生、学困生。尖子生是指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学习方法应用合理、思维能力极强、成绩优秀的学生;中等生是指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但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学困生是指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智力水平一般、学习自觉性欠缺、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合理的分层是为更好地布置分层作业打基础。

二、作业量的合理分层

同样是在做作业,尖子生20分钟完成的任务要比学困生多得多。如果作业按照尖子生的标准来布置,那么就会严重影响中等生和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慢慢出现胡乱完成或不完成现象。如果按照学困生的标准来布置作业,又会让尖子生出现“吃不饱”的现象,时间久了尖子生也会出现心理懈怠现象。所以,作业是必须要合理分层的。在布置了基本作业的基础上,再布置一些能力提升作业,这部分作业是选择性的,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做,没有能力的可以只做基础题部分。只要完成了基础部分就算完成了作业,选择性作业完成一些就得到表扬,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作业内容的合理分层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将作业分成易、中、难三个层次,形成一连串的问题串,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地完成。例如,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一节时,我就为学生设计了以下作业:

A.基本题:一个正方形边长由7厘米减少2厘米,这时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B.综合题:一个正方形边长8厘米,如果它的每条边都减少2厘米,它的面积减少了多少平方厘米?

C.综合提高题: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和宽各增加了4厘米,面积增加了208平方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这三种题型都是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这部分的知识,只是分析起来有些难度上的差异。我要求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只要完成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基本完成任务,如果能力允许完成另外的题那就会得到奖励。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对于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困生,只要他们完成基本题,我们就应给予鼓励,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对于中等生则要求要高一些,让他们能完成综合题,这对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好处的,但如果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也不应该对其批评,要多以激励性的语言对其引导;而尖子生则给他们一些挑战性强的综合提高题,让他们不断超越自我,更加有信心地迎接后面的挑战。

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探讨 第2篇

摘要:传统作业布置习惯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师为学生安排统一的作业任务,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而且不利于对学生完成作业兴趣的培养,这样作业的价值得不到发展,学生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应该靠是到学生的差异性,能按照学生的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帮助学生去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获得成功,在作业完成中获得一种心理的满足感。所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注意分层。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探索新的分层作业设计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设计;数学作业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需要让不同学生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教师落实的教学活动一定要能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个性发展和独特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作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但是传统作业设计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为学生安排了统一的作业任务,使得能力强的学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拓展,而能力弱的学生感觉到吃力,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个情况,数学作业需要分层。本文就根据自己的经验浅议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大量机械重复性作业

目前新课改理念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而且在很多课堂和学校已经实施了一段的时间,但是因为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存在着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一时间不能得到很好的调整,所以在教学的时候局限在教材上面,为学生设计的作业也基本都是围绕着教材的内容开展的,很多时候直接把书上的练习作为了学生作业的内容,而且教师为学生布置的作业机械化和重复化,没有结合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来设计一些精细化的作业任务,同时希望通过题海战术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所以设计的作业任务数量多质量差,学生只能被困在题海中,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的降低,倍感学习的压力。

(二)作业形式单调,缺少思维性和拓展性

目前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形式上面比较的单调,基本就是些简单的运算的题目,缺少了思维性和逻辑性。很多教师安排的数学题目比较的单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基本的形式就几种,除了计算题就是应用题,很多只需要套用公式就能解决,这些作业不能调动学生完成的积极性,会让学生感觉到作业的枯燥,在完成作业方面存在着抵触情绪,也不能借助作业获得能力的提升。而且教师作业安排的形式也比较的单调,过于依赖数学教材,很多直接把教材的内容搬到作业上面,缺少实践性和与生活的练习,那么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三)作业设计缺少分层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因为生活背景、智力发展水平还有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所以一节课下来并不能保证教师讲解的知识可以被所有的学生吸收,也不能保证教师教学的内容可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目前我们在教学中强调了分层。那么同样作业作为教学中关键的一部分,也要有意识的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才能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去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升能力。但是目前很多的数学作业教师忽视了分层的重要性,没有能很好地在课堂中进行分层设计,为学生安排统一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不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题目,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逐渐的丧失,影响到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作业评价模式单一

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评价和反馈,这样才能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作出进一步的分析判断,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的方案。但是目前教师虽然注重了作业后的评价,采取的评价方式比较的单一,没有注重评价分层,教师无法给到学生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而且作业评价的吧标准一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点评,使得一些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会对数学作业逐渐的失去完成的动力和自信心,影响到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和能力的提升,作为教师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方式来进行作业评价的分层,根据学生情况提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通过有效地评价分析学生的问题,对症下药,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出作业的价值和功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布置,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对学生分层,然后根据学生所在层次为学生设计基础和提高性还有探索性作业任务,对于优等生可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展,这样可以让自己的知识量变得丰富起来,学习知识也会更加的了灵活,而中等生可以在扎实基础知识之后得到更大的进步,对于学困生则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习的基础知识,这样给到了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但是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能获得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这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毕竟在这样的作业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可以借助教师的作业有效地消化一天学习的知识,大大减轻了学生心理上面的负担。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总结当天的知识,积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方面会变得更有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可以大大地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安排小学数学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分层,通过分层来提升作业的质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感。

(二)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认为只要把基础知识教给学生就够了,所以布置作业的时候也是一刀切,给学生安排一些机械的计算或者应用题目,这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各种形式的作业,比如一题多解或者实践性的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探索问题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在布置这种作业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层,教师设计的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情况,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意义的思考,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完成拓展性练习,这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而能力偏弱的学生在完成基础练习之后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简单的拓展练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自信心,同时能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内容拓展,也可以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且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作,通过不同层次学生合作,达到彼此帮助和思维互相碰撞的效果,这对于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有助于提升教师能力

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进行分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教师为了为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需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让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在教学中学生的差异性,同时提升教师和学生沟通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和基本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对学生分层。同时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结合学生情况设计作业,这需要教师查阅更多的教辅资料,同时自己需要进行创新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和对于教材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能力都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所以说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通过分层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让教师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师也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充分调查,在了解学生基础上做好分层

为了设计作业的时候分层,教师必须要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要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涉及到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生的个性还有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内容来完成作业设计。教师在分层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也就是让学生也认识到之所以要进行分层的目的,让学生认识到分层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发展,并不是为了要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为分层出现的不良情绪和自卑心理。也避免了一些学生因为分到了高层次而出现歧视其他学生的情况。教师一般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于A类学生,他们的知识掌握比较的扎实和稳固,学习能力较强,积极性高,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了兴趣。而对于B层的学生他们知识还算稳固,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思维能力较低,对于C层的学生能力比较差,对数学学习缺少充分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一开始对学生分层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的选择所在的层次,同时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理由,然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调整,这样的分层是建立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的,要比教师生硬的为学生分层有效地多,通过这种分层,教师可以进一步为进行作业设计提供充分的准备,教师便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作业分层设计,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和针对性。

(二)作业分层设计注意作业量分层

教师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作业量的分层。学生能力和智商都存在着差异性,学习水平不同,那么教师如果为学生安排同样数量的作业,会让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能力偏弱的学生吃不了,这样不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可以多一些作业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作业的数量,在作业数量上面进行分层,当学生完成自己所在层次的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去完成更高层的作业。对于班级中数学学困生,教师要尽可能帮助学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所以要适当减少学生数学完成的数量,减轻课业负担,除了为学生布置基础性的练习之外,也需要结合教学的内容增加一些拓展性的练习,尤其是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需要增加拓展性作业的数量,这样可以让学生作业量得到扩大,让学生可以吃得饱,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所以教师在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情况来安排不同数量的作业任务,确保学生可以获得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升。

(三)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注意难度分层

以往教师安排的数学作业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难度上面都是统一的,这导致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缺少自信心和存在着抵触情绪,并不利于学生作业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同,解决问题的水平不同,那么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作业的时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任务。这样才能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完成适合自己难度的作业,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得到提升,也帮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数学《年月日》这个部分内容之后,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

参考文献:

漫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层;自行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能够起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作用,也是数学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科学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数学。

一、运用分层教育理念,增强学生自信

不同学生在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传统作业“一刀切”的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得优生的能力发展受到限制,而学困生由于做题吃力,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均衡发展。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在“分层”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来进行作业设计和评价,来改善这个情况。

1、分层设计。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要点和学生作业的反馈情况,加強作业针对性,安排分层作业,题目具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必做题,二是选做题。必做题是对知识的基础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最基本的单元知识解题能力,三档学生都必须完成。而选做题则相应地分为ABC?三个层次:C?组作业与是课堂例题相关的基础知识练习,重点掌握数学基础概念和公式的运用;B组作业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难度,出题方式较灵活且更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考察;A?组作业则具有更强的拓展性,多以开放题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业分层设计使得每组学生都能完成作业,获得了成就感,提高了自信心,进而激发各自的学习动力,逐渐缩小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距。

2、分层评价。不同层次的作业当然又要有配套的分层评价体系,所以在作业评价上,教师仍要坚持差异性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对C?组学生要加强关注进步,即便作业情况不理想,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分析总结自己的问题,慢慢提高能力;对B?组学生则实行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指导;而A?组学生则主要通过评语来肯定他们的能力,并鼓励他们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分层作业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和作业付出的充分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提高作业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学生减负

1、让作业变得有趣。兴趣是我们做一件事的最大动力,数学作业若能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想必完成的效率和效果都会有所改善。例如,将作业设置成闯关题。教师可把布置的应用题设置成闯关题,将上一题的答案设置成下一题的已知条件,这样学生只有成功计算出了上一题的正确答案之后才能进入下一题的解答,有益于增加作业趣味性,激起学生的挑战欲望和做题动力。但是同时存在的风险也较大,只要一题做错,后面的题也会跟着错,所以需要学生足够细心。不过以此来给学生施压,让他们得以更加重视自己计算的正确性,从而更专心做题。

2、让作业变得精简。在国家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渐过渡的进程中,过多的作业长期霸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无暇进行其他文体活动,是阻碍素质教育发展的一颗绊脚石。现今,新课程改革进行中,小学高年级学生如果还是单纯依靠加大作业量来巩固学生知识和促进能力的提升显然是不科学的,还应重视作业质量。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高年级的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对作业数量和作业内容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在布置基本的习题外适量加入一些提高能力的作业,在作业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加大考验难重点知识的习题在整个作业中的比例,以此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在达到启导、巩固、检测等目的的同时使作业变得精简,为学生减负,保障学生不丧失做作业的耐心。

三、设计多样化的作业类型,激发学生兴趣

要真正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小学生追求新鲜感的心理,开发更多新颖的数学作业形式,使作业变得多样化,来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

1、自主型作业。数学作业从设计、选择到布置、批改整个流程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全程操控,但为了响应新课标的号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自主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在求图形的面积、体积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画出具体的图形,或自由给出已知条件进行计算,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短板去设计题目,目标明确地提升自己的解题能力。

2、探究型作业。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发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师可在作业中适当增加探究性题型。例如,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去寻找生活中存在有比例关系的数量,然后自己通过统计、实验等方法找到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出他们到底是成正比还是反比,以及造成这种关系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探究性练习,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而且在自己的主动探究下生成的知识其记忆的时间也比较持久,切实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3、实践型作业。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是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若只有简单的书面形式的作业,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体验,尤其是对图形的学习。因此,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需设置更多的实践性作业,来帮助学生提高其动手实践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这部分知识时,让学生找找生活之中的三角形,并分别指出其中的等边三角形和不规则三角形,然后让他们将找到的这些三角形带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学生一起分享研究,辅助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第4篇

一、作业分层概述

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把他们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优秀是指做题速度快, 接受能力较强, 具备自主探究、解决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学生;良好是指智商比较高, 可是学习成绩不稳定的学生;中是指做作业相对比较困难的学生;差是指作业完成很困难的学生.

二、作业分层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作业就是要求我们老师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符合同学们的认知发展水平. 作业不一定是书面的, 可以是一项手工制作, 也可以是一项活动,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挖掘教材, 适当地演变、延伸, 保证同学们的思维常常处于兴奋、好奇、积极的状态.

2. 差异性原则

我们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 常常出现同学们“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 为了使不同水平的同学都能学到知识 , 实现共同发展, 老师就可以采取弹性作业的方式, 就是依据同学们的能力来布置不同的作业, 增强作业的针对性, 提升作业的层次性, 让同学们体验成功, 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 实践性原则

新课标提出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他们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并且进行解答. 因此, 老师应掌握在同学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基础上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的时候, 我们应该注意作业的生活性、情趣性, 尽量引导同学们动手、动脑, 突破空间的限制, 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研究性原则

新课标要求我们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老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主动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 启发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要鼓励同学们进行再创造.

5. 层次性原则

我们数学老师不应该追求解题的数量, 而应该让每名同学通过自身的努力, 获得成功. 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 而学生是复杂的个体, 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所以, 我们老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该尽可能考虑到同学们的差异性, 要从实际出发, 有层次地布置数学作业, 让全体同学都有可以练习的题目, 都能够体验成功, 使他们都能得到提高.

三、作业的形式

由于小学生们年龄偏小, 自制能力比较差, 行为受到情绪影响较大, 比较感兴趣的事可以废寝忘食地去做, 不感兴趣的事他们可以置之不理, 因此, 我们在设计作业形式时候, 要求符合小学生贪玩、活泼、爱耍、爱动手的特点.

1. 绘画式作业

我们的数学与其他学科实际上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提出, 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 逐渐打破学科界限, 增进学科之间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 所以,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部分绘画式作业, 用绘画的方式来加强和巩固数学知识, 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

2. 游戏性作业

游戏历来是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活动, 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加入游戏当中, 提高同学们对数学作业的积极性. 例如, 可以设计一些像“小壁虎找尾巴”“小猴闯关”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数学作业, 把数学计算融合在故事情节当中, 让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运算方法, 提高同学们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 , 每时每刻提醒着教育工作者, 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 做量身定做式的作业, 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数学上真正实现发展.

1. 计算分层

在计算教学时, 我们可以要求优秀层的同学掌握计算顺序, 熟练计算方法, 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还要求他们做拓展题, 以培养他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良好的学生要通过多练习简便计算来提高计算的能力;中的学生尽要通过多练习来提高计算能力; 差的学生则应反复练习相对比较简单的题, 保证他们掌握简单的题.

2. 问题解决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上差别也不相同, 要想提高全班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们在作业上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对优秀的学生, 我们的要求是用综合算式解答常规练习题, 强化练习解答开放性题目, 提倡解题方法创新;良好的学生, 我们要求用综合算式解答, 并且鼓励他们练习一些拓展性题目, 努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中等的学生, 我们要求要认真审题, 多联系生活中的实际, 先分步解答, 再综合解答;相对差的学生, 我们则要求多练习相对简单的题, 确保掌握基础.

五、优化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 不应该只填写“优”“良”“中”“差”, 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充分考虑他们的个体差异性, 发挥老师的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 促进同学们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1.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作业

我们要尊重同学们, 欣赏学生, 用赏识的眼光批改作业, 从批阅中寻找闪光点, 用赏识的语言对他们进行激励, 让他们变得优秀、自信. 同学们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 他们行为活动的重复性就越高. 合适的激励性评价, 能有效地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

2. 简评作业

简评作业, 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使同学们了解自我学习中的进步与不足, 不断明确努力的方向, 做到认真学习.

总的来说, 布置数学作业是一门艺术, 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既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又是教师教学智慧的体现, 能让每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真正实现作业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实施新课改以来, 我们小学数学课在作业布置方面, 部分教师往往会依赖教科书, 迷信习题集, 对作业的设计认识不到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能改变传统的作业教学中出现的缺陷, 设计出新颖、开放、有趣的新型数学作业,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第5篇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一、作业分层概述

在小学作业评判中,教师经常将其分为四个层次,即优、良、中、差。优代表着学生的作业全部正确,且整体作业字迹优美整洁,这类的学生往往接受能力强,且乐于对问题进行解决;良则表示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但是不稳定,或者存在偏科的情况;中则说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能存在个别问题,但是整体都可以较好的完成;差则说明学生不能自主的完成作业,甚至在解决问题是经常出错。

二、作业分层原则

1、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生活,增添作业的趣味性,保证学生在做作业时可以有一定的兴趣。对于作业而言,不一定就只能是固定书面中的知识,也可以是劳动作业,甚至可以将作业规定成一项课外活动。而这中方式的作业,就需要教师较好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保持高度的积极性。

2、差异性原则。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一些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掌握;而一些学习由于理解能力和思维性较强,所以又不满足现有的知识。这种差异性,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对这种状况进行改善,比如布置一些比较有弹性的作业,按照学生的能力对作业进行布置,一些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对难度较大的作业,进行思考和学习;一些本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按部就班的增加作业难度,在满足学生需求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被不断激发,最终变为主动完成作业。

3、实践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其结合到抽象的数学知识中,然后在让学生进行解答。同样,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应该也增强作业的实际性。适当的对作业的内容进行更改,保证其生活性和兴趣性,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也可以做到动脑、动手的平衡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研究性原则。同样,在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在作业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学会观察、探讨和交流等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还可以对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对其进行应用。

三、作业的形式

对于小学生而言,受到年龄的限制,本身就属于好动的年龄,并且情绪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行为,当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可能会积极主动的去完成;而面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会主动的去完成,甚至会不予以理睬。我们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学生这种性格,让作业可以的学生的关注。

1、绘画式作业。数学这门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和其他学科有着联系,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进行提高,并降低其规范,对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的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美术学科,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绘画来增强自己的数学知识,并对已经学过的内容进行巩固,让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开阔。

2、游戏性作业。对于小数学而言,游戏是提高其兴趣的最好方法。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就可以增添游戏内容,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提升。比如“小白兔采蘑菇”和“小熊捡玉米”这类带有趣味性的有效,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完成数学作业,并将计算问题融入到游戏中,真正的做到边学边玩,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要求

1、计算分层。在教学计算时,可以其分层对其进行不同的要求。属于优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方法,还要在生活中可以进行灵活的使用,并对知识进行不断的深入,让其了解跟深层的计算方式;而属于良的学生,可以让其增强计算连续,稳定自身的计算能力;对于差的学生,就可以让其对简单的计算进行连续,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2、问题解决分层。由于学生的分布层次不同,所以在对问题解决时也会不一样。在对学生的整体能力进行提高时,也可以根据其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优秀的学生而言,可以加强其综合算数的练习,对其解答能力进行提高,并增加题目的开放性,让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而对于良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做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对自身的计算能力进行提高,并让其学习能力得到稳定;而中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应该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在解题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进行分布解答;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就可以多做些简单的题目,并掌握基础的计算知识。

五、优化作业评价

在对作业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不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和尊重,在修改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同时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可以感受到鼓励,并给予学生更对的自信,同时对其学习能力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师生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

六、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的设计是极为重要的环节,而作业设计水平的高低也可以很好的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优秀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还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学习到新的知识和能力,保证了学生可以得到全面的发展。所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对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传统思想进行改善或者摒弃,提高作业的科学性、灵活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同时,对自身的素质进行不断的提高,提高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韩曙东.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0:59.

[2] 张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有效策略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17:83.

[3] 庄志超.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63:68.

农村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探析 第7篇

一、农村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本作业缺乏科学的内容体系

目前,在农村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方面,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作业的数量,安排大量机械、重复的习题让学生完成,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恶、抵触的心理,甚至失去做数学作业的兴趣,从而严重降低了数学教学效果。

(二)校本作业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升学率的高低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好坏和教师执教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使得许多学校和教师片面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许多小学数学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训练学生的做题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效果,使得校本作业沦为一种简单的教学形式。

(三)校本作业缺乏合理的评价方式

当前,许多农村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多,不能及时、有效地批改学生的校本作业,而且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为了应付教学采用单纯的指出对错的方式来批改学生的校本作业,没有具体指出错误的地方、改正的方式等,而学生在拿回批改后的作业时只是随手翻看一下优良,这就降低了校本作业的质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解决农村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问题的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学生层次,布置适量的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水平。在设计分层作业之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学习需求划分学生层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二)合理设计分层

教材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设定和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因此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材的具体特点合理设计分层,提高校本作业的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在布置校本作业时,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可选择的、有针对性的作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业质量。

(三)合理分层校本作业

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分层校本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提高校本作业的科学性,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觉、主动地完成校本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四)提高校本作业的趣味性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提高校本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自觉地完成作业任务,以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农村的教学情况,布置情境型、游戏型的校本作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校本作业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必要手段,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设计的方式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而全面的发展。

摘要:校本作业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有效手段,所以合理设计校本作业,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农村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有用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季勇.重视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促进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4(06):96.

[2]王广木.精心设计小学数学校本作业[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4(01):77-78+87.

[3]梅现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J].读书文摘,2014(22):207.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第8篇

一、分层设计,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助餐”

发展性是小学数学作业的核心功能和价值取向, 主要表现为以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来巩固学生已有数学知识、强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悟、提高数学知识和技能应用的娴熟度, 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热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班都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等心理学理论和实践也告诫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有追求发展的欲望, 都有着挥洒自身潜能和个性的冲动。如果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没有兼顾因材施教和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 施行一体化的设计蓝图, 必将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牢固靠紧新课改的理念,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设计出具有明显层次感和难易差异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在这个作业“超市”自由进行作业采购。

例如, 在教授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第一课时) 》, 教师预先设计的作业应当表现出由易到难的层次感, 如: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知识建构的完整体验, 而且这种由易到难的程度差异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另外, 这四道题也基本包括了本课时所教授知识内容的基本要求, 如最后一题“74×298”是为了训练学生明白“如何列竖式更简便”的方法, 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基本知识。此外, 教师在实际布置作业时, 除了尽量按照预设的方案实施外, 应更多考虑学生在真实学习中的表现, 兼顾诸多生成的因素, 如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多设计和安排作业量, 又如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设置可选作业库, 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等。

二、渗入生活, 为学生建造趣味“游乐园”

数学源于对生活的思考和探究, 又要为更好地生活而服务。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应当放弃生活阵地, 忽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而是要努力开发生活资源, 将文本作业题与生活情境实现完美的结合, 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让学生在这个充满趣味性的“游乐园”中快乐地完成作业。其次, 小学生正处于系统教育的起步阶段, 孩童那种天真、好奇的心理依然留存于他们心中, 感性认知、形象思维等依然占据主要地位。这也决定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化元素, 摆脱以枯燥乏味、抽象难记忆的作业题作为学生课后的主要“同伴”, 努力将抽象难理解作业题形象化, 将理性认知转化的可感知的具体物象,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生活中作业, 在实践中成长。

例如, 在讲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认识 (第1课时) 》时, 本课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从而对分数的一般范式和结构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因此,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单位1”整体来作为作业的题材或背景, 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也能在无形之中领会分数的真实内涵。如结合《西游记》设计这样一道习题:有一天, 孙悟空外出寻找香蕉吃, 突然间遇到30只“蟑螂精”, 悟空拿起金箍棒一挥, 一下死了三分之二。问悟空一共打死了几只“蟑螂精”?

三、关乎整合, 为学生储备学习“粮仓”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当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 在立足数学基础性的同时,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粮食, 让学生充分体验综合性知识的学习, 以实现各种学科间的相互促进和合作, 提高小学数学作业的容量。另外, 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基本停留于课后作业的布置以及类似“每课一练”的文本和数据操练和处理, 形式单一乏味, 极易引起学生的反面情绪, 使学生陷入麻木、反感甚至排斥的状态。因此,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还应当注入趣味性的元素, 将游戏、表演、实践、调查、比赛等形式引入作业设计中, 让学生畅快淋漓地完成数学作业, 实现作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例如, 在讲授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比较数的大小》时, 教师可以将本课的作业设计在课堂上完成, 通过结合其他知识, 设计一个“比赛小能手”的游戏活动, 将作业内容融入到游戏情境之中, 并以小而精练的激励措施来带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又如可以结合统计学和社会学的知识, 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 分别调查自己的身高、年龄、看过的课外书数目、种过多少棵小树等, 再设计一个课堂对比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数的大小关系和对比法则。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个体差异,层次分类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他承认学生在个性和才能上存在着差异, 并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作业中统一性的弊端,坚持差异理论,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组合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将学生通过观察、测验、交谈等方式分为几类,按不同的分类进行不同的作业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成绩以及学习主动性的目标,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一、对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

由于很多老师对新课改不健全地理解,只追求课堂教学方式的革新,而忽视了对作业改革的探究,以至于目前小学数学的作业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作业模式,布置大量的盲目性、随意性、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继续采用题海战术,没有跟上新课改发展的脚步. 我们需要革新作业模式, 使得每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提高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自身素质,而作业分层是解决这一问题必要的方式.

二、对小学数学作业分层重要性的分析

小学数学实施作业分层布置,是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目标来进行的,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与个性差异,遵循教育规律和学习发展特点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新课改的健全发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实施作业分层布置, 是哲学中唯物辩证法的现实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科学性、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哲学要求我们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教学中,我们也应尊重每名学生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三、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具体措施

1. 对学生分层

通过观察、测验、交谈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 首先教师要对每名同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掌握,充分认识每名同学的差异,并根据同学们不同的智力情况,综合学生原有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层次,以此将学生分为三等:上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出必做与选做的题目,让学生以自身学习水平来完成.

2. 对作业难易程度分层

作业难易程度的分层是作业分层设计的重点过程. 对于上等生来说,难度较大的作业题目可以很好地帮助其完成知识点的巩固与运用, 激发出更大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能够更有效地训练上等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来说,高难度的题目可能会导致其失去学习的兴趣, 为完成作业而抄袭,不能够自主、独立、创新地完成作业;而对于学困生来说,不言而喻,影响程度则更加严重. 而难度较低的作业题目,则达不到上等生对学习内容的要求,造成吃不饱的现象;对于中等生,也有可能出现吃不饱的现象;却刚好能够适应学困生的学习水平,保持其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 所以,将作业难易程度进行平衡的分层,是分层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这一环节.

3. 对作业量的分层

布置作业量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学生所学知识点在课后的巩固情况. 布置的作业量过大,则会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会让学生认为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写作业,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作业量过小,又达不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没有了布置作业的实际作用.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化情况的严重, 教师根本无法拿捏作业量大小的合适范围尺度,顾及不到每一名学生. 对作业量实施分层, 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上等生,加大作业量,使其可以充分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点的运用,极大地训练了上等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中等生,减少作业量,使得在其能力之内最大限度地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知识点将得到巩固运用;对于学困生,布置少量的作业,但追求“少而精”,使其掌握最基本、最典型的题型, 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把握学生的自身能力情况,拿捏作业题量上的尺度.

4. 优化分层作业的评价方式

我们采取新的学习方法、新的学习内容,但是,如果仍然采取旧的评价方式,那么再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都是无法真正体现其“新”的价值,在分层作业模式中亦是如此. 现在小学生注重完成作业后所得到的书面成绩,而很多教师也只是根据学生们书面作业中客观的对与错来给成绩,忽视了其中学生们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水平、创新内容与思维,不能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体现在成绩当中. 分层作业的评价应当以激励为主,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得到表扬、奖励的机会,肯定学生们每一个点滴的进步,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使其内心受到鼓舞与激励,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初探 第10篇

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如何去实现真正有效的分层作业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和体会.

首先,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暂差生或学困生为加油生 (C组) 、学习能力一般的为提高生 (B组) 、学习能力较强的为优秀生 (A组) ;每天的作业设计分为:模仿性作业、提高性作业、探究性作业.模仿性作业为本课必须完成并掌握的基础性题目, 供C组完成;提高性作业为模仿性作业的简单变形, 可供B组完成;探究性作业属于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 供A组完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作业, 使作业分层更趋合理、科学, 更趋人性化、个性化.

其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既要整体考虑作业的形式, 又要考虑作业的内容, 保证作业的质与量, 做到难易适中, 兼顾两头;同时体现作业的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 让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分层作业要体现人性化, 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

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都存在差异,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因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应该有所区别.作业的设计不应只考虑考试要考什么, 更应该考虑学生本身需要什么, 他们能运用新知识解决什么.其实, 每个学生都乐意愉快地、成功地完成作业, 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 那样他们将会更自信, 更努力.对于个别能力确实有欠缺或是在某一方面稍微弱势的学生, 我们要容许他们出错, 要多给些宽容和鼓励, 并根据出错的情况设置合适的作业难度, 从简入手, 循序渐进, 建立信心.比如, 可以给他们布置搜集相关数学人物和故事的作业, 让他们学到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 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把“要我练”变成“我要练”.

二、设计趣味性的、多样化的分层作业

学生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感到乏味, 甚至厌恶, 而更喜欢内容新鲜、有趣、贴近生活、形式新颖的作业.因此, 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活动,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例如, 学习“度、分、秒的换算”时, 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 设问编题, 巧妙地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设计如下:

出示中央电视台星期六的部分节目表:

7:00东方时空

19:38焦点访谈

9:05少儿节目

10:06东西南北中

18:05文化长廊

19:00新闻联播

(1) 小明吃早餐时, 爸爸刚开始看“东方时空”, 小明大约几点钟吃早饭?这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多少?你能把这个度数化成几分几秒?

(2) 8:20小明开始做作业, 他想看“少儿节目”, 他能做多少分钟作业?这期间时针转了多少度?分针转了多少度?你能把它们化成几分几秒?

(3) 电视播放“东西南北中”时该让给爸爸看了, 此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多少?小明能看多长时间的电视?你能把它们化成几分几秒?

要求:C组学生至少完成 (1) ;B组学生至少完成 (1) (2) ;A组学生直接做 (2) (3) .

三、设计阶梯性、探究性的分层作业

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 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形作业.对同一道题目由易到难梯度设置不同的问题, 使学生由浅入深一步一步探索,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 激发学生的潜能, 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多面性, 达到深层次认识问题的本质.

例如, 九年级的教学内容:锐角三角函数.作业设计如下.

C组:标准题

(1) 已知:在Rt△ABC中, ∠C=90°, AC=4, AB=5, 求cos A.

B组:变式题

(2) 已知:在Rt△ABC中, ∠C=90°, 如果sin A是方程2x2+3x-2=0的根, 求cos B.

A组:拓展题

(3) 在某海域中有一海岛A, 它的四周20海里范围内为暗礁区.一艘轮船由东向西航行, 在B处见岛A在北偏西60°, 航行24海里到C处, 见岛A在北偏西30°, 如果货轮继续向西航行, 有无触礁危险?

四、设计生活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分层作业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应当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 不拘泥于教材, 既关注课本, 又关注生活, 为学生设计有兴趣的生活化作业以及实践性和应用性的作业, 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 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点知识.并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价值的,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数学, 从数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例如, 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代数式.作业设计如下:

小敏家将要迁新居, 家里的住房结构如右图, 现打算把客厅和卧室铺上木地板, 请你帮小敏算一算,

(1) 至少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木地板?

(2) 如果每平方米木地板的售价为90元, 当x=3, y=2时, 购买木地板共需要多少钱?

要求:C组学生至少完成 (1) ;B、A组学生完成 (1) (2) .

五、设计开放性的分层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教师设计作业时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空间, 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 增加作业的开放性, 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开放性的作业更具有挑战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 它的设计既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又要能让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 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 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探究设计策略 第11篇

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数学探究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下最受关注的数学学习活动之一。探究性教学注重增长学生的经验,以知识为桥梁,以实践探究为基础,以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新为最终目标。

高中数学作业分层探究是在融合分层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對高中数学作业分层的摸索。本人结合在高中数学作业分层探究的实践,谈谈作业分层探究设计的策略。

一、师生参与的广泛性策略

在作业分层探究中,要求学生广泛参与。这给教师进行作业分层探究的设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在设计时,必须做好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作业分层的前期准备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与体验,提供恰当的探究内容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每个学生全程参与。只有师生全员参与、广泛参与、全程参与,才能形成良好的氛围,提高分层探究的吸引力。

高二4班共44位学生,按照成绩、性别、性格分为11个小组,每组4人,每组选出1人为小组长,负责协调、组织、考勤。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他们都能积极、认真参与到作业分层探究中来。

二、小组成员的合作性策略

合作学习可以使小组成员间的经验得以利用,使学生资源共享,营造一个不同意见想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多元、开放、民主的小组合作氛围。利用学生层次的差异性与合作意识,小组成员的人际互动,形成有利于每个成员协调发展的集体力量。在宽松的环境下,学生才会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大胆地提问和讨论,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毫不保留地表现自己,暴露自己。这样,源自学生的生动的教学资源会自然显现出来。

梁润昌同学基础扎实,喜欢做难题,喜欢问问题。当他向我求助时,我没有立即写出整个解答过程或思路。要么,叫他陪我一起细读题目,要么,在关键处反问他该如何处理。有时,他的好朋友A、B(层次较差)也来凑热闹。我就叫他们一起探讨,叫他们先做,能做到哪就做到哪。开始时,他对与差生讨论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厌烦和失望。后来有几次,他准备来问我的问题,被层次较差的好朋友A、B七嘴八舌后,找到灵感,很快就解决了。原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完全可以相互合作、共同进步。

三、分层辅导的及时性策略

教师要随时掌握学生的探究情况,不轻易出手相助。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参谋、教练、导演、学生的研究合作者、伙伴与朋友。到了必要的时候,及时跟进,该出手时就出手,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惟在启发导引”,而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在探究过程中,要及时抓住关键时机,引导学生对话、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正是在这样的交锋中,学生共享了对方的思想与经验,能产生辐射效果,使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思考与看法,并以此有效地推动探究的进展。

举个临时性分层+优生层辅导差生层+及时辅导的例子。某次堂上巡视,我发现张毅强同学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没掌握好,他的同桌做对了,但是做得很慢。这属于个别现象,不便在全班再讲。于是,我出了几道题,叫他和另外几个没掌握好的同学临时组成学习小组,课后一起探究,可以向同学求助,并且规定第二天,这些人在我办公室进行小测验,测几道换了数字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于是,他们问得可仔细啦,如,移项,十字法分解因式、求根公式、画草图,...。被问的同学回答得不耐烦就被骂。结果,在第二天的小测验中,他们全部顺利过关。

四、探究内容的创新性策略

选择恰当的探究内容, 把探究、创新融在一起,注重探究与创新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体会探究的价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从整合探究活动入手,创设丰富的真实情境,设计同伴合作的活动,在教学目标引领下对探究的内容进行整合,或有效的加以合并,着重突出课堂的重点;或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将课堂和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在探究内容上进行大胆创新,才能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有时,可以降低探究内容的难度,着重提高成员的探究兴趣。有时,可以为突破新课的难点,将探究内容设为递进式的提问,作支架式的准备。有时,可以将探究内容与体育学科进行整合。

五、探究时空的灵活性策略

分层探究的时间、空间不固定划一,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将不再占用大量的时间去讲授,而是让学生活动、讨论、实验、辩论、操作。探究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内容、学习者和整个团体达到预定目标的状况。分层探究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课堂内,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冲破了教室和课本桎梏,是开放的。可以在图书馆,可以在学生家里,可以在网络上。它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素质,学生有充分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六、过程评价的激励性策略

过程评价是多元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进步的大小是过程评价的重点。对不同层面学的评价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弱化等级判定功能,将评价当做一种激励,当做推动学生不断前进的有效动力,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以鼓励学生创新为导向。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和创新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进行的“扬长”评价,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其价值取向。

张昕晨同学学习比较懒惰,但集体观念强,重视老师的表扬。从他的总体表现来看,我不应该表扬他。有一次,我看见他在书上做了我准备提问的那道题,于是,我装出无意点到他的样子,点了他的学号。结果利用这次机会,尽情地表扬了他和他的小组。接下来,他们组在他的带动下,强劲了好些天。

七、自我评价的反思性策略

《礼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在反思中体验成功,汲取不足,促进内化。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反思、总结自己的探究活动,可以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可以借鉴他人的学习经验和积极思想,升华认识,拓宽视野,并努力践行,提升了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中数学作业分层探究设计,将会在实践中积累出更多的经验。

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初步探索 第12篇

这几年, 结合我校校本教研活动和我校现有教学模式, 我在作业分层设计方面作了一些必要的探讨和尝试。

我校现在是分小组教学, 在每个小组中,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组号, 比如3组4号, 5组2号, 等等.各组1号是程度较好的学生, 各组6号是程度稍差的学生.在作业的布置上, 我给各组的1号2号同学布置的作业经常是那些中考题或者是与中考题难度相近的题目, 这可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充分发挥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给各组的3号4号同学布置的就是那些中等难度的题目;给各组的5号6号同学布置的当然就是那些课本上的基础题了, 使作业的设计显阶梯上升。当然这些只是一个大致的分层, 因为每个学生的程度不一样, 所以给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5号6号学生做完自己的这一部分题目, 如果有时间有能力, 可以做3号4号的题目, 做的好的, 个人加分, 组内加分, 依此类推, 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得到不同的发展。

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时候, 应在研究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预设, 精心设计, 把握好度, 尤其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发挥最佳效益。因此, 在设计分层作业的时候,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教材, 适当提高。具体来说, 作业安排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 而选做题又分A、B、C三档, 这三个层次作业的安排是:

A档: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例题相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这类题目适合班级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通过训练, 使他们学会最基本的知识, 掌握最基本的技能。比较适合5号6号学生完成.

B档:作业内容安排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变式题或一般综合题。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 通过训练, 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 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比较适合3号4号学生完成.

C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 主要以综合面广、灵活程度深、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为主。这类题目是给班级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训练的, 在完成B档作业的基础上, 再完成C档作业。比较适合1号2号学生完成.

在实际课堂教学后, 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我的估计, 学生在选择分层作业的时候,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题目, 老师可以通过之后的练习课上有针对性地安排巩固训练, 有效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层作业的布置,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自主、能动作用得到尊重和发挥, 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了。与此同时, 我在进行作业分层设计的尝试中, 也感到由于受教学经验、水平所限, 同时精力也非常有限, 目前仅仅能保证每个章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一到两次分层作业, 作业设计内容的层次性把握上有时也并非完全合理。但是, 我相信, 如果这样的分层作业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 最终形成比较完备的分层作业题库, 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分层作业管理模式, 那么老师们在作业分层设计时会更便捷、更有效, 分层作业的效益也会更明显。

同时, 我在平时阶段性检测的时候, 有时也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行适当的分层设计和发展性评价,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测验中可以比较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试题, 体验成功的乐趣, 从而树立不断向更高层次攀登的信心。

上一篇:色彩艺术下一篇:微小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