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水平范文

2024-06-30

营养水平范文(精选9篇)

营养水平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为贵州省惠水县贵州永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牛育肥场。

1.2 试验时间

试验时间为2009年5—8月份。

1.3 试验牛的选择与分组

选用贵州永红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肉牛育肥场从贵州毕节地区购进的1.5岁左右、体况中等、体重340 kg左右的西×本杂交牛40头作为试验动物。将选用的40头杂交牛按体重配对, 随机分为5组 (即试验1, 2, 3, 4组和对照组) , 每组8头。

1.4 饲养管理及试验设计

采用分组饲养试验, 各试验组、对照组同时进入预饲期和正试期。分组后先预饲15 d, 并在此期间驱除体内外寄生虫1次, 观察试验牛的采食情况。称重后进入正试期, 正试期为60 d。试验设计见表1。

注:预饲期各试验组日粮从基础日粮逐渐过渡到试验日粮, 对照组始终用基础日粮。

1.5 精料补充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见表2)

1.6 饲养管理

1.6.1 饲养方式与防疫保健

各组牛在同一栋牛舍中分组拴系饲养。预试期分别注射依维菌素、巴氏杆菌、炭疽杆菌和口蹄疫等疫苗, 口服抗蠕敏驱虫, 山楂健脾胃散健胃。待试验牛充分适应试验环境后开始正式试验。试验期每15 d用百毒杀喷洒消毒牛舍环境1次。

1.6.2 饲喂、饮水与卫生

每天分别于8:00、16:30投料2次, 先喂精料, 再投喂草料, 精料单牛单喂, 草料按组投喂, 不限量。每天分别于8:30、14:30给水2次。每天清扫圈舍2次并及时清除牛舍中粪尿, 保持牛舍干净。每周彻底清洗牛床1次, 每天刷拭牛体1次。

1.7 测定项目

肥育试验结束后, 每组按体重大、中、小各抽取1头肉牛, 禁食24 h、禁水8 h后进行屠宰。测定其常规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肌肉pH值、肌肉嫩度、肌肉失水率、肌肉熟肉率、肉色等指标。

1.8 数据处理

试验开始和每个月末于清晨空腹称重1次, 每天记录每头牛的饲料消耗。所有试验数据利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并进行One-way ANOVA 检验, 用LSD分析作多重比较, 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营养供给量对牛肉品质性状的影响 (见表3)

注:同行数据肩注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3可知:各组间肉色、pH值差异不显著 (P<0.05) ;保水率试验4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熟肉率以试验4组最高, 比对照组提高了7.8% (P<0.05) , 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与对照组相比, 各试验组大理石纹评分均较高, 但最高仅为2.00, 也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剪切力以试验4组最低, 分别比对照组、试验1组降低了1.91, 1.48 kg, 差异显著 (P<0.05) ;眼肌面积以试验4组最高, 分别比对照组、试验1组和2组增加了56.71% (P<0.01) 、53.97% (P<0.01) 、64.84% (P<0.01) 。

2.2 不同营养供给量对牛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2.2.1 对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4。

注:各组间数据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由表4可知:对照组和试验1, 2, 3, 4组牛肉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 粗蛋白、粗脂肪有逐渐升高的趋势, 粗灰分、水分有下降的趋势。

2.2.2 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5。

注:同行数据肩注大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0.01) ;小写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0.05) , 含有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 (P>0.05) 。

由表5可知:牛肉中的氨基酸总量以试验3组最高, 分别比对照组、试验1组、2组和4组高35.28% (P<0.01) 、21.82% (P<0.01) 、10.88% (P<0.05) 、10.90% (P<0.05) ;必需氨基酸总量以试验3组最高, 分别比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4组高32.55% (P<0.01) 、19.46% (P<0.01) 、9.46% (P<0.05) 、11.22% (P<0.05) ;鲜味氨基酸总量也以试验3组最高, 分别比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4组高43.53% (P<0.01) 、29.17% (P<0.01) 、14.01% (P<0.05) 、12.81% (P<0.05) 。

3 讨论

3.1 合理的日粮营养水平可以提高杂交肉牛肉的系水力和熟肉率

系水力和熟肉率是指肌肉蛋白质在不同处理下的保水能力, 系水力和熟肉率越高保水性能越好, 加工成品率也越高。在本试验中发现, 肌肉保水率以试验4组最高, 对照组最低, 二者差异显著;熟肉率也是试验4组最高, 对照组最低, 二者差异显著, 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这2项指标数量关系与5组牛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呈现出一定相关关系。这与刘希良等[1]报道的肌肉中蛋白质含量越高其保水力越大的结论一致。

3.2 合理的日粮营养水平可以降低杂交肉牛肉的剪切力

本试验结果表明, 剪切力以试验4组最低, 对照组最高, 剪切力与营养水平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刘丽等[2]研究的育肥期日粮能量水平越高肌间脂肪沉积越多、剪切力值越小、嫩度越高相一致。陈红跃[3]报道, 营养水平是影响牛肉肉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牛肉的嫩度有显著影响。

3.3 合理的日粮营养水平没有改善杂交肉牛牛肉的肉色和大理石花纹

本试验结果表明, 日粮营养水平对肉牛肉色改善效果并不明显, 这与Wulf D M Q等[4]报道的日粮组成会对肉色产生一定影响不相符;另外周光宏[5]研究表明, 肌红蛋白的状态与宰前、宰后所处环境有很大关系, 如宰前刺激、氧分压、pH值、细菌等;因此, 影响肉色的因素比较复杂, 但提高营养水平对肉色改善的效果不是太理想。

大量研究表明, 大理石纹与脂肪沉积呈正相关, 脂肪沉积越好大理石纹越明显, 而营养水平直接影响脂肪的沉积。在本试验中发现, 不同营养水平的5组大理石纹均不明显, 分析原因可能是育肥时间较短, 并且育肥试验前所有试验牛的饲养水平非常低, 牛体偏瘦, 由于代偿生长使试验期肉牛处于肌肉快速生长阶段, 营养物质大多用于沉积蛋白, 脂肪的沉积较少有关;试验牛胴体大理石纹不明显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肉牛没有及时阉割。据雷云国[6]报道, 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同卵双胎牛, 当公牛育肥到493 kg时, 阉牛可达455 kg, 屠宰后内脏脂肪、皮下脂肪和肌间脂肪阉牛比公牛含量高, 其中以皮下脂肪最明显, 增加130%。

3.4 日粮营养水平与杂交肉牛牛肉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分析

3.4.1 与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的关系

从本试验结果来看, 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 牛肉中水分、粗灰分有下降趋势, 粗蛋白、粗脂肪有上升趋势, 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表明肥育过程中高营养水平对蛋白和脂肪的沉积有促进作用。这与田茂林等[7]、李石友[8]的研究结果一致。冯仰廉[9]认为, 牛体组织的化学成分随生长过程而有较大变化, 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加体组织中的水分下降, 体脂肪升高, 体蛋白较稳定、仅稍下降。另据Kemp J P研究表明, 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改变对肉质成分影响很小或根本没有影响。但闫祥林等[10]研究表明, 随着营养水平的提高, 牛肉中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下降, 粗脂肪含量明显升高。

3.4.2 合理的日粮营养水平可以提高杂交肉牛肉中的氨基酸含量

牛肉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蛋白质上, 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又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本试验结果表明, 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试验3组 (即精料占体重1.1%) 最高, 说明在一定范围内肉牛肉中的氨基酸含量与营养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总的来说, 在确定肉牛饲养方案时, 必须考虑影响肉质的营养因素, 适当调控其营养水平, 可以使牛肉的品质和档次得到提高, 进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希良, 葛长荣.肉品工艺学[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7.

[2]刘丽, 周光宏.饲养水平、年龄及体重对牛产肉性能影响的研究[J].黄牛杂志, 2001 (3) :10-14

[3]陈红跃.营养模式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 2005.

[4]WULF D M Q, CONNOR S E A, TATUM J D.Using objectivesmeasures of muscle color to predict beef longissimus tenderness[J].Anim Sci, 1997, 27:129.

[5]周光宏.肉品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9.

[6]雷云国.肉牛生产技术讲座[J].现代化农业, 2002 (5) :9-10.

[7]田茂林, 夏先林.贵州黄牛杂交F1代直线育肥技术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08 (3) :136-139.

[8]李石友.营养水平对牛肉品质的影响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 2007, 34 (11) :25-28.

[9]冯仰廉.论生产优质牛肉的科学饲养 (续) [J].饲料广角, 2001 (23) :4-7.

营养水平 第2篇

天津港南部海区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评价

摘要:根据3月和7月的`调查数据,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海水的营养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争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和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l-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均在中营养(Ⅳ)厦以下水平状况,未达到富营养化水平,水质状况较好. 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考虑到水质状况争水体营养水平是水体中多项指标分析评价的综合结果,本文先通过单项指标评价法争营养指数法进行评价,然后又通过集对分析方法.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无机磷(DIP)、无机氮(DIN)、叶绿素a(Chl-a)等作为评价指标,对该区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集对分析方法更能反映海水的实际富营养化状况,计算结果显示天津港南部海域两期调查中除21,26,27和29站位在7月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余站位海水 在中营养(Ⅳ)厦以下水平作 者:曹佳莲 刘宪斌 刘占广 聂利红 纪明航 CAO Jialian LIU Xianbin Liu Zhanguang NIE Lihong JI Minghang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天津,泰达,300457期 刊:海洋湖沼通报 ISTICPKU Journal:TRANSACTIONS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年,卷(期):,(z1)分类号:X145关键词:天津港南部海区 水体 富营养化 评价

营养水平 第3篇

党的十六大以来,广西农村义务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教学条件优先得到改善的同时,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更为凸显。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广西“营养改善项目”课题组联合调查显示,广西农村寄宿生基本营养物质的摄入量远低于同龄青少年营养物质的应摄入量,寄宿生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严重不均衡,甚至不能满足其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需要,其后果直接导致了这些学生在体力、智力及心理方面的发育明显迟缓,而经身体检测其各项生理指标亦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地区学生的生长状况甚至较城里孩子已差出两个年龄段。以上问题将对寄宿生体能、智力的发展以及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和生产能力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并将给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加大对农村寄宿生膳食中营养物质摄入的干预力度,改善农村寄宿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寄宿生健康水平,将是今后我区农村学校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实施营养干预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对寄宿制学生实施营养干预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使营养干预活动成为政府行为。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校由于基础薄弱、资金不足、设施缺乏等多种条件限制,难以独立完成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目标。只有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农村寄宿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将该项目纳入各级政府财政范围,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方能确保让各寄宿制学校学生都能吃上“营养餐”。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的建设与管理。在我区大部分地区,学校食堂建设通常都滞后于教学楼、学生宿舍的建设。学生食堂大多设施配套不完备,功能不齐全,限制了农村寄宿生营养状况的改善,因此,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食堂建设是改善农村寄宿生营养状况的首要条件。另外,各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层还应转变观念,提高责任心,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的食堂管理模式,从组织协调、采购配送、宣传教育、调查统计、资金管理到健康监测、监督等各个环节,要形成一整套健康、有序、透明的工作程序,确保为学生提供合格营养、安全卫生的食品,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在完善管理的同时,各寄宿制学校还应努力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作“营养餐”菜谱应结合当地学生实际,科学合理搭配,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身体成长的需求。

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还需社会的重视和广泛关爱。各级政府和学校应积极广泛地宣传营养与健康的重要意义,让社会各界人士、家长都来关注、重视孩子们的营养与健康问题。学校应重视宣传、加强引导,制订完备的宣传计划,让宣传能具体落实到学生、家长与社会的层面上。同时,学校可通过日常教学或有关活动,对在校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掌握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科学营养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通过学生向家长渗透,改变家庭的不良饮食习惯与观念,引起对孩子们营养与健康问题的重视。

实施营养干预,促进农村寄宿生健康成长,对提升我们国家未来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对增强我们民族的健康体魄,对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把它当做一项战略性的工作去重视、去落实好,并且要常抓不懈。

高水平运动员赛前膳食营养的运用 第4篇

1 高水平运动员饮食结构

运动员不同于普通常人,他每日所消耗的能量是常人的几倍,运动的热能代谢主要取决于运动员每天的运动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三要素,同时体重、年龄、营养状况、训练水平、精神状态及训练时投入用力程度也将影响运动员的能量消耗。不同的运动项目所需要的能量来源是不同的,因此,运动员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项目特点合理的摄取营养,总的来说运动员应该在保持体重的情况下注意营养的平衡、做到种类多样、易于消化、多吃谷物、蔬菜。对大多数运动项目来说,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比例应该是:1∶1∶4,耐力项目为1∶1∶7。

2 高水平运动员的饮食特征

2.1 合理安排营养

在运动员耗能平衡的前提下,应该合理安排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目前我国运动员存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的现状,现在运动员过多的食入大鱼大肉,从而减少了对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2 合理的热量

要根据运动员每日热量的消耗进行热量补充,以免热量不足造成运动员疲劳无力,热量补充过多造成运动员脂肪堆积,发胖,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成绩造成影响。尤其是一些对体重要求较严格的项目:如体操、艺术体操、举重等。

2.3 合理的饮食制度

合理的饮食制度包括运动员平常饮食的时间、频率、质量,科学的饮食是运动员良好训练的前提和保证,运动员在平常训练中要保证一日三餐,可根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时间和频率有一定的调整。

2.4 充足的维生素

缺乏维生素造成机体活动能力减弱、抵抗力降低,运动能力也随之下降。运动时代谢旺盛、激素水平增高、排汗增加,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因项目不同而不同。如射击运动员对视力的要求很高,因此,要多补充维生素A,平常人没日需要3 mg,运动员则需要5~6 g,对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训练中会大量消耗维生素C,因此在训练完成后可以补充一些维生素C,以免造成铁的吸收和造血功能不足,出现缺铁性贫血。

2.5 少量多餐

为给运动员减轻肠胃负担,同时也可以及时补充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运动员来适应高强度运动的要求。

2.6 注意酸碱平衡

运动员食物要进行酸碱的搭配,要尽量多食用一些碱性食物,过多的酸性食物会使运动员提前疲劳,同时对体力的恢复也没有帮助。

2.7 不要饮酒

运动员切忌在训练过程中或平时生活中饮酒,当人饮酒时,使血管向外舒张,血液在血管中会散发热量,这时候的人很容易感冒,同时酒精会麻痹运动员的神经,长时间的饮酒会对运动员的神经以及反应造成损害,有很多运动员在酗酒状态下也会发生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因此,作为一个运动员,为了健康自己的健康和体育事业一定不要饮酒。

3 赛前饮食的原则

3 . 1减少热量供应, 保持适宜体重、体脂

赛前运动员会进行调整训练,运动量会有所减少,因此运动员对热能的摄取也应该相应的减少,如果摄入过多的热量的不到消耗,运动员就会出现肥胖,这直接会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赛前饮食的安排应该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的体脂水平。尽量避免吃纤维素多、易产生气体的食品及生蔬菜和韭菜,对带有一定刺激、辛辣、盐渍的食品也应避免。

3 . 2采用习惯膳食种类, 营养平衡

选择食物不仅要有一定的营养,用时也要考虑到运动员是否喜爱,在满足营养的同时也要照顾到运动员的心理感受。赛前的饮食中应该多补充糖分,采用高糖低脂、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盐的饮食,使体内的糖原储备充足、维生素和无机盐达到饱和状态。比赛前及比赛中适量补充一些葡萄糖糖可维持血糖水平并可提高竞赛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赛前补糖的目的是使体内有充足的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储备量。

3 . 3增加碱储备, 膳食以液体食物为主

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乳酸,因此在比赛前应该避免摄入酸性物质,应该增加碱储备,可采取多吃蔬菜、水果或采取碳酸氢钠负荷法(服用量为0.15~0.3 g/kg体重;适用于30 s至5 min全力运动的比赛。服碳酸氢钠可用足够的水混匀,在运动前30~60 min口服或用饮料送服)。赛前不要补充氨基酸。大量补充氨基酸会使血氨增加,消耗丙酮酸,影响有氧氧化代谢,刺激胃肠道,并使水分吸收减少。同时也要避免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和脂肪,长时间运动,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功能会产生酸性物质,同时脂肪还会产生酮体之类代谢产物。这些酸性物质在体内大量堆积,会使体液偏酸,增加体内钙和镁的消耗,促使疲劳提前发生。碱性的食物一般有:牛奶、土豆、黄瓜、萝卜、海带、水果等,在比赛前可以多喝一些碱性饮料,增加碱储备。

3 . 4饮食内容应针对比赛项目

不同的运动项目的代谢特征不一样,因此,饮食的内容页不一样。如长时间耐力运动,如:马拉松、长跑等,应该提高肌肉和肝脏的糖原储备量,因此,应该多摄入糖,以补充电解质的流逝。由于长时间的运动,体内的糖已被消耗,因此,也可在赛前补糖或采用糖负荷技术。耐力性的项目对维生素B1、维生素C消耗较大,因此在平时也应该吃一些蔬菜水果。

间歇性运动性项目,如:足球、排球等,训练和比赛可持续数小时的项目,中间有不同时间的休息,可补充一些糖、水分、以及自己喜爱的一些食物,

亚极限强度的比赛项目,如:100 m、400 m和800 m跑等,应在比赛期的膳食营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以增加碱储备,缓冲大量乳酸堆积导致的血液酸化。

4 赛前用餐时间以及特点

运动员赛前的最后一餐不要与平时有差别,赛前一餐应该在比赛开始的3.5 h以前完成。在赛前3~4 h:应选择高碳水化合物、食粮蛋白质、低脂肪的食物。可吃大米、面食、面包、蛋糕、熟玉米、鱼、海产品、瘦肉、新鲜水果和蔬菜。应喝至少两杯含糖运动饮料。赛前2~3 h:包括水果和果汁、米饭,加些鱼、熟玉米、面包、含糖运动饮料。赛前1 h:可进食小量碳水化合物加餐,如:能量棒、果汁(稀释比:1杯果汁加3杯水)、新鲜水果如香蕉、芒果或其他时令水果、含糖运动饮料。赛前15~30 min:应喝至少一杯含糖、维生素、无机盐的运动饮料,此时糖最好选用低聚糖,因其渗透压低,可使运动员获得较多的糖原储备。

5 比赛当日的饮食

不同的项目特点当日的饮食是不一样的,大部分的运动项目在比赛时最好保持空腹,因为机体的能量储备在不少项目的比赛中都可以维持到一场比赛的终了时。但是,在马拉松、或一些长距离的比赛中能量的消耗都在6000 kcal以上。空腹只会导致能量的供应不足,造成运动员低血糖状况的发生和一般工作能力的下降。如果途中有间歇的话补充营养的主要任务在于补充机体的能量、矿物质和水,以及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如果中间没有间歇不能补充营养的话,那就应该提前补充好糖分。夏天比赛气温高,运动员会大量出汗。出汗超过体重的2%,会造成机体脱水和工作能力下降。所以在比赛前就要预防运动员机体脱水,在赛前25 min可以饮400~500 m L的水。在比赛途中即使不口渴也应该多补充水分,天热要饮4~6次,间隔1 h或30 min,每次100~200 m L。如果要保持体力,也可以吃一些糖或巧克力。在比赛结束后也要40 min后在进餐,否则会因为胃里的血液不足,而引起消化功能不足。

6 结语

营养水平 第5篇

关键词:种雁,补充精料,营养水平,配方试验

1 试验目的

研究探索种雁冬季补充精料营养水平和配方。

2 试验材料

2.1 试验动物

种雁, 发育正常, 健康无病, 由鹤乡大雁养殖场提供。

2.2 试验饲料原料

华罗禽用复合维生素预混剂, 氯化胆碱, 信达禽用微量元素预混剂, 赖氨酸、蛋氨酸, 玉米、高粱、豆粕、小麦麸、葵花粕 (无壳) , 进口鱼粉、酵母粉、磷酸氢钙、石粉、食盐。

3 试验设计

3.1 试验因子和处理水平的设定

以饲料代谢能、粗蛋白和赖氨酸+蛋氨酸 (Lys:Met=2:1) 作为3个主要因子, 每个因子设置3个处理水平, 各试验因子及其处理水平参见表1。

3.2 试验组的设置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按照L9 (34) 正交表设置9个试验组, 配制9种补充精饲料并加工成粉状, 按照1:1的比例拌入玉米秸粉制成试验日粮。

2011年11月1日~2012年3月14日在鹤乡大雁养殖场利用健康种雁随机分成9个组, 每组200~300只, 分别用配制好的试验饲料进行补饲, 试验期136d。

3.3 试验动物管理

试验期内各试验组种雁采用同样的开放式管理方式分群饲养, 各组分别饲喂相应的试验饲料, 平均每只种雁每天补喂拌入草粉后的补充饲料400g。种雁每天于早上日出时放牧, 上午9点和晚上5点赶回雁舍补饲。种雁自由运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

3.4 数据采集

试验中记录各试验组种雁的初始体重、结束体重、饲料用量和发生的各种情况。试验结束后统计各组种雁的试验期增重、平均日增重和饲料/增重比等指标, 用解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研究各试验因子对种雁生长发育影响的规律, 以饲料增重效果和成本为约束函数确定最佳饲料配方。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

经过136d的冬季饲喂试验, 取得试验数据于表2。

4.2 试验结果分析

根据表2的试验数据, 按试验期种雁增重计算各因子的统计值 (kxi) 得表3。

表3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决定种雁增重的第一因素是饲料代谢能, 作用强度在全部因子的总影响中占67.19%;蛋白质是决定种雁增重的第二因素, 作用强度在全部因子的总影响中占19.05%。赖氨酸和蛋氨酸对种雁体重的影响处在第三位, 作用强度为7.40%。

按表3中Kxi数据绘制的解析分析附图。

附图的信息显示, 饲料代谢能对种雁增重的影响幅度达248.30g。试验期种雁平均增重在代谢能第一水平 (10.5Mj/kg) 时为-114.05g, 第二水平 (11.5Mj/kg) 时达到了77.42g, 差异显著 (p<0.05) ;第三水平 (12.5Mj/kg) 时为134.25g, 与第二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p>0.05) 。种雁在冬季的养殖目标是有0~50g的增重, 因而代谢能的第二水平能够满足生产需要。

饲料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幅度为70.40g。试验期种雁平均增重在饲料粗蛋白质的第一水平 (13%) 时为-5.3g, 第二水平 (15%) 时达到了37.83g, 差异显著 (p<0.05) ;第三水平时为65.10g, 与第二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p>0.05) 。说明粗蛋白的第二水平能够满足种雁冬季的需要。

两种氨基酸对种雁增重的影响幅度只有27.35g。试验期种雁平均增重在两种氨基酸的第一水平 (0.8%) 时为18.39g, 第二处理水平 (1.1%) 时达到了33.50g, 与第一水平未能达到显著程度 (p>0.05) ;第三水平时为45.74g, 与第二水平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显著高于第一水平 (p<0.05) 。说明两种氨基酸的第二水平能够满足种雁冬季生产的需要。

5 结论

试验结果显示, 第9组试验期种雁平均增重为153.45±12.78g, 处在第一位。方差分析表明, 第7、8、9三个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但与第4、5、6三个试验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与第1、2、3三个试验组间差异极显著 (p<0.01) ;第4、5、6三个试验组与第1、2、3三个试验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营养水平 第6篇

关键词:哺乳母猪,日粮营养,发情时间,哺乳仔猪,生产性能

近年来, 随着规模养猪的进一步发展, 饲料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饲养成本的增加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为了降低饲养成本, 提高养殖场的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在景宁县生源良种母猪养殖场进行了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对成年哺乳母猪及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以期获得理想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组:混合饲料营养为粗蛋白质20.96%, 消化能12.18MJ, 每猪每天7kg。

2组:混合饲料营养为粗蛋白质18.45%, 消化能11.3MJ, 每猪每天5.5kg。

3组:饲料浓度粗蛋白质为14%, 消化能10.81MJ, 每猪每天4.5kg (见表1) 。

选体重、胎次相近, 产后20d仔猪在8头以上长大经产母猪60头参加试验, 按各组标准, 母猪日喂3次, 每头日喂青料4kg, 试验阶段母猪均单圈饲养, 每天公猪诱情1次。产仔期间将母猪随机分到三种处理组中, 每组5头, 母猪产仔日期的范围不超过6d, 并用平均产仔日期来计算母猪和仔猪分组日期。每种处理包括4组共20头母猪、仔猪平均窝龄达20d时将母猪和仔猪一同分群, 然后即开始营养水平的试验, 直至平均日龄45d为止。

整个哺乳期及断奶后注意观察母猪的发情征象, 所有母猪于分娩后的第2d、分组和断奶当天称重, 在分群和断奶当天登记窝仔数和总窝重, 从仔猪20日龄开始记录母猪日粮及仔猪补料的消耗量。

2结果分析

2.1群组变量分析表明发情的出现和发情时间上组间方差的均方均显著大于组内变量。由于各组的影响很大, 所以用组的平均值重新进行了分析, 并计算了标准误。不同处理对哺乳期母猪发情时间没有影响, 各处理总计母猪发情出现在分组后的11.8d, 产后的31.9d, 发情出现率2组最高 (70%) 见表2。

2.2分组时1组母猪的窝仔数比2、3组明显较少, 20日龄仔猪的平均体重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虽然从分组到断奶阶段仔猪的死亡率没有显著的处理间差异, 但综合资料表明在仔猪死亡率和哺乳发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即哺乳期发情母猪的仔猪在分组到断奶期间的死亡率显著较高。断奶时2组的平均窝仔数高于1组, 分组到断奶期间仔猪采食量处理间差异显著, 1、2、3组分别为16.1、22.1、29.6kg (差异标准误为3.13) 。哺乳仔猪数和体重, 见表3

2.3三种处理母猪的分组后耗料量为175、137.5和112.5kg, 1组母猪产仔时体重显著高于2组, 断奶时1组母猪体重比其它两组高, 在分组至断奶、产仔至断奶之间三个组的体重变化差异极显著, 1组母猪下降幅度最小。母猪体重与体重变化见表4。

3小结

3.1哺乳期采食量大, 体重下降少, 哺乳期有效发情就高, 哺乳期受孕的母猪在断奶时比哺乳期末发情受孕的母猪体重要大。

3.2采食量大的哺乳母猪和按标准饲养的哺乳母猪有效发情率相近, 发情率没有造成组间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发现母猪以群体而不是以个体的方式出现发情。

3.3哺乳期发情母猪的仔猪, 其增重与哺乳期未发情母猪的仔猪没有差异。母猪采食量与仔猪采食量成负相关, 3组母猪的仔猪采食量增加尤其显著, 推理减少母猪的喂食量导致其泌乳量下降, 使仔猪增加对饲料的采食量。

营养水平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常德地区8~10岁在校学龄儿童。

1.2 抽样方法

按照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te to Size Sampling,PPS),从常德市9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5所小学为监测单位,在每个监测单位再抽查 8~10 岁儿童20名(男、女各半),收集晨尿1次,共采集尿样900份。与尿碘同步采集被调查者家中食盐。

1.3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采集晨尿20~50ml,存放于经无碘水洗净的聚乙烯塑料瓶内,采集后加2~3滴浓盐酸防腐,密封置-4℃冰箱保存,1周之内检测。采集被调查者家中食盐30g,装于自封口塑料袋,带回实验室检测。

1.4 实验方法

尿碘检测: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外标法定量。盐碘检测:采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法。

1.5 仪器和试剂

仪器:分光光度计,岛津AUW220电子天平,酸式滴定管等。试剂:过硫酸铵,硫酸溶液,亚砷酸,硫酸铈铵,碘,碘化钾,饱和溴水,淀硫代硫酸钠等。

1.6 质量控制

尿碘:用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提供的冻干人尿中碘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编号GBW09109d和GBW09110j)作标准曲线(r>0.999),检测方法在本实验室条件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保证所采集样品的检测质量。盐碘:在检测重复性条件下,两次平行滴定标准溶液体积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0.10ml。

1.7 评价标准

尿碘标准:按《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 16005~1995):8~10岁在校学生,尿碘中位数大于或等于100μg/L,小于20μg/L的样品数不得超过10%。盐碘标准:按照国标GB 16006~1995,合格率大于>90%。合格碘盐指加工厂(库房、批发点)、销售点、用户三个层次的碘盐水平,90%以上的样品数分别不低于40mg/kg、30mg/kg、20mg/kg。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Foxbase 建立数据库,用SPSS 13.0软件作统计分析。尿碘水平分别用四分位数间距(P25~P75)和中位数(M)表示,采用秩和检验作多组样本和两组样本的比较,取检验水准a为0.05;盐碘水平用均数和合格率表示。

2 结果

2.1 8~10岁儿童900份尿碘值频数分布

8~10岁儿童尿碘频数分布如表1所示,经探索性检验该资料呈偏态分布。大多数儿童尿碘值集中在200~500μg/L之间,尿碘中位数为364μg/L,尿碘检出值在26~575μg/L之间,大于100μg/L的比率为97.9%,小于100μg/L的比率为2.11%,小于50μg/L的比率为0.22%,无小于20μg/L的尿样。符合WHO/UNICEF/ICCIDD推荐标准、《碘缺乏病消除标准》(GB16005~1995)。

2.2 9个县尿碘水平分析

对9个县的尿碘检测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各个县尿碘水平进行秩和检验,Hc=22.606,ν=8,P=0.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9个县尿碘水平之间不全相同,常德地区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存在地区差异。

2.3 各年龄组尿碘水平分析

8~10岁3个年龄组学龄儿童的尿碘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如表3所示,3个年龄组尿碘水平进行秩和检验,Hc=0.731,ν=2,P=0.694,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3个年龄组尿碘水平无差异。

2.4 男、女生尿碘水平分析

男、女生尿碘检测结果如表4所示,男、女生尿碘水平经秩和检验,U统计量为92496.500,W统计量为192624.50,两法的Z检验统计量完全一致,Z=2.244,P=0.025,两组人群尿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男、女生尿碘水平有差异,且男生尿碘水平较女生高。

2.5 9个县男女生尿碘水平分析

对各个县男女生尿碘检测结果进行秩和检验,其中澧县男、女生尿碘水平有差异,且男生尿碘水平较女生高;其余各县男女生尿碘水平间均无性别差异(见表4、表5)。

2.6 盐碘分析

本次调查采集2009年居民食用盐样900份,盐碘均值为23.5mg/kg,测定范围8.5~29.3 mg/kg,合格份数875份,合格率为97.2%。

3 讨论

尿碘是衡量8~10岁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因碘在平衡状态下,人体每日尿碘排泄量基本能代表每日碘的摄入量。从尿碘中位数364μg/L看,学龄儿童尿碘值符合国家规定的正常值范围(>100μg/L);从频数分布可知,仍有2.11%(19名)尿碘值<100μg/L的儿童,说明部分儿童补碘不足。尿碘值多分布在200~500μg/L,有12.56%的儿童尿碘值处于适宜水平(100~200μg/L),有85.33%的学龄儿童尿碘值超出适宜水平,无大于600μg/L的特大值存在。据统计分析,各个县尿碘水平进行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常德地区学龄儿童的尿碘水平存在地区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常德地区有汉、土、苗、回、维等15个民族,由于地区差异及各个民族的饮食习惯不同而引起。男、女生尿碘水平经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尿碘水平较女生高,说明该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可能与女生较男生挑食、偏食、喜欢吃零食等原因有关。9个县中,澧县男、女生尿碘水平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尿碘中位数为383.5μg/L,较女生的尿碘中位数(296.0μg/L)高,且差异较大,应引起注意并加强宣传教育与管理,家长应及时更正其不良饮食习惯,保障其身心健康[4,5,6]。本次调查采集居民食用盐样900份,合格875份,合格率97.2%,均值为23.5mg/kg;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对碘盐市场加强管理,开展宣传教育,常德地区的碘盐合格率逐年显著上升,并达到了国家标准。居民使用盐中,仍然有2.2%的不合格碘盐,说明有的地方仍在吃土盐,或购买了不合格碘盐,应继续加强碘盐市场的管理,杜绝非碘盐,提高群众(尤其是少数名族和偏远山区)对碘缺乏病危害的认识,使居民自觉抵制非碘盐和正确使用碘盐,以巩固防治碘缺乏病的成果,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摘要:目的 调查常德地区8~10岁儿童尿碘水平,了解该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方法 通过人口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采集儿童尿样,同时采集食用碘盐,用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分别测定尿样和盐样中碘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64μg/L;经秩和检验,各个县尿碘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与女生尿碘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澧县男、女生尿碘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户盐碘均值和合格率分别为23.5mg/kg、97.2%。结论 常德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达到国家卫生部消除碘缺乏病的标准,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仍存在地区和性别差异。

关键词:常德,儿童,学龄前,尿碘,盐碘

参考文献

[1]桑仲娜,郭晓尉,董作亮,等.高水碘地区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9):1624-1626.

[2]Ying GY,Luan RS.Advance in study of the state of iodone nutrition[J].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2006,33(1):39-40.

[3]Wu H,Lu YL.Assessing and monitorin iodine status in iodine deficiency disord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2006,26(5):339-341.

[4]李小杰,梁旭,岑志金,等.百色地区学龄儿童尿碘水平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8,3(15):875-876.

[5]Wang GQ,Liu XZ,Qian DR.Urinary iodine concentration at different time in children[J].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03,10(6):895-896.

营养水平 第8篇

偏振是光的固有特性之一。地球表面和大气中的任何目标物在与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由于目标物表面结构、内部结构以及光入射角度不同,都会产生其自身性质决定的特征偏振光,即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包含了这些作用对象的物理状态信息[1]。偏振成像和偏振识别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已成功应用于卫星周围的大气测量、遥感现象、地形地貌的高空照相、军事目标识别和雷达成像等技术[2]。

在农作物生产中,尤其是当今越来越显其优势的精准农业中,养份管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作物的光学特性对其营养状况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一直是精准农业中的研究热点[3]。目前光学特性主要集中于光谱特性的研究[4,5,6],对光偏振特性应用于作物营养水平检测的研究很少[7],本文以大棚黄瓜叶为对象,初步研究反射光偏振信息中的偏振度与入射光角度、光的波长特性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

1 实验及方法

1.1 实验理论依据[8]

可以用斯托克斯参数来表示光的偏振态,本文主要利用光强来表示斯托克斯参数,定义如下:

式中I表示总光强,I0、I90、I+45、I-45、Il、Ir分别表示放置在光波传播路径上一理想偏振片在0°、90°、+45°、-45°方向上的线偏振光以及左旋(l)和右旋(r)圆偏振光的光强。则光的偏振度P可表示为:

在自然大气背景及目标物对太阳入射的偏振效应中,圆偏振分量极少,圆偏振分量在仪器可以检测的范围内很小,相对于误差来说可以忽略,因此假设V=0,此时偏振度可写成:

1.2 实验材料

实验所用的黄瓜叶来自江苏大学农业工程研究院温室大棚。黄瓜为2010年10月土壤种植的津优1号。实验仪器是Duncan MS3100 3CCD多光谱成像系统,自配肯高CPL偏振镜片。光源采用5W卤素灯。

1.3 实验方法

2010年11月17日,在大棚内首先采集了两片颜色偏差比较大的叶片,一片偏绿色,一片偏黄色。在室内台架上首先把光源入射角调整到15°,同时叶片光线的反射角也为15°。旋转偏振镜片分别取0°、45°、90°、-45°的叶片绿光图像、蓝光图像、及红光图像;然后把入射角调整到45°,重复取图像;最后把入射角调整到60°,重复取图像。做完图像采集后,用手持式叶绿素计测两片叶的叶绿素含量。

2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MATLAB R2007a软件进行处理,在固定的入射角及反射角的条件下,分别算出绿光、蓝光、红光图像的偏振度。偏振度的计算基本思想是以图像的平均灰度来代表反射光的强度,分别求出偏振角度为0°、45°、90°、-45°的图像平均灰度,按公式(3)计算出偏振度。

其程序入下所示:

imread('E:20101117�度1g.jpg')读入偏振角度是0°时的绿叶的绿光图像。

r0=sum(sum(ans(:,:,1)))/1039/1392求图片的平均灰度,图像的分辨率是1039×1392。

imread('E:2010111745度1g.jpg')读入偏振角度是45°时的绿叶的绿光图像。

r45=sum(sum(ans(:,:,1)))/1039/1392图片的平均灰度,图像的分辨率是1039×1392。

imread('E:2010111790度1g.jpg')读入偏振角度是90°时的绿叶的绿光图像。

r90=sum(sum(ans(:,:,1)))/1039/1392图片的平均灰度,图像的分辨率是1039×1392。

imread('E:20101117-45度1g.jpg')读入偏振角度是-45°时的绿叶的绿光图像。

r-45=sum(sum(ans(:,:,1)))/1039/1392图片的平均灰度,图像的分辨率是1039×1392。

P=((r45-r-45)^2+(r0-r90)^2)^0.5/(r0+r90)求出绿光图片的偏振度。

3 数据结果与分析

具体所得偏振度数据如表1所示,其横向表示的是入射角度,纵向表示的是的光谱。

(%)

由表1可知,当相同叶片及相同光谱时,以入射角为45°时,偏振度最大。在相同叶片及同一入射及反射角的条件下,红光的偏振度最大,蓝光其次,绿光最小。在相同角度相同光谱条件下,叶绿素含量高的其偏振率小。

4 结论

基于对黄瓜叶片的偏振信息的初步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在叶绿素及光谱条件给定的情况下,入射角为45°是其偏振度最大值。

(2)叶片的叶绿素越低则偏振度越高,叶绿素越高则偏振度越低。

(3)在相同入射角度及相同叶片的条件下,绿光、蓝光、红光偏振度依次增大。

摘要:利用Duncan MS3100 3CCD多光谱成像系统配肯高圆偏振镜片构成偏振信息采集系统,以大棚黄瓜叶为对象,初步研究反射光偏振信息中的偏振度与入射光角度、光的波长特性及叶片叶绿素含量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在RGB颜色系统中偏振现象对红光更加敏感,同时偏振度随叶绿素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入射角为45°时偏振度最大。

关键词:偏振信息,作物营养水平,叶绿素

参考文献

[1]弓洁琼,詹海刚,刘大召.遥感遥测中偏振信息的研究进展[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30(4).

[2]于国萍,王晓峰.偏振图像的研究[J].物理实验,2009,29(7).

[3]王磊,白由路.基于光谱理论的作物营养诊断研究进展[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6).

[4]吴君毅,于国萍,唐若愚,等.偏振图像的探测及处理(增刊)[J].光学技术,2006,32.

[5]张元,毛罕平,张晓东,等.基于多光谱视觉的油菜叶片氮营养检测方法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11).

[6]张晓东,毛罕平.油菜氮素光谱定量分析水分胁迫与光照影响及修正[J].农业机械学报,2009,40(2).

[7]陈树人,栗移新,毛罕平,等.水稻中裨草光谱分析与识别[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9).

营养水平 第9篇

能量和蛋白质及限制性氨基酸是影响仔猪机体代谢、生长性能和饲料成本的核心因素, 其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仔猪断奶后, 由于消化道容积小的局限和断奶应激引起的采食量下降, 造成仔猪对营养的需求不足, 尤其是能量和蛋白质。通过添加油脂生产的优质高能饲料是解决断奶仔猪对能量和蛋白质需求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 在常见油脂中, 断奶仔猪以椰子油的消化率最高, 豆油和玉米油次之, 猪油和牛油的消化率最差。Mahan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椰子油和豆油, 试验结果表明以6%的添加效果最佳, 均能显著提高第3、4周及以后仔猪的生长速度。目前, 虽然以能量、蛋白质中某单一因素作为影响因子的试验研究较多, 而严格以能量、蛋白质进行双因素交叉试验的却很少。因此, 本试验旨在研究能量、蛋白质水平双因素对商品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以期为优化仔猪日粮配方及进一步认识能蛋水平对仔猪促生长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1.1 试验仔猪来源

25头健康的28日龄断奶仔猪选自胶南市王台镇一大型养猪场。

1.2 试验设计

从断奶之日起, 进入预试期, 8d后称重。25头断奶仔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5组, 4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 每组5头, 分别喂以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 正式试验为28d。试验结束后称重, 并记录每组猪每天的饲料消耗量。

1.3 饲养条件

试验猪在同一栋猪舍内, 由专人负责饲养管理, 采取高床网上保育栏饲养。试验前按猪场常规程序和方法进行驱虫和免疫;期间自由采食和饮水。每日观察试验猪健康状况, 遇有腹泻等有疾病的猪应及时给予治疗, 以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1.4 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

本试验参照NRC饲养标准和中国瘦肉型猪饲养标准, 结合生产实际, 设计5种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配方即高能高蛋白组 (A1) 、高能低蛋白组 (A2) 、低能高蛋白组 (A3) 、低能低蛋白组 (A4) 及标准营养组 (A) 。饲料营养水平及配方见表1和表2。

1.5 测定项目

1.5.1 饲料消耗

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组统计仔猪每日的采食量。计算总采食量和日采食量。

1.5.2 日增重

试验猪于正式试验开始和结束当天上午空腹逐头称重, 计算总增重, 然后再计算日增重。日增重= (末重-始重) /饲喂天数。

1.5.3 料重比

根据每组的饲料消耗和总增重计算料重比。计算公式为:

料重比=全期饲料总消耗/总增重。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表中数据采用平均数表示, 对数据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对仔猪增重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在用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饲喂28d内:A1和A3日增重分别较A提高2.87%和4.30%, A1和A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A3和A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A1和A3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A2和A4日增重分别较A降低7.45%和8.88%, A2和A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A4和A的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A2和A4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1、A3组试验猪生长迅速, A组次之, A2、A4两组增重效果不好。

2.2 不同营养水平饲料对仔猪饲料消耗及料重比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 在28d的试验期内:料重比A1、A3分别较A降低6.84%和1.97%, A1、A组间差异显著 (P<0.05) , A3、A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A1和A3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A2、A4组分别较A提高18.19%和12.48%, 差异显著 (P<0.05) , A2、A4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A2组料重比最高, A4组次之, A1、A3和A组最低。

2.3 经济效益的评价

从表5的数据可以分析出, A1虽其价格最贵, 但增重效果很好, 饲料单位增重成本也较低, 但相对于A3来说是较高的, 获得效益不及A3;A2饲料对仔猪的增重效果差, 单位增重成本最高;A3成本虽低于对照组, 增重效果也很好, 饲料单位增重成本也最低;A4的成本虽低于对照组, 也低于A3, 但其对仔猪的增重效果差, 饲料单位增重成本也较高。A3对于提高断奶仔猪的经济效益效果最好。

3 讨论与结论

3.1 蛋白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高水平的蛋白质有利于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发挥。但是也有试验发现过高的蛋白质水平不仅不利于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发挥, 而且增加了养殖成本甚至导致腹泻的发生。在高能量的营养水平条件下, 高蛋白水平的饲料比低蛋白水平饲料的增重效果要好。断奶仔猪饲料蛋白质适宜水平到底是多少还没有定论, 因为影响仔猪饲料蛋白质需要量的因素很多, 其主要因素有品种、性别、饲养水平、饲料类型、饲料能量浓度以及所使用的指标等。

3.2 能量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 在蛋白水平相同的情况下, 能量水平对断奶仔猪的增重影响不是很大, 饲料转化率的差异也不显著。断奶仔猪对采食量调节能力差, 更应供以优质高能饲料。根据研究表明, 使断奶仔猪达到最佳生产性能的消化15.80MJ·kg-1, 高能饲料有利于仔猪生长。能量通常是影响断奶仔猪生长的第一限制性营养因子。但是, 在断奶仔猪开食料营养研究方面, 能量相对于其他营养成分来说常被忽视, 所以, 应该加强对断奶仔猪饲料中能量水平的研究。

3.3 结论

蛋白水平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影响显著。能量水平对断奶仔猪日增重影响不显著;同在低蛋白水平下, 能量对断奶仔猪饲料转化率影响不大, 但在高蛋白水平下, 高能组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低能组。低能高蛋白的营养搭配组合对断奶仔猪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

摘要:早期断奶的仔猪由于受环境及营养应激的影响, 常表现出厌食或拒食、消化机能紊乱、腹泻、水肿、生长迟滞和饲料利用率低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 从而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其中导致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应激。通过对5组二元断奶仔猪饲喂不同能量、蛋白水平的饲料, 研究不同饲料营养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能量水平下, 高蛋白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其他组 (P<0.05) ;能量对断奶仔猪的影响不显著, 但在高蛋白水平下, 高能量组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能量组 (P<0.05)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营养水平】相关文章:

作物营养水平05-20

文化营养05-13

营养安全05-31

营养控制06-02

营养功能06-11

现代营养06-19

老年营养07-06

营养失衡07-16

营养问题08-03

营养平衡08-05

上一篇:系统整体性下一篇:思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