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2024-09-10

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精选12篇)

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

1.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建筑节能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开始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快速发展的经济给建筑能源消耗带来的巨大压力更是让人们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建筑消耗在总能源消耗中占据的比重加大,甚至发展为三大能耗之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建筑节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关键点。建筑行业高能耗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品质。根据数据额显示,我国绝大部分新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其中所采用的节能技术十分有限的。国外的建筑节能技术远比我国发达得多,我国各项指标都未能达到节能要求。我国建筑面积排在前列,但是在采暖、供水、制冷等环节却存在大量消耗,建筑节能工作可以说刻不容缓。事实上导致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初期高额投资、开发商的利润空间、节能环保意识、节能技术落后以及政策法规的缺失等。

2. 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

建筑的发展将推动我国环境事业上升一个阶梯,国人的大力推崇也将进一步推动建筑节能的完善和不断创新。任何一件事物的发展必然是在曲折中前进的,节能建筑的发展也遭遇了不少国人的误解。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这种长期关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建筑工程所带来的能源消耗,资金费用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成为了业内所关注的焦点。政府和社会的各界人士开始重新思考建筑行业的未来的发展模式和前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节能在未来发展具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2.1 未来建筑的节能

在未来,节能建筑将从内至外做到“节能”这一点,在建筑的外形上设计者们不断向着节能环保发展,充分地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资源包括了不可耗尽的资源与可耗尽资源。节能建筑的推行实则是对资源的一个有序利用,在维护生态平衡、造福人类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节能建筑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物,而成为了能源的转换场所。节能建筑在行业内作为提倡生态保护的新思路,应该大力提倡。以前,国内利用自然环境换取大量的资金财富,并企图以个人的意志改变自然,这些举动导致中国的各大城市雾霾四起,四季温度紊乱,环境极度恶化。立足长远的发展,节能建筑的推行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减轻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还能够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节能建筑群体不同于传统建筑,节能建筑更多地考虑独立的长远发展。设计师们在建筑的设计环节、施工环节都融入了节能环保的概念。节能建筑在减轻城市负荷方面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未来的节能建筑往逐渐向着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除了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之外,同时还是调节微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未来,节能建筑的外层必须要能保障室内的气温,而且是无污染无公害的建筑材料。可惜的是,新能源已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能源结合高新技术为节能建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城市化进程加快,臭氧层破坏加剧,全球气候陷入困境。由于我国号召大力发展经济,导致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大自然对于人类无节制的开发,利用,消耗资源产生了极大地负反应。在保护环境问题上,各行各业都积极采取措施,建筑行业则喊出“节能建筑”口号走在环保的前沿。电能的消耗在建筑内占据很大比例,降低电能消耗也是缓解环境压力的有效方法。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均消耗也在逐渐提高,由此产生的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在全球倡导保护环境的形势下,这种现象显然严重背离人们的初衷。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节能建筑的必然性,相关工作者需要克服节能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建筑工作者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内至外地打造节能建筑,为人们营造最适宜居住的环境。

建筑节能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也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发展前景。在发展建筑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有限资源,导致严峻的环境问题。在降低消耗,推行节能型建筑的时相关人员需要兼顾实用与节能,探索低碳环保的建筑发展模式。从这个方面出发,节能建筑在行业内作为提倡生态保护的新思路,应该大力提倡。建筑是继承与构建城市的主体,未来城市发展将会与建筑紧密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先进的节能环保文化也渗透到社会中的方方面面,人们对建筑节能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观念的转化也会大大推动建筑节能工作。无论如何我国未来建筑必然会走向节能环保,建筑节能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这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一次挑战,更是一个建筑转型的大好机会。

3. 结论

建筑节能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在经济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的同时,建筑节能肩负着重要责任。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建筑的节能工作毫无疑问的将成为我们工作的重心。建筑节能是整个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是健康生活的必然趋势。我们要抓好相关工作,落实和推广各项建筑节能的技术。建筑的节能离不开人们的大力支持,因此做好宣传工作,唤醒人们的节能意识是建筑节能得以前进的基础。我们始终坚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建筑节能必然会走上一个新舞台,为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参考文献

[1]张博,尚少文.建筑能源审计中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意义[J].节能,2016(05).

[2]鄢晓非,周建亮.基于LCA理论的建筑能耗及碳排放模型构建[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06).

[3]张晶.建筑节能工程的系统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15(22).

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现状 第2篇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需求越来越大,居住建筑节能面临新的形势。本文从建筑节能基本概念入手,介绍了节能技术在建筑的外维护结构、室内配套设施、运行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建筑节能技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建筑 节能技术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能耗大国,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4左右,居住建筑在建筑能耗中占较高比例。为此,国家建设部提出建造”节能省地型建筑”。建筑节能是要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能,是以最节约资源、最佳利用资源与最少废弃物产生的方式来营造安全、健康、舒适、高效、环保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目标。针对目前我国现有建筑建造和使用中能源消耗高、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在生态住区中应用与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较晚,经过20多年的努力,建筑节能技术已取得多方面的发展。如加强了建筑节能的组织管理,制定了一批建筑节能及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建筑节能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开展了建筑节能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与有关发达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了建筑节能技术合作交流,已建成初见成效的法规体系, 初步形成了以《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为主体的法规体系。但也缺乏有效的建筑节能综合评估体系,目前,在房屋建成后开发商根本无法提供建筑能源消耗量的基本数据,而仅以“节能建筑”为招牌去推销,导致购房者无法根据图纸或在房屋现场做出是否是节能建筑的判断。

三、建筑节能的主要方面

居住建筑的节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筑外围护结构的节能,室内配套设施的节能,运行管理的节能。外围护结构的节能,主要是控制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不能超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规定的最大值,例如北京市在室外平均温度﹣1.6℃,采暖天数为125d,度日数为2450℃.d时的耗热量指标为20.6W/m2。室内配套设施要选用具有节能作用的产品;运行阶段的管理要具备达到节能高效的运行手段,通过以上三方面的手段,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一)外围护结构

外围护结构主要包括外墙,外窗,屋面及一层地面。外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保温越好,建筑物的能耗就越低,建筑就越节能。

(二)室内配套设施

室内配套设施主要包括室内采暖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它们在节能方面也很有潜力。

1.采暖系统的节能

①设置分户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②选择节能型采暖产品。选用安全可靠、轻、薄、美、新的散热器,节省原材料、提高了散热效率

2.给排水、电气系统的节能

①使用各种节水型产品来节约水资源。②充分利用太阳能。通过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生活热水,节省电能。③使用节能灯具。

(三)运行管理的节能

主要表现在供热系统和冷控系统节能运行管理两方面。

供热系统主要是做好热网调节,消除热网水平和垂直失调,通过运行管理,严格按照调节曲线调整供热参数,在保证供暖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能源;科学的调整燃烧,使锅炉及辅助设备在最大负荷下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充分利用微机监测自控系统和变频调速技术,力争科技节能;注重设备维护与保护,做好水质处理,提高换热面的换热效率;及时解决系统的跑冒滴漏和不热现象。冷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行时间;优化制冷剂压力和制冷机运行:做好变流量调节。

四、建筑节能技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多年来,建筑节能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推广和应用方面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节能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

建筑节能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是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始终缓慢。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认为建筑节能需要额外的设计,要增加设计工作量;开发商认为建筑节能就要额外选择节能建筑材料和建筑设备,要增加投资。导致的结果就是政府大力推广和鼓励建筑节能,但结果却收效不大。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管理模式的推广交流平台

近年来,建设规模和总量增长比较快,但科技投入没能同步跟进,建筑的科技是滞后的,对建筑发展的贡献率一直不高。不少所谓的“创新”,实际上是在建筑的概念炒作和表皮包装上下了功夫,着力点没放在内在品质的提高上,甚至生搬硬套一些概念性的东西,缺乏技术支撑,结果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状况没有根本性改变,严重影响了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我国可再生资源分布总量非常大,但还没有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应用的成套技术和配套的政策法规,应用规模目前比较小。由于技术和资金投入的原因,我国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很长的路要走。

(四)各类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较低

虽然不同结构类型的建筑所产生的垃圾成分含量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组成是一致的,主要由土、渣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片、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和其他废弃物等组成。建筑业是产生垃圾的大户,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被再生利用,绝大部分是采用传统的露天堆放、卫生填埋、焚烧等进行处理,而这些处理方法已不能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排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浩江,樊荣.节能建筑离我们还有多远—浅析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17):140.

[2]张伟,吕红.当代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J].住宅产业,,(5):61-62.

建筑节能现状及其发展探究 第3篇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0010

摘要: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即将从建筑节能的概述开始着手阐述,对建筑节能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进而对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发展

一、建筑节能的概述

建筑节能,指的是为了减少建筑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在建筑材料使用的过程中,确保达到建筑设计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能耗。现今,我国建筑材料所消耗的能量不断上升,占全国能耗的30%,而建筑节能的做法无疑大大的减少了在建筑的过程中能量的消耗,提高建筑中能量的使用率。因此,建筑节能是节能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节能的具体措施是在建筑物设计、新建、修建和使用等过程中按照国家的节能指标,使用节能的工艺技巧、机械设备、材料等来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建筑技巧,增大建筑内外的热交换频率,进而减少室内的冷暖气系统的使用,进而达到建筑节能的目的。

建筑节能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建筑节能的概念不仅符合新时代的环保概念要求,更加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节能能够对建筑行业的各零散的能量进行整理,能够在建筑的过程中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支持环保,减少环境污染,能为居民带来更加舒适的建筑,提高居民对建筑的满足度。因此,建筑节能是我国发展所必须要坚持的方向之一,对我国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建筑节能现状

1、建筑节能现状

中国是一个较为大型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建筑大国,其建筑的设计技巧、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环保意识都没有发达国家的发达和先进,我国建筑节能的覆盖率远远落后于国外的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的道路上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虽然我国的建筑节能状况不太明朗,但是我国仍然为全面覆盖建筑节能概念而努力,为未来的建筑节能之路而铺垫。例如,我国不断的出台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希望能够通过较为强制性的措施来规范建筑工作,希望能够使建筑节能的工作能够走上轨道,这样的做法能够直接的推动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

虽然,我国清楚明白建筑节能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意义,也十分重视建筑节能的发展。但是,我国由于建筑节能的发展比较晚,发展时间比较短,建筑技术和机械设备较为落后等原因,我国的建筑节能行业的现状仍然不太明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建筑能耗大

我国人口密集,是建筑大国,每年建设建筑面积超过17亿平方米,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设建筑面积的总和也达不到17亿平方米,这足以说明我国建筑面积巨大,消耗的能量多。而在这17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中,仅仅有1%左右的建筑面积是进行建筑节能工作的,建筑节能工作在我国虽然得到重视,却暂时无法得到普及,减少我国建筑能耗仍然是我国节能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范畴上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2)高耗能建筑多

我国高耗能建筑多,我国节能建筑只占我国建筑的1%左右,直至2002年,我国节能建筑面积仅仅有2.3亿平方米,而高耗能建筑则超过了400亿平方米,高耗能建筑数量巨大,能源消耗多,这无疑重重的加剧了能源危机。单单是高耗能建筑消耗的煤炭,已经占我国总体能耗的30%左右,温室效益气体的排放率已经达到全国的25%左右。如果维持这种高耗能的状况,在不仅的将来,我国的能源将会很快被消耗殆尽。

(3)建筑节能状况不良

70年代出现能源危机后,各国逐渐意识到能源不是无穷无尽的,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的事实,各国均把发展方向调整到节能减排的环保方向,不仅加大对建筑节能的研究力度,还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建筑节能的意识。而我国当时致力于经济发展,而忽略了这一环节。我国建筑节能发展起点低,发展晚,发展时间短,导致了我国现今建筑节能技术远远落后的状况。建筑节能技术的落后,将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状况,让我国建筑节能发展事业停滞不前。

2、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建筑节能行业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为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健全的激励机制

建筑节能虽然是我国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的发展目标,更是我国建筑业前进方向的指路明灯,但是在实际的状况上,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的实际运用却不多。因为,建筑节能工作通常是由用户与建设单位自发性的完成,而我国群众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概念,我国缺乏相对应完善健全的激励機制,无法激励群众自发性完成建筑节能工作。用户与建设单位在建设建筑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成本低下而高能耗的建筑材料,建筑节能工作往往无法自发性的完成。建筑节能没有资金支持,建筑节能工作的普及将十分困难。

(2)群众缺乏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意识

建筑节能工作不仅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概念,还能提高各资源的使用效率,为我国群众提供环保生活,减少环境污染,建筑节能工作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已经不断的出台新的相关法律法规,用于普及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但是,许多群众仍然对建筑节能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建筑节能工作的理解出现误差,不仅不了解建筑节能为社会带来的社会效益,更加无法把社会效益和自身的个人效益相融合,进而导致其在进行建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的状况

(3)建筑节能技术落后

在进行建筑节能的过程中,只有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机械设备才能更好的完成建筑节能的工作。然而,我国建筑节能行业发展较晚,发展的时间较短,缺乏相对应的节能经验,我国的建筑技术尚处于落后状态,技术不够成熟且缺乏创新意识。虽然,我国开始重视建筑节能工作,但是却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三、建筑节能的未来发展

1.政府为了建筑节能工作能够尽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势必出台更多的相关法律法规,用于规范建筑节能工作,且为建筑节能工作提供某种程度上的技术指导,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建筑节能意识和环保概念,设立较为完善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励市民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自觉性完成建筑节能工作,自觉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技术的创新。

2.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上升,全面小康社会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人们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更为舒适的生活,对建筑房屋的要求也就越来越严格。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中出现的热环境问题。热环境问题也是建筑节能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北方热环境问题通过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工作后,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样说明,人们的需求与环境的需求相重叠,我国可以通过这一成功的案例,向人们宣传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灌输节能意识的目的。

3.无论什么工作的普及,得到政府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政府只要对建筑节能工作有足够的重视,能够及时的按照我国的节能事业的发展现状而进行相对应的措施,并对节能工作进行及时的监察,建筑节能工作就能得到某一程度上的发展。

4.建筑节能事业不单单是我国的发展方向,更是具有国际性的全球发展潮流。我国势必紧抓国际发展潮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普及为目标,而走出环保节能之路,为未来的能源之战做好准备。虽然,我国的建筑节能事业尚不发达,无法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但是只要我国重视建筑节能工作,能够支持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总有一天,我国能够与发达国家并肩而走。

四、总结

总而言之,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对于节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重视其发展,才能共创环保节能世界。

参考文献:

[1]和海波.探讨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3)

[2]卢凤霞.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中华民居.2013(09)

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4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现状,措施,发展前景

建筑节能, 是指民用建筑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 通过采用新型的节能电力电气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 执行建筑节能标准, 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 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等电力电气设备系统的运行效率, 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降低建筑能源消耗, 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

中国能源短缺问题空前突出, 建筑节能已成为当务之急。据统计, 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 95%以上仍是高能耗建筑。全球已探明的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能源储量仅供人类使用30年, 而中国石油数量仅供开采十余年。目前国外建筑已经进入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工业化阶段, 大量解决人的住房问题。第二个阶段是关注性能和质量的阶段。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 也就是关注整个建筑与全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节能、生态、环保阶段。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面临着发展和现在的经济水平、技术水平之间的矛盾。经济要发展, 但是我们对于人类的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是一步一步上来的。而中国刚刚跨过第一个阶段, 进入第二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建筑节能事业迅速发展相比, 我国的建筑用能效率极低。节约建筑能耗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节能科学技术, 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建筑施工技术。尤其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双管齐下”方式, 学习发达国家节能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积极地因地制宜。通过大力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达到开源节流、优化能源结构和改善环境的目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是实现建筑节能减少能耗非常有效的措施。

1 建筑节能的现状

1.1 建筑节能设计缺陷

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经分析, 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

1.2 缺少配套监管

市场上发展商利用消费者不成熟的特点, 更注重炒作与宣传推广的效果, 不愿意投入精力去研究产品的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真正能够实施的, 在新建的建筑里还不到20%, 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此未予以高度重视。

1.3 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 普遍存在起点低, 技术水平不高, 创新能力弱的问题。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需要参与各方付出额外劳动与创新, 承担过程中的一定风险。

1.4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据报道,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

伏电池生产国, 但80%的产品都进行出口, 在国内建筑应用的比率依然很低。原因在于,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至今尚未出台, 仍处于试点阶段。

2 提高建筑节能的措施

2.1 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节能, 包括节能门窗、外墙保温材料等。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 应用新型材料节能, 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节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黑龙江地区为严寒区, 在保证围护结安全的前提下, 优先选用外保温结构。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五种:a.EPS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b.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c.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EPS板外保温系统, 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d.现浇混凝土复合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 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e.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

2.2 加强和完善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贯穿建筑施工和设计的全过程。整个设计流程应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建筑采光计算、建筑材料热工设计计算、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供热与制冷节能运行设计等。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把节能与建筑的观赏性、功能性综合加以考虑,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节能设计流程。

2.3 健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制度, 建立节能监管体系

国家和相关部门应该制订完善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 为建筑节能提供一个坚实的法律基础。国家及地方职能部门还应运用相关管理手段进行强制推行, 并应加大施工监督管理和竣工节能验收制度、对于不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不给予验收或进行整改后方能验收。

2.4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科学研究, 发展建筑节能产业

建筑节能是一门新兴科学, 它包括施工、通风、空调、采暖、照明、电器、热工、建材、环境、能源、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 所以应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 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 组织科研机构、高校、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的研究和攻关。另外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节能墙体屋顶以及门窗, 特别是外墙保温技术和高效节能窗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 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 保温隔热材料和高性能建筑玻璃及其应用技术。

3 节建筑能工作的发展前景

3.1 改善现有的节能技术

由于节能技术的大量的应用, 也暴露了现有的技术的一些缺陷。如外墙外保温的防火和使用寿命, 保温墙面的裂缝, 材料的价格和施工的简便性、耐久性等。

3.2 新的高效节能材料的发展

开发由新的节能材料做成的结构部件, 以更好地满足保温、隔热、透光、通风等各种需求, 甚至可根据变化了的外界条件随时改变其物理性能, 达到维护室内良好的物理环境同时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础技术和必需产品。比如基于相变材料的蓄热型围护结构, 基于高分子吸湿材料的调湿型内饰面材料, 电致变色玻璃窗等。

3.3 健全法规和行业规范

建筑节能的椎广不可能由市场自发地去开展, 必须通过政府出台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去规范约束甚至强制执行。按照国际贯例, 建筑节能的进展主要要依靠政府的强制推动, 依靠立法和执法, 没有政府主导, 很难使建筑节能工作走向良性发展之路。只要各级领导重视,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行政监督, 只要加快技术、组织及政策方面的措施落实, 建筑节能工作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面貌。

3.4 相关设计软件的应用和完善

完善的节能设计软件的广泛应用将给节能技术的普及和规范带来好处, 我国全部自主开发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本身已经相当地完善,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展推广此类软件, 将其与国家的各个建筑节能规范与标准相结合, 以其作为工具, 推动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落实。并开展基于这一模拟分析工具的建筑节能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同时不断完善这一工具, 逐渐发展出完整的建筑节能优化方法, 在建筑设计和改造中全面推广

结束语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件大事, 也是世界建筑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建筑节能是我国节能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建筑节能产品等多个环节, 甚至延伸到整个建筑的全周期。推行建筑节能性能认证和公示制度, 可以正确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推动建筑节能市场的形成和产品结构调整,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还可以带动建筑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还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节能还可以改善热环境的质量,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第5篇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北京市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展望 □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学技术研究所/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田昕 徐俊芳 李楠 邱样娥 摘要:从北京市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指标,绿色建筑发展和节能率,既有建筑改造效果,供热方式转变和能耗,住宅产业化发展和节能量、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公共建筑节能效果等方面对建筑节能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建筑节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面对机遇和挑战,提出北京市继续推进建筑节能的主要建议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发展目标

一、前 言 随着北京城市化步伐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建筑能耗占全市能源消耗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2014年底,全市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达到77059万平方米,民用建筑总能耗达到3114万吨标准煤[1],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45.6%,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家园,改善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

二、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为完成全市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四个中心”首都战略定位,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体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一步提升 图1 北京市民用建筑发展状况 北京市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实施节能75%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版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整理明确了冷热源设备的效率或能效限值要求,并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的各项指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执行新的标准后,居住建筑采暖耗热量指标由原来的14.65 W/m2降至10.5 W/m2[2]。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了新版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了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采暖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能效的要求,全年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耗减少约20~23%[3]。新建成节能居住建筑面积9500万平方米,新建成节能公共建筑7500万平方米。节能建筑占比由2009年的55.18%提高至2015年的74.4%。

(二)绿色建筑持续创新发展 2013年6月1日起新建民用建筑在国内率先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累计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审查项目1884项,总建筑面积达9065万平方米;累计通过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认证项目146项,其中设计标识128项,运行标识18项,建筑面积共计1663.25万平方米,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时期末,北京市绿色建筑面积总和达9987万平方米,相当于现有民用建筑总量的12.5%。其中,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中一星级项目19项,二星级项目52项、三星级项目75项,二星级及以上项目数占比87%,面积占比90.8%;公共建筑项目93项(建筑面积863.38万平方米),住宅项目52项(建筑面积798.48万平方米),工业建筑1项(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改造项目共8项,均为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73.25万平方米,占全部标识项目总数的5.5%,面积比例4.4%,与既有建筑的存量相比,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才刚开始。根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的研究课题《北京市“十三五”期间绿色建筑行动路线图》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节能率类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星级★★★★★★★★★★★★单位面积能耗kWh/(m2·a)113.67 95.72 79 68.35 59.17 32.59节能率% 54.06 58.68 63.79 66.43 66.06 70.07

(三)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共完成6257万平方米既有民用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改造;其中既有居住建筑改造5657万平方米,惠及200多万居民,小区环境和室内舒适度明显提高;既有公共建筑改造600万平方米;在北京地区,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约占全部热损失的77%(其中外墙25%,窗户24%,楼梯间隔墙11%,屋面9%,阳台门下部3%,地面2%),通过计算,既有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的节能量为10.1 kgce/m2,共形成63.2万吨标准煤的年节能量。完成大型公共建筑低成本节能改造1950万平方米,每年完成情况见图2。在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中,提出标准化要求“进行农宅新建翻建、综合改造的农民住宅必须达到北京市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标准;综合改造的外墙传热系数K值不大于0.45W/(m2·K);外窗传热系数K值不大于2.7W/(m2·K)。”完成农民住宅新建翻建、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和节能单项改造共计53.57万户,每年完成情况见图3,改造后的农宅冬季室内温度提高了4~6℃,节约燃煤30%以上;夏季室内明显感觉凉爽,室内温度也比室外温度低5~6℃。图2 “十二五”期间城镇既有民用建筑节能改造情况 图3 “十二五”期间农村住宅节能改造状况

(四)供热系统节能改造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供热能源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城市热力网供热占全市供热面积的比例达到25.1%,燃气供热(含壁挂采暖炉)占54.9%,燃煤供热占18.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占1.5%,燃油供热占0.4%;城市热力网、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的比例已达81.0%;燃煤供热面积从2009年的31%下降到2014年的18.7%;基本形成了以城市热力网、燃气供热、燃煤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供热局面,见表2。表2 2014年和2009年全市供热方式和能耗统计表2014年2009年供热方式面积比例单位面积能耗(kgce/m2)供热方式面积比例单位面积能耗(kgce/m2)城市热力网25.1% 12.97 23% 15.62燃气供热(含壁挂采暖炉)54.9% 12.50 43.5% 13.24燃煤供热18.7% 18.9 31% 21燃油供热0.4% 14.57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1.5% / / /合计100% / /平均单位面积采暖能耗(kgce/m2)/ 13.9 / 16.49

(五)住宅产业化推广应用工作全面展开 北京市率先出台了支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开展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发布实施了相关技术标准,形成了装配式住宅发展技术路径,培育了一批从事住宅产业化研发、设计、部品生产和施工的企业,2014年北京市被列入“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在政府主导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中大力推进产业化,实现保障性住房产业化100%全覆盖。截至2015年底,实施和纳入实施产业化计划的居住建筑累计达到1800万平方米。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产业化住宅技术标准、质量检测与控制研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和技术标准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传统住宅和产业化住宅能源消耗对比见表3。表3 传统住宅与产业化住宅施工能耗消耗对比项目传统住宅产业化住宅节省量节能率耗电量(kWh/m2)7.294.302.9941.02%耗油量(MJ/m2)15.787.608.1851.84%耗煤量(kg/m2)01.19-1.19-100.00%折合标准煤(kgce/m2)3.482.850.6318.10%

(六)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大幅推进 自2006年至2016年,全市共有29个项目获批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累计示范面积227万平方米。2009-2012年,获批国家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30项,获批装机总容量达29092 kWp,项目类型包括建材型、构件型、支架型,应用范围涉及商城、教学楼、办公楼、体育馆、住宅、厂房等多方面。“十二五”期末,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比例达到13.8%。根据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对国家既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检测数据(400多个样本量)分析结果,各技术类型的年平均节能量如表4所示。至2014年底,全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常规能源总替代量约为70万吨标准煤,占2014年建筑能耗总量的2.2%。表4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类型年节能水平技术类型太阳能光热系统(每平米建筑面积)太阳能光伏发电地源热泵(每平米建筑面积)累计建筑应用面积6500万m220万kW 4600万m2平均常规能源替代量3.9(kgce/m2●年)0.316(kgce/W●年)8.7(kgce/m2●年)

(七)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初见成效 2013年开始,北京市开展了全市3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的电耗限额管理工作。工作开展至今,公共建筑用电下降4.7亿度,相当于20万余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工作初见成效。对北京市电耗限额管理平台中各类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进行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十二五”期间,大多类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经历了先增后降的趋势,单位面积公共建筑电耗强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图4 大型公共建筑不同分类单位面积电耗 图5 普通公共建筑不同分类单位面积电耗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节能法律法规、资金激励政策的完善和节能工作的开展,节能民用建筑比例和建筑能效水平大幅提升,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一)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法律效力待提升 法律法规是保障建筑节能工作高效推进的基础。北京市当前在民用建筑节能领域最具有执行效力的文件是以政府令颁布的《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在民用建筑节能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和约束作用。但是,就法律效力方面,还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民用建筑节能发展的需求,亟待立法将其意志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强化法律执行效力,保障民用建筑节能蓬勃有序发展,使之成为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

(二)民用建筑实际采暖能耗和设计值相差很大 由于建筑运行实际能耗和建筑的施工质量、建筑运行方式密切相关,导致按照高标准要求设计的建筑并不能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节能优势,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不一定就能降低实际的采暖运行能耗。本文对179栋建筑在2014/2015年采暖季建筑的采暖耗热量进行了分析,包括非节能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节能50%的二步节能居住建筑、节能65%的三步节能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每平米建筑面积采暖的实际耗热量见图6,这几类民用建筑的实际采暖耗热量没有明显差别。图6 不同类型建筑单位面积耗热量

(三)建筑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建筑能耗与能源消费的统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且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由用能单位自行填报,缺少数据核实,难以保证数据质量。多个部门分别建立的多个建筑能耗数据平台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平台之间的监测覆盖范围重复和遗漏同时存在,未能有效衔接;监测的能耗种类不全面,缺乏统一标准和技术支持。针对各平台数据的研究工作不够深入和细致,未能充分发挥数据对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措施的支撑作用。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落实“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对接协作,将有效遏制北京市人口和建筑总量的快速增长,促进区域能源综合利用,共享建筑节能先进技术和优势资源,拓展建筑节能发展空间。北京市建筑节能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民用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逐步下降;供热能源结构发生改变,天然气占比持续增加;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建筑面积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民用建筑能耗总量依然保持增长,电耗在民用建筑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预计“十三五”期间,居住建筑单位面积电耗强度增速将由“十二五”时期的17.9%降低至8.4%,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强度得到有效控制。表5 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和能耗状况建筑类型年代总面积(万m2)电耗强度(kWh/m2)(电+采暖)能耗强度(kgce/m2)2004年15870 61.75 38.52 2009年23266 84.7 40.79 2014年31623 103.8 43.69 2020年40028 102.18 42.53公共建筑居住建筑2004年26899 25.3 46.1 2009年37325 26.3 42.79 2014年48946 31.0 44.9 2020年60042 33.62 46.83

四、展望 北京市承诺2020年碳排放总量达峰,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势在必行。针对目前建筑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 在认真贯彻《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第256号令)的同时,总结其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积极推进制定北京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切实将建筑节能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力,更好地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加强建筑运行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整合建筑及能耗数据资源,构建全市民用建筑用能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健全配套政策法规体系和节能考核体系,建立以民用建筑运行能耗为控制目标的建筑节能管理体系。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和节能运行管理,强化公共建筑能耗限额管理。

(三)建筑运行能耗总量控制 在建筑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对建筑运行能耗实行总量控制,明确建筑节能目标,定量了解和分析建筑运行能耗对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用实际能源消费量来引导和评价建筑节能工作,使建筑节能工作从“过程控制”向“目标效果导向”转变。2016年10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了《北京市民用建筑节能“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实施北京市民用建筑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狠抓能源需求侧调控和能源供给侧改革,降低民用建筑碳排放总量,在严格控制建筑规模总量的前提下,到2020年民用建筑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100万吨标准煤以下,新建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比2014年城镇居住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25%,建筑能效达到国际同纬度地区的先进水平。参考文献:

1、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http://.2016年11月7日

2、《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11/891-2012)

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及节能途径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建筑 能耗 现状 节能途径

一、中国建筑能耗现状

建筑耗能不仅包括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等过程的能耗,而且包括人们日常耗能,如空调、取暖等。现阶段,我国建筑耗能中供暖、空调和通风占总能耗的2/3,而且耗能大、效率低、保湿及隔热性能差,夏季空调耗能与冬季取暖耗能所占比例大。从总体上看,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如下:

(一)建筑耗能占社会总耗能的比例大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我国建筑耗能的总量也在不断上升,至今建筑耗能约占社会总耗能的1/3。而据国家建设部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建筑耗能比例将上升至35%左右,位列我国社会耗能第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软肋。建筑耗能大所折射的我国建筑耗能的另一现状是: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的薄弱。建筑本身是一个融技术、材料、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工作。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所要消耗的材料能源也越来越多。但是,有的单位或企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将高耗能的材料及技术运用到建筑中去,加大了我国建筑耗能的比例。

(二)南北差异大,地区耗能分布不均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纬度的差异较大(跨越严寒、寒冷、温和等多个气候带)造成我国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在北方地区,冬季气温基本上是零度以下,大多采取全季节取暖,主要采用集中采暖方式,采暖能耗占建筑耗能的较大比重。在南方,冬季采暖主要依靠空调、小型锅炉等分散式的采暖方式,能耗较小。此外,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建筑耗能的分布也不一样。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生活水平较高,大多采用的是集中式建筑耗能,能耗比例较大。经济落后地区人们生活水平较低,空调、取暖等设备不如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建筑耗能较低。

(三)建筑节能技术落后

第一,现有节能技术推广、更新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建筑节能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人们建筑节能的意识较低,对现有的节能技术与产品的认识不全面,甚至对建筑节能的新技术的推广有抵触现象,致使节能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更新较缓慢。

第二,建筑节能技术型人才缺乏。建筑节能涉及规划、建筑、结构、排水等相关专业,对建筑师来说,仅仅是进行与建筑减排设计已不够全面了。现阶段我国的节能建筑缺少全面型、专业型的建筑节能技术型人才。

第三,建筑节能缺乏政策支持、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盈利成为企业主要目标,短期盈利最大化倾向严重,对建筑节能的发展不利。政府应对建筑给予经济、政策等支持,消除市场自身的盲目性,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二、节能途径

(一)提高认识,树立建筑节能意识

由于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的薄弱,所以,在未来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建筑节能意识,包括开发商与用户两个方面。开发商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就要严格遵守建筑节能标准,保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保证建筑的低耗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要牢牢树立建筑节能意识,促进建筑节能的开展。

(二)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技术

第一,开发新技术。理想的节能型建筑不仅要减少能源的消耗,还要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新时期,提高节能的最好的途径就是开发新型的节能技术,国家及政府要加大科研投入,研发新技术来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做到建筑节能。

第二,进行材料开发。建筑材料的开发有助于从建筑建造期间为建筑提供适宜的材料,使建筑节能最大化。建筑材料的开发包括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建筑保温绝热系统、隔热水泥模板外墙系统等其他材料的开发。

第三,利用新能源。建筑耗能除电能是可再生能源之外,其他能源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在进行建筑节能、节约不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我们要不断的寻求、研究,找寻新的能源以适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开发利用水力、地热、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建筑耗能降低,甚至将建筑耗能变为新的产能。

(三)结合实际,进行节能改造

建筑是一项大工程,因此在进行建筑节能时,也要从选址、规划、结合环境等角度出发,使建筑存在于一个完整、良好的环境之中,达到最佳的节能。建筑从实际情况出发,选址和规划都要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地理及人文环境,以达到建筑于环境的完美结合,不仅有助于建筑节能,而且又维持了生态平衡。

(四)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措施,使建筑节能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使建筑从设计开始就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其次,加强政府机构对建筑节能的监督与引导,完善节能建筑设计、施工、检验等建筑标准,对不按程序建造的不予交付使用。最后,大力推行节能型建筑,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商家生产节能型建筑材料、建造节能建筑,鼓励人们使用节能建筑产品,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耗能成倍增加,面对我国建筑耗能现状,从提高认识,树立建筑节能意识、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技术、结合实际,进行节能改造、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措施等方面进行建筑节能,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卜凡举.关于对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和建议[J].价值工程.2011.11:105

[2]陈晓旭.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探索(理念).2010.11:70-71

[3]何静,侯兆林.建筑节能的方向与新能源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317

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 第7篇

关键词:建筑节能,建筑能耗,措施

建筑节能概念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 从20世纪70年代初即发生第一次世界性的石油危机以来的40来年中, 建筑节能的含义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最早的“建筑节能”到随后的“在建筑中保持能源”, 意思就是减少建筑中的能量散失;而最新的叫法则是“提高建筑中能源的利用效率”, 从字面上可以看出, 这个叫法就是指这不是消极意义上的节省, 而是从积极意义上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目前虽然在我国还称为建筑节能, 但就其现实意义上来看显然已经进入到第三个阶段, 即在建筑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1 建筑节能概述

建筑节能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在整个使用寿命内的能源流动情况;狭义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和使用过程中, 建筑物的耗能情况。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工艺、设备和产品, 提高保温隔热性能以及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效率, 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 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保证建筑物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是狭义建筑节能研究的重点。我们通常所说的建筑节能即为狭义建筑节能。

2 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2.1 建筑节能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 能源的发展牵动着经济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牵制。仅从建筑业方面来看, 从建筑材料的生产、加工, 再到建筑工地的施工、管理, 最后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能源。因此, 在建筑业中推广节能技术已经势在必行。

2.2 建筑节能有利于环境保护

我国现在供热系统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以煤炭为主, 煤炭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提倡建筑节能可保持室内温度, 减少煤炭的使用, 有利于环境保护。

2.3 建筑节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现代居室已不仅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 同时也为人们生理及心理的需求提供舒适的环境。我国幅员辽阔, 气候千差万别,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对改善建筑室内热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 发展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相关法律法规, 由此带动了相关建筑产品的快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高效保温材料、密封材料、保温管道、节能设备层出不穷, 为节能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3 建筑节能的发展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主要包括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照明、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量消耗, 其中采暖、空调、通风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3。

3.1 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石油危机 (20世纪60年代末) 。由于石油危机的到来, 发达国家不得不严格控制能源的使用。由于当时发达国家的三大总能耗分别为建筑耗能、交通耗能和工业耗能, 而交通耗能和工业耗能在当时国家发展当中又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在限制用能的过程中, 建筑耗能便首当其冲。限制建筑能耗必定会给舒适与健康方面带来一定的弊病。因此学者们开始在这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第二阶段:电子时代 (20世纪80年代中) 。80年代中期, 发达国家将高新技术尤其是电子、通讯和自动化技术与传统建筑相结合, 建造了智能化大楼。大量电子设备的使用一下子加大了用电负荷, 拉大了昼夜间用电的峰谷差。而且后来人们还发现, 长时间在新风量不足的办公楼里工作的人们由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劣化患上了“建筑病综合症”, 对健康产生了影响。这时候, 学者们又开始在生产率和建筑节能之间寻找新的平衡。

第三阶段:全球变暖 (20世纪90年代初) 。全球变暖使人们开始对自己为了追求效益和发展而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反思。保护地球资源和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要课题, 此时建筑节能变得尤为重要, 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1]。

3.2 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1/3, 而且随着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个比例即将迅速上升。因此, 建筑节能已经刻不容缓。建筑节能在我国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通过这么多年政府等各方面的努力, 全国建成有建筑节能的房屋建筑面积正在逐年增加,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全面推广建筑节能设计, 国务院将建筑节能作为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纳入到了有关工作计划中, 相关部门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 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目前我国新建的住宅与公共建筑工程基本上都实行了建筑节能政策。

4 建筑节能的现状

4.1 国外建筑节能的现状

现今, 随着全球能源趋向紧张化, 各国已经越来越重视节约能源, 建筑节能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发达国家致力于建筑节能已有40来年, 分别在新建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以及建筑节能的认证和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在节省大量能源的同时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也对环境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以以下几个国家为例。

(1) 美国:众所周知, 在美国, 人均能源消耗量世界之最, 因此改变耗能大的现状已迫在眉睫。在过去的20来年间, 美国采取各种方式来达到这一效果。在政策方面共出台了《21世纪清洁能源的能源效率与可再生能源办公室战略计划》和《国家能源政策》等多个政策计划来推动建筑节能的发展, 当然, 除了立法以及制定相关的节能规范以外, 更重要的是采用市场手段, 对建筑节能相关产品及公司给予一定的财税优惠政策支持, 这种做法是值得各国借鉴的。

(2) 德国:德国不同于美国, 他们本来就是能源匮乏的国家, 因此节约能源便成为德国政府一贯执行的政策。政府通过信息咨询、政策法规和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 调动个人和企业节约能源的积极性。德国联邦消费者中心联合会及其下属的各州分支机构还积极向公众宣传建筑节能知识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专门提供有关节能的信息和咨询服务。德国能源局也开设了免费电话服务中心, 用于解答人们在节能方面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总之, 政府全面支持建筑节能的发展。

(3) 日本:日本的能源十分匮乏, 因此建筑节能一直被予以高度的重视。日本早在1979年便颁布实施了《合理用能法》, 对建筑上消耗能源的标准以及各参建单位的节能义务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在1998年还制定了《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 强调通过采用稳定的节能措施来控制能源的需求。日本政府对节约能源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也非常重视, 国民素质高, 国民节能意识也特别强, 因此节约能源在日本已经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同为亚洲国家, 日本的方式值得我国借鉴。

(4) 其他国家:除了美国、德国、日本以外, 英国、法国、芬兰、丹麦、韩国等国家为减少建筑能耗, 积极节约能源, 改善环境质量,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建筑节能的相关技术和产品、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以及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同时也制订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能源战略和政策法规, 用以促进节能的效果[2]。

4.2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

我国能源浪费一直比较严重, 建筑行业又是典型的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产业, 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正在逐步提升, 因此中国建筑节能已经迫在眉睫。近年来我国建筑规模迅速扩大, 截至2002年底, 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共计为3 88亿平方米, 目前每年建成的房屋达16~20亿平方米, 比所有发达国家一年建成的房屋建筑面积的总和还要多, 如此巨大的建筑规模, 在世界上是空前的[3]。但是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起步却比较晚, 在既有的建筑中几乎全为高能耗建筑, 新建的房屋建筑中, 也都是高能耗建筑。国外发达国家致力于建筑节能以来, 在建筑舒适性继续改善的前提下, 单位建筑面积的能源消耗量在进一步缩小。而我国目前建成的节能建筑仅占全国城市建筑面积一小部分。尽管“十一五”期间, 中国建筑节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中国总建筑能耗还是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因此从整体上说, 我国现在的建筑能耗水平与传统建筑相比变化不大, 有些地方甚至还不如以往的传统建筑[4]。

同时, 从供暖情况也能看到, 以天津市为例, 从11月15日 (室外温度5℃~10℃时) 才开始供暖, 供暖基准温度在18℃左右, 供暖期为4个月, 停止供暖时天气还较寒冷, 而发达国家从天气转冷, 人们感到不适的时候就开始供暖, 供暖期也相对比较长, 供暖温度一般在18℃~22℃。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仍是目前发达国家标准的4倍。因而得知, 我国建筑能耗十分巨大, 浪费也特别严重,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即建筑节能的潜力也是非常大的。为此, 我国要下定决心, 迅速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 使建筑节能工作取得跨越式大发展。

5 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5.1 我国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地方政府未对建筑节能予以高度重视, 未将其作为一项日常的重要工作来抓。在人民群众中还没形成对建筑节能重要性的基本认识, 没有形成“建筑节能, 人人有责”的共识。特别是很多建筑师对建筑节能的有关规范、规定也缺乏了解, 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

(2) 建筑节能技术和手段不完善。建筑节能技术包括:节能材料、节能工艺、节能设备和节能方法。目前, 在设计上还没有运用卓有成效的节能手段;建筑材料的相关节能指标还不够理想;在建筑上使用的某些采暖和制冷设备, 能量消耗大, 使用效率低, 节能方法有待改善与提高。

(3) 现行的供热形式不利于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 供热采暖系统一直采用垂直单管串联方式, 用户无法自行调控供暖量。有些地方的采暖费用是由国家和单位负担, 用能多少与用户利益无关。在这种收费体制下, 供热企业缺乏自主经营的动力, 无法满足用户对热舒适程度的要求, 用户也没有节约采暖用能的积极性[5]。同时由于供热热量没有计量, 用户也不能调控室温, 房间太热时就开窗散热出现了节能建筑不节能的不合理现象。不管是节能建筑还是非节能建筑, 都是按建筑面积收取采暖费, 影响了房屋开发建设方建造节能建筑的积极性。

5.2 建筑节能应采取的对策

我国建筑节能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对节能的认识不够深入, 节能问题还没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从事建筑设计人员;其次是政府相关部门没有长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没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媒体等非政府监督主体的作用;最后是对建筑节能措施缺乏足够的了解。

要解决好上述问题, 需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 提倡表彰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建筑节能政策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巨大的益处, 增强全民的建筑节能意识。同时从事建筑节能及相关管理活动的单位, 应当加强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建筑节能法律、法规、标准与专业技术等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并且对在建筑节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物质、精神的奖励。

(2) 完善法律执行标准, 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在完善节约能源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前提下,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严格遵守, 依法对新建建筑符合节能标准负责, 同时, 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等运行管理单位也应该依法对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负责。

(3) 落实政府领导职责, 做好节能监管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节约能源标准, 编制建筑节能发展规划, 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同时要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积极采取措施, 逐步推进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 还要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更低能耗节能建筑的发展、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和推广项目等实施经济激励。

(4) 强化建筑节能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建筑节能的管理机制是落实建筑节能规划的前提, 这就要求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工作。在对新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设计任务书进行论证和评价时, 应包括合理利用能源的专题论证, 并作为项目审批的一项重要内容[6]。

(5) 增加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一直推行鼓励建筑节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政策, 积极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结合的新技术, 同时, 努力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 并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耗高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 加强建筑节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增加新产品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我们应对能源消耗大的积极措施。

(6) 推进城市供热收费体制改革, 制定合理的供热价格和收费办法。第一, 有些地方供热采暖的费用由单位和国家财政补贴, 这种包烧包供的体制显然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 应把用在供热部分的福利计入工资, 改革用热和收费体制。第二, 有些地方供热收费制度是按建筑面积计算采暖费, 多大面积交多少钱使得白天不在家的人们也开着暖气, 造成能源浪费。应把供暖收费改为计量收费, 用户自行调控供暖量, 用多少能源花多少钱, 与利益挂钩, 这样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6 结语

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对建筑节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建筑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 潜力十分巨大。如能大力发展建筑节能, 将有助于解决能源紧缺问题,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 由于历史的原因, 要使先进的技术进入我们的生活, 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效益, 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国家对建筑节能已经提出了标准, 有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具体实施还要靠政府的管理。开发商和建筑师在项目策划设计时, 要有社会责任感, 以对社会和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坚持国家标准, 开发设计出节能的建筑。消费者提高对住宅建筑节能的认识, 也是促进市场开发出高层次节能住宅的重要因素。我们相信只要市场参与, 全社会普遍提高环保与节能意识, 同心同力, 我国建筑节能的水平一定能得到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学民.最新节能建筑施工最优方案与施工新技术及质量验收标准实用手册[M].北京:建筑科技电子出版社, 2006, 8:251-260.

[2]王清勤.国际建筑节能经验对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启发[J].建筑节能评论, 2006, 4:11-15.

[3]涂逢祥, 王庆一.建筑节能研究报告[A].建筑节能 (42) [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1-32.

[4]王世杰.最新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化设计及审查要点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建材科技出版社, 2005, 6:333-351.

[5]宋广之.绿色建筑景观设计节能技术与整体评估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建筑协会出版社, 2006, 3:201-220.

建筑节能的发展及目前国内现状刍议 第8篇

所谓建筑节能, 在发达国家最初为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散失, 现在则普遍称为“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 具体来讲就是在满足人类居住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 在建筑中使用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调设备和隔热保温的新型墙体材料, 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建筑节能具体指在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 (改建、扩建) 、改造和使用过程中, 执行节能标准, 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 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 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 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 减少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 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亦不例外。据有关部门测算,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m2, 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3倍, 同时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 建筑节能发展的空间很大。不仅已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 新建建筑物中96%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 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建筑节能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如此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 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发展, 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 因而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对改变我国目前的建筑现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 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 长此以往, 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 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 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 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 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而建筑节能在这次上海世博会上也备受关注。

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 到目前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艰苦路程, 在这期间颁布了若干法律法规和标准, 尤其是1998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这是指导全国节能的大法, 对建筑节能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建设部颁布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标准和规范文件, 对建筑节能的各项指标做了具体规定。同时, 全国各地区也根据当地实情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和规范的出台, 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对于如何确保这些标准和规范能够有效地实施, 是实现建筑节能质量保证的关键。

2 国外节能用运已成风尚

2.1 资源回收利用

美国一家大学曾设计建造了一种四居室的生态房。它的热能来源于人工散热、阳光及使用家电设备所产生的热量;用电依靠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用水是从屋檐流下来经过处理的雨水;粪便和污水则流入一个堆肥坑里, 经发酵后供花园施肥用。美国一家建筑公司用回收的垃圾建筑房屋, 墙壁是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造的;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是从建筑工地上回收来的;所用的板材为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而旧报纸、纸板箱则成了屋面的主要原料, 并作为墙面的绝缘体。美国国立资源保护委员会总部则是以废旧回收物品的再生材料为主要材料建筑的绿色办公室。它的墙壁由麦秸秆压制并经过高科技加工而成, 地板由废玻璃制成, 办公桌由废旧报纸与黄豆渣制成。另外, 它还设有很大的窗户, 这样办公室内非常明亮, 从而可节约电力30%。

2.2 新能源开发利用

德国建筑师塞多·特霍尔斯建造了一座能跟踪阳光的太阳房屋。房屋被安装在一个圆盘底座上, 由一个小型太阳能电动机带动一组齿轮。房屋底座在环形轨道上以每分钟转动3cm的速度随太阳旋转。当太阳落山以后, 该房屋便反向转动, 回到起点位置。它跟踪太阳所消耗的电力仅为房屋太阳能发电功率的1%, 而所吸收的太阳能则相当于一般不能转动的太阳能房屋的2倍。德国还有一个零能量住房, 所需能量100%靠太阳能。零能量住房向南开放的平面被设计成扇形平面, 可以获得很高的太阳能辐射能。墙面采用储热能力较好的灰沙砖、隔热材料和装饰材料, 阳光透过保温材料, 热量在灰沙砖墙中存储起来。房屋白天通过窗户由太阳来加热, 夜间则通过隔热材料和灰沙砖墙来加热。

2.3 纸建筑

用纸做结构材料不仅可以减小建筑物的重量, 加快施工速度, 降低成本;而且建筑物拆除后, 纸可以重复利用, 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亦有好处。世界上目前已有一些用纸结构建造的临时性和半临时性的建筑。位于瑞士某地的纸塔是轻型建筑中一个有意义的例子, 该纸塔外径13m, 高33m, 1992年建成, 已成为瑞士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物。整个塔所用的材料纸板占79.26%, 木材占20.22%, 钢材占0.52%。为建筑使用可降解性材料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因此, 它们被人们誉为“绿色建筑”典范。2000年世博会, 日本馆是一座世博会期间使用的临时性纸建筑, 会后其大部分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它以材料和结构的特性为主题, 关注资源和环保问题。它采用回收加工的纸建成拱筒形的结构, 由12.5cm粗的纸管网状交叉而成, 弧形屋面和墙身材料也是织物和纸膜。该馆长72m, 宽32m, 最高处达15.5m, 面积3600m2。白天, 自然光经过半透明纸窗的过滤构成柔和宜人的室内光环境;夜晚, 纸窗又是神奇光影的“屏幕”。在世博会展馆里, 自然光透过防水的织物和纸膜构成的屋顶照射到室内, 造成一片富有日本风情的空间环境。日本馆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生态与环境意识, 这种纸品构筑物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节能, 更重要的是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

3 中国建筑能耗基本情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 居耗能首位。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建造和运行使用能源, 尤其是建筑的采暖和空调耗能。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 化石类燃料燃烧时排放到大气的污染物中, 99%的氮氧化物、99%的CO、91%的SO2、78%的CO2、60%的粉尘和43%的碳化氢是化石类燃料燃烧时产生的, 其中煤燃烧产生的占大多数。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中SO2占87%、氮氧化物占67%, CO2占71%, 烟尘占60%[2]。由于我国主要是以煤而不是以油、气等优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消耗的国家, 每年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地球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 预计到2020年, 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二氧化碳排放第一大国。因此, 中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而作为耗能大户的建筑, 其节能也就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4 目前的几种建筑节能途径

4.1 墙体节能

墙体是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主体, 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 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 JGJ26-1995标准规定, 在建筑物形体系数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小于0.3时, 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 (m2·K) , 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 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 应进一步推广空心砖墙及其复合墙体技术。

4.2 门窗节能

外门窗是住宅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 其能耗占住宅总能耗的比例较大, 其中传热损失为1/3, 冷风渗透为1/3, 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要求的条件下, 尽量减小住宅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提高外门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风渗透, 提高外门窗本身的保温性能, 减少外门窗本身的传热量。其节能措施有:

1) 控制住宅窗墙比。住宅窗墙比是指住宅窗户洞口面积与住宅立面单元面积的比值, JGJ26-19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部分) 》对不同朝向的住宅窗墙比做了严格的规定, 指出“北向、东向和西向、南向的窗墙比分别不应超过20%、30%、35%”。

2) 提高住宅外窗的气密性, 减少冷空气渗透。如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 使用新型的、密封性能良好的门窗材料。而门窗框与墙间的缝隙可用弹性松软型材料 (如毛毡) 、弹性密闭型材料 (如聚乙烯泡沫材料) 、密封膏以及边框设灰口等密封;框与扇的密封可用橡胶、橡塑或泡沫密封条以及高低缝、回风槽等;扇与扇之间的密封可用密封条、高低缝及缝外压条等;扇与玻璃之间的密封可用各种弹性压条等。

3) 改善住宅门窗的保温性能。户门与阳台门应结合防火、防盗要求, 在门的空腹内填充聚苯乙烯板或岩棉板, 以增加其绝热性能;窗户最好采用钢塑复合窗和塑料窗, 这样可避免金属窗产生的冷桥, 可设置双玻璃或三玻璃, 并积极采用中空玻璃、镀膜玻璃, 有条件的住宅可采用低辐射玻璃;缩短窗扇的缝隙长度, 采用大窗扇, 减少小窗扇, 扩大单块玻璃的面积, 减少窗芯, 合理地减少可开启的窗扇面积, 适当增加固定玻璃及固定窗扇的面积。

4.3 屋面节能

在不断改进建筑外墙、外窗的保温性能后, 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屋面保温隔热的研究。屋面节能措施的要点, 其一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密度较大、导热系数较高的保温材料, 以免屋面重量、厚度过大;其二是屋面保温层不宜选用吸水率较大的保温材料以防屋面湿作业时因保温层大量吸水而降低保温效果, 如选用吸水率较高的保温材料, 屋面上应设置排气孔以排除保温层内不易排出的水分。现在, 高效保温材料已经开始应用于屋面, 一些建筑的屋面保温, 采用膨胀珍珠岩保温芯板保温层代替常规的沥青珍珠岩或水泥珍珠岩做法, 就克服了常规作法的诸多缺点。这种保温芯板施工方便、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芯板为柔性制品, 不仅适用于具有平面的屋面, 也可用于带有曲面的屋面, 其保温工程更可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其主要技术指标, 表观密度为110~150kg/m3;导热系数为0.04~0.06W/m·K;蓄热系数为0.90~0.11m2·K。抗压强度大于0.2MPa;吸水率小于0.01%;蒸汽渗透系数为2.18×10-7g/m·n·Pa[5]。这些指标充分体现了膨胀珍珠岩密度较小, 导热系数较低, 而且吸水率和蒸汽渗透系数也都很低。这是保温性能好的材料所必须具备的。

4.4 利用太阳能

地球拦截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500倍。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 只占理论资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据美国能源部评估, 1990年美国太阳能经济可开发资源量约为22Mtce/年, 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0.6%。所以,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 是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等。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陆地每年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相当于2.4×1012tec, 2/3国土面积的太阳能总辐射量超过0.6MJ/m2[6]。如果将太阳能源充分加以利用, 不仅有可能节省大量常规能源, 而且有可能在某些区域完全利用太阳能采暖。

4.5 夜间通风

夜间通风方法的原理是在夜间引入室外的冷空气, 通过冷空气与作为蓄热材料的建筑维护结构接触换热, 冷却建筑材料, 达到蓄冷目的。在夏季, 为了获得舒适的室内环境, 则需要空调供冷系统。而此时, 因为夜间的室外空气温度比白天低得多, 所以夜间室外冷空气则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自然冷源加以利用。严格地说, 只要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 此时的室外冷空气就可视为可利用的自然冷源。

5 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5.1 建筑节能设计缺陷

我国的设计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差许多, 外墙的传热系数是他们的3~4倍, 外窗为4倍左右, 屋面为3.5~6倍, 门窗的空气渗透为5倍左右。现在发达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大约相当于7.57kg/m2标准煤, 而我国目前采暖耗能都达到13.5kg/m2, 约为发达国家的1.5倍。经分析, 这些能源大多是通过保温隔热性能差的外墙、屋顶、窗户损失掉了, 所以我国必须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范围节能设计改造。

5.2 缺少配套完善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已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 但未制定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 所以建筑节能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发行的标准来设计, 可以做到节能50%左右的目标, 但此标准公布十余年来, 真正能够实施的, 在新建的建筑里还不到20%, 大多数地方政府对此未予以高度重视, 中央政府也未将建筑节能放在关系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指导。

5.3 国家对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技术支持力度不够

正在起步发展中的建筑节能产业, 普遍存在起点低, 技术水平不高, 创新能力弱的问题, 国家在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创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

5.4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度缓慢

据报道,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 但80%的产品都进行出口, 在国内建筑应用的比率依然很低。原因在于, 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标准至今尚未出台, 虽然建设部于1995年就已经发文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 但由于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 至今仍处于试点阶段。

5.5 建筑节能市场监管缺位

节能建材在造价上相对于非节能建材明显要高, 因此有些开发商为减少成本, 不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私自用非节能建材代替节能材料, 低价位的竞争和选用低质量的材料, 必然会造成一些质量问题。目前市场上有一些企业所选材料不成体系, 没有相关的大型试验检测报告, 达不到应有的节能效果;另有一些企业因为不能掌握核心技术, 其产品以模仿为主, 如胶粉聚苯颗粒外保温系统, 有些人认为用聚苯颗粒加水泥搅拌就成保温系统了, 结果应用后保温隔热效果差、墙体开裂。更为恶劣的是, 一些企业在使用材料及施工上偷工减料, 如聚苯板密度不够、厚度不够, 不按规定选用耐碱玻纤网布, 聚合物砂浆性能不符合要求等等。这些不仅达不到保温节能的目的, 相反埋下诸多质量和安全隐患。

5.6 管理部门的监管存在一定的问题

目前执法不够严格, 管理缺位, 有时还会出现职能的交叉。有些工程违反法定建设程序, 未办理相应手续就盲目开工建设;有些工程层层转包, 企业资质审查不严;有些工程施工图纸未经审查即开始施工, 边施工边设计, 盲目追求施工进度, 节约成本。

5.7 验收把关不严格

实行竣工验收备案制后, 开发企业、施工企业自行完成竣工验收工作, 在验收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没有监督机制制衡, 竣工验收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竣工验收是检验建筑是否节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之所以在节能标准出台后, 仍然存在大量的非节能建筑, 其主要原因在于竣工验收不严格, 节能建筑专项验收不到位。

5.8 部分企业内部管理薄弱

质量安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规章制度、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等形同虚设。施工队伍建筑节能施工的水平不高、经验不足, 大包大揽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项目。施工企业人员素质低、责任心差也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5.9 节能效果的最终评定缺乏依据

对于节能效果的最终评定, 目前只停留在百分之几的相对概念上, 有很多所谓的节能建筑存在“伪节能”的现象, 对于这些建筑的最终节能效果的评定, 衡量的标准有凭借感官感受的表面文章。除了民众、开发商对节能住宅的“理解片面”外, 建筑节能评估体系的缺失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6 提高我国建筑节能的措施

6.1 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建筑材料的节能, 包括节能门窗、外墙保温材料等。引进新型建材生产技术, 应用新型材料节能, 开发生产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是节能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 外墙外保温系统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以下5种:1) EPS板薄抹灰外保温系统;2) 胶粉EPS颗粒保温浆料外保温系统;3) 现浇混凝土复合无网EPS板外保温系统, 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4) 现浇混凝土复合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 用于现浇混凝土剪力墙体系;5) 机械固定EPS钢丝网架板外保温系统。

6.2 加强和完善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贯穿建筑施工和设计的全过程。所谓广义的建筑节能设计包括了建筑前期设计、建筑材料及设备选择以及后期的建筑设备节能运行设计。整个设计流程应包括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建筑采光计算、建筑材料热工设计计算、围护结构节能设计、供热与制冷节能运行设计等。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始终把节能与建筑的观赏性、功能性综合加以考虑, 逐步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节能设计流程。

6.3 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科学研究, 发展建筑节能产业

建筑节能是一门新兴科学, 它包括施工、通风、空调、采暖、照明、电气、热工、建材、环境、能源、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 所以应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 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 组织科研机构、高校、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建筑节能的研究和攻关。另外要积极引导生产企业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各种节能墙体屋顶以及门窗, 特别是外墙保温技术和高效节能窗技术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成套技术, 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高性能建筑玻璃及其应用技术。

6.4 加大建筑节能的宣传力度

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公共媒体的宣传, 开展深入细致的宣传、贯彻工作, 把建筑节能的政策规定、作用和意义讲深讲透, 通过宣传, 让广大群众了解到建筑节能的意义, 了解到建筑节能与自己的利益关系, 让全社会都重视和支持建筑节能工作。同时, 要广泛开展建筑节能培训, 组织建设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审图机构等单位的技术人员, 定期学习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政策文件, 并定期考核, 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建筑节能专业知识水平。

6.5 规范节能建材市场

建筑物的节能保温涉及到标准、设计、施工工艺、建材品的防水、防火、材性的稳定性、耐久性、安全性等, 要做好这些工作, 建议建立建筑节能保温材料、产品的工程准入制度, 或登记备案制度。建设、设计及监理单位应严格控制用于节能建筑的材料和制品 (如聚苯板、塑料窗等) 的性能质量, 按产品标准进行设计、采供, 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可代表该产品性能质量的检验证明, 对国家和地方标准或标准图没有规定的新材料、新产品更要严格把关。检测单位应进行节能建筑使用材料、制品的测试及监督。

6.6 加强施工过程的监管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节能设计的工程变更。建设各方均不能擅自变更节能设计内容, 降低节能标准。如需变更须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变更, 并报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 审查合格后报建筑节能管理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在施工过程中, 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审查合格的建筑节能设计文件监督施工单位实施, 同时不得使用个别建设单位以总工办或项目部名义下发的节能变更指令。

6.7 加强施工队伍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培训, 组织节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

节能建筑墙体、屋面、地面及门窗等的构造、材料和施工方法有严格要求, 不少施工人员由于不理解节能设计意图, 往往施工不到位, 影响了节能建筑质量。因此, 对施工队伍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专门培训十分必要,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节能建筑专业施工队伍。

施工单位要对建筑节能工程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重点审核施工方案是否符合节能标准、规范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审核施工方案在技术上是否可行, 施工工艺是否先进合理、能否指导施工、是否切实可行保证工程质量, 尤其对易出现问题的保温细部详图进行审查, 如:按相关标准图集设计出的门窗框外侧洞口、女儿墙、填充墙、封闭阳台、凸窗、伸缩缝、沉降缝等。

6.8 强化建筑节能专项验收, 实行建筑节能的闭合管理

设计人员应参加节能专项验收, 节能验收的内容和项目必须齐全, 参加人员和组织形式必须符合要求, 资料必须完整、真实, 并单独装订成册。节能专项验收不合格的, 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必须在质量保修书中注明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和实施结果。

6.9 抓节能建筑验收评定标准和节能建筑标识标记工作

在《关于加强新建民用建筑工程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监督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开发商在销售商品房时, 必须与业主签订有节能设计标准和相关赔偿条款的购房合同, 如果不达标将按合同条款给予赔偿。另外, 通知中还提出要将房屋节能标准进行公示。建立健全评价标准、评估体制, 一是要运用管理手段, 即所谓“大棒”, 也就是法规、标准、处罚、征税、禁用技术等;二是运用市场经济手段, 即所谓“胡萝卜”, 也就是用利益机制驱动, 包括减免税收、认定、认证、宣传、示范、奖励等;三是要加强监督管理, 只有实现上述三者结合, 在节能建筑综合性标准体系下, 在完整的行政监管体系推动下, 节能建筑良性发展的春天一定会来到。

7 结束语

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人口众多, 生产力水平低, 不但人均资源少, 能源利用效率也很低。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 是建筑节能发展的大好时期, 随着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 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节能思路和节能产品涌现。

应积极地研究并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来满足节约能源、改善居住环境的要求, 建立生态建筑思想, 尊重自然环境, 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 将节能意识贯穿于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使建筑节能获得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满足各阶段节能目标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培琴, 刘淑敏.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J].煤气与热力, 2009, 22 (3) .

[2]陈浩然.浅谈建筑节能设计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1) .

[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4]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国务院令第530号) [Z].

[5]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S].

[6]DGJ132/19-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S].

浅谈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及实施措施 第9篇

1.1 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 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 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 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1.2 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 (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 , 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3 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 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 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 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2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建筑节能,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 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它的颁布, 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随着21世纪的到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 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 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 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3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目前,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 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 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 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 从而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 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符合全球发展趋势。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 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 0年代末的1 0%, 上升到近年的27.8%。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 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 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4 实施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

4.1 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 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 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 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 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 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 重视利用自然环境 (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 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 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 ;合理设计建筑形体 (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 , 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 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 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如运用天正建筑 (Ⅱ) 中建筑阴影模拟, 辅助设计建筑朝向和居住小区的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及利用CFD软件, 如:PHOENICS, FLUENT等, 分析室内外空气流动是否通畅。

4.2 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 (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 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 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 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 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 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 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 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 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 (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 可以产生隔热效果) 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然后, 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 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 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 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4.3 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 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 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 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 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 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 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如美国一般鼓励采用“能源之星”的产品, 而澳大利亚对耗能大的家电产品实施最低能效标准 (MEPS) 。

5 结语

以上对建筑节能的发展及技术作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建筑节能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 尊重自然环境, 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建设, 将节能意识贯穿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建设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低能耗的建筑, 使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摘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建筑节能的意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历史、建筑节能的现状等几个方面, 分析了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做好建筑节能的几点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立雄编著.建筑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第10篇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期,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的建设工程将不断涌现,建筑业仍将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标准化是建筑节能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证。为此,我国需要抓好节能省地型建筑的发展,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加强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全面促进建设市场各方主体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保护生态和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先导作用。

1 国外发达国家建筑节能标准化情况介绍

国外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一般执行强制规则,其规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建立各类建筑节能的标准体系;另一方面是通过立法明确建筑节能的管理模式和具体的实施办法,保证建筑节能标准的有效执行。从建筑节能标准化涉及到的领域来看,它涉及新建(改建、扩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运行节能管理、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1.1 美国

美国由能源部负责全国的能源节约工作。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1975年美国采暖、制冷及空调工程协会首次颁布了“ASHRAE90新建筑物设计节能”标准,之后该标准大约5年修订一次,最新的版本为2010年版。以该标准为基础,1977年12月美国官方正式颁布并推行了《新建筑物结构中的节能法规》(FEMP),并在45个州内收到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在建筑物运行节能管理方面,美国政府实行的是联邦政府能源管理计划。该计划用于引导政府各部门更为有效地利用能源。它除了涵盖新建建筑、建筑改造、设备采购、水电煤气和负荷管理外,重点包括建筑节能管理、运行和维护。现在,FEMP已成为美国政府能源政策的一部分,并用立法和政府命令的形式固定下来。

1.2 欧洲国家

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欧洲很多国家没有发布过住宅性能认定标准,但都通过各种法规的确定来保障新建住宅建筑的节能。如欧共体曾发布的《关于技术协调和标准化的新方法决议》,依据该方法制定的“建筑产品指令”对建设工程提出了包括建筑节能在内的6项基本要求。瑞典制定的《住宅标准法》中涉及新建建筑的节能,采用符合该法规制造的材料配件来建造住宅项目就能获得政府贷款。在建筑运行节能管理方面,基于自身气候的原因,目前欧盟各国的运行节能管理的重点是供热锅炉管理。不仅每个国家制定了锅炉效率及节能导则,还成立了节能指导委员会,通过立法推动整个欧盟的节能工作。

1.3日本

日本是节能管理体制和机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从政府和地方都建立了完善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还普遍建立了民间节能组织。其建筑节能法规和标准主要集中在新建建筑节能方面,颁布了《关于能源合理化使用的法律》。该法规规定了新建建筑建设方的义务:即对于建设的新建筑,要使建设方和设计方在建筑物建设时就想方设法提高建筑物的能量利用率。同时,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日本分别制定了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节能标准,其中公共建筑同样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不同,进一步细分为宾馆、医院、百货商场、办公建筑和学校5个类型,并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节能标准。

2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现状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开展建筑节能工作较晚。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建设部批准发布了第一项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1992年批准发布了第一项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1998年,我国《节约能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建筑节能工作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建筑节能及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得到了迅速、全面、深入的发展。标准体系日臻完善、标准水平不断提高、实施标准与监督标准实施的力度明显加大,建筑节能标准化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更加显现。

2.1 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来,我国先后批准发布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数10项重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国家在不断扩大建筑节能标准覆盖范围,实现建筑节能专用标准齐全配套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大量与建筑节能有关的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有关建筑性能评价和耗能系统运行管理的标准,如:《住宅建筑规范》、《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评价标准》等;二是有关节能产品的性能、质量和检测标准,如:《外墙内保温板》、《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建筑外门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延时节能照明开关通用技术条件》、《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等;三是可再生能源利用标准,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与先后颁布实施,不仅解决了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急需标准支撑的局面,解决了建筑建设过程中一些环节没有节能标准可依的问题,填补了节能标准的多项空白,而且使建筑节能标准从最初的《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个标准起步,现在已经扩展到覆盖全国各个气候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从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目前已经全面扩展到所有的既有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从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扩展到了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验收、检测、评价、能耗统计、使用维护和运行管理等等;从传统能源的节约,扩展到了太阳能、地热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基本上实现对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也促进了许多先进适用技术通过标准得以推广。因此可以说,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为我国全面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2.2 建筑节能法规、制度逐步完善

确保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障。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出台了系列法规和规章制度。在法律层面:《节约能源法》规定了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和监督标准实施的总要求,即: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审批机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不予验收、备案。建设部发布的《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详细地规定了依法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和监督标准实施的具体要求。在政策层面: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监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小区)、工程验收备案等实施建筑节能标准,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

3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标准化的任务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推进建筑节能标准化,发挥标准化对建筑节能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需要围绕标准化的任务,切实做好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工作。

虽然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从实际发展的状况看,还有许多需要加以完善的地方。如:在标准的制定方面:认证标准规范不完善,要求尽快制定有关标准的呼声很高,而愿意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并不很踊跃;国家财政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国家有关标准的制定,而不少地方标准制定的费用还是零,标准的水平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再如:在标准的实施方面:自觉性还没有真正得到提高,不执行或不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情况还一直存在;一些部门不注重标准宣贯培训的质量和要求,做表面文章的有之、应付推诿的也有之。又如:在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方面:管理职责不清、赏罚处理不明、机制运转不灵活、强制性标准的威慑力不强等,在不少的地方仍然存在。

4 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化今后的发展

建筑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有一系列完备的政策措施相配套,特别在建筑节能标准化方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4.1 完善标准体系,更好地实现建筑节能有标可依

一是继续加大力度,组织开展民用建设领域有关节能标准的编制,提高建筑节能标准的配套水平。二是推进工业建设领域节能标准的编制,为落实“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动工业建设领域节能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依据,目前启动的节能标准,主要是一些高耗能行业的工艺设计标准,未来需要逐步向工业厂房、库房、其他工业行业等领域推进。同时,要完善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标准体系。

4.2 加强建筑节能标准的宣贯、培训,提高建设领域的标准化意识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历史机遇为契机,围绕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的有关重要标准,采取动员、研讨、座谈、培训以及新闻宣传等多种形式,适时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标准的宣贯活动。通过对建筑节能重要标准的宣贯、培训,提高广大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标准的水平和能力,在建设领域营造一种关注标准、参与标准、学习标准、掌握标准、自觉执行标准的良好氛围。

4.3 加大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的监管力度

建筑节能标准的贯彻执行情况直接反映建筑节能工作状况,有关的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以及管理的措施等,目标都是围绕落实建筑节能标准而展开的。只有建筑节能标准得到了严格的贯彻执行,建筑节能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所以,需要我国相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建筑节能标准督察活动,它不仅能强化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而且可以促进建筑节能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和标准化意识,也能保证我国建筑节能取得实效。

4.4 开展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经济激励政策是政府通过经济杠杆保证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的有效手段。发达国家在节能标准实施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例如:美国为支持州一级地方政府开展节能工作给予补助费;欧盟在实施锅炉节能管理时,对投资是常规锅炉1.5~2倍的冷凝式节能锅炉给予补贴。我国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建筑节能方面的经济激励政策,运用财政、信贷、物价和税收等经济调节手段鼓励、引导节能标准的实施,支持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4.5 推行建筑能效标识制度

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标准结合实施,一方面可通过强制性的最低能效标准确立新建建筑和新增设备市场准入的最低门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能效标识方法来鼓励生产厂商(房地产商)生产更加高效的产品(建筑)。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广泛实施了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此,我国也可推行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借助“市场力量”促进建筑节能标准的有效实施,推动建筑节能标准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向荣,刘斐.国内外建筑节能标准化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科技论坛.2008(7) .

[2] 杨瑾峰.建筑节能标准化综述[J].中国能源,2010(2) .

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建筑能耗;中央空调;节能措施

能源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提高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建筑能耗所占总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而空调能耗又占据了建筑能耗的大部分。由于我国能源日益紧张,国家和人民的节能意识逐渐加强,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央空调能耗势在必行。

一、建筑能耗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是人均资源短缺,为此,国家颁布并实施了节能政策。按照国际惯例,建筑能耗主要是指民用建筑在采暖、空调、照明、电梯方面的能耗。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之前的采暖区主要集中在陇海线以北,现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居民在冬天也采取了电力取暖措施。由于空調的普及率上升,居民家用电气的种类增加,我国虽然加大了能源进口量,但还是存在能源紧缺的情况。

建筑节能是节能领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筑技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据统计,世界平均建筑能耗大约占总能耗的五分之二,其中民居能耗又占据了建筑能耗的大半部分。而我国建筑能耗随着住宅建筑的增多,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虽然我国采暖空调标准与国际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单位面积能耗却是西方国家的3倍多。中央空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也增加了能源消耗。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各类公共建筑大量兴建,给中央空调能耗的增长提供了条件,使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现象更加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约公共建筑中央空调能耗迫在眉睫。

二、节能措施

根据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中央空调能耗主要由空调冷热源、水或空气输送系统、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三部分组成。冷热源能耗在这三部分能耗中的比重最大,约占总能耗的50%左右,是空调节能面对的主要内容,另外两个部分也是中央空调实现节能目标的重要因素。

(一)冷热源的节能措施

1、降低冷负荷

冷热负荷是制冷制热电器规格型号选择的依据,是空调系统最基本的数据。建筑冷热负荷的减少,一方面可以减小供热锅炉、空调箱等电器的型号,降低成本投资,另一方面设备型号的减小能够使配电功率和耗电量降低,运行费用下降。鉴于此,建筑节能最基础且有效的措施就是减少冷热负荷。

虽然我国针对控制空调冷负荷方面颁布了一些文件,但是建筑形式逐渐多样化,建筑设计方还不能把外墙、窗户等纳入到最初的设计方案内,导致空调计算缺乏前提条件。因此,很多设计人员都进行估算,但很容易使冷热源主机长时间工作在低负荷、低效率的环境中,增加了能耗。为了节约能耗,设计人员应该利用冷指标进行计算,把建筑外围护结构面积的冷负荷指标以及灯光、设备负荷综合在一起计算,取最大值。这种方式不仅计算准确,而且还能节省能源消耗。

2、冷热水机组的设计和选择

冷热水机组的全年负荷情况是对其进行设计和选择的基础,我国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定,要求机组台数不应该过多,要与有关的运行调节要求相符。对冷热机组进行配置时,在遵守国家规定的前提下,还应避免一些情况的发生。首先,机组台数不能过少或者过多,台数过少,很容易产生负荷适应性和可靠性降低的问题,而台数过多会使单机容量降低、故障点增加。其次,避免不正确地使用多机头机组的方式,减少故障点,降低启动电流。再次,不要一味地使用等容量机组,虽然等容量机组能简化机房布置,但是会出现机组负荷适应性差的问题。

(二)水输送系统节能措施

1、空调水泵的节能方式

大多数中央空调使用开式冷却水系统,这一系统中冷却水泵除了要克服流动阻力外,还要为冷却水向高位的输送提供能量。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取消冷却水池,把水管直接与冷却水泵入口连接,开式冷却水系统就变成了闭式冷却水系统,冷却水泵无需再为冷却水的水位差提供能量,只需要为冷却水提供克服流动阻力的能量。因此,水泵所消耗的能量大大降低。

2、减少阀门使用,清洁过滤器

空调系统中比较重要的阻力部件当属阀门和过滤器,在对空调的运行进行管理时,要经常对过滤器给予清洗,避免被沉淀杂质堵塞增加水流的阻力。阀门的主要职能就是调节和平衡各支路阻力,确保各个支路的水流量充足。但是阀门的阻力加大了水泵的扬程和能耗,所以要降低使用阀门调节阻力的频率。

(三)空调机组及末端设备的节能措施

由于我国对单位功率的制冷和热量标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所以大部分空调采用的末端装置是FC。一些企业忽视产品质量,技术环节薄弱,在对设备的末端装置进行设计时,一味地加大风机和电机以达到冷热量指标,造成能耗功率大幅度上升。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尽早对产品能耗指标作出规定,以利于节能产品的设计和生产。

结语

总而言之,能源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能源稀缺的情况下,节能就显得至关重要。由于中央空调能耗比较大,所以要从中央空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对其进行改进,使其既节能又环保,这应成为中央空调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维雄.冷水机组变流量的性能[J].暖通空调,2000(06).

[2]王韩栋.中央空调冷冻水泵变频调速运行特性研究[J].制冷,2003(02).

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第12篇

一、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现状和未来

1. 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当下情况 (1) 可再利用的废弃植物纤维

废弃植物纤维可再生并且应用广泛, 大量蕴含在农作物秸秆、废弃木质材料、废弃竹子等诸多生物资源中。我国注重农业生产, 蕴含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废弃植物纤维资源。废弃植物纤维存在多种优良的应用优势, 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采集和广泛运用过程中存在较强的利用潜能。与其他建筑材料相比较, 秸秆等植物纤维作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砌块加工过程更加简易便捷, 环境污染度为零, 算得上绿色环保节能性材料中的典型, 用它作为建筑材料的建筑更算得上是绝对的生态建筑。因为材料本身的特性, 只适用于一定高度的的建筑, 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达到用于建造两层以上的建筑称重构建的标准, 但对于现如今广泛需求的私人住宅及小型的公共建筑的人来说, 秸秆砌块是最佳选择, 并且也满足了人们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心愿。

(2) 石膏建材

石膏类建材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由于石膏的煅烧能耗比较低 (仅是水泥的1/4、石灰的1/3) , 所以用石膏作为建筑材料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消耗;2) 石膏建材相对于实心砖、混凝土都要节约材料, 而且性能效果好;3) 石膏建材能够可循环使用, 便不会有建筑垃圾的困扰;4) 石膏没有毒害, 耐高温并且耐火。

(3) 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集环保、保温、阻燃、隔潮、吸声诸多优点于一体。原料是用废弃的各种颜色平板或瓶罐玻璃碎块制成, 属于废物可再生利用产品, 生产的产品具有环保的优点, 而且生产过程不产生“三废”等有害物质。泡沫玻璃具有自重轻、抗压强度高、导热率低、耐火性好、化学稳定性高、抗渗防水能力强多鞥高性能材料优点, 也是一种集保温和保冷为一体的建筑材料。到目前为止, 泡沫玻璃运用范围广泛, 例如替代砖和砌块来成为屋面、墙体、天棚材料和保温隔热构件之一。

(4) 膜材料

建筑中膜材料种类繁多, 按材料的不相同分为两种类型:1) PTFE类, 树脂的含量大于90%;2) PVC类。建筑大多使用有透光性好、密度小、机械强度高、耐久、防火、保温和抗紫外线等优势的复合膜材料, 所以复合膜材料成为了环保节能的优良建筑材料。

膜材在节省用电方面也是非常有功效的, 膜材对自然光的透光率达20%, 甚至是对保温隔热性能要求较高的双层膜建筑, 其透光率也达4%~8%之多, 透射光在膜结构建筑内部产生的漫反射较均匀, 没有阴影、眩光等现象产生, 白天能够透射充足的光提供给各种室内活动, 节省照明用电的能量资源。膜材能够很高效率地反射和吸收光, 又具有较低热传导性, 很大程度上阻挡太阳能辐射进入室内, 传递的热量被削减。

2. 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现状

将絮状的或块状的玻璃棉在高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吹到墙体空隙中, 紧密填充, 有很好的保温功效。另外加气混凝土也作为节能型墙体建材之一被广泛的应用。随着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及密闭性的增强精良的材料便是加气混凝土, 它的节能标准达到65%要求。它在室内外装潢等多处地方被普遍应用。

用于屋顶、地板及门窗的环保节能型建材具体如下所述。为了保障隔楼绝热保温, 降低阁楼空间与屋顶天花板之间的传热系数作用, 首选的建材是玻璃棉和矿物棉毡 (垫) , 它们与装饰贴面复合形成天花板。研究显示建筑门窗处建筑物保温性能最薄弱的地位, 门窗的能耗占建筑围护结构总能当中能耗的49%, 所以门窗的环保节能至关重要。常见单一的钢、木、铝合金门窗都不及塑料门窗;塑料门窗在生产过程中选择资源消耗低, 环境污染少以及科技为先锋的新型绿色建筑道路, 生产出的门窗污染少, 消耗低, 效率高,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环境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带人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时代, 因此塑料门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环保节能型建材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原有的建筑材料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开发环保节能型建材势在必得, 这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这一现状。转变生产方式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过渡。还可以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 大幅度降低建筑的能耗, 将会有效的缓解我国能源压力,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注入新的活力。选择资源节约型、污染最低型、质量优化型、科技领先型的发展方式, 把建材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这是21世纪我国建筑材料发展的战略目标。虽然我国目前的建材市场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但整体发展前景较好, 因此在未来环保节能型建材的发展道路上更应该加大创新力度, 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高科技生产技术, 减少对人体有害的、有机化学物质的使用, 增加产业链条, 发展循环利用经济,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结语

发展环保节能的建筑材料符合落实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政策。新型的节能型建筑材料会逐渐运用到建筑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这是建材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不仅仅可以强有力的改善建筑工程的整体性能, 也可以优化建筑结构, 为国家节能环保这一重大课题做出贡献。

发展新型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 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国家、社会、各媒体等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只有这样我国环保节能型建筑的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同时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保障环保节能工作真正的落实, 使建筑工程达到低能耗、低污染、多功能的目的。共建节能型社会, 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和参与, 让安全、舒适的建筑在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造福于民, 造福社会。

摘要:本文在新型环保材料领域内, 指出了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的研究现状, 并乐观地预测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在未来的应用发展。建筑材料的环保节能早已成为当前世界上人们关注的焦点, 它的存在以及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材料,节能,环保,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未来家居的发展趋势下一篇:齿轮测绘